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2024-09-21

浅析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共8篇)

浅析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篇1

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介绍了绿色壁垒的定义及其形成原因,就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作了分析,从强化绿色意识、推进科技进步、加强企业环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作 者:李俊彬 陈峰  作者单位:李俊彬(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陈峰(北京交通大学,北京,100044)

刊 名: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 30(2) 分类号:F125 关键词:绿色壁垒   对外贸易   对策  

 

浅析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篇2

一、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1. 限制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数量

由于环境标准的问题, 在短期内, 进口国的法律和法规, 我国出口农产品能满足进口国海关检查是未知的新要求, 产品能顺利通关存在不确定性。因为在绿色壁垒措施一般部门最新颁布, 由于严格的和新的标准, 在短时间内我国不需要适应新时代及技术方面的标准, 这使得在过去一直被进口国农产品出口面临不可能接受情况下承认, 不可能保证在进口国海关通关顺畅。

2. 增加了出口农产品的成本

日本欧盟及美国颁布相关的制度, 食品技术法规和新标签规定, 和很多方面有关, 如:从生产到农产品加工, 流通各个环节, 销售及废物处理, 这使得在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达到进口国的标准, 一定得提高技术、加大投入, 改善企业的生产环境, 从而增加生产成本, 使产品失去竞争优势。但是, 企业为了取得进口国相关质量标准认证, 就需要增加相关环境测试, 检验, 认证程序, 会产生很多费用。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突破绿色壁垒的对策

1. 政府方面的对策

(1) 观念创新

政府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促进社会各界树立正确的绿色观念。首先, 政府考虑建立绿色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及干部考核体系, 政府绩效评估的方法来改变经济指标过去片面的政绩, 光环境和GD概念的盲目崇拜, 这是通过建立政府官员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性能环境效益, 实现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其次, 转变错误的思想, 消费追求利润, 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意识, 对社会责任规定提出较高的要求, 依靠科技进步及节约资源, 提高道路效率, 三, 积极引导广大消费者, 公众绿色消费环境形成, 绿色消费观念及方式, 加强公众环保意识, 绿色消费及绿色农产品生产,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 制度创新

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普遍反映检验检疫成本较高。黑龙江省出口企业有一个统计, 农产品出口的检验费每吨近800元, 是国内, 对农产品出口的10%的总成本, 再加上进口国通关检验成本, 在成本的比例, 农产品出口检验成本太高, 严重影响价格的竞争优势, 我国农产品出口。建议的检验检疫机构降低成本或由国家补贴。据报道, 国家质检总局在2007年10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 对家畜, 家禽出口, 水生动物和出入境检验检疫费全部农产品免税, 其他农产品的出口, 减半收取出入境检验检疫费。这一政策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两个月的时间来实施的政策, 深圳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出口1200吨的检验检疫费13000元;深圳方明实业公司出口超过2500吨的水果, 检验检疫费14000元豁免;深圳津村制药有限公司, 出口16中药组检查检疫费56700元, 从长远来看, 该政策将使农产品出口企业为了节约成本, 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将进一步提高出口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促进出口。

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普遍反映检验检疫成本高。黑龙江省出口企业有统计, 农产品出口检验费每吨900元, 是国内对农产品出口总成本的10%, 再加上进口国海关检验成本, 农产品出口检验成本太高, 严重影响价格竞争优势。据相关数据显示, 国家质检总局在2011年9月8日至2011年12月31日, 家禽, 家畜出口, 水生动物及所有农产品免税出入境检验检疫费, 其他农产品出口的, 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收费。这项政策已取得显著成效。

(3) 技术创新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研究, 技术及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的开发, 研制快速检测低成本, 药物残留检测设备, 使用相对较为方便, 操作相对较为简单, 尽快使用现代农产品检测手段, 以农产品质量检测变化情况就意味着落后, 所以农产品质量检测更准确, 更有效。它不仅缓解农产品质量检测部门压力, 而且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 有效提高整个系统质量及农产品安全。

2. 行业方面的对策

在行业管理方面, 除了政府的标准, 组织协调, 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的农业产业组织。一般来说, 行业组织及声音系统能使我国企业出口有一定的团队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优势, 有利于我国农产品的大量出口。

3. 企业自身的对策

(1) 加强对绿色农产品的研发

首先, 为防止资源浪费, 减少生产过程中能源及原材料消耗, 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及标准化的质量, 发展绿色农产品真正有益于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第二, 根据农产品对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在生命周期分析及改进措施评估, 确保农产品在贯穿生命周期绿色农产品。

(2)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提高自检能力

企业需要加强质量及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安全监督, 增加原材料制成品考察访问, 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以避免不合格产品及交付。企业需要加强自检能力, 投入必要的资金来检验检疫设备配有先进的检测方法, 新的和及时的, 不断提高监测水平, 监测。文章通过分析绿色壁垒的基础上, 结合农产品遭遇绿色壁垒现状, 分析绿色壁垒对农产品出口影响, 针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问题, 提出相应的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关税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作用弱化,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人类和动物和植物的标称“绿色贸易壁垒”的健康已成为当前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新的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出现的, 毫无疑问, 目前的趋势, 国际贸易与贸易自由化增加了障碍, 并在复杂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广泛的合法性、内容和形式, 使我国家庭面临新的困难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自2001加入WTO, 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我国农产品出口不仅受关税, 配额和其他贸易壁垒, 也抑制了所谓的“绿色环保”, 我国目前很多时候面临出口困境。众所周知, 我国是农业大国, 农产品对外贸易在我国农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产品出口, 增加农民收入, 增加农民就业, 优化我国农业的产业结构, 促进国内产业水平, 对于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积极作用。通过对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提出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对策, 突破绿色壁垒。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出口,影响

参考文献

[1]夏富.论环境标志制度与国际贸易发展[J].世界经济, 2009, 10

[2]江宝.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黑龙江环境, 2010, 6

[3]刘烈.关于绿色壁垒的战略思考[J].国际贸易问题, 2010, 5

[4]张清峰.应对欧盟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 2003, 1

浅析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篇3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农产品出口 影响 对策

1 绿色贸易壁垒的概述

绿色贸易壁垒又称为“环境贸易壁垒”属于非关税壁垒的一种,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自然环境,以及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环境贸易措施,对来自国外的产品和服务加以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目的。其内容具有歧视性,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尤其是中国在加入世贸后,随着国际市场绿色贸易壁垒的加强,使我国的农业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2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2.1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有利影响 ①有利于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质量认证体系不规范,这就导致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而发达国家对我们实施的绿色贸易壁垒可以促使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者优化产业结构,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进行学习和改良,提高相关产品认证标准和农业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②有利于树立绿色外贸的观念,促进我国出口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在接连遭受绿色贸易壁垒之后,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者在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农业技术的同时,也使得环境保护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农业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题。以发展的眼光看,绿色贸易壁垒可以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维护我国生态平衡,以促进我国出口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2.2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不利影响 ①导致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减弱。我国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主要优势是价格低廉。但是,当今世界市场绿色贸易壁垒的加强,也使得发展中国家势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应对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上。比如:发展中国家要克服发达国家定下的各种严苛的技术标准,要办理各种名目繁多的各种审批程序。这就使得发展中国家必然要增加生产成本,减弱了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②导致我国与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国家的贸易摩擦加剧。美国、欧盟等国家是我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而这些国家正是制定并且严格执行绿色贸易壁垒措施的国家。这些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限制和管制最为严格。而且,这些发达国家往往一惯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很快会使得其他国家共同对发展中国家同时进行限制进口、退货和索赔,大大加深了国家间的贸易摩擦。③绿色贸易壁垒加大了我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在当今世界上积极倡导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家和地区,不仅在制度上制定了严格的进口检疫制度,而且又实行了复杂的质量认证程序和绿色技术标准,阻碍了我国农产品进军国际市场。以韩国为例,向韩国出口的水果等农产品,其认证至少要过4道复杂的手续,并且每次通关仍要进行检疫和卫生检查。这些程序的增加使得我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大大增加。

