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因素

2024-09-30

高危因素(精选11篇)

高危因素 篇1

高危妊娠是指在妊娠期间孕妇本身合并并发症或存在某种致病因素而对孕产妇及胎婴儿有较高危险, 且可能危机母婴生命者, 称之为高危妊娠, 具有高危妊娠因素的产妇称为高危孕妇[1]。 在临床上, 高危妊娠产妇及胎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 故医护人员需重点做好高危妊娠产妇的监护工作, 提高其在围产期的生存率。 为此, 该院特回顾性随机选取2014 年1 月—2015 年6 月该院收治的320 例高危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 对女性发生高危妊娠的影响因素做深入研究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随机选取2014 年1 月—2015 年6 月该院收治的320 例高危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 将其设为观察组, 另同期选取320 例正常产妇设为对照组。 其中, 观察组孕产妇年龄18~40 岁, 平均 (32.3±3.6) 岁, 孕周28~41 周, 平均孕周 (34.5±4.2) 周, 初产妇200 例, 经产妇120 例;对照组孕产妇年龄17~40 岁, 平均 (32.5±3.5) 岁, 孕周28~40 周, 平均孕周 (35.8±3.9) 周, 初产妇197 例, 经产妇123 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所选320高危孕妇的临床症状均符合《妇产科学》中高危妊娠的诊断标准。 两组产妇均给予产前心理、生理等基础护理。

1.2 方法

①行首次产前检查时, 给予全身全面检查, 详细记录各孕妇的身体情况。 ②为孕妇建立个人档案, 记录孕妇是否有妊娠史、药物过敏史、家族病史等。 ③重点观察高危孕产妇可能存在的高危妊娠影响因素, 如:有无妊娠期并发症、自身固定因素、可变因素等。 其中, 妊娠期并发症包括羊水过多或过少、过期妊娠、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母儿血型不合、胎盘前置、妊娠糖尿病、胎盘早剥等;固定因素包括产妇骨盆情况、身材比例等;可变因素包括孕妇胎位是否异常、产妇是否贫血、孕妇的营养情况等。 ④整个孕产期间需定期实施危险因素筛查工作, 并评估其变化[2,3]。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产妇阴道助产分娩率、剖宫产率、胎儿死亡率及顺产率, 观察并记录观察组高危妊娠危险因素, 统计单项高危妊娠危险因素所占比例。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PSS 18.0 软件对高危妊娠产妇高危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阴道助产分娩率、剖宫产率、胎儿死亡率分别为9.06% (29/320) 、58.13% (186/320) 、8.13% (26/320) , 对照组阴道助产分娩率、剖宫产率、胎儿死亡率分别为3.44% (11/320) 、30.63% (98/320) 、1.56% (5/320) ,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表2。

结合表2 可知, 高危妊娠产妇的主要高危影响因素为羊水过少、过期妊娠、胎儿窘迫、早产、妊娠高血压、瘢痕子宫、人工流产超3 次、贫血以上等。

3 讨论

经临床研究表明, 影响高危妊娠的高危因素除羊水因素、胎盘因素、不良孕产史、胎位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妊娠糖尿病人工流产超3 次、骨盆狭小、高龄孕产之外, 还包括接触有害物质、放射线、孕期服药不当等因素。 在该组研究中, 观察组阴道助产分娩率、剖宫产率、胎儿死亡率分别为9.06%、58.13%、8.13%, 对照组阴道助产分娩率、剖宫产率、胎儿死亡率分别为3.44%、30.63%、1.56%,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 主要高危影响因素为:妊娠高血压 (9.67%) 、早产 (9.69%) 、人工流产超3 次 (9.38%) 、过期妊娠 (8.75%) 、瘢痕子宫 (7.81%) 贫血 (6.25%) 等几类。 与赵红等人[4]在系统总数数据库中搜集的数据资料统计结果相近, 其中, 女性流产次数过多, 易导致胎盘粘连、习惯性流产、新生儿死亡、羊水栓塞等情况发生;年龄>35 岁以上者怀孕, 其胎儿染色体出现不正常的几率会增大, 易造成新生儿早产及合并妊娠期并发症;胎位异常易导致患者难产, 危及产妇及胎婴儿的生命安全[5]。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课题报道资料结果相近。

在进行高危妊娠产妇管理与治疗阶段, 医护人员需结合高危妊娠产妇情况给予对症治疗, 具体方法为:①尽可能地卧床休息, 尽可能地取产妇左侧卧位, 以改善产妇子宫胎盘中的血液循环。 ②重视孕妇的营养指导及体重管理, 孕妇的营养对胎儿生长发育而言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需叮嘱产妇注意营养搭配, 不要挑食、偏食, 但也需防止胎儿营养过剩, 以免造成胎儿巨大、产妇妊娠糖尿病等危险情况发生。 若孕妇出现贫血症状, 需积极查找病因, 并补充对应的钙、铁、锌、维生素及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1]。③注射维生素C、葡萄糖, 注射维生素C、葡萄糖可有效增强胎儿对缺氧的耐受力, 特别是对于部分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孕妇更为有效。 详细做法为:浓度为10%, 总剂量为500 m L的葡萄糖内加维生素C 2 g, 静脉缓慢滴注, 5~7 d为1 疗程, 1次/d[6]。 ④积极预防早产, 一旦妊娠期产妇出现阴道少量出血、下腹阵痛症状, 需立即卧床休息, 并积极服用抑制宫缩类药物[7]。

综上所述, 通过采取积极的孕前健康教育、加强对产妇妊娠期高危风险的控制, 给予高危妊娠产妇恰当的临床诊疗及正确的心理健康指导, 可有效保障孕产妇及胎婴儿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8]。

摘要:目的 分析高位妊娠产妇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治疗措施, 以确保孕妇与围生儿的生命安全。方法 回顾性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320例高危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 将其设为观察组, 同期选取320例正常产妇设为对照组, 对比并分析两组产妇的引导助产分娩率、胎儿死亡率、剖宫产率。结果 观察组阴道助产分娩率、剖宫产率、胎儿死亡率分别为9.06% (29/320) 、58.13% (186/320) 、8.13% (26/320) , 对照组阴道助产分娩率、剖宫产率、胎儿死亡率分别为3.44% (11/320) 、30.63% (98/320) 、1.56% (5/320) ,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高危妊娠产妇的危险因素为胎位异常、胎儿巨大、过期妊娠、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窘迫、人工流产>3次、贫血等。结论 妊娠期加强孕前健康教育, 加强高危产妇危险因素监控, 对提高产妇及围生儿生命安全, 减少高位妊娠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位妊娠,产妇,危险因素,妊娠高血压,早产

参考文献

[1]李湛丽.高危妊娠产妇高危因素分析与治疗[J].当代医学, 2014, 20 (20) :75-76.

[2]赵丽杰, 缪玉梅, 吕爱远, 等.高危妊娠180例临床资料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 18 (2) :217-219.

[3]胡小红.高危妊娠产妇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J].当代医学, 2015, 21 (14) :20-21.

[4]赵红, 张春香, 于娥.心理护理干预对高危妊娠产妇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6) :1335.

[5]李玲, 彭志新.女性流产与不孕不育的关系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20 (20) :158-159.

[6]王晓红.高危妊娠孕妇孕期管理和监测分析[J].药物与人, 2014, 27 (4) :274.

[7]邓洁, 邵勇.宫缩抑制剂预防早产的药物评价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2, 28 (3) :183-186.

[8]秦应花.高危妊娠产妇心理护理对分娩结果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30) :4010-4011.

