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妇产科护理(精选10篇)
初产妇产科护理 篇1
临床护理路径 (CNP) 属于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系统性的医疗护理工作模式, 其一般是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系统的护理服务。借助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更好的满足初产妇对生理和心理需求, 使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有效改善初产妇的相关指标, 确保母婴的生命安全[1]。本文将会收治的初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护理路径的使用方法和效果进行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随机选择了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初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投硬币的方式将其随机分成了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年龄23~40岁, 平均年龄 (28.4±1.5) 岁, 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 (39.4±1.1) 周;实验组年龄22~41岁, 平均年龄 (28.8±1.4) 岁, 孕周36~41周, 平均孕周 (39.9±1.2) 周。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临床方面的临床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确立研究小组
本次研究中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了研究小组, 由科室医护骨干人员组成, 其主要负责对研究对象的选取, 并按照要求设计临床护理路径、制定流程图、临床指导、评价临床路径和总结改进, 从而保证临床护理路径有条不紊的进行。
1.2.2 护理人员培训
对研究小组的相关成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 使他们对临床护理路径各个环节的知识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掌握各种问题的预防和解决办法, 从而保证研究对象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2.3 制定护理路径表
本次研究中, 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手册》来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 而且在制定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剖腹产产前、顺产、产后初产妇的基本需求、科室的实际情况等进行制定, 并由护理小组、产科医疗共同制定一套与实际情况相符的临床护理路径表, 以保证各项目标符合能够得到顺利的实施。一般要求以初产妇护理流程为纵轴, 以严格的时间为横轴, 通过对临床护理路线图进行表格化处理来更好的描述理路径的相关内容, 同时还需要按照要求标出护理目标及评价标准。
1.2.4 临床护理路径实施
当初产妇入院之后一般委派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接待, 并耐心向初产妇和家属讲解医院的住院环境、陪护制度、规章制度及科室主任、相关床位的主管医师、护士长及护士等内容。
对包括治疗、饮食、护理、检验、健康教育、手术 (产前后的指导、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记录和评估。同时要求责任护士根据初产妇病情和临床护理路径内容来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并做好护理服务的评价工作。当完成一项护理服务内容后, 要在其后面打上勾, 并签名, 而对于未完成的内容同样要标记出来, 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弥补, 从而保证临床护理路径的顺利实施。
1.3 评价标准
(1) 对两组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和对比; (2) 对两组母婴保健知识 (初产妇保健基本知识、育儿基本知识) 和母乳喂养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对比; (3) 对两组新生儿护理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统计与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 例数 (n)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对比
统计和分析发现, 实验组的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母婴保健知识和母乳喂养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调查和统计发现, 实验组的初初产妇保健基本知识、育儿基本知识和母乳喂养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均好于对照组, 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新生儿护理操作掌握情况对比
统计发现, 实验组对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等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均好于对照组, 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如今, 随着人类生活结构和生活理念的不断转变, 对临床护理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传统的护理服务已经无法更好的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而临床护理路径的出现, 在临床护理服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一般是为初产妇住院期间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从初产妇入院开始, 为其提供一套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全方位服务, 并将成效管理的概念融入其中, 把“尽可能少的医疗费用”和“尽早康复”作为临床护理路径的主要内容。实际上, 临床护理路径以初产妇为中心, 为其提供操作规范、业务全面、主动性强的护理服务, 从而有效缩短初产妇的住院时间, 将其住院费用, 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2]。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可以更好的提高初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相关统计发现, 自从对产科初产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之后, 初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的护理服务。这主要是因为临床护理路径对传统的护理服务进行了有效的深化, 并为初产妇提供系统、全面、针对性的护理服务。通过临床路径告知书, 可以使初产妇对护理流程、护理内容和护理时间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从而更好的配合医院的护理服务, 促进医患、护患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 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和信任度, 从而有效的减少了不必要的护患纠纷发生。同时, 在住院分娩的过程中, 还可以使初产妇接受更加全面的指导和培训, 加深医患之间的关系, 更好的满足初产妇的心理需求, 提高初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外, 临床护理路径还可以根据初产妇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临床路径表, 然后按照表中的内容为初产妇提供动态化、系统化、连续性、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并做好护理服务的评价和指导工作, 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弥补, 从而更好的提高护理服务的整体质量[3]。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还可以有效提高初产妇对新生儿基本护理操作技能、母乳喂养基本知识、母婴保健基本技能的了解和掌握。通过本次研究发现,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之后, 实验组初产妇的保健基本知识96.67%、育儿基本知识98.33%和母乳喂养基本知识掌握情况98.33%均好于对照组75.0%、76.67%、75.0%, 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由于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对健康知识进行有效的宣传, 使初产妇能够对相关知识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并帮助初产妇加强对母乳喂养知识、母婴保健的了解。同时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还可以增加与初产妇的交流与沟通, 并告知初产妇如何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新生儿护理基本操作技能, 如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脐部护理, 更好的掌握母婴保健基本技能, 如婴儿护理要点、新生儿常见症状的处理等。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还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相关统计发现, 将临床护理路径引入到初产妇临床护理之中, 可以有效的缓解和降低初产妇产后乳房硬结肿胀、尿潴留的发生率, 从而确保初产妇身体的康复。自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之后, 还可以确保健康宣教及时、到位, 使初产妇及家属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喂奶姿势、母乳喂养技巧、有效乳房护理、挤奶手法等相关知识, 并告知初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 从而有效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产后乳房硬结肿胀、奶胀的发生率。此外, 医护人员还需要做好初产妇及家属心理调适、睡眠、休息、生理变化、生活调节、合理营养与锻炼、预防产后出血、会阴护理及产后4-6h及时排尿、分娩24h后下床活动、尿潴留预防等知识的宣传工作, 从而有效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 对产科初产妇实施系统性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 可以有效的规范医护人员的基本操作, 提高她们的综合素养, 而且还可以做好初产妇相关知识的培训与教育工作, 有效的缩短初产妇的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 提高初产妇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为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在产科初产妇护理工作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了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初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投硬币的方式将其随机分成了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初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而实验组初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系统性的临床护理路径护理, 然后对两组初产妇的相关指标和新生儿指标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 实验组初产妇的住院费用 (1859.41±213.53) 元和住院时间 (3.45±1.12) d均低于对照组 (2586.83±246.65) 元、 (6.24±1.35) d, 同时实验组初产妇的保健基本知识96.67%、育儿基本知识98.33%和母乳喂养基本知识掌握情况98.33%均好于对照组75.0%、76.67%、75.0%, 此外实验组初产妇对新生儿抚触93.33%、新生儿沐浴96.67%、脐部护理 (95.0%) 等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均好于对照组78.33%、76.67%、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对产科初产妇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 为其提供临床护理路径护理, 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初产妇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而且还能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减少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 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产科,初产妇,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邓丽萍.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7 (6) :90-91.
[2]王小景.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初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12 (1) :147-148.
[3]杨永萍.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初初产妇护理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 2016, 9 (26) :45-46.