3 中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

3.1 政府方面 ①加强环保宣传,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达国家重视环境保护的宣传,民众对环境保护的大力支持与理解,是这些国家对于农产品能够贯彻严格的环境标准的重要原因。全社会对于环保的大力宣传是提高本国民众对于环保理念、避免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避免绿色贸易壁垒,就要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在农产品的生产、制作等各个环节都要把科技、环保纳入其中,政府要从各方面予以支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②努力完善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和出口体制。我国应努力完善生态环境的相关法律,借鉴国外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经验,使立法从预防环境污染、节能减排、降低消耗、运用新能源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概述。通过立法使相应的环保手段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尽力完善农产品统一认证体系,建立并完善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体制。

3.2 企业方面 ①提高技术水平,增加农产品的检测项目,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我国农产品的科技水平低,和发达国家相比科学技术含量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学习并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因此,我国必须依据国际标准,加强绿色管理,生产绿色产品,特别要积极争取通过IS014000国际标准认证,以便于获得国际市场上的认可。②实施绿色营销策略,走品牌战略之路。我国农产品的经营和生产者普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这也使得我国农产品屡次遭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冲击。因此,我们应树立环保理念、重视生产环节的监管。实施品牌战略,逐步培育一批效益好、科技水平高、有品牌影响力的农产品出口企业。按国际认证标准打造产品质量,使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③企业应积极实施对外直接投资,使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不仅是我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也是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倡导者。因此,加强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跨国经营也是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的出口企业可以在外国设立研发技术中心,利用国际上先进的科技人才和部分产品价格优势,节约成本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使我国的出口市场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便于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参考文献:

[1]赵春明,等.国际贸易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黄爱双.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3]史明灿.农产品出口如何应对绿色贸易壁垒[J].当代经济.

[4]王琦.国际贸易绿色贸易壁垒研究[J].法制与社会.

浅析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篇4

一、绿色壁垒的由来和发展

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订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壁垒。

绿色壁垒起因于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灾难。在初期,绿色壁垒的形成主要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安全要求,后来随着消费者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全球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促进了绿色壁垒的发展,特别是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以后,作为主要贸易壁垒形式的关税逐步降低,同时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也逐步拆除。因而,用关税和传统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来限制进口的余地已经很小。于是,贸易与环境这两个原本在世界贸易史上不相干的问题被一条绿色的纽带连在了一起,绿色壁垒就出现了。以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为标志,绿色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舞台上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到了1999年11月30日,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世贸组织第3届部长会议上,各成员国就环境与贸易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这时环保这道绿色的贸易壁垒已是世界贸易中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绿色关税、绿色市场准入、“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环境贸易制裁、推行严格的检测标准及其他标准、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选择、强制性绿色标志、要求ISO14000认证、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以及要求回收利用、政府采购、押金制度等等。

绿色壁垒的形成虽然只是近10年的事,但目前已日趋全球化,并呈加快发展的态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陆续制订了一系列“绿色标准”和“绿色法规”,截至目前,国际社会已制定了一百五六十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条约,各国制定的环保法规也越来越多。如德国就制订了1800多项环保法律、法规和管理规章。对于食品进口,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1991年,就有32个国家和地区对427种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制订了标准。在纺织行业,目前最严格的要数国际环保组织制订的《欧盟生态纺织品标准》,它需要组成服装产品的每一个部件都通过有关检测和认证。对不符合规定者,发达国家纷纷采取禁止、限制进口等种种限制和惩罚性措施。仅1996年,欧盟国家禁止进口的非绿色产品价值就达220亿美元,其中由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产品占90%,涉及纺织品、成衣、化妆品、日用品等。1997年10月,欧盟成员国禁止进口亚洲5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口的七大类共100多种纺织品,理由是产品中含有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化学物质。

由于绿色壁垒的不断扩展,我国出口的纺织品、油漆、涂料、建筑材料、清洁用品、纸张、纸制品、电池与保护臭氧层有关的受控物质及其制品、机械产品、鞋类、橡胶制品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之我国出口的商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环保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越来越多的出口产品受到发达地区和国家环保法规的影响。

这些对我国已造成严重影响的标准主要是: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陶瓷产品的含铅量,皮革的PCP残留量,烟草中有机氯含量,机电产品、玩具的安全性指标,汽油的含铅量指标,汽车排放标准,包装物的可回收性指标,纺织品染料指标,保护臭氧层的受控物质等。

二、绿色壁垒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1.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现状

我国外贸出口额的五分之一由纺织行业创造,纺织行业是创汇的第一大户。中国已连续6年保持世界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出口第一大国地位。入世对我国纺织业是一个最大的“利好”消息。根据ATC协议《世贸组织纺织品与服装协定》,在5年过渡期内,我国在设限国的纺织品配额在现行基础上年增率为25%,这意味着我国纺织品的出口每年将增加5000万美元的机会。如果加上其它不设限的国家和地区,入世后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每年至少可增加10亿美元的机会,但是,如果我们不能破除绿色壁垒的屏障,这个巨大的市场只能是“水中的月亮”——可望而不可及”。绿色壁垒将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最为艰难但必须跨越的一道坎。

在日益外向的中国各产业中,纺织业的对外依存度最高。虽然同贸易伙伴之间的关税越来越低,但是绿色壁垒正成为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随着人们对生态和环境问题关注程度的加深,“清洁生产”、“绿色产品”、“生态纺织品”等概念大举进入国际纺织品与服装贸易领域,各国对纺织品及服装在穿着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绿色壁垒面前,中国纺织行业原有的价格低廉等比较优势也将受到冲击,如果产品再达不到相关绿色标准,大量的国际订单将与我们失之交臂。目前,一些欧盟的买家在向国内企业下订单时,就要求在合同中写上“达不到《欧盟生态纺织品标准》赔偿10%货款”的条文。

1998年,上海对德国出口的单装内衣,因含偶氮染料而被迫中止出口,减少外销额达500万美元。不久前,30万件出口欧盟的中国茄克被迫回销,原因是茄克拉链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江苏申澄集团出口德国的一批针织服装,因没有达到合同上约定的生态纺织品标准被中间商处以16万美元罚款。浙江省去年6—10月出口纺织品服装退货共计704批(不含宁波),退货金额为1586万美元;其中表内商品200批,占28.2%;表外商品504批,占71.6%。究其原因除了市场因素、规格不符、缝制不良外,大多都是与绿色壁垒有关。可见,发展生态纺织品可有效克服绿色壁垒,扩大市场份额。

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一份资料表明,中国每年有多达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了绿色壁垒的负面影响。有关专家认为,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程度已经并将超过反倾销案件的影响,已成为入世后我们不容回避的课题。

2.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在纺织品、服装领域的技术壁垒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从产品设计、生产到报废、回收的全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所设置的壁垒,主要是要求企业建立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及对产品实施“环境标志和声明”;另一类是针对产品本身对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影响的,要求产品不能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影响。我们将能够克服这两项壁垒而生产出的产品,称作:生态纺织品。

所谓生态纺织品或生态服装,它是以保护人类身体健康,使其免受伤害,并具有无毒、安全的优点,而且在使用和穿着时,给人以舒适、松弛、回归自然、消除疲劳、心情舒畅的感觉的纺织品。从专业上说,绿色服装必须包括三方面内容:

1、生产生态学,即生产上的环保。对天然纤维来说,在种植或饲养过程中,所用的肥料、饲料、生长剂、除草剂、消毒剂等对人类应是无毒无害的;在面料生产加工过程中,不放出有害气体,并且排水符合卫生要求;

2、用户生态学,即使用者环保。要求对用户不带来任何毒害;

3、处理生态学,是指织物或服装使用后的处理问题。例如是否能回收,是堆积还是焚化。比如最近服装市场上出现的新纤维Tencel(天丝),因其生产中的化学试剂可回收,废料可焚烧,故属于绿色纺织品。

