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2024-06-28

高危孕产妇的心理护理(精选11篇)

高危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篇1

高危妊娠是指存在高危因素的妊娠。高危因素对孕妇、胎儿、新生儿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围产儿病死率,影响妊娠结局。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务工作者不但要重视生理因素对高危孕妇的影响,更应关心社会及心理因素对其的影响[1]。妊娠分娩是妇女的一个正常生理过程,但分娩给产妇带来了重大的心理反应,尤其是初产妇更容易出现一些复杂的心理变化,其中以焦虑、抑郁最为常见。因此,对高危妊娠产妇除了及时的进行诊断治疗外,做好心理护理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高危妊娠产妇72例,年龄33~45岁,孕周36~41周;初产妇33例,经产妇 39例;分娩方式:阴道分娩49例,剖宫产23例。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年龄、孕周、产次、分娩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式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如下心理护理。

1.2.1 入院时的心理护理:

鉴于高危妊娠产妇的特殊心理状态,对其妊娠和分娩有较大影响,因此入院时礼貌、热情、诚恳地接待产妇,可使其获得安全感、信任感,从而使其紧张的心理得到初步调整。然后再通过谈心的方式进行心理摸底,以了解其文化程度、家庭状况、生活嗜好等,消除其陌生、紧张感。

1.2.2 营造优美、舒适、整洁的待产环境:

如设立欢乐待产室,内设图文并茂的分娩知识及育婴挂图,挂图中须含有颜色娇艳的花束和简单有序的生活用品,使产妇感到心情舒畅、轻松,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

1.2.3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向产妇讲解分娩常识,如宫缩和分娩的关系、分娩时如何配合等,消除其对分娩的忧虑及怕痛心理。对有世俗偏见的产妇,尽量向其说明重男轻女的错误思想是不可取的,对存在羞涩心理的患者,尽量避开其家属及其他患者。

1.2.4 临产前的心理对策:

视产妇如亲人,高危妊娠产妇临产前恐惧心理更加突出。因此,应根据其精神状态予以关心体贴,亲切陪伴,避免训斥,在做好精神鼓励的同时,还要做好生活护理。

1.2.5 鼓励产妇休息和饮食:

医护人员要嘱咐产妇未进入产程或宫缩不紧时,宜多休息,夜间安静入睡。同时,多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使其机体内有足够的能量,从而增强产力,缩短产程,减轻痛苦。

1.2.6 认真观察产程:

培养产妇的意志,提高分娩痛阈,树立最佳的心理状态,顺利通过分娩。

1.3 评价指标及标准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抑郁和焦虑评价,正常:<50分;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抑郁

观察组SDS正常率为63.9%,高于对照组的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焦虑

观察组SAS正常率为72.2%,高于对照组的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产妇精神心理因素可影响机体的内部平衡、适应力和健康。相当数量的初产妇临产期情绪紧张,出现对分娩或手术的恐惧,害怕分娩时宫缩痛,担心胎儿发育不正常、分娩不顺利或分娩并发症、产后无人照顾及经济费用,有的还为婴儿性别烦恼[2]。而情绪的变化可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子宫缺氧、收缩乏力、产后出血、宫口扩张缓慢、产程延长等。同时,也促使产妇神经内分泌发生变化,如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增多,血压升高,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针对不同个体,采用适当方式对孕产妇进行宣教,使其减轻对分娩的恐惧感,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对保持情绪稳定、愉快、心境平和具有积极的意义[3]。有研究发现,心理干预从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入手,关注产妇整个产褥期的心理过程,较仅注重对负性情绪进行心理干预的方法效果好。还有资料表明,护理人员对孕产妇做好宣教工作,向其介绍妊娠与分娩的相关知识,使其了解分娩过程的发生机制及生理与心理反应,可以消除其因知识缺乏而对分娩产生的紧张与恐惧心理[4]。

总之,对待高危妊娠产妇,首先要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了解和掌握其心理类型,以采取针对性对策,帮助其消除不良心理因素,调整其最佳心理状态,使其最大限度地配合治疗和护理,顺利通过分娩,从而提高分娩成功率。当今,医学模式正在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今天的护理学也越来越重视心理护理的作用,而做好孕产妇的心理护理对优生优育和妇女身心健康的作用,将会随着医学发展的实践愈加显示出来,并被更多的医务人员认识和运用。

摘要: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对高危妊娠产妇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 将72例高危妊娠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并比较抑郁和焦虑情况。结果 观察组SDS和SAS正常率分别为63.9%、72.2%,高于对照组的41.7%、4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能改善高危妊娠产妇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高危妊娠,心理护理,抑郁,焦虑,影响

参考文献

[1]孙艳新,常红芳.高危孕妇的心理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5):287.

[2]何燕嫦.加强早期护理干预对高危孕妇转归的影响[J].现代医院,2005,5(10):86.

[3]李毅萍.106例高危妊娠孕产妇心理分析与对策[J].当代护士,2006,7(8):57.

[4]王庆军.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需求与护理服务模式[J].护理学报,2008,15(3):10.

