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效果

2024-10-18

运营效果(共4篇)

运营效果 篇1

养老保险基金即是指企业和个人向养老保险计划缴费形成的储备基金。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是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这三大支柱组成。其中, 基本养老保险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随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养老保险基金规模逐渐扩大。截至2011年底, 全国五项社保基金积累结余已达2.86万亿元。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 虽然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情况有所好转, 但是年均投资收益率却低于通货膨胀率。另外, 我国养老金投资渠道狭窄。最初, 养老金的投资范围被严格限定:养老基金投资于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比例高于50%, 而基金、股票等投资工具的比例低于40%。虽然现在范围限定有所放松, 但是还远远不能达到通过多样化投资分散风险的要求。除此之外, 我国养老金“缺口”问题日益突显。据2011年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显示, 2010年, 我国有14个省区的基本养老保险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 缺口达679亿元。再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 养老基金保值增值刻不容缓。以Booth和Yakoubov (2000) 为代表的一些学者主张养老基金投资资本市场, 他们认为在进行养老基金资产配置时, 应该在投资组合中纳入较多的股票投资, 以规避通货膨胀;而另一些学者则不主张养老基金投资资本市场。Deborah Lucas (2001) 通过对智利和拉美国家养老金改革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的基础上, 得出任何国家都要对养老基金投资股市保持警戒, 股市高回报率必然导致高风险。现代的投资组合理论很好的解决了这两种观点的矛盾。他们认为通过对各种投资工具进行有效的组合, 可以实现投资的高收益、低风险 (Robert Poezn, 2006;江雪峰、梁晓珊, 2012;陈绍英、余玲、樊旭, 2007) 。

本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借鉴的基础上, 对过去几年我国的养老金投资运营情况进行分析, 对投资的效果进行评价, 总结经验教训, 并提出解决对策, 以期为我国养老金改革提供必要的借鉴。

一、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总额趋势分析

(一) 基本养老保险投资总额及其趋势分析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础养老金部分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彩票公益金收入以及国有股减持收入, 目前仅限于投资银行存款和国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个人储蓄部分则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投资, 主要包括银行存款、债券、委托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股票、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等。基本养老保险投资总额及其投资增长率如表1。

(数据来源: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官方网站整理)

由图1可见, 基本养老保险金投资总额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这一方面与人们对于基本养老保险金逐步认同并增强了缴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关;另一方面与财政拨款、彩票公益金收入以及国有股减持收入的增加有关;同时也与做实个人账户政策的推行、个人账户保值增值方式的不断探索密切相关。虽然投资总额逐年递增, 但是基本养老保险的投资增长率2007年达到最大之后有回落的趋势, 2011年投资增长率甚至接近于0。在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改革初期, 投资比例被严格限定: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企业债、金融债投资比例不得高于10%;而股票投资比例不得高于40%。近些年,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储蓄部分投资于股票的比例越来越大, 基本维持在30%以上, 2009年、2011年股票投资的比例甚至都超过了32%。而除固定收益类资产及实业投资外, 其他资产投资比例仅占百分之零点几, 其影响微乎其微, 固定收益类资产金融危机影响很小, 实业投资是唯一一类在金融危机爆发时取得巨大收益的资产。所以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际, 股市的波动成为基本养老保险投资增长率变动的直接原因。除了上述原因之外, 我国投资渠道过窄, 不能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分散风险, 市场机制尚不完善, 无法抵御泡沫经济, 也是导致投资增长率大幅下跌的原因。

(二)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投资总额及其趋势分析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形式, 主要由个人缴费、企业缴费和年金投资收益三部分组成。2011年5月1日施行的新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重新限定了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范围, 包括银行存款、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债券回购、万能保险产品、投资连结保险产品、证券投资基金、股票, 以及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金融债、企业债、可转换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金融产品。根据办法规定,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资产配置比例应当控制在以下范围内:第一, 投资银行活期存款、中央银行票据、债券回购等流动性产品以及货币市场基金的比例, 不得低于投资组合企业年金基金财产净值的5%;第二, 投资银行定期存款、国债、金融债、万能保险产品等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比例, 不得高于投资组合企业年金基金财产净值的95%;第三, 投资股票等权益类投资产品的比例, 不得高于投资组合资产净值的30%的上限。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投资总额及其投资增长率如表2。

