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药品管理

2024-07-30

高危药品管理(共10篇)

高危药品管理 篇1

摘要:目的 分析高危药品的管理方法 , 提高药物安全管理水平。方法 清点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各病区的高危药品备用清单, 药物名称、数量、有效期、标示是否清楚、交接班签字、实际药品和帐目是否相符等项目, 总结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结果 部分病区存在高危药品管理不够重视、药品放置不规范、帐目和数量不符、医嘱字迹潦草和高危药品不良反应和用药差错记录不完善等现象, 采取相应措施后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 对高危药品使用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用药风险, 保障用药安全。

关键词:高危药品,管理,用药安全,措施

高危药品最早由美国医疗安全协会提出, 指的是如果使用不当将对患者造成伤害或者死亡的药品, 这些药物大多起效迅速、作用显著[1]。研究显示每年全球大约有15万人遭受药物的损害, 其中大部分与高危药品有关[2]。为保证患者及时用药, 病区内往往会储存一定量的高危药品方便患者使用。医护人员既是药物的保管者也是安全用药监护者, 其暴露于高危药品的风险较高, 因此合理规范的管理高危药品保障用药安全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高危药品的管理方法, 为临床管理高危药品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

清点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各病区的高危药品备用清单, 药物名称、数量、有效期、标示是否清楚、签字、药品和帐目是否相符等项目, 每个病区设药品质控员1名, 每日有主班进行清点和记录。总结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2 存在的问题

2.1 高危药品管理不够重视

①部分科室缺乏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 护理人员培训力度不够, 部分人员对于高危药品种类和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不够。②部分科室缺乏双检查制度, 或者因为工作忙碌等原因没有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导致用药风险增加。③没有落实高危药品清点和交接班制度, 或者交接班时不够认真, 存在疏漏或差错情况。④未定期进行高危药品盘点制度对于部分过期或者批号缺失的药品未及时清理影响了正常的用药。

2.2 药品放置不规范

部分科室存在将高危药品和普通药品存放在一起的现象, 如2012年8月在某一病区发现护理人员将0.9%的氯化钠注射液和10%的氯化钠注射液存放在一起, 其外包装均为玻璃安瓿, 容易造成误认误取现象, 存在用药安全隐患。

2.3 药物有效期不详细

部分注射剂的有效期未在瓶身上注明, 仅存在于外包装上, 因此在拆除外包装后很难判断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容易造成过期现象, 因此必要时应该在药品瓶身上注明开封时间和有效期。2012年4月在某病区发现1例胰岛素注射液开封后已过保存期但仍未丢弃, 究其原因为字迹潦草误认开封日期所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明确规定, 未注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 更改生产批号或未注明, 超过有效期的药品按照劣药论处[3]。

2.4 帐目和数量不符

部分病区由于患者数量多或者病情复杂, 存放的高危药品数量较多。但是部分药物经常使用半量, 如10%的氯化钾注射液有时仅适用于7.5 ml的单次剂量, 部分护士为了节约药品常将药品合用, 结果造成实际数量大于帐目。2013年1月某病区的帐目出现10%的氯化钠注射液多出4支, 10%的氯化钾注射液多出2支。

2.5 医嘱字迹潦草

部分医务人员开具医嘱或记录时不认真, 字迹潦草不易辨认, 在转抄医嘱时容易出错, 大大增加了药物使用差错的机会。

2.6 高危药品不良反应和用药差错记录不完善

部分护士对于高危药品发生不良反应时未及时登记, 医师也未在病程记录中记录相应的处理过程, 甚至出现药品质控员对于用药差错不登记, 不及时上报医院内网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的情况。

2.7警示标志放置不明显

部分科室管理不健全, 对于高危药品存放不合理, 甚至未按照规范设置警示标志, 导致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操作随意容易出现漏洞。

2.8 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

部分科室缺乏质量控制系统, 缺乏监督力度, 药剂科、护理部日常督导检查较少, 对于临床上出现的高危药品不规范管理未及时进行处理整改。

3 改进措施

3.1 重视科室管理

要从医院高层管理做起, 护理部应该将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纳入护理质量考核体系中, 由护理部主任和药剂科主任牵头建立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小组, 各病区建立相应的病区管理小组, 制定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和查对制度, 制定并定期更新高危药品目录。本院2010年将高危药品分为13类:静脉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高电解质药品、吸入或静脉用麻醉药、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抗血栓药、静脉用强心药、细胞毒化药、肌肉松驰药、静脉造影剂、皮下或静脉用胰岛素、其他注射或静脉用药、口服用药。各病区要定期进行自查, 护理部、药剂科定期进入病区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价, 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

3.2 严格按照存放要求

按照药物的药理作用和贮存要求进行存放, 如将10%的氯化钾注射液使用专门的抽屉存放, 毒麻类药物要使用专用保险柜存放并加锁保管, 部分药物需低温存放的要放入冰箱中指定的温度区域, 抢救药物放在抢救车内, 将高危药品与普通药物严格区分开来。尤其对于药名相近或者外包装相似的药物绝对不要存放在一起, 可使用彩色笔在外包装上做不同颜色的标记便于区分药物。

3.3 设置高危药品标识

高危药品存放的专柜门外要贴上黄色的“高危药品!”标识。对于距离失效3个月内的药物做出标记, 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优先使用。对于静脉使用时需要限制速度的药物要在输液架上注明“注意滴速”的红色警示牌提示护士注意控制滴速。

3.4 严格执行高危药品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各科室要制定并严格执行高危药品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对于出现的不良事件要详细记录并上报医院质控办, 每季度进行分析讨论找出存在的隐患以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

3.5 建立高危药品应急预案

各科室要建立高危药品应急预案, 一旦出现高危药品的不良事件要及时进行有效处理避免事态恶化。例如某些静脉使用的药物一旦外渗到组织间隙内将会引起组织坏死, 可立即使用硫酸镁湿敷, 引起疼痛的可以使用0.5%的普鲁卡因胺局部进行封闭等。

3.6 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护理风险意识

护理人员是具体执行的人员, 要加自身责任心和护理风险意识的培养, 在用药过程中小心谨慎尽量避免出错。

综上所述, 高危药品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一旦出现使用不当将造成严重后果, 在具体工作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潜在危险, 最大限度的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减少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王楠, 谢雪建.医院高危药品的管理体会.中国药业, 2012, 21 (24) :89-91.

[2]窦琴, 德琳.高危药品管理的实践.中国护理管理, 2013, 13 (z1) :92-93.

[3]卫生部国家中药管理局.常用卫生法规汇编.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57-61.

