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服务意识(共12篇)
图书馆的服务意识 篇1
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 科技化, 信息化和网络化将不断地使图书馆成为一个资源的共同体, 并在文化市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 图书馆不管在读者管理方面采取何种方式、措施及手段, 最终都要反映在服务质量上面, 只有服务才是永恒的。服务质量的提升首先要强化服务意识、更新服务观念, 打造图书馆新形象, 为读者营造和谐优美的文化环境。
1建立“以人为本, 读者第一”的全新的服务理念
图书馆服务的形势, 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 从面对面到远程, 从定时到随时, 从以有偿到无偿, 从局部到全球等一系列转变, 并且呈现出多种服务方式并存的态势。与图书馆服务理念和内容的嬗变相等的是图书馆全新服务理念的形式和不断的更新。一种事物的生存与发展总是离不开它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支撑因素。一个图书馆如果没有读者, 馆舍再华丽、设备再先进、藏书再丰富, 也不过是一个储藏文献的场所。因此, 读者的需要是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动力, 离开了读者, 图书馆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于是, 读者作为服务主体在图书馆的中心问题重新提出来, 再次将读者的需求提到了中心位置上来看待。
2更新观念, 主动为读者服务
准确、及时、方便、灵活地为读者提供周到的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宗旨。要使这一宗旨得以切实实施, 就必须了解读者借阅的心理及需求状况, 我们才能尽职尽责地做好图书管理服务工作。要了解读者, 尊重读者, 关爱读者, 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己任, 对读者坦诚相助并体现在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中, 让读者真正成为图书馆的主人。
3树立品牌服务意识
图书馆的品牌服务, 就是通过服务在读者的心目中建立良好的形象, 并使之成为一笔无形的财富和某种象征, 这就要求图书馆真正把服务优质化、规范化、个性化。
首先, 要建立知识服务。知识服务是指从各种信息资源中, 针对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及专业化要求, 将知识提炼出来的服务;是以资源建设为基础的高阶段的信息服务。如知识导航服务, 包括专题索引、定题跟踪、项目指南、科技查新等。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与时俱进地不断学习, 训练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技能, 提高了解新知识和继续学习的本领。在学习和研究中拓宽个人的知识领域, 完善知识结构, 累计知识资本。唯有如此, 才有可能为读者提供有序化的知识体系。图书馆工作人员要熟练地掌握分类数培训, 举办会议, 开设展览等多种服务的或活动场地。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好传统服务的同时也要有条件的开展多项服务。
第三, 图书馆要开设藏、借、阅一体化管理。就是除保存本之外, 多专科的全开架书库, 服务台均置于相应的阅览室内。读者从书架上可以自由取书阅览也可以通过本室的服务台的电脑终端于数秒钟之内, 完成外借手续。
第四, 图书馆还应该充分运用自动化, 网络化等技术手段, 利用图书馆馆藏特色, 集中以优势和活力, 为读者服务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人对人、面对面的借阅, 而是使读者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家中或办公室直接使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最大限度地获取图书馆的资源, 而不必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缩短了读者和信息资源的距离, 增加服务对象, 扩大服务范围。
最后, 图书馆要想打造品牌服务, 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日本松下公司有句名言:“松下生产人, 同时生产器。”他们把产品与形象、效益的立足点放在了员工身上, 所以才打出了全球知名的品牌。因此, 图书馆要用心培养出一流的员工队伍, 加强馆员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文化素质、创新理念、敬业精神的建设, 全力打造和发展图书馆的文化品牌。
那么, 怎样才能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呢?
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依靠的是图书馆员的服务质量, 图书馆员服务的技术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整体形象, 可以说图书馆员是图书馆所有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
a.保持良好的心态, 完成角色转变
在现代社会中, 图书馆员要增强自信心、使命感, 完成从图书保管员、搬运工的身份向信息导航员、知识传播者身份的转换, 以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平台, 以自己的专业背景为依托, 提高专业性、学术性, 为读者提供完善的服务。
b.及时更新知识, 转换服务理念
面对文献数量的急剧增长, 图书馆员要在现有工作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的技术信息知识, 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不仅要有良好的基础知识还要有各学科信息资源的组织、加工、管理和开发的技术, 而且应当具备追踪科技发展以及捕捉信息需求和变化的能力。唯有如此, 才有可能为读者提供一个有序化的知识体系, 才有可能有为读者提供满意服务的智力资本和工作技能。我们要转换服务理念, 主动为读者服务, 充分了解读者对图书馆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努力满足社会发展及读者的需求。
c.要有一定的外语水平熟练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计算机知识, 掌握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 熟悉网络和各种数据库, 能够指导读者正确地使用检索语言, 掌握检索方法和检索技巧。
d.要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能够梳理和筛选网上信息, 能准确判断信息的质量及其利用价值, 对所的信息进行再加工, 提供新、快、准的信息。
创新是走在事物发展前头的一种超前行为, 创新意识就意味着超前意识, 图书馆工作者要把创新意识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 要明确一点没有创新意识, 工作就没有活力, 就会缺少价值, 从而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e.建立内部竞争上岗机制
图书馆的深化改革, 对工作人员的思想品德, 知识结构, 业务技能和工作实绩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 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学习, 然后通过各种考核, 在图书馆内部形成上岗和待岗两部分人, 对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的人实行内部待岗, 在岗位津贴上减免这些人的部分利益, 这样既可以保证图书馆的正常工作秩序, 又可以激励所有的工作人员要不停地提高自己以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
f.服务质量是图书馆竞争取胜的保障
随着社会科学化的迅速发展, 信息获得途径的多样化, 使读者的“阅读”过程有了更多的选择, 图书馆只有强化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才能在众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图书馆作为一个服务性机构, 其服务质量直接反映出图书馆的发展潜能。那种干不干都可以, 干好干坏都一样的态度已成为往事。所以我们要提倡质量第一意识, 以读者满意度为标准来衡量每位工作人员服务工作的质量。在接待读者的过程中, 我们要注意自身行为形象地塑造, 一举一动都应表现出对读者的欢迎与尊重, 物质条件的不断提高, 人们要求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 能够感受到尊重、关心、体贴、友谊等精神服务的内容, 而这些决不是紧靠执行统一的服务规范所能奏效的。因此, 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服务的过程中就要充分体现出高素质、高技能。能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 艺术化的高质量服务。
在图书馆人、财、物三大因素中, 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只有解决好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问题, 才能使图书馆成为吸引读者、服务读者的场所和传播先进文化, 倡导精神文明的宣传阵地。
摘要:以“以人为本, 读者至上”这一新的服务理念, 提出提高服务质量是现今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以人为本,服务意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冒国新.高校图书馆的心理压力与调试[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6, 3.
[2]任亚肃.大学图书馆员的服务意识与技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29.
[3]李秀华.加强图书馆科学管理促进图书馆优质服务[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 2007, 3.
图书馆的服务意识 篇2
网吧是服务性行业,从老板、经理到主管、网管、收银员、服务员以及保洁员等,在顾客面前,都充当同样一个角色——“服务人员”。不容忽视,在服务行业,秉承的工作作风依旧是——顾客至上,顾客永远是对的!