数据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方网站整理

从图2可以看出, 我国企业年金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原因有三点:第一, 企业年金法规制度的进一步实施, 使得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和人数不断增加, 企业年金规模也不断扩大;第二, 企业年金的投资范围逐渐扩大, 有利于进行投资组合分散风险, 增加投资收益;第三, 企业年金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专业机构的介入, 使得企业年金将逐渐走上市场化管理运营的轨道, 企业年金的投资总额与日俱增。但是企业年金的投资增长率图形与基本养老保险的投资增长率相似, 在2007年达到顶峰后就有下降的趋势。其直接原因也是由于股市波动所导致的。而且2011年以前, 我国企业年金的投资工具限定更为严格:限于银行存款、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产品, 包括短期债券回购、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金融债和企业债、可转换债、投资性保险产品、证券投资基金、股票等;股票投资比例不超过基金净资产的20%;股票基金投资比例不超过10%;风险系数较高的企业债、可转换债及债券基金的投资比例不超过30%。与基本养老金不同之处是企业年金2011年的增长率有所增加。2011年, 企业年金资产总额虽然较2010年增长了27.09%, 但实际平均收益率仅为-0.78%, 所以导致企业年金资产总额增加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参加企业年金的人数增加了4.4万户。另外, 2011年, 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进行了改革, 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限制进一步减少, 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这是促使投资增长率增长的另一个原因。

(三)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投资总额分析

特别指出养老基金的第三支柱,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它是由企业职工个人自愿参加、自主选择经办机构的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形式。是由社会保险主管部门制定具体办法, 职工个人根据自己的工资收入情况, 按照规定缴纳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费, 记入当地社会保险机构在有关银行开设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并按不低于或高于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

据2011年6月中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底, 中资保险公司总资产从2001年的 4 502亿元, 增长到了 47 860亿元;业务收入从2001年的 2 076亿元增长到了 13 893亿元。虽然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资产总额增长很快, 但是在我国,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并不顺利, 其补充养老保险的地位并未显现, 甚至很多人根本不了解这种养老保险。而且作为承办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还存在竞争秩序混乱、管理运营水平不高、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

二、养老基金投资结构分析

(一)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工具

自养老金制度改革以来, 我国养老保险投资工具范围不断拓宽。从一开始主要投资于银行存款和国债, 到现在可以进行委托投资、实业投资以及海外投资等。就目前来看, 我国养老保险投资还是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银行存款

我国对养老金银行存款的投资比例做出了限定:银行存款不得低于社保基金总资产的10%;在一家银行的存款不得高于社保基金银行存款总额的50%。银行存款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但是由于利率低, 容易受到通货膨胀影响, 导致其贬值。所以在投资时应该占有一定的比例, 但不宜过大, 其规模可以控制在支付相应养老金规模的范围。

2. 债券

债券具有流动性强、利息固定、收入稳定、安全性较高等特点。而且, 投资债券的可选择性较多, 投资适当比例, 可以利用投资组合充分分散风险, 符合养老基金安全性的要求。但是2011年, 投资于债券的比例不到10%, 其原因是由于其收益率较低。在增值需求迫切的形势下, 不适宜将资金过多的投资于债券。

3. 股票

一方面, 股票是一种高风险投资。尤其是我国, 股票市场涨跌幅较大, 风险较高。另一方面, 股票投资又是确保养老金保值增值的有效选择。改革初期, 鉴于股票的高风险性, 股票投资比例被严格限定, 尤其是企业年金股票投资比例被限定在20%的范围内。但是近些年, 为了保证养老金的增值, 逐渐放宽对股票的投资比例。股票的投资比例已经由2001年的0增长为2011年的32.39%。

4.委托投资

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 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其他投资需要委托信托公司运作。而信托公司具有“安全性、灵活性及广泛性”的制度优势, 拥有专业的投资队伍, 可以利用信托受益权制度优势, 通过进行有限、劣后收益等分层设计, 约束外部投资管理人行为, 保障受益人利益。而且当前, 各信托公司会借鉴基金模式, 实施投资组合策略、试行信托精致管理等机制, 可以充分发挥其综合业务平台优势。

