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操作技能化学实验

2024-10-16

学生操作技能化学实验(精选12篇)

学生操作技能化学实验 篇1

目前学生对化学实验兴趣不高,实验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多数学生做实验时完成任务的心理较重,实践技能的训练积极性不够;同时,化学实验课时过少,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训练过少,许多学生化学实验做得太少,使得他们进入高中时,化学实验能力差。所以,要在有限的化学实验课上使学生都能达到规范、熟练的操作,教学难度较大。因此,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操作技能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实验态度

在实验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误差,而误差的叠加与传递效应,会影响实验的准确度。因此,在平常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始终将实验操作的严谨细致与实验的准确性联系起来。如在分析化学的滴定管使用中,有的学生在第一次滴定的初读数会调为零或稍下,而第二次滴定时往往不装入溶液就继续滴定。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每次滴定都应调节液面至零或稍下处。通过思考,学生会明白,这样做的目的是滴定管刻度不匀所产生的误差,在以后的滴定操作中,就不会再省略装液这一步。教师在指导实验的过程中,常常需要纠错。只有使学生懂得实验的很多细节都关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错误的细节操作足以“毁掉“整个实验,学生才会明白,该细心的地方一定要细心。

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1. 强化实验预习。了解实验目标、原理和实验步骤和方法,知道实验“做什么”、“为什么做”以及该“怎么做”,同时要列出实验所需的试剂和器材,用简略的框图或流程图描述实验内容要点,以督促学生条理清晰地预习实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 引导实验过程。首先,在教师的示范下同步完成教学实验操作,这样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和学生的模仿相结合,引导学生领会各种操作要领。然后让每个实验小组的学生进行同步对比操作,通过不同程度学生之间的相互指正和切磋,逐步形成规范操作。最后让每个学生进行独立的操作练习,反复强化,巩固熟练程度。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尽量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3. 分析实验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学生预习不到位、实验思路混乱或实验不认真,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出现的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标、实验过程和实验要点,逐步分析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并通过适当的重复实验证实并加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大多数学校都没有把实验考核提升到相对重要的位置,学校也未设实验考核项目,部分学校仅在理论考试中涉及一些实验内容,检查学生对实验部分的掌握情况,而对于实验能力,特别是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很少,普遍存在“高理论、低技能”的不良现象。现阶段,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规范和增加实验操作考核是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和实践能力培训的重要手段,而实验考核的正确实施是落实好实验教学的重要举措。学校要重视实验过程,采取期末实验操作考试和平时实验操作考核相结合,确实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这对促进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培养学生实验现象记录、整理的能力

对于观察到的现象,不能仅仅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还要对观察的现象进行系统地记录、整理、分析、判断,从而抓住其发生反应的实质。例如,将锌、铁、铜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稀盐酸中,可得出锌、铁、铜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的结论。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写好实验报告。写实验报告时,一定要如实反映实验结果,即使结果跟预期的不一样,也要如实写。写实验报告的过程实际上既是一个完整科学训练的组成部分,又是一个语文水平与化学知识高度结合的环节。而且,记录不能随便写在一张纸上,应该写在一个准备好的专用记录实验的本子上,这样可以对自己的实验结果随时查阅、整理。

总之,提高高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是新课程标准赋于我们的重任,是敲开化学之门的钥匙。在此基础上,通过化学实验探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的实验操作探究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操作技能化学实验 篇2

为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工作,增强中小学生实验理论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教育教学水平。为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展示我校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精神,有效提高我校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水平,特制订本校中学理化生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大赛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科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工作,增强中小学生实验理论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教育教学水平。

1、领导小组组长:任广惠

副组长:赵玉铁

吴志刚

郝乐民 成员: 吴照理

宋伟

李同钰

唐永贵

组长职责:负责安排、部署、协调和巡查本次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竞赛活动。

副组长职责:负责制订活动实施方案,拟订通知、做出经费预算、安排,收集整理比赛活动的相关资料,筹备和补充实验竞赛所需的仪器、药品、耗材等。

评委:理化生所有教师

装备办一人负责物理组抽签工作、赛场内外联系、收发评分表、填写赛场记录,并兼任预备评委。

装备办一人负责生物组抽签工作、赛场内外联系、收发评分表、填写赛场记录,并兼任预备评委。

装备办一人负责化学组抽签工作、赛场内外联系、收发评分表、填写赛场记录,并兼任预备评委。

2、后勤组组长: 物理:吴照理 化学:赵玉铁 生物:李同钰

职责:负责购置奖品等工作和布置赛场等。

三、比赛参赛对象: 物理:每班一组;化学:每班两组 ;生物:每班一组

四、比赛内容:

1、物理:初二第一学期(含第一学期)所有内容。

2、化学:初三第一学期所有内容。

3、生物:初一第一学期(含第一学期)所有内容。

五、比赛时间和地点: 时间:12月中旬

地点:初中理化生实验室。

七、奖励办法:

1、优秀班级组织奖:所有学科共一名。

2、学生奖:每科设一、二、三等奖各一名。

3、教师奖:每科设一、二、三等奖各一名(指导教师)。

八、其他事宜

(一)参加活动的人员有: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评委、观摩人员、学校领导

(二)、比赛主办学校工作:

1、准备工作:(1)各实验室管理员分别列出各科8-10个学生实验名称交教研组,作为比赛抽签内容。

(2)比赛点依据参赛组数做出比赛活动的具体安排。

2、选题要求

(1)覆盖现行所有教材;(2)所选的实验突出重点、难点;

(3)当场能完成的实验(一般在35分钟内完成);

3、实验室管理员根据选定的基本内容准备好足够的仪器和药品,保障活动的正常开展

奎勒河中心校中学理化生教研组

化学操作技能考试常见问题及对策 篇3

关键词:规范操作;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考试中的化学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知识以及基本实验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操作水平,而化学操作技能考试旨在测试学生对基本实验技能和操作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考核时,学生每完成一个实验项目的各项操作,都要由考官检查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和实验过程中基本操作技术的正误。化学操作技能主要应对化学分析(又称化验),它综合了化学、数学和物理等多方面的知识,用以鉴定物质的组成,测定物质各组成部分的含量。前者称为定性分析,后者称为定量分析。

为使学生切实强化化学操作技能,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顺利地利用这项技能,笔者认为必须针对操作的规范和准确性,进行必要的研讨,同时作出有实效性的对策,以提高化学实验的定性与定量的精确度与准确度。

一、技能实操中存在的问题

在化学技能实操考试中存在着许多不规范操作,特别表现在一些细节方面。这些细节错误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将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精确度与准确度,而在考试评分中,实验结果的精确度与准确度占有20分。这些细节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1)用毛巾擦拭移液管、滴定管,可能污染试剂,特别是用毛巾擦拭移液管、滴定管嘴或顶端;(2)许多考生没检漏,即使有检漏,检漏液面也没超过“0”刻度,或者检漏时间非常短;(3)许多考生把洗瓶嘴伸入到容器内进行吹洗;(4)润洗过程中,润洗液倒出的次序不正确;(5)润洗过程中排空气时机不正确;(6)调零的方法不正确;(7)棕色滴定管读数不正确。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存在以上不规范操作的原因,概括起来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考生在培训时没有认真听讲,没有认真观察培训老师示范的操作动作要领;

2.考生在实训过程中没有对每个动作认真分析,没有充分理解每个动作的真正意义;

