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学生操作技能培养(共10篇)
口腔学生操作技能培养 篇1
摘要: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而言培养操作技能是重要内容, 强化职校生操作技能对于是广大职教工作者需要长期坚持且追求的目标。本文首先阐述了操作技能的相关定义、特点以及具体形成过程, 而后提出针对性措施, 以促进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口腔,操作技能,培养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当前我国中等职教教学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一味参照普通高中教学法, 缺乏针对性。且在课堂中过于注重对学科体系教材内容的传授, 不注重培养学生利用知识面对问题予以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使职教生实际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均较低。这种现象导致职教生步入社会后无法适应社会激烈竞争, 且在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社会中难以立足。社会公认中职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但当前普遍现象为在应对复杂多变且类型不一的现场问题时, 职校生通常手足无措。
为与市场需求相符, 职校必须予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社会输送新一代专业人才。只有对学生开展严格训练后才能从根源上增强学生各项技能。故而教师需描述操作技能特征, 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操作技能予以检测。
1 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要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操作技能予以培养, 要与教学心理学的规律相符, 对中职教育操作技能予以划分, 主要为三个阶段, 且既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
1.1认知阶段
在此阶段中要对学生学习动机予以激发, 使其对所学技能予以认知。首先教师需开展示范、语言描述及操作分析, 让学生对操作技能的具体形成、技能之间的关联及操作关键点进行了解, 进而对整个操作技能的编制程序予以理解。如在对烤瓷牙制作予以讲解时, 先让学生充分了解制作烤瓷牙需要的材料、雕刻方法、加工范围以及使用器械方法等。在此阶段中应让学生有所启发, 使其充分运用已学知识对操作时的因果关系予以理解。而后在教师示范与讲解下使学生获取正确概念, 保证每一个动作具有规范性, 而后再基于此开展初步练习。
1.2 联系阶段
在此阶段中学生对于完整的操作技能已经初步掌握, 如在学习雕刻3倍大石膏牙时, 教师结合动作顺序开展组织训练, 保证学生视觉形象的正确性。而后基于此使学生自主操作实践, 对教师示范操作予以模仿, 结合动作表象与正确动作的视觉形象, 并据此形成自身局部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加强巡视, 观察学生具体操作并及时指出问题便于学生纠正, 防止形成错误行为与认知, 导致整个操作技能受到影响。在反复操作训练下, 学生可对比视觉效果与实际效果, 在不断训练后连贯局部基本动作, 构成一个系统, 进而对复杂操作技能予以掌握, 并使其成为自动化动作。
1.3 自动化阶段
在此阶段中学生已对完整操作技能予以熟练掌握, 且各个技能都比较协调和完善, 自动化程度也较高。在此阶段中教师需从以往的理论讲解者与传授者转变为观察者与协调者, 以对学生操作能力予以提升。在此阶段中开展训练时作品需比较典型, 且要有较高的质量要求, 以此增强训练效果;同时在训练时要具备趣味性与多样性, 以对学生训练兴趣予以激发, 增强训练自觉性与主动性, 以保障学生对整个技能的掌握。在培养整个操作技能过程中应检测学生知识、技能及技巧, 对教学效果予以了解并发现存在问题, 便于开展下一步教学。
2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措施
2.1 掌握技能的基本标准
当前国家已经细化职业类别, 并对相关职能技能标准予以制定。在考核时需严格按照省统一标准或学校标准执行开展。在学习与考核后, 学习者不仅要清醒且正确的认识到口腔专业技能的操作步骤, 同时还要及时纠正其中出现的差错。此外, 学校在对专业技能予以传授时, 不能过于注重理论知识, 需注重结合于企业实务操作。同时在制订相关标准也要联系于具体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 这样学生不仅在理性层面获得感知, 同时也会获取感性认识。
2.2 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协调
在教学中师生均属于重要主体, 不可或缺。二者之间的协调性对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现代教学中新问题层出不穷, 要想对此类问题予以有效解决需从两方面出发:一方面, 需对学生学习兴趣予以激发, 在学习中具有主动性并将学习当做自主愿望, 教师目光也需长远, 使学生自主对问题予以解决并将学生想象力充分发挥。另一方面, 多开展操作练习。形成技能不仅需要练习数量足够同样还需学生自身特点与条件满足要求。部分学生在操作练习时, 按照教师示范与讲解步骤来完成则提升较快。部分学生进步较慢, 需练习多次并不断反馈, 这样学生才能了解存在问题, 进而在每次练习中有所收获。
2.3 与企业合作, 建立产学体系
中职在培养学生技能时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可与制牙企业形成合作关系, 学校亦可直接面向企业办学。在对专业予以设置时需与企业人才需求特点相符, 对培养方案予以制订。当前我国资源并非十分丰富, 中职强化与企业的合作并与社会良好互动对于中职而言长远效益较高。中职应对社会资源予以充分利用, 进而减少办学成本, 提高办学质量。
总而言之, 在中职口腔教学中到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使其对操作技能的具体形成与相关特点予以掌握, 打破传统教学旧格局, 为社会输送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杜凤芝对口腔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6) :9-10.
