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

2024-06-21

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精选8篇)

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 篇1

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

摘要:近期以来,关税壁垒一直是各国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的习惯性做法。在贸易与环境关系问题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背景下,无论是WTO的与贸易相关的环境措施,还是多边环境协定的与环境相关的贸易措施,它们都有一个主要的载体,那就是绿色壁垒。加强对绿色壁垒这一新兴贸易壁垒的概念及其影响国际贸易的机制与效应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非关税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 WTO基本原则

一、引言

非关税壁垒早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就已出现,但普遍建立和实施却是在本世纪30年代以后。当时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国内市场的矛盾,对进口的限制愈加严格,一方面高筑关税壁垒,另一方面采取各种各样的非关税壁垒措施限制他国商品的进入。

近些年虽然WTO逐渐发挥越来越大的调控作用,但同时非关税壁垒还在不断增强。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严重的非关税壁垒的限制、侵扰和打击。而绿色壁垒是指一国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以及本国产品、市场而设置的各种强有力的环境保护措施、法规标准等。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随着绿色壁垒的加速发展,发达国家在国内加快了制订和实施环境标准的步伐,在国际上则极力主张将环境标准、环境标签与贸易措施挂钩,限制不符合其环境标准的产品进口,这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很大影响,贸易壁垒有增无减。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非常反感,双方常常发生激烈争论。这种情形时常对全球环境治理产生干扰。针对这一问题,有些学者提出,建立一个世界环境组织,可以使世界贸易组织排除掉环境问题的干扰,消除发达国家利用环境壁垒的前提和借口。还有些学者甚至认为建立一个世界环境组织将对世界贸易组织起制约和平衡的作用。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冲击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还不是非常明显,人们甚至认为中国的产品尤其是一些农产品、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明显价格优势,入世后将会有光明的前景。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让人始料未及的,据有关部门估算,自2002年以来,国外的技术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造成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已达100多亿美元,相当于我国近年来水产品、畜禽、蔬菜水果的年出口额。蔬菜水果的年出口额。例如,2004年,欧盟禁止我国动物源性产品进口一案就涉及我国94家企业,贸易金额达6.23亿美元。一些出口市场和产品结构比较单一的企业,还将因此次事件濒临破产境地。据统计,这些企业中涉及的劳动力近5万人,欧盟的禁令还殃及十几万农户因上述出口企业无法全部履行合同而遭受经济损失。

(二)绿色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1.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污染密集度高的产品一般是发达国家绿色壁垒所集中针对的相关行业的产品,例如化学成品及相关产品、农药等。一直以来,发达国家对我国化学原料和农药的出口制定了不少环

境标准和贸易限制措施,而且,最新的动态表明,这方面的绿色壁垒将进一步加深。以欧盟为例,2003年底欧盟《未来化学品政策战略》已经提交欧洲议会审议,该白皮书一旦通过并实施,中国将至少有700多种出口欧盟的化学品面临注册、评估、许可等考验。近年来,绿色壁垒成为影响中国化学品和农药出口的最主要的因素。

2.对出口商品成本和数量的影响

农产品及食品出口受到绿色壁垒显著影响的主要包括茶叶、蔬菜、动物肉类产品等。2002年以来,由于欧盟和日本先后改变或增多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农药残留检测标准或项目,我国以浙江省为主的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对欧盟和日本的茶叶出口全线下降。2004年1月10月,浙江省对欧盟出口所占比重由去年的4.1%降为2.2%。而对日本出口茶叶也呈明显下降趋势,出口所占比重由去年的13.9%降为9.6%,约为0.95万吨和2000万美元的金额,分别下降23.1%和30.7%。2002年,日本不断对蔬菜等中国农产品加强检验检疫,造成了中国蔬菜对日本出口的大幅下降。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字显示,仅2006年前7个月,我国保鲜蔬菜和暂时保藏的蔬菜对日本出口分别下降了20%至29%。

四、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

(一)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应根据成本优势的变化,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积极开发和出口绿色产品,使我国的出口贸易向有利于生态环境绿色化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环保技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方兴未艾。这种以环境和资源保护为核心的产业正推动着绿色产品的开发与绿色市场的形成。据预测,绿色产品在未来的10年内将主导世界主要工业市场。

(二)实施绿色高科技战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政府和企业应达成共识,采取有力手段,实施绿色高科技战略,增加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发展绿色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开发和生产优质的绿色产品,以冲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扩大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贸易空间。首先,国家应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高技术含量的绿色产品给予扶持,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其加入国际竞争行列。其次,要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绿色技术改造或取代传统技术。各级政府应该支持企业建立绿色技术研究开发机构,搞好绿色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绿色技术,搞好消化、吸收、创新和推广。

(三)完善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制度

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制度是从1994年5月17日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成立之日起开始的。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制度与IS0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和环境标志认证制度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今后中国在积极推广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和环境标志认证制度的同时,要注意我国环境标志中产品生产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安全性能标准等应与15014000系列的相关标准接轨,并抓好我国环境标志的双边、多边国际互认。目前,环境标志产品还没有国际统一的标准,通过环境标志的双边、多边国际互认,可以增强我国环境标志认证的国际有效性,使我国通过认证的企业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四)建立绿色壁垒的预警机制

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具有不断发展的性质,总的趋势是标准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复杂,要及时了解绿色壁垒的最新变化,把握其发展方向,及时向出口企业告警。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国外使馆、贸易机构、媒体等各种途径,广泛收集欧盟各国的行业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疫标准和环保要求,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加强信息管理和技术交流工作,预测和把握其发展趋向,及时把信息提供给相关企业。

同时,要加强对有关环境问题的公共技术的研究,建立咨询点,便于企业掌握发达国家绿色消费浪潮的基本趋势,大力开发绿色产品。检验检疫部门则要加强调查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些检验检疫问题,研究现行的国际环保规范和国际公约,大量收集国内外疫情资料,趋利避害,防止他们利用现有国际公约及多边贸易体系环境规范不合理地制造绿色壁垒。

参考文献

[1]张玉卿,郑志海,入世与国内市场产业的合法保护[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2: 52-53

[2]王金南,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第二版)[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2:22-23

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 篇2

蓝色贸易壁垒是指以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 是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 发达国家将发展中国家变成了他们的制造基地, 发展中国家则基于劳动力成本优势, 以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来争取国际市场的更多的发展机会。由于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工人工资水平偏低, 使得出口产品的价格与发达国家相比, 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对发达国家的产品造成一定的冲击, 因此发达国家认为中国出口产品价格相对便宜, 并不是因为劳动力成本优势, 而是因为采取较低的劳工标准, 比如使用童工, 工资标准偏低, 侵占工人的福利等得到的价格优势。蓝色贸易壁垒源于社会条款, 是对国际公约中有关社会保障、劳动者待遇、劳工权利、劳动标准等方面规定的总称, 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相辅相成。

蓝色贸易壁垒的核心是SA8000标准, 此标准是由经济权益促进委员会认可局制定并推动的, 用于工商企业对保护劳工基本权益等社会责任的通用管理体系。SA8000以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为目的, 具有名义的合法性, 但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悬殊, 具有不同的国情, 若一视同仁, 则会导致实际上的不公平对待。

二、蓝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

蓝色贸易壁垒主要针对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中国生产并出口的产品, 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纺织品、鞋等, 不可避免会造成多方面的影响。如果按照蓝色贸易壁垒的核心SA8000的认证标准管理企业, 一部分出口企业的价格优势将不再存在, 但不可否认的是, 蓝色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企业的长期发展有正面的效应。