3.实训指导老师可能也不够专业,对滴定分析中的部分操作不规范,造成考生的不正确操作。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准确理解量的概念。

化学技能考试主要是定量分析的试题,测量结果准确性、可靠性可用以判断考生的等级。辅导老师在进行化学分析实操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注意量的概念,在测量试样的过程中,任何对测量结果可能造成影响的操作都要纠正并规范,如:用毛巾擦拭移液管、滴定管,可能污染试剂,特别是用毛巾擦拭移液管、滴定管嘴或顶端,对测量结果一定有影响;称量时戴着手套去拿外壁有水的锥形瓶,使手套有水,再去拿称量瓶,一定会使称量不准确,造成的误差是非常大的。

2.正确使用滴定管。

(1)检漏:滴定管在用洗滴液洗涤、自来水洗涤完后,要及时装满自来水进行检漏。检漏时间一般至少5分钟,检漏时液面要超过“0”刻。这样做的目的是:①可以节约蒸馏水;②保证滴定管嘴承受的压力与滴时的压力一样大,从而正确判断滴定管是否有漏。如果是用酸式滴定管检漏时,还必须使活塞一定要关死。在实际操作中,许多考生没检漏,或者即使有进行检漏,检漏液面也没超过“0”刻度,或者检漏的时间非常短。

(2)蒸馏水洗涤:在往滴定管加蒸馏水时,洗瓶嘴不能伸进管内。每次加入蒸馏水后,应先从管嘴放出一部分水,保持滴定管竖直。然后再慢慢放平滴定管,同时不断地转动滴定管,把管内另一部分水从上端倒出。在进行三次蒸馏水洗涤中,可以在任何一次进行排空气。在实际操作中,许多考生把洗瓶嘴伸入到容器内吹洗,这是错误的,因为洗瓶嘴不一定是干净的,如果洗瓶嘴不干净,就可能造成对试剂的污染。

(3)润洗:每次在滴定管加入试液后,应先从管嘴放出一部分试液,保持滴定管竖直,然后再慢慢地放平滴定管,同时不断地转动滴定管,把管内另一部分试液从滴定管上端倒出。

(4)粗调:润洗完后,应加满试液,再把液面调至“0”刻度附近(此为“粗调”)。如果液面离“0”刻度太高,不进行粗调,就会造成在细调时,滴定管壁吸附试液过多,影响读数的准确。

(注: 蒸馏水洗涤或润洗后,若滴定管外壁有水或试液,必须用滤纸擦拭,不能用其它不干净的毛巾等物体擦拭,以免造成污染。)

3.注意滴定过程的细节。

(1)滴定:滴定前,滴定管一定要调一次零(此为“细调”)。左手握滴定管开关,右手拿锥形瓶,在放液之前用锥形瓶的外壁去靠滴定管嘴。目的是把滴定管嘴上没计算体积的半滴靠掉(不管能不能看到半滴都一定得靠),这称为“外靠”。滴定进行过程中,如中途想暂停滴定,一定要用瓶的内壁把滴定管嘴上的半滴靠入瓶内后才能暂停滴定,这称为“内靠”。滴定至接近终点时,一定要进行半滴滴定,即滴定管慢慢挤出半滴后“内靠”,再摇一下锥形瓶观察瓶内试液颜色变化至终点颜色。许多考生在滴定管装试液时就调好零,而在滴定前一刻没调零,滴定过程中没有“外靠”与“内靠”,滴定终点时没进行半滴滴定,结果造成实验不成功。

(2)读数:读数时,滴定管一定要保持竖直。为了让滴定管保持竖直,只能用大拇指与食指捏住滴定管(其他手指不能碰滴定管),并且手指握的位置应在液面之上,使眼睛视线与液面的凹面下线(白色滴定管读凹面下线,棕色滴定管读液面上线)保持水平,进行读数,读完马上记录。读数应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最后一位数是估读数,0~9中任意一个数都有可能,而不能都是“0”或“5”。

4.其它应该注意的问题。

用量筒量取试剂时,由于量筒只是粗略地量取溶液,许多考生在用试剂瓶向量筒倒试剂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量筒量取50mL水,太过于小心,当倒多了点,就把试剂从量筒里倒出来,而又控制不好,却倒出来多了些,量筒的试剂又不够了,又往量筒里加水,又加多了,如此反复多次,浪费了大量时间。而实际量取时,只需量50mL左右就够了。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

学生操作技能化学实验 篇4

关键词:《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技能培养

从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来看, 临床生化检验更加强调准确度和精密度。大型生化分析仪的使用, 无疑的提高了分析性能和效率。但分析过程中一些人为的因素带来的影响, 如样本处理、试剂配置、质控品或校准品稀释等, 对结果的影响不可忽视。新实验、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以及基础和临床实验研究, 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检验专业实验教学中既培养学生熟练的基本操作技能, 又能很快地使用和掌握临床实验室的自动分析仪、常规检验的原理、质控及方法学选择和评价的技能, 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我们认为关键不在于实验的多少, 而在于实验质量及内容。结合多年的实验教学和临床工作, 将检验专业的实验教学进行了如下安排:

1 实验前准备

包括介绍实验室规则, 强调水、电、气、电炉的正确使用, 试剂的介绍, 使用血清样品的注意事项, 目的在于强调实验室应有的安全意识。如血清样品一般来自于临床病人, 使用过程中视为传染源, 使用后注意消毒等。

2 基本技能训练

特别安排了两次技能训练课, 以强化学生基础的生物化学和分析化学技能。

2.1 介绍玻璃器材的分类、清洗、用途

如:烧杯仅可作为容器;准确量取液体则使用量桶或试管;标准品的配制需使用容量瓶等等。

2.2 介绍分光光度计的原理、构成和使用方法

重点掌握比色杯的光面和糙面的使用;比色计预热、调零及测定透光度、吸光度和浓度的正确方法。

3 临床常规检验技能的培训:主要介绍一些临床常规生化项目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3.1 总蛋白、白蛋白测定:

比较双缩脲法测定TP (血清总蛋白) 及溴甲酚绿法测定Alb (血清白蛋白) 的原理, 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测定TP时保温时间需要15分钟, 而Alb则需要在加入试剂后1分钟内完成测定, 了解测定TP和Alb的临床意义。

3.2 血清脂蛋白电泳:

让学生掌握如何配置试剂、如何制作琼脂糖平板、如何使用电泳仪及影响电泳的因素。重点掌握电泳的原理及其方法, 掌握血清脂蛋白电泳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3.3 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及脂蛋白测定:

全部使用酶学方法进行测定, 脂蛋白测定重点在于教会学生掌握吸取上清液的技术, 并了解各种酶法测定的原理。

3.4 尿素、肌酐、尿酸测定:

介绍二乙酰乙肟法测定尿素及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肌酐的原理, 尿酸酶偶联法引导学生利用Trinder反应进行实验设计。本实验的重点在于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肌酐。因国内多数临床实验室仍采用该法作为常规方法, 但该法特异性差, 干扰物质多, 准确性难以保证。为了消除干扰, 可采用去蛋白法。

4 见习实验

对于血气分析和全自动生化分析及实验室质量控制, 由于实验室没有相应的仪器设备, 我们将这三次实验放在医院的检验科完成。先由经验丰富的临床检验师给同学讲解分析原理和操做示范, 再让每个学生练习一个测试项目的全自动分析过程。这种教学方式, 充分体现了系科合一的优点,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5 特殊的实验