[2]孙岩.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 25 (4) :86-87
[3]周勤紧.跟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高职口腔医学专业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8) :12-13
[4]马清璇.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口腔高职技能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8) :13-15
口腔学生操作技能培养 篇2
【关键词】技校 计算機专业 操作技能 教育 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4
一、操作技能的基本含义
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所谓操作技能是按一定要求完成操作程序的能力,具体归结到技校教学中就是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严格训练,熟练而准确地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判断操作技能是否形成的依据是必须了解学生在学习操作技能前学会了什么,学习后又掌握了什么。
二、技校计算机教育中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技校生教育属于就业教育,重在培养操作型、应用型人才。技校生面对着向步入社会的过渡。因此,其面对实践能力的考验十分迫切。当前,计算机教学中理论知识以及技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均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实践的需要因此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与适应多元化社会的考验已不仅仅是理论基础所能承受的。计算机教育归根结底还是为实践能力的提高所服务。因此,在技校学生计算机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好理论教育与实践操作指导二者之间的关系,必须意识到技工学校教育“一切为实践”这个基本点。
三、技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一)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模式陈旧
计算机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只有教师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实践经验,才能突破理论知识局限,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给予指导。但事实的情况是,当前的技校计算机教师自身存在着理论能力较强,实践经验不足的缺点。同时,多年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传统使计算机专业教师缺少提升实践操作能力的机会,因教学与应用的长期脱节,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等都使教师的理论教学无法满足社会和行业的需求。于是,教师只能充当知识的传授者,却不能充当实际操作能力的促进者。
另外,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教学方法更多强调的是教师“如何教”,忽略了学生“如何学”,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应该尽快转变教学思想,树立“以能力为主”的观念,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主,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二)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重不合理
计算机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过多的理论知识只能使教学更加晦涩难懂。同时,既和技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是脱节,也和技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脱节。如计算机销售公司需要的是对计算机故障能熟练识别并排除的中高级人才,而不是对指令系统、逻辑电路等有深入研究的学者;广告公司需要的是能设计出有创意作品的学生,而不会要求其对数据结构有多深入的研究。因此,由于受课程体系影响出现了重视理论知识传授而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现状,自然就无法培养出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的人才。
四、提高技校学生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计算机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更是一项实用性极强的技能。这项技能的掌握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际操作基础之上的。技校如何在计算机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提高技校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的计算机实践教学能力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计算机动手操作能力。计算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需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需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一方面计算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技校应为教师提供机会进入相关行业或企事业单位,参与计算机应用软件和新产品的开发,参加对方举行的技术培训。
2、优化评价考核机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条件使学生独立操作或实践,将学生从满堂灌式的理论教学引向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例如在网页设计、动画制作等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中,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将课程分解为若干个小项目,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原理、方法于项目的分析、规划与实施之中,在教学中模拟工作的环境,在活动中学会交流,学会沟通,在团队中能互相帮助,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与职业实践能力。
3、计算机的教学内容应多突出应用教学
计算机知识是一个内容庞大的体系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常规的计算机课教学是按照计算机基础知识体系尽量系统地介绍给学生。技校生应具备以下技能既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又能适应就业:日常工作、生活中熟练使用计算机需要的基本应用知识如Word、Excel、Access等办公软件;与本专业有关或工作需要必须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如广告设计所需的Photoshop等图形处理软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特别是自学新软件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才是职业道路上制胜的法宝;④利用网络从网络上获取新信息、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利用计算机实际操作本身的趣味性和开拓性来引导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将整个班级分为几个团队,让学生在比赛的氛围下学习(在一定的时间内评选出“优秀操作能手”、“优秀团队”等)。以此,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探索的动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多参加一些计算机操作比赛在参赛过程中学生的大量查找资料、充足的实践练习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总结从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技校教育定位于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要求与市场保持 “零距离”,这就要求技校计算机教育更应注重实践能力提高技校学生的竞争能力以适应市场需要。因此,技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应从合理设置课程、提高师资水平、优化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方式等方面入手,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根据计算机产业人才市场的发展要求,不断探索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为社会和企事业单位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荣.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思考[J]. 考试周刊, 2009,(42) .
