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

2024-07-11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共12篇)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 篇1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也从传统收藏模式向声像、电子、通讯、网络、印刷等多个并存的收藏模式发展。我国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在观念, 体制方面均存在若干问题, 很多图书馆建设都不曾真正涉及这个问题, 本文拟对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共享空间的利于这一课题进行探析, 并提出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具体对策。

一、高校图书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现状

网络信息资源是以数字化记录的, 以多媒体形式表现的, 存储在网络计算机磁介质, 光介质以及各类通讯介质上, 并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方式进行传递信息内容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给图书馆履行基本职能与社会职能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显示出了新的特点和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 知识仓库设计, 职能检索, 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共享, 这应成为高校图书馆必须正视的课题之一。

现代意义上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是指图书馆机构采用以市场计算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 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存贮, 检索和传递, 快速为用户提供他们所需的本馆或其他馆以及全世界各馆的文献信息资料。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是现代图书馆的主要特征。

从理论到实践, 从探索到实施, 信息共享空间正在逐渐成长为新时期图书馆建设中无法避开的话题之一,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离不开对现有数字馆藏的认识与分析, 结合高校自身馆特点, 有效事例各类信息资源共享, 为高校师生服务。

二、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环境和馆藏

当前, 图书馆资源常可以划分为非数字化资源和数字资源两大类。非数字化资源即传统的印刷型纸质资源及工具书等, 而以这部分资源为基础的服务占图书馆服务的70%。显然, 非数字化资源依然是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主体, 人们依然将长期依赖于图书馆的印刷型资源。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 这类资源是不可或缺的主要部分。而数字化资源则是电子期刊, 电子图书, 专业数据库, 影像文件及网络等外部信息资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这两种形式的资源都将长期并存, 互为补充, 为读者服务。

信息共享空间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是物理层, 虚拟层和支持层, 也就是简单说的, 空间、资源和服务。建设信息共享空间时, 信息资源是空间建设的基础与实质。当前, 我国大学图书馆, 尤其是211工程大学图书馆均在大力加强数字资源建设, 各图书馆的数字信息建设经费都超过了文献购置总经费的30%等, 很明显, 我国各高校都在为丰富自己的馆藏资源而努力, 尤其是在数字资源的投入建设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由于信息共享空间是集中信息资源, 各类软硬件设施于一体的综合性动态模式, 因此, 除了具有传统纸质资源外, 信息共享空间强调必须具备丰富的电子期刊、电子图书、专业数字库、影像文件及网络等信息资源。各种印刷资源、电子资源再加上网络资源, 三种资源三位一体, 注重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 利用与创新。同时, 电子资源与网络资源必须连图各种软件, 高端工作站和打印机, 多媒体装备等各种学习和研究的基本工具。要求图书馆员及其他信息专家人员必须不断地扩充、管理和监测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和多媒体, 搞好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搜集、检索、筛选与整合, 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资源, 以满足高校学生的要求, 更好地为高校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高校图书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对策

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 影响因素多, 因此必须更新观念, 在加强数据库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的同时, 提高馆员的读者的网络信息素养。

更新观念, 强化网络资源建设的领导, 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需要一个共识的观念作为基础, 应提倡和推行全局观念, 资源观念, 合作观念, 创新观念和服务观念。首先强化决策者的共建共享意识, 通过小范围的局部共享实践, 为大多数图书馆提供直观感受信息资源共享的优越性, 通过宣传, 学习, 研究等多种手段把此观念内化为所有图书馆人的共识。同时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基础在于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 只有从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上统一规划, 分工协作, 从而形成不同的馆藏特色, 才能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创造必要的条件。

信息资源网络的建设将成为信息的流通与利用提供快捷便利的通道, 实现网络、数据库和信息资源三者关系的有机结合, 才能显示信息资源网络存在的价值。如果图书馆只是从网络中索取信息, 而不能向网络输送信息, 那么网络也推动了存在的意义。各高校图书馆应集中技术优势, 采用国际通用标准, 合作研制和开发二次文献数据库、专题数据库, 全文技术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等数字化文献资源, 共建联合目录数据库, 在加紧网络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 把信息资源、数据库等软件建设放在重要地位, 使各个图书馆不但索取, 而且输出, 以促进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快速健康地发展。

同时对提高图书馆员与读者的信息素养也要重视起来, 因此要求馆员要熟悉本馆馆藏资源情况, 通晓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知识, 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了解掌握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 熟悉网络上的各种数据库, 指导读者正确使用检索语言, 要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准确判断信息质量及利用价值, 提供快、新、准的信息。也可根据实际情况, 利用多种渠道, 提供多种形式对读者进行培训和指导, 使不同层次的师生都了解图书馆, 学会利用网络化的信息资源共享, 提升读者的信息素养。

实践证明, 在当今时代利用网络信息, 将极大地推动和促进各高校数字化的图书馆资源共享, 存储合并以及服务模式等方面的稳健发展, 高校图书馆要依据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结合高校数字科研的实际需求, 构建特色的网络信息资源平台, 发挥高校图书馆在数字、科研中应有的地位与作用。

摘要:学术界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讨论主要以硬件空间建设为主, 对深入挖掘信息馆藏涉汲不多。高校图书馆应在网络资源利用上, 加大开发与利用力度, 形成鲜明的对比, 高效的信息服务, 特别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信息共享空间,建设

参考文献

[1]吴慰慈,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十个热点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8 (3) 6

[2]过言之, 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9, 5

[3]成俊颖, 李梅等, 复旦大学图书馆, “信息共享空间”, 调查卷分析, [J].图书馆杂志, 2007, (7) 39

[4]高媛, 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现状与对策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 12月刊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 篇2

【摘 要】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成效不佳,首当其冲的问题是认识不足,概念不清。要科学全面地解读《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把信息资源共享这一系统工程真正抓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信息资源共享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信息资源共享是20世纪图书馆学最重要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之一。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资源建设和理论研究的发展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大技术支持,信息资源共享成为图书情报学界,尤其是高校图书馆普遍关注且勇于探索的重大课题。

但是,我们应当清晰地看到,虽经历十多年的艰辛努力,虽然信息资源共享研究又在步入一个新的高潮,但我们仍然收效甚微,与发达国家信息资源共享的水平尚有较大的差距。

究其原因,认识问题,观念问题首当其冲。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为什么必须而且完全可能实施资源共享战略?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周文骏教授一语道破,因为“图书馆是一种机制,是一种共享的机制,是一种文献和信息资源共享的机制”。

程焕文先生在《信息资源共享》一书中说“信息资源共享是指图书馆在自愿、平等、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和图书馆与其他相关机构之间的合作、协作、协调关系,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途径,开展共同揭示,共同建设和共同利用信息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信息资源需求的全部活动。”

全国各高校对图书馆资源投入经费的不均衡性,加之各高校所处地域的差别,进而造成各馆在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水平上的不对称性,这些都为高校图书馆规划、参与、实施信息资源共享带来了诸多困难。但是我们科学地全面理解信息资源共享的概念之核心,即信息资源共享的总体目标是提高信息资源保障率,其直接动因是解决信息资源建设能力的有限性与用户信息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不深刻认识这一点,就不能科学正确地把握信息资源共享概念的内涵。为什么在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始终存在重共建轻共享的问题?为什么每年在信息资源研发的学术讨论中,总是很少提到如何共享?在CALIS高校专题特色库项目中,为什么个别成员馆特色库本地系统不对校外开放,从而导致投资近百万的特色库项目只能变成“信息孤岛”?为什么至今还有不少人仍然坚持“共享就意味免费午餐”的错误观念?这些问题却需要我们认真予以纠正和解决。

2005年7月在武汉大学举办的“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大会上,国内50多所高校图书馆馆长联合签署了《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宣言》确立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终极目标和近期目标,提出了为实现目标而需要采取的具体行动方向和实施策略。《宣言》的发表为我国高校图书馆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提供了政策、标准和技术上的指导。可惜,我们许多高校图书馆对《宣言》的宣贯不到位。众所周知,信息资源共享是由众多信息资源成员单位共同合作、协同开发方可实现的。《宣言》明确指出:“标准化是信息社会的基石,是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前提。”但在现实中,各图书情报系统使用的自动化系统,以及数字图书馆的相关系统,基本都是“各自为政,自我研发”,很少采用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只要联网共享,即刻弊端凸显。

必须看到,信息资源共享是基于网络环境的服务系统机制,尤其需要建立和遵循关于数字化加工、资源描述、资源组织、资源互操作和资源服务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需要采用和遵循内容编码、数据通信、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知识产权、服务运营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才能保证所建立的资源和服务的可使用性、互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高校图书馆作为数字化时代的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信息用户教育中心和信息综合服务中心,有其重要的历史使命。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为全世界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平等的机会去获取信息。国际社会和各个国家都更加关注数字环境下的图书馆建设、服务和信息资源共享,缩小和消除信息资源获得者之间的贫富差异,确保在图书馆里“人人平等”。正像周文骏教授所说的那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读者拥有了图书馆就是开辟了生活的另一个维度,拥抱着另一个美好的世界。”

让我们期待信息资源共享的高校图书馆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 篇3

关键词:协作式 图书馆 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 G2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6-0085-06

Research in Collaborative Model of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Tang Li (Colleg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Lanzhou,Gansu,730020)

Abstract: The primary target of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is to reduce waste, cost reduction, and set up the balance relation of every element in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Compare of the librari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in some countries, we found that traditional sharing models had some shartcomings. Finally, we abstracted a collaborative model of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ces sharing, which includes distrcit collaboration, resources collaboration, services collaboration and technologies collaboration.