5.实业投资

实业投资是指通过基金投资得到被投资单位的股份, 可以通过长期持有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 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 以分散经营风险的目的。社保基金已投资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大唐控股等九家企业, 截止至2010年8月31日, 实现增值 1 030.11亿元, 获得了巨大投资收益。可见投资于一些具有投资价值的公司, 可以达到基金增值的目的。

(二)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结构分析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 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要求日益迫切, 改革初期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工具比例产生了不同的变化。详见表3。

数据来源: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整理。

由图3可见, 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整体呈现逐年降低趋势, 而股票、委托投资、实业投资等资产的投资比例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这里的固定收益类资产主要包括银行存款和债券。在改革初期, 银行存款和债券的比例一度达到98%以上, 近几年才稳定在50%左右。通过以上对投资工具的分析可知, 银行存款和债券的安全性较高, 但是收益率较低。为了保证投资收益, 将银行存款保持在足够支付的范围内即可, 而债券则可以进行投资组合以分散风险。所以, 固定收益类资产有逐年降低趋势。股票近些年来其投资比例整体呈增加趋势, 直到2009年开始, 稳定在30%左右。股票一直都是社保基金保值增值重要的投资工具, 尤其2007年的牛市, 更是让社保基金获得了43.19%的收益率。委托投资的比例逐年增加是由于委托投资机构可以整合各种资源, 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但是近两年, 委托投资比例稳定在41%左右, 主要因为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 所以不能盲目的投资股票等高风险资产。将委托投资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符合养老保险基金安全性要求。另外, 实业投资逐渐成为近几年社保基金投资的重点, 我国社保基金尤其是在2010年, 更是达到了20.90%的投资比例。据2011年社保基金理事会年报显示, 2011年社保基金实业投资的比例占总资产的16.31%。而由于金融危机后股市低迷, 2011年, 社保基金投资收益近70%都来自于实业投资收益。所以, 适当的增加实业投资的比例, 有利于养老金的增值。

三、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分析

(一)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策略分析

截止到2011年底,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的各大类资产实际比例中, 固定收益占50.66%, 股票资产占32.39%, 实业投资占16.31%, 现金及等价物占0.64%。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有总资产一半的份额, 体现全国社保基金长期以来坚持稳健投资的风格。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于2003年开始投资股票, 历年股票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平均为19.22%, 占全部投资收益的46%。可见, 股票投资一直都是养老保险收益的主要来源。但是2008年,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股票资产首次出现浮亏。所以, 对股票投资上要始终坚持十分谨慎的态度。近些年来, 实业投资在社保基金资产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股市低迷时期表现的尤为明显。社保基金也逐步增加了用于实业投资的比例。据推算, 从2012年到2015年, 全国社保基金用于实业投资的最高规模可达到2 500亿元。

(二)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分析

尽管我国对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工作做出了很大努力, 但是目前的投资收益情况还是不容乐观。

数据来源: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官方网站;实际投资收益率是自行计算得出的。注:1.年均投资收益率为自成立以来各年度收益率的几何平均值。2.年均通货膨胀率为自成立以来各年度通货膨胀率的几何平均值。3.年均实际投资收益率为年均投资收益率扣除通货膨胀率。

由图4可以看出, 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 除2002年以外, 其余十年社保基金的实际投资收益率都低于投资收益率。所以, 在考察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时, 应该计算其实际投资收益率, 这样才能真实的反映社保基金收益情况。

由图5可以看出, 2001-2005年, 社保基金实际投资收益率增长缓慢, 实际收益率较低。2006-2009年间, 社保基金实际收益率大幅度波动, 在2007年达到峰值, 2008年又跌至谷底。这是由于2007年股市大涨, 所以2007年收益率达到38.39%。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股指大幅下跌, 导致社保基金收益率低至-12.69%。2009年经济略微回暖, 社保基金实际收益率略微增加, 而到2010年、2011年, 经济又持续衰退, 受资本市场的影响, 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又开始滑落。

(三) 去除异动点的对比分析

由表4可知,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历年平均值是8.4%, 减去通货膨胀率之后是5.97%。但是这个高收益率主要得益于2006年和2007年的高收益。2006年、2007年, 我国股票市场急剧上涨, 但这种现象并不常见。在2008年,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股票市场泡沫破碎, 股票价格一路下跌。相应地, 这一年的社保基金收益率达到了最低值。所以说, 社保基金的高收益率是不能持续的。为了能更准确、真实的反应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情况, 去除2007年的最高值和2008年的最低值后得到的平均收益率更为可靠。见图6所示。