口腔学生操作技能培养 篇3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教学平台,临床操作技能
0 引言
大学生就业困难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就业范围更窄的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甚至有了毕业就失业的说法。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多存在医院带教老师指导受限的问题,导致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和自主动手能力差。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主要基地应正视现实,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升就业能力的环境。以下从三方面讨论如何以实用为原则,利用信息化教学全面提高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为学生就业打开通路。
1 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优势明显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考试分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口腔医学作为一门临床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大的区别,实践操作性强是其突出特点,实践技能考试尤其重要。我校专科口腔医学生毕业一年后参加助理执业医师考试,意味着在临床实习一年和毕业后一年短短的两年内要掌握应会的临床操作技能。然而现实是近年来随着新的医疗制度的改革,口腔医学生临床实践的机会受到了限制,各种口腔专科班的毕业实习学生又逐年增多,导致临床口腔医学生人均临床诊治病人的机会明显减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临床操作技能的提高。信息化教学无疑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
2 我校口腔专业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础
我校是一所拥有60多年办学历史的高等职业学校。引入校园网已有近20年,是黑龙江省首批应用数字化教学单位,信息设备与设施齐全。从2014年逐步将信息化教学应用于专科口腔医学教学中。口腔专业在全国同类学校中位于前列,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口腔实训基地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基地,配有世界一流的实训设备,实训基地投入超千万元。有口腔实验室40多间,配有先进的口腔医疗设备及器械。师资队伍雄厚,教师有丰富的口腔医学临床经验和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全体专业教师面对专科口腔医学生数量日趋增多,就业压力日趋增大的问题,统一教学目标,从提高临床操作技能入手,对高职高专口腔信息化教学进行了课程设计。
3 利用信息化教学提升高职高专口腔专业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
3.1 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每位教师都能深刻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主动学习的热情,才会通过信息化教学自我寻求答案。例如,在讲“烤瓷熔附金属全冠”时,让学生观看烤瓷牙临床病例,然后提问:(1)烤瓷牙患者牙体预备过程怎么操作?(2)烤瓷牙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学生此时非常想知道答案,教师不予回答,适时引入信息化教学。此时的信息化教学是学生自我寻求答案的过程,既能解决问题,信息化教学的直观性又让学生看到了临床操作,再配合实训,将迅速提高学生们的临床操作技能。
3.2 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口腔医学材料和治疗技术更新迅速。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需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每家医院的设备、医生及患者情况都不可能是最完善、最理想的,依托信息化教学,充分利用国内甚至国际上最前沿的口腔临床教学资源,是不断提高学生业务水平的捷径。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掌握口腔医学的前沿动态,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3.3 帮助学生提前临床预见习
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常见病的病史采集、口腔专科检查、病历书写以及简单的或无创伤性的临床操作。通过信息化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一般的诊疗流程和诊疗常规,学习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了解所学专业,提前进入临床见习状态,培养临床实践能力。
3.4 避免医患间矛盾
医生的工作对象人具有特殊性,为适应日益提高的人民口腔医疗保健要求,尽量避免实习医生与患者间的矛盾,学生在校期间就应提高口腔临床操作能力。学生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上随时可以学习国内著名专家的视频教学课件,也可以观看本校不同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再通过多次重复模拟对病人的口腔临床诊疗,强化技能操作,使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对口腔主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充分的了解。避免在不熟练的情况下直接给患者治疗,引发医患矛盾。
3.5 配合信息化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制订实践教学计划
高职口腔医学作为一门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学科,对口腔教学内容和方法都需进行改革。开展信息模块化教学,建立实践教学平台,建立口腔基本技能操作考评体系,探索利用信息化教学增加口腔医学临床技能操作培训专门课程,探索加强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教学新模式。
4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无论是学生在校期间还是毕业后,都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提供了书本及临床无法得到的知识信息,将大大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医学生.口腔医学生个性化实习模式[OL].医学生学习网,2014.
口腔学生操作技能培养 篇4
首先,要寓教于情,以情感人。
情感是诱发人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的重要因素。寓教于情,以情感人,对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相当显著的作用。小学语文中不乏情感教育的课文,如《再见了,亲人》、《十里长街送总理》、《神笔马良》、《盘古开天地》等。讲授这些课文时,要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形象思维、兴趣好恶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应愤慨的,要义愤填膺,怒不可遏;该欢快的,要眉飞色舞,意于形外;当哀惋的,要设身处地,同情备至;需兴奋的,要气宇轩昂,手舞足蹈。切实做到情随文走,心随意转,喜怒哀乐,溢于言表,形诸动作,声情并茂,发人深思,感人至深,从而给小学生幼小的心灵打下深刻的情感印记。
其次,要寓教于理,以理服人。