高危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篇2

【关键词】高危妊娠;围产期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132-01

高危妊娠(high risk pregnancy)指的是对孕产妇及胎婴儿有较高危险性,可能导致难产或危及母婴性命的妊娠。孕妇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和妊娠并发症,以及受到外界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等情况,均可导致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早产、死亡、先天畸形等,都可能造成妊娠的危险性,从而会增加围产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因此,为了孕妇自身和胎儿的生命安全,凡被列入高危妊娠的孕妇都必须做好监护与护理的工作。为探讨高危妊娠产妇住院期间的护理措施,本文对我院2012年1月~2016年5月就诊的65例高危妊娠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65例高危妊娠产妇,均随机选自我院2012年1月~2016年5月就诊的高危妊娠产妇,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为(27.6±1.3)岁,孕周14~33周,平均24周;65例高危妊娠产妇中,妊娠高血压患者有39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有2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患者有4例。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护理

首先,护理人员将高危妊娠病因、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及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向孕产妇及其家属详细讲明,使他们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及自身防护。其次,做好饮食指导。对于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要饮食合理控制,既能维持妊娠所需要的营养及热量又不会导致血糖引起高渗性糖昏迷或血糖过低导致的酮症酸中毒。[2]另外,做好高危妊娠孕产妇运动指导,要教育其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免疫力。同时,做好孕产妇监测。指导孕产妇规律孕前检查,孕28周-36周,每四周一次,36周以后没周一次,如果有异常应增加检查次数,必要时可选择住院治疗。

1.2.2 心理护理

高危妊娠的孕产妇因自身的病情复杂,且妊娠是时间长,绝大多数会产生精神压力,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非常不利于孕产妇健康。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沟通,耐心讲解高危妊娠的相关知识,鼓励孕妇诉说心里的烦恼和担心的问题。针对不同心理因素所产生的烦躁、焦虑、恐惧等情绪给予心理疏导, 增加孕产妇的心理耐受力,并告知良好心态更有利于胎儿发育及顺产,不断消除她们的不良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树立顺产的自信心。

1.2.3饮食护理

根据高危妊娠的孕产妇个体情况制定合理饮食方案,要进食高蛋白、高热量、足够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和所需氨基酸。[3]根据孕妇的身高、体重计算每日需要的热量,蛋白质比例占20%,脂肪占20%-30%,碳水化合物占50%-55%,提倡少量多餐制,每日分5-6餐。同时,对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1.2.4运动指导

指导高危妊娠的孕产妇合理运动,如散步,运动量不宜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每次20分钟左右,保持心率在120次/分。

1.2.5 妊娠期监测

首先,对高危妊娠的孕产妇进行严格产前检查、肾功能、眼底、血压等的监测,要严密观察宫底高度变化,并结合B超及时发现巨大胎儿或者羊水过多。孕20周左右应该进行B超检查,核对胎龄并仔细观察胎儿是否有畸形,如果有应尽早实施中期引产,避免造成更大的家庭与社会负担。

1.2.6做好产后护理

对于高危妊娠产妇来说,在将来或再次妊娠时发生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机会明显增加。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产后随访,建议产妇定期检查,控制饮食,改变饮食结构,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并增加锻炼可推迟或延缓合并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产后的健康水平。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65例患者经过健康教育及护理,无新生儿窒息和死亡情况出现,顺产有49例,顺产率达75.38%;剖宫产16例,占24.62%,取得显著临床护理效果。

3 讨论

高危妊娠(high risk pregnancy)是指妊娠期或分娩期患有某种并发症或存在某种致病因素,从而影响母亲及胎儿的健康,也是导致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4]为了减少高危妊娠的发生,因此做好高危妊娠筛查、监测、护理措施十分必要。患者除了接受医生的治疗外,接受良好的健康教育及围产期护理,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意义。

本文研究中,我对65例高危妊娠产妇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合理运动指导、妊娠期监测、产后随访等护理措施,使我们对高危妊娠的孕产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要做好孕早期筛查工作, 及早发现、早识别、早处理, 根据孕妇的不同情况及高危因素, 针对性地予以正确的治疗、监护及护理, 尽量使高危妊娠转化为无危妊娠或低危妊娠。不断加强专业护理知识, 增强护理工作的责任感, 做好临床护理, 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使孕妇顺利通过妊娠、分娩, 母婴健康状况良好。这样,才能提高临床顺产率。本文研究患者均顺利分娩,顺产率达75.38%,取得显著临床护理效果,促进护患关系,提高临床整体治疗效果,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9-100.

[2]方茂林.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杂志,2008,3(6):68-69.

[3]马光华, 谢康.高危妊娠孕产妇住院期间的护理55例.基层医学论坛, 2009, 7(9):232-233.

高危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196例产妇, 均通过自评量表发现有心理障碍,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98例。年龄22岁~36岁, 平均年龄 (29.7±6.3) 岁, 妊娠37周~42周。研究组有69例初产妇, 29例经产妇;对照组有67例初产妇, 31例经产妇。2组产妇在年龄、文化程度、妊娠时间、胎儿重量、自评量表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 按照SCL-90评分需要在产妇分娩前及整个过程中实施针对性一对一心理护理干预, 确保其逐步摆脱焦虑情绪, 增加信心。

1.2.1 分娩前心理护理

产妇在分娩时通常心理都比较复杂, 对新生儿期盼的同时, 对整个分娩过程都会感到非常担忧。根据产妇具体心理情况, 护士需要制订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首先护士在产妇入院接待时需要热情、主动、详细地介绍住院环境和其主治医师具体情况, 消除产妇的陌生感;给予一定的妊娠及分娩知识宣教, 确保其理解分娩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只要保证睡眠质量及合理化饮食, 与医生积极配合, 通常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1.2.2 分娩时心理护理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 护士都要仔细听取产妇诉求, 耐心细致地给予产妇及家属分娩相关知识讲解, 通过医生配合, 随时告知产程具体进展, 以帮助产妇增加顺利自然分娩的信心。得到医生允许的情况下, 鼓励产妇进行合理饮食。如实施分娩镇痛需要得到产妇相关配合, 护士应及时、准确地指导产妇进行合理呼吸。对于产妇的较好配合, 护士应及时鼓励并给予正性强化;如产妇无法进行配合, 必须更加注意相关指导方法, 不能使用批评及训斥的方法对待产妇及家属, 一定要提高产妇分娩力量及自信心。密切注意产程的变化情况, 一旦发生异常, 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1.3 观察项目