去除2007年和2008年两年的异动点后, 得到社保基金的实际平均投资收益率为4.04%。这一实际平均投资收益率仅比2001年以来这11年的平均通货膨胀率高一些。从图6可以看出, 2008年及2011年, 甚至低于通货膨胀率。由此可见, 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过低, 有些年份的收益率甚至跑不赢通货膨胀率。养老金资产没有实现增值, 却在无形中贬值。

四、结论与建议

总体来说,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目前投资总额及资产积累总额逐年增加, 但是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基础上, 得出如下结论: (1) 进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可以选择的投资工具种类过少, 不能通过有效的投资组合分散风险。虽然股票是养老保险基金增值的首选投资工具, 但是如果过度的倚重股票, 而无法有效的分散投资风险, 2008年投资收益率的负增长情况还会再度上演。 (2)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收益率过低, 远远达不到增值的要求。 (3)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并不顺利, 其补充养老保险的地位并未显现, 甚至很多人根本不了解这种养老保险。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 丰富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工具, 拓宽养老金的投资范围。目前, 多元化的最优方式就是进行委托投资。可以适度的增加委托投资的比例, 通过委托投资扩大投资范围, 分散风险。我国还可以适当的拓展其他资产类型, 如不动产、基础设施、私募股票等。实业投资在2011年表现出了良好的增值潜力, 所以可以考虑增加实业投资, 尤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另外, 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 又可以带来低风险高回报实现双赢的投资选择。 (2) 我国的资本市场尚不完善, 所以作为管理者的政府则需要加大监管力度, 不断进行改革, 确保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预防泡沫经济再次出现。 (3) 为了增强第三支柱——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作用, 政府明确责任, 加强宏观管理, 加大对商业养老保险的扶持力度, 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扩大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综上所述, 如果不对养老金基金进行战略配置、优化投资组合, 拓宽投资工具范围, 那么就不能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所以今后应该不断探索养老基金投资的最优化组合, 以实现最小化养老金投资风险, 最大化养老金的投资收益。

摘要:文章基于2001-2011年养老保险投资总额、资产配置比例以及投资收益数据, 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总额、投资结构、投资收益等情况进行分析, 做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总体评价, 以求更详尽的体现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可以选择的投资工具种类过少, 不能有效分散风险;收益率过低, 远远达不到增值的要求;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补充地位并未显现。为此,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制度改革应围绕拓宽投资渠道、完善资本市场、加大对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扶持力度这三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总额,投资收益率

参考文献

[1].王建光.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问题探讨[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 2008:4-5.

[2].吕志勇.我国社保养老金基金投资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2010:7-10.

[3].江雪峰, 梁晓姗.浅谈养老金入市[J].中国证券期货, 2012 (02) .

[4].陈少英, 余玲, 樊旭.如何在确保收益的基础上控制养老基金的投资风险[J].企业家天地, 2007 (04) .

[5].黄路.我国企业年金资产配置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时代金融, 2012 (08) .

[6].董登新.企业年金制度设计再思考[J].中国社会保障, 2007 (03) .

[7].董毅, 冯铭文.我国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探析[J].管理观察, 2009 (06) .

[8].李昌.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创新的优势、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 2011 (03) .

[9].刘庆华.我国养老金基金保值增值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1:38-39.

[10].陈曦.我国个人储蓄养老保险问题的思考[J].青春岁月, 2012 (08) .

运营效果 篇2

对话嘉宾:

威普咨询全球副董事..............侯成芬

HCR (慧聪研究) 项目总监.........高春生

近日, 苏宁云商、国美电器、迪信通、乐语、爱施德、天音、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就移动通信转售与中国联通及中国电信签署合作协议, 意味着我国虚拟运营商牌照发放获得了实质性进展, 此次合作企业规模大, 数量多, 优势突出, 其市场效果值得期待。

《通信世界》:您如何评价运营商此次在与虚拟运营商合作方面的表现?

