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影响

2024-09-11

绿色壁垒影响(精选12篇)

绿色壁垒影响 篇1

一、绿色壁垒的产生

绿色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于90年代。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环境问题一开始仅是局部的问题,被认为是一国国内的问题,应根据该国的环境法来进行管理。随着世贸组织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使得各种关税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大大削弱,保护环境被各国用来作为贸易保护措施加以广泛应用,并将环保措施纳入贸易规则,于是“绿色壁垒”应运而生,对当今世界的经济贸易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绿色壁垒的法律依据及立法发展

1. 绿色壁垒的法律依据。

(1) WT0框架中的环境贸易规则。

WTO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但是目前其环境贸易规则并不像投资、知识产权等问题那样是以单独文本的形式出现的,而是在《WTO协议》及其所附属的几个协议中都有所涉及环境问题,环境贸易规则分散在WTO的有关补贴、农产品、SPS、TBT、知识产品和服务等数个协议和协定中。

(2)各国国内的环保法规、标准。

WTO中的环保规则为各国的国内环保立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发达国家为了保护环境,维护本国商业利益,以保护环境为名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也制定了一系列国内环保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对国际贸易加以限制,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绿色壁垒措施。

(3)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

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公布实施的IS014000系列标准,该标准是非政府间组织推出的,该系列标准虽然不具有条约或者法律上的强制性,但是基于该系列标准的权威性、普遍适用性、在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其作为国际惯例对绿色壁垒贸易措施有重要影响。

2绿色壁垒的立法发展。

(1)任意性立法向强制性立法转化。

西方国家最初的一些立法具有较强的自愿性和示范性,例如ISO14000所确立的各种环境标志认证、HACCP认证等都属于自愿性措施,生产者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申请认证。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将任意性、自愿性的立法措施向强制性立法转化。例如,欧盟最初要求必须加贴环保标志的商品仅有19种。后来欧盟修改了法律,规定到2005年必须加贴环保标志的商品达30种之多,其法律的强制范围明显扩大。

(2)产品的环保标准越来越高。

随着技术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具备了提高产品质量和环保标准的条件。他们不断提高新产品的环保技术标准。欧盟加大了对纺织品和服装环境保护的力度,主要对有害化学品的限制和禁止作了明确规定,对纺织品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都提出了高标准的具体要求,国际农药毒残留检测的指标从几十项增加到100多项,日本对大米的检测项目已达102项。

(3)西方发达国家环保技术指标的变动频率也在逐年加大。例如,欧盟从2003年起开始加强利用环境保护法规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力度,将环境标准从以前的工业废物废水的排放扩大到对产品本身的设计和结构上来。从2004年开始,欧盟已正式禁止了320种农药在欧盟销售,其中有60余种属于我国种植业使用的常态农药。

(4)对食品的安全管理加大了立法力度。自2002年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管理的力度,积极打造食品安全新体制。例如日本国会于2002年通过决议设定食品安全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代表国家在食品供应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管理。欧盟建立了欧盟食品饲料快速预警机制,并计划组建欧洲食品安全局;美国于1998年8月成立了总统食品安全委员会,并于2003年12月开始实施《反生物恐怖法》,以加强对食品进口企业的控制力度。

三、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发达国家对环境标准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等整个过程均需符合环保要求。这无疑给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及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关税、非关税贸易壁垒等贸易保护手段弱化的背景下,为了限制发展中成员方优势产品的大量输入,发达成员方将绿色壁垒作为主要的贸易限制手段。绿色壁垒将成为今后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壁垒之一,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演愈烈。

1. 绿色壁垒对我国的消极影响

(1)对贸易方面的影响。

主要是出口贸易方面。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出口产品环保水平较低,许多出口产品被阻挡在国际市场之外。我国传统出口产品主要是机电产品和纺织产品,这些产品大多是附加值低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达不到进口国严格的环境标准,从而制约了这些传统的产品的出口,其市场占有份额日益降低。

(2)发达国家大量向我国转移污染产品和有害废弃物。

由于我国环保法律、法规不健全,环保标准较低,起不到绿色保护的作用,造成了低标准产品的大量涌入。如许多进口食品经多次市场抽查都表明存在质量低劣等问题,法国洋酒牛血粉事件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3)大量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

在我国,一些外资企业利用中国较低的环境标准和宽松的环境管理,把在本国或者境外受到限制或者达不到环境要求的产业转移到中国。一些跨国公司利用我国“三来一补”等方面的政策,将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原材料进口到我国,在我国生产加工后,再将制成品运回国内,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成本转移到我国,整个生产过程不仅严重污染我国环境,而且利用我国生产安全保障不到位的廉价劳动力,直接危害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 绿色壁垒对我国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我国对发达国家出口。

从我国产品出口的地区流向来分析,我国外贸出口主要是面向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国家。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日本、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强,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考虑环境因素,因此,新的绿色产品会有更强的竞争力,占领更大的市场。

(2)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开展绿色贸易,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而且符合了社会的长远利益,有利于产品在市场上取得领先地位。入世后,我国企业若能积极开发出绿色新产品占领市场,就能于无形中拥有市场领先者的许多竞争优势。所以,开展绿色贸易有助于我国企业提高其国际市场竞争力。

四、绿色壁垒的应对之策

1. 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破解绿色壁垒。

WTO有着较为完善的、很有特色的争端解决机制。由GATT第22条、第23条发展而来的WTO争端解决机制是司法制度的核心,也是WTO法的精髓之所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得到了国际上普遍的积极评价。

2. 建立我国的绿色壁垒法律体系,以法律的形式硬化绿色壁垒制度。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也颁布了一系列环保方面的法规,但在某些方面尚存在一些法律空白,有关对外贸易的绿色法律文件非常有限。我们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绿色壁垒制度,从法律上保证该制度的顺利实施,尽快出台适合我国绿色壁垒制度的实施细则和管理条例。从长远看来,这将有利于顺应环保时代的经济发展新形式来调整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道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在我国建立一种和谐有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绿色壁垒影响 篇2

关键词:绿色物流 绿色运输 绿色储备 绿色包装

1物流在发展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

物流与经济发展、消费生活和环境四者之间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关系,在经济高度增长时期,经济发展最受重视,而作为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物流,在此期间自然与经济发展是密切相连的,而消费生活与环境共生更多的是被人们所遗忘,进入21世纪,除了从经济发展和消费生活发展的角度推进物流的深化外,还必须站在与环境共生的立场来不断推进物流管理的全方位发展,因此,在此期间,物流、经济发展、消费生活、环境四者之间密切相连,相互共生。

2绿色物流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绿色物流的“绿色”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表示健康、环保、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二是依据国际惯例“,红色“表示违规和禁止,”绿色“表示通行。绿色物流的概念从提出至今才十几年,至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权威的定义,但其共同点都是强调了绿色物流包含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具有生态和环保的属性,因此,可以认为物流活动过程中,所有能降低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手段、措施和过程都属于绿色物流范畴。

2.1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是绿色物流的目标

绿色物流不同于一般的物流活动和经济活动,绿色除了追求经济利益外,还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2.2物流活动的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包装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础:绿色包装是指对生态环境无害、节约资源和能源,能重复再利用,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包装,包装产品从原材料的.选择到产品的制造、使用和回收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绿色储备是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的手段:绿色储备指布局的合理性,保管、操作得当。仓库布局的合理性决定着能源的消耗量,布局的不合理会导致运输次数的增加或运输的重复,仓储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路程,增加消耗,增加污染排放;布局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效率,增加空载率。

绿色运输是保护环境的关键:绿色运输是指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为特征的运输。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物流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运输在物流体系中的比重不断加大,车运频率越高,能源消耗越大,对环境污染越大。

2.3发展绿色物流是实现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3绿色物流体系的构建

绿色物流的发展必须联合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各界力量来进行,从理论层面讲,适应环保要求的绿色物流体系应是:建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运输系统,采用现代高新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加大对绿色物流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与环境协调发展,从实际操作层面来讲,绿色物流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点。

3.1提倡绿色消费

作为消费者,应该树立环保意识,节约意识,积极参与当前的绿色物流管理,倡导绿色消费,给企业制造舆论压力,迫使企业进行绿色物流管理,要求政府规范绿色物流管理。

3.2建立废弃物循环物流

企业在考虑自身物流效率的同时,必须与供应链上的其他关联者协同起来,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组织物流,最终在整个经济社会建立起包括供应商、生产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在内的循环物流系统。

3.3强调物流企业构建

一种自律型的绿色物流管理体系和流程绿色物流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包括物流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达到营运的绿色化。要把环保渗透到企业的整体职能及其他职能中,且作为管理的职责之一。

(1)选择绿色运输策略。通过订发货计划的均衡化、配送路线的最优化,合理规划网点及配送中心,以提高往返载货率,减少错误配送和退货运输;通过有效利用车辆,降低车辆运行,提高配送效率;合理采用不同运输方式,尽量选择铁路、海运等“绿色”运输工具,降低废气排放量。

(2)提倡绿色包装、建立废弃物循环物流。绿色物流必须从系统构筑的角度,建立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系统。包装是绿色物流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再生性包装由于容易回收的性质越来越得到广泛的使用,因此生产部门应尽量采用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可以重复使用的集装箱。

(3)开展绿色流通加工。一方面改消费品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

3.4转变观念,树立全民参与意识,实施绿色物流战略

绿色物流强调的是企业的全局和长远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的绿色形象,是一种全新的物流形态,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绿色物流的核心思想在于实现企业物流活动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日趋严厉的环保法规,使企业为了持续发展,必须积极解决经济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放弃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的生产方式,建立绿色经营体系,追求高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优势。

3.5加强环保立法,从制度上保证企业实施绿色物流

政府要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并不断完善有关环境法律法规,控制物流活动中的污染发生。

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控制物流企业的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强化对物流体制的管理,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绿色生产、绿色经营,并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

3.6发展多式联运

发展多式联运,加强集体输运体系建设,使铁路、港口码头、机场以及公路实现“无缝对接”,着力提高物流设施的系统性、兼容性。依托已有的港口、铁路和公路货站、机场等交通运输设施,选择重点地区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一批集装箱多式联运中转设施和连接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转运设施,提高运输能力。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篇3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对外贸易;影响与对策