高危药品管理 篇2

一、高危药品定义

高危药品的定义:由于使用错误而可能对病人造成严重伤害的药物。虽然错误使用这些药品不会比其他药品常见,但其后果却严重得多。

二、高危药品的分类及品种

参考美国安全用药研究所(ISMP)分类,结合我院实际用药情况,制定高危药品目录和品种。

三、具体管理制度:

(一)药学部各部门对高危药品设置专门的存放区域,单独存放,并在高危药品存放药架处设置明显警示性提示牌;

(二)高危药品调剂和临床使用实行双人复核制度,确保调剂和使用的准确无误;

(三)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四)高危药品在使用时,严格执行给药的5R原则,核对病人姓名、床号、药品名称、药物剂量及给药途径等5项内容;

(五)加强病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保证先进先出,并建立对帐制度,住院部药房定期盘点,做到账物相符,病区护士站定期对账;

(六)护理工作站原则上不存放高危药品(抢救药品除外),如确实需要,须单独贮存在固定的地方,贮存处有醒目标签标志,限量存放,并定期(每季)核查备用情况;

(七)临床药师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重点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高危药品管理 篇3

【关键词】 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用药安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4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98-01

保证患者医疗安全是医疗机构开展治疗行为的前提,也是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TO)及欧美发达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最重视的议题之一[1]。高危药品(High-alert Medications)是指用药过程中副作用很大,容易给患者身体带来危害的各种药物,一旦使用不当,将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甚至导致死亡[2]。近年来,由于对高危药品管理疏忽造成了大量的医疗事故。相关研究表明,加强医疗机构对高危药品的管理力度及规范化管理水平,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意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就医过程中的用药安全性。高危药品的规范化管理及用药安全问题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医疗机构都应重视的一个议题。笔者对我院西药房与病房区进行了详细检查,总结高危药品管理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规范化管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明确高危药品概念及目录

20世纪末,美国医学研究所对医疗药品进行了一项调研,结果显示医疗差错是除疾病外的首要死因,其中尤以用药差错为主。因此,美国安全使用协会(ISMP)率先提出高危药品概念:即由于使用错误而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的药物[3]。这类药物的显著特点是用药错误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用药错误,将带来严重的后果。ISMP于2008年所公布的高危药品目录中,排名前五的主要是:注射用磷酸钾或浓氯化钾、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0.9%)、胰岛素、阿片类麻醉药及静脉用抗凝药。

2 了解高危药品用药安全

2.1 高危药品摆放问题 检查中发现,很多西药房未对高危药品进行规范化管理,没有明确的分类和相应的药柜及摆放设施,即使有空间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此,药房应对高危药品进行必要的分类,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足够的药柜及相关设施,亦可通过分层或分类摆放加强管理。此外,对于需冷藏保存的高危药品,应配置专门的冷藏设施如冰箱等保存,以保证药效。

2.2 高危药品警示牌标识问题 对于重要的高危药品,应设置显眼的警示牌进行标示。瓶外粘贴醒目的分类标志,标识药物相关内容,如:药品名称、浓度、有效剂量和最大剂量、单位及有效期。对于易混淆的药品,可采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识。相关人员要做好及时更新高危药品目录及注意事项的工作,确保药品安全有效。

2.3 其他用药安全问题 西药房工作人员应熟悉高危药品的特性,严格控制其使用剂量并有效控制给药,严格遵守高危药品的用药规定,避免临床用药错误;应重视高危药品的有效期问题,可在药房专设一人负责药品有效期,保证药品先进先出,安全有效;工作人员应对患者讲解高危药品的特性,解说其不良反应及适应症,确保患者按照医嘱服药,杜绝药物配伍不当导致用药安全问题。

3 讨 论

高危药品用药错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故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根据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对高危药品管理方式的探讨,人们不断寻找着更为有效的管理方式,以确保用药安全。西药房管理者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现有用药错误或联合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可直接与医师进行沟通,并向有关部门反应;管理人员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西药处方药进行严格的把控和审查,保持高度的责任感;若发现有不合格药品,应及时向负责人举报,并协助质量管理部门对药品质量进行管理;拒收无正规批号、包装不合格及检验报告不合格药品,杜绝不良药品进入西药库。应积极建立规范化管理制度,强化用药安全意识,有效管理高危药品。

综上所述,医疗机构加强高危药品的管理力度,合理规范化高危药品的临床应用,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意识,可以有效地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幸国,吴永佩.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实践与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9(25):600-602.

[2] 毛雪英.西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与用药安全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7):637-638.

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与用药安全 篇4

1 高危药品的概念

高危药品指的是若使用不当则可能造成患者严重伤害甚至死亡的药物。2008年ISMP公布了高危药品的目录共计19类[1], 内容如下:静脉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静脉用肾上腺素体拮抗剂;吸入或者静脉麻醉药物;静脉用抗心律失常类药物;抗血栓类药物;心脏停搏液;静脉用和口服用化疗药物;高渗葡萄糖注射液 (20%或者20%以上的) ;腹膜透析液及血液透析液;硬膜外或鞘内注射药物;口服降糖药物;静脉用强心药物;脂质体药物;静脉用中度镇静药物;小儿口服用中度镇静药物;经皮、静脉或口服用吗啡类镇痛药物;肌肉松弛药物;静脉用造影剂;全胃肠外营养。除此之外, 还包括胰岛素注射液、秋水仙碱注射液、缩宫素注射液、依前列醇注射液、浓氯化钠注射液、浓氯化钾注射液、硝普钠注射剂、磷酸钾注射液、硫酸镁注射剂、异丙嗪注射剂、口服用甲氨蝶呤片 (用于非肿瘤治疗) 、阿片酊、灭菌注射用水 (100ml及以上) 等13类高危药品[2]。

2 高危药品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

2.1 药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高危药品的保存及使用方面缺乏严谨合理的的双人复核制度, 或者未能严格执行药品核对执行制度, 药品的存放方式不尽合理, 例如相近或类似药名的药物相邻摆放, 或高危药品同普通药物混放, 并且未采用醒目标示进行警示, 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准确分辨高危药品等。

2.2操作流程不合理

部分医疗机构缺乏健全的患者识别方式, 在药物使用过程未制定标准的操作流程, 或未严格执行操作流程等。部分医务人员药学知识不够扎实, 缺乏对高危药品使用风险的防范意识, 导致在存储、保管、调配、发放等方面出现错误。或者医务人员间未能做到充分交流, 书写时字迹潦草, 表述不清, 容易导致药物使用方面的失误。

