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效果

2024-05-15

培养效果(共12篇)

培养效果 篇1

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是诱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因, 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 它也是一种驱动力。在学习过程中, 可以使人的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印象深刻。因此,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是增强学习效果的关键。

为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式, 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 我认为可以用身边有趣的问题, 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生活是数学的源泉。

比如, 在教学圆的知识时, 我制做了各种不同形状的轮子, 并在演示的过程中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见过各式各样的车, 它们形状各异、性能不同, 但是车轮为什么都是圆的呢?”“为什么圆形就能够平稳地转动呢?”这样通过问题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然后, 我在学生回答不出时再将圆的知识讲解给学生, 使他们知道因为圆周上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所以它转起来很平稳。反过来, 学生也就知道了方形、椭圆形等转动时为什么不平稳了。

又如, 我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 讨论下面问题:有若干人吃饭, 要用九十九个碗。按一人一个饭碗, 二人一个菜碗, 三人一个汤碗来算的话, 如果九人一桌, 要安排几桌, 几个座位?各组讨论好后, 选一位代表把答案送给我, 看哪组算得快又对。学生回答完后, 我板书答案:

解:设要准备X个座位

答:要准备6个桌子, 54个座位。

这样使数学过程生活化, 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取得了良好效果。

教师还可以不拘泥于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 教师可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 教师25人, 学生28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 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元。请学生设计一种最划算的购票方案。通过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进一步体会生活是数学的源泉, 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

又如, 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 我特别考虑到祖冲之这一人物, 所以在让学生预习这一课内容时, 也特别查找一下祖冲之的相关资料。这样, 既增添了学习兴趣, 又使学生为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而深感自豪。

另外, 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数量, 还可以配合动感图像, 是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获得感性认识从而为教学增添新的活力。例如, 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骑独轮车的画面, 画面生动有趣, 让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境,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热情。

数学知识抽象、枯燥乏味, 学生不感兴趣。所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编成顺口溜。这样, 不仅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还能使学生易于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 在教学分数、百分数的应用题时, 标准量的确定是一个难点。于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学生积极讨论, 编写出这样的顺口溜:判断分数应用题, 关键是确定单位“1”。只要找出标准量, 比较量, 再去对比。求某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知某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要求某数除法题。分数乘除能辨清, 百分数是同一理。这个顺口溜朗朗上口, 便于记忆。再如, 在学习“多位数的读法”时, 师生共同编写出了这样的“多位数读法歌”:读数要从高位起, 哪位是几就读几, 每级末尾若有零, 不必读出记心里, 其它数位连续零, 只读一个就可以, 万级末尾加读“万”, 亿级末尾加读“亿”。

实践证明, 让学生在“编写顺口溜”中学数学, 在“说唱顺口溜”中学数学, 学生再也不会觉得数学课枯燥乏味了, 相反, 数学课堂因为有了学生的创编, 活力四射, 魅力无限。

“教无定法”。无论用何种方法, 只要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热情, 就一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培养效果 篇2

要使学生大胆参与,教师首先要以自身的勇敢精神熏陶和感染学生,且应把自己看成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活跃“分子”,态度和蔼,情绪饱满,感情真挚,用自己的.热情、执著精神去感召学生。我在讲现实中之所以存在“不等价交换、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原因”时,先讲了洪水中的地主用金条向佃户换糠窝头的故事,娓娓道来,结果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此时,趋势分析其他问题,一气呵成,使学生轻松地理解并掌握了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其实,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也是消除畏惧心理的重要手段。俗话说的“闷得慌”、“静得怕人”等,都说明了课堂上是不能沉默的,愈是沉默,学生愈是害怕老师提问自己。只有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有亲身体会,有话可说时,他们才会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之感。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1.质疑问难,诱发创造力

心理学家把发现疑难看成是“思维的路标”,学贵质疑。一方面是生质疑,师解疑。我注重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自学,这是疑问产生的土壤,学生质疑的基础。我印了质疑单发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又授予其方法,这样学生质疑的质量较高。有的追根问源,有的辐射探究,有的从理论和实际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中提出问题,等等。教师对这些质疑单要认真分析,挖掘疑源,将其纳入备课的主要内容。再在教学中巧施良策,明理解疑,学生就十分感兴趣。实践表明,让学生提问就是让学生参与了备课和课堂教学,增加了一次参与的机会,也是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教学相长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教师巧设疑问,让学生参与思考、释疑,在“疑”的探究中培养能力,发挥创造思维。而平淡的讲解或一看就明白的问题,会使思维疲软、兴趣减弱,冲淡教学效果。我在讲“生活消费要与国情相适应”知识点时,要求学生不看书,不受课本束缚,而是谈自己的消费观,结果大家畅所欲言,在谈话式的教学中学生明白了自己不成熟的消费行为和观念,从而树立了科学的消费观。

2.组织讨论或辩论

培养参与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篇3

笔者认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作为突破口,从而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要求,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将学生由被动地位转化为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激发兴趣,培养参与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能钻得进去,学习才会卓有成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好“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浓厚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否则,就很困难了。事实上,导致政治学业不良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昭示我们:培养兴趣是教师的一大重任。

我在教学中试着从多方面,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点化”旧知识,进入参与角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其实,这最高技巧就是教师要善于“点化”旧知识,从而启发学生对旧知识进行演绎、归纳、分析而获得新知识。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即是这个道理。

“点化”旧知识是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参与兴趣的。这是因为:第一,中学生正处在由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所以,只要合理地利用大脑中已储存的知识经验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是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在课堂中进入角色的。第二,这些旧知识形式多样。第三,旧知识勾起了学生的回忆、思考,启动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课堂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参与角色。比如在讲“社会的客观性”这一知识点时,首先会涉及到社会是如何产生的问题,学生答不出来。我便提示学生回忆客观唯心主义关于神创论的“六日工程”情景,再回答人类和人类社会哪个先产生?利用社会的含义,学生得出了人类和社会的产生是同一过程的结论。而关于“人类的起源”这一问题,在讲自然界的客观性时已论述过。在教学中,我还由“拔苗助长”的寓言演绎得出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的原理。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事实证明,只要一提及这些旧知识,学生就一触即发,然后再加上教师“点铁成金”的“点化”,他们就十分惊奇。这兴奋,这惊奇,足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

2、运用情趣性教学法

我称之为“糖衣片”式教学法,是以事明理,寓理于趣的教学形式或方法,它让理论回“娘家”,从而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它的特点在于:采用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即以情趣为“糖衣”,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原本觉得艰涩的抽象概念和原理,以促进他们思维的活跃和觉悟的提高。这种方法寓教于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改革空洞说教式的教学积弊。我在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尖锐矛盾”时,先出示了一幅题为“差距”的漫画,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南北半球大小悬殊的奇怪的地球仪,一下子引起了学生兴趣。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距”的问题后,又挂出第二幅题为“大吃大喝”的漫画。通过对漫画的欣赏分析,学生在热烈的议论中掌握了有关新理性认识的知识,直到下课后,依旧兴趣盎然。

