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技能训练法

2024-11-03

操作技能训练法(精选10篇)

操作技能训练法 篇1

从2007年起, 我校开始为西北战区, 每年承担一批为期半年的卫生士官升级培训。承担卫生士官的教育培训, 是我校建校以来从未经历过的新生事物。如何通过短期培训, 达到提高卫生士官任职能力的目的, 是我们进行护理实践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贯彻落实新大纲, 不断深化对卫生士官护理操作技能训练模式的改革, 在《治疗护理操作技术》的教学中, 经过近几年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1 明确培训目标是深化训练模式改革的重要基础

卫生士官是基层卫生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无论在平时卫生防病还是战时火线抢救工作中, 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随着部队体制编制调整的逐步落实, 部队卫生专业许多岗位的工作改由卫生士官担任。卫生专业知识密集, 更新速度快, 专科分类复杂, 就目前部队的培训条件, 卫生员经过初级培训后, 仅能掌握一般的通科知识, 从事一些通科业务工作, 很难达到实际工作的需求。针对卫生士官这个特殊的群体, 在学时少、任务重的情况下, 如何改革训练模式, 使《治疗护理操作技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明确培训目标是深化训练模式改革的重要基础。

紧贴工作实际, 明确教学目标。卫生士官学兵均来自基层卫生工作的第一线, 根据对卫生士官学兵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经过半年升级培训的根本目的, 就是要提高学兵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满足他们参加升级培训后的第一任职需要。提高卫生士官学兵的任职能力, 为西北战区培养出能够胜任基层卫生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医务人才, 是进行《治疗护理操作技术》教学活动, 应紧紧围绕的教学目标。

紧贴学兵特点, 调整教学方式。前来参加培训的卫生士官学兵, 主要为一期和二期士官, 任职时间以3-4年和5-8年居多, 均是各单位推荐的优秀骨干, 还有个别同志参加过军区组织的卫生比武、出国执行过维和任务。虽然他们的服役年限不同, 工作时间长短不一, 其卫生技术水平也存有差异, 但他们必竟都有着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 况且作为西北战区几千余名卫生员的优秀代表, 参加完升级培训后, 他们的护理操作技能, 将在战区起到以点带面、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某种角度来说, 卫生士官学兵实践能力的高低, 就是升级培训成败的关键。为了更好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我们把护理操作技能教学的重点, 放在了对卫生士官学兵正确规范的训练上。确定了以练为主、以讲为辅、精讲多练的主导思想。并采取了教员演示-学兵练习-难点研究-重点演示-学兵练习-教员讲评-操作技能考试的教学方式进行, 调查结果显示, 学兵们均赞同这种教学方式, 认为不仅科学、实用, 而且很有创意。

紧贴实战要求, 加大训练难度。为进一步贴近实战的需要, 培养学兵的实践技能, 提高他们应对突发事件时, 救治特殊伤病员时的急救能力, 在静脉输液的操作训练上, 增加了单层黑布障眼静脉输液法、火柴照亮静脉输液法、手电筒闪光静脉输液法和闭光下进行静脉输液的四项训练内容, 不但加大了学兵们训练的难度, 还磨炼了他们的意志, 练就了过硬本领, 博得了学兵们的一致好评。

2 严格训练标准是深化训练模式改革的关键环节

规范操作程序, 严格训练要求。专业技能训练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护理专业素质的关键。为紧贴基层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 我们以对学兵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交流等形式获得的资料为参考, 将无菌技术等16项最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作为授课的重点内容, 并以兰州军区卫生部下发的《十五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为依据, 详细制定了16项护理操作技术的操作流程, 并印刷成册下发学兵人手一册。让教员以此为蓝本、统一备课、分组实施, 让学兵以此为教材、规范操作、统一训练, 较好的达到了教学要求。

规范训练标准, 严格教学质量。专业技能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兵掌握标准的护理操作技能, 从而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行规范实践性教学, 必须以规范化标准为准绳, 这个标准不仅是衡量实践性教学效果, 更是检验专业技能训练质量的尺度。在原有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修改、制定、完善了16项护理操作技术的技能训练和考核标准。使教员示教有标准, 学兵练习有标准, 考试验收有标准, 使技能训练达到了标准化的要求, 保证了教学质量。

规范教学管理, 严格效果落实。为了确保实践性教学效果, 狠抓学兵对基本功训练和教学组织管理的质量, 是使学兵达到技能训练要求和标准的关键。为了达到此目的, 必须狠抓基本功训练和对“四练”要求的落实, 即“课堂示教当堂练、单元小结综合练、课终验收系统练、重点项目强化练”。尤其是在重点项目强化练的过程中, 为加强对模拟战时条件下卫勤保障能力训练的研究和探索, 我们以微光条件下静脉输液的操作技能训练为重点, 严格组织学兵多次进行了实施, 并通过比武竞赛的形式, 检验了训练效果。由于参赛学兵训练刻苦, 现场发挥较好, 参赛成绩优秀率达到了91.7%。

3 加强技术指导是深化训练模式改革的重要保障

重视演示指导, 能够事半功倍。南丁格尔说过:“护理工作是最精细艺术中最精细者”。护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不仅需要技术娴熟, 而且要求做到操作美。操作美指的就是护理技术操作不仅娴熟, 而且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护理技术操作美主要体现在技术娴熟美、操作轻巧美和动作稳健美。要让学兵达到这样一种美的境界, 做为护理专业教员的操作技能,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教员的操作动作不仅协调、准确、均衡、敏捷、姿态优美, 而且整个操作完成的又快、又准、又好, 能给人以美的享受[1], 自然也会提高学兵对护理操作技能训练的兴趣, 能够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要想达到这一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员必须精心备课, 刻苦练就一手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

加强技巧指导, 能够铸练精兵。要提高学兵的护理操作技能, 教员必须在操作技巧的指导上狠下功夫, 是帮助其提高的重要一环。如何加强护理操作技能的技巧指导, 应注意把握住三点。一是要让学兵明确每项护理操作的要点, 如听诊器的胸件为什么不能置于袖带的内面?手持注射器时为什么不能“一把抓”?给病人使用的胶布为什么不能贴在工作服上等, 不但要让其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二是对每一项护理操作技术, 对每一个操作动作的操作技巧, 都应通过反复讲解、反复演示、手把手地进行传帮带, 才能让学兵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学在手里。三是通过抽查, 由教员对学兵的护理操作技能进行点评, 对其存在的问题再进行重点演示, 不但可纠正他们一些习惯的错误动作, 还可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提高培训质量。

及时交流指导, 能够激发动力。为了提高学兵的护理操作技能, 在每次课终都要及时组织学兵们进行讨论总结。挑选出操作技能较好和较弱的学兵, 分别介绍亲身体会, 以他们最朴实的语言, 使学兵们不断领悟掌握操作技巧的真谛, 提高了操作水平。另外, 通过开展比武竞赛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不但大大调动了学兵们的学习热情,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也为全面提高学兵们的护理操作技能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提升了教学水平。

4 落实学用制度是深化训练模式改革的根本保证

建立健全制度, 调动学习热情。举办卫生士官的升级培训, 为基层部队培养技术骨干, 满足基层部队卫生工作的需要。为了确保培训效果, 真正能为基层部队输送出高素质的医务人才, 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培训、管理和使用制度, 使学习培训与升级晋升、使用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 解决目前存在的学用脱节问题。对参加过升级培训的学兵, 应在相等、公平竞争的情况下, 优先给予套改晋升, 以利最大限度的调动学兵参加培训学习的兴趣, 并无后顾之忧, 学有所用。

改革培训制度, 保证教学质量。从对三期经过培训的学兵的问卷调查来看, 一致认为举办卫生士官升级培训, 对满足基层部队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 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但对完善培训制度, 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理论课时太多, 应结合基层部队卫生工作实际需要, 以实践教学为主, 真正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二是应落实实习制度, 统一安排到设备条件好、带教规范的医院实习, 不但可开阔眼界, 还可较好的巩固学习效果;三是解决学历与地方接轨, 为今后军地两用奠定基础。

严格落实制度, 保留技术骨干。对卫生士官升级培训, 建立健全了相应的培训、管理和使用制度, 就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实施, 坚决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错误现象, 必须要体现出培训的价值性和培训的权威性。对学兵套改士官的情况, 上级领导部门每年都应组织进行跟踪调查, 并及时进行总结、讲评、通报, 以利提高学兵学习的积极性和基层部队卫生队伍骨干的保留。

参考文献

[1]高兴.注重言传身教塑造美的天使[J].中华护理杂志, 1996, 31 (8) :462.

