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壁垒

2024-08-21

社会责任壁垒(精选12篇)

社会责任壁垒 篇1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际贸易壁垒的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一些民生领域,针对我国动物源性产品的主要进口国为了更好地保护生物和环境,维护劳工和动物福利,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技术法规和标准,而这些都增加了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的成本,提升了贸易门槛。在动物源性产品的出口方面,新型的动物福利壁垒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出口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动物福利壁垒直接导致出口的经济损失,但在我国现阶段食品质量不合格以及环境污染、劳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等各种市场乱象下,动物福利壁垒对提高我国动物源性产品的质量却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笔者对动物福利壁垒如何促成企业社会责任的扩展进行具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概述

1.1 动物福利壁垒的现状

动物福利壁垒是指一个国家以保护人类健康安全或者动物福利为由,对不符合动物福利的产品利用法律、规则、程序等强制或自愿性措施进行准入限制[1]。动物福利壁垒涉及的主要行业有禽畜产品、水产品、皮革产品、餐饮产品等动物源性产业。

近年来,保护动物福利成为发达国家产业规范的新要求,如著名的美国时装零售业巨头A&F由于供应商残忍对待绵羊的方式而拒绝使用其美利奴羊毛;加利福尼亚州一家牛屠宰厂被民众指控其用严重残忍的方式虐待牛,导致该公司被迫停业[2]。

1.2 动物福利壁垒的原则

动物福利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动物康乐,动物康乐的标准从理论上解释是对动物需求的满足[3]。具体表达为:第一,为了使动物不受饥渴,要保障动物的清洁水源和使其维持健康和充沛精力的食物(生理福利);第二,为了使动物不受困顿之苦,要保障其能拥有舒适睡眠和适度休息的居所(环境福利);第三,为了使动物不受伤痛之苦,要提供能预防疾病的防疫条件,并在患病时及时救治,同时要保障动物良好的处置条件(卫生福利);第四,为了使动物保持自由的生活习性,要为动物提供能与同伴共同生存的足够生活空间(行为福利)[4]。

2 动物福利的现状

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在动物源性产品出口屡屡受阻的情况下,人们也开始关注企业在动物源性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责任缺失。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整体水平普遍较低,仍处于起步阶段。畜牧生产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主要表现在对动物福利的漠视,不仅对动物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也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企业在动物福利保障方面的主要责任缺失如下。

2.1 生理福利保障责任的缺失

我国动物养殖是以家庭为主的分散养殖模式,集约化的养殖还未能形成。分散养殖方式在产品质量约束方面较弱,为了节约成本养殖者尽可能地降低动物的应有福利,更有甚者以“泔水”来喂猪,极易感染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多种传染病。

2.2 环境福利保障责任的缺失

环境福利对动物的栖息场所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卫生条件、防疫条件、应急设施等。我国大部分家庭散养式笼舍设施简陋、环境恶劣、排水通风和采光条件差。在动物饲养过程中随意处置未经任何处理的废弃物,缺少完善的污水排放处理设施,使动物的环境卫生状况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并且对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而这些被污染的大气、土壤、水流又使动物遭受二次污染。甚至在有些地区存在放射性污染,而大部分企业对此并未重视,使含放射性物质的饲料和水源进入动物体内,并在组织器官中蓄积,最终影响动物源性产品的质量安全。

2.3 卫生福利保障责任的缺失

我国动物医疗保障方面长期缺乏重视,动物疫病一直都是影响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动物源性产品出口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国动物种类繁多、动物疫病复杂多样,考虑到防疫成本和难度,企业从短期利益出发不愿承担防疫的责任。此外,防疫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完善,在动物的卫生福利方面的确存在保障责任缺失,从而造成了部分动物疫病仍在我国广泛存在。再加上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动物饲养中抗生素滥用现象非常普遍,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致使致病菌的种类变异增多,使动物疫情控制更加困难。

2.4 行为福利保障责任的缺失

目前,大部分生产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建造的笼舍根本无法为动物提供必要的活动空间,导致动物无法保持与同伴自由活动的习性,并引起繁殖及泌尿系统紊乱。与此同时,为了防止拥挤环境下动物疫情的快速传播,部分生产企业不顾产品的质量安全,大量使用抗生素,最终影响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3 应对措施

出口企业重视动物福利的责任是合理规避动物福利壁垒并提高产品竞争性的有效途径。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产品的质量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和生态的安全理念也开始深入人心,这无疑加大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因此,在动物产品生产中,出口企业应从饲养方式、运输、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等方面施加对社会责任的要求。出口企业应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动物福利存在的必要性,并通过政府预警平台和各种信息渠道关注进口国关于动物福利方面的法律、法规,这也是解决动物福利壁垒问题的基础。

3.1 对环境保护的责任

企业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是指对环境、资源以及消费者的人身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3]。为了更好地约束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发达的进口国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环境标准、环保包装要求,以及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对出口企业施加压力[5]。从另一方面约束出口企业在生产中保护动物福利并改善环境,否则就会受到进口国的准入限制。因此,进口国的贸易壁垒水平从另一方面提高了出口企业的履约责任和能力。由于我国大部分是小规模屠宰,在卫生、检疫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加之缺乏隔离屠宰、宰前清洗、电击致昏后放血和解剖的相关法规,在饲养环境方面的标准不达标等都是动物福利壁垒问题的体现。出口企业应承担起对环境保护及资源合理利用的责任,不能以损害环境为代价获取利益。发达国家不仅关注产品本身,而且要求贸易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都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相关标准,这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扩展形成了外部动力[6]。

3.2 对消费者的卫生安全责任

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和产品多样性的要求逐渐提高,企业要想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中获得利益,必须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维护消费者权益。而企业对消费者的核心责任就是对其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安全的保证。同时,保证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拥有充分的知情权。保证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是制约出口企业在生产销售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基本社会责任。国外的消费者为了降低产品的安全风险通常会购买有产品质量认证标志的产品。出口企业要生产出符合标准的产品必须了解国际上关于产品的标准及认证知识。动物出生、养殖、运输、屠宰加工全过程都遵照严格标准进行生产。这对提高动物产品信誉、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权益、突破贸易壁垒具有重要的作用。

3.3 对社会的人道关怀责任

国内外媒体对于我国近年来虐杀动物的报道越来越多,致使我国动物源性出口企业逐渐意识到动物福利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企业出于人道主义的需要必须重视动物福利问题才能减少外贸纠纷,改善我国的国际形象。在动物福利饲养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动物的自由活动空间,合理对待动物在运输、屠宰过程中的需求,充分保障动物生理福利,加强动物产品质量。企业应根据动物福利的要求扩展自己在动物源性产品的人道责任,这虽然加大了对企业自由生产的约束,但能够提高养殖者的社会责任履行能力,对一些有违人伦道德的行为起到威慑作用,从而更好地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所设定的动物福利标准,在道义上和利益上达到和谐。

参考文献

[1]谈民宪.非关税壁垒:理论与现实的沿革和变迁[J].当代经济科学,2006(5):117-122,128.

[2]唐凌.动物福利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我们的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5(7):44-47.

[3]曹明德,刘明明.对动物福利立法的思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1):41-46,162.

[4]王晓军.从技术贸易壁垒看企业的社会责任[J].中国检验检疫,2007(1):25-26.

[5]魏浩,马野青.新型贸易壁垒的类型、特点与启示[J].经济问题,2004(11):74-76.

[6]杨小力,杨林岩,冯宗宪.国际贸易壁垒变动对企业行为影响的内在机理与演进趋势[J].经济经纬,2006(3):21-24.

社会责任壁垒 篇2

一、绿色壁垒的涵义 绿色壁垒是指以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健康或安全,保护生态或环境为由而采取的直接或间接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绿色壁垒是以保护生态环境或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由而采取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非关税壁垒的一种形式。而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的绿色壁垒概念,大多是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出发提出的,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笔者认为,绿色壁垒是中性的。正常的绿色壁垒是指合理合法的采取贸易措施以真正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而不正常的绿色壁垒即恶意的绿色壁垒,是指以环境保护为名达到贸易保护目的之实的那些措施。

二、绿色壁垒的性质 绿色壁垒的双重性质使得它的存在具有合理性。绿色壁垒的第一个双重性质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它被一些发达国家用来限制他国,其中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或服务进入国际市场和发达国家国内市场的屏障,并具有一定的“合法”的地位。另一方面,它在客观上又起到了保护全球的生态环境、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护任何其他动植物的生态安全的作用。绿色壁垒的第二个双重性质是指,绿色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手段,并非是某一个国家或某几个国家的“专利”。它可以被任何一个国家所采用,只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条件,每一个国家都可以采用绿色壁垒的方法,“合法的”对他国产品和服务进入本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设置一定范围和一定限度的“障碍”。

三、辩证地看待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1.必须正确认识绿色壁垒的性质,也就是必须正确的区分善意的绿色壁垒和恶意的绿色壁垒。如果进口国是以保护生态、人身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等社会进步为动机,制定与实施相应的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则可称之为善意绿色壁垒,是在贸易中应提倡和遵守的。如果进口国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目的在于利用其拥有的技术优势阻止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一种贸易壁垒措施,笔者认为这就是恶意绿色壁垒,是在贸易中要加以抵制和防范的。2.善意的绿色壁垒对中国贸易的影响。(1)积极影响。绿色壁垒措施有利于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我国一些产业的环境标准相对提高了,从长期来看对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贸易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绿色壁垒给我国的许多产品创造了新的机遇。绿色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当前,国际市场上形形色色的绿色产品层出不穷,从“绿色食品”到“绿色用品”,从“生态玩具”到“生态时装”,从“绿色汽车”到“生态住宅”、“生态旅游”等,多种多样,涉及的领域和范围十分宽广。绿色产品具有较大的收入弹性,这意味着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不断上升,该类产品的需求将会有更明显的提高。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讲,绿色产品将成为21世纪世界市场上主要的促销手段。(2)消极影响。绿色壁垒将会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即发达国家虽然不对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直接设限,但通过开展绿色认证、征收绿色关税及实施所谓的反补贴措施,使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大为增加,进而削弱该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准入相比,环境对竞争力的影响却更为广泛和深刻。这是因为,受市场准入影响的企业或产品,往往是个别的、具体的;而受竞争力影响的企业或产品则是普遍的、经常的。由于目前国际上对产品的环境标准尚无统一规定,因此各国对进口商品的环保要求亦不尽相同,在满足了一进口国环保要求 的同时,可能仍达不到另一进口国的环保要求,导致出口商品成本的不确定性。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产品的价格低廉是市场竞争的有利因素之一,如果要达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技术要求,就必须投入比发达国家高出很多的资金和人力,这无形中就增加了产品的成本,进而丧失价格优势,与直接的市场准入措施有着异曲同工之效。目前我国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力量。据外经贸部的统计,目前我国已有4万家私营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私营企业已成为我国外贸领域一支重要的力量,其进出口增幅大大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但是,它们缺乏资金,缺乏适用的技术,不易获得信息,不易获得对环境损害小但价格较高、对生产工艺要求也较高的清洁原材料,额外的投资成本和管理成本相对高于大公司,因此,它们对环境措施也更为敏感,更容易受到环境措施的影响。3.恶意的绿色壁垒对中国贸易的影响。(1)首先,恶意的绿色壁垒标准繁琐、苛刻,增加贸易成本,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其次,容易引发贸易争端和相互报复。由于各国实施绿色壁垒的目的不同、对国际标准的理解不同以及必然涉及到经济贸易利益的得失,由绿色壁垒引发的贸易争端在所难免,甚至形成激烈的贸易冲突。(2)加剧污染产品和污染产业向我国移动。由于我国存在环境保护标准低、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不健全、环境保护市场准入门槛低等问题,在发达国家纷纷提高环境标准推行绿色贸易壁垒的情况下,必然会造成低环保标准的产品大量涌入我国市场。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引进大量的外资,发达国家也可能借机通过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能耗大、污染严重的产业。这不但会损害我国消费者的利益,也将给我国的环境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害。长此下去,对外贸易将形成恶性循环。

