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时代

2024-08-08

新经济时代(共12篇)

新经济时代 篇1

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企业的成本构成、员工水平和风险投资等方面的财务收支活动的管理。在新经济时代, 企业的财务管理领域也在不断的拓宽, 很多的企业发展环节都需要财务管理的参与才能够实现, 所以说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发展情景。因此在新经济时代下, 要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一、财务管理内容方面

由筹集资金发挥企业的规模效益为主转向筹集知识发挥企业的知识效益为主。资本是企业经营的基础, 也是实现企业经营的保证,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这里所讲到的资本是企业经营中使用的资金。资本的内涵在新经济时代被拓宽, 知识也可以被看做的企业经营发展的成本, 因此, 企业的投资决策重点从资金转化为知识。在新经济时代, 通过知识成本的投资所获得效益会比资金投资所获得效高出很多, 知识资本的投资也有利于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大。所以在新经济时代, 筹集知识资本来发挥企业的知识效应是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取代了筹集资金发挥企业的规模效益的核心地位。具体来说就是企业在现阶段和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 会在知识资本领域加强管理, 把企业基本投资取向定位知识投资, 为企业积累人力资源, 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 使企业的投资方案的评价标准有了保证。

二、财务管理目标方面

由一元化转向多元化。在工作经济时代,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这个目标的基础是物质资本占主导地位。但是在新经济时代,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因为企业的资本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换, 不仅仅是单一的物质资本来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了, 包括知识资本在在的很多资本都出现在新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地中, 知识资本的地位也子啊逐渐上升的状态, 而物质资本的地位也在不断的下降状态, 企业中不同的资本投资者对企业的经济利益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这种资本结构的变化形式表明, 企业的经济利益在新经济时代不仅仅是属于企业的最大股东了, 也可能是企业的员工中的一个, 还有可能是企业的顾客中的一个等,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利益划分的公平性。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发展, 企业中的股东概念越来越被淡化, 企业的的财务信息在网上公开以后, 会吸引更多的人们进行对企业的不同资本的投资, 增加了企业股东的数量, 企业的利益分摊就更为的分散, 因此造成企业股东的概念越来越淡化。从另一个角度看, 在工业经济时代, 短缺的物质资源造成存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中的两种目标的不协调, 即企业的社会目标和经营目标的不协调, 两者在发展中呈现的状态是只要一方上升, 那么另一方就会是下降的趋势。而在新经济时代, 企业的社会目标和经营目标的发展的较为和谐的, 不会受到彼此的影响。共享性和转移性是只是资源所具有的特点, 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社会的作用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为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必须对其所承担的责任加以重视。

三、财务管理主体方面

由实体转向虚拟化。在工业经济时代, 企业财务的管理主体是看得见、摸的着的, 是真实存在的一个组织实体, 是有一定独立的物质利益的实体, 财务管理所服务的特定组织, 这种组织具有一个较大的优点就是稳定性较高。但是在新经济时代, 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企业的形式也发张了变换, 网上虚拟公司的出现使得财务管理主体是虚拟的了, 这种动态性较强、不会长期发展的网络化的虚拟公司的财务主体是摸不到、看不见的, 因为它不是一个有效的实体, 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四、利润分配方式方面

由按资、按劳分配转向“按资+知”分配。我国传统的社会经济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 其他分配方式并存, 这是由我国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在新经济发展时代, 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人力资源, 这一因素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较大的影响, 这一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社会财富的分配也有较大的影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所需的员工的标准是较高的, 员工必须具有较高水平的知识能力, 这无形中就增强了企业知识资本的积累。传统形式的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尽管是有存在的, 但是这种形式的存在是无法对员工在企业中的贡献做出衡量的。新经济时代, 对于企业员工对企业贡献的衡量标准就是企业的业绩。企业的资本投资和知识资本的投资的实现企业较高业绩的重要保证, 知识资本的大小也决定了企业业绩的高低, 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为企业业绩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财务管理观念方面

由经济效益观转向知识效益和人才价值观。新经济发展时代, 经济的发展是要依靠科学技术和人才, 而促进经济发展的首要经济资源就是附属在人力资源身上但又独立存在的知识资源。因此, 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 如果想要实现企业的最大利益, 就要增加知识资本的投入, 发挥知识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有就是, 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 知识资源作用的发挥也是附属在人才的基础上, 只有知识资源被人类运用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知识资源才实现了其作为企业资本的一种形式, 人才才是拥有知识和使用知识的主体, 所以,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企业应该坚定的秉持, 要把这一理念贯穿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中, 财务管理的观念也要秉持这一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 投入大量的人才, 实现企业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六、财务管理风险方面

由传统的投资风险转向投资风险和网络技术风险共存。在工业经济时代, 投资风险主要是投资的资金的回报没有达到预期标准, 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和心理上的情绪波动。投资风险从不同的角度看, 是呈现不同的风险分类的, 立足于投资者的角度, 风险分为市场风险和企业本身风险;而从企业本身角度来看, 会存在由于经营不善造成的经营风险和财务方面的筹资风险。而在新经济时代, 风险的范围也被扩大了, 风险的来源也也较为复杂, 传统的投资风险都可能发生在新经济时代的投资过程中, 除此之外, 投资风险的来源还有可能是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发展在新经济时代中占有重要的第, 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其也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隐患, 加大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难度, 所以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于网络技术带来的新的风险重视。

七、结语

对企业资金、费用、利润分配和成本等财务收支活动的管理就是企业的财务管理, 其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实现企业巨大社会经济利益的一个关键的管理环节, 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拓宽自己的管理范围, 已经成为企业中最重要的管理部门。现代企业管理决策的标准是实现收益性和流动性的统一, 并且企业的财务状况维持得较好。

摘要: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变化, 企业的管理理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企业的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重要的构成部分, 在企业管理中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不同的经济时代下要运用符合时代发展的财务管理方式, 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新经济时代, 就要使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新的财务管理措施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 规避企业发展中的风险, 保证企业的更好更快发展。现本文就新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进行探究, 分析了新经济时代与工业经济时代在多方面的财务管理, 总结出新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的优势较大。仅供交流借鉴。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知识资本

参考文献

[1]钱有华.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的应用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 2015 (03) .

[2]谢芳.高校出版社成本管理[J].苏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03) .

[3]张文秀.发电企业理财观念的创新发展[J].审计与理财, 2014 (10) .

[4]王健.新形势下财务管理问题的分析研究[J].科技视界, 2014 (16) .

[5]常文育.探讨通过强化人员素质解决财务管理中的问题[J].会计师, 2013 (05) .

新经济时代 篇2

针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e-ERP思想将企业资源管理的范围扩大到了全球。e-ERP支持企业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营销环境下,在全球市场范围内寻求客户和供应商,扩大市场覆盖面、降低采购成本。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e-ERP支持企业强化客户关系管理,实现一对一的营销和服务,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个性化的服务发展和培养忠诚客户。

e-ERP思想继承了原ERP对物流、工作流管理的思想,对企业可利用的所有内部和外部资源进行综合管理,e-ERP思想认为这是企业利用以Internet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行商务活动的基础。同时,除了对原有ERP在企业内部管理思想的继承,e-ERP更使企业发展企业文化、建立知识管理体系成为可能。

实施e-ERP系统,企业可以迅速建立起以企业为核心的B2B企业电子商务应用(ASP)模式,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订单执行成本),扩大市场机会,直接将企业的运作模式转变为电子商务模式。

e-ERP系列产品继承了传统ERP对企业内部的完善管理,结合企业电子商务门户和B2B扩大了销售市场和采购市场,加快了商务进程。

通过e-ERP,全面实现CRM的概念,紧密结合Internet技术,为企业实现最好的`客户满意度。企业的客户在个性化的用户界面,享受互动性的交流,能在一对一的基础上满足客户人性化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分析新经济时代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篇3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经济管理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做好经济管理的各项工作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经济是对价值创造行为的统称,在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和实现价值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推进,经济行为逐渐变得高效化,新经济时代也因此形成,为了能适应新经济时代变革趋势的要求,做好经济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一、新经济时代带来的市场经济变革

针对新经济时代市场变革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后续发展过程中需要从整体情况入手,考虑到经济管理形式的要求,突出市场经济变革的整体化要求。以下将对新经济时代带来的市场经济变革进行分析:

1.无形产品的量化

在新经济时代发展背景下,无形产品的量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无形产品指的是没有实物但是有价值的产品内容,包括知识、信息和管理能力等,由于服务理念比较特殊,在无形经济的后续发展阶段,需要对量化格局和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无形产品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需要及时对其进行量化处理,针对价值衡量标准的各项要求,建立有效的沟通发展体系。此外需要对无形产品进行价值的衡量,即使市场已经赋予了无形产品充分的价值,价值的衡量和量化没有确切的标准,因此也增加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限制性因素。