操作技能训练法 篇2

【摘要】 我国加入了wto后,企业面临着激烈的挑战。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精选人才,其中中职毕业生就是他们用人的首选之一。但是,有些中职毕业生往往与企业的期望相差较远,部分中职毕业生存在基本功不扎实、操作不规范、欠缺独立完成产品的能力,产品加工速度较慢,甚至有出现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现象。这样对工厂的效益带来极大的影响,这也对中职毕业生的推荐就业工作和学校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中职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在操作技能和技巧的提高及生产工艺流程知识方面的培养。【关键词】 提高 学生技能 训练 效果

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不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相继开设了车工方面的专业。我校也于2006年购置了4台普通车床和7台经济型数控车床以满足教学的要求。通过几学期的教学实践,对车工专业学生如何提高操作技能和技巧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问题及主要原因

我国加入了wto后,企业面临着激烈的挑战。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

精选人才,其中中职毕业生就是他们用人的首选之一。每个企业都希望录用的人员(中职毕业生)能在较短时间内胜任本岗位的工作,使现有的设备、资源能达到最高的生产效率。但是,有些中职毕业生往往与企业的期望相差较远。据不少单位反馈的信息,部分中职毕业生存在基本功不扎实、操作不规范、欠缺独立完成产品的能力,产品加工速度较慢,甚至有出现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现象。这样对工厂的效益带来极大的影响,这也对中职毕业生的推荐就业工作和学校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教师的教法等。其中原因之一是学生知识基础较差,众所周知,部分学生入学时成绩较低,因此,他们在理论课学习存在较大的困难,在操作技能方面得不到理论知识的支持,难以提高并形成技巧。例如,由于《机械制图》知识掌握不好,对一些产品的结构就无法想像出来,由于工艺知识掌握不好,无法完成整个产品的制造,更不要说制造出好的产品了。另外,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少部分学生无心学习、怕苦怕累,个别学生甚至说是父母迫他来读书的,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风气。学生未能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对所学的知识必然学不好、记不牢。操作训练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原因表现为:一是生产实训中的对口项目训练时间过少。二是训练时缺乏连惯性。三是缺乏产品意识。四是对于训练项目,未能作出严格的时间要求,使学生未能形成工作效率观念,做得多少算多少,不讲速度、效率,对掌握操作技巧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到新单位一时很难适应计件工作。以上种种原因都影响到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因此,中职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在操作技能和技巧的提高及生产工艺流程知识方面的培养。

二、提高操作技能训练效果的方法

对于中职学生在操作技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加以解决。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学好专业操作技能的重要性,真正解决好我要学与要我学的关系,因为这是学好专业操作技能的思想基础。

车工生产实习的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在车工方面的操作技能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组织好车工实习课堂教学是使学生尽快理解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关键。让学生尽快地掌握技能,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培养实习兴趣,增加好奇心,提高主观能动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肯动脑,肯动手,肯学肯钻研,全面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在教学工作中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长知识,恢复自信心,提高学习成绩。具体作了如下探索:

(一)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要培养一名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较熟练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并不是一件易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生产实习教学是一个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是实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双边都必须积极互动,相互促进,才能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规定,以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来培养学生,学生则通过接受教师的传授和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来获得知识,从而具备相应的技能和技巧。

专业理论课是学生掌握本工种工艺理论知识的专业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专业理论课为生产实习服务,因此,专业理论课必须要

密切结合生产实习课。学生在生产实习前,已经学过车工专业的有关理论知识,对车床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等已有初步认识,由于未接触过实物,对上述知识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认识阶段,因此,除了要求学生重温已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实习前要学生注意生产实习的安全及应注意的事项。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最大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象与抽象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从形象事物中感受抽象理论,用较短的时间理解理论知识,并用以指导实际操作,让理论知识渗透在实践中,并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教学容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在理论课讲授车床操作技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车床的操作姿势及要领,明确车床的操纵方法,了解操作时要注意的问题,同时可以让学生迅速感知和掌握学习内容。

(二)规范基本功的动作,为熟练操作作准备

在进入车工实习操作时,注意循序渐进,不能对学生要求过高,因为此时学生对任何机械都感到好奇,实习注意力的范围较小,只能集中在个别的动作上。在这个阶段,实习教师应指导学生知道怎么做,如何按规范操作,并保证每个动作的规范和正确,即使是只加工一个端面,都要求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让学生一开始就知道和养成规范的操作,并努力使之形成习惯。

规范基本操作是学习、掌握操作技能的先决条件,每个课题都有它的规范性,正如小学生入学时,老师先对学生进行握笔的训练,只有先握好笔,才能写得好字,才能提高写字的速度。又如钳工专

业在学习基本功的操作——锉削,就必须对锉削时的站立姿势、锉刀的握法、用锉的力度及速度等都要掌握其规范。规范基本操作对任一工种都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基本功不规范,你就未算为学会某一操作技能,且对技能的提高并形成技巧成为极大的障碍,规范基本操作是提高操作技能并形成技巧的基础。在车工专业基本功训练中,对每一项基本操作的训练,都从“规范”入手,如车床的启动操作练习,主轴转速的确定及调整,车刀的选择与刃磨等,都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练习。又如工件装夹的操作,它的工艺过程是预紧——找正——夹紧,在练习中,对每一操作步骤都作出规范要求,且要求学生严格地按照规范进行练习,并了解其理论依据。例如装得不正,加工出来的工件就不同心;夹紧时夹紧力过大,就会造成工件被夹坏等;加工时一次进给量太少,操作效率就低。学生明白了其中理由,就能自觉地进行规范化练习。因此“规范”对操作技能和技巧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做好巡回指导,让学生熟练掌握技能

在学生“知”道了最基本的操作加工方法后,就要求学生在熟练方面下功夫,不仅要求正确、规范操作,达到技术要求,还要在操作的熟悉程度和时间上有所要求。

对学生刚开始的技能训练,教师不能过分强求,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不同,所反映出来的实习好坏程度也不一样,应让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慢到快,逐渐掌握操作技能。例如,刚开始车削螺纹,可在基准外圆上车出螺纹线,深度不宜加深,进

行空刀练习,每次对刀在线上,起开合螺母或倒顺车车削,从而观察学生练习动作是否规范正确。学生动作熟练后,然后再车削一定的深度,这样既可使学生逐步掌握技能,又可在操作中掌握一定的知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多巡回、多指导,应深入观察、积极指导,认真观察每位学生的操作动作是否规范和正确。初次训练有些学生因某些因素的影响,模仿的动作不一定规范、协调,教师不应多加指责,应耐心指导,并加以纠正,让学生知其利弊,以便学生及时更正。要注重学生个性,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因势利导,多加鼓励,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产生浓厚兴趣,敢于多问,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实习学习氛围。在巡回指导中,如果发现是大部分学生出现的问题,应及时集中讲解,不能让其延伸和扩展,应向学生道明原因,说清道理,使学生正确而及时地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在训练中,把全班同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组织纪律性强、学习态度认真、操作技能掌握得较好的同学,第二部分是纪律性较差、怕苦怕累、操作技能掌握得也较差的同学,其余部分是各方面表现得一般的同学。在训练中,认真抓好“第一部分”同学,使他们的操作技能达到或超过教学大纲的要求,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对“第二部分”同学,鼓励他们很好地向“第一部分”同学学习外,更要耐心帮助他们真正掌握各项操作技能。抓好了“两头”,使得中间部分的同学前有学习的榜样,后有被“第二部分”同学赶上、超过的危机感,他们在训练中必然会认真起来。这样就形成一个你追我赶、共同提高的局面。