三、政策建议 1.加快环境标准建设,建立自己的绿色保护体系。目前,发达国家一方面制定各种严格的环境标准,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或服务进入国际市场或其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则利用发展中国家环境标准建设相对落后或不完善的情况,将其产品和一些在本国受到禁止的污染项目推向发展中国家。因此,我国应当建立起自己的绿色保护体系,防止我国的产品和一些弱势民族产业遭受发达国家的打击。我国在制定或完善环境标准时,应在符合国情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用国际标准,特别是ISO系列标准。条件暂不成熟的,也应尽可能地向国际标准靠近或与之相匹配。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护本国国内市场,防止境外污染项目或产业向国内转移,另一方面还可避免因标准不同而导致我国产品出口受阻。并且,这种建立在国际标准基础上的环境标准也易得到发达国家特别是WTO成员国之间的相互承认。2.充分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和WTO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以保护我国贸易企业的公平贸易机会。给发展中国家成员国以优惠待遇,是WTO关于发达国家成员国与发展中国家成员国之间货物贸易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如“贸易壁垒委员会考虑到发展中国家成员国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和贸易上的特殊要求,考虑到其在一定时期难以履行《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的特殊情况,在发展中国家成员国提出请求后,经审议可全部或部分地免除发展中国家成员国应当承担的义务。”但是,这些待遇的实际获得还须发展中国家的极力争取。因而,我国在与贸易对象国进行贸易活动中应主动提出关于享受前述优惠待遇的问题,据理力争,并应合理利用WTO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以保护我国的外贸利益和企业的公平贸易机会。3.科技创新是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根本途径。考查一下发展中国家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产品,不难发现,多数都是一些科技含量较低、缺乏创新的传统产品,如农副产品、针织服装、日用品及家用小电器之类。这些产品,进口国不仅能够生产,而且可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很显然,为了保护本国市场,进口国自然就会利用WTO给予成员国的权利条款,设置各种壁垒以限制进口。但我们鲜见有哪个国家会对尖端技术的产品设置壁垒,反而倒是出口国本身限制其出口。由此可见,拥有领先世界技术的产品是不怕、也不会受到什么壁垒的。所以,对更多的传统企业来说,突破绿色壁垒的根本途径则是科技创新。老产品必须要有新创意,要有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质量水准、新的环保功能和新的服务形式。任何一个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领先、环保性能优越、又为市场所需的产品,才有可能无壁垒之忧。

社会责任壁垒 篇3

摘 要 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我国广大中小企业有三分之二加入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去,它们以自己的方式成功地实践着国际化经营,实现了企业的快速成长。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关税壁垒的逐步消失,社会壁垒越来越多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障碍,如何应对层出不断的社会壁垒意义重大。

关键词 中小企业 社会壁垒 SA8000 行业协会

在我国,出口、投资、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一提及出口,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海尔、联想和格兰仕等这些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大型国有企业。其实,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分工、竞争,不只是大企业的专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了发展契机,为加速中小企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增强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意识等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目前在我国国际贸易企业的族群中,外向型中小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且呈现出继续增长的趋势,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现阶段,中小企业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约占我国出口总值的 68%,外贸领域直接就业人数接近 1 亿,占全国城镇总人数的 1/3 。我国广大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去,它们以自己的方式成功地实践着国际化经营,实现了企业的快速成长。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壁垒逐步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贸易壁垒的终结。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方面采取措施扩大出口,同时又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的相关行业。在这种背景下,各种各样的非关税性质贸易壁垒相继出现,特别是一些社会壁垒正在越来越多地成为我国企业出口的障碍,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社会壁垒又称为社会贸易壁垒,与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共称为新贸易壁垒。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贸易中随着关税壁垒的消失,它日益成为阻碍我国出口贸易的栅栏。在传统意义上,许多学者将社会壁垒的研究限制在SA8000标准。笔者认为这种定义过于狭窄,社会壁垒应从更广阔的范围来考察,指从社会、历史、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对进口国实施的各种贸易限制措施的总称。这些措施不仅仅指SA8000,也应当包括有关动物福利的道德壁垒、与历史有关的民族感情偏见,以及由于政治原因对贸易实施的限制措施等。这一界定扩大了社会壁垒的外延,有利对社会壁垒进行系统地研究以及寻找相关的解决措施。

SA8000是目前我国所面临的社会壁垒的核心。该标准全称为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体系(SocialAccountability 8000 International Standard),是一种基于国际劳工组织宪章、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世界人权宣言制定的,以保护劳动者工作环境和条件、劳工权利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标准体系 。SA8000标准本来并不是贸易壁垒,但被贸易保护主义者利用成为削弱或限制发展中国家企业低成本出口的贸易壁垒。它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此标准的宗旨号称是“赋予市场经济以人道主义”,旨在通过“人道主义”的采购活动改善全球工人的工作条件,最终使劳工达到公平而体面的工作条件。它以保护蓝领工人权利为目标,以国际劳工标准为内容,因此这种贸易保护措施也称为蓝色贸易壁垒或者劳工标准贸易壁垒。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不使用或不支持使用童工,不使用或不支持使用强迫劳动,关注劳工的身体健康与安全,劳工有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利,不从事或不支持各种原因的劳工歧视,不支持公司对劳工的惩戒,限制劳工工作时间,支持合理的工资报酬等。

道德壁垒又称动物福利壁垒,是国际贸易中动物产品贸易的一种新壁垒,是指为了使动物能够康乐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和给动物提供相应的外部条件 ,它把动物福利作为判断是否准予进口的标准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实质是一种贸易保护手段。早在十九世纪上半叶一些西欧国家就提出“动物福利”的概念,原指人们不可以在动物的出生、饲养、宰杀和运输等过程中对其实施非人性的待遇,这也是道德避垒的雏型。如今,一些发达国家将动物福利理念引入国际贸易领域,就产生一种新的国际贸易壁垒——动物福利壁垒。动物福利提倡动物福利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改善动物福利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动物的作用,让动物更好地為人类服务;二是从人道主义出发,重视动物福利,改善动物的康乐程度,使动物尽可能免除不必要的痛苦。由此可见,动物福利的目的就是人类在兼顾利用动物的同时,改善动物的生存状况。在饲养方面方面,一般规定了畜牧业生产中动物保护的一般措施以及不同种类动物的最低保护标准;在运输方面,运输者必须预先考虑到动物在运输中可能受到的痛苦和不安,运输工具要达到一定的标准,选择恰当的运输时间等;在屠宰加工方面,要确保动物在屠宰时受到的惊吓和伤痛最小。

世界贸易中的风俗习惯壁垒主要是由各国间的文化差异造成的,体现在文化构成要素的各个层面。不同国家在文化传统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都形成了国际贸易特有的文化氛围。文化差异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合力,主要有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政治法律、道德观念等因素。这些因素所造成的文化差异势必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选择,从而影响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如我国企业在出口阿拉伯国家时就需要非常重视阿拉伯国家的风俗习惯。阿拉伯市场各国商品云集,竞争激烈,除了对商品质量有很高的要求,同时由于伊斯兰教的风俗习惯,仅对商品的包装图案、色彩等就有许多要求和禁忌。如产品的花纹不能有类似真主“阿拉”的字样;商品包装的图案不能使用美女照,也不宜用男性人像作为装饰图案;禁用猪和猛兽图案,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都禁用猪及类似的动物图案,同时也不喜欢老虎和狮子的图案。

国际贸易中的政治壁垒也是我国出口贸易经常面临的障碍。发达国家经常对本国一些目前相对落后的产业,甚至夕阳产业实施保护,政府在选择保护措施时,通常不是对国内生产进行补贴,而是更倾向于设置非关税壁垒。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政治因素。例如,在“中国制造”填充着美国各大州的超级市场的情形下,美国每到大选时,总统候选人都会以限制中国对美输出作为拉票的筹码,往往会造成我国出口贸易的波动。而且,特别在目前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的环境下,政府支持或者默认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并蔓延,为保护本国相关产业,他们就会搬出反倾销、反补贴、贸易调查的大棒直指我国出口贸易。如,我国钢铁、彩电、皮鞋打火机等都遭受过频繁的反倾销诉讼。

2011年2月5日我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主动抢占国外市场,增强企业在国际上的市场竞争力,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中的贸易壁垒,已经成为了我国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中小企业更是如此。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有三分之二从事出口贸易,社会壁垒的存在使这些中小企业的出口受到极大的冲击,有的甚至因此破产、倒闭。社会壁垒的存在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出口贸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限制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不利于我国企业的生存发展;阻碍了我国产业的结构优化升级,产品不能转化再生产,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不利于我国劳动力的就业,中小企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劳动力市场,社会壁垒严重打击了我国的劳动力就业;削弱了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等。

尽管社会壁垒对中小企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害,但是在应对社会壁垒方面,中小企业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诸如对社会壁垒认识不足,缺乏合理的贸易机制,缺少系统的应对机制等。我国外向型中小企业是社会壁垒的直接影响者,这就要求中小企业积极应对。

首先中小企业要改善劳工的生产环境和劳动条件,提高劳工待遇。SA8000是以保护劳动者工作环境和条件、劳工权利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标准体系。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我国中小企业很大一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也是我国获得“世界工厂”称号的重要原因。但是在我国中小企业里,劳动者的工资、健康、培训等往往得不到保证,这也成了一些发达国家制造贸易壁垒的把柄。因此我国企业要把《劳动法》落到实处,积极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提高劳工gongzi标准,保护劳动者合理合法的权益,使我国企业的劳动者符合SA8000的要求。

第二中小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认证,融入世界市场。我国外贸出口的对象是国际市场,在这个开放的市场上,往往会有国际标准规范。在产品方面,很多国家为了保护人民的健康,保证进口产品质量,会对出口企业进行各种各样的认证。如保障食品安全的 HACCP 认证,GGE 认证等,这些认证虽然会增加企业的负担,但是如果我国出口获得了这些认证,在出口方面受到的限制就会消失,甚至这些认证还会成为该企业出口的积极因素。在劳工标准方面,现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通过社会责任体系认证已经成为企业获得市场准入的一个重要标准,由于我国出口产品多属劳动密集型产品,廉价劳动力是我国重要的优势,而受SA8000约束的主要就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此标准将对我国外贸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应积极参与SA8000标准的认证,以获得出口国的认可。

第三中小企业要加强行业合作,建立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是以同行业企业为主体,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法规成立的非赢利性的、自律性的行业管理组织。它在市场调查、信息情报支持、组织企业应诉等方面发挥政府和企业无法替代的作用。如在受到反倾销调查后,我国企业往往不敢去应诉,逆来顺受。但是行业协会的存在刻意有效地避免这一现象。我国钢铁行业接连不断遭到欧盟、美国的反倾销调查,我国钢铁协会积极应对,在应对反倾销调查,维护我国钢企利益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再如我国出口企业多以数量扩张低价取胜,出口企业之间经常发生恶性竞争,导致行业利润减少,在协调这些关系山,行业协会可以起到很好的沟通协调统一标准的作用。

第四中小企业应深入研究社会壁垒,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中小企业或者行业协会应组织专门人力、物力及时收集、整理、跟踪国外的社会壁垒,研究对外贸易的社会壁垒体系,建立应对社会壁垒的保护体系和企业预警反应机制。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贸易国,研究主要贸易伙伴中社會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打破壁垒,扩大出口。建立专门的社会壁垒的信息收集和咨询机构,承担社会责任体系、文化习俗、道德壁垒等的通报以及向企业传递有关信息,让企业可以未雨绸缪,从容应对出口贸易中出现的社会壁垒。

第五中小企业应积极开展社会营销。社会营销观念是对市场营销观念的补充与修正,是指企业在获取利润、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的利益,做到企业、消费者和社会三者利益兼顾。这就要求出口企业真正融入当地社会,将经营与改善当地福利结合起来,从进口国的角度出发,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看待问题,达到使双方都满意的效果,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双赢”。企业要有社会责任观念,要主动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和对社会的责任。这样,企业就会获得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声誉,这种声誉也可以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良好条件。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如何应对社会壁垒将会越来越多地引起我国中小企业的重视。当然,应对国际贸易中出现的社会壁垒,不能成为中小企业的单打独斗,我国政府也应与国际接轨标准体系,建立一个有效、完整和规范的社会责任标准体系,以此来规范和引导中小企业的出口贸易,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国际谈判,与我国企业的重要贸易伙伴进行贸易壁垒的相关协调磋商。相信,在我国中小企业和政府的积极努力下,我国的出口贸易将会取得更加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易明.中国经济特区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中国建设报社出版技术部.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进入我国建筑业. www.chinajsb.cn.

[3]牛瑞燕等.动物医学进展.动物福利的现状和对策.2006.27(2).