(一) 正面影响

1. 有利于改善中国出口企业的国际形象。

一些跨国公司以及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持有这种观念, 经过SA8000认证的产品具有更严格的社会责任方面的道义标准, 而发展中国家的未经SA8000的产品, 意味着企业缺乏社会道义责任。近年来欧美国家的调查结果表明, 70%的消费者认为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诺是他们购买产品或服务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50%的消费者表示他们会拒绝购买没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的产品。而一旦企业获得SA8000认证, 就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就会积极购买该企业生产的产品。中国出口企业致力于扩大出口规模的发展过程中, 因管理理念陈旧、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等多方面的原因, 企业使用变相压低工人工资、延长工人工作时间, 变相加班, 拖欠工人工资以及工人劳动环境恶劣等现象时有发生, 甚至有不少企业非法雇用童工、未成年人等现象存在。SA8000认证是中国出口企业打造良好的国际形象, 提升美誉度和知名度的有效手段。企业获得认证之后, 国外消费者会更清楚地了解到企业社会责任状况。企业通过认证, 其国际形象会大大提升。

2. 有利于改善中国出口企业的劳资关系。

近几年, 各层面媒体报道的工人讨要拖欠工资、工人因公受伤而得不到合理的赔偿等事件层出不穷。而蓝色贸易壁垒的核心SA8000标准在童工、强迫性劳动、组织工会的自由与集体谈判的权利、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健康与安全、管理系统等领域制定了最低要求, 从而能够促使中国出口企业建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 确保员工的工资、待遇和福利等方面的权利得到有效的保障。企业要获得更高的市场竞争力, 劳资关系的和谐, 人力资源管理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SA8000标准实际上就是正确处理企业与员工关系的具体化。

3. 有利于中国出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长远来看, 社会责任标准的实行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只有关注员工利益的企业, 才能打造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和谐的劳动关系, 增加员工的归属感, 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经过SA8000标准认证的产品, 更容易得到发达国家消费者的认同, 从而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 企业获得了经济效益。

4. 有利于竞争优势的转型。

中国出口企业的发展与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低价优势是分不开的。长期以来, 中国出口企业利用中国丰富而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对外贸易的格局会因此而改变。企业进行SA8000标准的认证, 能够迫使企业进行流程重组, 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而不仅仅是劳动力成本的控制上。另外, 企业在注重社会效益和承担社会责任同时必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此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劳动力成本势必不断上涨, 中国出口企业可借助SA8000推行的契机, 适时推动竞争优势从价格优势向品质和技术优势的转型。

(二) 负面影响

1. 出口成本增加, 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

实施SA8000标准对我国出口企业最直接的影响是增加出口成本, 包括两个部分的成本支出:一是认证成本, 即SA8000标准体系的认证费用。一般地, SA8000标准认证需要1年时间, 证书有效期为3年, 每半年复查一次, 一个2000人的工厂需要支付的认证费用为9万元。费用较高, 平均费用为20万元左右。广东一家瑞士独资企业通过了SA8000认证, 首次花费10万元, 认证费5万元, 其他咨询费5万元。二是劳动力的福利水平提高以及工作环境的改善等支出。如果企业执行SA8000标准, 某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平均人力成本会上升50%~100%。由此可见, 我国出口企业, 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的增加, 必将使这部分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水涨船高, 而在品质和技术含量上, 中国的产品如果没有突出的优势, 其国际市场竞争力将会明显下降。

2. 面临新贸易壁垒, 订单数量下降。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大国, 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社会责任运动的重要目标。我国生产并出口的产品, 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且生产厂家多为中小企业, 所以其竞争优势主要是基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 产品缺乏技术含量。20世纪90年代, 在中国出口企业连续发生严重侵害劳工权益的事件后, 国际工人联合会警告, 如果再不改善劳工环境, 就要联合发达国家, 对中国的皮革、玩具、纺织品的出口实行限制。接着, 美、意、法等传统中国轻工业产品出口贸易组织又讨论通过一项协议, 要求中国所有的纺织品、玩具、鞋类等出口产品的企业必须事先通过SA8000标准, 否则就会联合抵制进口。由此, 中国出口企业未经SA8000标准认证的产品因面临社会责任标准壁垒, 订单数量会受到明显影响。

3. 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

一直以来, 中国吸引外资的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 所以外商投资的领域也大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以纺织业为例, 中国纺织工人的工资水平约是泰国的1/2, 日本的1/40, 美国的1/20。SA8000标准的推行, 将迫使这部分企业改善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 提高工人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在提高劳工标准的同时, 原有的成本优势必将丧失。由此,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外资的吸引力将因此而下降, 并影响到中国的引资规模、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情况, 增加国内就业压力。

三、中国出口企业应对蓝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1.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积极应对蓝色贸易壁垒。

首先中国出口企业应正确看待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无论其具体表现形式如何。在目前, 现行各种标准重点推行的领域包括零售业、跨国制造企业的采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供应, 正是中国大多数出口企业的活动领域。其次, 中国出口企业应冷静对待SA8000标准。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虽然短期内对部分企业造成了负面影响, 但是对产品的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和环保要求是必要的, 只要这类标准不带有歧视性, 可以通过贸易伙伴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 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予以满足。最后, 中国企业不应盲目追求SA8000的认证。如前所述, 认证费用不菲,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 权衡时机, 适时认证。若企业羽翼未丰, 可暂缓认证, 而是提高企业内部劳工标准, 转变发展思路, 为未来认证做好准备。总而言之, 从长远来看, 中国企业应重视SA8000认证, 积极与国际惯例接轨, 实行标准化战略, 如此才是减少国际贸易摩擦, 突破蓝色贸易壁垒, 扩大产品出口的有效途径。

2.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改善劳工条件。

我国有关劳工标准的法律法规总体上与SA8000的标准是一致的。由于我国很多企业, 尤其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执行法律方面存在有严重缺陷, 才致使中国企业的形象受损。中国出口企业应尽快依据新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安全生产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企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行业劳动标准, 自觉提高劳工标准, 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 从而改善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和声誉。

3.促进技术创新, 发展知识密集型企业。

SA8000主要影响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为了突破SA8000标准的制约, 企业必须改变发展思路, 从一味依赖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转变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质上来。中国目前在国际产业分工链条中处于低端环节, 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所以产品同质化严重, 企业竞争手段单一, 甚至中国出口企业之间出现价格恶性竞争的格局。由此, 中国出口企业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增加科研投入, 在政府的扶持下, 大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 并促进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二是企业加快已有技术的改造,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三是通过国际技术贸易, 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良性循环, 推动技术进步。总之, 中国出口企业必须加快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知识密集型企业的转型, 拥有自己的自主技术、知识产权、品牌、商标, 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政府、行业协会和出口企业通力协作, 建立蓝色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

政府及行业协会应加强对蓝色贸易壁垒的研究, 建立相应的信息中心和数据库, 以便在出口企业需要时, 及时提供有用的信息。同时政府也可建立相应的网站, 为企业提供咨询工作, 以便企业及早防范, 积极应对。

摘要:蓝色贸易壁垒是一种新型国际贸易壁垒, 其核心是SA8000标准。此标准的推行将对中国出口企业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中国出口企业应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加快企业转型, 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并建立蓝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以提高中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蓝色贸易壁垒,出口企业SA8000

参考文献

[1].张琦, 胡元礼.SA8000标准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商业经济, 2010 (1)

[2].袁永娟, 伍志华.蓝色贸易壁垒对广东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与对策[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2010 (5)

[3].唐亚姣.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J].企业家天地, 2009 (11)

[4].单宝.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 2007 (5)

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 篇3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 影响 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03-0030-01

1引言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简称为TBT,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贸易集团)在对进口商品进行管理时,通过对进口商品提出特殊的、甚至苛刻的技术要求,采取包括颁布技术法规、推行技术标准、实施合格认证程序等在内的技术性措施而设置的贸易保护壁垒,是国际贸易中非关税壁垒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非关税壁垒中最隐蔽、最难捉摸、最难对付的一种贸易保护壁垒。

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①广泛性。初级品到制成品,从劳动密集型商品到高资本技术含量商品,进口国都可以有严格的技术壁垒限制,以此阻挡国外商品进入其市场。一旦某个国家对某种商品或服务设置技术壁垒,便会很快从一个国家扩展到多个国家甚至全球,产生连锁反应。

②歧视性。尽管《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要求实行国民待遇和非歧视原则,但发达国家不断提高技术标准,存在着对发展中国家许多歧视性的做法。

