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关税壁垒

2024-06-05

非关税壁垒(精选12篇)

非关税壁垒 篇1

一、非关税壁垒的涵义与特点

1. 非关税壁垒的涵义

非关税壁垒, 是指一国政府为限制进口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 对本国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与手段的总和。从历史上看, 非关税措施是在国际贸易市场问题尖锐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早在1929年~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期, 西方发达国家在高筑关税壁垒的同时, 就广泛采取了各种各样的非关税措施以阻止国外商品的流入。把非关税措施作为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手段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 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的加权平均关税率已由20世纪40年代的40%下降到7%。关税的保护作用大幅度下降。但是, 发达国家出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 并不甘心放弃贸易保护政策。以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导火线,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终于掀起了一场以非关税措施为特征的新贸易保护浪潮。非关税措施从此成为各国对外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主体, 并愈演愈烈。

2. 非关税壁垒特点

首先, 非关税措施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关税的制定, 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 要调整或更改税率, 也需要一定的法律程序和手续, 因此关税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而非关税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则通常采用行政程序, 制定起来比较迅速, 程序也较简单, 能随时针对某国和某种商品采取或更换相应的限制进口措施, 从而较快地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其次, 非关税措施的保护作用更为强烈和直接。关税措施是通过征收关税来提高商品成本和价格, 进而削弱其竞争能力, 因而其保护作用具有间接性。如果出口国采用出口补贴、商品倾销等办法降低出口商品成本和价格, 则限制了关税保护作用的发挥。而一些非关税措施如进口配额, 预先限定进口的数量和金额, 超过限额就直接禁止进口, 这样就能快速和直接地达到关税措施难以达到的目的。

再次, 非关税措施比关税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关税措施, 包括税率的确定和征收办法都是透明的, 出口商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有关信息。另外, 关税措施的歧视性也较低, 它往往要受到双边关系和国际多边贸易协定的制约。但一些非关税措施则往往透明度差, 隐蔽性强, 而且有较强的针对性, 容易对别的国家实施差别待遇。

二、美国主要非关税壁垒及其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1. 反倾销措施及其影响

美国频繁利用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对进口产品实施限制。自1980年7月美国发起首例对中国产品反倾销案, 到2002年底, 美国累计对中国产品提出96起反倾销调查和4起保障措施调查。美国的相关立法中存在歧视中国产品的规定, 其调查实践中也存在大量不公正做法, 这些均对中国对美国出口构成了重大障碍。

在对中国出口产品进行的反倾销调查中, 美国一直无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歧视性地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运用不合理的替代国方法确定中国产品的倾销幅度。这种做法未能客观反映中国产品在原材料和劳动力等方面的成本优势, 并导致裁定的倾销幅度很高, 因此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反倾销调查中一直处于非常不利的处境。自1990年电镀螺母反倾销调查案以来的10多年间, 美国在给予中国企业市场经济待遇方面没有做出任何积极的调整。

美国《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第771节就反倾销调查中确定一国是否具备市场经济地位规定了6条标准:即该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可兑换程度;雇员与雇主谈判工资的自由程度;该国对合资企业或其他外国投资的准入程度;政府所有权或对生产资料的控制程度;政府对资源分配的控制程度与决定价格和产量的程度, 以及行政当局认为合适的其他因素。如果中国应诉企业或产业能证明其具备市场经济导向, 则美国调查机关不应采用替代国方法, 而应采用该企业或产业自身的产品成本数据确定倾销幅度。但是, 在实践中, 美方在认定市场经济地位中采取了非常苛刻的做法, 导致中国应诉企业从未获得过市场经济地位, 但同一中国出口企业的同类产品 (如挡风玻璃) 在欧盟和加拿大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中均被认定享有市场经济待遇。

2. 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影响

美国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 一方面表面上极为倡导贸易自由化, 另一方面为维护自身利益, 在技术标准、法规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保护主义色彩, 形成了巨大的技术壁垒。如美国利用安全、卫生检疫及各种包装、标签等规定, 对进口商品进行严格检查, 对进口商品制定了很多具体规定。如与FDA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有关的法律法规就有《食品、药品、化妆品法》、《公共卫生服务法》、《公平包装和标签法》、《婴儿药法》、《茶叶进口法》、《婴儿食品法》等;而在药品方面, FDA又制定了相应的法规, 该法规对各种药物的认证、包装、标识及检测试验的方法等都逐一进行了规定, 就连非处方销售的药品和器械上的警告用语也有具体要求。对进口食品的管理, 除了市场抽样外, 主要在口岸检验, 不合要求的将被扣留, 然后以改进、收回或销毁等方式处理。据了解, 由于各种原因, 每月被美国FDA扣留的各国出口商品平均高达3500批左右。近年来美国采取的对我国出口影响较大的技术壁垒情况:

(1) 针对中药和保健食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FDA) 在对中国传统中药的贸易管理中, 一直无视中国中药与西药的根本性差异, 实施了多种不合理的管理措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 美国就通过不合理的药物充分鉴定等手段限制中国中药对美国出口。近年, FDA禁止含有他汀类充分的保健食品在美国作为非药品销售, 这对中国基于中药原理开发的保健食品对美国出口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2) 关于食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从1994年5月起, 美国开始实施《食品标签法》, 对所有的预包装食品实行强制性标签, 内容复杂而烦琐。特别是该法要求食品必须加贴营养标签, 每种食品为此进行的营养成分检测需花费约500美元~2000美元。虽然这一措施也适用于美国制造商, 但由于外国制造商对此措施及其具体检测程序不熟悉, 适应过程较慢, 美国有关部门在审批时也存在拖延情况, 给外国制造商增加了额外成本。

3. 其他主要非关税壁垒及其影响

(1) 政府采购:美国《1933年购买美国货物法》是美国政府采购的核心法律。它包含有很多歧视性的规定, 如禁止一些公共部门从国外采购产品及服务, 建立本地的特殊标准, 要求为本地的供应商提供优惠的价格条款等。2002年, 一家中国公司的美国合作伙伴公司于2002年8月、9月两次参与了美国内务部恳务局组织的水电站项目投标, 但均被拒绝。美国内务部称, 根据《1974年贸易协定法》的规定, 投标公司在水电站投标项目中只能使用来自美国、加勒比海国家、NAFTA国家和部分其他指定国家的设备。美方关于政府采购项目中设备来源美国的限制不合理地损害了中国的贸易利益。

(2) 区域经济壁垒:美国倡导并加入了一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区域经济组织成员间相互给予特殊优惠待遇, 在客观上对非成员构成歧视。以纺织品和服装为例, 根据NAFTA规定, 美国自1994年1月1日起取消了从墨西哥进口纺织品和服装的配额限制, 并给予一系列的关税优惠。但是, 中国此类产品对美国出口仍受配额限制并被征收较高关税。因此, 墨西哥已于1998年取代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服装供应国, 而中国服装在美国市场上份额不断缩小。

(3) 对进口产品征收歧视性国内税费:美国海关对所有水运进口货物收取港口维护税 (Harbor Maintenance Tax) , 标准为进口额的0.125%。这一收费标准与美国海关提供的服务并不相称。近年来, 美国海关未使用完的港口维护税额居高不下, 2000年达到22亿美元左右, 这表明港口维护税的收费水平超过美国海关提供相关服务所需的成本, 增加了国外出口商负担。

(4) 海关壁垒:美国海关等部门在进口产品通关时要求出口商提供所有的附加单证及相关信息, 对某些产品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远远超出正常通关的需要。这些手续非常繁琐且费用昂贵, 对新出口商和小出口商构成了壁垒。特别是进口纺织品、服装及鞋类的通关手续极为繁琐, 且美国海关要求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信息中很多都与通关或贸易统计无关。

(5) 原产地要求:关于原产地的衡量标准, 国际上通行的是实质性转化标准。即一国在对产品的加工中, 从原材料的投入到制成品是否使之发生实质变化为标准。如果发生了重大变化, 足以列入关税税则表不同项下时, 该产品就具有该国性质, 被认为原产地为该国。采用这种标准的以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居多。

结束语:目前,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推动下, 国际贸易规则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以引人注目的关税壁垒为主要手段的“旧”贸易保护时代已经过去, 以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等为代表的“新”的贸易保护措施悄然而立。目前我国企业在出口中几乎都遇到非关税贸易壁垒有关的问题和障碍, 尤其美国频频采取各种非关税措施, 对我国出口商品加以限制。

参考文献

[1]商务部: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03年.人民出版社, 2003年

[2]李志军:如何应对贸易技术壁垒.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1年

[3]董峻:积极应对农产品出口“绿色壁垒”.载《技术性贸易壁垒动态》, 2002年第4期

非关税壁垒 篇2

摘要:近期以来,关税壁垒一直是各国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的习惯性做法。在贸易与环境关系问题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背景下,无论是WTO的与贸易相关的环境措施,还是多边环境协定的与环境相关的贸易措施,它们都有一个主要的载体,那就是绿色壁垒。加强对绿色壁垒这一新兴贸易壁垒的概念及其影响国际贸易的机制与效应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非关税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 WTO基本原则

一、引言

非关税壁垒早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就已出现,但普遍建立和实施却是在本世纪30年代以后。当时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国内市场的矛盾,对进口的限制愈加严格,一方面高筑关税壁垒,另一方面采取各种各样的非关税壁垒措施限制他国商品的进入。

近些年虽然WTO逐渐发挥越来越大的调控作用,但同时非关税壁垒还在不断增强。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严重的非关税壁垒的限制、侵扰和打击。而绿色壁垒是指一国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以及本国产品、市场而设置的各种强有力的环境保护措施、法规标准等。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随着绿色壁垒的加速发展,发达国家在国内加快了制订和实施环境标准的步伐,在国际上则极力主张将环境标准、环境标签与贸易措施挂钩,限制不符合其环境标准的产品进口,这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很大影响,贸易壁垒有增无减。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非常反感,双方常常发生激烈争论。这种情形时常对全球环境治理产生干扰。针对这一问题,有些学者提出,建立一个世界环境组织,可以使世界贸易组织排除掉环境问题的干扰,消除发达国家利用环境壁垒的前提和借口。还有些学者甚至认为建立一个世界环境组织将对世界贸易组织起制约和平衡的作用。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冲击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还不是非常明显,人们甚至认为中国的产品尤其是一些农产品、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明显价格优势,入世后将会有光明的前景。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让人始料未及的,据有关部门估算,自2002年以来,国外的技术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造成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已达100多亿美元,相当于我国近年来水产品、畜禽、蔬菜水果的年出口额。蔬菜水果的年出口额。例如,2004年,欧盟禁止我国动物源性产品进口一案就涉及我国94家企业,贸易金额达6.23亿美元。一些出口市场和产品结构比较单一的企业,还将因此次事件濒临破产境地。据统计,这些企业中涉及的劳动力近5万人,欧盟的禁令还殃及十几万农户因上述出口企业无法全部履行合同而遭受经济损失。

(二)绿色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1.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污染密集度高的产品一般是发达国家绿色壁垒所集中针对的相关行业的产品,例如化学成品及相关产品、农药等。一直以来,发达国家对我国化学原料和农药的出口制定了不少环

境标准和贸易限制措施,而且,最新的动态表明,这方面的绿色壁垒将进一步加深。以欧盟为例,2003年底欧盟《未来化学品政策战略》已经提交欧洲议会审议,该白皮书一旦通过并实施,中国将至少有700多种出口欧盟的化学品面临注册、评估、许可等考验。近年来,绿色壁垒成为影响中国化学品和农药出口的最主要的因素。