在这过程当中,学生会对实习有厌倦的心理,或认为车工操作不过如此,不想再动手操作;针对这种现象,实习教师就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如采取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见习和开展竞赛等办法。到工厂参观可增加学生对新产品、新工艺等的见识,体会工人师傅的工作时间安排得极其紧凑的情景。或通过测验、个人和小组之间的技能竞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竞赛,能有效地提高操作技能外,也是增强学生时间观念和工作效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上述的多方面的工作,使学生不仅真正掌握好操作技能,还俱有强烈的时间观念,这样就能更好地适合社会、企业的需要。

(四)做好总结评比,提高学生技能

每一个工件的完成,教师应对学生的实习成果作出评价。批改工件时,不能简单地打上“v”或“×”,这样不利于学生自我改正能力的提高。应找出问题错误所在,告知学生应如何避免,以便学生知错、纠错,及时改正。对每名学生制作工件的批改,应有针对性地纠错,实行个别辅导。对于大多数学生均出现的典型问题,应集中讲解,分析原因,必要时可重新示范、讲解,使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避免此类问题的产生,让其自行改正,从而使学生共同提高实习技能。通过对学生实习课件的评分,针对学生实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可与学生共同探讨,互相交流实习成功的经验和体会,讨论

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造成工件差或报废的原因。让学生了解不合理的工艺和车削方法所造成的后果,懂得要获得较高的加工质量和熟练正确的操作技能,必须养成细心、认真、严谨的学习作风,从而不断提高车工操作技能。

三、教改效果

游标卡尺操作技能训练要求 篇3

1操作要领

游标卡尺在操作手法上要做到动作规范,左右分工明确,有利于快速完成测量任务.

1.1右手紧抓游标卡尺

右手紧抓游标卡尺的要点:

(1)右手大拇指与食指约成90°角,大拇指按游标卡尺下面半圆形部位,其余四指合拢环绕主尺紧抓尺身;(2)在移动游标片时,大拇指利用半圆形部位稳推(或拉开),四指环绕主尺紧抓尺身借助于大拇指推动(大拇指与四指沿尺身的施力方向相反,外量爪合返时大拇指与四指施力方向沿尺身向外,否则向内)配合游标片移动.

1.2左手紧抓待测工件

左手紧抓待测工件的要点:(1)紧抓工件测内径时用内量爪,测外径时用外量爪;(2)用外量爪时要注意所夹的部位:①测圆球(或圆柱体)外径时卡尺平面平行水平面,工件要夹在外量爪中间的两个平面上;②测孔距时卡尺平面垂直水平面,工件要夹在外量爪尖端“刀刃”部位,要注意待测工件不能夹在外量爪靠近尺身有空隙的部位;(3)用深度尺杆测深度或台阶高度时,尺身垂直水平面,深度尺杆插到待测工件的底部,尺身末端放在待测工件的上沿.

2读取数值

操作技能训练法 篇4

1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优化实践教学方法

1.1 调整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灸法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示范、学生按示范练习。课时较少, 教师讲得多、快, 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学生似懂非懂, 操作不规范, 用灸法治病又不知从哪里开始。“百听不如一练”, 学生多动手实践远比听教师讲、看教师示范有效得多。灸法的重点是掌握动手操作。因此, 需增加课时, 从不同阶段进行讲授, 如艾叶的药理、艾炷的制作、艾炷灸的操作、艾条灸的操作等, 使学生熟练掌握灸法操作。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案, 掌握更多与教学设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使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这就是我们所期望的。

1.2 灵活运用多媒体, 加强阶段性训练

借用多媒体技术, 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中, 把总体目标进行细化, 化分为一个个小目标, 使之容易掌握, 再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体目标[1]。通过多媒体可生动、形象地展示操作步骤, 师生讨论制订操作步骤, 这样, 学生可清晰地认识到操作时需注意的要点, 有效深化了教学内容, 有利于强化学生记忆, 增强教学效果。

在灸法实验中, 加强阶段性训练, 层层递进, 以“必需、够用”为度, 以讲清艾叶药性、药理, 强化应用为重点, 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以技能培养贯穿于各阶段。第一阶段:熟悉艾叶的功效及药理研究;第二阶段:制作艾炷;第三阶段:掌握艾炷灸的操作;第四阶段:掌握艾条灸的操作;第五阶段:熟悉灸法的临床应用。每一个阶段都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 让学生主动寻求要点, 探索灸法操作步骤, 体验灸法效果, 分阶段进行总结、测试、点评等。期间, 让学生相互作为模拟病人进行灸法实践操作, 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紧密。

2 强化训练, 建立和完善操作标准

2.1 规范操作流程, 统一操作标准

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重实践、轻理论,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制订原则———整体性原则、等级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2]。学生接受能力各不相同, 要照顾大多数学生, 由浅入深, 化繁为简, 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多学些知识, 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也能掌握灸法的基本技能。灸法操作在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 我们根据灸法灸的程度、病人的感觉, 结合古代灸法医理及医案和现代灸法临床效果, 和学生共同讨论制订了灸法的操作标准 (见表1) 。

评分标准规范了考核要点, 细化了评分依据, 规定了操作时间, 使学生在操作中有了参照标准。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对艾叶的药性、药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艾灸的运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临床运用使学生能与病人近距离沟通, 受到了病人的欢迎, 也提高了学生利用灸法保健、治病的能力。

2.2 强化训练, 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灸法是一项动手能力很强的操作技术, 单靠教师讲和示范远远不够, 为了加强操作练习,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校教务处和实验室安排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操作练习。由实验教师准备好实验物品, 让学生分组练习, 记录各小组灸法操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讨论怎样灸更好。向模拟病人询问灸的程度, 以期下次练习时可以做得更完善。练习结束后整理物品, 打扫卫生, 确保安全后离开。

参加训练的班级有6个, 课外活动时每次1个班, 每班用时1个月左右。经过1个月的强化操作练习, 学生的技术明显提高, 教学效果较好, 受到了学生好评。

2.3 增加临床实践, 提高学生的诊治能力

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特殊群体,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 而创设情境, 运用临床病例,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所学知识更贴近实际生活, 对灸法治病, 更能体验其效果。在临床筛选些适合灸法治疗的病人, 如风湿痹痛、内科病等, 让学生用灸法治疗, 写病案, 记录治疗情况。教师指导灸法操作,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中医灸法的独特疗效。另外, 引领学生开展保健灸, 走进社区, 走进养老院, 献爱心, 发扬灸法的保健功能,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 结果

选择我校6个班的学生, 其中护理专业2个, 中西医结合专业4个, 均采用灸法操作技能考核标准 (讨论稿) 进行考核。在操作过程中,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主动提出要求, 增加要点, 不断完善考核标准, 使之切实符合实际情况, 做到“必需、够用”, 细化评分标准。通过这6个班级的实践, 最后发放调查问卷308份, 收回有效问卷305份, 调查结果如下。

3.1 学生评价

99%的学生认为通过灸法实验, 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 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自信心, 有许多学生认为, 若其他临床课也采取这种教学方法, 效果肯定非常好。

3.2 教师评价

学生灸法操作非常规范, 比传统灸法教学要好许多, 并培养了学生的爱伤观念及与病人的沟通技巧, 将来开展灸疗法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4 体会

实践证明, 通过对灸法技能考核方法的改革及实践,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明成.基于“任务驱动”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的“合作-探究”教学法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04, 12:37~39.

