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初探

2024-08-08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初探(共9篇)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初探 篇1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初探

摘 要:写文章是客观事物和道理在人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也就是说客观事物和道理是作文的材料。作文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猎取的素材。对事物视而不见或不了解事物的特性,写出的文章定然没有内容,平面化;对事物无所感受或感受肤浅,写出的文章定然无味,难以拨动读者的心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只有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才能写出好文章。如何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给观察方法,培养认识能力

鲁迅曾经说过:学习作文,第一须观察。这就明确地指出学会观察对写作的决定性作用,因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培养认识能力是提高作文质量的关键。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上看,以下几种观察方法不能忽视:

(一)观察要全面,点面要结合。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事物各部分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观察时,既要看到事物的全貌,又要注意到事物的细微区别和本质特征。比如教学课文《植树》,要求把看到的内容用一两段话写下来。怎样才能写好这一两段话呢?第一步要看好图。图是作文的基本内容,要掌握好基本内容,首先要让学生观察整个画面,图上是一群学生在郊外植树,有的扛树苗、有的挖树洞、有的把树苗放在挖好的洞里、有的给小树培土、有的浇水,和同学们一起植树的还有老师。这些只是画面上的基本内容,凭这些还难以写出一两段生动、具体的话。因此,在学生粗略、笼统看好图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即锐意搜索、洞察事物的细微,启发学生从劳动场面、劳动过程中捕捉细节。通过人物的表情、行动来窥探其内心世界以及不同性格、不同情绪等,这样写出的文章既有内容又生动。

(二)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和条理。要全面、细致地观察某一事物就不可能一览无余,不管是由面到点或是由点到面都要有一个顺序,逐步地、一处一处地、一样一样地观察。学生在观察时,往往容易被事物的新奇吸引,听凭主观的兴趣,东看一眼,西看一眼,走马观花,没有次序,结果写起来就杂乱无章。所谓顺序是指观察时的先后次序,观察的顺序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之分。观察静止状态的事物要按空间顺序。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外至里或从里至外,或按东西南北方位,依次进行观察。如观察校园,可让学生先观察校门口,再观察校门口的中厅,接着观察中厅侧的操场,然后再观察教学大楼等。

(三)观察要注意比较、鉴别。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说明事物的重要方法。将事物进行比较,可以直观地发现事物的差异,发现差异,才能正确地认识、表达、观察,对象的个性(本质)特征或其变化的根本规律。对小学生来说纵比和横比两种方法较适用。纵比,是一事物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比较;横比,是相类似的两个以上的事物相比较。

二、从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内容越充实。《大纲》要求教师要结合教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可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首先,大胆引导学生接触自然、社会,让学生从所见、所闻、所经历发展到所思所感。例如,组织学生郊游,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开展学雷锋活动;植树美化校园;搞各种比赛、庆祝活动等等。总之,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有益活动的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就能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和分析事物。

其次,注意积累间接材料,扩展知识、,开拓眼界。积累间接材料主要是多看书、勤写笔记、写心得体会。例如让学生把课外书中、报纸上精彩的描写,动人的抒情,有哲理性的见解,好的成语、典故等等都工整地抄在笔记本上。还可以事前布置作文题,让大家早作搜集间接材料准备。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从大量的材料中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写作时就会觉得有取之不尽的素材。

再次是结合阅读来增强认识事物的能力。要写好文章,除了了解生活和有正确的认识外,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阅读。阅读文章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作文水平。阅读各类文章,对一作文来说,就是揣摩文章的做法。古人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经验之谈。可见文章的做法实际上都体现在无数范文中。

三、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解决“写好”的问题

学生作文虽不是作家的创作,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机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

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总之,学生的认识水平提高了,许多熟视无睹的事物在他们眼里渐渐变得生动而有意义了,他们的作文材料充实了,就觉得有话可说,作文质量也随之提高了。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初探 篇2

一、积累生活素材, 解决“无米之炊”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就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又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 ”“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 应该在拿起笔之前多做准备功夫。 准备功夫不仅是写作方面的纯技术的准备, 急躁是不成的, 秘诀是没有的。 实际生活充实了, 种种习惯养成了, 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地流淌了。 ”时下, 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出现“无米下炊”的现象, 再加上陈旧的作文教学冲击, 使学生感到作文困难。 如何拓展学生的选材思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 如学校利用课间操时间, 为地震举行捐款活动, 在大操场中间放着一个捐款箱, 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走到捐款箱前, 捐出平时的零花钱。 我及时捕捉这一情景, 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谈谈自己从电视上了解的灾区情况, 说说早上捐款的过程。 学生思维活跃, 积极性很高, 把过程说得很清楚。 然后我顺势引导学生写下来。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是能捕捉各种有利时机获取素材, 轻松开展习作, 做到真实的作文素材就在身边, 从而让学生信手拈来, 解决作文“无米下炊”的问题。

二、博览群书, 准备“习作之米”

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是与其阅读能力培养分不开的。 因为阅读是吸收, 习作是表达, 指导学生习作必须与阅读相结合。 很多语文教师很注重课文内容的讲解, 因为语文书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有代表性的例子, 这无可厚非。 可是要让学生写好习作, 单靠对课文内容的积累是不够的。 自古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 老师应告诉学生:“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 想要写好习作, 一定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遨游书海, 博览群书, 与好书交朋友, 积累写作语言, 学习表达方法, 才不会在习作时明明有欣赏过的景物, 有亲历过的事情, 有遇见过的人物却搜肠刮肚也难以下笔, 不知如何表达。 ”更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时, 学会把自己当做书中人物, 也就是教学生“走进文本”, 体会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再“跳出文本”,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这样的风景自己欣赏, 那么自己会怎么写。 让学生在阅读揣摩文本中积累写作语言, 习得习作技巧, 为习作素材的表达准备“习作之米”。

三、激发兴趣入手, 培养写作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不可忽视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只有使学生对写作感兴趣, 才不会把写做看成一种负担, 才能把心中想的、眼中看到的, 乐意写出来。