5.1 无机离子的测定:

让同学掌握火焰光度计和离子选择电极分析仪的测定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并且自己操作体会后, 对两种测定离子的不同方法做出方法学评价。

5.2 ALT (谷丙转氨酶) 赖氏法测定及其标准曲线绘制:

本实验在临床中不再使用。开设本实验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酶活性测定的发展史, 明白其方法的不足之处。可附带向学生介绍现在测定该酶的方法 (速率法) 。本实验的另一个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有关标准曲线的制作方法。

5.3 速率法测定ALT、γ—GT (γ-谷氨酰基转移酶) 、LDH (乳酸脱氢酶) 、CK (肌酸激酶) :

本实验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选择该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对自动生化分析技术的学习, 了解自动生化分析中有关参数设定的内容, 即波长、分析方法、测定时间、样品量、试剂量、温度、校正因素等, 毕业后经过培训, 很容易胜任机器维修工程师这个工作。

6 方法学评价

选择几个经典常规生化检验项目, 将方法学评价内容贯穿其中, 使学生既了解了临床常规检验项目的原理、方法、临床意义, 又掌握、实践了方法学评价的具体操作。

6.1 血糖测定和回收及干扰实验:

内容包括介绍临床常用的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的原理和回收及干扰实验的原理、目的、方法、操作、计算及意义, 让学生通过实验测得数据, 计算出相应的结果, 用于评价一个实验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6.2 血清磷测定的方法对比:

内容包括介绍去蛋白的硫酸亚铁—磷钼酸比色法和不去蛋白的直接测定法。让学生了解磷测定的方法发展、两种方法测定的原理以及学会如何对两种分析方法进行评价。通过用两种方法对30例血清样本进行配对测定, 对其分析结果采用多种统计分析。

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大比拼总结 篇5

2011.4.24日在我校物理实验室举行了初二物理学科实验操作技能大比拼。本次竞赛以全员参与为大前提,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加以灵活的应用。

本次比赛采用2人一组操作,另2名学生一组当评委,然后轮流交换操作的形式。实验同学能够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制定实验计划、填写实验报告;评委学生则都能认真负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针对选手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能认真、酌情的给予适当的分数。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同学们能够严格按照老师课堂上的要求,认真、仔细、严谨的做好实验,这对所学知识是一个很好的巩固机会,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很高。另外当评委的同学,在评判实验操作的同时,也把实验的内容巩固一遍,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但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准备的不够充分,没有针对评委同学进行赛前培训,致使评判的过程中对评分标准掌握的不是太好。还有对评委发现的操作过程中的问题没有对组员进行及时的纠正,可能会使错误继续下去,没有达到本次实验共同提高的目的。

总之,本次活动的意义是很大的,既激发了学生对实验操作、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又对于评委同学本身增强了自信心,提供了

学习和提高和锻炼的机会。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使每位同学都有了“主人翁”的意识,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

总成绩:八一班 总分948分,名列第一名

八二班 总分781分,名列第二名

如何提高学生电工操作技能 篇6

关键词:电工技能;兴趣;实习;训练;能力

根据职业教育办学特点,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是一项重要任务。要掌握电工技能,必须通过生产实习、训练来完成。技能的形成则是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来重复教师所演示的动作和反复练习来实现的,实习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必备环节。因此要使中职学生得到较好的培养,应做到知识和能力的统一,应该加强实习教学。本人在担任水电班电工课程教师时,根据平常的教学过程和对学生的观察、了解,认为加强实习教学环节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觉得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学习主动性的高低则主要取决于学习的兴趣。所谓学习的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爱好和追求的倾向。我们常说“兴趣产生勤奋,勤奋产生天才”,可见兴趣对人的活动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于多种客观或主观因素,中职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综合素质不高,“重文轻技”的思想严重,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认识,因而学生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很难。尤其是电工专业,因为学生本来对电就有害怕心理,不敢轻易动手,而对学习电工的中职学生来说,如果对电没有了解,更没有兴趣,则会直接影响电工课的效果。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课外辅导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电工的兴趣,本人常用的方法有:

1.带学生到建筑工地、工厂见习。让学生去观察、了解、学习建筑工地或工厂的各种电气设备安装,这会让学生感到很新鲜、很好奇,都想动手摸一摸、做一做、试一试,从而培养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笔者在水电班入学的第一学期就带学生到两个工厂、一个工地见习,学生在见习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这对后续的理论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指导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知识,以此多了解建筑电工行业发展状况及专业发展方向,拓宽其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我让学生查找资料,要求每位学生每周至少能说出一种关于课外的电工知识,如此长期积累,学生的知识面逐步开拓了。

3.成立电工兴趣小组。组织培养一批对电工知识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对简单的电路分析,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线路故障,如,荧光灯的线路接法及日常故障、双联灯接线等,让实际的问题进入到教学当中。这样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找出故障产生的原因,至少可以提高一部分学生的电路分析能力,从而对大部分学生产生激励效果。并多次组织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参加校、市学生技能竞赛,加强与外校的经验交流,让学生的操作水平得以提高。

4.加强实践操作。在教学实习中,在安全用电和安全操作的前提下,可鼓励学生安装和维修身边的简单的线路,学会一些简单的检修技巧。随着经验的积累,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社会适应性。学生在安装和检修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教师应起好示范作用。教师可多参加一些有益的见习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向学生阐述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就更能长久保持。

一个学期来,笔者根据以上措施与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班上的大部分学生从刚开始怕电、无知到后来的了解、兴趣,并在全班范围内营造出了一个喜欢学习电工的氛围。

二、组织学生课堂学习

电工技能教学中,要加强目标教育。既要防止重理论教学,轻技能训练,又要防止以干代学,认为理论可要可不要的师傅带徒弟式的错误观念,倡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特别是电工实习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互相渗透,课堂教学、实习训练相互协调,我们可把整个电工技能教学目标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应先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学习并理解电路图的原理,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画出接线图,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线路该怎么接,在实际动手操作时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阶段,把对器件的识别和熟悉作为重点,主要要求学生熟悉器件与接线图相同一,熟悉各器件的作用。

第三阶段,目标定位在工艺上。让学生学习如何接线,着重强调工艺要求。教师先对接线的工艺要求进行讲解,力求每一步骤做出正确的直观演示。(直观演示是实习教学应用最多、最广泛的、学生最易接受的一种身体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很深,正确的姿势操作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第四阶段,要讲解并分析可能的故障、介绍多种不同的排除故障方法,明确其利弊,培养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究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在动手操作前明确各阶段目标,实习中分解实习难度,既能树立学生自信,又能促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技能,有利于提高电工实习教学效果。学生只有在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能动地发展到理性的认识,才能获得最高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学生的動手能力