侯成芬:运营商此次合作态度比较积极, 总体表现超过市场预期:第一, 每家运营商都选择了十四、十五家左右的企业合作, 总体数量较多;第二, 这些企业大多规模较大, 实力较强, 其对市场格局的影响值得期待。

在海外, 虚拟运营市场初次开放的时候, 运营商通常是保守的, 甚至是被动的。相对而言, 我国移动通信转售政策一旦放开运营商反应速度很快, 市场响应也颇为积极, 此次共有上百家企业申请。其中, 国美、苏宁和迪信通等是传统的大型零售商, 联通、电信看重其在渠道资源上的战略互补性。国美、苏宁丰富的品类和客户资源亦为在未来转售产品、服务和营销创新等创造了条件, 并与未来智能家居趋势有效融合;京东和阿里则代表未来的分销形势。而运营商的政策也比较开放, 中国联通给予伙伴很大的创新空间, 允许其自建系统, 通过流量、语音、短信批发的模式, 在产品资费设计上给予其很大的自主权。

《通信世界》:从目前公布的消息看, 第一批签署合作协议的以渠道商居多, 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侯成芬:通信行业, 渠道为王。有了便捷通达的渠道, 运营商就可广泛地获取和服务客户。在移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 渠道的概念被延伸到线下、线上和客户端。对于渠道资源相对弱势又急于扩张市场份额的电信和联通而言, 当然希望选择能在渠道方面互补的合作伙伴, 而恰恰此类合作伙伴均具备通信业务代理经验, 能快速切换至转售领域。

渠道商也常常是国外运营商选择虚拟运营商时的优先选择, 截至目前全球1100多家虚拟运营商之中, 除了电信运营商出身的之外 (约占64%) , 占比最多的就是零售商, 约13%, 例如家乐福、TESCO、7-11等在很多国家开展虚拟运营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 此次运营商引入大型电商合作堪称全球首例。国内电商和移动电商市场发展速度惊人, 在规模、增速、创新和领先程度等方面均堪称全球高地, 此次发牌, 阿里、京东等如此大体量的电商企业入围令市场惊喜。阿里、京东等的电商能力、产品组合、品牌优势、用户基础等非常强大, 未来在商业模式、产品服务和客户体验创新方面值得期待。

高春生:渠道商胜出有几个方面:首先他们拥有长期稳定的业务和客户资源, 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其次是具有特色业务运营的基础, 大部分渠道商都有其在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的特色业务;再就是这些渠道商因为特色业务而在各自特定的环境或资源下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虽然这些渠道商拥有竞争优势, 但在下一步运营方面都存在着或者或高或低的坎, 迈过这道坎, 前途未必平坦, 但至少比现在更加宽阔。

整体来看, 虚拟运营商的引入未必会在短期内对市场格局产生很大影响, 他们的通信业务运营经验并不十分丰富, 取得虚拟运营牌照之后会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通过特色业务进一步提高用户黏性上。

《通信世界》:您认为第一批签署协议的公司未来可能采取哪些举措, 对市场格局会产生什么影响?

高春生:国美、苏宁原本是电器零售巨头, 但是近年来其销售额和利润持续下滑。他们进入虚拟运营领域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线上线下的整合, 短期内会提供号码资源, 进一步会增加线上线下与客户接触的机会, 同时还会积累客户信息, 从而进行交叉营销。他们还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完成产业链的布局, 为物流商、其他中小厂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资源。

迪信通、天音等的日子更为难过, 因为运营商才是销售手机终端的主体, 如果迪信通、天音不进一步寻求商业模式, 那么可能会很快走上末路, 他们也许连像国美、苏宁那样开展交叉营销都很困难, 其真正的出路或许就是开展转售业务、提供特色售后服务。

阿里巴巴和京东属于电商类, 其当前的主要意图不是交叉营销, 而是让客户更加轻松和愉快地体验网上购物。从事虚拟运营后, 他们能够将手机号和网络账号统一, 方便用户购物和结算。

《通信世界》:虚拟运营商是否会与运营商形成竞争关系, 运营商应该如何掌控竞合关系?