1.训练内容和方法新颖多样。 学生的写作, 不要局限于每单元的作文练习, 可以结合平时的教学活动, 潜移默化地训练。 如教学盐和水的分离实验后, 让学生把怎样分离盐和水的过程写下来;上完综合实践课, 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 如当小记者采访, 调查哪件事情的过程写下来, 可以让学生试着给报社、小学生周报校刊投稿;可以在黑板报开辟栏目, 把学生的优秀作品、发表的作品刊登出来。 学生在各科活动中踊跃参加、积极投入, 就会提高创作的积极性, 久而久之, 就不会把写作当做是一件苦差事。

2.作文内容向课外延伸。 学生的知识面、见识不一样, 同样一个命题作文, 对于全体学生来说, 不可能每个人都感兴趣, 都有感受, 往往会有一部分学生感到无内容可写, 难写, 不乐意写。 如何弥补命题作文的不足呢? 我认为应该向课外延伸, 鼓励学生写“课外作文”, 可以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 从记流水账入手。 日记可以反映校内外的生活, 大、中、小队的活动, 对周围发生的事物的看法, 也可以写阅读课外书、看电影、电视后的感想和意见等。 鼓励学生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 养成爱动笔的习惯, 久而久之, 学生爱写日记了。 对学生日记, 必须进行讲评, 将日记内容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 好的典型的让学生宣读, 互相鼓励, 互相学习。

四、养成修改习惯, 提高作文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及思维能力为中心, 以培养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达到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目的。 这是新时期教育的体现, 是作文的能力培训的一条途径。 “自改”作文, 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 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在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 笔者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 即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 通读几遍后, 看它是否顺口, 发现错漏之处, 并自己进行修改, 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初探 篇3

一、加大课内外阅读量,以小学生语言文字和词汇的积累为作文的物质基础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这是许多文学大家以及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前辈们的共识。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性环节和建设楼房一样,首先要备好各种料子,然后才能构建。刚入学的孩子虽然都会说话,但是,他们说的话都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不通顺的,空洞无物,好词好句寥寥无几,甚至是意思表达不清楚。说完整、通顺、意思清楚的话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是非常不习惯的。更谈不上说生动形象的话了。而作文必须是写通顺完整、连贯有条理,而且生动形象的话,所以多数学生都愁作文。尽管老师都让学生大胆的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尽管有的学生平时说话滔滔不绝,绘声绘色,可是一到作文时,就提笔受困,脑中空空,无言可写。所以要想实现口头语言到书面的转轨,就必须从孩子一开始上学就要培养说书面语言的良好习惯。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认课教师尽量加强大量的阅读和书面语言的训练,备足料子(字 、词、 句),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不至于提笔受困。

二、教学生写“生活”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了作文教学的任务:小学生做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了解学生生活,抓住写作时机,创设写作情境,指导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做及时、客观的报道。经过多次讲解范文,并且引导学生“照葫芦画瓢”,学生们都恍然大悟:噢,原来作文就是写自己的生活,自己所经历的事呀,真有意思。

三、加强说写结合的训练

学生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就要先学会有条理地说一段话。我觉得第一、应多采用复述故事的方法来训练。听故事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了解生活的方式。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有意识地选择学生喜欢的故事定期讲给他们听,并要求他们边听边记下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复述。在不知不觉中也让他们学到语言叙述的顺序,为今后学生的写作奠定一定的基础。第二、把讲读课文和说话练习结合起来。通过讲读促进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练习口头复述能力,这是把握课文知识转入实践运用的范例,是语文课与作文课紧密结合的尝试。

四、从字词句扩写入手

低年级字词任务较重,可随时结合字词教学,进行扩写词语,扩写句子,扩写一段话,乃至一段短文的训练。尽量做到:联想丰富,有进步意义,内容完整、语句通顺。从简单句子入手,从口语交际入手,从激发兴趣入手,从学生实际入手,循序渐进的将学生引上写作之路。

五、评语中激励

小学作文教学法即:“看、说、写、改、评。”其紧紧围绕处处留心、事事细看、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思有所感、有感或发、以改促评、以评促优这一主题,其目的是让学生写真事、抒真情,突出“新”“奇”“实”,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作文评语是教师借助语言、通过评价向学生传授知识、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形式,是使学生获得成功感的一条最基本的途径。评语要体现对学生的亲切感,注重交流,重在激励。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文批改中,有时教师的一条小小的激励性评语,都能激起学生对写作成功一生的追求。我国文坛巨匠——茅盾小学时代的两篇作文中留下了教师充满热情的赞语:“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前程远大,未可限量,十二岁小儿能作此语,莫谓祖国无人也。”这些极富鼓舞性的评语,无疑给少年茅盾以极大的启示和激励,成了他在文学道路上奋进的动力。

因此,教师在作文批改中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的习作,努力挖掘他们习作中的优点,对好的段落、好的句子、好的词语以及立意、布局的优点加以赞赏,尤其对于后进生更应沙里淘金,劣中寻优,用批语予以褒扬,哪怕是几个字,如:“妙!”“好极了!”“有意思!”,等等,学生都有可能从中获得成功感,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为再学习增加学习动力。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初探 篇4

龙港利民小学 林晓苹

三年级是作文训练的起始阶段。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所做所想、所见所闻、所说所感用文字系统的表达出来,教师则应当注意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指导学生把自己最亲近、最熟悉、最喜爱的事物用文字写下来。

首先作文命题要细致具体。三年级学生刚开始作文还不能把活动和事物发展的过程具体的写出来,也不能更多的想象发挥,只能写一些较具体的事情。因此,作文命题时,不论写人、写事、写物都要细致具体,注意让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例如:训练学生记事是这样命题的:《我看见的一件事》、《我喜欢的一件事》、《一件喜事》、《我第一次洗衣服》、《我第一次做饭》等等。这样内容具体的命题,学生写起来能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还有利于情感的表达。一名学生在写《一件喜事》时,写了她姨生了一个小弟弟,全家欢喜。她把毛茸茸的小婴儿写得活泼可爱,并且写出了她对小弟弟的特殊感情。在作文的结束句中她写道:我多么盼望小弟弟快些长大,喊我一声姐姐呀!在训练写人物时,是这样命题的:《妈妈为我操尽了心》、《我熟悉的人》、《我的老师》、《我的同桌》等。一名学生写《妈妈为我操尽了心》一文时,以四季为线索写母亲为他操劳,文章写得合情入理,真实动人。