2.对出口商品成本和数量的影响

农产品及食品出口受到绿色壁垒显著影响的主要包括茶叶、蔬菜、动物肉类产品等。2002年以来,由于欧盟和日本先后改变或增多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农药残留检测标准或项目,我国以浙江省为主的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对欧盟和日本的茶叶出口全线下降。2004年1月10月,浙江省对欧盟出口所占比重由去年的4.1%降为2.2%。而对日本出口茶叶也呈明显下降趋势,出口所占比重由去年的13.9%降为9.6%,约为0.95万吨和2000万美元的金额,分别下降23.1%和30.7%。2002年,日本不断对蔬菜等中国农产品加强检验检疫,造成了中国蔬菜对日本出口的大幅下降。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字显示,仅2006年前7个月,我国保鲜蔬菜和暂时保藏的蔬菜对日本出口分别下降了20%至29%。

四、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

(一)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应根据成本优势的变化,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积极开发和出口绿色产品,使我国的出口贸易向有利于生态环境绿色化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环保技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方兴未艾。这种以环境和资源保护为核心的产业正推动着绿色产品的开发与绿色市场的形成。据预测,绿色产品在未来的10年内将主导世界主要工业市场。

(二)实施绿色高科技战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政府和企业应达成共识,采取有力手段,实施绿色高科技战略,增加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发展绿色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开发和生产优质的绿色产品,以冲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扩大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贸易空间。首先,国家应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高技术含量的绿色产品给予扶持,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其加入国际竞争行列。其次,要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绿色技术改造或取代传统技术。各级政府应该支持企业建立绿色技术研究开发机构,搞好绿色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绿色技术,搞好消化、吸收、创新和推广。

(三)完善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制度

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制度是从1994年5月17日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成立之日起开始的。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制度与IS0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和环境标志认证制度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今后中国在积极推广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和环境标志认证制度的同时,要注意我国环境标志中产品生产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安全性能标准等应与15014000系列的相关标准接轨,并抓好我国环境标志的双边、多边国际互认。目前,环境标志产品还没有国际统一的标准,通过环境标志的双边、多边国际互认,可以增强我国环境标志认证的国际有效性,使我国通过认证的企业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四)建立绿色壁垒的预警机制

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具有不断发展的性质,总的趋势是标准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复杂,要及时了解绿色壁垒的最新变化,把握其发展方向,及时向出口企业告警。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国外使馆、贸易机构、媒体等各种途径,广泛收集欧盟各国的行业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疫标准和环保要求,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加强信息管理和技术交流工作,预测和把握其发展趋向,及时把信息提供给相关企业。

同时,要加强对有关环境问题的公共技术的研究,建立咨询点,便于企业掌握发达国家绿色消费浪潮的基本趋势,大力开发绿色产品。检验检疫部门则要加强调查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些检验检疫问题,研究现行的国际环保规范和国际公约,大量收集国内外疫情资料,趋利避害,防止他们利用现有国际公约及多边贸易体系环境规范不合理地制造绿色壁垒。

参考文献

[1]张玉卿,郑志海,入世与国内市场产业的合法保护[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2: 52-53

非关税壁垒 篇3

NAMA非关税壁垒谈判不仅关系到我国能否通过谈判突破阻碍我国非农产品出口的国外非关税壁垒,而且关系到我国现行的非关税措施能否继续维持。通过研究正确把握NAMA非关税壁垒谈判的内容和走向,适时提出我国的立场和提案,对于切实维护我国的产业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WTO多哈回合非农产品市场准入(market access for non-agricultural products,简称NAMA)谈判领域,“非农”产品指WTO《农业协定》未涉及的所有产品,包括工业品、鱼和鱼制品以及林产品。虽然GATT和WTO乌拉圭回合谈判使非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关税高峰、高关税和关税升级的存在,关税仍对世界贸易造成重要障碍,有些WTO成员也声称,与关税相比,复杂多变的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简称NTB)对其产品出口造成了更大的障碍。也正因为此,2001年11月召开的WTO多哈部长会议启动了NAMA谈判。

WTO NAMA谈判主要包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谈判两部分,谈判的目的是降低或取消关税,包括关税高峰、高关税、关税升级以及非关税壁垒。根据WTO《多哈部长宣言》第16段,那些对发展中国家有出口利益的商品尤其应该成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降低或取消的目标,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要和利益应予以充分考虑。

NAMA非关税壁垒谈判的目的在于,通过谈判尽可能地减少甚至取消各种各样的非关税壁垒,如海关估价、原产地、进口许可、数量限制、标准、检验、认证、合格评定、装运前检验等方面的规定与程序,为其产品的市场准入提供贸易便利。

与此同时,一些主要WTO发达成员不顾广大发展中成员和最不发达成员的基本国情、发展特点和出口利益,频频以消费者保护、动植物卫生、环保、反欺诈等名义制定和实施多种复杂甚至苛刻的非关税壁垒,通过种种手段抬高本国市场准入的门槛,对发展中成员和最不发达成员的非农产品市场准入造成了不必要的障碍。

自2001年11月多哈部长会议以来,NAMA谈判和WTO谈判犹如一对难兄难弟,一路相伴坎坷走过。两者的命运可谓息息相关,WTO先后经历了坎昆会议、香港会议、日内瓦会议等多次高级别会议,虽然在某些领域谈判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谈判期间一度因成员分歧过大造成谈判暂时中断,至今仍看不到近期达成新协议的希望。同样,NAMA谈判也未能实现关键性突破。

WTO NAMA谈判解决非关税壁垒问题的模式

根据2003年8月19日WTO非农谈判主席提交的“NAMA谈判模式要素草案”,市场准入谈判小组(简称NGMA)首先对参与方通报的各种非关税壁垒进行确定、归类和审查,在确定工作完成后,参与方将对有关非关税壁垒进行归类,必要时对一些信息进行澄清和补充,之后按以下方式处理有关成员关注的非关税壁垒问题:

(一)经参与方同意选定的非关税壁垒由NGMA负责处理,模式包括成员间要价/出价、水平方法和垂直方法。

(二)《多哈部长宣言》在其他领域有特定谈判授权的非关税壁垒,应继续在WTO相关机构处理,但为了透明度目的,有关谈判进展情况或结果应向NGMA报告。

(三)有关的非关税壁垒工作与《多哈部长宣言》的其他领域相关,目前没有特定的谈判授权,有关非关税壁垒需在其他领域处理,但为了透明度目的,有关谈判进展情况应报告给本谈判组。

(四)有关非关税壁垒目前没有特定的谈判授权,经进一步澄清,且如果NGMA确定有必要将其移交给另一WTO机构处理,则需报告给贸易谈判委员会,以便再向适当的WTO机构移交。

WTO NAMA 非关税壁垒谈判

主要取得三个方面进展

WTO NGMA于2002年成立以来,在NAMA非关税壁垒谈判领域主要取得了如下进展。

(一)2004年8月1日,WTO就《总理事会关于多哈议程工作计划的决定》(即“七月一揽子方案”)文本达成一致,成为未来继续讨论和谈判的框架。《决定》第14段关于NAMA非关税壁垒谈判问题的陈述如下:

“我们认识到非关税壁垒是这些谈判同等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指示参与方加强其非关税壁垒工作。我们特别鼓励所有参与方在2004年10月31日前对非关税壁垒进行通报,对其进行确定、审核和归类,最后进行非关税壁垒谈判。我们注意到通过这些谈判处理非关税壁垒的模式可包括要价/出价、水平或垂直方法,并应对发展中成员和最不发达成员参与方的特殊和差别待遇予以充分考虑。”

(二)2005年《香港部长宣言》附件B第26-27段“关于NAMA框架下的非关税壁垒问题”对NAMA非关税壁垒谈判进展情况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和指示:

“自2004年7月框架通过后,成员们认识到非关税壁垒是NAMA谈判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将其注意力放在了非关税壁垒问题上。一些成员称非关税壁垒对其出口产品构成了比关税还要大的壁垒。谈判组花了大量时间对通报的非关税壁垒进行确定、归类和审查。成员们在非关税壁垒谈判中使用了双边、垂直和水平方式。例如,许多成员在双边向其贸易伙伴提出了问题。垂直倡议涉及汽车、电子产品和林产品。还有一些关于水平方式的提案涉及出口税、出口限制和翻新产品。在出口税方面,一些成员认为此类措施不在NAMA谈判授权范围内。一些成员还在其他谈判组中提出了他们最初在NAMA谈判组中通报的非关税壁垒。例如,许多贸易便利化措施正在贸易便利谈判组中进行讨论。其他一些成员还表示有意将问题提交到WTO各常设委员会上讨论。目前提出供在NAMA谈判组中进行谈判的非关税壁垒包含在JOB(05)/85/Rev.3号文件中。”

“ 一些提案内容属于程序性的,目的是加快有关非关税壁垒的工作,包括建议举行专门的非关税壁垒会议。需要进一步对这一提案和其他提案进行审议。成员们不需要开始考虑提交具体谈判提案的时限和非关税壁垒谈判结果。”

(三)2008年7月10日,NAMA谈判主席发布第三次修订的NAMA谈判模式文本草案。文本草案特别针对非关税壁垒问题建议在今后基于文本的谈判中优先考虑有关成员提交的2项水平提案和5项垂直提案,分别是:

1、水平提案

(1)关于推动非关税壁垒解决程序的部长级决议;

(2)关于翻新产品贸易的部长级决议。

2、垂直提案

(1)化工品和化学物质部门非关税壁垒谈判提案;

(2)关于与电子设备贸易有关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的释义的谅解;

(3)电子产品的电气安全和电磁兼容非关税壁垒协定;

(4)关于纺织品服装、鞋类和旅游用品标签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释义的谅解;

(5)汽车产品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非关税壁垒协定。

为了维护国家和企业利益,

我国积极参与NAMA非关税壁垒谈判

我国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常驻WTO使团及时跟踪并参与了WTO NAMA谈判框架下的非关税壁垒谈判、讨论和磋商。为了维护我国在谈判中的合理利益,国家质检总局专门组建了研究小组,对WTO NAMA谈判框架下的非关税措施问题开展研究。根据《多哈部长宣言》授权的精神,同时结合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实际需要,研究小组特别选取了烟花、打火机、机电、纺织服装和玩具等对我国有特别出口利益的产品开展了非关税措施专题研究。

研究小组特别跟踪研究了NAMA非关税壁垒谈判进展情况,主要成员提交的与TBT和SPS措施等有关的通报、提案和讨论方案,并调查研究了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制定和实施的对我国上述产品出口造成变相限制的标准、检验、测试、认证、认可等非关税壁垒。还特别针对我国烟花和打火机产品出口过程中遭遇国外非关税壁垒的实际情况,于2007年9月19日通过我国商务部和常驻WTO使团,向WTO提交了我国的烟花和打火机非关税壁垒提案。

2007年9月21日,WTO以工作文件形式向所有WTO成员散发了我国提交的两项提案:《非农产品市场准入-协调烟花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协调打火机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其中,在烟花非关税壁垒提案中,通报了我国烟花产品出口遇到的国外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领域的壁垒。主要包括:部分成员禁止销售烟花或限制销售部分类别的烟花;要求将烟花样品送至指定的进口成员本土实验室进行检测或只认可进口成员本土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对烟花产品提出苛刻的注册或认证要求;因为未制定统一的国际标准,各成员采用的标准差异很大,出口到不同的国家需要按不同的标准生产;进口成员委托检验机构在出口成员的生产企业进行装船前检验等等。在此基础上,中国呼吁WTO积极推动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烟花产品国际标准,要求进口成员积极考虑等效接受出口成员的技术法规作为合格评定的依据,并积极接受经国际实验室认可组织正式成员所认可的实验室出具的烟花合格评定结果,成员制修订有关烟花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时,应严格履行透明度义务,并给予发展中成员必要的技术援助等。