一、绿色贸易壁垒概述

1.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

绿色贸易壁垒,也称为环境贸易壁垒,是指为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或安全,保护生态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绿色壁垒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绿色壁垒是指一个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对外国商品进口专门设置的带有歧视性或对正常环保并无必要的贸易障碍。广义的绿色壁垒是指商品进口国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为名,通过颁布、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以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2.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

(1)自然环境恶化,为“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提供了契机。科技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但同时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并且,环境问题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使经济和人类社会的长远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各国政府和人民都已逐步认识到在全球范围内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加强环境管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首要任务之一。这就为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提供了契机。

(2)竞争的压力。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趋势,导致各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压力空前激烈。一方面是贸易全球化的要求,一方面是本国产业发展的需要,为了本国的利益,通过各种手段,不少国家在对外贸易中采取“奖出限入”措施,进行维护和扩大市场的竞争。在经过关贸总协定多轮多边贸易谈判以后,关税普遍下降,非关税措施受到了抑制和规范。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发达国家成员有意利用和加强环保上的各种要求,作为竞争手段,成为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市场“绿色贸易壁垒”。

(3)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速了绿色璧垒的产生与发展。绿色壁垒产生和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贸易保护主义趋势的抬头。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以后,作为主要贸易壁垒形式的关税逐步降低,同时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也逐步拆除。因而,用关税和传统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来限制进口的余地已经很小,在此情况下,名目繁多的绿色壁垒将逐步替代关税和一般非关税壁垒,成为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和高级形式。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带动我国绿色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绿色化是全球贸易的新,在各国普遍加强绿色限制后,非绿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小,利润率越来越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外向型经济特征十分明显,许多原材料级别的出口产品绝大多数为非绿色产品。因此,要想在绿色化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推进产品绿色化,从设计、生产、运输、营销、服务等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绿色化管理,这为我国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客观上要求我国出口产业的绿色化发展。这样不仅有助于降低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能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大对原有传统产业污染治理的投入,也利于我国外贸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结构由劳动、资源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的转化。

(2)利于提高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水平。我们要多随着绿色消费运动的开展和深化,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必将发生重大变化。从我国对外贸易来看,引进外国先进的绿色产业技术,将其应用到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利用、回收等每个环节,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我国出口产业发展的趋势。那些与资源再生、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有关的一系列初级产品比重进一步下降,而不使污染或有利于环保的绿色产品的比重日益增大。总体而言,绿色贸易壁垒能够推动加快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

2.消极影响

(1)阻碍国际贸易自由化。绿色贸易壁垒所设置的各项要求包括对产品的要求和对产品生产过程的要求。其关注的是产品从开始生产到出售全过程的绿色化。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科技水平和生产力发展程度还远远达不到绿色化的全部要求。因此发达国家或国际组织凭借其先进的经济、技术垄断优势,通过立法或其他的非强制性手段制定许多严格的环境与技术标准等形式的绿色贸易壁垒,客观上为其国内市场形成了贸易保护。发达国家往往通过绿色壁垒的实施,达到其以保护本国环境为名,限制别国产品流入的目的,使更多的贸易发生在发达国家间或国际经济组织成员国内部,影响了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市场范围与经济增长,进而影响了国际贸易的方向,产品结构及利益分配方式,阻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2)降低了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绿色贸易壁垒措施的设置,增加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检验、测试、认证和标志使用等中间费用或附加费用的成本构成。同时,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绿色化,也是的出口企业不得不增加更多的技术上的直接成本投入。比如,购买更为高级的机器设备,申请国际认证的绿色及环保标识。这些都需要相当的投入和花费。事实上,申请IS014000认证的费用,仅咨询费、体系建立费、审核费和认证费用一般就需要20-30万元。这对一些小规模的企业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同时,发达国家针对本国绿色产品的补贴及对我国产品的绿色关税也相对地提高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削弱了竞争力,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绿色贸易壁垒对贸易关系的影响。绿色贸易壁垒的的存在,使得我国与主要贸易国家的关系有紧张之嫌。一些发达国家打着环境保护的幌子对我国产品采取许多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进口,由此引发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逐渐增多。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科技实力与生产水平都还难以完全达到发达国家的的环保标准,因此一些发到国家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拒绝我国产品的进入,从而引发双边贸易问题。

三、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1.建立我国绿色贸易壁垒体系

首先,要制定出我国绿色技术标准和绿色环境标准,它是对进口产品进行检疫查验的基础,也是对发达国家 “绿色贸易壁垒”的呼应措施。政府及行业相关管理部门和技术机构要协同起来,参照发达国家的标准与国际上通行的规则,迅速制定我国的绿色技术标准与绿色环境标准。其次,要加快我国绿色立法的进程,以法律的形式将我国的“绿色贸易壁垒”确立起来。全国人大可以考虑制定有关绿色补贴、绿色包装法、绿色检疫、环境法、进口产品安全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构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用法律手段保证我国“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再次,建立进口产品的跟踪监管系统。可在全国各海关、口岸和港口建立技术力量较强的监管机构,实现全国联网,运用计算机网络对进口产品进行跟踪监管。最后,加大资金投入,更新产品检验的技术装备。事实上,我国的产品检疫手段目前还比较落后,有些在国外可以检疫出的问题,在国内依靠现有的技术装备是检验不出来的。应加大投资,从国外引进一批先进的技术装备,并针对新的技术设备的使用,对相关检验人员进行培训。

2.鼓励企业跨国直接投资,特别在发达国家直接投资

跨国直接投资,不仅可以在发达国家当地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当地人才,紧跟国际消费潮流,而且可以利用当地资金、原材料,节约运输等多项成本。更为重要的是,跨国直接投资——开办独资、合资生产企业,可以直接越过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这是对付新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3.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我国应该充分利用国际环保公约、国际贸易协议中,保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免遭发达国家歧视的保障条款,与发达国家进行磋商、谈判,争取应该享有的权利。对发达国家违反非歧视原则,滥用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贸易歧视的行为,我国可以提出抗辩或采取合理的相应的报复行动。同时,加强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交流合作,在国际性条约制订、修改谈判中,共同坚持发展中国家的合法合理的要求,阻止发达国家的一切滥用环境贸易协议条款乱设绿色贸易壁垒,进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企图,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4.提高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产业的要求根本上还是要推进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在全球经济贸易自由化发展的条件下,技术创新、技术开发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自主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工具。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对外贸易的中屡遭绿色贸易壁垒挫折的局面,出口产业必须拥有一批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很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强势企业。高科技技术的缺乏,是造成目前中国企业在国际界产业分工中地位低下的主要原因。走技术创新、提高研发能力的路子需要企业间在技术开发上联合起来,同时,也需要国家、行业协会加强指导。

参考文献:

[1]王鹏程.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J].管理科学文摘,2005,1:12.

[2]法丽娜.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和对策分析[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6:17-19.

[3]朱钟棣. “合规性”贸易壁垒的应对和应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69-70.

[4]乐吟吟.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72-73.

绿色壁垒影响 篇4

关键词:绿色壁垒,外贸出口,有效对策

一、绿色壁垒

1. 绿色壁垒的含义

绿色壁垒又可称为环境保护壁垒, 是指一些国家或者地区和国际组织通过制定环境标准和法规对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一些国际贸易的活动加以限制, 从而对自由贸易形成障碍的一种非关税贸易措施。从经济层面来说, 绿色贸易只是发达国家为了限制一些发展中国家进入国际市场进行国际贸易的一个借口和理由。加之, 金融市场的发展不容乐观, 使西方国家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 经济发展缓慢, 其不得不寻找一种新的贸易壁垒限制外国商品抢占本国市场, 保护国内贸易发展的一种新的手段;从环境保护层面来说, 现如今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是全球都必须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绿色壁垒是促使各国树立环保生态意识, 使国际贸易走向节能减排、保护自然资源的新的发展之路的有效举措。

2. 绿色壁垒的特点

(1) 性质上的双重性

一方面, 绿色壁垒具有合理、合法性。目前,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现象随处可见, 新闻报道也从未间断, 人们追求无污染或者低污染的生活品质成为一种奢求。只有有限的控制生活中的污染, 如生活用水, 农药, 化肥等污染现象, 彻底消除“先污染, 后治理”的发展理念, 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这一难题。绿色壁垒就是抓住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这一切入点, 使贸易保护壁垒的形成从名义上显得更具有合理性。无论是公众层面还是国家法律层面都支持环境保护, 在此基础上绿色贸易壁垒便拥有了有力的法律条文的保证, 在形式上更具合法性。

另一方面, 绿色壁垒具有伪装、虚假性。西方国家明确公开了关税、非关税的壁垒要求, 而对绿色壁垒则表现得很隐晦, 很虚假。具体表现在:一方面, 发达国家借助人们较高的环保理念, 打着为人类环保事业和人类自身健康而奋斗的旗号, 公开明确的进行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 在限制环保要求不达标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的产品的同时, 又将重污染的加工制造业引向发展中国家, 使其治污成本增加。在环保和贸易方面, 发展中国家受到了双重损失, 由此可见绿色壁垒仅仅是针对发达国家自身贸易设立的,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虚假性。

(2) 运用上的隐蔽性

世界各国都通过立法来确立关税的合法地位, 其合法性只存在于本国, 在国际贸易中没有得到普遍认可, 在维持国际市场的法律条文中叶没有明确的依据来证明它的存在。而绿色贸易壁垒与关税、非关税壁垒相比, 显得更加隐蔽, 主要表现在于:一、绿色壁垒的理论基础是国际公约或者国际协议确立的, 形式上的合法性表现得比较明确, 对贸易限制的条件的不合理性和不公平待遇表现得没有传统贸易壁垒那么明显。二、绿色壁垒的限制条件是环保、生态和人类健康, 它的实施更受到国际组织的认可和支持, 使其对贸易保护主义实施得更加“名正言顺”, 绿色壁垒形成基础和实施条件使其变得更加具有隐藏性。

(3) 形式上的多样性

为限制外国产品挤占本国市场, 西方国家想方设法的限制外贸进口, 保护本国市场和工业。如绿色环保标志、产品包装、产品的卫生许可标志、加工技术标准、各种进出口附加税等方式来限制他国产品进驻本国市场。目前, 绿色壁垒不仅仅局限于农场品、制造业产品上, 已逐步延伸到旅游、技术、服务业等各个行业。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深刻影响