二、探求新知识,培养参与勇气

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强烈的自我显示欲望,常常梦想一鸣惊人,而这种欲望往往与本人的能力存在着很大的距离,由此而导致严重的自卑心理和闭锁心理的产生。这种闭锁心理、自卑心理集中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只要老师提问,一个个都敛声屏气,生怕老师“请”到自己。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必须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使学生无所顾忌,大胆参与。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的:“你可以把马牵扯到河边,但你不能强迫马喝水。”

要使学生大胆参与,教师首先要以自身的勇敢精神熏陶和感染学生,且应把自己看成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活跃“分子”,态度和蔼,情绪饱满,感情真挚,用自己的热情、执著精神去感召学生。我在讲现实中之所以存在“不等价交换、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原因”时,先讲了洪水中的地主用金条向佃户换糖窝头的故事,娓娓道来,结果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此时,趋势分析其他问题,一气呵成,使学生轻松地理解并掌握了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其实,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也是消除畏惧心理的重要手段。俗话说的“闷得慌”、“静得怕人”等,都说明了课堂上是不能沉默的,愈是沉默,学生愈是害怕老师提问自己。只有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有亲身体会,有话可说时,他们才会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之感。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1、质疑问难,诱发创造力

心理学家把发现疑难看成是“思维的路标”,学贵质疑。一方面是生质疑,师解疑。我注重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自学,这是疑问产生的土壤,学生质疑的基础。我印了质疑单发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又授予其方法,这样学生质疑的质量较高。有的追根问源,有的辐射探究,有的从理论和实际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中提出问题,等等。教师对这些质疑单要认真分析,挖掘疑源,将其纳入备课的主要内容。再在教学中巧施良策,明理解疑,学生就十分感兴趣。实践表明,让学生提问就是让学生参与了备课和课堂教学,增加了一次参与的机会,也是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教学相长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教师巧设疑问,让学生参与思考、释疑,在“疑”的探究中培养能力,发挥创造思维。而平淡的讲解或一看就明白的问题,会使思维疲软、兴趣减弱,冲淡教学效果。我在讲“生活消费要与国情相适应”知识点时,要求学生不看书,不受课本束缚,而是谈自己的消费观,结果大家畅所欲言,在谈话式的教学中学生明白了自己不成熟的消费行为和观念,从而树立了科学的消费观。

2、组织讨论或辩论

每个人都有说的机会,从而实现自我显示的欲望。在讲“共同富裕”时,有学生提出现实中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加重的问题,我组织了正反方的辩论,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在争鸣中明理,用理论和实践说明了问题。

三、运用新知识,升华参与意识

“运用新知识”巩固提高,是最简捷的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手段。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梳理知识,从更高层次上领会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以能力为核心的目标,是升华参与意识的极好方法。而要提高运用的效果,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1、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教师在课堂上单纯的讲解,即唱“独角戏”,看上去不乏精彩之处,但它不能使学生从多方面参与教学,相反使得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不深,掌握不牢,灵活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题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和提高。为了全方位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贯彻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以练习为主线的原则,做到每课都有随堂同步练习。我精心编出题型多样、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学生练得有兴趣,从练习中找到了知识的“源”和“流”,体现到了“现买现卖”的乐趣。再加上适时地点拨,又提高了学生的审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课外作业形象化

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应该形式多样,应是学生所关心并以感性知识为基础的,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练的兴趣。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变式练习、学用征文等方法。在讲完“价值规律”这一知识点后,要求学生星期天随爸妈去买菜,并了解菜价的变化,写出《市场晴雨表》;在学完“市场经济”一节后,要求学生分析粮票命运的变化或采访一位厂长;在讲完“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知识点后,请学生谈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此外,还有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论述《我的成长观》,用国企改革、市场经济的知识写《假如我是厂长(经理)》等,使学生体会到了当“改革家”的滋味。

加强能力培养,增强复习效果 篇4

一、夯实地理基础知识, 尤其是主干的地理知识

一轮复习要夯实基础知识, 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疏通每一个知识点, 重在理解, 并要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 以干带支, 重在贯通, 重点放在高中地理必修上。 具体要求有两个:一是能说出各地理章节的知识结构;二是针对不同块的知识的特点, 确定不同的教学要求。 如光照图强调计算、作图;大气环流等强调空间的分布等。 如果没有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 就如同“空中楼阁”。 常听到学生说, 基础知识懂, 遇到综合题就得不到高分。 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搞懂基础知识, 不会活学活用。 因此, 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一轮复习中, 以地理教材、地图、教辅材料为载体, 以主干知识整体优化为线索, 对基础知识一一突破, 引导学生不断总结规律, 掌握方法, 这样学生遇到题目就不会乱了阵脚。 如我在等温线、等盐度线等值线教学时总结如下:在等温线图中, 等温线向高值方向突出, 说明该部位的温度比周围低, 该区地形可能是丘陵或山地, 若是等温线图, 则该区域为寒流流经的海区;等温线向低值方向突出, 说明该部位的温度比周围高, 该区地形可能是低地或盆地、洼地, 若是等温线图, 则该区域为暖流流经的海区;在等温线图中, 水温由北向南递增为北半球, 水温由北向南递减, 说明为南半球, 水温由南向北递减, 说明为北半球, 水温由南向北递增为南半球;等盐度线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 若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突出, 说明比同纬度周围海区盐度低, 反之亦然。

通过这样对基础知识的突破, 加上习题强化训练, 对照《考试说明 》涉及的每个知识点, 同时把各章节考查的重点内容、命题形式、命题规律给学生讲清讲透, 让他们明白复习的方向。 并在此基础上, 对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拓展, 使学生准确把握各章节的重难点, 彻底扫除障碍, 使知识系统化、综合化。 结合实际例题讲解,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同时对地理概念、地理术语、地理基本数据、地理原理在讲解过程中力求科学化、准确化, 并要求学生准确理解、识记和运用, 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提高得分点。

二、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是培养能力的最好途径

面对枯燥无味的地理教学,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摆在地理教师面前一个严肃而又困难的课题。 高中地理复习涉及面广、难度大, 知识遗忘率高, 如何把握总复习的广度、深度, 增强复习效果, 实现质的飞跃呢? 这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发现多数学生课后学习的学科是他们所喜欢的老师所教的学科, 教师能够吸引学生读所任教的学科本身就是一种“本领”。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原则, 是课堂教学的原则之一,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促使学生带着兴趣学习,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首先, 用教材本身吸引学生, 提高学习兴趣。 教材内容言简意赅, 内容简练, 老师要善于挖掘, 善于联系, 知识面要广, 要有的放矢地用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 结合时政热点吸引学生。 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是地理学科关注的课题, 往往又是高考命题的切入点, 也是最能引发学生兴趣的内容。 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的知识和社会素材作为命题背景, 形成新的问题情景考核, 如卫星发射、叙利亚问题、朝鲜核问题、南海局势、钓鱼岛问题等, 无不渗透着大量地理知识和国际问题。 我经常把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相关内容纳入课堂, 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