烟花和打火机产品WTO提案是我国在WTO NAMA谈判框架下首次提交的非关税壁垒提案,在WTO成员中产生了积极反响,提高了我国在谈判中的主动性,维护了我国企业的利益。目前,我国相关部门正积极推动烟花产品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相信国际标准的制定将为扩大我国产品出口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前景。

我国今后要继续提高参与

NAMA非关税壁垒谈判的话语权

作为非农产品出口大国,非农产品非关税壁垒的减少和取消也符合我国的产业利益。因此,为减少和消除我国产品出口中遇到的非关税壁垒,我国有关部门需要继续密切跟踪谈判进展情况,深入研究有关成员提交的NAMA非关税壁垒提案,进一步加大参与NAMA非关税壁垒谈判和磋商的力度,在多边谈判中主动表达对其他成员阻碍我国产品出口的TBT、SPS及其它措施的关注,必要时,形成正式提案,表明我国立场,维护我国利益。

除此之外,我国还应积极跟踪和参与有关非关税壁垒分别在WTO贸易便利化谈判组及WTO常设委员会(如TBT和SPS委员会等)框架下的谈判、讨论和磋商,并及时做好参与NAMA非关税壁垒谈判的信息沟通和立场协调工作。

非关税壁垒对水产业的影响分析 篇4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一产业在经济中的占比不断缩小,但是其对于一个国家的战略以及相关群体利益仍具有重要影响。各国或地区为保护自身农业的发展采取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报告指出,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约束水平高达62%,而由中国商务部调查数据可知,目前我国有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每年所造成的损失大概为90亿美元。2008年以来,外部条件的不断恶化引致贸易保护主义的升温,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贸易和农业的发展。

据《201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12年,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625.0亿美元,其中水产品出口额为189.83亿美元,占农产品总出口额的30.24%,是农产品中第一大出口产品。2012年以来,中国作为最重要的水产品出口国,占2012年世界水产品出口总额的近1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水产养殖和捕捞业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水产品贸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2年渔业产值中,捕捞业产值2 076.52亿元,养殖业产值为6 459.36亿元,养殖品在水产品总产值中占75.7%。

由于贸易摩擦的存在,中国水产品出口始终受到抑制。邵桂兰和姚春花(2005)认为,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屡遭技术贸易壁垒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我国的水产品生产中存在不安全因素,检测水平没有达到国际标准;另一方面是进口国为了本国的水产品贸易利益,利用WTO有关规则和先进技术限制我国水产品的出口[1]。高维新(2010)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我国水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从短期来看,水产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会产生抑制效应;从长期来看,贸易壁垒会产生倒逼机制,促使我国提高出口水产品质量,从而产生正面效应[2]。王咏梅(2011)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具体论证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浙江省水产品出口增长率和出口竞争力的短期抑制作用,认为绿色贸易壁垒短期内对出口增长率和竞争力具有负面效应[3]。李焱,王孟孟,黄庆波(2013)通过对我国水产品2000—2011年出口的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后得出,影响我国水产品出口的贸易摩擦因素主要包括人民币汇率、水产品出口价格、GDP、渔业经济总产值以及水产品出口结构的集中化[4]。刘武兵和李婷(2014)分析了中美水产品贸易摩擦情况,预计非关税贸易壁垒将成为未来美国限制从中国进口水产品的主要措施[5]。随着中国逐步融入到全球贸易体系中,关税壁垒逐步被消减,非关税壁垒对水产品贸易的影响逐步增大。目前限制中国水产品出口的非关税壁垒主要有反补贴、反倾销以及技术性贸易措施等,而在水产品遭受非关税壁垒中养殖品遭受的频率较高。养殖品在养殖过程和加工过程中,易受指标等因素影响而遭受非关税壁垒。本文通过描述我国所遭受的水产品非关税壁垒,从非关税壁垒对水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1 水产品遭遇非关税壁垒现状

与一般商品遭受的非关税壁垒有所不同,受水产品自身属性的影响,水产品更容易受到进口国或地区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同时也会受到一部分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的限制。

1.1 反补贴

反补贴是指对接受出口补贴的进口商品征收一定的税收,以抵消其所享受的补贴。根据中国贸易救济网和商务部等网站的资料统计,中国水产品只遭受过一次反补贴措施。2013年5月,美国贸易仲裁委员会对来自于中国冷冻暖水虾出口商作出裁定,强制对应诉企业(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征收5.76%的反补贴税率。值得注意的是,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对美出口的对虾产品出口中约占90%,反补贴税一旦开征严重影响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国贸易救济网反补贴数据库)[6]。

1.2 反倾销

反倾销是指进口产品以低于正常价格水平在进口国销售并且对进口国的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伤害时,按照倾销程度所征收一定税额的税收。根据中国贸易救济网的资料,1997年9月至2013年11月之间,中国水产品遭受反倾销措施的国家只有美国,这也符合美国是中国遭受反倾销主要来源这一事实。美国申请对自中国进口的淡水螯虾尾肉、淡水小龙虾、淡水小龙虾尾肉、冷冻和罐装暖水虾及鲭鱼等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在经过多轮调查和复审倾销幅度后最终确定以上水产品的倾销性质,并按照倾销幅度征取反倾销税。如2002年10月美国贸易仲裁委员会认定中国中达进出口有限公司等企业出口的淡水小龙虾尾肉倾销幅度223.01%,在2012年10月的复审裁定是南京金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盐城海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倾销幅度为22.02%。虽然经过多轮的调查和审核之后,部分企业被认定倾销程度有所下降甚至裁定不存在倾销行为,但是长时间的调查不利于企业的经营(中国贸易救济网反倾销数据库)[7]。表1列举了2009—2013年中国水产遭受反倾销、反补贴的部分案例。

1.3 技术性贸易壁垒

目前,我国水产品出口所遭受的最为普遍的非关税壁垒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或措施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及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8]。根据贸易救济网的信息统计,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日本因成分规格不合格、含量超标和缺少卫生证明等原因而扣留中国的多种水产品中,技术性措施共有250次。检测出问题后,进一步加大对水产品的检测力度,如在对中国产泥鳅实行监视检查时发现我国出口泥鳅的硫丹含量超标,因此下令对进口的每批次产品的硫丹含量进行检查,对于超出标准值的食品,按照食品卫生法相关规定对进口产品进行相关处置。另外,根据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的公布显示,因卫生证书不合格、冷藏或加工处理不当和含量超标等原因而拒绝进口的案件达80多件,主要集中在冷冻罗非鱼、冷冻鳕鱼片、冷冻虾和墨鱼等产品(中国贸易救济网技术性壁垒数据库)[9]。表2列举了2009—2013年中国水产遭受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部分案例。

表1 2009—2013年中国水产遭受反倾销、反补贴统计

注:数据来自中国贸易救济网反倾销数据库。

表2 2009—2013年中国水产遭受非关税贸易壁垒统计

注:数据来自中国贸易救济网技术性壁垒数据库;由于案例较多只列举部分。

2 非关税壁垒对水产业的影响

2.1 短期效应

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的条件下,水产品遭受反倾销反补贴之前以OC的价格出售OA单位产品(此时市场均衡,供给等于需求)。短期内,当水产品被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后,由于“沉没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企业无法在短期内寻找新的出口市场,只能按照税后价格出口(以OF的价格卖出,较原价格高出CF),缩小了出口数量DA单位。从图1可以看出,“双反”措施之后养殖品净福利损失,损失为OABC-ODEF单位。另外,出口减少必然导致国内销售增加,造成水产品丰收的假象(供给增加),此时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导致价格下降(以OF的价格卖出,较原价格下降CF),出口数量增加AD单位,净福利损失为OABC-ODEF单位,见图2。由此可以看出遭受“双反”措施后,从业者收入减少,生产者的积极性降低,会减少投入,进而减少产出。

图1 征收反倾销反补贴时短期内对水产品出口的影响

图2 征收反倾销反补贴时短期内对水产品国内销售的影响

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的条件下,水产品遭受技术性贸易措施之前以OC的价格出售OA单位产品(此时市场均衡,供给等于需求)。短期内水产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后,企业疲于应对各种复杂和繁琐的检验检疫,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致使出口的供给曲线往左移(图3),此时以OF的价格成交,出口数量减少了DA单位。需要强调的是,根据中国贸易救济网技术性贸易壁垒数据库提供的材料可以看出,大部分产品被拒绝进口或扣留销毁,无出口供给。从业者必然缩小生产规模甚至停止生产以减少或避免损失,如果继续按照原有规模乃至扩大规模进行作业易导致“谷贱伤民”现象的产生。

图3 遭受技术性壁垒后短期内对水产品出口的影响

2.2 长期效应

虽然短期内非关税壁垒措施可能阻碍水产品的出口,影响水产品的总收入,而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可以促使更加熟悉各国家或地区对水产品各项标准,可能由于“倒逼机制”促使出口企业提高水产品质量。另外,长期内无序竞争的状态会得到改善,政府对于企业的补助也会逐步退出(政府在扶持“幼稚产业”或“战略产业”一段时间后必然逐步取消各种补助),随着出口受阻和生产成本的提高部分生产者会逐步退出市场。

3 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行业的影响分析,可以得出国外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业的影响较大,因此,我国必须采取措施,将影响降到最低限度。目前可以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去采取措施以降低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行业的影响。

从政府角度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和完善反倾销反补贴预警机制,通过成立专门的部门,收集水产品的出口量和价格、进口国国内相关商品的供求状况和市场价格,对可能被反倾销反补贴的商品提前告知,以便制定相关策略;

(2)将我国的水产品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相衔接,完善我国水产品的技术法规和标准检测技术,通过检测技术的进步来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

(3)建立健全完善的水产品检测体系,在我国已经取得的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国内的实际情况,加大对动物源性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统筹规划和领导力度以及检测技术的投入力度,高度重视研究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培育尖端人才,对有潜在危险的兽药、饲料添加剂以及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从而完善动物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兽药农药残留检测体系。

从企业的角度看,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培养法律人才,加大对进口国反倾销反补贴法的研究(尤其是水产品方面的法律),掌握相关内容(如正常价格与出口价格的确定等)有助于涉案企业及时采取相关对策,利用已掌握的反倾销反补贴法的内容配合律师应诉;

(2)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探索并利用有益微生物对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和加工处理的作用,如光合细菌对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霉菌等均具一定抑制作用,可防治烂鳃病、肠道疾病、水霉病、赤鳍病等多种疾病[10];

(3)避免或减少养殖、捕捞过程和加工过程中添加、使用或感染有害或有毒物质,加大对加工程序消毒和净化处理的力度,如在水产养殖中注意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抗生素滥用导致水产品的细菌产生抗药性[11]。

摘要:中国水产品贸易发展迅速,水产品在农产品贸易中的比重日益增加。然而,贸易量增加的同时,养殖品遭受进口国各种非关税壁垒的次数也在不断增加。基于对水产业发展和中国水产品遭受反倾销反补贴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情况分析,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研究水产品遭受非关税壁垒会影响水产业发展。在对长期和短期所产生的不同效应的分析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非关税壁垒,水产品,水产业

参考文献

[1]邵桂兰,姚春花.简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影响[J].生态经济,2005(10):166-168.