初产妇产科护理 篇2
【关键词】 分娩镇痛;产程;产妇;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R71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209-02
如何使产妇清醒、无痛苦地分娩,诞生新的生命为人们所追求,分娩镇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镇痛方法的选择应尽可能避免对胎儿的影响,并不影响产程的进展。理想的分娩镇痛必须具备:①对母婴无不良影响;②易于给药,起效快,作用可靠,满足整个产程镇痛的需要;③避免运动阻滞;④产妇清醒可参与生产过程。分娩镇痛法分为:药物性分娩镇痛和非药物性分娩镇痛。药物性分娩镇痛包括:镇静、镇痛药物、吸人性分娩镇痛、外阴阴道神经阻滞、椎管内神经阻滞。我院自2001年4月~2005年2月开展椎管内神经阻滞以来,已成功地实施了1000例分娩镇痛术,并收到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此1000例产妇均为自愿要求行分娩镇痛而无禁忌症的产妇,无年龄、孕周及孕产次的限制。分娩镇痛禁忌症为:①不能使用硬膜外麻醉者;②脐带脱垂的产妇;③妊娠合并心脏病,心功能Ⅲ~Ⅳ级者;④持续性宫缩乏力经静点催产素后无明显变化的产妇;⑤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者。选同期未进行分娩镇痛,进入产室要求正常分娩的产妇1000例作对照。
1.2 方法: 初产妇宫口开大3cm左右,经产妇宫口开大2cm左右进入待产室,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后,建立静脉通路,产妇自行排尿后交代分娩镇痛可能出现的情况,查无禁忌症家属自愿要求行使分娩镇痛,请经验丰富的麻醉师施行硬膜外麻醉,穿刺点一般选L2~3腰椎间隙或L3~4间隙,向头置管3cm,穿刺成功后硬膜外腔留置导管,推注1%利多卡因溶液5ml作诱导,试麻醉平面,防止误入蛛网膜下腔,5min后取罗哌卡因4ml(40mg),加入019%生理盐水14ml中,再加入芬太尼注射液2ml(0.04mg),共计20ml混合液,首次给药5ml,5min后再给药5ml,观察镇痛效果,罗哌卡因作用时间为115h左右,超过此时限可重复给药,达到理想镇痛。产妇在第一产程分娩镇痛期间可自由活动,宫口开全停止给药,指导产妇加腹压。
1.3 疼痛分级: 根据产妇主诉分为四级。Ⅰ级:无痛或稍感不适,活动自如,无汗或微汗。Ⅱ级:轻度疼痛,可以忍受,出微汗。Ⅲ级:中度疼痛,难以忍受,辗转不安,合作欠佳,出汗伴肢冷。Ⅳ级:重度疼痛,不能忍受,叫嚷不安、出汗、肢冷。产痛Ⅰ、Ⅱ级为镇痛有效,Ⅲ、Ⅳ级为镇痛无效。
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
新生儿出生1minApgar评分≤7分为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1]。
2 结果
2.1 镇痛效果观察: 此1000例产妇经硬膜外给麻醉药后10~20min均无腹痛,产妇意识清醒,表情自如,可安静入睡或正常进食,Ⅰ级占76%;Ⅱ级占24%,镇痛效果明显。
2.2 分娩镇痛中第一产程活跃期的观察: 规律宫缩宫口开大3cm,经产妇宫口开大2cm左右至宫口开全的时间,此1000例产妇平均需时(210±90.7)min,与对照组平均需时(240±89.2)min相比,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分娩镇痛中第二产程的观察: 指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的时间,此1000例产妇平均需时(54±13.5)min,与对照组平均需时(55.1±14.3)min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2.4 产后出血量观察:
分娩镇痛产后出血量平均为(210±71.3)ml,与对照组平均(214±70.1)ml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2.5 阴道助产率比较:
此1000例分娩镇痛产妇,产钳术110例(占11%),其中因胎儿宫内窘迫行产钳术者80例,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使胎头下降停滞,第二产程停滞30例,与对照组产钳术120例(占12%)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2.6 剖宫产率比较:
此1000例分娩镇痛产妇,剖宫产110例(占11%),与对照组剖宫产230例(占2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1.4 新生儿Apgar评分: 观察组18例胎儿34~35孕周,新生儿轻度窒息10例(占1%),与正常分娩对照组20例胎儿34~35孕周,新生儿轻度窒息26例(占216%)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分娩时剧烈的疼痛使产妇焦虑、紧张和恐惧,致使产妇血中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对产妇、胎儿十分不利[2]。产妇由于疼痛喊叫,过度通气,耗氧量增加,导致呼吸性碱中毒,由此引起血管收縮及氧离曲线左移,影响胎盘氧供,最终导致产妇、胎儿出现低氧血症,供氧能力的降低,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可造成母体和胎儿内环境紊乱,发生胎儿窘迫,造成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升高[3]。采取分娩镇痛措施可以缓解疼痛,使上述的应激反应减弱或消失,从而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经椎管内神经阻滞的优点还在于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与神经膜上受体结合,阻滞钠离子通道,使神经膜电位不能达到动作电位阈值,神经冲动不能传导,产生镇痛作用。其药理学特征为心脏毒性较低,感觉和运动阻滞分离更趋明显,对子宫胎盘血流无影响,与脂溶性阿片类镇痛药芬太尼联合应用,使镇痛平面更加恒定,减少运动阻滞,降低了低血压的发生率,以及局麻药的血药浓度和全身浓度,产程中不限制行走,减轻下腔静脉压迫,降低胎心异常的发生率,减少尿潴留,防止产后背痛等并发症。
分娩镇痛的优点:①分娩镇痛的实施,最大程度地减轻孕妇的疼痛,使孕妇能在轻松、愉快、无疼痛中顺利完成分娩过程,不会干扰产程,产妇可以进食保持体力;②促进宫口扩张,第一产程活跃期缩短;③不会造成产后出血量大;④剖宫产率降低;⑤由于产科原因需改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无须重新硬膜外穿刺,通过硬膜外腔留置导管,更换麻醉药袋后即可行手术[4]。分娩镇痛应用于临床,对母儿非常安全,受到越来越多产妇及家属的欢迎,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郭建荣,姜虹,崔健军.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
[3]邹清如.1分娩镇痛500例临床分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
产科子宫切除术产妇的心理护理 篇3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分娩10 142例, 剖宫产3 885例, 其中子宫切除12例, 发生率1.1%。11例经子宫切除后, 无并发症发生, 痊愈出院;1例死亡。11例孕妇平均出血量为3 857 m L, 子宫切除的原因:胎盘因素7例, 子宫下段黏膜下肌层损伤2例, 羊水栓塞、妊娠并发急性脂肪肝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各1例, 子宫切口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出血1例。年龄20~40岁, 平均年龄30岁;初产妇1例, 经产妇10例;有剖宫产史的5例;孕周在32周~41周, 平均孕周为36周;阴道分娩3例, 剖宫产8例;文化程度:小学5例, 初中4例, 高中1例, 大学1例。新生儿均存活, 健康状况良好。
2 心理反应
2.1 焦虑、恐惧心理[2]
本组资料中有4例患者, 产前无异常情况, 分娩或术后, 因产后出血常规治疗无效, 而切除子宫。产妇对病情的骤然进展和子宫切除毫无心理准备, 她们从拒绝手术到被迫接受子宫切除, 甚至在昏迷后不知情的状态下接受手术, 没有经历心理缓冲, 术后表现为恐惧、害怕, 甚至惊恐, 不停地担心生命受到出血的威胁。另7例患者明确诊断为前置胎盘和胎盘植入, 经术前反复的医患沟通对子宫切除有一定的思想准备。该组产妇反复的阴道出血, 住院时间长, 新生儿多为早产, 担心其子宫切除后, 对新生儿预后有影响, 长期多个不良刺激, 产妇多表现紧张、焦虑, 睡眠障碍。