再次, 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要制作或精选课件。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 能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 形象生动的画面可以展示地图、地理景观、地理示意图, 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改变“满堂灌”, 提高能力。 实践证明,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丰富性等特点, 同时充满动感, 利用得当, 激发兴趣, 诱发动机, 从而增强复习效果。

三、专题突破和智能训练是培养能力的保证

第二轮复习既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形成专题, 挖掘科研课题间的横向联系, 又要重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 构建知识体系框架, 重在运用, 综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和归纳, 实现本学科之间知识的有机联系及其他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 加强智能训练, 提高实战能力贯穿于整个高三复习的全过程。 在复习过程中始终坚持选好用好一套教辅材料, 搞懂每一套习题, 弄懂每题考核内容和考试命题意图, 考练内容以突出能力为主, 讲评突出解题思路与技巧, 加强综合题的训练, 规范学生答题,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 及时回归课本, 及时总结。

总之, 在复习过程中, 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复习的主线, 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专题突破和考练, 注重概括与提升, 让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技巧, 而不是停留在盲目做题。 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能力, 增强复习效果, 从而提高高考考试成绩。

参考文献

[1]曹育中.学科思想的渗透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 (中学版) , 2009 (09) .

[2]张新银.渗透学科思想打造高效课堂[J].河北教育 (综合) , 2010 (11) .

培养效果 篇5

快攻是由防守转入进攻时,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超越对手,争取造成人数上的优势,形成以多打少,或在人数上占优势情况下趁对方阵脚未稳,抓住战机,果断合理地进行进攻的一种积极快速的进攻战术,所以说它是进攻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篮球快攻的实战意义

快攻是由防守转入进攻时,以最快的速度,最短时间超越对手,争取造成人数上的优势,以多打少,或在人数上不占优势情况下乘对方阵脚未稳,抓住战机果断而合理地进行攻击的一种积极快速的进攻战术。当前各种篮球比赛中,各队在由守转攻时,都会争取多运用快功战术,因此快攻成为了进攻的主要手段,也是比赛能否取得胜利的有效保证。

二、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快攻意识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训练中教师可以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足以反映出学习训练的动机,影响学习训练的效果,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快攻在篮球比赛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快攻意识得到发展。

2、提高技术训练,促进快攻意识形成要组织与运用快攻战术,必须具备与快攻相适应的技术条件,否则就难以形成高水平的快攻意识。在技术教学与训练中要反复磨练,使学生掌握全面、熟练而又准确的各种攻守技术,从而达到自主化、自动化的程度,这有利于学生在应变自如,适应教学比赛的要求,从而促进快攻意识形成。教学训练时,在抓好基本技术训练的基础上,还要合理地结合战术配合训练,提高学生之间配合的机动性。

3、在模拟比赛中提高队员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在模拟比赛中,当快攻机会出现时,如利用跳球发动快攻、获得后场篮板球后发动快攻、抢断球后发动快攻、掷界外球发动快攻等等,教师可以通过语音提示的方法告诉进攻方的跑动、传球及上篮路线等,反复练习,锻炼他们的快攻意识。

4、加强心理训练和战术意识

篮球运动除了依靠技、战术获得成功外,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是致胜的保证。教学训练中要不断地加强快攻心理训练和意识的培养,提高队员观察判断能力,以及摆脱、接应、分散、快下、跟进的意识,力求抓住每一次快攻的机会。教师还要教育学生,篮球运动是集体项目,需要相互理解,同心协力,默契配合,用集体的力量、智慧来争取快攻战术的成功。同时要注重学生良好心态的培养,促使快攻意识的提高。

三、如何进行实际教学及训练

1、建立完整的快攻概念

教学训练中,教师要运用直观法与语言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快攻战术演示与讲解,简明扼要阐明战术的阵形、配合方法、位置路线、动作、顺序、时间以及每个学生的作用。多角度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加深和巩固已形成的快攻战术概念。

2、加强防守技术的训练

俗话说,表演看进攻,赢球靠防守,而抢篮板球则是进攻和防守两方面均要着重掌握的重点技能,是攻守转换的关键环节。教学中要从两方面入手:(1)无球训练,比如绕、跨步、虚晃变向、转身、卡位训练、发展弹跳能力等等。(2)有球训练,比如个人训练、二人训练、全队抢篮板球练习等等。

3、强化学生抢断球训练

在篮球比赛中从后场抢断球后发动快攻是成功率最高的机会,因此在日常教学训练中教师要加强学生这方面的练习。比如:原地抢球练习、原地转身抢球练习、原地打运球练习、接球时的打球练习、原地断球练习、三人传接球两人断球练习、纵(横)断球等等。

4、增加进攻技术的训练内容

在篮球比赛中,当快攻机会出现时,能不能迅速组织进攻得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队员是否具备全面娴熟的进攻技术。因此在教学及训练中要加强学生的基本进攻技战术和身体素质方面的练习。比如:短传和运球结合的快攻练习、固定接应的快攻推进练习、短传快攻,接应运球推进、以多打少的的配合训练等等。

四、实施中的几点建议

中学篮球战术训练中,快攻战术应该作为重点来教,通过系统的训练让学生领会快攻战术的核心内容“争取时间,创造战机,速战速决”。

1、快攻是进攻战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一般安排在攻、防战术基础配合之后进行教学。快攻所需的技术,如快速运球上篮,长传球,抢篮板球、抢断球等,在教学训练中应反复练习。

2、教学训练中,要循序渐进,先教长传快攻,再练短传和运球结合快攻,最后再练快攻结束阶段的以多打少,整个教学训练要始终强调全队配合。

3、快攻战术训练时,应先在固定形式下掌握快攻的方法,然后过渡到机动情况下练习。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

篮球教学训练中,教师要抓住攻守战术共同的结构特点、形成规律和配合规律,狠抓学生快攻意识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明确快攻的意义,推动篮球教学不断发展前进。

参考文献:

[1] 张锁宁,要培养篮球运动员的快攻意识,中国学校体育, 2003(5)

[2] 曹梦春,浅谈篮球运动中篮球意识的培养,龙岩师专学 报,2006,(1)

[3] 张连江,也论篮球运动员的意识及其培养,沈阳体育学 院学报,2000(4)

培养效果 篇6

[关键词]班主任;大力培养;班级精神

所谓“班级精神”,是班级全体学生学习、生活、文明、道德等各种观念汇聚而成的一种群体意识。这种群体意识一旦形成,对学生就产生潜移默化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和巨大的影响,就能保证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班务工作中,要通过这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渗透不断影响学生。