[2]高维新.国外TBT对我国水产品出口影响的效应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0(3),156-157

[3]王咏梅.绿色贸易壁垒对水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11(4):65-74.

[4]李焱,王孟孟,黄庆波.我国水产品出口的贸易影响因素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3):67-68.

[5]刘武兵,李婷.中美水产品贸易分析[J].世界农业,2014(4):99-102.

[6]中国贸易救济网反补贴数据库[EB/OL].[2014-10-10].http://www.cacs.gov.cn/cacs/newcs/list.aspx?navid=A06&id=39.

[7]中国贸易救济网反倾销数据库[EB/OL].[2014-10-10].http://www.cacs.gov.cn/cacs/newcs/list.aspx?navid=A06&id=38.

[8]夏友富,俞雄飞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国际技术贸易市场信息,2003(2):9-13.

[9]中国贸易救济网反补贴数据库[EB/OL].[2014-10-10].http://www.cacs.gov.cn/cacs/newlmzt/Mybl.aspx?navid=C03.

[10]李爽,姜华,张德民,等.光合细菌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J].中国水产,2007(1):81-82.

技术贸易壁垒 篇5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出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出口产品制定过分严格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它是目前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人为设置贸易壁垒,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最有效手段。贸易技术措施涉及到贸易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农产品、食品、机电产品、纺织服装、信息产业、家电、化工医药,包括它们的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制成品,涉及到加工、包装、运输和储存等环节。

随着传统贸易壁垒逐渐弱化,技术性贸易壁垒正成为各国获得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政策手段,表现出数量越来越多、涵盖范围越来越广、明显的区域化特征等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加大政府投入、推广国际标准、建立区域性协调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案例:

2003温州打火机案:突破欧盟CR技术壁垒初战告捷

温州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奋力抵制欧盟针对中国打火机必须安装防止儿童开启装置的CR法案,几乎同时,又以非凡的智慧,赢得了欧盟提起的反倾销诉讼。国内许多外向型中小企业信息闭塞,对国际贸易的新动态、新法规两眼一抹黑,温州打火机抵制CR技术壁垒和反倾销的胜利告诉我们,在国际贸易舞台中,WTO运行机制和规则是及时掌握主动权的有效武器。同时,温州打火机在突破技术壁垒和应对反倾销上的成功经验,还提示我们,企业必须主动参与到国际贸易的运作中,另外,行业协会在其中,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2003年12月17日,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在温州通报,欧盟有关机构近日决定,暂不将打火机CR标准作为《通用产品安全指令》的参考标准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公布。这意味着CR标准暂

时不构成对中国输入欧洲打火机产品的技术性障碍。这是中国打火机企业继2002年8月成功抵制欧盟反倾销后取得的又一个新成果。

CR法案:8年前已经开始困扰中国企业

2001年10月,温州企业和协会获悉欧盟标准化委员会正在拟制一项关于打火机安全使用条款“防止儿童开启装置措施”的法案(即CR法案),规定出口价在2欧元以下的打火机必须安装防止儿童开启的“安全锁”,否则不准进入欧洲。2002年5月中旬,欧盟通过了将从2004年6月起正式实施的CR标准。CR法案并非是欧盟的专利,实际上,早在8年前,美国的CR法案就让中国吃尽了苦头。1994年,美国出台了针对进口打火机的CR法规,之后温州打火机在美国市场节节败退,现在的出口量只相当于欧洲市场的1/10。而欧盟的CR法案,也早在1998年就制定了CR法规草案。在获取信息上,中国企业整整迟了4年!

安全锁的工艺并不复杂,但专利已为国外垄断。温州打火机业如果花大价钱购买专利,成本必然大幅提高,出口之后将失去竞争优势。若温州企业自行研制安全锁,千辛万苦出的成果还可能撞上国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即便不侵权,确认专利的机构不在中国,必须递交进口国相关机构认可,认可时间需1年以上,且代价不菲。欧盟的CR法规主要是受BIC公司、东海公司等欧洲打火机制造商的影响,目的是抵制中国及远东地区的打火机进口,保护欧洲本地产业。欧洲各国以及日、韩等国因劳动力成本高等因素,打火机出口价均在2欧元以上,惟独中国的在2欧元以下。这样的价格,是以劳动力成本低、管理高效、专业化生产程度高等产业优势换来的。温州素有“世界打火机王国”之称,目前温州现拥有打火机生产企业500多家,年产金属打火机5亿多只,占世界市场份额的80%,国内98%。温州已经成为世界金属外壳打火机的生产中心、销售中心、信息中心。

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温州金属打火机开始出口欧美等国家,并以价廉物美、品种繁多的优势打破了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垄断世界打火机市场几十年的局面,迫使他们90%以上的打火机企业关闭,纷纷转向与温州合作,搞定牌生产。

应对CR:有理有据有节

尽管知道信息晚了好几年,但此时的中国政府和企业,已非8年前可比。8年前,面对美国的CR法案,中国无计可施,只好将市场拱手相让,8年后,中国选择了积极的抵制。

国家有关部门闻讯后迅速组织温州外经贸局及温州烟具协会、企业对打火机的定理、分类进行科学评估,对各类打火机的安全性能进行科学实验,并拿出哪些该加、哪些不该加“安全锁”的科学论据,将之提交欧盟参考。温州烟具协会获悉后也马上作出反应:成立应对小组;抓紧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聘请著名律师咨询、交涉;请求国家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筹集活动经费,出国游说。

中方提出了抵制CR法案的充分理由:温州金属外壳、可重复使用的打火机与一次性塑料外壳打火机在产品结构、使用材料、生产工艺、价格及产品消费对象都游很大的区别;我国已实施出口打火机法定检验制度,其法定检验标准已与国际质量体系(包括安全标准)接轨,经国家法定检验合格后出口,其质量可靠、安全性强。另外,欧盟向我方提供的有关打火机发送安全事故的资料,全部属于一次性打火机,从这一点看也即证明温州金属打火机具有绝对的安全性能;并且,从温州金属打火机10多年来的出口历史看,从来没有接到国外消费者有关安全事故的投诉。显然,CR法案规定出口价低于2欧元的打火机需要安装“防治儿童开启装置”,其实质是把价格和安全牵合在一起,不合理、不科学,价格高低无法代替安全。正常的技术标准不能对贸易造成扭曲,造成歧视,这有违WTO公平竞争原则。

温州烟具协会起草了抗辩理由书和报告,逐级向温州市鹿城区、温州市、浙江省、国家质检总局、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外经贸部反映。他们在温州市外经贸局指导下,组织各企业认真学习WTO规则,并向海内外广征对策,邀请欧洲打火机进口商协会考察温州打火机业,结成阻止CR法规的“欧亚同盟”,并向欧盟标准化委员会和卫生和消费者保护委员会递交了反对意见书,陈述抗辩理由。

与此呼应,协会还联络欧洲有关媒体,开展舆论攻势。据悉,参加投票表决CR法规的总票数100多张,但通过或否决的有效票数仅需30%。为了争取30%的票数,协会也作了多方努力。

2002年 3月21日,温州烟具协会组织打火机企业组成中国民间第一团,联合国家外经贸部公平贸易局出访欧盟,辗转于德、法、意等欧盟成员国,分别与欧洲

标准化委员会、欧盟健康和消费者保护委员会以及欧洲打火机进出口商协会、鼓动制定CR法案的法国BIC总公司等,进行了十多次多边会谈。

14天行程中,这支抵制CR法规交涉团辗转于德、法、意等各欧盟成员国,分别与制定CR法规的主要机构欧盟标准化委员会等相关部门进行了10多次会谈。交涉团表示,中国对欧盟各国保护消费者利益及制定合理、科学的安全标准予以理解,但反对CR法规设置贸易技术壁垒,理由是:该法规用价格标准来决定安全标准,不合理,不科学;其次,用对自己有利而对他人不利的特定价格(2欧元以下)强制他人履行安全责任,不公平,有违WTO公平竞争原则;中国几乎是惟一生产进口价低于2欧元打火机的国家,CR法规实质上专门针对中国产品,是一项歧视性措施,违背WTO的非歧视性原则。

他们还指出:温州打火机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出口前均已通过国际公认的ISO9994安全标准检测。一些国家因儿童玩打火机造成伤害的案例,均与温州产打火机无关。交涉团对欧洲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一些恶化迹象表示抗议,希望与欧盟各成员国一起努力创建公平、科学、合乎市场经济规律的竞争标准。

交涉团最后提出,希望欧盟采用技术参数作安全标准,强烈要求取消CR法规草案中对2欧元以下产品的规定,“我们不希望打火机成为双方贸易的点火器”。

经过严正交涉,欧盟表示将尽快启动修改方案。2003年10月,国家有关部门又带领温州尼博烟具公司等打火机企业负责人前往欧盟进行抵制CR标准的谈判、交涉。这一系列工作对欧盟产生进一步的影响。

非关税壁垒 篇6

一、技术壁垒的概念

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也称技术性障碍,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及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技术性措施。它主要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卫生检验检疫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对进口商品的技术要求,最终达到限制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本国市场的目的。从表现形式来看,技术壁垒主要是技术法规、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

构成技术壁垒的实质性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安全标准:是指那些以保护人类和国家安全为理由而采取的限制或禁止贸易的措施。2、卫生标准:是指以人类健康为理由对进口动植物及相关产品实施苛刻的卫生检验检疫标准,以限制或禁止商品进口的贸易措施。3、包装标识:主要是通过对包装标识进行强制性规定来达到限制或者禁止进口的目的,它是技术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4、信息技术标准:是指进口国利用信息技术上的优势,对国际贸易信息传递手段提出要求,从而造成贸易上的障碍。

二、绿色壁垒的概念

绿色壁垒亦称环境壁垒,实质上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纲,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房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建立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税。实行环境构想制度,以及保证环境进口税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环境技术标准。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它们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这些标准均根据发达国家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可以达到,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则很难达到。2、多边环境协议。目前,国际上已签订的多边环境协议有150多个,其中近20个含有贸易条款。特别是保护臭氧层的有关国际公约,将禁止受控物质及相关产品的国际贸易。这些受控物质大部分是基础化工原料,如制冷剂、烷烯炔化工产品,用途广泛,因此影响面非常大。随着多边环境协议执行力度的增强,其对贸易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3、环境标志。环境标志是一种印刷或粘贴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标志。它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及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损害。4、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0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汲取发达国家多年环境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并颁布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得到世界各国政府、企业界的普遍重视和积极响应。5、绿色补贴。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却因此而提高。更为严重的是,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企业本身无力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政府有时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对此,发达国家以违反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定为理由,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口。最近美国就以环境保护补贴为由,对来自巴西的人造橡胶鞋和来自加拿大的速冻猪肉提出了反补贴起诉。这种“绿色补贴”壁垒有日益增加之势。

三、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产生的原因

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等新贸易壁垒的产生是国际经济、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分析原因最主要的在于以下几点:

1、社会进步及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安全健康意识空前加强,越来越关心产品对身体健康和安全的影响。2、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关心赖以生存的地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新贸易壁垒的日益增多与传统贸易壁垒受到约束关系很大。传统贸易壁垒如关税、许可证和配额等的使用不仅会受到国际公约制约和国际舆论的谴责,而且也易遭到对等报复。因此,这些传统贸易壁垒措施将来的发展空间不是很大,这就为绿色壁垒等新贸易壁垒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4、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为新贸易壁垒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手段。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产品,涉及的技术问题较为复杂,容易形成新贸易壁垒。5、近几年,主要发达国家因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有重新抬头之势,随着传统贸易壁垒作用的弱化纷纷寻求新贸易壁垒,以保护其国内产业。