高危因素 篇2

关键词产科;高危患者;转诊;因素;妊娠解决

女性妊娠过程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需要转诊的情况很多,每年有很多死于妊娠或分娩过程中的急重症的妇女,加强产科高危患者转诊因素分析,强化产科高危患者的ICU治疗监护,预防和减少患者及新生儿死亡率十分必要。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3年4月收治并转外院ICU的40例產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40例患者的孕产情况、转诊ICU因素、并发症、妊娠结局、治疗时间等记录,进行归纳总结分析。

1.2 转诊ICU标准

根据转诊产妇的病例特征、临床特点、妊娠结局的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将妊娠开始到产后42d内由于各种重症、并发症、急性合并症一系列高危症且严重影响母婴结局的临床表现作为转诊ICU的标准。比如需无创或有创呼吸机辅助的、动力学血液监测或监护的、器官功能障碍、内环境严重紊乱、生命体征不平稳等。

1.3 研究方法 分析和研究患者转诊ICU的一般情况,对病因进行总结分析归类,将病征、孕产史、妊娠结局等进行统计学统计和比较,比较产科和非产科相关疾病转诊ICU患者的影响因素、转诊率、妊娠结局等。结果

根据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临床资料,得出以下结论:

2.1 转诊ICU患者的临床情况

产科转诊的这40例高危产妇,年龄在17~49岁之间,平均年龄(27.5±6.12),年龄集中在22~29岁之间,小于20岁的有3例,21岁~25岁的有10例,26~30岁的有12例,31~35岁的有8例,高于35岁的有7例,五个年龄段所占比例分别为7.5%、25%、30%、20%、17.50%。40例产妇中,因产前、产后并发症、流产并发症而转外院的共有34例(85%);转诊产妇中,初产妇25例,经产妇15例,比例分别为62.50%和37.50%。产科相关疾病23例(57.50%),非产科相关疾病17例。40例转诊ICU的产妇中,发病于妊娠晚期或产后的共33例(82.50%);产妇无规律产检占35例(87.50)。

2.2产科相关、非相关疾病治疗与结局

对产科转诊ICU的40例高危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非产科相关疾病患者机械治疗率明显低于产科相关疾病患者,P<0.05;产科相关疾病住院时间和患者死亡率明显比非产科相关疾病的低,P<0.05,在血液滤过差异和多功能器官衰竭的比较上,非产科疾病和产科疾病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如下表所示:

2.3 不同转诊因素与治疗结局

对40例转诊ICU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了不同转诊因素和治疗结局,如下表: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产科高危患者的治疗水平和治疗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产妇死亡率下降很多,但是由于我国的区域经济和医疗水平发展的差异,我国产科建设水平高低不同,很多偏远地区、农村基层,产科重症监护室建立不足的地区,产妇的生命安全和相关治疗还没有得到较高保障,加强产妇重症转诊患者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依然十分重要。

首先,医院应做好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向前来孕检、产检的妇女传输科学的相关知识,督促其积极进行产前检查,至少进行4次产检,做好良好的孕前保健工作,学习基本的妊娠常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详细认真的与患者沟通,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尤其是高危病史,一旦发现妊娠异常,必须积极到医院检查,和医生沟通,听取医生意见采取措施。医生应仔细对比孕妇每一次的产检情况,观察孕妇和胎儿的发育情况,及早确立孕妇的分娩方式,对可能发生的妊娠疾病或分娩情况做好预防。然后,医院必须建立完善的转诊制度,加强产科转诊ICU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足够的先进的技术设备,保障病情的检测、监测、诊断、治疗、恢复等所有环节的医疗设施,并且,加强医院医护人员的诊断治疗水平和护理水平,为及时高效的处理转诊产科高危病患的诊治提供人才基础。最后,要减少产科高危病患的死亡率,必须提前做好高危疾病的预防,加强妊娠晚期和产后护理。研究显示,妊娠晚期和产后是产妇发病和转诊的高发期,妊娠合并外科疾病、难产、妊娠出血性疾病、非安全性引产、产科感染等、心肌炎、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对产妇的影响非常大,必须做好患者的病情监测和观察,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

参考文献

产后出血原因和高危因素的分析 篇3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因素 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14.46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 019-(2011)02-12-03

产后出血是分娩最常见的并发症,在国外产后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第2大原因,紧居妊娠 高血压症之后,在国内是头号原因。弄清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对于临床采取对策降 低产妇的死亡率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本院63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了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2324例, 其中出血63例,出血率为2.7%,与国内的相关报告相符[1]。年龄19~37岁,平均 29.4岁。

1.2 方法 以婴儿娩出后2小时即第4产程失血量大于400mL或24小时失血量 大于500mL定义为产后出血,出血量的测定用容积法与称重法之和测得。统计学方法采取SPS S13.0统计软件,检验卡方值,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324例中出血63例。其中剖宫产997例,出血31例,占3.1%;经阴道生产1327例,出血32例 ,占2.4%。剖宫产出血率略高于经阴道生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人群中 ,宫缩乏力29例(46.0%),胎盘异常17例(27.0%),中重度贫血6例(合并宫缩乏力3例)(9. 5%),凝血功能障碍4例(6.3%),软产道损伤3例(4.8%),原因不明者7例。在行剖宫产案例 中,宫缩乏力11例(35.4%),胎盘异常12例(38.8%),凝血功能障碍4例(12.9%),中重度 贫血者2例(6.5%),原因不明者2例。高危因素分析,见表1。

结果表明,孕周、多胎妊娠、第3产程异常以及有流产史均与产后出血相关(P<0.05),而 与产次、生产年龄,胎儿体重以及生产方式没有明确的相关性(P>0.05)。

3 讨论

3.1 宫缩乏力 宫缩乏力是产后子宫出血的首要因素,机制为胎盘剥落后 子宫壁血窦关闭不良[2]。造成子宫收缩乏力的原因很多,其多数原因都构成了产 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孕周、多胎妊娠、第3产程异常等),理论上胎儿过大与多胎生产会影响 子宫肌力,但从结果看前者并无统计学意义。第3产程延长的始因一般认为是胎盘异常,但 子宫平滑肌状况会随着产程的延长而每况愈下,产后出血的风险增加。临床上一般以第3产 程大于30分钟作为人工干预临界点,但有研究表明,当第3产程长于15分钟时,产后出血的 风险就会急剧增加。另外,中重度贫血也会造成宫缩力下降,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贫血导致子 宫平滑肌水肿而致的肌张力下降。

3.2 胎盘异常 胎盘异常包括胎盘粘连残留、前置胎盘、胎盘发育不良、 胎盘植入以及胎盘早剥等,在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中位居第二位。流产是产后出血的一大高 危因素,易造成子宫内膜的破坏和感染,诱发胎盘的粘连残留和早剥。

3.3 中重度贫血 上文已经讨论过,中重度贫血可导致宫缩乏力。除此之 外还有研究表明[3],血红蛋白浓度的浮动也会导致产后出血。

3.4 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在自然分娩的孕者中很少见。但在剖宫 产中,凝血功能障碍所占的比例较自然分娩者上升到了一个令人注目的高度,事实上本例中 所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全部出自剖宫产。原因可能出自子宫缝合术中缝合得过紧或过松,过 紧易造成感染,细菌栓子入血造成DIC;过松易出血,暴露在环境中形成血凝块,撑大子宫 ,使血窦不能很好地闭合,加重出血。

3.5 软产道损伤

剖宫产几乎不会损伤软产道。对于经阴道生产,近些年来随着接生技术的不断提高,软产道 损伤呈下降趋势。

4 结论

从研究结果看,产后出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多数情况下有着不可避免性,但通 过提高产科接生水平和责任心,出血率可以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5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99

[2]庞丽红.产后出血132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1999,2(3):546 

[3]Brabin B J,Hakimi M,Pelletier D.An analysis of anemia and pregnan cy-related maternal mortality[J].J Nutr,2001,131:604

高危因素 篇4

关键词:高危妊娠,高危因素,分析

高危妊娠是指在妊娠期有某种并发症、合并症或致病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及新生儿或倒致难产者。通过了解高危妊娠发生情况,掌握高危因素的顺位,为提高高危妊娠专项管理到位率,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管理措施,有效降低全县孕产妇病死率、围产儿病死率和病残儿出生率,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8~2009年在笔者所在医院产科门诊中使用《广西妇幼卫生信息管理软件》建卡产检筛查出孕妇的高危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对首次来就诊的孕妇严格按照《广西孕产期保健规范》建立《广西孕产妇保健手册》,每次产前检查严格按《高危妊娠产前评分标准》进行高危筛查和评分。并按要求录入《广西妇幼卫生信息管理软件》,通过筛查发现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均及时发放高危孕妇通知单,同时对所查出的高危孕妇建立高危孕妇专项管理卡,专人负责追踪服务至安全分娩。

2 结果

在笔者所在医院产科门诊进行建卡检查的孕妇4951人,共筛出有高危因素的孕妇1658人,高危妊娠发生率为33.49%;高危因素为2206人次,其中一个高危因素有1237人,占高危妊娠总数的74.61%;两个高危因素的有313人,占高危妊娠总数的18.88%;3个或3个以上高危因素有108人,占高危妊娠总数的6.51%。高危因素分布、顺位等详见表1。