一、运用目标激励

目标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的,目标既要使学生受到鼓励,又感到切实可行,这是形成群体意识的首要条件。“向上好胜”是青少年学生共有的心理特点,学生有了一个催人奋进的目标,就有了努力学习的动力,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目标管理主要包括班级整体目标和个人赶超目标。班级总体目标是依据学校每学期的总要求,又考虑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个人赶超目标是班级总体目标的具体分解,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找准目标,制定计划。实行目标管理的好处在于:班级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其次,目标管理提出班级、个人在一个学期的重点工作和任务,使学生对自己扮演的角色一目了然,对自己要达到的目标胸有成竹,使之产生紧迫感。再次,目标是学生自己制定的,使他们感到自我价值的存在,能鼓励和锻炼自控能力,实现精神需求。通过目标的实现培养集体意识,形成一种自觉维护集体荣誉的力量,形成勤奋刻苦的学习风气。

二、营造氛围感染

要培养班级精神,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条件。氛围是指笼罩着某个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和情调。在班级活动中,创造一种整洁典雅的环境可以使人心旷神怡,和谐愉快的气氛则可以唤起人们向上的动力,促人奋进。如何创设这种环境呢?一方面创造整洁的外部环境,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学校的制度对寝室、教室、公共场地进行打扫,并由专人负责监督检查,这样逐渐形成习惯,就能保证有个干净卫生的环境,使学生置身于整洁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竞争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首先要求有整洁、朴素、健康、大方的仪表,有文明的举止和高雅的情调。这种端庄而富有生气的仪表,可以显示每个学生乃至整个班级的精神面貌。另外,还有由人际关系而形成的班级风气,学生间是否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为人处世是否有礼貌,尊重他人,能否自尊自重自爱;在公共场合是否遵守规则,爱护公物等等。通过这些事情,学生可以从中看到班级的精神面貌,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和班级生活的美好。

三、班级骨干带动

班级精神的树立必须借助骨干的力量。班级骨干是形成班级群体的凝聚剂,他们能够影响学生自觉接受班级的群体目标。班级骨干首先应该是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他们的刚正、无私、好学、上进,是一种无形的号召力,能迅速带动其他学生开展各方面的工作。其次,班干部的骨干作用不仅在于做好组织管理工作,同时,还要起好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影响全体学生。再次,班级骨干不只是指班干部,它还应该包括一大批有特长的专门人才。由于各人情况不同,每个人都有其闪光点,所以,应该尽量使他们的特长充分发挥出来,激发其集体荣誉感,并由此促使他们各方面取得进步。

四、师生情感凝聚

在班务工作中,应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感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应该做理解学生的人,帮助学生解决其思想问题,使班级整体始终保持团结、文明、勤奋、上进的团体精神。因此,班主任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亲切而不失严厉,严格而不苛刻,遇到问题时,不居高临下,不盛气凌人,不大惊小怪,力求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这样,学生就愿意把教师当作自己的知心人,向教师倾吐属于自己的小秘密,从而使班主任更深刻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甩掉心理上的包袱,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使学生融合在集体之中。

培养数学情商,提高教学效果 篇7

关键词:情商,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 无论学校或家长都热衷于学生的智力培养, 而对非智力因素重视不够, 尤其对情商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关系缺少正确认识, 总习惯将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归结于学生的智商因素, 从不在学生情商上找原因, 忽略了情商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陷入认识误区。其实情商在人的认知活动中的作用早已为人们所关注并有所认知。我国古代的许多教育家也都十分重视情商与教育的密切关系, 如孔子认为“亲其师, 信其道”, 并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的见解, 视具有情感动力的“乐学”为治学的最佳境界。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 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有时其作用甚至超过智力水平。一个人的情商, 它不是与生俱来的, 是在后天的环境与教育中逐步发展和提高的。良好的情商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可以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 排除学习障碍, 从而激发学生自发的学习。因此,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商, 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重视数学情商培养,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部分。人的一切活动是在人的意识调控下实现的。人有了某种兴趣, 就会对该事物或活动表现出有意识的、肯定的态度, 就会积极、主动关注和参与。从心理学来看,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认识倾向, 人们常常对感兴趣的事物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就能积极投入学习, 遇到困难时也能有较强的挫折承受能力, 继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小学生的年龄小、随意性大、自控能力较差, 其认知容易受情绪的影响, 而情绪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 利用情绪的感染性, 因势力导,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具有教师所希望的情绪色彩,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从而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在教学实践中,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灵活运用各种手段, 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 再现教学内容, 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 引导学生涉境体味, 引发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面积和面积单位”等内容时, 我借助教学课件, 分别以生动的小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导入新课, 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 产生了新问题, 接下来便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 教师和学生很自然地找到了自己的角色, 学习效率很高。教学实践证明,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商,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而大幅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重视数学情商培养, 提高学生的课堂合作意识

2003年在英国沃里克大学国际教育研讨会上, 各国教育专家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 它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以及情绪。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他们的自尊, 关注每个学生能够感到身心愉悦, 更为重要的是关注他们与别人之间关系的效果, 人际关系和社会技能是情感教育的核心。”现代教育研究表明, 情感是人的心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对人的影响是多维度、全方位的, 不仅会影响一个人活动的动力和积极性, 而且会影响人际间的交流、沟通和关系的发生、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不相同的个体, 创造一个能让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争论、合作之中, 寻找自我价值的体现,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动力, 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 我注意抓住契机, 适时点燃合作争论的“导火索”, 尽量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 尽好引导者的职责。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 简算1 200÷500一题, 我让学生先自己在本子上试着做一做。由于刚学完商不变的性质, 在计算方法上不存在问题, 所以学生们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做了起来。之后组织学生交流结果:“商2余2。”“不对!应该商2余200”。班里一阵骚乱, 而且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学生居多。这时, 让学生开展讨论, 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 可以向对方提问。于是, 双方同学马上展开了唇枪舌剑, 尽管学生都有各自的道理, 但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 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同学渐渐地意识到自己错了, 并且对那些反驳他们的同学表示心悦诚服。在整个过程中, 完全是学生们自己在讨论、交流, 寻求答案。事实证明, 学习效果是比较好的。因为, 学生通过课堂合作, 养成主动地学习、积极地交流, 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内心充满成功的喜悦, 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重视数学情商培养, 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

情商是思维活动的“激发器”。心理学家认为, 愉快而稳定的情绪, 有利于促使脑细胞的兴奋, 能使人的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 思路开阔, 思维敏捷, 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智力活动效率提高。情商教育可以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质,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 只有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心理健康、身心愉悦, 就能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