③灵活性。世界贸易组织强调非歧视性同时又合理保护的原则。发达国家根据自身的标准和需要自行灵活设定技术壁垒,制定出繁多、苛刻的技术规则和标准来限制进口。

3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2.1出口市场出现萎缩的趋势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终目的是要阻止国外商品的进入,在国外越筑越高、范围越来越广的技术壁垒面前,我国部分出口商品的市场迅速萎缩,甚至被挡在进口国的国门之外。如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打火机出口国,其出口占世界市场份额70%以上。然而,受美国、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技术壁垒的限制,致使其出口受阻,其中达不到美国市场CR技术标准要求的打火机已于1994年全部退出市场。

2.2生产成本加大,产品丧失国际竞争力

为了达到进口国(一般是发达国家)技术规则、标准,则必须增加投入,从而增加成本.使低成本产品的优势丧失。国外技术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常变动,企业为适应新标准,要不断收集信息,重新认证,甚至更改工艺流程,更换设备,由此增加企业适应性成本,这必然会提高销售成本,最终使国内企业不得不放弃国外市场。

2.3贸易摩擦加剧

目前技术壁垒已成为贸易争端的重要领域,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技术壁垒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与我国进行贸易竞争的主要手段,不断出现摩擦与纠纷,制约着我国产品的出口。

中国的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还有自身的原因: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达不到国际标准。例如茶叶农药残留等问题,我国对欧盟茶叶出口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技术标准、技术法律与国际不接轨。我国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过低,而且我国标准体系混乱,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专业标准及企业标准,数目多而水平低下。对主要进口国的技术壁垒动态把握不足,由于情报系统不发达,企业不了解对外贸易中的国际标准,对进口国的技术壁垒知之甚少。

4应对措施

①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及时向企业提供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法规、国际上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发展动态等信息。

②积极推行国际贸易中的质量保证体系认证、产品认证,重视1509000系列标准认证及其衍生出来的行业或专业的质量保证,有利于促进我国质量管理水平向国际水平靠拢,得到承认,获得良好的国际市场信誉。

③熟悉掌握和运用WTO规则,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解决争端能力企业应了解WTO规则中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批准和实施方面的具体要求,了解WTO成员国的权利,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获得援助,利用WTO和TBT中的磋商及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④向国外投资,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通过合资、独资、收购、兼并、投资等手段,进行企业的跨国经营,并带动相关产业跨越贸易壁垒。

⑤加快技术进步步伐,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优化商品出口结构。在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中,粗加工、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仍占很大比例,相当一部分农副产品及工业品达不到进口国的产品、环境标准。因此,必须大力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优化商品出口结构。

参考文献:

[1]冷崇总.关于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问题的思考[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 篇4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各个国家为保护本国利益而采取的各种保护手段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具有隐蔽性和广泛性,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绿色壁垒”。“绿色壁垒”作为新的行之有效的贸易壁垒,通过制定苛刻的环境保护标准,并以其外表的合理性及内在的隐蔽性,已经成为继关税之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一种国际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难以逾越的障碍,自2001年我国入世已来,绿色壁垒对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不断显现,每年几百亿美元的出口受到影响。因此,加强对“绿色壁垒” 的认知和了解,既可以对国外的贸易壁垒做出防范,又可以在不违背WTO规则的前提下对其适当运用,提高我国的贸易保护能力,从而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绿色壁垒;环境;国际贸易;规则;对策

目录

一、绿色壁垒概述………………………………………………………………3

(一)绿色壁垒的概念„„„„„„„„„„„„„„„„„„„„„3

(二)绿色壁垒产生的原因„„„„„„„„„„„„„„„„„„„3

(三)绿色壁垒产生的条件„„„„„„„„„„„„„„„„„„„3

(四)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4

(五)绿色贸易壁垒的种类„„„„„„„„„„„„„„„„„„„4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不利影响………………………………………5

(一)绿色壁垒降低了出口企业的效益,减少了中国出口总值。„„ 5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市场的不利影响。„„„„„„„„„6

(三)对我国产品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6

(四)绿色壁垒使国外污染产品和产业向中国转移。„„„„„„„„6

(五)影响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引发贸易摩擦。„„„„„„„„„6

三、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积极影响………………………………………6(一)绿色贸易的兴起为我国出口贸易开辟了广阔的绿色市场。„„„6(二)绿色理念有利于促进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进一步调整。„„„„7(三)绿色贸易壁垒调动了出口企业对环境质量竞争的意识。„„„„7

四、我国外贸出口突破国际绿色壁垒的对策……………………………………7

(一)加强宣传教育,顺应绿色潮流,提高环保意识„„„„„„„„7

(二)积极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并将环保纳入外贸发展战略„„„„7

(三)加强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8

(四)实施绿色高科技战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8

(五)完善国内环境标准和技术法规体系„„„„„„„„„„„„„8

(六)建立和完善绿色核算体系„„„„„„„„„„„„„„„„„8 参考文献…………………………………………………..………………………10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一、绿色壁垒概述

(一)绿色壁垒的概念。

绿色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进口国以保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和环境的名义,凭借经济、科技优势,通过立法制定严格、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和繁杂的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措施,以及利用国际社会已制定的多边环境保护条约中的贸易措施,对来自外国的产品或服务进行限制和制裁的一种手段。绿色壁垒主要是指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壁垒,属于非关税壁垒的一种。由于绿色壁垒的内容提要具有歧视性,它通常是发达国家根据国内环保水平和标准设置,当然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绿色贸易壁垒不像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虽限制贸易,却还有一定透明度,因此危害更大。绿色壁垒在本质上具有二重性,即既有环境保护的合理性,又有可能成为变相的贸易保护手段。

(二)绿色壁垒产生的原因

绿色壁垒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在客观上,全球环境的恶化直接促使绿色壁垒的产生。诸如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酸雨等对人类身体健康和地球自然环境均有严重影响。在主观上,发达国家也有寻求一种更隐蔽合理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保持自己经济优势地位的需求。因此,绿色壁垒也就成为一种具有范围广泛、隐蔽性高、效果好、理由正当的贸易壁垒。究其原因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关贸总协定(GATT)的宗旨是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要求各国消除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作为WTO的成员,想限制进口,在关税壁垒中。除了反补贴税、反倾销税之外。其他税种的作用已经很小了似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为代表的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也余地不大,所以用贸易与环境相结合的绿色贸易壁垒便应运而生,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最好的“护身符”。

(三)绿色壁垒产生的条件

绿色壁垒产生于国际协议、法规、技术、公约、制度所派生出来的不合理的环境标准及环境保护措施。WTO、GATT以及相关贸易协议中的环境条款由于相对模糊的界定,使某些发达国家为树立绿色壁垒找到了借口,并在发生贸易纠纷时非常容易的从相关原则上寻求法律上的支持;针对某一具体的国际环境问题而提出的国际环境公约是多国协商的结果,尽管有效地阻止了各种危害环境的行为,但由于它的制定者主要是发达国家,其条款规定是基于发 达国家先进的技术水平,反映的是发达国家的环境利益,因此必然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因而可能成为一种变相的贸易壁垒;此外,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及环境标志制度等绿色贸易规范条件本身并不是绿色壁垒,利用其派生出不合理的环境标准及以此为据设置的贸易障碍才构成绿色壁垒。

(四)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1、内容更具合理性

绿色壁垒的产生是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依据,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更顺应全球范围内环境保护的需要。

2、形式更具合法性

绿色壁垒是以国际公约、国际双边或多边协定和国内法律、法规为制度实施的依据和基础。部分国家在完善国内环保法律体系的时也力争将环境与贸易问题相结合。

3、保护方式更具隐蔽性

绿色壁垒是利用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使对方难以了解其内容及变化而难以对付和适应,但又不易产生贸易摩擦。

4、保护对象更具广泛性

凡是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从类健康有关的产品都将是绿色壁垒所要保护的对象。从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到产成品,从原材料、生产过程、销售、到消费者使用至报废过程都受影响。