观察2组产妇的分娩结果、分娩方法、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情况, 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产妇顺产率61.2%, 和对照组的34.7%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新生儿窒息和生产后出血情况比较, 研究组要优于对照组, 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1。

3 讨论

有很多因素会对产妇的生产过程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 负性心理可导致产妇宫颈发生异常, 甚至有难产情况发生。针对性实施心理护理, 能够有效缓解产妇分娩时的负性心理, 帮助产妇维持情绪稳定, 放松心态进行分娩, 有利于分娩的正常进行[2]。

有调查研究显示, 高危妊娠产妇通常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其主要来源于对导致高危妊娠的因素缺乏正确了解, 如果产妇发现自己属于高危妊娠, 通常都有困惑或无助情绪, 总是过于担心妊娠的顺利性和胎儿的安全性, 总是恐惧孕期会出现异常现象甚至发生难产等情况。而且产妇在了解自身病情后, 也会担心高危因素可能产生的一些不良后果, 如果存在胎盘前置, 产妇会担心发生大出血, 且会担心此种情况是否会伤害到胎儿正常的健康发育。很多产妇对一些高危因素会产生错误认知[3], 例如产道畸形和胎位不正等情况, 以为此类高危因素必须行剖宫产, 因此不按照医嘱及时复诊, 反而依赖于分娩日期实施剖宫产手术。而且高危孕妇容易产生恐惧分娩疼痛的情况, 对分娩意外过分担忧。

通过对本文2组患者的临床观察, 研究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在心理状态上要明显好于对照组产妇, 对照组产妇分娩时出血量增加, 分娩时间延长, 新生儿窒息率升高, 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明显。所以, 心理护理能够对高危产妇的分娩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需要予以重视。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高危产妇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196例产妇,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产妇按照SCL-90评分在分娩前、分娩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统计分析2组产妇的分娩结果。结果 2组比较, 研究组顺产概率高, 阴道手术、剖宫产以及新生儿窒息、出血例数、产后大出血比例均较对照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高危产妇分娩时全面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 能够提高临床顺产率, 减少阴道手术、剖宫产发生率, 降低产后大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

关键词:高危产妇,分娩,心理护理,影响

参考文献

[1]何燕嫦.加强早期护理干预对高危孕妇转归的影响[J].现代医院, 2009, 25 (10) :861-862.

[2]杨红.良好的心理护理对分娩结果的影响[J].医学信息, 2010, 9 (12) :2477-2478.

高危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篇4

现在,我国贯彻实行计划生育,因此大多数产妇都没有分娩经验,是初产妇,孕妇和家属比较担心出现难产的情况。同时,国家对剖宫产的指征进一步放宽,在众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大对数产妇害怕自然分娩不安全,选择了剖宫产,所以剖宫产率持续上升。产前心理护理就是向孕妇介绍和宣传采取剖宫产与自然分娩两种方式的优缺点,来研究在对产妇采取有效的产前心理护理的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8 例分娩的待产妇,其年龄范围在19~34 岁间,平均年龄大约为24.13±2.31 岁,都是初产妇,孕周在35 到41 周,平均孕周大约是38.2 周。在分娩前对孕妇进行定期检查。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 例,对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对观察组的孕产妇实施重点产前心理护理方案,并宣传教育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优缺点,比较两组产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如年龄、胎次、孕周等,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能够进行比较。

1.2 方法

将98 例孕妇随机平均分组,对照组49 例,采取常规的产前心理护理措施;观察组49 例,在采取常规产前心理护理的基础上,还要宣传介绍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优缺点,鼓励家属以其接受宣传教育。随访统计宣传前后孕妇的意向及最后的分娩方式、转归,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等[2]。助产师讲解和指导孕妇进行自由体检后,产房护理人员要根据孕妇的自身情况及心理状态,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案,向产妇讲解自然分娩和剖宫产两种生产方式对胎儿及产妇的影响,让其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配合生产,顺利分娩。

1.3 心理问题

(1) 害怕婴儿有生理缺陷;(2) 忧虑医疗安全;(3) 对住院的环境感到陌生;(4) 担忧婴儿的性别。

1.4 心理护理措施

每个孕妇都非常希望生个聪明健康的宝宝,孕妇住院的过程中,很想了解自己主治医生的工作态度,专业水平及在分娩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孕妇容易出现恐惧、不安的心理,此时,护理人员要详细的.向孕妇介绍我们的医师,并耐心说明在分娩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消除孕妇紧张、恐惧的心理,采取分娩陪伴,让孕妇家属陪伴分娩,此外,要密切观察孕妇产程,采取有效的医疗措施,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基础上,降低产妇的痛苦。大部分产妇对住院环境感到很陌生,因此护理人员在与产妇交流时态度要和蔼亲切,体贴关心安慰孕妇,一旦孕妇出现不适,要立即进行处理,向产妇讲解入院须知,卫生状况,病区结构、物品放置、医院的制度规章、室内设置和功能,确保病室安静、美观、整洁,保障孕妇能好好休息,养精蓄锐,顺利完成分娩过程。