服务是网吧向客人出售的特殊商品,既是商品,就会同其他产品一样具有检验其品质优劣的标准,这个标准就称之为质量,即服务质量。网吧服务质量的好坏要取决于员工服务意识的认知程度,网吧全体员工必须树立高度的“顾客”意识,顾客是网吧徐荣辉真正的“老板”,“顾客至上”应是网吧必须遵循的宗旨,这个概念必须体现在员工的服务工作中,形成(作者:徐荣辉)一种服务意识,这种意识就是网吧员工以顾客为核心开展工作,以满足顾客需求,让顾客满意为标准,时刻准备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一种意识。
引用酒店管理学概念,服务就是SERVICE(本意亦是服务),:
S-Smile(微笑):其含义是服务员应该对每一位顾客提供微笑服务。
E-Excellent(出色):其含义是服务员应将每一个服务程序,每一个微小服务工作都做得很出色。
R-Ready(准备好):其含义是服务员应该随时准备好为顾客服务。
V-Viewing(看待):其含义是服务员应该将每一位顾客看作是需要提供优质服务的贵宾。I-Inviting(邀请):其含义是服务员在每一次接待服务结束时,都应该显示出诚意和敬意,主动邀请顾客再次光临。
C-Creating(创造):其含义是每一位服务员应该想方设法精心创造出使顾客能享受其热情服务的氛围。
E-Eye(眼光):其含义是每一位服务员始终应该以热情友好的眼光关注顾客,适应顾客心理,预测顾客要求,及时提供有效的服务,使顾客时刻感受到服务员在关心自己。
服务意识,是对网吧全体工作人员的职责、义务、规范、标准、要求的认识,要求服务员时刻保持客人在我心中的真诚感。
服务礼仪培训应包含以下方面(细节):
1、服装、仪容的标准;
2、言谈举止的标准;
3、站姿、坐姿礼仪;
4、顾客进门要微笑示意或者说“您好”;
5、顾客下机时提醒结帐及携带随身物品;
6、顾客离开时目送或者说“欢迎再次光临”;
7、顾客有需求时应走近询问,并耐心讲解;
8、不可以对顾客说“我不知道”、“不是我负责”等言语;
9、不可以长时间与顾客聊天或者站在顾客身后;
10、顾客网上聊天、进电子邮箱、网上银行等应主动回避;
11、对于故意刁难的顾客,要耐心开导,化解事态;
12、委婉拒绝顾客的不正当要求(要求看A片进色情网站等)并做好解释;
13、清扫卫生时如需要顾客让位应有礼貌地小声提示顾客;
图书馆的服务意识 篇3
热词:图书编辑 自我意识 大众意识
图书出版是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活动。图书编辑作为这项活动的主体必须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坚持对大众意识以强有力的关注,不断发现和挖掘读者的心灵需求,力求做到“把人民作为表现主体和服务对象,双脚踩在大地上、自觉走进群众中”。以此为行为准则,图书编辑在自我意识和大众意识的对接和融合方面要找到立足点和平衡点,以便在整个出版活动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方向性和适应性。关于图书编辑自我意识与大众意识之间的关系,笔者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特作以下几个方面的阐释,与同业者共勉。
明确自我意识对图书出版形成的弊端
图书编辑在长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会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这导致在认知上具有排他性,即自己认为好的书稿才是好的,而别人认为好的书稿在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层面上都难以接受。如果出版是完全自娱自乐的行为,那么在排他性的主导下会把书籍制作得另类、高端,在小众的层面上推陈出新,引起同样具有强烈自我意识者的赞赏。但是,无论从出版经营的角度还是从出版服务于大众的角度而言,自我意识的排他性都会导致可走的路径越来越窄,换言之,失去了大众读者,出版就成了一纸空谈。
经验表明,如果图书编辑以极强的自我意识从事编辑工作,以己之愿强加于人,必然使所出版的书籍被读者抛弃。博士生、许多行业的佼佼者进入出版行业工作,都经历过这样的挫败:由于策划的选题偏、怪、狭,书籍出版后无人问津,致使带着墨香的新书遭遇了从印刷厂到库房,再由库房到化为纸浆的命运。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给个人的职业生涯留下了心痛的败笔。因此,图书编辑明确自我意识形成的弊端后要加以调整和约束,从而更好地对待选题策划和图书的出版发行。
图书编辑要按照工作性质的分类特点,充分了解自己服务群体的文化特征,充分挖掘读者的兴趣点,用书籍制造出引导读者提升文化素质、专业能力的空间格局。
近年来社科类大众图书普遍采用叙议结合、寓事于理的结构方式。从图书编辑的角度来审视这种结构方式,编辑的自我意识在两个方面表现得较为突出,一是编辑自身的理论素养很高,在书稿中发现叙述性文字占较大篇幅时,会表现出不屑一顾的心理倾向,认为缺少深层次的思考是称不上好书的;二是编辑出于对叙事性文字的偏爱,认为说理的内容过于刻板,在故事中蕴含大道理就能说明问题,不用特意做画蛇添足似的理论解读了。编辑的自我意识中存在的这两种倾向都是对读者心态不了解,只知道从一己之见出发看问题产生的偏颇。叙议结合、寓事于理的结构方式之所以能够被广大读者接受,反映了现代社会都市人在娱乐中寻求思考的特点。生活节奏快、生存压力大没有大块时间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读几篇轻松的故事并从作者的理论解读中获得某种启迪,帮助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这便满足了阶段性的知识需求。
因此,图书编辑在最初进行选题策划时要摆脱自我意识的束缚,对书稿的故事性、理论性进行认真的规划和设计,达到叙述精彩、理论深度适合目标读者需求,使书籍在发行阶段能够与更多的读者产生共鸣并因此收获颇多,这便是图书编辑自我意识得到克服,适应大众意识所产生的良好结果。
将自我意识与大众意识进行适度融合
大众意识由众多的个体意识形成。仅就图书出版所面对的大众意识而言,是指大众意识里具有共通性的认知能力,也就是在较普遍的文化层次上所达成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与编辑的自我意识有距离、认知上的差异。图书编辑从服务大众的职业特点出发,必须找到自我意识中能与大众意识相融合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实现理性的对接之后意识融合就变得简单易行。
称职的图书编辑是能够将自我意识和大众意识进行对应性融合的主动者和实践者。其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主动性有两点:首先,清楚地意识到自我意识对图书出版形成的阻碍,打开广阔的视角审视大众意识,把握图书出版的动态性特征,在顺应时代潮流的同时使职业风险得到控制;其次,将自我意识向大众意识消融,在对事物的认知上找到共同点,清楚大众普遍存在的阅读倾向,从编辑本身所承担的社会职责上进行引导和推升。
人们认知事物的能力有一定的程式化过程,比如要通过学习、研究等阶段性自我提升才具有认知复杂事物的能力。在这种程式化的过程中许多简单的道理被个体接受、承认并化为自觉的行动。图书编辑在回视提升自我意识过程中认知事物存在的普遍性特征时,就找到了与大众意识的结合点,那么把这部分普遍性特征在自我意识里扩大化,提升到认真解读、高度关注的层面上来,加之对大众服务意识的深度强化,就能够在大众普遍期待的事物中找到阅读需求并进行深度挖掘,使图书出版既符合大众意识又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
一部被读者认可的书籍出版就是图书编辑自我意识与大众意识相融合的实证。2014年6月中信出版社推出《国学开讲》一书,进入发行终端后受到读者的追捧,到2014年10月进行了第七次重印并在北京图书大厦畅销书排行榜上居第19位。从图书策划的角度来分析此书被读者喜爱的原因,不难发现具有这样的特点:其一,助推国学学习的热潮;其二,将书法、绘画、碑帖等多种艺术形式与国学精髓相结合,拓展了国学学习与研究的空间;其三,作者范曾虽是著名画家,但是书中绘画作品却不局限于作者本人的作品,选编了中国古典绘画和欧洲绘画,形成多种文化传统的融会贯通。由于作者、编辑独具匠心的选题策划,使全书直观地呈现了多种类文字、图片信息。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国学开讲》这本书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策划编辑将自我意识深潜于大众意识之中,洞悉到读者的心灵需求和阅读取向后,以专业素质对内容和形式进行了特别策划和精心布局,并从为读者的心灵困惑把脉的目的为出发点,打造了这本具有当下图书出版流行风格的书籍。
nlc202309040934
事实证明,图书编辑将自我意识调整到与大众意识具有良好相融性这个层次,才能更好地驾驭图书选题的方向并以一步抵达读者心灵的直击性特征,赢得图书发行终端的高度关注,使图书发行中遇到的渠道阻塞、读者不买账等各种疑难问题迎刃而解,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促使大众意识向更高层次跃升
无可否认,大众意识是一种复杂的存在,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图书出版要在考察共性后找到立足点再做方向性定位。虽然大众意识从整体上有向善、向美、追求真理的取向,但是,在某一个具体问题上难免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失误和滞阻。图书出版担负的社会责任之一就是要用书籍引导大众意识向正确的思想道德轨道归拢,为其排疑、解惑、明理,达到提升大众认知能力和自觉行为能力的目的。
图书编辑要使自己审视选题的视角更接近推升大众意识的需要,就要以确有成效的距离与读者保持关系定位,既与大众意识相融合又不完全取悦他们的阅读习惯,时刻记住自我意识不能迷失在大众意识之中。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有些图书编辑的确在大众意识中迷失了自我,策划的选题完全取悦于读者,致使内容东拼西凑、逻辑混乱、主题思想不鲜明的书籍混迹于书店和网络,使图书发行出现了鱼龙混杂、优劣不分的现象。这虽然是利益驱动所产生的不尽人意之处,但是图书编辑的社会责任意识差,缺乏自觉服务于现代文明与文化建设的主导思想是其根本原因。
“书的真正目的是诱导头脑自己去思考。”如果一本书不能为读者提供思考的角度和探寻未知的空间,不仅是图书编辑的失职,也会使图书出版与文明、文化的发展趋势相悖反。这样造成的社会损失是巨大的,作为出版行业的任何一名从业者都要进行深思。
明确图书出版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图书编辑在策划选题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黄河出版社推出的《书上博物馆系列丛书》(《中流砥柱》《正面战场》等)正是出于引导大众正确认识抗日战争历史,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目的而出版发行的。黄河出版社的策划编辑正是基于自身的使命感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几次到成都的建川博物馆考察抗战文物,了解战争中许多感人的细节后,决定联手收藏家樊建川一起推出五卷本的《书上博物馆系列丛书》。通过文物解读抗日战争这段历史,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血雨腥风的战场,爱与恨强烈地撞击着心灵,达到了铭记历史、认真剖析现实国际环境、提振民族自信心的预期效果。
图书编辑将自我意识与大众意识相融合,促使大众意识向更高层次跃升,属于意识形态方面的活动,虽然不能直观地体现价值和成果,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动,身在其职应尽全力而擅为,力求当之无愧。
(作者单位系黄河出版社)
加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意识 篇4
1 现代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传统图书馆是封闭型的, 严格限定服务对象和范围, 只为本馆的读者提供服务。它的服务是被动的服务, 一般都是等读者上门。服务内容是以纸张为载体的图书、期刊、报纸为主, 缺少深加工, 一切业务都围绕文献而开展。现代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主导思想是以读者为中心。主要特点是——开放性服务、主动性服务、个性化服务以及多样化服务, 正是这些特点构建了现代高效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2 服务意识对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主要影响
2.1 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定位
为了使高校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师生需求, 其发展定位应多方面多层次地“链接”服务意识。首先, 优化馆藏结构, 提供全方位服务。其次, 信息服务深加工, 加强特色资源建设。