理论知识既是人的知识技能水平的表现,又是智力因素的重要内容。寓教于理,以理服人,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异常重要。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处于萌芽状态,尽管小学语文中论说文比例不大,尤其在低年级更是如此,但是,其中却含有大量充满哲理性的寓言故事、哲理诗篇,如《比尾巴》、《乌鸦喝水》、《骆驼和羊》、《鹿和狼的故事》、《题西林壁》等。讲述此类课文时,要力求说理透辟,逻辑严谨,举一反三,启迪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切实做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想象创造和说理能力。
再次,要寓教于行,以行树人。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实践不仅出真知,而且是检验真理的最终唯一标准。寓教于行,以行树人,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又是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我国以往语文教学乃至所有科目的教学,往往侧重死记硬背,忽视学生动脑动手操作技能的训练。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开展,情况虽大为改观,但仍不尽如人意。对此,美籍华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宇曾多次指出:中国学生普遍存在着高分低能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学校教育重知识而轻智能,重理论而忽视实践的结果。要消除这种弊端,必须加强操作技能等实践活动的训练。而要做到这一点,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做出表率,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的内容尽管不能包罗万象,但在联系实际,结合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方面,却大有可为。譬如,讲到《农业的变化真大》、《宇宙生命之谜》、《海上日出》、《桂林山水》、《一次成功的实验》和其他有关行业、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科普的文章时,应组织学生到有关单位、部门、景点参观访问。同时,还可以通过校内劳动、班会、故事会、作文、演讲比赛、联欢会、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小展览等活动,多层次多渠道地增强学生的切身感受,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和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激发情感、培养理智、训练操作技能,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职责,三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激发情感,是培养理智、训练操作技能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培养理智,则既是激发情感、训练操作技能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激发情感、训练操作技能的手段;训练操作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则是激发情感、培养理智的目的,同时也是改造和进一步认识世界的迫切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有机地将三者结合起来,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是培养理想人才的重要任务,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
口腔学生操作技能培养 篇5
一、注重课堂教学, 抓好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中职钳工基本操作技能主要包括:划线、錾削、锉削、锯削、钻孔、锪孔、扩孔、铰孔、攻丝、套丝、铆接、刮削、研磨、简单的热处理以及基本测量技能等。要形成这些技能, 都需要在理论基础上经过长期训练和实践才能逐步获得。然而, 部分教师对钳工理论课的教学有着错误的认识, 他们认为只要学生会动手操作, 理论的掌握与否无关紧要。导致在教学实践中一味强调实作课教学, 而忽视课堂理论教学。其实, 任何操作技能的习得, 都必须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 特别对技能的提高尤为关键。否则技能的形成并会成为“无本之木, 无水之源”。因此, 教师要树立起课堂理论教学为车间实作教学服务的思想, 在学生对每个课题进行训练之前, 教师首先要讲解本课题需要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具备本课题的有关知识并了解训练原理, 做到心中有数, 胸有成竹。如学生在进行“燕尾块”课题训练之前, 必须要理解掌握相应的公差、机械制图和钳工工艺等知识, 要能顺利的读图识图, 明白图样标注的含义, 会独立确定出相应的加工流程, 知道相应精度的控制方法。当然, 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实物、图纸、借助多媒体教学等手段, 让学生对“燕尾块”有着形象化的认识,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突出车间实作教学, 形成规范的钳工操作技能
车间实作教学是将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 通过课题训练, 获得相应职业技能、技巧、促进职业道德发展, 提升职业从业能力, 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实践活动。是学生钳工操作技能形成的主阵地。我校机电专业采用“一半理论、一半实作”的教学模式。突出了车间实作教学, 保障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 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获得一技之长, 形成规范的钳工操作技能。要把握好这个“重中之重”的教学环节, 应从下几方面入手。
1、注重安全文明生产。钳工车间实作教学, 要树立起“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意识, 要将安全文明生产贯穿于实作的全过程。具体来说:一是要建立健全车间实作制度;坚持集合制度化, 严格遵守作息时间、遵守实作纪律, 课前集合强调安全文明生产, 特别强调使用钻床、砂轮机的安全, 检查着装等。课后集合总结安全文明生产情况, 指出问题, 及时纠正。二是注重清洁卫生, 养成良好习惯, 实习结束要及时清扫场地打扫钳台卫生。三是固定学生工位号, 学生在车间不得随意离开自己的工位, 不允许出现不恰当的工作姿势。四是督检学生工量具的正确摆放、使用、维护和保养, 以及对其它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总之, 安全文明生产是重中之重, 我们要高度重视, 防范于未然, 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严格钳工实作教学“五步走”环节。
(1) 实作准备。正所谓“未雨绸缪”, 这一阶段首先是教师要制定好授课计划、编写教学方案、确定训练课题、练习熟练技能。其次是组织学生准备, 让学生在思想上、知识上做好参加实作技能训练的准备。最后是布置好实作车间环境, 检查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 保证钳工实作车间环境的安全整洁。
(2) 讲解示范。讲解就是要求教师要讲清本课题实作的意义、任务和要求;讲清本次实作所需设备、工量具、材料及使用方法;让学生明确工艺过程和操作要领。示范时教师要把握要领、动作准确、操作规范、技术娴熟;使学生现场感知规范操作的步骤、要领。从中感受教师成功操作所带来的成就感, 树立自信心。本阶段, 不但要求学生动脑、而且要动口, 要让学生都能口头复述技能训练的加工流程, 形成合理的工艺思想。知道为了保证加工质量、达到使用目的, 必须先加工什么, 后加工什么。比如:在“燕尾块”的外围尺寸加工中, 学生首先要加工好大平面, 再合理选择并加工好某一侧面作为基准面, 然后再加工相对于基准面的俩侧垂直面、对面平行面, 从而完成工件外围尺寸的加工任务。