2.2 自卑、抑郁心理
因对子宫的生理功能缺乏认识, 产妇担心术后可能影响到夫妻性生活, 提前衰老, 使身体形象受损, 会被丈夫嫌弃。来自家庭的潜在危机和社会角色的巨大变化, 产妇难以接受, 出现自卑、抑郁、淡漠, 不言不语, 或进食过量, 或不思饮食。为此, 应向患者及其配偶讲解女性生殖器官的常识, 告之子宫切除只会引起绝经和丧失生育能力, 不会影响性生活和女性特征[3]。
2.3 悲观、失望心理
妊娠分娩或剖宫产, 多数经过顺利, 母子平安。子宫切除患者, 住院期间经历合并症并发症, 精神上紧张和肉体痛苦;多认为命运不好, 老天爷对自已不公平;表现为敏感多疑、易激动。还因为对家庭和社会角色的误解, 对未来缺乏信心, 出现悲观、失望心理。
3 心理护理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应融入角色, 理解患者的心情, 态度和蔼, 引导产妇倾诉内心的苦恼。向患者介绍医生和责任护士及本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 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3.2 帮助产妇及其丈夫正确认识疾病和手术
医护人员鼓励患者及家属表达自己的感情, 对健康问题、治疗和预后等提出问题。向他们提供诊疗信息及术后性生活的资料, 解除因缺乏医学知识带来不安。体组4例产妇的丈夫对妻子子宫切除有顾虑, 让其丈夫参加病情分析, 以纠正其错误观念。认识到子宫切除, 保留卵巢不影响激素的分泌, 不影响女性特征, 对减轻产妇的思想压力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使其接受目前的健康状态。医护人员语言的内容要严谨、高尚, 符合伦理道德原则。
3.3 选择有效的沟通方式
掌握产妇的气质类型和性格特征, 对其所提出的问题要随时解答。产妇的年龄、家庭背景、文化修养、社会经济地位不同, 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各不相同, 应及时采取护理对策。本组中3例是农民, 均系小学文化程度, 已生育都是女孩, 或者仍有生育要求的家庭, 自觉是个没用的人而产生失落感。护理人员在治疗护理过程中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她们进行教育, 耐心解释切除子宫的必要性, 以后除不能生育及月经来潮外, 对身体不带来其他影响。主动与产妇丈夫沟通, 引导他多体谅产妇, 要经常探视, 使患者体会到没有被遗弃,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育观。
3.4 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 避免产后抑郁[4]
产妇由于自身原因而不能亲自照顾新生儿会产生愧疚、烦躁的心理。护理人员及时提供新生儿的各种信息, 如病情允许, 应鼓励产妇适度地参与到照顾新生儿的活动中, 积极创造各种亲子互动机会, 如观看新生儿沐浴、游泳, 鼓励母乳喂养等。促进家庭和谐关系的建立, 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4 结果
通过对11例产科子宫切除的产妇, 因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家庭关系及性格不同, 所表现出的不同心理变化而实施的个体化的心理护理[5], 使她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健康地面对生活, 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11例产妇均按期康复出院, 术后42 d、术后3个月返院复诊母婴情况良好。
5 体会
在产科急症中行子宫切除术, 挽救了不少产妇的生命。但由于是处于生育期, 对产妇的心、身甚至整个家庭会造成很大创伤, 产妇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若术后护理不当, 产妇会产生忧郁, 失助自怜的心理反应, 使伤口愈合减慢[6]。本组11例患者, 强调心理护理在产科护理的重要性, 医务人员重视产妇的心理健康, 注重家庭成员间的凝聚力, 特别是丈夫共同参与, 取得满意效果, 提高了产科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郭璐萍, 黄小芸, 等.产科子宫切除12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 (1) :11-12.
[2]纪佩珩, 朱文爱, 等.5例产科子宫切除产妇术后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4) :622-623.
[3]沈珍素, 齐琳萍.海岛妇女子宫全切术前后性生活状况调查及健康指导[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4) :310-311.
[4]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27.
[5]叶红梅.妇科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策略[J].基层医学论坛, 2008, 12 (1) :48.
初产妇产科护理 篇4
关键词 初产妇 心理特征 护理
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与产程的顺利进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分娩时产妇的情绪对于分娩的进行至关重要,尤其针对于初产妇,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使神经系统功能良好,使分娩按正常的机制进行,否则会导致难产。只有重视孕产妇的心理活动,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心理护理,才能预防难产,使其在分娩和哺乳时有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顺产初产妇565例,针对心理特征,进行了合理的护理,并做了如下报告。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初产妇565例,年龄21~44岁,初中文化程度以上,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她们采取了产前心理护理,从而使她们克服了消极情绪并使得自然分娩顺利进行。
分娩之前:①害怕、惊慌、高兴、紧张等是每一位首次即将经历分娩的初孕妇对于分娩过程都存在的心理特征。护理人员应该介绍分娩的过程,使产妇对其有个大概的认识,自开展产前保健以来就开设有孕妇课堂,讲授一些关于孕期、分娩期和哺乳期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乐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和焦虑[1]。增强了其顺产的信心。②初产妇都希望在亲戚、医生和护士的帮助下使分娩过程顺利并且能够缩短分娩时间。分娩是个漫长又伴随疼痛的过程,不少孕产妇因为不能忍受疼痛而以剖宫产结束分娩,这个时候就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的鼓励。给初产妇解说正常分娩方面的内容,产前产后也许会出现的情况,分娩和宫缩之间的连系,向产妇说明宫缩时需要使用拉马泽呼吸减痛法以及在腹部或腰骶部轻轻地按摩来减轻疼痛,如果宫缩良好能够推动分娩的进展,让她们明白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2]。树立孕妇分娩的信心。尽可能的减轻分娩的疼痛。③孕妇办理入院手续后,医护人员要以亲切、热情的态度迎接对待孕妇,向她们详细的解释入院须以及住院事项。医护人员必须谨记具有保护性的医疗制度,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时刻注意,对于扮演着不同社会角色的孕妇,她们有不同的性格和文化素质等,所以医护人员要学会用艺术性的语言和她们建立融洽的关系,要有耐心地对待她们的问题并会有策略的解答。④助产人员要知道孕妇对疼痛的忍受力不单单与个人的痛阈有关更重要的是还与个人的心态有关,所以需要全程陪护以减轻产妇的痛苦,而且还要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增加产妇的信心,帮助产妇度过第一产程,期间鼓励产妇多进食高能量食品,休息与适当活动,劳逸结合,促进产程进展,助产士在全程陪护中要引导产妇在宫缩时做配合的呼吸,同时在背部和腰骶部做轻轻地按摩以减轻疼痛并向她们解释为什么分娩过程中会疼痛,可以通过交谈分散她们的注意力来减轻疼痛。告知如果做非常消耗精力和体力的事,如大声喊叫或不停地呻吟,严重时会造成宫缩无力引发难产以及产后出血的风险增大,鼓励产妇尽量配合。⑤仔细观察分娩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具有保护孕妇隐私,态度严谨,记录及时等品质,有必要时要及时告诉孕妇检查的结果和生产过程的情况,这样可以使她们忘记顾虑和恐惧增加对自然分娩的信心,同时以积极的行动和心态面对分娩。
