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论文

2024-09-29

绿色壁垒论文(精选8篇)

绿色壁垒论文 篇1

【论文摘要】 随着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弱,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障碍就是绿色壁垒问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绿色壁垒都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利。本文区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绿色壁垒,对绿色壁垒进行了客观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面对绿色壁垒应采取的对策。【论文关键词】 绿色壁垒 性质 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高涨和贸易自由化、国际化趋势的加强,绿色壁垒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不少人认为绿色壁垒是发达国家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新的贸易壁垒,是发达国家专门针对发展中国家所采取的另一种壁垒措施其目的在于保护发达国家的国内市场。的确,从目前看来绿色壁垒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巨大障碍,但是,客观的来讲,绿色壁垒并不是发达国家用来对付发展中国家的工具。它对所有国家都有有利的一面,也都有不利的一面。我们应当客观的、全面的来看待绿色壁垒问题,不应只看到它的一面而忽视另一面。

一、绿色壁垒的涵义 绿色壁垒是指以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健康或安全,保护生态或环境为由而采取的直接或间接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绿色壁垒是以保护生态环境或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由而采取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非关税壁垒的一种形式。而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的绿色壁垒概念,大多是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出发提出的,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笔者认为,绿色壁垒是中性的。正常的绿色壁垒是指合理合法的采取贸易措施以真正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而不正常的绿色壁垒即恶意的绿色壁垒,是指以环境保护为名达到贸易保护目的之实的那些措施。

二、绿色壁垒的性质 绿色壁垒的双重性质使得它的存在具有合理性。绿色壁垒的第一个双重性质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它被一些发达国家用来限制他国,其中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或服务进入国际市场和发达国家国内市场的屏障,并具有一定的“合法”的地位。另一方面,它在客观上又起到了保护全球的生态环境、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护任何其他动植物的生态安全的作用。绿色壁垒的第二个双重性质是指,绿色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手段,并非是某一个国家或某几个国家的“专利”。它可以被任何一个国家所采用,只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条件,每一个国家都可以采用绿色壁垒的方法,“合法的”对他国产品和服务进入本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设置一定范围和一定限度的“障碍”。

三、辩证地看待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1.必须正确认识绿色壁垒的性质,也就是必须正确的区分善意的绿色壁垒和恶意的绿色壁垒。如果进口国是以保护生态、人身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等社会进步为动机,制定与实施相应的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则可称之为善意绿色壁垒,是在贸易中应提倡和遵守的。如果进口国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目的在于利用其拥有的技术优势阻止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一种贸易壁垒措施,笔者认为这就是恶意绿色壁垒,是在贸易中要加以抵制和防范的。2.善意的绿色壁垒对中国贸易的影响。(1)积极影响。绿色壁垒措施有利于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我国一些产业的环境标准相对提高了,从长期来看对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贸易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绿色壁垒给我国的许多产品创造了新的机遇。绿色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当前,国际市场上形形色色的绿色产品层出不穷,从“绿色食品”到“绿色用品”,从“生态玩具”到“生态时装”,从“绿色汽车”到“生态住宅”、“生态旅游”等,多种多样,涉及的领域和范围十分宽广。绿色产品具有较大的收入弹性,这意味着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不断上升,该类产品的需求将会有更明显的提高。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讲,绿色产品将成为21世纪世界市场上主要的促销手段。(2)消极影响。绿色壁垒将会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即发达国家虽然不对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直接设限,但通过开展绿色认证、征收绿色关税及实施所谓的反补贴措施,使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大为增加,进而削弱该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准入相比,环境对竞争力的影响却更为广泛和深刻。这是因为,受市场准入影响的企业或产品,往往是个别的、具体的;而受竞争力影响的企业或产品则是普遍的、经常的。由于目前国际上对产品的环境标准尚无统一规定,因此各国对进口商品的环保要求亦不尽相同,在满足了一进口国环保要求 的同时,可能仍达不到另一进口国的环保要求,导致出口商品成本的不确定性。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产品的价格低廉是市场竞争的有利因素之一,如果要达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技术要求,就必须投入比发达国家高出很多的资金和人力,这无形中就增加了产品的成本,进而丧失价格优势,与直接的市场准入措施有着异曲同工之效。目前我国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力量。据外经贸部的统计,目前我国已有4万家私营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私营企业已成为我国外贸领域一支重要的力量,其进出口增幅大大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但是,它们缺乏资金,缺乏适用的技术,不易获得信息,不易获得对环境损害小但价格较高、对生产工艺要求也较高的清洁原材料,额外的投资成本和管理成本相对高于大公司,因此,它们对环境措施也更为敏感,更容易受到环境措施的影响。3.恶意的绿色壁垒对中国贸易的影响。(1)首先,恶意的绿色壁垒标准繁琐、苛刻,增加贸易成本,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其次,容易引发贸易争端和相互报复。由于各国实施绿色壁垒的目的不同、对国际标准的理解不同以及必然涉及到经济贸易利益的得失,由绿色壁垒引发的贸易争端在所难免,甚至形成激烈的贸易冲突。(2)加剧污染产品和污染产业向我国移动。由于我国存在环境保护标准低、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不健全、环境保护市场准入门槛低等问题,在发达国家纷纷提高环境标准推行绿色贸易壁垒的情况下,必然会造成低环保标准的产品大量涌入我国市场。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引进大量的外资,发达国家也可能借机通过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能耗大、污染严重的产业。这不但会损害我国消费者的利益,也将给我国的环境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害。长此下去,对外贸易将形成恶性循环。