德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 教育之为教育, 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 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 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 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对于学生而言需要唤醒的是他们的求知欲和聪明才智。采取的方法就是信任学生。事实证明, 被赋予了信任的学生, 才能总是散发着生命成长的气息。信任就意味着期望, 学生会因为老师的期望而信心倍增, 他们聪慧的悟性、敏锐的直觉、丰富的情感, 总是在期待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显现出来。因此老师应该给学生的是激励和引导, 有时老师一句体己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信任的微笑、一个尊重的姿势都能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 都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动的东西发挥到极致。如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这课时, 这课的重点是记忆8的乘法口诀及其应用。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 无意注意仍是学生的主要注意, 因此在教学时, 设计了让学生数1只螃蟹几条腿, 2只螃蟹呢, 怎样列式, 并根据以前的知识让学生学着编口诀。学生编出来以后给予充分的肯定, 剩下的8的口诀让8个学生组成一组, 每人手里一只螃蟹来共同合作完成, 然后说出汇报结果, 教师板书完成8的乘法口诀。这时发现全班学生都高高地举起了小手, 抽了几个平时成绩稍差些的学生, 回答正确后脸上露出颇为扬扬得意之色, 一是为自己找到了新知识的答案, 二是为自己学会了新知识而从心里感到快慰, 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培养, 思维潜能得到开发, 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下一项学习活动中。教师再因势利导, 开展“买东西”的活动, 学生们更是大胆踊跃地参加, 让整堂课达到了高潮。

四、重视数学情商培养, 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

古人云:“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教师要热爱尊重课堂内的每一个学生, 对学生的思维成果, 要在热情中给予褒奖, 或在委婉中指出不足。教师和善热情的情感,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并提高教学效果。特别是对后进生更应给予鼓励和赞扬。教师要以亲切的态度、殷切的话语和“你能行”“我相信你”等鼓励性语言启迪他们的潜能, 使他们真正的感悟到“我能行”。因为在学习过程中, 不同学生体现出不同的个性, 学生在认知特点和能力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因此, 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做到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 引导学生扬长避短, 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并学有所长。教师在课堂的提问和课后的作业不能“一刀切”, 允许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标准。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教师可能有时十分重视知识信息的反馈, 却忽视了师生间情感信息的交流, 故而出现“万马齐喑”的尴尬场面。例如, 有位教师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时, 新课小结后教师问:“谁能说说1/3是什么意思?”一位学生立即举手回答:“把一个圆, 分成了3份, 3份同样多……, 3份里的1份……是1/3。”教师评价说:“他的回答虽然意思正确, 但有点结结巴巴, 谁能帮帮他?”学生们互相观望, 想说却不敢举手。因为, 此时后面有许多人听课, 谁敢保证不怯场, 不“结巴”呢?显然, 这位教师错失了鼓励发言者重新组织语言, 做出更好回答的良机, 也无意中挫伤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另一位教师在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时, 让学生用计数器从895数到1 000, 教师问:“谁敢大胆上台来数给大家看, 勇敢点, 遇到困难老师帮助你。”一位学生上台后, 情绪紧张, 口、手不协调。老师一方面鼓励他:“别怕, 相信你能数好!”同时, 允许他几次重数。最后, 这位学生终于在老师殷切注视下数成功了。老师激动地说:“这位同学虽然失败过, 但他勇于克服困难, 终于成功了, 让我们衷心地祝贺他!”教室里掌声雷动。听得出那掌声里有对同伴的鼓励, 也有对老师宽容和理解的感激, 受鼓励者更是激动得小脸通红。这位教师怀着对学生的爱, 用鼓励的方式与孩子们进行情感交流, 不仅轻松地解决了教学矛盾, 而且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这节课本身。

总之, 在课改的趋势下, 我们教师要深刻领悟新课程标准的内涵, 转变教育理念,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意情商因素的有机参与, 做到以情为动力, 以理为依托, 情理交融。用热情、诚恳的胸怀, 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情, 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参与, 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伟.情感教育——塑造更完整的人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徐正言.渗透与融合——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8.

提高教学效果加强人才培养 篇8

一、教学内容的科学选定

(1) 注重基本点、重点、难点和方法。课时减少后, 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砍内容, 而是要把基本的重要的、困难的知识点保留, 教学内容一定要有重点, 重点要简明扼要、易于掌握。当然, 一些过时的、不适宜的内容必须减掉。

(2) 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有些课程内容太陈旧了, 学生就没有兴趣。而有些新的内容, 现在又是非常重要的, 却又没有加以介绍, 另外有时还需要讲一点学科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动态,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二、采用启发式的方法教学

教学内容确定之后, 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还需要采用启发式的方法讲授这些内容。启发式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思考, 并且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 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需要注意。

(1) 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就是首先要讲清楚“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一个十分有启发性的提问, 一个十分有趣的提问, 都能够十分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绪, 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去解决问题, 去体会问题解决后的成功, 这份成功又进而推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提出的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难度要适中。太难的问题学生会感到望而生畏, 或过于简单的提问, 一个十分平淡、无聊的提问往往总会使学生厌倦思维, 因为他们觉得这些问题不值得去思考。所以, 教师在提问时要把握好尺度。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要分析这个问题的性质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分解难点, 也就是怎样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简单的问题。化解难点的过程, 也是逐步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可通过讲例题、做实验等方法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讲授例题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去分析和处理问题。另外, 通过例题讲解反过来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教师在习题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去精心选题, 善于分析题目中的因果关系, 让学生掌握题给条件, 明确要求。我的具体做法是:A.逐步提问, 打开学生的思路。B.一题多解, 拓宽学生的思路。C.一题多变, 活跃学生的思路。

(3) 精心设计思考问题。课堂讲授中难度最大的是要给学生留出适当的思考问题空间, 这涉及:空间留在哪里, 留多大, 怎么留法?为了给学生留出适当的思考空间, 需要精心设计一些能够刺激和引导学生思维的问题:一堂课留的问题, 一类是大多数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够被启发, 并且有所收获;另一类是为少数优秀学生设计的, 也就是使高水平的学生也有发挥的空间。问问题可以是自问自答、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大家答等多种形式, 尤其要鼓励学生提问题。

三、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 常会遇到一些后进生。其实他们的智力并不差, 差就差在他们对于这门课程缺乏兴趣。怎样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呢?作为教师, 可以从提高自己授课的趣味性来做起。

(1)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电子技术基础课是一门基础学科, 首先从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入手, 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好奇心, 尚未成年的学生更是如此。要使其克服自身的学习惰性, 完全可以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去抓住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从而使其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焕发出学习的激情。