Key words: collaborative;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c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CLC number: G253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3-6938(2011)06-0085-06

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社会信息存储中心的图书馆不得不面临着难以存储海量信息的尴尬,但同时,图书馆用户的个性化服务与文献专业化需求愈加明显,寻求一定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与协作服务便成为图书馆的必由发展之路,于是,(区域)联盟图书馆、总分馆、文献传递等以信息资源共享为目的服务协作模式便应运而生,且因地制宜,国内外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也并不一样。文章以相关概念概述为基础,通过对各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比较,总结传统共享模式的不足之处,最终提炼出以地域协作为核心,资源协作、服务协作与技术协作为支撑的协作式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1 相关概念

1.1 “协作式”的概念

“协作式”一词来源于协同论(synergetics)以及英文“collaborative”一词。协同论主要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有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自己内部协同作用,自发地出现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协同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协同效应、伺服原理和自组织原理。[1]其中,协同效应是指由于协同作用而产生的结果,是指复杂开放系统中大量子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整体效应或集体效应;伺服原理是指从系统内部稳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问的相互作用方面描述了系统的自组织的过程;自组织原理解释了在一定的外部能量流、信息流和物质流输入的条件下,系统会通过大量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而形成新的时间、空间或功能有序结构。“collaborative”在不同的领域中赋予不同的解释,对于“collaborative”一词,很多学者给出了不同角度的解释。如Kagan[2]定义“coolaborative”是在组织内部或组织之间进行资源、能权力共享的过程;Mattessich和Monsey[3]将其定为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中各成员关系明确,且互利双赢的完成某个目标。Sonnenwald(1995)提出了“竞争合作”[4]的概念,用于分析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特征。对于信息科学领域,“协作式”一词多用于信息系统构建方面。协作式的信息系统包含一系列协同活动,其中信息资源共享是这一系列协同活动之一。

1.2 信息资源共享的概念

信息资源共享是使每个组织和个人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其实质是信息资源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通过协调信息资源在时效、区域、部门数量上的分布,使信息资源的布局更加合理,从而在既定的资源约束条件下,使得用户的信息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5]图书馆出现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最初形式的图书馆实际上是一个文献的集合体,文献的积累和共享是图书馆产生的根源, 通过专职人员对文献的搜集、整理、保存, 图书馆成为便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专门机构。[6]自人类社会第一个图书馆产生之日起, 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资源需求,即信息资源共享一直贯穿在整个图书馆发展过程中。

2 各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比较

2.1 我国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中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采用渐进共享模式,先建立一个或几个核心网,然后通过核心网吸引本地区乃至外地区的图书馆加盟,最后再通过核心网的互联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7]在我国,图书馆界分为公共图书馆,科研院所,高校等几个系统,分属不同的行政机构领导和管理, 各系统内部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支持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和中国教育与科研网(CERNET)文化部和财政部支持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化共享工程)等全国性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分别开展了高校、公共和科研系统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一些地区性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中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中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文献传递、资源存取、书目信息共享、协调采购等内容。[8] 早期出现的文献资源共享活动主要是合作藏书和馆际互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网络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文献传递所具有的更加灵活,更加高效的优点显现出来,并成为当代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主流模式。在现代文献信息共享活动中,人们对各种文献包括异地文献或虚拟文献的存取能力,看得比拥有文献更为重要。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普及使得这种资源共享方式迅速发展,联机编目的发展能促进图书馆自动化工作的开展及文献编目数据的标准化,为使图书馆间基于Z39. 50 协议、OPAC 系统开展馆际数据传输及文献互借服务提供方便。[9]协调采购是图书馆面对书刊价格上涨而采取的协作措施。这种协调主要以地区联盟方式进行。为避免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资源重复和浪费, 促进高校图书馆整体效益的提高, 通过政府行政投入等方式, 以省、地区、行业集团采购的方式也日渐增加。

综上所述,无论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传递、存取或是书目信息共享,还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协调采购,中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主要是以地域协作模式式为主,注重各个独立单位的特色(专题)资源,大力推广图书馆联盟,重视网络作用,提供政策、机制保证和技术支持,与时俱进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2.2 西欧四国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10]

西欧四国图书馆联盟共享的内容如下:(1)文献资源共享。从文献的载体形式来看,共享的文献既有印刷型文献,也有视听资料和机读文献;从文献的出版形式来看,共享的文献有图书、期刊、报纸、科技报告、会议文献和学位论文;(2)网络资源共享,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研究数据、技术报告、图像、网上课程等。从数据资料类型来看,涉及字典、百科全书等,从信息交流的方式来看,涉及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灰色信息等; (3)从资源的来源来看,共享的资源包括馆藏(图书、电子图书、印刷的期刊、电子期刊、学位论文、地图、旧照片、视听文献、数据库、非书资料等)、联盟成员和用户机构产生的资源(研究数据、科学文献、图象、音视频文件、部门报告和网上课程、迄今未出版的文章、会议文献、研究报告、技术报告等)、联合购买的电子资源(图书、期刊和数据库);(4)目录共享,目录包括集中目录(联盟目录)、联合目录、地方目录、开放存取期刊目录、联盟成员机构电子出版物的目录及一些网上目录;(5)人力资源、管理资源共享,包括职工教育、培训、图书馆管理、咨询服务等;( 6)数字化馆藏生产制作:数字图书馆项目、数字文献的合作存档;(7)基础设施共享:与国家和国际图书馆网络连接;(8)许可证licence:数据库和电子期刊、电子内容许可;(9)信息技术、服务、能力、通讯与权威著作的共享。

综上所述,西欧四国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除了基本的地域协作外,还突出了以资源(主题)协作为主的特点。资源(主题)协作模式主要是将统一主题的资源集中在一起,方便用户从专题角度查找文献。

2.3 美国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谈到美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协作联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1901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始对其他图书馆实行馆际互借服务,并开始对大约400多家图书馆提供图书目录卡片。

美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共建分为三个阶段:[11]第一阶段:从1948年到1970年代由美国政府为主导的建立一个完整的全国性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计划。在本阶段完善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卡片联合目录,确立其国家书目的地位,出版发行书本式目录。由国会图书馆一家来集中收集和协调编目,统一出版《全国联合目录》向国内的各图书馆提供文献编目服务。联合编目是美国图书馆大规模合作的早期形式。但是到了70年代以后美国的图书馆的财政经费大幅消减,资金不足,图书馆间的共享关系逐步发生了变化。以国会图书馆为主导的时代开始让位于地区性和民间性的多元化信息资源协作网络的时代。

第二阶段:到70年代初期美国的图书馆协作体开始自发组织、地区性协作,主要以大学图书馆为中心,也包括了一些公共图书馆。在本阶段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协作模式更加广泛,除了馆际互借以外还有其他协作内容,主要以联机方式联合编目来共享书目资源(图书、期刊)、参考咨询的合作、文献配送服务、文献合作采购、按主题分工收集等等。这种协作形式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改变了传统的美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面貌。

第三阶段:从90年代后期图书馆协作网络进一步向着数字化图书馆的方向发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馆际协作关系、服务合作有了全新的内容,美国大部分图书馆协作体的成员馆通过互联网将信息资源相互链接在一起,正走向图书馆网络化、虚拟化、数字化之路,向数字图书馆的方向发展。在本阶段较明显的发展趋势,就是协作网与协作网之间再组成为一个更大的联合体,称为协作联合体,或称协作联盟。这种“网络联盟”(Network Alliance)形式,联合了数个区域性图书馆协作组织,旨在全美范围内加强与其他联盟之间的合作,共同购买电子出版物,包括单行版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交互式咨询服务。

不难看出,美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协作模式较为成熟和全面。在地域协作的基本模式下,美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共建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协作模式共同发展的局面。如馆藏组织协作模式,旨在发展统一组织内部各机构的资源共享;协作采购制度模式,成员图书馆共同协调采购工作,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

3 协作式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在数字化时代,有效搜索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变得极其重要。2002 年4 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正式启动,截至同年底,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20 家省级分中心资源建设总量就达到200GB。在某一程度上说,虚拟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属于专题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领域。但是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在整体规划、团结协作、政策保障、技术支持等方面仍存在着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12]协作式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可以捕获各种显著的信息资源,并为人们提供服务,因此,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多协作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势在必行。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应采用多协作共享模式协调发展,以馆藏地域协作模式为核心,、资源协作、服务协作、技术协作模式为支撑。

3.1 资源协作

资源协作模式的实质是对不同的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主题区分,其目标在于发展基于共享的专题馆藏。所谓专题馆藏就是将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和存错,便于满足不同需求的用户。资源协作模式能将同一主题的资源集中在一起,方便用户从专题角度查找文献。资源协作模式必须是再馆藏地域协作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换言之,资源协作模式也需要集中采购,并存储在相关地点。这一模式典型的例子是瑞典的联盟模式(ConsortiumModel) 。联盟模式包括瑞典6 个主要科技图书馆,这一系统通过协调活动建设国内的科技文献资源。[13]由于目前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资源的急剧增加,因此,仅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各种专题馆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读者的需求。在资源协作模式下,不仅要对纸质资源进行专题馆藏的建设,还应注重电子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的建设。关于电子信息资源的协作共享可以通过搭建网络图书馆平台得以实现。[14]网络图书馆着力于构建一个分布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它将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贮存、以网络化方式互相连接, 提供即时利用, 实现资源共享。网络图书馆的核心是通过访问统一的网络图书馆界面, 用户经友好的引导, 通过高速宽带网, 经由网络图书馆中心管理平台方便地链接各种信息资源, 得到高效跨库、无缝链接的电子信息资源。

图书馆知识资源是指在目前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通过一定形式,如购买、租用、自行开发、建立镜像、链接等提供给用户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传统资源与数字资源,既可存储在馆内,也可存储在馆外,通过网络为本馆读者获取和利用,可以是现实馆藏,也可以是虚拟馆藏。[15]图书馆知识资源共享的核心是建立 “知识资源池”,知识资源池不仅包含了显性知识、专家联络地图以及嵌入在个人头脑和组织机构中的隐性知识的动态集合。[16]3.2 服务协作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的内容除有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联合编目、联合采购等外,还包括馆际间的个性化服务、针对特色资源的共享服务、专业咨询服务和教育培训服务,以及各图书馆联合活动服务(如大型书展)等内容。针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中不同的信息资源,应建立其对应的服务协作模式。目前,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已有多年,所涉及的信息资源主要以传统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为主。关于知识资源共享也逐渐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热点问题。因此,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协作模式可根据现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情况分为两大类(见表1)。

表1中所列并非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全部服务内容,在此仅列举较为关键的几种服务内容。其中,针对传统信息资源和电子信息资源的服务已较为成熟,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这类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是馆际间的共享服务;针对知识资源各种服务已在部分图书馆中得到应用,但却为上升到知识资源共享的层次,知识资源的共享服务是由用户向某一图书馆提出信息需求,在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借助另一图书馆的资源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因而知识资源的共享服务是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直接对话(见图2)。

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协作模式中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其中传统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已得到广泛应用,无需详细说明。知识资源共享的协作服务有:(1)个性化服务。旨在通过信息用户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偏好和特点来向用户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服务。个性化服务的实质是对不同的用户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 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个性化服务能帮助用户以最小的努力获得尽可能最好的服务。(2)特色资源服务。不同类型的图书馆有其特有的馆藏特点,而将这些特殊的信息资源服务于具有特殊信息需求的用户的过程就是知识资源共享服务的另一个重要内容。(3)专业咨询服务。要求联盟图书馆应共建共享图书资源、人才资源、知识库、网络资源等4种资源,共同开展数字咨询服务。[17](4)教育培训服务。图书馆联盟不仅提供面向用户的宣传教育活动,而且对联盟图书馆员也进行在职教育,强化联盟馆员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实现图书馆知识资源的共建共享,并加强馆际之间的合作。[18]

3.3 技术协作

在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协作模式下,虽然在地域间的文献传递,馆际互借,联合编目以及图书、电子文献联合采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方面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协作模式。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协作旨在整合图书馆资源,提供共享服务,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最有效利用。

(1)建立公共网站和网络协作系统。[19]网站内容包括技术协作子系统、网络协作系统、文献传递子系统,馆际互借子系统,通用借阅证管理,等等。并通过网络协作系统实时交流,实现技术系统的实时交流。实现各馆工作人员通过视频进行实时交流, 实现网上文件传递, 召开网络会议。技术人员可以在网上就一些技术难题及时向技术协作小组其他成员咨询, 真正做到文献、设备、人才、技术的资源共享。

(2)建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协作标准。目前,我国图书馆所用的信息服务平台,读者服务管理系统等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开发,在协作式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下,要实现资源协作和服务协作,就必须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进行各种平台和系统的建设。唯有如此,才能够实现以地域协作为核心,资源协作、服务协作和技术协作为支撑的协作式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4 结语

协作式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构建,旨在最大利用现有图书馆信息资源与开发潜在的无限信息资源,成功转化信息资源为知识资源,最终为信息用户提供及时、有效、有益的服务。同时协作式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还可以减少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和利用,降低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所产生的成本与效率,最终实现人、财、物的效率最大化科学利用。

参考文献:

[1]哈肯(Hermann Haken). 协同学引论[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4.