2.生产单元的划分

基于传统经济模式的特殊性,在生产单位的定义划分阶段,需要对生产行为进行有效的分析,考虑到各项定位标准的具体要求,保证生产格局的多元化。加工方也是产品的生产方,要委托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对产品进行划分,在无形产品缺乏有效的划分的阶段,对生产单元进行量化处理。由于无形产品量化处理内容比较多,在后续处理阶段,需要做好划分工作。

3.经济指标的应用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现代社会的经济行为被赋予了新的社会意义,在不同情况下,需要对出现的社会经济行为和外部生产环境的划分引起重视,掌握直接社会关系,进而使其适应经济管理的变革趋势。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了后工业时代,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在进行资本积累的过程中会存在严重的问题。其中工业生产模式会存在资源消耗的现象,也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造成影响。由于个人和生产社会化的弊端,流水线和独立创造之间矛盾激化,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经济定位的定义也会受到比较严重的冲击。

4.投资模式的变化

投资模式的变化对新经济时代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在新经济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如何合理应用投资价值实现对资本的有效应用,成为当前事业单位管理的重点所在。和传统的生产发展模式相比,不同层次的经济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投资形式引起重视,尽量谋求有效的立足发展形势。无形产品的投资逐渐超越了传统的生产产品行为,从客观上来说,也是对原有的工业时代发展模式的重塑。基于工业时代经济模式的特殊性,需要提前对资本应用价值进行定义,考虑到投资模式的变化形式,突出应用重点。

二、新经济时代发展的矛盾和反思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当前世界的经济形式进入到新经济时代,受到社会大生产和工业生产变化格局的影响,世界经济的变化更为复杂。以下将对新经济时代发展的矛盾和反思进行比较分析。

1.新经济时代发展的矛盾化

对于新经济时代,在构建知识经济框架的基础上,需要考虑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明的发展,兼顾到发展格局的整体要求。实际上,新经济时代的财富发展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多数财富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对于世界经济和产业格局的变化,需要对新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提出多方面的质疑和思考。部分地区会存在失业率高或者贫富差异大的现象,必须及时对新经济时代布控形式引起重视,对其进行优化设计。

2.调和矛盾核心

新经济时代和之前相比关注竞争和利益间的关系,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需要对管理学的知识框架和结构形式进行对比分析。综合经济学的各方面变化,需要及时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考虑到宏观发展形势的整体要求,贯彻落实有效的经济体系。新经济时代对经济管理是长期性的,独特的管理形式必然推动新经济时代的整体进步。在核心调整阶段,只有落实有效的管理特征,才能体现出矛盾整体管理的要求。

3.确定新经济时代的基础

在新经济时代发展阶段,受到发展规律的影响,市场状态和各个产业结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于呈现出不一样的特征,必须对资本主义市场发展形势引起重视,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等进行有效的分析,满足经济时代发展格局的后续要求。由于经济体的投资呈现出细化的状态,在执行投资阶段,必须考虑到经济体和经济行为的各项变化,合理应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保证经济体的有序性和完善性。投资框架的应用本身比较细化和复杂,也会直接产生比较复杂的影响,经济行为受到决策和后续控制形式的影响,必须贯彻落实有效的经济管理体系。

4.投资模式的重组

对于资本的有效应用和价值的重新估算,对于各种资本的投资要考虑到合理应用的最大化作用。在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下,不同层次的经济体对资本的有效应用有明确的要求,从实质上看,需要及时对投资模式进行分析,考虑到结构形式和建构体系的整体要求。在新经济时代,从形式和内容上要对工业结构进行咋比较,重新解构旧有工业化的投资模式,从而在新的时代里面,赋予资本更新的价值和意义。

三、新经济时代的经济管理发展对策分析

基于新经济时代经济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从当前发展状况来看,企业事业单位为了适应经济时代的发展潮流,必须对自身经济理念进行革新,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的整体化要求。以下将对新经济时代的经济管理发展对策进行分析。

1.积极革新经济理念

从新经济当前发展状态来看,必须从观念上改变和提升对经济及经济管理的认识,强化对新型经济模式的掌控力。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要通过不断学习的形式,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在现有基本素质和认知水平的影响下,要及时关注世界经济和我过经济的变革趋势,尽量找到自身在新型环境的定位,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进而为自身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形势的革新,要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控制体系,以战略控制机制为基础,贯彻落实多元化管理机制。多元化的管理背景要以优先原则为基础,认识到多元价值的潜能,政府在政策上必须给予有效的支撑,进而保证经济理念的有序性。

2.突出经济变革

在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背景下,要想实现稳步发展,必须对已有的自身管理模式进行分析,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根据经济投资形式的具体化要求,在转型阶段,要对市场经济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生产投资、无形产品及其他项目。在做好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选择长期有效的投资项目。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减少对投入大、风险大的项目进行投资。当前对于创意和观念主体的投资理念正在逐渐发展,从当前经济发展模式和状态来看,此类投资形式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需要明确风险评估形式,建立长期效益的投资节目。

3.确定知识创新体系

知识作为人类发展比较重要的财富,其经济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在现代经济发展模式下,做好知识的创新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需要从传统观念抽离出来,保证知识管理的独立性,对各项内容进行有效的评估和认识。在当前经济发展状态下,知识包括有规律的知识和领会类的知识,两种不同的知识受到企业单位的重视,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可以实现知识间的有效转换,进而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4.提升人员素质

人才是当前社会的稀缺资源,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其应用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强化无形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升经济管理水平。事业单位作为独立的经济发展体,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作用,做好人才的咨询和管理工作。通过对自身经济理念和经济管理方式进行转换,能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实现人生价值。

四、结束语

经济管理的影响价值比较深远,在对知识管理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理论要求,对各个类型的转化形式引起重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知识经济的发展运作。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要了解市场经济的变化,适应新经济发展趋势的整体化要求。

参考文献:

[1]宋继华,李垚.新经济时代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2015,07:192-193.

[2]马杰.试论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及其应对策略[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04:28-29.

[3]杨开.浅论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变化及发展趋势[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4:78-80.

[4]吴文群.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23:196.

新经济时代传统产业升级探析 篇4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信息化的脚步加大了步伐, 信息化的应用对我国的很多产业在发展上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传统的产业运转方式在工作效率方面比较低, 运转模式比较陈旧, 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 所以信息化的应用会对自己更加的有利。信息化的技术和相关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 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下产生的, 它将成为全球性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的应用使全球的经济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就是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并且能够得到发展的话, 就必须在信息技术方面有所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不仅是企业关注的话题, 同时也是国家比较重视的方面, 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非常注重信息化的应用, 已经将信息技术的应用放在了首要的位置,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

信息化是一种高附加值、高增长、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的社会经济发展手段, 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 可以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包括相辅相成的几个方面:第一, 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要实现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 首先必须保证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 这是前提。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信息管理设备和相关技术。更重要的是, 信息产业可以直接带动传统产业升级。第二,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关系到传统产业能否获得新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它是传统企业信息化改造的关键。第三, 信息基础工程的建设。信息基础工程的建设是信息化的基本前提, 它为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具体包括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科研基地、教育基础设施、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创新政策及知识产权法规等的建设。

2 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创新

现阶段, 我国对于产业方面的技术创新有了新的诠释, 与以前的技术革命有所不同。新技术的革新制度在我国的企业中不断的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所得到成果也被商品化运用起来, 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产品在技术含量方面越来越高, 那么产品的生产成本就会有所下降, 性价比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 这是现代技术革命的一个显著的特点。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中有所发展, 就必须在技术上拥有一定的优势, 否则将很难站稳脚跟, 传统的产业在技术上进行革新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首先, 应该加大对科技研发方面的资金和人力投入, 在技术上拥有自己的科研成果, 使自身的实力不断的得到提升。其次要将国外先进的技术引进企业内部, 并且对引进的科技成果做相关的科学分析, 将其进行消化吸收, 结合国内的经济状况, 将其转化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技术, 同时还要注重生产和研究的结合, 将科技成果充分的传化成商品, 这才是企业的真正目的。最后, 要在企业内部加大相关方面的科技人才的培养, 投入一定的资金, 在科技研发方面给予足够的空间, 在知识培训上给予足够的支持, 只有企业内部拥有了自己的科研人才, 才能将科技成果进行不断的创新, 然后应用到企业生产中来, 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空间, 也为企业的科技成果发展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3 对传统产业进行组织结构创新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为国外的很多大公司所青睐, 在中国建立了很多的子公司, 这给本来就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增加了挑战性, 使得中国的企业压力倍增。中国的传统产业在组织结构上还比较陈旧, 无法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发展步伐, 中国的传统产业在规模上一般都比较小, 分布地点比较分散, 没有形成统一的产业链, 而且工作效率比较低, 质量方面也是弱点, 最为重要的是在核心技术方面没有自己的特色, 大多是照搬照抄国外的案例, 根本不会考虑到是否适合自身的情况。那么这些传统的产业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 就要对自身的组织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以便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产业升级的主要途径包括加快企业间的购并联合, 提高产业整合度, 及时组建与生产力相匹配的企业集团, 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目前美国100家大型跨国公司中, 进行过国内购并的占90%以上, 进行过跨国购并的占70%。现在中国的工业发展已进入相对过剩的工业化中期阶段, 已有充分的条件采用企业的外部发展方式———购并。通过购并实行强强联合, 与实力强大的外资企业抗衡, 以打破外资的垄断, 并借此培育中国的世界级跨国公司。不过, 国家不能忽视对有潜力的中小企业的扶持与培育, 因为中小企业历来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通过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 要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 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有机联系、协调发展的格局。