(3) 操作练习。技能是手脑并用的结果, 是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学生实际动手操作, 是钳工实作教学的中心环节, 是学生钳工操作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其操作练习, 包括着三个由低到高的阶段, 即:基本操作、综合练习和独立生产。首先是基本操作, 学生应进行多次反复地练习, 知行合一并形成一定的技巧;其次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结合生产进行的综合训练, 其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综合操作能力和基本的职业技能。如“燕尾块”的加工, 就是划线、錾削、锉削、锯削、钻孔、锪孔、扩孔、铰孔、攻丝、套丝、等多种钳工基本操作的综合运用;最后的独立生产, 则是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职业技能, 使操作动作进一步协调、完善, 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能脱离教师指导, 独立完成某一工件的加工, 并在生产实践中加以验证。
(4) 检查指导。教师在实作过程中的巡回检查和指导, 是保证工件加工质量, 提高学生钳工操作技能的最有效措施。要重点检查学生的操作姿势和操作要领、工量具的使用、工艺过程的选择等, 可采用个别纠正、集体指导、典型表演等多种灵活的指导方式。这一阶段, 还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自查, 学生要学会自我检测工件的质量, 获得较为可信的成绩。一方面进一步加深、熟悉量具的使用, 另一方面加深认识工艺流程的合理性, 要紧紧抓住评分表, 明白在如何保证重要评分项目质量的前提下而合理舍弃无关紧要的项目。让学生明白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钳工, 必须先成为一名合格的检验员。
(5) 总结讲评。实作结束后, 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实作情况进行总结讲评, 使学生了解自己在训练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做到“扬优抑缺”, 发现不足立即改进。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要及时予以肯定, 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要要求学生填写实作报告单, 同时还应注意利用技能评价引导学生相互比较, 增强竞争意识, 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三、多措施提高学生钳工操作技能
(一)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 是中职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节约办学成本, 提高办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参加到企业的实际生产中, 在真实的场景中辨别操作技能之间的细微差别, 从而使学生的操作技能臻于熟练。这一方面是我校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 应尽快建立工学结合机制, 选择那些与专业基本对口, 企业技术和设备均能满足实习大纲要求的企业结盟, 让学生走进企业在工厂的真实环境中参加生产活动,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又学习了企业的一些管理方法, 进一步强化了学生职业素养。当然学校还要摸清企业需求及劳动力市场状况, 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 使学生真正用得上所学知识和技能, “学有所专、学有所用”。
(二) 相关工种学习。
任何一个生产过程, 绝不是某种单一工种的操作。免不了要和一些相关的工种打交道。作为掌握了一定操作技能的钳工来说, 相关工种的学习, 也显得相当重要。我校机电钳工专业实作应尽可能地与车工实作相结合, 一方面, 可以掌握车工加工零件的方法和流程, 吸纳车工的加工方法运用于钳工操作, 提高自身钳工操作技能。另一方面, 也可以了解普通车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通过亲自参与维修、维护车床的实践活动, 排除车床常见故障, 突出钳工工种的实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钳工操作技能训练的兴趣, 真正理解钳工工种对机械制造行业的重要作用。
(三) 以证促学、以赛促训。
学生是技能训练的主体, 必须要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的技能训练兴趣, 强化动机, 产生持久的学习内驱力, 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一方面要以证促学, 要把钳工专业技能训练与考取钳工四级职业资格证书结合起来,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考取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提倡和鼓励学生考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要坚持以赛促训, 树立起“普高有升学, 职高有技能大赛”的理念, 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技能竞赛, 定期组织校内的技能竞赛, 选拔优秀学生积极参与重庆市中职技能竞赛, 以此来促进学校的技能训练教学, 提高技能训练教学的质量。
四、持久兴趣, 教学手段多样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并使之长期保持, 教师要善于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目标, 要结合校情, 本着实事求是、节约办学、符合学生身心的原则, 按中级钳工技能考核标准编写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实训教材, 让钳工实作教学有轨可寻, 改变教师“政出多门”的不利局面, 为评价学生技能形成提供科学合理的考核依据。同时增加一些实用性项目, 如加工榔头, 车工用垫铁, 钳口护铁、扳手等, 从而激发学生进行钳工操作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 更要注重分组与个别相结合, 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采用多种手段强调直观形象化、具体化教学, 让学生易懂、易学从而达到乐学的目的。
有道是:“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生钳工操作技能的形成, 要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 遵循教育规律, 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循序渐进, 通过学生自身长期艰苦的实作训练, 不断总结、提高和改进, 最终达到熟能生巧, 形成较为娴熟的钳工操作技能。总之, 中职钳工实作教学工作只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 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钳工人才。
学生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初探 篇6
一、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实验态度
在实验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误差,而误差的叠加与传递效应,会影响实验的准确度。因此,在平常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始终将实验操作的严谨细致与实验的准确性联系起来。如在分析化学的滴定管使用中,有的学生在第一次滴定的初读数会调为零或稍下,而第二次滴定时往往不装入溶液就继续滴定。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每次滴定都应调节液面至零或稍下处。通过思考,学生会明白,这样做的目的是滴定管刻度不匀所产生的误差,在以后的滴定操作中,就不会再省略装液这一步。教师在指导实验的过程中,常常需要纠错。只有使学生懂得实验的很多细节都关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错误的细节操作足以“毁掉“整个实验,学生才会明白,该细心的地方一定要细心。