社会责任壁垒 篇4

一、SA8000作用机制

SA8000能从数量上影响产品的进口, 在数量的影响方面, 是因为严格的S A 8 0 0 0标准使那些不符合标准的商品禁止入内, 直接减少了进口商品的数量。假设中国是某一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惟一出口大国, 因此中国的供给曲线和世界需求曲线决定了国际市场价格。如图1, 在进口国实施SA8000标准前, 在国际市场上, 当S与D相交时, 达到均衡, 此时的均衡价格为PE, 均衡数量为QE。进口国实施S A 8 0 0 0标准时, 由于中国是国际市场的惟一供给国, 所以这将引起供给的相应较少, 供给曲线左移到S1的位置, S1与世界需求曲线相交与新的均衡点, 新的均衡价格为Pl, 均衡数量为Ql。可见SA8000标准的实施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出口国供给数量由QE减少到Ql, 出口规模减小QIQE。

另一方面, 还能影响通过价格机制影响产品的进口。如图2, P表示商品的价格或成本, Q表示某出口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 A C表示该产品的单位平均成本。假设该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是P 0, 则在没有S A 8 0 0 0的情况下, 出口企业产量为Q1, 出口到国际市场的单位产品利润为W, 当进口国设置S A 8 0 0 0时, 出口企业势必要付出额外的费用, 则该产品的单位平均成本

曲线A C的位置上移至A C+C’。这样, 在出口企业产量仍为Q1的情况下, 该产品在进口国的售

价至少需要从P0提高到P1, 企业才能获得正常利润, 否则会产生亏损。而价格的提高, 无疑将降低该出口产品相对于进口国同类产品的竞争力。

二、SA8000对湖南外贸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1. 失去订单, 影响产品的出口

湖南虽然地处内陆, 但在全国外贸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 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 出口总额和G D P迅速增长。湖南的经济增长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对外贸易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增长。由于湖南省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因而“社会责任”也开始纳入其考核内容, 推行S A 8 0 0 0标准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

(资料来源:依据湖南省统计资料整理)

在出口方面, 湖南省主要以出口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主要商品为:第一类是以农业为基础的资源密集型产品, 第二类是以矿藏为基础的资源密集型产品;第三类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如服装、纺织品、陶瓷、烟花等。而主要出口市场是欧盟、香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地区) , 分别占到出口额的12.89%、8.1 2%和6.8 1%。这些国家和地区国民的生活水平较高, 公民普遍关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对产品的要求较高, 所以过于集中的出口市场将加剧出口贸易受影响的程度。

随着国际社会逐步执行SA8000标准, 湖南省出口企业受到的冲击将是巨大的, 没有获得订单的企业将永远无法走出国门, 已经获得订单的企业将会因为不能通过S A 8 0 0 0社会责任标准认证而失去订单。

2. 削弱湖南省外贸企业的成本价格优势

湖南是人口大省, 劳动力资源大省, 2007年末从业人员3842.17万, 占全省总人口的6 0%。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下, 劳动力的价格完全由企业决定。在企业习惯于按照劳动力成本不变的假设而扩大生产的情况下, 企业主动提高工资和改善劳动条件成为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湖南省劳工条件的现状与S A 8 0 0 0还是有一定距离的。长期以来, “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是许多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 如果要在短时间内达到S A 8 0 0 0规定的要求, 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利润率已经很低的现实情况下, 成本的大幅度提升可能使其竞争优势丧失殆尽。从而削弱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 影响吸引外资

湖南近年来吸引外资的步伐较快, 2 0 0 7年实际利用外资为34.80亿美元, 达到历史新高。由于近年来沿海地区开始进人工业化后期, 土地、劳动力、能源等基本要素供给趋紧, 价格不断攀升, 传统制造业、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失去了原有的发展比较优势。一些企业为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开始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区。湖南省地处沿海腹地, 劳动力资源丰富, 基础设施不断改进, 产业配套能力逐步增强, 在承接沿海制造业产业转移方面处于最有利的地位。如果将湖南省出口企业的劳工标准提高到S A 8 0 0 0规定的水平, 它的直接结果是使企业必须将社会责任成本内部化, 从而丧失吸引国外国直接投资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所以说S A 8 0 0 0对吸引外资产生消极作用, 对引资构成潜在的威胁和挑战。

三、湖南外贸企业应对社会责任壁垒的对策

1. 政府积极引导

SA8000标准快速地在中国推行, 到截止2007年7月, 在全球通过认证的1 2 0 0家企业组织中, 国内的增加到1 5 6家。湖南省也于2 0 0 6年1月启动对各大企业获得社会责任体系认证情况的调查。

(1) SAS000标准所规定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中, 既有企业的道德责任, 又有企业的法律责任。因此, 在引导企业全面实施S A S 0 0 0标准时, 一方面, 政府可以在法定责任范围内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 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另一政府应做好SA8000标准宣传、培训、预警、咨询工作。在反对将劳工标准国际化的同时, 政府要面对国际贸易的现实问题, 积极应对SA8000标准带来的贸易壁垒。

(2) 政府部门应建立国外新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建立、完善SA8000标准的咨询服务机构, 加强对发达国家SA8000标准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及时跟踪国外最新贸易保护主义动向。在国内建立一个完善的预警机制, 研究新贸易壁垒对中国主要出口产品的影响, 完善SA8000标准的咨询服务机构, 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以便及时采取应对策略, 创造良好的出口环境。

(3) 政府还应加强S A 8 0 0 0人才的培养, 加强对出口企业的S A 8 0 0 0知识的培训普及工作。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体系, 自觉提高劳工标准, 引导企业及早应对SA8000标准。

2. 外贸企业应对SA8000的对策

(1) 外贸企业应该认识到, 在经过价格竞争、质量竞争之后, 劳工标准、企业社会责任的竞争时代正在来临, 人道的工作条件和融洽的劳资关系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竞争优势。一个成熟和规范的企业在社会中承担社会责任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企业必须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和研究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推行该标准的意义。

(2) 外贸企业应积极改善国内劳工条件。国外的跨国公司在选择国内合作伙伴时, 往往将社会责任标准看作一个重要的选择依据。企业经营者应注重劳动保障意识的培养, 重视劳动者的权利的保护, 及时改善生产环境和劳动条件, 自觉提高劳工标准。

(3) 扩大我国的出口贸易, 更为关键的要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意识, 加大产品更新步伐, 把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作为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4) 实施品牌文化战略, 提升品牌竞争力。SA8000标准的实施, 就是继绿色壁垒之后, 外贸企业将面临的又一道无形的外贸壁垒。出口我们必须重新进行品牌优势的培育, 对品牌进行重新定位。寻找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空间, 重新进行品牌定位, 通过品牌形象的重塑和传播, 向消费者传达企业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和社会责任, 彻底改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形象。

摘要:湖南省众多出口企业应该如何应对社会责任标准 (SA8000) 才能掌握核心优势, 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而提升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重要课题。本文从SA8000的理论探讨出发, 深入分析了其对湖南经济产生的影响, 并结合湖南省企业的特点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SA8000,出口贸易,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籍丹宁:SA8000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影响[J].商业研究, 2006, 15

绿色贸易壁垒 篇5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出口商品遭退的现象屡有发生,其实是受到了“绿色贸易壁垒”的阻挡。具有关部门统计。每年我国因遭遇“绿色壁垒”损失的贸易额达70亿美元只巨!

关键词:绿色壁垒 贸易保护

一、诠释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壁垒,又称环境壁垒.它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对外国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起因于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灾难。在初期绿色壁垒的形成主要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安全的要求;同时,消费者环境意识提高和全球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也促进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发展。

绿色贸易壁垒产生和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以后,作为主要贸易壁垒形成的关税逐步降低,同时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也逐步拆除。因此,用传统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来限制进口的余地已经很小。

于是,贸易与环境这两个原本在贸易史上不相干的问题被一条绿色纽带捆绑在一起,绿色贸易壁垒就出现了。上世纪的最后5年,以1995年世贸组织专门成立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为标志,这标志着国际贸易舞台上不再扮演年轻的配角,而使跻身重要脚色行列。1999年11月30日,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世贸组织第3届部长会议上,各成员国就环境与贸易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这是环保这道绿色贸易壁垒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中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绿色关税、绿色市场准入、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环境贸易制裁、推新国内PPM标准及其他标准、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强制性绿色标志、强制要求ISO14000认证、烦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以及要求回收利用、政府采购、押金制度等等。

从上世纪最后几年起,伴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步伐加快,绿色壁垒——这个外贸领域的新名词开始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它涉及的不仅是农副产品,还覆盖到纺织服装、鞋革等多个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在正式加入世贸组织的前三四年中,我国就至少有价值200亿美元的商品因不符合贸易伙伴的环保要求而惨遭退货。

二、绿色壁垒,必须跨越的一道坎

许多国家对我国的产品限制与打击也常常采用关税壁垒的方法。加入世贸组织后,贸易壁垒逐渐取消一度让国内很多企业和行业非常乐观,特别是一些产品出口大、对外依存度高的行业和企业,天真的认为我们的产品可以长驱直“出”。然而,绿色壁垒的不断出现和扩展,却可能导致我们的产品出口受到很大的限制。环保“软肋”已被集中,我国产品原有优势的发挥就受到很大限制。即便明知有些做法纯属恶意刁难,也徒唤奈何。

中国化工网总裁孙德良说,虽然国内有数百家生产染料的企业,但环保型的活性染料的企业有6成以上被德国巴斯夫等国外大公司所控制,其价格相当国内企业的两倍。由于国内企业的性能不够稳定,纺织品出口企业还是忍痛花高价买进口染料,我国纺织品的原有价格优势就岌岌可危。

绿色壁垒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最后一道坎,也是最后一道难关。

有人说,从发展国家看,绿色壁垒是一度绿色的、听起来很美的墙,横亘在本来就是崎岖的国际贸易之路上。因为她美丽所以不可能像拆除关税壁垒那样拆除它。我们的最好选择是把壁垒看成桥墩,在脚下与壁垒之间建筑一座绿色的桥,上得去桥,到达彼岸。

当前,许多企业的环保意识还停留在污染的末端治理上,有些企业甚至对末端治理也不重视,更有甚者把希望寄托在拿一个什么国际证明上。殊不知,在一些发达国家,治理已经从末端治理、生产过程污染治理这两个阶段,进入从产品设计到废气回收利用再生的第三阶段。如果在绿色壁垒面前,停滞不前或者等待观望,结局也许只能是死路一条。

三、绿色壁垒的成因分析

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大力推行绿色壁垒,既有复杂的社会、政治背景,也有深刻的经济原因及其他一些相关因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原因。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的价值观念由重视物质价值转向以强调非物质价值的绿色价值观,消费观念也有对产品的特定需求转向产品给人带来安全健康等隐性需求需要上来。消费者绿色消费心理的形成,带绿色产品的偏好和要求,进一步促进了国际贸易中对绿色产品的崇尚,从而给国际贸易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对进口商品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设置贸易壁垒,限制和禁止某些商品的进口。

(二)政治原因。当今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出现与环保和政治的结合密切相连,也与西方推行绿色政策息息相关。在西方工业化国家中,以保护自然资源为口号的绿色环保主义行为最初只不过是一种自发的社会现象。但在20世纪60年到以后,很快就发展为一种运动。各种绿色组织和绿色政党相继出现,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不容忽视的政策势力。日本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以21世纪新地球为题的绿色百年行动计划。欧盟增加对环境保护研究和发展环保技术、环保产业的投资,加快绿色能源、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争当“世界绿色革命的带头人”。由此可见,在西方环保和政治相结合的过程中,选民的热情加上政府的决心,使环境问题成为一个日趋重要的政治问题,并被波及到经济贸易领域。

(三)经济原因。冷战结束以来,经济竞争取代军事竞争成为国际竞争重点。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取得胜利,各国大力发展经济,以求在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面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迅速崛起和在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加强,为了保持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导地位,发达国家必须在国际竞争中寻找新的突破口。鉴于各国和各地区的环保标准参差不齐,环保水平高低不等,而这些因素又制约着各国或各地区产品成本这一事实,发达国家利用拥用的先进的环保技术、较高的环保标准、环保资金充足等有利条件,在产品环保标准上大做文章,动辄以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达不到其环保标准价以限制或禁止,从而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成本。发达国家这种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和产品竞争力而设置的贸易障碍,使贸易壁垒的以形成的深层原因。