1.5 观察指标护理人员要想孕妇详细的讲解自由体位,然后密切注意产妇分娩产程、分娩方式、时间及产程用药等,并做好记录。

1.6 统计学处理

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用均数± 标准差( xx±s) 表示计量资料,用t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则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 结果

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产后抑郁情况、剖宫产率,结果发现观察组产妇均明显比对照组产妇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3 讨论

自然分娩是一种正常健康的过程,是人本能的行为。产妇和胎儿都有能力顺利进行自然分娩。在自然分娩时,子宫的收缩是有规律的,这样胎儿胸廓的压缩和扩张也是有规律的,促进胎儿肺部逐渐发育成熟,使胎儿能进行自主呼吸。此外,子宫的规律性收缩能促进排出胎儿呼吸道里的羊水与黏液,大大降低了新生儿湿肺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剖宫产是一种外科干预和病理现象过程,它在较短的时间里切开产妇腹壁及子宫壁取出胎儿,能有效的解决难产及母婴并发症等情况,大大降低了母婴的死亡率。不过,会严重损伤产妇机体,可能引起出血、感染伤口、损伤器官、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有资料表明,剖宫产还会造成皮肤损伤、骨折、肌肉神经损伤等。同时,手术后,产妇不能尽快进行进食,影响泌乳,不能及时的给孩子喂奶。因为母乳不足,新生儿会出现低血糖、脱水等症状。。产前心理护理能够对孕妇选择分娩方式产生影响,对确保分娩时母婴安全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此次研究中,通过在产前向产妇介绍宣传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优缺点,使孕产妇的选择发生改变,剖宫产率显著下降。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产后抑郁情况、剖宫产率,结果发现观察组产妇均明显比对照组产妇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高危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篇5

【关键词】循证护理;孕产妇心理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20-01

我国妊娠期妇女容易出现心理焦虑及抑郁,同时妊娠期妇女的身体系统发生生理变化,即应激反应。据统计,我国妇女发生焦虑和抑郁的几率为20%。妊娠期妇女的心理问题以及身体系统的生理变化不仅会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以及各个时期的正常进展,甚至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健康产生影响[1]。为消除妊娠和分娩带来的应激反应,我院近年来孕产妇心理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管理的孕产妇168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35岁,平均年龄28.4±2.7岁;最短孕周29周,最长孕周39周,平均孕周35.5±1.2周;学历:小学及以下13例,初中及高中75例,大专及以上80例;初产妇143例,经产妇25例。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具体内容及过程如下:

首先,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表现、访谈和讯问、查阅病历等方式了解产妇的心理状况以及对产妇心理产生影响的因素。产妇的心理问题表现如缺乏妊娠和育儿知识、心理脆弱、担心妊娠导致身体变形走样和影响性生活、担心妊娠失败、对陌生的医院环境感到不安等等。然后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提出护理循证问题:孕产妇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如何改善她们的心理问题,削弱不良反应对妊娠的影响。

其次,检索文献,翻阅有关护理书籍,查找护理实证。根据产妇的表现以及有关信息,再结合文献检索结果归纳产妇产生心理问题主要原因。产妇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知识;对医院医疗质量不信任;对自身是否能承担母亲职责不信任;新生儿是否健康;对未来生活的忧虑。总结患者的问题后,根据护理文献评价临床护理问题,对每个问题进行严格的评价和分析,从而得到更加可靠的循证证据。

最后,根据循证证据,为产妇提供针对性护理措施。第一,孕产妇入院后,护理人员及时向产妇介绍医院的情况,告知孕产妇在产程中全程有护理人员帮助,并且有先进仪器辅助妊娠,消除产妇对医院和妊娠过程的恐惧感。第二,进行认识行为干预,即让孕产妇掌握更多的妊娠知识和技能,消除对妊娠的恐惧,以矫正不良行为。提供和介绍有关妊娠的及分娩书籍及录像资料,定期开展孕妇知识培训讲座以及与产妇交流活动,让孕产妇逐渐掌握妊娠和分娩知识。同时在病房前开展知识宣传和操作示范,让孕妇了解妊娠期的心理变化、营养保健;告知产妇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引导患者做出正确的分娩决定。在日常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加强与孕产妇的交流、指导胎教、聆听音乐等等,让产妇保持愉快的心情。给产妇做好产前检查,及时发现病理情况,预防不良妊娠结果;解答孕产妇的问题,消除顾虑。如产妇对新生儿健康问题的忧虑,护理人员告知产妇,只要产妇按照科学计划的接受检查或者治疗,可以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掌握家属的心理问题,对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并让家属参与孕产妇的心理护理,消除产妇的心理问题。如帮助家属树立正确的生男生女观念,从而减少孕产妇的心理压力。第三,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护理人员认真倾听产妇的想法,关心她们,并指导她们护理新生儿的一般只是和技能,消除产妇的顾虑。同时让产妇关心、爱护和抚摸婴儿,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让产妇自觉树立责任感及信心。第四,做好出院指导。如合理饮食、多休息、生活禁忌、性生活和计划生育指导,并告知产妇如有问题应立即去医院接受检查。

1.3统计学分析

患者的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妊娠和分娩是许多家庭的头等大事,针对孕产妇存在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必须加强护理,及时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保障妊娠和分娩安全。本次研究中,接受循证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焦慮及抑郁程度显著改善,该研究结果与王姣丽[2]和梁秉伟[3]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循证护理可有效解决孕产妇存在的焦虑和抑郁心理,也表明循证护理是一种科学和完善的孕产妇心理护理方式。同时,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提示循证护理是一种为孕产妇提供的个体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最后,循证护理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更高。护理人员需要掌握良好沟通技巧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准确地总结对产妇心理产生影响的问题和因素。因此,循证护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可以是孕产妇心理护理的个体优质护理,可环节孕产妇的心理问题,提高孕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赵春娥.循证护理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妇儿健康,2011,01(03):18-19.