浅谈职业操作技能训练中的负迁移 篇5

[关键词]负迁移;职业操作技能;技能训练

一、迁移的概述

迁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之为迁移。前面的学习对后面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反之称为逆向迁移。迁移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技能的学习中,比如,学会了自行车有助于学习驾驭摩托车;提高了阅读能力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等。

不同学者对操作技能的迁移有着不同的解释。Bower认为动作技能的迁移是把过去的学习的某些相似动作,影响了新学习的动作,并加速其技能的形成,就这样使以前学习过的动作,迁移到新动作上了。Schmidt认为操作技能的迁移是新操作动作的获得,以及原有操作动作的丧失,新操作动作是来自于旧操作动作所获得的操作动作经验。杨锡让指出,如果研究操作技能学习的迁移,必须建立三个基本的概念:第一,学习者必须有过去掌握过多少个操作动作技能的学习经验,以此作为学习新操作动作的基础背景。第二,教学者必须估计到或者想到学习者以前的旧有技能对新学习的技能可能有良好的、不良的,或者毫无关系的影响。第三,教学者必须注意个别对待,因材施教,因为学习者的个体学习背景不同,会影响操作技能的迁移。

职业操作技能的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负迁移是指一种操作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操作技能的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已有的操作技能在学习新操作技能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干扰和混淆。尽管负迁移在职业操作技能的训练中很少出现,并且十分短暂,但我们还是很有必要对负迁移进行研究,以便懂得如何避免这种影响,并且当它们发生的时候可以进行恰当处理。

二、负迁移发生的情形

当一个旧的刺激需要新的并且相似的反应时,就有可能会发生负迁移。这就是说在两种技能操作情景相似,但操作的特征不同的情形下,负迁移可能会发生。负迁移在两种情境下特别容易发生:技能操作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技能操作时间结构的改变。

关于空间位置改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当驾驶一辆变速挡的位置与你已经习惯的位置正好相反的汽车时,你会发现自己很容易在习惯的位置上换挡,然而这样的操作却是错误的。特别是在你没有集中注意力而去换挡的时候,更容易发生这样的情况。这个例子说明,当我们通过学习一个具有明确空间导向的动作去完成一个目标动作的时候,我们需要一定的注意力和实践来学习在新的方向或末端位置上的相似动作,因为原先的学习经验产生了负迁移作用。

负发生迁移第二种情形是已习得的系列操作动作的时间结构改变。它有两种不同的时间结构情形。一个是节奏的模式或者说是时间相关模式,指的是一系列连续操作动作的学习。当在时间相关模式下学习一系列的有序动作时,如学习弹吉他时,我们常强调操作动作的顺序而忽视它的节奏结构,往往需要重新进行多次的尝试才能建构新的节奏结构模式。第二个时间结构模式可能与内在的、双手时间协调有关系。Lee等人(1995)的一项实验要求被试操作一个他们感到非常困难并且与他们固有的协调模式明显不同的双手协调模式,如在短时间内同时移动双臂。当第一天进行的新模式练习快要结束并获得一定的进步之后对之前的练习进行回顾,然后被试重新操作他们原来的双手协调模式。结果表明,原来固有的协调在空间对称方面对新活动模式产生了暂时性的干扰。

当需要“遗忘”之前的技能操作方式或必须学习一种新的技能操作方式时,例如,初级技工想要到高级的技工,就必须学习一种不同于初级的方式来进行技能操作。即使他们在初级对该项技能的操作时很成功,但是为了在高級的级别里取得成功,任然要学习不同的技能操作方式。在这样情形下,负迁移会经常发生。

三、负迁移发生的原因

职业操作技能发生负迁移,至少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是学习操作技能所形成的记忆表象。在进行操作技能练习时,会将目标记忆特征和动作系统进行记忆连接。这种连接逐渐变成操作记忆表象的一部分。当在技能操作时,看到了记忆中熟悉的动作特征,动作系统便会以偏好的方式开始运作,对这些特征做出反应。虽然这种连接既快又准确,但当知觉情景不同于之前已经学会的操作技能时,就会出现问题。从一种偏好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是非常困难的,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

第二个产生负迁移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认识模糊。如在汽车换挡时,如果需要司机在车的相反的位置上换挡,便会产生暂时性的困难。当在按键位置与以前不一样的键盘上打字时也会产生相似的困难。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产生困难的原因是肢体控制能力出了问题,不是因为你不知道如何以此敲击键盘,仅仅是位置不是你所熟悉的。

四、负迁移的暂时性

在职业操作技能训练中,一般来说负迁移的作用不会一致持续于技能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是因为负迁移的作用在本质上是暂时性的,并且影响主要在学习的前期。意识到这个特征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在操作技能学习的前期阶段所遇到的负迁移,可能会对他学习新技能响或寻找新的方式来操作已习得的技能产生影响。另外,认识到负迁移的这些影响和作用,就会获得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暗示,以帮助他们克服这些负面影响。

五、如何减少负迁移

在职业操作技能的训练时,我们希望减少负迁移,促进正迁移。因此,职业学校教师在教授学生职业操作技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在操作技能教学时,要注意扩大两种操作技能之间的差别,从而使学生容易区分出两种操作技能之间的差别;(二)在教新的操作技能时,教师要示范并指出新旧操作技能之间的相似与差别之处;(三)教师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区分新旧操作技能的相似与差别之处,并且能够描述操作动作,有意识地去抑制负迁移的干扰;(四)在技能教学时,采用跳跃式教学法,可以以减少两种操作技能之间的干扰。

参考文献

[1]张忠秋.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杨锡让.实用运动技能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操作技能训练法 篇6

1 实践教学前的准备

1.1 明确实践目的

实践课的教学质量取决于代教老师组织教学的能力、知识技能的储备运用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外科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就是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今后的临床操作打基础。让学生明白了基本技能在外科手术中的重要性才会使其学习有动力。

1.2 正确评估学生的状态, 制定课堂计划

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理论基础、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同,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提出具体要求。由于大多数学生是初次接触手术操作, 会有紧张、恐惧心理, 不能将手术器械正确灵活使用, 不能将切开、分离、止血等操作融会一起, 如切开中遇到出血会惊慌失措, 不知如何应对等, 根据这些情况可先制定模具教学如在缝合手臂上练习切开、缝合、打结等基本动作, 熟练后再进行动物教学。这样学生心理上有过渡阶段, 更容易接受。

1.3 手术器械准备

手术器械种类多, 用途各异。让学生使用前熟悉所用器械种类、使用方法、要求是正确应用的前提。比如经常看到学生在夹持组织时用持针器, 而在切开不同组织结构时不知选择何种执刀方式更有利, 违反一定的外科准则势必影响手术效果。因此, 应在实践前先向学生详细讲解各种手术器械的用途, 握持方法及使用要求, 示范操作, 做到熟悉功能、熟练应用。

1.4 观看录像, 加深理解

通过感官刺激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前对手术中器械应用, 各种技能的灵活配合实施的全过程有一感性认识。

2 实践教学方法

2.1 示教法

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 使学生对该技能产生整体印象。在实教过程中要明确示教目的, 突出观察内容, 对于易出现的错误着重指出。如外科操作首先要遵循无菌原则, 必须做好个人准备, 正确刷手, 穿手术衣、戴手套, 不能因为是动物实验而马虎。在做切开练习时, 皮肤切开手术刀可采取执弓式, 使刀片与皮肤平面垂直, 方向准确, 用力均匀一致, 争取一次切开皮肤全层, 避免反复切割形成锯齿状切缘;腹膜切开手术刀改为执笔式, 用力轻柔, 操作灵活准确, 便于控制刀的力度, 防止损伤内部器官;如需扩大皮肤切口可采用反跳式执刀, 可避免损伤深部组织等等。带教老师的这些演示操作及讲解, 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脑中, 它能体现一个老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教学艺术水平。因此必须做到操作准确、熟练、规范, 手术器械执法准确、运用灵活、摆放整齐, 讲解通俗易懂、重点突出, 如加上反问式教学让学生自己思考亲自动手体验在解剖神经血管时手术刀采取执笔式还是握持式更好, 更能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 掌握手术操作技能。因此, 示教在实验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2 实物教学法

先采取模具教学, 如缝合手臂, 它的优点是模拟人体结构层次, 无出血, 可反复应用, 适合练习切开、缝合、打结等基本操作。之后采取动物教学, 模拟手术过程, 给予麻醉、摆放体位、备皮, 选取手术切口等一系列完整的手术操作, 使学生体会到手术过程的紧张、严肃, 更能激发其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其技能操作和应急问题的处理能力。

2.3 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 接受能力不同, 教师应因材施教。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可适当点拨, 鼓励自己动手;对于能力稍差的同学要具体指导, 甚至手把手教, 争取全面提高。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多观察, 及时发现问题, 如有不遵循无菌原则、手术器械混用等现象应立即纠正, 不能让其形成习惯带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2.4 增加见习, 激发兴趣