在电工实习课中,线路装接元器件多、工艺要求多、标准高。针对这一情况应对实习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要求,学生按工艺要求进行安装和接线,逐步提高安装和接线的质量工艺水平。以电动机正反转为例,为了使学生易于接受可先要求学生复习其工作原理,然后让学生认识用实物图连接的线路图,再认识用规范符号代替实物的电路图,然后根据控制电路图进行安装。安装时,先安装主电路,后安装控制电路。在安装过程中,有少数学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安装错误。例如,在安装按钮时,常分不清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原因是他们对按钮的结构不了解。指导他们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测量按钮(正常)对角的触点来判断,指针偏转指向零,被测的一对触点是常闭触点;若指针不动,被测的一对触点是常开触点。要求按图接线路,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接线,装接时对其工艺严格要求。控制线路装接完成时,学生所接线中可能出现控制功能不能实现的情况,这时,可鼓励学生认真分析故障,努力找出故障点。在个人无法解决问题时,可让几个学生共同分析,直至找出故障,让学生体会成功的自豪感,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正确对待下一次实习。对于出现典型故障,教师可与全班学生一起分析,找出原因,避免下次再犯,这样对整个线路会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最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对整个线路进行安装接线,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接线路进行通电试车,让学生对整个线路工作过程有个感观认识。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水电班学生的电工证考试通过率100%。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电工课教学是一门实际动手能力强、操作严谨规范的学科,所以,平常的教学中,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笔者认为一切教学活动中应该强调安全注意事项,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格按照规则操作,养成一丝不苟、有条不紊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和严谨的态度,可促进他们在人格、意志、身心等方面健康发展,为踏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该班学生入学时基础参差不齐,知识水平各异,但经过在本校3年快乐的学习,掌握了电工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该班毕业生本专业就业率高达90%以上,工作到现在10年中,学生有了很丰厚的收获。多位学生已成为企业骨干人才和企业的设备项目负责人。

总之,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职业学校培养学生时代教育的特征,我们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行为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技能。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不断出现,我们应该积极研究和探索,寻求合适的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期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英.电工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06.

[2]刘永波.电工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09.

学生操作技能化学实验 篇7

工业分析与检验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工业分析检验赛项是依据高职教育工业分析技术相关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提升学生分析岗位实际操作能力而设置的。内蒙古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分析检验属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中化工类的一个项目, 赛项包含理论知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仿真操作四部分, 竞赛内容主要是《基础化学》课程的实验内容, 是基础化学在工业生产应用上的一个分支, 是对工业生产的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等, 按照一定的标准, 进行分析检验, 以得到其化学组成、含量并判断其品质的一个赛项。通过理论与仿真考核、化学分析对无机样品的常规测定、仪器分析对有机样品的微量测定, 考查学生基本规范操作的技能。通过竞赛, 促进我院《基础化学》课程以实验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接下来, 本文主要分析工业分析检验技能大赛之《化学分析》技能操作中使用的主要玻璃仪器的操作要点。

1 主要仪器的操作要点

1.1 电子天平的操作要点

①天平准备: 清扫→检查天平水平 ( 气泡在中间) →预热 (20 分钟) →开机调零, 操作不规范或未做一项扣0.5 分, 此项分扣完为止。②取放样品: 取放称量瓶要戴手套或用纸条夹取, 把称量瓶放置于天平称量盘的中央位置, 称量瓶取出后置于干净的器皿上。③称量操作: 用减量法称量, 用纸条夹取称量瓶从干燥器中取出, 置入天平中, 显示稳定后, 记录数据, 敲样动作正确 ( 戴手套或用纸条取出称量瓶, 在接收器的上方倾斜瓶身, 用瓶盖轻击瓶口使样品缓缓落入接收器中) , 将称量瓶放入天平称量, 显示的质量减少量即为样品质量, 称量次数一般要求不超过3 次。④样品称量范围: 在规定量±5% 内不扣分, 在规定量±5% ~±10% 扣1 分, 超出规定量±10% 扣2分, 每重称一次会从总分中扣2 分。⑤原始数据记录: 记录数据及时规范。⑥称量结束样品归位、天平复位: 称量结束后样品归位, 天平复位, 填写天平使用记录。

1.2 移液管和吸量管的操作要点

①洗涤、润洗: 移液管或吸量管用蒸馏水洗涤干净 ( 内壁不挂水珠) , 再用待移溶液润洗三次, 在烧杯中吸洗, 每次洗完用滤纸吸干内壁、擦干外壁, 洗液从尖端放出, 即润洗完全, 移液管润洗时使用溶液过多 ( 超过管容量的二分之一) 扣0.5 分, 从容量瓶或原瓶中直接移取溶液扣1 分。②吸溶液: 移液管或吸量管插入待移溶液内深约1 ~2cm, 右手持移液管上部, 左手持吸耳球, 一次性吸至零刻度线以上, 用食指堵住管口, 注意不能吸空和重吸, 吸空或重吸一次扣1 分, 扣完为止。③调刻线:调刻线前擦干移液管或吸量管外壁, 松动食指同时旋转管身, 调液面至零刻度 ( 管内溶液凹液面恰好与零刻度线相切) 。④放液:放出溶液时移液管始终竖直, 接收容器倾斜约30 度角 (50m L容量瓶可倾斜约15 度角) , 管尖靠接收容器内壁, 松开食指, 不强迫溶液流下 ( 如用吸耳球吹下) , 待液体流完后, 再停留15 秒。

1.3 容量瓶的操作要点

①洗涤:洗涤干净, 容量瓶内壁均匀润湿不挂水珠。②试漏: 加入适量的水→倒立→观察15 ~20 秒左右→用滤纸检查是否有液体渗出→正立→旋转瓶塞180 度→再倒立→用滤纸检查是否有液体渗出, 不漏液的话即可使用, 若漏液则需换一个重新试漏。③定量转移: 把完全溶解的样品溶液转从烧杯移入指定的容量瓶中, 溶液用经玻璃棒引流入容量瓶内。④洗涤: 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 ~3 次, 每次用适量的蒸馏水洗涤, 洗液也移入容量瓶中。⑤定容: 当蒸馏水加至容量瓶容量的1/2 ~2/3 时要平摇容量瓶, 让溶液初步混匀, 摇匀时混合不充分 ( 小于15 次) 、持瓶方式不正确每错一项扣0.5 分。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 直到液面离刻度线0.5 ~1 厘米左右时, 改用胶头滴管滴蒸馏水, 当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时, 塞紧瓶塞, 用食指按住瓶塞, 拇指和中指捏紧瓶颈, 反复倒转容量瓶10 ~15 次, 摇匀。⑥重新配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 则需重新配制, 每重新配制一次从总分中扣2 分。

1.4 酸碱滴定管的操作要点

①使用前的检查: 酸式滴定管主要检查活塞与活塞槽是否配套吻合, 碱式滴定管主要检查乳胶管是否老化, 检查玻璃珠大小是否合适, 若有问题, 应及时更换。②试漏: 酸式滴定管试漏是在滴定管内装入蒸馏水至一定刻度线, 把滴定管垂直固定在滴定管架上, 静置约2 分钟, 观察刻度线是否下降, 下管口有无水滴渗出或滴下, 活塞两端缝隙中有无水渗出, 然后将活塞转动180°, 静置2 分钟再观察, 若前后2 次均无漏水现象, 且活塞转动灵活, 即可使用, 否则, 要应在活塞上涂抹一薄层凡士林并试漏合格后才能使用。