2.3相似性与相邻性造成的干扰

相似性包括几类容易混淆的类似因素, 例如不同药物具有相似的名称、同药异名、一药多名等情况;药品的剂型及包装较为相似;药品书写较为相似;使用不同药品的患者姓名相似等。相邻性指的是患者床位相邻、药物摆放位置相邻、患者治疗单据排放顺序相邻等[3]。

2.4 高危药品自身危险性及患者的依从性因素

由于高危药品本身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同时患者依从性决定了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的效果, 若患者未遵医嘱擅自增减药物、错误使用某种药物或擅自改变药物用法等, 均容易出现危险。

3 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3.1 建立高危药品目录及管理制度

根据高危药品目录, 制订本院所有高危药品的目录, 并设立专门区域或药架进行存放, 禁止与普通药品混合保存。并且在高危药品存放位置设立白底黑字的警示标志, 尤其是书写或读音相似的药物, 力求以醒目、直观的方式提醒相关人员重视。在保存期间, 应加强有效期的管理, 做到药物先进先出, 确保所有药物均在有效期内。在高危药品使用之前, 确保经过充分论证, 明确其适应证后方可使用。在高危药品的配发过程中, 严格实行双人复核制, 确保药品的使用无误[4]。当需要引进新药品时, 应充分论证, 谨慎判断, 引进之后及时向临床通报药品信息, 确保临床能够合理使用。

3.2 提高药学及医务人员素质, 培养其风险意识

应针对直接接触或使用高危药品的药学及医务人员进行药品知识技能的培训, 内容包括高危药品的定义及目录, 用药安全性及危险性、用药风险意识、日常操作注意事项、责任心等, 使医务人员均能够对高危药品熟练掌握、高度重视、严格防范。

3.3 监理安全考核制度

将高危药品的管理规范纳入日常考评制度中, 定期进行质量核查, 发现有违反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制度的人员或部门, 应从严从中处理, 并与人事考评相挂钩, 多重举措确保高危药品的保管及使用安全。

综上所述, 提高高危药品的管理力度, 能够有效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提高用药安全性, 确保患者的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罗鸿燕, 肖菲娜, 杨惠民.影响高危药物安全使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4) :142-143.

[2]冯素萍, 王荃声, 王玉伟.加强高危药品管理, 提高用药安全性[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24) :272-273.

[3]罗鸿雁, 肖菲娜, 杨惠民.影响高危药物安全使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4) :142-143.

高危药品管理 篇5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

1、下列哪些是一类精神药品()

A 吗啡 B 舒芬太尼 C 布桂嗪片 D 三唑仑

2、我国对麻醉药品管理法规()A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B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C 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D 《关于做好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培训和考核工作的通知》

3、麻精药品专用帐册,保存期限()A 6年 B 5年

C 4年

D 2年

4、我院目前存在的医疗毒性药品有()A 阿托品 B麻黄素

C 青霉素

D SD-Ag

5、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是()A 麻黄素 B 阿托品

C 青霉素

D 砒霜

6、下列属于高危药品的是()A 0.9%NaCl B 5%GS

C 10%KCl

D 复方NaCl注射液

7、下列是麻醉剂的()A 氟醚 B 吗啡

C 杜冷丁

D 芬太尼

8、麻醉药品管理五专指()A 专人专柜专锁专处方专用账册 B 专业专柜专人专帐专处方 C 专库专柜专人专帐专处方 D 专医嘱专柜专锁专帐专处方

9、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购入、储存、发放、调配、使用实行()A、名称管理和追踪,必要时可以及时查找或者追回 B、批号管理和追踪,必要时可以及时查找或者追回 C、规格管理和追踪,必要时可以及时查找或者追回 D、电话管理和追踪,必要时可以及时查找或者追回

10、下列药品哪些是名称相似()A、血凝酶(注射)—凝血酶

B、MTX(1g国产 1g进口 50mg进口 100mg C、氨基酸3H—氨基酸9R—氨基酸15A

二、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每题5分)

1、医疗用毒性药品是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

2、对于听似、看似的药品要有区分标识。()

3、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4、对高危药品调配要实行双人复核。()

5、医院对过期、损坏、麻醉药品销毁时,应当向上级卫生部门提出申请。()

6、各病区、存放麻醉药品可以无必要的防盗设施。()

7、二类精神药品贮存要有专人负责。()

8、剩余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必须办理退库手续。()

9、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一般不得超过5天。()

二级医院高危药品的管理探讨 篇6

1高危药品的概念与范畴

高危药品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医疗安全协会 (ISMP) 明确提出的, 是指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1], 其特点是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 但一旦发生则后果很严重。在国内高危药品的定义并不统一[2], 有的指本身毒性大、不良反应严重的药物;有的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物;有的把所有的注射剂当作高危药品, 因其吸收快, 作用迅速, 且用药量大, 更具危险性。实际上高危药品并没有特定的范畴, 其目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ISMP于2001年提出了5类高危药品, 2003年第1次公布了高危药品目录, 包含19个类别及14种特定药物, 2008年又公布了最新的高危药品目录, 包括新的19类高危药物和13种特定高危药品[3]。

2高危药品的管理与现状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每个医院都制定有自己的高危药品目录。我国目前已认识到高危药品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 2009年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药学部门建设与管理指南》第31条和《医院药事管理检查标准》 (征求意见稿) 第5项第1条, 明确提出了医疗机构要加强高危药品的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虽然提出了要加强高危药品的管理, 却没有制定具体的、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一些三级医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4], 但并未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有医院将风险管理[5]和SHEL模式[6]应用到部分科室的高危药品管理中, 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许多二级及以下医院虽有高危药品一说, 但医务人员概念不明确, 对高危药品造成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医院也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存在严重的用药安全隐患。

3我院对高危药品的管理探讨

我院是一所二级综合医院, 开放病床300张, 设病区9个, 常用药品有700多个品规, 近2年药品使用金额年均近3000万元。在2009年开展第2轮医院管理评审工作中我院加强了对高危药品的管理, 通过不断借鉴三级医院的管理经验[2,3,4], 逐步形成了适合医院工作实际且行之有效的管理规范。

3.1 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在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下设立高危药品管理小组, 由医务科、药剂科、护理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分管药事工作院领导直接管理。管理小组负责全院高危药品的管理工作, 包括制定管理制度并督促落实执行, 制定高危药品目录, 定期组织检查, 对药品使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差错事件进行评估并提出处理意见等。药库、药房和各护理单元均指定专人负责, 包括高危药品的请领和发放, 账物的核对, 按要求贮存保管, 监督合理使用等。