3 讨论

3.1 高危妊娠发生情况

笔者所在医院产科门诊建卡检查的孕妇高危妊娠发生率33.49%,与屈军[1]报道31.09%相近,但比范利军等[2]报道的24.60%高。

3.2 高危因素顺位

高危因素顺位前6位的是轻度贫血,人工流产≥2次,年龄≥35岁,胎位不正,难产史及乙肝病毒携带。前6位高危因素占总高危总人次的79.19%。轻度贫血占孕妇总数的6.91%,居全州县高危因素之首,与全州县的经济水平较低,群众的生活水平较差,及饮食习惯如喜欢喝姜茶等有关。而妊娠期贫血引起早产、低体重儿、产后出血等并发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3]。人工流产≥2次占孕妇总数的6.28%,与张玲华等报道的人工流产累计发生率7.44%相近[4],居于第2位,与性解放和避孕节育知识的缺乏有关,而人工流产累计率的增加就会引起产后出血、胎盘粘连、植入性胎盘、产褥感染、羊水栓塞、早产及围产儿病死率的升高。高龄,除响应国家号召实行晚婚晚育外,与不孕症逐年发病率升高有关,也可能暗示着全州县计划外妊娠增多,结果造成高龄孕产妇日益增多,而高龄孕产妇的妊娠高血压疾病、糖尿病、前置胎盘、早产、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巨大儿和死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高龄孕产妇[5]。难产史与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有关。胎位不正易诱发难产,威胁母婴安全。乙肝病毒携带在广西省是高发区,易引起孕妇肝功能损害和母婴垂直传播,严重危害母婴身体健康。高危因素中以孕妇本人基本情况为主,而内外合并症相对较少,可能是由于笔者所在保健院的科室不健全,相应病种转送到综合医院,而本身合并慢性疾病的孕妇也会主动选择综合医院。

3.3 高危妊娠管理情况

笔者所在医院有专人负责随访和追踪。每次产前检查发现新的高危因素均向高危孕妇发放高危通知书,告知其危害性以及孕产期的注意事项。同时将所有的高危孕妇基本情况上报县高危孕产妇管理中心,及时将信息返回各辖区,方便进行高危追踪。县产科急救中心的产科门诊对辖区内的和全县高危评达20分或以上的高危孕妇进行高危专项管理,定期随访,督促高危孕妇按时产检和到相应条件的医院住院分娩。

3.4 建议

3.4.1 加强围产期健康教育,提高对高危妊娠的认识。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其及家属的保健意识,并主动配合积极产检,使高危动态因素明显降低,健康教育可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6]。如降低人工流产率,妊娠晚期贫血发生率,促进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降低全县孕产妇病死率、围产儿病死率和病残儿出生率,对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3.4.2 健全高危孕产妇急救、转诊和接诊制度。充分利用《广西妇幼卫生信息软件》和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做好高危孕妇的追踪服务及管理。所有高危孕妇均要求住院分娩,凡高危评分单项达10分或以上的的必须动员到县级产科急救中心或二级以上助产技术服务机构住院分娩,有效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和围产儿病死率。

3.4.3 孕早期加强营养指导和孕晚期补充小剂量铁剂预防缺铁性贫血对于降低孕产妇死亡及围产儿病死率是有效的[3]。对于经济条件和和依从性差的农村孕妇应做好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宣传工作,改善其膳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

3.4.4通过计划生育协会、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加大对婚育人群的性知识和避孕知识的宣传,宣传方式要简单易懂和多样化;让目标人群充分意识到人工流产手术对妇女所产生的身心伤害。同时加强对产后和人工流产手术后的计划生育服务。

3.4.5 提倡已婚男女在最佳生育年龄怀孕。对高龄孕产妇加强产前、产时、产后保健和监护,积极处理孕期合并症和并发症,确保母婴安全。

3.4.6 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推行导乐陪伴分娩可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7]。对孕妇通过加强孕期宣教,改变孕妇的生育理念,正确认识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利弊,推行导乐陪伴分娩,提高孕妇对分娩是一种生理过程的认识,增强其对分娩的信心。对医生则要求严格剖宫产指征,加强产时监护,提高助产技术,增加试产机会,剖宫再孕阴道试产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方式,对有试产条件的孕妇,应鼓励阴道分娩,对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分娩并发症有积极的意义[8]。

3.4.7 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到位率,以便动态观察孕妇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胎位不正和孕妇的肝功能损害,及早采取干预措施,确保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屈沪军.2221例高危妊娠情况分析及管理探讨.中国妇幼保健,2009,24(5):593.

[2]范利军,覃钰纯.970例高危妊娠筛查情况分析.中国妇幼保健,1010,25(7):893-894.

[3]明成秋.加强孕期营养指导预防妊娠期缺铁性贫血.中国妇幼保健,2010,25(7):903-904.

[4]张玲华,孟光辉,曾序春.流动已婚妇女人工流产累积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探讨.中国妇幼保健,2007,22(9):1226-1227.

[5]柴泽英,唐金娇,曾保金,等.高龄孕妇妊娠结局的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0,25(7):901-902.

[6]李玲.围产期健康教育对母婴健康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2007,22(7):856-857.

[7]王春玲,高宝香.导乐陪伴分娩105例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762-1763.

果蔬摄入量较低 是死亡高危因素 篇5

“多吃果蔬能帮我们活得更长。”近日,发表在美国《细胞》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多吃果蔬有利于增强免疫功能。

果蔬为何能帮人们延年益寿?最新研究给出了答案:胸腺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它能“生产”人体免疫“战士”T细胞,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但随着年龄增长,胸腺比身体其他组织老得更快,T细胞分泌减少,机体感染风险随之增加。果蔬可以为人体补充多种抗氧化物,有助于延缓胸腺老化,进而促使免疫系统保持年轻。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还发现,多吃果蔬能有效预防抑郁、早产、脑卒中、冠心病、胃肠癌,保护听力,提升脑力,提高精子质量,降低早亡风险。

然而这些研究并没有促使人们行动起来,果蔬摄入不足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以美国为例,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前指出,仅有不到20%的美国居民果蔬摄入量达标。在今年召开的一個国际学术会议上,专家也忧虑地表示,60%~87%的世界人口,以及85%的亚洲人口,未能达到果蔬推荐摄入量。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果蔬摄入过少是十大死亡高危因素之一,在全球范围内,估计造成约19%的胃肠道癌症,31%的缺血性心脏病和11%的中风。相反,足量摄入果蔬能有效预防癌症、心血管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每年可能拯救多达170万人的生命。

早产高危因素研究进展 篇6

1 诱发早产的感染性疾病

1.1 宫内感染

Lee等[1]通过早产儿 (1206例) 和足月儿 (300例) 胎盘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发现, 慢性绒毛膜羊膜炎发生比例为 (20.8%比10.0%) , 统计学分析显示慢性绒毛膜羊膜炎是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 (P<0.001) 。马美芬等[2]研究指出肿瘤坏死因子 (TNF-α) 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 (sTNFRⅠ) 与孕妇感染性早产的关系, 早产感染组血清中TNF-α和sTNFRⅠ水平较高, 进一步诱导产生前列腺素, 增强趋化因子作用, 导致分娩早启动。

蒋敏等[3]研究显示早产与胎膜早破有关, 且胎膜早破占据早产临床因素首位。宫颈和阴道微生物产生蛋白水解酶, 使胶原纤维减少, 脆性增加, 引起宫缩, 致使胎膜早破诱发早产。李庆姝等[4]探讨胎膜组织中骨形成蛋白-2 (BMP-2) 和基质金属蛋白-9 (MMP-9) 与胎膜早破的关系, 研究发现, 早产组胎膜早破的BMP-2和MMP-9表达水平高于足月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7, P=0.0065) 。

1.2 生殖道感染

周静等[5]对妊娠期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孕妇 (95例) 与无生殖道感染孕妇 (88例) 的分析发现, 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孕妇早产发生率明显增加 (15.8%比4.5%P<0.05) , 宫颈分泌物衣原体和支原体可上行感染胎膜, 分解胎膜中的花生四烯酸产生前列腺素, 诱发宫缩导致早产。国外一项针对1026例孕妇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分析指出[6], 孕前期阴道菌群异常的孕产妇, 孕35周发生早产风险是健康孕产妇的2.4倍 (OR=2.4, 95%CI1.2~4.8) , 细菌性阴道炎可增加早产发生风险 (OR=2.4, 95%CI1.1~4.7) 。徐凤秋等[7]将妊娠合并生殖道感染的89例孕妇作为观察组, 同时选择同期无生殖道感染孕妇89例作为对照, 生殖道感染的孕妇, 阴道分泌物的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2 (IL-12) 和白细胞介素-18 (IL-18) 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t=18.75P<0.0001;t=12.13P<0.0001) , 早产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9.8889, P=0.0017) , 提示IL-12和IL-18是生殖道感染引发早产的重要因素。