碱式滴定管的试漏方法如酸式滴定管, 如漏水, 应调换乳胶管内的玻璃珠, 选择一个大小合适、而且比较圆滑的玻璃珠配上再试, 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③洗涤: 酸、碱滴定管洗涤时以不损伤内壁为原则, 根据情况采用合适的洗涤剂或铬酸洗液洗涤, 再用蒸馏水洗涤干净, 内壁应均匀润湿不挂水珠。④润洗: 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 ~3 次, 润洗要完全。⑤装溶液: 将标准溶液直接倒入滴定管中 ( 滴定管倾斜) , 以免标准溶液浓度改变或造成污染。⑥赶气泡、调零点: 装好滴定溶液后, 应注意检查滴定管尖端内有无气泡, 如有气泡, 管内装满操作溶液, 倾斜酸管或弯曲碱管橡皮管处, 快速放液体以排除气泡。再加入标准溶液, 使之在“0”刻度以上, 稍等片刻调节液面在“0”刻度处, 备用。⑦滴定操作: 右手转动锥形瓶, 左手控制活塞或玻璃球控制滴定的速度, 眼睛观察锥形瓶内颜色变化。刚开始滴定时, 滴定速度可以稍快些, 要成珠不成线, 临近滴定终点时, 减慢滴定速度, 每加一滴, 即摇几下, 最后, 应半滴半滴地加入, 并用洗瓶吹入少量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 使附着在瓶内壁的溶液全部流下, 并摇动锥形瓶, 直至准确到达滴定终点为止。⑧读数和记录: 滴定管竖直, 视线与溶液凹液面相切, 读准, 及时记录读数, 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以上几点是对化学分析操作中所用主要玻璃仪器操作要点的分析, 对相对复杂的化学分析操作项目, 首先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 然后再按方案的要求进行综合技能的训练, 使训练由浅入深, 由简到繁, 循序渐进, 以提高训练效果。

2 如何利用大赛评分标准进行大赛培训

2.1 苦练基本功, 规范操作动作

不管使用何种分析仪器, 标准溶液的配制必不可少, 因此移液管、容量瓶的规范化操作是取得好成绩的基础, 其中移液管及容量瓶操作细节特别多, 一不小心就会被扣分:

(1) 移液管和吸量管的扣分点

①润洗使用溶液过多 ( 超过管容量的三分之一) 。②润洗方法不正确 ( 溶液从管口流出) 。③插入溶液前或调节液面前未用滤纸擦拭管尖部。④吸空或重吸。⑤放出溶液时不垂直, 接收容器未倾斜。⑥管尖未抵接收容器口内壁。⑦强迫溶液流下 ( 如用吸耳球吹下) 。

(2) 容量瓶的扣分点

①加水至容量瓶约2/3 体积时未按规定平摇。②逐滴加入蒸馏水至标线溶液定容体积不准确。③重新配制。④摇匀时混合不充分 ( 小于15 次) 、摇匀过程中未开塞、持瓶方式不正确。

在训练过程中有学生感叹: 细节决定成败, 规范操作才能出成绩。有些操作看似容易, 做起来却不容易, 想要操作规范, 就要多练习。

2.2 仔细研读评分标准, 细抠每个扣分点

在训练过程中仔细研读评分标准是必需的, 不但指导教师要仔细研读评分标准, 细抠每个扣分点, 学生也要熟知评分标准中的每个扣分点, 严格按照评分标准中最高要求来评判训练效果, 即使0.5 分也不能放弃。

2.3 找出隐形扣分点, 认真做好每一步

如滴定操作中滴定管放液的速度没有扣分点, 但会影响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所以每次都从零刻度开始放液, 且流速要一样。

2.4 统筹安排好时间

好多同学刚开始做得很仔细, 速度较慢, 做到后面时间不够了, 考试结束时没做完实验, 有些数据也没处理完, 会丢很多分。所以比赛时一定要统筹安排好时间,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有条不紊地做好实验。

3 结语

通过以赛促学, 以赛促训,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仪器规范操作的热情, 多数学生自觉勤学苦练操作的规范性, 部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练习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操作技能规范程度明显提高。

通过大赛, 可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 促进学生学习与企业岗位的对接, 促使我们的《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向着与企业岗位对接的方向前进; 同时, 促进了各层次院校之间的教学交流, 通过交流, 吸取其他院校的好经验, 促进我院《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摘要:文章主要从工业分析检验技能大赛之《化学分析》技能操作中使用的主要玻璃仪器入手, 分析操作要点, 浅析评分标准, 提出利用大赛评分标准进行化学分析操作项目培训的有效训练方法。

关键词:化学分析技能操作,评分标准,操作要点,有效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1]叶萍萍.解析化学检验技能大赛之《化学分析》技能操作的训练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31) :90.

[2]陈红兰, 贺小雄, 郭璇.浅析全国化学检验工大赛《仪器分析技能操作》评分标准[J].江西化工, 2010, (4) :62-65.

[3]霍维晶, 方晓玲, 蒋定建.技能大赛背景下“做中学”教学模式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 4:16-17.

学生操作技能化学实验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反思及总结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 是科学探究及学好物理学的根本方法之一, 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教师细致的演示实验教学, 为学生实验的正确操作起着示范的作用。在实际教学和实验中, 下面一些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注重物理实验教学及教师演示实验

(一) 紧扣教学, 目的明确。

1. 明确实验课题及实验目的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 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

2. 在课前反复操作, 直到熟练的地步, 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

3. 掌握演示时间, 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

4. 教师要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 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小实验, 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 以提高教学效果。

5. 教师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 启发学生思维, 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二) 实验过程中的正确规范。

操作规范是指教师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标准。例如在使用托盘天平时, 取用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点燃酒精灯后火柴签不能随手扔在地上, 应放在专门的废物杯中;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 拆卸时先断电源, 后拆线路;导线两端接头不是钩、叉时要注意导线在接线柱上的绕向应同螺母旋紧的方向一致等。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规范操作, 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前提, 而且会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

(三) 准确使用实验用语。

教师在介绍实验仪器、阐述实验过程和总结实验结论时, 语言必须准确不含糊。有的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不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 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在称呼仪器名称时就有三种错误现象:一是随意更改仪器名称, 如将滑动变阻器称为电阻器等;二是将类似的仪器混为一谈, 如将圆筒测力计、平板测力计称为弹簧秤;三是方言和普通话夹杂使用, 对仪器的读音不准。又如在叙述实验结论时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说成“互相推斥”;将阿基米德原理中的“重力”及“质量”说成“重量”, 等等。

(四) 加强师生互动及配合。

演示实验不能先由教师做给学生看, 再讲给学生听, 使演示与讲解脱节。这种作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 不断启发提问, 让学生分析、讨论,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做实验, 如让学生上前来读数或动一动手。例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 我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 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我打开活塞, 让空气进入半球中, 再让两个力气最小的学生来拉, 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两相对比, 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 而且不小, 这使全体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物理实验之后的反思和总结

教学比较注重的是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中的操作, 而忽视了实验后的反思和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对进一步理解实验、深化实验、完善实验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反思可总结实验规律, 优化实验方案, 创新实验设计, 揭示实验本质, 增强实验效果。那么, 物理实验之后应反思些什么呢?