[2]Kagan, S. T.. United we stand: collaboration for child care and early education services[M].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1991.

[3]Mattessich, P., Monsey, B..Collaboration: what make it work[M]. St Paul, MN: Amherst H. Wilder Foundation.1992.

[4]Sonnenwald DH.Contested collaboration: A descriptive model of intergroup communication in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J].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1995,31(6):859-877.

[5]马费成.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6]杨思洛,罗卫.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新论[J].情报资料工作,2006,(4):16-19.

[7]黄长,霍国庆.中国信息资源共享的战略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3):3-11.

[8]张冬梅,王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81-82.

[9]赖毅,方英.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探析[J].图书馆建设,2006(2):39-41.

[10]杨丽,高波.西欧四国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5:39-42.

[11]王亚平.美国图书馆协作网络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给我们的启示[EB/OL].[2011-08-17].http://ias.cass.cn/sh

ow/show_project_ls.asp?id=790.

[12][13]李安.国外几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27(1):100-102.

[14]李兰.网络图书馆建设与信息资源共享服务[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24(3):64-65.

[15]王南.图书馆联盟数字资源建设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5(12):53-56,88.

[16]陈搏等.知识资源池:知识创新和共享的宏观机制模型[J].科学学研究,2006,24:274-279.

[17][18]马江宝,高波.台湾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图书馆情报工作,2009,53(5):137-141.

[19]李治纯.图书馆技术协作初探[J].图书馆论坛,2005,

25(3):127-128.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篇4

一、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

我国关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思想是从1957年开始实施的,在这期间,我国颁布了《全国图书协调方案》,加强了国家对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视。但是,当时的信息资源共享还只是处于一个简单的萌芽状态,直到20世纪末才有了最新的进展,以下是信息资源发展的一个过程:1994年开始,上海的19家图书馆单位的负责人共同签署了《上海地区文献资源共享馆协作协议书》,正式形成了上海地区的文献资源共享协作网;在1995年,江苏也开始在各高校进行了图书情报工作,并且决定了要在全国高校的图书馆施行通用借书证的制度,用一个证就可以在所有大学中借阅图书;到1998年11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实行各个高校整体化、自动化、网络化,让文献资源形成一个保障系统,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更加全面、高水平的保障,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项目;1999年初,全国超过120家图书馆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号召之下,签订了《全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倡议书》,这对于全国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共享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打破了地区的限制;到2002年,在太原召开了中国文化信息资源工作会议,会上明确提出了应该在五年之内建立起中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并且实现文化的共建共享。

我国的图书领域都开始意识到了信息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建立资源共享的实际意义,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文献资源提出共享方案,根据地区不同找到发散的方向,但是,所有的文件共享情况都还是比较零散的、局部的、不规范的,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形式进行,要想真正地使用好信息资源,就需要在全国的范围内开展一个完善的图书馆发展过程,让其有统一的标准,向着同一个方向发展。

二、建立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管理机制

(一)加大开放力度,拓宽合作范围。要想有更大范围的发展,首先就应该打破传统的封闭状态,通过扩大影响,找到更多的成员图书馆进行联盟,在数量扩大的同时,还要注重辐射的地区的广度,以点带线、以线带面,逐渐扩大联盟的覆盖范围。联盟与联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应该可以拓宽合作渠道,以深化的合作方式扩大合作的范围,例如,现在做的比较好的cashl是做的比较成功的跨地区、多馆协调的一个方式,通过对同一服务的提升,还能避免资源的浪费,真正实现了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提高文献资源共享的认识,建立结构合理的信息资源体系。如今对于图书馆的评价标准已经不单单是通过图书馆的藏书量而定了,而是要看图书馆的藏书质量以及能够为用户提供的服务能力等。所以,图书馆还需要参加关于文献的信息网络建设,掌握好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了解应该如何提升关于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能力和力度,找到建设方向。这样,必须要从根本上消除以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代替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投入的思想。所以,需要对文献信息的服务对象进行重新的划分,根据信息内容和阅读人群,划分出哪些可以在网络上直接获取、可以用订阅的方式获取等等方式,不仅能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同时还能促进本地区和系统的建设和不断发展,保证信息资源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有最大的应用效果。只有保证资源的深度才能保证本地区、本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大氛围地合理利用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可以包含到学生的各个学科,同时还有人们比较关注的各个建设种类,这样才是最佳的建设方式。

(三)强化信息资源共享的标准化、规范化及国际化。为了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需要强化高校图书馆资源的标准,然后就是加强文献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在网络条件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对于高校的图书馆管理,不仅要开展面向网络信息方面的分类管理,同时还要开展包括对传统的文献信息进行的有效管理,对文献信息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的转换。为了保证网络的信息资源可以与传统的信息资源更加完美地结合在一块,我国应该建立相关的数字方面的图书馆建立标准和规范,让其有统一的标准对其进行核准,例如现在在图书馆中进行的sgml的应用。在网络信息的标准方面,现在最具有影响力的应该就是Dublin Core的标准,这种标准可以更加精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其次就是信息规范的导航标准,这种标准能够保证信息内容的全面性和数据的明确性。随后就是对网络的信息资源进行共享,然后具有统一的标准。1999年,国家图书馆召开了关于大中型的图书馆资源共享方面的会议,签订了《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倡议书》还有《全国图书馆馆际借阅公约》,这为我国的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建立了一个基本的原则。最后,就是关于网络信息组织标准的制定,只有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对其数据进行加工和分类,提供不同的信息资源服务,对信息资源进行保护方向的统一,建立起相关的信息资源的内容编码,并且对数据采集还有格式进行统一。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信息资源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关于高校信息资源共建的相关机制,以期推进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参考文献

[1]王燕.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问题[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02).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 篇5

吴盛雄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福州 350003)

摘要:本文阐述了电大系统图书馆馆际间信息资源的共建的必要性,分析了影响电大系统内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客观因素,提出建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探讨电大系统内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可行性,以期为电大系统图书馆开展文献协作工作提供研究和借鉴。关键词: 电大图书馆 信息资源 共建共享 模式探讨

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一直是电大系统图书馆界探讨的重要课题。近几年,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迅猛发展,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大,对图书馆的支持服务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全国电大图书馆系统普通存在着购书经费和馆藏文献不足的缺陷,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电子通信、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高度理想化地对各馆藏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综合协作开发和利用,实现图书馆之间的平等互助、互通有无,是目前电大图书馆实现文献支持保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从搞好电大系统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的目的出发,对当前电大系统图书馆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并对现状进行分析,以求共同探讨和研究。

一、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是电大图书馆的建设方向。

随着电子出版,网络出版和图书馆的迅速发展,通过计算机处理和读取的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各种媒体资源在图书馆馆藏资料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传统的图书馆的馆藏结构随着数字资源的广泛开发利用而发生了很大变化。数字资源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学、科研的文献需求保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电大图书馆实行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是解决文献信息剧增与馆藏力不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随着信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时代的到来,文献信息成“爆炸性”增长,也决定了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实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广播电视大学是基于网络实现的教育方式,学校很大比例的“教与学”过程是通过网络的手段实现的,良好的网络环境是学校办学的基础。近几年,随着数字图书馆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依托网络设施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输,数字图书馆中各种电子文献资源、数据库、音像、视频等资源实现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多元化;但电大系统图

书馆由于自身起步晚,起点低,收藏力相对低下,对业已产生的知识信息根本不可能尽包尽容,各图书馆孤立地为各类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愈显力不从心。全国各图书馆各自为政,固定用户对现有馆藏的利用率不高,对信息资源形成极大浪费。由于电大教育对象是成人,在资源的利用面上比较窄,很多数据资源少有人问津。但由于地区的不平衡,相对迫切需要此类文献资源的其他用户,只能望而兴叹。还有就是用户普遍需求的同类信息资源,各图书馆竞相购置以满足当地用户的需要,造成目前这种对文献信息资源的低水平重复购置的局面。因此,统一筹划、多方位、多渠道、立体化合理共建共享信息资源是解决电大系统图书馆目前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电大图书馆所需要努力的方向。

2、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是当前电大办学的迫切需求。

广播电视大学是以现代信息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新型教育方式。由于其在教学、管理和服务模式上都有自己的特殊性,由此带来的图书馆服务的特殊性。在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服务时间、服务方式以及服务载体上都和普通高校有着根本的区别,图书馆必须适应成人学生分散,随意的特点来实现文献资源服务。特别是成人学生对数字资源的需求不满足于单一的馆藏信息服务,迫切需要的是内容新颖全面、速度快捷、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用户的这种全方位、综合化的信息需求,显然不是一个图书馆所能够满足的,多个信息单位协作进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信息服务界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电大学生的分散性,决定了图书馆建设必须以数字化建设为侧重点,依托网络电子传输手段来满足用户的信息的需求,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对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化组织和迅速实现网络化的工作,通过对知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整序,以新的、序列化的知识单元提供给用户。如果每个图书馆单独进行这些工作,是远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3、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是发挥电大系统优势、协同办学的需要。

立体办学体系为文献信息的共建共享的实现提供了支持。广播电视大学是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办学系统,网络化、多点的教学机构可以充分发挥各种信息资源的优势,利用双向的、实时交互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系统,使身处异地的读者同时可以共享动态的信息资源。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中,各省级图书馆有义务时时为地市图书馆及县级办学点提供文献支持服务,同时各基层分馆的文献信息支持机构也可以分担省级馆的信息支持服务工作。这种系统办学的优势条件为开展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电大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可能性和不利因素。

1、良好的网络环境为电大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可能:

广播电视大学是基于网络实现的教育方式,良好的网络环境为师生学习和获取信息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平台,网络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特别是近些年,各省电大借助于“开放教育总结性评估”工作,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也解决了不同硬件平台、不同网络产品和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给远程教育学习者提供了快捷、方便、广泛、丰富的信息资源。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进程为顺利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条件,保证了完善的远程教育文献支持服务体系建立。