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1. 强化实验预习。了解实验目标、原理和实验步骤和方法,知道实验“做什么”、“为什么做”以及该“怎么做”,同时要列出实验所需的试剂和器材,用简略的框图或流程图描述实验内容要点,以督促学生条理清晰地预习实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 引导实验过程。首先,在教师的示范下同步完成教学实验操作,这样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和学生的模仿相结合,引导学生领会各种操作要领。然后让每个实验小组的学生进行同步对比操作,通过不同程度学生之间的相互指正和切磋,逐步形成规范操作。最后让每个学生进行独立的操作练习,反复强化,巩固熟练程度。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尽量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3. 分析实验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学生预习不到位、实验思路混乱或实验不认真,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出现的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标、实验过程和实验要点,逐步分析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并通过适当的重复实验证实并加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大多数学校都没有把实验考核提升到相对重要的位置,学校也未设实验考核项目,部分学校仅在理论考试中涉及一些实验内容,检查学生对实验部分的掌握情况,而对于实验能力,特别是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很少,普遍存在“高理论、低技能”的不良现象。现阶段,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规范和增加实验操作考核是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和实践能力培训的重要手段,而实验考核的正确实施是落实好实验教学的重要举措。学校要重视实验过程,采取期末实验操作考试和平时实验操作考核相结合,确实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这对促进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培养学生实验现象记录、整理的能力
对于观察到的现象,不能仅仅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还要对观察的现象进行系统地记录、整理、分析、判断,从而抓住其发生反应的实质。例如,将锌、铁、铜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稀盐酸中,可得出锌、铁、铜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的结论。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写好实验报告。写实验报告时,一定要如实反映实验结果,即使结果跟预期的不一样,也要如实写。写实验报告的过程实际上既是一个完整科学训练的组成部分,又是一个语文水平与化学知识高度结合的环节。而且,记录不能随便写在一张纸上,应该写在一个准备好的专用记录实验的本子上,这样可以对自己的实验结果随时查阅、整理。
口腔学生操作技能培养 篇7
所谓操作技能,是按一定要求完成操作程序的能力,具体归结到职教教学中就是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严格训练,熟练而准确地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判断操作技能是否形成依据是必须了解学生在学习操作技能前学会了什么,学习后又掌握了什么。对熟练操作技能特征了解,才能有助于广大中职校教师和学生在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进行如下检测:
第一,操作技能结构是否合理。局部操作技能有机组合成一个完美的系统,操作中没有多余动作,各项操作技能之间也没有相互干扰现象。等学习者掌握了操作过程中的一套基本动作之后,这些笨拙的中间环节往往就会被节省,从而逐步达到熟练的操作连贯的动作。
第二,操作技能质量是否高。操作者的速度快、质量高,运用各项技能不但准确、稳定,而且协调、灵活。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视觉控制只起辅助协调作用,主要依靠操作中肌肉的动觉反应,技能的运用基本接近自动化。如司机在开车时,总是在不断地调整方向盘。动作速率快且准确,从而有效地避免撞车和冲出道路,使驾驶达到自动化。
第三,操作技能是否调节自如。熟练的技能操作者技能的控制主要依靠动觉反应,紧张感消失,技能操作达到高度自动化,各子技能之间协调自如,操作技术是一气呵成,应用自如,并且能够在各种不利的情况下正常发挥其水平。
二、认识中职校生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要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依据教育心理学的规律,中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者就应该充分认识到操作技能中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
1. 认知阶段。这一阶段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认知所要学习的技能。认知所要学习的技能要在教师示范、言语描述和操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使学生了解操作技能的各部分子技能及子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操作技能的关键点在哪里,从而理解整个操作技能的编制程序。学生在学习某项实际操作技能前,先要让他们了解操作的全过程以及全过程可分解成多少个简单动作,了解操作要求、操作的工具、工作方法和方式等内容以及操作过程如何自检、如何防止出错、如何注意安全,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应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理解操作过程中的因果关系,通过教师讲解、演示,使学生对有关知识、工艺过程形成正确的概念,为规范化地执行每一个动作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初步练习。
2. 联系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者已经初步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特点是操作技能依赖视觉减弱,而增强了肌肉的感知力,子技能之间干扰减少,多余操作减少,发现错误能力增强。由于在第一阶段学习者已牢固掌握了关于技能简单、局部的要求,这一阶段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正确引导学习者将局部、分散的知识结构汇总成某一专业领域内连贯、程序化的工作任务。教师依照动作顺序分别组织训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视觉形象。在视觉形象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来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把正确动作的视觉形象与动作表象相结合,化为自己的局部技能。经过反复的操作训练,增强协调性、稳定性、灵活性,使动作品质不断提高,速度不断加快,并使之成为自动化动作。
3. 自动化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者熟练地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各子技能已经达到协调完善,并达到高度自动化。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理论的传授者、讲解者,更多地是学生操作能力的观察者、协调者。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和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按操作熟练程度、工序完成的质量、速度和工作协调程度来评价自己的技能,调节自己的活动,最终形成协调和完善的操作技能。这一阶段训练中,训练作品要具有典型性,质量要求要高,这样才能提高训练的效率; 同时,训练的多样性、趣味性会激发学生训练的兴趣,提高训练的主动性、自觉性,为整个技能的掌握提供保障。在整个技能培养过程中,应经常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进行检测,了解教学效果,发现问题,以便下一步对教学进行调整。
三、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措施