(一) 反思实验原理。

围绕实验原理进行反思, 可变通实验原理公式, 使实验方案更为简洁, 实验结果更为准确。例如, “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公式是η=Gh/Fs, 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 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若反思一下实验原理, 公式可变通为:η=Gh/Fs=Gh/Fnh=G/n F, 此时可只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观察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 即可方便地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二) 反思实验方法。

教师应引导学生思维求异, 寻求多种实验方案, 然后对实验方法进行反思, 找出其特点和不足, 从而优化实验方案, 选取最佳策略。例如“测盐水密度”实验时, 学生可探求以下多种方法。方法一: (1) 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 烧杯内倒入盐水称出总质量m2; (3) 把烧杯内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 读出盐水的体积v; (4) 计算:ρ= (m2-m1) /v。方法二: (1)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2) 把烧杯内的水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盐水的体积v; (3) 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2; (4) 计算:ρ= (m1-m2) /v。方法三: (1) 用天平称出空量筒的质量m1; (2) 量筒内倒入适量的盐水, 读出盐水的体积v; (3) 用天平称出量筒和盐水的总质量m2; (4) 计算:ρ= (m2-m1) /v。方法四: (1)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2) 把烧杯内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 读出盐水的体积v; (3) 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 (4) 计算:ρ= (m1-m2) /v。引导学生对以上四种方法进行反思:方法一中, 烧杯内盐水倒入量筒时, 烧杯壁上沾有盐水, 使测出的盐水的体积变小, 密度变大;方法二中, 烧杯内盐水倒入量筒后, 烧杯内壁沾有盐水, 用天平称得空烧杯的质量变大, 算出盐水的质量变小, 从而使所求盐水的密度变小;方法三中, 由于量筒高, 放在天平上称量易发生倾斜、歪倒, 容易损坏仪器, 不便于操作;方法四弃掉了以上三种方法弊端, 使测量简洁而又准确, 确为最佳策略。

(三) 反思实验现象。

针对学生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反思, 可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增强学生分析判断能力。例如“组成串、并联电路”实验中, 两灯泡串联时发现一只灯泡亮, 另一只灯泡暗, 学生提出疑问:“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两灯泡会同样亮, 怎么会一只亮一只暗呢?”此时, 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决定灯泡亮暗的是灯泡的实际功率。根据P=I2R, 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 功率的大小取决于灯泡电阻的大小。一亮一暗是因为两只灯泡的电阻不同, 亮的灯泡电阻大, 暗的灯泡电阻小。如果其中一个灯泡电阻很小, 实际功率很小, 达不到亮的程度, 则出现一亮一灭的现象。通过对上述现象的反思, 学生加深了对决定灯泡亮暗的是实际功率, 而不单是对电流或电阻大小的理解。

(四) 反思实验规律。

教师应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 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 深入反思实验条件和实验现象的变化, 总结实验规律,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 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观察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把蜡烛放在焦点以内, 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反思, 可总结出以下规律: (1) 物体由2倍焦距向焦点移动过程中, 像逐渐变大。 (2) 物距小, 像距大, 像变大。反之亦成立。 (3) 2倍焦距是成放大与缩小像的转折点, 1倍焦距是成实像与虚像、正立与倒立的分界点。对以上规律化的知识, 学生印象深刻, 为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操作技能化学实验 篇9

1 创造良好实验教学环境

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 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面临着教学资源匮乏, 实验条件不足的情况。而完善的实验条件和充足的实验教学基地是护理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是护理操作技能学习与提高的良好基础。要保证护理专业教学的质量, 确保培养目标的达成, 就必须加大教学投入, 加强教学硬件设施建设, 充实教学资源, 强化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 创造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

近几年, 我校加大了对护理实验教学的投入:

1.1 基础护理实验室建设

有护理操作训练室 (模拟病房) 、阶梯示教室、手术室、抢救室, 使实验室的布局病区化, 使其成为医院病房的缩影。并配备了先进的护理教学模型和仪器:管道化吸氧、吸痰装置、多功能心肺复苏模拟人、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注射泵、输液泵、触摸屏等, 使学校实验教学跟上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

1.2 校外实践性教学基地

除学校附属医院外, 有上海、郑州、焦作、平顶山等多家省内外三甲医院作为实习基地, 这样大大改善了学生护理技能操作训练的条件,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掌握护理技能, 培养综合素质的良好实训场所。

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护理实验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案例分析式教学法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应用病例分析式教学方法, 例如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测量章节中对高热患者的护理内容, 可举病例, 让学生进行分析, 找出患者所存在的护理问题——“体温过高”, 并列出护理措施, 从措施中引导出“体温的测量方法”这一操作。在学习“药物过敏试验技术”章节中可列举护士因未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导致青霉素过敏的病例, 从而引导出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及青霉素皮试液配制方法的操作等问题。案例分析法通过设置悬念, 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思考和动手操作的兴趣, 并且强化了学生对基础护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 使学生的理论功底、护理技能与专业兴趣同步提高, 并且突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

2.2 角色扮演教学法

对于某些护理操作如男女患者导尿术、鼻饲法、吸痰法等必须在护理模型上练习, 但因单调枯燥, 缺乏真实性, 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而大多数的护理操作如各种注射法、静脉输液、口腔护理、头发护理等可采取角色扮演教学法, 一名学生扮演护士, 另一名学生扮演患者, 并要求课后写出心得体会。通过角色扮演, 增加了护理实验课的兴趣性, 还使学生既能体验到护士的责任, 又能体验到患者的感受, 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2.3 项目教学法

以往的实验课常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即“教师示教-学生练习”, 导致学生主动参与性差。而项目教学法的优点就在于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要参与, 就必须要对参与的内容先进行自学, 在自学的基础上, 力求弄懂每一内容及每项操作的每一环节, 进而理解每一项操作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从而提高整体素质。不懂的地方还会与小组成员交流、主动查阅文献、资料, 主动请教老师, 因而, 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此外, 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爱好、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与培养。护理操作如皮试液的配置、导尿术等即可采用此教学法。

2.4“军训式”教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吃苦耐劳的精神, 对于某些护理操作项目, 我们采用了“军训式”教学法。如铺床法, 首先要求学生的操作达到质量标准, 进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教师指挥, 学生统一手法, 统一步调, 统一姿态, 进行操作, 使其在军队式紧张严肃的氛围中学习。其他如无菌技术操作, 药物的抽吸等操作项目都可采取此种教学法。

3 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

“熟能生巧”, 护理操作只有多训练才能掌握。针对实验课课时少学生多, 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情况, 可全天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实验室配置相应的护理操作用物, 如触摸屏、电视、VCD等教学仪器, 学生利用早晚自习或休息时间去训练, 发现问题可通过观看VCD或寻求护理老师的指导等方式解惑, 从而获得较充分而规范的训练。

4 定期进行技能考核

目前, 中专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 就业形势又较严峻, 本着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劳动者的指导思想、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近几年我们把临床常用, 医院招聘时最常考核的护理操作项目单独列出, 进行技能考核, 其操作成绩占本课程成绩的40%。

4.1 考核时间

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 在平时学完每项护理操作后实施;第二阶段, 放在期中, 抽签决定考核项目;第三阶段, 为实习前集中强化训练考核, 项目为省卫生厅规定的十六项护理操作。

4.2 统一标准, 严格把关

规范的护理操作考核是控制护理实践质量的有效手段, 我校一直采用河南省卫生厅颁发的《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为严格考核, 护理教师一对一考核, 按评分标准给分, 考试现场不得观看, 考试后, 监考教师当场指出操作中的错误及不足, 并告之成绩。

通过考核可给学生以压力, 督促其进行刻苦训练, 有助于护理操作技能的提高。尤其实习前考核, 使学生走入临床实习岗位能很快完成护生向临床护士的角色转变, 获得实习医院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5 完善护理实验教学评价方法, 强化实验教学质量监控

对护理实验教学进行科学评价, 加强管理, 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计划和大纲是否符合护理专业特色和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实施情况;实验教案编写情况;实验课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师的示教、指导是否到位;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通过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小组对护理实验教学进行跟踪调研, 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通过深化护理专业护理教学改革, 提高了学生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 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当然, 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 改革要有所突破, 有所创新, 办出特色, 我们将致力于开展更加深入和更广范围的护理教学改革。