四、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的特点

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等新贸易壁垒有如下特点:1、双重性。新贸易壁垒往往以保护人类生命、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理由,其中有合理的一面;然而新貿易壁垒又往往以保护消费者、劳工和环境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从而对某些国家的产品进行有意刁难或歧视,这又是它不合理的一面。这些负面的东西有时以至于混淆是非,给国际贸易带来不必要的障碍。2、隐蔽性。传统贸易壁垒无论是数量限制还是价格规范,相对较为透明,人们比较容易掌握和应对。而新贸易壁垒由于种类繁多,涉及的多是产品标准和产品以外的东西,这些纷繁复杂的措施不断改变,让人防不胜防。3、复杂性。新贸易壁垒涉及的多是技术法规、标准及国内政策法规,它比传统贸易壁垒复杂得多,涉及的商品非常广泛,评定程序更加复杂。4、争议性。新贸易壁垒介于合理和不合理之间,又非常隐蔽和复杂,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达成一致的标准难度非常大,容易引起争议。

五、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的发展趋势

随着新贸易壁垒的出现和发展,贸易壁垒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传统贸易壁垒逐渐走向分化,其中的关税、配额和许可证等壁垒逐渐弱化,而反倾销等传统贸易壁垒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存在并有升级强化的趋势。以技术壁垒为核心包括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的新贸易壁垒将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将逐渐取代传统贸易壁垒成为国际贸易壁垒中的主体。

总之,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等新贸易壁垒正在发展中,对国际贸易,当然也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我们应当密切注视其发展趋势,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以保证我国对外贸易的顺利发展。(作者单位 :锦西石化分公司)

非关税壁垒 篇7

1我国农产品出口所遭遇的非关税壁垒现状

依据我国今年一月到十一月出口重点商品量值表, 农产品位居第七。可以看出在现如今我国外贸出口比例下, 农产品依然是我国出口商品中的重要品类之一。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十余年中, 可以看到我国对外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制成品的出口之路仍旧路径曲折。农产品出口遭受到同盟国不同程度的贸易壁垒。由于跻身WTO成员国之列, 之前的一些关税壁垒得以取消, 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更为严苛的非关税壁垒,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前文介绍的配额和技术壁垒。

作为贸易保护的手段之一, 配额相对于关税更为严苛。为对本土农业进行保护, 我国投放于国际市场的农产品, 由于生产成本较低而在价格上占据优势, 对其他国家的农产品市场形成冲击, 因而招致相关进口国对我国农产品在量上的限制。欧盟就曾针对我国出口的大蒜等农产品, 实行配额限制, 保护自由产业的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 (TBT协定) 准许各国合理地应用技术规章、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 保证进口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世贸组织的此项协定本无可厚非, 但诸多国家却以此为依据, 建立一系列严苛的检疫和质量标准。

作为我国农产品主要贸易对象的欧盟和日本, 他们依靠其较强的科技实力, 制定了较高的食品安全标准, 尤其是在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方面。例如于2006年12月13日通过的《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案》、有关茶叶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等, 对进口国的产品规定了更严苛的标准。

2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非关税壁垒无疑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很大影响。就目前而言, 我国仍属于劳动丰腴型国家, 将在密集使用劳动这一要素的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比如农业和制造业产品的生产上。之所以说农产品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 是就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而言, 不论初级农产品还是深加工之后的农产品, 其投入的劳动力对资本的比例都是比较高的。因而进行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企业, 无疑不是利用廉价的劳动力, 通过提高产量来增加利润。而另一方面由于技术的限制, 在一定程度上落后的工艺水平使产品难以达到一些地区更高的产品技术标准

配额的限制则将我国农产品出口量规定在一定范围内, 大大缩减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一方面, 出口的减少, 使国内市场产品供给增加, 超额供给促使国内市场上产品的降价浪潮。短期来看, 消费者从低价产品的购买中直接获益。但长期而言, 由于低价会使一部分没有或竞争力较弱的企业从市场退出, 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则会利用其市场势力, 逐步形成市场垄断, 形成更高的市场价格, 削减消费者利益, 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极为不利。另一方面, 出口的减少, 会使原有企业缩减其在原有产品生产上的产量。由于产量的减少, 原本具有的规模收益消失, 单个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 依靠批量生产的企业则会遭受损失。还需指出的是, 由于取到有限配额仍是有利可图的, 企业则会想方设法获取, 寻租行为不可避免, 这既使企业利益外流, 也引诱政府官员走向贪污腐败, 败坏行业环境, 最终造成社会财富的浪费。

面对严苛的技术和安全方面的规定, 我国农业企业显得无能为力。欧盟对氯霉素残留量的规定, 致使出口到德国的蜂蜜被大量退回。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 但我国的农业多为自给自足的散户经营, 这由我国固有的可耕种土地分布情况和既有不合理的产业布局所决定。而发展起来的现代农业企业, 也因受传统农业模式的影响, 不论在生产还是再加工诸如包装、保鲜等各个方面, 都远不及发达国家同类产业的发展水平。我们不排除其严苛的技术规定具有一定的保护色彩, 但存在的技术差距是我们不能否认的。当然, 技术不达标并且没有能力达标的农产品企业将被淘汰。而具有实力达标的企业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重建生产线, 投入更多的技术研发资金。由于成本的增加, 必然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一方面, 价格上涨会使原本具有价格优势的本国农产品竞争力下降。另一方面, 这种价格的上涨也会传导到国内, 使消费者吸纳。

3应对措施

3.1 提高产品质量标准

这是最现实的应对措施, 前文已经提到, 相对较低的产品质量标准, 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在面对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劣势地位, 发达国家仅仅通过对进口产品的标准限制就可以轻松的将我国企业拒之门外。所以国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 我国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对我国对产品质量的重视。此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两方面努力。

对于政府而言, 应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出台更加严格且精细的标准, 使企业有合理的标准对产品进行把控;同时还应加强相关部门, 特别是质量监督部门对于产品质量的检查监管力度, 使企业不敢在质量问题上马虎。并且, 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合理引导, 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 从而使得企业在一个良性的轨道上向前运行。

对于企业而言, 提高自我标准是当务之急。企业要发展, 要在国际市场的湍流之中站稳脚跟, 要应对国际非关税贸易壁垒, 必须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力量。现在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简而言之就是廉价和低质量。面对人口红利的逐步降低, 廉价将逐步变成过去, 并且面对类似印度这样一些同样人口基数非常大的国家, 廉价将逐步失去竞争力。那么对于中国企业而言, 要想突破非关税贸易壁垒, 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我标准, 加强自身企业管理, 通过在产品质量上的不懈追求, 使自己的产品屹立于不败之地。

3.2 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

中国通过近六十年的发展到现在外汇储备已逾万亿大关, 在这个发展历程之中, 我们看到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一步一步越加固, 语气也变得越来越强硬, 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我国终究仍然无法与发达国家抗衡, 但毕竟给我国企业提供了一个相对比较良好的大环境。在以后的发展中, 为了更好地的应对非关税贸易壁垒, 还需要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的不断提升。而这更需要我国企业的不断加强自身的发展, 是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能够进一步提升, 从而可以使企业在以后的发展中克服更多的贸易壁垒, 得到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 对于企业而言, 核心竞争力才是硬道理。一个企业拥有其他企业无法竞争的核心技术就会直接使一些非关税贸易壁垒失效, 所以我国企业应该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拥有自身核心竞争力, 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3.3 应用法律途径争取合法利益

我国对外企业常常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弄清楚国外的相关法律以及政策, 不会利用相关法律来保护自身利益。我国企业对于国外政策不清楚、法律不了解使得在贸易壁垒上吃了亏。通过对国外相关法律政策的了解, 利用法律的手段, 对贸易壁垒进行合理的反击, 使我国在面对贸易壁垒时能够处于主动地位, 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

参考文献

[1]程霜华.国际贸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张汉林.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 2005.

[3]王韶玲.入世与中国外经贸发展战略调整[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

非关税壁垒 篇8

非关税壁垒, 又称非关税贸易壁垒, 指一国政府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 来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与手段的总和, 其目的就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 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非关税壁垒大致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类:前者是由海关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品种加以限制, 其主要措施有:进口限额制、进口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限额制、出口许可证制等;后者是指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制订严格的条例和标准, 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 如进口押金制、苛刻的技术标准和卫生检验规定等。

对出口国的影响进口国加强非关税壁垒措施, 特别是实行直接的进口数量限制, 固定了进口数量, 将使出口国的商品出口数量和价格受到严重影响, 造成出口商品增长率或出口数量的减少和出口价格下跌。一般来说, 如果出口国的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 则这些商品的价格受进口国的非关税壁垒影响而引起的价格下跌将较小;反之, 如果出口国的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小, 则这些商品的价格受进口国的非关税壁垒影响而引起的价格下跌将较大。由于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供给弹性较小, 所以, 世界性非关税壁垒的加强使发展中国家受到严重的损害。

二、非关税壁垒的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在WTO组织不懈地努力及各个国家通过双边和多边贸易谈判下, 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如配额、进口许可证等已大为减少, 但以此同时, 非关税壁垒领域呈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这突出表现在:

(一) 反倾销措施不断增强

反倾销的最初目的在于抵制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行为, 消除价格歧视。然而一些国家却把它作为一种战略竞争的手段, 借此打击竞争对手和防止对手强大的武器来使用, 从而给其带上了浓重的贸易保护色彩。从其发展趋势看, 它将成为21世纪国际贸易壁垒的主导。

(二) 贸易技术壁垒 (TBT) 迅速发展

由于W T O有关技术壁垒的协议并不否认TBT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允许各国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与别国不同的技术标准, 这使得发达国家利用此法律依据制定了多种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质量认证等手段来限制其它国家的进口。随着科学的进步、技术创新的深入, 新的技术标准会不断涌现, 并被不断地纳入新的技术法规。技术创新使检测设备、手段、方法也更加先进, 一些W T O发达成员国运用T B T的水平也逐渐提高, 对进口产品的标准规定越来越细, 要求也越来越高。

(三) 数量保障实施使用频繁

数量保障措施的形式主要有进口配额、自愿出口限额和进口禁止。数量保障措施对出口限制作用具有直接、迅速的特点。因此, 许多西方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特点, 作为攻击他国出口商品的“数量激增”手段。其中, 最具威胁力的是专门针对中国指制定的“特保条款”。另外, 近年来欧盟、美国等我国主要的出口国还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 即当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实施技术贸易壁垒和反倾销措施时, 就会转求助于特保条款。

(四) 绿色壁垒名目激增

贸易与环境问题正日益得到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及人民的关注, 成为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因此, 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绿色浪潮席卷全球与世界绿色经济兴起的趋势, 打着以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旗帜, 制定一系列复杂苛刻的环保制度和标准, 对来自别国或地区的产品及其服务设置屏障。

(五) 灰色区域措施的使用

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和政府采购政策等灰色措施仍然游离于W T O多边约束规则之外, 从而, 被大多数成员国作为贸易保护手段广泛运用。由于原产地规则和政府采购政策背后都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 因此, 各个国家政府通过制定各类的法律法规来限制其它国家产品的进口, 以达到保护本国生产商利益的目的。