第二,作文教学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写得真实具体。小学生模仿性强,在作文指导时,要注意防止学生不动脑筋“照葫芦画瓢”的生搬硬套。要注意指导学生弄清楚文题的要点是什么?即让学生明确作文的中心。如指导学生写《第一次做饭》一文时,要指导学生明确习作的侧重点是“ 第一次”,引导学生具体的写出第一次做饭的心情和过程。一名学生写了她第一次做饭时不会淘米,米被水冲走了。后来,邻居大婶教她学会了淘米,并且米饭煮得很好。中午,爸爸和妈妈都表扬了她,但她如实地告诉父母是邻居大婶教她的。如写一件喜事,要引导学生写出事情的可喜之处,要写清楚是什么喜事,为什么是喜事,喜在那里,总之,要突出喜的特点。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回忆学校今年有哪些喜事,家中有哪些喜事,班级中有哪些喜事,个人有哪些喜事,这样学生既写出了真实具体的喜事,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思维。防止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发生。1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初探(推荐) 篇5

姓名: 付晓艳

单位:楚雄州禄丰县金山镇小学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不仅要给予欣赏和包容,还要给予引领和点化: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习作;要引导学生用时尚的语言习作;要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语言习作;要引导学生用创新的语言习作。让学生习作的语言真正地生动起来。

关键词:中年级 语言 兴趣 作文

人们常说:“童言无忌。”学生是天生的“作家”。他们有自己独创的语言,他们有自己的儿童文化:非凡的语言创新的能力,以及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他们要在自己的习作里来一场语言的革命,就像叶圣陶所说的那样:“我手写我心。”面对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只要是合理的,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不仅要给予欣赏和包容,还要给予引领和点化: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习作;要引导学生用时尚的语言习作;要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语言习作;要引导学生用创新的语言习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习作的语言真正地生动起来。中年级的作文教学要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写作文?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 在游戏中增加学生写作的兴趣

对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观察是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感受,写作时才

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会真实生动。就拿三年级第一单元的作文“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为例。这个题目范围比较广,辅导之前,我决定先带学生做个游戏。上课铃一响,我对学生说:“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玩个游戏——老鹰捉小鸡„„”话还没说完,学生就欢呼雀跃起来。游戏前,我要求大家边玩游戏边观察:观察游戏过程中老鹰、小鸡、鸡妈妈各自的动作、神态、语言,看谁的观察最仔细。游戏结束后,引导学生详细地回忆了游戏过程中印象最深的片断,尝试着让学生加进好词好句,让表达更生动。触类旁通,许多孩子写出丰富多彩的习作。富兰克林说:“告诉我,我就忘了;教我,我就记住了;让我参与,我就学会了。”而情景教学恰好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培养兴趣的基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习作的热情,使之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作文教学简单化了,也更生动了。

二 在课本中体味表达

在教学《花钟》这一课时,有一个重点是仔细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文中的语言很美: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万寿菊欣然怒放,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7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昙花在9点左右含笑一现„„为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在充分感知美句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花在整点开放,并进行描述。由此成了一次小练笔,许多学生观察细致,语言精致,这是我意想不到的。我相信,只要不断进行

训练,学生由说到写的能力就会有一定的提升。

三 在阅读中结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作文一样需要积累,量的积累才可能有质的提升。中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习作能力。我让学生每天读一篇文章,摘抄两个好词,一个好句,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力争能背诵下来,定期检查。向学生推荐名言、儿童诗歌,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并学会运用。利用班队课开展读书交流、朗诵比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深化,学生写作的语言丰富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减少了,作文也生动起来。

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就是这群孩子探索人生路上的导航者、组织者、引导者。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极大地调动小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与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写作兴趣,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力求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情真意切的好文章。让我们不断探索,让孩子们在作文之路上做一棵茁壮成长的小树!

字数:1694字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初探 篇6

闽侯实验小学谢招敏

当前,小学毕业班作文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毕业班教师煞费苦心,准毕业生们疲于应对,作文成绩总难以提高。面对小考、中考、高考的改革中对作文教学的日渐重视,对小学毕业班有效作文教学途径的探索迫在眉睫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我想这是每个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师真正想了解的东西,我愿意以自己长期从事毕业班作文教学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我以为,在不知不觉间,我们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师已经走进了作文教学的误区。也就是说,我们辛辛苦苦的付出,很可能做的是无效作文教学,用的是无用功。学生们在作文课堂上无助的眼神和无力举起的笔,都在提醒我们:我们挣扎在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

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五大误区:

1、无主动性。小学毕业班上下学期,语文教材安排了十四个单元的作文训练项目,这些项目是:缩写、看图作文、一封信、漫画类作文、“快乐的时刻”或“难忘的教训”、写一个人、自由作文、读后感……、20年后、童年趣事、我发现了……、调查报告、假如我会克隆、难忘的人与事,仅此而己,很多严谨的毕业班语文教师严格按照这十四次作文任务进行作文教学,殊不知,做得越好,就越有可能固步自封。我们都看得出,这十四项作文训练内容空泛,虽具有大众性,但缺乏鲜明的个性,缺少能力提升的层次性。可以说,被动地学作文,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极有可能陷入作文教学的泥沼和围城。

2、无目的性。也有毕业班语文教师看出六年级作文教材的局限性。他们高举旗帜,冲出作文围城,却面对茫茫荒野,不知何去何从。是呀,不训练那指定教材,训练什么?是另选作文教材,还是自编教材,这是很让人举棋不定的,是很折磨人的。确实很多老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随意性地指导学生训练。今天训练“写人”,明天就改成“叙事”,这周“写信”,下周“写景”,随意而为,学生弄得晕头转向。