三、政策建议 1.加快环境标准建设,建立自己的绿色保护体系。目前,发达国家一方面制定各种严格的环境标准,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或服务进入国际市场或其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则利用发展中国家环境标准建设相对落后或不完善的情况,将其产品和一些在本国受到禁止的污染项目推向发展中国家。因此,我国应当建立起自己的绿色保护体系,防止我国的产品和一些弱势民族产业遭受发达国家的打击。我国在制定或完善环境标准时,应在符合国情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用国际标准,特别是ISO系列标准。条件暂不成熟的,也应尽可能地向国际标准靠近或与之相匹配。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护本国国内市场,防止境外污染项目或产业向国内转移,另一方面还可避免因标准不同而导致我国产品出口受阻。并且,这种建立在国际标准基础上的环境标准也易得到发达国家特别是WTO成员国之间的相互承认。2.充分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和WTO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以保护我国贸易企业的公平贸易机会。给发展中国家成员国以优惠待遇,是WTO关于发达国家成员国与发展中国家成员国之间货物贸易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如“贸易壁垒委员会考虑到发展中国家成员国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和贸易上的特殊要求,考虑到其在一定时期难以履行《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的特殊情况,在发展中国家成员国提出请求后,经审议可全部或部分地免除发展中国家成员国应当承担的义务。”但是,这些待遇的实际获得还须发展中国家的极力争取。因而,我国在与贸易对象国进行贸易活动中应主动提出关于享受前述优惠待遇的问题,据理力争,并应合理利用WTO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以保护我国的外贸利益和企业的公平贸易机会。3.科技创新是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根本途径。考查一下发展中国家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产品,不难发现,多数都是一些科技含量较低、缺乏创新的传统产品,如农副产品、针织服装、日用品及家用小电器之类。这些产品,进口国不仅能够生产,而且可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很显然,为了保护本国市场,进口国自然就会利用WTO给予成员国的权利条款,设置各种壁垒以限制进口。但我们鲜见有哪个国家会对尖端技术的产品设置壁垒,反而倒是出口国本身限制其出口。由此可见,拥有领先世界技术的产品是不怕、也不会受到什么壁垒的。所以,对更多的传统企业来说,突破绿色壁垒的根本途径则是科技创新。老产品必须要有新创意,要有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质量水准、新的环保功能和新的服务形式。任何一个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领先、环保性能优越、又为市场所需的产品,才有可能无壁垒之忧。

参考文献: 卢授永季鸿殷程鹏:“绿色贸易壁垒若干问题的探讨” [J].重庆环境科学,2000,(6)汪国红:“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分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1)柏建华,“消除绿色壁垒参与国际市场竞争”[J],市场经济研究,2002,(1)魏婷:“绿色贸易壁垒挑战中国”[J],商业研究,2001,(11)

绿色壁垒论文 篇2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影响,应对

一、何谓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壁垒,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由,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建立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制度,以及征收环境进口税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相比,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内容的广泛性、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和实施效果的歧视性等特征。

随着我国加入W T O,关税壁垒对我国贸易出口的阻碍作用将愈来愈少,但非关税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已经对我国的产品尤其是农产品出口造成了较大的障碍,而且这一障碍还呈发展的势头。

二、绿壁的国际化趋势

1、环境恶化促生绿色贸易壁垒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原有的环境问题,如水环境污染,植被破坏等还未得到彻底解决的同时,新的问题又不断产生。环境问题不断出现不仅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巨大损害,也加速了绿色贸易的发展。但是环境的现状和发展中国家的呼声并没有被发达国家予以充分的重视,倒是由此籍口开始了有利于自己的绿色贸易保护的各种措施。最典型的是1991年美国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金枪鱼及其制品,其理由是为了保护海豚的生存。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也纷纷效仿,绿色贸易壁垒开始流行。

2、发达国家双重利益手段

各国为使环境成本达到最低,都想通过各种手段使一部分内在化环境成本向其他国家转移。发达国家则选择绿色贸易壁垒将此成本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样,它不仅降低了自己产品成本,增强了竞争力,同时还实现了本国环境保护,

3、全球经济化催发绿色贸易壁垒

非歧视原则使发达国家失去了以往一统天下的霸主地位,他们不得不在国际贸易中进行公平交易。不过,发达国家并不甘心就这样与别人分享其成,他们不仅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实际优势地位,而且利用一种更隐蔽的手段来维护其经济利益。

实际上,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在本质上具有二重性,即保护环境的合理性与变相贸易保护的不合理性。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之间既有矛盾的一面也存在其统一的一面,但强调自由贸易不顾环境保护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就会导致生态恶化,资源枯竭,危害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与生存。

三、对我国的实际影响

绿色壁垒目前已日趋全球化,并呈加快发展的态势。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世贸组织第3届部长会议上,各成员国就环境与贸易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从此绿色贸易壁垒就成为世界贸易中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它对我国影响最深刻的是农产品贸易。

1、准入制的羁绊

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而又烦琐的卫生检疫制度,防止外国农产品进入本国,实行贸易歧视,增加了中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譬如,美国除了实行进口卫生许可证制度和良好食品生产规范注册认证制度外,又实行了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和水产品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认证制度,对所列指标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甚至三位,中国的技术水平难以达到。同时,发达国家还针对中国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设置绿色壁垒。如欧盟宣布禁止茶叶使用的农药标准由旧标准的29种增加到新标准的76种,部分农药的标准比原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