2.2 建立与读者的良好关系
管理员是实现文献信息处理传递的直接责任人, 读者则是文献信息的使用者, 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合法性基础。管理员与读者在服务与被服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矛盾, 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管理员的服务意识相关。
2.3 发挥图书馆的文化功能
图书馆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日益成为人们汲取知识、感受文明、塑造自我的学习场所, 来赢得社会读者的高度重视。
3 强化高校图书馆服务意识的途径
3.1 着力提高馆员素质
在图书馆工作的构成要素中, 馆员素质是关键要素, 它决定着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质量, 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在社会职业日益专门化的今天, 树立专业化意识, 既是提升馆员服务意识的瓶颈, 也会培育职业精神、优化图书馆形象的关键。图书馆馆员必须是拥有各种门类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 他们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 善于不断更新自己的业务知识为读者提供各种参考咨询服务;他们需具备图书馆情报学的专业知识, 善于从各类信息源中收集特定的信息并加以整理、精选和总结;他们得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以为图书馆的文化信息服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他们还得善于分析读者的心理, 急人之所急, 真正达到“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的职业要求。
3.2 倡导主动服务理念
馆员为读者服务质量的好坏, 是与馆员在服务过程中扮演积极、主动角色的好坏直接关联。积极主动的服务理念是馆员服务意识的重要内容, 因此, 馆员在为读者服务时, 必须掌握并运用于读者沟通的艺术技巧, 善于观察、倾听、表达和控制情绪。首先, 馆员在与读者交流时, 要把握语言的分寸, 用得体、规范、文明乃至专业的用语来展示自身亲和力, 拉近相互之间的心理距离, 使谈话朝着有利沟通的方向发展;其次, 在服务过程中, 馆员要力求举止大方得体、行为文明优雅, 让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表示出对读者的欢迎与尊重;再次, 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通过读者的外部行为表现来透视读者的心理, 从而帮助自己更准确地了解读者的意图和需求。在各借阅窗口, 要观察读者是否熟悉图书馆以及图书分类法, 在读者遭遇困难时及时上前给以帮助, 若读者没有这方面的要求时, 则应做到尽量不去打扰, 给读者营造一个自由宽松、安静的借阅氛围。
3.3 重视培育职业精神
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精神是在长期的图书馆工作实践中逐步培养而形成的, 它不是书本上可以学到的, 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形成的, 而是在图书馆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逐渐培育出来的。要培育职业精神, 首先要对图书馆馆员进行职业价值的宣传教育,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图书馆事业人文理想的认同;其次, 要引导图书馆馆员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价值观念与人生目标, 使其真正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岗位工作;再次, 在人文关怀的基础上, 规范馆员的职业道德行为, 协调馆员内部以及与师生读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图书馆要发展, 就要改变观念, 提高服务质量,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列宁说过“图书馆员是读者工作的灵魂”任何为读者提供真正高效优质的服务都依赖于图书馆员来实现。只有有了优秀的图书馆员, 才能有令人满意的读者服务, “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才能实现。在图书馆的服务中坚持以人为本, 是实现“一切为了读者”思想的前提, 只有优质、全面、高效的服务, 才能把越来越多的读者吸引到我们图书馆来, 才能给越来越多的社会用户提供使他们满意的资源, 为提高全民素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发挥我们的作用。
摘要:服务意识对高校图书馆建设起着关键作用,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定位、建立与读者的良好关系和发挥图书馆的文化功能。我们应着力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倡导主动服务理念, 重视培育职业精神, 这些是构建服务意识的主要途径。
幼儿服务意识的培养 篇5
陈鹤琴先生早在1940年在江西办幼师时就提出了“活教育”思想,并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育儿童知道应该帮助别人,知道为大众服务,具备服务的精神”。他说:“如果我们训练的儿童,熟知各种知识和技能,可是不知服务,不知如何去帮助人,那这种教育可以说全无意义。”
在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具有服务精神的人去为之奋斗,因此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更具现实意义。服务精神的培养必须从幼儿时期开始,这是我们幼儿教师教育工作的重点。只有抓住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才能在幼儿的品德塑造过程中打下牢固的服务精神基础。
服务意识是幼儿的天性
幼儿阶段是情绪的敏感期,是幼儿建立自我形象,认识自我价值的重要阶段。此时的幼儿愿意得到老师和其他幼儿的接受,渴望被别人赏识。而幼儿通过服务他人,就能够得到认同和接受。因此,服务是幼儿的内在需要,一种天性使然。如某位幼儿帮助另一名幼儿拿玩具、图书,同伴间互相帮助整理服装、鞋帽等,幼儿往往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并不一定有成人的提醒或指导。对于幼儿来说,这些也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们教师应当及时发现类似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和鼓励,肯定这种行为,并将此上升到服务行为的高度,让幼儿体会到服务他人的快乐,激发幼儿再次实施服务行为。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多观察、多留意,并提供更多的服务机会。
提供更多的服务机会,培养服务意识
培养幼儿服务意识,除了鼓励幼儿自发的服务行为外,还应当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为他人服务的机会,从而使服务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幼儿自身具有的道德品质。
1.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提供机会
在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存在着很多服务的机会,教师应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幼儿,并倡议幼儿互相服务。一些幼儿力所能及的的事情,不必每件事都让老师或保育员代劳,时间久了,幼儿会习惯性地将同伴需要帮助的事情做好,甚至引以为豪。
如来园活动时,教师可以轮流请幼儿担当“值日生”等工作,工作的内容包括晨间给动物角添加饲料,给植物角浇水,帮助教师擦桌子、玩具;集体活动时分发玩具,收拾整理图书等;户外体育游戏时分发收放玩器具;进餐时分发碗、碟、饭菜,清理桌面等;起床活动中,让幼儿帮助别人系鞋带,扣扣子,整理床铺,为上卫生间的幼儿取手纸等等。幼儿在教师的`委派下,服务工作的热情很高,甚至把服务的机会当成了一项光荣的使命,在工作时感到无比荣耀和兴奋。
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服务的内容及种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进行服务工作的方法和程序。教师在安排 “值日生”工作时应注意面向全体,使每位幼儿都有服务的机会,尽量避免幼儿功利思想的产生。
2.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提供机会
我们在角色游戏中不仅设计了商店服务员、餐厅服务员、讲解员等角色,而且要求其他各个角色都有承担为别人服务的责任。如“娃娃家”中为到访的“客人”服务,为“家庭”中的“孩子”服务;“小课堂”游戏中, “教师”为“学生”服务等诸如此类的服务。教师在组织引导时应强调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对服务的质量提出一定的要求,如:为别人服务时应礼貌热情,服务尽可能地周到细致,让被服务的人感到满意等。这些服务机会大大增强了幼儿对于服务的认识与理解,幼儿逐渐懂得服务的意义,了解服务是一项为帮助他人而做的工作。同时,对他人给予的服务,也会珍惜并产生感激之情。
图书馆的服务意识 篇6
这么一个平常的问题要想回答得特别好,真的是太难了。每个从事图书编辑工作的人们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从编辑出版工作流程上讲,编辑就是对著作物的编辑、出版乃至销售;有的从编辑工作的内涵价值上讲,编辑就是传播文化,构建精神家园;有的则从编辑出版的情操上讲,编辑就是文化追求,就是用良心和责任去编好书,弘扬优秀文化;有的则从出版效益上讲,编辑工作就是要把文化效益放在首位,出版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图书。
大家说得都有道理,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往往确实让我们有些解不开的疙瘩,譬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如何实现双赢?如何实现“既叫好又叫座”?图书编辑没有宣传经费如何去宣传?编辑与发行的关系怎么处理?依我看来,从事图书(主要指市场图书)编辑工作的编辑,要想干好编辑工作,应该做到“四无”,即:在选题策划上做到“无中生有”、在编辑案头上要做到“无拘无束”、在整体设计上要做到“无法无天”、在宣传营销上要做到“无事生非”。当然,我首先要声明一点——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来由的,“无”总是建立在“有”的基础上的。这个“有”就需要我们在看似“无”的世界(生活)中,带着一双慧眼去发现,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从而做到别人看到、想到却没有做到的事情。
选题策划上要培养“无中生有”的意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俗话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想”就是策划,就是“金点子”。市场图书的策划亦是如此。一本图书从作者创作到上市销售,其诞生的过程也是一个由“想”到“做”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图书作为文化商品,与其他商品不一样,它实质上是一种精神产品。因此无论是原创性开发的新书也好,还是再度开发和发展的选题也罢,新的创意、新的思想、新的信息、新的知识和真的道理、真的体验、真的经验、真的技术,以及从内容到形式、从装帧到印制的丰富和精美等,这才是责任编辑需要努力的地方和追求的方向。
其实,做编辑工作和做任何工作一样,与个人的眼光、趣味、性格、品格和情感密切相关。这些非理性的因素往往影响着自己理性的行动,对编辑来讲就是自己的编辑出版理念的培养和生成。新闻出版工作是一个永远需要你保持一颗年轻的心的事业,它既需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同样也要有一股子胆敢独创的“气”和“劲”。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用热情把握时代的脉搏,以激情和敏感策划选题。