2、电大系统的管理体制为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创造了可能性。

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牵头的电大系统图书馆协作组织,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努力,推进着电大系统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从1999年电大图工委提出的把全国电大系统图书馆建设成为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中心、服务中心和学习中心的议题以来,经过各成员馆之间的不断磨合与努力,绝大部分省级馆都建立了资源丰富的数字图书馆,有些还自建了特色资源库,适应了现代远程开发教育对图书馆的要求。在中央电大的统筹规划下,全国不同片区之间省级馆的文献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各馆之间文献资源的沟通交流渠道也日益完善。电大的系统管理优势有力地促进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由封闭向开放,由被动向主动,由浅层向深层,由粗放向效益密集转变。

3、电大系统图书馆共建共享的不利因素

3.1、图书馆缺乏标准规范和协调指导制约着共建共享的开展。

统一的标准规范是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化和自动化的基础。是进行数据交换、兼容和信息转换和不同资源共享的必备条件。近几年,随着各图书馆业务部门都实现了自动化管理,管理软件、各种数据的加工标准、网络接口和传送规范问题日益突出。在全国电大系统内关于各种文献信息资源标准化的工作开展缓慢,许多环节还很薄弱,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单位。另一方面,在电大系统内图书馆际之间也缺乏有效的协调指导,导致在各馆建立特色文献库使用不统一的规范,从而导致在后期馆际间数据传输的障碍,达不到图书馆资源互补、共建共享的目的。

3.2、观念认识不足、人才匮乏也是制约电大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一大因素。虽然全国电大系统图书馆是“一盘棋”,但还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图书馆对资源的共建共享认识不足,在文献资源的建设上各自为政、横向联系少,传统的办馆观念根深蒂固。希望共享而不希望共建,只希望本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发展,而忽视整体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发展,这势必会妨碍电大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另一方面,部分馆员的专业水

平和观念滞后也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应具备“专家型”素质,他们除担负传统的图书馆业务工作以外,还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去伪存真,有效地抵制信息垃圾,以全方位信息资源满足用户。这种人才有限的“瓶颈”在电大系统图书馆尤为突出。特别是全国电大系统地区不平衡、东西部不平衡等现象比较严重地阻碍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进行。

3.3、技术和资源因素制约着电大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的进行。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硬件设备更新换代较快、软件配置的智能化、多功能效用越来越显著。带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的局限性也制约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图书馆的一些网络服务功能还难以全面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技术还不够成熟。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网络化、数字化进程缓慢。另一方面,由于电大馆藏资源建设整体水平不高,文献收藏的完备程度和保障率低,各馆的特色化资源明显不足、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贫乏;书刊重复收藏等等因素都制约这电大系统内图书馆开展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除此之外,网络环境下制约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还有诸多网络信息的安全与否、资源的知识产权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部分信息垄断行为能否消除、紧缺的图书馆经费能否得以保障等。

三、网络环境下电大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对策。

1、组织协调,观念转变。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建共享是一种全局性的,有组织的群体行为。必须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加以领导、协调、干预。在电大系统内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必须要依托全国电大的图书工作委员会,由一定数量的图书馆组成一个权威管理协调机构,做好网络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规划设计和实施方案;从实际出发,优化组织结构,改善运行机制,制定标准,建立具有高度开发能力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产业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的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同时,该组织必须明确各成员馆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负责建设过程中的组织与协调。另外,各电大馆应树立信息资源共建才能共享的观念。在信息共享中,获取和拥有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突破馆藏观念,注重信息资源的应用和获取手段的通畅上,以满足读者的需求,降低服务成本作为图书馆追求的目标。

2、建立电大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保障体系。

电大系统图书馆应尽快制定与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网络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和条例,加快图书馆制度化建设的步伐。完备的法制建设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行动指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个需要多行业参与和协作的系统工作,为了协调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和职责,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各方面的行为,以确保各方的利

益不受侵害。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必需对信息资源共享单位的社会地位、经费保障、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总体布局等做出明确规定;必需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版权保护、文献复制、传递、编目、检索、互借等,要制定统一运作的标准规范;必需高起点、创造性地预测可能会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的解决途径及办法。保证广大用户能够充分利用公共信息,以能够承受的价格及时、平等、公平地分享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益处。

3、强化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文献信息共享的前提是共建,数据库的建设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和基础。标准化必须贯穿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各个环节,要运用科学的分类与标引工具,对数据进行规范处理,力争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准确化和完整性。确保质量,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电大系统图书馆要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共享问题,当务之急就是制定数据库的统一标准规范,做好数据库建设的宏观调控,对各基层电大图书馆开发的特色资源库必须是在统一的标准框架下合理有序地开发。尤其是书目数据格式,二次文献编制规范、馆藏资源数字化的要求等等,只有统一标准,局部和全部才能形成网络,才能实现国际接轨,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

4、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强化技术保障工作。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需要一批在观念上,能力上,知识结构上和技术水平上与之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图书馆应把培养和造就资源共享人才放在首位。要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首先应建立一个全国性功能齐全、运转迅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和资源布局保障系统,同时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统一系统网络环境软、硬件和技术支持。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种智力开发和技术开发,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他不仅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掌握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电大图书馆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培养方式及时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适应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

5、加强网络建设,确保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顺利实施

首先、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控制手段,具有信息量大,传输方便和不受时空限制和共享性强等特点,信息资源的共享必须依托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优化网络环境,提高网络速度。其次,加强电大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建设,尽快完成全国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第三,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中心,建立公共查询系统,以集体契约方式购买全国联合编目中心的MARC数据和国外的文摘索引类书目信息数据库,通过成员馆的分工协作,建立全国的馆藏联合目录和公共查询系统。第四,建立规范化的电子交换书目数据库,图书馆可以此来查重、登录、催缺、加工预订目录和新书报道。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协调的联合采购机构,从宏观上对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调控。第五,建立统一的馆际互借系统,处理馆际互借的相互联络、借出馆的信息资源在库情况、预约借阅等。

参考文献

[1] 张学波,基于数字图书馆的远程教育探讨.中国远程教育,2002(8)38-40

[2] 周永春,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图书馆论坛,2005(8)109-111

[3] 刘亚春,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6)46-48

[4] 郑丽娟,刍议远程教育中的现代图书馆,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10)98-100 作者简介

吴盛雄(1972--),男,福建寿宁人,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馆长,副研究馆员。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Mutual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in TVU’s Libraries

Wu Sheng-xiong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necessities of mutual construction of inter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 in TVU’s libraries, analyses objective factors which affect mutual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in TVU system, proposes the mode of mutual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and discusses feasibilities of realization of mutual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with the aim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libraries in TVU system to carry out research on literature cooperation.Key words: TVU’s libraries;information resource;mutual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study on the mode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 篇6

关键词:网络;图书馆;馆藏资源;资源共享;保障机制

在现代网络发展如此迅速的环境下,任意一个图书馆都很难做到依赖自身收藏或拥有的信息资源满足各式各样用户的所有信息需求。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丰富、开放的阅读需求,在这样新的形势下,要将图书馆的服务性进行一个全面的提升,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图书馆只有积极参与资源共建和构建组织管理的有效机制,从而形成完善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共享。

一、互联网环境下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

1.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理念

我国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书籍数量为5.7亿册,人均拥有量仅为0.43册,远低于国际图书馆协会和联合会提出的“人均1.5册”的标准。传统模式下的图书馆主要是作实体性馆藏,针对于纸质式书籍等实体而言,其馆藏的方式、对象都受到局限,阻碍了为用户提供完好、优质的信息服务,因此也无法满足他们对信息交流的高需求。要想突破发展的局限,应用虚拟存储的新理念,与计算机、互联网环境进行有效整合,在该交流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的发展愿景。该理念在信息服务上能够对信息资源在单元上实现虚拟存储,巧妙运用软件、硬件等网络技术,并对用户实施统一、集中式管理模式。进而把丰富的信息资源分享给用户,解决传递虚拟文献问题。

2.信息技术

图书馆是社会需求的产物,天职就是为社会各群体提供服务,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通过服务体现的。图书馆在传统运营方式下,构建的资源共享平台也只是对资源的馆藏提升了重视度,主要是对实体文献进行馆间传输,缩小了信息交流的范围。但是构建网络式资源共享形式,借用局域网、广域网,在连通方面也制约了资源实现共享的步伐。伴随网络环境的改善,提升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已经成为指日可待的趋势,将其带领进数字信息时代,进一步较强对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工作。例如:构建国家型图书文献馆,同时加强建设数字化图书馆项目,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得到改善与创新的产物。

二、构建资源共享的组织管理机制的因素

1.组织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在实际管理中能够保障其机构得以稳定、有序的运行,因此图书馆在资源共享方面要想构建具有有效性的管理机制,就应该现构建相应的组织管理制度,将其作为管理执行的支撑与保障。综合资源共享的平台构建而言,需要有技术、设施作为管理机制构建的基础支持,例如:电脑设施、相关运行款项等。其管理制度的构建是维持图书馆在管理部门间展开紧密性合作的有效条件,有必要要将其列入管理机制构建行列中。另外,该元素为构建管理机制工作提供护航的保障。

2.组织管理政策

基于对管理制度的分析,将其作为图书馆实现馆藏工作、资源共享的管理机制保障。然而其政策的基本元素,则在引领图书馆实现发展中具有重要导向的作用。该政策在构建方面,直接决定了其资源实现馆藏工作所涉猎的学科、种类、投放比例、构建规模等,展现了资源共享在平台构建方面的技术应用程度。因此,政策的差异性会使其馆藏具有不同管理导向,决定了发展的重要模式。为此,应将管理政策作为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管理工作的重要导向标志。

3.组织管理环境

圖书馆在传统管理方式的运营下,主要将行政作为管理的主体方式,进而运用管理制度去制约管理的各项行为,运用管理政策去指导图书馆的发展趋势。然而在新趋势的影响下,图书馆在管理模式上也重视起管理环境的演变,并开始洞察用户的需求点、信息市场的变化情况。图书馆的现行馆藏工作逐渐向构建具有共享型资源平台演进,提升馆间对实体文献、虚拟文献的传输性能,进而反馈出构建的资源共享平台对管理环境发生变化的敏锐洞察能力。

三、构建资源共享组织管理的机制实现方法

1.提升对馆藏、利用的协调重视度

要想从根源上提升图书馆资源的馆藏、利用在协调方面的重视度,就应结合图书馆的实际发展情况、用户需求。对于图书馆内部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并且具有较大的网络需求量,就应对虚拟资源存储的利用进行有效、慎重权衡。面对用户群体的需求,需要以用户需求为基准广泛搜集该类信息,进而对其作出理性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应对对策。对资源共享实施创新性的管理模式,顺应现今馆藏资源实现共享的趋势,构建相应的共享平台。例如:在政府的扶持下,对大型性资源数据库的合法使用权进行购买。此外,还包括网络实施的维护费用、服务费用等。因此,在构建组织管理的机制同时,务必要权衡好馆藏、利用的协调度。