因为在服装原材料如棉、麻纤维的种植过程中,为控制害虫、植物病毒和杂草的侵蚀,确保其产量和质量,大量使用杀虫剂、化肥和除草剂,导致农药残留于棉花、麻纤维之中,虽然在服装之中含量甚微,但长期与皮肤接触,危害极大。其次,在原料储存时,要用五氯苯酚等防腐剂、防霉剂、防蛀剂,这些化学物质残留在服装上轻者会引起皮肤过敏,呼吸道疾病或其它中毒反应,重者会诱发癌症。此外,我国纺织品一直沿用“纺纱—织造—染整”的传统工艺。在织布过程中,使用的氧化剂、催化剂、阻燃剂、去污剂、增白萤光剂等化学物质,又一次残留在服装上。其中最有害的处理过程就是印染。现代人追求生活丰富多彩,更追求服装的色彩多变。颜色越来越丰富的染料被研制出来,棉纺织品被染得五颜六色。“漂亮”的目的固然达到了,但印染中使用的能诱发癌变的偶氮染料中间体、甲醛和卤化物载体及重金属却残留在服装上。此外,在服装的附件中,如拉链、钮扣等,会含有铅等重金属。由此可知,一件服装在变为成品的过程中残留毒素的机会是很多的。尽管现在世界上各国发达程度不同,对环保的认知程度有差异,但发展环保纺织品和绿色服装将是必然趋势。比如:浙江的绍兴作为纺织大县在入世后出现了空前的出口好势头,但不少绍兴纺织品在欧洲国家屡屡受挫,多数问题出在染料上。都是因为染料中的偶氮和19种分散染料(染原料的几种有害化学成分)超标。1998年,“永通集团”有一批价值100万元的纺织品出口到欧洲。经检测布料里有一种化学成分对人体有害,结果遭遇退货。这批货又漂洋过海回到了国内,退货中转的各种费用差不多超过了布料本身的价格。100万元莫名其妙地打了水漂,布料和颜色都无可挑剔,问题还是出在染料上。因此,纺织业的发展与印染业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虽然目前国内有数百家生产染料的企业,但环保型的活性染料市场有6成以上被德国巴斯夫等国外大公司所控制,其价格相当于国内企业的2倍。由于国内同类染料的性能不够稳定,纺织品出口企业还是忍痛花高价买进口染料。而一用进口染料,我国纺织品的原有价格优势就不复存在。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的客户对我国出口纺织品的质检要求已出现三大变化:1.从传统的重视外观质量检验趋向注重内在质量的检测,有的外商已将纺织品内在质量指标列入了信用条款;2.对纺织品的质量指标更严格,许多客户会在合同中对影响使用性能的质量指标提出特殊要求,对染色牢度等项目指标的要求明显提高;3.对纺织品的质量要求由传统的实用性、美观性、耐用性,趋向更重视安全性、卫生性。特别自奥地利1990年率先制订了环保纺织品标准后,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出台了相关的环保法规和纺织品环保标准,对进口纺织品实施安全、卫生检测;美国、欧盟还相继提出了对非环保染料的限制,对纺织品中偶氮染料、甲醛、五氯苯酚、杀虫剂、有机氧化物等的含量都实施了严格的限制。国际环保组织制订的《欧盟生态纺织品标准》需要组成服装产品的每一个部件(包括纽扣、拉链)都要通过有关的检测和认证。国内内衣行业唯一一家获此认证的“婷美”内衣为建立一整套生态纺织品供应链就用去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婷美”也正因此成功地进入了东南亚和欧美市场。因此国内纺织品企业,要想在国际上有所作为,就必须研究国际规则,生产经过环保认证的绿色产品。

3.发达国家控制纺织品及服装中有害物质的法规和国际生态纺织品标准

世界环境保护浪潮风起云涌,已影响到国际服装市场,特别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通过制定各种环境标准、环境法律、法规,建立起一道道限制和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保护本国服装市场竞争力的“绿色贸易壁垒”。他们以保护环境和健康为前提,通过各种环保法律法规强化环境安全,使得绿色壁垒成为服装贸易中新的保护网,对我国出口的服装产品提出种种近乎苛刻的条件,造成我国服装出口频频受阻。早在1975年日本就开始实施《家用产品有害物质控制法》,其中对两岁及两岁以下的婴儿服装(特别是与皮肤直接接触服装)上的甲醛残留限定为20ppm;1995年日本的《产品责任法》又规定,对皮肤伤害、异物混入、燃烧事故、染色不良造成的特殊事故等服装成品缺陷,受害者可申请赔偿。1997年,欧盟禁止在棉花种植过程中使用含有有毒金属化合物的杀虫剂;1994年德国食品和日用品法案规定在纺织品中不得检出过敏性分散染料;1999年1月1日起,使用含有致癌芳香胺的118种偶氮染料的成衣、皮革、服装、床上用品、家居布料等不可在德国市场上销售,目前欧盟对此也已立法,(见欧盟指令76/769/EEC、89/677/EEC、94/60/EC和97/10/EC),指令实施日期是2002年7月1日,意味着出口至欧盟十五国的纺织品从今年7月1日起都必须符合欧盟的法规,否则就进不了欧盟市场。美国联邦法规16 CFR 1303规定要取缔服装配件表面镀层中的含铅涂料。瑞典、芬兰、挪威等国家也都纷纷立法,对服装及纺织品中的有害物质,如:甲醛、邻苯二甲酸盐、石棉等都作了严格的规定。

20世纪90年代初,由德国、奥地利、瑞士等欧洲13个国家的13个研究所成立了“国际纺织品生态研究和检验协会”,颁布了Oko-Tex standard 100(产品标准)和Oko-Tex standard 200(检测标准)等标准。此套标准经过近10年的发展和研究,修改和完善,目前已在14个国家和地区设有研究机构,在法国和德国还分别拥有两家认证机构。目前,标准100检测并授予环境标志的生态纺织品主要有4类,一类是婴儿用产品,它指除了服装外所有用于制作婴儿或直至两岁儿童的产品、基本材料和辅料;第二类是直接与皮肤接触的产品,如制服衬衣、内衣等;第三类是不直接与皮肤接触的产品,如充填材料、衬料等;第四类是装饰材料,包括原材料和辅料在内的所有用于装饰的产品,如白布、墙面覆盖物、家具布、窗帘、地毯、床垫等,可以说,获得环境标志的纺织品已经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消费者的健康。

Oko-Tex standard 100,2000年版规定测试的项目为:PH值、甲醛含量、重金属离子含量、农药、氯代苯酚、PVC增塑剂、染料、含氯有机载体、染色牢度、挥发物、气味测定等项目。与Oko-Tex standard 100相配套的检验程序标准为Oko-Tex standard 200,此标准包括了测试项目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技术。发达国家对绿色服装的检验手段和要求在逐步提高,他们利用高新技术、高灵敏的检测设备,进行精密分析,高标准,严要求。因此,了解发达国家准入规则并取得这些国家认可的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对于我国纺织企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对发展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的思考

1.加强生态纺织品标准的建设

随着国际间贸易的扩大和发展,标准化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依靠先进标准进行商业竞争已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新动向,标准是质量的前提,从关注标准高度出发提高产品竞争力,是中国企业及标准制定部门的当务之急。

在生态纺织品领域,目前除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有一个对照欧盟标准制定的生态纺织品标准外,还没有一个强制性的国家标准。中国在标准化方面的落后正好与发达国家对标准化的重视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在国际市场遭遇“绿色壁垒”的中国企业往往都觉得很冤,来自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一份资料显示,在我国19278项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由于没有相关法规,现在对服装在进入市场前没有专门机构进行强制性检验。目前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制定纺织品的安全通用国家标准。