3、无趣味性。其实,从学生角度看,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他们对写作文失去了本应该有的兴趣。而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没有趣味的课堂,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不会高涨的。而他们笔下的作文也一定是枯燥无味,了无生趣,缺乏灵动的生命力的。当作文的教与学没有了趣味这个润滑剂,它的动力会越来越小。缺少了内在动力的作文教学是注定涌不起美丽的浪花。

4、无力性。或者称为无支撑力。我们知道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非作文因素。比如字词掌握、写字、标点、卷面等等。很多教师重视了对学生作文审题能力、作文方法运用能力、用词造句能力的训练,而对那些非作文因素往往无能为力。没有了这些支撑点,学生的作文能力就架构在沙盘之上,很容易坍塌,作文成绩自然就很难得以提升了。

5、无效性。或者它是微效性,肤浅性,不深入性。很多老师好不容易选好一个作文训练题目,进行了精心批阅,针对性指导,精心比谰,认真评讲,却也仅止于此,一次作文训练宣告结束。我想很多老师都会这样进行训练,这显然是不够的,效果是不够好的,如蜻蜓点水,点到为止。要知道,作文训练的资源开发远不止于此,有些被浪费了。这也是个误区。需要我们走出来。

二、小学毕业班有效作文教学的八个策略:

1、知识性。一个小学准毕业生,是需要比较丰富的知识积累才能写好作文的。虽然说知识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从幼儿园、一年级至五年的学习循序渐进地来增长见识的,当然还有六年级的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虽然,也不是说小学毕业班的作文教学对学生知识性的提升完全无能为力,我就尝试了以写两种读写方法:(1)每天三读。选一些美文,让学生早起大声朗读一段美文。傍晚十分钟轻读一篇佳作。晚上入睡前就着床头灯看一会儿精美的文字。这样不但增长了文字积累,而且培养了语感。(2)每周一记。每周来让学生看十篇好文章,不局限于小学生作文选,儿童文学、世界名著、中国作品、卡通画作均可涉猎。只看作文选容易偏食,那些经过家长与编辑老师层层修改的作文早已失去了小学生的灵气,不值得大读特读,应该让学生从自己兴趣的书籍出发,扩大到相近的方面,乃至更广,“五谷杂粮”都是作文的维生素呀。然后让学生作五篇读书笔记,可

以是读后感式的,也可以是摘抄好词好句方式的,还可是编内容提要式的,下周一上交,教师应浏览一遍,尽量评高分,学生会越来越有兴趣做这件事。我的学生多年来坚持做这一点,并为一这方式取名作“采蜜本”。这一方式得到家长支持,一个家长在儿子笔记本上书写:“密蜂采蜜,我采佳句”,以勉励孩子,试试几周,相信孩子的知识悟性会得到提高,而作文需要知识来丰富。

2、素材性。作文是需要材料来建构的,材料从哪里来,上面说的阅读是一个途径吧,阅读积累到的相似的素材能构成我们的写作选用素材。但是真正的大素材库都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要让我们的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也要让家长认识到这一点。这样,假日呀,周末啊,去外地旅游,甚至每日上学前、放学后,到家前屋后走走看看,也是很好的深入生活的做法。我们会发现,走到大自然中,会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最可贵的生活馈赠。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值得我们去辨识,去观察,去回忆。做生活的有心人,自然会记下许多素材于脑于心,在写作文之时材料就会信手拈来,文思就会喷涌而出。写作教学的素材性,还可以表现在作文指导中所讲的故事,所做的游戏。二者都提供了写作素材。尤其是写作游戏,作为课堂上刚刚发生的生活,让学生记忆犹新,写起作文来自然言之有物,笔下有神了。

3、趣味性。这是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儿。不仅对小学毕业班学生重要,对任何一个年级学生学习作文来说也都重要。小学生对待作文的畏惧心里,源于作文教学的单调古板,不会变通,趣味索然。对症下药,当然是让作文课生动起来,让学生兴趣作文起来。为了增强小学毕业班作文课的趣味性,很重要的做法是:

1、注意语言的幽默性。

2、讲写作事故。

3、做写作游戏。在我的作文指导课前,总有一个写作故事揭题激趣的环节,针对每一次作文训练题目,我总会选择一个或多个与之相关的精彩故事,通过生动讲述,引人入胜,揭晓写作任务。学生听故事之时聚精会神,深深被吸引,趣味性上来了。课堂进行之中,在学生稍感困顿之时,安排一个精心设计的游戏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让整个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妙趣横生,这是非常有趣的。这些写作游戏均与本次作文题目有关,与重点训练项目

相连,既可以作为课堂上调节精神之用,也可以写入作文作为重要素材。譬如,学生在《千足虫》游戏中,扮成蜈蚣前进,既培养了动身能力,协作精神,也让学生更有趣味地参与写作。

4、示范性。小学生写作文,从模仿开始,是一个正确的途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决定了他们是善于模仿的,是长于模仿的。所以作文指导课上教师念范文,确实对学生具有示范性,这对包括六年级在内的小学生来说都是有效的。有的人认为这对毕业班学生来说效果不大,这不对,毕业班学生同样需要追随者(范文作者),并且渴望超越他(她),范文对他们来说更有挑战性。有老师不敢在自己班上念范文,据说一念完范文,班上学生所写的这次习作,十有八九是要雷同的。这很大的原因要归咎到教师没有进行作文引导,学生无力可借,无法可依,只好跟了范文去模仿去写,甚至去抄袭,这不是学生的错,多半过失要算在教师头上。一个好的毕业班语文教师,在作文课上,不但要有专门的写法指导,更要让范文成为载体,向学生传递素材,融入写法。这样,范文才成为真正的示范性作文。对待范文,可以有以下几种做法:(1)去作文选中选一篇恰当的。(2)自己写一篇下水文。(3)让优秀学生写一篇下水文。(4)从作文选中选用的一篇教师进行修改后加以运用。相信,用其中最适合的一种方法诞生的范文,一定极具示范性,学生的习作源于范文,高于范文,这才有利于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体现了从模仿能力到发挥个性特长相结合。在我的作文班上,一篇同样的范文能够带动学生写出各不相同的佳作。