[2]王姣丽,黄成凤,李霞,朱琼.循证护理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07(12):360-361.

高危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 年2 月—2015 年4 月收治的高危妊娠产妇68 例作为研究对象, 产妇年龄在21 岁~38 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27±2.6) 岁;孕周在37 周~41 周之间, 平均 (38.4±2.3) 周;初产妇38 例, 经产妇30 例。所选产妇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合并心脏病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将68 例高危妊娠产妇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 例, 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 (26.4±5.3) 岁, 平均孕周 (37.1±2.6) 周, 20 例初产妇、14 例经产妇;对照组平均年龄 (28.7±6.5) 岁, 平均孕周 (38.7±2.5) 周, 18 例初产妇、6 例经产妇。2 组患者年龄、孕周以及高危因素等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护理内容主要包括术前常规检测、准备工作, 并告知患者用药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等。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①给予入院产妇温馨、干净、舒适的住院环境, 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流通;消除产妇对住院的恐惧, 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②高危妊娠产妇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容易增加心理负担。因此, 护理人员要为入院待产的产妇讲解高危妊娠相关知识, 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③高危妊娠产妇心理压力大, 护理人员应提供各种交流的机会, 加强与产妇的交流与沟通, 鼓励其讨论面临的问题及心理感受;并告知产妇家属多多陪伴患者, 给予产妇心理上的支持。④积极告知产妇产程相关知识, 争取产妇的配合;在分娩中, 护理人员正确指导产妇配合, 并通过语言鼓励等方式减少产妇疼痛。

1.3 疗效评定观察并记录2 组的妊娠结局, 产妇护理满意度调查采取我院自制问卷调查表, 总分100 分, 满意度得分:超过85 分为非常满意;60 分以上为满意;60 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 非常满意率+ 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 组产妇妊娠结局情况对比研究组顺产率61.7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12%;研究组剖宫产为38.24%、产后出血为26.47%、胎儿窘迫为14.71%、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为5.88% ,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88% , 47.06% , 35.29% 和26.67%,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 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对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0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 差异显著 (P<0.05) 。见表2。

3 讨论

高危妊娠产妇是指妊娠期因个人或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或是有某种并发症或合并症等危害到孕妇、胎儿及新生儿, 最终导致难产者。对高危妊娠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1], 能够帮助产妇消除负面情绪, 并影响其妊娠结局。相关调查显示, 高危妊娠产妇对病因缺乏正确的认识或认识不全面, 因此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影响分娩和新生儿安全[2]。在高危妊娠产妇的护理中, 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把握产妇心理变化, 认真倾听产妇的心声, 转移产妇的注意力, 缓解其内心的紧张、焦虑情绪;同时, 加强与产妇的沟通和交流, 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能够增强产妇的自信心[3]。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组顺产率为61.7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12%;研究组剖宫产38.24%、产后出血26.47%、胎儿窘迫14.71%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5.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88%, 47.06%, 35.29%和2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给予高危妊娠产妇心理护理干预, 能够帮助产妇树立自信心, 缓解其负面情绪, 改善护患关系, 对于提升产科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红, 张春香, 于娥.心理护理干预对高危妊娠产妇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10 (3) :1335-1336.

[2]李晓丽.高危妊娠产妇的心理护理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9) :227-228.

高危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抽取44例出现产后抑郁症的高危产妇,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经产妇17例, 初产妇5例;产妇年龄18~42岁, 平均年龄 (24.1±1.6) 岁;孕周35~43周, 平均孕周 (39.5±0.6) 周;观察组中经产妇18例, 初产妇4例;产妇年龄17-44岁, 平均年龄 (24.3±1.5) 岁;孕周34~43周, 平均孕周 (39.3±0.7) 周。以上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年龄、生产情况、孕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存在比较价值, 所有孕妇均自愿接受临床研究, 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式

采用常规产科护理模式实施护理。

1.2.2 观察组护理方式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心理干预模式护理, 主要内容: (1) 睡眠护理; (2) 心理评估; (2) 安全教育; (3) 倾听患者心声; (4) 积极动员家庭和社会支持; (5) 加强沟通和交流; (6) 根据患者性格特点实施心理干预[2,3,4,5]。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产妇的护理干预前后SAS评分的改善幅度、产后抑郁症病情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治愈:患者抑郁、烦躁、沮丧等症状消失, 心理状态恢复正常, 婴儿的发育未受到任何影响;有效:患者抑郁、烦躁、沮丧等症状减轻效果明显, 心理状态指标相对于治疗前明显改善, 婴儿的发育略受影响;无效:抑郁、烦躁、沮丧等症状表现无任何好转, 心理状态指标无任何改善, 或病情进一步加重, 对婴儿的发育造成严重不良影响[6]。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相关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 患者年龄、孕周、SAS评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 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SAS评分的改善幅度

在护理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分别为 (63.24±4.06) 分和 (62.91±3.54) 分, 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经相应的护理干预后,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分别为 (56.04±3.28) 分和 (47.95±3.09) 分, 观察组较对照组发生显著降低 (P<0.05) , 且两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均较干预前发生显著降低 (P<0.05) , 详见表1。