4 对传统产业进行体制创新

体制创新可以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和有效的运营机制、无论是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 还是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创新, 都有赖于企业的改革。没有体制创新, 企业就没有活力, 也就不可能有其它方面的创新。新经济形势下, 中国企业的体制创新面临国有企业的体制转轨和各类企业的管理模式转变这两大任务。首先, 国企体制转轨的关键是政企分开, 通过公司改制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目前中国国企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践中普遍出现了“翻牌化”等问题, 体制转轨没有到位。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在十五届四中全会上,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把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著名学者李维安教授认为:“良好的公司治理既需要国家通过强制性的法规对治理结构进行规定, 还需要制订与市场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具有非约束性和灵活性的公司治理原则。”传统产业进行体制创新, 迫切需要国企建立一套完备的公司治理结构, 并在《中国公司治理原则 (草案) 》的指导下制订各企业自己的公司治理原则或准则。其次, 新经济呼唤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强调企业内的职能运作独立而分工明确, 而企业要实现技术创新, 必须强调企业内部的部门协调, 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各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正常的联系机制, 使企业管理更为系统化。

参考文献

[1]李罗力.新经济阶值论初探[J].经济研究.2001. (1) :76.

[2]周叔莲, 王伟光.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1 (.2) :31-37.

试析新经济时代的人才策略 篇5

论文关健词:人才 人力资源 人力资本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和加入WTO,人力资源在我国的作用日益突出。我国正在进入人力资源主导时代。文章认为。我国应该由官本位向企业家(货币资本投资者)本位再向人才(人力资本投资者)本位转变,进而提出了争夺和激活人才的策略建议。

在21世纪。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其他资源。加人WTO对我国最大的冲击不是产品。而是人力,激活人力资源是竟争胜败的关键。

一、人力资源是新经济时代的核心动力

1.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当代经济学把各种资源分为四大类: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其中,人力资源是决定经济增长的第一资源。在新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出现了转移。相对于人力资源而言。资本、土地、机器、设备、原料、资金等传统资源的有效性正在相对减弱,产品生产、商品价值提高、企业成长、国家竟争力增强,都更加依赖于知识和掌握知识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和核心资源。

2、人力资本是现代企业资本中的第一资本。1981-1993年,在美国被兼并和收购的公司中,大多数市场作价比账面价值高出1-8倍,其原因是无形资产的价值大大高于有形资产的价值。无形资产也叫知识资产,是由人力资源创造的。知识经济本质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其主导要素是知识,核心是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199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与社会学教授贝克尔曾指出:发达国家的资本75%不是实物资本,而是人力资本。

针对这种情况,世界银行副行长瑞斯查得说: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比原料、资本、劳动力、汇率更重要的经济因素。美国知名学者托马斯·比得斯说:企业或事业惟一真正的资源是人。日本有的学者将“人才”改为“人财”。有了人才就有了资本,就有了财富。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产。

3.21世纪的社会主角是人才。由于人力资源的作用超过了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因此,21世纪是人力资源主导时代,社会主角是人才。“社会主角”,是指在各种社会群体中,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最

大和起决定性作用的群体。在不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形态中社会主角不同。在计划经济中,社会主角是政府官员;在市场经济中,社会主角是进行物力资本和财力资本投资的企业家;在知识经济中,社会主角是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人才。这样,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再向知识经济转变,我国的社会主角必将由

官本位向企业家本位再向人才本位转变,我国也将进人人力资源主导时代。

二、新经济时代的人才策略

1.将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传统的管理人的部门有三个,即组织部门、人事部门和劳动部门。传统的对人的管理是要将人才管住、管死,如果说也重视发挥人才作用的话,那主要是对人力资源存量和现有能力的利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将人视为首要的和根本的资源(尤其是人才),强调为人才服务,管理的首要目标是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减少对员工的控制与约束,更重视对人的潜能和创造力的开发利用,最终达到企业和员工双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功能和根本任务,是用最少的人力投人来实现组织目标,因而是更能为组织创造效益的部门。

在经济时代,“知识分子”这个概念应该过渡到“人才”概念。“知识分子”是个中性概念,可褒可贬,人才则绝对是个褒义概念。

2.保护和优化人才生态环境。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环境,可称作人才生态环境,包括人才社会氛围环境、人才法律环境、人才工作环境、人才生活环境等。要像保护和优化自然生态环境那样保护和优化人才生态环境;要像防止自然生态环境污染和恶化那样防止人才生态环境污染和恶化。优化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一是在政企关系上,要减少企业对政府的依赖和政府对企业的干预;二是建立生动活泼、奋发向上的氛围,让每一员工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三是在时间观念上,要基于远景展望;四是在企业文化上。要建立成长型、适应型文化;五是在人才晋升标准上,要强调业绩对公司目标的贡献;六是在工资福利上。要承认差异和拉开差距,实行利润分成、持股和提供奖金;七是在人才流动上。要通过人才市场,而不是政府控制个人档案。让每一个人才有充分选自由。

3.按人力资本分配。无论国有企业人才向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流失,还是中国人才向外国的流失。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薪酬待遇问题。尽管有些地区、有些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自我实现”和“精神因素”,但绝大多数人才“往高处走”奔的是高工资和高福利待。调查发展。这方面原因占人才流失原因的63.9 %,其次如出国、工作条件、专业对口、职称等,分别占6,6%,5.8%.4,3%和3,2%。

那么,是什么原因影响了人才待遇提高呢?是分配制度。多年来。我国强调按劳分配有余。忽视了按生产要素分配;强调按物力资本和财力资本分配有余,忽视了按人力资本分配。人力资本的概念类似人力资源,但二者也有区别。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方面。人力资本是在企业中相对于货币资本而言的,是

存在于人身体之中需要进行投资的,能够带来更多价值的,表现为智力和体力的人的劳动能力。

人力资本的拥有者是人,它虽然表现为人,却具有资本的功能,因此其回报就不是劳动收益,而应该是产权收益。劳动的收益是工资,人力资本的收益是产权收益。产权收益包括股票、职权、晋升权等。

人力资本是一种产权,所以拥有人力资本的人也就拥有产权。可见,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使企业产权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政府和企业对这种变化的反应太慢了,表现在:一是多年来工商企业登记注册。有关部门只是验资,谁出资谁就拥有这个企业的产权,没有认识到谁出人力资本谁也拥有这个企业的产权—人力资本产权;二是企业内部收人分配只有劳动和物力资本及财力资本收益,没有回报人力资本产权的收益。

人力资本主要指企业管理者和那些都进行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在企业中。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人力资源。他们不同于一般员工,一般员工与企业是雇佣关系,他们获得的劳动收益相对比较低;人力资本与企业拥有产权关系。他们获的产权收益相对更高得多。

按人力资本产权分配,是21世纪争夺高素质人才和激活人力资本的关键。人力资本产权收益理论,为大幅度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人才的收人水平,拉开他们与一般职工的收人差距,提供了理论根据。过去,对业绩突出的企业经营者和人才不敢给予高薪酬,他们本人也往往不敢理直气壮地拿,就是因为缺乏这种理论支持,现在这个问题可以解决了。

新经济时代的理财理念探析 篇6

关键词:新经济;理财理念;人本理念;创新理念

新经济是一种高技术、服务和办公室型的经济,是建立在新技术、新劳动组织方式和新产业基础之上的经济,是建立在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基础之上的经济,是建立在对外投资不断提高基础之上的经济。新经济的依托是不断创新、迅速发展的高新科技公司。新经济既加剧了市场竞争又增加了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加快了公司和就业的新陈代谢,极大地扩大了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使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价格。