1. 有利影响

(1) 环保产品给出口贸易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 生态进一步的恶化, 环保理念已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保持自身健康是当前人类追求的首要目标。开发绿色环保产品, 回归绿色生态更适合现代贸易发展的趋势和生活需要, 因此环保产品不仅拓宽了我国国内市场而且开辟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绿色壁垒的实施有利于我国能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现有产品, 紧随国际贸易市场的需求, 调整出口贸易发展战略, 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就绿色食品而言, 其具有安全、营养、环保、经济等显著特点, 从各方面来讲都是百利无一害的, 它带给消费者的是经济实惠、生态安全的绿色生态理念, 使消费者更加乐意的选择环保产品, 使市场潜在需求进一步得到了开发, 并且还能得到国际贸易市场的认可和支持。发展环保产品能收获“双赢”效果, 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并且会拥有更具广阔的发展市场。

(2) 环保理念使我国对外商贸结构进一步调整

环保产品的兴起与推广, 必将使我国传统的制造加工业受到冲击。许多传统的工业产品经常出现资源浪费, 产出效益不高, 更为严重的是对生态环境破坏大的现象, 此类产品将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出现产品产生的经济效益不高的局面。然而, 环保的绿色产品越来越得到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并且逐步融入市场, 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面对此类现象, 我国的对外出口贸易结构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 以此来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环境。

我国对外商贸结构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现代的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过渡。不污染或者轻度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产品产出比重不断上升, 传统的初级加工产品呈下滑趋势。创新理念使产品的更新换代步伐加快, 能更快的满足公众对环保产品的需求, 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绿色壁垒使我国对外出口贸易结构快速的转变和调整, 为我国在国际市场对你竞争中更有实力。

2. 不利影响

(1) 加大了出口难度

环保产品的不断壮大, 使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大大下降, 出口难度加大。绿色壁垒通过各种形式限制, 使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出现在“夹缝”中生存的局面。我国80%的贸易合作伙伴都集中在中东, 东亚, 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欧盟, 美国等发达国际只占有少量的市场份额。发达国家对国外的产品要求严格, 尤其是环保意识 (包装的设计理念) 、环保标准 (产品的生产标准) 、环保执行 (出口产品规格) 等各方面都近乎苛刻的限制。绿色壁垒的细分种类多, 涉及范围广, 有最为严格的限制手段和处罚条例。

除此之外, 我国自身也存在许多的不足, 公众环保意识不足;长期忽略环保产品的发展;工业生产大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模式, 出口产品不能达到绿色对环保条例的要求, 在国际贸易市场常常受到阻碍和歧视。

(2) 增加了产品成本

绿色产品不仅对产品自身的生产加工要求严格, 而且对产品从研发到销售整个过程都需要达到绿色壁垒所要求的条件。与传统产品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相比, 绿色产品则显得更为复杂, 专业的研发技术、标准化的生产加工、具有环保理念的包装设计、免受污染的储存和独特的配送方式, 这整个过程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成本增加, 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失去了应有优势, 综合竞争力下降。欧盟一些国家对丝绸实施了丝织品环保标志, 如棉花, 从棉花生长过程中农药的限制, 棉花中漂白剂, 丝绸中的染色剂等都提出了严格要求, 厦门丝绸由于在此方面没有达到绿色壁垒的要求, 使出口量大大下降, 产品成本加大, 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20世纪末, 欧盟以不符合卫生检疫标准为借口, 禁止我国的部分水产品和速冻食品进入他们本国市场, 至今仍处于禁止期, 使我国水产品和速冻食品没有更好的消费市场而受到巨大的损失。以上事实说明, 绿色壁垒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要求他国商品达标的这一过程, 从各个环节都加大了产品成本, 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三、我国出口贸易应对绿色壁垒的有效对策

1. 树立环保意识, 发展绿色产业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医疗设施也趋于成熟, 但环境仍是人类生存的大环境, 所以树立环保意识, 加大环保教育和宣传已迫在眉睫。绿色环保意识是绿色产业诞生的基础, 只有保护环境, 拥有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才能从产品的技术上得到改进, 既保护了环境又得到了相应的经济效益, 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做好本国环境保护措施, 人人爱环境, 人人护环境是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不能一味的着眼于绿色壁垒的不利的负面影响, 应正视它的有利的正面意义, 不断地自我完善, 顺应国际绿色产业发展的趋势, 使我国绿色产业更具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2. 健全法律法规, 强化环保力度

环境保护是大众行为, 但许多企业不能明确的划分环境破坏的界限, 认为个人力量对环境不能造成大的影响, 忽略了众人同样的心理因素, 如排放大量有毒气体、有害的工业污水;乱采乱伐自然资源, 并且造成大量浪费等行为。环境污染使臭氧层、森林、河流都受到了严重破坏和污染, 法律手段是最有效的遏制方法。所以健全法律法规对保护环境, 维护生态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我国政府也应该建立自己的绿色壁垒, 一些发达国家将一些排放量大, 污染重, 生态资源需求多的加工制造业引向发展中国家, 这对我国发展中国家来说, 虽然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对环境来说是百害无一利的, 更加重了我国环境污染度, 生态破坏度, 使我国长期处于治理环境污染, 维护生态环境的局面, 间接增加了我国治理环境的成本费用。所以我国建立环境与贸易相关联的法律条文, 不能单单受到发达国家的限制, 将高能耗、高污染、对生态造成严重破坏的制造加工业拒之门外。规范法律法规, 改善我国的外贸环境, 实现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政府政策扶持, 提供有力保障

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仅靠企业自身调控和完善是不够的, 政府作为我国出口贸易的有力后盾应该发挥其有效的保障作用。如加大商贸外交;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或国际公约对绿色壁垒对环境要求的制定的谈判, 明确我国国际地位;阐明我国对绿色壁垒的观点, 坚决不接受有违我国出口贸易发展承受能力范围之外的不合理条款;加强与周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合作关系, 共同抵制绿色贸易壁垒的过分条件。

除此之外, 政府完善相应的政策, 鼓励和支持我国绿色产业发展, 不仅从资金、技术上予以支持, 还应制定优惠的政策引导出口贸易发展;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认证机构, 在国内市场对出口商品进行检测认证, 减少出口企业应检测不过关带来的成本费用;应不定期的开展一些国际交流活动, 为出口贸易企业提供一些关于绿色产业发展管理经验、先进技术的帮援和有效的国际贸易发展营销策略, 帮助我国出口贸易发展, 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综上所述, 绿色壁垒既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有利的正面影响, 又对我国出口商贸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对此, 我们应端正心态, 正确把握绿色壁垒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吸取他国经验, 不断改进我国对外商贸出现的弊端, 为我国出口贸易所面临的绿色壁垒建言献策, 比如重新建构我国对外开放战略, 以外贸、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为发展目标, 以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 将我国经济发展各方面均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使我国出口贸易能在良好的国际环境下持续健康发展, 未来发展之路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袁照稳.绿色壁垒的双重性[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 2011, (4) .

[2]李继业, 刘超.我国对外贸易应对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法律对策[J].中国商贸, 2012.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篇5

陈小洁

绿色壁垒又称环境贸易壁垒,它是指在国际贸 易领域中,进口国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通过 立法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标准与法规,对来自国外的 产品服务进行限制的一种行为。包括绿色关税制度、市场准人制度、绿色技术标准制度、绿色环境标准制 度、绿色包装制度和环境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壁垒具 有以下特征:①名义上的合理性。它以保护世界环境 和人类健康为名,为实行贸易制裁和限制披上一件 合理的外衣。②形式上的合法性。它以公开的立法加 以规定和实施,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③保护内容的 广泛性。它不仅涉及与资源环境人体健康有关的商 品的生产、销售,而且对工业品的生产环境、生产过 程也有较严格的规定,一般发展中国家很难达到。④ 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它所设置的标准复杂多变,具有 不确定性,使出口国难以应付。虽然绿色壁垒对整个世界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遏制全球环境恶化 和资源的浪费,解决人与自然发展不协调这一难题,客观上促进发展中国家增强“绿色”意识,促进出口 产品的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但是它给发展中国家 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是占据主导位置。

一、绿色盛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一)时出口的影响

1、对出口产品数量和种类的影响 农产品方面,1999年1月16日,日本根据其(家 畜传染并预防实施细则》,禁止我国未经其指定设备 加热消毒处理的猪牛羊肉及其制品进口;1997年欧 盟宣布,由于中国的海洋环境不断恶化,出口的贝类 产品已达不到他们的卫生标准,因此,对这类产品不 再进口。纺织服装产品方面,国际组织环保法中规定 了一些纺织品中化学成分的指标,对纺织品有较高 的环保要求,104种使用该染料的纺织品出口中断。

2、对出口产品成本和效益的影响 绿色壁垒的制定要求将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的 原理运用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等 过程中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管 理体系。因此,制造商为了达到进口国的环境标准,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的检验、测试、认证和签证等手 续并产生相关费用,产品的外观、装满、出口标签和 商品广告也将做大幅度的调整。因此,出口产品各种 中间费用及附加费用的增多,将使我国目前出口产 品日益上涨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作为出口产品 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将因此受到影响。(二)对进口的影响 发达国家在设置绿色壁垒的同时,正将污染产 业和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些进口的危险废物 如:旧船舶、汽车、电器等工业垃圾,带有病虫害和传 染病的旧服装、旧磁带等生活垃圾,这些不仅严重影 响了人们的健康,还严重污染了环境。同时,西方发 达国家的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由于受国内严格 的环境标准和高昂的环保税费限制而无法立足,于 是利用我国宽松的环境标准,投资兴建污染密集型 企业。由于我国在产品的检验、检疫方面技术水平落 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因而难以对发达国家的这 些行为进行制裁,设置绿色壁垒。实际上,绿色壁垒对我们蚌埠市的影响也是显 而易见的。我市农产品出口占外贸出口的比重较大,主要是绿豆、红小豆、花生、肉鸡等等。这些产品的主要出口国是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常用药物残 留、康球菌等指标来限制农产品的出口。当供大于求 时,对我市的出口农产品就限制得十分严格。另外,我市工业品、农副产品加工、纺织品、化学品出口也 不同程度地受到国外绿色壁垒的限制和影响,使我 市的外贸经济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应对绿色里垒的对策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若要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利 益,就不能逃避绿色壁垒,而应该面对它,利用它来 推动外经贸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国际 贸易持续健康发展。(一)从宏观角度看,政府应运用各种手段加强 宏观调控,促进对外经贫的可持续发展 l、加大宜传力度,树立全民环保意识 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需要政府和媒体共同的宜 传、教育,还要使各级经贸工作者充分认识到环境问 题在我国外经贸工作中的重要现实惫义。不仅如此,还要做些负面事例的报导,使大家树立危机感、紧迫 感。据不完全统计,在正式加人世贸的前三四年中,我国至少有价值200亿美元的商品因不符合贸易伙 伴的环保要求而惨遭退货。可见,环保问题不仅仅影 响企业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2、优化对外贸易商品的结构 把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与优化国家产业结构结合 起来,进一步降低资源密集型、污染密集型产品在我 国出口产品中的比重:积极开发、引进环境优化技 术,加大传统产业的改造,降低能耗与原材料的消 耗,降低出口产品的污染密集度,并大力发展洁净产 品出口,提高产品环境竞争力。另外,在对经济结构 尤其是产业结构做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还应当注