从我个人编辑的经验来说,“无中生有”确实令我收获良多,比如《小汤山日记》这本书的策划。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新闻出版总署和总政宣传部发出出版反映战斗“非典”图书的通知,社领导非常重视,要求我们积极申报选题。经过思考,我敏锐地发现小汤山医院作为世界上收治非典病人最多的野战传染病医院,是中国军人为抗击“非典”勇于战斗、乐于奉献、敢于胜利的一个特殊的战场,是新时期军队医疗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以“小汤山”医护以及工作人员们的笔,亲自记录下在小汤山战斗的日日夜夜,自然是一份最珍贵、最难得的历史资料,同时也是一份弥足珍贵的记忆,更是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也是我们军队出版社的责任和义务。于是,我立即提出选题立项,得到嘉许。我积极与小汤山医院院长张燕灵取得联系,并联合小汤山医院政治部在医院开展“小汤山日记征文活动”和“说句心里话”征文。期间,我五次前往小汤山医院,征集了1000多篇稿件,最后经过我一个月的奋战,认真修改稿件,精心制作每一篇标题,最后编选200多篇成书,全程记录了小汤山医院的历史和情感,并赶在小汤山医院正式解散之前发给每个在小汤山医院工作的干部战士。此书一出版,图书连同其宣传海报、手稿,以及我撰写的编辑手记,全部被首都博物馆作为文物永久收藏,并获得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特别奖,全军抗击非典优秀文艺作品奖。
做市场图书尤其是文学类图书,除了文字编辑能力、选题策划能力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眼光、文艺素养和审美经验,以确立图书选题的品质。而编辑的阅读鉴别能力和价值取向,是正确引导作家创作和修改的重要条件。这些因素,当然影响着一个编辑在策划选题的过程中如何变“无”为“有”,真正达到“有的放矢”。再比如,我策划编辑的《藏地兵书》也是“无中生有”的一个例证。总后勤部作家王宗仁一辈子用散文写青藏高原,是一位人品和文品都德高望重的老作家。我在《解放军文艺》上读过他的不少作品,但跟他从未谋面。2007年4月一个晴朗周末,我坐在家中的阳台上看着北京的蓝天白云,突然想起西藏、想起王宗仁写青藏线官兵生活的散文,脑海里突然蹦出了一个书名《藏地兵书》。 我立即通过军线查号台找到他,告诉了我的想法,并说编辑此书的目的就是要获得鲁迅文学奖。要知道,在当下出版散文作品集,是冒着市场风险的。王老师当然非常高兴,答应并很快送来30多篇已发表的散文复印件。我从中精心选编了18篇,编辑成《藏地兵书》。两年后,我们的愿望实现了,《藏地兵书》不仅荣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散文第一名,还荣获第七届解放军图书奖,目前该书已印刷8万多册。
编辑案头上要树立“无拘无束”的意识,才能做到有理有据。
编辑工作是一项具有个性的工作。一部作品的诞生,作者是它的父母,编辑作为一个接生婆或者说助产士,自然在这个作品的分娩和诞生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什么样的作家写什么样的作品,同样,什么样的编辑编什么样的图书。也就是说,编辑的知识、修养和品味,也决定着一部作品出版后它所呈现给读者的面貌和信息。作为一个成熟的编辑,就必须具有自己独立的编辑品格和审美情趣,在编辑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的判断和理论的力量,要根据自己的阅读和鉴赏,客观、完整、全面地表达自己对作家作品的认知和评价,不媚不俗,不迷信权威,而不受作者的干扰,从而在编辑改稿和与作者对话沟通时无拘无束地提出自己的正确意见,且能做到有理有据。也就是说在修改、编辑过程中,与作者既能深入细致的交流对话,又能参与创作,引导作者进行修改,使作品更加成熟完美。
在编辑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作家对自己的作品“唱高调”,对印数、版税提出高要求,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作家写出的作品就像他自己养的闺女一样,都希望嫁一个好婆家。但作为编辑,我们不能被作家们的“自我广告”所忽悠,不能让他们牵着鼻子走。我们必须牢牢地、积极稳妥地掌握主动权,一是清晰地说明要靠作品本身说话,二是明确地抓准作品存在的问题,三是有力地提出编辑修改的思路和意见。只有这样,我们在面对作者的时候,无论他是大名鼎鼎的名人名家,还是初出茅庐的新人新作,我们都可以无拘无束,以一颗平常心、不卑不亢地说出自己的真知灼见,让作者不仅口服,而且心服,从而不为他们的要求所左右。
在编辑文学类图书的过程中,我们就会经常碰到这样的作者和作品,大部分作家都很难接受编辑删改他的作品,有的作家甚至到了删节他的文字如同割他身上的肉一样难受。对于这样的情况,编辑就必须依据自己的编辑经验和对作品的把握,有理有据、有礼有节地进行解释和说服。
就我个人来说,在文学类图书编辑中,我还特别强调书名的重要性。就这一点,许多作家往往很难接受编辑的修改意见。比如,北京军区作家张卫明用十年时间静心创作一部关于中国骑兵战争生活的长篇小说,长达150万字,可谓是呕心沥血,在全军文学界人人皆知。我在追踪五年之后,终于取得他的信任将书稿交付给我。责任在肩,我不敢怠慢,社领导也高度重视。编辑工作将近花了半年时间。初审结束后,我强烈要求将原书名《马鬃如旗》改为《城门》。作者十年的构思和心血,让我看了一遍就改了书名,当时张卫明老师确实不能接受。这部长篇小说写的是一支草原骑兵部队经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到进驻北京城,然后又回到草原的故事。我据理力争,认为以《城门》为书名更具有文学和哲学的双重意义。最后,作家接受了我的意见。该书是迄今为止我社编辑出版的最长的一部长篇战争小说,也是一部极为纯粹的汉语小说,出版后反响很好,不仅荣获解放军文艺新作品奖一等奖,还荣获第六届解放军图书奖提名奖,并入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总之,只要我们编辑的案头工作做得扎实有效,我们在编辑修改中提出的意见中肯、正确,说白了比作者的更加高明,可以让他的作品锦上添花、如虎添翼,作家们也会自然接受。这样,我们就可以“无拘无束”地面对作者的漫天要价,做到有理有据,和作者一起将优秀的作品以最好的面貌呈现给读者,实现作品最大的文化价值。
整体设计上培养“无法无天”的意识,才能做到有目共赏。
图书的封面就是图书的“脸”。如今的书籍装帧有一个十分流行的理念,就是整体设计,即从封面设计(包括封底、书脊)到版式的设计(包括扉页、书眉、目录和篇章页)以及正文的字体字号等等的设计,都需要在风格、内容和色调上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图书编辑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图书的装帧不是美编一个人的事。因此,作为责任编辑必须提高自己的审美趣味,要有一定的“美学”修养,从而做好图书的整体包装。也就是说,图书从选题策划、编辑到出版发行是一个系统工程,编辑既是总设计师,还是总建筑师。尽管我们不是美编,但我们对作品本身的理解要比美编准确、完整。俗话说“做不来裁缝会翘边”。我们完全可以海阔天空地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无拘无束,无法无天。然后,再跟美编进行沟通,共同去完成图书的整体设计。
艺术无止境,艺术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十年来,我责编的每一本图书无论是封面设计还是版式设计,都积极与美编沟通,有的甚至亲自设计。因为我觉得图书的每一个细节或许都会影响这部书的质量,哪怕一个字体字号,书眉、扉页上的一个小小装饰图案。比如《毛泽东自传》《狼毒花》这样的纯文本字数才五六万字的作品,如何进行整体编排,将它做成一部有内容有品位的图书,这就需要我们动脑筋。所以《毛泽东自传》我采取的是简化字和影印本结合的方式,展现珍稀旧版的原貌,增加了书籍的收藏价值。而简化字部分,我设计时正文部分采用仿宋小四号字,既适宜于老、中、青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阅读,又显得庄重简约。而注释部分我则改变了传统将注释文字放在页脚或书结尾处,而是采取单页居左双页居右的形式,用五号蝇头小楷,大方雅致,深受读者喜欢。《狼毒花》纯文本也只有五万字,我通过大量留白和插图,以及精彩语言的摘录,并且有节奏地、错落有致地重复使用插图,改变了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做到了一张一弛,强化了阅读冲击力,效果也十分不错。
宣传营销上要培养“无事生非”的意识,才能做到有声有色。
现在的图书宣传营销工作是越来越重要了,但宣传工作也确实越来越难做了。难做,不等于不做。这个工作该由谁来做呢?我认为,应该由责任编辑来做。那到底该怎么做呢?我认为,那就是适当地来一点“无事生非”。需要强调的是,这个“非”,不是是非的“非”,而是非常的“非”,是非同凡响的“非”,是非同一般的“非”。也就是说宣传营销工作,要有非常手段、非常内容、非常特色。当然,作为责任编辑,无论宣传网络,还是宣传经费,都是有限的。正因此,把有限的资源“无事生非”整合为无限的社会影响,就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做到“无事生非”之前,我们首先要量体裁衣,根据作品本身选择恰当的宣传平台和宣传手段。当下,宣传的平台,不外乎就是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纸质媒介就是报纸和杂志;电子媒介就是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的手段,也无非就是新闻发布会、记者见面会、作者签售会、新书首发式等。可以说,这些手段和平台,我们每一个市场图书编辑都或多或少地亲身参与或者直接操办过。说句心里话,做大、做足宣传公关工作,确实需要“财大气粗”才行。但这些都不是我论述的内容。我这里要说的是怎样进行“无事生非”。
一是“无事生非”需要选择正确节点,借风造势。比如,我在策划编辑《毛泽东自传》的时候,就是恰逢建党80周年。有了这样的一个大背景大气候,再加上这部作品的独特性,一下子就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并被评为“2001年印象最深的一本书”“2001年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此书出版后,引领了红色图书的新风向,并带动了我社领袖传记题材和红色历史纪实图书的滚动开发。这本书的成功,我感觉就是热情把握时代脉搏,以激情和敏感策划选题的最好例证。2001年又是毛泽东忌辰25周年,当时社会百姓怀念毛泽东正好也是一个风潮,并且1937年版《毛泽东自传》的发现也成为红色收藏的一个热点新闻,老书再版,借风造势,效果明显。该书出版后立即被台湾、香港地区和韩国、俄罗斯等购买了版权。
二是“无事生非”需要选择正确的平台,多点攻击。宣传平台和宣传手段的选择,确实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在实施过程中,同样也需要注意轻重缓急、主次分明。也就是说要针对作品的题材、体裁和内容,选择不同受众的媒介和手段,博采众长。比如,文学类的图书和军事类的图书,比如政治类的图书和传记类的图书,选择宣传的平台就应该有所区别。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可以通过博客、微博、微信等进行宣传,往往能取得比纸质媒介更为有效的舆论形势。
三是“无事生非”需要把握正确的火候,守正出新。即使是“无事生非”,也必须掌握好“度”。包括图书封面、封底的内容提要、广告词的写作都需要有自己对作品的真切把握,不仅要取得作者的认可,还要取得读者的认同。现在的读者逐渐成熟,哗众取宠甚至媚俗的宣传是令人恶心的。需要说明的是,“无事生非”并非俗世的炒作,绝对不是利用巨大的媒体手段,进行快炒热炒狂炒爆炒甚至恶炒,动不动就说“老子天下第一”,动不动就自我吹嘘是什么之最,记住千万不要把广告词写绝了。作为责任编辑,我们一定要清楚,不是什么图书都是可以炒作的,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根据每一部作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这是一个有序的自然过程。如果采取作伪、作秀的不义手法,混得些脸熟、浪得些虚名,那也只是书商们搞的把戏,作为一个具有资深品牌的出版社,绝对是不能靠叫卖炒作来维系它的价值和名声的。
总之,我认为,图书与新闻媒体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时空的传播。新闻媒介,包括报纸电视和网络,只是一种空间的传播,而图书出版不仅是空间上的传播,更是一种时间上的传播。因为,出版将使人类的优秀文化代代相传,成为不断积累的精神财富和智慧遗产。因此,千方百计地编好书、出好书,是我们每一个图书编辑的责任和使命。当然,做图书编辑更重要的还是要加强自己的案头功夫,修炼自己的文字能力和对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我在这里仅仅只就图书编辑在选题策划、宣传推介、编辑案头和整体设计四个环节上强调上述的“四无”意识,目的是强化图书编辑的编辑理念和编辑手段应该与时俱进,走整体性、复合型的科学发展之路,全面提高编辑工作的水平,期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图书馆的服务意识 篇7