分娩之后:①要及时将婴儿的情况告诉产妇因为分娩后产妇最在意的是孩子的健康情况,并在0.5小時内给早吸允、早开奶,实行母婴同室有利于以后的母乳喂养,且最好的安慰方式是把婴儿交给母亲照顾[3]。②第二产程结束后进入第三产程,告知产妇分娩结束后即将是胎盘娩出的时期,在等待的过程中可以与产妇交流,将新生儿抱给产妇进行第一次接触,有助于子宫收缩,减少出血。③整个分娩期结束后进行会阴侧切口的缝合,注意局麻药的药效,如果从注射局麻药到缝合的过程时间过长的话可以适当重复给药,以减轻产妇的疼痛,给下次分娩减少心理阴影[4]。④在观察室观察的2个小时,告知亲属应认识到产妇在生产后的心理特点,要加倍关怀和爱护,减少产后抑郁的出现。
结 果
对于产妇的心理活动要给予重视,并且要对产妇有相应的心理护理,让产妇在最好的心态下成功分娩,降低剖宫产率,为了降低婴儿的患病率最好实行母乳喂养。
讨 论
影响孕产妇身心健康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她们在孕期的紧张和抑郁。通过我院产前保健的孕妇课堂,住院期间医护人员的心理指导,分娩过程中的助产士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及分娩指导,565例初产妇顺利的度过了分娩期,促进了分娩机制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 胡群,殷晓丽.初产妇分娩前后的心理特征及其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6,8(13):2733.
2 赵彩霞,高志敏,景海江.初产妇分娩前后的心理护理[J].全科护理,2009,7(3):229-230.
3 梁萍.产妇在分娩前后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36:225.
初产妇产科护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产科产妇共80例, 所有产妇均顺利分娩, 其中剖宫产29例, 阴道顺产51例;产妇年龄22~36岁, 平均年龄 (28.9±2.8) 岁;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 (40.3±0.5) 周, 所有产妇均经系列常规检查证实身体状况正常, 且未见精神病等重大疾病。将80例产妇依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0例) , 两组产妇年龄、孕周、身体状况、文化水平、精神状态、分娩情况等方面均未见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产妇均为常规护理。产妇入院起由专人负责宣传教育, 并于产后对产妇进行哺乳指导。
1.2.2 观察组
观察组产妇给予全程护理模式。产妇入院时, 助产士亲自迎接, 带领产妇及家属熟悉周围环境, 指导基本生活, 自我介绍且双方熟悉后, 进行简单的沟通交流, 基本了解产妇身体、心理状况后, 全程护理小组针对性制定全程护理方案, 并为护理方案留下考核、标记及调整空间。
根据产妇对生产、哺乳知识、技巧的了解情况及产妇本身知识文化水平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工作, 通过资料、视频、图片、现场讲解等方式帮助产妇了解产前、产中及产后基本生活注意事项, 指导自我护理技巧及专业护理配合要点, 着重加强产妇各时期心理指导。鼓励产妇之间相互沟通交流, 并鼓励顺利生产及泌乳的产妇到待产妇中间传授经验。
生产时, 产妇熟悉的助产士及指导人员陪同助产, 帮助产妇放松心情、配合助产, 指导产妇正确呼吸、使力。待胎儿娩出后, 轻柔帮助新生儿伏在母亲身上皮肤接触半小时, 同时规范消毒处理。母婴接触时, 帮助新生儿正确吮吸产妇乳头, 通过反射作用刺激产妇尽早泌乳。产后36h内尽量让新生儿与产妇在同一病房, 待母亲体力及精神稍微恢复之后, 专人指导产妇正确哺乳, 并讲解产后饮食起居、卫生护理要点, 尤其鼓励产妇分娩48h尽量多次哺乳, 不要忽略夜间哺乳, 切忌自行给新生儿喂其它食物[2]。
新生儿规范哺乳后不能满足仍有啼哭现象的, 护士严格依照既定方案适量添加库奶以满足新生儿。产妇出院前, 助产士及护理人员集体与产妇告别, 鼓励产妇, 并作全面的出院指导, 留下并再次核对产妇联系方式, 加强出院后的随访调查及指导工作[3]。
1.3 评价标准
泌乳时间:即泌乳始动时间。产妇分娩后专人规范帮助挤压乳房, 直至乳头溢出清亮乳汁, 乳汁首次溢出变为泌乳始动时间, 规范记录泌乳时间。泌乳量满足:专人指导产妇规范哺乳, 每日哺乳次数不少于8次, 以哺乳后新生儿不啼哭、入睡为基本标准, 若产妇乳量达到既定标准, 且完全哺乳情况下的新生儿每日小便不少于6次, 大便2次以上, 体重生理性丢失现象得到控制 (每日晨起测量体重) , 则视为满足[4]。
1.4 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 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 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 P<0.05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妇泌乳时间
观察组产妇产后72h泌乳总数40例 (100.0%) ;对照组产妇产后72h泌乳总数37例 (92.5%) , 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
2.2 产妇泌乳量
观察组产妇产后3d综合泌乳量满足总数40例 (100.0%) ;对照组产后3d泌乳量满足总数36例 (90.0%) 。观察组产妇产后72h泌乳量满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强化吸吮反射是尽早泌乳的关键, 产后泌乳需要多种激素及神经反射的共同参与, 多种激素中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催乳素的作用最为明显, 新生儿娩出后与母亲的皮肤接触及正确的乳头吸吮能直接促进产妇催乳素分泌量的增加及作用的加强, 产生的催乳素能作用于乳腺泡、帮助乳房充盈, 实现尽早泌乳[5]。科学调整哺乳方式是提升泌乳满足质量的关键。新生儿出生后的吸吮对乳汁的分泌有直接的刺激作用, 在合理刺激下尽早、足量分泌的乳汁可很好满足新生儿, 利于母婴心理与生理健康[6]。
全程护理模式的介入是早泌乳、充分泌乳的主导因素。全程护理模式的参与能在产前、产中帮助产妇调整心理状态, 更好地配合产前营养计划、分娩工作, 产后心理与生理状态俱佳, 为尽早泌乳与足量泌乳奠定了基础, 同时, 母亲良好的精神与身体状态间接带动了新生儿皮肤接触、吸吮乳头等行为, 更利于催乳素的分泌与作用。助产士可有计划地帮助新生儿正确吸吮母亲乳头, 产生有效刺激, 加快泌乳、提升泌乳质量[7]。后期规范、贴心的出院指导与随访工作也进一步提高了泌乳质量。全程护理模式效果良好,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模式的应用对产妇泌乳实践及泌乳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产科产妇共80例, 依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0例) , 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服务,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对比两组产妇泌乳实践及泌乳满足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24h内泌乳45.0%, 48h内泌乳50.0%, 72h内泌乳5.0%, 产后72h泌乳总数40例 (100.0%) ;对照组产妇产后72h泌乳总数37例 (92.5%) , 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产妇产后24h泌乳量满足5例 (12.5%) , 48h泌乳量满足27例 (67.5%) , 72h内泌乳量满足8例 (20.0%) , 产后3d综合泌乳量满足总数40例 (100.0%) ;对照组产后3d泌乳量满足总数36例 (90.0%) 。观察组产妇产后72h泌乳量满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全程护理模式的实施利于产妇尽快泌乳及泌乳量满足, 有助母婴健康。
关键词:产科,全程护理模式,产妇泌乳,泌乳量
参考文献
[1]杨世萍, 张淑萍, 方红, 等.实施产科全程护理模式促进产妇早泌乳充分泌乳[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1) :24-26.