摘要:目的 总结和改进护理实验教学方法。方法 创造良好实验教学环境,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实验室开放, 技能考核, 实验教学评价和实验教学质量监控。结论 护理教学质量和护生护理操作技能提高。

口腔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篇10

关键词:口腔,操作技能,培养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当前我国中等职教教学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一味参照普通高中教学法, 缺乏针对性。且在课堂中过于注重对学科体系教材内容的传授, 不注重培养学生利用知识面对问题予以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使职教生实际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均较低。这种现象导致职教生步入社会后无法适应社会激烈竞争, 且在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社会中难以立足。社会公认中职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但当前普遍现象为在应对复杂多变且类型不一的现场问题时, 职校生通常手足无措。

为与市场需求相符, 职校必须予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社会输送新一代专业人才。只有对学生开展严格训练后才能从根源上增强学生各项技能。故而教师需描述操作技能特征, 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操作技能予以检测。

1 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要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操作技能予以培养, 要与教学心理学的规律相符, 对中职教育操作技能予以划分, 主要为三个阶段, 且既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

1.1认知阶段

在此阶段中要对学生学习动机予以激发, 使其对所学技能予以认知。首先教师需开展示范、语言描述及操作分析, 让学生对操作技能的具体形成、技能之间的关联及操作关键点进行了解, 进而对整个操作技能的编制程序予以理解。如在对烤瓷牙制作予以讲解时, 先让学生充分了解制作烤瓷牙需要的材料、雕刻方法、加工范围以及使用器械方法等。在此阶段中应让学生有所启发, 使其充分运用已学知识对操作时的因果关系予以理解。而后在教师示范与讲解下使学生获取正确概念, 保证每一个动作具有规范性, 而后再基于此开展初步练习。

1.2 联系阶段

在此阶段中学生对于完整的操作技能已经初步掌握, 如在学习雕刻3倍大石膏牙时, 教师结合动作顺序开展组织训练, 保证学生视觉形象的正确性。而后基于此使学生自主操作实践, 对教师示范操作予以模仿, 结合动作表象与正确动作的视觉形象, 并据此形成自身局部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加强巡视, 观察学生具体操作并及时指出问题便于学生纠正, 防止形成错误行为与认知, 导致整个操作技能受到影响。在反复操作训练下, 学生可对比视觉效果与实际效果, 在不断训练后连贯局部基本动作, 构成一个系统, 进而对复杂操作技能予以掌握, 并使其成为自动化动作。

1.3 自动化阶段

在此阶段中学生已对完整操作技能予以熟练掌握, 且各个技能都比较协调和完善, 自动化程度也较高。在此阶段中教师需从以往的理论讲解者与传授者转变为观察者与协调者, 以对学生操作能力予以提升。在此阶段中开展训练时作品需比较典型, 且要有较高的质量要求, 以此增强训练效果;同时在训练时要具备趣味性与多样性, 以对学生训练兴趣予以激发, 增强训练自觉性与主动性, 以保障学生对整个技能的掌握。在培养整个操作技能过程中应检测学生知识、技能及技巧, 对教学效果予以了解并发现存在问题, 便于开展下一步教学。

2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措施

2.1 掌握技能的基本标准

当前国家已经细化职业类别, 并对相关职能技能标准予以制定。在考核时需严格按照省统一标准或学校标准执行开展。在学习与考核后, 学习者不仅要清醒且正确的认识到口腔专业技能的操作步骤, 同时还要及时纠正其中出现的差错。此外, 学校在对专业技能予以传授时, 不能过于注重理论知识, 需注重结合于企业实务操作。同时在制订相关标准也要联系于具体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 这样学生不仅在理性层面获得感知, 同时也会获取感性认识。

2.2 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协调

在教学中师生均属于重要主体, 不可或缺。二者之间的协调性对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现代教学中新问题层出不穷, 要想对此类问题予以有效解决需从两方面出发:一方面, 需对学生学习兴趣予以激发, 在学习中具有主动性并将学习当做自主愿望, 教师目光也需长远, 使学生自主对问题予以解决并将学生想象力充分发挥。另一方面, 多开展操作练习。形成技能不仅需要练习数量足够同样还需学生自身特点与条件满足要求。部分学生在操作练习时, 按照教师示范与讲解步骤来完成则提升较快。部分学生进步较慢, 需练习多次并不断反馈, 这样学生才能了解存在问题, 进而在每次练习中有所收获。

2.3 与企业合作, 建立产学体系

中职在培养学生技能时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可与制牙企业形成合作关系, 学校亦可直接面向企业办学。在对专业予以设置时需与企业人才需求特点相符, 对培养方案予以制订。当前我国资源并非十分丰富, 中职强化与企业的合作并与社会良好互动对于中职而言长远效益较高。中职应对社会资源予以充分利用, 进而减少办学成本, 提高办学质量。

总而言之, 在中职口腔教学中到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使其对操作技能的具体形成与相关特点予以掌握, 打破传统教学旧格局, 为社会输送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杜凤芝对口腔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6) :9-10.

[2]孙岩.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 25 (4) :86-87

[3]周勤紧.跟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高职口腔医学专业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8) :12-13

学生操作技能化学实验 篇11

关键词:中职 印染专业 操作技能 训练 考核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印染专业学生存在许多欠缺的地方:一是知识能力水平低下,对理论性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很难理解;二是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较差,做起实验来无从下手;三是学习缺乏主动性,专业学习兴趣不浓;四是缺乏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但对自我的期望值却很高,憧憬着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往往缺乏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沉溺在对未来的设想中,在学校里不能从小事做起将基础打好,不知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在学校里日积月累的经验沉淀,因此不可能成功。

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关键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印染专业理论课有很多枯燥的理论概念,需要学生去读去记,而职校学生往往懒于去做这些。因此,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不注意、不研究学习方法,学习没有动力。鉴于此,学校开设理实一体的课程,把课堂设在实验室,边实验边配合理论讲解,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不会觉得很枯燥。学习兴趣是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二、从印染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确定技能训练的内容

在对多家印染企业调研中发现,学校毕业生约占印染企业技术人员的80%(均为一线技术人员),从事工作岗位有车间操作工、技术科打样员、质量检测员、染化料测试员、业务员、跟单员等,但就业最多的岗位为车间操作工、技术科打样员、质量检测员。由于印染企业工作环境比较差,企业都要求从业人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吃苦耐劳,有无技术关系不大,只要会简单的机缸操作及染小样和对色能力,一般人员均能上岗。但是对一些紧缺的岗位则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水平,民工一般不能胜任。为此,为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学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开设了活性染料轧染、活性染料浸染、分散染料染色、阳离子染料染色、活性染料印花、分散染料印花等仿色打样课程。近年来又开设了染整测试课程,加强训练染化料测试操作。每一学期,学校都让学生参加校级技能考核,评价学生技能的掌握情况。二年级上学期,组织学生参加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组织的印染打样初级工考试,让学习与毕业证书的颁发挂钩。二年级下学期,学生还要参加印染打样中级工考试。学校通过一系列的印染打样考试,调动学生技能训练的积极性。经过在校“魔鬼式”的打样训练后,在第三年的校外实习中,学生一般都能在一个星期到半个月内胜任实习岗位。在加强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追求让学生掌握技能的广度和深度,学生除了掌握来样仿色打样技能之外,还需适当进行测试、剥色、染色、修色、新工艺制定等方面的技能训练。