5、实施效果更具歧视性

由于制定绿色壁垒措施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其中的相关标准是以他们国家的国内技术发展情况为基础而制定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利得通常成为其牺牲品。它的实施没有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历史欠账,超越了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的现实,对各类不同水平的国家的产品规定同样的市场准入条件,这是很不公平的。

(五)绿色贸易壁垒的种类

(1)绿色技术标准。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处于垄断地位,它们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的环保技术标准,给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设置障碍。例如欧盟启动的ISO14000环境管理系统。

(2)环保指标标准。即由政府或民间团体按严格的程序和环境标准颁发“绿色通行证”,并要求付印于产品包装上,以向消费者表明产品从研制到回收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生态环境要 4 求。例如:德国的“蓝色天使”、加拿大的“环境选择”、欧盟的“欧洲环保标志”等,要将产品出口到这些国家必须经审查合格并拿到“绿色通行证”。

(3)绿色包装与包装制度。绿色包装要求包装必须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又不污染环境。例如日本的“再利用法”、“新废弃物处理法”等。例如美国的《食品标签法》,要求大部分的食品必须标明至少14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制造商每年要多支出10.5亿美元,许多出口商不得不承受很大的成本压力。

(4)环境卫生检疫制度。乌拉圭回合通过的《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建议使用国际标准,并明确规定各国有权采取措施,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例如,日本对进口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规定不得超过30.5%,法国禁止含有红霉素的糖果进口等等。

(5)绿色补贴制度。即国家对生产绿色产品,将资源、环境成本内在化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鼓励出口。发达国家依赖其较高的科技水平和先进设备,制定极其苛刻的环境标准,使出口国产品难以“达标”而被拒于门外。

1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不利影响

(一)绿色壁垒降低了出口企业的效益,减少了中国出口总值。

西方发达国家对产品的环保要求并不仅限于最终产品的环保指标,而是要求形成一个从生产到销售完整无公害的管理体系;因此,绿色壁垒的推行必然会牵涉到对众多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监督与检测。今后的我国出口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将不得不越来越多地接受各种检验、认证和技术鉴定等繁杂手续,并且在包装装潢、广告等方面做出更多的适应性调整。这样一来出口产品的各种中间费用和附加费用将会大幅度上升,将增加出口成本,最终使得我们的出口企业效益下降。2005年12月20日,意大利鞋业制造协会在检测从我国出口的鞋类产品中含有的镍、偶氮染料、镉等4项物质均超过了欧盟对相关产品指令的规定,随后意大利卫生部便开始了针对中国鞋类产品为期6个月调查,致使中国上千家鞋企造成影响。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市场的不利影响。

我国主要的外贸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它们约占中国外贸出口总额的90%左右。在中国出口的前10位国家和地区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包括日本、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均为世贸组织中“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的重要成员或活跃分子,是世界上绿色壁垒最严重的地区。这些国家的环保标准高,环保技 12

2何蓉:《国际贸易》,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卓小苏:《国际贸易风险与防范》,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年版 术先进,公众环保意识强,如果它们凭借自身的环保优势,制定过于苛刻的统一环境标准,那么,我国的出口市场将会面临严重困难的局面。并且随着绿色壁垒的不断扩张,中国的出口市场将会面临十分不利的局面。

(三)对我国产品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

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14221.2亿美元,稳居美国、德国之后,为全球第三,贸易额占了全球年货物贸易总量增量部分的20%以上。据商务部调查,我国目前有2/3以上的出口企业、2/5的出口产品遭遇到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年损失数百亿美元。2005年,我国在绿色壁绿色壁垒方面所涉及的贸易摩擦金额已达到了450亿~500亿美元。其中我国农产品遭遇技术壁垒情况尤为突出,已导致农产品出口长期在200亿~300亿美元徘徊,今年7月1日欧盟开始实施的“绿色两指令”,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又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绿色壁垒使国外污染产品和产业向中国转移。

由于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越来越严格,一些污染产品和产业通过贸易和投资向中国转移的事件屡屡发生。中国加入WTO后,发达国家可利用的贸易机会明显增多,加这我国的环境标准较低,保护法律体系不完善,执法机制存在明显缺陷,通过贸易、投资形式或技术转让形式实现其污染转移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在对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和污染密集产业引进的控制和管理方面,中国将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

(五)影响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引发贸易摩擦。

近年来,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经常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由此引发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当前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像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一类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成员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他们的环保水平和环境标准大致接近,个别成员国存在的差距也在趋于协调一致。因此,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区域自由化贸易的形式,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将来自区域以外的产品包括中国的产品排斥在巨大的区域市场之外。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中国将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发达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影响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不利于我国外贸的稳定发展。

1三、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积极影响

(一)绿色贸易的兴起为我国出口贸易开辟了广阔的绿色市场。

“绿色两指令”是指RoHS指令与WEEE指令,RoHS指令为《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WEEE指令为《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 绿色产品代表了世界商品发展的潮流和方向,市场前景广阔。国际上对我国有机食品需求越来越大,不少外商想进口我国的有机大豆、稻米、花生、蔬菜、茶叶、果品药材等;我国有着世界上最丰富最具特异性的环境资源,为发展绿色经济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我国多姿多彩的风景景观,56个民族文明提供的历史与人文景观,是发展绿色产品与开展生态旅游的最丰厚的资本。

(二)绿色理念有利于促进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进入20世纪90年代,环境危机的出现引出了一种新的价值观——注重生活质量,营造绿色文明。而价值观的变化又带来了消费观的变化,使得绿色产品倍受消费者青睐,绿色产品和与之有关的产品贸易快速增长,在贸易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强。随着绿色消费运动的开展和深化,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必然将发生重大变化。风行全球的绿色浪潮也必将影响我国外贸商品结构,促使那些有利于环保的绿色产品比重日益增大,有助于降低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的能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使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由劳动、资源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过渡。

(三)绿色贸易壁垒调动了出口企业对环境质量竞争的意识。

绿色贸易壁垒各项措施的实施,不仅使人们改变环境与企业的发展无关的观念,确立环境保护既关系到人们生存,也将制约企业发展未来的观念;使厂商转变环保投资与企业效益相矛盾的观念,推动环保设计和清洁生产,实施绿色包装。在提高产品价格竞争力和非价格竞争力(即产品的包装,品牌及服务等)同时,还要提高环境竞争力。面对条件苛刻的绿色壁垒的各项措施,我国出口企业定会在产品研发、生产、包装、运输等方面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和环保标准,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四、我国外贸出口突破国际绿色壁垒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顺应绿色潮流,提高环保意识

要冲破绿色贸易壁垒,必须充分认识到,低环境标准国家的资源会加速退化,环境污染加剧,并最终导致竞争力的进一步下降;而高环境标准国家将会从善待环境的技术和产品中获利,在国际贸易中更具竞争力。因此,我们既要认识绿色贸易规范条件的积极意义,又要分清某些国家寄寓干其中的绿色贸易壁垒。

(二)积极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并将环保纳入外贸发展战略

环保产业的发展,必然会提高企业防治污染的能力。为其产品冲破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提供硬件上的支持。同时制定针对绿色壁垒的国际市场开拓计划和发展策略,改变大 量消耗资源、能源、污染环境的传统发展模式,推行以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绿色增长模式。2007年一季度,浙江江山蜂产品对日本的出口额达到100多万美元,在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后仍同比增长了20%,对日出口不减反增,说明我国的一些出口企业已成功破除“绿色壁垒”。

(三)加强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

这类认证对企业是非强制性的,具有公证性质,企业申请认证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因此我们要重视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积极采用国际环境标准;加强宣传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制度。

(四)实施绿色高科技战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跟踪世界上最先进的环保科技成果,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三废”综合利用技术,并有计划地建立一批环保高新科技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基地及高新技术孵化、辐射基地,以促进国内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随着我国产品的环保科技含量的提高,环境壁垒的制约作用将不攻自破。