第一,掌握技能的基本标准。国家已对我国现有的职业情况进行了细化分类,并制定了相关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因此在教学考核时要严格按照部颁和省统一标准或学校标准来执行。通过学习与考核,使学习者不仅要对某一专业技能包含哪些步骤都有清醒、正确的认识,而且要对操作步骤中出现的差错做出及时纠正。另外,学校所传授的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不能只注重理论化,还要注意与具体企业实务操作相结合,而且一些标准的制订也要与企业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相联系,让学习者不仅有理性的感知,还有感性的认识。
第二,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协调。现代科学实践中不断出现新的技术难题,解决这些问题: 一方面,要求学生有积极的学习兴趣,把学习变成自己的愿望,也要求教师要有长远的目光,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发挥学习者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技能形成不仅取决于练习的数量,更取决于学生本身的条件和特点。有些学生在练习中自觉地按照教师讲的内容和操作方法进行练习,进步较快。而有些学生则相反在操作技能的练习中也伴随着反馈,多次的练习与反馈,使学习者知道练习的成败,使每次练习都有收获。
第三,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体系。中职培养的学生应能反映社会的需求,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也可以使学校直接面向企业办学,以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为专业设置依据,制订培养方案。在我国人力资源不十分丰富的情况下,加强中职与企业的合作,并与社会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是发展中职的明智之举。中职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节约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让学生参加到企业的实际生产当中去,在真实的场景中辨别操作技能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使学生的操作技能臻于熟练。当然中职校要抓住产业调整的新动向,摸清产业需求及劳动力市场状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使学生真正用得上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之忧。
总之,在中等职校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及特点,使其走出传统教学的旧格局,把中职生真正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摘要:由于我国职教发展历史较短,长期以来受传统普教教学方法、规章制度的影响,在教学中一味照抄照搬普教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只强调传授按严格学科体系形成的书本知识,而相对忽视对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今天的职校生在走出校门后,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知识结构不过硬,专业技能不扎实的社会现实,使广大职校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并直接影响到广大中职校的生存问题。因此,如何改变这种局面,作为职教工作者,就如何在中等职教教学中通过提高学生操作和运用技能能力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面临着新的挑战。
口腔学生操作技能培养 篇8
由于我国职教发展的历史较短, 长期以来受传统普教教学方法、规章制度的影响, 完全没有考虑到职教与其他教育分支学科一样包含着教育本质上的内容, 作为独立的一个研究领域, 也有着自身许多特点。我国中等职教教学中一味照抄照搬普教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只强调传授按严格学科体系形成的书本知识, 而相对忽视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今天的职校生在走出校门后, 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知识结构不过硬, 专业技能不扎实的社会现实。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 原来被认为“动手能力强”的广大中职校生在面对灵活多变的现场问题时变得手足无措。再加上近年来“普高热, 职高冷”的社会现实, 使得广大职校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只能处于不利地位。由于目前就业市场疲软, 广大职校生在人才竞争中的劣势将直接影响到广大中职校的生存问题。既然目前广大中等职校教学存在这么多弊端,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改变这种局面, 或者说, 我们应该如何在中等职教教学中通过提高学生操作和运用技能能力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呢?
一、操作技能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它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技能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其中心智技能是动作技能的基础, 通常是在完成各学科任务中得到提高和完善。只是由于职教教学中更强调教学的实践性, 所以这两者就成为紧密的联合体, 只有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严格训练, 才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所谓操作技能是按一定要求完成操作程序的能力, 具体归结到职教教学中就是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严格训练, 熟练而准确地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判断操作技能是否形成的依据是必须了解学生在学习操作技能前学会了什么, 学习后又掌握了什么。
对熟练的操作技能特征做出描述, 有助于广大中职校教师和学生在操作技能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检测:
第一, 操作技能结构合理。局部操作技能有机组合成一个完美的系统, 操作中没有多余动作, 各项操作技能之间也没有相互干扰的现象。
第二, 操作技能质量高。操作者的速度快、质量高, 运用各项技能不但准确、稳定, 而且协调、灵活。在操作技能学习的过程中, 视觉控制只起辅助协调作用, 主要依靠操作中肌肉的动觉反应, 技能的运用基本接近自动化。
第三, 操作技能调节自如。熟练的技能操作者技能的控制主要依靠动觉反应, 紧张感消失, 技能操作达到高度自动化, 各子技能之间协调自如。
二、获得操作技能的三个阶段――依据教育心理学的规律
认知阶段。这一阶段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认知所要学习的技能。认知所要学习的技能要在教师示范、言语描述和操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使学生了解操作技能的各部分子技能及子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操作技能的关键点在哪里, 从而理解整个操作技能的编制程序。
联系阶段。这一阶段, 学习者已经初步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 在此基础之上, 通过大量练习, 加强有用的反应, 排除无用的反应, 学生把各个子技能形成大的连锁。这一阶段特点是操作技能依赖视觉减弱, 而增强了肌肉的感知力, 子技能之间干扰减少, 多余操作减少, 发现错误能力增强。
自动化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者熟练地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 各子技能已经达到协调完善, 并达到高度自动化。这一阶段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理论的传授者、讲解者, 更多地是学生操作能力的观察者、协调者。