(四)谈判原因。绿色壁垒的形成和发展,也可以从WTO相关协议中找到其存在的合法性。1994年签订的《关税总协定》第20条“一般例外”条款赋予WTO成员方以“环保例外权”即各成员有权以“保证人民、动物生命或健康”或“有效保护可能枯竭的天然资源”为由,而采取限制贸易的措施。以该条款为基础,1994年《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卫生与动物检疫措施协议》都赋予各方为保护环境而采取措施的合法性。

WTO将环境保护作为自由贸易的例外条款,其目的使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促进贸及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这并无可厚非。但自仔细分析WTO中的某些条款,就可以发现其自身规定的缺陷。首先这些条款强调了成员方的环保例外权,这就是所有的绿色壁垒能披上合法的外衣,而不论其真正的目的何在。其实,这些条款有极大的解释空间,使这些条款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大的弹性,其结果是很容易被贸易保护主义者利用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行的WTO某些贸易法规条款为发达国家设置绿色壁垒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可乘之机。

四、面对绿色贸易壁垒我国农业首当其冲

由于农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农产品的生产、使用、消费和处理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极为密切的关系,绿色壁垒必然对农产品产生重大的影响。从长远角度来看,其影响将愈来愈深入、明显和直接。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比较发达,资金实力比较雄厚,技术比较先进,环保意识也比较强,环保的水平也比较高,环保标准也就更为严格。发展中国家由于诸多方面的限制,其环保水平和标准在近期内不可能与发达国家同日而语。由于各国当前的绿色贸易壁垒是根据各国国内的环保水平和标准来设置的,这样就很容易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比较容易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却因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而往往被拒之于发达国家国门之外。因此,这种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的国际环保标准是极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开展农产品贸易的。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环保水平还比较低,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的过程和方法、包装贮运、组成成分及性能等存在诸多方面的不利于环保的因素。这些方面造成其他国家对我国农产品的禁止进口、退货和索赔的案例非常之多。

(一)、我国农产品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受到较严重的影响:

1.严格的卫生检疫制度 我国冻鸡因不符合欧盟卫生检疫标准,欧盟已决定从1996年8月1日起禁止我国冻鸡进人欧盟市场。1998年9月,欧盟兽医专家考察团来华考察后,在对我国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和有关加工厂考察的报告中认为,我国的防疫检疫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不符合欧盟要求,可能继续禁止我国向欧盟出口禽肉。日本1999年1月16日出台的最新的“家畜传染病预防实施细则”中规定中国等9个国家的猪牛羊肉及其制品要经过指定设备加热消毒处理后才可进口,这无疑会增加我国猪牛羊肉的出口成本。日本的“植物检疫法实施规则”使我国的大部分蔬菜和瓜果类产品遭到禁止。

2.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标准 发达国家往往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我国许多产品由于苛刻的技术要求而无法进入国际市场。例如我国牛肉就不能进入欧盟市场,猪肉和牛肉几乎不能出口美国,龙眼、柑橘、苹果、香梨均不能出口美国。

3.农药及有毒物质残留量 日本对进口大米的检测项目从42项增加到l02项,对克球粉残留超过0.01ppm的冻鸡拒绝进口,使我国一些商品因未达到要求而遭退货。

4.包装 1998年,我国输美木质包装由于含有天牛而受到限制,随后加拿大、英国也迅速对我国木质包装进行限制。

5.保护动植物物种 l995年,美国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宣布对中国的虾类制品实行“自动扣留”,其原因为我国的渔船上没有装有海龟逃生装置,危害了海龟的生息。这使我国冻龙虾出口额由1995年的l203.9万美元减少到l997年的23.8万美元,冻蟹虾同期由23.8万美元减少到2.4万美元。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壁垒的策略

我国农业环境的破坏主要是由于工业排放的“三废”、污水灌溉或用被污染的河水灌溉、大气污染、化肥用量过大、施肥方法不当以及农药等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造成的。其主要原因为:环保意识不强;法制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技术水平低;经济实力较弱;经济制度不完善(包括资产产权不清晰、产权不完全、资源市场无或薄、市场竞争不足、产权主体缺乏积极性和能力、政府干预不力或失灵等)。为此,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强化对农民和农村基层工作者的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除应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文艺等手段以及正规环境教育外,要有计划、有步骤、大规模地培训农村骨干力量,为环保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2.成立和加强环保机构 当前,应加强县级环保部门的建设。有条件的乡镇可设立环保站。环保机构应配置懂环境、经济社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应赋予其相应的权力。

3.制定完善农村和农业环境管理技术标准和监测信息系统,为农业环境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今后应建立以下标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规程、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及分级、生态环境评价方法、生态农业经济标准、生态无害化生产模式与技术评价标准、农用化学品环境安全标准、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方法技术指南、农业生态监测指标及方法等。同时应完善生态监测网络,开发农业环境信息库以及时提供农业环境的变化状况与信息。

4.严格实施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例等 要认真贯彻实施与农业有关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

5.制定和完善、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和制度,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政策研究,建立农业环境管理制度

6.积极加强国际合作 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通过借鉴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有效的农业环境管理制度,引进国外先进的环保技术,利用外资发展环保型农业,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同时,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互认并与各国签订互认协议以取得我国农产品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为消除绿色贸易壁垒服务。

7.尽快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有关的环境法律规范、技术标准、限制措施及绿色贸易壁垒等进行系统研究 一方面要借鉴有关经验和总结有关教训,另一方面对其不合理的保护要制定有关对策并依据有关国际规则和惯例据理力争。

五、面对绿色壁垒我国外贸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中国外贸企业现存的问题

我国的外贸出口企业只一味地将外贸出口受阻完全的归咎于对方的责任,这样看未免有些牵强,不排除有些国家为了实施贸易保护而故意提高绿色标准来限制进口构成绿色壁垒,但回头看看我们的企业是否存在问题呢?不言而喻,面对日益猖獗的绿色壁垒我们的外贸出口厂商存在不少问题,30%的企业认为跨越绿色壁垒的主要困难是信息不灵,38%的企业认为缺乏可以到达对方指标要求的解决方案,37%的企业认为资金短缺阻碍了技术改进与认证,许多企业也反映,由于原材料供货企业和加工出口企业多种经营体没有合为,所以产品质量缺乏全程控制。

1.缺乏绿色意识

我国许多外贸企业绿色意识薄弱,经营理念落后,在生产,包装,销售各环节上没有绿色观念,以致产品达不到绿色品质要求。比如在农牧产品出口上,我国遭受的绿色壁垒尤其为严重,可大部分生产这类外贸企业仍盲目的使用青霉素,氯霉素等一些禁用抗生素药品,另外,由于管理不严,用药量不规范,停药期不足等现象时有发生,结果出口这些产品不免遭受绿色壁垒。我某外贸冷藏厂是一家加工肉食兔为主的企业。每天都有近百吨的血水合散发着臭气的兔内脏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由于缺乏绿色环保意识而治理环境未能列入日程,脏水不断增加,导致周围环境不断恶化一个食品出口厂企业周围竟闻不到花香,看不到绿树。国外客户见到这副与出口食品不相应的厂区面貌望而却步,该企业多次商检申请都被外商拒绝,理由就是产品在这样的生产环境不可能达到绿色健康标准,结果导致大量产品积压。2.企业信息不灵

由于各国绿色品质标准不同且繁多,同时许多外贸信息系统不完善,所以对许多绿色标准不知晓不理解。我国外贸企业曾出口一批瓷器到美国,因包装中使用稻草而受到美国的查禁,因为美国当时为防治植物病虫害的传入而立法禁止使用稻草包装的包装物,因我方不了解有关规定而被迫花费货物价值的40%请人销毁稻草并重新包装才得以进入美国。又如,日本对服装纺织品中的甲醛含量作出严格的规定,要求1995年1月1日起加强对进口纺织品甲醛含量的检验尤其是婴儿服装不得检出甲醛,而我国部分外贸企业由于信息不灵导致不知道该规定,继续使用甲醛作为纺织品前处理剂,导致出口到日本的服装因甲醛超标而遭退货,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缺少认证

由于资金不足而导致的问题给我国外贸生产与出口企业在应对绿色壁垒方面带来许多困难。资金不足而导致的问题给我国外贸企业在生产上缺少应有的绿色设备,绿色生产技术和懂得绿色环保的优秀人才,对产品的检验也缺少绿色检验设备。1992年欧盟对棉布的纺织品制定法规,规定不得含有包括金属、甲醛、氯化物和DDT等农药残留物的共计51件化学品,尽管欧盟是我国棉纺织品的重要出口市场,但由于我国的棉花原料问题和加工工艺不高,欧盟的这一规定使我国纺织品的出口一度受阻。4.包装问题

面对绿色壁垒的压力,大多数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了产品绿色品质的重要性,并开始采取一定的措施尽力使自己的产品达到绿色标准。5.经营体制问题

我国大多数企业仍处于传统的粗放行经营管理之中,采用传统的工艺方法,主要是生产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这样的营销不仅消耗了大量资源而生产大量污染,进而所生产的产品也就不“绿色”了。这种经营上的不整合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我国产品的绿色品质。

(二)面对绿色壁垒,中国外贸企业的具体对应对策 我们应该在认识和弄清绿色壁垒实质的基础上,结合绿色壁垒对我国企业出口品质影响,以积极的态度进行研究,并采取突破绿色壁垒的有效对策。1.加强企业宣传教育,顺应绿色潮流,提高环保意识。

绿色贸易壁垒,大多都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树立的,这使得本来处于经济劣势、贸易困境的后者更加雪上加霜。一些贸易大国在国际贸易中单边设立的种种绿色壁垒,无疑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市场严重萎缩,发展中国家因此将长期处于一种自然资源和初级产品的廉价提供者。污染转移的庞大场所和发达国家大量产品的巨大市场的劣势地位上,但是为了全球社会的持续发展,在国际贸易中引入法规制度以约束、惩治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是必要而迫切的。我国企业要冲破绿色壁垒,首先必须顺应这股绿色潮流。必须充分认识到,低环境标准国家的资源会加速退化,环境污染加剧,并最终导致竞争力的进一步下降。而高环境标准国家将会从善待环境的技术和产品中获利,从而在环境保护产业领域占据优势地位,在国际贸易中更具竞争力。因此,我们应该全面客观地认识绿色贸易的性质,既要认识绿色贸易规范条件的积极意义,又要分清某些国家寄寓于其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在保护自身正当权益的同时,使我国的发展顺应历史潮流。2.企业要加强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

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主要有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ISO14000)认证、绿色标志认证等。这类认证对企业是非强制性的,具有公证性质,企业申请认证有利于企业利益和效率的提高。因此,加强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积极向ISO14000接轨的基础上,在企业中扩大关于绿色产品、绿色营销、清洁生产、环境标志等概念的宣传,提高企业绿色意识,使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消除、减少产品与服务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鼓励企业自觉向ISO14000和国际相关产品环境标志的认证要求靠拢,并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信息上的必要支持。主要措施有:

(1)重视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IS014000认证和绿色标志认证是本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2)积极采用国际环境标准。只有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才是合格产品,才可能具有国际竞争力。

(3)加强宣传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制度。

3.充分发挥“环境外交”的营销作用。

(1)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协定中环境条款的谈判。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协定环境条款的谈判中,发达国家往往提出过高的环境标准和环保措施,发展中国家则强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因此,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我国应与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积极参与谈判,拒绝接受超越自身承受力的环境条款。(2)以国际规范为依据反对进口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对于进口国以环保为借口单方面设置的绿色壁垒,或进口国将其国内环保法规实施到境外,或进口国以隐蔽形式做出的各种贸易歧视,我国要通过外交途径与进口国谈判,或向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构(DSB)提出起诉。(3)注重“环境外交”策略的运用。外交策略得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1997年4月国家商检局邀请欧盟兽医代表团对我国进行考察,确认我国具备了向其出口鲜猪肉、鲜牛肉及肉制品的条件,使得欧盟对从我国进口的鲜猪肉、鲜牛肉解禁。

4.企业要组织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提高科研技术水平,促进科技进步。

组织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提高科研技术水平,促进科技进步是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根本途径。这支科研队伍不同于一般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技术研究力量,而是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的交叉结合,它担负着及时辨析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提供政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重要任务,是企业扩大出口,普及清洁生产的推动者。

5.企业要注意国际动态,打破绿色贸易壁垒。

企业应认真研究国际贸易壁垒的动态,把握其发展趋势和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打破绿色壁垒,扩大出口创汇。

(1)加强对国外绿色壁垒的研究。加强对国际及外国绿色准标准的研究,及时收集、整理、跟踪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建立绿色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反复认真研究主要贸易对象国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采取积极措施,打破壁垒,扩大出口。