由于我国长期忽视环保产业的发展,出口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为符合发达国家农产品市场的环保法规和标准,我国出口商需要投入额外的资金、技术及人力资源,但这种投入短期内又无法立竿见影,因此绿色贸易壁垒将形成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准入也就不难理解了。

2、生产方式的束缚

我国在环保和防污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治理力度和管理水平上,更多的体现在思想意识上的模糊认识和观念淡薄上。我国长期忽视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的发展,放松对农产品安全和防范污染标准监督检验工作,没有形成无公害的管理体系。加之我国农户经营分散、农产品质量控制难度较高,从而使我国农产品在农药残留等各类卫生检疫指标方面有着不少漏洞和急需改进之处。我国农产品生产方式和出口结构不得不被动面临大调整。

3、多米诺式效应

例如日本对我国蔬菜原来实行20%的抽样检查,自从查出了我国的出口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后,实施蔬菜检测强化月,对蔬菜实行批批检查,进而到对中国的松蘑、青豆等植物源产品进口都实行批批检验。继而引发欧盟对动物源食品及中国茶叶实施批批检验。

4、标准化的必然

作为国际公认的食品安全基准标准的食品法典(CAC),目前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欧盟早在2002年1月就以此法典为由宣布全面禁止我国动物源产品的进口。在遭受如此严重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情况下,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当痛定思痛,以CAC为食品安全标准,不断加大力度切实提高质量认证水平。

标准化生产有助于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竖立绿色外贸的成功信心。通过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并成功跨越的贸易过程,可以使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真正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正确竖立绿色外贸的成功信心。

四、积极应对绿色壁垒

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特别是斯德哥尔摩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之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1、观念更新

绿色壁垒也不仅仅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通过迎战绿色壁垒挑战,改善我国的农业环境及提高农产品质量。而且,改善优化我国的生态环境,也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我国“九五”制定的未来50年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是,从2010年到2030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从2030年到2050年,全国建立起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经济系统。因此,迎战贸易绿色壁垒与我们自身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

2、结构调整

调整出口农产品的产业结构,完善农产品出口经营方式,加强农产品的国际标准互认合作。中国出口农产品要努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优质农产品生产比重,降低初级农产品生产比重;强化出口经营企业的联合,建立集团公司,提高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水平,增强市场开拓能力.

3、政策扶持、

给予绿色产品生产以优惠的鼓励政策,从信息、技术、税收、贷款等各方面,支持绿色农业基地的建设。W T O规则规定,当补贴不具有“专向性”时,补贴是被允许的。如政府对绿色农产品生产环境方面的补贴,不仅不对贸易造成直接影响,而且还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因而这种绿色补贴称为正常补贴,是被允许的。目前,中国政府建立了唯一授权的绿色和有机食品的认证机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这家机构已先后与美国、德国及日本等国鉴定了认证合作协议,这为我国绿色农产品顺利进入对方市场打通了渠道。

4、科技投入

并轨国际市场,兼顾社会、生态、经济效益,调整农药化肥结构,开发更多的绿色产品。。我国缺乏高效低毒的新农药,在不足200种农药中,产量最高的21种大多是高毒农药。应积极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化肥,淘汰对人体危害很大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广有机肥工程,减少无机肥的用量。逐步引导和发展生态农业,改变偏施、重施化肥的习惯。研究开发并引进农药降解技术。要充分利用世界银行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建立的“全球环境基金”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保领域的优惠贷款的条件,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我国农业环境保护及绿色农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

5、生态化基地建设

绿色贸易壁垒让我们切实认识到了绿色天然无害农产品的优势,让我们切实认识绿色壁垒所采用的技术标准通常是以先进的环保技术为基础的,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者为达到这些要求,就不得不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绿色壁垒是为保护环境、人类健康和生态影响而设立,通过突破绿色壁垒的实施,可以促进我国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明灿.农产品出口如何应对绿色贸易壁垒[J].当代经济,2008,(3).

[2]、顾佳佳,赵银德.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8,(10).

[3]、封肖云.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破译绿色壁垒[J].当代经济,2008,(2).

破解绿色壁垒封杀 篇3

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龙大集团董事长宫学斌就尽快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向全国人大提交议案,议案说:“我国的食品法规和食品卫生监督体系必须与国际接轨,建议尽快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制订食品的市场准入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

在接受本刊记者的专访中,宫学斌代表提出我国的农产品要想突破绿色壁垒,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农产品中重金属、硝酸盐、激素及类激素等的含量超标太多,是由农业环境污染所引起的。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是突破绿色壁垒的根本途径。要根据WTO相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加快制定和完善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和法规,推行“环境标志”制度,保证贸易环境管理与国际通行法规相衔接。