1 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为读者服务是其基本义务, 而利用图书馆是读者的基本权利。权利应当受到尊重, 义务应当认真履行, 这是读者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然而, 在每个公共图书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分服务”。例如:为科研读者服务, 特设置专科咨询室, 规定必须有科研课题或者是中高级职称的证件方可入内。与此相反, 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图书馆, 每位公民都可以享受同样的待遇, 入图书馆如入商场般自由。这种“区分读者”固然有它积极的一面, 但是也存在消极的因素, 这并未体现平等服务的原则。这种针对服务对象的“区分服务”与图书馆的服务精神背道而驰, 不适应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形势, 更不能体现图书馆服务的人文关怀理念。
2 图书馆应创新服务理念
2.1 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是各项工作创新的关键。只有思想观念上产生了变革, 才会带来管理方法和技术上的创新。因此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领导在工作决策中应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在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中, 要有前瞻性与创造性。破除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 确立信息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观念, 确立开放性的全方位服务观, 既要开发利用好传统的信息资源, 又要努力去发现和发掘各种新的信息资源。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向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让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2 信息资源创新
信息资源的创新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主体, 是信息服务的基础。一方面必须引进和创建新的文献资源和各种具有特色的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 以满足教学、科研及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 应该加大网上资源的获高质量的网络化信息服务。信息的价值不在于数量, 而在于质量, 应当为读者提供经过筛选的精品信息。
(2) 建立虚拟系统, 实现资源共享。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是现代化图书馆普通的办馆理念与模式。网络信息资源的广泛应用, 为图书馆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 使人类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图书馆可以利用文献和网络信息的资源优势, 开发建设具有权威性、可靠性、实用性的本馆特色数据库, 同时也可根据本校学科建设的需要, 建立相关学科数据库, 汇集网络信息资源, 加快资源建设共建共享的步伐, 以方便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获取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3 图书馆应树立新的服务观
3.1 以人为本, 首抓环境建设
中国高校图书馆自创建以来, 就密切关注其人文教化功能, 讲求治学与修身立业的有机融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 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良好的图书馆人文环境将促使师生在思想观念上推陈出新, 加强创新意识, 同时, 也将加快高校图书馆适应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前行脚步, 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和工作方法, 全面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所以, 加强人文环境建设是高校图书馆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包括馆舍建筑、人文景观、审美格调、文化韵味、管理机制、制度规范以及工作人员的仪表、言行、服务理念和敬业精神等等。因此, 高校图书馆的馆舍要按前面提出的要求来建设;人文景观要富有寓意;在大厅、楼道和阅览室的墙上等地方悬挂伟人、科学家、文学家、英雄模范人物的画像、张贴格言警句;管理做到规范、科学、严明;馆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精湛的业务水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树立“以人为本, 育人为先, 读者第一, 利用至上”的服务理念, 通过热情礼貌、优质高效的服务, 不断推进高校图书馆事业新发展。
3.2 以人为本, 实抓馆员队伍建设
图书馆的各种功能和作用都要图书馆全体工配制度改革为切入点, 实行分配与岗位、业绩挂钩, 多劳多得, 优劳优得。
3.3 以人为本, 狠抓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由图书馆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收藏与储备能力, 获取网上知识、信息的能力, 图书馆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加工与管理能力, 图书馆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重组与利用能力, 图书馆规模、设施、人力资源等要素组成。不断增长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实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文献信息资源收藏的数量与质量, 今天仍然是制约一个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保证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改善和优化, 高校图书馆要建立起以读者为中心, 以素质教育为主要目标, 品种丰富、文理工艺兼顾、载体形式齐全的高质量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高校图书馆还要根据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经常修订藏书规划, 要依据学校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情况, 确定馆藏文献的补充范围, 有系统地入藏教学参考书, 有重点地入藏科研用书, 有选择地入藏课外阅读用书。采集和订购文献时, 要注重教学参考书内容的新颖性和适用性, 科研用书的基础性和前沿性, 课外阅读用书的广泛性和品位性, 要保证馆藏期刊订购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图书馆要为学生及时购进各种新型的现代化载体文献, 如磁盘、光盘、电子出版物等。同时要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数据库, 开发网上信息资源, 供学生查询、浏览和下载, 以满足他们对现代信息的需要。
结语
对党校图书馆树立服务意识的思考 篇8
关键词:党校图书馆,服务意识,意义,定位,途径
1 树立图书馆服务意识的意义
图书馆虽然不是实施教育的主体, 但是它在整个社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图书馆通过为读者提供阅读资源、阅读环境、阅读指导, 使读者自身素养得到提升, 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 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阅读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 图书馆员所采取的每一个行动都应该以服务来衡量。图书馆服务意识的确立也有助于在理论上确立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提高图书馆在文献服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进而推动图书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紧紧把握核心内涵, 实现服务于社会的最终价值。同时, 图书馆服务意识的树立, 对图书馆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对图书馆全体职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 是凝聚人心, 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有利于建立一支稳定、专业的图书馆员队伍。
2 党校图书馆服务意识的定位
网络环境下, 党校图书馆工作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其一是文献信息载体从有限化发展为多元化。信息存储和数据库技术彻底打破了党校图书馆印刷型文献一统天下的局面, 除了视听声像资料、缩微型资料外, 各种类型的电子信息资源蜂拥而至。各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经费投入占整个文献经费的比重逐年增长, 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已广泛应用, 大多数和学校局域网主页上设有图书馆专题, 图书管理趋于数字化。其二是读者信息需求从普遍化发展为个性化。在网络环境下, 面对每天全球范围的信息交流, 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呈现个性化的特点。党校图书馆作为党校的文献信息中心, 必须要满足职工科研与教学的个性信息与文献需求。其三掌握与提供的信息源从封闭性转为开放性。, 网络环境下的党校图书馆可以借助互联网, 开放式的管理利用自储信息与文献资源, 也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 利用他馆的文献与信息资源。四是从读者服务工作的重心转向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各种文献信息需求。
图书馆是党校教学科研的重要辅助部门, 是搞好党校教学科研的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面对网络环境下党校图书馆工作的新特点, 服务意识的定位应确立为:以人为本, 突出特色, 提高服务效益和竞争力, 为党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党校图书馆的服务意识从功能方面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挖掘与整合。随着文献信息资源数量的迅速增加, 党校图书馆需要根据知识门类、主题内容和使用对象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系统分析、科学千合, 使其有序化,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内在价值。这种服务过程不再被简单地理解为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而是从更深的层次上被理解为人们为获取某种价值的增益的过程, 这种增值效应集中表现在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 普通知识向增量知识的扩充。
(2) 优化服务理念。党校图书馆一贯主张与读者互动, 采取不断变换的服务方法, 满足读者需求。如利用现代网络平台, 提供各种数据库服务、知识库服务以及其他信息服务等。这种能够同时提供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服务的模式, 极大地丰富了党校图书馆服务的内容, 强化了图书馆服务的能力。