(2)提高绿色产品的质量和水平。打破绿色贸易壁垒,主要靠绿色产品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我们应该依靠科学管理和科技进步,提高绿色产品的质量和水平,争取通过国际标准绿色认证或出口市场的绿色标志相互承认、相互协调,并通过签订条约、协议等从法律上保证该制度的顺利实施。(3)认真总结国内外企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经验教训,根据出口商品的特点和拟进入目标市场的要求,制定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4)对发达国家违反非歧视原则对我国出口产品规定高于其本国产品的环境标准而设置的绿色壁垒,我们可以根据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所确认的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的规定提出抗辩,依据环保公约。协议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照顾规定,通过磋商、谈判解决;还可以团结、联合发展中国家企业,利用相关的国际协议。公约的有关条款,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保证我国的绿色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六、突破对策分析

1.适应正当的绿色壁垒。实施正当绿色壁垒的国家,是出于保护人类健康或生态环境的动机,它反映了各国对环保的普遍重视,使世界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使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标志。我们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苦练内功”,提高贸易领域的环保水平以适应之。(1)宣传环保思想,完善环境贸易法规,加大力度执法。由于我国目前经贸领域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因此要加快促进环境与贸易的协调发展,以便从容不迫的面对绿色壁垒。

(2)顺应绿色贸易的大趋势,跟踪国际市场变化,配制绿色企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品,开发绿色产品,加强绿色管理,实施绿色营销。

(3)利用WTO相关协议,在对外贸易中,设置正当绿色贸易壁垒,以保护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2.对抗不正当绿色壁垒针对个别国家利用其环保技术上的优势,制定过高的环保标准限制某种产品的进口这种不正当的绿色壁垒,我们可以利用国际标准参差不齐的特点,转移出口对象,把产品出口到环保水平较低的国家。善于利用WTO的争端机制。目前,涉及绿色壁垒的国际纠纷大多数用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处理。在解决绿色贸易纠纷时,WTO争端解决机制在认定某一绿色壁垒具体措施的合法性时,对其使用的限制条件实际上给与了充分考虑,这是有利于遏制“保护例外权”被滥用,防止贸易保护主义动 实施不正当绿色壁垒。今后,我们要经快熟悉WTO机制运作,善于利用这一机制来对抗不正当的绿色壁垒,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刘永忠:《直面“绿色壁垒”》,《经贸导刊》 2003年第11,12期 李志明:《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阻于绿色壁垒的原因对策》,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03年第12期 戴飞:《面对绿色壁垒中国外贸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3年8月总第113期

穿越壁垒 打开市场 篇6

五类壁垒严锁日本市场

日本基于保护国内市场,一向实施TBT守门把关,设有较高的关税税率和森严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严格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日本市场。目前,TBT内容更加丰富具体,已涉及到农业、食品业、纺织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工业等诸多行业,并融入其市场各个角落,不但严重制约着日本贸易的大量进出口,且日益影响其对外双边关系的新发展。

复杂的技术法规和标准

日本的技术法规名目繁多,而且在每个行业中,又有数项法规从不同方面同时规范市场。由于这些法规名目繁多,很多不为国外出口商所熟悉,因而外国商品很容易因不符合某项规定而被拒绝进口。此外,日本的技术标准数量也很多,而且很多技术标准不同于国际通行的标准。在规格方面,除了强制性规格标准外,还有一种任意型规格,即在日本消费者心目中自然形成的产品成分、规格、形状等,如JIS标志(工业品)、JAC标志(农产品)、G标志(产品设计认证)、SG标志(日用消费品安全认证)等。由于这些标准在日本消费者心目中占有很高地位,如果外国商品不能满足这些标准的要求,就很难得到日本消费者的信赖,打开日本市场。

严格的产品质量认证和合格评定程序

日本的质量认证制度分为强制性和自愿性两类。强制性认证制度以法律形式颁布执行,其认证的产品主要有消费品、电器产品、液化石油器具和煤气用具等;自愿性认证由企业自愿申请,通过认证的产品使用JIS标志。日本适应性认定协会(JAB)是负责全日本合格评定工作机构,其中,JQA、JSA是由JAB认可注册最有影响的认证机构,JQA(日本品质机构)主要从事ISO9000、ISO14000和QS9000认证,JSA(日本规格协会)则负责制定日本的工业标准(JIS),作为认证的指定认证机构。

繁锁的产品检疫与检验规定

日本凭借本国先进技术水平和较高的生活标准,对进口工业产品和农产品,在有关安全、卫生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和审核程序。这些要求表面上对本国产品、进口产品一视同仁,但由于执行过程中往往手续繁杂,并在做法上具有歧视性,因而对国外进口商品形成了贸易障碍。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日本法规中有关安全与健康标准所适用的范围以及内容向着更加宽泛和细致的方向发展。如对入境的农产品,不仅要通过农林水产省的动植物检疫,而且还要由厚生省进行卫生防疫检查。在产品检验方面,日本规定对不同时间进口的同种商品,每一次都要有一个检验过程,而对本国同类产品,只需一次性对生产厂家作检验就可以了,这对国外进口产品显然具有歧视性。

苛刻的绿色技术壁垒

绿色技术壁垒是指那些为保护环境或以环保名义,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它主要包括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和绿色补贴制度。日本对绿色产品格外重视,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了严格的强制性绿色技术标准,并利用环境标志对进口商品进行严格限制。进口商品不仅要求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其生产、运输、消费及废弃物处理过程也要无损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在包装制度方面,要求产品包装必须利于回收处理,且不能对环境产生污染。在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方面,日本对食品、药品的安全卫生标准十分敏感,尤其对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重金属含量的要求严格。

格外重视动植物的卫生和安全

根据日本《植物检疫法实施规则》,各国大部分水果、瓜类、蔬菜由于农药残留量不达标而被禁止进口。日本1999年1月16日的最新家畜传染病预防实施细则规定,中国等9个国家的猪牛羊肉及其制品要经过指定设备加热消毒处理后才可进口。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抬高了农畜产品、食品的安全卫生标准,有效地阻止了国外商品进入日本市场。

中国产品打入日本市场的专门策略

近10年来,尽管日本经济始终处于不景气状态,但因国力雄厚,仍居世界第二大富国地位,其富裕程度超过亚洲其他国家的总和。日本90%以上的消费者都具有中产阶级意识,其消费心态日趋新潮,这些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带动了日本市场消费的新趋势。日本的技术壁垒对进入市场的商品格外挑剔,十分注重其品质、功能和外观的和谐与完美。因此,进入日本市场的商品,一要质量完好无缺;二要性能独特适应需求;三要有顾客至上的完善售后服务;四要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唯有如此,国外产品入主日本市场才能立足扩大营销获益,而日本市场也才能确保其实际利益不外流。

日本技术壁垒内涵

日本TBT内容丰富具体,涵盖面广,这就要求精心研究日本TBT内涵并制定出相应的法规与标准和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因此,产品出口国政府必须格外努力,使其出口企业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日本,消费者对商品是否符合环保标准很挑剔,许多百货公司和超级市场都开辟了“生态柜”、“生态角”。日本很多国际企业及其供应商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ISO14000认证,这一切都显示出,对与日本开展经贸合作的国家,努力提升对认证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尤为重要。

开发适销日本市场的商品

日本民族创新意识强,国民普遍具有消费意识。因此,开发适合日本气候、风土、人情的产品,及与日本在风格、功能、设计上差异大且又具有浓厚外国文化、回归自然色彩的产品,或在日本市場上尚未开发出来的高新技术产品等,均有可能越过壁垒障碍,获得良好的销售效益。

采用合理的价格政策强化市场竞争力

为提高商品在日本市场的份额,就必须以高品质的商品降低成本,增加营销获利能力。除信守合同准时迅速交货、加强完善的售后服务等非价格竞争因素不能忽视外,还须视日本消费层次制定合理价格。一般地说,高级商品拟采用高价政策;大量日用商品则需要与日本地方市场商品做比较定价;对于价格竞争剧烈的商品,可采用强行价格政策出售,以强化其市场的竞争力。

按商品性质选择营销渠道与合作伙伴

大体而言,高级商品宜慎选并限制零售经销商,以免产品形象受到损害;中档产品应选择营销能力强及销售网络较为完善的进口代理商营销;新开发型商品可选择具有销售能力的大商社为合作伙伴;对于市场竞争型等高新技术产品(如机电仪器竞争型等产品),应选择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进口代理商或自行设立分公司拓销。此外,对其合作伙伴的资信、专业知识、竞争技巧以及营销渠道等均须作周密的调查,然后慎选合作对象。

建立完善高效率的供货系统

日本进口商或消费者订货后,一般都急切提货,因此企业必须有充分的供应能力,以便快速迎合消费者所要求商品的品质、规格、数量与时间上的保证。所以在日本国内建立货物存放的完善供货机构是繁荣对日促销活动的根本保证。

加强商品宣传培养经贸人才

日本人喜欢看电视,尤其是爱看语言生动、形象活泼的商业电视广告。因此,进入日本市场的商品,必须备有图文并茂的日文商品介绍说明书。不仅如此,还要利用各种报纸、刊物、广告、电视等宣传媒介,进行广泛深入的商品宣传。拓展日本市场,关键在于人,要有一批不仅有丰富的贸易、金融、商业知识,而且还熟悉日本情况,特别是懂得日本经贸政策、法规条例的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在国内外经贸政策、法规条例不断变化、完善的条件下,持续、稳定地推动与日本商贸合作的顺利发展。

日本TBT泛滥成灾,这纯属日本市场结构性障碍,是在日本人思想习惯、特殊的文化和对外扩张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时难以人为的力量予以消除。因此,图谋拓展日本市场,一要有周密的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二要深入了解合作者资信与其多层次的营销渠道;三要熟悉日本政府独特的商贸政策和TBT的全部内涵;四要制定阶段性应急措施和具体的长远拓销策略等。中国产品进入日本市场之路,任重而道远。

社会责任壁垒 篇7

一、社会壁垒的影响因素及主要内容

对于社会壁垒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社会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三个方面,下面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社会因素,从政治的角度看,发达国家希望通过多边贸易,将国际贸易和劳工标准联系在一起,这一问题其实就是经济贸易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联系,发达国家将自身的高生存水平工资强加到发展中国家中,在受到发展中国家反对后,提出社会条款,希望通过社会壁垒来达到其强权政治。从工人运动的角度看,发达国家的劳工组织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劳工标准比较低,其关键在于其国内的低廉制造品比较多,因此,发达国家劳工组织会向政府施加一定的压力,要求政府阻止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2)心理因素,发达国家在无形中会产生自我保护意识,对自己的利益进行保护,如西方一些国家在看待我国时,存在片面的看法,甚至提出“中国威胁论”。

(3)文化因素,当发达国家的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发生冲突后,发达国家就会对外来产品进行限制。

二、社会壁垒的核心—劳工标准问题

(一)我国劳工标准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职工的年均工资也在不断增加,和以往相比较,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我国在劳工标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我国在1995年颁布实施《劳动法》,但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劳动法》的不适应逐渐显现出来,并且成为当前我国法律体系中,受到破坏最严重的法律之一。在我国企业中,劳工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非法使用童工;(2)扣押职工身份证、限制职工人身自由;(3)侮辱、体罚员工;(4)员工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5)员工工作环境差,缺乏个人防护用品;(6)就业性别歧视;(7)女职工“三期”保护落实差。近年来,我国社会各界对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我国政府也不断加强执法监督,尽可能的改变劳动市场歧视行为。

(二)劳工标准的国际比较

就目前而言,我国还处于二元经济结构体系,农村人口基数比较大,有效耕地比较少,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比较多,东西部经济差距大,劳动力过于集中在中东部制造业,在市场经济转型时期,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产业工人也面临调整,这就使得我国劳动市场面临供求失衡问题。与国际企业相比较,我国企业的优势就在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同时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美国劳工统计局表示,中国工人的平均工资为0.64美元/小时,而美国工人的平均工资为21.11美元/小时,法国工人的平均工资为17.77美元/小时,英国工人的平均工资水平为17.87美元/小时,德国的工资水平为30.6美元/小时,我国工人的工资水平是美国工人的1/30,可见我国用工标准十分廉价。