让学生亲自接触病人, 了解他们的疾苦;参观手术, 体会医学的神圣;阅读病例, 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见习的作用是我们课堂上无法传授的, 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严格考核, 及时反馈, 认真总结

考核是督促学生进步的一种方式, 又是对教学质量的反馈, 从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总结成功的经验, 分析失败的原因, 取长补短, 达到师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浅谈珠算技能高效训练法 篇7

一、指法是智慧的开关

人类的智力活动是借助手指的活动来实现的, 尤其是拇指和食指的对捏, 更是精细技巧所不可少的。苏联著名教育学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些联系起着两个方面作用, 手使脑得到发展, 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 使它变成创造聪明的工具, 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珠算是用手指拨动算珠进行数值计算的一门应用计算技术。拨珠的起步就是手指分工, 指法训练遵循“严格分工, 协调配合, 轻重适宜, 干净利落”十六字教学法。课堂教学示范如下:

示范“五指”分工:右手五个手指伸在前胸, 拨珠时用中、拇、食三个手指, 小指、无名指不拨珠。示范握笔方法:左手拿一支笔, 放在右手拇指虎口上, 下端放在小指、无名指之间, 这时小指、无名指自然弯曲。示范手指操作:中指拨动上珠上和下推动, 拇指拨动下珠1颗、2颗、3颗、4颗向上拨入, 食指拨动下珠1颗、2颗、3颗、4颗向下拨去。

示范“指尖”摸珠入盘。选4位学生做拨珠动作, 提问1:手指与算盘的距离多少?提问2:指尖插入珠间的深度要如何保持?回答1:拨珠是用指尖触动算珠, 手指与算盘应保持垂直姿势, 不能斜靠一边, 不能用力过重。回答2:指尖插入珠间的深度要恰到好处, 以免连珠 (指尖离算珠约5mm) 拨动1-2颗算珠和拨动4-9颗算珠, 手指的弹力的轻重程度不同。

示范“联合”拨珠, 用指法分工演示给学生, 让其观察单指拨珠、联合拨珠的技巧。强调能联拨的一次到盘的珠数是6、7、8、9算珠, 一定不能单拨, 如算珠“8”, 不能拨上珠“5”, 又拨下珠“3”, 要基本上一次到位拨入盘中“8”, 不要做两次拨珠动作。指法拨珠要用心来完成, 用心去感悟指法的分工。“心灵手巧”正是说明了手与脑之间的关系, 心灵是原因, 手巧是结果, 反过来手巧必然促心灵。

示范“定位”拨珠。对拨珠指法练习的要求, 不厌其烦地拨“1”到“9”20次, 要有目的地进行练习。拨珠要克服盲目地在一个档位上上和下拨动一个算珠, 它给人以一种拨珠快的假象, 是华而不实的表现。珠算人对算珠的拨动所寻找的是一种真实、准确的答案。拨珠是静语言的交流, 结果是准确的反映。

因此, 拨珠指法“三运动”动手、动眼、动脑, 在向学生示范瞬间拨珠时, 是一堂精彩的手指课。课堂上如果不注意指法分工的细节, 只用“一把尺”去衡量所有学生的话, 那么指法正确的学生用不着怎样思考和训练就能准确地拨珠到位;学困生因方法不得当总是得不到老师的肯定, 而对课堂产生厌学之心。用专业术语来表达直观拨珠的技巧, 手联拨算珠时面部要富有情感, 使学生感受到五指通过轻快地拨珠, 神秘的计算出结果, 改变学生厌学的情绪, 让他们的思维跟珠而动。算珠不像电脑那样只是单纯的信息输出, 而是在一珠一动的拨打中表明珠的变化, 瞬间变化的同时使计算过程的结果准确无误。

二、珠算数据算法程序

算盘的计算方法是“以珠表数, 以档定位”。算盘中的算珠拨数是有一定规律的, 可通过实际的珠算练习来提高学生对数的拨珠学习产生兴趣。孔子曰:“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运用算盘的算珠, 珠动数变, 使学生产生对珠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带着对珠算的兴趣学习, 重复的拨珠操作就会变得有趣, 被动的技能学习就会变成主动的技能技巧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皮亚杰称:“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珠算技能的操作是在有兴趣的学习过程中由内部的动作映象转化成系统的拨珠动作, 由于兴趣来自于数和档的教学环节, 所以在教学中分解珠算口诀和档位,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计算规律是“加中有减, 减中有加, 算理科学, 算法简便”。120个数码组合的算题只需用两分钟就能准确拨出结果。教学中应做到“口诀、档位、步骤”三分析和“算珠操作、原理法则、加积档次、调商方法”四回答。分析如下:

1. 分解口诀规律

以“3”口诀举例, 算珠为“1、5、6”时, 口诀为“三上3”叫做“够加直加”;算珠为“2、3、4”时, 口诀为“三下五去2”, 意思是“被加数和加数两数相加大于或等于5”;算珠为“7、8、9”时, 口诀为“三去7进1”, 意思是“两数相加等于或大于10”。减法口诀“六退1还五去1”, 实际上是两句口诀“六退1还4、四下五去1”, 如71减6, 减法口诀中有加法口诀的运用。

2. 分解乘法和除法定位档次

我国古老的珠算书特别强调“凡算之法, 先识其位”。用珠算计算乘除法, 算完后积、商在算盘上, 没有固定的个位, 而且算盘上的零是以空档表示的。确定个位档是拨珠的第一步, 如700或者0.07, 这全凭拨珠前确定个位档看出来的。

3. 分解乘法档位的步骤

乘积加积档次, 起拨档是关键, 第二次积的十位档拨在第一次积的个位档上。如728×495=360360, 乘数为4的起拨档在第六档, 乘数为9和5依次为第五、四档为十位档, 拨珠时用中指轻轻移动, 一直将题计算完毕, 不得半途而废。

4. 分解商的档位

估商是最能锻炼学生反应能力的训练手段之一。够除隔位商8÷4=2, 不够除挨位商45÷5=9, 试商对的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余数小于除数, 第二个条件是商后有零位档, 从易到难的顺序, 求出不同题型的商。商是除法步骤的核心。

教学数据算法程序分解演示, 让学生在珠算技能分解中掌握了珠算技巧。珠算口诀是珠算精华之所在, 它具有揭示计算原理, 指导计算过程, 说明拨珠顺序, 概括计算规律的作用, 是珠算计算的基础。在掌握口诀的基础上, 做到加减口诀运用不假思索, 一目两行拨珠不重行和不漏行, 乘法和除法运用九九口诀, 做到进位、退位前后紧凑, 一气呵成的盘中运算结果。

三、数和珠的组合练习

数字是反映和记录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珠算面对的是数, 要求的是准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动手操作、勤于练习、和谐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数和珠的组合练习的教学不能只是简单的讲授, 应安排多种形式的操作练习, 逐一掌握珠算的每一条法则, 加强动作的连贯性, 以使操作中的动作的珠映象在头脑中的反映更加清晰。课堂上操作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在操作中感悟, 在操作中探究, 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此时, 珠算技能的运算过程是那么的形象具体, 使学生产生了乐学的积极性。

在珠算的计算中一个小数点、一个分节号的偏差都会“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让学生明确准确就是练习的目的。数的拨珠是珠算技能基本环节之一, 这种组合数的练习, 每组、每题数字都根据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学习进度来安排练习内容。在教学中不能拘泥机械地实施教案, 而是关注课堂的实际效果, 留给学生自练的时间有10至20分钟。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珠算技能的主要方式, 以养成学生学习珠算技能的积极性。要做到耐心说服学生动手, 从严要求学生改变粗心大意拨珠的不良习惯, 面对盘中“9”颗实实在在的珠子, 要消除学习中的畏难情绪, 要冷静思考计算过程, 拨珠时要做到稳中求准, 做到一丝不苟的学习珠算技能。

总之, 珠算作为一门传统的技能学科, 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并交替运用, 是开发智力的良好工具。技能不是天生的, 它是在实践中通过练习形成的。通过珠算技能技巧的练习, 提高学生的记数能力, 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善于动脑的能力, 发挥学生潜在的技能操作能力, 做到从细节的读数、看数、写数的基本功训练中, 增强学生的智慧和能力, 达到高效训练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姚珑珑.计算技术[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2]王卫达.现代珠心算教练指南[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2004.