(3) 文献的保存和信息的传播。图书馆对于人类知识的保存和传承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收藏各种文献、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图书馆最古老的功能。图书馆以其保存文献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机构, 以其传递信息体现出它存在的社会价值。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社会, 图书馆与其他资讯业相比, 在信息供给、信息的专业性、权威性方面仍然具有很大优势。图书馆信息传播的具体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专题信息的深加工。即运用科学的方法, 将获取的信息资源进行智能化组织、分类, 提供给各类读者, 从而形成一个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有效信息→产生新知识→向外传播知识的良性循环的信息链;二是对网上信息进行组织与整序, 以便读者从知识信息的海洋中快速查出对口的知识信息。
(4) 整体优化, 协调发展。协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达到整体优化的目标, 实现党校图书馆事业的和谐发展。因此, 党校图书馆必须在有利于党校图书馆事业和谐发展的基础上, 使各区域党校图书馆自身也得到发展, 由此实现党校图书馆整体优化的目标。当然, 整体优化并不是平均发展, 齐头并进, 而是各有侧重, 统筹发展。各区域党校图书馆只有发挥出各自的长处、优势, 发挥好自身的服务功能, 才能使自身资源得到最佳利用, 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3 树立党校图书馆服务意识的途径
3.1 确立图书馆的使命, 将其渗透于每一位馆员心中。
图书馆要为自己的发展合理定位, 确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服务意识支配着每个馆员的思想理念、价值准则、行为方式和心理态势。当共同价值观形成后, 即某种核心价值占主导地位时, 它就成为全体馆员共同的行为规范和评价准则, 从而决定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只有正确确立图书馆的价值观, 全方位地展示图书馆未来的前景, 并将其渗透于每一个馆员心中, 使其内化为全体馆员个人的价值观, 才能凝聚人心, 激发干劲, 更好地完成图书馆总体目标。
3.2 优化馆藏结构。
党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是重点学科建设的物质基础, 馆藏质量的好坏, 资源载体的不同直接关系到教学、科研的成效。因此, 图书馆要深入调查、了解重点学科所需的文献资料, 制定出与重点学科建设与时俱进的采购计划, 确立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重心的收藏途径。同时, 党校图书馆要根据本校的特色, 收集有针对性的相关文献资料, 突出文献的完整性和特色, 形成有本馆特色的馆藏文献布局。
3.3 强化学科服务。
党校的教学科研往往围绕着学科专业开展的, 党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也应该是收集组织相关学科的专业信息。各学科专业的学科馆员要根据学科专业读者需求, 参与到学科专业读者的教学科研中, 开展对口的学科服务, 实现读者服务工作向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性服务拓展。
3.4 实现资源共享机制, 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在知识信息资源共享方面, 党校图书馆要以共建共享为基点, 积极探索适应党校图书馆信息需求的各类实现模式, 加强地区与地区、地区与县市的馆际合作和信息资源共享, 以实现党校系统内部信息资源的纵向联合和与地方高校或科研机构的信息系统横向联合, 提高党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3.5 做好特色馆藏文献建设。
特色化是构成网络信息资源的基础, 是保障党校文献信息整体化建设目标的重要前提。各馆在采购文献时, 要有组织、有计划、有侧重, 要根据各地的特色和党校的特点以及各图书馆的规模、工作重点等分工入藏各学科、各类型的文献资源。同时, 在文献收藏上还要突出地方经济、科技发展、文化学术的特色, 使自己的馆藏具有鲜明的特色, 使地区性党校特色资源成为全国党校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3.6 提供体现人文关怀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包括推送服务 (Push technology) 、和以用者为中心的智能化系统 (HCIS) 。个性化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理念的具体体现, 它代表了图书馆界为改善图书馆服务所作的不懈努力。它为用者提供了一个满足个人需求的框架与工具, 在这个框架内, 用户可以自由地支配属于自己的资源与工具。图书馆通过信息挖掘、知识发现、智能代理等技术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过滤, 得到所需要的个性化的信息精品, 然后利用电子邮件、频道推送或建立个人网页等方式传送给用者, 与现有用户和潜在用户建立互动交流关系, 培养用户个性, 引发需求, 引导需求, 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这是网络环境下非常直接的主动服务方式, 也最为用户所欢迎。如很多党校图书馆引进文化部立项的深圳市图书馆研发的ILAS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网络版的个性化服务子系统———“我的图书馆”, 就是专门为图书馆用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3.7 加强党校图书馆队伍建设。
图书馆的服务意识 篇9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主导型服务,主导意识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及其革新演进的历史过程中,虽然人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获取知识是人类不断进取的恒久命题,但是,数据时代的到来,让人们在获取知信息方面的生活行为和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行为发生了与过去的阅读行为和习惯有着很大差异时,高校图书馆及其高校图书馆主导型服务的时代性缺失,或者说是弱化与无可奈何的“失职”,以及主导型服务的主导意识的问题,也就成为了我们高校图书馆,及其图书馆学领域中的一个不得不得面对和值得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主导型服务的主导意识
在高校图书馆领域中,主导型服务及其概念的提出是相对于传统图书馆运作模式,或者说是传统图书馆的被动的,“守株待兔”式的借阅模式而言的。也就是说,这样的概念,即主导型服务的意识是在传统图书馆的被动式服务模式,及其发展与不得不变革的形势下提出来的。
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是图书馆面向社会所应尽的职责与义务。校园文化建设就是高校图书馆必须自觉回应、自觉承担、自觉引领的社会责任。1
高校图书馆,它曾经主要以向广大读者提供阅读书籍等资源为主要服务内容。这是一种被动的,以迎合读者对阅读资源的缺失性需求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形式。
然而,由于时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传统的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在读者阅读生活的这种地位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碰撞性偏移。
当然,就读者与图书馆的这种单纯的借阅关系来看,读者不再一定非得在图书馆来看书了。在全媒体开放的信息时代,人们在社会学习生活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已经是丰富多彩的了,而高校图书馆已经不再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唯一渠道。
所以,高校图书馆在广大读者中的那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也就不在了。从图书馆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定位上来看,这是一种“失职”性的缺失或不足。而要让图书馆再次在人类的学习生活中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一定得充分发挥出图书馆的主导型服务及其功效来,才能更好地改变这一尴尬局面。
二、高校图书馆主导型服务意识的缺失及其在当前所面临的尴尬
国家图书馆业务处处长汪东波说“到馆人数减少,这不仅仅是我馆面临的问题,也是世界范围内其他图书馆共同面临的问题。”2
2012年7月,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通过对全球59个城市图书馆的调查发现,相比2009年,2010年全球图书馆读者的实际访问量下降了16.8%,网络虚拟访问量减少了19.1%,而读者对图书馆的信息需求量则降低了23%,也就是说,图书馆对公众的吸引力下降了。3
作者曾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从不同区域的角度选择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贵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的图书馆读者服务进行分析,其服务方式与内容基本上都是读者注册、借还、查询以及科技查新、馆内日常工作,以及平时开展的一些零星的读书活动等。
另有研究显示: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作用的众多要素中,建筑物占5%,信息资源占20%,而馆员占75%。4
随着4G、大数据、云计算服务技术等的多媒体网络的不断发展成熟与升级应用,在人类社会学习生活中所占比例的不断提升,人们在平日里已经不再对单调、乏味的信息资源感兴趣。图书馆不再是读者获取信息资源的唯一,以读者的主动性来弥补图书馆被动式服务模式的生存方式,或者说是其社会角色的价值意识已经越来越淡化了,甚至是衰落到了可有可无的,总有一天得被社会所淘汰的尴尬境地。
三、高校图书馆主导型服务意识的重要性及其对策分析
图书馆治理模式的演进是一个遵循“公众文化权益诉求检验”和“依赖社会环境”原则的被动适应性改变过程,具体的演进过程则受到外部宏观环境的“锁定因素”与图书馆内部的“倒逼因素”的双重影响。5
我们得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到图书馆人数越来越少了,越来出版社出版了各种各样的纸质图书,但是堆积在出版商的库房里的书也越来越多,甚至有不少图书只是经历了作者,编辑,印刷,堆积等过程就直接进入到了销毁的程序。但是,如果我们能正视盛大文学旗下的“起点中文”“言情小说吧”“纵横中文”等网站上,一部小说有着3亿次左右的点阅量,有数千万读者群的盛况,也就不能说,中国人是不爱读书的了。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高校图书馆全国众多的图书馆在人们的社会学习和生活中的不可缺失,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很简单的道理,人类从来都是有着不断获取知识信息的偏好与能力及其需求的。当然,在对人没有吸引力的书籍面前,要让人们在如此多元和丰富多彩的现代社会中,还要去读人们不喜欢的东西,那是不可能的,它只能受到人们的抛弃。
同样的道理,图书馆在当下,如果不在主导型服务上有所作用,那么,传统的图书馆模式的生存也将越来越难,最终会遗憾地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消失。
所以,在图书馆的众多工作中,主导型服务的研究破土而出,也是当前最紧迫和最不可小视的大事。图书馆工作者,我们对高校图书馆主导型服务及其主导意识作为有一个重新认识,并加以重视和推进。
注释
11 .李幼菲.试论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图书馆的社会责任[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5):4.