5、方法性。很多语文专家希望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不要讲过多的作文方法,语文教学大纲也强调不要讲“比喻”“夸张”一类的术语给学生听。我知道他们强调的是“教无定法”,“作文也无定法”。强调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与运用那种不必知道叫什么法的方法。这就显得遮遮掩掩了。我认为,既然还是有必要将方法授予学生,就不必“犹抱琵琶半遮面”,让学生知道方法名称又如何,让学生明白方法的全部不更好吗?不必担心方法概念的深奥难懂。我的做法是将比较深奥的术语、方法,用自己的理解消化后的通俗易懂的语言说给学生听,尽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举例来说,在作文手法授予方面,凭这样观点,不仅让学生学习了小学作文教材中涉及的六个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反问、设问、排比。还多讲了40种手法,它们是:拟物、借代、引用、层递、插入语、反复、对偶、示现、呼告、离析、抑扬、摹绘、移就、舛互、互文、象征、错综、倒装、回文、拈连、复说、婉言、双关、共用、顶真、通感、衬托、仿拟、类叠、对比、插注、转类、撇语、缺略、列锦、简缩、移时、感叹、对举、警策。事实上,学生们在我通俗的传授当中知道了手法的概念,在我例举的有趣例句中明白了该手法的特点,在妙趣横生的仿造例句比赛中品尝到了创新的喜悦,在课堂发言、口语交际与作文训练中享受着运用的乐趣。手中有法,心里不慌,学生们更加轻松地驾驭方法,应对各种类型的作文题,是方法让他们信心十足。当然,我也让他们记住一句话:“没有最好的方法,如果有,那只能说最好的方法就是运得最恰当的方法。”

6、互动性。如果认为作文就是学生一个人的事,过分强调独立作文,学生会觉得非常寂寞,这是很糟糕的。不要让学生觉得,对于他们的作文,家长无能为力,老师高高在上,同学退避三舍。大家都爱莫能助。为什么不向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呢?为什么不让他们互向伸出热情的手呢?让安静的写作课堂热闹起来,让学生互动起来,这是很有趣的作文法。互动会带来新鲜感,会带来乐趣,带来竞争意识,产生好强心理,产生写好作文的推动力。这互动性,既可以体现在现场作文后,让学生相互传阅,互相评改,自评自改,看谁的文章受欢迎,谁的人气指数高(即被评论的次数最多)。也可以将这种互动蔓延到课堂之外。让学生借阅同学们的作文继续互评,继续建“楼”(每一条评论可以说是建一层楼房),也可以让邻居、家长参与评论中来。你想,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阅读了多少篇作文——而且是产生在他们同学当中的作文,不是作文选中被编辑老师改得面目全非的那种所谓的优秀作文——收获该有多大呀,等他们拿回自己的作文,看到了别人的美言,看到了别人的逆耳忠言,对自己的修改是大有裨益的。“文章不厌百回改”,其实应该说“文章不厌百回评”,评是改的前提,纳百家之言后,哪怕只改一次,也是最大地利用了这一次作文训练的资源啊。

7、周期性。在我的作文训练,中每周是都要进行一次作文指导,进行一次作文讲评的。一周一个台阶,循序渐进,是有周次性的,也有周期性。一般说来,我将相近的作文训练项目集中在几周之中,完成训练之后定期测评,再转入下一个专题训练,这样便于学生比对,便于学生掌握专项作文知识与技能,从长远来看,这个周期就更明显了。辟如我教三年、四年级时,会提倡初学作文,可以奔驰,学生作文写得很具体是受我表扬的,因此他们越写越长,进步很大。其实进入五年级,可以考虑在某一段时间内,规定学生作文不能超过两页,不能超过600字,这样在一个限字的框架内,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只有比质量了。这样就进入一个更加重视作文质量的时期,所谓从量变到质变了。升上六年级上学期,又可以放宽篇幅,字数不限,于是学生就进入一个追求写得又有字数又有质量的周期。“长——短——长”,从量变到质变,这样周而复始,是很容易让学生的作文水平产生梯级提升的。在六年级,也可以分小周期进行这样的训练。此外,还有从课堂作文到课外作文再到课堂作文的周期训练,可以有不限时作文到限时作文再到快速作文的周期训练。我们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每周最重视的一项作业就是作文,当进入不限时作文周期时,我会特意选周一指导作文,这样,他们会绞尽脑汁用一周时间精心经营出一篇美文。待进入限时作文周期,特有的考场氛围和竞争性,又逼迫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将一篇现场作文完成好。周而复始,学生作文会更上一层楼。

8、创新性。在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性,是对老师、同学提出的一个共同的重要的课题。对教师而言,尤其是毕业班语文教师,按部就班,过于呆板地执行教学大纲,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学任务显然是不够的,每一周的作文训练也不能老调重谈,冷饭生炒。就我而言,很重视一周一个创意,一周一个点子,一周一套方案。这个创新的点子可能是我从用一周时间,从办公走路,到吃饭睡觉冥思苦想出来的,也可能靠某个灵感的闪电击中大脑所致。无论如何,从这种创新点子的产生到完善成一个作文指导教案,都是我很享受的一个过程。毫不夸张的说,一周的构思,半个小时的编写,两节课的指导,是我一贯创新作文的原则。体现在批改作文上,创新也是让批改大量作文本永远保持新鲜活力的源泉。有时,我从第一本到第五十六本的批改,有时将作文分优中差三类进行批改,有时随机抽取作文本进行批改,饶有趣味。作文评讲课上,大抵每个老师都有欣赏佳作这个环节吧,也可以创新啊。除了从头念到尾的赏评,也可以先选取一段美文作导语吸引学生再念全文,还可以先念一半作文再问学生情节可能怎么发展然后念下去对照,其乐无穷。对于学生作文中的创新之处,可能是一个手法的恰如其分的运用,可能是一处细节的精妙描写,可能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绝佳过渡,也可能是一个匠心独运的开头、结尾,哪怕是一个能点亮我们读者眼睛的题目,都要予以表扬。这样,学生在作文中,立意会创新,选构会创新,构思会创新,表达会创新……创新无止境,可以说,创新让学生的作文永远向前。