3.2 结合用药实际, 制定高危药品目录

根据我院基本用药目录, 参考2008年ISMP公布的19类高危药物目录及13个特殊品种, 同时对医院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和用药差错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 药剂科会同医务科和护理部制定了我院的高危药物目录, 包括高浓度电解质、肌肉松弛剂和细胞毒性药品等9个类别约50个品种, 并确定其中在我院风险等级最高的前16种药品, 分别是:10%氯化钾注射液、2ml氨茶碱、25%硫酸镁注射液、10%氯化钠注射液、肾上腺素、胰岛素注射剂、缩宫素注射液、去乙酰毛花苷、维库溴铵、氟尿嘧啶、环磷酰胺、低分子肝素、硝普钠、氯胺酮、利多卡因、地高辛, 该目录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进行调整和更新。

3.3 制定和落实管理制度

3.3.1 按要求存放:

药库、药房和护理单元均设置专门的高危药品存放区域, 实行专柜或专架 (屉) 单独存放, 不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如果需要在冰箱存放的, 则使用不同颜色的储存盒。对剂型、规格和外观等极为相似易混淆的品种如10%氯化钾和10%氯化钠注射液采取远距离分层或分格存放。

3.3.2 设置警示标识:

在高危药品存放处设置醒目标识, 并在存放柜或架上悬挂黑色的警示性提示牌, 对不能直接静脉注射的品种 (如10%氯化钾注射液) 同时标示“严禁直接静脉注射”。对包装相似, 药品相似, 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的存放有明晰的警示[7]。药房向病区发放药品时, 高危药品置于不同颜色的包装袋。对静脉输注有滴速限制的药品, 护士根据医嘱和用药规定将滴速要求用红色笔标写在输液卡上, 提示输液过程中遵照执行。

3.3.3 开展风险管理:

将高危药品目录、每个品种的最大安全剂量和潜在风险、使用注意事项与禁忌证、典型的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及差错防范措施等归集成资料下发, 并定期组织学习, 目的就是要让医师、护士和药师明确和重视每个高危药品的潜在风险。高危药品品种或药品含量、规格及包装等如有变化, 药剂科及时书面通知临床各科。若发生不良反应和用药差错事件, 临床医护人员及时向药剂科和医院管理小组通报。

3.3.4 由专人负责:

药库、药房、各护理单元均指定专人管理高危药品, 包括领用与发放, 每天核对数量做到帐物相符, 每月对药品质量和有效期进行检查, 按效期先进先出, 保证质量合格, 按要求规范使用,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防范差错发生。

3.3.5 执行核对制度:

药剂人员在认真审核高危药品处方的基础上, 在调配时实行双人发药复核, 核对无误后方可发药。护理人员进行注射剂浓溶液稀释时实行双人复核, 使用高危药品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重点防止“相似性”或“相邻性”引起的干扰即药名、剂型、外观、包装与患者姓名相似的干扰以及床位相邻、药品存放相邻、已配好的药品摆放相邻的干扰。

3.3.6 运用信息化管理:

在医院信息系统中, 将高危药品品名设置成不同的字体或字号, 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在系统数据库设置最大安全剂量警示程序, 即在药品录入操作中, 当输入用药剂量和用药次数时, 如果超过单次最大剂量或每天最大安全剂量, 系统会提示不能提交医嘱或处方不能确定, 可及时发现潜在的不合理使用问题。

3.3.7 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由于高危药品的管理与其它监管药品不同, 其监管着重在防范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用药差错[3], 因此监督检查应针对药物使用的全过程, 包括按要求存放和设置警示标识、医师正确开具处方、电脑录入准确、调剂发药和临床应用坚持核对、按要求贮存保管且帐物相符、临床使用合理等方面。

4实践体会

由于高危药品的范围较广, 品种也较多, 我院重点针对比较常用但风险较高的品种开展管理工作, 通过实施安全管理, 医护人员对高危药品的高风险性和高危害性有了充分认识, 工作中认真执行各项管理规定, 落实差错防范措施, 从而有效降低了由于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的药物安全事件。

参考文献

[1]张波, 梅丹.医院高危药物管理和风险防范[J].中国药学杂志, 2009, 44 (1) :3-6.

[2]张幸国, 饶跃峰, 张国兵, 等.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J].中国药房, 2009, 20 (22) :22-23.

[3]侯颖, 叶欣, 宋洪涛.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管理[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0, 30 (16) :1399-1401.

[4]孙世光, 李秀敏, 崔杰, 等.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模式研究[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0, 10 (4) :256-259.

[5]夏同霞, 罗晓兰, 王玉和, 等.风险管理在我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药房, 2010, 21 (17) :1552-1553.

[6]贺尔.应用SHEL模式加强住院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J].海峡药学, 2011, 23 (9) :239-240.

我院高危药品管理的实践和体会 篇7

1 高危药品的概念、种类和目录

高危药品是指那些本身毒性大、不良反应严重、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 或因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2008年, 美国药物安全使用协会 (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 ISMP) 公布了最新的19类高危药品 (见表1) [2]。除了19类高危药物, ISMP目录还包括了13种高危药物:胰岛素注射液、硫酸镁注射剂、浓氯化钾注射液、磷酸钾注射液、甲氨蝶呤片 (口服, 非肿瘤用途) 、秋水仙碱注射液、依前列醇注射液、阿片酊、缩宫素注射液、硝普钠注射剂、异丙嗪注射剂、浓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或更大体积的灭菌注射用水 (供注射、吸入或冲洗用) 。

2 我院对高危药品的管理实践

2.1 成立专门管理高危药品的组织

我院为加强高危药品管理, 由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发起了对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通过联合多个职能部门, 医院成立了专门的高危药品管理领导小组, 由主管药事的院领导对该组织直接负责, 对高危药品管理进行统筹策划, 及时协调和制定干预措施, 做好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落实和实施, 做好药物不良事件收集及处理等工作, 并负责相关资料宣传和整理, 同时对医师、药师及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并定期进行高危药品知识的考核, 以此提高医务人员对用药安全性的认识。

2.2 参考国外高危药品目录, 制定本单位高危药品目录

参考ISMP对高危药品的定义, 结合我院实际用药情况和操作需求, 由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的高危药品管理领导小组制定本院的高危药品目录。确定最需加强管理的8类 (25种) 高危药品为:胰岛素制剂、抗凝剂、高渗注射液、肌肉松弛剂、抗心律失常药、肾上腺素激动药、阿片类镇痛药、细胞毒性药物等, 见表2。