22 .李贺南.关于提高高校图书馆到馆率的思考[J].企业文化(下半月),2012(4):236.
33 .陈萍.试析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社会价值[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3):19.
44 .陈文辉,肖秀阳.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员自身建设之我见[J].图书馆,2009(2):125.
图书馆的服务意识 篇10
简单地说, 情报就是对情况和消息的报道与交流。情报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信息, 在当前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 更加快速准确地掌握有用的信息, 是一种潜在的巨大财富, 它包括社会信息、科技信息、人文信息等诸多范畴。现在图书馆情报服务工作的内涵非常丰富, 不单单是过去传统的提供文献资料、参考咨询等服务, 而是包括读者对于社会、经济、金融、政治、生活等各个领域的信息需求的提供。从服务形式上看, 也是多样性的, 例如主动的信息提供和被动的信息检索、多向的信息发布和单向的信息传递等, 而网络科技的发展, 使信息提供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图书馆情报工作服务具有同步性、异质性和无形性的特点, 同步性是指情报服务工作与读者的服务需求是同时存在和进行的, 异质性是指由于图书馆服务人员个体素质的差异导致服务水平的不同, 无形性是指图书馆情报服务工作在其服务过程中, 读者获取的信息是无法量化的, 也就是说有很大程度的潜在性和不可见性。由于图书馆情报工作的特点, 因此对图书馆情报工作服务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2 图书馆情报工作服务意识的提升
2.1 树立主动服务意识, 将主动性服务贯穿于图书馆情报工作服务的始终
图书馆情报服务人员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 克服被动式的固有观念, 树立为用户找情报和为情报找用户的主动服务意识观念, 克服传统的对图书馆情报服务工作的简单认识, 熟悉和了解用户的需求, 充分理解主动服务意识的含义, 同时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掌握对各项情报信息的检索、整理等专业技能。一些信息是具有时效性的, 所以对于读者来说, 最新的信息具有更大的价值, 同时, 还要注意信息的权威性, 提供的信息必须准确无误, 不可模棱两可。另外, 还要注重二次情报的针对性和可用性, 图书馆情报服务人员要有自己的观点和判断能力, 及时提供具有创造价值的情报信息。
2.2 树立针对服务意识, 将针对性服务作为增强情报服务本领的必备条件
图书馆情报服务工作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系统知识, 如情报学、图书馆学、信息科学等许多专业方面的知识, 还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设备等知识, 做到知识渊博, 才多学广。只有这样, 才能对读者更好地提供针对性服务, 因为我们知道, 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对的读者是一个非常广泛的群体, 每一个人的学问、素养、需求、对情报信息的理解都各不相同, 因此面对不同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可以说是服务品质的一个提升。
2.3 树立高效服务意识, 将高效率服务与创新服务当做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
图书馆情报工作服务要讲究高效率和创新精神, 保证情报信息的准确及时和高效, 例如对于重大的时事政治信息, 无法事先准备, 需要图书馆情报工作服务反应迅速, 在最短的时间内, 提供最准确的情报信息。在创新服务上, 图书馆情报服务不能拘泥于单一的模式, 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 如情报信息可以是书面的, 也可以是电子的, 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手段, 形成动画模式等形式。
3 图书馆情报工作服务意识的提升与应用策略
3.1 藏用结合, 以用为主, 不断提高情报工作服务水平
我们过去的图书馆服务工作, 例如在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管理上, 通常都是注重收藏, 以藏为主, 现在我们不仅要提升服务意识, 还要在图书馆情报工作的实际服务中应用起来。首先要在思想上加以变革, 做到尊重读者、关爱读者、了解读者, 例如倾听读者心声, 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己任, 重视基础服务工作, 培训服务人员综合素质等。其次考虑扩大报刊阅览室的范围, 将阅览室的功能加以多样化, 改善阅览室环境, 运用多媒体以及多功能厅等高科技手段, 为读者提供整洁、舒适的阅览环境。最后, 要考虑科学布置图书馆的资料信息布局, 由闭架阅览变为开架阅览, 各类文献资料、工具书等以用为主, 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所需的情报信息服务。
3.2 通过多渠道对读者需求进行调查, 实行人性化和一体化的管理方式
要想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就必须先了解读者的需求, 因此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图书馆工作人员都有观察读者需求的思想意识, 多方接触读者, 广泛听取大众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一些特殊的要求也要铭记于心, 做好准备为个别读者提供针对性的情报信息服务。对于藏、借、阅读, 采取人性化和一体化的管理方式, 为读者提供最大的方便, 还可以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 利用电脑终端完成借阅手续, 使藏、借、阅读有机结合, 节省资源的同时, 提供最优化合理的情报信息服务, 也提高了图书馆藏品的利用率。
3.3 建立深加工的信息服务体系, 将方便管理变为方便读者
现在先进的网络技术使得信息量暴增, 这就要求抓好情报工作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 使图书馆情报服务人员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可以对原始信息进行深加工, 根据读者需要提供浓缩化、精细化以及有序化的情报信息资料。树立读者第一的思想, 一切以方便读者为出发点, 提升服务质量, 如在节假日定期开馆, 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等。建立完善的图书馆情报工作服务质量考核体系, 明确部门之间的职责范围, 使每个服务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 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面临的职责和任务, 还可以充分利用数据库以及网络信息资源, 实现各图书馆之间资料共享等手段, 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4 总结
总之, 图书馆情报工作已从传统的阅览、外借等一般服务向以开发信息资源为特点的情报服务方向发展, 也改变了原来静态、封闭、被动的服务方式和理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信息化程度对图书馆情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我们要将浅层次的文献服务变为深加工的信息服务, 将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 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情报工作服务的功能和价值, 推动图书馆情报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荣.图书馆信息服务与管理[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
旅游中职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旅游中职学生;服务意识;培养
在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迅不可挡,旅游饭店的增长如雨后春笋,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大多时候硬件竞赛竞争不是最明显的方面,而软件方面才是一家旅游企业最大的优势,而软件竞争的矛头和焦点则直指人才。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土认识到:旅游企业的竞争将在于训练有素、旅游知识全面、服务技巧高超、服务意识强烈的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
目前,旅游企业中酒店行业里有两类服务被认为是“最佳服务”,其中一类是“认真服务”,提供这类服务的服务员训练有素、技能规范、服务热情、有求必应、礼貌周到,但多半是出于例行公事,服务工作做在客人提出要求之后,往往会造成服务的被动;另一类是“真诚服务”,这类服务是发自服务员内心的感情服务,他们想客人之所想,急客人之所急,将服务工作做在客人提出要求之前,赢得了主动,从而深受客人喜欢。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后者服务员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他们将每一位客人都当作是自己的客人那样去接待服务,因此在竞争中拥有第二类服务员的饭店是占有明显优势的。
1.通过课堂教学“灌输”服务意识。这是培养学生服务意识的一种途径
无论是哪一所学校、哪一种专业,学生汲取知识的根本途径必然是课堂教学,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也离不开这一根本途径。但是服务意识的课堂“灌输”与其它知识的课堂传授有着而且必须有非常大的不同,它可以采取完全不同于普通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来完成。或借助于模拟操作室,或借助于情境教学,或两者兼而有之来进行,通过精心选择的案例,进行详细的剖析,让学生真正了解什么是“服务意识”。
如在讲授会议服务时,我们将上课的地点设在校中心会议室,讲完服务规范后由学生设置情境,学生轮流担当服务员。模拟下来的结果,学生从会议桌的排放、迎宾、泡茶到续水等一系列服务工作基本都可以较好地完成,但是对于中途客人突然没有墨水、客人没有带会议记录本等意外情况下不能提供主动服务,而要在客人提出要求以后才能提供。这也说明了我们的服务意识还比较薄弱。
在教学过程中,这样的例子和情境很多:当见到客人往电梯走时,服务员应上前一步,主动为客人按电梯开关,并微笑致意;客人出门了,在整理房间的时候顺便将客人的皮鞋擦干净:当客人在餐厅用餐,拿出香烟准备点烟时,从侧后方及时帮客人点火……这些细小的服务都将使客人感到“宾至如归”,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服务员是否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2.通过校内活动训练服务意识,这是培养学生服务意识的有效手段