三、社会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的对策

(一)政府层面

面对国际贸易中的社会壁垒,政府部门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更好的推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1)政府应该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指引下,坚持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不仅要注重出口产品的数量增加,还要注重出口产品的质量增加,同时还要协调好劳动条件、生态保护等各方面利益,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要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结合,从而实现发展平衡。(2)制定统一、完善的社会责任标准认证体系,政府部门要与国际的相关标准体系接轨,从而不断促进我国生存技术水平的提高。(3)建立规范的产品认证体系,认证体系是证明企业产品的生存管理符合某种法规的重要评定程序,认证体系也是我国企业产品走向国际的指明灯,有很多企业的产品因为缺乏认证,而被发达国家市场所拒绝,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强与国际的联系,制定统一、规范的认证体系,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发展。(4)加强与国际谈判,面对国际贸易中的社会壁垒,我国政府要加强与国际的谈判,要在国际制定的统一标准中占据一席之地,从而保证国际标准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二)行业协会层面

对于行业协会,是相同产品或者相似产品企业之间自发成立的组织,从国际上看,当前的行业协会组织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美国式行业协会,一种是日本式行业协会,其中美国式行业协会是指在政府不干预的情况下,行业协会通过游说议会、游说政府等途径来为行业争取更多的利益;日本式行业协会是一种“金字塔式”模式,通过政府干预,层层向下传达政策,直至每一个企业,而企业则是通过金字塔的塔尖和政府就某些问题进行谈判。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金字塔式管理模式更加具有启示意义。我国的行业协会应该注重学习国外行业协会的相关标准,从国际的角度对企业进行规范,同时行业协会还应该及时将国际中关于社会壁垒的信息、动态反映给企业,保证企业能在遵守劳工标准的情况下进行产品生产,确保我国企业的产品不会侵犯国外劳工利益。另外,当我国企业在受到国外社会壁垒时,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为国内企业调查、取证,最大限度的维护国内企业的权益。

(三)企业层面

从我国企业的当前情况看,企业在承担相应社会责任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也就导致我国出口产品不可避免的遇到社会壁垒,对此,企业应该积极的学习国外发达企业经验,从而促进自身的持续发展。(1)企业要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获得长期的回报,企业一方面要做到遵纪守法,另一方面还要严格的遵守国际标准,企业要对自身进行严格的要求,将社会责任标准纳入自己的内部管理中,采用科学的手段开展管理活动,提高企业的对外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及顾客。(2)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劳动待遇,对于社会壁垒,往往会对劳动密集型产业造成影响,如服装、纺织等,而这些产业也是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产品,因此,企业要特别注重劳动条件、生产环境的改善,严格的按照SA8000标准进行产品生存,不断提高劳工的待遇,从而推进企业的标准化发展。(3)朝着品牌化方向发展,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要朝着品牌化的方向发展,要注重科技创新,积极的引进最新生产技术,优化生产方式,创建品牌产品,全面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有效的打破社会壁垒。(4)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合作,对于外贸企业,应该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合作,在收购当地企业时,要尽可能的用当地员工来拓展市场,并雇佣当地雇员,从而促进企业与当地文化的融合,降低当地消费者对企业的排斥。此外,企业还需要不断提高我国员工的文化理解能力,立足于外贸出口国文化,从外贸出口国消费者的角度进行产品生产,从而给外贸出口国消费者带来亲切感。

四、总结

在国际贸易中,社会壁垒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必须深入分析我国劳工标准现状、与国际劳工标准的差距,并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从而全面推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鑫正.论国际贸易中社会壁垒的发展及应对措施[J].中国商贸,2011(08):101-102.

[2]朱君硕.新形势"用工荒"背景下国际贸易的社会壁垒分析[J].江苏商论,2011(14):276-278.

[3]赵小燕.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中的社会壁垒[J].新财经:理论版,2011(06):115-116.

[4]刘富英.浅析国际贸易中的社会壁垒问题[J].东方企业文化,2012(06):163-164.

[5]曹帅.探析当前我国应对新贸易壁垒的对策[J].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10(01):99-100.

[6]黄维娜.国际贸易中企业社会责任壁垒的演进与应对[J].经济与管理,2013,27(02):69-73.

社会责任壁垒 篇8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

相对于其他概念, 技术性贸易壁垒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即TBT) 是较早出现的概念, 中国学者对此不同的表述或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陈同仇、薛荣久认为, TBT是指“为了限制进口所规定的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以及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1]。

肖冰认为,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般含义, 是指所有在客观上对国际贸易具有直接或间接阻碍作用的技术性措施。与其他非关税壁垒形式相比, 其特质仅在于“技术性”———既包括实体性的技术判断标准, 也包括程序性的技术环节要求———并给贸易带来阻碍作用。在此意义上, 技术性贸易壁垒只是一类措施的概括性称谓, 而并非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2]。由此可见, 肖冰明确地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构成要件突出在技术性和障碍两个方面。一项限制进口的措施, 不管是否基于合法的目的, 也不管它对贸易产生的障碍是否是必要的, 只要是技术层面而又对贸易造成了障碍的措施, 就应当认定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只不过违反相关国际规则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设置的, 或造成不必要的贸易障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可以称为不合理或不合法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即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是技术性贸易措施。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莫世健:《TBT协定》原文的相关表述前文脚注已经作了说明, 并没有将“壁垒”一词仅限于指那些非法技术标准和规范。因此, 笔者认为, 技术性贸易壁垒在《TBT协定》中的性质必须作为中性理解, 即用词本身不能说明具体规则的合法还是非法。具体技术标准或规范是否符合WTO规则问题, 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判断[3]。

由此可见, 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大致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或一个区域组织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措施, 而这些措施对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进入该国或该区域市场产生了影响[4]。第二种观点认为,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那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确定商品某些特征的技术法规或技术标准, 以及旨在检验商品是否符合这些技术法规或技术标准的认证、审批和测试程序所形成的不合理的贸易障碍[5]。

上述两种观点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目的基本一致, 分歧在于是否以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是否对贸易产生不必要的障碍作为构成要件。世界贸易组织的《TBT协定》在前言中指出:“认识到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便利国际贸易的进行而在这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因此期望鼓励制定此类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 但是期望保证技术法规和标准, 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以及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不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认识到不应阻止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程度内采取必要措施, 保证其出口产品的质量, 或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保护环境, 或防止欺诈行为, 但是这些措施的实施方式不得构成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进行任意或不合理歧视的手段, 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 并应在其他方面与本协定的规定相一致。”

世界贸易组织的《TBT协定》在前言中指出:“认识到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便利国际贸易的进行而在这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因此期望鼓励制定此类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但是期望保证技术法规和标准, 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以及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不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认识到不应阻止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程度内采取必要措施, 保证其出口产品的质量, 或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保护环境, 或防止欺诈行为, 但是这些措施的实施方式不得构成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进行任意或不合理歧视的手段, 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 并应在其他方面与本协定的规定相一致。”

《TBT协定》旨在通过WTO的基本原则和相关规则来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并减少其对国际贸易自由发展的影响, 其所针对的对象是那些“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的或其“实施方式”、“构成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进行任意或不合理歧视的手段, 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 并在其他方面与本协定的规定”不“相一致”的“技术法规和标准, 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以及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因此, 在此笔者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是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

二、技术性贸易措施

技术性贸易措施则是相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较晚出现的概念, 如前文所列, 有的学者认为其就是技术性贸易壁垒, 有的则认为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上位概念, 有的则认为两者是并行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这一概念的提出其实是反映了有的学者开始意识到技术性贸易壁垒或措施的设置并非都是为了阻碍贸易自由的目的。比如李勰指出有符合WTO规则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和违背WTO规则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指世贸组织成员为协定允许的合理目的而制定并实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 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以及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 而那些“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的或其“实施方式”、“构成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进行任意或不合理歧视的手段, 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 并应在其他方面与《TBT协定》的规定”不“相一致”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就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不能仅凭出现损失或造成负面影响这一表象就将这些措施全部称之为技术性贸易壁垒[6]。其把技术性贸易措施与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了并行的概念。持这种观点还有所增益:所谓技术性贸易措施指的是, 为实现合法目标而采取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程序等[7]。

由于国际贸易竞争愈演愈烈, 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其科技上的优势来对产品、工艺等设置苛刻的技术标准, 以达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口, 从而保护本国商品和企业的目的。这样一来, 该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就带有了歧视性, 构成了对国际贸易的不合理限制, 也就形成了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而“壁垒”一词本身似乎也表达了一种非理性的含义, 因此, 将合理与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相区分对正确界定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指各国在国际贸易中, 基于一定的贸易策略和目的而采取的所有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技术法规、标准以及检验商品的合格评定程序等等。从它制定的宗旨和实施的效果来看, 可以将其区分为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以及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它的下位概念, 仅是指其中不合理的那部分。应当将其定义为:一国以不合理地限制国际贸易为目的而采取的标准、技术法规或合格评定程序。

三、绿色贸易壁垒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国际热点。人们普遍认为, 经济增长的代价之一即是环境恶化, 特别是自由贸易, 则被看做是加速环境恶化的因素。各国因此而制定了一些相应的环境法规和贸易政策, 希望通过政府对贸易进行一定的干预, 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事实上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二者之间本不存在不可调和的分歧甚至冲突, 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合理的贸易自由化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相反在环保方面, 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可以发挥关键的作用。同时, 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可以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扩大的贸易市场提供必需的生态环境资源。

“绿色贸易壁垒”在当前保护环境的背景之下, 越来越多被学者们来探究, 而与技术性贸易壁垒所不同的是, “绿色贸易壁垒”这一概念并未在WTO的协议中以及国际文献中论及, 之所以被冠以“绿色”的称号, 主要是因为其产生的前提或目标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以及动植物的安全与生命健康。绿色壁垒也称为环境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可以说是中国自己创造的一个新词。在国际上并没有权威的定义。中国有些学者提出的绿色壁垒概念, 大多是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立场提出的, 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一般认为, 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通常, 绿色壁垒应由进出口国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而设置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法规标准等, 是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从实践角度看, 绿色壁垒主要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检验和检疫要求、绿色包装与标签要求、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类型。

目前对“绿色贸易壁垒”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绿色贸易壁垒”是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 对来自国外的产品进行限制的手段与措施。由于这些措施, 通常是一国对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设置障碍, 限制其进口, 以防止和抑制他国产品对本国的冲击, 从而实现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 因此“绿色贸易壁垒”是一种新兴的非关税壁垒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另一种观点认为, 所谓“绿色贸易壁垒”只不过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形式, 它是以在贸易中采取环境保护措施而出现的。对此必须区分合理的与不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如上文所探讨的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与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一样。在此则又出现了合理的环境贸易措施与不合理的环境贸易措施即环境贸易壁垒, 也可以表述为“绿色贸易措施”与“绿色贸易壁垒”。当然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动植物检疫措施就是绿色贸易壁垒。而排除了把技术性贸易壁垒。这种观点显然存在缺陷。

“绿色贸易壁垒”与《TBT协定》之间有着紧密联系, 《TBT协定》的序言明确却指出其法律目的, 一是不应阻止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程度内采取必要措施, 保护其基本安全利益;保证其出口产品的质量, 或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保护环境。二是技术法规、标准与测试和认证程序不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在WTO多边体制之下, 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措施大部分在《TBT协定》之下实施。《TBT协定》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多方面的贸易或技术问题, 环境保护仅仅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所可能涉及的一个方面。在WTO框架下还有《SPS协定》存在, 有些与保护人类健康或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的技术标准或产品要求受《SPS协定》管辖, 主要涉及食品安全、动物卫生和植物卫生三个领域, 而《TBT协定》涉及范围更广, 除去与上述领域有关的动植物检疫措施外, 所有产品的技术法规和标准都受《TBT协定》管辖。

在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中, 贸易自由化和环境的国际保护是两股看似并行不悖其实密切关联、相互影响的潮流, 环境措施可以合理地规范自由贸易, 促进其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 也可能限制甚至阻碍自由贸易, 形成新的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 其实就是环境贸易壁垒, 即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的保护环境的目的而对国际贸易进行限制的措施。而所谓“绿色贸易壁垒”应该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中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贸易措施。在此“壁垒”依然表达的是不合理或不合法的贸易措施之含义。

WTO中的有关规定为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提供了合法性。在关贸总协定成立之初, 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问题尚未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 环境污染的日益严惩人们的环保意识才逐渐提高。1972年11月, 在GATT中设立了一个“环境措施与国际贸易工作组”。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 随着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的日渐激化。1994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决定成立一个贸易与环境委员会, 协调贸易措施与环境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结语

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绿色壁垒, 是三个不同的表述, 但是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 技术性贸易措施可以分成合理或合法与不合理或不合法两个部分, 其中不合理或不合法的为技术性贸易壁垒, 即各国所采取的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违反了WTO的规则, 给国际贸易自由造成了不必要与不合理的阻碍。虽然其声称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 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与健康, 保护环境, 或防止欺诈等, 但本质上是伪装的贸易保护主义。

由于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施行有相当多的部分是为了保护环境与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健康, 因此这部分就构成了环境贸易措施, 当一国施行环境贸易措施违反WTO相应的规则与原则时, 则又构成了环境贸易壁垒, 即“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在当今国际贸易领域的广泛使用, 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国际贸易的正常开展以及各国经济的顺利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大国来说, 绿色贸易壁垒无疑是一把“温柔”的利刃, 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上述各种类型的壁垒, 认真积极应对。

摘要: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措施以及绿色贸易壁垒这些概念频频出现, 但当前表述者对于这些概念并没有形成一个十分统一的认识。因此, 容易产生一些模糊的认识和分歧, 在此根据WTO相关法律文件对这些概念进行厘清, 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用。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 (贸易) 壁垒

参考文献

[1]陈同仇, 薛荣久.国际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997.