意绿色GNP指标在GNP中比重的大小。因为,这不 仅反映了绿色产业发展的状况与水平,也反映了环 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状况,从而能使我们有针对性 的优化产业结构。

3、推行环境标志制度,尽快做好产品标准化认 证机构的建设

15014000国际环境认证体系是世界各国都承认 的环境认证标准。为了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当 前应加紧做好宣传工作,督促企业积极采取国际标 准,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由于目前加工 贸易在外贸中所占比重较大,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 在进口原料时,也应要求国外供应商提供15014(X)0 系列认证,以保证我国出口产品的环境竞争力,另 外,积极实施产品环境标志制度,尽快完善并实施 国内绿色标志制度,在出口产品的质量标准、制造 工艺和产品认证方面应参照国际标准,争取国际社 会的承认。同时,进一步加强我国认证机构的建设,提高认证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认证主体的服务功 能,扩大认证范围,提高认证工作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和权威性。加强与更多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交流与 合作,建立与国外权威机构的相互认可机制,实现国 际互认,为企业取得国际认证创造更加有利的条 件。

4、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环保产业 ①制定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推动环保产业市场

化进程。在制定环保产业的发展规划时要立足我国 国情,面向国际市场,确保环保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 展重点分步骤多梯次推进规划的实施;②要按市场

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以经济手段调节为主,法律和 行政手段调节为辅的环保产业发展机制,逐步推动 我国环保产业的市场进程,建立环保产业的框架体 系,使之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③建 立环保产业的风险投资机制,开辟多元化的社会筹 集渠道。由于绿色技术投人多、风险大,企业不愿意 也没有能力承担开发带来的风险,因此,必须建立合 理的风险投资机制,开辟多元化的筹资渠道,这就要 通过增加政府财政投人,增加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 券,允许绿色企业上市等多渠道筹集资金;金融部门 则在信贷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把环保因素作为银 行信贷的重要条件,审慎对待每笔贷欺,拒绝给有污 染的项目以信贷支持;④培育环保企业集团,增强企 业的跨国经营能力。在市场经济中扩大企业规模,实 现规模效应。针对我国环保产业大型企业集团不多,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竞争力不强的现 状,要有计划有目的的选择一些具有一定规模和实 力,基础条件好,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环保企业,从 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在此基础上 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加快环保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开 拓国际市场,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跨国经 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5、研究世贸规则,强化环境立法

根据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抵制发达国家利用 “绿色”而采取的歧视政策,保护本国的外贸顺利发 展。同时加强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环保法规和环境 质量标准的研究和信息的收集,熟悉WTO争端解决 机制的运作,为出口企业提供充分的信息咨询,维护 我国企业的正当权益。另外,要加强环境立法工作,对影响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的行为,要用完善的法 规体系来予以规范、制裁。

(二)从徽观角度看,外经贸企业应改善内部经 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l、推行绿色生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概念,也就是绿色生产。其要点是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整体 性环境保护策略。清洁生产强调三个观念:①清洁能 源,尽量节约能源消耗,利用可再生能源等;②清洁 生产过程,产品制造过程中尽可能少生产废弃物,尽 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③清洁产品,降低对不可再 生资源的消耗,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等。由于这些在 很大程度上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相一致,因 此,我们的企业应重视和推行清洁生产,在过去,人 们采取的环境保护策略和环境保护路线时,更多的 把环境保护的重点放在了污染物的结果处理上,而 忽略了污染物的过程控制和预防。如果我们从生产 的准备过程就开始对全程使用原料、生产工艺以及 生产完成后的产品使用进行全面的环境分析评价,就可能出现的环境间题事先进行预防,环境面临的 危害就会大大减轻,附加在治理污染中的成本也会 大大降低。

2、推行绿色管理

绿色管理是指将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融人企业 经营管理之中。这一思想包括五个方面:①研究。把 环保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之中,重视企业的环境决 策。②消减。采取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消除有害废 弃物的排放。③再开展。变传统产品为绿色产品,积 极采取“绿色标志”。④循环。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 理,循环利用。⑤保护。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环境清洁 活动,对员工和群众进行环保宣传,树立绿色企业形 象。绿色管理实际是现代化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 变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反映,在各种力量的推动 下,绿色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必将成为未 来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模式。

3、进行绿色设计

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尽量考虑产品使用寿命

结束后,可以方便的进行分解、拆卸,部件可以翻新 和重复使用,与传统产品设计不同,绿色设计不仅考 虑产品如何进人消费领域,还延续到产品消费结束 后,如何进行处理。欧盟规定,自2006年起,凡是欧 盟区域内梢售的家电产品、电子产品和信息通讯产 品等使用报废后,其报废物品都由生产这些产品的 生产企业负责回收处理,只有能严格遵守执行这些 规定的生产企业,才具备在欧盟区域内销售产品的 资格。我国的企业应及早采取对策,树立绿色设计的 观念,使产品废弃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降低到最 低程度。

4、实行绿色营销策略

绿色营销是把环保思想,诸如“无废无污”、“无

不良成分及副作用”等贯穿于整个营销过程之中,促 使企业、消费者、生态环境都得到协调发展。其核心 是在营销中考虑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可持续发展 因素,使企业产品或服务在满足消费者和实现企业 目标的同时,也有益于保持生态平衡和提高环境质 量。从而达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 在当今时代,绿色已成为发达国家企业进行市

场营销活动时一种相当重要的战略。因此,有远见的 企业家要抓住机遇,引进绿色技术,推出绿色产品,开发绿色市场,实施绿色关税,树立绿色形象,力争 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领先机。(资任编辑:石洪斌)(上接第43页)改革。继续大力开展“双退”工作,加 速资产的重组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大胆尝试多种合 作经营形式,鼓励存量资产向优势企业和优秀经营 者集聚,扩大企业整体规模;严格按现代企业制度规 范运作,完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适应市场经济 要求的科学运行机制。

加速县域工业企业的结构调整,促进县域工业

经济的产业升级。遵循“改造传统、发展高新、调整落 后”的思路进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带动、科 技进步、技术创新为途径,以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为 动力,发展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技术产 业,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产学研结合,加 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第四,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对现有的用人制度

进行改革,敢于尝试。大胆选拔优秀的年轻人担任企 业经营者。

第五,大力招商引资,发展民营企业。以招商引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篇6

关键词 绿色壁垒 农产品出口 影响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绿色壁垒的现状

随着各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利用绿色壁垒这一新型的非关税壁垒来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的行为越来越多,绿色贸易壁垒在当今国际贸易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农产品出口大国,由于农产品出口质量水平低下,达不到日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各种苛刻的检验检疫条件及标准,因而频频遭遇国外的绿色壁垒,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越来越大,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已经失去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有利于调整出口的农产品结构

绿色壁垒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进入90年代,环境危机的出现引出了一种新的价值观——注重生活质量、营造绿色文明、超越狭隘的人类中心论,而价值观的变化又带来了消费观的变化,使得绿色产品备受消费者的青睐,绿色产品和与之相关的产品贸易快速增长,在贸易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强。因此,随着绿色消费运动的开展和深化,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必将影响出口的农产品的结构,促使那些与资源再生、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有关的一系列初级农产品比重进一步下降,从而使有利于环保的绿色农产品的比重日益增大,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使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农产品结构由劳动、土地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过渡,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2、有利于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获得长期的利益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既有利于社会,又有利于企业。社会因良好的相互关系和就业机会而获益;企业则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得益。社会既是企业劳动力的来源,又是企业产品与服务的顾客来源。如以保障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的SA8000标准认证过程造成的成本负担短期内确实会削弱我国出口企业的低成本优势,但从长远来看,如果一家企业成功通过了SA8000认证,这无疑是对其所负社会责任最有效的承认,就可以使企业以更高的劳工待遇以及由此带来的声誉区别于其他企业,创造出一个赢得人们欢迎的公众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顾客、员工和投资者,获得长期的利益。

3、绿色壁垒促使农产品出口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面对发达国家严格的绿色壁垒,我国政府需要下大功夫宣传绿色壁垒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并且不断调整国家标准,使其与国际标准逐步接轨,督促我国企业在产品的各个环节上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例如,自1996年8月起,欧盟禁止从我国进口禽肉,到2001年5月解除该禁令,共5年时间,我國已经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建立起较为先进的卫生质量管理体系和全方位的兽医卫生防疫体系,提高了禽肉产品的质量。

(二)消极影响

1、对成本及竞争力的影响

我国出口的一些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基于廉价劳动力和较低的生产成本而形成的价格优势,而绿色壁垒的实施则要求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这势必增加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和管理成本。各种各样的费用就削弱了我国因劳动力成本低廉而具有的比较优势,大大提高了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成本,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失去价格优势。

2、产生连锁反应,实施的国家越来越多,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绿色壁垒可以引起连锁反应,往往一国刚开始设置一项新的绿色壁垒,很快会带动其他国家也实施进口限制,造成全球范围的影响。根据中国WTO/TBT-SPS通报咨询网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出口到日本的食品共有284批次被扣留,其中蔬菜类48批次,占被扣留食品总数的16.9%,位居第二位;美国2010年扣留我国出口食品779批次,蔬菜及其制品(包括腌制、干制、蔬菜罐头)共计91批次,占扣留食品批次的11.7%,位居第三位;欧盟2010年食品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对中国食品通报295批次,其中水果蔬菜33批次,占总通报食品批次的11.2%,位居第三位;由此可见,蔬菜作为我国主要出口的农产品,其贸易遭遇国外绿色壁垒冲击的形势非常严峻。

三、结论

为了扩大出口市场,出口企业在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策略。从而尽快改变过度依赖日美欧的格局,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力度,进而有效规避来自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降低农产品出口企业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嗡鸣.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现状及其特点[J].中国经贸,2013(6):30.