1.3 牙周感染

黄振等[8]通过病例对照研究, 探讨牙周炎与早产的关系, 选取早产母亲83例作为观察组, 同时期健康新生儿母亲44例作为对照组, 结果显示, 早产组母亲唾液及龈沟液中IL-6及IL-1β水平与对照组有差异, 同时, 唾液及龈沟液中IL-6及IL-1β含量与分娩孕周呈负相关。林垚等[9]研究指出, 牙周炎的发病率在早产低体重产妇组中与对照组明显不同 (20%比3.3%, P<0.05) ,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同时研究结果显示牙龈卟啉单胞菌 (P.gingivalis) 检出率越高, 孕周越小, 提示P.gingivalis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危险信号。母体牙周炎可能是一个尚未被充分认识发生早产的危险因素。

2 诱发孕妇早产的饮酒、吸烟及其他不良生活习惯

华茂芳[10]对4460例产妇 (早产360例) 回顾性调查发现, 主动或被动吸烟、饮酒是影响早产的社会因素 (χ2=84.93, P<0.05;χ2=26.29, P<0.05) 。钟红秀等[11]对闽南地区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指出, 饮酒和被动吸烟是早产的危险因素, 且差异显著 (95%CI1.381~4.407, P=0.002;95%CI1.096~3.542, P=0.023) 。袁彦玲等[12]针对云南省农村育龄夫妇不良妊娠结局与危险因素的研究, 在880例不良妊娠结局中, 早产占首位 (340例, 38.63%) ,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男性吸烟及吸烟量、女性饮酒与不良妊娠结局呈正相关 (P<0.05) , 特别是女性饮酒, 其不良妊娠风险增加1.5倍以上。龚俊等[13]对12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有吸烟及饮酒习惯者早产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24.2%比4.8%, P<0.05) 。

3 诱发孕妇早产的一般情况

3.1 年龄

Ip等[14]调查研究分析, 年龄在35岁及以上的高龄产妇, 早产风险增加 (OR=1.75, 95%CI1.11~2.76) 。提示在接诊高龄产妇时需高度警惕其发生早产的危险。Fleming[15]一项针对青少年妊娠结局的队列研究指出, 青少年 (<20岁) 早产比例高于成人组 (20~35岁) 。Khashan[16]认为年龄在14~17岁的孕妇会有更高的早产风险与胎儿低出生体重的风险。

3.2 早产史及妊娠间隔

Ananth等[17]对自发性早产再次妊娠妇女回顾性调查分析, 有过早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 早产的概率明显提高 (OR=3.6, 95%CI3.4~3.9) 。国外一项回顾性分析得出[18], 两次妊娠间隔<6个月的胎儿早产率提高至1.5倍 (OR=1.5, 95%CI1.2~1.8) 。过短的妊娠间隔导致子宫没有完全恢复到正常生理功能。

3.3 宫颈因素

Timor-Tritsch等[19]对70例先兆早产患者于治疗前进行阴道B型超声检测, 同时观察宫颈形状的差异, 经治疗后仍有19例早产, 并且早产者宫颈均为漏斗状,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与宫颈漏斗的形成密切相关。Hartmann等[20]通过B型超声检测871例早期单胎孕妇的宫颈长度和宽度, 对其妊娠结局的追踪结果发现:宫颈管的缩短及内口的增宽均可增加早产的风险性。目前一些研究建议普及子宫颈检测, 以检测子宫颈缩短现象, 并对已经确诊子宫颈缩短的孕妇辅以阴道孕酮药物治疗, 以减少由子宫颈缩短引发的早产发生。

4 诱发孕产妇早产的胎儿因素

4.1 双胎及多胎妊娠

国外一项2000-2007年回顾性分析 (145246例) 显示[21], 与单胎相比, 双胎或多胎妊娠早产发生率显著增加 (48.1%比6.0%) 。胡春霞等[22]对470例早产相关因素研究发现, 通过辅助生殖技术而受孕的双胎或三胎患者成为早产最重要的患者群。

4.2 胎儿疾病

一项针对2189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调查分析发现[23], 早产的发生率为13.5%, 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发生早产的概率是正常胎儿的2倍。朱丽娜等[24]对100例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早产儿研究发现, 在这100例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儿中, 检测到异常染色体64例, 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64%, 染色体数目异常占异常总数的84%, 提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儿的重要因素。

4.3 胎位异常

张慧杰等[25]对3470例产妇的调查分析, 臀位产占自发性早产11.11%, 主要是因为先露高低不平造成前羊膜囊压力不均或较小先露使宫颈机械性过早扩张而导致早产。

5 孕妇合并妊娠期疾病

5.1 妊娠期高血压

蒋秀等[26]对198例孕妇早产回顾性分析, 妊娠期高血压是医源性早产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妊娠期高血压早期未给予及时治疗, 病情加重, 从而引发医源性早产发生。张丽红等[27]回顾性分析11758例孕妇围生期资料, 探讨先兆子痫及不同程度蛋白尿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结果发现大量蛋白尿 (尿蛋白定量≥3.5g/24h) 是不良妊娠结局早产的危险因素 (OR=2.899, P=0.015) , 提示随着先兆子痫尿蛋白程度的加重, 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加。

5.2 妊娠期糖尿病

Mozas等[28]对257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和277例无糖尿病孕妇回顾性分析, 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发生早产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OR=1.63, 95%CI1.14~2.34, P=0.005) 。包红霞等[29]对3166例高危孕妇妊娠结局分析, 孕妇孕早期体重异常 (≤40kg, ≥70kg) 、贫血 (Hb<100g/L) 是孕妇早产的高危因素, 孕妇膳食结构不合理, 体重异常和贫血, 导致妊娠期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增加, 胎儿早产的几率增加。

6 叶酸缺乏及其他相关因素

Bukowski等[30]对34480名孕妇进行分析, 孕前开始补充叶酸可以使自发性早产降低50%-70%, 但超过32孕周的早产发生率与叶酸补充与否无关。Johnson等[31]研究了美国Camden一个贫困地区324例妊娠妇女二氢叶酸还原酶 (DHFR) 基因缺失的妇女, 其流产的风险增加3倍, DHFR缺失型同时叶酸摄取量低 (日摄取量<400mg) , 其发生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婴儿的风险比非缺失基因型和日叶酸摄取量≥400mg的妇女显著增高。叶酸代谢途径上的基因突变引起的临床表型与个体叶酸摄取量有关, 合理的补充叶酸可以避免某些早产的发生。

近年国外研究发现早产与遗传学有一定关联。McElroy等[32]研究发现, 母体补体受体I基因的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早产发生有较强相关性 (P=0.01) 。同时提出筛查和干预的办法, 预防早产发生。

综上所述, 孕妇早产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与围生期的诸多因素有关。虽然流行病学研究已经阐述一些导致早产的高危因素, 但还有绝大部分的早产病例不能用现有的高危因素去解析, 潜在的致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早产儿的出生, 不仅影响儿童的生命和生存质量, 还给家庭、社会、医疗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 早产原因和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热点, 现将国内外关于早产儿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 加强早产诱因认识, 以利于早产的预防和临床研究。

高危因素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住院的孕妇共2 429例。以我省围产期记录本上的高危评分标准为依据,选择高危评分≥5分的孕妇,总共955例。

1.2 研究方法

以病例回顾方式分析孕产妇及围产儿的一般临床特点,包括孕妇的年龄、体重、住院天数、高危因素、主要的治疗措施、分娩方式、分娩时的孕周、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产后出血等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以及SQL Server 2005进行统计与分析,利用SQL语句统计各高危因素的发生情况,应用SPSS 13.0软件计算来源于不同高危因素样本的χ2值和P值。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危妊娠总体发生情况