(2) 优化新课导入的趣味性, 引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在开始每一堂新课时, 我们都会设计一个新课题的导入。导入的设计的目的是承上启下, 连接旧知识, 自然引出新知识。在这承上启下的过程中, 如果能够使其具备一定的趣味性, 会更加深入地引发出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3) 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保持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在教学的过程之中, 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因为空有高深理论而不联系实际, 时间稍微长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学习中可先通过实验, 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课本理论。例如, 在讲授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时, 可以用一个小灯泡和二极管串联, 加上正向电压后, 灯亮;反之加上反向电源, 灯不亮。通过实验结果, 得出一个结论, 即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教师讲理论知识时, 学生的学习劲头足了, 并且还会增进学生继续进一步探索学习的兴趣, 从而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4) 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 激发化学课堂的趣味性。课堂教学的方法也是各式各样的, 在教学之中我们可以去探索运用这些方法, 积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起课堂的趣味性。例如:讨论法,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参与探索, 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见解, 这样通过各同学之间的探讨,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感觉课堂学习的轻松和自由;边讲边实验法, 教师适当地讲解提示, 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 去验证课堂教学的结论;多媒体教学可以使空洞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 使学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增进学习兴趣。学生有兴趣的课堂, 就是一堂有趣的课。如果真正做到了这些, 难道学生还会厌倦学习吗?也只有这样, 从学生的内心深处唤起学习的激情, 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才会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爱因斯坦说得好:“对一切来说, 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高效率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 应是每位教师终身所要追求的目标。

(焦作冶金建材高级技工学校)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关键。课堂教学不但是传授知识的殿堂, 而且是培养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 也是其他教学环节的基础。

医院人才培养策略与效果分析 篇9

1 背景

该医学院附属医院从20世纪建院开始就十分重视人才建设工作,在建院早期就涌现出了一批知名的教授,医院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所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医院开始了院、校、市三级优秀青年医师的培养,1991年至2006年该院列入培养计划的优秀青年医师有90人,共计138人次,优秀青年医师培养周期为2年,至今已培养8期。通过优秀青年医师这样一个人才培养的载体,医院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快了学科的发展,保持了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势头。

2 研究方法

整理15年以来该医院优秀青年医师培养情况,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对优秀青年医师培养效果应用统计软件Excel2002和SPSS(11.5)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探讨医院人才培养的策略。

3 人才培养情况

3.1 年龄构成

优秀青年医师中男性占7 1%,女性占29%。优秀青年医师的平均年龄为35岁,最大年龄为45岁,最小年龄为28岁,年龄主要分布在30~39岁(见表1)。

3.2 所在学科构成

儿科为该医院的国家教育部重点建设学科,在15年间,儿科专业优秀青年医师培养占优秀青年医师总数的45%(见表2)。

3.3 学历构成

培养的优秀青年医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比例较高,占76%,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占46%(见表3)。

3.4 专业技术职务构成

优秀青年医师的专业技术职务主要分布在副高级和中级(见表4)。

*频次指单个优秀青年医师进入培养周期的次数

*P<0.001

*P<0.001

3.5 培养频次

对考核为优秀的优秀青年医师进入下一轮优秀青年医师培养,培养频次最大的为四次,连续两次及以上进入优秀青年医师培养队伍的有35人,占优秀青年医师总人数的39%,持续培养的力度非常大(见表5)。

3.6 出国培养情况

入选优秀青年医师培养计划中的80%优秀青年医师被医院派至国外进行3个月至2年的进修学习。

4 人才培养效果

为了分析人才培养的效果,我们抽样对其中一批共15名优秀青年医师进行培养效果的分析。组织固定的30余名专家对优秀青年医师进行选拔,期中和期末考核,根据优秀青年医师个人自我述评和医院职能部门提供的医教研考核材料,专家进行主观评议打分。评议内容分5项,分别为医疗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和综合能力等,每项为10分。考核分由中期考核分与期末考核分构成,权重分别为0.3和0.7。

从表6可见,医疗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及综合能力的考核分的均值都高于选拔分,除科研外,其他几个项目选拔分和考核分的均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优秀青年医师培养效果十分明显。由于科研能力的明显提升需要较长时间的知识积累,所以两年时间对于提升优秀青年医师科研能力所需时间尚短。

为了进一步了解经培养后优秀青年医师的科研能力,我们对1991年至2001年间优秀青年医师培养前五年和培养后五年公开发表的第一作者论文数和获得的第一负责人科研项目数进行了比较分析。

从表7可见,优秀青年医师培养前五年和培养后五年公开发表的第一作者论文数的均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培养后五年发表的第一作者论文数均值高于培养前五年。优秀青年医师培养前五年和培养后五年获得的第一负责人科研项目数的均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培养后五年获得第一负责人科研项目数均值高于培养前五年。说明经过五年培养后,优秀青年医师的科研能力有较明显的提升。

优秀青年医师中有2人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9人次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等部委级科研奖项,8人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优秀青年医师中有34%入选校级、市级和国家级的人培养项目,如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等。2人获得“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优秀青年医师中共有50%担任科室正副科主任,其余都成为了科室内的学科骨干,优秀青年医师在工作中能独当一面,在实践中锻炼能力。

5 人才培养策略

医院的优秀青年医师培养策略是通过赛马机制实现挖掘人才、培养人才并建立淘汰机制。医院遵循“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由个人申报,部门推荐,医院组织院内外专家进行评审,对申报者的医教研管理工作实绩、工作设想、思维能力、发展潜力、外语水平、经费预算等各方面进行了考核评估,一旦入选优秀青年医师培养队伍,医院便落实各项培养措施和配套政策,实行五个落实和五个优先,即:培养计划落实、具体措施落实、考核制度落实、导师责任制落实、领导分工落实;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及晋升优先、选派出国进修优先、院科研基金优先落实、国内外学术交流及读研优先、考核优秀者在待遇方面优先考虑。

通过建设人才培养制度,使人才的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提升了医院的综合竞争力,也促进了医院内部自身的制度内涵建设,在加强培养内部人才外,同时制度也吸引了外部优秀的人才加盟医院,使医院的部分学科获得了跨越式发展。

进入21世纪,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对卫生服务需求的提高,医院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医院发展的关键是学科的发展,而学科发展的前提是必须拥有一定规模的优秀人才,人才是医院发展的第一资源,而医院未来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4,5,6],医院根据内外部环境、发展机会和自身的劣势,对医院的人才培养策略进行了变革。

5.1 制定个性化的培养目标,使培养目标更符合优秀青年医师自身发展的特点,使个人和医院的目标趋向一致

医院对不同年龄层次,并结合人才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了“优秀青年医师”和“优秀青年医师后”两项人才培养制度。“优秀青年医师”培养对象的年龄范围为35岁以下,经过培养后,使被培养对象成为本学科较成熟的学科骨干和学科接班人,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水平,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优秀青年医师后”培养对象的年龄范围为45岁以下,经过培养后,使被培养对象成为较成熟的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在临床上有相当的水平,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并在国内外同行中产生一定的影响,成为本学科专业学会、专业刊物内的主要成员。

针对两项人才培养制度的培养目标和层次的不同,医院制定了不同的选拔条件和基本培养目标。优秀青年医师的培养方式采用导师带教制,培养期内医院将分别对优秀青年医师和优秀青年医师后资助培养经费每人10万元和15万元。医院依照科学、务实、有效的原则、对培养对象进行个性化培养,在不低于医院所制定基本培养期目标的原则下,根据培养对象的个人专业、特长等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量化培养目标,设定完成时限,与培养对象、科室、带教导师等签定“培养协议书”,明晰并确立培养对象的培养目标和其他各方的义务和责任。