[2]薛选登.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对外经贸,2012(3).

[3]陈玉光.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1).

[4]徐睿霞.中国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研究[D].

绿色壁垒影响 篇7

一、我国蔬菜出口贸易的现状

随着我国加入WTO, 农产品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 作为我国主要出口农产品之一的蔬菜业迅猛发展。2009年1-9月我国蔬菜出口的主要特点:

1. 出口值稳步攀升, 增速强劲反弹。

我国蔬菜出口自2008年11月开始连续数月小幅下跌后于2009年2月份触底回升, 且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2. 以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出口为主导。

2009年前9个月, 私营企业出口蔬菜17.8亿美元, 同比增长19.8%, 占同期我国蔬菜出口总额的52%;外资企业出口蔬菜13.1亿美元, 同比增长0.3%, 占38.4%。

3. 出口市场以亚洲为主, 日本、东盟、香港位居前三。

2009年前9个月, 我国向亚洲地区出口蔬菜24.2亿美元, 占同期我国蔬菜出口总额 (下同) 的70.9%。其中, 出口日本9亿美元, 占26.4%;出口东盟8亿美元, 占23.3%;出口香港1.2亿美元, 占3.4%。

4. 出口地区以环渤海和泛珠三角地区为主。

2009年前9个月, 环渤海地区出口蔬菜15.9亿美元, 占同期我国蔬菜出口总额的46.5%;泛珠三角地区出口蔬菜8.6亿美元, 占25.2%。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

绿色壁垒的出现最初是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 有利于维护动植物和人类自身的安全与健康。从客观上看, 发达国家近几年不断加强的绿色壁垒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蔬菜产业的规范化发展。但是短期内对我国蔬菜出口贸易负面影响将远远大于正面影响。

1. 绿色贸易壁垒提高了蔬菜出口的“门槛”。

由于我国蔬菜生产量大、面广, 生产加工技术落后, 管理水平低, 集约化和产业化程度不高, 短期内我国蔬菜不论从生产环节还是从包装、保鲜、冷藏、贮运等流通环节都难以达到国际标准, 极大地限制了国际市场的开拓。

2. 绿色贸易壁垒提高了蔬菜生产成本, 降低了价格的竞争优势。

发达国家通过实施各种检疫指标、检测项目以及对生产加工和包装等各项要求, 可以大大增加我国蔬菜生产经营的成本, 使我国蔬菜参与国际市场的交易费用大大增加, 国际竞争能力相应减弱, 增加生产成本, 使我国蔬菜参与国际市场的交易费用大大增加, 削弱了我国蔬菜出口的价格优势。

3. 绿色贸易壁垒削弱了我国蔬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方面, 蔬菜生产者为了达到进口国的环境标准增加生产成本;另一方面, 有些欧美国家对农产品中化学物质的限量非常苛刻, 生产上难以达到其要求, 不少企业的蔬菜产品被欧洲取消注册资格, 而且今后很难进入这些国家的市场。

4. 绿色壁垒降低了我国蔬菜产品出口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特别是入世后, 从蔬菜出口的总体趋势来看, 虽然蔬菜出口量不断增加, 但其单价下降得却很快, 以至出口量增加所带来的出口增加额已经不能补偿价格降低带来的出口减少额。

三、蔬菜出口跨越绿色壁垒的对策建议

由于我国蔬菜种植业早期发展只关注数量的增长, 忽视对质量和安全的控制, 导致我国出口到发达国家的蔬菜因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而遭拒收、扣留, 终止合同或停止进口的事件屡屡发生。因此, 开展绿色壁垒的相关研究, 针对蔬菜生产、加工和经营等的实际情况, 积极探索应对措施, 寻找蔬菜出口跨越绿色壁垒的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

应该尽快建立技术性壁垒的预警机制, 加强对国外环境认证标准的研究, 收集国外绿色壁垒的措施。要特别注意主要贸易国可能采取哪些技术壁垒措施, 或正准备采取哪些措施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企业, 使其能及早做好防范工作, 尽量减少或避免我国出口蔬菜遭受的损失。要利用WTO有关协定规则做好相关信息的收集和研究工作。

2. 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提高蔬菜出口竞争力。

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的标准和有关发达国家的标准, 结合我国实际, 逐步制定农产品的安全质量标准, 合格评定程序和检测方法。在蔬菜生产基地推行“良好农业操作规范”, 抓住蔬菜安全卫生问题的关键控制点, 规范生产基地农药的管理和使用, 确保在生产过程中无农药污染;对农药的购进、领用以及保管实行登记制度, 对专职植保员实行技术培训和考核制度。

3. 建立行业协会, 提高菜农组织化程度。

国内外反倾销的经验教训都表明, 单个企业势单力薄, 掌握的信息有限, 难以应对反倾销。无论是应诉国外的反倾销调查, 还是对进口蔬菜的倾销行为提出指控, 都必须依靠行业协会。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以合作社、龙头企业、示范园区等各种形式把菜农组织起来, 不断延长产业链, 协调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利益关系, 形成整体优势。

4. 拓宽销售渠道, 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首先, 创新和拓展蔬菜出口销售渠道。可以结合资本输出、技术输出等方式, 在境外投资设立蔬菜产业的生产与开发基地, 以近距离地进入国际市场和周边市场, 既缩短运输距离, 降低成本, 又能够避免相关的技术壁垒;另外, 我国蔬菜加工企业和出口商还可以创办跨国公司, 建立自己的国际性运销网络。其次加大贮运技术攻关, 扩大蔬菜的运销距离和范围, 开拓多地域国际市场, 增强我国蔬菜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5. 充分依靠科技进步, 实施绿色高科技战略。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篇8

随着各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 以及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利用绿色壁垒这一新型的非关税壁垒来实施贸易保护政策, 绿色壁垒在当今国际贸易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农产品出口大国, 由于农产品出口质量不高, 达不到进口国的各种苛刻要求而频频遭遇国外的绿色壁垒, 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已经失去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自从2001年底, 中国加入WTO, 我国农产品贸易实现了持续的快速增长和全方面的发展, 中国跻身成为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从2004年起, 中国农产品贸易由长期顺差转变为连续的逆差状态, 结束了此前长达20年的贸易顺差, 而且逆差额逐年扩大, 出口的增长远远落后于进口的增长。2007年农产品贸易总额是全世界第四位, 占世界农产品总贸易额的3.4%, 进口额和出口额分别居世界第四位和第五位。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8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放缓, 进口高速增长, 贸易逆差快速扩大。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991.6亿美元, 同比增长27.0%。其中, 出口额为405.0亿美元, 同比增幅由上年的17.9%下滑到9.4%;进口额为586.6亿美元, 同比增长42.8%。贸易逆差为181.6亿美元, 同比增长3.4倍。2010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2012年,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757.7亿美元, 同比增12.9%。其中, 出口632.9亿美元, 同比增4.2%;进口1124.8亿美元, 同比增18.6%。贸易逆差为491.9亿美元, 同比扩大44.2%。造成逆差的原因有很多个, 但国际上非关税贸易壁垒特别是绿色贸易壁垒的盛行, 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构成的挑战无疑是最大的。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1. 积极影响

(1) 有利于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的调整

随着各国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 尤其是有些发达国家打着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旗号, 针对我国的某些农产品制定苛刻的检验检疫标准, 从而将我国技术含量低、污染高、消耗大的劳动资源密集型农产品拒之门外。因此, 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必须进行相应的结构调整, 以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

(2) 对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和规模化效益的影响

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当今社会以及面对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实施各种贸易保护政策, 要想使我国出口农产品在国际上占有绝对优势, 就必须增加农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 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农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就是对农业实施现代化的标准作业, 通过对农产品全过程的控制, 既能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和规格质量, 而且又能在更高的质量水平上实现供需平衡。同时, 现代化的标准作业也有利于规模经济的实现, 并且通过农产品标准的不断提高,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螺旋上升的农产品力量, 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3) 促使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企业农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

在不断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巨大冲击后, 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为了寻求突破之道, 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已经深刻认识到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理念, 企业才能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以及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进而突破绿色壁垒的限制。我国于1984年正式加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根据WTO/SPS协议, WTO成员有义务并采纳CAC国际标准。因此, 我国应该应该严格按照CAC标准的要求, 加大质量认证力度, 使产品国际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

2. 消极影响

(1) 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量大幅下降, 市场份额减少

在贸易保护主义演进过程中, 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 先后出台了各种环保法规和标准, 绿色标志等创新的制度安排, 以期达到抑制负外部性的输入和保护国内经济的目的。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型工业化国家或地区, 由于这些国家大多数属于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的成员, 因此绿色贸易壁垒的设置程度都比较高, 又因为我国采取的很多环境标准都低于国际标准, 来自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各种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已经造成了或即将造成市场准入的障碍, 从而导致我国农产品总量大幅下降, 市场份额减少。

(2) 增加了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出口成本, 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出口的大多数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基于廉价劳动力和较低的生产成本而形成的价格优势, 而绿色壁垒的实施则要求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 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 加大在农产品生产上的科技投入以及高技术人员的配备等, 这势必增加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和管理成本, 从而使我国农产品与发达国家的民族产业相比处于比较劣势, 价格竞争优势受到严重削弱。日本从2006年5月起正式施行《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最终草案》, 明确设定了进口食品、农产品中可能出现的734种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近5万个暂定标准, 大幅抬高了进口农产品、食品的准入门槛。

(3) 严格的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加大了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

很多发达国家利用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制定了一系列严格而又繁琐的卫生检疫措施, 实际上是实施贸易保护措施, 防止外国农产品进入本国, 增加了中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在农产品和食品出口中, 我国正是一些发达国家名目繁多的卫生和检疫措施的直接受害者。例如, 欧盟从2000年7月起, 提高了进口茶叶的安全及卫生标准, 对外其中的农药残留有检查极其严格, 比原标准高出100-200倍。又如, 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要求进口花生中黄曲霉素含量不得超过0.02‰等。

三、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1. 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

为了从根源上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主体作用, 为企业指引前进的方向。

(1) 积极采用国际或国外先进技术标准

按照WTO《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 迅速设立我国的“绿色贸易壁垒”机制, 建立和完善国内环保贸易法律体制。同时, 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新体系, 推行清洁生产, 提高产品质量, 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目前, ISO14000国际标准已经成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护照”。