(六) 劳工标准和动物福利的兴起

劳工标准和动物福利这两项措施虽然还未被纳入国际贸易制度中, 但是发达国家为了削弱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比较优势, 一直力图使其正式成为世贸的制度, 而且目前已经逐步开始使用该措施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在动物福利方面, 如2002年乌克兰曾经有一批生猪经过6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运抵法国却被法国有关部门拒收, 理由是运输过程没有考虑到猪的福利, 中途未按规定时间休息。在劳工标准方面, 如据美国商会组织调查, 目前有50%的跨国公司和外贸企业表示, 如果SA8000标准实施, 将重新与中国企业签订新的采购合同。而由于我国的产品结构属于劳动密集型居多, 而SA8000主要是针对劳动密集型产品, 因此, 这无疑将对我国的外贸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三、我国机电产品应对非关税壁垒的重要意义

一是可以巩固和促进出口。我国是遭受非关税壁垒影响最多的国家。我们通过对非关税壁的研究, 发挥自己的长处, 克服自己的不足, 使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歧视性做法逐步取消, 使我国机电产品拥有比过去更为有利的竞争条件, 从而巩固和促进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贸易。

二是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机电产业作为我国的主导产业, 也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支柱产业, 这就决定了我国机电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必须以促进出口为导向, 要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和潮流。在机电产品国际贸易中应对非关税壁垒, 其宗旨就是为了扩大出口, 保护我国的机电产业。因此应对机电产品国际贸易中非关税壁垒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必然选择。

三是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 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我国加入WTO协议, 是希望能通过加入WTO获得更多的权益。如果我们不应对机电产品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 就很难充分获得应有的利益, 甚至完全丧失。另外, 我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重要成员, 加强对非关税壁垒的研究, 可以进一步增强我国在世界经济贸易谈判中的实力, 获得参与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前机会, 进一步发挥我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作用, 有效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 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四、我国机电产品应对非关税壁垒的战略方式

(一) 政府应对非关税璧垒的战略方式

1、创造与维护一个统一、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和竞争秩序

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 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为所有企业提供一个统一、公开、公平的竞争平台。要对我国现行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充实、调整和完善, 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我国在国际贸易过程中的主动权, 提高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能力, 为应对非关税壁垒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2、实行积极的产业政策

规划主导产业政策:机电产业作为我国的主导产业是符合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我国机电工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这也是我们遭遇非关税壁垒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机电工业发展今后要注重产业内涵的技术改造, 在产业政策上充分体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增长质量的提升。

3、加大对外交涉的力度, 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

政府对外事务中要处处体现国内企业的利益, 这也是政治服务于经济的要求。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在国际上宣传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事实, 通过政府之间的谈判, 要求发达国家取消一些歧视性的作法;另一方面, 利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机会, 提高我国在W T O中的地位。

(二) 行业协会应对非关税壁垒的战略方式

1、加快信息化建设, 建立相应的电子信息平台。

行业协会要开辟多种槊道、广开信息源搜集与行业产品进出口有关的资料, 并建立相应的电子资料库, 形成一个网络式信息监控系统,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及时向企业提供W T O/T B T、W T O/S P S通报、主要贸易对象国的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发展动态等信息。

2、建立出口商品技术服务机构

鉴于技术贸易壁垒影响大、涉及面广, 一旦国外采取措施将会对某些商品的出口造成重大损失, 各国都非常重视。如美国由联邦政府负责标准化工作的国家标准技术院, 向几个主要国家派出代表, 调查研究驻在国的标准化、技术法规的情况。因此, 国家应建立专门的机构, 收集、研究我国主要出口商品, 以及主要贸易国家可能采取的哪些技术壁垒措施, 在应对上变被动为主动。

3、促进国际贸易中的质量保证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和实验室认可

让我国更多的企业获得国外有权威的机构的产品认证, 这样有利予产品的出口。同时, 积极参与国际、区域性组织的有关标准、认可、认证和检验实验室的互认活动, 争取多边和双边的互认协议, 既可减少重复检验、重复认证、重复收费, 又利于冲破非关税壁垒。

(三) 企业应对非关税壁垒的战略方式

1、采取与国外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合作、合资、重组等方式, 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标准, 应对非关税壁垒

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体, 掌握着世界80%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专利权。因此与跨国公司合作、合资、重组是许多发展中国家获取最新技术, 尤其是某些核心和关键技术, 成为突破非关税壁垒的重要途径。

2、加大产品结构调整、技术龟新力度, 优化出口商品的结构

我国机电企业大多单纯依赖低价战略打入国际市场, 对非价格竞争手段重视不够。因此企业必须走出价格战的误区, 积极开展技术创新, 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应对非关税壁垒的能力。总之, 发展品牌战略, 开展技术创新, 坚持高质量产品方针是突破非关税壁垒的内在力量。

3、企业应该强化质量竞争意识, 坚持以质取胜的战略

国际贸易战中的非关税壁垒说到底也是质量壁垒, 只有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 在国际市场上才是合格产品。因此企业必须树立以质量求生存、靠质量谋发展的经营理念, 从战略给予高度重视。面对非关税壁垒, 企业要以严格的技术标准保证产品质量为基本方针, 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和符合要求的质量保证体系。以不断的新产品开发, 过硬的产品质量、完善的售后服务, 去赢得更多市场。

五、我国机电产品应对非关税壁垒措施建议

毋庸置疑, 非关税壁垒在国际贸易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新的非关税壁垒将不断出现。为应对国外非关税壁垒的影响, 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 调整结构,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自主创新是我国必须坚持的六个立足点之一, 更是机电业创立自己的优秀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含量、提升产品竞争力、有力节制国际市场对我国机电产品反倾销的有效手段。我国目前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与发达国家相比, 产业竞争能力的最大差距就是缺乏创新能力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据统计, 在我国企业中, 只有25%的企业有研究中心, 当今世界的国际竞争中, 竞争要素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 决定产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已经从过去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廉价劳动力, 转向创新能力、技术和管理优势。因此, 必须抓住时机, 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使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型驱动的转变。

(二) 加快国际化进程, 曲线进入国际市场

国际化是企业发展过程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经过多年的发展, 我国机电行业在规模、管理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具有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条件, 跨国经营将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兼并收购当地企业等方式, 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研发、销售体系, 把资源配置延伸到国外, 从而将出口转化为企业内部的贸易, 有效地规避反倾销。近年来, 我国机电行业中的彩电业就加快了海外投资并购的步伐:如’IEL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和德国施奈德公司;海尔在美国、康佳在印度、长虹在俄罗斯建厂等。海外设厂规避反倾销风险, 曲线进入国际市场是国内企业应对反倾销的一种重要策略。

(三) 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积极应诉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完善国内的协会组织。面对国际反倾销, 行业协会大有作为。由行业协会牵头运用WTO规则, 联合企业应诉是一条很好的路子。不论是从反倾销的诱因角度分析, 还是从反倾销案的展开过程来看, 要想在反倾销战中取胜, 单个企业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而且反倾销涉及的一些问题也是单个企业无法解决的。因此, 在应对反倾销的挑战中, 行业协会应积极介入, 帮助有关企业做好充分的法律准备, 协调相关企业协同作战, 将反倾销对企业的危害降到最低。

非关税壁垒 篇9

一、贸易救济措施

贸易救济措施主要包括对进口产品实施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中国自加入WTO后, 就是世界上遭受反倾销、反补贴立案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由2007年开始的这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使得中国频繁遭受他国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2008年中国遭遇到的反倾销调查达73起、反补贴调查达10起, 分别占全球同类案件总数的35%和71%, 是全球遭遇贸易救济调查最多的成员。2009年以来, 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有增无减。1月印度宣布禁止从中国进口玩具, 为期6个月。同月底, 欧盟对华出口紧固件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 5年内征收平均高达80%的反倾销税。2月, 欧盟委会公告对中国出口欧盘条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就铝挤压材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做出终裁决定, 存在倾销及补贴;美国商务部宣布即日起对中国输美床用内置弹簧组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等。特别是6月中旬, 美国在10天里针对中国钢铁产品采取了3起反倾销调查, 欧盟也对中国的鞋和鸡肉等等提出了反倾销诉讼。8月份以来, 美国轮胎特保案更是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10月, 欧盟决定对产自中国的无缝钢管和铝箔征收为期5年的正式反倾销税;美国商务部10月7日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调查。

我国为何成为全球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最大受害者, 原因错综复杂,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世界各国中, 我国出口数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较高, 对他国易形成冲击;第二, 由于非市场经济问题的存在使其他国家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时, 可依据某一市场经济国家 (即替代国) 该商品的价格计算倾销幅度, 而不使用中国自身的数据, 同时非市场经济地位也未能有效阻挡已涌起的反补贴调查势头;第三、我国部分企业之间利用劳动力相对低廉的优势, 无序竞争、竞相压价, 易成为它国反倾销调查对象;第四、我国出口企业普遍缺乏法律意识, 没有建立合理的预警机制。第五, 中国的补贴政策与WTO框架下所承担的义务相冲突。

面对这些问题, 我国政府和出口企业如何应对, 首先由政府出面向世界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 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 将为中国企业出口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并且清理与调整现行补贴政策;其次中国出口企业之间应该加强沟通, 协商一致;再者, 政府各个部门、企业及行业协会等共同着手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以便准确、迅捷地预警中国厂商受到其它国家的反倾销调查;同时, 企业在面对国外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时, 应采积极应诉;最后, 对于企业来说规避反倾销调查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进国际化经营, 要把产品的价格链条在全球范围内配置, 并且从国际战略高度上树立全球品牌的观念, 主动掌控国际市场产品价格的权力, 而是不拼价格战。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关税壁垒逐步弱化, 一些发达国家在享受贸易自由化带来便利的同时, 凭借其科技、管理、环保等方面的优势, 不断设置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壁垒, 对有关国家的产品和服务构成了技术障碍, 使其难有作为, 这对有关国家的出口贸易构成了严重的技术阻碍。

我国频遭技术性壁垒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我国总体科技发展水平落后, 一方面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另一反面在技术标准化建设方面也相对落后, 很多技术标准落后于国际标准;第二, 中国持续的贸易顺差引起他国的保护意识, “中国威胁论”在世界各种蔓延, 一些国家将失业和贸易逆差归咎于我国, 技术性壁垒成为限制我国出口的有利手段;第三、美、日、欧盟三大经济体是我国主要的贸易对象, 而这三者正是技术性壁垒的倡导者。

面对世界各国纷纷采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善。首先从政府角度, 加快生产技术标准的建设, 建立预警与反应系统, 实施出口可持续战略;其次企业应该不断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 建立好的质量管理体系, 积极拓展国际经营, 合理避开他国贸易壁垒。

三、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又称为“购买国货政策”, 是指一些国家通过法令或虽无法令明文规定, 但实际上要求本国政府机构在招标采购时必须优先购买本国产品, 从而导致对国外产品歧视与限制的做法。主要发达国家都有相应的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规定。如英国规定政府机构使用的通讯设备和电子计算机必须是英国产品;日本也规定政府机构需用的办公设备、汽车、计算机、电缆、导线、机床等不得采购外国产品;美国实行的“购买美国货法案”则规定, 凡是美国联邦政府所要采购的货物, 应该是美国制造的, 或是用美国原料制造的。只有在美国自己生产的数量不够, 或者国内价格过高, 或者不买外国货就会损害美国利益的情况下, 才可以购买外国货。为了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美国国防部和财政部甚至往往采购比进口货贵50%的美国货。由于发达国家政府采购的数量非常庞大, 因此这是一种相当有效的限制进口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易保护措施。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 美国政府为振兴经济, 经济刺激方案, 其中就有“购买美国货”的条款, 虽然后来在国际舆论压力下, 最终在该条款里在加入“本条款落实法律时, 必须符合美国在国际协议下所负义务”的但书。欧盟、加拿大、日本以及其它和美国政府签有互惠采购或贸易协议的伙伴, 可以此但书参与有受惠于美国的振兴方案, 而与美国没有这类协议的如“金砖四国”:中国、印度、巴西及俄罗斯等国, 则享受不到此待遇。此外欧元区内也出现了“只雇本国人, 只买本国货, 不许工厂外迁, 向外国货物征收高额关税”的呼声。面对某些发达国家的政府歧视性采购, 从政府角度来看, 应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双边谈判, 尽肯能地给企业提供一个好的贸易环境;对于企业来说, 不断创新发展, 提高的自己的产品的竞争力才是最根本的。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在全球蔓延, 各国为了振兴本国经济、保护国内市场, 频繁采用贸易保护措施来限制进口。本文对贸易救济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和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这三个最常用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进行分析, 得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贸易保护,贸易救济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歧视性政府采购

参考文献

[1]展与中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基于弱势产业与贸易保护有效性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7年05期.