三、从印染技能的特征和规律出发,确定具体的训练考核方法

教育心理学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两种。动作技能是在练习基础上,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动作技能具有连续性、一致性和复杂完善性的特点。智力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在人脑内部进行的认识方式,是以思维为核心的认识加工的具体方式,具有主观抽象性、内潜性和简缩性的特点。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但并非任何练习都能促进技能的形成,促进技能形成的有效条件是: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练习要有系统性;合理分配练习时间;了解练习的结果;练习方式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在印染技能中,染化料的称量、织物的称量、溶液的配置、溶液的量取、染色操作等,都以动作技能为主,只有掌握了正确方法后,不断地练习,才能做到准、快,达到熟练工的标准。对此,我们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训练考核。

第一,教师的讲解与操作示范。专业教师在实验室现场讲解各操作的要点步骤,配合演示,学生通过听、看,逐渐领会到操作方法。

第二,学生练习。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并指出学生在操作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学生掌握正确操作后多次练习巩固。

第三,课堂比赛考核。教师在课堂上测试学生的操作速度、准确度,奖励优胜者,以提高学生技能操作的兴趣。对技能薄弱者,要多鼓励,多督促,争取有进步。

仿色打样技能是印染技能中最复杂的、难度最大的技能,学生不仅需掌握扎实的动作技能,还需具备一定的智力技能。根据它的特征,笔者学校确定了具体的训练考核方法:一是校内“魔鬼式”的训练。学校每学期都安排不同染料的仿色打样课程,先从仿单色样开始,再进行双色样、三色样打样,打样难度逐渐增加。由于仿色打样耗时较长,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学校还增设了晚上实验时间,并配有专业教师指导,锻炼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了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多次技能练习中,学生能初步认识此类染料的色光特征,了解此染料的色光变化规律,初步掌握了仿色打样技能。二是参加暑假实践。每年暑假,印染专业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践,观看企业中熟练工的规范操作,找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明确自己将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开设技能竞赛。学校每年都组织一场县级印染打样技能比赛,参赛选手是由每班推荐的10%左右的学生。这些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技能培训后统一参加比赛。比赛设定一、二、三等奖,一等奖获得者可以同时获得县劳动保障局颁发的印染打样高级工证书,二等奖获得者颁发中级工证书。比赛大大促进了学生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为以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四是校外实习。两年的校内学习后,第三年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习企业和实习师傅由学生自行联系,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又能保证了实习的质量。对于一些未能找到实习单位的学生,学校统一安排他们的实习单位。在实习期间,学生先由实习师傅指导,后再独立顶岗操作。教师在学生实习期间不定期地下企业走访,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解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专业疑难问题。实习结束后,学校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指导师傅的评价、技能的掌握情况等方面考核评价学生。

笔者学校确定的操作技能训练方法、内容基本符合印染企业的实际,各项技能训练前后次序安排科学,训练方法得当,考核合理。毕业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平较高。多数学生在一个月内就能胜任工作岗位,一两年后即能成为印染企业中的技术骨干、操作能手,有的还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和技术管理中。但是,中职印染专业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仍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苦细致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不断努力改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受用终身的操作技能,才能让他们很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新环境,独立去面对未来,面对挑战。

学生操作技能化学实验 篇12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创新

(一) 传统教学内容的缺陷

长期以来, 解剖学实验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比如说内容与临床医学一致, 专业重点不强;教学中系统观察多, 但实际的操作则较少等。由此可见, 传统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且教学内容涵盖较多, 降低其专业性需求, 更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最终导致基础理论不够扎实, 实践操作技能难以满足临床护理的需求。

(二) 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

解剖学实验教学应从“理论”与“操作”两个方面进行优化。一方面, 提升解剖学教材的专业性, 结合护理专业需求进行重点内容设置, 避免出现教学目标不明确的现象, 为学生的理论学习提供基础保障;另一方面, 教学内容中要注重临床应用, 将护理操作项目贯穿于解剖学实验内容中, 比如说穿刺、注射、插管等。

二、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

(一) 多媒体教学

解剖学实验教学需要对人体结构进行充分掌握。传统的标本观察教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且观察效果不佳, 为此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技术, 将人体结构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前了解结构特点。同时, 可将与实验操作相关的护理操作视频用多媒体软件呈现, 学生可观看直观的操作示范, 帮助学生掌握与护理操作相关的解剖结构, 提高解剖操作的准确性。

(二) 项目教学

传统教学方法不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比如说实验操作采用教师示范后学生练习等方式, 造成学生的积极性严重下降, 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习热情, 可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实施项目教学。项目教学即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操作项目, 自行搜集、查阅相关的资料, 掌握实验操作的具体技能与注意事项, 并通过分组形式对实验操作进行评比与总结。以护理操作中的导尿术项目为例, 男性泌尿系统的解剖实验, 可模拟导尿管插入操作过程, 从而熟悉男性尿道的解剖途径。

(三) 病例分析

实践是巩固理论基础的最好途径, 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可采用病例分析的形式, 为学生提供相关临床实践, 从病例中探究相关的操作问题, 强化对理论基础的掌握。以护理操作中的肌肉注射为例, 分析人体臀部肌肉构成, 区分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等。

三、创建优秀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体, 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水平, 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应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的素质水平以及业务能力。目前, 部分解剖学实验教学教师往往因教学侧重点差异, 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不能有效地结合。基于此, 创建优秀的师资队伍, 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 让教师深入到临床实践中掌握最新的护理操作技能, 以便在进行解剖实验教学中能够对护理操作技能灵活运用。同时, 教师要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 加强科研工作, 深入临床基层, 加强学科交流, 培养自身的专业能力。

四、完善实验教学环境

解剖学实验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 该学科教学需要完善的实验环境作保障, 以便提升教学质量, 创造人才培养的基地。为此, 一方面, 学校要加强对实验室以及实验设备的投入建设, 购置先进的实验教学仪器, 如增加护理技术操作的人体标本或模型, 标注气管切开、股静脉股动脉穿刺、胸腔穿刺等, 直观体现各操作部位;另一方面, 加强与实习医院的合作, 创建实践性的教学基地, 为学生护理操作技能的训练提供重要场地, 完善实验教学环境。

综上所述, 面对临床护理对操作技能的更高要求, 加强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讨意义重大, 由于教学改革具有系统性与复杂性等特点, 所以, 教师应综合多方面因素, 对教学内容加以优化, 不断创新教学方式, 并创建优秀的师资队伍, 完善实验教学环境等, 为解剖学实验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而提升护理操作技能水平。

摘要:解剖学实验教学是提升护理操作技能的有效手段, 能够将基本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巩固, 更能有效解决诸多临床护理问题。目前, 面对更高的护理操作技能要求, 解剖学实验教学应不断创新, 针对护理专业特点加强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 积极探究有效的实践教学手段,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与方式, 以期提升实际教学效果。

关键词:解剖学,护理操作技能,实验教学,改革,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1]张业贵, 丁艳霞, 赵健, 等.护理专业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安徽医学, 2013, 34 (6) :841-842.

[2]曾昭明, 涂江义, 先德海, 等.结合素质教育的护理学本科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J].四川解剖学, 2011, 19 (3) :48-49.

上一篇:山水画意境探析下一篇:路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