2.1.1 高危孕妇的评分情况

955例高危孕妇的平均得分为(16±2.4)分,最低得分5分,最高得分120分,高危评分主要集中于5~35分。

2.1.2 多重高危因素的发生情况

单一高危因素者512例,2种高危因素并存者238例,3种者138例,4种者50例,5种者14例,6种及6种以上者3例。

2.1.3 各高危因素的分布情况

胎膜早破280例,流产≥2次186例,超重146例,巨大胎儿124例,先兆早产114例,高龄10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06例,臀位88例,羊水过多79例,子宫肌瘤74例,延期妊娠69例,乙肝病毒携者68例,剖宫产史56例,胎儿窘迫46例,前置胎盘43例,妊娠期糖尿病21例,羊水过少28例,多胎27例,贫血19例,胎儿生长受限16例,活动性肝炎12例,其他29例。

2.1.4 高危孕妇的妊娠结局

955例高危孕妇中无孕产妇死亡,19例产后出血,14例围产儿死亡(其中畸形引产9例,死胎2例,3例早产儿因家属放弃治疗死亡),6例新生儿窒息(轻度窒息4例,中度和重度窒息各1例),早产82例,新生儿低出生体重85例,无新生儿产伤。955例高危孕妇分娩方式为剖宫产739例,经阴道分娩216例。

2.1.5 高危评分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

955例高危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包括双胎)平均体重为3.26 kg,最小体重为0.95 kg,最大体重为5.45 kg。随高危评分的增加,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见表1。

2.1.6 高危评分与住院天数的关系

955例高危孕妇的平均住院天数为7 d,住院天数集中于3~8 d,最长为56 d,最短为1 d。住院天数为56 d的孕妇年龄为38岁,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第38周剖宫产,术后产妇及新生儿正常,于术后第6天出院;住院1 d的孕妇年龄为36岁,在39+4周发生胎膜早破,住院1 d后经阴道分娩,产妇及新生儿情况正常,因经费不足而出院。高危评分在5~40分的孕妇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P>0.05),而高危评分≥45分的孕妇住院天数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1.7 高危评分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不同分娩方式以及高危评分的发生情况见表3。不同高危评分孕妇的剖宫产率均明显升高。

2.2 单个高危因素的发生情况

2.2.1 年龄

955例高危孕妇年龄≥35岁的孕妇有115例,平均年龄为37岁,最大年龄45岁,剖宫产率87%,经阴道分娩率13%,新生儿平均体重3.17 kg,平均分娩孕周38+1周。此外,115例高龄孕妇有3例是胎儿畸形引产者,分别为胎儿腹裂畸形、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孕妇羊水极少合并胎儿泌尿道畸形。胎儿腹裂畸形的孕妇在孕30+3周引产,胎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孕妇于28+3周引产,羊水极少的孕妇合并严重的胎儿泌尿道畸形,在第34周引产。不同年龄的孕妇胎儿畸形的发生情况见表4。

2.2.2 体重指数

955例高危孕妇体重指数均在18 kg·m-2以上。体重指数≥25 kg·m-2的孕妇有185例,年龄18~41岁,平均30岁。这185例孕妇的剖宫产率为88%,经阴道分娩率12%,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5 kg,平均分娩孕周为38+4周。超重孕妇与巨大胎儿发生的关系见表5。与正常体重的孕妇相比,超重孕妇分娩巨大胎儿的几率增加(P<0.01)。

2.2.3 有异常孕产史的孕妇

955例高危孕妇中有死胎史的孕妇有3例,其妊娠时间分别为39周、38+5周、37+5周。这3位孕妇的分娩方式均为剖宫产。955例高危孕妇中有死产史合并产后出血史的孕妇1例,年龄27岁,于孕41周剖宫产产下一正常新生儿。该孕妇在术中术后均给予了促宫缩治疗,未出现产后出血。955例高危孕妇中流产≥2次的孕妇共有187例,年龄17~46岁,平均31岁。这187例孕妇的剖宫产率为78%,阴道分娩率为22%,新生儿平均体重3.33 kg,平均分娩孕周38+4周。孕妇的流产次数与早产的关系见表6。本组病例中,孕妇的多次流产史与早产发生率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明显(P>0.05)。

2.2.4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本次研究中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有106例,包括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3例、妊娠期高血压29例、轻度子痫前期50例、重度子痫前期23例、子痫发作1例。106患者的年龄为26~40岁,平均31岁,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15 kg,平均分娩孕周37+2周,剖宫产82例(77.35%),经阴道分娩24例(22.65%)。10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有88例使用硫酸镁解痉的同时给予降压治疗。同时,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孕妇有6例(5.6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胎儿生长受限有相关性(P<0.01),见表7。

2.2.5 妊娠期糖尿病

955例高危孕妇中无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1例,年龄为25~40岁,平均30岁,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23 kg,平均分娩孕周38+3周,剖宫产25例(80.65%),经阴道分娩6例(19.35%)。31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控制均较理想,其中27例仅通过调整饮食控制血糖,其余4例调节饮食的同时给予胰岛素治疗。31例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分娩巨大胎儿1例,与非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相比,巨大胎儿的分娩率没有明显增加(P>0.05)。见表8。

2.2.6 妊娠晚期阴道出血

955例高危孕妇中前置胎盘者43例,年龄23~40岁,平均29岁,剖宫产40例(93.02%),经阴道分娩3例(6.98%),新生儿平均体重3.15 kg,平均分娩孕周37+5周。43例前置胎盘孕妇中,28例合并2次以上流产史,流产与前置胎盘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见表9。

2.2.7 羊水量异常

955例高危孕妇中羊水过多者79例,年龄21~39岁,平均28岁,剖宫产68例(86.08%),经阴道分娩11例(13.92%),新生儿平均体重3.32 kg,平均分娩孕周38+6周。955例高危孕妇中羊水过少者28例,年龄23~39岁,平均29岁,剖宫产22例,经阴道分娩6例,新生儿平均体重3.03 kg,平均分娩孕周39周。合并畸形者2例,其中1例为泌尿道畸形,羊水极少,于第34周引产。与其他孕妇相比,羊水过少的孕妇合并胎儿畸形的发生率更高(P<0.01),见表10。

3 讨论

本研究中高危孕妇的发生率为39.3%,高于文献报道的19.9%[3]。这与本院接收的城市孕妇偏多,建立围产期保健卡早、检查规范有关,因而高危孕妇的筛出率高。按照高危因素的发生率依次排列,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胎膜早破、流产≥2次、超重。这与国内学者报道的胎位不正、不良孕产史、瘢痕子宫占高危因素的前3位[4]不一致。本组病例中有评分达到或者超过20分的孕妇存在,原因是部分孕妇有多种高危因素并存的现象。其中,2种高危因素并存者238例,3种者138例,4种及以上者67例。本组病例中,早产儿共有82例,发生率为3.38%,介于单胎和双胎妊娠的早产发生率之间,与报道相符。本组数据表明评分越高,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越高、住院天数延长的发生率越高,同时剖宫产的发生率随之提高。因而,对于高评分孕妇或多重高危因素并存的孕妇,应该进行重点管理。

少女孕妇和高龄孕妇是高危妊娠管理的重点对象。年龄达到或超过35岁的孕妇为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在不同的国家所占的比例有所不同,但是整体呈上升趋势[5]。本组病例中的115例高龄孕妇中,有3例合并胎儿畸形,其胎儿畸形的发生率远高于正常年龄组的孕妇;1例胎儿腹裂畸形,于孕30+3周引产;1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于28+3周引产;1例羊水极少合并胎儿泌尿系严重畸形于34周引产。3例均在孕晚期引产,已经错过了引产的最佳时期孕中期。这与孕妇没有定期产检、没有及时发现胎儿畸形有关。对于准备怀孕的高龄孕妇,医生应建议进行遗传咨询。向孕妇说明在孕早期、孕中期可以发现的染色体异常的风险以及在分娩以后发现染色体异常的风险[6]。

国内超重孕妇的定义是指体重指数≥25 kg·m-2的孕妇。世界卫生组织则把孕前的体重指数≥25.0 kg·m-2的孕妇称为超重孕妇[7]。本组病例中185例超重孕妇分娩巨大胎儿39例(21.08%),与正常体重的孕妇相比,超重孕妇分娩巨大胎儿的几率显著增加。在这185例超重孕妇中,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有9例,其发生率高于一般孕妇人群。超重孕妇分娩小胎龄儿的几率相对比较低,但是对于有严重并发症的孕妇,比如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孕妇有严重的血管病变,也有可能分娩小于胎龄儿,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则围产儿预后相对较差[8]。