2.2 产后抑郁症病情治疗效果

经相应的产科护理和抗抑郁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9.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抑郁、烦躁、沮丧、激动, 病情程度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幻觉和自杀等现象, 是对产妇造成威胁最大的一种心理疾病, 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 对于婴儿情绪、行为、认知等发育也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7]。通过普及相关常识, 给予其必要的心理、生理支持, 可使产妇紧张和焦虑情绪得到有效缓解, 发挥心理防御机制, 增强自信心, 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从而使母婴健康得到充分保障[8]。

摘要:目的 应用针对性心理干预模式, 对出现产后抑郁症的高危产妇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44例出现产后抑郁症的高危产妇, 将其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 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 而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抑郁症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SA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针对性心理干预模式对出现产后抑郁症的高危产妇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针对性心理干预,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

参考文献

[1]吴文清, 祈剑云, 刘利华, 等.产后抑郁症、焦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8, 14 (16) :187.

[2]邵小玲, 董晓琪.200例住院患者营养问题的调查及护理干预[J].护理与康复, 2009, 16 (19) :178.

[3]张翠红, 陈佐明.住院抑郁患者团体治疗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17 (12) :204.

[4]冯文, 卢晶梅, 刘旭红.家庭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发病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杂志, 2010, 23 (17) :228.

[5]陈建英.全程式健康教育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D].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8, 26 (14) :458.

[6]陈小英, 陈友华.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学, 2010, 11 (18) :116.

[7]古灼和.社区心理护理干预在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应用[D].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0, 28 (4) :480.

高危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高危妊娠产妇, 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年龄23岁~38岁, 平均年龄 (29±1.5) 岁, 孕周29周~41周, 平均 (36±1.5) 周;初产妇48例, 经产妇12例;合并症:心脏病14例,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6例, 严重贫血9例, 糖尿病8例, 肝肾功能异常3例。对照组年龄22岁~39岁, 平均年龄 (28±2.5) 岁, 孕周30周~41周, 平均 (37±1.5) 周;初产妇45例, 经产妇15例;合并症:心脏病13例,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8例, 严重贫血10例, 糖尿病7例, 肝肾功能异常2例。2组产妇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 包括:常规检查、围生期准备、宣教、给药等;试验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护理干预措施:

1.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增加与高危妊娠产妇的沟通, 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 得到产妇的信任, 提高治疗依从度。在护理期间做沟通中的倾听者, 鼓励产妇将内心中的感受释放出来, 减轻心理压力, 并给予心理安慰和鼓励, 耐心对产妇进行疏导, 缓解产妇的负面情绪。叮嘱家属多与产妇进行沟通, 促使产妇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避免产生恐惧心理和孤独感。

1.2.2 认知干预

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注意病房的通风。在了解产妇的文化水平和身体状况后, 向其宣传高危妊娠的相关知识, 使其了解该病的危险因素、预防的方法以及自我护理方法。可向产妇发放宣传书籍, 促使产妇在了解自身真实情况的同时消除烦躁、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

1.2.3 行为干预

(1) 饮食干预:在饮食上以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和新鲜水果为主, 尽量减少产妇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和盐分。 (2) 运动训练干预:通过呼吸来放松产妇的肌肉神经, 配合舒缓的音乐来转移产妇的注意力, 保持肌肉维持在松弛的状态下。 (3) 睡眠干预:保障产妇足够的睡眠, 体位尽量选择左侧卧位, 该体位有利于减少子宫对腹部的压迫, 提高胎盘绒毛的供血量。

1.3 观察指标

在产妇入院时和分娩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估心理状态, 同时观察是否存在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焦虑、抑郁改善情况

2组产妇入院时SDS和S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接受护理后, 试验组产妇在分娩前SDS和SAS评分比较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试验组发生并发症35例 (58.33%) , 对照组发生并发症43例 (71.66%) ,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学水平的逐步提高, 人们对高危妊娠的认识逐渐提升, 高危妊娠的筛查水平也在提高, 但由于我国妊娠妇女生育年龄过大、妊娠妇女压力倍增等因素导致我国高危妊娠的发生率逐年升高。高危妊娠极易造成产妇难产, 威胁产妇和胎儿生命安全。造成高危妊娠产妇的因素很多, 环境影响、疾病影响、妊娠并发症、社会因素等都有可能成为胎儿早产、死亡、先天性畸形等的相关因素[2]。产妇由于对高危妊娠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够、社会支持体系欠缺以及母婴健康状况方面的因素, 导致其在生产前便经受了来自社会、身心等各方面的压力。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改进升级, 对高危妊娠产妇的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保障高危妊娠产妇平稳地度过妊娠期顺利分娩是广大医务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心理护理是综合干预护理中的核心, 是从心理学角度来取各种方式对产妇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 促使产妇具有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提高治疗效果。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产妇进行心理疏导, 消除负面心理对疾病治疗及康复的影响。

本文结果显示, 高危妊娠产妇在心理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产妇在分娩前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且顺产产妇增加,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 护理满意度提升。说明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缓解高危妊娠产妇不良情绪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郑婉文.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心理状况的影响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0 (28) :14-15.