[2]李旭茹, 陈伟月, 孔肇英,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全程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院, 2007, 7 (8) :116-118.
[3]廖冰, 李文红, 彭公丹.择期剖宫产产妇早期乳房按摩对母乳喂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2, 23 (5) :365-366.
[4]钟丽娟.导乐陪伴分娩促进产妇泌乳临床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 (6) :23-24.
[5]王向静, 范书萍, 田莉.专人全程陪伴分娩护理模式对产妇泌乳影响的研究[J].河北医药, 2008, 30 (8) :1259.
[6]朱庭芳.自护理论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 (B版) , 2007, 9:804-806.
初产妇产科护理 篇6
关键词:产科护理新模式,产妇焦虑,分娩质量,影响
分娩是女性正常的生理过程, 孕妇分娩过程中不仅在生理上受到影响, 还会受到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孕妇对环境因素的认识不足等容易造成孕妇在分娩期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等负面心理, 从而影响分娩质量[1]。常规护理方法虽然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 但是护理时间长, 容易造成孕妇产程的延长, 增加了产后出血量, 影响产妇生活质量。近年来产科护理新模式在初产孕妇护理中广为使用, 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2]。为了探讨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产妇焦虑和分娩质量的影响, 本文综合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130例住院分娩初产孕妇的相关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4年2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30例住院分娩初产孕妇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 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孕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65例。试验组中, 年龄22~35岁, 平均 (29.5±1.2) 岁;对照组中, 年龄23~36岁, 平均 (29.7±1.3) 岁。孕妇均为初产妇, 胎儿头位, 无严重妊娠综合征或巨大儿等分娩高危因素, 产道检查显示无异样, 孕妇对分娩方式、护理措施等有知情权。两组孕妇的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 方法如下:根据孕妇情况进行常规方法护理, 包括常规的健康宣传教育、产前常规体检以及胎心监测, 并详细记录各项结果, 孕妇送入产房前或者送入产房后选择相应的分娩方式, 并由家属签字[3]。
1.2.2 试验组
试验组采用产科护理新模式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2.2.1产前健康教育孕妇入院后向患者介绍笔者所在医院的基本情况, 消除患者的陌生感。针对孕妇的家庭背景、文化程度以及心理状况等, 采用交谈、角色扮演、咨询等方式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通过宣传栏、宣传画册、电视录像等形式告知孕妇自然分娩的优势、分娩先兆、分娩过程中产妇的身心变化和不适等, 正确地指导产妇练习放松技巧, 消除孕妇的焦虑、恐惧等心情, 增强孕妇自然分娩的信心[4]。
1.2.2. 2 产时激励
产妇分娩过程中由有经验的助产士进行自我介绍, 并加强和孕妇沟通, 对产妇做出全面评估, 了解孕妇的心理状态和需求, 根据孕妇的心理、生活以及情感等分散其注意力, 善于使用赞美语言夸奖产妇, 激发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 减轻产妇疼痛, 缩短产程, 降低难产率和剖宫产发生率[5]。
1.2.2.3拉梅兹呼吸训练法分娩前加强孕妇拉梅兹呼吸训练, 让孕妇保持仰卧位或让孕妇保持半卧姿势, 让孕妇全身放松, 深吸气后吐气, 吐气时速度要比吸气时快, 并根据孕妇子宫进行调整孕妇呼吸的频率和方式, 增加孕妇自然分娩的心理顺应性[6]。
1.2.2. 4 音乐疗法
孕妇分娩时应该配备各种音乐, 产妇进入产室后选择孕妇喜欢的音乐, 并根据孕妇的情绪调整音量, 选择带有诗情画意、轻松优雅和抒情性强的音乐分散孕妇注意力, 提高产妇应激能力。
1.2.2. 5 家庭化分娩
母婴同室环境优美、设备齐全, 配备家庭式陪人床、卫生间等, 选择淡红色窗帘, 让产妇感到轻松、安全、温馨, 保障母婴安全[7]。
1.3 评分标准
(1) 焦虑评分:研究中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对患者进行评定, 方法如下, 正常:孕妇评分低于50分;轻度焦虑:评分在50~59分;中度焦虑:评分在60~69分;高度焦虑:评分大于70分[8,9]。 (2) 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式, 如: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剖宫产; (3) 观察两组产程比较, 如: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前后SAS评分比较
两组产妇分娩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试验组产妇分娩后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试验组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阴道助产率及剖宫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产妇产程比较
试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分娩是女性正常的生理过程, 是准妈妈人生中的特殊时期, 在此期间很多因素, 如:害怕自身以及胎儿受到伤害, 害怕分娩时的痛苦和手术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担心医师处理不当, 对医师缺乏信心等, 造成孕妇不必要的焦虑和心理压力, 尤其是初产孕妇, 更加容易产生种种不良心理状态[10]。传统的护理模式虽然能够保证孕妇分娩, 但是却无法缓解产妇紧张、恐慌的情绪, 导致子宫无法正常收缩, 增加体内儿茶酚胺分泌量, 加剧产时的疼痛程度, 提高了剖宫产率, 降低分娩质量。近年来, 产科护理新模式在产妇中广为使用, 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产科护理新模式和常规模式相比优势较多, 它能够有效提高分娩质量。产科护理新模式主要包括:产前健康教育、拉梅兹呼吸训练法、产时激励、音乐疗法以及家庭化分娩等方式。孕妇产前进行健康教育能够让其正确地对分娩疼痛有一定了解, 消除孕妇分娩前的恐惧、害怕等心理, 帮助孕妇树立正确的分娩信心。而拉梅兹呼吸训练法能够在分娩过程中让孕妇保持比较轻松的状态。同时, 分娩过程中采用音乐疗法能够让孕妇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并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提高产妇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 初产孕妇分娩过程中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效果理想, 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产程, 消除患者焦虑等负面心理, 降低剖宫产发生率,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郑日媛, 罗荣娟, 卢梅.心理干预改善产后病人抑郁症状的护理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2) :29.