2.对图书资源有侧重性的取舍

若向在组织管理的机制下做好资源共享工作,应该有限考虑其资源在应用与共享方面的侧重点,并实施有效性的取舍。这包括对资源资金流的取舍、技术有力支持的取舍,一般的大型性图书馆都具有较为充沛的馆藏资源,因此应对虚拟资源的存储采用组织管理的创新模式进行一定的取舍。对于中型、小型的图书馆而言,虽然馆藏资源在存储方面处于劣势,但是运用虚拟存储的形式联合了大型性图书馆构建合作关系,充分运用共享平台弥补了自身馆 受到威胁。因此,致使图书资源面临着一定的安全威胁。构建资源共享的安全机制,需充分考虑管理的实际情况结合安全战略,以便掌控图书馆的资源信息共享安全的局势。坚持构建资源库的分散性、联合数据库的集中性、共享服务的分散性等原则,同时加强安全管理的切实工作,建立信息安全共享的准则,为现今图书资源的共享服务提供法律性保障,促进组织管理机制的落实与深入,进而为信息共享提供良好的平台及网络环境。

3.资源共享模式实现数字化

在现今网络环境发展下,在管理机制中使资源共享模式实现数字化,有利于提升用户对资源借阅、拜读的效率。将图书资源进行网络化、数字化,以便实现快速检索的资源服务,这是组织管理创新机制的必然发展。在资源共享模式下,不仅使用户摆脱了传统阅读方式,还使用户实现了共享阅读的新方式,大大提升了资源借阅的综合效率,对传统资源的借阅进行有机整合,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优质的共享服务,展现了组织管理的优越性。在进行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建设时, 结合各馆实际情况,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具体可行的实际策略。

(1)提高管理技术水平。数字图书馆是一个随信息环境和用户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的动态有机体,具有资源数字化、分布式网络存储、信息智能化采集、信息关联处理等特点,必须提高管理技术水平才可构建一个集数字资源加工、整合、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平台。

(2)加强队伍建设和各方面协作关系。数字图书馆是高新技术集成化应用的现代化图书馆,唯有加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做好跨系统、跨行业、跨地区的协作关系,方可实现数字资源的全面、高效、低耗的建设。

(3)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在进行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建设时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通过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采用权限设置、加密技术、用户使用与安全协议以及实行许可证制度等措施进行授权使用,既要防止自身侵权,也要保护已经取得合法版權的成果不被非法盗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的创新服务和管理机制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发展,这对于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是一种挑战。需要从图书馆的理念、技术、内容以及管理机制进行全面的创新,逐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意识,从而多方面扩展图书馆的服务方向。想要实现公共图书馆快速、健康、科学发展的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开发建设,构建适应当今社会的资源共享机制。

参考文献:

[1]龙宇翔.基于网络环境以及虚拟化技术的图书馆资源共享新策略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 2016,17(4):79-80.

[2]范春玲.云计算环境下虚拟化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J].图书馆界,2014(6):14-17.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探讨 篇7

1、以采购协调为主的资源共享模式

这种模式是图书馆面对书刊价格上涨而采取的, 主要以地区联盟方式进行。为了保证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以促进高校图书馆整体效益的提高, 通过政府行政投入, 以省、市地区、行业集团采购的方式也不断发展。采购协调模式主要集中于用量较大、出版商或经营者具有垄断地位的外文期刊和数据库产品。

2、以文献信息利用为主的资源共享型模式

在图书馆管理中, 随着MARC格式的广为应用, 图书自动化过程对于书目数据的共享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同时, 联机编目的出现大大减小了公共数据检索中因技术人员个人能力原因造成的缺陷和差别, 这对于不同的图书馆之间的书目数据交流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普及为资源共享模式提供了非常方便的平台。

3、通过网络实现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随着网络的普及, 网络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最新的学术思想以及理念。图书馆还可以通过这个媒介向广大用户宣传不同资源库的特点, 以及学科内容等,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调动用户利用资源的积极性。

4、地区性文献相互借阅的共享模式

当今的图书管理模式下, 部分高校通过协商达成了这样的协议, 相互间免费使用对方资源, 或者是实行有偿使用制度, 这同样有效的促进了馆际的图书资源共享。

二、高校现行资源共享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资源建设成本较高, 规模效益不足

我国联机编目中心图书馆数目有限, 高校除外, 公共图书馆是比较少的。除了编目的信息外, 其它数据库资源都处于建设中, 能共享的内容更是少之又少, 并且共享的成本较高, 远远达不到规模化经营的效益。

2、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缺乏技术支持

信息技术虽然很早就应用于图书馆, 但由于人员技术水平不精、经费不足等影响因素, 自动化的更新及升级比较缓慢, 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的需要, 并且由于网络安全性等因素, 大多数图书馆不对校外人员开放, 导致依赖网络的资源共享模式难以推广。

3、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缺乏价格优势

随着获取信息的多渠道发展, 信息资源服务的商业化运作已具备向用户提供价格低廉, 方便快捷, 内容丰富的信息的能力。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从这点来看, 图书馆资源共享缺乏明显的服务和价格优势。

三、完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措施

1、确定收费标准, 加强成本效益核算

用户有偿消费, 这样不仅能实现资源配置, 还能资助信息的产生, 高等学校的资料共享系统不仅是有效的提供服务和商品, 还要对没有足够收入的商品的产生提供资助。所以将图书馆的某些文献的价格定在边际成本的范围还是有必要的, 不同的系统实行不同的收费标准。

2、发挥资源利用的低成本效益

当前的高校图书馆共享协作在网络运作和数据库建设方面都具备扎实的基础, 如果采用市场化经营的方式, 可以进一步明确资源的利用与所有权关系, 用户和图书馆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通过市场产品, 价格, 渠道, 促销等经营方式, 进一步降低成本, 满足资源与经费来源用户的需求。

3、整合数据库, 完善服务平台建设

摆脱传统的局限于图书馆工作流程的管理系统, 建立适合网络时代发展需要的软件系统。资源共享与图书馆服务系统加强合作, 提高研发技术能力, 大力推行适合现代资源共享的自动化管理系统, 建立有统一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 提供快捷方便的信息互访。

4、确保资源的更新与利用, 建立内部协调与外部补偿机制

由于文献数量及读者需求, 文献资源结构的不同, 对资源共享系统的贡献存在差异。所以资源之间的相互平衡和权益平衡在合作过程中处于特别重要的部分。各成员对合作共享的策略, 资源建设, 服务类型, 资源配置等问题必须做出统一安排, 在保持各管的独特资源时, 建立良好地组织联合体。

5、加大图书馆馆与商业公司的互利合作

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系统总的来讲, 还处于一个比较分松散的状态, 因此, 为了实现资源的互补, 可以建立一个联盟共享资源系统, 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应走出高校合作范围, 更多的与行业信息资源建立共享系统, 推广共享范围。高校的资源共享系统的市场面相对比较小, 通过与商业公司的合作, 可以使系统内数据库、信息资源产品的运用得到加强, 还能增强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服务功能。

摘要: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自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建立以来, 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从原始的数据共享、采购协调发展到文献信息服务网络系统以及数字化文献信息建设等多种模式协调作用的时期。本文主要从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模式、高校图书馆现行资源共享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图书馆完善资源共享模式的措施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参考文献

[1]周明华、谢春枝:《美国大学图书馆联名研究》,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3 (5) 31-33。

[2]孔燕:《中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共建比较研究》, 《情报科学》, 2001 (6) 668-671。

[3]上海地区文献资源协作共享网:《美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历史与现状》, 《图书馆杂志》, 1999 (10) 19-22。

[4]黄长春:《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的战略分析》,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0 (3) 3-11。

[5]郭依群:《互联网上电子期刊服务以及利用》, 《图书馆建设》, 1998 (10) 22-25。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探讨 篇8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成本,数字化

在计算机软件与图书馆不断融合的新背景中,通过信息化建设的创新管理,形成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技术,并突出在现代借还系统、检索系统等方面的设计,通过数字化、网络设计等综合技术的运用,可以延伸图书馆管理的综合效益,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1 信息化建设在图书馆综合运用中的重要性

1.1 创新载体,提升专业服务的技能

在图书馆管理中,信息化建设是当前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中,在各类图书资料,文献查阅等方面,涉及知识面广泛、运用性强,检索相对繁琐,因此,在整个信息化载体建设过程中,需要突出专业技能的综合运用,在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模式中,对于不同专业的知识要形成系统化的管理,采取网络化检索模式,在网络知识导航模式中,努力构建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渠道,可以让读者形成个性化阅读的方式,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自由选择,形成“菜单式”的图书管理模式。其中,在通过数字图书馆操作的系统管理中,形成独立的数字图书馆的组织,在建立规范的、一体化、自下而上的统一信息平台,形成分布式搜索、元数据采集以及跨语言、跨文化的互操作模式,更加具有专业化的综合效能。

1.2 创新手段,实现现代化管理途径

在现代化信息建设的渠道设计中,可以对图书馆进行相应的整体归类,尤其是在网络群方面,对于资源共享模式,包括学生阅读需要、个性化需要等方面,并可以从理念设计、制度建设、人文建设、专业建设方面,努力探索免费开放的服务模式,在阅读空间的优化、专业知识的拓宽等方面创新信息化建设,并结合元数据的数字图书馆来解决互操作的方式,对于元数据格式、元数据标准、元数据方案等,形成数字化、信息化图书馆的综合模式,对于语义元数据之间的互操作方式,可以通过元数据映射等方式,形成现代化资源数据的共享模式,将有很大的实践作用。

2 资源共享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思路

2.1 共建意识薄弱,缺乏全局观念

在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过程中,一些管理人员对于文献资源的综合管理缺少相应的意识,对于综合必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可能会直接影响文献资源共享体系的建成。因此,对于信息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造成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缺少相应的动力。尤其是在横向联系少、关联性不强的情况下,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就会造成资源共享模式的整体进程。譬如,在文献管理方面,重藏轻用的现象存在,一些信息资源的共享在机构缺乏的过程中没有起到很好的联动效应。

2.2 经费短缺,缺乏共同利益趋动

在当前的图书馆技术与信息管理中,对于图书馆经费以及增长速度的掌握等方面,尤其是在购买文献产品以及综合要素的形成中,可以形成文献收集的完整性、系统性,在解决供需矛盾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经费短缺的问题,也会形成设备资源更新与信息化建设之间的矛盾,造成信息化建设的滞后模式。因此,在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在资源共建共享的过程中,如果缺少相应的行政参与管理内容,就要形成经济社会效益的共享方式,但是,在当前图书馆的系统建设中,各个图书馆的建设情况、藏书情况、资源模式、经费来源等出现相应的差异,在缺少利益均衡模式的管理中,就会导致相应的变化,因此,要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在加强政府公共信息平台与资源模式的过程中,对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建设形成良好的创建模式。