一、人本理念

一些经济学家所言,当今市场竞争表现为商品竞争,商品竞争的本质是技术竞争,其实质则是人才竞争——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的竞争。这便要求理财人员充分意识到在新经济的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才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人力资源是会计主体的一项资产,而且是企业组织中一项举足轻重的无形资产,是生产过程中惟一能动的资源。把人的成本和价值作为组织的资源而进行的计量和报告,其目的是便于把人作为组织的资源而进行管理与配置。这样才能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将各项理财活动“人格化”,建立和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创新理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经济的发展中,由于新产业不断涌现,产业调整与升级加速,产品更新加快,技术周期缩短,创新也成了一个企业永葆生机与活力,赢得竞争优势的源泉。新经济的发展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适应这种创新的要求,理财人员就必须具备创新理念,善于产生先见之明。由于创新的拓展与扩散,信息不对称的存在,理财面临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这便要求理财人员在财务会计工作中既要遵循理财的相对规范性,又要充分注意市场中每个会计主体的特殊性。因而理财人员便不可能用一成不变的财务管理经验、财务管理方法去适用于所有的理财对象。理财人员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有效推动理财水平跃上新台阶,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理财素养,适应新经济对理财灵活性、变动性的要求。

三、信息价值理念

从理财角度来看,信息是指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和人脑能够感知到的知识与技能以及有关的其他消息。其特点突出地表现为:信息是可以共享的,可以同时为许多人所占有、所使用;信息的作用和价值可以随接受者的不同而不同;信息可以多次使用,在使用中并不损耗;信息在使用中不仅不会损耗,而且可以增值,可以产生出新的信息。信息资源是极其丰富的,是无限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选择,善于使用。正如我们平时所说的,信息无所不有,无所不在,重要的是必须经过筛选。因为,传统工业经济下信息用户注重的是财务信息,在新经济下信息用户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还要获取非财务信息;不仅要获取定量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定性信息;不仅要获取确定的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不确定的信息;不仅要获取历史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预测信息;不仅要获取企业整体信息,还要获取分部信息。在信息质量上强调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包括数据库和Internet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等完全可以使理财人员建构一个以全国性以至全球性的理财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的网络。尤其是电子联机定时报告系统的出现和运用,能够随时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提供定时财务报告的财务软件的出现,使会计业务数据在发生的同时即可被记录和处理。而信息使用者通过联机,直接进入相关的理财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有效地选取分析所需的信息,不必等到分期报告出来以后再看历史信息。另一方面,简便有效的运作是新经济的第一法宝。在新经济时代,一切经济活动均需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新信息技术革命,使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从而使交易、决策可在瞬间完成,经济活动的空间变小。即时的通讯手段带来了即时的操作和调控,就像司机随时掌握着方向盘一样,信息使用者随时可根据经济实体变化的市场指标做出相应的理财对策调整。

四、法治理念

新经济发展中,理财过程中信息变动性和灵活性增强,各方当事人应诚实守信,合法理财。这一方面要制定法律法规,确认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规范其行为;另一方面要树立理财中的法治理念。法治理念首先要求法律必须被信仰。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曾精辟地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这表明,法律权威必须来自于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和崇尚,法律信仰意味着法律至上观念的确立。只有信仰法律的人们,才会严格遵循法律,法律权威才因此得以确立。因为法律权威的形成最终取决于普通民众与具体行使权力的官员对法律的信仰。法律信仰的核心是一种内在的心理信念,对确立法律权威而言,这种内在的心理信念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只有法律权威赢得了全民的普遍的心理认同。法律权威才会化做人们的内心自觉,具体行使权力的官员,才能从内心的深层情感上自觉接受法律,拒绝外来的各种力量和因素的干扰,客观公正地行使权力和适用法律处理社会纠纷

新经济发展中,市场是其基础性的资源配置手段,而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理财的一切活动都必须置于法律体系的规范之下,既要充分运用好法律赋予的权利,又要依法承担义务。作为经济活动中重要角色的理财人员,应树立法治观念,遵纪守法,这便要求每一个理财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武器,保障理财实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要自觉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制度,摈弃那种随心所欲、盲目行事的行为,真正做到依法理财。这不仅是理财规范化、制度化、秩序化的客觀要求,也是每一个理财人员应尽的义务。

谈新经济时代我国房地产经济分析 篇7

新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 它呈现出很多特征。首先, 新经济的社会网络化, 使得整个社会对信息的获取处理都变得极为容易和便捷;其次, 在新经济时代, 人们的生活习惯开始改变, 如电子商务的发展, 使得人们逛商场购物的习惯将会逐渐改变。再次, 新经济时代的资本运作、资金流动趋向数字化、虚拟化、迅速化。传统房地产行业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新经济时代的核心是产业信息化、信息产业化。当人类的生活、办公等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通过网络来进行时, 势必对我国的房地产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

1房地产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近年来, 关于房地产的话题在各种媒体上议论不断、争论不休。归结起来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大中城市房价百姓不能承受论;二是政府不作为或调控不力论;三是开发商暴利、黑心论。在对无论哪种观点和议论的研究和分析中, 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房地产业在近十年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扩大内需, 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绝对不能因噎废食, 否定房地产业在促进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满足社会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过程中的积极而重大的作用。必须要明确目前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 在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 房地产业仍然是我国基础性、支柱性产业之一。这主要体现在:

1.1 房地产业的发展需要国民经济中许多部门和行业提供物质资料, 与之配合发展

发展房地产业需要国民经济中的建材、设备、机械、冶金、陶瓷、仪表、森工、化塑、玻璃、五金、燃料动力等许多物资生产部门和服务行业的产品生产和劳务提供相配合, 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性十分明显。据测算, 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 每投入100元的住房资金, 可创造相关产业70~220元的需求;每销售100元的住宅, 便可带动130~150元的其他商品销售。因此, 住宅建设若增加10个百分点, 可望带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个百分点, 住宅行业每吸纳100人就业, 可带动相关行业200人就业。

1.2 房地产业提供的产品, 为国民经济许多部门和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场所

房屋能为商业、家具业、家用电器业、房屋装修业、园林花木业、家庭通讯业、房屋金融保险业、物业管理业、家庭特约服务业、搬家公司、房屋买卖中介业等等的发展提供前提和发展场所。如果没有房地产业为这些部门和行业的发展提供前提和场所, 这些部门和行业的发展难免会受到瓶颈的制约。

1.3 住房消费是综合性消费, 它带动生活消费的方面

房地产的消费特别是住房消费是一种综合性消费, 波及吃、穿、用、住、行、娱乐、健身、学习、社交、享受、发展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 发展房地产业, 提高居民住房消费水平, 从住房综合消费方面讲, 为人们生活其他方面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促进生活消费水平全面提高。作为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的消费, 它的增长和发展自然会带动经济快速向前发展。

1.4 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建设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 房地产业在城市化建设中具有促进作用。首先, 通过房地产业可以带动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对城市的道路、供水、供暖、污水和垃圾处理、电力电信、城市环境、景观绿化、以及商贸、文化等进行规划建设, 可以大大地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其次, 可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第三, 推进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模式。房地产业依托大城市和新城区, 不断开发土地资源, 活跃区域经济。如一些城市开发区、卫星城的建设, 都是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带动发展起来的;第四, 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 解决了城市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第五, 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又促进和支持了房地产的发展, 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1.5 房地产业开辟不动产投资新渠道, 成为外资青睐新热点

房地产高于国民经济三倍以上的发展速度, 成就了其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地位。房地产的发展, 投资与消费, 开启了国人消费、投资的新理念, 提前实现了部分人的汽车加房子梦想。房地产业是增加国民财富的重要渠道, 也是保证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中国房地产的影响, 波及海内外, 吸收外资的积极参与, 特别是港澳台、海外华人华侨的资金, 除外资直接投资外, 通过内地代理人, 转投资等方式, 规模庞大。目前, 外商所拥有的商品房、厂房以及住宅房面积占我国总房地产面积的多大比例?以加工出口贸易占我国GDP三分之一这一比例来测算, 外资在我国所拥有的房地产资产已经相当庞大。看看各大城市周边一些高档别墅区, 大部分居住的是外资企业的高管人员。来华经商的外企人员到底消费了多少房地产商品?政府统计部门可能还没有详细的数据, 但估计数量一定不少。

2房地产经济中存在着非理性的行为

我国地产市场中存在着的非理性行为, 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 对此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非理性行为具体表现为:

2.1 房产市场大起大落, 缺乏稳定机制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市场, 还存在诸多非理性行为。市场暴涨→调控→暴涨→调控, 周期性地进行, 市场力量与政府目标, 公众承受力博弈, 上演一出出跌宕起伏的大剧。

市场存在的上涨动力, 在于这些年里, 外部世界不仅从我国大量进口可移动的贸易品, 还通过直接投资等方式大量“进口”中国的土地和房地产商品, 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房地产商品的价格上涨。加上国外和国内的一些投机因素, 使地价和房价充满了上涨的压力。通胀预期也使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保值升值, 使这一稀缺资源充满了投机性;其次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需要。我国房屋进入商品领域的时间其实并不长, 价格的起点又很低。政府行为及其政策也存在导致商品房价格上涨的诱发因素。一段时间以来, 各地政府都将地价和房价的上涨作为财政收入和预算外收入的重要源泉, 也作为行政管理的重要政绩;最后, 也是关键因素是市场缺乏稳定机制, 就如股市没有蓝筹一般, 市场充斥着浮躁与跟风。市场参与者的逐利本性, 必然合力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涨势, 直至政府进行调控, 然而由于房地产资产商品的特殊性, 普通的调控措施具有滞后性或失效性, 对抗上涨合力就剩最廉价而又最直接的行政手段。市场缺乏稳定, 更是引发投机盛行。

2.2 以供给决定需求, 城市化规划脱离市场化进程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出让城镇土地使用权, 其地块的选址、规模、范围和时机的选择, 应该是由市场的需求决定的, 而不是由政府的供给决定的。但是, 现在我国不少地方政府把厂房、住宅、交通、商业区、环卫等预先规划实施好, 然后以优惠条件吸引投资者来投资, 美其名曰“筑巢引凤”。这种做法虽然也有成功的, 但是不成功者居多。实际上这是产品经济“以产定销”的翻版。

其次, 农地与建设用地的成本与收益巨大价差, 促使各地城市建设不断开疆拓土, 新区、开发区不断涌现, GDP偏好、土地财政、政绩得到完美的结合。

2.3 政府对自由市场的干预, 带来了愈演愈烈的“寻租”热

在地产经济中, 由于政治体制、权力结构、经营管理方式等原因, 创造出了不平等的竞争环境, 这样就有可能给每个环节的直接经营者带来额外收益。土地批租是“垄断性活动”, 其收益实质上是“垄断权收益”, 也就是“权力和货币相交换”, 出卖“土地使用权”如同给予“许可证”、“配额”、“户口”之类一样, 都会产生为了取得额外收益而进行种种“寻租”现象。现在地产经济中的“寻租”相当活跃, 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寻租”者有三:第一, “地方保护主义者”的寻租, 主要表现为不合理地分享本来属于国家财政的份额, 为“地方造福”, 或利用国家在吸引外资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分享税、利, 几乎无条件地向境外投资者批租土地;第二, “经济集团”的寻租。通过优先占有土地使用权获得额外收益, 以“增强企业活力”, 其实它们的活力相当程度上来自本该属于全民所有的地产收益, 其中以形形色色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主。另外一些“三资”企业、国有、集体企业以及机关事业性单位也在积极“寻租”;第三, “个人”寻租。主要是国家机关、企业中极少数人利用职务之便, 庇护亲属、裙带关系、分配偏爱, 给予特定户优惠合同和价格, 优先照顾追随者, 把本来属于社会的财富装入私人腰包。

2.4 市场中缺乏价格机制的约束作用, 造成商品房大量空置

空置房的增多并不是说明居民住房已经得到圆满解决, 而只能说明房地产市场上出现了结构性供大于求、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不合理的空置率导致了住房严重积压。而面对如此多的积压商品房和居高不下的房价, 众多的工薪阶层只能望而却步, 大批潜在消费者由于购买力不足而无法转为有效的现实消费者。畸高的房价与相对低下的消费能力构成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 直接导致房地产市场上的供需不平衡, 造成房地产资源的大量浪费, 不能够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居住需要, 也阻碍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3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走向

城市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振兴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 要克服房地产经济中存在的非理性行为,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房地产业的发展是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未来应然走向, 下面主要谈四点。

3.1 合理规划建设用地, 搞好“城市经营”

很多人认为“城市经营”就是“炒地皮”, 地方政府单纯通过土地出让增加财政收入, 以房地产开发拉升GDP。这种简单的“城市经营”理念不符合科学的发展观。房地产开发项目有的是短期通过出售直接获利, 比如商品住宅、小商铺等;有的是长期出租或经营获利, 比如大型商场、写字楼等;有的是通过其他经济行为的加入而长期获利, 比如工业厂房、娱乐用房等;有的则作为公共设施本身没有获利能力, 但却提升了城市形象、品味, 吸引资金或客流前来投资置业或旅游观光, 使城市经济收入增加, 比如公园、旅游景点、综合性大学、大型集市、金融市场等。在城市什么位置?建什么样的房子?达到什么样的规模?能否成为城市的记忆?能否复制和再生?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以科学发展观看待城市建设。

3.2 强化政府经济职能, 市场将逐渐走向成熟化

综合当前房地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及房市表现, 从房市周期论的角度分析, 我国房地产投资目前还处于繁荣期, 整个房市还处在有利的上升阶段, 但从市场表现看, 房市则处于不成熟到成熟前的调整期。在未来的几年里, 市场理性将逐渐回归。毕竟房地产开发是作为城市建设重要的参与者 (有的是城市运营商) , 而房地产消费属于长期使用的大宗物品, 盲目不得。“不管好房、坏房, 只要抢到就好”的现象将一去不复返。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 对GDP增长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同时又依赖于经济发展所创造的市场需求, 取决于经济增长所决定的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因此,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有必要加强宏观调控, 借助规划、计划、行政、法律和经济等宏观调控手段, 适当调整地产价格, 使之趋于一个合理的水平, 引导和保持房地产市场繁荣稳定发展是十分必要和必须的。

3.3 加强住房保障, 保持市场稳定

建立完善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公共保障住房, 发展公共住房建设为中低收入群体解决住房问题, 一方面保障了大部分人的住房需求, 另一方面也是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器, 一是解决了住房的供需矛盾;二是市场参与者更趋理性;三是房地产的商品属性与住宅必需品属性将会有一个较好的区隔, 市场的波动对大众的生活影响降低。

3.4 发挥各方力量, 着力提高保障房建设与配制的效率

现在保障房建设地方政府基本上是依赖企业来做, 而企业基本上就是开发商这么一类。而在很多欧美国家地方政府都是建设主体, 甚至地方政府可以委托社会公益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代替自己做一些这样的工作。但是在中国地方政府主要委托开发商, 没有其他机构可委托, 所以地方政府基本上把保障房建设按照商品房的模式来建。其次中国目前不允许这种非营利组织介入, 如果允许的话可以成立住房协会, 由他们成立一个非营利组织代替无房户和政府建房, 建房后把房子卖给他们, 如果这些住户不再使用房屋了, 不可以在市场上转让, 要把房子重新卖给政府, 由这些组织替政府把房子收回再卖给其他人, 这就把社会保障问题解决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 当房地产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 除了它自身居住的功能外还具有了投资保值和增值的功能时, 一个国家所需要的健康的房地产市场, 就不再仅仅是一个产品市场, 它已经成为一个产品与金融、证券市场高度融合, 互为表里, 相互促进和制衡的市场。一个健康稳定的房地产市场关乎国计民生, 对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宗旨应是保证市场健康发展, 避免过度投机和房价大起大落。我们也可喜地看到国家在保障房建设的决心与投入, 房地产市场的成熟或许尚需时日, 但只要路子对了, 我们就有信心。 [ID:7003]

摘要:文章从房地产经济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 房地产经济中存在着非理性行为与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稳定机制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以期对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有些借鉴意义。

新经济时代的员工培训管理 篇8

旧经济以标准化、规模化、讲求效率和层次化为特点, 旧经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企业的生存但是也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旧经济时代发展的模式已不再适用于如今的时代。企业要继续生存发展就需要改变经济模式, 从而引出了新经济这一概念, 何为新经济?借用前通用电器总裁杰克·韦尔奇之话“所谓新经济, 其实就是传统公司加上新技术”。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基础上, 追求的是差异化、个性化、网络化和速度化, 新经济时代是以知识和人才为主的。完善企业员工培训管理, 实施新经济政策, 走出旧经济的牢笼, 扩大企业发展。

一、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性

新经济时代追求的是技术, 对企业员工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企业员工在原有的基础上要有现代社会需求的概念。员工培训, 是提高员工素质的一个途径, 提高员工素质, 是增加企业利益的有效途径。企业的发展与产品质量本身有着莫大的关联, 进行员工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凝聚力, 提高员工的价值观念和技术技能即是提高产品的质量, 增强员工的工作技能, 在无形之中提高了企业受益。