为了应对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从2001开始,国家标准委开展了对我国大宗出口产品标准情况的调研,纺织品是其中一类。加紧构筑纺织品安全体系是目前的当务之急。1997年5月,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成立,统一部署实施ISO 14000系列标准的工作;1998年发布了GB/T17592、GB/T17593、GB/T2912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重金属及甲醛的检测标准;2000年6月,颁布了《生态纺织品》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2001年8月颁布了GB18401《纺织品甲醛含量限定》。目前正在起草两项纺织品安全方面的标准——《纺织品安全通用标准》和《生态纺织品通用技术条件》,前者对一些影响人体健康的指标做出了最基本要求,有望在调整产品结构、限制进口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后者则等同采用了《欧洲生态纺织品》标准,目的是向出口外向型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生态纺织品既代表了全球消费和生产的新潮流,又可以成为发达国家利用绿色壁垒限制进口的手段。随着我国入世,绿色壁垒在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因此,生态纺织品将是应对绿色壁垒、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最佳途径之一,将成为纺织行业内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我国已发布了与纺织品安全性有关的国标近90项,其中纺织品耐色牢度试验方法有70项,甲醛检测方法标准2项,燃烧性能测试方法9项,酸碱性检测方法4项,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3项,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1项。虽然,我国在生态纺织品标准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我们必须急起直追。

2.外贸纺织服装企业要积极采用先进标准指导生产

有人说,从发展中国家看,绿色壁垒是一堵绿色的、听起来很美丽的墙,横亘在本来就崎岖的国际贸易之路上。因为她美丽,所以不可能像拆除关税壁垒那样去拆除它。我们最好的选择是把壁垒看成桥墩,在脚下与壁垒之间建筑一座绿色的桥,上得坡去,到达彼岸。

那么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增强环保意识就是企业走向成功的起点。绍兴的永通染织集团,10多年前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经历了98年出口欧盟的教训后,痛定思痛,把了解发达国家的技术要求,研究他们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技术改造,去年在全国印染行业中创下了产量、销售、出口三项全国冠军,外贸出口超过1亿美元,产品行销75个国家,其中,欧美国家占了40%的好成绩。今年前三个月,产品出口又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0%,让业内人士连连称奇。他们交了100万元的学费,然后挣回了一亿美元的大市场,这就是突破绿色壁垒后尝到的甜头。永通人发现绿色环保、对人体无害是一种世界潮流。如果这一关过不了,最后肯定会被世界市场尤其是欧美高档市场淘汰。要抢占国际市场的制高点,必须强化产品的“绿色”意识。

破解了绿色壁垒后的永通集团如同掌握了阿里巴巴“芝麻开门”的秘诀一样,顺利打开了欧洲市场,并牢牢占据了世界市场中的份额。如今,随着国内环保染料价格的总体走低,永通集团的效益显著提高。绿色壁垒不可怕,关键是要有勇气跨越它。谁行动得早,谁就是赢家。类似永通集团的成功例子在浙江已经不在少数。曾经因为钮扣的环保问题而遭退货的杭州汇丽绣花制衣公司,如今专门确定了4家定点厂制造环保型钮扣,一年出口到欧美市场的女装达到800多万件。去年,汇丽的单子做到7000多万美金。目前,汇丽公司的客户中有世界上4个大财团的几十个女装品牌,一天生产2万多件。过去怕做欧美市场,现在严格按环保标准生产后,发现欧美市场风光无限,有做不完的生意!

我国加入WTO后,纺织服装企业只有真正与国际接轨,才能在国际大环境下生存。“接轨”就是“理顺”在企业管理能力、科技水平、标准运用、信息快捷、市场运作观念与手段上真正取得平等对话的实力。当前,服装快速反应已成为世界服装业的一个发展趋势,美国已有65%的服装企业参加了快速反应,实时掌握国内外纺织品技术法规、标准的制、修订情况,使企业竞争力大大提高,而我国目前总体上还在研究、宣传或仅仅少数几个大企业才会去关注这类信息,我们必须要重视这个问题。

3.积极推行生态纺织品认证

21世纪纺织品持续发展的主旋律是绿色纺织品的开发。这几年,世界各国都积极开发对身体健康有益无害、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态标签”产品,美国、日本、瑞士、加拿大、英国等国家都在推行“生态标签”,“生态标签”即类似于我国的环境标志认证。目前“生态标签”正在全球迅速发展,许多实施生态标签的国家,把“生态标签”视为一种非关税壁垒,禁止非“生态标签”产品进口。而获得了该标志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普遍高于一般产品。

随着人类环境保护和安全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在全球掀起了一股“绿色消费”的浪潮。

目前国际市场普遍使用多种生态标签,较有影响的生态标签有Oko-Tex Standard 100、Eco-Tex、MST、MUT、CleanFashion、Tex-Proof等。这些标记已成为生态纺织品的国际通行证。近年来,国际环保纺织协会陆续在中国的香港和上海、日本、韩国设立办事处,以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纺织业更快地加入到生态纺织品标签计划中来。自2000年以来,生态纺织品认证在亚洲得到了广泛推广。香港作为亚洲的自由贸易港,保持了一贯的发展势头,在纺织品生态认证方面占据领先地位。日本的NISSENKEN在2000年初获准成为国际环保纺织协会的成员机构,并在日本市场开始采用纺织品生态标签。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生产厂商也十分活跃,成为生态纺织品认证在亚洲的增长点。

浅析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篇5

学 院:东方科技学院 班 级:2009级国贸四班 姓 名:刘秋云 学 号:200941916423 课程论文题目: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学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与对策

学 生:刘秋云

(东方科技学院2009级国贸四班,学号200941916423)

摘 要:绿色壁垒作为非关税壁垒的一种形式,具有双重性质,既有积极的一面,又存在消极的一面,已成为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绿色壁垒的成因以及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并从政府、产业和企业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壁垒;外贸出口; 影响;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对环保的要求也与日俱增。与此同时,由于环保问题而引起的贸易纠纷日益增多。在这种新形势下,发达国家为维护其经济利益,接环保之名实行绿色贸易保护主义,筑起绿色壁垒,阻碍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绿色壁垒的成因分析

绿色壁垒是贸易领域内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及动植物生命或健康的名义,通过制定一系列复杂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对进口产品设置市场准入障碍,以达到保护本国产业的一种新型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包括绿色关税、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补贴等标准[1]。发达国家筑起绿色壁垒,既可以得到国际消费市场的认同,又可以使发展中国家陷入困境,从而取得实际利益[2]。绿色壁垒是国际贸易中出现的新产物,其产生、发展和变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国际贸易法律条款存在漏洞,使绿色壁垒具有合法性

根据《关贸总协定1994》第20 条“一般例外”条款,成员国有权以“保障人民、动植物生命或健康”或“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天然资源”为理由而采取限制贸易的措施[3];根据1994 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TBT 协议),成员国有权在适当的程度内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根据1994 年的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协议(SPS 协议)的“预防原则”,成员国在找不到充分的“科学证据”时有权根据获得的有关信息临时采取某种卫生或植物检疫措施[4]。分析以上法律条款,我们不难发现,法律条款中没有一个明确的衡量尺度,给予了各成员国充分的发挥和操作空间,从而使各成员国拥有了一定的特权,同时也为绿色壁垒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其具有合法的国际地位,为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获得贸易利益提供了机会。

(二)科技经济水平存在差异,使绿色壁垒具有生存空间

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经济水平高,科学技术发达,特别是在环保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作支持,并拥有完善的法规、标准、评定、认证系统,因此形成了一套牵涉面广、关联性强、运转效益高的绿色壁垒体系。根据欧盟的统计数字,其技术壁垒法律法规达300 余件,统一认证体系有9种,详细的技术指标、规定超过10万个。美国设有认证体系55 种,日本有25种[5]。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经济水平较低,科学技术不够发达,绿色壁垒的数量极少,设置标准极为低下,而且孤立零散、不成体系,导致维护效率极低。正是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科技经济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发展中国家在绿色壁垒林立的世界市场中处于竞争劣势地位,而发达国家则是变本加厉的推行绿色贸易保护政策,为绿色壁垒提供了的生存空间。