(五)完善国内环境标准和技术法规体系

一是改革我国标准化工作,加快标准制修速度,提升自己的环境标准要求,提高整个出口行业的技术水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的先进标准,使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协调,并按照需要将这些国际标准引入我国,使国内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逐步接轨。二是加强与发达国家和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双边或多边标准化项目合作,签订多边或双边互认协议,将我国具有优势的项目标准纳入到国际标准中去。三是积极推行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和环境标志认证制度,加强环境管理与环境建设,规范绿色贸易。

(六)建立和完善绿色核算体系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经济观念,我国产品的价格未将环境成本计入在内,资源也成了可以廉价出口的商品,这不仅导致出口贸易容易受到贸易壁垒的羁绊,而且也损害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利益,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因此,我国必须要建立适合自己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绿色会计体系,把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可更新再生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与修复改善、污染的治理作为社会成本列入核算体系。使资源与环境商品化、价格量化,逐步实现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的有偿化,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节约利用,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转载浙江衢州日报2007年5月8日的文章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国际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各贸易伙伴国的贸易壁垒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因此,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建立和完善技术法规体系,建设与创新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内外一致、统一规范的认证认可体系,构建立体的、综合的应对绿色壁垒的策略体系,从而保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薛敬孝 佟家栋:《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南开大学出版,2002年版版 【2】 陈志田 叶柏林:《贸易技术壁垒与商品进出口》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年 【3】 陈婷:《国际贸易》,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 鲁丹萍:国际贸易壁垒战略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 何蓉:《国际贸易》,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绿色贸易壁垒与发展中国家的对策 篇5

绿色贸易是人们在环境污染日渐严重、资源日趋枯竭的情况下对环境意识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的直接产物。但发达国家假借环保之名,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贸易。

一、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壁垒,也称为环境贸易壁垒,是指为保护生态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绿色壁垒通常是进出口国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而设置的各种保护措施、法规和标准等,也是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1](百度百科)1.原因

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森林资源锐减、土地沙漠化扩大、温室效应增强、海洋生态危机、污染的越境转移等环境恶化使人们价值观念不断改变。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差异驱使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近年来面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迅速崛起和在国际贸易领域竞争能力的不断增强,处于经济低谷的发达国家为了保护自己在国际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在国际贸易领域,利用关税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来限制进口的余地已经很小了,而面对开放与环保的双重压力下,大多发达国家推行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将绿色贸易壁垒作为阻止外国商品进口的“挡箭牌”,逐渐发展成为贸易保护的有效手段。[2](华律网)2.表现形式

与环境密切相关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主要有环境标志、生态(或绿色)包装、环境技术标准以及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等。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国际或区域性环境保护公约 2.国别环保法规 3.绿色标志制度 4.绿色补贴制度

二、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1.以《雷斯法案》和碳关税为例看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现状 2008年5月22日美国农业部重新修订了《雷斯法案》,增加了打击木材的非法采伐。欧盟于2010年10月制定的《欧盟木材法规》已于2013年3月3日开始强制实施“木材及木制品规例和新环保设计指令”。新法规要求所有进入欧盟市场的木材产品都具有合法性,即欧盟27国所有的木材生产商和进口商都必须通过“尽职调查”,以确保所有进入欧盟市场交易的木材产品的合法性,从而要求所有向欧盟提供木材产品的厂商都必须建立可追溯的供销监管链。欧盟新指令要求今后出口欧盟的木材生产加工销售链条上的所有厂商,都必须获得FSC(森林认证)的认证,即必须提交木材来源地、国家及森林、木材体积和重量、原木供应商的名称地址等证明木材来源合法性的基本资料。《雷斯法案》和森林认证已开始执行,发展中国家家具出口将严重受阻。有专家指出,新木材法规除了将导致部分发展中国家生产的木材和木制品难以进入欧盟市场,还将直接引发木家具、木制品企业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以及大幅提高企业管理的成本。[3](盛丰建材网)包括俄罗斯、泰国、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和加蓬等国,这些国家的森林保护法律体系尚未健全,滥砍滥伐严重,难以提供有效的木材合法证明,被认为是世界木材非法采伐的来源地。该法规实施以后,使用这些来源地木材生产的木制品将难以进入欧洲市场,那些无法调整木材来源渠道的企业甚至会被迫退出欧洲市场。此外,欧盟新规执行后,这些发展中国家能通过FSC森林供应认证的原材料比较少,必然导致企业增加采购成本,还要承担额外的认证费用。因此,对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出口企业将会产生较大影响,也可能会迫使相关企业退出欧洲市场。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推出碳关税形式的新的贸易壁垒。碳关税是针对高耗能的进口产品特别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税。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用意是希望欧盟国家应针对未遵守《京都议定书》的国家课征商品进口税,否则在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欧盟国家所生产的商品将遭受不公平竞争,特别是境内的钢铁业及高耗能产业。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以微弱的多数票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对于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征收碳关税。这一法案规定,从2020年起美国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未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产品征收惩罚性碳关税。欧盟不顾美国、中国、俄罗斯、印度等40多个国家的反对,从预定的2012年1月1日起把航空业纳入其碳排放交易体系(ETS),向所有在欧盟境内起降的飞机征收国际航空碳排放费。很明显,发展中国家将是这个新贸易壁垒最大的受害者,中国更是首当其冲。同年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征收进口产品“边界调节税”的法案,有关媒体称,美众议员提出征收的实质上就是“碳关税”,主要针对进口的二氧化碳排放密集型产品,例如,铝、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产品,这一法案立即引起了包括中国、印度等出口导向型的发展中国家的反对。

从上述两个例子来看,许多发达国家凭借其优势地位,通过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苛刻的技术标准,采用高灵敏度的检验技术,给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设置了很大障碍。

2.绿色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1.从国家角度看,绿色贸易壁垒对国家外贸易关系长期发展意义重大,由于遭遇了越来越多的绿色贸易壁垒,会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稍有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

2.从企业的角度看,由于绿色贸易壁垒多数是以环境标准和标志的形式出现,企业要想实现其环境标准、获取其环境标志,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技术改造,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还将增加有关的检验、测试、认证和公关等手续以及相关的费用,从而使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大幅度上升,价格优势大大削弱,丧失了国际市场竞争力,企业的出口效益日渐下降。另一方面,企业确实存在技术和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对企业品牌和信誉造成巨大损害。3.从消费者角度看,绿色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份额和商品信誉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国外消费者对发展中国家部分产品信心下降,势必让消费者对一些产品心存芥蒂。

3.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应对,破除壁垒

1.从国家角度:对外,发展中国家应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团结与合作,促进国际合作,增强发展中国家利益集团的相对力量和合力。积极参与有关国际环保条约的制定,以争取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规则,加强在环境与贸易领域的国际合作,努力寻求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与贸易中应有的优惠待遇,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通过多边合作,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力争让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治理环境污染的技术和资金援助,积极斗争反抗绿色壁垒。对内,建立绿色贸易壁垒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收集、跟踪国外的环境壁垒动态,同时加强对有关环境问题的公共技术的研究,建立咨询点,便于为企业服务。通过政策导向推动企业进行环保生产,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抓住绿色环保时代的经济发展机遇,适时调整贸易与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2.从企业角度,大力推行环境标准制度和环境认证制度,SO14000系列标准主要是参照发达国家的环保经验而制定的,已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认同,效力十分广泛。因此,获得ISO14000认证就等于取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ISO14000认证不仅可以使产品冲破绿色贸易壁垒,还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从而极大地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控制企业环境成本,包括产前控制、产中控制和产后控制三种形式。在生产前阶段,企业应采取“生态设计”,考虑到产品可能对环境的影响;在生产中阶段,采用新的技术、设备,取消使用有毒材料,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产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能力;在生产后阶段,环境成本控制的重点主要是包装方式和回收体系的构建,选择更为绿色的包装材料,建立高效的产品回收处理体系。同时还要提高在贸易中的受到不公平对待的反抗意识。

3.从个人角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保护环境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经济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对产品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绿色产品将是未来商品生产的主流。应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消费者自身的环保意识,推行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使绿色经济意识融入每一个人的生产、生活中,要真正了解到绿色产品的含义,顺应世界绿色潮流。