加快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应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认真研究和不断追踪国际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快我国农业质量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以增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应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引进、开发同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准的监测技术和设备,推动主要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技术升级,加速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同时,应做好质量认证工作。对食品及农产品实施质量安全认证是保障食品安全质量和突破贸易“绿色壁垒”的重要手段。目前,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主要为质量体系认证即HACCP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质量认证方面主要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我们应该广泛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高我国农产品认证的水平,尽快与国际互认,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高度重视动植物防疫检疫工作,从生产环节入手突破绿色壁垒。在技术壁垒当中,像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设限那样的“绿色壁垒”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还有一种影响更大、使用更多、更具隐蔽性的技术壁垒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那就是检疫壁垒。一些国家为防止病虫传入,对进口的农产品制定了严格的植物检疫标准,使我国水果、花卉等许多优势农产品被有的国家排斥在其市场之外。因此,应特别重视动植物防检疫工作,要把它作为规避“绿色壁垒”的重要内容来抓。

改进农产品出口策略,减少贸易磨擦和争端。从长期来看,我國农产品出口贸易应主动改变过于集中在东亚地区的格局,分散农产品出口流向。同时,我们还应实施农产品出口的品种多元化和时间均衡化,避免因产品品种少和出口时间集中给进口国带来的市场压力。这样有利于减少与进出口国的农产品贸易磨擦和争端,也会减少我国遭遇进口国实施绿色壁垒的可能性。

充分利用商会、协会等行业组织,发挥其调研、协调、协商、服务等作用。在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方面,商会、协会等行业组织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发展这些中介组织,可以反映和收集企业的要求和问题,组织制定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协调行业内企业之间关系,以民间组织角色与国外有关部门交涉和协商,开展有关贸易问题的对策研究,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行业会员提供优良服务。

建立相关研究咨询机构,提供应对绿色壁垒咨询服务。借鉴发达国家的办法,组成专门机构,积极开展国外农产品绿色技术壁垒方面的研究工作,比较分析农产品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的差异,拟订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计划,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做好标准技术支撑准备工作,推动我国主要农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同时,应当抓紧建立有关国家和地区贸易壁垒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动态数据库,建立相应的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及时为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对绿色壁垒提供信息和标准化服务,为我国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提高竞争力创造条件。

跨越绿色壁垒 篇4

新华网云南频道 2003-01-15 农产品出口门槛提高

2002年3月,浙江台州10万亩左右的西兰花被进口国拒之门外,价格从过去的一朵2元猛然跌到1角钱,西兰花变成“苦菜花”;5月,出口到欧盟的蜂蜜因“抗生素超标”而遭到“封杀”;茶叶、鸡腿等产品也因不合格屡被进口国拒收„„据有关部门估算,去年以来,国外的技术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造成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在100亿美元左右,而我国水产品、畜产品、蔬菜水果每年的出口额仅为100亿美元。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进口国提高了农产品的进口门槛!

以茶叶为例,欧盟宣布禁止使用的农药从旧标准的29种增加到了新标准的62种,部分农药标准比原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再比如蜂蜜,欧盟提出蜂蜜中的氯霉素不能超过0.1个PPB,也就是说10万吨里不能有1克氯霉素含量;去年1月,日本以去年我国蔬菜有2.8%抽检不合格为由,对我国农产品强化检查了一个月,过去只抽查6种农药,现在要查40多种。越来越多的事实显示:严格的技术标准、复杂的质量认证以及名目繁多的包装、标志和卫生及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正在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构成新的“绿色壁垒”。

专家指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关税、配额限制是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壁垒,现在以技术标准、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健康标准、食品标准、环境标识构筑的“绿色壁垒”,对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

提高标准用好“通行证”

“只有切实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并认真实施质量安全认证,用好认证这张市场‘通行证’才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和突破贸易‘绿色壁垒’”。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主任李怀林告诉记者。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完备的农产品标准和认证程序,我国农产品的标准制定工作严重滞后,迄今我国已经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有2000多个,年实物生产总量超过1000万吨,涉及的生产企业也超过千家,但现行的产品标准仅仅45项。再比如,欧盟对进口茶叶农药残留限量达56项,德国56项,英国13项,日本64项,而我国迄今只规定了两项农药残留指标六六六和滴滴涕。无标可循、有标不采在我国农产品领域表现得很突出。

在认证体系建设方面,我国目前的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主要为质量体系认证,即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质量认证主要有三种:一是由各省市自行开展的无公害产品认证,二是由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具体组织实施的绿色食品认证,三是有机食品认证,目前的有机食品认证主要以国外机构为主。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农产品认证体系,认证机构数量繁多;各认证机构执行不同的认证标准,造成通过认证的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难以识别哪些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有些农产品认证没有达到国际间的互认;等等。

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狠抓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高农产品采标水平,整合利用认证资源和完善农产品认证体系,加快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产品认证的互认与交流,将是我国农产品标准与认证工作的重中之重。

全程控制健全预警机制

与工业品相比,农产品生产周期长,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环节较多。而且,我国农产品生产总体规模较大,但仍然以农户家庭生产为主,生产种植、养殖的规模化和现代化程度仍然很低,这就给安全卫生质量控制的组织与管理带来很多困难。等进口国对我国农产品提出新的要求,再去改正、提高、适应就会很被动,甚至造成很大的损失。

所以,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不仅要求生产出的最终农产品要符合标准的要求,强调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要规范。如一些国家要求输入其国内的畜禽肉产品、果蔬汁、水产品生产企业必须通过HACCP体系认证。这里HACCP体系的核心 就是保护食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免受可能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因素的危害,其宗旨是将这些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消除在生产过程中,而不是靠事后检验来保护产品的可靠性,实现“农场到餐桌”的全程控制。