[2]肖冰.技术性贸易壁垒国内法规制的含义、共性态势与难点[J].法学, 2006, (8) :81.

[3]莫世健.技术性贸易壁垒中贸易和环保的平衡[J].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7, (2) :100.

[4]夏友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J].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导刊, 2003, (5) :11.

[4]曹建明, 贺小勇.世界贸易组织[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189.

[5]李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再认识[J].国际贸易2006, (1) .

[6]宣增益.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教程[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3:77.

国考热:壁垒,还是桥梁? 篇9

2012年11月25日, 2013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落下帷幕, 很快, 这些年轻人的命运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分流。

对报考的个体, 人们评价“上进”;对报考的群体, 人们表示“担忧”。纠结的目光里满是疑惑:为什么20年前, 大批体制内的官员、学者及学成归来的海外留学人员, 纷纷投身市场大潮;20年后的今天, 却有每年上百万的大学生争相挤入体制内?

其实, 国考热作为一扇可以洞察社会运行态势的窗户, 透过它, 可以看见壁垒, 也可以看见桥梁。

“国考热”体现转型期社会问题

“如果社会保障制度的双轨制不被改变, 国考热一定还会持续下去”。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侯风云明显感觉到, 基于不公平的社会分配制度的这种热, 亟需改变。

侯风云, 这位对就业市场颇有研究的山东省政协委员很理解年轻人的选择。她承认, 每当听说有学生考上了公务员, 自己也会由衷地高兴, “对比一些进入私企的同学, 进入机关、国企、事业单位, 在现阶段的确是最稳定也是最有保障的工作”。它意味着现实选择的利益最大化。

2012年11月25日上午, 在山东师范大学考点, 参加中央机关及直属机构201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的考生们走进考场, 入场前不忘再看一眼参考资料。 (《齐鲁晚报》记者王媛摄)

山东大学硕士陈宽 (化名) 毕业后进入国内的一家知名市场化媒体工作, 月薪万元左右, 一度被同学们羡慕。一次与高中同学的偶然聊天却让他备感受挫。那位毕业于驻济某二本院校的同学, 2007年通过省直机关公务员考试进入“体制内”。这一次, 这位同学说的是自己的“新烦恼”:“最近老被中介骚扰, 我们单位宿舍, 40万买的, 说现在涨到120多万了, 卖不卖?”

“听起来像是很烦, 实际已经是在炫耀了”。这让目前尚未买房的陈宽“羡慕嫉妒恨”。自信学识水平与社交能力略胜一筹的他继而意识到, “有些时候, 你能够获得多少资源, 不完全因为你优秀或者勤奋与否, 而在于有没有处于恰当的位置”。

高中的政治课本已经让陈宽懂得, 社会资源的分配原则是“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但这种以体制壁垒来区别的分配态势清晰地告诉他:在一个欠缺公平的环境里, 占据有利的竞争位置, 往往意味着更大的利益回报。

侯风云说:“从表面上看只是公务员招考出现了如此大的热度, 背后其实是现阶段社会转型期问题的集中体现。”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总有一天, 公务员没有了特权, 社会建立的监督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可能很多人就不再追逐国考了”。说这话的房富民1998年大学专科毕业后, 从销售组装电脑开始创办了现在的太阳能企业。

那时候, 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招聘方式, 还大多停留在请高校校方推荐的阶段。尽管此时的国考已经进行了4年, 但始终处于不冷不热的状况。

1994年, 国家计委等29个部门进行首次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招考, 但应者寥寥。官方数据显示, 自1994年到2000年, 国考报名人数累计只有4万多。在那个年代, 另一股潮流在社会上占据了主导:“下海”。

那是受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激励的一代人。大批体制内的官员、学者及学成归来的海外留学人员, 纷纷投身市场大潮。

那段历史也被人们普遍视为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崛起的重要时期而备加怀念。

在自己的第一本著述里, “92派”代表人物万通董事长冯仑形容当年的情形为“野蛮生长”:在政策给予的宽阔市场中, 他们迅速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创新者和实践者, 并以自身的努力拓展着体制外的吸引力。

“这是中国社会很大的进步, 机会多了、选择多了、成就多了”。观察者在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和成就时发现, 改革开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成功地激活了存在于中国人心底的商业意识和创业热情。

20年后, 当冯仑在北京亮马河饭店发表演讲时, 他的新感慨已然成为“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在宏观经济调整的剧烈影响下, 企业没办法专心致力于市场博弈, 而不得不更多地困惑于体制内耗”。

这也是经济学家吴敬琏的担忧。同样是在一次演讲中, 他公开强调, 2004年经济过热发生以后, 一些党政机关以宏观调控之名, 对市场交易和企业经营进行微观干预, 行政审批权力大大强化。

被不断抬高的创业成本

“冯仑”们仍然是幸运的, 虽然政策的变迁让他们的未来多有挑战, 但过去20年的快速成长已足以让他们跻身“成功者”的行列。

“90后”的孙林显然没有这么幸运。这位201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工作学院的大学生, 刚刚踌躇满志地开了一家酒店, 就不得不面对道路改造工程的不期而至, 为惨淡的营业状况而愁眉苦脸。

在同届毕业的数百名同学中, 孙林是自主创业的唯一一个, 同学们对他的勇气都很佩服, 但资金、政策、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带来的真实甘苦, 恐怕也只有孙林一人知晓。

数字分析显示,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流向:考取各级公务员进入党政机关的占1%;考入事业单位的占10%;进国有企业的占7%;考研和出国留学的占10%;自主创业的则不到1%。

“这种态势不是哪一级部门、哪一个文件指引的, 而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律的反映”。中科院2012社会蓝皮书中提到, 相对于“冯仑”们20年前相遇的“野蛮生长”空间, 新一代创业者面对的是更激烈的竞争与博弈。

济南大学的2005届毕业生王博 (化名) 一度想与朋友开一家网吧, 真正着手投入后才体会到知易行难。由于网吧安全等问题的被重视, 单体网吧的审批已经暂停,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只能到二级市场上寻求兑照变更。

单体网吧的证件却早已物以稀为贵, 在二级市场上炒出了数十万元的“天价”。与此同时, 当年租几间房子买几十台电脑就可以开张的低门槛时代早已成为往事, 主管部门要求, 营业面积不能小于250平方米, 电脑不少于100台。这又意味着至少50万元的资金投入。

不仅如此。即便是营业场所、申请材料全部合格, 要想拿到文化、消防、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许可证, 最快也要三四个月的时间。高达百万元的预算和复杂的审批过程让王博和他的朋友们望而却步。

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制度研究室主任罗仲伟调研发现, 很多部门之间缺少整体考虑, 总是围绕自己的利益制定游戏规则, 这无形中会加大创业成本。

“稳一代”的新使命

2013年度国考开考的时候, 恰逢央视黄金时间热播电视连续剧《温州一家人》。在一个创业精神萎缩、就业形势紧张的背景下, 这部以回顾温州人30年创业历程为主线的电视剧, 被普遍认为是对老一代温商创业激情的呼唤。

温州创业者的故事也让王博想念折戟在温州的一位创业伙伴。亏掉了几年打拼而得的数十万积蓄后, 这位再也无力东山再起的伙伴, 最终只能听从父母之命, 参加了老家县城一事业单位的招考, 成为县城里普普通通的一位职员, 再也不为生意的起伏而精神紧张。

作为经济富足年代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在勤于打拼的父辈们的荫庇下, 有条件选择更为稳定的生活。有媒体将他们定位为“稳一代”。新近出炉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则显示, 仅在2011年一届大学毕业生中, 就有十多万人选择“啃老”。

敦煌网创始人兼CEO王树彤讲起一则身边的故事:

她的一位朋友, 夫妻两人上世纪90年代“下海”开私人诊所, 家底厚实。女儿大学毕业进了一家外企, 月薪很快从3000元涨到了6000元。刚要干出一番成绩来, 妈妈却托关系给她找了一家有编制的事业单位, 到手收入只有2000多元。

“女孩每天开着父母给买的跑车去上班, 每天贴钱上班, 妈妈却对她说, ‘赚不赚钱没关系, 我只要你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女孩现在已经完全没了当初打拼的劲头, 因为她觉得目前的工作挺容易混的。”

这让王树彤感觉到, 有些事情必须改变。

实际上, 当一些人将《温州一家人》在央视的热播视为呼唤创业精神时, 也有人揣测是否暗藏了重振民营经济的信息。

一种共识是, 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必须依靠民间创业和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就业和收入增加。

“温州模式”去年受挫以来的社会呼吁强化了这种共识。金融改革试点在温州破题已经被视为是政府与市场互动提速的信号。十八大报告对“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阐述犹在耳边, 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 又传来了高层对政府向市场和社会放权的强调。

一个新时代已然开始走来。作为时代的参与者, 这一代的年轻人也必然是时代进步的实际推动者。

破除壁垒才能造福大众 篇10

工信部2012年前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 我国手机用户已突破10亿大关。以人均3年更换一部手机的频率计算, 每年淘汰的手机就有3.3亿部, 这意味着, 每年闲置同样数量的手机充电器。与手机充电器同样“泛滥”的还有笔记本电脑电源适配器, 2012年, 全球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出货量恰好也是3.3亿台。

IT市场上主流品牌如联想、惠普、索尼、戴尔等笔记本电脑的电源适配器接口各异, 电压和电流也不同, 基本上不能通用。联想thinkpad的输入电压是20V, 戴尔有2种19.5V和20V, 惠普一般是18.5V, 索尼则是19.5V。Apple旗下的ipad、ipod、iphone之间充电器、数据线、耳机确实都是统一标准, 基本可以通用, 但是, 却是一致排外的。

且不说充电器泛滥带来的巨大资源浪费, 对每个消费者来说, 也是惊人的浪费。眼下, 市场上一个手机充电器的价格约在100元左右, 而笔记本电脑电源适配器售价在400元左右。以手机充电器为例, 按每年淘汰3.3亿个计算, 也就相当于我国消费者的财产“蒸发”高达330亿元以上。真是不算不知道, 一算吓一跳。

不容忽视的是, 和大多数电子垃圾的成分类似, 废旧充电器中也含有汞、镉、铅等重金属, 它们都是污染水体和土壤的“高手”。

最新研究表明, 长时间与充电器接触, 人体易增加患癌风险。科学家说, 因夜晚休息时人体不会分泌可减轻辐射线危害的黑色激素, 若卧室甚至床头旁放着充电器, 最容易对人体造成危害。距离半米内, 手机充电器的辐射, 将使人体如同暴露在高压电源线底下。可以肯定的是, 手机充电器、笔记本电源适配器等含有变压器的电子垃圾辐射超过了电脑和手机本身, 应及时妥善处理。

多年来, 手机充电器统一标准, 总是雷声大, 雨点小。为了方便大众, 各地一度在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设置了手机充电桩, 尽管密密麻麻各式插头不少, 大众仍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 手机充电器端口实在是五花八门, 太数不胜数了。为什么不尽快制修订充电器国标, 以实现充电器标准的完全统一, 减少污染, 避免重复生产和海量浪费?