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 篇6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甘肃

兰州)

【摘要】: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传统的关税壁垒等一些原有贸易保护措施的作用日益削弱。发达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争夺国际农产品市场,在WTO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前提下,采取了极其隐蔽的方式来限制其他国家农产品的出口贸易,绿色壁垒就此产生。本文从绿色壁垒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入世后绿色技术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对绿色技术壁垒的内涵及种类的研究,指出了在应对绿色技术壁垒中农产品自身存在的质量问题,将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做了细致分析,希望能加深读者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认识。【关键词】: 我国 绿色贸易 壁垒 WTO 对外贸易 影响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恶化问题已成为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传统的关税壁垒等一些原有贸易保护措施的作用日益削弱。于是,在国际贸易中,各国以保护环境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的绿色贸易壁垒逐渐兴起并日渐加强。发达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争夺国际农产品市场,在WTO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前提下,采取了极其隐蔽的方式来限制其他国家农产品的出口贸易,绿色壁垒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在国际市场中,我国的自然资源丰富,加之农产品又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所以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一直具有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明显的价格空间。我国在加入WTO后,随着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逐渐加强,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其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对外贸易中将不可避免的遭遇绿色贸易壁垒,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客观地看待绿色贸易壁垒,适应绿色贸易壁垒,并学会利用绿色贸易壁垒,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2005年,中国农产品出口达271。8亿美元,同比增长17。7%。但与此同时,我国有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绿色壁垒措施的影响,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面对日益苛刻的绿色“门槛”,使生产加工标准化程度还不太高的中国农业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1、绿色壁垒的概念

1.1 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绿色壁垒、绿色技术壁垒、环境壁垒,是指以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健康或安全,保护生态或环境为由而采取的直接或间接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从而对自由贸易形成障碍的一种非关税贸易保护措施。其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最典型的案例是1991年美国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金枪鱼及其制品,理由是为了保护海豚的生存。

1.2 这一概念的界定基本上立足以下两点:一是绿色壁垒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各国采取的法规、政策与措施;二是绿色壁垒的性质,即以保护生态环境或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由而采取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非关税壁垒的一种形式。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绿色关税、绿色市场准入、绿色反补贴、环境贸易制裁、推行国内PPM标准及其他标准、消费者的消费选择(绿色消费)、强制性绿色标志、强制要求质量认证、繁琐的进口检验制度等。

2、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及特点

2.1 形式多且不断翻新,随着贸易透明度的增加,以保护环境为名的新形式绿色贸易壁垒不断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种:(1)绿色关税制度 这种形式是绿色壁垒的初期表现。对达不到本国标准的进口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克以罚款,甚至禁止进口。(2)绿色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志 要求进口产品达到ISO9000和ISO14000等系列标准,对合格品贴绿色标志,颁发绿色许可证,配额。(3)绿色补贴 为了公平竞争,对以任何借口或受到政府“环境补贴”的产品都要严加限制。(4)绿色包装制度 要求包装材料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利于回收,否则严加限制。(5)绿色卫生检疫制度。2.2 绿色贸易制度的特点

(1)名义上的合理性和形式上的合法性 绿色贸易壁垒以保护环境为名又迎合了绿色消费的需要,且是以一系列国际国内公开的立法为依据和基础,使之具有这一特点。(2)内容的广泛性和隐蔽行 绿色贸易壁垒涉及内容广泛又借环境保护之名,隐蔽于具体的贸易法规,国际公约的执行过程中。(3)歧视性和不公正性 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常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利益成为牺牲品,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时又没有考虑发达国家的环保历史的欠帐,因而不公平也不公正。

3、与绿色贸易壁垒相关的国际国内法律规定

3.1 WTO法律框架下与绿色贸易壁垒有关的法律规定

在WTO法律框架下,有关绿色贸易壁垒的条款主要散见于《补贴与反补贴协议》,《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技术贸易壁垒协议》,《服务贸易总协定》以及《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农产品贸易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等有关规则中。各国可以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的高技术标准。GATT1994第20条规定了“环保例外权”但不明确,这是导致绿色贸易壁垒在WTO体制内泛滥的总根源。

总之,WTO法律框架下,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规定是分散的,不确定的,不完善的,这对国际贸易极为不利,会使各种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得以出现,蔓延。3.2 国际环保公约与环境保护标准

在这方面主要有1973年2月签订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92年6月签订得《生物多样性公约》及2000年1月28日达成得《生物安全议定书》。此外,还有与保护臭氧层有关得国际环保公约,如《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在国际环境保护标准方面主要是ISO14000国际环保标准管理体系。

3.3 我国与绿色贸易壁垒有关的法律规定 我国在绿色贸易壁垒方面尚未形成体系,目前可以构成绿色壁垒得法律类型主要有:外贸类,如刚刚修改完成并颁布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环境保护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自然资源保护法类,包括《煤炭法》,《放水治沙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法》等。此外,我国也制定了一些环境保护标准。

4、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是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对其对我国对外贸易得影响不能简单得予以定论。实际上绿色贸易壁垒是一柄“双刃剑”,不仅给我国得对外贸易发展带来重重困难和严峻的挑战,也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改善自我和进一步发展的机遇。4.1 从近期和静态角度看,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主要为负面影响 4.1.1 绿色壁垒将减缓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增长速度

农产品绿色壁垒的核心就是检测标准,而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检测标准与国外不能实现“对接”,表现为标准少、标准旧、标准低。目前我国仅制订了137种农药限量标准,而日本新的肯定列表制度仅“暂定限量标准”规定的农药就有734种,二者相差5倍多。我国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滞后,国家标准少,地方标准更少,有的是多年未修订或早已过时的,许多领域甚至根本没有标准,与发达国家差距极大。在我国与日本能够对应的标准中,日本有25%的标准严于我国标准。如在日本列入“一律限量标准”0。01ppm的农药内,我国现有的农药就有74种,如克菌丹其,我国规定在水果中残留量为15ppm,马拉硫磷在蔬菜中的残留量为8ppm等,超出日本标准几百倍。这些严于我国标准的部分所限制的,恰恰是我国输日的大宗农产品和食品,如粮谷类、豆类、水产类等61种。我国农产品由于绿色竞争力差,农产品出口将会被限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之内,甚至可能会逐步缩小,出口速度势必会减慢。因此,绿色壁垒在今后一个时期将成为我国加快出口增长速度的主要障碍之一。

4.1.2 绿色壁垒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农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我国劳动力低廉,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具有明显的价格空间。但是近几年,尤其加入WTO后,这种优势在逐渐被抵消。在竞争能力方面,发达国家虽不对农产品的市场准入直接设限,但通过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制定繁琐的检验、审批程序等方式来对进口农产品设置贸易障碍,使我国出口农产品成本大为增加,削弱了该类产品国际竞争力。以我国输日冷冻菠菜为例,以前一箱冷冻菠菜到日本一个星期左右就可获得通关,但2004年7月后拖延到了35天,原因是日方新增了原本没有要求的材料审核。大量的附加劳动给出口企业增加了成本,以前山东每年出口日本的冷冻菠菜为4万~5万吨,而自2004年7月以来每年1万吨的出口量都无法实现。另外,我国经营农产品的外贸企业为了获得国外“绿色通行证”,一方面要花费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购买仪器设备等费用,另外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使用费。同时,还会增加养殖生产的成本。如果出口企业建立起成本预估机制,加强从源头上检测,每一批产品将再增加成本。出口成本的增加将降低我国输日产品的竞争力,也会使得部分企业因不堪重负而被迫退出市场。与此同时,近几年,在反补贴措施的影响下,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对我国出口农产品征收“绿色关税”,使这些农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丧失价格优势。4.1.3 绿色壁垒加大了我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虽然对一些农产品逐渐开放了市场,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利用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和复杂的质量认证手续对产品进口加以限制。以韩国市场为例,仅在农产品的农药污染限制方面,就规定了202种的农药残留量的许可基准。按照韩国国立植物检疫所的规定,向韩国出口的水果等农产品,其认证至少要过4道复杂的手续,并且每次通关仍要进行检疫和卫生检查。这些复杂的程序使得我国在开拓韩国农产品市场时遇到了一定障碍。如果日本要维护本国农民的利益,就可以随意针对某种产品内某种未设残留标准的农药或兽药,不管含量多少,对人体有无危害,一律禁止流通,这将使我国生产、加工企业难以把握不确定的风险,加大了开拓日本市场的难度。另外,发达国家实施绿色壁垒有种蔓延趋势,一个发达国家或几个发达国家对中国实施绿色壁垒,往往会引起其他一些国家对中国也实行绿色壁垒。目前,对我国农产品实施绿色壁垒的国家越来越多。2002年1月,欧盟宣布全面禁止中国动物源产品进口后,瑞士、日本、韩国等国家相继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国动物源性产品的检测,德国、荷兰等国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沙特阿拉伯暂停了中国此类产品的进口。2004年,欧盟再次发布提高玉米中黄曲霉毒素限量的法规草案。这一作法发生连锁反应,美国、东南亚等国也陆续采取相关措施。2006年5月底,日本针对进口农产品的新规定《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正式实施,引发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纷纷仿效,过去对我国农产品实施绿色壁垒的多是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对我国的农产品也开始实施绿色壁垒,如韩国、新加坡、甚至立陶宛等。这无疑会大大增加我国的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