[2]韩德强.崛起之路——美国历史上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之争的启示[J].高校理论战线, 1999年07期.

[3]陈柳钦.金融危机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思考[EB/OL].价值中国网, 2009-10-15.

[4]新浪网.中国为何频遭反倾销调查专家分析三大原因[EB/OL].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11-05.

[5]陈善新.加强技术贸易壁垒应对措施的研究与应用[J].国际贸易, 2000 (9) .

非关税壁垒 篇10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

相对于其他概念, 技术性贸易壁垒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即TBT) 是较早出现的概念, 中国学者对此不同的表述或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陈同仇、薛荣久认为, TBT是指“为了限制进口所规定的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以及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1]。

肖冰认为,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般含义, 是指所有在客观上对国际贸易具有直接或间接阻碍作用的技术性措施。与其他非关税壁垒形式相比, 其特质仅在于“技术性”———既包括实体性的技术判断标准, 也包括程序性的技术环节要求———并给贸易带来阻碍作用。在此意义上, 技术性贸易壁垒只是一类措施的概括性称谓, 而并非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2]。由此可见, 肖冰明确地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构成要件突出在技术性和障碍两个方面。一项限制进口的措施, 不管是否基于合法的目的, 也不管它对贸易产生的障碍是否是必要的, 只要是技术层面而又对贸易造成了障碍的措施, 就应当认定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只不过违反相关国际规则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设置的, 或造成不必要的贸易障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可以称为不合理或不合法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即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是技术性贸易措施。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莫世健:《TBT协定》原文的相关表述前文脚注已经作了说明, 并没有将“壁垒”一词仅限于指那些非法技术标准和规范。因此, 笔者认为, 技术性贸易壁垒在《TBT协定》中的性质必须作为中性理解, 即用词本身不能说明具体规则的合法还是非法。具体技术标准或规范是否符合WTO规则问题, 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判断[3]。

由此可见, 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大致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或一个区域组织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措施, 而这些措施对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进入该国或该区域市场产生了影响[4]。第二种观点认为,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那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确定商品某些特征的技术法规或技术标准, 以及旨在检验商品是否符合这些技术法规或技术标准的认证、审批和测试程序所形成的不合理的贸易障碍[5]。

上述两种观点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目的基本一致, 分歧在于是否以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是否对贸易产生不必要的障碍作为构成要件。世界贸易组织的《TBT协定》在前言中指出:“认识到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便利国际贸易的进行而在这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因此期望鼓励制定此类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 但是期望保证技术法规和标准, 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以及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不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认识到不应阻止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程度内采取必要措施, 保证其出口产品的质量, 或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保护环境, 或防止欺诈行为, 但是这些措施的实施方式不得构成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进行任意或不合理歧视的手段, 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 并应在其他方面与本协定的规定相一致。”

世界贸易组织的《TBT协定》在前言中指出:“认识到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便利国际贸易的进行而在这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因此期望鼓励制定此类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但是期望保证技术法规和标准, 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以及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不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认识到不应阻止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程度内采取必要措施, 保证其出口产品的质量, 或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保护环境, 或防止欺诈行为, 但是这些措施的实施方式不得构成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进行任意或不合理歧视的手段, 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 并应在其他方面与本协定的规定相一致。”

《TBT协定》旨在通过WTO的基本原则和相关规则来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并减少其对国际贸易自由发展的影响, 其所针对的对象是那些“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的或其“实施方式”、“构成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进行任意或不合理歧视的手段, 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 并在其他方面与本协定的规定”不“相一致”的“技术法规和标准, 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以及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因此, 在此笔者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是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

二、技术性贸易措施

技术性贸易措施则是相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较晚出现的概念, 如前文所列, 有的学者认为其就是技术性贸易壁垒, 有的则认为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上位概念, 有的则认为两者是并行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这一概念的提出其实是反映了有的学者开始意识到技术性贸易壁垒或措施的设置并非都是为了阻碍贸易自由的目的。比如李勰指出有符合WTO规则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和违背WTO规则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指世贸组织成员为协定允许的合理目的而制定并实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 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以及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 而那些“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的或其“实施方式”、“构成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进行任意或不合理歧视的手段, 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 并应在其他方面与《TBT协定》的规定”不“相一致”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就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不能仅凭出现损失或造成负面影响这一表象就将这些措施全部称之为技术性贸易壁垒[6]。其把技术性贸易措施与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了并行的概念。持这种观点还有所增益:所谓技术性贸易措施指的是, 为实现合法目标而采取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程序等[7]。

由于国际贸易竞争愈演愈烈, 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其科技上的优势来对产品、工艺等设置苛刻的技术标准, 以达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口, 从而保护本国商品和企业的目的。这样一来, 该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就带有了歧视性, 构成了对国际贸易的不合理限制, 也就形成了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而“壁垒”一词本身似乎也表达了一种非理性的含义, 因此, 将合理与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相区分对正确界定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指各国在国际贸易中, 基于一定的贸易策略和目的而采取的所有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技术法规、标准以及检验商品的合格评定程序等等。从它制定的宗旨和实施的效果来看, 可以将其区分为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以及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它的下位概念, 仅是指其中不合理的那部分。应当将其定义为:一国以不合理地限制国际贸易为目的而采取的标准、技术法规或合格评定程序。

三、绿色贸易壁垒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国际热点。人们普遍认为, 经济增长的代价之一即是环境恶化, 特别是自由贸易, 则被看做是加速环境恶化的因素。各国因此而制定了一些相应的环境法规和贸易政策, 希望通过政府对贸易进行一定的干预, 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事实上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二者之间本不存在不可调和的分歧甚至冲突, 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合理的贸易自由化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相反在环保方面, 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可以发挥关键的作用。同时, 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可以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扩大的贸易市场提供必需的生态环境资源。

“绿色贸易壁垒”在当前保护环境的背景之下, 越来越多被学者们来探究, 而与技术性贸易壁垒所不同的是, “绿色贸易壁垒”这一概念并未在WTO的协议中以及国际文献中论及, 之所以被冠以“绿色”的称号, 主要是因为其产生的前提或目标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以及动植物的安全与生命健康。绿色壁垒也称为环境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可以说是中国自己创造的一个新词。在国际上并没有权威的定义。中国有些学者提出的绿色壁垒概念, 大多是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立场提出的, 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一般认为, 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通常, 绿色壁垒应由进出口国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而设置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法规标准等, 是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从实践角度看, 绿色壁垒主要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检验和检疫要求、绿色包装与标签要求、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类型。

目前对“绿色贸易壁垒”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绿色贸易壁垒”是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 对来自国外的产品进行限制的手段与措施。由于这些措施, 通常是一国对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设置障碍, 限制其进口, 以防止和抑制他国产品对本国的冲击, 从而实现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 因此“绿色贸易壁垒”是一种新兴的非关税壁垒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另一种观点认为, 所谓“绿色贸易壁垒”只不过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形式, 它是以在贸易中采取环境保护措施而出现的。对此必须区分合理的与不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如上文所探讨的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与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一样。在此则又出现了合理的环境贸易措施与不合理的环境贸易措施即环境贸易壁垒, 也可以表述为“绿色贸易措施”与“绿色贸易壁垒”。当然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动植物检疫措施就是绿色贸易壁垒。而排除了把技术性贸易壁垒。这种观点显然存在缺陷。

“绿色贸易壁垒”与《TBT协定》之间有着紧密联系, 《TBT协定》的序言明确却指出其法律目的, 一是不应阻止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程度内采取必要措施, 保护其基本安全利益;保证其出口产品的质量, 或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保护环境。二是技术法规、标准与测试和认证程序不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在WTO多边体制之下, 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措施大部分在《TBT协定》之下实施。《TBT协定》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多方面的贸易或技术问题, 环境保护仅仅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所可能涉及的一个方面。在WTO框架下还有《SPS协定》存在, 有些与保护人类健康或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的技术标准或产品要求受《SPS协定》管辖, 主要涉及食品安全、动物卫生和植物卫生三个领域, 而《TBT协定》涉及范围更广, 除去与上述领域有关的动植物检疫措施外, 所有产品的技术法规和标准都受《TBT协定》管辖。

在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中, 贸易自由化和环境的国际保护是两股看似并行不悖其实密切关联、相互影响的潮流, 环境措施可以合理地规范自由贸易, 促进其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 也可能限制甚至阻碍自由贸易, 形成新的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 其实就是环境贸易壁垒, 即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的保护环境的目的而对国际贸易进行限制的措施。而所谓“绿色贸易壁垒”应该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中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贸易措施。在此“壁垒”依然表达的是不合理或不合法的贸易措施之含义。

WTO中的有关规定为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提供了合法性。在关贸总协定成立之初, 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问题尚未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 环境污染的日益严惩人们的环保意识才逐渐提高。1972年11月, 在GATT中设立了一个“环境措施与国际贸易工作组”。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 随着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的日渐激化。1994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决定成立一个贸易与环境委员会, 协调贸易措施与环境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结语

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绿色壁垒, 是三个不同的表述, 但是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 技术性贸易措施可以分成合理或合法与不合理或不合法两个部分, 其中不合理或不合法的为技术性贸易壁垒, 即各国所采取的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违反了WTO的规则, 给国际贸易自由造成了不必要与不合理的阻碍。虽然其声称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 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与健康, 保护环境, 或防止欺诈等, 但本质上是伪装的贸易保护主义。

由于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施行有相当多的部分是为了保护环境与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健康, 因此这部分就构成了环境贸易措施, 当一国施行环境贸易措施违反WTO相应的规则与原则时, 则又构成了环境贸易壁垒, 即“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在当今国际贸易领域的广泛使用, 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国际贸易的正常开展以及各国经济的顺利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大国来说, 绿色贸易壁垒无疑是一把“温柔”的利刃, 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上述各种类型的壁垒, 认真积极应对。

摘要: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措施以及绿色贸易壁垒这些概念频频出现, 但当前表述者对于这些概念并没有形成一个十分统一的认识。因此, 容易产生一些模糊的认识和分歧, 在此根据WTO相关法律文件对这些概念进行厘清, 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用。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 (贸易) 壁垒

参考文献

[1]陈同仇, 薛荣久.国际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997.

[2]肖冰.技术性贸易壁垒国内法规制的含义、共性态势与难点[J].法学, 2006, (8) :81.

[3]莫世健.技术性贸易壁垒中贸易和环保的平衡[J].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7, (2) :100.

[4]夏友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J].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导刊, 2003, (5) :11.