(三)绿色环保意识存在差异,使绿色壁垒具有发展潜力

发达国家为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引导消费者去购买获得绿色标志或绿色技术认证的产品,从而促使生产商提供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以达到环保的目的,实施了严格的绿色贸易措施,推行了高标准的绿色标志制度和绿色技术标准认证制度。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市场多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消费者有着非常强烈的环保意识,有数据显示,84%的荷兰人,89 %的美国人和90 %的德国人在购买物品时都会考虑到产品的环保标准伴[6]。但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对诸如绿色食品、绿色家园、绿色产业的呼唤和需求意识相对还比较淡薄,消费观念还处于从传统的温饱型消费向健康型消费转变的初级阶段。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绿色壁垒正是以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和生命为幌子,迎合了世人日益高涨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心理而大行其道,使其具有了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产品的影响

2001 年末,中国正式加入WTO,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限制作用大为削弱。然而,随着全球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绿色壁垒以其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内涵上的广泛性和保护方式上的隐匿性[7]。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环境保护行动较早、环保技术先进、环境标准严格,其国内市场严格的环境要求、标准逐步形成名目繁多的绿色壁垒。绿色壁垒正给我国外贸出口产生越来越多的消极影响。

(一)绿色环保技术要求日益增高

一些发达国家为了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进口,制定的绿色技术标准高得惊人,远远脱离发展中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环境保护的实际水平,发展中国家要越过这些技术门槛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出口货物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绿色壁垒的影响很大。不仅如此,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为了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已有的绿色壁垒的基础上,不断对其加高加固,绿色技术指标越来越多,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日本将从中国进口大米的农药残留含量,从原来的 56 项检测指标增加到 104 项。欧盟对进口中国茶叶的检测指标从原来的72 项增加到现在的134项,限制使用的农药从原来的 29 种新增到62 种,部分农药残留标准比原有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欧盟对氯霉素残留量的标准规定为 0.11—0.13ug/kg,其技术要求之高,以至于欧盟国家自己的产品也常常达不到这一指标。日本为了限制中国菠菜对其出口,2002 年4月公布菠菜中农药“毒死蜱”残留限量为0.101mg/ kg,这项明显针对中国的技术壁垒措施,大大高于国际通行标准(美国、欧盟和 CAC标准为0.105mg/ kg)[8]。

(二)涉及产品范围日益增广

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产品设置的绿色壁垒的范围呈不断扩大之势。因绿色壁垒而受阻的中国出口产品几乎无所不包,无处不在。我国一些传统出口产品农产品、纺织品、服装、机电产品等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发达国家日益苛刻复杂的环保技术标准的严峻挑战而面临出口困境,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出口产品的绿色市场准入,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农产品出口方面。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的过程方法、包装贮运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利于环保的因素,因此,在国际贸易中,我国成为了受到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等发达国家绿色壁垒限制进口最多的国家。农药含量的检测项目多达134 种;欧盟对中国茶叶的残余农药检测项目达62 种;日本对我国大米的检测指标增加到116 项[5]。2002年1月,欧盟以氯霉素残留问题为由禁止从我国进口动物源性食品;1997年后,美国出台了禁止进口我国禽肉的规定,还对我国的水产品、蜂蜜等产品设限;2002年,日本对我出口的大蒜等产品每批都加验农药残留相关指标[9]。2002 年1 月,欧盟全面禁止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和水海产品的进口。2002 年,山东省出口日本的冷冻菠菜因为个别批次农药残留超标而遭到日本政府的全面禁运[10]。由此可见,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受到绿色壁垒而面临严重的威胁,出口市场日益萎缩。

在纺织服装产品方面。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制定一系列指标诸如PH值、甲醛含量、偶氮染料、颜色坚牢度、重金属残留物、农药残留物、防霉变物质、防静电剂等指标;若超过其限值,则以此类纺织品或服装有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损害而被限制进入其市场[11]。比如,我国江苏省某服装企业出口到欧盟的30 多万件夹克衫,因拉链的含铅量高于其标准而被退回,造成上百万元的损失。

在机电产品方面。继欧盟于1996 年规定进入该市场的工业产品必须进行CE认证后,澳、美、加、德等国也对电子、机械和电器产品等实行认证制度[12],并规定其成员国有权拒绝未贴CE 标志的产品入关,对我国出口造成了极大困难。总之,我国出口的商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初级工业产品,技术含量不足,受环境保护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越来越多的出口产品受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保护法规的影响[13]。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90 亿美元的出口机电产品因受到有关《臭氧层保护国际公约》的限制而被禁止生产和销售,80 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绿色标志制度的影响,240 亿美元出口产品达不到发达国家环保包装要求而受到间接影响。

(三)绿色壁垒实施国家日益增多

近年来,随着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等发达国家相继对我国实施绿色壁垒,引起了其他一些国家也相继加入,致使对我国绿色壁垒实施国家日益增多。1998年9月11日,美国要求所有来自中国的木质包装和木质铺垫材料必须附有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出具的证书,证明木质包装经过热处理、熏蒸处理或防腐处理,违规货物将整批禁止入境,这使我国1/3以上的对美出口受到影响。随后,加拿大也采取了相同的措施。英国于次年2月1日起实行此项标准。不久,欧盟也宣布对从中国离境产品的木质包装采取紧急措施 ,实施新的检疫标准。2002 年1月,欧盟宣布全面禁止中国动物源产品进口,随后瑞士、日本、韩国等国家相继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国动物源性产品的检测,德国、荷兰等国则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沙特阿拉伯也暂停了中国此类产品的进口[8]。

(四)外贸出口损失日益增大

绿色壁垒披着环境保护的合法外衣,大行贸易保护主义之道,对我国外贸出口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据统计,仅1997 年至2002年的5年间,我国出口因遭遇绿色壁垒而受阻的商品价值就达400 亿美元,每年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当年出口总额的20 %左右。加入WTO 后,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比加入世贸组织前更为严重。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出口商品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技术标准。调查表明,2002 年我国有71%的出口企业、39 %的出口产品遭遇到绿色壁垒限制,造成损失约170亿美元,其中食品土畜产品出口受到的损失最大,有近90 %的企业受限,造成损失约90 亿美元。特别是我国加入WTO 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更加显著,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据统计,在我国加入WTO 的前几年,我国出口商品因遭遇绿色壁垒每年造成的损失约70多亿美元。加入WTO 后,受绿色壁垒的影响,仅2002年我国出口贸易的损失额就高达约170 亿美元[8]。

(五)国际竞争力日益削弱

发达国家通过绿色技术标准的设置使我国出口产品成本显著提高,从而弱化了相应产品的价格优势,降低了该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欧盟启动的ISO14000 环境管理系统,要求进入欧盟国家的产品从生产准备到制造、销售、使用以及最后处理阶段都要求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我国出口产品包括农产品、食品、纺织服装产品、机电产品、高科技产品为了达到进口国对商品的环境保护标准,要接受名目繁多的检验、测试、认证和技术鉴定等,在产品的外观包装、出口标签和商业广告宣传等方面要作更多地适应性调整。基于此,我国出口产品的各种间接费用以及直接费用将大幅度增加,导致出口产品成本上升并且增加其不确定性,使我国出口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丧失价格优势,从而大大影响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如1998年,美、加决定对我国出口货物的木质包装进行检疫处理,按其苛刻标准,仅木质包装如经过热处理、熏蒸处理或防腐处理,成本将增加20%,这将严重地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12]。