(2) 加强对绿色生态农业的支持, 强化国民绿色消费意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加大。为了适应这一趋势, 首先, 政府应发挥其主导作用, 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限制高污染的农产品生产, 加大对示范性绿色生态农业项目的支持, 拓宽绿色融资渠道, 实施绿色农产品税收优惠政策, 大力支持发展生态农业, 形成产业结构绿色化, 使更多出口农产品符合国际环保标准, 减小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带来的消极影响, 增强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其次政府还应该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 加强生态环境教育, 从而使人们提高绿色农产品消费的自觉性。

(3) 积极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

随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 我国应积极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 帮助企业掌握国外的技术标准和法规、认证、检验检疫等市场准入条件, 以便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做好防范工作, 赢得在贸易中应对绿色壁垒的主动权。绿色壁垒预警机制通过对国内外信息系统的收集、分析、处理, 在绿色壁垒所引起的贸易危机到来之前及时发出警报, 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

2. 突出出口企业的主体性地位

(1) 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 促进企业不断创新

创新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目前, 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了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拦路虎”。在绿色贸易壁垒盛行的国际出口环境下, 我国的农产品由于难以“达标”而被拒于发达国家的国门之外。因此, 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更应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不断进行技术与产品创新, 生产出符合绿色标准的健康农产品, 力求突破国外绿色贸易壁垒限制, 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及竞争力。

(2) 主动申请国际绿色认证, 实施国际环保标准, 减少出口贸易壁垒

获得国际认证是农产品走向世界、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企业应积极争取通过国际相关组织质量认证、安全卫生认证, 如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HACCP) 管理体系认证等, 认真学习HACCP和ISO14000等国际环境标准内容, 做到尽快与国际接轨, 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企业通过国际认证, 特别是针对性地取得出口目的地的相关认证, 就能使产品出口畅通无阻, 突破国外绿色贸易壁垒。

(3)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目前, 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过分集中于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最为严重的国家和地区, 例如, 美国、欧盟、日本等。这些发达国家往往依仗其较高的科技水平和先进设备, 制定极其苛刻的环境标准, 设置较高的市场准入门槛, 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很大障碍。因此企业应放眼全球,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开拓其他层次的新型市场。市场多元化战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散目标市场过于集中所导致的出口波动风险, 由于企业有更大的选择余地, 从而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慧.浅析绿色贸易壁垒下我国农产品的出口[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赵慧.浅析绿色贸易壁垒下我国农产品的出口[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中国食品产业网.http://www.foodgs.com.2008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2]中国食品产业网.http://www.foodgs.com.2008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

[3]中商情报网.http://www.askci.com.2012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2013-1[3]中商情报网.http://www.askci.com.2012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2013-1

[4]刘畅.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 (24) .[4]刘畅.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 (24) .

[5]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http://www.mofcom.gov.cn.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工作.2012-6[5]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http://www.mofcom.gov.cn.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工作.2012-6

[6]陈玉光.“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 (27) [6]陈玉光.“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 (27)

[7]王秋红.国际贸易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05-206[7]王秋红.国际贸易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05-206

[8]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http://www.mofcom.gov.cn.绿色贸易壁垒问题及其法律对策.2004-10[8]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http://www.mofcom.gov.cn.绿色贸易壁垒问题及其法律对策.2004-10

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影响 篇9

一、纺织品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问题

(一) 绿色壁垒的内涵及特点

1. 绿色壁垒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绿色壁垒是发达国家使用最频繁, 也是当今国际贸易领域最为主要的贸易壁垒之一。绿色壁垒又称为环境壁垒, 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为保护人类健康、保障生态安全和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而采取的直接或间接的对国际贸易产生某种限制或障碍作用的贸易措施。绿色壁垒将环保与贸易联系起来, 以保护环境为由进行市场保护。绿色壁垒主要以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有关国际公约、法规、标准为依据, 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家环保法规和标准、环境标志等措施, 对在国际贸易中不符合国际和进口国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的产品进行限制。

2. 绿色壁垒的特征

(1) 广泛性。绿色保护的内容非常广泛, 不仅涉及到生产产品本身, 还对产品生产、销售、到消费后最终处理的整个过程都设有相应限制。绿色壁垒的保护对象涵盖的范围较广、较深, 只要是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人类和动物健康有关的产品都是其保护对象。因此, 绿色壁垒对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2) 歧视性。绿色壁垒措施大多是一些国家为达到保护本国产业与市场目的, 根据本国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制定的, 并没有考虑产品出口国的实际情况和特定的环境状况。是一些环境保护技术发展较快, 生产商或消费者保护意识较强的国家, 对进口国家产品的歧视。甚至有些标准是专门针对一些国家或产品制定的障碍, 是以环境保护为由的出口产品限制, 是以其表面上的公平、合理性掩盖了本质上的歧视性。

(3) 隐蔽性。贸易与环境问题的产生, 将人们的注意力从贸易保护转移到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上, 成为了绿色壁垒产生和实施的有利基石。绿色壁垒巧妙地回避了分配不合理、歧视等分歧, 其内容广泛、检验标准复杂等原因使得出口国难以全面掌握和适应其变化。绿色壁垒都是基于高科技环保技术的检验标准, 其不确定性、突发性等特点使得发展中国家因环境标准技术落后而难以对这些标准做出判断。

(4) 双重性。一方面, 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发展上的差距, 使得发达国家顺利地利用绿色壁垒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 绿色壁垒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 对环境、生态、人类生命健康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在实际贸易中, 绿色壁垒却被大量滥用, 如发达国家利用这些环境标准加紧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 在发展中国家设立污染企业, 使得发展中国家环境日益恶化。

(二) 纺织品贸易中绿色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1. 生产过程类

是针对纺织品整个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而设立的障碍, 如生产和加工方法、产品环境标志要求等。欧盟在制定贸易政策时, 重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2001年欧委会贸易总司公布的文件草案中指出, 在从第三国进口纺织品时, 应注意其纺织品生产是否妨碍了本国的可持续发展。

2. 最终产品类

是针对产品本身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产生影响而设立的要求, 如对最终产品的有害物质限量、产品绿色包装与标签要求等。以日本法规规定纺织品中有害物质的限量为例, 具体内容见下表1。

资料来源:中国纺织网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影响分析

(一) 我国纺织品贸易中绿色壁垒的现状

我国纺织品贸易所遭遇的绿色壁垒措施大多来自于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比重比较大的发达国家, 如欧盟、日本和美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2010年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出口企业影响调查情况》中显示, 对中国企业出口企业影响较大的国家和地区排名前三的是欧盟、美国和日本, 分别占直接损失总额的37.32%、27.02%和6.10%。2010年我国有15.13%的出口企业受到包括绿色壁垒在内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1]纺织鞋帽行业在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行业中排名第四, 占直接损失总额的12.08%。受限制产品主要集中在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等, 受限制内容涉及到了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各个方面。[1]来自欧盟、美国和日本的纺织品贸易绿色壁垒措施, 见下表2。

(二) 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双重影响

1. 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积极作用

首先, 从政府层面来看, 发达国家采取的绿色壁垒措施能促进我国纺织品环境标准体系的完善。不仅将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公平竞争, 消费者获得安全健康的产品。还能提高我国纺织品生产过程和产品安全水平, 从而达到进口国环保要求, 对跨越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具有重大意义。

其次, 从产业层面来看, 随着绿色壁垒措施的实施, 国际贸易中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初级纺织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将受到限制。这将促使我国纺织品行业调整出口产品结构, 为获取市场份额不断开发环保型加工产品, 推动环保生产技术的发展, 以绿色纺织品作为出口增长点。

再次, 从企业层面来看, 绿色壁垒为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先进技术的引进、研究提供了发展动力。外部压力的刺激能够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 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产品出口提出的挑战将推动我国纺织品企业的技术进步。如德国消费品法促进了我国对替代染料和环保型助剂的研究和生产。[2]

2. 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消极作用

首先, 从产品市场准入来看, 发达国家采取绿色壁垒措施对那些不符合环境标准的纺织品进行限制或拒绝进口, 重污染的初级纺织品生产将逐步停止。但目前, 我国环境技术水平不高, 短期内要使出口的纺织品能达到发达国家及地区制定的绿色环保体系要求很困难。因此, 绿色壁垒必定会导致我国纺织品出口范围缩小, 产品出口增速减缓。

其次, 从产品竞争力来看, 由于纺织品的整个生产链都会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一些国家不仅对纺织产品构建绿色壁垒, 还对整个生产链过程提出了环保要求。出口企业为了有效地应对和突破贸易壁垒, 会相应的增加环保标准检测、生产过程环境保护管理等行动, 期间产生的费用会增加产品总成本, 削弱产品竞争力, 影响企业效益。如欧盟进口商要求出口产品必须使用欧盟国家生产的环保燃料等。

三、我国纺织品贸易对绿色壁垒的综合应对策略

(一) 政府引导企业应对绿色壁垒

政府应充分发挥其主导和推动作用, 对各部门进行管理, 进行市场引导, 加强措施应对绿色壁垒。首先, 政府作为管理者角色, 应建立起出口贸易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 包括环保部门海关、纺织行业协会、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等, 并督促其在各自内部建立起协调机制。政府通过协调管理各部门, 建立绿色壁垒监控体系。其次, 设立专门负责贸易与环境法制建设的机构, 进行相关环保法规的制定, 建立较为完善的技术标准。此外, 还要加强生态纺织品标准的研究工作。最后, 要加大资金投入, 更新检验技术装备。政府应加大投资, 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同时联合政府、高校、企业等其他社会力量, 集中精力培养专门人才。这也是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举措。

(二) 行业协会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

从参与主体来看, 一个完善的绿色壁垒预警体系应将政府、行业协会会和企业视为一个利益共同体, 构建一个政府部门协调、行业主导、企业参与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产业预警机制。[3]其中, 行业协会起到了桥梁作用, 行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是构建预警机制的关键。行业协会作为预警系统信息传导枢纽, 应与出口企业、国家质检总局、海关等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建立密切联系。行业协会作为中介机构, 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建立以行业协会为纽带的, 政府、企业联合的绿色壁垒预警体系。行业协会通过信息的搜集、分析, 及时、准确地向各产品出口企业发出预警报告, 并给予相关应对策略给政府或企业以供参考。