2.3 技术力量薄弱,专业人才太少,结构不合理

图书馆的队伍建设这些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结构年龄偏大,其中高素质人才、专业人才少,尤其是掌握现代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外语知识的人才少。因此很难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文献资源共享工作。在网络环境下的文献资源共享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工作人员队伍与之适应。因此目前图书馆正大力引进,图书馆专业以及计算机专业的青年学者,以充实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以提升整体技术水平。

3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投资成本管理模式

3.1 整体谋划,创新方式推动技术革新

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前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在做好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围绕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服务等方面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通过建立相应的综合管理平台,可以有效细化每一个要素,尤其是在阅读环节方面,结合当前高校图书馆的远程建设,在不同的教育场所提供相应的设备等,可以让学生在异地形成信息化网络阅读的方式,实现远程阅读与远程教育学习。并建立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管理库,在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形成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创新,通过统一的技术规范管理,形成开放式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渠道。针对不同专业知识的需求,对于不同的阅读点做好视频、图像、音频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形成不同资源的分类号管理,为读者的检索构建更加直观、明了的模式。

3.2 网格技术解决异构系统互操作的技术运用

在网络技术的综合运行中,要上线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也就是实现网络资源的“即插即用”模式,在实现按需服务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的网络资源分配方式,形成对具体位置的整个控制。因此,网络技术就是形成一种高性能的分布式计算机管理技术,实现高性能、低耦合、跨语言、跨平台的模式,在动态化的管理机制中,形成组织机构中资源共享的协同解决模式,最主要的是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网络资源共享的问题,二是,网络环境的动态组织模式,在这种软件技术的管理中,主要是通过Web Services服务技术,在结合SOAP通信语言的过程中,借助与WSDL的技术平台,实现在UDDi的注册,在系统耦合目标的过程中,形成WSRF的状态特征,形成相应的网络格局服务模式,在OAL框架中形成网格状态的服务,可以实现数字图书馆操作,畅通无阻,形成资源的有效共享。

3.3 培养人才提高人员素质

在图书馆综合技术的管理中,要形成对人才的综合培养模式,在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实体模式中,对于图书馆情报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及信息更新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系统管理工程,解决投资少、技术复杂等相关问题。因此,在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技术服务与培训上,要形成多方面的运用,包括在文献资料、数据通讯、联机检索等技术,要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业务,在设备使用中形成对相关科学技术的综合掌握。因此,在熟练各种技术操作的过程中,要进行现代化的技术培训,在熟悉现代化技术操作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强化培训,并组织多方面的宣传教育,将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服务机制功能全面吻合。

4 结语

因此,在图书馆的综合管理过程中,要形成信息化网络建设的综合管理渠道,在创新技术方式、提升技术含量的基础上,将专业知识、图书检索、自助借还系统、互操作模式等方面,形成资源共享的有效方式,这样,可以提升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综合效益,对于图书馆管理与新时期信息化建设的同步运行,将有很大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1]毕强,等.语义网格环境下基于元数据本体的数字图书馆互操作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8):17-20.

[2]诸云强.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关键技术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20-21.

[3]董惠,等.数字图书馆本体应用环境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5):52-58.

[4]朝乐门.基于语义Web的知识处理流程及其技术框架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5):59-68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 篇9

1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1 图书馆自身的管理制度有待改善

图书馆自身的管理制度也称内部控制制度, 图书馆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图书馆开展运行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图书馆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包含了图书馆正常运行和图书管理的整个规范化流程, 各个部门的职能划分, 以及相对应的奖惩措施。从其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现状来看, 图书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也是产生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问题的重要因素。图书馆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 导致图书馆内部的执行能力受限, 正常运行和管理中错误的发生率也会明显提高, 一些相关问题也会在这个时候“趁虚而入”, 使图书馆整体运行受到滞涩, 服务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另外, 图书馆对于用户使用环节的不重视, 对用户需求的不了解都会制约图书馆的进一步正常运行和发展。“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图书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图书馆的锋利武器, 图书馆的运行活动如果缺少了完善的内控制度, 就如同没有武器的剑客, 也就称不上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了。

1.2 图书馆缺乏对市场的全面调研和分析, 信息很难实现共享

在市场经济时代, 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将大大影响到图书馆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就我国目前数据化信息行业的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情况来看, 通过信息的传播, 仅仅实现了数据化信息的转移, 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数据化信息作用。图书馆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仍旧欠缺, 没能充分地利用这种跨区域的信息平台, 来满足高校的实际需求。

1.3 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改革理念重视不够

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应用, 是由传统图书管理工作模式过渡而来。很多高校中的图书管理人员年龄结构较大, 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相对不强, 并且高校改革者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高校发展的经济效益层面, 这就严重阻碍了高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应用的发展。由于一些高校对于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监管的不重视, 导致在招收图书管理人员时并没有太多的要求, 这就使得在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上, 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 并且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使高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应用难以顺利普及。图书管理工作是一个高校图书馆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系统, 所以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管理的专业性, 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这些高校中所招收的能力差、素质差的图书管理人员, 在各个方面都将对高校图书管理工作造成较坏的影响, 是高校在图书管理工作方面非常大的隐患, 而这样的问题就是由高校对此的重视不足所引起。

2 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创建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对策

2.1 建立健全图书馆的内部控制制度

图书馆的内部控制制度包含了图书馆运行活动的全部内容, 因此, 完善的图书馆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提高图书馆图书、数据信息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建立健全图书馆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要明确划分出图书馆各个部门的权力和责任, 形成责任与绩效挂钩的管理机制, 将图书馆管理职能下放到每个员工身上, 员工与员工之间要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关系, 分工合作, 保证步调一致。同时, 图书馆还要聘请业务能力较强的管理人员, 对图书馆内部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整理和监管, 强化对图书馆的管理力度。图书馆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和图书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 保证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另外, 从图书馆的管理者到普通的图书管理人员, 都要明确图书馆的整体图书管理计划, 并按照图书馆内部规定, 严格执行, 图书管理任务也要分摊到个人, 实行相应的奖惩机制。

2.2 调整图书馆经营模式, 重新树立图书馆品牌

图书馆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行模式, 不仅要准确并且迅速地对时代变化作出反应, 而且要从正常运行到图书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抢时间,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水平, 还可以为图书馆赢得更大的功能强化。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与时代脱轨, 必须调整图书馆原有的运行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 可以借鉴一些其他数据化信息品牌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方式,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 将眼光放到当下的流行趋势当中, 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用户进行在线交流, 掌握客户的实际需求。可以向数据化信息的图书馆学习, 但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选择自己的运行模式。

2.3 重视图书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管理理念

图书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推广, 对于习惯于传统工作方式的图书管理人员来说, 无疑是一次挑战。高校要想全面落实图书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就要转变图书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 充分重视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图书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在当前的应用背景下, 并不仅仅是图书馆部门的工作, 而是涉及到整个高校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系统。高校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保障图书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顺利运行, 提高图书馆部门的工作效率。另外也要提高风险意识, 保证图书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安全。因此, 高校必须充分重视图书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管理理念, 对图书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应用进行严格的规范, 通过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环境的创设, 来逐步形成图书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应用的良好风气。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图书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高校重要的战略管理手段, 图书管理工作加强实现了高校战略目标的固化和细化, 并且有利于使高校全过程的、全方面的对整个校园进行控制, 令高校的经营目标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实现, 同时也可以利用预算监控将高校及所处环境中遇到的机遇与威胁充分发掘, 从而使战略管理的应变能力得到提高。另外图书管理工作的完成程度, 直接影响着高校相关改革政策和改革措施的顺利进行, 将实际工作情况与图书管理进行对比与分析, 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改革手段, 进而完善高校图书改革系统, 达到整个图书管理目标的正常进行。

摘要:针对高校图书馆的研究有很多, 现今, 根据一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的相关调查, 可以发现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图书馆内部建设进程较快, 并且多数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发了信息资源共享的内部网络环境, 这也代表着我国的高校图书馆由实体化到网络化的时代变革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数字网络化的图书馆建设已经通过原有的实验型阶段逐渐地开始迈向实用型阶段, 同时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并不是同步进行的, 对于这种状况来说, 还将一直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基于此, 本文针对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进行调查研究, 主要分析了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以期对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创建与施行起到相应的参考帮助。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现状调查

参考文献

[1]杨帆, 王毅超.探讨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及对策[J].科教导刊 (上旬刊) , 2014, 04:238-239.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 篇10

所谓共享即是相互之间互通有无,意即将原本属于自己的资源自愿提供给他人使用,同时也有权利使用他人的资源。因此可以定义为“:信息资源共享是指图书馆在自愿、平等、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和图书馆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各种合作、协作、相互协调关系,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途径,开展共同提示、共同建设和共同利用信息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信息资源需求的全部活动。”[1]15

一、区域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概况

1.区域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概况。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系统主要推出了CALIS和CASHL,但是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方式还是以CALIS文献服务为中心。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在馆际互借、信息检索、目录查询、数字化建设方面颇具有特色。目前,CALIS拥有近4000万条数据,资源涵盖所有学科。CALIS开通的edu China,可一次检索600余家图书馆的200多万种图书、3600多万篇外文期刊论文、70万篇中外文学位论文,更有古籍、拓片等特色资源,而且数据还在每天增加[2]26。CALIS的建设给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比较成功的道路,被认为是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一个成功范例[3]。

2.区域行政协作为基础模式。区域行政协作就是通过地域管理模式,使政府职能部门作为信息主管协调中心,合理构建区域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藏书格局,同时通过行政职能部门宏观调控指引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建设项目。这种模式一般整体设计建设方案,统一规划信息资源配置情况,避免重复购置资源,从而使信息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和最大效用性,最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目的。其内容包括宏观目标和规划制定,藏书发展的协调与分工,其目的是形成一定范围内较为完备的系统资源保障体系[4]45。

3.区域图书馆联盟为主模式。区域性图书馆联盟是通过全面协调将某一区域的文献信息资源统一整合构建一个统一的共享体系, 实现某区域内信息资源的共享。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是各区域联盟合作共享的主要形式之一,各联盟馆都共同制定并签约了各成员之间的服务流程以及相互之间应该履行的权利和义务等规定,同时还推行一些联合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联合目录、集团采购、帮扶政策等协作形式。

二、存在问题

1.资金保障能力不足,无法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从区域高校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来看,需要大量资金作为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开展下去,而巨额资金主要依靠政府和各高校。目前在我国没有法定的形式保障政府的拨款,也没有建立一个可持续投入机制,造成资金来源的不稳定,导致依赖政府投资的信息共享资源受到极大限制。

2.缺乏交流,开放力度不够。一般全国信息资源联盟都是对外开放的,但是由于地方科学技术、经济文化水平和陈旧观念等因素局限了大多数区域联盟,变成有限的开放,以至于某些资源只针对成员馆开放。更别提区域与区域之间、跨系统、跨专业之间相互交流,资源共享仍然处于空白状态。