综上,我从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五大误区”与“小学毕业班有效作文教学策略”两个方面谈了我对小学作文尤其是毕业班作文教学的一些看法,纯粹是从个人教学经验出发,仅是一家之言。但是,这些做法是我长期坚持的,也是被我的无数学生证明是有效的。但愿这些还嫌粗糙,未加以严格理性提炼的私家经验能够给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师一些启发与帮助,就是我最大的愿望了。还有,我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经过证明的有实效的作文教学法,一定要坚持,再博取众长,为己所用,就是最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了,因为最适用的就最好的,最有效的就是最好的。

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篇7

提起作文, 学生害怕, 教师头痛。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 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 语言车载船装, 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 干巴巴的, 让人沮丧。看到这些习作, 仿佛面对一潭死水, 怎么也看不到学生朝气蓬勃的影子。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 禁锢学生个性, 忽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使然。因此, 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 摒弃传统习作教学, 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 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 “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习作自信”, 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新课标》要求教学评价不仅具备甄别与筛选的功能 , 而且要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要我们在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主体独立体验与感受, 结合自己的实践, 我认为当前习作评价应注意以下四方面。

1.尊重主体的独立感受, 呵护学生的点滴发现

学生作文, 大都能反映他们的真实感受。学生毕竟年幼, 有一些观点和看法是十分幼稚的。因此, 评阅学生习作时, 我们不能以成人眼光或教者的生活经验看待评价孩子的表述。这方面, 我们学校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教研员洪老师曾经介绍了一个例子:她任教的班上有个学生写了“原来阿姨是女的”这句话, 这句话不是一句大废话吗? 但洪老师在批改时并没要求该学生删去。她说, 因为这个孩子以前并不知道阿姨是女的, 现在她发现了, 并将这个发现与同学老师一同分享, 这难道错了吗? 多么细心的呵护啊, 孩子当然愿望对洪老师“写自己心里的话,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更“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我有这样的经历, 有一次, 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原来足球是用脚踢的! 当时, 很多同学都哄堂大笑, 我当时就说这么一句话:“足球是用脚踢的, 老师也才知道。瞧, 我们又多了一个知识。”该生转羞为喜, 从此对写作十分喜爱。

2.分层而评,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翻开一个班级学生的作文本便可发现, 得“优”的老是那几个学生, 得“中”甚至“差”的总是跳不出“中”与“差”的圈, 一个习作总是得“中”或“差”的学生, 他们的习作自信被一个接着一个的“中”与“差”击得粉碎, 从而远离成功彼岸。怎样让学生跳出这个怪圈呢?我思索了很久。后来, 在实践中, 我采取了分层而评的策略, 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信心, 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①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 不同层次的学生, 评定等第的标准不同。对于以前作文比较差的同学, 只要有一定的进步, 我会毫不犹豫地把“优”记给他, 并给他上台朗诵自己的作文。学生有了自信, 对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②对学生的要求循序渐进。如我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 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分段”……这样逐步提高, 一步步将他引向成功的彼岸。滴水穿石, 非一日之功。只要长期不懈地坚持, 学生的进步自然可以拭目以待。

3.指导性批阅, 促进学生再发展

从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来看, 批阅作为一篇作文教学的终节环节, 从而使这一环节的教学功能仅是“评定包改”, 鉴别优劣, 学生在这一教学环节几乎没有收获, 仅仅是得优者受到鼓励而已, 作文的后进生反而再次受到打击, 削弱习作的信心。

批阅这一环节应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其教学的功能, 促进学生发展呢? 批阅这个习作教学环节应是:根据习作的具体情况, 采取恰当的形式予以再指导, 然后, 让学生根据指导、再改、再练、再提高的过程, 习作质量的再提高及习作体会地内化升华。

那么, 这种“恰当的形式”一般有哪些呢? 最普遍的是通过批注, 指导学生再修、再提高, 这就要求我们的批注面对学生, 具有指导性与可操作性。那些“中心突出, 语句通顺”之类的套话, 学生看了不知所措, 也得不到任何益处, 更不能激发学生思考与行动, 这样的评语早就该销声匿迹了。还有一种形式就是面批, 当面指导。当面指出学生作文中的错漏, 并指导修改。此外, 就是再次对具有典型性的习作进行集体点评。应该多增加一些小组内的合作, 对某一篇习作进行讨论, 并说说大家的看法, 提出修改意见。再让学生反馈修改后的作文, 老师进行分析指导, 一定大有裨益。

4.动态评定, 让学生对习作充满希望

习作等第的评定不能一锤定音, 应实施动态性的等第评定, 促进优生更优, “差”生变优, 具体做法是:得“良或优”的习作, 经学生成功的修改后, 我们可以把这篇习作重新评定为“良+”或“优+” (与学生约定中+=良, 良+=优, 优+=特优) , 学生若再作修改, 习作还可以再作评定, 直到学生自我满意为止。这样的动态性评定, 对于习作后进生来说, 给了他们很容易的“得优”机会, 使他们对自己的习作充满希望与信心

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篇8

关键词 小学 作文教学 探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把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使作文教学由语文教学的重点成为既重又难的“焦点”。尽管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作文”。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采取低起点、宽要求的方式