[2]赵伟, 王清凤, 张桂荣, 等.护理干预对孕妇剖宫产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16) :125.
[3]林锦妹, 林子玲.护理干预对先兆早产患者结局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21) :150-151.
[4]周艳塔.护理干预对初产妇焦虑和分娩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10) :161-162.
[5]梅先菊, 刘江梅, 罗求清, 等.心理干预对产妇焦虑症状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 (7) :31-32, 41.
[6]董玫.产科新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不良情绪、分娩方式和护理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9) :1002-1003.
[7]李彩平.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 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10 (10) :64-65.
[8]王颖, 王玉琼, 郭秀静, 等.孕妇配偶焦虑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华西医学, 2012, 27 (3) :419-422.
[9]石永丽, 王艳侠.综合护理干预对初产妇焦虑情绪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河北医学, 2014, 20 (2) :332-333.
初产妇产科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1岁~42岁, 平均29岁;初产妇41例, 经产妇9例;文化程度:初中10例, 高中20例, 大学及其以上2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2岁~44岁, 平均31岁;初产妇42例, 经产妇8例;文化程度:初中18例, 高中20例, 大学及其以上12例。两组产妇年龄、生育史、文化程度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1 提供人性化的住院环境
人性化的住院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为病区环境。产妇入院后, 应为产妇努力营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美观、干净的病区环境, 可以用色彩来消除医院给产妇带来的恐惧感, 病房墙壁可采用粉红色系, 用绿色的植物点缀病房, 缓解产妇的紧张心理, 有利于产妇顺利度过分娩过程, 减轻痛苦。软件环境指人文环境, 主要包括保护好产妇的隐私、尊重产妇的人格、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等。每个病床之间安上布帘, 让产妇自己有相对独立的私人空间, 以缓解由于陌生环境给其带来的紧张感。让产妇感到家的温暖, 努力将病房营造出家的感觉, 使病房充满人性化、人情味, 消除产妇的陌生感与紧张感, 可在病室内摆放一些花草, 使产妇放松。
1.2.1. 2 提供人性化的沟通服务
护士应做到与产妇主动沟通。给予心理支持是护患沟通的主要方法, 而语言是沟通的工具及载体, 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有利于拉近与产妇之间的距离, 同时也有利于在产妇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在接待新入院产妇、欢送出院产妇时均应采取规范性用语。亲切的笑容和安慰的语言可使产妇的情绪调动起来, 使护患关系和谐融洽, 促进护患间的信任, 有利于产妇积极配合治疗。创造和谐、友好的护理氛围, 可使产妇的情绪趋于平缓, 降低医院的护患纠纷发生率[1]。产妇心理比较脆弱, 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 护士应善于倾听与引导, 让产妇把喜、怒、哀、乐释放出来。与产妇交流时不使用教育性口气, 态度和蔼, 不急不躁, 增强产妇的信任感, 降低其紧张及恐惧心理。产妇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护士应将与产妇沟通作为日常工作的首要任务, 应密切观察产妇的实际情况, 根据产妇的个体差异性, 积极采取相应的沟通方式, 使其树立治疗的信心, 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1.2.1. 3 治疗过程中的人性化护理
在产妇术前需要做好备皮、冲洗外阴、灌肠以及插导尿管等术前准备。护士应根据病人的文化层次, 做好解释工作, 告知术前准备的必要性, 并给予心理安慰, 使其放松。确保操作环境的私密性, 减少外界的不良刺激, 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妇的暴露部位, 对操作过程中出现不适的产妇, 要立即停止操作, 并对其不适感及时给予处理。产妇进入手术室后, 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 加之对手术的恐惧, 护士应主动关心和安慰产妇, 对进入手术室的产妇, 应有专门护士陪伴, 避免产妇产生孤独感, 并及时介绍手术室环境, 消除产妇对环境的陌生感, 避免产妇情绪紧张导致的生命体征不稳定[2], 使整个手术过程充满人情味, 让产妇从身心上均获得舒适感和安全感。人性化护理服务会让产妇感到温馨、舒适, 同时也体现对产妇人格的尊重。树立人性化服务是护理的精髓。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护士应具有热情的微笑、大方的举止、礼貌的言语以及娴熟的技能, 体贴、关心产妇, 让产妇有一种亲切、安全和信任的感觉。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杜绝浓妆艳抹, 着淡妆上岗, 做到情绪乐观、精神饱满。
1.2.1. 4 出院指导
产妇出院时, 应为产妇提供优质服务, 做好产妇出院时的健康指导, 为产妇讲解育婴有关知识。尊重产妇需求和权益, 尊重产妇的人格, 保护产妇的隐私, 告知产妇日常生活及饮食的注意事项, 同时做好电话随访。
1.2.2 评价标准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对产妇实施护理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 评分<6分为无焦虑, 7分~14分为可能有焦虑, >14分为肯定存在焦虑。
1.2.3 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均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个性化的、创造性的、行之有效的护理模式。开展人性化护理, 就是要坚持一切从病人出发, 激发和调动护士的创造性、积极性, 提高治疗效果, 使病人在心理、生理、精神、社会上处于舒适而满足的状态, 创优质服务。护士与病人的行为和语言交流质量直接对病人心理造成一定影响, 用真诚、鼓励的态度同病人沟通, 使病人感到人性关怀的温暖, 可减少其紧张、恐惧情绪, 促进和恢复健康。为病人营造一个诊病、治疗、康复的精神和物质环境, 可减轻痛苦以及预防疾病, 并使病人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这要求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心理、社会、人文、伦理等多元化知识, 从而更好地掌握沟通的艺术, 同时还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将人性化服务运用到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 让产妇在情感上得到支持, 身心处于良好的适应状态, 满足其心理需要, 可提高自然分娩率, 增强其分娩信心[3,4,5,6,7], 并且, 在当前医患矛盾尖锐的环境下, 给予人性化护理, 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后, 产妇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经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满足产妇的心理需要, 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 有利于提高其生命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晓红, 楚更五.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85.
[2]房佩娣, 楼萍静.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患者40例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25 (8) :55-56.
[3]甘元琼.心理护理在当代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和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5) :117-118.
[4]曹启莲, 刘英, 闫正芬.人性化护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8, 22 (1C) :256-257.
[5]梁改花.人性化护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7, 21 (6C) :1666.
[6]张梅, 王丽华.产科人性化护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护理研究, 2006, 20 (3A) :623-625.