4.2 从长期和动态角度看,绿色贸易壁垒也为我国外贸带来了机遇,有着积极作用 4.2.1 带动我国绿色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加强,由绿色产品及相关服务构成的庞大的“绿色市场”为我国对外贸易提供了新的机遇。在绿色浪潮的冲击下,非绿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小,利润率越来越低。为了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获得更多利润,这要求我国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促使产品绿色化,对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绿色化管理,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机遇。4.2.2 有助于我国实现出口产品的跨越式发展

我国绿色产业尚处于开创阶段,发展潜力大,有着潜在的动态比较优势,可借鉴和吸收最先进的绿色技术。顺应这股绿色浪潮,多设计开发无污染利于环保的绿色产品,淘汰危害环境保护的产品,降低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能耗,提高产品的加工附加值,促使我国外贸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的结构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化,实现我国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4.2.3 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高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水平由于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国际社会不得不对环境保护加以重视,并形成了丰富的绿色资源。首先,可以积极利用外资缓解资金不足的压力。利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支持绿色产品的优惠贷款,来治理污染,发展绿色产业。其次,引进外国先进的绿色技术,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坚持自力更生方针,加强绿色产业技术人员的国际交流。培养我国自己的技术人员,加快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

绿色贸易壁垒由于复杂性对我国对外贸易有双重影响,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迎接其在短时间内给我国带来的挑战,同时以长远的眼光客观看待他,相应的采取恰当措施,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对绿色贸易壁垒及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地论述,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必将面对越来越多的绿色贸易壁垒问题。希望本文能加深人们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认识,并能够正确地对之进行处理,从而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健康持续的发展。参考文献:

[1]李树,技术性贸易壁垒下我国政府的行为选择。经济问题探索,2004,(2)[2曾文革,田路,庞蛟,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外贸法律对策。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印卫东,徐荟华,WTO机制下的中国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0)[4]姜芳,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3,(6)[5]杜通平,绿色贸易壁垒的特征及两重性。生态经济,2003,(10)[6]裴平,绿色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增刊 [7]高军,WTO语境中的绿色壁垒及我国的法律对策。《特区经济》05年第7期

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 篇7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 一国以保护自然环境、生态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环境贸易措施, 对来自国外的产品和服务加以限制, 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目的。它的表现形式主要以环境关税制度、环境配额制度、环境补贴制度等。它的特点是合理性、合法性、广泛性以及实施效果的歧视性。

二、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

1. 世界环境的严重恶化导致人类对消费观念的改变。

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的同时, 资源和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 如今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污染等等环境问题比比皆是。人类的消费观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从吃饱穿暖转变到开始注重生活质量、绿色产品消费。这些年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使得人们对不污染环境、不危害人类健康的绿色产品需求偏好日益增加。特别是在发达国家的消费者, 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更为突出, 这为发达国家为首的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提供了一定条件。

2. 贸易保护主义的再次抬头。

根据H-O定理, 一国应出口该国充裕要素密集的产品, 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价格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其低于国际市场上的价格, 从而能够大量进入国际市场, 就目前来说, 中国农产品中蔬菜、水果、禽肉、水产品等初级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对进口国来说, 农产品的大量进口势必会对本国同种行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基于这种层面来考虑, 一些国家难免会采取一些不完善的规则当做歧视性政策的依据, 对我过农产品出口设置了绿色壁垒来保护其国内市场, 为其限制进口的手段带上合法的面具。

3. 各国的环境保护标准存在差异。

发达国家对环境保护意识普遍强于发展中国家, 这样使得各国的环境标准的制定不能同意, 由此决定了国家的环境标准参差不齐, 难以协调。由于环境标准的不同导致了企业环保费用内在化的成本不同, 这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生产成本, 而生产成本的高低在决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上起到重要作用, 影响到异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而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环保意识的弱点, 制造出形形色色的绿色贸易壁垒, 其最终目的就是保护本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是国内市场不被受冲击。因此, 环境标准问题就自然成为全球关注的国际性问题之一。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

1. 导致中国农产品出口量下降。

据商务部最新数据, 2009年1—5月, 中国农产品出口金额为145.6亿美元, 同比下降9.4%。2009年5月, 中国出口农产品金额为30.6亿美元, 环比下降3.0%, 同比出口金额下降9.2%。中国农产品的出口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就是绿色贸易壁垒。由于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大多集中在发达国家, 如美国、欧盟等。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属是发达国家, 由于他们的严格卫生标准和环境标准, 使得中国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严重超标, 受阻的农产品的品种日益增加, 农产品的出口受禁情况频繁发生, 这严重制约了中国的农产品出口。

2. 导致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减弱。

中国国内的农产品生产者由于为了达到发达国家定下的苛刻标准, 不得不增加生产成本。由于中国出口的多数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 具有比较优势, 而由于外国的苛刻技术要求无形中消弱了这种价格优势, 使得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明显下降。具体的来说, 中国企业为了获得国外的绿色产品认证, 必然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贸易进行全过程无公害管理, 既要制度大量的减压、测试、评估、购买一起设备等间接费用, 又要制度高昂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这无疑都在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 从而消弱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再者, 由于中国农产品无法跨越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壁垒, 禁止出口、退货、索赔事件屡屡发生, 这严重损害了中国农产品的国际形象, 同时也就消减了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 导致了发达国家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控制。

一些发达国家凭借着在技术方面的优势, 制造了苛刻的卫生检疫制度, 限制中国农产品的出口, 而且利用WTO协议中关于环境问题的规定打出了擦边球, 使得贸易歧视行为变得合理性, 增加了中国农产品开拓市场的难度。比如发达国家甚至在农产品的生产、包装、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技术要求, 结果就是日本不允许中国大米进入日本市场, 而根据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 2009年1—5月, 中国出口大米的数量为396 345.9吨, 同比下降38.7%, 金额为27 434.1万美元, 同比增长3.5%, 平均单价为692.2美元/吨, 同比增长68.8%。2009年5月, 中国出口大米的数量为74 034.3吨, 环比下降46.8%, 金额为5 117.2万美元, 环比下降44.3%, 平均单价为691.2美元/吨, 环比增长4.7%, 同比出口数量增长413.6%, 金额增长447.4%, 平均单价增长6.6%。对于大米价格的增长, 我们不能否定绿色壁垒对其成本增加的影响, 而大米出口量的整体下降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达国家关于制定技术规则的苛刻性, 导致了发达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控制。再如, 欧盟不允许中国的牛肉等产品进入欧盟市场, 美国不允许中国的龙眼、苹果等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中国农产品因发达国家一些苛刻要求无法进入国际市场, 这直接就控制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