(三) 企业主动应对绿色壁垒

纺织品出口企业应转变环境资源依赖型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加大先进科学技术的投入, 提高出口纺织品的技术含量和环保标准, 提高产品竞争力,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企业的生产管理应积极推进环境管理标准体系的认证, 密切关注国际市场的环境问题发展趋势和绿色消费趋势, 迅速建立起应对国外绿色壁垒的预警防范体系, 建立纺织品安全和环保的监控体系。企业要实行清洁生产制度, 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环境污染的环节进行监督和控制。此外, 企业还应节约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从而在进行环境保护的同时提高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国家质检总局.2010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出口企业影响调查情况[.EB/OL]http://www.gotohui.com/show.php?con-tentid=33862

[2]邹科.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企业发展, 2010, (4) .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篇10

关键词:绿色壁垒,农产品,国际贸易

1 绿色壁垒的定义、表现形式

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 一些发达国家依靠其科技优势, 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 通过立法制定一系列的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形式对国外商品进口加以限制。它属于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形式, 正逐步成为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壁垒涉及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动植物安全等多个领域, 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1) 绿色关税, 是指以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为由, 进口国对一些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商品除征收一般关税外, 再加征额外的进口关税, 以降低进口商品在该国市场竞争力, 从而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2) 绿色技术标准, 它是指进口国以保护环境为名, 通过立法手段, 制定严格的强制环保技术标准。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推出了国家或区域的环境标志制度。主要被用来保护本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 (3) 绿色检验检疫制度, 是指为确保本国人民的身体健康, 各国海关、商检机构依据严格的标准对进口商品的品质进行检测和鉴定, 以限制外国不达标商品进入国内市场; (4) 绿色补贴制度, 其实质是政府在对企业及其产品提供消极的环境补贴, 所以进口国基于保护环境和本国的利益而有权征收反补贴税; (5) 绿色市场准入制度, 指进口国以以保护环境为名, 对一些污染环境, 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产品课以进口附加税, 禁止其进口, 甚至实行贸易制裁。

中国加入WTO后, 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定为“提高农业及农产品竞争力, 发展可持续农业”。农产品出口在增加外汇收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 深入研究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探讨国际社会的有关规定, 为我国农产品贸易突破绿色壁垒,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 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2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发达国家根据其环保水平制定并实施的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严格的卫生检疫制度;农产品和加工技术标准;农药及有毒物质残留量;包装和标签要求等, 绿色壁垒使我国具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屡屡受阻。主要从以下方面对我国农产品产生影响:

(1) 国际性的技术标准, 直接限制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发达国家在农产品的生产、包装、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技术要求, 结果就是欧盟不允许中国的牛肉等产品进入欧盟市场, 美国不允许中国的龙眼、苹果等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日本厚生劳动省最近发出通告, 对部分食品、添加剂等的农药残留基准进行修改, 新增11种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修改4种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修订的新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绝大部分产品从2004年9月1日开始执行, 个别产品的残留基准是从公布日开始施行。此次残留基准的修改新增11种农药, 共涉及到粮谷类、蔬菜等60种农产品的残留限量标准。这一农药残留标准的修改, 涉及70多种农产品, 我国输日蔬菜类产品将受到重大影响。中国农产品因技术要求无法进入国际市场, 直接限制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

(2) 严格的环保标准, 削弱了中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传统优势。发达国家针对保护生态环境问题制定的严格的环保法规, 在保护环境的同时, 又成为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给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设置了重重障碍。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高科技水平, 制定了一系列严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标准, 这些标准不仅针对最终产品, 还要涉及产品的原材料、加工过程、包装等环节对环境的影响诸多方面。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 一国单边主义环境保护机制的的法律空间不断扩大, 加剧了绿色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负面影响。

(3) 严格的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增加了中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而又繁琐的卫生检疫制度, 防止外国农产品进入本国, 而且利用WTO协议中关于环境问题规定的漏洞打擦边球, 实行贸易歧视, 增加了中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美国除了实行进口卫生许可证制度和良好食品生产规范注册认证制度外, 又实行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和水产品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认证制度, 对所列指标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甚至三位, 中国的技术水平难以达到。中国出口到德国的蜂蜜, 因不能满足进口方特殊的卫生要求, 使中国输往德国的三万多顿蜂蜜不得不停止出运而一度失去欧洲市场。同时, 发达国家还针对中国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设置绿色壁垒。欧盟宣布禁止茶叶使用的农药标准由旧标准的29种增加到新标准的62种, 部分农药的标准比原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

3 我国遭遇各国绿色壁垒的原因

我国农产品遭遇别国绿色壁垒的原因有国际原因和自身原因。国际原因主要表现为 (1) 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根据俄林—赫克歇尔定理, 一个国家应生产和出口该国充裕要素密集的产品。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但是进口国为了保护本国的企业和市场, 进口国往往对我国农产品的进入设置障碍, 特别是绿色壁垒障碍。 (2) 基于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卫生标准日益增多。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 人们对食品的卫生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农产品农药含量的标准和对产品加工的技术标准也有了新的要求。而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在短期内难以满足这些标准, 因此在出口贸易中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

国内原因主要表现为: (1) 农产品精深加工滞后, 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这是导致农产品出口贸易遭遇绿色壁垒的直接原因。中国长期重视农产品的数量而忽略了农产品的质量, 农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已有技术覆盖率不全, 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技术疏漏环节较多, 影响了整个食物链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使中国许多农产品因质量原因不能满足发达国家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各项苛刻的技术标准。 (2) 环保意识淡薄, 企业认证能力薄弱。由于缺乏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 严重影响到我国环保体系的建设及企业的技术创新。虽然我国在加入WTO前已对国内相关环保法规进行修订, 但仍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 至今我国只有40%的标准采纳了国际标准, 无法与发达国家同步。 (3) 农产品出口结构失衡。一是产品结构失衡。我国出口的都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 附加值低, 产品质量和加工水平低。二是市场结构失衡。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和亚洲国家, 其中日本市场就占了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0.79%, 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这使得遭遇绿色贸易壁垒也就在所难免了。另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绿色”产生了愈来愈大的偏好和需求, 全球绿色消费潮流的兴起也是原因之一。

4 面对各国绿色壁垒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1)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绿色壁垒的发展缘由使保护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 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是突破绿色壁垒的根本途径。必须加快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调整和升级, 鼓励技术创新, 提高农产品质量, 以高技术含量的农产品进占国际市场。同时根据国际贸易市场的要求, 对农产品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确保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不受人为和环境的污染。

(2) 通过立法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各类标准和建立各种规范化检测程序, 以确保我国农产品生产的“绿色”保障机制。完善我国农业标准法规体系, 如产品标准、生产标准、检验标准、环境标准、管理标准等。首先, 要求生产、加工企业建立完善、科学的质量自检制度, 加大企业对农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检测的力度;其次, 逐步实现国家质检机构对出口农产品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提供生产、加工和出口的一条龙检测程序, 提高我国质检机构的国际信誉, 争取达到国际互认的水平。

(3) 建立培训和咨询机构,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 是国内能够及时、快速了解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的最新动态, 把握其发展趋势特点, 尽快建立国外技术性壁垒的预警机制。强化对农产品信息的搜集和传递工作, 及时了解国外农产品的需求规模和发展趋势, 分析研究国际竞争对手的产品开发和经营状况, 并结合当地发展现状, 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提供依据。科研部门加强对国际及外国绿色标准的研究, 建立绿色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 认真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 以便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白光.WTO简明读本[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2.

[2]速水右次郎, 神门善久.农业经济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3]王荣艳.绿色壁垒——我国对外贸易的又一绿色樊篱[J].国际贸易问题, 2002, (11) .

[4]翁鸣.中国农产品出口面对国外技术壁垒的挑战[J].世界农业, 2003, (4) .

绿色壁垒影响 篇11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国际贸易

当前,世界贸易中出现了一种新动向,一些发达国家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制定一系列复杂苛刻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其它国家的产品及服务设置障碍。这种对来自国外的产品实施苛刻标准,以限制甚至禁止其进口的新非关税壁垒称为绿色贸易壁垒。近年来,我国产品不断遭到国外绿色贸易壁垒的阻碍,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影响我国产品出口的又一障碍,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所面临的绿色壁垒

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出口商品中劳动、资本密集产品比重高,大多技术含量、档次不高。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决定了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容易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和冲击。

1.农产品出口所遇到的绿色壁垒

国外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设立的壁垒呈现增长态势。据国家检验检疫部门统计,2003年国外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设置的技术性壁垒平均每天增加一项。2004年以来至今,这一势头有增无减,壁垒还从发达国家扩散到发展中国家,而且检测标准愈发苛刻。

2.纺织品出口中遇到的绿色壁垒

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或环保差别优势,通过立法或制定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对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实行准入限制,使纺织品难以进入他们的市场参与公平竞争,以达到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

3.其他出口商品在出口中遇到的绿色壁垒

欧盟“双绿指令”就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产生了较严重的影响。欧盟《关于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已于2005年8月13日起执行,出口欧盟的电子电器类产品将打上一个回收的标签,其主要目的是为促进废旧物品的重新利用;《关于在电子电器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已于2006年7月1日执行,主要针对限制包括铅、汞、镉在内的6种有害物质的使用。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影响的原因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受“绿色贸易壁垒”限制,不能出口的产品增多,给我国商品出口带来恶劣的影响,但并非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造成,而是诸多因素结合的后果:

1.我国企业的环保意识淡薄,绿色经济观念缺乏。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但对于产品在生产、加工、制造、包装、营销等各个环节是否符合我国的环保要求和国际环保标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时片面追求高产量而忽视国际环保标准,使得企业在出口问题上经常面临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

2.法规不完善,且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构建了环境保护法体系,但因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的作梗,现行经济发展政策、会计法规未将环境资源纳入核算范围。在利益驱动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行我素的局面并未根本改观,保护环境与恶化环境的现象并存,假冒伪劣禁而不绝。

3.认证意识低下,认证能力薄弱。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成为世界各国企业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跳板。但遗憾的是,我国企业对它的反应迟钝。截止到2001年上半年,在我国已获得该认证的企业仅500余家,其中大部分是三资企业,国内通过认证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家电行业,更多的企业仍ISO 14000认证之外徘徊。