三、我国外贸出口突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绿色壁垒已成为我国出口贸易发展面临的一种严峻挑战,但同时也是一种机遇。随着国际绿色壁垒的增强,我国的出口贸易应该转变理念,不断健全绿色保障法律体系,完善环境管理体系,积极开发和引进环保技术,降低能源与材料消耗,有效控制污染源,大力发展环境产业、绿色产品。在新的国际贸易环境之下,在迎接挑战中抓住机遇,化被动为主动,提高我国外贸出口产品竞争力,实行环境和贸易良性发展的生态贸易战略,实现从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集约型模式转变,实现贸易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从政府层面看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顺应绿色潮流,提高环保意识。以全民环境教育为基础,逐步树立“诚实、守信、善待生命、善待自然”的伦理道德观,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需求”,摒弃“奢侈浪费、污染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我们既要认识绿色贸易规范条件的积极意义,又要分清某些国家寄寓于其中的绿色贸易壁垒。二是实施绿色高科技战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跟踪世界上最先进的环保科技成果,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三废”综合利用技术,并有计划地建立一批环保高新科技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基地及高新技术孵化、辐射基地,以促进国内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随着我国产品的环保科技含量的提高,环境壁垒的制约作用将不攻自破。三是建立绿色壁垒的预警机制。加强对国际环保认证标准的研究,及时收集、整理、跟踪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措施,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并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企业,以便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突破绿色壁垒。四是设立专业权威的国家检测机构,加强环境和贸易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互认,推动我国环保技术的全面提升。积极推行实施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和环境标志制度,加强专业权威认证机构的建设,切实加强与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交流、合作与互认,为企业取得国际认证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条件。五是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强化环境执法从环境税收立法入手逐步完善各项环保法规,使之向绿色产业倾斜,鼓励清洁生产;环境立法应以预防为主,强化监督管理、尤其是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对经济活动中的违犯环境法规的行为要依法严惩。要建立一套绿色保障制度体系,在推进清洁生产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清洁生产工艺技术与成本间的关系,达到环境保护与降低生产成本目标的“双赢”。

(二)从产业层面看

一是大力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从强调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转变到重视改进中国劳动力资源的质量,注重对人力资源的持续投资和开发,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术能力,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在新一轮的全球产业和产品创新过程中处于有利地位。二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紧运用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技术水平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传统产业结构升级和换代,使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实现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而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使我国传统出口产品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三是大力扶持绿色环保高科技产业。绿色环保产业在我国尚处于开创阶段,典型的幼稚产业,具有潜在的动态比较优势,具有外部经济和学习效应。政府应借鉴国外经验,根据环保产业市场前景和我国国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给予扶持,增加环保投入,在引进国外先进的环保技术的过程中,将产学研有机结合,加快实现引进技术的二次开发[14],建立具有中国自己知识产权的环境保护技术体系,推动我国环保技术的进步,使我国环保产业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

(三)从企业层面看

一是坚持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手抓,积极推进环境成本内部化。为了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企业应将环境与资源费用计入成本,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一方面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促进环保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有利于绿色消费和环保市场的发展。二是积极实施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和绿色标志。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是我国企业突破绿色壁垒的国际市场通行证,对于身受其害的我国农产品、纺织品、服装、机电产品等企业更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积极主动开展相关认证工作[15]。IS014000 环境管理体系已成为世界各国企业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跳板。但遗憾的是,虽然我国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企业对此却不够积极主动。ISO14000 系列中有关环境管理体系及其审核的5个标准,自1996 年10月颁布到1997 年底一年间, 欧洲就有1207家企业通过认证,而我国截止到目前为止,获得该认证的企业仅1 000 余家, 且其中大部分是三资企业。国内通过认证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家电行业, 更多的企业仍在IS014000 认证之外徘徊。绿色标志的实施将更加促进绿色消费浪潮的发展,这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树立企业形象和进入国际市场的有效途径。三是转变观念,增强创新能力,积极发展绿色产品,提高产品环境价值。从环保耗时费钱的传统观念转变为环保挣钱的新理念,努力坚持高环保标准,以生态技术为中心,推行清洁生产,改造传统产品的环保功能;积极开发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绿色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变“以价取胜”、“以量取胜”为“以质取胜”、“优质优价”,力争以品牌、质量、信誉等非价格竞争因素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把动态的比较优势转化为有实力的竞争优势,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整体国际竞争力,树立我国出口产品的环保形象[16]。

我国外贸出口产品屡屡受阻绿色壁垒,表明我国的环保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必须重视贸易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了提高我国外贸出口产品竞争力,为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了国民生产和消费的安全。我们不能只看到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对外贸易短期内造成的损害,只重眼前利益,一味逃避,而应该全方位行动起来,顺应绿色潮流,提高绿色标准市场准入门槛,加强环保执法力度,普及环保意识,增大环保投入,推广国际标准,扶持绿色产业,增强设置和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能力,加强环保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突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共同促进全球贸易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宝珍.“绿色壁垒”: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动向[J ].世界经济,1996,(12).[2] 田旭.“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及我国的战略对策[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1991。(1).[3] 徐争辉.关于我国外贸出口受阻绿色壁垒的若干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浅析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篇6

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王旎 学号:***9

摘 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绿色贸易壁垒作为方便易行、见效快的强有力保护手段,愈来愈频繁地付诸实施,矛头直指我国大宗出口产品,使中国成为“绿色壁垒”和反倾销措施的主要打、击对象,致使中国许多产品无缘进入国际市场。该文浅析了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从而使我国社会经济更快更好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贸易;环保;对外贸易

一、关于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壁垒是绿色贸易壁垒的简称,也叫环境壁垒,产生于20世纪8O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于各国,指在国际贸易中一些国家以保护生态资源、生物多样性、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借口,设置一系列苛刻的高于国际公认或绝大多数国家不能接受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对外国商品进口采取的准人限制或禁止措施。从其本来意义上说。它是指那些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目的而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有关国际贸易活动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及其相应的行政措施,以避免这些贸易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贸易壁垒形式多样化.包括绿色关税、环境配额、环境许可证、绿色补贴、绿色标签、绿色包装等,具有虚假性、广泛性、隐蔽性等特点。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一)、作为进口国的正面效应

作为进口国,我们可以利用绿色壁垒来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品的同内价格和竞争力。世界贸易组织原则之一就是贸易的自由化,要求成员国降低关税水平。而降低关税税率和消除关税壁垒,势必使国外产品大量涌入。冲击本国产品。要抵消这种影响,利用绿色壁垒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因为其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内容的广泛性和保护方式的隐蔽性等特点。各国都有针对进口产品的从产品本身到产品生产、运输、消费和处置整个过程的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

(二)、作为出口国的正面效应

1、为我国出口贸易开辟了广阔的绿色市场

随着环保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国家力求在环保市场获得优势,绿色产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起点。开发绿色产品和市场,发展环保服务不仅可获得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而且还有助于企业增强竞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此外,中国农产品生产无论是从人力资本上,还是从资源供应和技术供应上都具有后劲。因此在国内市场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时,应顺应这一绿色浪潮,抓住时机才不至于永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2、有利于促进我国出口的农产品结构优化

随着绿色消费运动的开展和深化,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必将影响我国的产品出口商品的结构,促使那些与资源再生,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有关的一系列初级产品比重进一步下降,而使不污染或有利于环保的绿色产品的比重日益增大,使我国产品出口结构由劳动、资源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过渡。

(三)、作为出口国的负面效应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负面作用非常明显,几乎波及到我国开展外贸出口的所有领域。随着绿色壁垒的不断扩展,我国出口产品本身及出口贸易的各个环节,都受到了发达地区和国家环保法规的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

1、对市场准入的限制。

发达国家通过立法或制定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使我国不少产品难以进入他们的市场开展公平竞争。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而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如从2000年8月到2001年1月,仅数月间,美国FDA扣留了634批从我国进口的食品,主要原因是农药残留、食物添加剂和杂质的含最过高。

2、竞争力的影响。

发达国家虽然不对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人直接设限,但通过开展绿色认证、征收绿色关税及实施所谓的反补贴措施,使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大为增加。对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这部分生产成本的增加将导致他们在价格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甚至被迫退出国际市场,客观上排斥了生产商。此外,绿色贸易壁垒的制定实施必然会涉及列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使用乃至报废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检测。它要求将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的原理运用到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使用和报废处理等全过程中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环境管理体系。为达到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今后我同出口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测试、认证和鉴定等手续及其相关费用。这样,我国出口产品的各种中问费用和附加费用将大幅增加,使产品的出口成本大为增加,进而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结论