初产妇产科护理 篇8
关键词:产科床边工作制,产妇心理,产妇护理能力
妇产科为风险最高的科室, 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妇及婴儿的生命健康及安全[1]。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产科床边工作制对产妇心理及护理能力的影响, 特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6例产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6例产妇患者, 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 治疗组患者为43例, 患者年龄分布在23~34岁, 平均年龄为 (28.49±0.24) 岁;患者孕周分布在34~41周, 平均孕周为 (37.51±0.16) 周;对照组患者为43例, 患者年龄分布在24~35岁, 平均年龄为 (29.84±0.17) 岁;患者孕周分布在35~42周, 平均孕周为 (38.24±0.18) 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及孕周等基本资料, 均没有显著差异性,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本次研究中选取的患者, 各项生理指标均为正常, 即指患者的胎位、骨盆等不存在显著高危因素, 且没有显著剖宫产指征、妊娠并发症状以及精神障碍等[2]。
1.2.2 排除标准
对于合并心、肾、肝、造血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等疾病的患者予以排除, 同时, 胎儿出现畸形现象、或者是胎位异常及头盆不称的患者也应排除[3]。
1.3 方法
护理人员给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 给以治疗组患者, 除了常规护理之外, 还加以产科床边工作制护理措施。即护理人员对治疗组患者实施的护理, 全在患者床边进行, 其主要护理内容包含, 对患者的基础护理, 及对乳房、子宫修复等方面的护理, 同时还对患者进行母乳喂养指导、健康指导以及会阴护理等。对婴儿的护理主要包含触摸技术、沐浴技术、臀部护理、脐部护理以及母乳喂养、听力、预防接种以及疾病筛查等等[4]。护理人员除对患者实施一对一的护理, 还应鼓励患者自己亲身操作, 并对其护理能力进行强化训练, 直至患者及其家属可以熟练握。
1.4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产后SCL-90自评量表评分以及对婴儿护理能力掌握状况。其中, SCL-90自评量表评分主要包含对患者产后精神病性评分、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及躯体化等方面的评分;对婴儿护理能力主要包含患者对婴儿的触摸技术、沐浴技术、臀部护理、脐部护理以及母乳喂养等护理能力的掌握状况。在护理人员的指引下, 采用不记名形式, 由患者本人进行详细填写。
1.5 统计学处理
本组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P<0.05, 证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产后SCL-90自评量表评分
治疗组患者产后精神病性、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及躯体化等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数值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掌握婴儿护理能力的状况
治疗组患者对婴儿的触摸技术、沐浴技术、臀部护理、脐部护理以及母乳喂养等护理技术的掌握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数值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患者对护理的要求逐渐提高, 尤其是妇产科的护理。因在医院中, 产科为风险最高的科室, 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妇及婴儿的生命健康及安全。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 提出产科床边工作制, 从而更好的实现护理的人性化、特殊化以及个体化等特点[5]。
产科床边工作制主要是指护理人员给以患者的护理措施, 全在患者床边进行,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还可以提高患者对新生婴儿护理能力的水平, 可以很好的护理新生婴儿。通过本次研究表明, 产科床边工作制对产妇心理及护理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如实施产科床边工作制的治疗组患者, 其精神病性评分为 (1.31±0.32) 分, 人际关系敏感评分为 (1.41±0.41) 分, 焦虑评分为 (1.41±0.38) 分, 抑郁评分为 (1.39±0.41) 分, 躯体化评分为 (1.40±0.37) 分;但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 其精神病性评分为 (1.46±0.43) 分, 人际关系敏感评分为 (1.68±0.46) 分, 焦虑评分为 (1.58±0.52) 分, 抑郁评分为 (1.67±0.51) 分, 躯体化评分为 (1.57±0.52) 分;对照组患者产后SCL-90自评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治疗组患者的, P<0.05。与此同时, 治疗组患者对婴儿的触摸技术、沐浴技术、臀部护理、脐部护理以及母乳喂养等护理技术的掌握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 P<0.05。因此, 产科床边工作制对产妇心理及护理能力的影响较为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常慧, 郭翠琴.产科床边工作制对产妇心理及护理能力的影响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10) :1245-1246.
[2]周雪琼.探讨抚触护理法对初产妇心理健康以及降低产后出血的作用及意义[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 (2) :269-270.
[3]任秀琼, 杨康春, 马妮.全程护理干预对独生女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1) :11-13.
[4]张继敏.临床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外医疗, 2012, 31 (31) :156-157.
初产妇产科护理 篇9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初产妇26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两组的临床护理结局进行评估,包括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和产后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和产后抑郁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和产后抑郁的发生,提高初产妇的分娩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初产妇;分娩
【中图分类号】R714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9-0037-02
分娩是妊娠产妇心理与社会功能相协调和适应的生理过程,与经产妇相比,初产妇缺少经验,以致分娩过程更长,且由于分娩疼痛而影响其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和分娩满意程度[1]。我国剖宫产产妇日渐增加,相关数据显示[2],部分医院的剖宫产率约为50%,甚或达75%,究其成因可能与剖宫产指征有关,加之多数初产妇存在妊娠分娩有关的应激反应,对分娩充满焦虑、害怕与恐惧心理,从而最终影响对分娩方式选择。因此,本研究根据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方案,对我院130例初产妇实施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我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260例,年龄19~36岁,平均年龄(267±34)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82±15)周,产科评估为单胎、头位可经阴道试产的产妇,既往没有不良孕产史,没有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均为正常妊娠。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130例,两组初产妇在年龄、孕周、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普通护理,主要包括产前指导,对其进行饮食指导、入院前准备、如何呼吸以及分娩注意措施、产褥期护理等,同时予以心电图等生命体征监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具体实施内容如下[3-4]:①入院待产时护理。接待孕产妇时态度礼貌热情,积极和产妇进行沟通,服务细致周到,耐心倾听她们的诉说,尽可能满足其合理需求,消除紧张感,并主动介绍住院医师、护士及医院相关情况;深入了解孕产妇及家属情况,特别是孕产妇当前的心理状况及家属的态度,提前做好对有一定负性情绪产妇的干预。②临产过程护理。临产过程中产妇因担心母子的安危及疼痛感是造成其负性情绪的主要原因,因此临产前应注重交流方式,由专业熟练的医护人员,讲解正性案例,讲解新生儿出生乐趣等多种方式的心理护理保障,转移产妇注意力,消除焦虑、紧张、恐惧的不良情绪。③产后心理护理。保持病房安静、整洁,给产妇创造最佳休息环境,加强对产妇生命体征的观察,尽早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适时对产妇表示祝贺和给予表扬,使产妇充满自豪感和满足感;留意产妇及家属的心理活动和对婴儿态度的情绪变化,加强与产妇及家属的交流,让产妇感受到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关爱,舒缓产妇的心理负担;关切产妇伤口,正确指导产妇的哺乳姿势,保护患者的隐私;对个别心理反应比较大的产妇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对产妇出院后的身心健康给予指导。④健康教育。对产妇进行分娩知识的健康宣教,使孕产妇和家属了解更多的医学知识,详细说明阵痛宫缩的发生原因,请有经验的医护人员或已分娩产妇介绍分娩过程中的体验,消除她们对分娩心理的顾虑情绪,让产妇掌握分娩的技巧,增强分娩自信心,以愉悦的心态迎接产程。
13评定标准对两组初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产后抑郁概率等几项进行统计,其中产后抑郁评价标准参照EPDS产后抑郁评分表[5],EPDS总分≤12分确定为阴性,≥13分者为阳性,阳性者确诊为产后抑郁症,同时记录好两组第一、二和第三产程的时间等;调查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并记录好,主要由经过培训后的医学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教育及关心程度等内容的评定,满分为100分,其中90分及以上者为非常满意,60~90分者为满意,低于60分者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住院期间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为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不满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临床分娩结局比较护理后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7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低、产程时间短、产后出血率小、产后抑郁概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对于产妇的心理与生理却是不同程度的应激源,初产妇心理压力较大,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以及各生理指标的变化,其中分娩疼痛又会引起血压、心输出量、呼吸频率、耗氧量和儿茶酚胺水平的改变,这些都有可能对产妇和婴儿造成危害[6-7]。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主要通过对临产妇进行有效的心理安慰,消除产妇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减轻产妇的心理与精神负担,耐心讲解分娩的相关知识,帮助产妇建立起分娩的信心,让产妇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亲切关心,使产妇情绪稳定,精神放松,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满足感和安全感,是临床新兴的干预手段,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得到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重视[8]。
产科临床实践表明,在分娩影响因素中,心理状况对产妇来说尤为重要,其负性情绪往往会导致难产和产后抑郁等并发症的发生[9]。调查资料显示[10],产妇不良情绪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占30%~50%,可见,在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同时还应帮助产妇了解分娩相关知识可有效消除产妇负面心理。本研究显示对观察组产妇进行了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剖宫产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各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产后出血量和产后抑郁概率明显降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报道一致[11]。已有研究指出,对疾病健康知识掌握度越高,患者面对疾病所产生不良情绪越少,可显著提高疗效并改善预后,且患者治疗疾病的积极性提高明显。本研究中观察组产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知识教育后,可消除产妇不良情绪,提高初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患者满意度,减少产后出血和产后抑郁概率的发生,进一步改善医患关系。
综上所述,加强对初产妇心理护理和健康知识教育,可有效降低产妇的负性情绪,增强初产妇对分娩的自信心,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和产后抑郁的发生,具有显著临床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泽兰.产妇分娩期疼痛的心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3,2(36): 266.