专家强调,农产品认证不仅要遵循我国的标准、程序进行规范认证,而且还要掌握其他国家农产品法规、标准和认证程序。要尽快建立农产品出口的预警机制,这种预警机制对提醒国内生产企业调整产品开发策略、市场战略都很重要。它能帮助企业尽快熟悉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帮助调整农民的种植结构,调整农产品的标准等等。

专家指出,当前,我们应针对农产品存在的问题开展对策研究,在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做法的基础上,尽快理顺农产品认证体制,整顿和规范农产品认证市场,建立统一监管下的农产品认证制度,制定统一的农产品认证标准、程序和标志,大力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同时,建立工作小组、技术专家小组和专门的机构,深入了解进口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不断跟踪、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针对我国农产品的弱点,提出应对措施,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事先告知农产品生产经营者,防患未然,以改变遇到技术性壁垒无所适从的状况。

原国锋(人民日报)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应对措施探讨

摘 要: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际市场大门的敞开给我国品种丰富、成本低廉的农产品走出国门创造了良好的历史机遇,但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国际上非关税贸易壁垒特别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强化,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构成巨大的挑战,就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我国农业如何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绿色贸易壁垒,通常亦称环境壁垒,指那些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有限资源、生态环境、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为名,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实,通过立法、制定繁杂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对商品进行的准入限制。

建立在以环保、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生存安全为目的,以科学、公平、公开为原则基础上的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将有利于促进全球对资源和生态的保护,是各国参与农产品国际贸易应遵循的基本条件。但从绿色贸易壁垒实践看,由于各国对环保、质量与安全等要求的标准存在不同的认识,因此实施中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绿色壁垒往往以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使出口方难以预见其内容及变化,难以适应和应对,是在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实施中,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采取的绿色壁垒措施,由于出于某种特定的目的,而演变成一种技术壁垒限制外国农产品进入本国.从当今国际范围内来看,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主要表现形式有绿色关税制度、绿色技术标准制度、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绿色包装制度和绿色补贴制度等六大类。

这些披着形形色色绿色大衣的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形成了巨大的阻力,其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绿色壁垒削弱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资源丰富,同时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劳动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农产品相比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具有一定的比较价格优势,特别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方面更是如此。但是,近年来随着绿色壁垒的实施,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欧美等国家提出所谓“有机食品”以及类似的“生态食品”、“自然食品”、“健康食品”等,对农产品中化学物质限量更加苛刻,我国农产品 往往难以满足要求,被禁止出口、退货和索赔事件屡屡发生,这对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降低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2)绿色壁垒制约农产品出口增长。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恰恰也正是各类绿色贸易壁垒措施的的主要使用者,他们推行的环保标准、动植物安全标准以及严格的监测制度和程序,增加了农产品出口国出口商的交易成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大约每年增长5%左右,加入WTO后本来有望实现增长的迅速扩大,但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大大阻碍了增长的速度。

(3)技术标准直接限制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发达国家在实施绿色壁垒的过程中,通过立法的形式,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发达国家在农产品的生产、包装、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技术要求,结果就是日本不允许中国的大米进入日本,欧盟不允许中国的牛肉等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美国不允许中国的龙眼、苹果等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中国农产因技术要求无法进入国际市场,直接限制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

(4)环保标准削弱了中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传统优势。在传统的农产品对外贸易中,中国的花生、茶叶、蜂蜜等产品都处于优势地位。但是,由于发达国家提出自然食品、生态食品等口号,对产品的包装标准也提出要求,中国农产品目前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中国的花生产量本来居世界首位,在对外贸易中曾经与美国、阿根廷一起成为世界三大花生出口国,但是,近几年来却因为黄曲霉毒素含量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标准而导致出口量下降,茶叶、蜂蜜也因为含有污染物质出口下滑。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传统优势逐渐削弱。

(5)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增加了中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而又繁琐的卫生检疫制度,防止外国农产品进入本国,而且利用WTO 协议中关于环境问题规定的漏洞打擦边球,实行贸易歧视,增加了中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

痛定思痛,中国农产品出口多次与“绿色壁垒”正面相撞,说明我国农产品出口亟待掌握国际贸易游戏规则,并充分利用这种规则来保护自身利益.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农产品生产中存在着生产缺乏协调统一、生产者和加工者知识水平低,技术和设备落后、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严重等自身问题,面对各国严阵以待的各类绿色贸易壁垒,综合来说,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 ①尽快建立和完善对农产品出口绿色壁垒预警机制。无论是主要发达国家或是一些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本国贸易伙伴绿色壁垒措施的跟踪报告和研究,有的已建立起成熟的预警机制,赢得了应对绿色壁垒的主动权。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可借鉴其他国家的成熟做法,加强通报咨询网站建设,建立国外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及时向中国涉外出口企业提供绿色壁垒通报、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法规、国际上技术贸易措施的发展动态等有关信息,使他们做好防范工作,采取积极措施,突破外国的技术壁垒。

②调整出口农产品的产业结构,完善农产品出口经营方式,加强农产品的国际标准互认合作。中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受绿色壁垒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农产品的产业结构和出经营方式有关。目前,中国出口农产品中初级产品比重大,出口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不高,生产、加工出口没有实现一体化,同世界各国的国际标准互认合作不够。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互认,通过与其它国家签订互认协议,为中国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打开通道。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削减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消极影响。