在目前的经济和国际形势下,中国必将面对新的挑战,绿色贸易壁垒造成的压力是空前的。在绿色壁垒面前我们应当从自身做起,在技术上不断提升,使商品符合进口国的标准,也要在人民环保意识和本国立法上多做工作。总之,国际贸易中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打破绿色贸易壁垒。对于绿色贸易壁垒,只有积极应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作为国家,只有不断地完善本国的环境法律的制定,进行绿色观念对人思想的植入,在国际争端中,积极采用WTO项下的争端解决机制,才能使得本国企业不会受损;而作为企业,只有树立了绿色理念,才能使得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立足,不被淘汰,真正融入对世界经济中去。

参考文献

浅析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篇7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绿色贸易壁垒也叫环境贸易壁垒, 是指在国际贸易中, 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贸易和本国的环境, 以人生健康安全和保护环境为由来制定各种法律、法规、标准和公约, 从而达到限制或者禁止其它国家的商品出口到本国, 从而起到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绿色贸易壁垒是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一种, 主要分为六大类:绿色标志制度、绿色反倾销、绿色技术标准、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

二、绿色贸易壁垒形成的原因

(一) 绿色贸易壁垒是技术贸易壁垒的一种, 是随着技术性贸易壁垒逐渐产生的。

随着近些年, 环境的日益破坏, 越来越多的产品危害到人们的健康。比如发展中国家因为环境污染而生产的粮食、水果、蔬菜等农作物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并且在发展中国家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被使用在农作物上, 这样不仅污染了粮食产品, 危害到人类的健康, 而且还反过来更严重的污染了地球上的环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对食用和使用的产品也越来越讲究绿色、安全、健康、环保的理念。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 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苛刻甚至超出公认条件的政策和措施来限制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出口, 以保护本国公民的人身健康和安全以及经济利益。

(二) 绿色贸易壁垒是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一种, 是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贸易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型贸易保护政策。

近十几年,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国际贸易总量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加, 对发达国家的进出口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贸易便利用它们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优势, 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产品进行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 减少发展中国家的出口。

(三) 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1. 表面合理性。

绿色贸易壁垒的直接目的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动植物和人类健康, 从表面看并没有直接考虑经济因素, 因此看起来具有很强的合理性。但绿色贸易壁垒背后的目的其实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代表。随着西方工业化热潮时代的结束, 西方国家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 把具有污染的重工业转业到发展中国家, 并且凭借自己在技术和资金方面的优势, 制定很高的商品进口标准, 依此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所以绿色贸易壁垒具有表面的合理性。

2. 广泛性。

无论是农产品, 还是纺织品、服装、家具、机电产品等多种产业都会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另外, 不管是从初级产品、半成品、成品、包装、运输、销售、回收等环节也都会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绿色贸易壁垒的法令中要求:要使用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销售、绿色运输等条件, 任何一个过程不符合绿色要求, 都会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可见, 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很强的广泛性。

3. 关联效应性。

发达国家利用自己在技术和资金方面的优势要求WTO组织制定较高的绿色贸易出口条件, 并且如果一国提出这种要求, 其它各个发达国家都会响应并且大力支持, 最后WTO把绿色贸易壁垒的准则制定的很高, 从而导致技术和资金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很难到达国际组织规定的准则, 不能达到出口条件。不仅如此, 在发达国家如果一个产业被允许使用绿色贸易壁垒, 其它发达国家也会要求其它相关产业也使用绿色贸易壁垒。可见, 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很强的关联效应。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200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2661亿美元, 到2013年增长至4, 16万亿美元。随着我国贸易总额的扩大, 贸易顺差不断扩大。2008年贸易顺差为2981, 3亿美元, 2013年仍然高达2597, 5亿美元, 是2001年的10, 2倍。由于我国贸易顺差越来越严重, 世界多国对我国的出口设置了多种贸易壁垒, 如收取高额关税, 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等。其中设置绿色贸易屏障来阻止我国的出口最为严重。但是,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具有双面性。

1.制约农产品出口。在我国的出口产业中, 我国的农产品是受到绿色贸易壁垒限制最多的行业。由于自然条件, 农产品在种植过程中, 不免要使用一些农药和化肥驱除病虫害, 使得农产品中具有农药的残留物。从而, 削弱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大大降低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数量。2012年, 我国出口食用产品遭遇技术贸易壁垒1787批次;2013年, 我国出口食用产品遭遇技术贸易壁垒1827批次;2014年, 我国出口食用产品遭遇技术贸易壁垒1974批次。从这些数据中我们更能看到,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的程度之严重。

2.减少外汇收入。在我国的出口产业中, 农产品、纺织品和机电产品是我国主要的产业, 这些产业相对也是受到绿色贸易壁垒限制最严重的产业, 我国的外汇收收入主要是靠出口, 因此绿色贸易壁垒减少了我国的外汇收入。

3.平衡了我国的国际收支, 降低了人民币升值压力。近些年, 我国的贸易顺差很大, 外汇收入过多, 致使我国人民币多次升值。因此绿色贸易壁垒虽然阻碍了我国产品的出口, 减少了外汇的收入, 但是在某种程度上, 也平衡了我国的国际收支, 降低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4.促进了我国技术快速提升。为了更好的避免绿色贸易壁垒, 我国正在不断提升技术, 无论是在生产环节, 还是在运输、销售和回收环节, 我国各个企业都在不断研发新的技术, 更好的进行绿色生产。

四、面对绿色贸易壁垒, 我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进入20世纪80年代, 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剧, 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跨越国界成为国家之间的竞争。各国之间相互竞争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 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而现在, 国家之间竞争的主要目的转变成提高本国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从而可以更好的以较高的价格向其它国家多出口。同时, 利用各种贸易壁垒来限制其它国家商品的出口, 绿色贸易壁垒就是目前最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因此, 面对绿色贸易壁垒, 我国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1.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为了更好地适应绿色贸易壁垒, 我国应该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 从根本上做到绿色生产, 获取绿色环境标志。绿色环境标志是证明一种产品从开始生产到消费后回收处理的各个环节均符合环保要求。这是有关政府部门及其认证机构依照相关的环境法律和标准颁发给厂商的一种附印于产品或包装上的绿色标识。质量提高上去, 获取绿色环境标志就可以很顺利的通往美国、加拿大、日本、挪威、芬兰、德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多个国家。

2.进行产业升级, 树立自己出口产品的品牌。我国是劳动密集新的国家, 出口产品也多以原产品、初级产品为主, 深加工产品较少, 这也是我国遭遇绿色贸易壁垒较多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国应该提高技术水平, 进行产业升级, 树立自己出口的品牌, 得到发达国家的信赖和好评。技术水平的提高是避免绿色贸易壁垒的最根本有效的方法。

3.完善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机制。我国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时候由于信息闭塞, 不能及时获得发达国家对绿色贸易条件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条款, 以至于在出口的时候受到限制, 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失。因此, 应当完善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机制, 建立国外“绿色贸易壁垒”信息中心, 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外对进口产品制定的新的环保标准。

4.对其它国家进行相应的绿色贸易壁垒。虽然在绿色壁垒这一贸易保护措施上, 发达国家占优势, 但并不代表发展中国家就不能对发达国家进行相应的这种限制。我国也可以在某些产品上利用这种壁垒来限制发达国家的进口, 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给发达国家某种威胁, 反过来让其对我国产品的出口放松条件。

在当今国际贸易领域, 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 因此研究绿色贸易壁垒的成因、影响、特点和应对措施对我国出口贸易十分必要。研究绿色贸易壁垒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的农产品和各种其它相关产品的生产技术, 获得更多地出口, 而且还可以借助绿色贸易壁垒, 在不违背国际贸易规则的前提下, 制定我国高标准的贸易法令和法规, 限制其它国家向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数量, 达到保护我国农产品和相关产品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燕, 张婷婷,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J], 北方经贸, 2014 (5)

[2]狄丹阳, 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 国际经贸, 2011 (15)

[3]崔纪菲,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 经济论丛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篇8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的影响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绿色保护对我国产品出口结构、市场范围、增长速度及成本等方面,已经和正在产生重大的影响。