侯成芬:运营商需恰当地平衡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 以形成双赢或多赢的局面。其在此次转售合作伙伴选择方面主要有三大出发点:战略资源互补、竞争应对和风险控制。从风险控制的角度, 传统零售商和体量较小的CP等相对易于掌控, 有可能形成威胁的是电商和互联网类企业。然而, 对于OTT和电商企业与其对抗, 不如合作。通过好的合作伙伴战略, 结成战略互补, 借力互联网及电商企业在产品服务创新、专业电商、大数据等方面的能力, 强化整体竞争力, 优化用户体验, 提升市场份额。

而事实上, 运营商在此次转售合作中亦对未来的风险控制予以了充分考虑, 比如电信通过系统出租的方式进行掌控, 在产品设计方面亦进行了一定的管制。而联通虽然在系统和资费设计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自主权, 但其设定了较高的批发价, 以规避潜在的价格竞争。移动的结果虽尚不明朗, 但作为份额最大的运营商, 其态度被普遍认为是最为保守的。

运营效果 篇3

对标管理作为当代三大管理方法之一在全球许多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1]。随着能源与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发电企业尤其是火电厂的生产运营面临着巨大压力,各地火电厂积极开展对标管理,以期深入挖掘内部潜力,不断提高生产运营管理水平,达到降本增效、减少亏损的目的。

目前火电厂对标管理还停留在应用探索阶段,文献[2]介绍了TOPSIS法在火电厂对标管理中的应用,文献[3]阐述了上海长兴岛第二发电厂实施热电联产和生产运营对标管理的情况,文献[4]针对大连发电厂建立了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了层次结构评价模型,并对其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本文从火电厂生产运营管理着手,构建了详细的火电厂生产运营对标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灰色关联度方法,提出对标管理效果综合评价模型,为火电厂的发展和生产运营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1 火电厂生产运营对标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火电厂生产运营对标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尽可能涵盖其生产、运营的全过程,综合反映火电厂生产、经营情况。因此,根据指标选取的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目标性等原则,本文选择火电厂生产和运营两方面36个指标构建火电厂生产运营对标管理评价指标体系[5],如图1所示。此外,可根据机组形式、火电厂所在地理位置和在电网中的地位,适当补充和完善有针对性的指标,健全火电厂对标管理体系。

2 火电厂生产运营对标管理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模型

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6]是基于灰色系统的灰色过程,主要根据空间理论的数学基础,按照规范性、偶对称性、整体性和接近性等4条原则,确定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之间的关系,亦即关联度,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因素间的联系是否紧密[7,8]。若序列中因素间相对变化的情况,即变化大小、方向、速度等的相对性一致,则两者关联度大,反之则小。

2.1 构建火电厂生产运营对标管理比较数列

在用灰色关联度法对火电厂生产运营对标管理进行综合评价时,每个不同的火电厂其全部指标值(此处指生产运营对标管理指标)就构成了1个比较数列,记作:

式中:i=1,2,…,n为被评价火电厂的个数;j=1,2,…,m为每个被评价火电厂其生产运营对标管理的评价指标数。

2.2 构建火电厂生产运营对标管理参考数列

对各个火电厂进行评价时,首先要制定评价标准,标准的选取必须遵循可比性和先进性原则。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进行火电厂生产运营对标管理综合评价时,评价标准是各指标中的最优值,即当指标属于“效益型”指标时,则取各火电厂指标中的最大值;当指标属于“成本型”指标时,则取各火电厂指标中的最小值。则参考数列可表示为:

2.3 指标值的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火电厂各评价指标的含义和目的不同,因而指标值具有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为了方便评价比较,须对最优指标集和各评价火电厂生产运营对标管理评价指标集按式(3)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减少随机因素的干扰:

2.4 计算火电厂生产运营对标管理的灰色关联度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定义火电厂生产运营对标管理综合评价比较数列Di对参考数列D0在指标Di(j)上的关联系数为[9]:

式中:i=1,2,…,n;j=1,2,…,m;为两级最小差;为两级最大差;ρ为分辨系数,其作用在于提高关联系数之间的差异显著性。ρ值一般在0~1之间选取,通常取ρ=0.5。

为了便于从整体上比较,有必要将评价火电厂各个评价指标的关联度集中为1个值,也就是求其加权平均值,作为关联程度的数量表示,记为:

显然,Ri值越大,说明相应的火电厂生产运营对标管理效果(或水平)越好。

3 算例分析

假设火电厂Ⅰ、Ⅱ、Ⅲ、Ⅳ、Ⅴ资产规模相当、机组类型相近,是比较适合用来评价生产运营管理水平的参照企业。现用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方法对上述5家火电厂的生产运营对标管理效果进行评价。5家火电厂对应的生产运营对标管理评价指标初始值如表1所示。