③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农业之路。发展生态农业是打破绿色壁垒的有效途径。发展生态农业首先必须掌握充分的市场信息,在此基础上,要改善环境,保护土壤质量,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的基础条件;要加大对生态农业发展的研究力度,积极给予政策支持;要提高农业品种的产出、抵御灾害能力;要采取措施鼓励发展生态农业,促进生态农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得到发展,就能生产出更多高品质、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绿色农产品,就可以抵制绿色壁垒的消极影响,增强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

④改革农产品外贸体制,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出口企业能够从生产、加工到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标准。通过培育一批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专门性绿色农产品龙头企业。

⑤加强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与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备受欢迎,据美国农业部统计,美国绿色食品从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年均增长20 %,2006 年销售额达到87 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食品市场,目前 1/ 3 的美国人购买有机食品,几乎所有超市都销售有机食品。德国、英国50 % —70 %的有机食品依赖进口。无公害农产品之所以受欢迎,因为它的生产受到严格生产条件及质量安全标准的限制,从而满足了绿色贸易壁垒的约束条件。为此,我国无论是从扩大出口角度,还是从调整农业产业和品种及增加农民收益的角度,都应鼓励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认证。不断提高生产经营者的环保、卫生安全意识,同时要简化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农产品的认证申报审批程序,减少和规范检测项目,降低监测收费、标志使用费和标志服务等收费标准,减轻生产者负担。完善农产品出口检验和检疫制度,建立健全农、兽药残留监控体系和疫病疫情防控体系。

⑥企业应积极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实施“ 走出去”策略,绕过绿色壁垒。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应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跨国经营。对此,中国出口农产品企业可以在外国开办独资、合资生产企业的形式,不仅可以在外国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当地人才,紧跟国际消费潮流,而且可以利用外国在资金、某些原材料上的价格优势,节约运输成本等多项成本。另外,企业还可以采用劳务输出、技术输出等方式,实施“走出去”战略,就地生产、加工农产品,变“销地”为“产地”,绕开绿色壁垒。

参考文献

对绿色壁垒的理性思考 篇5

绿色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措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构成重大障碍.但绿色壁垒在客观上的确起到了保护全球的`生态环境、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保护人和其他动植物生态安全的作用.在我国,资源和生态问题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成长期严重制约.为应对严峻的环境问题,加强绿色壁垒的科学合理设置,对治理日益恶化的环境会大有帮助.

作 者:冯启文  作者单位:湖北经济学院,经贸学院,湖北,武汉,430077 刊 名: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年,卷(期): 2(4) 分类号:F752.01 关键词:绿色壁垒   合理性   可持续发展  

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特征 篇6

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特征

1.名义上的合理性

绿色贸易壁垒是以保护世界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行贸易限制和制裁措施之实。现代社会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会很自然地关注环境问题,对于那些可能对环境和健康带来危害的商品和服务表现出了高度敏感性。绿色贸易壁垒正是抓住了这一共同心理,使贸易保护在名义上和提法上有了合理性的巧妙性。

2.形式的合法性

绿色贸易壁垒虽然属于非关税壁垒的范畴,但其不同之处在于绝大部分的非关税壁垒不是通过公开立法来加以规定和实施的,而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则是以一系列国际国内公开立法作为依据和基础。7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通过有关国际组织及国际会议先后制定了许多多边国际环保协议、规则。它们在形成国际环保习惯法以及在对国际贸易造成冲击和影响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国际贸易中适用的法律有:国内法、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条约。目前世界上最重要、最有权威、最有普遍性的国际多边贸易条约是GATT和WTO两个文件。GATT第20条,授予了各国“环保例外权”;WTO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前言中也规定了“不能阻止任何成员方按其认为合适的水平采取诸如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与健康以及保护环境所必须的措施”。由此可见,发达国家采取的严格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从法律的角度看,一般是无可非议的。

3.保护内容的广泛性

绿色壁垒保护的内容十分广泛,它不仅涉及到与资源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有关的许多商品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的规定和限制,而且对那些需达到一定的安全、卫生、防污、等标准的工业制成品亦产生巨大压力,因此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同时,由于绿色贸易壁垒保护措施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因此在具体实施和操作时,也很容易被某些发达国家用来对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随心所欲地加以刁难和抵制。

4.保护方式的隐蔽性

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如进口数量与配额等相比,绿色保护壁垒具有更多的隐蔽性。首先,它不像配额和许可证管理措施那样,明显地带有分配上的不合理性和歧视性,不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其次,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各种检验标准不仅极为严格,而且烦琐复杂,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例如,1995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展实施“国际环境监察标准制度”,许多国家利用此标准限制和拒绝产品进口。

5.较强的技术性

即对产品的生产、使用、消费、和处理过程的鉴定都包括较多的技术性成分。

绿色壁垒与出口贸易对策 篇7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内, 一些国家凭借自身的科技优势和经济优势, 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 通过立法或发布强制性的技术规定, 对进口商品进行强制性的贸易保护。目前, 主要有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包装制度、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关税和绿色贸易制度等。