[3]王让贤.新编计算技术[M].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9.

操作技能训练法 篇8

1 虚拟培训教学法概述

1.1 虚拟培训法内涵

虚拟培训教学法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各种虚拟实训基地和实训设备、部件, 可根据需要, 通过虚拟设计, 生成和实际设备完全一致的虚拟设备, 当然也可以在已经设计好的虚拟设备上进行技能训练。教学内容可以不断更新, 使实践训练及时跟上技术的发展。同时, 虚拟现实的沉浸性和交互性, 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的学习环境中扮演一个角色, 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的环境中去, 由于虚拟的训练系统无任何危险, 学生可以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 直至掌握操作技能为止。

1.2 虚拟培训法所具备的优势

虚拟培训教学是近年来职业教育中研究的一个热点, 目前还处于待完善阶段, 但是它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1) 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开创了全新的学习场景

虚拟培训过程不受空间位置和相互距离的限制, 可让远距离的师生或位置分散的学生共处于一个虚拟空间中, 通过共同参与, 完成某项目的设计或训练。现场技能操作训练过程中, 一个步骤出现问题, 可能导致整个过程要重新进行一次。但在虚拟培训教学中, 可以突破这些限制, 某一步骤出现问题可随时调整, 大大提高了训练的效率。

(2) 实现课堂教学内容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

利用虚拟系统, 将实验、实训等技能训练搬到课堂中进行, 由于这些虚拟的训练系统无任何危险, 学生可以反复练习, 直至掌握操作技能为止。应用虚拟现实技术, 还可恰如其分地演示一些复杂的、抽象的、不宜直接观察的自然过程和现象, 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教学内容。

(3) 弥补现场教学条件的不足, 节约教学资源

现场教学往往意味设备、场地、经费等方面的原因, 而使一些应该开设的教学实验无法进行。利用虚拟培训系统, 使大多数课程可以在虚拟实验室中进行, 大多数的技能可以在虚拟实训车间中进行训练, 从而不必购置昂贵的实验实训设备, 节约大量昂贵的仪器设备费用。同时虚拟训练又可避免实验实训设备的损坏、训练材料的消耗等问题, 从而有效节约教育成本。

(4) 避免现场操作所带来的各种危险

在学生的技能还没有达到完全熟练的情况下, 容易出现加工过程的错误和偏差, 导致危险;而在虚拟环境中, 就可以完全避免。

2 虚拟培训教学法在数控实训中的应用

2.1 数控实训中引入虚拟培训法的必要性

虚拟培训教学方法目前在操作技能训练中主要应用在数控加工的教学上。由于数控技术教学和培训都离不开数控机床, 而数控机床本身价格比较昂贵, 学校的购买能力限制了其在教学中的普及。利用虚拟显示技术建立一个逼真的虚拟数控机床加工环境, 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数控机床操作面板的认识、模拟编程训练并产生加工结果的仿真, 进行从零件设计图到动态切削演示的全过程的虚拟实现。

同时, 从教学实践经验来看, 学生在没有任何操作和感性认识积累的情况下, 直接接触数控机床, 是很危险的。因为其良好的操作习惯尚未形成, 加工工艺知之甚少, 程序处理欠缺考虑, 容易发生如对刀、编程、等错误, 导致撞车、过限位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不仅增加了机床的维修费用又使得机床的精度降低。虚拟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引入, 不会因为学生的错误操作而损坏机床, 更不会造成人身伤害, 学生可以大胆地、独立地进行学习和练习。计算机虚拟仿真系统中不仅具有对学生编制的数控程序进行自动检测、具体指出错误原因的功能, 同时还可以减少实际操作出错的概率。还具有在真实设备上无法实现的三维测量功能和仿真加工功能, 相应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

2.2 虚拟培训法在数控实训中实施的方法与过程

利用虚拟培训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之前, 应该具备和教学实际操作场地、条件一致的虚拟教学培训系统, 如相应机床的虚拟操作模型、刀具库、环境模拟等, 要力求虚拟教学培训系统与实际环境的情境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下进行数控加工操作的真实过程, 同时虚拟数控加工仿真教学系统可以检验各种数控指令是否正确, 能够提供是真实机床完全相同的操作面板, 其调试、编辑、修改和跟踪执行等功能也一应完全。

以图1所示零件的加工为例 (图1为加工后的零件, 图2为零件的虚拟加工走刀路径) 。

(1) 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

教学环境的营造和项目的选择一定要逼近真实情况。根据项目所需建立交互系统完成虚拟设备、虚拟的实训场地的建立。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整个实训环境要尽量与真实场景一致, 对实训设备进行虚拟的过程中应至少保证和技能训练相关部分的完全真实再现, 体现完整性。

针对实训项目图一所示轴类零件, 引入宇龙数控仿真软件, 选择建立数控车床FUNAC 0iM数控系统的仿真环境, 模拟如图一所示零件的数控加工操作过程, 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 学习FUNAC 0iM数控系统的使用; (2) 熟悉数控车床操作面板、加工操作过程; (3) 通过让学生在仿真软件环境下, 模拟轴类零件的加工过程, 使学生掌握车削零件的加工过程, 包括工艺的安排、程序的编制与调试、机床的正确操作、工件的装夹、对刀等; (4)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5) 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师的引导、讲解和示范阶段

在此阶段, 教师应该对虚拟设备的使用方法进行详细透彻的介绍, 讲解虚拟训练项目的实现流程、所需要的技能知识操作点。虚拟的训练环境有一个突出的缺点在于, 学生容易忽视正确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规范。因此示范过程中要强调规范, 教师要精心设计组织自己的示范过程, 安全、准确的在现现场操作的步骤。

(3) 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操作技能的仿真训练

在本实例项目训练中, 可如下进行。

准备:将学生分组:共40人, 2人/组。学习与车削加工相关的工艺知识, 包括毛坯的选择、装夹方式的确定、加工工序的划分、刀具的选择等;使其了解仿真软件数控车床系统的基本功能、操作界面、操作步骤等内容。学生按组做好行动计划, 包括分析零件图、分析工艺、编制加工程序与调试、模拟加工等各环节的进度安排, 并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结果做出预测。

实施:学生要分析零件图, 编制工艺过程卡 (按组进行) 。在编制工艺过程中, 对于加工设备及刀具的选用, 教师准备相关的电子和打印文本, 使学生对各种加工设备及刀具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在选用时可以得心应手。 (2) 确定走刀路线, 编制加工程序 (按组进行) ;教师可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加工方案, 最后确定最优的加工方案。 (3) 启动、登录数控仿真软件, 在仿真软件中模拟操作机床:开机、松开急停按钮、返回参考点、打开程序保护、输入程序、装夹毛坯、装夹刀具、对刀、输入刀具补偿参数、模拟零件的实际加工 (独立进行) 。

在此过程中, 教师进行咨询和指导。因为虚拟环境的自由度很大, 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挥, 一个训练项目可能有多个实现方式, 教师要积极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自身思考设计实现方法, 对于虚拟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要及时更正, 但并不一定直接指出, 可以通过提问、启发、讨论等方法让学生自己找出原因。

(4) 对学生的虚拟训练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本实例项目仿真加工完成后, 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组内总结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汇总正确的操作步骤及程序代码。教师听取报告并讨论结果, 介绍正确的模拟操作过程。可以选择若干典型的学生作品进行演示, 并针对其中的优缺点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对于其中出现较多问题的部分, 可以让学生重新进行练习。

(5) 评价反馈

项目完成后, 学生:对个人知识进行反思, 如切削用量与加工时间, 加工精度的联系;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教师可对学生的整个虚拟设计过程计划进行评价。