2.3 利用刊物和网络进行宣传教育, 提高认识

重视对医、药、护人员培训是保障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落实的一个重要环节。药学部、医政科和护理部经常组织人员学习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目录、高危药品管理质量评价标准等知识, 做到人人皆知、人人参与。将制定好的高危药品目录刊登在我院药学部临床药学室主办的《药学快讯》上, 然后下发到药学部各岗位及全院各病区的医生和护理人员手中, 便于及时学习和查阅药品名称、药理作用、给药方法、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以保证药品的合理、安全使用。同时在我院局域网的药师之窗栏目下开设“用药安全专区”, 定期刊登用药安全警示、患者用药安全事件提醒等内容。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 安全用药”的观念, 始终保持对高危药品认识的警惕性, 强化医、药、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做到“思想不麻痹, 使用有防范”。

2.4 进一步完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结合我院之前已经开展的高危药品管理实践和国外的先进经验[3], 进一步完善了我院高危药品管理办法, 主要内容有: (1) 参考ISMP的分类结合我院实际操作需求, 在我院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领导下, 由药学部、医政科及护理部共同参与制定本院高危药品目录; (2) 设置高危药品专门存放区域, 不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并在高危药品存放药架处设置黑色醒目警示标志, 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3) 建立高危药品清单、摆放及库存原则、管理原则和标准化操作规程, 同时做好倡导教育工作; (4) 高危药品调配发放实行双人复核, 确保调剂和发放准确无误; (5) 高危药品在使用时, 严格执行给药的5R原则, 即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药品名称、药物剂量及给药途径; (6) 高危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 有确切适应证才能使用 (7) 病区护理工作站原则上不存放高危药品 (抢救药除外) , 如确有需要, 可提出申请, 经院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同意批准, 限量按要求存放; (8) 临床药师定期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 重点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 并定期汇总, 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2.5 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加强高危药品管理

建立安全使用操作流程从高危药品购进、储存、调配到使用, 对每个环节严格查对, 确保使用安全。对出入库的高危药品实行电子监管, 验收合格的药品入库后, 仓库管理人员利用药库管理软件将药品信息 (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厂家及效期等) 输入计算机, 输入完毕后, 再次登录时就会有近效期药品管理提示, 保证药品先进先出;同时对药品出入库的时间和数量具有详细记录, 便于盘存, 确定帐物相符。

2.6 利用我院HIS系统对高危药品进行管理

2010年我院门诊各科室逐步实行电子处方。电子处方会降低纸质处方的差错[4], 因其可避免纸质处方笔迹不清而犯错;通过对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频率等重要选项进行限制从而提高了处方的安全性;电子处方可减少医疗及相关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效率;另外, 计算机信息化能确保临床决策系统的实施, 如药物或食物过敏核查、药物相互作用、剂量过高以及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年龄和肾功能推荐合适剂量[5,6]。现在我院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已比较完善, 医生在开具高危药品电子医嘱信息或电子处方时, 设定高危药品限制措施使高危药物的管理贯穿于医生开具处方、电脑录入;药师调剂、药物领取;护理人员给药等整个医疗过程。高危药物警示措施可从最大安全剂量、给药频率、给药途径、严重药物相互作用、妊娠期用药、禁忌证、药物不良反应等环节进行干预, 如设立药物最大安全剂量警示提醒, 设置药物最大日安全剂量, 若超过最大日安全剂量时, 电脑出现警示提醒窗口, 请医生再确认或修改处方;对于给药途径和给药频率不当会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的药物进行给药途径和给药频率的限制, 避免给药途径和给药频率错误导致的差错。同样, 在电子医嘱信息或电子处方传输到护士站或药房时也会有红色大号字体提示此药品为高危药品, 这样就会在调配和发药及使用时起到警示作用, 减少或避免各环节的用药差错。

2.7 注重细节管理, 保障用药安全

加强各临床科室的高危药品放置与用药管理。设置固定、专门的存放药柜或药架, 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必要时可以加锁, 定人定期检查, 将药品定位、定量, 严格交接。设立高危药品存放位置结构图。以便明了、掌握高危药品存放。高危药品存放药柜或药架应标识醒目, 统一制作、设置警示牌。高危药品在使用时易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在使用前应做好出现不良反应的解救措施或办法, 加强护理巡视密切关注患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或不适, 一旦出现不适要及时停药进行对症处理。

2.8 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宣传教育作用

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查房时, 应对高危药品的合理使用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对患者实施安全用药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所用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适应证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防止患者自行增减、误用药物, 或者错用、滥用无足够科学依据的说明书外的用法;同时, 鼓励患者参与治疗或对操作有疑问时提出质疑及时向医务人员反映用药后的自我感觉。

3 评价和结论

3.1 评价方法

比较我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实施前 (2009年) 与实施后近2年 (2010~2011年) 的高危药品管理质量考核成绩进行比较, 考核内容包括高危药品存放状况、警示标识、数量、有效期、管理等。

3.2 结论

通过加强对高危药品用药安全管理, 取得了良好成效。我院药剂科高危药品的存放状况、警示标示合格率为99.8%, 高危药品的使用差错为零, 高危药品的安全系数大大提高。医务人员在使用高危药品时的慎独性及警惕性大大提高, 有效地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4 实践体会

目前, 我院高危药品品种共计25个, 分属8个类别。通过我院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 医护人员提高了对高危药品的认识, 绝大多数医护人员了解了高危药品的风险环节及预防方法, 为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事件后及时补救奠定了基础。同时, 由我院高危药品管理实践得出的最有收获的结论就是, 在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和推广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或办法是十分必要的, 应渗透到每个与药品有关的环节, 切实做好高危药品的管理工作;通过对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 可有效降低使用高危药品的风险, 把药物的危险性减少到最小, 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尽管我院高危药品管理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今后我们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 将高危药品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中, 责任落实到人。相信在医务人员共同参与下, 我院高危药品的管理会更加细致,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汤永勤, 王红莲.肿瘤病区高危药品用药安全管理.2010, (37) :64-65.

[2]张幸国, 饶跃峰, 张国兵, 等.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2009, 20 (22) :1690-1692.

[3]Graham S, Clopp MP, Kostek NE, et al.Implementation of a high-alert medication program.The PermanenteJ, 2008, 12 (2) :15.

[4]侯颖, 叶欣, 宋洪涛.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管理.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0, 30 (16) :1399-1401.

[5]张波, 梅丹.医院高危药物管理和风险防范.中国药学杂志, 2009, 44 (1) :3-5.