绿色贸易壁垒本是协调环境与贸易关系的产物, 其目的是为了限制破坏生态环境及影响人类、动植物健康的贸易规定, 但在国际贸易具体实践中, 由于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是根据各发达国家国内环境水平和技术标准来设置。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经济优势和技术上的优势, 往往采取对外国商品制定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 限制或禁止外国商品进口, 借保护人的健康和环境问题之名, 行贸易保护之实。因此, 虽然绿色贸易壁垒是技术进步的产物,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但就目前而言, 它的特征仍是贸易保护主义, 导致环保技术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遭受重重困难。这些贸易保护文件实施以来, 引发的贸易摩擦、贸易冲突日益增多, 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许多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近年来,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十分明显, 每年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年出口总额的20%左右, 其影响不容忽视。

1.产品出口市场受限制。

目前, 我国出口市场仍主要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环保意识、环保标准在全球是最高的, 限制措施也是最严的。随着绿色贸易壁垒的日趋强化, 我国产品在短期内势必难于达到他们的标准, 出口市场必将受到严重冲击, 面临缩小的境地。

2.部分产品出口量和出口价格大幅下降。

通常, 只要产品的某项指标达不到进口国的相关规定, 就会受到责难和限制, 甚至禁止进口和退货索赔, 其结果使我国诸多产品难以进入他们的市场参与公平竞争, 造成巨大损失。如农产品方面,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环保水平还比较低, 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过程和方法、包装贮运、组成成分及性能等存在诸多方面的不利环保的因素。如在卫生检查方面, 实行绿色壁垒的国家和地区不仅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苛刻的绿色技术标准, 而且实行严格而又繁琐的的进口检疫制度, 我国农产品往往难以达到其要求, 加大了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的难度。美国从1997年强制性实施的水产品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认证, 使我国对美国出口的冻龙虾金额由1996年的1203.9万美元下降到56.7万美元, 冻鳖由23.8万美元下降到2.4万美元。又如在农药残留量方面。许多发达国家规定的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我国只规定了62种, 日本规定了96种、美国规定了115种。我国农产品和食品出口受到国外各类环境标准的限制, 因农药残留量 “超标”而遭到拒收、扣留、终止合同或停止进口的农产品不断增多。如2002年至2003年, 中国对欧州的茶叶出口减少37%。

3.提高出口商品的成本费用。

绿色贸易壁垒对出口企业最大影响是提高出口商品的成本, 改变了我国企业的比较优势, 进而削弱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影响我国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具体表现为:环保、技术投入增加, 为达到标准而增加成本;昂贵的检验检疫费用增加检验成本;过高的认证费用使出口企业难以承担。

4.产生连锁反应, 造成“一枝动, 百枝摇”的严重后果。

绿色贸易壁垒往往会产生连锁反应, 很容易波及其他相关产品和产业。如2002年1月欧盟理事会以浙江省舟山地区的冻虾仁氯霉素含量超标为由, 通过《关于对产自中国的进口动物产品实行某些保护性措施的决议》, 决定暂停进口产自中国的动物性产品。禁令由虾仁扩大到所有的动物高达100多个品种。欧盟发布这一禁令后, 匈牙利、俄罗斯等国也紧随效仿。尽管经过我国各方的努力, 欧盟解禁了大部分动物性产品, 但也造成巨大损失。

三、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举措

1.加强对绿色贸易重要性的认识。我国部分管理部门和外贸企业对绿色贸易的概念, 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把贸易伙伴国正当限制我国商品出口的措施都称之为壁垒。我国农产品因有害物质超标而被对方国家拒绝入境之类的事件, 不能认为对方是故意设置绿色壁垒。相反, 应当及时转变观念, 重新审视发展与环保的关系, 制定出口产品可持续发展战略, 推动企业开发绿色产品, 加速企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2.加快制定相关技术标准, 积极参与国际环保标准的制订, 与国际紧密接轨。改革我国标准化工作, 加快标准制订与修改速度, 提升自己的环境标准要求, 提高整个出口行业的技术水准, 采用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的先进标准, 使我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吻合, 并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生产, 使国内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逐步接轨。加强与发达国家和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双边或多边标准化项目合作, 签订多边或双边互认协议, 将我国具有优势的项目标准纳入到国际标准中去。积极推行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和环境标志认证制度, 加强环境管理与环境建设, 规范绿色贸易。

3.建立和完善绿色核算体系。长期以来, 由于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经济理念, 我国产品的价格未将环境成本计入在内, 资源也成了可以廉价出口的商品, 这不仅导致出口贸易容易受到贸易壁垒的羁绊, 而且也损害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利益, 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因此, 我国必须要建立适合自己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绿色会计体系, 把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可更新再生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与修复改善、污染的治理作为社会成本列入核算体系, 使资源与环境商品化、价格量化, 逐步实现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的有偿化, 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节约利用,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大力发展绿色产品。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是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关键, 出口企业要加大投资力度, 对产品设计、原材料选购、生产销售和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以及包装全过程加强环保控制, 积极开发和采用各种绿色原材料, 改进生产工艺环保标准, 大力推进清洁生产, 发展无污染和少污染产品, 实施绿色技术。以绿色需求为导向, 优化出口贸易商品结构, 把绿色产业作为提升出口产品结构的主要方向。

我国应对绿色壁垒问题探讨 篇8

因此,加强对绿色壁垒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一、綠色壁垒的表现形式

1.绿色技术标准

绿色技术标准是进口国制定的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国外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进口。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的较高的技术水平制定的,而发展中国家难以达到这样的标准,因而实质上构成了一道技术屏障。