对于一个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的“90后”职业学校学生来说,刚开始我们不可能要求他、他也不可能已经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而将来作为一名优秀的服务员,必须做到眼勤、手勤、脚勤、脑勤。正是基于此,在课堂教学之外,我们提出了“学校即宾馆”、“学校即景区”等口号,在学生中实行“服务自我”制度。即每周每一个班都有值日生,值日生值日时把班级教室的卫生、教室外责任区卫生打扫好,为班上教室或学校其他区域干净整洁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这既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也能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
第二种方式我们学校执行“三自”教育。在学校的范围内,安排值日班级,让学生执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他们工作范围内不仅仅是打扫卫生,而且也包括接待外来访客的引导及礼貌问候等,让访客来到学校有一种温馨感,那种真诚的微笑、发自内心的问候。这样就可以把旅游服务礼仪中的微笑动作加以应用,此时此景就是一种直接锻炼。
第三种方式是校园模拟导游方式。在现行的大多中职院校中,如果每次都组织学生外出参观考察,对学校而言那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可以充分利用校园资源,最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如我校座落在市区周边的依山势而建的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把校园当成一种旅游资源,经常接受外来的领导及初三毕业的初中生,这些学生导游员在讲解时就能锻炼服务意识。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讲解校园建筑,更多的时候是介绍校园文化,细致处甚至告诉参观者学生的卫生间所在位置。当他们获得参加嘉宾赞许时,他们就能从中感受“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真心的服务能收到客人的赞许。
3.通过组织校外活动增强学生对服务意识的感性认识。这是培养学生服务意识的有益补充
学生从课堂上学到的“服务意识”、在劳动中感悟到的“服务意识”,与真正的“饭店服务意识”与“旅行社导游服务意识”还是有点差距的,因此,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饭店服务的录像,并组织开展讨论,加深对服务意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外出考察宾馆饭店、景区,当一回客人,从客人的角度去真正体会一下服务意识的强弱对宾客、对宾馆的影响,特别是高星级酒店与一般简陋招待所,从正面(服务员)和对面(客人)两个角度来认识服务意识的重要性,收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如今年五月组织我校部分酒店管理班同学去参观当地五星级广东省河源市万绿湖东方国际酒店,从前厅部、餐饮部等部门参观下,他们就感受到了高星级酒店服务的魅力。
4.通过见习、实习活动提高服务意识。这是培养学生服务意识的催化剂
图书馆的服务意识 篇12
从1979 年恢复高考以来, 高校自身建设就开始了。1999 年高校新一轮扩招, 又给高校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就目前来, 看高校的规模都呈现日益扩大的趋势, 对高校自身来说, 在规模化发展的同时, 不断提升自身硬件、软件设施的水平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我们社会正在步入信息时代, 这无疑也给高校教学与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服务工作的重要部分, 虽然服务职能没有发生本质性变化, 但也给服务工作的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全新要求, 根据读者实际需求进行服务工作的创新是高校图书馆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 如何进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工作呢?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服务理念创新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工作是其核心职能, 表面上来看是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查阅资料和开拓视野等方面的服务, 实际上更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所以对于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本质理解对于做好图书馆工作非常重要。
所谓服务创新就是使广大读者感受到不同于从前的崭新内容。服务创新为用户提供以前没有能实现的新颖服务, 这种服务在以前由于技术等限制因素不能提供, 现在因突破了限制而能提供。所以作为高校图书馆的广大管理者, 我们要在当前学校硬件设备和阅读环节日益改善的同时, 要知晓广大读者即师生们的新需求和新变化, 要本着“服务第一”“读者第一”的理念去研究读者的需求, 进而改进自身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例如, 最近几年,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激增使大学生在就业方面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学生在这种形势下主动学习的意识在增强, 很多学生都希望能够在大学阶段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量, 为将来能够立足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这样的现实需求, 图书馆就可以开辟“第二课堂”, 来满足学生们的学习。
二、服务技术创新
当前社会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的内涵呈现更加明显。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的发展也是如此, 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图书馆也需要在技术领域做出一定的创新、改变, 来满足社会、读者的需求。
当前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 读者的信息行为与需求都在发生着变化, 所以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一平台, 不断改进技术, 进而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因此, 高校图书馆要重视网络信息技术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完善局域网建设。针对读者需求的多样性更多地进行特色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同时,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和检索, 要在学期伊始多搞一些培训和讲座, 使广大读者能够熟练地应用图书馆的相关技术;同时要做好各种数据的整合, 结合本校广大师生学习、研究倾向自建属于自己的数据库资料, 这样读者们用起来才能够方便和快捷。
三、服务的内容创新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往往就是给广大师生提供借阅的书籍和资料。但是, 随着时代的发展, 服务内容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来满足读者的需求。高校图书馆本身就具有和社会图书馆所处的特殊环境, 即高校中大量知识分子的存在意味着它是社会知识传播的核心, 人才密集, 拥有学科综合、资料丰富、信息充分的优势, 在教育方面也注重人才的创新培养。自从20 世纪末我国高校合并、扩招、强校调整以来, 图书馆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 多空间与时间满足读者服务需求, 缩短高校毕业生与社会的差距等方面担当了更多义不容辞责任和重担。
据此, 高校图书馆要结合高校自身发展目标和广大读者的需求及时地做好服务内容的调整, 进而满足师生学习和科研的需求, 真正发挥好其服务的功能。
四、思想上重视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影响意义
当今信息时代新鲜事物迅猛发展, 任何落后的不能满足社会进步需求、不图创新的服务都面临着被淘汰的窘境。这一时期, 我国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 任何落后的经营观念、服务做法都会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乃至社会教育起阻碍作用, 只有不断创新理念, 利用新技术, 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等服务, 提高学生的知识才能和信息检索等能力, 真正发挥其职能, 最大限度地体现其存在的价值,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才能紧跟时代与社会的发展步伐并获得长足发展。
五、为社会服务
高校图书馆的基本功能是为所在学校师生提供服务, 但随着知识经济和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到来, 高校图书馆应该逐渐拓展服务职能和服务范围。高校图书馆在未来的创新服务发展中, 为社会服务, 如学科专业服务、通借通还等将是其发展趋势之一, 因为只有这样, 高校图书馆才能实现其馆间的资源优化配置与共建共享, 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 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内容广泛, 需要广大工作者立足于本职, 积极思考和大胆实践, 高校图书馆的创新发展趋势也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得更加贴近读者的需求。
摘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所谓创新就是要以不同于常规思维为导向, 满足社会的发展新需求。在给高校教育发展模式提出新要求的现实下, 高校图书馆这样一个服务部门也需要对自身的服务工作进行创新, 以满足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服务理念,服务技术,服务内容
参考文献
[1]李奎香.对现代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比较与研究[J].教育与科研, 2008 (3) .
[2]熊武金.新时期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2 (5) .
[3]朱晓.浅谈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镇江高专学报, 2010 (1) .
【图书馆的服务意识】推荐阅读:
图书馆服务的创新12-15
图书馆服务品牌的创建06-19
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创新07-13
移动图书馆的服务论文10-22
图书馆的服务与创新11-14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12-16
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12-18
县级图书馆的延伸服务12-18
手机图书馆的特色服务10-18
微博时代的图书馆服务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