我院高危药品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篇8

1 高危药品的概念、背景

高危药品的概念由美国医疗安全协会 (ISMP) 首先提出, 他们在1995-1996年对161个医疗机构发生的严重错误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大多数致死或严重伤害的药品差错是由少数特定药物引起的。ISMP将这些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称为“高危药品” (high-risk medication或high-alert medication) [2]。具体包括: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或药物本身毒性大, 不良反应严重, 或因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的药物。尤其是注射剂, 因其给药方式使药物直接进入组织或血液中, 吸收快, 作用迅速, 且用药量大, 更具危险性。

目前, 在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医疗机构都建立了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每个医院都有适合自己医院的高危药品目录清单[3]。我国政府虽然在2009年卫生部在《医疗机构药学部门设置与管理指南》和《卫生部医院药事管理检查项目与评价标准》 (征求意见稿) 中都明确提出医疗机构要加强高危药品的管理。但对高危药品没有强制性规定, 也无统一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模式。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关专家也提出了关于“建立高危药品管理体系”的建议。但至今, 在我国大多数医院只是更专注于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特殊药品的管理, 而对高危药品的高风险性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2 我院对高危药品的管理和实践体会

2.1 成立专门的高危药品管理组

为加强高危药品管理, 2010年8月由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牵头, 联合了医务处、药械科、护理部、信息科等职能部门组成了高危药品管理领导小组。由主管医疗的院领导对该组织直接负责, 对高危药品管理进行统筹策划。各部门各司其职:医务处主抓“使用关”, 医师是疾病诊治的主要责任者, 患者是否需要使用高危药品以及使用品种、给药途径、剂量等都应该明确;药械科主抓“管理关”[4]:高危药品的摆放、调配、效期等管理工作需针对性管理, 同时负责高危药品不良反应收集及处理等工作, 并负责相关资料宣传和整理等;信息科做好软件支持工作如局域网内开设“高危药品安全专区”以及监测软件的开发等;护理部应严格护士操作规范, 护士是整个用药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关键一环, 对安全用药十分重要。高危药品管理领导小组每6个月利用周会的时间对医师、药师及护理人员进行高危药品知识的培训、教育和考核, 以提高其对用药安全性的认识。

2.2 根据实际用药情况, 制定高危药品目录

我院2012年底在高危药品管理领导小组组织下, 编写了本院的高危药品目录 (每半年调整和更新一次) 见表1。参编人员包括:主管领导, 药械科主任及药械科各室主管、主管药师, 各临床科室主任、副主任, 各临床科室护士长和经验丰富的两名护士。药品选择标准:使用频率高、极易出错、不良反应严重、救治患者时具有不可替代等。编写方法:参编人员采用回顾性分析、打分排序。

2.3 抓好“两关”———管理关和使用关[5], 这是一年来的经验总结, 取的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2.3.1 管理关

2.3.1. 1 建立高危药品管理相关制度:

包括高危药品的引入机制、资格审查制度和程序、管理原则和标准化操作规程、高危药品清退机制、高危药品的应急预案和相应补救措施等。

2.3.1. 2 按照高危药品的级别分科室存放:

部分化疗药品比如多西他赛等只放在住院药房, 门急诊药房不得存放;同时设置专门区域和货架存放[6], 与其他药品隔开, 并在高危药品存放药架处设置醒目的黄色标志, 提醒调配人员注意;对外观相似的高危药品进行特殊标记如10%氯化钾注射液与10%氯化钠注射液等;麻醉、精神、毒性药品分别专柜加锁保存, 贵重药品单独保存, 对一些误用可引起严重反应的一般药品, 如氯化钾注射液、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等宜单独放置[7]。

2.3.1. 3 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

严格先进先出、近期先出, 保证安全有效。制定高危药品基数管理、目录清单, 做到每日下班时的账物相符率100%。

2.3.1. 4 加强病区小药柜的管理:

病区护士站原则上不存放高危药品 (抢救药除外) , 如确有需要, 可提出申请并经高危药品管理组的同意, 限量存放[8]。

2.3.1. 5 建立高危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要求医师或护士主动记录不良反应向临床药学室报告;为了鼓励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医院给予每例不良反应20元的奖励, 对于发现不良反应不报告者给予经济处罚。同时临床药师要定期与医护人员沟通, 重点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 并定期汇总, 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

2.3.1. 6 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

科室建立药品质量安全监控小组, 护士长负责, 药疗护士任组长, 责任护士任组员的管理监控体系。负责做好临床高危药品使用风险鉴别、评估、控制、检查, 定期总结;做好质量剖析, 解决关键问题, 强化风险意识, 抓好长效管理[5]。

注:注意事项详见药品说明书, 此处仅列举主要、部分注意事项

2.3.1. 7 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加强高危药品管理:

通过软件把药品的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日期等信息录入电脑, 再次登录时如果有近效期药品电脑就会提示, 以保证药品质量;在药局库存管理程序里所有高危药品名称后面都注明:“高危”二字, 且字体的颜色与众不同, 用鼠标点“高危”二字就会链接到该药品的注意事项包括:最佳溶媒、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禁忌症等信息。可以大大减少医师开处方时的差错。

2.3.2 使用关:

高危药品的合理使用贯穿于药品采购、入库、处方开具、电脑录入、药师调剂、发药、护士给药、患者用药等整个医疗过程中, 医师、药师、护士既要专心致志做好本职工作又要相互学习、相互沟通, 从源头上降低高危药品的用药差错。

2.3.2.1医师责任:

医师是疾病诊治的主要责任者, 也是药品使用的决定者。在开具高危药品时需严格执行5R原则, 即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药品名称、药物剂量及给药途径;在使用药品前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性论证, 充分衡量禁忌症和适应症时再使用, 必要时请专家会诊;严格以药品说明书和临床用药须知为依据, 不可擅自更改用途、剂量等;药品选择时仔细核对, 有疑问及时向药房或者临床药师咨询, 必要时提醒护士注意。

2.3.2.2药师责任:

药师在高危药品的管理上立下汗马功劳, 同样在药品使用环节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其主要的职责有:审核处方、药品调配、用药交代等。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 确保发放准确无误;在审核处方时,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执行, 对有配伍禁忌、用法用量错误等不符合规定的处方, 按照规定应拒绝调配。

临床药师查房时把高危药品的合理使用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定期对高危药品进行风险评估, 通过医院局域网或手机平台发出安全警示;加强高危药品监测与管理, 及时收集、分析和总结国内外高危药品用药差错案例, 定期反馈给医务人员, 提高他们警惕性。

2.3.2. 3 护士责任:

护士给药是整个用药过程的最后环节, 也是关键一环, 对安全用药十分重要[2]。在拿到输液单或医嘱单时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包括:给使用高危药品的患者使用手腕带并注明姓名、药物名称、剂量和频次等信息;在输液袋上贴警示标识;做到在正确的时间、通过正确的途径、以正确的药品、给正确的患者, 并给予观察, 遇到特殊情况立即向医师或药师反映。

2.3.2. 4 院方责任:

医疗、药学、护理、信息科应该共同促进高危药品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建设, 循序渐进, 不断完善。

3 讨论

我院通过1年来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 提高了医护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识, 让他们了解了高危药品的风险环节及预防方法, 在预防严重的高危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及时补救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新科室不断开展和医务人员的不断增加, 高危药品的管理必须持之以恒。高危药品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则后果非常严重, 应该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 错误的用药不仅给患者、患者家庭都造成了无法挽留的严重后果, 对医院也产生了负面的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广大医务人员应认真的吸取以往错误教训, 避免重蹈覆辙。

尽管我院高危药品管理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我们仍需不断努力探索和完善, 将高危药品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中, 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 落实到科室、落实到人。相信在医务人员共同参与下, 我院高危药品的管理会更上一层楼, 患者用药会更加安全放心。

参考文献

[1] 汤永勤, 王红莲.肿瘤病区高危药品用药安全管理[J].现代医院管理2010, (37) :64-65.

[2] 侯颖, 叶欣, 宋洪涛.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管理[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0, 30 (16) :1399-1401.

[3] 张幸国, 饶跃峰, 张国兵, 等.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J].中国药房, 2009, 20 (22) :1690-1692.

[4] 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652.

[5] 王楠, 谢学建.医院高危药品的管理体会[J].中国药业, 2012, 21 (24) :89-91.

[6] 孙世光, 李秀敏, 崔杰, 等.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模式研究[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0, 10 (4) :256-259.

[7]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药学 (中级) 药学 (中级)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716-719.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高危药品管理 篇9

1 高危药物的概念

美国的医疗安全协会(ISMP)定义为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2,3]。其特点是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而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2003年ISMP第一次公布了高危药物目录,经过更新2008年公布的高危药物目录见表1,除19类高危药物外,目录还包括13个特殊种类:秋水仙碱注射剂、依前列醇注射液、胰岛素(皮下或静脉用)、硫酸镁注射剂、甲氨蝶呤(口服,非肿瘤治疗用)、阿片酊、缩宫素注射液、硝普钠注射液、氯化钾注射液、亚磷酸钾注射液、异丙嗪注射液、高渗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或更大体积的灭菌注射用水(供注射、吸入或冲洗用)[4,5]。

2 我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高危药品目录

参考2008年ISMP公布的19类高危药物目录及其13个特殊种类,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药品差错回顾性分析),制订了我院的高危药物目录。遴选出适合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的高危药品43种,具体药品如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利多卡因、胺碘酮、尿激酶、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替加氟、阿糖胞苷、吉西他滨、丝裂霉素、柔红霉素、多柔比星、表柔比星、吡柔比星、阿柔比星、长春新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依托泊苷、替尼泊苷、紫杉醇、多西他赛、顺铂、卡铂、奥沙利铂、鸦胆子油乳米托蒽醌、伊立替康、康艾注射液、高三尖杉酯碱、艾迪注射液、紫杉醇脂质体、缩宫素注射液、异丙嗪注射液、氨茶碱、10%氯化钾注射液、10%氯化钠注射液、25%硫酸镁注射液、胰岛素、米力农。

3 高危药品的管理

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设置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降低高危药品差错的发生,如临床药师的参与,计算机辅助系统,各种颜色储存箱、摆药筐、标示牌的运用,在实际运行中起到了积极防范差错的作用。

3.1 信息管理

将医嘱处方输入计算机与合理用药软件系统相连接,临床药师借助计算机和软件系统对每条医嘱进行审核,特别对高危药品的规格、剂量、用量、药物浓度、给药频率、给药途径以及配伍后药物理化性质等予以关注,加强防范临床医师单次给药剂量超量。发现问题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联系,返回的医嘱计算机系统自动提示,提醒医师及时修改,保障高危药品的正确使用。

3.2 合理放置

在排药区,高危药品集中摆放,标示醒目,根据种类及储存方法进行分类管理,需低温储存的药品放于冰箱内保存。其他高危药品采用色标管理法分类放置[6],如红色储存盒为高浓度电解质,蓝色储存盒为细胞毒性药物,黄色储存盒为抗凝溶栓药等,在盒外放置统一标示,注名药物名称、规格。

3.3 专人管理

对高危药品实行专人管理,每天核对数量,做到帐物相符。每月对药品质量和有效期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改进措施,防范差错。

3.4 排药管理

在排药过程中对高危药品的管理更加细化。制作了各种颜色并有文字注释的标示牌,加强在排药过程中对高危药品的识别与管理。如胰岛素用药在药筐中放入淡绿色写有胰岛素的标示牌,对高浓度电解质、抗生素等出现的半量问题放入红色的药物不整置标识牌,液体量不整置时放入液体不足量标识牌,对于有疑问且已打印的医嘱,放入蓝色有疑问的标识牌,再次提醒审方药师与临床医师联系,进一步核对药物使用的正确性。存放于冰箱的药物,放入黄色标示牌,在入仓计费前,从冰箱取出药物放入摆药筐中入仓,减少冷藏药物在室温下的暴露时间。

3.5 核对管理

药师在核对时,对摆药框中各种高危药品的标示再次核对,在加药时标示牌再次提醒护士有高危药品注意核对。对胰岛素用药,在加药过程中护士需要在药品标签上用红笔在胰岛素前打勾,以示已加药。出仓时,出仓人员对胰岛素用药再次核对是否已打勾,加强防范以免漏加。

3.6 人员管理

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所有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掌握高危药品目录,熟悉高危药品品种,提高对高危药品的认识,降低高危药品潜在的风险。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采用先进的静脉配液技术,防止药物配伍禁忌和药物配置污染;高危药品管理应贯穿于医师开具处方、电脑录入;药师调剂、交付药物;护理人员或患者给药等整个工作流程[7],保障药物安全使用,减少用药差错发生。我院PIVAS是2008年8月份设计施工,2009年3月运行试用,由药学和护理人员组成,目前负责29个病区,每天3 800余袋静脉输液的配置。经过一年多的运行,临床超剂量用药基本杜绝,不正确的给药频率得到改正,不合理配伍明显减少,无一例调配污染及热源发生。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要高度重视高危药品管理,搭建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的药学服务平台,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复杂流程中高危药品管理的措施和方法。方法:通过对PIVAS高危药品信息管理,使用环节管理,调配核对管理措施的分析评价,说明PIVAS高危药品安全使用管理的有效性。结果:信息化和优良流程是有效管理PIVAS高危药品的条件,人的主动性措施是保障。结论:信息化管理和人的主动性管理措施是PIVAS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高危药品,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新春,高海青.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静脉药物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

[2]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JCA-HO).Joint Commission IDS five high-alert meds[J].ED Manag,2000,12(2):21-22.