[4]曹建明, 贺小勇.世界贸易组织[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189.

[5]李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再认识[J].国际贸易2006, (1) .

[6]宣增益.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教程[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3:77.

是壁垒、还是福音? 篇11

显而易见,SA8000标准的实施和推广,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的,是以产品出口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其"杀伤力"在于SA8000最大程度地降解了这些企业在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劳工成本。因此,该标准对我国出口企业产生巨大影响。一些劳动密集型跨国公司,如耐克、阿迪达斯、沃尔玛、麦当劳等,为避免品牌形象受到损害,纷纷加入这场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它们不仅自己制定社会责任守则,而且要求产品配套企业和合作企业遵守这些守则,从而将这一运动扩展到了生产制造基地的发展中国家。

两年前,香港报纸曾连续报道深圳某家玩具企业使用400名童工包装玩具,由于这家玩具厂供应着美国的多家玩具制造和零售商,该消息在全球引起轰动。美国客户立刻委托调查小组前往调查,虽没有发现童工,但确认工厂存在加班加点严重和工资偏低的问题,因此取消了该工厂及关联企业的供应商资格,最后该家拥有4间工厂、近8000名工人的集团公司被迫关闭。

从SA8000所规定的内容来看,其条款并不算苛刻,甚至在劳动时间、社会保险等方面,比我国颁布并实施的《劳动法》还要宽松。遗憾的是,由于法律执行乏力,出口企业在法律和订单面前,往往更加在乎订单带来的利益而忽视法律的威严。非常有趣的现象是,有些企业可以把前来检查的劳动监察人员拒之门外,却在跨国公司派来的社会责任代表面前表现得唯唯诺诺。2003年3月,在美国全国劳工委员会的种种压力下,沃尔玛检查人员到为其供货的东莞某工厂。按照要求,厂方粉刷了厂房,打扫了车间,甚至在厕所里配备了高档卫生纸。但因存在许多侵犯劳工权益的问题,还是被沃尔玛解除了合约。

撇开地方保护主义不谈,《劳动法》相关内容长期得不到落实和遵守,原因在于人们心中一直对出口企业有一种偏袒情绪,认为这些企业既为国家出口创汇,又能增加当地就业,已经是功不可没。殊不知,企业延长劳动时间,等于减少了就业机会,加剧了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状况。

如果说,2003年10月,以温家宝总理在三峡库区为农民工讨要工钱为开端,在中国大地上,正在掀起一场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攻坚战。那么,SA8000作为社会良知对资本权力的一种制约,对于解决积重难返的不合理工资、超强度劳动、不安全的劳动环境、雇佣童工、体罚等等侵犯劳工权益的问题具有推动和防范作用。在促使企业自觉提升社会形象,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取得更多国际订单的同时,也为尊重劳工权益,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员工待遇带来了福音。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一直是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做支撑的,在人们常常引以为自豪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的背后,是以劳动者基本权利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为代价的。据全国总工会对广东省外资企业所做的一项调查:有1/4以上的员工不能按时领取工资,近一半的人被迫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约62%的人1周工作7天,半数以上工人的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有位外商曾经指出,“中国经济总体好于越南,但中国工人待遇明显低于越南。”

国考热:壁垒,还是桥梁? 篇12

2012年11月25日, 2013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落下帷幕, 很快, 这些年轻人的命运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分流。

对报考的个体, 人们评价“上进”;对报考的群体, 人们表示“担忧”。纠结的目光里满是疑惑:为什么20年前, 大批体制内的官员、学者及学成归来的海外留学人员, 纷纷投身市场大潮;20年后的今天, 却有每年上百万的大学生争相挤入体制内?

其实, 国考热作为一扇可以洞察社会运行态势的窗户, 透过它, 可以看见壁垒, 也可以看见桥梁。

“国考热”体现转型期社会问题

“如果社会保障制度的双轨制不被改变, 国考热一定还会持续下去”。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侯风云明显感觉到, 基于不公平的社会分配制度的这种热, 亟需改变。

侯风云, 这位对就业市场颇有研究的山东省政协委员很理解年轻人的选择。她承认, 每当听说有学生考上了公务员, 自己也会由衷地高兴, “对比一些进入私企的同学, 进入机关、国企、事业单位, 在现阶段的确是最稳定也是最有保障的工作”。它意味着现实选择的利益最大化。

2012年11月25日上午, 在山东师范大学考点, 参加中央机关及直属机构201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的考生们走进考场, 入场前不忘再看一眼参考资料。 (《齐鲁晚报》记者王媛摄)

山东大学硕士陈宽 (化名) 毕业后进入国内的一家知名市场化媒体工作, 月薪万元左右, 一度被同学们羡慕。一次与高中同学的偶然聊天却让他备感受挫。那位毕业于驻济某二本院校的同学, 2007年通过省直机关公务员考试进入“体制内”。这一次, 这位同学说的是自己的“新烦恼”:“最近老被中介骚扰, 我们单位宿舍, 40万买的, 说现在涨到120多万了, 卖不卖?”

“听起来像是很烦, 实际已经是在炫耀了”。这让目前尚未买房的陈宽“羡慕嫉妒恨”。自信学识水平与社交能力略胜一筹的他继而意识到, “有些时候, 你能够获得多少资源, 不完全因为你优秀或者勤奋与否, 而在于有没有处于恰当的位置”。

高中的政治课本已经让陈宽懂得, 社会资源的分配原则是“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但这种以体制壁垒来区别的分配态势清晰地告诉他:在一个欠缺公平的环境里, 占据有利的竞争位置, 往往意味着更大的利益回报。

侯风云说:“从表面上看只是公务员招考出现了如此大的热度, 背后其实是现阶段社会转型期问题的集中体现。”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总有一天, 公务员没有了特权, 社会建立的监督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可能很多人就不再追逐国考了”。说这话的房富民1998年大学专科毕业后, 从销售组装电脑开始创办了现在的太阳能企业。

那时候, 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招聘方式, 还大多停留在请高校校方推荐的阶段。尽管此时的国考已经进行了4年, 但始终处于不冷不热的状况。

1994年, 国家计委等29个部门进行首次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招考, 但应者寥寥。官方数据显示, 自1994年到2000年, 国考报名人数累计只有4万多。在那个年代, 另一股潮流在社会上占据了主导:“下海”。

那是受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激励的一代人。大批体制内的官员、学者及学成归来的海外留学人员, 纷纷投身市场大潮。

那段历史也被人们普遍视为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崛起的重要时期而备加怀念。

在自己的第一本著述里, “92派”代表人物万通董事长冯仑形容当年的情形为“野蛮生长”:在政策给予的宽阔市场中, 他们迅速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创新者和实践者, 并以自身的努力拓展着体制外的吸引力。

“这是中国社会很大的进步, 机会多了、选择多了、成就多了”。观察者在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和成就时发现, 改革开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成功地激活了存在于中国人心底的商业意识和创业热情。

20年后, 当冯仑在北京亮马河饭店发表演讲时, 他的新感慨已然成为“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在宏观经济调整的剧烈影响下, 企业没办法专心致力于市场博弈, 而不得不更多地困惑于体制内耗”。

这也是经济学家吴敬琏的担忧。同样是在一次演讲中, 他公开强调, 2004年经济过热发生以后, 一些党政机关以宏观调控之名, 对市场交易和企业经营进行微观干预, 行政审批权力大大强化。

被不断抬高的创业成本

“冯仑”们仍然是幸运的, 虽然政策的变迁让他们的未来多有挑战, 但过去20年的快速成长已足以让他们跻身“成功者”的行列。

“90后”的孙林显然没有这么幸运。这位201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工作学院的大学生, 刚刚踌躇满志地开了一家酒店, 就不得不面对道路改造工程的不期而至, 为惨淡的营业状况而愁眉苦脸。

在同届毕业的数百名同学中, 孙林是自主创业的唯一一个, 同学们对他的勇气都很佩服, 但资金、政策、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带来的真实甘苦, 恐怕也只有孙林一人知晓。

数字分析显示,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流向:考取各级公务员进入党政机关的占1%;考入事业单位的占10%;进国有企业的占7%;考研和出国留学的占10%;自主创业的则不到1%。

“这种态势不是哪一级部门、哪一个文件指引的, 而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律的反映”。中科院2012社会蓝皮书中提到, 相对于“冯仑”们20年前相遇的“野蛮生长”空间, 新一代创业者面对的是更激烈的竞争与博弈。

济南大学的2005届毕业生王博 (化名) 一度想与朋友开一家网吧, 真正着手投入后才体会到知易行难。由于网吧安全等问题的被重视, 单体网吧的审批已经暂停,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只能到二级市场上寻求兑照变更。

单体网吧的证件却早已物以稀为贵, 在二级市场上炒出了数十万元的“天价”。与此同时, 当年租几间房子买几十台电脑就可以开张的低门槛时代早已成为往事, 主管部门要求, 营业面积不能小于250平方米, 电脑不少于100台。这又意味着至少50万元的资金投入。

不仅如此。即便是营业场所、申请材料全部合格, 要想拿到文化、消防、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许可证, 最快也要三四个月的时间。高达百万元的预算和复杂的审批过程让王博和他的朋友们望而却步。

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制度研究室主任罗仲伟调研发现, 很多部门之间缺少整体考虑, 总是围绕自己的利益制定游戏规则, 这无形中会加大创业成本。

“稳一代”的新使命

2013年度国考开考的时候, 恰逢央视黄金时间热播电视连续剧《温州一家人》。在一个创业精神萎缩、就业形势紧张的背景下, 这部以回顾温州人30年创业历程为主线的电视剧, 被普遍认为是对老一代温商创业激情的呼唤。

温州创业者的故事也让王博想念折戟在温州的一位创业伙伴。亏掉了几年打拼而得的数十万积蓄后, 这位再也无力东山再起的伙伴, 最终只能听从父母之命, 参加了老家县城一事业单位的招考, 成为县城里普普通通的一位职员, 再也不为生意的起伏而精神紧张。

作为经济富足年代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在勤于打拼的父辈们的荫庇下, 有条件选择更为稳定的生活。有媒体将他们定位为“稳一代”。新近出炉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则显示, 仅在2011年一届大学毕业生中, 就有十多万人选择“啃老”。

敦煌网创始人兼CEO王树彤讲起一则身边的故事:

她的一位朋友, 夫妻两人上世纪90年代“下海”开私人诊所, 家底厚实。女儿大学毕业进了一家外企, 月薪很快从3000元涨到了6000元。刚要干出一番成绩来, 妈妈却托关系给她找了一家有编制的事业单位, 到手收入只有2000多元。

“女孩每天开着父母给买的跑车去上班, 每天贴钱上班, 妈妈却对她说, ‘赚不赚钱没关系, 我只要你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女孩现在已经完全没了当初打拼的劲头, 因为她觉得目前的工作挺容易混的。”

这让王树彤感觉到, 有些事情必须改变。

实际上, 当一些人将《温州一家人》在央视的热播视为呼唤创业精神时, 也有人揣测是否暗藏了重振民营经济的信息。

一种共识是, 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必须依靠民间创业和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就业和收入增加。

“温州模式”去年受挫以来的社会呼吁强化了这种共识。金融改革试点在温州破题已经被视为是政府与市场互动提速的信号。十八大报告对“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阐述犹在耳边, 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 又传来了高层对政府向市场和社会放权的强调。

一个新时代已然开始走来。作为时代的参与者, 这一代的年轻人也必然是时代进步的实际推动者。

上一篇:中学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下一篇:规范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