(1)确定分析序列,构造原始矩阵

根据图1所示的火电厂生产运营对标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表1中的指标初始值,用灰色关联度法时需要把逆向指标转化为正向指标。其中22个火电厂生产管理类指标,除了锅炉效率、设备利用小时、主蒸汽压力、主蒸汽温度、再热蒸汽温度、凝汽器真空度、给水温度和发电补水率这8个指标外,其余的都是逆向指标;14个火电厂运营管理类指标中,逆向指标包括供电标准煤耗率、厂用电率、三项费用、燃料单位成本、发电(热)单位成本、标煤单价和入厂、入炉煤热值差等7个。因此需对逆向指标取其倒数形式,使其变为正向指标。将36个指标数据按照火电厂I到火电厂V的顺序构成1个序列矩阵,即比较序列矩阵。

(2)确定参考序列

选取5家火电厂各生产运营对标管理综合评价指标最优值构成参考序列D0,即D0=(0.131 1,92.42,7 348,18 53,558,534,96.47,287.9,2.74,0.008 7,0263 9,0.318 5,0.101,0.125 5,0.833 3,0.649 1,0.702 5,8.333 3,1.349 5,0.106,1.25,0.163 9,34.43,3.154 6,0.153 8,

(3)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建立矩阵,按照式(3)计算,得到无量纲化后的矩阵Di:

(4)求差矩阵、最大差和最小差

其中有Δ(max)=0.555 6,Δ(min)=0

(5)计算关联系数,得关联系数矩阵

按照式(4)计算关联系数,利用matlab软件,取ρ=0.5,得关系系数矩阵。

(6)计算各关联度并排序

按照式(5)计算,当取0.5时,得到火电厂生产运营对标管理综合评价关联度:

R=(0.755 7,0.867 5,0.745 5,0.773 8,0.753 5)。则可得到各火电厂生产运营对标管理效果综合评价比较最终结果:火电厂Ⅱ>火电厂Ⅳ>火电厂Ⅰ>火电厂Ⅴ>火电厂Ⅲ。

(7)结果

按照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理论,依照关联度公式得出的评价结果,关联度越大火电厂生产运营对标管理效果就越好,因此,火电厂Ⅱ的生产运营对标管理效果最好,火电厂Ⅲ的效果最差。

4 结论

本文根据火电厂生产运营管理的特点,构建了火电厂生产运营对标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指标数据的处理,采用该模型可较好地评价比较得出不同火电厂生产运营对标管理效果的好坏,其评价结果真实可靠,而且计算方法简单实用。

参考文献

[1]王春明.水电厂对标管理的实践[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8,(12):52-53.

[2]张科伟,施泉生.TOPSIS法在火电厂对标管理中的应用[J].华东电力,2009,37(2):0336-0338.

[3]樊建兵.火电厂热电联产与生产运营对标管理[J].上海电力,2008,(2):146-149.

[4]乔林.大连发电厂对标管理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 ?? 2007.

[5]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发电厂对标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6]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教程[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7]王李春,姚洁,刘彬彬.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分析在电力设备评标中的应用[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6(1):32-34.

[8]武丽芳.售电量灰色预测模型探析[J].陕西电力,2007, 35(4):40-42.

运营效果 篇4

通过对客户的新增来源和离网去向进行分析,找出了绝大部分客户的来源和流向,进而引发该省运营商认识到其客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十大问题。例如,某地市客户入网后当月离网的客户占比在50%以上,而且这些客户的入网渠道大都集中在某几个指定专营店;某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新增用户并且经常在城市通话的客户数是新增并且经常在农村通话客户的多倍;某地区重入网用户比例偏高等。

引发发展策略研究

新增来源和离网去向分析发现的十大客户发展问题,引发了该省公司对于其客户发展策略的研究,主要从品牌形象宣传、资费策略、渠道管理、客户忠诚度计划,农村市场等细分市场发展等方向入手,研究现有策略的市场有效性,根据客户的行为表现,对部分策略做适度调整。

重视增强精细化执行手段的研究与实践

上一篇:失独家庭问题论文下一篇:植物诱导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