3 虚拟培训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 虚拟环境与真实生产的差异

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学习, 与在真实的生产中训练毕竟不同。虚拟现实技术不能完全代替具体真实操作, 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实施某些操作技能的训练, 而不能完全替代真实环境下的实训教学;同时虚拟培训系统里的设备都是接近理想化的, 而真实世界里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此外, 在虚拟教学中可以犯错, 着容易对学生造成一种误导, 在进行现场操作时, 由于麻痹大意造成严重后果。

(2) 虚拟现实的效果还有待加强

目前虚拟现实的表示侧重于几何表示, 缺乏逼真的物理、行为模型, 虚拟现实技术在感知方面, 视觉合成研究的较多, 听觉触觉的关注较少, 真实性与实时性不足, 其虚拟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虚拟现实教学必须借助计算机或者网络, 使本来直接的、面对面的师生关系复杂起来, 削弱了直接交流。

(3) 虚拟教学中教师对教学进程的控制力受到挑战

虚拟培训教学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学习自觉性, 因为整个教学的过程不利于教师进行监督。这里面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减弱, 如果自由度太大, 就容易偏离原来的教学目标;而且道德教育也被削弱。

(4) 虚拟培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虚拟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师要很好的发挥导向作用, 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要求教师不断的学习科学知识, 进行教学研究, 有知识传授型向指导型转化, 从而适合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需要。

4 小结

虚拟培训教学法目前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 目前已引起教育界的极大关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虚拟现实的硬件与软件成本的逐渐降低, 这种新的教学媒体必将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最终在现代教育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小芹, 伦翠芬.模拟教学法在数控实训中的应用[J].职业时空, 2010, (6) :110-111.

[2]陈为国.虚拟仿真技术在数控加工编程教学中应用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 2009, (6) :106-109.

操作技能训练法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通过大量查阅文献, 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年) 》,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试行) , 通过专家访谈、小组讨论初步拟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框架及技术项目, 包括“高级护理实践-基础操作”、“高级护理实践-专科专业操作”、“医生操作的护理配合”三大类32项操作项目。调查问卷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课题背影, 第二部分为专家的个人基本信息, 第三部分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护理操作技能函询问卷, 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 请专家对每一条目的重要程度做出判断。

1.2 函询专家

本研究征询护理业内专家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培养的意见, 因此确定函询专家纳入标准: (1) 硕士学历, 主管护师职称; (2) 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或主任护师; (3) 护理学院教师, 10年及以上工作年限。符合以上三者之一且对本研究积极, 愿意并有时间回答两轮专家咨询问卷。

1.3 调查实施方法

提前与专家电话或电子邮件沟通, 征得同意后, 通过发放问卷或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专家调查。共进行了两轮问卷调查。

1.4 操作技能的确立

数据采用Excel整理, 录入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条目筛选指标:根据条目重要性赋值均数>3.5, 变异系数<0.2, 满分比>0.30为标准, 结合专家意见进行筛选。

2 结果

2.1 专家一般情况

最终28名专家参与咨询, 其中女27人, 男1人。地区分布:北京1人, 海南1人, 河北1人, 河南1人, 山西21人, 上海2人, 四川1人。职称分布:主任护师6人, 副主任护师9人, 主管护师8人, 教授4人, 讲师1人。学历:本科10人, 博士2人, 硕士16人。年龄36~60岁, 平均45.1岁;工作年限16~40年, 平均24.9年。

2.2 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协调系数

第一轮共发放35份问卷, 收回29份, 1份无效, 有效回收率为80%。第二轮发放28份, 回收28份, 回收率100%。第一、二轮的专家积极性分别为80%、100%。专家权威系数Cr=0.85。协调系数两轮分别为0.21和0.259, 显示专家意见呈收敛状态, 趋向稳定。

2.3 操作项目调查结果

本研究经两轮函询, 统计数据显示专家意见呈收敛状态, 趋势稳定, 因此, 经小组讨论未再进行第三轮函询。共有27项操作及操作项目内涵初步确立, 成为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操作技能培训项目, 包括“高级护理实践-基础操作”10项, “高级护理实践-专科专业操作”13项, “医生操作的护理配合”4项, 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经过访谈和两轮专家函询, 形成专家一致性意见, 得到包含三个维度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培养框架。

3.1 专家咨询的可靠性

(1) 专家一般情况。参与调查专家年龄跨度36~60岁, 平均45.1岁, 专家从业年限最低16年, 最高40年, 平均24.9年, 67%的专家拥有高级职称, 63%的专家拥有研究生学历 (2人博士) , 说明专家组在相关领域具备权威性, 表明本研究综合了护理领域内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不同年龄层次专家的意见, 使得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结果可靠。 (2) 专家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专家参与研究的积极性用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表示, 回收率达到60%较理想[9]。本研究两轮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0%、100%, 说明专家认可本研究的意义, 对研究的关心支持程度比较高。 (3)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根据专家对各指标条目重要性的选择计算各条目得分均数及满分比以说明专家对内容的认可度, 即是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均数越大专家的认可度越高;满分比越大说明该指标越重要[10]。本研究确定的指标条目的均数、满分比均符合入选标准。 (4) 专家权威程度 (Cr) 。专家的权威程度是判断结果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其计算方法为判断依据系数Ca与熟悉程度系数Cs的算术平均值。本研究的判断系数Ca=0.91, 熟悉程度Cs=0.79, 权威程度Cr=0.85, 大于可接受信度0.70[10]。 (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主要通过变异系数及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 (W) 来反映[10]。变异系数越小, 说明专家的协调程度越高;协调系数越大, 表明协调程度越好。本研究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

3.2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框架的确定

临床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首要目标, 尤其是规范的临床护理操作能力和独立处理本专业护理问题的能力[11], 而专业护理操作技能是其中的重要部分[12]。本研究通过两轮函询就“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对护理业内专家进行调查, 最终形成了由“高级护理实践-基础操作”、“高级护理实践-专科专业操作”、“医生操作的护理配合”三大类27项操作技术组成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培养框架。 (1) “高级护理实践-基础操作”条目的重要性均数4.93, 满分比92.86%, 包括10项操作, 涵盖了身体评估、对循环呼吸系统进行监测、支持的操作项目, 临床较常用, 且需要较深知识背景和较高操作技能。其中“入院患者身体评估”得分最高, 与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具备发展成为临床护理专家的前景相一致[13], 对服务对象的疾病或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是临床护理专家的工作内容, 是高级实践护士的核心课程之一[14]。“高级护理实践-基础操作”所包含的操作技术重在培养通科护士核心技能, 使得受训者具备较高的全科护理操作技能, 技能具备较高的可迁移性, 在临床多个科室使用[15], 可作为高级护理实践基础技能, 在此基础上进行专科操作技能培训。 (2) “高级护理实践-专科专业操作”包括13项, 涵盖急救、危重、移植、心血管、透析、手术室、助产护理方向, 具有很强的专业特征和操作难度, 供研究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相应操作进行学习训练和临床实践。专科护理领域有特定的实践范围, 在知识结构、技能操作、实践环境、专业难度等方面有其内在独特性和专业性, 对护理专业人员有更为针对性的能力要求[15]。“高级护理实践-专科专业操作”得分的重要性均数为4.86, 满分比85.71%。说明专家普遍认可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进行专科操作技能培养的必要性, 期望她们在专科领域形成自己的优势。一项针对用人单位对护理研究生能力要求的调查显示, 用人单位期望加强培养研究生在某一特定领域的临床护理能力[16], 加强其专科技能培养, 尤其是对应届本科就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 以使她们在就业市场有更多机会[17,18]。此外, 具备专科技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可能发展成长为某一专科领域的护理专家, 在我国护理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发挥积极作用。 (3) “医生操作的护理配合”是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医疗技术的进步密切影响护理工作的内容。其得分低于前两项, 与配合类项目的配合难度相对低、对配合者的技术要求相对低有关[19], 将其列为专门培训内容的必要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框架的本质是根据教育层次的不同进行研究生层次的操作技能培训。分层次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能满足不同层次护士的需求, 提高护理人员岗位能力, 有效增强整个护理队伍的护理操作技术水平[20]。