[3]张波,梅丹.医院高危药物管理和风险防范[J].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3-5.

[4]张勋,宋苹,唐雪春.药物临床试验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医院,2009,9(5):148-149.

[5]ISMP′s List of High-Alert Medications[EB/OL].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2008-11-12.

[6]戴慧珊,施雁,龚美芳.安全屏障应用于高危药物管理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24(18):8-10.

高危药品管理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2015年7-12月我院实施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与2015年1—6月未实施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资料,对参与研究的12个病区各74份高危药品检查报告进行分析。

1.2管理方法

1.2.1建立规范的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组织护理部门管理人员需将病区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并落实在医院护理质量考核体系中,成立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小组,小组组长由护理部主任担任,副组长由药剂科主任担任,成员主要由临床药师和各科护士长组成。高危药品管理小组主要负责制订高危药品相关管理制度、质量评价标准,对各病区高危药品管理进行检查、考核及评价;另外,还需定期组织病区护理人员接受相关药品知识教育培训。每个科室专门设立1名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危药品管理质控员,其工作职责为将全院高危药品目录与科室患者临床特点、具体用药情况进行结合,为科室选择有针对性的高危药品;培训、考核科内护理人员高危药品使用知识;准确评估科内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能力;按照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对科室高危药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1.2.2完善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制度①制订高危药品目录。医务科、药剂科、护理部结合高危药品定义、医院临床用药参考目录制订本院高危药品目录,并对其进行定期更新。一般高危药品可分为麻醉性镇痛药、易导致低血糖症状的降血糖药、抗肿瘤药、抗凝药、血管升压药、注射型高浓度电解质、抗痉挛药、强心药、抗焦虑药、干扰素、神经肌肉阻滞药与麻醉药、全胃肠外营养液、静脉注射血管显影剂等。②规范存放要求。对于不同药理作用、不同贮存要求的高危药品需实施分类存放。毒麻限制药品一般采用专柜加锁存放;抢救车内可存放适当抢救药品,低温保存的药品一般贮存在冰箱中,并设置合理的温度;高危药品与普通药品进行区分摆放,用不同颜色在外包装上标识,如用黄色圆点标识胰岛素,用蓝色圆点标识肝素;科内高危药品均不能随意更改原包装盒或瓶。③高危药品经药房发出时可在包装外作“高危药品”警示标识,其存放的药柜门上也作“高危药品,谨慎使用”标识。浓度为10%氯化钾注射液需改用明确标有红字的塑瓶进行包装,并注明“严禁直接静脉推注”等标识;在距离失效期3个月内的高危药品需使用纸胶布进行标识,并提醒取药的护理人员近期内使用。在滴注高危药品时需严格控制滴注速度,并在输液架上挂上“注意滴速”警示牌。④对高危药品使用权限进行明确规定。准确评估低年资护理人员、专科护理人员高危药品安全用药能力,评估内容包括对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掌握程度、相关药理知识、药品规范化使用流程、规定相关操作情况等。成绩大于95分者才能授予高危药品使用资格,并且护理实习生不能独自使用。⑤进一步健全高危药品检查制度。定期由科室质控员对科内高危药品置备品种、数量进行确定、调整,随后护士长进行审核,护理部对其进行批准,药剂科对其进行备案。定期进行高危药品登记,每周由质控员对高危药品进行检查,并认真填写高危药品质量检查表,若有用药差错事件发生需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安全管理小组每月月末检查高危药品质量,及时将变质、过期、标签丢失、被污染、标签模糊、科室暂不备存或其他不符合标准的高危药品退回药房。⑥完善高危药品应急预案。使用前严格核对每一批高危药品,并加强患者病房巡视工作,及时对症处理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同时详细记录发生不良反应药品的名称、剂型、批号及患者不良反应情况,高危药品安全小组成员对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解决对策。在静脉用药过程中若不能及时处理高危药品外渗现象,可导致患者局部组织坏死,护理人员需及时使用硫酸镁湿敷;葡萄糖酸钙等药物外渗可引起剧痛,需及时用浓度为0.5%的普鲁卡因进行封存。

1.2.3规范药品使用流程首先要求医师给予规范的处方及医嘱,其次要规范药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接工作,最后建立标准化的给药流程。高危药品医嘱需直接用电脑打印为红色药卡,在取药时护理人员需详细核对药卡内容,并在药卡上签名确认,由另一名护理人员检查,落实双人核对制度。

1.3观察指标详细记录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实施前后药品基数不符、药品过期失效、未按要求放置、标示不清或不全、贮存不当等问题的发生情况,并采用我院自拟高危药品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的方式及高危药品风险管理评分标准对病区护理人员的高危药品知识掌握情况、高危药品风险管理情况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5统计软件分析本研究数据资料,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安全管理实施前后高危药品检查报告中存在的管理问题病区高危药品实施安全管理后,药品基数不符、药品过期失效、未按要求放置、标示不清或不全、贮存不当等问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两阶段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安全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知识评分及风险管理评分比较强化实施安全管理后,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知识评分及高危药品风险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3讨论

因高危药品危险性较高,现代临床护理管理对高危药品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将规避高危药品管理中不安全因素及护理风险作为其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4,5]。本研究结果显示,强化病区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后,其药品基数不符、药品过期失效、未按要求放置、标示不清或不全、贮存不当等问题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且实施后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知识评分及高危药品风险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在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强化安全管理,充分体现了现阶段“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管理理念,医院充分意识到每一种高危药品可能给患者带来的危害,随后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制定订切实可行的药品管理目标,加强高危药品质量控制[6,7,8]。管理部门为了更好地落实安全管理模式,需积极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有利于其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以便于积极发现护理管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因素,最大程度降低对患者的伤害[9,10,11]。在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通过实施规范化的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制度、规范药物使用流程等措施,能够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定期或不定期由专人对高危药品质量进行检查,制订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及双人核实制度,可提高药品使用及贮存的规范性,从而能够有效保证药品的质量[12];患者在用药期间,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药品管理与患者的安全管理,加强病房巡视,一旦发现有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及时给予科学处理,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以此来提高医院护理管理水平[13]。

上一篇: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论文下一篇: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