二、新经济时代中企业培训的新思路

以往多数企业的员工培训是为了培训而培训, 一味模仿其他企业的培训方式培训, 而没有根据自身企业的状况考虑培训内容, 缺乏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旧经济时代的企业思想陈旧, 对员工的培训认识不足并且投入度和关注度不大,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员工的发展。员工培训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而旧经济中的员工培训内容单一, 持续周期短, 造成培训效果不明显, 且浪费人力和财力。开展新的企业培训思路, 企业才能更好地在新经济时代中生存发展。

1. 发展“学习型企业”

“学习型企业”是以提高服务和产品的质量作为发展的第一要义, 发展学习型企业反映了社会对企业需求的提高, 也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学习型企业在倡导企业文化的同时也体现了企业自强不息的精神理念, 学习型企业是提倡的是不断进步的思想, 洋溢着时代进步的气息。发展学习型企业, 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技能和企业文化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与经济全球化相呼应。学习型企业是企业发展中最有意义且最有价值的一个环节, 发展成为学习型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时间, 虽然会耗费许多的金钱和时间, 但是如果能够发展成一个成功的学习型企业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正如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的:组织存在的价值就是让一群平凡的人在一起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而这个过程当中, 建立学习型组织, 是一个根本性的手段和方法。

2. 引进高科技, 实行高投入

将企业培训的效果发挥到最大, 投入的资本是不能节省的, 高投入高收益这是经济学中常见的规律。企业的发展规模离不开高科技的投入, 科技可以给企业节省更多的生产时间和人力, 将高科技应用到企业当中, 对企业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让员工了解机器的运行和操作, 增加员工对科技的认识。

3. 技术培训、管理培训双结合

产品质量和员工的技术有着直接的关系, 提高员工的技术能力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 检测员工的技术能力是否过关, 这是对产品质量的一个保证。技术培训要具有针对性的训练, 让员工熟悉某技术的操作技能, 技术培训的目的是要让员工学精学快而不是要让员工样样略懂一二, 这样就更好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员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管理培训, 鼓励员工提高自身能力, 用利诱人进步, 给认真负责的员工进行奖励。管理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员工自身的团队意识和价值观念, 让员工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 方便企业更好地管理, 减少管理中遇见的麻烦。技术培训和管理培训相互结合, 使员工具备了技术技能和统一的价值观念, 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新经济时代提升企业竞争

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时代的背景下, 竞争力不断在扩大, 要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 成为企业中的佼佼者, 就要时时刻刻保持危机意识, 不断对服务和产品创新。企业文化和科技教育成为新经济时代中企业竞争的首要条件, 企业在新经济时代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企业要重视新经济的差异化和个性化, 在这两个方面中寻找到提升企业竞争的优势。竞争力的不断增大, 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但正是在这竞争的压力之下保证了市场中产品的质量, 保证了市场的稳定性。

四、总结

在新经济时代中, 员工培训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和综合实力, 新经济是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 是以高科技技术产业为支柱, 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科技型、创新型经济。实施员工培训管理的方案, 可以在新经济时代中找到竞争优势。企业的长远发展, 离不开员工工作素质和科技的创新, 注重实施员工培训管理的重要性,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新经济时代下会计观念转变分析 篇9

一、新经济时代下的会计环境特点

1、信息技术。

当前社会是信息的社会, 更是一个信息的时代, 在信息发展的过程中, 信息传递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各种各样现代信息技术中, 最重要、最典型的是传感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健康使用是当前各种行业发展的前提和手段。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全球性卫星通信的实现和互联网的开通则使得当前社会和经济出现了跨越式发展历程, 使得传统会计学产生了深刻直接的变革革命。

2、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新经济时代的一个最大特点。社会经济的增长必然会导致科学技术的进步, 而反过来, 科学技术的创新也必然会推动社会的进步, 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对于企业来说, 技术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与投资风险, 使得企业在某一项目或多个项目上的投资以及盈利能力都无法再作捉摸。经济时代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使得传统的会计模式所披露的信息无法再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这样的前提背景使得当前社会上一些仍然保持着公正、客观态度的注册会计师无法再准确披露出某个企业的真实财务信息, 从而导致会计师声誉受损。究其原因, 主要还是因为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与时下新兴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无法匹配, 传统的会计模式无法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发展。因此, 转变会计观念, 发展全新的会计模式是新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二、新会计环境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

会计环境的变化使得会计工作模式发生改变, 而会计工作模式的改变和创新需要与时俱进的会计新观念作指导, 因此, 在新会计环境下, 各企业想要其内部的会计工作开展顺利, 保证会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就必须转变会计观念, 与时俱进的开展会计工作。会计观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企业对会计人员专业技能以及会计素质的培养上, 同时这也是新会计环境对会计人员所提出的新要求。文章现对会计人员应该转变和树立的会计观念作详细论述。

1、全球化观念。

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发展促使了会计信息交流的全球化, 信息资源实现了全球共享。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会计信息也逐渐发展得愈加多样化和多元化, 当电子商务代替了传统的纸质办公, 成为经济时代下促进企业发展的主流运营模式时, 传统的手工化会计业务管理模式将面临变革。新经济时代下的新型会计人员需要对各个国家关于贸易方面的法律法规、外汇汇率等知识进行了解, 树立全球化观念, 放长眼光, 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实现信息交流的全球化, 以便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 扩大企业的贸易市场。

2、对新技术的敏感性。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和实效性都很强的科学。对于企业来说, 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平台, 在同行中奠定自己的相对或绝对性地位, 就必须要有属于企业自己的, 与众不同的产品,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品牌, 并保证产品的与时俱进和高质量。而产品的研发和推广都离不开先进的现代化技术, 无论是产品生产时需要运用到的机械技术, 还是产品推广时所使用的电子信息技术, 在新经济时代下, 这些技术都是会计人员必须要了解的。会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要对新技术有一定的敏感性, 随时关注并重视新技术的发展, 思考并预测新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如果将其引进到企业生产或企业管理中, 其能够为企业带来什么?如何将新技术更好的应用到自身的会计工作中, 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不同难度的会计问题等等。新会计环境下的会计工作人员理应做到如此, 尤其是财会人员, 其更应该具备对新技术的高度敏感性以及积极探索的可贵精神。

3、职业判断能力。

在我国会计领域, 会计人员长期以来养成了“照葫芦画瓢”的习惯, 不善于用职业判断的方法去思考和处理复杂的会计业务。而在国际上尤其是发达国家, 对会计事项一般只确定原则, 指出一般情况下处理方法, 例外处理方法及允许选用方法等, 具体会计核算要靠会计人员根据企业和业务特点来进行职业判断, 作出合理、准确的会计处理。

4、团队协作精神。

新会计环境下, 企业会由于工作环境的不同而对其工作流程以及工作模式进行再造。比如当前的企业生产和办公多采用局域网技术, 网络平台上的信息资源量更大, 信息交流也更加广泛, 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共享, 企业各员工之间的交流合作愈加频繁, 并能从上至下形成一个有序、有组织的工作团队为企业共同工作。当企业摒弃了传统的金字塔运营模式, 转变成以工作小组或工作部门为基础的管理模式, 并辅以计算机协同工作时, 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利益的影响便加大, 任意工作部门中, 任意一位成员在工作上出现错误, 都极有可能对企业的整体利益造成影响。因此,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会计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会计部门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管理与统计部门, 其对企业经济的盈利起着决定性作用。会计部门内所有的会计人员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 并端正心态, 做好与其他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并协同其他部门共同工作,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转变会计观念是当前企业发展的要求, 是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更是当前社会制度发展的要求, 同时也是基于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前提指导的发展过程和发展手段。会计观念的转变保证了企业健康良好发展的前提, 实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最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摘要: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会计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当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无法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时, 会计工作人员就应当及时摒弃不合时宜的、传统工作模式下的会计理念, 展开思维, 转变并创造与知识经济时代相匹配的、与时俱进的会计观念。本篇文章在开篇简要对新经济时代下的会计环境进行了介绍, 随后重点分析了新经济时代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 并对会计人员应当转变和创造的新的会计观念作相关论述, 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会计环境,会计观念,转变,分析

参考文献

[1]李佩珊.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观念[J].科技咨询导报.2007 (07) [1]李佩珊.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观念[J].科技咨询导报.2007 (07)

[2]胡少忠.谈对管理会计观念更新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2008 (10) [2]胡少忠.谈对管理会计观念更新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2008 (10)