高危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产科门诊2012年2月-2015年2月进行检查的高危妊娠22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产妇均符合高危妊娠的诊断标准[2]。同意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孕产妇均按照制定好的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 (n=110) 和对照组 (n=110) 。观察组年龄20~39岁, 平均 (26.6±3.2) 岁, 高龄10例、多胎史23例、瘢痕子宫20例、胎位不正22例、妊娠高血压疾病13例、贫血12例、乙肝病毒携带者3例、多次人工流产史7例。对照组年龄21~38岁, 平均 (25.8±3.1) 岁, 高龄8例、多胎史20例、瘢痕子宫25例、胎位不正24例、妊娠高血压疾病11例、贫血14例、乙肝病毒携带者2例、多次人工流产史6例。两组产妇年龄、妊娠高危因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具体有对生命体征的观察护理, 血压、血糖等指标的监测护理, 以及药物护理和饮食护理。

1.2.2 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

循证护理主要包括确立循证问题、寻找循证支持和循证应用。 (1) 确立循证问题。根据妊娠的高危因素提出循证问题, 包括各种妊娠高危因素的发生原因、机制及临床表现, 以及最佳的护理方法。 (2) 循证支持。首先进行中外文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 组织专家组对检索文献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进行分析;另外, 通过咨询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工作者, 以她们的经验来进一步获得循证支持, 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3) 循证应用。 (1) 从确定妊娠开始登记资料, 于妊娠12周内建立围产期保健手册, 配合医生在孕早、中期进行高危妊娠筛查, 根据不同的高危因素建立高危妊娠档案。与符合高危妊娠诊断的孕妇进行充分的沟通, 了解孕妇的心理及期望, 协助医生做好各项检查, 建立信息源; (2) 对存在高危妊娠的孕妇进行健康宣教, 介绍发病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开设有关治疗护理知识讲座, 通过语言、文字、图片等形式对孕妇进行治疗、保健辅导, 教会自我监护方法; (3) 针对高危孕妇存在的心理问题, 与孕妇及其家庭成员沟通, 了解她们的心理状态, 多倾听孕妇内心的声音, 及时疏导其心理障碍, 必要时可请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协助进行心理辅导。尽力消除产前心理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 调整产后心理状态, 尽量使孕妇在围产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4) 产前注意观察胎心率, 有效控制高血压、高血糖, 对胎位不正及时处理;注意胎盘、羊水和脐带情况, 避免新生儿窒息;分娩过程中, 根据产妇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控, 及时解决分娩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促使胎儿顺利娩出;分娩后注意保持病房清洁, 空气流通, 定时消毒, 预防产褥感染;另外, 产后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 婴儿出生后注意保暖, 正确喂养。

1.3 观察指标

(1) 不良情况发生率, 主要包括胎位不正、子痫前期、产后出血、产后感染、早产、新生儿窒息等。 (2) 不良情绪评定, (1) 焦虑自评量表 (SAS) , 轻度焦虑:50~59分, 中度焦虑:60~69分, 重度焦虑:69分以上; (2) 抑郁自评量表 (SDS) , 轻度抑郁:53~60分, 中度抑郁:61~72分, 重度抑郁:72分以上。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不良情况发生情况比较

循证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胎位不正、子痫前期、产后出血、产后感染、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情绪状态评分比较

干预前, 两组产妇SAS、SDS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综合干预后, 两组产妇SAS、SDS评分均降低, 观察组降低的幅度大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上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思想影响而产生的新型护理观念, 循证护理是一种从临床实际问题出发, 以已经取得的可靠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作为证据支撑, 并结合护理人员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产妇的实际需求, 制订的一种科学的护理方案[3]。循证护理是将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完美结合的一种护理方式, 能最大限度节约医疗资源, 以实际循证问题为导向, 以科学理论及经验成果为依据, 以产妇不同特点为出发点而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从而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以及护理模式的转变, 循证护理已经渗透到护理学科的各个领域和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临床上导致高危妊娠的因素非常多, 较为常见的主要有年龄因素 (一般指大于35岁或者小于16岁的产妇) 、瘢痕子宫、贫血、传染病毒携带者、胎位不正、妊娠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高危妊娠严重影响妊娠结局, 并且对孕产妇和胎儿的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出现某些并发症而导致难产, 甚至孕产妇及胎儿、新生儿死亡[4]。彭飞玲等[5]研究显示, 1976例高危产妇实施循证护理作为观察组, 1836例高危产妇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婴儿早产、子痫前期、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果提示循证护理能最大限度降低高危因素对孕产妇、胎儿和婴儿的不良影响, 从而保证母婴健康和安全。本研究针对高危产妇进行循证护理, 主要措施包括围生期健康教育, 普及围生期的知识, 产前高危因素监测和预防指导, 避免产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临产及分娩中的产妇给予各项帮助, 指导产妇进行自我调节, 加强产妇心理疏导, 产后出血的预防, 病房消毒, 保持空气清新, 注意对婴儿的护理和喂养等。通过采用上述措施,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孕妇胎位不正、子痫前期、产后出血、产后感染、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观察组在SAS、SDS评分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果表明在高危产妇围产期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效果满意, 可明显减少母婴不良情况发生, 改善孕妇的不良情绪, 最大限度保障母婴健康和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彩莲, 黎敏, 黄月红.循证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产妇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7) :239-240.

[2]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05.

[3]周秀婷.循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19 (36) :4505-4507.

[4]戴晶.1168例高危妊娠管理与总结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6) :19-22.