5.2 培养制度落实到优秀青年医师所在科室

人才培养工作是建立和优化学科梯队结构的要求,是医院可持续发展、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医院搭建人才培养的舞台,提供培养的支撑条件,而科室是人才培养进行的基地,是人才培养能得以真正落实的关键。优秀青年医师培养强调科室在对人才培养中的义务和责任,并且将科室对人才培养的效果作为年终医院对科室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此举进一步促进了科室对人才培养的重视,走出优秀青年医师是医院单方层面培养的认识误区。

5.3 充分发挥优秀青年医师指导导师的带教积极性

为了充分发挥指导导师在人才培养活动中的积极性,医院不仅在培养经费中提取部分经费作为导师带教津贴,而且对于培养对象经带教导师指导的公开发表的第一作者论文,以及培养对象经带教导师指导而获得的科研项目,在医院专业技术职称聘任和其他工作场合,医院将该篇论文和该科研项目做为指导导师的第一作者论文和第一负责人项目对待。

5.4 注重培养的过程管理和辅导

对优秀青年医师和优秀青年医师后的培养医院将不仅注重培养的结果,也注重培养的过程管理。如果在培养期内由于一些特殊情况,由培养对象个人提出,经科室、导师及医院同意,可对培养目标计划做出调整,但经调整后的培养目标不能低于医院制定的基本培养期目标。院领导非常重视优秀青年医师的培养和成长,以座谈会的形式,与优秀青年医师互动,指导优秀青年医师开展工作,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在培养过程中对培养对象进行辅导,听取优秀青年医师对医院培养工作提出的意见,帮助培养对象完成培养计划,并提供相关培养方面的支撑条件。

5.5 对人才进行阶梯型和可持续型培养

每个培养期期末考核结果为优秀的优秀青年医师自动进入下一轮优秀青年医师的培养,或通过优秀青年医师培养后,具有学科带头人培养潜力的对象进入优秀青年医师后培养,同时优先推荐至校级及其以上的人才培养项目,从而使人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能获得培养的平台。

摘要:目的:分析某医学院附属医院近15年人才培养情况和效果,探讨医院人才培养的策略。方法:整理15年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运用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培养前后人才医、教、研、管理能力的变化状况。结果:通过培养,人才的医、教、研、管理能力有显著性的提升。结论:只有建立创新性的人才培养制度,才能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关键词:人才培养,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1]张来虎,苏海燕,马驰.医疗人才培养的新视点[J].医院管理论坛,2004,2(88):60-61.

[2]赵宗幕.医院注重人才培养的实践[J].中国卫生资源,2004,7(4):188.

[3]黄静宁,吴燕详,余春华.增强专科医院竞争力的核心在于加速人才培养[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8):507-508.

[4]徐卫国,顾琦静.知识管理与现代医院创新体系[J].中国医院,2002,6(1):30-32.

[5]唐建国.知识经济与医院创新人才[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526.

培养效果 篇10

1 用生动、新颖的授课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生动、新颖的传授新课, 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和关注度, 促使学生情绪高涨, 思维敏捷, 好奇心大增, 产生欲罢不能的状态, 这样就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互动环节, 在愉快有序的环境中激发出学生自身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并且这种状态下学到的知识, 往往牢固有稳定, 记忆效果也很好, 一举多得。

2 使用好教的“度”, 是保证学生长时间有学习兴趣的关键

因材施教是教学过程中必备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是受教师引导的, 随着所学知识的不断延伸, 不可能每节课都是热情高涨, 因此, 教师定的教学目标是否恰当, 直接就影响学生的心情和兴趣, 如果目标太高, 学生可望不可及, 这样, 学生的心理负担无形中就增加了, 从而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就大打折扣了, 可能有些学生会知难而退。如果教学目标定的太低, 又会使学生高高在上, 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 同时也阻碍了学生思维和创造力的有效发展。教学效果均不理想。一堂课下来, 如果教学内容丰富, 难易结合, 重点明确, 栩栩如生, 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都能体会到, 只要动动脑筋, 跟着老师的节拍, 就能得到丰硕的“果实”, 那么这节课就是成功的。所以,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的“度”上下功夫, 教师不仅要全面掌握教材, 而且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 学生乐于学, 才能有效保证学生长时间拥有学习兴趣。

3 结合课程特点, 加强实验技能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

布鲁纳说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通过实验不仅能验证所学知识, 更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神奇而有趣的科学实验, 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操作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归纳总结的能力, 团结协作的能力等, 还能培养学生在实验中体会通过用自己的双手, 用自己聪明才智, 最终攻克、闯过难关, 直达成功的勇气, 这样学生的自信心无形中就得到了提高。比如, 第一次上物理课, 拿上一杯水, 通过利用折射、气压、声传播的原理, 给学生变几种魔术, 让学生惊奇的瞠目结舌又觉得神奇有趣, 强烈的想学物理的愿望就会油然而生。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 学生从“亲眼目睹”到“动手参与”, 这个过程中不断体验着成功的快乐, 在它的欢欣鼓舞下, 学习兴趣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随之, 教学效果也提升了许多。

4 教师自身的文化魅力和知识底蕴, 会带动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 刻板甚至吹毛求疵, 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 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 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

(1) 教师要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 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的知识, 勤于学习, 广采博取, 才能适应教育的需要, 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那些课外知识令学生钦佩的, 随之学习兴趣也会大增。

(2) 教师要有哲理情趣和不乏幽默感的语言表达能力。

干哪一行, 都要有一定的看家本领,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 演员讲究唱、念、做、打, 教师的看家本领涉及面广, 但首要的则是要掌握熟练和生动的教学语言, 同是一门课, 平庸的教师讲起来就像念经, 学生味同嚼蜡, 恹恹欲睡, 兴趣从何而来。而优秀的教师讲起来则妙棋横生, 让学生全神贯注, 欲罢不能。斯维特洛夫有句话“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的幽默会使自己教的轻松, 学生听的愉快, 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里, 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创造力的培养, 对学科兴趣的大增,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 教师要有亲和力, 善于与学生沟通。

教师要有亲和力, 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 把握学生心灵的脉搏。我们发现, 一些温柔随和, 外表靓丽的教师更受学生的欢迎, 常常能够取得优秀的教学效果。外表靓丽是上天赋予的, 不可强求, 但是亲切随和却是谁都可以去努力做到的, 我们要关爱学生, 言语亲切, 要经常带着朋友般的热忱与亲切来聆听学生的倾诉, 有些学生难免有偏激, 我们教师就要放下身段与他们交流, 认真耐心去解决学生的教学难题, 一次次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能发现谬误中蕴涵的新奇, 琐碎中寄予的真切, 荒诞中饱含的合理, 这样, 我们就用亲和力赢得了他们, 建立了良好师生关系, 学生怀着一种敬重和崇拜的心理听课, 教学效果一定是不错的。