具有多次流产的孕妇即使孕周已经超过28周,其妊娠风险仍然高于正常妊娠的孕妇,发生早产、手术产及围产儿死亡率的几率明显增加[9]。本组病例中有187例孕妇流产次数大于等于2次,其中早产者25例(13.34%),与流产次数小于2次的孕妇相比,早产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以高血压和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特殊的妊娠期疾病[10]。本组病例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共106例,其中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3例(2.8%),妊娠期高血压103例,并发子痫前期者50例,并发重度子痫前期者23例,子痫发作患者1例。10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合并胎儿生长受限者有6例(5.66%)。6例孕妇血压较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解痉降压治疗后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以内。本组结果表明,胎儿生长受限多发生在血压控制不佳的孕妇。本研究106例妊娠期疾病患者中有88例在使用硫酸镁解痉治疗的同时给予了降压药物的治疗,孕产妇及围产儿预后较理想。

妊娠期间的糖尿病是以孕期糖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妊娠。孕妇糖尿病合并妊娠围产儿病死率明显增高。本研究中巨大胎儿、早产均有发生,但是在积极治疗下,产妇及新生儿预后均较好,无产后出血、新生持续性低血糖以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本组病例中的31例糖尿病孕妇,仅控制饮食治疗者有27例,有4例(12.90%)给予胰岛素配合控制饮食治疗,31例糖尿病孕妇的血糖均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

妊娠20周以后的阴道流血称为妊娠晚期阴道流血或产前出血。妊娠晚期阴道出血的发生比例约为2%~5%[11]。前置胎盘的病因不明确,与高龄产妇、经产妇、多次分娩史、多次流产史以及吸烟吸毒等因素有关[12,13]。本研究43例前置胎盘孕妇中,28例合并2次以上流产史,统计学分析证明流产与前置胎盘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本组孕妇无论完全性前置胎盘以及部分性前置胎盘均行剖宫产结束分娩,边缘性前置也适当放宽了手术指征,经阴道分娩者仅有3例,43例前置胎盘孕妇平均分娩孕周为37+5周。

羊水过多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的任何阶段羊水量超过2 000 ml。羊水过多的发生率为0.2%[14]。本研究中有79例羊水过多但无胎儿畸形的孕妇,包括合并足月胎膜早破者7例以及足月前胎膜早破者1例。羊水过少是胎儿处于危险状态的重要信号,围产儿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明显增高。轻度羊水过少孕妇分娩的围产儿死亡率是正常妊娠孕妇的13倍,而重度羊水过少则高达47倍。羊水过少本身并不增加母亲的风险,但是潜在的原因可能增加孕妇的风险。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畸形或脐带受压常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孕妇剖宫产率会随之增加[15]。本研究中27例羊水过少孕妇中2例胎儿畸形,确诊后立即引产。对于胎盘功能减退的孕妇给予了及时终止妊娠的治疗方式,其他孕妇也是适时终止妊娠,27位孕妇的平均分娩孕周为39周,新生儿平均体重3.03 kg,无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对羊水过少但是已经足月的孕妇,则应终止妊娠并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对于合并胎盘功能不良、胎儿窘迫或羊水粪染严重的孕妇,应行剖宫产术。

多次异位妊娠患者高危因素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202例多次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 年龄20~43岁, 平均年龄 (28.8±5.1) 岁;妊娠次数2~5次, 两次妊娠间隔时间2.0~85.0个月, 平均 (35.2±11.6) 个月, 其中有生育史者50例, 无生育史者152例。

1.2 方法

将所有患者根据年龄、有无盆腔炎症史、腹部手术史、不孕史及前次异位妊娠治疗方式进行分析及比较。其中对年龄的分组为30岁以下组、30~40岁组及40岁以上组, 妊娠治疗方式分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

1.3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采用软件包SPSS15.0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 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850例异位妊娠患者中152例为多次异位妊娠患者, 占所有异位妊娠患者的17.88%, 将所有患者根据年龄、有无盆腔炎症史、腹部手术史、不孕史及前次异位妊娠治疗方式进行分析及比较, 具体分析比较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 除年龄外, 盆腔炎史患者比例高于无盆腔炎史者, 腹部手术史者比例高于无腹部手术者, 不孕史者比例高于无不孕史者比例, 前次异位妊娠手术治疗者比例高于保守治疗者比例, P均<0.05, 均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以往研究显示在异位妊娠患者中约30%的患者会再次发生异位妊娠, 而国外相关的研究显示其发生率则在10%~20%左右[2], 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生可导致不孕不育的发生, 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均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了解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生对于预防及治疗本病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中我们就多次异位妊娠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研究, 发现与其相关的因素较多, 其中盆腔炎症史、腹部手术史、不孕史及前次异位妊娠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均为可能引起重复异位妊娠的因素, 而本研究中发现年龄因素在本病的发生中无显著性意义。因此在有盆腔炎症史的患者应加强炎症的控制, 腹部手术史及不孕史患者在再次妊娠前也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对于异位妊娠患者则尽可能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进行妊娠的终止, 只要其符合保守治疗指征时应尽量进行降低手术治疗率[3], 虽然本研究中显示年龄因素与之无较大相关性, 但是以往研究也显示出40岁以上者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率较高, 因此这个因素也不可忽视。而这些研究结果也与以往的较多研究显示相一致[4,5]。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多次异位妊娠与多种因素有相关性, 应在预防及治疗过程中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姚远, 胡丽娜.异位妊娠发生率及误诊的主要原因[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5, 21 (6) :321-322.

[2]Bouyer J, Coste J, Shojaeu T, et al.Risk factors for ectopic pregnancy: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based on a large case-control,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France.[J].Am J Epidemiol, 2003, 157 (3) :185-194.

[3]熊朝晖.探讨重复异位妊娠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9) :116-117.

[4]高玉民, 张新艳, 持续性异位妊娠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2003, 30 (2) :76-78.

异位妊娠32例高危因素分析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异位妊娠患者32例, 年龄19~42 (29.6±3.1) 岁;停经天数42~84d, 平均45.5d。全部患者均经B型超声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子宫内膜病理检查、阴道后穹窿穿刺、剖腹探查手术、放免法检测血毛绒膜促性腺激素 (β-hCG) (>3.1ng/ml) 等确诊。腹痛开始至入院的时间2h~30d。其中首次妊娠患者2例, 休克4例。

1.2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下腹压痛、反跳痛, 触诊移动性浊音, 盆腔触诊有包块, 宫颈举痛。其中阴道流血12例, 腹痛18例, 21例有停经史, 肛门坠胀感7例, 晕厥3例。

1.3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以32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病例组, 从同期入院的正常妊娠患者中随机抽取32例产妇作为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在年龄、婚姻状况、职业、人工流产史、婚育史、剖宫产术史、盆腔感染史、宫腔手术史、月经紊乱史、异位妊娠史、避孕情况、宫内节育器放置情况、初次性生活年龄以及输卵管炎症等方面的差异。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例组发病情况

从妊娠部位看, 输卵管妊娠29例占90.6%, 卵巢妊娠2例占6.2%, 宫颈管妊娠1例占3.1%。输卵管妊娠中, 左侧妊娠23例占79.3%, 右侧6例占20.7%。从出血情况看, 轻度出血 (即出血量<500ml) 者16例 (50.0%) , 中度出血 (出血量为500~1000ml) 11例 (34.4%) , 重度出血 (>1000ml) 5例 (15.6%) 。从病史情况看, 曾有剖宫产术史13例 (40.6%) , 宫腔手术史者9例 (28.1%) , 异位妊娠史6例 (18.8%) , 输卵管术炎症11例 (34.4%) , 宫内节育器史17例 (53.1%) , 盆腔感染史22例 (68.8%) , 月经紊乱史15例 (46.9%) 。

2.2 观测指标比较

2组影响因素中, 病例组年龄大于对照组 (P<0.01) , 人工流产、剖宫产、盆腔感染、宫腔手术、月经紊乱、异位妊娠、置宫内节育器、输卵管炎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 。见表1。

3 讨 论

异位妊娠是严重影响孕产妇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 其发生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探明异位妊娠高发因素对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异位妊娠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我院2010年32例异位妊娠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发现从妊娠部位看, 输卵管妊娠发生率最高, 其中又以左侧输卵管妊娠最多见。从出血情况看, 以轻度出血为主。年龄、人工流产史、剖宫产术史、盆腔感染史、宫腔手术史、月经紊乱史、异位妊娠史、宫内节育器放置情况、输卵管炎症等都是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宫内节育器是我国当前对多数已婚已育妇女采取的重要避孕措施, 但是放置节育器却是异位妊娠的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指出, 放置节育器发生异位妊娠的危险性是未放置节育器的3.608倍[3], 这可能与放置宫内节育器后输卵管解剖结构改变以及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增高有关。

针对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 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 指导育龄、已婚或未婚同居的女人做好避孕措施。 (2) 指导已婚女士进行婚前检查, 及时发现影响生育或其他妇产科问题, 以便及早治疗。 (3) 对于异位妊娠患者, 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效果, 减少患者心理负担,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4) 对于手术的异位妊娠患者,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其面色及腹痛情况, 严密监测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及心跳情况, 及早发现和抢救休克患者。 (5) 术后指导患者注意保持外阴清洁, 术后禁盆浴和性生活1个月, 术后首次月经干净后3d门诊复查, 保持心情舒畅。若出现下腹部疼痛伴发热情况应及早就医。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参考文献

[1]Barnhart KT.Ultrasound diagnosis of ectopic pregnancy[J].Hum Reprod, 2007, 22 (5) :1493.