产妇分娩的心理护理 篇10

心理护理是指在对病人的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方法,以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病人达到身心康复的一项工作。有效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与疾病作斗争,适应医院的生活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分娩虽属生理现象,但分娩对于产妇确实是一种持久而強烈的应激源。分娩应激既可以产生生理上的应激,也可以产生精神心理上的应激。产妇精神心理因素能够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所谓的心理应激即是:由紧张刺激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在心理学上紧张刺激被称作应激源,从心理社会因素的角度而言,应激源是指引起应激的刺激物或情绪。应激的积极影响为:既是神经系统发展的重要条件又为躯体所必需,还有利于人格的培育,更可以在劳动中消除单调引起的厌烦情绪。应激的不良影响是心理应激可以加重已有的疾病,心理应激的致病会导致人力、物力的消耗。

一些初产妇从有关方面了解到有关分娩时的负面议论,就会产生害怕心理:害怕和恐惧分娩,害怕疼痛、出血、难产、胎儿性别不如意、胎儿畸形、有生命危险、自己不善配合、医护人员不负责、亲人不在身旁守护与照料,致使临产后情绪紧张,常常处于焦虑、不安和恐惧的精神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

专家建议:在分娩过程中,产科医生和助产士应该耐心安慰产妇,讲解分娩是生理过程,尽可能消除产妇应有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告知掌握分娩时必要的呼吸技术和躯体放松的技术。

护理人员应不失时机、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坚持产妇住院到出院全程配合心理护理,如依据产妇的需要尽可能满足其生理需要,尊重其人格与意愿,提供必要的信息,介绍相关知识、检查、治疗方法。又如与产妇沟通交流时要重视语言在护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交谈时要落落大方,举止文雅、语言文明、表情自然,注意观察病情。再如对有恐惧、焦虑、紧张情绪者应设法消减引起恐惧的原因,详尽耐心解释治疗过程与宜配合的方法,必要时亦可引导其发泄焦虑情绪,确保以良好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对性格开朗者,应使其尽快适应医院环境,保持乐观态度,对疼痛有充分心理准备,增强对疼痛的耐受性;对性格孤独、懦弱者,要服务热情、周到,多进行沟通交流,但言语应谨慎,不要有暗示性,以免患者生疑而致医源性疾病。众所周知,暗示疗法是运用暗示作用的积极方面来治疗疾病,医护人员通过言语使病人不经逻辑判断,就接受医生和护士灌输给他的观念。所以,在心理护理时要根据病情和产妇接受暗示的强弱程度,采用不同的暗示疗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手术、药物的治疗作用。

还要营造优美舒适的环境,保证产妇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开展家庭式产房,允许产妇丈夫、家人或有经验的亲友陪伴分娩,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心理上的安慰、体力上的支持,使产妇消除恐惧、焦虑情绪,精神状态良好,体力充沛,以便顺利度过分娩全过程的方法也是应予肯定和提倡的。

高危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产科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115例高危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的护理, 研究组产妇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将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其中。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人文关怀理念相关措施对照组给予产科专科常规狐狸, 而观察组同时加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 具体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包括心理指导, 相关知识讲解等内容。针对产妇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 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 对其紧张不安的情绪进行安抚, 向产妇充分解释其合并证的情况, 手术分娩状况及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 倾听产妇的诉说, 为其介绍主治医生及相关护理人员, 建立较为融洽的医护关系, 在发现产妇出现高危情况时, 及时帮助产妇放松心理, 加强与产妇的交流互动, 使其充分认识高危妊娠的相关知识, 从而提高产妇的依从性, 积极完成对并发症的针对治疗, 使分娩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1.2.2 饮食护理

指导产妇在分娩过程保证足够的营养和能量, 鼓励高蛋白饮食, 减少脂肪摄入, 同时补充维生素及氨基酸。

1.2.3 环境护理

为产妇营造干净、舒适、温馨的待产环境, 有助于产妇充足休息, 为分娩储存能力。对产妇进行卧姿指导, 休息时采用左侧卧位, 有利于肾循环及胎盘的血液供应。

1.3 效果评价

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高危产妇的分娩结局, 主要包括产妇分娩情况及新生儿情况。根据新生儿Apgar评分评价新生儿窒息状况, 其中0~3分表示严重窒息, 4~7分为中度窒息, 8~10分为正常新生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中, 全部产妇均分娩成功, 娩出新生儿120例。由表2可知, 研究组产妇剖宫产率, 产程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表3可知, 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率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高危产妇由于合并妊娠高血压、糖尿病或肝肾疾病等疾病或者因高龄、多胎等因素造成新生儿先天性疾病发病率增加, 增加了产妇分娩的风险, 严重影响了新生儿和产妇的生命安全。因此, 在分娩过程中, 产妇除了自身的病症, 心理状态也会受到极大影响, 产妇恐怖紧张情绪, 不仅会干扰纠正产妇相应的并发症, 而且还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妇顺利分娩。正是由于高危产妇所具有的特殊的生理条件, 与正常产妇比较, 其分娩风险更大, 因此对高危产妇进行有效的护理, 是产科工作的重点。

本研究中, 研究组在进行常规产科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了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 该理念将以前间断的心理干预变为全面持续的关怀与护理。相关研究发现, 在重症ICU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 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紧张, 提高其生命质量, 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中笔者将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融入高危孕妇护理的过程中, 研究组和对照组全部产妇均分娩成功, 娩出新生儿120例。结果表明, 研究组产妇剖宫产率, 产程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从护理效果上说, 研究组产妇的护理过程明显较为有效。

综上所述, 对于高危产妇, 在产科护理的基础上融入持续性人文关怀的理念, 可以稳定产妇病情, 缓解产妇紧张恐惧的情绪, 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预后,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邓建春.产前健康教育对高危产妇分娩状况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 (11) :112.

[2]李月华.阶段性健康教育应用于高危产妇顺利分娩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7) :398-398, 797.

[3]杨渝.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推广与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 2014, (12) :318-318.

上一篇:绵羊有机磷中毒诊治下一篇:尿脓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