3.推进力度不够、使用率低下。区域联盟馆之间推广了相关活动并组织各成员馆对各联盟系统进行培训学习,并针对性地开展了专题讲座,但是力度远远不够,很多中小型高校馆自身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导致联盟的各种服务和资源的使用率非常低。就近几年来看,广西区各高校联盟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资源合作共享活动服务的就十几家图书馆,大多数馆都处在观望和茫然阶段,使用频率极少,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或是刚升本科院校更加处于边缘状态。

4.信息资源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不高。各高校图书馆统一的规范化标准对实现资源共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各个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著录的时候所购买的系统不统一,人员专业水平不一,所采用的著录格式不统一(CNMARC、USMARC、UNIMARC等格式),这都造成了文献著录信息的不准确性和不完备性,这样严重导致信息共享工程文献传递和交换数据时的准确度下降。

5.共享数据库资源不足,不能满足多元化用户需求。各个联盟图书馆的共享资源非常有限,多数为中国知网、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方正电子图书、超星数字图书等资源重复建设、缺乏特色资源的共享。又由于联合体之间缺乏交流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笔者在调研考察中发现60%左右的读者反映本校资源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一般本科院校比如985或211大学拥有电子资源较多, 而一些刚升本科院校或是高职院校相对来说较少一些,特别是在数据资源建设中各自为政,缺少协作,大馆不愿帮扶小馆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

6.用户对合作共享平台使用率不好,满意度不高。笔者通过走访各高校调研了解,我区大多数CALIS成员馆,对该平台的全面了解和使用只有寥寥几所高校,比如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科技大学等,大多数高校读者都表示学校很少推广该平台,用户也很少使用,另外在使用中用户发现CALIS服务平台文献获取效率并不是很高,有用户反映对该平台共享功能了解很少、网络运行速度慢、操作方法不熟悉等等。人们的认识不到位,共享满意度不高,从而导致关心不够,支持力度不够,为此对共享工程的开展带来了极大阻力。

三、对策

1.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共享合作范围力度。各图书馆联盟应该打破常态提高信息资源联盟共享的影响,做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进一步扩大区域辐射面,增强合作范围,深化合作方式,拓宽合作渠道。比如大力推广CALIS、CASHL共享系统,加大区域内的馆际互借合作力度,无论是电子资源,还是纸本资源。这才将是人们真正意义上的节约资金,避免重复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可见扩大共享,必须加大范围和力度。

2.建立共享模式,提高文献利用率。加强联盟与联盟之间的合作模式,高校图书馆主要服务于师生的科研和教学,主要收藏专业特色为主,综合性为辅,学科门类多,书目种类多;同时注重电子资源的建设,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并重。公共图书馆以纸质资源为主, 主要收藏一些普及知识性、实用性和地方特色文献为主的书籍。如能实现不同类型图书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样才真正避免资源重复建设,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

3.加大宣传力度,举办各种优惠活动。各联盟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本校自身需求,切合实际地推广计划,层层递进,逐步扩大成员馆范围和提高使用频率。比如CALIS、CASHL定期举办服务周,在一定时间内向所有成员提供不限量的文献传递服务,无论是纸质版的还是电子版还有一些特色数据库资源,放开所有资源让用户体验到这样一个联盟系统的真正实用和便捷。各成员之间要进一步协商探究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协商费用的长期解决问题,避免太高影响用户对各联盟望而却步的窘况。与此同时也可以借助QQ、微博、微信、博客等网络媒体宣传方式进一步扩大联盟影响,让更多的成员馆参与到文献服务中来,以扩大联盟资源的使用效率。

4.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组织领导。通过行政干预协调组织能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主要从几方面来看:一是,这样做打破了图书馆之间由于隶属关系不同和区域差异而形成的无形障碍,能实现统一管理组织领导规划,就可避免重复建设节约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能力;二是,有利争取财政支持,可以通过政府机构运用行政手段宏观调控,严格规范,实行联盟体之间的利益均衡;三是,利用政府干预,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可持续投入机制,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市场机制的引入,开拓社会团体组织资助、捐助和基金等资金共同参与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中来。

5.加强交流和培训,重视人才建设。首先注重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支持鼓励联盟成员馆的业务交流,或者借助动态信息网络平台的协调管理方法,随时了解各成员的业务开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5]18。其次建立培训机构,继续加大共享体系业务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在开展共享资源活动所需的各种能力和素质。最后,重视人才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和培养具有一定的学科背景且掌握一些基本的Web2.0、Web3.0技术并能有机地将其应用,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复合型人才。

6.加快区域信息资源合作共享平台建设,进一步挖掘特色资源数据库。主管部门应加强整体规划,大力借鉴国内外成功共享体系服务平台的建设经验,创新技术手段,尽快建成和启用合作共享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展信息资源合作共享的内容和功能。目前,各联盟的特色数据库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特别联合具有较强学科特色或地方文献特色的高校图书馆建立合作共享系统平台,比如CALIS联合50多家图书馆建设了近200万条的特色资源,内容涵盖了古籍、拓片、民国资源等[6]61。

信息资源的共知、共享、免费是图书馆服务的核心理念,也是区域高校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合作共享的重要前提。笔者从区域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方面进行探究,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在文章框架上或是某些具体问题没有深入阐明,比如一些创新系统平台、资源共享利益平衡机制、引进一些高新技术提供更好的服务平台、跨系统的资源共享机制研究等,这些将是图书馆共享资源研究的主要方向。

摘要:目前我国区域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主要是CALIS和CASHL两大共享服务体系,以区域行政协作和区域图书馆联盟合作的管理模式,就其几种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为更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出参考性意见。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 篇11

关键词 边疆地区 图书馆 信息资源 共建共享

一、边疆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内涵

1.边疆地区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含义。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指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或图书馆与其他机构之间在自愿、平等、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各种协作、相互协调关系,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途径,开展共同提示、共同建设和共同利用信息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信息资源需求的全部活动。共享区域可以是同城之间,可以是一个省,也可以是几个省联合地区,所以边疆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以是边疆区域内或区域外,图书馆之间或其他机构之间共同进行信息资源合作共享。

2.边疆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内容。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包括:(1)文献资源共建共享。通过集中编目,可以改变边疆区域内各个图书馆各自为政的局面,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2)数据库资源共建共享。合作建设数据库资源,是边疆地区图书馆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共享大部分都要通过数据库资源共建来实施。(3)图书设备资源共享。图书馆设备资源共享是指计算机设备、缩微复制设备、录音录像等资源的共享。合作图书馆之间可以通过置换、有偿使用等方式合作,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省财力。(4)人力资源的共享。在合作的图书馆之间,各个图书馆专业人员都可以为其他图书馆所共享,展开各种形式的人力资源共享。比如,以“借用互助”为主的人才流动,以“项目共建”为形式的人员合作,以“联合办公”为形式的在线咨询导航等。

二、边疆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意义

1.边疆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和信息遗漏,有利于形成系统的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在当今信息时代,各类信息载体数量急剧增长,任何图书馆都不可能收集全面的信息。在缺乏整体规划的情况下,图书馆只能以完善自身的信息资源体系为目的进行采集。这种信息资源建设的方式必然使得图书馆资源相互重复,缺乏特色,同时还会使得一些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遗漏,从而大大降低了整体信息资源的保障能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要求各馆将本馆的信息资源看做是整体信息资源的一部分,并将本馆的信息资源纳入统一的信息资源体系加以规划和建设。各馆重点建设自身有特色的信息资源体系,优化自身的信息资源结构,使本馆的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既节省了建设经费和时间,又切实提高整体信息资源系统的保障能力。

2.边疆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能解决边疆地区图书馆馆藏不足,提高边疆地区图书馆服务水平,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边疆地区许多图书馆一方面存在着图书量少、质量差、信息资源匮乏,不能满足读者需求的窘况,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一部分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而当地政府部门又不能给图书馆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严重制约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边疆地区图书馆实施资源共享,可使图书馆用最少的经费提供尽可能的资料和服务这是是解决图书馆文献信息贫乏的最佳途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以后,可以使图书馆不仅面对本馆读者,同时还可面向合作的各个信息机构的用户,这样一来就大大扩大了用户范围,不仅盘活了图书馆呆滞的资源,提高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在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内满足读者的需求,大大提高读者的满足率,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对各高校来说,能最大限度地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大大提高了高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

3.边疆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能加快边疆地区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公平合理使用。实施资源共建共享,各图书馆必然引进先进的管理系统软件,接入因特网,组建局域网,设立电子阅览室,配置文献数字化的硬件设备等,这将促进边疆图书馆业务工作自动化、馆藏资源数字化、读者服务网络化的建设,实现边疆地区图书馆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转变,保障社会全体成员能够无障碍地使用信息资源,能够平等、自由地享用信息资源。由于我国边疆地区存在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状况,使得发达地区的信息资源富集,而不发达地区的信息资源匮乏,这种信息资源分布的不均衡状况又加大了经济、文化发展的差距,从而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持续发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就是对信息资源在全社会进行合理配置,这样有利于消除区域间的信息鸿沟和隔阂,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达到在信息资源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充分共享,进而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和谐、快速发展。

三、边疆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理念滞后,缺乏全局观念,资源共享意识淡薄。边疆地区图书馆受多年来传统管理思想的制约,使得图书馆领导及工作人员工作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图书馆工作还停留在传统图书馆的陈旧办馆理念上,封闭保守、重藏轻用,对以网络为代表的全球信息化发展,缺少必要正确的认识,这是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思想障碍。现在仍然习惯于以馆藏多少作为评价图书馆的等级标准,满足于长期形成的封闭状态,没有把参与和支持资源共享当做自己应有的权利和义务。甚至有些大的图书馆对文献共享工作采取口头上赞同、实际上消极抵制的态度,缺乏全局观念,没有处理好图书馆事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读者个人需求和社会整体需求的关系。

2.经费匮乏,发展不平衡。在边疆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有些地区图书馆已进行网络化建设并开展得很好,而有些地区的图书馆,由于经济落后、缺乏资金等原因,对图书馆事业建设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仍因循传统落后工作方式。长期以来,造成了边疆地区经济越不发达,越无钱投入图书馆事业的恶性循环。图书馆网络化建设对它们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这些因素必然影响边疆地区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

3.管理体制落后,缺乏权威的协作协调机构。由于体制的制约,边疆地区许多图书馆缺少有效的管理制度,在法制上,没有形成文献资源共享的调控机制,不能以法律手段对各系统、各地区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发挥导向和制约作用。仅仅依靠协作章程进行管理,不能有效协调和沟通,也难以保障成员馆的权利和义务,因而影响图书馆共建共享的协同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再加上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涉及利益分配,关系到资金、通讯、设备、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问题,如果没有权威性的协作协调机构,没有法律保障,文献资源共享只能停留在理论上,难以成为现实。上述这些因素都阻碍了高校图书馆联盟资源共建共享的健康发展。