1.导致出口产品的经济效益下滑。绿色壁垒要求将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的原理运用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的进口国的环境标准,不得不增加投资,履行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论证、技术鉴定等繁杂手续,并且在包装装璜、卫生检疫、标签、广告等方面,也必须做出更多的适应性调整。这势必使产品的中间费用以及附加费用增多,使产品的出口成本进一步增大,削弱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最终导致出口产品的经济效益下滑。①环保成本导致产品成本增加。一方面,我国的环境基础设施落后,环保产业尚不发达,社会整体的技术水平不高,即便是已经研制成功的技术其普及率也很低,以至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获取重要的基础性环保技术的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企业本身缺乏经验和技术人员,投资开发适合自身需要的环保技术势必占用过多资金。获取成本和开发成本的资金大量投入,导致产品的总成本大幅增加,大大削弱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②取得绿色认证或标志引起的产品成本增加。首先,要达到绿色壁垒中规定的标准必须先了解这些标准。由于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法规、规章,所以不同国家制定的标准纷繁复杂,要想获得准确的资料信息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最终会增加成本。其次,取得环保认证或标志的高额费用或复杂手续也会增加企业产品的成本,影响产品的竞争力。

2.绿色壁垒对中国产品出口市场范围的影响。我国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即欧美和亚洲“四小龙”等国家和地区。亚洲金融危机以前,对它们的出口份额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89%。这些国家多数都是世界贸易组织与环境委员会的成员,公众环保意识强,环保行动起步早,成效大,环保技术居世界前列。它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对发展中国家要求较高的环境标准。我国因在短期内无法达到,从而使得我国产品出口市场范围面临缩小的危险。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正面临严峻的形势。近两年来,我国占美欧市场的出口份额在减少,而且有逐渐被拉美国家挤掉的危险。

3.绿色保护对产品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快机电产品出口是今后我国扩大对外贸易,挤身世界贸易强国之列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依托。但面临的困难之一就是发达国家制定的产品进口标准。例如防污标准、噪音标准、电磁辐射标准等,为我国机电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增加了难度。另外,乌拉圭回合谈判最后签署的文件不仅包含工业品贸易,而且还包含农产品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方面的环境保护问题。如果发达国家在新的多边自由贸易体制中肆意推进环境壁垒,以保护本国市场为目的而提高产品的环境标准,对于实现我国加快出口的战略目标将产生影响,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势必减缓。

4.绿色保护对出口产品成本和企业效益的影响。环境壁垒的制定实施必然会涉及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乃至报废处理的各个环节。它要求将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的原理运用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等过程中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因此,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制造商为了达到进口国的环境标准,不得不进行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测试、认证和签订等有关手续并产生相关费用。产品的外观装璜、出口标签和商品广告也将作大幅度调整。因此,出口产品各种中间费用及附加费用的增多,将使我国目前的出口产品日益上涨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作为出口产品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将因此受到影响。

5.绿色保护对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的影响。近年来,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经常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由此引发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两大区域性经济组织成员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它们的环保水平环保标准大致接近,个别成员存在的差距也在缩小。因此,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区域自由贸易的形式,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将来自于区域以外的产品,包括我国产品排斥在巨大的区域市场之外。由10家欧洲纺织品检验机构共同组成的环保纺织品协会制定的《环保纺织品标准100》就是明证。另外,发展中国家的外贸企业为降低产品成本,试图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使其环境和资源保护费用外部化,但这种努力不仅有违反公平竞争原则之嫌,更可能被视为违反WTO和GATT规定的“绿色补贴”,从而引发国际贸易争端。最近,美国就以环境保护补贴为由对来自巴西的人造橡胶鞋和来自加拿大的速冻猪肉提出了反补贴诉讼。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我国也会不可避免地与其它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我们对此应有足够的注意。

6.绿色保护对我国招商引资产业导向的影响。发达国家推行贸易壁垒,其本国产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种转移污染行为使发展中国家环境状况更加恶化,国家利益受到损害,在国际贸易中地位受到影响。我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在外资大量涌入的同时,少数海外投资者为了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和逃避本国高额的污染惩罚,利用我国宽松的环境标准,投资兴建污染密集型企业(在化工、印染、电缆、农药等行业尤为明显),应引起我国有关方面的注意。

7.绿色保护对我国商品进口的影响。发达国家往往采取双重标准,一方面设置“绿色壁垒”,阻碍发展中国家产品进人其国内市场,另一方面鼓励跨国公司将一些污染和破坏环境的生产通过“国际产业转移”转向发展中国家,把消费污染拒之门外,使发展中国家蒙受双重损失。近年来,国外一些废旧的船舶、汽车、电器、电缆等工业垃圾的进口严重污染环境;一些进口产品带有病虫害和传染病;旧服装、旧磁带等生活垃圾的进口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民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

中国的应对之策

1.积极推广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和环境标志认证制度等应对绿色壁垒的基础性工作。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和环境标志认证制度是我国出口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跨越的环境标准,也是我国出口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门票”。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且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环境整体水平上升。今后我国推广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和环境标志认证制度,重点应放在:(1)变等待为主动。宣传动员企业实施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和进行环境标志认证。(2)与国际接轨。我国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要与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接轨。我国环境标志中产品生产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安全性能标准等应与国际接轨。(3)抓好我国环境标志的双边、多边国际互认。目前环境标志产品还没有国际统一的标准,通过环境标志的双边、多边国际互认,可以增强我国环境标志认证的国际有效性,使我国通过认证的企业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2.积极参与国际谈判,制定符合我国利益的国际环境规范。目前国际上有关环境的协议、规则还很不完善,而且多是发达国家意志的表现。我国要想避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必须积极地参与国际谈判,表达并制定符合我国利益的国际环境规范,抵制某些国家将自己的国内法规强加于它国的做法。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通过双边贸易谈判签署互相承认的环境协议,减少贸易摩擦。

3.深入研究GATT和WTO有关环保争端的案例。这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环境条款的理解,同时考察WTO争端解决机构(DSB)专家组对该问题的基本立场,起到借鉴的作用。

4.要充分加强对贸易伙伴国的环保法规、标准的信息收集与分析。一旦发现有违反WTO规定的,可以通过争端解决机构提出诉讼请求,这有利于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帮助我们适应国外市场的要求。此外,还可作为我国环保法规、标准制定的参照。

5.盯住国际标准,适应国际潮流。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3年6月正式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委员会,开展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标准工作,制定ISO14000系列国际标准。这一方面将使不符合该标准的产品排斥在国际市场之外,另一方面也为发达国家设置环境壁垒提供了冠冕堂皇的理由。为了适应国际市场对出口产品环境标准的要求,我国质量认证和环境保护部门应抓紧对该标准在我国实施进行可行性研究,并通过行政立法程序将该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与该国际标准有关的国内配套法规亦应尽早制定,减少国际贸易摩擦。谁的产品通过认证,该产品就会挤身于国际市场。

6.增加科技投入,发展绿色市场,开发绿色产品。随着保护环境与资源意识的不断加强,一个以环境与资源保护为目的的新兴行业——绿色产业正方兴未艾,带动了绿色产品的开发和绿色市场的形成。我国为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政府应实施优惠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贸易政策。在国际竞争环境下,政府要对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予以适度保护,加大资金投入,生产出更多的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产品,为我国的外贸出口开拓更为广阔的绿色市场。

7.在国际性产业结构调整中,采取措施,严禁国外污染产业和不合格的产品向我国转移。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污染企业为了逃避高额成本“内部化”和绿色贸易的管制,纷纷向低环境标准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此类产业和产品。我国对此应提高警惕,加强进口商品的管理、审查、检测,坚决杜绝危险、有毒的废旧物资进口,以保证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免遭破坏。同时,要在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同时,着眼于长远利益,严格审批,禁止外资在我国兴建污染大、难治理的农药、化工、印染、电镀等企业。对于现有外资企业的污染问题要限期治理,使其达到我国现有的环境标准。

上一篇:我学会了接受的作文下一篇:护理缺陷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