[2]曹滨霞.探讨全程陪伴分娩护理助产对分娩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4, 18(5):26.
[3]翟剑英.心理护理在产科应用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9):176-177.
[4]张克芳.孕产妇的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5):128-129.
[5]王丹,李小黎,赵瑞珍,等.参芪解郁方对产后抑郁症患者雌、孕激素及EPDS评分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2016,35(1):29-32.
[6]郑新军.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02):64-65.
[7]Abushaikha LA. Methods of coping with labor pain used by Jordanian women[J].Journal of Transcultural Nurising,2007,18(1):35-40.
[8]尹洪花.系统健康教育在产科病房的应用[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1(3):56-57.
[9]岳喜格.心理护理在产科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7):94-95.
[10]张烨.剖宫产瘢痕处妊娠4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11(23): 5754.
[11]李爱英,杨静愈.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0,10(10):125-126.
初产妇产科护理 篇10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产科,负性情绪,满意度
随着社会及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产妇及家属对于产科护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传统的产科护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自我生育、医疗保健的需求[1], 因此, 针对产科护理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使其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医学护理理念的新趋势显得尤为关键[2]。为减轻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产生的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 本研究针对本院收治35例分娩产妇, 对其分娩过程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 观察其对产妇负性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1月来本院进行分娩的足月产妇70例,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35例。对照组年龄22~37岁, 平均年龄 (29.79±5.47) 岁;平均孕周 (39.79±2.37) 周。观察组年龄21~36岁, 平均年龄 (28.95±5.17) 岁;平均孕周 (39.97±2.19) 周。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两组产妇均给予常规产科护理, 包括:分娩知识、母乳喂养、产前及产后相关注意事项等宣讲;产前常规检查;胎儿胎心监护;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人性化护理, 内容包括: (1) 产前人性化护理。护理人员应注重仪容仪表, 做到微笑服务, 产妇入院时主动上前迎接, 帮助家属进行入院手续的办理, 将产妇搀扶进病房。待产妇住下后, 对其介绍产前、术中、产后的相关情况, 认真解答产妇及家属的疑问, 交流时言语轻柔, 与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根据产妇自身经济条件、教育程度等情况, 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新生儿脐部消毒、尿布更换等操作指导。 (2) 术中人性化护理。产妇分娩过程中, 由其指定两位责任护士进行陪护, 护理人员应全程握住产妇的手给予其鼓励, 对于自然分娩的产妇, 产程中可配合其家属, 与产妇进行交流, 了解其分娩过程中出现的不适感, 及时采取措施, 轻抚其手背, 给予安全感。并对产妇进行呼吸指导, 帮助其正确呼气及用力。 (3) 产后人性化护理。分娩后根据产妇自身情况, 有针对性的为其指定产后护理计划, 对病房进行定期清扫与消毒, 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流通, 避免产妇及新生儿出现感染, 对产妇提出的一切合理要求尽力满足, 为产妇提供一对一的服务。产后应注意与产妇的沟通, 帮助其适应新角色。 (4) 人性化出院指导。在产妇出院时, 为产妇拿出院物品, 并告知产妇及家属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叮嘱其按医嘱进护理, 并按时来院复查, 微笑与产妇道别。
1.3 观察指标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表对产妇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进行测评:分值<7分为无焦虑;7≤分值≤14分为轻度焦虑;分值>14分为重度焦虑[3]。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分值≥60分为满意;分值<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负性情绪
观察组护理后负性情绪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1.43%高于对照组68.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产妇在分娩时生理及心理上都要承担巨大的痛苦, 需要感受到外界的关爱及安全感。因此在产科护理中, 对护理人员专业性及护理方法的有效性有较高要求。
本文针对观察组35例于我院产科进行分娩产妇, 对其分娩给予人性化护理支持, 结果显示, 产妇护理后负面情绪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表明人性化护理应用于产科产妇分娩, 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原因在于人性化护理更注重人性化与个性化, 对产妇提出的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尽量满足, 护理全程注重微笑服务[4], 利于促进与产妇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 帮助其树立生产信心, 提高产妇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 人性化护理还注重护理人员的重要性, 可由产妇自行选择值得信赖的责任护士, 针对产妇进行一对一的护理, 帮助其排解不良情绪[5], 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有利于负性情绪的缓解, 同时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此外, 人性化护理不仅注重普通的产褥期知识宣讲, 更注重产妇母婴喂养及婴儿照护的宣教, 由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一对一的亲自示范, 使产妇更深刻的掌握相关知识[6], 提升护理质量, 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产科产妇分娩, 能显著缓解产妇负性情绪, 提高护理满意度, 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李俊萍, 丰淑英.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4, 28 (17) :2135-2136.
[2]李亚玲.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应用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 2014, 20 (10) :1738-1740.
[3]郑嬿喆.人性化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 (10) :2844-2846.
[4]王庆捷.人性化护理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 (14) :1587-1590.
[5]李艳英.人性化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 34 (12) :1664-1665.
【初产妇产科护理】推荐阅读:
产妇护理06-22
产妇护理能力01-05
前置胎盘产妇护理08-22
产妇产前产后护理12-17
产妇心理护理的体会05-17
镇痛分娩产妇观察护理08-09
产褥期产妇护理09-23
术后护理产妇顺利康复10-07
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12-19
孕产妇护理知识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