2.绿色环境标志

绿色环境标志是一种粘贴或印刷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以表明产品在生产、加工或使用的各个环节均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不危害人体健康,不污染环境。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实行环境标志制度,由于各国环境与技术标准的依据和指标水平、检测和评价方法不同,很容易对外国产品构成贸易壁垒。

3.绿色包装制度

绿色包装招商品的包装能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发达国家建立了一系列严格苛刻的包装法令法规。凭借这些法令法规,发达国家可随意将他们认为包装不符合其标准的,尤其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商品拒之门外。

4.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目前发达国家所实施的各种检验检疫措施极为严格,且繁琐复杂。他们对食品的安全卫生指标十分敏感,尤其对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重金属含量的要求日趋严格。发达国家借口保护本国人民和动植物生命健康,往往采用高于国际标准的本国标准。

5.绿色补贴制度

发达国家要求将环境成本内在化,污染制造者应将治污费用计算在生产成本之内。应该说,环境成本内在化是纠正因工业生产活动而产生的环保负面效应的最有效的方法,但它却客观上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企业无力承担治污费用,政府有时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而发达国家却以这种补贴违反世贸组织反补贴协议为由,征收反补贴税。

绿色壁垒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绿色壁垒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份额缩小,而且已有的市场也面临严峻的考验;二是有关环保条款过于向发达国家倾斜,对发展中国家不公平;三是缺乏资金的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寻求优惠转让环保技术带来了障碍。

二、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若干设想

1.政府措施

加强宣传,提高企业和全民的环保意识。政府应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引导各类企业将环境保护作为其主要价值取向之一。这将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产业体系的建立。

加强国内环境保护法规的建设和执法。政府应逐步完善各类环保技术标准和法规的建设,强化政府的环境管理职能,加大对违反环保法规或逃避环保责任的企业的处罚力度。建议政府采取以下措施:A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责令并监督污染者彻底治理污染,逐步使环境成本内在化;B各级政府在项目审批时应优先考虑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项目;C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企业加征环境税。

采用国际标准,建立我国的技术法规体系。通过采用国际标准,可以防止和消除大部分技术壁垒。我国目前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不高,难以满足出口贸易发展的需要,因此政府应密切注视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变化趋势,特别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系列标准,加强对国际标准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研究,据此制定我国的国家标准,使之与国际标准接轨。政府成立外贸环境技术标准信息中心,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整理和跟踪国外环境技术标准和环保法律法规信息,为出口企业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信息咨询和技术指导说明服务。

争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首先,政府应加强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发达国家为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承担了其中大部分标准的起草和制定工作,并借机将其国内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目前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还比较少。为此,有关部门应积极参加国际标准的制定活动,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充分反映我国的意见和要求,并争取将我国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内标准纳入国际标准中。其次,我国政府应在世贸组织多边谈判中积极、广泛地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强集体谈判力量,要求发达国家修改或取消不合理的和过度的标准,坚决抵制绿色保护主义。第三,我国应充分利用有关环境规则下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和差别待遇,尽量绕开一些壁垒。对于具有歧视性和针对性的技术壁垒成国应向世界组织的争端解决机构提起申诉,力争通过磋商和谈判加以解决。另外,要充分利用《技术贸易壁垒协议》允许成员国在制定环境技术标准时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可实行自愿标准的规定。对国内产业、产品视情况制定不同的环境技术标准。利用这个协议对“自愿性”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又有很大隐蔽性的“绿色屏障”。除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己利益外,必要时可以在不偏离WTO原则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利用其他WTO有关条款,对发达国家设置一定的“例外”。

2.企业措施

应尽快采用绿色生产体系,提高技术质量水平。绿色贸易壁垒实质是绿色高科技壁垒。对企业来说,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是突破绿色壁垒的根本途径。据预测,在未来10年内,绿色产品将主导世界主要市场。为适应这一潮流,企业应主动采用绿色生产体系,生产绿色产品。具体来讲,在产品开发上,企业应加强对绿色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设计绿色包装,使产品达到各种技术、安全和卫生标准;在生产中,采用绿色工艺,包括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产生的清洁工艺技术和末端治理技术,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在管理方面,将生态学、环境科学、卫生学等学科的原理运用到企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中,形成一个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的绿色管理体系;在销售方面,应贯穿绿色营销的理念,根据绿色市场的需求规律和其他因素,制定并优化营销组合方案,树立绿色企业形象,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企业应建立自己的绿色壁垒信息库,多方收集信息,关注绿色壁垒动态。要主动收集各国绿色壁垒资料,加强与政府有关咨询机构和我国驻外使领馆经商处的联系,定期从这些地方获取及时、准确、详细的信息。企业应组织人力加强对绿色壁垒的研究,经常向专家咨询并组织本企业有关人员接受专家培训。

积极申请国际认证。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一个有全球性影响的国际标准。世贸组织的技术贸易壁垒协定强调在一切需要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地方,如已有相关的国际标准存在,各成员应首先采用这些国际标准,因此可以说获得ISO14000认证相当于取得了进入世界市场的“国际绿卡”。自从1996年ISO14000系列标准面世以来,我国已有500多家企业通过这一认证,但与我国众多生产企业相比,这一数字显然还不够令人满意。因此,企业必须加快步伐,积极响应政府建议,在政府有关部门的认证程序指导和帮助下,改进技术,采取节能高效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以早日搭上ISO14000这辆通往国际市场的快车。

上一篇:2020扶贫工作个人年度总结下一篇:入驻天猫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