四、中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1. 加强国际合作, 抵制非正当绿色贸易壁垒。

中国应该积极参加国际环保组织和世贸组织的活动, 增强中国在一些国际环保立法和贸易立法的影响, 阻止那些滥用环保条款的行为;反对任何国家滥用环保权利而是用的单边贸易措施强制多变环境协定的非成员方与该协定保持一致;对于发达国家违反非歧视原则, 向中国农产品制定高于本国产品的环境标准的绿色壁垒, 可根据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所确认的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的规定提出抗辩;依据环保公约及协定, 对发展中国家特殊照顾的规定, 通过磋商、谈判解决;还可以团结、联合发展中国家, 利用相关的国际协议、公约的有关条款, 保证中国无公害农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2. 努力完善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

一个国家的环境标准低, 资源自然会加速退化, 环境污染会加剧, 并最终导致竞争力的进一步下降。因此, 中国更应密切关注国际标准的变化, 进行可行性研究, 借鉴国外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经验, 把环保立法内容从防治污染和保护自然环境, 扩展到产生污染和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过程;采取有效措施, 通过立法程序将国际标准变为国家的标准, 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此外, 还应改变中国的政出多门, 法规不衔接的状况, 尽力完善农产品统一认证体系。目前中国已有的两千项国家标准中, 依据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到50%。为进一步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 今后应积极参与发达国家农产品认证和交流, 逐步与国际接轨。还要不算完善已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和防疫监控体系, 如动植物保护防疫体系, 农药残留体系, 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等。

3. 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出口体制。

要改变现有的农产品生产和出口两主体分离的现状, 就要建立一套对交易双发都具有约束力的农产品出口体制。从而是两个主体具有荣辱与共、唇亡齿寒的联系。另外, 对于现有的“订单农业”又一定值得肯定的地方, 但还远远不够, 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可取的方法就是让农民为外贸公司共同参与生产和出口, 生产为了出口, 出口有赖于生产, 高效的把生产与出口紧密结合, 形成一种互惠互动的关系。在生产和出口中出现的问题, 应该由双发共同承担责任, 把生产者和出口者的目标利益统一起来, 避免交易双发的信息不对称和“败德行为”的发生。

4. 加强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认证。

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备受欢迎, 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 美国绿色食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均增长20%, 2006年销售额达到87亿美元, 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食品市场, 目前1/3的美国人购买有机食品, 几乎所有超市都销售有机食品。德国、英国50%~70%的有机食品依赖进口。无公害农产品如此受到发达国家的青睐是因为他的生产受到严格生产条件制约, 从未满足了绿色贸易壁垒的约束条件。因此, 中国为了扩大出口, 或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都应该鼓励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认证, 不断提高生产经营者的环境保护意识, 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农产品专家深入田间地头, 因地制宜, 指导农民生产, 提高农产品从业人员的素质, 从而调整农产品的生产结构, 扩大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有效的规避不合理的绿色贸易壁垒, 保持农产品出口的增长速度。

总之, 虽然绿色贸易壁垒存在很多不合理性, 但是由于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认可, 更重要的是运用绿色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市场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做法, 所以我们就必须面对这个现实。一方面我们要适应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 另一方面我们要坚决抵制不正当的贸易壁垒。我们要实施多方面措施, 推动中国的检验设备和技术, 从而提高中国农产品的质量, 有效规避绿色壁垒, 提高农产品的出口总额。

参考文献

[1]万燕, 刘秀萍.纤细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08, (36) .

[2]徐千.间隙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J]经济金融观察, 2007, (7) :348.

[3]顾佳佳, 赵银德.关于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上旬刊, 2008, (10) :553.

[4]刘波.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第19卷[J].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5, (2) .

[5]罗蓉.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分析[J].商业时代, 2005, (17) .

[6]万群峰, 孙子凤.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对策:第26卷[J].企业技术开发, 2007, (9) .

[7]姜浩, 谭士元.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与对策[J].中国林业企业, 2005, (9) .

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 篇8

关键词 蓝色贸易壁垒 SA8000 出口贸易 对策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1蓝色贸易壁垒的概述

蓝色贸易壁垒是一种不同于传统非关税壁垒的新型贸易壁垒,以保护蓝领工人权利为名。他要求产品出口过得企业实施保护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条件的劳工标准,否则将对改过的出口产品进行贸易限制。

蓝色贸易壁垒主要有六种表现形式:对违反国际公认劳工标准的国家的产品征收附加税;限制或禁止严重违反基本劳工标准的产品出口;以劳工标准为由实施贸易制裁;跨国公司的工厂审核(客户验厂);社会责任工厂认证;社会责任产品标致计划。它以美国经济优先权委员会制定的SA8000标准为核心。SA8000在童工、健康与安全、工作时间、工资等9个方面规定了最低要求。

2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蓝色贸易壁垒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所占比例大。因此,我国受蓝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很大,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2.1 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消极影响

(1)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成本增加,国际竞争力下降劳动密集、人力资本低廉带来的生产成本优势是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产品重要的比较优势,而实施SA8000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这一优势,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降低了国际竞争力。如果推行SA8000标准而淘汰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无疑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蓝色贸易壁垒会加大中国出口企业经营成本,许多无力达到SA8000标准的中小企业产品出口订单大量减少。

(2)提高了发达国家市场准入门槛,国内企业出口订单数量减少。许多全球性的大型公司为了企业形象,将SA8000标准认证作为跨国公司订单的附加条件中。

2.2 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目前,许多跨国公司都把推行社会责任标准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杠杆。社会责任标准把人本管理、商业道德和精神文明等指标化,使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保护人有了可操作的量化标准,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提高企业劳工的待遇,呼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缓和劳工与企业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

(2)有利于出口企业改善劳资关系。尽管我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对劳工权益的保护有比较具体的规定,但由于管理滞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等多方面原因,我国一些企业违反《劳动法》而侵害职工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

(3)有利于企业更多的参与国际竞争。SA8000既可以被看作一种限制和壁垒,也可以被看作一张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3我国应对蓝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3.1 对内:发展自我

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保障劳动者合法权利对于企业特别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而言,要清醒地意思到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的立足之本。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自觉提高劳工标准,改善劳工条件,加强内部监管机制,杜绝侵犯劳动者合法权利现象的出现,树立一个“负责任、讲信用、重长远”正面形象。避免其他国家以社会条款和劳工标准为理由,对中国的出口商品加以限制。

调整战略经营,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如前所述,蓝色壁垒的主要影响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企业要避免受蓝色壁垒的影响,就应该逐步改变企业仅靠低劳动力成本的竞争优势,大力研发高新技术,使我国经济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发展到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在研发技术的同时,中国企业还要树立牢固的品牌意识,争创名牌,突出特色,改变中国目前在低端市场激烈竞争的局面。

认真履行监管职责,保障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中心,因此,作为监管主体的政府,应该树立牢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出发点。构建符合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国际统一劳工标准的制定等活动,着力构建符合国情及国际标准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3.2 对外:积极应战

同一行业的企业设立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根据政府发布的信息,收集有关该行业的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引导各企业设定劳工标准。当企业遭受蓝色贸易壁垒时,行业协会代表同行业所有涉案企业参加诉讼,能够加强应诉企业的团结性;此外,由行业协会担任备企业的“代言人”,使收集证据、出庭应诉等更为方便,简便了诉讼程序,节约了诉讼成本,也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

政府不仅应当加强国内劳动立法,而且应当积极参与国际劳工标准的制定。目前我国劳工标准尚不能完全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在国际劳工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我国可以向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符合自己国情的劳工标准。让国际劳工组织意识到发达国家要求全世界无区别地使用同一标准的不合理性。我国作为WTO的一员,应当充分利用WTO协商机制,积极参与有关蓝色贸易壁垒的谈判。

参考文献

[1] 张宇杰.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机械管理开发,2007.

[2] 李健.SA8000贸易壁垒与蓝色贸易制度[J].江汉论坛,2006.

[3] 单宝.蓝色贸易壁垒的双重效应及两手策略[J].国际经贸探索,2007.

上一篇:会计总监个人简历下一篇:初中语文分层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