4.我国环境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过低。在我国19278项已有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此外,国外标准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相对落后,周期也长。另人遗憾的是,我国在许多领域甚至没有设立正常的环保壁垒,使得国外利用这个漏洞给我国的环境资源带来重大的不利影响。

5.农、牧产品生产分散,形不成规模经济。如在全国1600万亩茶园中,有70%是分散农户经营的,难以实施统一的茶叶生产标准。水产养殖生产过于分散,使得质量控制、标准的实施难以落实。

三、面对绿色壁垒我国应采取的措施及应对方法

我国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进出口企业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我国之所以频频遭遇绿色贸易壁垒,既由于绿色壁垒所依存的国际法律依据本身的缺陷和发达国家利用这些缺陷给发展中国家在贸易出口中制造的障碍,又由于我国自身在促进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实际工作中存在不足。所以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加强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主要有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IS014000)认证、绿色标志认证等。提高企业绿色意识,使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消除、减少产品与服务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鼓励企业自觉向IS014000和国际相关产品环境标志的认证要求靠拢,并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信息上的必要支持。

2.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并将环保纳入外贸发展战略。环保产业的发展,必然会提高企业防治污染的能力,为其产品冲破绿色贸易壁垒提供硬件上的支持。为应对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政府应该对环保产业给予税收、信贷等宏观政策的扶持,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应把环保纳入城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制定针对绿色壁垒的国际市场开拓计划和发展策略,改变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污染环境的传统发展模式,推行以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绿色增长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实施绿色高科技战略,提高產品的技术含量。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跟踪世界上最先进的环保科技成果,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三废”综合利用技术,并有计划地建立一批环保高新科技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基地及高新技术孵化、辐射基地,以促进国内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

4.对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实行环境控制,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面对国外日益严峻的绿色贸易壁垒,我国企业应对产品设计、原材料选购、生产销售和废弃物回收再生及产品包装的全过程加强环境控制,以适应国际质量管理系列标准的要求,扩大产品出口。

5.制定和完善环保法规,积极推行IS014000系列认证,强化环保执法,建立外贸环境技术标准的信息系统。政府应根据绿色壁垒的发展趋势,制定和完善有关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实现对外贸易的环境管理与国际环保法规和惯例接轨。

6.充分利用国际公约的法律公平性,对国外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环保违法行为进行制裁。洋垃圾大量污染项目进入我国,在绿色壁垒下对我国的出口构成了潜在危险。因此,有关部门应拿起法律武器,严禁国外的环保不法行为对我国的侵袭。

7.加强绿色贸易壁垒研究。绿色贸易壁垒研究要求我们进行国际绿色市场调查,搜集绿色信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绿色产品,开拓和占领相应的国际绿色市场。研究发达国家的贸易制度和运作方式,以及在绿色贸易壁垒方面采取的战略措施。从他国的经验中找出我国可借鉴的内容,为确定我国的绿色贸易战略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发。

四、结语

绿色壁垒影响 篇12

绿色壁垒, 又被称为“环境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 属于非关税贸易保护措施。它的产生, 是基于自然环境保护, 将全球可持续发展融入到各国贸易措施中, 形成战略性贸易发展措施, 原始动机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也必须注意到, 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为了谋求本国的经济利益, 往往会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关注人类健康为由, 对造成污染环境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国际贸易活动以禁止而制定环境法规及相应的标准, 保护本国贸易, 同时也对贸易业形成了制度性障碍。

二、绿色壁垒产生的根源及意义

(一) 产生的根源

外贸出口中的绿色贸易壁垒产生于二十世纪80年代, 作为外贸出口的环境保护标准, 其是将贸易壁垒建立在有限资源的保护上, 并以保护人民健康为名, 借口保护生态资源, 保护国内环境和生态的多样性而设置的环境保护法规, 以对国外贸易准入以限制或者禁止。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所涉及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最深。

1. 经济环境影响。

2007年金融危机使西方国家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相对缓慢, 特别是美国, 美元持续贬值导致国内贸易受到冲击, 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为了削弱国外贸易对本国产业的冲击, 便开始寻求新的贸易壁垒。

2. 政治环境影响。

世界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一种理念被渗入到各个领域。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态度日渐高涨, 已经由口号转化为行动, 一些绿色环境保护组织以及团体经过发展壮大, 已经在社会中颇具影响力, 并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力量, 这些组织成员的言论以及行为不仅对政府制定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而且政党的政治地位以及领导人的政治生涯都会受到影响。

3. 社会环境影响。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世界各国都在争相发展本国的经济。但是, 经济的增长也为社会带来了一些负担, 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崛起, 人们的物质生活得以满足的同时却因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而将人们带入了环境危机。人们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 关注自身的健康已经成为各国人民高度关注的问题, 并已经成为世界性发展趋势。

(二) 绿色壁垒的现实意义

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中的一些发达国家往往会将世界贸易组织中被允许使用的绿色壁垒作为手段, 占有科学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 以求得在国际贸易竞争中提高竞争力。对于绿色贸易壁垒运用, 都是建立在生态环境保护、保护民众健康的基础上, 出于保护本国产品以及本国产业的目的, 以歧视他国商品贸易的态度, 阻挠他国产品与本国产品公平竞争。为了有效地限制国外商品进入到国内市场而制定了严格的基础规范, 并以立法的形式强制执行。绿色壁垒存在于国际贸易中, 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也存在违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现象。但是, 绿色壁垒的存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与目前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相符合, 不仅保护了动物、植物以及生态环境, 而且也保护了人类自身。

三、绿色壁垒对中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一) 对中国的贸易出口市场的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享受着低关税的待遇。

中国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世界经济发达国家, 诸如美国、欧盟国家、日本等等, 一些新兴的工业国家也成为了中国的贸易伙伴, 这些国家的贸易出口额占有中国出口总额的80%左右, 它们多数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同时也是“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 已经制定了极强的绿色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中国在产业发展进程中虽然发展迅速, 但是对环境保护产业却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 因此所出口的产品很难符合经济发达国家所制定的绿色标准。对于贸易出口方面, 经济发达国家会利用自身所具备的环保优势制定条件苛刻的环保标准, 就会使很多国家的产品因无法达到该国家所制定的绿色标准而受到排挤。中国的外贸出口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 出口经营的经济效益有所降低

受到绿色环保标准的影响, 非绿色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将处于弱势地位。中国所出口的产品中, 多数为非绿色产品, 因此也会受到不小的冲击。为了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采用了绿色化管理方式进行生产经营, 包括产品的检验、测算、认证和包装等等, 这些都要耗费大量的费用, 致使出口产品的成本提升, 相应地, 出口经营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也会有所下降。当然, 绿色壁垒也正推动着中国的社会经济和出口贸易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工业发展阶段, 受到绿色浪潮的冲击, 就要理顺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可见, 绿色壁垒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的一定影响, 是暂时性的, 中国将在国际贸易中不断地提高绿色经济意识, 探索环境保护发展之路, 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发展带来长效机制。中国的环境保护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如果积极地吸收先进环境保护技术, 与自身的优势资源相结合, 可以推动中国呈现出跨越式经济发展态势。同时, 绿色壁垒是一把“双刃剑”, 中国要成为这场绿色浪潮中的赢家, 就要敢于面对各种挑战, 及时地抓住发展机遇, 提倡清洁生产, 促进文明消费, 塑造起良好的国际形象, 以提高国际综合竞争力。

(三) 对外贸易出口损失逐年增大

一些国家实施绿色壁垒, 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贸易保护主义的作用, 这对中国的外贸出口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在世界贸易组织中, 绿色壁垒将环境保护与贸易相结合, 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的出口贸易, 而且其中所添加的主观因素越来越多, 导致绿色壁垒的贸易障碍日渐突出、愈演愈烈。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前几年, 由于贸易出口遭到绿色壁垒, 仅仅2002年一年, 出口贸易损失就已经超过了70亿美元。目前为止, 虽然中国的出口产品加大了绿色环保技术, 但依然没有避开各种绿色壁垒的限制。

四、应对绿色贸易影响中国外贸出口的有效对策

(一) 建立绿色核算体系

为适应绿色经济发展需要, 中国设立了绿色会计, 但是, 无论是绿色会计理论还是应用实际, 都处于起步阶段, 与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的绿色会计核算体系有很大差距。为了降低贸易出口成本, 中国就要从自己的国情出发, 对于绿色会计体系进行研究, 降低不可更新、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 避免环境过度利用, 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将环境保护以核算的方式体现出来, 将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量化为价格, 这不仅可以控制资源消耗量, 而且还能够对所消耗的环境资源以有效补偿。

(二)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管理职能

要加速绿色产业的发展, 就要将政府宏观调控的管理职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为了能使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更为具有执行力和持久性, 就要将其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当中, 发挥政府的经济职能, 将以经济、法律和行政为手段绿色产业发展机制建立起来, 将由外围的系列经济政策和管理措施建立起来, 制定财税、信贷优惠政策, 以绿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并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实际不断地健全职能。

(三) 建立绿色壁垒的研究咨询机构

要应对绿色壁垒, 就要将该项研究上升到学术层次, 组建专门的研究机构。该机构主要从事绿色技术壁垒的研究, 对比国内外进出口产品标准所存在的不同, 不仅要着力于研究绿色壁垒的现状, 还要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并向有关部门提出技术性应对措施;要建立贸易壁垒的动态数据库, 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法律法规纳入其中, 并建立信息咨询网络, 以使出口贸易企业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绿色壁垒信息, 并获得各种咨询服务。

综上,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 对外贸易出口所受到的阻挠越来越小, 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已经成为重要的角色。但是, 非关税壁垒却成为了中国贸易出口的新的壁垒, 特别是绿色壁垒, 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对中国的贸易出口以限制, 严重影响了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妨碍了中国国际市场的扩宽。为了打破经济发达国家所设置的绿色壁垒, 促进中国外贸事业的发展, 中国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并建立相应的专业性机构, 做好环境外交工作。

参考文献

[1]高尚、张鼎.环境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林业经济, 2006 (03)

[2]徐争辉.关于我国外贸出口受阻绿色壁垒的若干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5)

[3]魏君英.绿色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01)

[4]Koki Arai.Recent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antitrust policy regard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J].New York:Antitrust Blueetin, 2001.46 (03)

[5]Nico Heerink.Policy Issue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Environment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Agriculture[M].ISEE.1996

[6]袁冬梅、刘建江、张显春.论我国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及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 2006 (08)

上一篇:学生听课方法培养下一篇:推进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