孔子早就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起着决定性作用, 当然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还面临许多问题, 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只要我们勤于思索, 肯定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培养效果 篇11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和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前提和基础

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深入学生,与之多接触、多交谈,了解他们的需要,关注他们的心声,分辨并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尤其是对生活上、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尽量让他们感受到教师是他们的依靠,不能孤立他们,尽可能多的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难题,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有耐心,用内心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公平和信任。既把爱心给予品学兼优的学生,也把关怀送给后进生。毕竟每个学生的生活,学习进度各有差异,这些难免影响学生的心理成长,这些因素也更让他们渴望得到关心和公平,教师恰在其中扮演了平衡角色,通过点滴的关怀和表彰,让学生得到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二、课堂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和教师互动交流的过程。怎样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苦学变乐学,一堂课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首先,良好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预习是学生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各有差异,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教师的讲解难以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进度。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他们能在课前对文本内容有所了解,提前把握重点难点,在听课中有意识的将问题得以解决,从而课堂上可以张弛有度、轻松学习。同时,还要对学生的预习做些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学会预习,让他们在预习中能有更多的收获;并把每次预习检查都落到实处等。

其次,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一席好的导语尤为关键。所以,要根据课文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有:故事导入,歌曲导入,质疑导入,表演导入等。

再次、通过科学引导,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一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融入羽绒度的氛围中,站在学生角度,和他们保持相对的亲和力,从而有效引导学生专注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可以采用通过一段历史故事,将学生引入文本内容发生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环境中,进而引学生入胜,让学生似有身临其境感觉,慢慢的也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待着他们。这样,学生阅读的习惯就慢慢培养起来了。二是重视朗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与朗读是一对孪生兄弟,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三、练习训练中激励兴趣

一是变换练习方式,调节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特别注意练的形式,口头练习与书面练习相结合,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等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争强好胜不甘落后是每个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在竞赛的过程中,这种心理因素能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二是开展快乐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致力于激发学生们阅读的兴趣,充分的利用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扩展教课的内容,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鉴于学生语文阅读水平各不相同,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中不设那个多条框,鼓励学生自由阅读,自愿组合交流探讨,尽可能用所掌握的知识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他们创造一个友好、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畅所欲言,没有学习压力。

语文教学的阅读材料和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反映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学生在课上学过的内容可以在生活中反复练习,学以致用,学用结合。通过听、说、玩、读、写等饶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接触足够量的阅读材料,保证输入量,使学生培养起初步的语文兴趣。通过大量阅读材料的输入,特别是学生模仿,教师指导,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文情节。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创设情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创设栩栩如生的情景,开展情景对话。练习方式多样化,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四、用自信和坚强的意志力来保持兴趣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往往对一些事物易产生兴趣,但也易失去兴趣。由此,必须对学生的信心和意志进行锻炼。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常常设置一定的困难,有意识地磨练学生的意志。设计的提问或练习,有一定的梯度和跨度,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让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锻炼学生的意志。另外,还给学生树立榜样,讲伟人故事等,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总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让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培养效果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我院制定的带教教师遴选制度, 从内科学、外科学、老年与保健医学、康复医学4个教研室遴选出160名带教教师, 其中男性74名, 女性86名;本科学历74人, 硕士学历56人, 博士学历8人, 本科以下学历22人;高级职称37人, 中级职称100人, 初级职称23人;年龄20~55岁。

1.2 方法

将内科学和老年与保健医学教研室82名带教教师设为观察组, 外科学和康复医学教研室78名带教教师设为对照组。两组教师在性别、年龄、职称、学历、教学经历方面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均P>0.05) 。

1.2.1 对照组培养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培养方法。 (1) 由科教处组织相关人员对带教教师每月进行业务培训, 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等知识。 (2) 根据教师职称的不同, 确定培养方式和要求。对住院医师职称教师重点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进行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实际操作技术等方面的系统培训;对主治医师职称教师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通过岗位实践, 使其熟练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术, 组织实习医生进行病案讨论、小讲课, 同时负责教学查房、修改病历, 承担实习医生的讲课任务, 协助临床科主任负责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工作, 提高医疗行政管理能力;高级职称教师则负责本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 指导带教教师的临床教学工作, 指导科室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查房, 负责审查带教教师对实习医生的考核和出科鉴定, 并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修订带教方案, 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1.2.2 观察组培养方法

在常规培养方法基础上, 分期分批将带教教师送到医学院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 培训内容: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书写教案及讲稿、多媒体的制作、理论授课的基本技能与要求、文献检索、科研技能等。同时进行试讲, 请医学院校资深优秀教师进行现场点评, 观摩医学院校教师教学查房与见习带教。

1.2.3 评价指标与方法

(1) 指标。比较两组带教教师理论授课优秀率、年度业绩考核优秀率、教案合格率、学生满意度调查合格率情况。 (2) 方法。由科教处统一制定“理论教学质量评价表”, “临床教师工作业绩考核表”, “教案、讲稿质量检查评价表”, “学生对带教教师满意度调查表” (各项考核或评价表的标准分均为100分, 考核或评估分≥90分为优秀, 满意率≥90%为合格) 。在一个学年结束前一个月, 科教处组织各教研室主任进行调查、评价和考核, 成绩取每组的平均分。

1.3 统计学方法

两样本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课堂理论授课是临床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而课堂教学质量又依赖于教师的知识素养与教学能力[2]。我院是多个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基地, 每年承担大量的临床教学任务, 临床带教教师均由临床医师担任。常规的师资培训在医院内部开展, 注重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技术的培训, 对教案的书写、教具的制作、课堂时间分配、理论授课技巧等缺乏指导, 带教教师不懂得如何运用启发式、问题式等先进教学方法, 缺乏理论授课技巧, 重点讲不透, 难点讲不清, 课件制作水平不高, 导致教学效果欠佳, 学生满意度不高。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医学教育的保证, 临床带教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理念、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强烈的创新意识[3]。观察组通过将带教教师分期分批送到医学院校进行培训, 通过了解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 更新了教育理念。通过医学院校教师传授理论授课的技巧及如何书写教案、讲稿和课件制作方法等, 使临床带教教师的教案、讲稿书写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课件制作水平的提高使授课更加生动、形象,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文献检索、科研技能知识的学习既拓宽了带教教师的知识面, 又增强了带教教师的科研能力, 进而也提升了其教学能力。由表1可知, 观察组教师的教案合格率、理论授课优秀率、工作业绩考核优秀率、学生满意度调查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践证明, “院校双向培养”提高了教师素质, 值得在临床带教教师培养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君.临床兼职教师教学行为及现状对教学质量影响的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8 (5) :42-43.

[2]周晓帆, 何云, 李雪梅, 等.浅谈临床教学医院师资培养的举措[J].西北医学教育, 2011 (10) :1055-1056.

上一篇:功能优势下一篇:学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