浅析新经济时代传统产业的升级 篇10

关键词:信息化改造,新经济时代

1 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

随着新经济的到来,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程度进一步加快, 对于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的中国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来说, 提出了现实而迫切的要求。信息技术及其产业是新经济的支柱和先导, 正是在信息技术及其它高新技术的强大推动下, 人类开始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经济时代。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就是信息化。信息化不仅成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命脉, 而且成为一种新的控制财富的手段。企业的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的生存之道, 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新经济形势下, 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也必然构成中国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环节。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信息化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

信息化是一种高附加值、高增长、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的社会经济发展手段, 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 可以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包括相辅相成的几个方面:第一, 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要实现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 首先必须保证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 这是前提。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信息管理设备和相关技术。更重要的是, 信息产业可以直接带动传统产业升级。中国辽宁省在这方面有突出的表现。辽宁在发展软件产业时, 注意运用软件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创造出许多传统产业与软件技术结合的新方式。如软件与交通运输相结合, 开发出基于全球定位系统的动态目标管理系统;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与机械制造业相结合, 开发出数控机床, 带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第二,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关系到传统产业能否获得新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它是传统企业信息化改造的关键。诚然,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不只是添加一些先进技术设备, 或是把手工报表用电脑打印出来。它是企业深层次的改造, 是一项大规模的系统工程:包括建立以高速数据网络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大型动态数据库、建立新型的工作流生产过程、建立网上交易手段等。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为企业的信息循环流动创造物质条件, 使整个企业的运营, 包括产品的设计在内, 都在网络上进行。而数据库的建立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依据, 同时它也是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建立新型的工作流程, 实质上是形成一种迅速、高效的管理方式。在这种管理方式下, 生产的组织不再以动力、物资等为中心。而是着重管理数据流。籍此, 企业可以提供大量个性化服务, 从而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扩展企业的生存空间。网上交易可以帮助企业打破地理、时间的限制, 开拓广阔的市场.第三, 信息基础工程的建设。信息基础工程的建设是信息化的基本前提。它为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具体包括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科研基地、教育基础设施、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创新政策及知识产权法规等的建设。

2 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创新

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 现代科技革命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科技成果商品化更迅速。新经济时代, 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产品的成本不断降低, 这是现代科技革命导致的必然结果。同时, 它也对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出新的挑战, 一个产业、部门和企业如果不在技术上占据优势, 就无法形成市场优势。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途径有:第一, 加大科研与开发:投入, 提高自我创新能力, 建立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优势;第二, 积极探索产、学、研联合新机制, 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 引进高层次的技术, 并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第四, 加强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和人才培养, 使技术层次的创新成果在生产经营过程不断被涮新。

3 对传统产业进行组织结构创新

新经济时代的一个特征是, 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而中国传统产业在整体上还处于分散、规模过小、质量与效率低下、核心技术薄弱、跨国经营尚未起步的状况。因此, 产业的重组与整合是中国传统产业走向振兴的重要一步, 也是中国传统产业升级的主要途径。具体途径包括加快企业间的购并联合, 提高产业整合度, 及时组建与生产力相匹配的企业集团, 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目前美国100家大型跨国公司中, 进行过国内购并的占90%以上, 进行过跨国购并的占70%[6].现在中国的工业发展已进入相对过剩的工业化中期阶段, 已有充分的条件采用企业的外部发展方式--购并。通过购并实行强强联合, 与实力强大的外资企业抗衡, 以打破外资的垄断, 并借此培育中国的世界级跨国公司。不过, 国家不能忽视对有潜力的中小企业的扶持与培育, 因为中小企业历来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通过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 要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 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有机联系、协调发展的格局。

4 对传统产业进行体制创新

体制创新可以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和有效的运营机制、无论是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 还是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创新, 都有赖于企业的改革。没有体制创新, 企业就没有活力, 也就不可能有其它方面的创新。新经济形势下, 中国企业的体制创新面临国有企业的体制转轨和各类企业的管理模式转变这两大任务。首先, 国企体制转轨的关键是政企分开, 通过公司改制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目前中国国企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践中普遍出现了“翻牌化”等问题, 体制转轨没有到位。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在十五届四中全会上,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把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著名学者李维安教授认为:“良好的公司治理既需要国家通过强制性的法规对治理结构进行规定, 还需要制订与市场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具有非约束性和灵活性的公司治理原则。”传统产业进行体制创新, 迫切需要国企建立一套完备的公司治理结构, 并在《中国公司治理原则 (草案) 》的指导下制订各企业自己的公司治理原则或准则。其次, 新经济呼唤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强调企业内的职能运作独立而分工明确, 而企业要实现技术创新, 必须强调企业内部的部门协调, 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各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正常的联系机制, 使企业管理更为系统化。企业管理的组织结构也要相应变革, 传统的等级管理方式比较僵化, 难以适应新经济时代决策的需要, 现代决策需要一种更少约束、更为灵活的网络组织形式。根据中国企业的具体情况, 有效率的企业管理模式应该是把等级式管理与网络式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李罗力.新经济阶值论初探[J].经济研究, 2001, (1) :76.

[2]周叔莲, 王伟光.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1, (2) :31-37.

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技术创新 篇11

一、新经济时代高科技创新的特征

特征之一: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相结合。高科技创新的一个特征,深刻揭示了知识经济的本质,对于技术创新的传统观念是巨大的冲击,它预示着高科技企业在科学研究阶段就应该介入高科技的创新,否则高科技企业将失去市场机会。每一次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导致竞争格局的变化,一种产品在尚未达到其经验曲线的最低点之前,就被新一代产品所取代。企业面临的选择是,要么失去市场竞争优势,要么介入高科技的早期创新中。所以,当传统企业仍然可以依靠模仿创新、技术引进而生存的时候,对于高科技企业而言,不含知识创新的技术创新是远远不够的,融入了知识创新的技术创新才是高科技企业的灵魂。

特征之二:产品多元化。经合组织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文将一个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分为四类,即know-what:知道是什么的知识,指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know-wh:知道为什么的知识。指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know-how:知道怎样做的知识,指做某些事情的技艺和能力;know-who:知道是谁的知识,涉及到谁的知识和谁知道如何做此事的信息。前两类知识可以通过读书、听演讲和查看数据库等方式而获得,由于易编码化而被归为编码化知识。后两类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由于其难言性而被归为隐含经验类知识,编码化知识和隐含性经验类知识,在现今的高科技企业中,都可以作为知识产品,而隐含经验类知识作为产品,其中一部分可以成为技术贸易中的标的,主要指专利、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这种知识产品在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企业不仅通过知识产权对其他国家和企业在技术和市场上形成垄断而确保其垄断利益和竞争优势,而且还通过收取高额的转让费而直接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

特征之三:组织形式网络化。从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工业园——斯坦福研究院的创建到现在,数以千万计的类似组织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科技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科技产业生成和发展的一种流行模式,高科技工业园区这种组织形式就决定了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形式的网络化。一是,对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人才网络的支持。世界各国多种模式的高科技工业园区的最大共同点,在于对各大学、科研机构的强烈依附,使得高层次的智力资源和生产直接结合,同时优美的环境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对园内外高层次的智力资源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二是,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服务网络的支持。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与传统企业相比在某种程度上更具脆弱性,园内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的政策倾斜以及投资机构、法律咨询部门等方便快捷的服务对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起着重要的扶持作用。

二、企业的技术创新策略

1.实行R&D战略联盟。从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为了保持和扩大生存和发展空间,纷纷组建不同形式的跨国公司联盟,尤其是在新技术新产品研究与开发方面的R&D战略联盟。所谓R&D战略联盟主要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资金或技术力量相当的跨国公司,基于共同研究和开发高新技术的目的而组成的一个互补型战略联盟,由于实行战略联盟的跨国公司一般都是在全球性行业竞争中占据统治地位的国际垄断寡头,因此通过这种强强联合不仅可以互相交换彼此拥有的专利技术等优势要素,充分吸收和利用当今世界各国的先进科技成果,提高创新产品的技术含量,从而加大其他相关企业的技术模仿成本和难度,延长创新产品的生命周期,以稳获高额投资回报率,而且能够在分担新产品的开发成本和风险以及共同进入市场等问题上达成一致协议、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确保创新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使结盟双方最终能获得1+1>2的投资效应。