[2]贾桂英.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现代医学, 2008, 20 (3) :657-658.

高危因素 篇10

冉兴无,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内分泌科副主任,糖尿病足诊治中心主任,胰岛素泵规范化治疗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副组长等职。《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和特邀审稿专家。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省级科研课题9项,国家药品与食品监督管理局课题10项,国际多中心合作课题一项;上海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子课题2项;作为主研人员承担国家“十一、五”攻关课题1项,完成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子课题1项及“十五”攻关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中国循证医学中心课题1项,国家药品与食品监督管理局课题8项。目前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文章155篇,主编和参编医学书籍11部,作为课题负责人荣获四川省及成都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各一项。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糖尿病足病(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最严重和痛苦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会增加患者医疗费用和社会救助需求;同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缩短生存时间。据报道,约15%~25%的DM患者在一生中会发生DF[1],全世界每年估计有超过100万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截肢,大约每30秒就有一个大的截肢事件[2],DF截肢患者5年病死率高达39%~80%[2]。然而在临床上,DF的治疗十分棘手,因此我们常常强调,对于DF,预防其发生甚于治疗,这就要求临床医师早期识别DF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时干预,进而预防DF的发生。那么,在临床上如何早期识别DF发生的高危因素呢?以下通过病例进行分析。

病例摘要

患者,男,70岁,患2型糖尿病15年,双下肢小腿肿胀2年,左侧内踝溃疡3月余。患者先后服用多种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祥。

5年前患者出现四肢肢端对称性麻木、疼痛,疼痛为烧灼样,在当地医院就诊,改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同时给予扩血管、营养神经等治疗,症状缓解。其后坚持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偶测空腹血糖为9~12 mmol/L。诉四肢肢端对称性麻木感加重并向近端蔓延,同时出现双下肢冷感。2年前,双小腿肿胀,在当地医院行肝、肾功能,血管彩超及其有关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未予治疗。3月前,出现左侧内踝皮肤溃疡,再次到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效果欠佳。每天吸烟20支,吸烟40年,未戒烟。

入院查体:血压152/90 mm

Hg,双侧颈动脉、锁骨下动脉以及脐周可闻及血管杂音,桡动脉搏动正常。心肺腹部未见异常。双膝反射减弱,踝反射消失。膝以下皮肤色素沉着,以内踝部位明显,双小腿轻度凹陷性水肿,皮温升高,肢体下垂时皮肤颜色变红,随时间延长变为紫红色,平卧时肢体皮肤颜色有所消退但不能恢复正常,抬高肢体15度时约30秒皮肤颜色恢复正常。双足趾畸形,足趾上翻,趾间皮肤相互挤压,右足第三趾压迫第二趾;双足背动脉减弱,胫后动脉未扪及。左足内踝部见6 cm×4 cm大小的溃疡,表面无分泌物,无异味(见图1)。入院后查肝、肾功能正常,尿常规蛋白(-),尿白蛋白/肌酐为70 μg/mg;空腹血糖13 mmol/L,HbA1c 10.3%,血尿酸560 mmol/L。血脂谱示TG 1.8 mmol/L,TC 7.0 mmol/L,HDL-c 0.67 mmol/L,LDL-c 4.21 mmol/L。双下肢动脉彩超检查显示股、腘动脉可见斑块形成,双下肢静脉未见异常。肌电图检查示双下肢周围神经损害。

糖尿病足溃疡形成的危险因素及作用机制

糖尿病足病溃疡形成的机制并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与高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外部的刺激或损伤、持续高血糖、高尿酸水平、足部皮肤病变以及足部畸形和关节活动受限等有关[3]。

1 糖尿病运动神经病变引起下肢胫部和足部肌肉及肌腱牵张失衡、肌群萎缩,致关节活动障碍、步态异常和足部畸形,继而足部压力分布出现异常,特定部位压力异常增高。当感觉神经受损,高压部位失去保护性感觉,反复摩擦或其他微小外伤可持续作用于该部位,导致胼胝等形成,后者进一步加重足部压力的异常分布,出现压力升高→胼胝→压力再升高的恶性循环,引起胼胝出血、水泡和轻度足损伤,久之易出现足部慢性溃疡。自主神经病变可引起足部皮肤血管舒缩障碍和腺体分泌不良,导致足部少

汗、干燥、裂纹甚至皲裂,皮肤完整性受损,病原菌易入侵造成足部感染,同时因感觉神经病变合并存在,损伤因素可持续作用,易导致溃疡发生。

2 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时下肢大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甚至继发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狭窄血流阻塞,长期反复受外界机械压力作用可致狭窄的管腔进一步闭塞,血供明显受阻,足部营养供应和物质交换障碍,皮肤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对损伤因素的抵抗能力和伤后创面愈合能力均下降,尤其是在合并感觉神经病变时,微小外伤持续作用可引发溃疡。

3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是糖尿病的常见合并症,也是糖尿病足溃疡形成的危险因素。静脉压力升高,微循环内纤维蛋白渗出增多,后者在营养毛细血管壁周围形成套状结构,阻碍物质交换;同时渗出的液体在局部潴留可引起组织水肿并进一步挤压周围血管,加重循环障碍,加速溃疡发生[4]。

4 持续高血糖作为糖尿病足溃疡形成的又一内在危险因素,可导致组织蛋白糖基化、胶原纤维变性,累及下肢尤其是足部肌肉、肌腱、关节韧带、软组织以及皮肤时,可造成足底筋膜增厚、软组织厚度下降以及皮肤变薄、变脆、变硬等[5],不仅可导致足部皮肤抗损伤能力下降,还可引起足畸形、步态异常以及关节活动受限等,进一步加重足部压力的异常分布。

高血糖可抑制白细胞功能并为病原体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尤其是在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时,易引起趾甲和足部皮肤感染,尤以真菌感染最常见,后者可导致皮肤完整性受损甚至导致继发性的细菌感染等[5]。此外,血糖控制不佳还可加重周围血管和神经损害,间接促进溃疡发生。5 单纯的神经或血管病变一般情况下并不足以引起溃疡发生,外伤作为溃疡形成不可或缺的外因,参与了80%糖尿病足溃疡的形成。外伤包括烧伤、烫伤、冻伤、化学腐蚀伤以及机械性损伤等,其中由于鞋袜不适合、鞋内异物或赤足等造成的轻微足部损伤是导致糖尿病足发生的十分重要的危险因素[6,7]。

如何早期识别糖尿病足病高危因素

病史采集

糖尿病足病的一部分高危因素可以通过单纯的病史采集获得[7,8]。(1)赤足行走、穿鞋袜不当或鞋内有异物可使足部受伤机会明显增加;(2)糖尿病知识缺乏、经济条件差、医疗环境差、老年人(65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独居生活、视力不佳、精神疾病(如抑郁等因素)不仅使足部受伤机会增加,更可导致伤足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3)既往有糖尿病足溃疡史、截肢史、下肢血管重建术以及透析或胰岛素治疗史等多表明已并发严重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或周围血管病变,这些因素存在时,足部皮肤的抗损伤能力或创面的愈合能力常显著下降,其中截肢尤其是足部部分截肢或其他足部手术治疗史又可加重足部畸形,进一步增加糖尿病足发生风险。