对于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来说,主要是让学生入门、认路,是“描红”。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要求是“文从字顺”。但对刚开始写作文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很难做到。这时的学生作文,用成年人的眼光看,觉得“没多大意思”、“不怎么样”,是正常的,这时,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的首创精神,珍惜学生的劳动成果,保护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并因势利导,尽早使学生的作文由无序变为有序,小学作文能由无变为有,就是一个飞跃,就是一个进步。如果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使教学双方都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学生会对作文失去信心和勇气,也不利于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对小学生写作文采取“宽要求”,即对小学生作文内容的要求应以“健康、无害”为宜,学生如果能写出有一定意义的文章更好,如果不能,不能难为学生,只要内容健康,学生又觉得有趣、愿写,就可以让他们写。这是因为初学作文的学生对作文比较陌生,如同小孩学习走路一样,若对学生的要求过严过高,一是学生易产生畏难情绪,二是事实上达不到。当然,“宽要求”并不是一直对学生放任自流。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富于饶有兴趣的活动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可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比如:让小组里每一个学生考虑一个故事良好的开头句,写在一张纸上。在教师的指示下,每个学生把自己的这张纸传给下一个同学,接下去的人就续写这个故事的第二句话,用这种方式在组内轮流,并注意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读了前面已写的部分后,再加上自己的句子。连续写了十到十二个句子时,要重新开始写一段,写完十至十二个句子,作文又转回到最初写作的人手里,他将给它加上一个题目,然后把所写的故事带回家并把文章写完整。通过向别人朗诵或在公布栏上张帖的方式,与同学共享完成的故事的快乐。这种故事游戏,学生很感兴趣,真可说是学中玩,玩中学。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首先,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写作兴趣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①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培养写作意识;②注重平时积累,做到厚积薄发;③开创多种训练形式,提高写作能力。

其次,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①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②大胆放手学生作文,肯定他们的创新意向,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③踏踏实实地抓好学生思想素质、语文素质等各项基础素质的培养。④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创造意识。

四、要多批少改

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话说得不假。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但是,学生的经历与学识的限制,学生不可能个个都是写作能手。当他们的文章有所欠缺,有所不足时,教师一定要及时又准确地指出来,并尽量写上评语,如果能够面批,当面询问他的写作意图,是最理想的。也可以经过老师点评后,让学生二次作文,修改自己的文章后再抄清。也可以在二次作文时让学生之间互相换着修改。如此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修改,让学生写,进步才会快。教师千万不要大笔一挥,洋洋洒洒为学生补上你自认为很理想的一段。这样,一方面学生的思维毕竟跟成人有所不同,难以理解教师的修改意图,另一方面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还助长了他的惰性。

五、随堂练笔,积累语言

小学作文评改工作初探 篇9

550600 贵州省惠水县第三小学程维兰

摘要:小学作文的评改工作是小学作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几种常见作文评改模式,谈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作文评改。关键词:作文评改;教师批改;师生共改;学生自改;写作能力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的比重越来越来大。学生作文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而学生自身写作为此,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惜花费大量能力的高低也就决定了他的语文水平。因此许多老师都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作文教学上。一堂堂的作文指导课,一篇篇的学生习作训练,希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毋庸置疑,这些确是提高学生写作成绩的重要途径,但有不少教师在作文的教学中,往往忽略了“作文评改”这一重要环节。其实,善用作文评改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有极大的作用。下面浅谈几种作文评改模式。

一、教师批改模式。

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千百年来,许多高水平的教师,认真负责,不辞辛劳,仔细批改,引导许许多多的学生写出了高质量的好文章。著名作家肖复兴之所以能写出好文章,笔者认为与他中学时代叶圣陶先生对他的作文进行仔细评改是密不可分的。此种模式下,教师评改学生的作文的方法注意如下几方面:

(1)认真批改,反馈及时。学生的作文有长短之分、文笔有优劣之别,但我们教师在批改的过程中,都应重视学生的劳动成果。要满腔热情地去认真读、认真批,要真正让自己的红圈红线红字化作真诚的笑脸、由衷的赞叹、中肯的指导。并且教师要设法在短时间内批改完作文,迅速反馈。因为学生写完作文后,对教师的评价结果十分关注,其思维仍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 及时地进行反馈, 就会产生趁热打铁的效应。

(2)多批少改,旨在鼓励。在传统的作文评改中,我们教师往往习惯于对学生的作文“精批细改”,以为这样才是对学生负责。殊不知,你的“刀砍斧削” 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反而也失去了学生特有的个性、原意,进而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批改不是挑剔。”因此我们教师在看待学生作文时,宜多批少改。即批改时,除一些明显的错误予以订正外,其它地方尽量少改。尽量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写上一些合理、中肯、优美的鼓励性评语,让学生看完评语后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3)巧于点拨,重在引导。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就是引导”。在作文评改时,教师应重在通过点拨、诱导,启发学生思维,挖掘知识潜力,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怎么样,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如在批改一个学生作文《掌声响起》〉时,写到自己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成功后,听到同学给他的掌声时,仅用了一句“我真的高兴极了”来写,未免显

得不够具体形象,无法激起读者共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求全责备,而应巧于点拨,引导学生在以后的作文中避免同类问题再犯。因此在批改上位学生作文时,应在旁批中给予指导性提示,可这样写道:“你的成功确实令人兴奋,要是你能用具体的语言来描写你高兴的心情,与我们一起分享,那该多好呀!”这一评语既指出了学生作文的不当之处,又提出了建议性的意见,显得亲切、平和、容易让人接受,达到一种和谐的民主气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二、师生共同评改模式。

作文是听、说、读、写及思维能力的一个综合表现,写作时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为达到此目的,千百万的语文教师一直在苦苦寻求有效的方法,一直在艰苦地探索,其间取得了许多的宝贵经验和成果。比如“感悟性作文教学”、“线式作文教学”、“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等等。师生共同评改,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又一重要的评改模式。