3.3 护理服务能力需要扩展

“高级护理实践-专科操作”中的气管插管、张力性气胸紧急排气、环甲膜穿刺, 是专家争议最大的几项, 专家认可这些操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意义和重要性, 另一方面又对培养和应用该技能的可行性提出质疑。因为我国现行医疗制度没有赋予护士进行这些操作的资格, 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也同样不具备资格。但是着眼于全球护理专业化发展的趋势来看, 对于高级护理实践而言, 医疗和护理技术呈现融合的趋势。如美国临床护理专家一般需要具备以下技能: (1) 理治疗、家庭治疗、悲伤治疗、音乐治疗; (2) 危重患者处理、疼痛管理、伤口管理、高级身体评估法、书写医嘱和护嘱、手术干预及评价等; (3) 内科医生或者是医生的合作者, 主要承担患者病情分类、采集病史、体格检查、书写医嘱、记录患者病情、决定用药、做诊断性检查等工作; (4) 医疗方面的技术操作, 包括腰穿、骨髓采集和组织切片检查、插胃管和空肠造瘘管、拆手术缝线、手术钉子及股动脉或静脉插管等[3]。这些技能体现了高级护理实践专科化发展、角色扩展、高级的特征。在国际上, 随着护理专业化进程、高级护理实践的兴起, 这些操作早已属于护理工作范畴[3]。事实上, 护士作为患者的一线守护者, 对时间要求紧急的挽救生命的操作项目, 已经在越来越多地掌握和应用。我国护士条例也明确规定, 护士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 应当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21]。而“必要的紧急救护”在医生和护士之间并无规定的界限。一项针对ICU的调查显示, ICU新的医疗设备和器械、新的护理技术不断涌现, 护理技术领域在扩大[22]。随着护理升级为一级学科, 我国护理行业必将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和扩大服务范围, 而医生执业地点限制的放开, 也必将逐步影响护理服务的格局。因此,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技能培养应定位于高难度、专业化, 扩展护理的范围。有研究建议增加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科室内医疗轮转计划[4,23], 促进其职业能力向临床护理专家, 即专家型护理人才发展[13]。

3.4 研究存在的不足

操作技能训练法 篇10

篮球运动在我国有着丰富的土壤环境,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篮球市场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商业开发越来越深入;国外高水平赛事的影响越来越大。篮球在青少年中的受欢迎程度已经空前高涨。而在高校这个环境中, 选择篮球作为选修课的学生比例居高不下, 很多学校面临“抢课”上的现象, 而在很多体育类高校中, 选择篮球作为专训的学生也是人满为患, 作者所在的学校就存在篮球教育资源紧张的现象。在篮球训练课上, 如何更有效的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 一直是体育教育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教学方法不断在创新、不断在拓展, 作为教育人也要不断去钻研和学习。

在运动项群理论中, 篮球是同场对抗性项目, 如果仅以此做参考, 那么有很多与篮球相似的项目, 但不是所有项目的技术都能和篮球做到正迁移。本文通过作者在教学中的实践为高校篮球教学寻找更多的正迁移训练方法。

2.篮球运动的技术特点

篮球运动的技术特点可以概括为速度节奏的统一、空间与地面的统一、观形与造势的统一。

2.1速度与节奏的统一。和许多同场竞技项目一样, 速度是必备的优势, 也和所有运动项目一样, 节奏才是速度的基础, 才是衡量技术能力的更高标准。节奏决定技术能力的下限, 速度能提高技术能力的上限。例如:同样是背后运球过人, 节奏掌控好的球员可以保证不失球, 速度快、节奏好的球员才能使技术发挥的效果最大化。

2.2空间与地面的统一。高度的三维空间感是篮球运动的一大特点, 在强调场地宽度的同时, 更突出了在高度上的控制, 同时能掌控空间和地面的维度, 才能更准确的认识篮球这项运动。例如篮板球、盖帽等空间技术的形成。

2.3观形与造势的统一。观形与造势是指观察场上的攻防形势, 并能根据形势发挥自己最大作用的能力, 这是体育项目中的高级阶段, 但这些也都是通过最基本的技术能力实现的。例如:篮球比赛中组织后卫要根据场上的形势组织有效的进攻, 但如果该后卫连运球都运不好, 他就无法解放出他的双眼去观察场上的形势。

3.篮球技术正迁移

3.1什么是技术迁移。运动迁移是指一个人把已经掌握了的某种运动技能, 运用到学习某些新运动技能中去的过程。运动技能也是指“能按一定技术要求完成动作的能力”, 运动技能的迁移既有正迁移也有负迁移, 在体育教学中, 一些新运动技能的掌握常常会受到早已形成的运动技能的影响。新技能有利于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 可能产生正迁移。

3.2与篮球技术形成正迁移的项目分析

3.2.1手球运动。手球是一种起源于德国的球类运动。基本上, 手球好似足球加篮球的混合物。同时, 手球的一些规则是由篮球的规则转变发展而来的。手球是最接近篮球的奥运项目, 也是在学术领域提及篮球技能正迁移涉及最多的项目。

手球运动不像现代篮球运动一样, 过多的依靠运球, 手球运动中的转移球是整个运动的精髓之一, 这点也是篮球教学训练中所欠缺的一点。另外, 手球射门看起来与篮球运动区别很大, 更像是足球运动中的射门, 但手球运动员在起跳腾空后虚虚实实的假动作需要非常好的腰腹力量和空间感觉, 这点和现代篮球运动所要求具备的空间感觉、滞空能力都息息相关。

3.2.2土家族棉花球。土家族棉花球运动是土家人在长期生产生活中保留下来的民族体育项目。曾流传于我国武陵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中小学。勤劳淳朴的土家儿女用棉花作球芯, 外面用棉线或袜线层层缠绕自做而成。参加游戏的两队人数相等, 场地不限, 运或传球到对方防区, 整个游戏的胜负是传入防区的多者为胜。

棉花球运动的移动、传接球、投、扣篮技术动作和攻防在实践操作运用上都有许多和篮球相似的地方, 在教学训练中完全可以相互借鉴。棉花球的器材成本较低, 可以自给自足。球的材质安全, 不会造成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在篮球教学训练方面, 可以把篮球训练中传统传接球训练, 例如四角传球等于棉花球运动交替进行, 增加学生在训练中的乐趣。

3.2.3珍珠球。珍珠球来源生产劳动———采珍珠, 是满族人民传统的体育项目, 现为全国“民运会”竞赛项目, 珍珠球是在有水区, 限制区, 封锁区和得分区的场地内, 双方运动员各7名的一种体育比赛, 珍珠球比赛不仅要求水区内的4名队员具有良好的个人技术良好的配合意识, 还要求水区运动员与抄网队员默契配合, 珍珠球比赛具有很能高的观赏价值。

珍珠球运动与篮球运动都是通过脚步移动和手对球的控制和支配, 利用传球技术将场上队员相互联系、组织进攻、实现战术配合, 并最终运用投篮技术得分。在珍珠球的水区中, 充分体现了身体动作控制和支配球相结合、动态与对抗相结合、相对稳定与随机应变相结合、规范性与个体差异相结合、单个技术和多个技术组合运动相结合的篮球技术特征。在篮球教学训练方面, 可以通过珍珠球运动强化学生的无球跑动意识和能力。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高校篮球教学中存在着很多技能正迁移的项目, 这些项目可以很好的辅助篮球传统训练, 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 又能够有效的增加学生理解技能的程度。

4.2建议。多挖掘非奥项目、特别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精髓, 寻找其与大众项目之间的迁移关系, 将其引入训练之中。

摘要:本文运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科研方法, 对高校篮球训练中训练方法的多样性进行拓展, 试图挖掘出更多趣味性更强, 并且与篮球技能有正迁移效果的训练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很多运动项目的技术都与篮球运动的技术存在正迁移, 很多运动项目的训练方法可以运用在高校篮球课的训练之中, 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增加学生训练的有效性。

关键词:篮球教学,技能正迁移,训练法

参考文献

[1]孙志民.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5

[3]汤龙.土家族棉花球与篮球运动的对比分析[J].体育学刊.2009, 12

上一篇:国内语感研究概述论文下一篇:铁路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