足部检查

绝大多数涉及足部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糖尿病足高危因素可通过常规的足部查体识别。1 一类高危因素主要涉及足部骨骼肌肉的改变,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步态异常、关节活动受限(主要是第一跖趾关节以及踝关节和距下关节)以及足畸形。常见为锤状趾(见图2)、爪形趾、拇外翻(见图1)、重叠趾(见图1、2)、跖骨头突出、下垂足、马蹄足、弓形足、夏科氏关节(见图3)以及先天或后天足部手术所致畸形等,这些改变可引起足部压力分布异常,常表现为足跖压力异常增高[6]。除以上病变外,一些皮肤或其附属器的改变,如病理性趾甲等,可表现为趾甲畸形、嵌甲、甲变性、甲肥厚(见图1)等[5],若不及时修剪,病甲可充当鞋内异物引起持续损伤,而修剪不当则可能导致皮肤破损或趾甲畸形加重,甚至继发感染。

2 另一类高危因素主要与足部皮肤改变相关,表现为皮肤完整性受损或/和抗菌抗损伤能力降低,或直接作为溃疡的先兆改变存在。这些改变包括足部皮肤的轻度割伤、烧烫伤以及腐蚀伤等微小损伤、水疱、血疱、皮肤裂纹或皲裂、趾间皮肤浸渍变软、足部水肿以及甲沟炎和足部真菌感染等,其中足部真菌感染常因过度角化的组织软化而表现为成簇的小水疱,但确诊需病原学相关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针刺样疼痛、四肢袜套状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可提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肌肉运动能力减弱或废用性肌萎缩、爪状趾及关节活动受限等高度提示运动神经病变;足部少汗、足背静脉扩张、皮温升高以及足底红斑等提示自主神经病变的存在。

神经系统的一些专科检查可为周围神经病变尤其是感觉神经病变提供更加直接有力的证据。

1 10 g尼龙单丝试验是测定足部压力觉最常用的方法,具体的测定区域和测定频度可因操作需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所有测定部位均缺乏感知表明存在粗神经纤维损害,为糖尿病足重要的高危因素。

2 用128 Hz音叉对震动觉作定性或半定量评价,或用专门的生物震动觉阈测量器量化震动觉阈值,震动觉消失或阈值大于25 V均是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而后者敏感性更高。

3 通过用叩诊锤测定足部深感觉(主要是跟腱反射)、棉花絮测定足背皮肤的触觉、细针测定足部皮肤定位觉以及皮肤温度觉的测定等评价糖尿病足发生的风险,试验结果阳性提示有高度发生糖尿病足的可能。

下肢血管评价

一些特征性症状如(1)间歇性跛行和静息性疼痛等提示下肢动脉病变严重且有短暂或持续性的血供失代偿;(2)皮肤苍白、变薄、干燥、无汗或皮温下降甚至毛发脱落、趾甲增厚等均可提示远端肢体血供不良;(3)下肢水肿,皮温升高,足背发红或足底红斑、色素沉着、浅表静脉曲张等则可能提示下肢静脉功能不全;(4)改变下肢体位时足部皮肤颜色发生变化,如下肢上抬时皮肤苍白,下垂时紫红,提示足部循环不良。

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的搏动是反应肢端供血情况最直接的体征,脉搏消失多提示肢体严重缺血,应高度警惕糖尿病足危险。当足部动脉搏动减弱或有其他远端肢体缺血征象时,需测定踝肱血压指数(ABI),进一步明确足部血管和血压情况。ABI小于0.9,提示下肢动脉病变,为糖尿病足溃疡的高危因素;但当ABI大于1.3时,该指数可因动脉硬化而不能提供足部血供真实信息,此时足趾收缩压和趾肱指数更能准确地反映足部血供和氧供情况。

其他

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本质均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着共同产生机制。当糖尿病肾脏损害进入临床蛋白尿期后,营养蛋白大量流失,尤其是进展为慢性肾衰并且正在进行透析治疗更是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因后者可进一步加重外周血管病变,加剧下肢远端缺血[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尤其是出现视力严重下降或失明者,常不能对足部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护理,导致糖尿病足发生率明显增加。另外,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为金标准)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或高血压且血脂血压控制不佳,超重或肥胖、冠心病和脑卒中病史、吸烟、饮酒等[8,10]均在不同研究中被发现可增加糖尿病足病发病风险。

思考题参考答案见本期第16页

(由于版面所限,参考文献已略,如有需求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分析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我院出生的94例新生儿窒息病例。根据Apgar评分标准, 轻度窒息74例, 窒息发生率78.7%, 重度窒息20例, 窒息率21.3%。

1.2 诊断标准

根据Apgar评分法判定婴儿窒息程度, Apgar评分根据皮肤颜色、心搏速率、呼吸、肌张力及运动、反射五项综合评定新生儿是否存在窒息, 在出生后1、5、10min3个时间点对新生儿的生命体征进行评判, 7~10分为正常, 4~7分为轻度窒息, <4分为重度窒息。

1.3 高危因素

新生儿窒息可以由单一因素引起, 也可由母体和胎儿双方原因综合作用引起, 并且各个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本文主要从产前母婴双方相关因素和母体生产方式两个方面探讨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

2 结果

2.1 新生儿窒息的母婴相关因素

在94例病例资料中, 由于产前母婴综合因素导致的新生儿窒息42例, 占44.7%。研究的产前因素主要包括羊水异常、胎盘异常及母体因素三种。详见表1。

2.1 新生儿窒息的生产方式因素

在新生儿窒息的母体因素中, 母体生产方式对新生儿窒息也有关键影响。在本研究的94例病例中, 由于生产方式产生新生儿窒息的病例52例, 占据新生儿窒息率55.3%。研究生产方式主要包括宫缩异常、胎位异常及助产方式异常。详见表2。

3 讨论

在本研究中, 任何导致母婴之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因素都可以导致新生儿窒息。统计引起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母婴因素和生产方式因素两大方面, 下面就这两大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 并探讨相关的解决措施。

在母婴因素中, 脐带因素和羊水是影响新生儿窒息的两大因素。在妊娠中, 脐带异常是母婴因素中最为主要因素。脐带异常可以导致脐血管受压或呈现病理状态而使血液供应不足, 胎儿在母体内缺血、缺氧。处理时可以定期监测胎心音的变化判断胎儿供血、供氧情况, 如预计产后能出现者, 可采用剖宫方式[2]。羊水的羊水量、质量、温度、压力变化都会对胎儿产生重大影响。如果羊水过少, 羊水内不能溶解足够的氧分供胎儿吸收;如果羊水过多, 羊膜腔内压力过大, 同样会造成胎儿缺氧。羊水的质量异常, 胎儿容易吸收污染羊水会造成胎儿生理机能改变, 进而造成胎儿缺血、缺氧。因此要注重及早胎检, 监测羊水数量, 评测羊水质量、温度及压力的变化。必要时, 人工破膜, 了解羊水性状;如果情况严重者, 可根据条件尽早行剖宫产。

生产方式是造成新生儿窒息的第二大因素。经研究发现生产方式中潜伏期的宫缩异常, 胎位异常, 阴道助产等都是造成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3]。在潜伏期, 如果精神紧张、年龄过小等可能造成宫缩痉挛强直, 宫缩乏力。如果宫缩强直, 首先应判断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的原因, 如果为器质性, 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剖宫产。如果宫缩乏力可给予补充能量及镇静保守处理处理, 一般可以顺利到达活跃期。如果宫内胎位异常, 可能会造成母体及新生儿的双重危险, 如果转位失败, 最好方式是进行剖宫产。在此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胎儿的胎心音情况[4]。

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 引起围生期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很多, 通过本文研究认真了解病史、在妊娠期内配合辅助检查及时胎检, 生产过程中适当操作, 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保障母儿健康。

摘要:对2010年9月2012年9月我院出生的94例婴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性分析, 分析发生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及应对措施。结果 94例发生新生儿窒息的病例资料分析显示, 产前因素和生产方式因素是造成新生儿窒息的两大主要原因, 在所有新生儿窒息病例中, 产前因素42例, 占据44.7%, 生产方式因素52例, 占据55.3%。定期胎检, 及时监测胎盘、羊水情况, 正确合理的分娩方式对降低新生儿窒息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高危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3.

[2]石润萍.胎心监护异常处理及分娩结局[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18) :163-164.

[3]冮春光, 沈红玲, 郑宇威.正确处理产程防止产程延长的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5) :141-142.

上一篇:家庭亲子游戏下一篇:工作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