评价作文评改成功与否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看它是否能使教师的付出和收获成正比,也就是说成功的作文评改是使学生和老师双方都能获益。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一般作文批改都是教师独批独改,这也就是上述提到的那种评改模式。此种模式有许多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弊端:首先,教师的批阅容量大,正常情况下,一个农村教师需要教两个班级,一个班级大概五、六十人,两个班级加起来就一百一、二十人,自然作文批改量很大。其次,由于教师的经历、阅历与学生的思想认识不同,批改只是教师一人之见,而缺少多角度的认识与分析,教师以自己的经历与阅历代替学生的思想认识,因此也就不能达到良好的批改效果。再次,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的认识:作文是写给老师看的,反正我写好写不好都有老师改正,老师的批改成果被学生扔到一边不理不睬。可想而知,这种写作态度怎么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呢?因此采用师生共改模式,可以促进师生互动,从而提高作文的评改效果。师生共同评改方式的一般过程如下:

(1)、评改重点和做法作出指导;

(2)、同学间两人互补批阅;

(3)、学生自改自评;

(4)、教师批阅;

(5)、学生交流讲评佳作,教师小结。

以上五个环节,就是师生共同评改作文的一般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但不可以完成照搬照用,也不可以几个环节牵强套用。教师还可以把这种评改方式与其他方式,如“详批与略批”“个别面批启发”等方式结合起来使用。总之,在评改作文中,要让学生在主体地

位。任何方式、方法都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作文教学的目的是达到学生“自得”的境地,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在使用这种方式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三、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评改模式

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评改模式,就是课堂上让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写作理论,对习作的辨别能力有了较高的评价意识,在进行作文评改时,教师把评改权移交给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评改模式。教师也不再挑选样本,而要按写作水平高低或位置情况成立作文批改小组。

(1)、确立小组及中心发言人:每四五人为一组,小组交叉批改,然后每组选出1—2本有代表性的作文向全班推荐,并由中心发言人阐述评改意见。

(2)、选择优秀作文的标准,从十个方面入手:一看格式是否

正确;二看文面是否整洁;三看有无错别字;四看有无病句;五看标点有无明显错误;六看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集中;七看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八看文章结构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九看表达方式是否恰当;十看语言是否简练准确生动形象。

(3)、掌握常用修改符号。从学生习作中选择评改例文,让学生了解常用修改符号及点评的方法,规范使用删、增、调、换等修改符号。从而增强小学生的自我评改能力。

(4)、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全文、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从作文的结构、语言、基本观点、思想感情、文面等方面批改文章。除用传统的“删、增、调、换”等方法外,还教育学生学会旁批,并运用说明式、评述式、提示式等方法来评改作文。

(5)、针对同一篇文章,经小组讨论后,先由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提出口头评改意见,并兼纳其他组员的建议,加深学生对作文的整体评价认识,然后采用组长组织轮流执笔的方法进行评改。

(6)、批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精批点评,多就少改,批语要精当,具有启发性和导向性,三言两语,指点迷津。改笔要惜墨如金,点化语言;二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一般学生的作文,其优点和缺点总是表现在多方面的,而每次批改需有重点,不需全面开花(教师在这方面要做体提醒),如该次训练目标突出的重点可以是结构的安排,可以是记叙的顺序,也可以是多种表达方法的运用;三是因文指导,有的放矢。批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有些文章言之无物,批改时要指导学生选择中心材料,并逐步使之写得具体,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并学会采用典型材料。总之,每一次作文批改,要使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得。差的作文可以“改重于批”,尽量保留作文中主要内容;好的作文可以“批重于改”,用热情的语言指出写出好的地方,扬其所长。

(7)、布置指导本次作文的写作情况,当学生把新习作交上后,教师要认真审阅各小组上次的评改情况,公布表扬那些评改认真的小组及执笔者,对批改重点把握不准,态度不够认真的要重新个别指导,使其及时改正。

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评改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作用和主体作用。集体作用是指大部分学生还不能独立对习作进行评价的情况下,组成小组研讨,既可避免全班讨论头绪太多、太繁杂、效率太低的弊端,又可避免独自修改犹豫不决、信度不高的缺点。主体作用就是评价权基本上交给了学生,只是在双方争执不下时,教师才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这一“看法”主要从写作理论上给学生加以指导,而且小组批改时间短、效率高。

四、以学生自主评改的模式

学生能自主评改是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一篇作文优劣的基本写作理论,或是经教师按高考作文两级评分标准几次训练后,或在较为明确的评改标准示例训练后,让学生进行的一种简捷高效的评改方式,写自己的,评改别人的,无异于一文两作,效果尤佳。一要激发兴趣,提高自主评改意识。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说:“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他写《安娜〃卡列尼娜》用了五年,改过十二次;杨沫写《青春之歌》修改六七次;著名诗人、报告文学家徐迟每篇稿子至少改和抄五遍。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教师应该以此文学典故激发学生评改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确知名大家尚且如此热衷文学修改,更何况初学者,自觉改变习作写好后,决不第二次“过目”的不良倾向,养成自主评改的好习惯。二要培养学生具有朗读推敲的能力。要做到眼看、口念、心思、手练。通过整篇默读,习作中的错别字、漏字,就会被发现并纠正过来,然后再轻声读,看习作用词是否贴切,句子是否通顺,上下句连贯是否合理,标点是否正确等。第三,再从文章结构入手审视诵读,如层次是否颠倒,条理是否清楚,前后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首尾是否呼应。第四,重点复读思想内容。如审题是否正确,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围绕中心,事例是否典型,内容详略是否得当,细节是否真实等。依据教师指导的评分标准及常用评改符号及方法,深入品评,点评习作不当之处,力求文通字顺。如在自主评改中,自己无能力达到更深层的评改,或处于欲言而无法准确表达之时,要主动找教师指导。实际上学生的自主评改已变成了一种更加主动的师生同批同改活动。学生自主评改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写作能力,一般都在小学高年级才有如此要求。教师要做好反馈复检的再评改活动,及时指出上次评改存在的优缺点,逐步使评改走向自主规范的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陈艳红《小学作文评改创新之我见》,(2)、张爱青,《小学作文批改方法之我见》,(3)、陈彦玲《 改革作文评改方法的两点尝试 》《小学青年教师》2002年02期

上一篇: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激光接收器测试系统下一篇:20100108晚会筹备小组人员责任分工及进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