4.人才问题突出和用户检索能力不高。边疆地区图书馆由于种种原因,人员结构复杂,许多图书馆员属于“照顾”性质招入图书馆,还有许多馆员也不是毕业于图书馆专业,尽管有些参加了各种教育培训,但真正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多。就专业技能而言,整体水平较低,信息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专业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专业基础知识更新较慢,网络技术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讲言表达能力亟待提高。另一方面,就用户来说,信息检索能力差,对新技术和新方法还比较陌生。因此进一步研究合理、有效、符合数字图书馆要求的人才培养机制显得十分迫切。

四、边疆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策略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边疆地区图书馆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及时转变观念,把参与和支持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当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要从战略高度重新认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彻底铲除资源共建共享中的本位主义、保守主义、重藏轻用的观念,树立长远观念、全局观念、合作观念、开放观念、创新观念和服务观念。每个图书馆都应把本馆藏书看做是整个图书馆系统藏书的一部分,把参与每项共享活动看作是对图书馆系统建设的贡献。发挥文献信息集中的优势,形成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量信息资源库,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制定政策法规,规范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组织体系。(1)完备的政策法规是边疆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行动指南。目前,网络安全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凸显了其复杂性。图书馆资源共享时候,必然涉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既要维护知识创造者的利益,同时又要促进知识的有效利用。因此,必须制定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使区域图书馆在资源共享时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对于边疆地区图书馆而言,图书馆发展缓慢,实施资源共建共享需要大量资金用于设备投资、网络开发、软件引进、共享数据库建设等,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地位、权利和义务等作出明确规定,对边疆地区图书馆共建共享给予指导、协调、优惠政策和资金保障,才能使资源共建共享成为现实,带动边疆地区图书馆事业健康良性地向前发展。

(2)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组织机构是规范边疆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管理体制的有效途径。必须建立权威性的组织机构来对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建共享进行指导与管理,制定资源共建共享的相关政策以及标准等,保障各方面的工作顺利推进。因为要涉及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以及评估管理等,此管理机构必须由相关的专业人士组成。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管理组织机构应制定标准规范,协调和统一共建共享,减少重复投资与建设,确保各馆及时、平等和公平地分享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成果。

3.加强特色信息资源建设。目前,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数目少、规模小,数字化的馆藏文献更少。边疆地区图书馆在许多方面均处于劣势,但在特色资源建设方面却有一定的优势。边疆地区大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各个民族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以及特有的历史沿革、文化源流、风俗民情等。各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馆藏特包和资源优势,重点加强本地区特色民族文化的收集、整理、编撰工作,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以本区专业和重点学科为依据,结合教学科研情况,建立特色信息资源,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性与权威性,建立和开发互不雷同的信息资源。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形成一个互通有无、互相补充的信息资源体系,促进资源共建共享。

4.培养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人才。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不仅要有现代化的技术设备,还要有现代化的技术人才,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建设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掌握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因此,图书工作人员的素质决定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展、信息服务工作质量的好坏和信息服务水平的高低。边疆地区图书馆人才匮乏,只有积极引进适应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需求的现代技术设备及培养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才能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闯.基于联盟的区域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共享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1).

[2]潘妙辉.公共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建设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2 (4).

[3]王超香.现代图书馆与信息资源建设共建共享导论[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

[4]周维彬,董成娣.区域数字图书馆的构建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Ol0(2):23-26.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 篇12

信息技术的不断开发和突破,为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并创造更大利用价值提供了必要条件,发展信息技术和制造信息设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为公众提供经过深度开发与利用的信息资源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极速发展以及信息内容的爆炸式增长,信息化建设从“简单建设阶段”发展到“增值开发与利用阶段”,随着数据挖掘技术、内容分析技术、知识管理、云计算以及大型公共数据库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政府信息资源能够被充分而有效地开发与利用。总之,当前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将为开展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开发与利用提供良好的技术环境和基础。我国的政府信息资源公开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后,得到了更好地保障与发展,公共图书馆在政府信息资源公开工作中的地位也得到了肯定,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工作也悄然兴起。通过对国外的相关文献和资料的检索,发现目前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领域在国外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已经有了相当的成果。尤其美、英等发达国家都根据本国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从法律角度对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开发与利用进行了明确规范[1]。

英国在《公共信息的商业使用》及《信息的力量:来自Tom Steinberg和Ed Mayo的独立评论》这两个报告中集中体现了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利用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信息时代公共部门信息的绿皮书》,就政府信息资源的价值和如何进行市场化开发与利用等内容进行了探讨,为欧盟各成员国增值开发与利用政府部门信息提供了指导性纲要。此外,《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指令》包含了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开发与利用的目标与范围、申请、收费原则、管理方式等方面,它是欧盟各定相关准则的基础[2]。

1国外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开发与利用

Paul F Uhlir讨论了政府信息增值开发是对政府公共领域信息政策指导方针的发展和促进;Johan Paset则从政府信息增值与再利用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欧盟信息政策的特点与优势;Tanya Pyneet对公立医疗机构的信息资源再利用与增值的必要性与意义进行了分析;Pas J基于公共部门信息利用与再利用现状研究探讨相关政策支持及发展模式;Dave Peters提出了地方政府信息增值模式的运作体系,详细阐述了先进信息技术对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开发政策的影响及决定性因素。Mark Bagnoli从信息采集、信息发布以及信息交易动态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构想;Mohammed M等则提出了如何运用数据库技术来提高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利用效率,改善信息资源增值开发与利用模式。Chadwick A.et a1认为政府信息的增值是政府部门信息服务从传统的重“量”提升到重“质”的新高度的过程。David M.Van提出如何使政府信息资源快速流动、有效利用起来的前提是优化政府信息资源利用流程,更从信息资源管理的角度进行阐释并提出了适于本国国情的实施流程。John Carlo Beam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时代高速发展情况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效应及相对应的机制。Oliphant W也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提出政府信息服务的管理应更具时效性、价值性,并就如何提高政府信息资源利用效率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意见。

2国内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开发与利用

近年来,关于政府信息资源的相关研究一直是我国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秦丽红在《美国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中探讨了美国政府部门信息增值利用模式,并探讨了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张效利在《英国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市场化改革政策评析》分析了英国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市场化改革的动因,就政府信息市场开发的利弊问题进行了探讨;华淑华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分析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宋玉忠、吕先竞等在《多主体开发利用政府信息资源的三种模式及比较分析》中描述了多主体协同模式具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及其在我国开发利用政府信息资源的前景;原光、诸葛福民等通过《信息公开背景下政府信息增值利用》探讨了结合政府信息公开政策来促进信息增值利用和服务。

3公共图书馆在政府信息职能中的作用

王晓敏在其硕士论文《公共图书馆参与下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研究》中阐述了在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机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公共图书馆应该在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工作中承担更重要的角色;陈传夫、黄璇在《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利用研究》中就分析了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要以法规性保障、市场化建设、技术性发展等方面加速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开发与利用的开展;刘梦华在《政府信息资源增值服务研究》中详细剖析了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模式发展的阻碍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政府信息资源增值服务效率的可行性策略;郭娅、白婷在《政府信息资源增值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研究》中从技术角度分析并提出适合我国的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开发的多元化机制;陈杰在《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开发是发展转型的新动力》中探讨了建立政府信息资源公开的长效机制;宋润芳在《关于政府信息资源市场化开发问题的思考》一文中分析了市场化开发已经成为政府信息资源战略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情况[3]。

2010年,中国的数字信息量预计约为8 794万TB,占全球信息总量的9%左右,信息增长速度将近7倍之多。政府新信息资源的高速增长为对其增值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充足而丰富的原材料,进一步促进了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开发与利用的开展,随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不断深入,其公开的范围和质量必将不断提高,公众对政府信息资源的需求也将更加深入。目前,各级政府梳理了信息公开目录,并通过网络发布了丰富的内容,根据《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2008)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指出,当前,各级政府以提升政府服务能力为目的利用在线服务和公众参与的服务方式很好地形成了政府信息资源的良性利用模式,保证了增值过程的顺利进行。我国明确提出要使政务信息资源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工作得到规范,应鼓励社会力量对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能够被许可加工的政府信息资源进行增值开发与利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也重申了引导和规范政府信息资源的增值开发与利用的过程。可见,我国政府已越来越重视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开发与利用工作[3]。

河南省也相继出台了《河南省信息化条例》《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关于2008—2010年河南省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和2008—2010年河南省信息安全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豫办〔2008〕4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豫政〔2009〕41号)和《关于印发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2012〕47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政府掌握着80%以上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要通过公共图书馆合理有序地公开,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和社会公众对政府信息的需求,首先,必须对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当前我国政府应当主动公开的信息大致分成四个大类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政府主动公开的信息

科学合理规划政府信息公开的各个栏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信息公开的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1发挥公共图书馆资源优势;2图书馆是政府与群众间的有力纽带。

4政府信息资源建设重点

政府信息资源建设中应该重点从以下方面来实施:

4.1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规则。网络化是计算机发展的又一个重要趋势。从单机走向联网是计算机应用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计算机网络化,是指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互联起来,组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可以互相通信的网络结构。

4.1.1管理与协调政府信息资源。在有效地增值开发之后,政府信息资源不仅可以满足公众的深度需求,提高信息利用效率,还能让公众从“用户”的角度对政府部门实行有效监督。

4.1.2提高政府信息资源可利用性。提高政府部门信息增值意识,为政府部门开发信息服务系统提供统一的、有深度的开发体系,支撑政府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服务,避免重复建设,减少资源闲置。

4.1.3分享政府信息资源。目前,政府是信息资源主要开发者和相关投入的主要资助者。经过一系列政府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政府部门的信息采集与加工能力更加强大,信息资源进一步集中于政府手中。通过研究,减少政府对信息资源的垄断地位,提高竞争压力和创新信息产品的动力,提高政府信息资源质量、服务水平、内部管理效率,避免权力寻租之类的腐败现象,打开信息流上游环节的封闭状态,令社会其他机构获得经过整合处理的基础信息资源。将大量的信息资源就从政府手中及时转移到市场上,使得公众根据自己的需求得到有效的信息资源[4]。

图2 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的体系结构图

4.2推进网站多层次建设。目前高效使用政府门户网站的用户是具备良好教育水平的、发达地区的、拥有网络设备和拥有信息知识技能的人,互动交流与服务是政府网站的重要功能。

4.3公共图书馆辅助政府信息公开

一是加大对公共图书馆职能的宣传工作;二是提供便于弱势群体了解政府信息的措施;三是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4.4加强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信息的安全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已经对经济、文化、科学与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道德、政治与法律问题。

摘要:我国许多公共图书馆的政府信息资源公开服务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但却忽视了政府信息资源公开之后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工作,在公共图书馆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图书馆对政府信息职能的作用、公共图书馆辅助政府信息职能的举措角度加以论述。

上一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下一篇:中国物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