2.通过企业购并获得高新技术。9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发达国家逐步放宽对企业购并的管制,跨国公司的购并狂潮日趋激烈,而且呈现出明显的特征:跨国公司的购并不再以简单扩大生产规模,简单地占有市场为目的,而是以增加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增加科研人才、资金、技术的高度综合性进而加强企业发展潜力与后劲,迅速开拓和占领新市场为目的。通过购并东道国的现有企业,跨国公司实际上就控制和掌握了该企业原有的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科研人才设施和商品销售渠道。这不仅使跨国公司可以直接获取他国相关产业的关键技术、科研成果和现存的生产能力以及稳定可靠的销售网络,从而推动了跨国公司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的不断提高,而且也为其提供了重新组织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有利条件。

三、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1. 坚持科研开发的市场化方向:“卖出去才是硬道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特别是买方市场的到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所认识,并逐步成为企业的自觉追求和行动。然而不少企业并未因此而取得成功,其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开发新产品时,没有进行认真的市场调研和严密的论证,盲目“创新”。而很多著名的企业,技术创新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是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化,始终围绕“卖出去”来进行科研开发。海尔人说:“企业技术创新最重要的是要有市场效果。市场是检验创新的唯一标准。”所以海尔在开发新产品的时候都要认真研究来自用户的建议和意见,把用户的难题作为自己的科研课题,努力解决消费者的不满意点、遗憾点和希望点,把技术创新的立足点放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上,因而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比如该集团“小小神童”洗衣机,就是从用户那里了解到夏天洗衣的“难题”后开发的,目前“小小神童”已经走遍大江南北,销售量超过150万台。

2. 推进人才与成果的对接,让成果“带土移植”。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人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因而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努力推动人才与成果的对接,特别是让科技成果的拥有者或开发者带着成果到企业去转化,实现成果的“带土移植”,将能够大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也唯有如此,这些成果才会具有不断再生产,再延续的能力,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中国民族医药企业的排头兵——三九企业集团为何能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创造出目前拥有百亿元资产,几十亿元的无形资产的快速发展的奇迹,关键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其创办人赵新先本身就是三九胃泰、正天丸、壮骨关节丸等科研成果的主要研制人,1985年他带着这三项成果创办了企业,实现了成果的产业化。实际上,不仅三九是这样,联想集团、方正集团的迅速发展壮大莫不得益于此。

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技术创新及技术扩散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其目的是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体现在经济上应该是新增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应该牢牢抓住新经济时代的各种机遇,积极推动创新技术和技术创新扩散的利用,充分融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当中去。

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理念 篇12

1 培育重视速度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理念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

速度强调的是使用数字化工具改造组织旧有的管理和运行流程, 或创造崭新的管理和运行流程。在速度制胜的时代, 惟一不变的就是变。所以, 传统的企业运作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必须创建面对持续变化环境的企业运作模式。持续变化环境的企业运作模式应考虑:预备、射击、再瞄准, 即不要再花费时间制定详细计划, 只要确定一套指导行动的基本规则后迅速付诸实施, 从而将不能制胜的规则淘汰。衡量企业成功的标志是企业的生存能力、应变能力, 而最终将是随时间推移不断改造企业的能力。在新经济时代, 重要的是营造出充分发挥知识和智能效率的组织氛围, 在快速变动的竞争环境中为员工提供最快的反应机制, 让员工充分发挥潜力, 主动把握在不断流动的信息中透露出的商机。

2 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管理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以人为本”的内涵十分丰富。在新经济时代, 职工既是劳动者, 又是主人。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十分重视职工在企业中的地位, 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 实行民主参与管理。在企业中要强调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一致性, 从根本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管理者要在搞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探索人类行为的规律, 提倡善于用人, 认真对待人力资源开发的观念, 要从效益观 (抓技术效益, 增加经济效益) 、道德观 (抓职业道德, 强化管理) 转到核心观 (抓员工智力开发和能力建设, 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 应将上述三项工作结合起来。企业家要有创新精神, 要不断地超越自我, 勇于进取, 不断学习, 永远保持创新的观念和活力。企业要像经营产品一样去“经营”人才, 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员工和创新的企业家, 以应对新经济时代的挑战。

3 必须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信息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不仅从全方位给企业创新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而且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源泉, 可以降低企业创新发展的风险, 克服企业创新发展中的障碍。在新经济时代, 信息化的网络已经成为连接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市场、企业与社会的主要桥梁, 是不可替代的经济增长之源。企业离不开信息, 其创造潜力的释放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自身的信息化程度。同时, 我国企业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所积累下来的巨大资产存量, 能否通过信息化改造在不断增值中谋求创新发展, 也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致力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才能找到不断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现代企业必须把对信息的开发和管理提升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来。

4 加强知识管理,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管理是在瞬息万变的全球经济中, 管理者在知识分享的文化氛围中运用现代技术, 通过员工之间的协调配合, 通过对组织内所拥有的知识和组织外部各种知识的利用和管理, 以提高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的一种手段和过程。它以知识管理为中心, 旨在通过知识的获取、共享和应用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反应能力。实施知识管理的目的是加快知识创新的速度和提高知识创新力度, 以形成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保持企业旺盛的生命力。我们的时代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体现出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因此, 现代企业必须加强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能为企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5 建立全球化供应链管理, 以合作求竞争, 提高国际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使得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以往那种企业与企业之间单打独斗的竞争模式已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协同商务、协同竞争和双赢原则为商业运作模式的, 由消费者、供应商、研发中心、制造商、经销商和服务商等合作伙伴组成的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或者是一个跨国集团和一个跨国集团的竞争。适应这种模式, 供应链管理愈来愈向全球化发展。

供应链是指由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组成的链状结构、通道或网络。一个企业所参与的供应链规模越大, 运作效率就越高, 那么, 这个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就越强。全球供应链管理就是要求企业以全球化的观念, 将供应链的系统延伸至整个世界范围。在全面、迅速地了解世界各地消费者需求偏好的同时, 对其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在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与其供应商以及供应商的供应商、核心企业与其销售商乃至最终消费者之间, 依靠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支撑, 实现供应链的一体化和快速反应运作, 达到物流、价值流和信息流的协调通畅, 以满足全球消费者需求, 从而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目的。

6 要把拥有一流的创新理念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 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的强化, 并逐渐升华成一种社会思维和行动的理念。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企业经营最基本的要诀就是不断创新, 企业所有的竞争力都来自创新。企业要不断发展, 就要拥有一流的创新理念。创新变成了组织的生命源泉, 在剧烈变化的时代, 成功者往往是那些大胆创造、不畏风险、勇于挑战规则的勇敢者。现代型的组织应该是自上而下每个毛孔都充满着创新意识和规则, 通过自身主体创新的确定性来面对明天市场的不确定性。

首先, 企业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企业要十分重视“危机意识”的作用来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 要将主要精力用于组织的研发设计, 保持对市场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和研发设计能力。以保持其产品和技术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以技术创新制造“危机”, 为企业营造气氛以激发员工的活力。创新源泉在于激活人才。为适应新经济时代竞争, 加速高科技发展, 世界顶尖企业纷纷建立了企业内部人才激励机制。

其次, 企业要重视创新机制和创新精神。要重新构建创新的组织架构, 建立学习型组织。真正有长期竞争力的企业, 应该建立既支持突变式变革, 又容纳稳定性和渐进性变革的组织。组织创新与管理过程创新是技术创新成功的重要保证, 如设立扁平式组织、柔性化组织和网络虚拟式组织选择适宜的组织构架, 以提高企业组织创新的规范和效率。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建立学习型组织,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开创了学习型组织理论, 强调组织机构及成员必须不断学习, 通过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这五项修炼企业, 以提升企业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

最后, 要重视企业文化创新。管理的活力来源于企业文化。美国《幸福》杂志强调提出: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 即价值观和哲学信仰, 再高明的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成功的核心。企业文化是企业之本, 提升企业文化也是创新的根本所在。面对新经济时代, 弘扬创新文化既是人本管理的主旋律, 也依赖于企业家和员工的高度理解和积极参与。作为体现企业管理知识、经验、才能的企业经营管理者, 其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人生追求、理想、人格、行为规范和道德风貌等构成企业文化的内核。在新经济时代这一特定的环境下, 企业要不断对原有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赋予特定内涵, 使之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要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 以增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 提高企业自身的凝集力。要有不断超越的精神。惟有超越创新思维, 树立全新的管理与技术创新理念, 才能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激活企业, 激活市场, 推进企业高速、健、。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国企业要适应当前新经济时代经营管理环境的变化, 必须对企业管理理念进行调整, 本文从树立速度理念、以人为本理念、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理念、知识管理理念、全球化供应链管理理念、创新理念等方面对企业管理理念予以了阐述。

关键词:新经济,管理理念,速度,知识,创新

参考文献

[1]何国正;张建林.企业管理新概念:E化企业与E化管理[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7-01-30.

上一篇:能源结构预测下一篇:提高鸡孵化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