早在2000年, 监管部门就开始着手制订手机充电器统一标准, 要求手机充电器统一接口。到2007年, 总算颁布实施了。遗憾的是直到今天, 国内外各品牌手机的充电器仍然在各自为政, 唯我独尊, 我行我素。由于不是强制性国家标准, 各个品牌纷纷加以抵触。大致看来, 阻力主要涉及国际贸易规则、知识产权、人为设置的技术壁垒和企业利益等。

消费者日常用到的充电器门类繁多, 比如手机充电器、音视频播放器充电器、蓝牙耳机充电器、数码相机充电器、摄像机充电器、儿童玩具充电器等等, 如果制定一个强制性国家标准, 以上这些电器, 统一通用为1个充电器即可。实际上, 所有充电器统一插头和插座并没有技术难题, 如220V电源插头和插座, 无论是哪类电器都是统一的。因此, 有必要制定充电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目前, ISO在充电器上还没有国际标准, 但是, 我们国家可以“敢为天下先”。显而易见, 只要统一充电器标准, 实行通插通用, 可以将主机与充电器的销售分离, 用户可以自己购买充电器, 就能大大减少因为“一种产品一套配件”带来的浪费。作为监管部门, 应该主动作为, 通过政策措施或标准化手段进行推广和引导。利国利民, 利于环境保护、节省资源的好事, 我国为什么不能先行一步呢?

是标准还是壁垒 篇11

《快递服务标准》的各项规定,无疑抬高了民营快递企业的服务门槛,限制了更多的民企从事快递行业,也间接减少了EMS的竞争对手,这其实是国家邮政局与民营快递企业的又一次交锋

7月20日,我国首部《快递服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结束了半个月的征求意见公示期,进入审定阶段。但此《标准》所引发的争议,仍余音未了。

国家邮政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标准》制定工作从3月初启动,对18家具有代表性的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期间六易其稿,直到6月底才形成征求意见稿。

虽经反复修改出台,但《标准》却并未赢得市场的肯定。这部由国家邮政总局组织,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起草的《标准》,对国内快递服务组织从业人员、服务时限、最低服务费用、单件重量与规格、顾客签收和赔偿标准等各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在为快递行业提供行为规范的同时,也无疑抬高了快递企业的从业门槛,引起中小民营快递企业的异议。

抬高行业门槛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国家邮政局综合司相关负责人对本刊表示,公示征求意见的结果仍处于统计阶段,目前无法对外公布。本刊记者从一位参与《标准》讨论的民营快递企业老板得到的信息显示,目前民营快递企业对《标准》的争议,目前主要集中在行政许可、最低服务费用以及顾客签收上。

公示中的《标准》规定,快递服务组织应获得国家邮政监管部门的准入。这预示着民营企业想要从事快递业,就必须经过国家邮政局的审核。但一直为业界所诟病的是,与民营快递企业存在着竞争关系的EMS,为中国邮政集团旗下公司,而该集团又是国家邮政局的直属合资公司。

“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身份定位,是我们不能接受的。”这位民营快递企业老板说。

“行政许可的规定也是缺乏法律依据的,现行《邮政法》里并没有赋予国家邮政局这样的权利,正在修订中的新《邮政法》虽有此规定,但毕竟尚未出台。”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对本刊称,他作为民营快递企业的代表,参与讨论了《标准》和《邮政法》的制定。

另一个引发更广泛争议的规定是,快递最低服务费用——同城快递服务费不应低于8元,国内异地快递服务费不低于12元。而目前部分快递业发达的中心城市,同城快递的收费普遍是5元,异地快递收费为10元,均低于标准规定的最低价。

虽然国家邮政局称此规定是为了提高快递服务质量,但大多数业内人士表示,设定最低收费标准,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做法。“价格提上去服务就一定能上去?”风驰行快递公司负责人的质疑,代表了人们对提价之举真实目的的怀疑。

徐勇也认为,“与其这样,倒不如让快递企业向相关监管部门或者消协缴纳一定的快递服务质量保证金,如果遇到服务质量问题,相关监管部门或者消协可以先行赔付消费者。”

而在顾客签收问题上,民营快递企业觉得应该规定得更加细化,比如没有约定开箱验货后签收的,以货物包装完好为签收条件,有约定的遵从其约定。

“《标准》的各项规定,无疑抬高了民营快递企业的服务门槛,限制了更多的民企来从事快递行业,也间接减少了EMS的竞争对手,这其实是国家邮政局与民营快递企业的又一次交锋。”上文中那位民营快递企业老板说。

紧握两张牌

其实,国家邮政局与民营快递企业的交锋由来已久,这突出表现在掌握邮政专营权和成立快递行业协会上。

2002年以前,民营快递企业如果经营属邮政专营的“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业务”,各省市的邮政执法大队在查获后,一般都移交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罚,这也是《邮政法》第40条对处罚权的规定。

但2002年以后,部分省市邮政局利用《邮政法》赋予的“邮政监督管理”职能,纷纷游说当地政府通过地方立法授予邮政部门行政处罚权。邮政专营权让这些民营快递企业谈之色变,战战兢兢地过着时刻被处罚的日子。

就连被誉为行业榜样的“上海申通快递”,当时也会因罚款而每年损失500万元。

而根据当时的统计数字,2000年时EMS国际快递业务的市场份额已经被严重蚕食,到2001年留给EMS的国际快递业务已仅剩下1/3,而此前EMS的份额曾一度达到过九成以上。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国家邮政总局甩出邮政专营权这一撒手锏的重要原因。

面对这种境况,众多民营快递企业期待通过成立快递行业协会,来维护自身的权益。但国家邮政局却希望以EMS为核心组建“快递协会”。

从已经组建的“广东省快递行业协会”来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广东省政府和广东省邮政管理局及中邮集团科技委等单位领导,分别担任协会名誉会长,广东邮政速递服务有限公司为协会会长单位,这样的安排不免让人对这个协会的作用产生流于形式的想法。有人担心:“协会将变成这些人的第二俱乐部、休息室或养老的地方,给他们的权力寻租提供便利。”

事实上,民营快递企业并不希望快递行业协会充斥着官方色彩。

早在2004年9月,上海16家民营快递企业关于成立“上海市快递行业协会”的正式申请就已经递交给上海市行业协会发展署。然而,这份申请却遇到了一个尴尬的问题:由于国内快递行业的行业主管单位尚不明确,按当时的有关规定,每一个行业协会按规定都必须有一个相应行业业务主管单位,快递要成立协会就必须找到“主管部门”。

由此,快递行业协会的成立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使得大多数民营以及国际快递企业都加入了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快递委员会。

而在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原副会长李力谋看来,国家邮政局之所以想紧握邮政专营和行业协会这两张牌,用意很简单:扶植自己的孩子EMS。

博弈《邮政法》

来自国家邮政局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首次国内快递服务业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全国经营快递业务的法人企业有2422个。2006年与2005年相比,新增快递法人企业404家,增幅为20%。这些快递企业的诞生,无疑都在分食EMS仅剩不多的“蛋糕”。

“要解决国家邮政局与民营快递之间的种种问题,最关键的是要尽快出台新的《邮政法》。”徐勇称。因为目前实施的《邮政法》还是1986年的版本,根本未对“快递”进行定义。但修改已5年的《邮政法》,至今仍未出炉,其中波折频生。

《邮政法》修改工作从2002年4月开始,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国家邮政总局负责起草,但由于其中“专营权”的规定让民营快递、国际快递企业屡屡上书抗议。直到去年8月,新《邮政法》八易其稿却仍迟迟无法出台。

2003年11月,刚出炉的《邮政法》第五稿引起了民营快递企业的普遍异议,该修改稿提出,“500克以下信件寄送由邮政专营”,快递实行特许经营,设立“邮政普遍服务基金”等。业内人士认为,这实际上是强化了邮政的专营地位。

第五稿出台的8个月后,第六稿将专营范围缩小到350克以下,但依然未能缓和邮政和民营快递之间的关系。“第五稿只是规定单件重量在500克以下的信件的寄递业务由邮政专营,对商务信函却是网开一面,但第六稿却把350克以下的商务信函也纳入了专营范围。”中国国际货代协会快递工委秘书长刘建新说。

他还表示,按照上述规定,国内90%的民营快递企业会死掉。而国际快递公司的业务中,有近60%的业务属于350克以下的商务信函。

2006年8月,《邮政法》第八稿出台。因为其前七稿均被民营快递企业质疑并要求修改,第八稿进一步对民营快递的递送范围作了扩展,将信件邮政专营范围降到了150克以下。但同前七稿一样,这仍然未能使民营快递业满意,其再次被民营快递企业联合上书。因为,第八稿中对于150克以下的包裹,允许外资企业在国内开展业务,但是民营企业就变成了“越位”,这是典型的“不平等待遇”。

关于教育壁垒的思考 篇12

由于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有些省份竞争相对激烈, 而有的省份竞争压力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于是在中考、高考之时不少家长便选择移民到竞争压力较小的省份, 以求孩子能上一个更好的大学。于是乎, 为了限制这一情况, 各省市纷纷出台各自政策, 防止中、高考移民, 并保护本地学生的升学率。

海南教育相对滞后, 因此成了众多高中学子高考升学梦寐以求的地方。为了限制高考移民。海南省教育厅出台了高考政策, 规定必须有海南学籍三年以上, 且必须有海南户籍, 才能参加高考。后来国家提出要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 于是政策放宽, 对于没有户籍的海南在校学生, 要求“三个6”。第一个6是六年海南学籍, 第二个6是在海南居住六年以上, 第三个6是有六年以上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然而政策虽然放宽了, 但又有多少务工人员能达到这三个条件呢?就拿第一个6来说, 现在的中小学都是划片区招生, 需要户口在片区范围内才能进入对应的公立学校。农民工何来城市户口?只得想方设法, 托人找关系, 花一大笔钱或许能够进入学校;但想要弄到学籍又是一件难事儿。再说第三个6, 六年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基本都是工作不稳定, 何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他们更没有这个远见, 也不了解这些高考政策的内容, 又何来提前去为孩子上学买保险?本来是为了解决进城务工子女就学问题的政策, 却根本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 反而为那些有钱有势、投机取巧的家庭有机可乘。他们熟读政策, 掌握法律, 逐条地找关系。花上一笔对于他们来说不算大的数目, 便能弄来户籍, 或者各种相应政策。真正为难的还是那些最需要帮助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在我带的第一届学生中, 有一个四川老乡学生。小个子, 黝黑的皮肤, 但为人真诚踏实, 学习十分刻苦努力, 脑子也较为灵活。虽然从小在海南长大, 没有接受内陆的教育, 但与当地孩子相比, 他相对比较聪明伶俐和勤奋踏实, 使他在学习上出类拔萃。这样的一个好孩子, 如果在海南能顺利进入一所重点高中, 我相信经过三年高中以后, 一定能考上一所较为不错的重点大学。然而因为户籍问题, 因为他不能参加高考, 不能浪费这个学位, 所以重点高中拒绝录取他。后来这孩子去读职业学校了。每次想来, 总觉自己很愧疚, 作为老师却无能为力, 眼睁睁地看着这样一个好孩子, 走上了一条较为坎坷的人生道路。

这一届学生里面, 有两个孩子同样让我心痛。一位是我任教班级的班长, 姓苏, 河南人。高挑匀称的个子, 五官清秀, 时常面带灿烂微笑。为人勤奋踏实, 做事认真负责, 成绩优异。被评为“海南省优秀学生干部。”深受学校老师同学们的喜爱。可以说也是我最看好的学生之一。然而, 依然因为户籍问题, 深深地陷入了困境。我深深地记得毕业聚会那天, 她红着眼为班级忙来忙去, 为这儿添上饮料, 又为那儿端上水果。然后便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 独自地看着别人的欢声笑语, 听着别人唱歌。偶尔瞥见我的目光时, 总是报以灿烂的微笑。我想说些什么, 但终究找不到能够安慰她的话。只是坐过去, 陪陪她, 递上些水果。她有一个姐姐, 同样的成绩优异, 与她一样的面容, 因为户籍问题, 最终就读于职业学校。当她说到这些的时候, 红着眼圈, 却艰难地微笑着。还有一位是江西户籍的孩子, 这男孩儿脑子十分聪明, 热爱篮球, 长相英俊。平时不怎么认真刻苦, 可成绩却总是能名列前茅。是一位较有潜质的理科人才。然而, 他也被同样的问题困扰着。

我总想做些什么, 但面对这些冰冷的制度, 却显得如此无能为力。

上一篇:后现代服饰艺术研究下一篇:低压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