三、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方法
第一, 掌握技能的基本标准。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中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教师可对一些技能的标准通过理论教学来进行解释, 教学中可能要牵涉到一系列概念、规则、公式、定理, 要求学生运用长时记忆中大量的知识对现有问题进行诠释, 并在具体的操作运用中来掌握。考核时也要严格按照部颁和省统一标准或学校标准来执行。通过学习与考核, 使学习者不仅要对某一专业技能包含哪些步骤都有清醒、正确的认识, 而且要对操作步骤中出现的差错做出及时纠正。另外, 学校所传授的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不能只注重理论化, 还要注意与具体企业实务操作相结合, 而且一些标准的制订也要与企业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相联系, 让学习者不仅有理性的感知, 还有感性的认识。
第二, 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协调。教师与学生是中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两个主体, 两者配合的协调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中职教学的效果。一方面要求学生有积极的学习兴趣, 把学习变成自己的愿望, 也要求教师要有长远的目光, 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发挥学习者的想象力。另一方面, 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并认真地分析其产生原因, 针对各种差异采取不同措施。
第三, 与企事业单位合作, 建立产学体系。在我国资源不十分丰富的情况下, 加强中职与企业的合作, 并与社会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是发展中职的明智之举。中职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节约办学成本, 提高办学效率。让学生参加到企业的实际生产当中去在真实的场景中辨别操作技能之间的细微差别, 从而使学生的操作技能臻于熟练。当然中职校要抓住产业调整的新动向, 摸清产业需求及劳动力市场状况, 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 使学生真正用得上所学知识和技能, 解决工作之忧。
口腔学生操作技能培养 篇9
[关键词]:手工 创新技能 幼儿
教育界有一种共识,手工创作活动相对于其它活动而言,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因为创新能力是由灵感和实施两个阶段构成的,而手工活动的构思和创作所表现的两个阶段恰恰与其相吻合。我们开展了幼儿手工创新探究活动,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创设手工环境,激发幼儿创新意识
幼儿园的环境属于隐性课程,它对幼儿的情绪、个性以及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培养幼儿对手工创新探究活动的兴趣,我们注重为幼儿创设富有创新性的手工创作环境,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1.物质环境。我们与孩子们一起布置了手工角,悬挂、粘贴了各种手工作品,让幼儿充分欣赏手工作品的形式、造型,感知手工作品的语言。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努力创设一个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有手工作品特征的创新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手工活动的愿望,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激发了幼儿的创新意识,使师生的创新潜能得到了发展。
2.精神环境。教师引导幼儿自己思考、判断,建立民主平等的伙伴式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幼儿的时间支配权,留给他们自己活动的时间,尊重幼儿的动手权,不越俎代庖;尊重幼儿的发言权,允许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尊重幼儿的建议权;尊重幼儿的作品权,民主、公正地评价幼儿作品等。教师以宽容之心来看待幼儿的各种创新行为,创设安全自由、宽容理解、鼓励支持的精神环境。
二、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手工创新主题
以幼儿的经验、能力、兴趣、需要为出发点,生成手工制作的主题,这样确定的主题,幼儿才能最乐于去表现。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直接交谈了解,可以向家长间接了解,还可以观察幼儿之间的言行来了解,从中发现可以选择的题目。如“房屋”的手工制作主题活动,主题设定的灵感来源于沙池中的活动。孩子们在沙池玩时,老师发现他们对各种建构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老师也参与了孩子们的热烈讨论,师生都认为“房屋”是值得研究制作的方案,于是确定了“房屋”的手工制作主题活动。
三、搜集主题资料,发展创新人格
当师生共同将感兴趣的事物生成手工制作的主题后,为了更深入、更生动地了解、表现创作主题,师生要根据主题去查阅各种资料,在分享搜集资料时,幼儿不仅对主题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又会发现、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这时教师应及时抓住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作为继续探究的小主题,并引导幼儿通过不同途径继续深入寻找资料,解决问题,从而使幼儿多角度的感受主题。如一次手工制作“鸟”的主题,孩子们搜集了大量有关鸟的资料,在分享搜集的资料时,一位孩子介绍说“鸟的翅膀最美了”,这一提议引起了大家的不同争议,孩子们为了找到满意的答案,有的来到书城,有的走入鸟市,有的走入鸟类展览馆,终于找到了“因为鸟的外形各有差异,所以有的鸟翅膀最美,如鹦鹉;有的鸟尾巴最美,如孔雀;有的鸟头上羽毛最美,如丹顶鹤;有的鸟嘴巴最美,如大鹈鹕……”不同的答案。通过搜集资料,不但丰富了幼儿关于鸟的知识,为幼儿手工制作创新鸟打下基础,而且搜集资料的过程,促进了幼儿创新人格的发展。
四、大胆创新表现,培养创新能力
当幼儿对创作的主题有了情感和知识的准备之后,就进入了大胆创新表现的过程,为了使幼儿的制作更独特、更富有新意,我积极鼓励幼儿自由恰当地选择材料,大胆表现主题。在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制作时,教师要注意巡视观察,及时发现幼儿独特的构思、策略及设想,以便“幼儿的共同分享”。幼儿在运用材料制作的过程中,会遇到类似构思与实际表现不符、制作技能上的问题等,孩子们学会了从失败中发现问题,并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幼儿在制作“孔雀”时,有个小朋友选用有五个手指的手套做“孔雀”的尾巴,可是五个手指头张得太大了,小朋友便把手套的大拇指折了进去,可一会儿大拇指又出来了,并且感到四个手指做尾巴还不满意,他又把手套上的大拇指和小拇指向后折叠并粘贴在一起,可过了一会儿又张开了,于是他拿起剪刀,剪掉了手套上的大拇指和小拇指,做出了满意的“孔雀”尾巴。孩子手工制作的这个过程也是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
五、共同交流分享,体验创新快乐
分享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幼儿作为完整儿童,学会与别人合作、分享,也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必要条件。当孩子们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做出了各不相同、具有个人价值的作品,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时,教师要肯定每一位幼儿作品的长处和闪光点,对每位幼儿在独特性、创作性上的表现给予赞扬,并鼓励幼儿人人参与评价,积极主动发表看法,鼓励幼儿大胆讲出自己制作作品的独特构思、表现手法或把自己制作的作品编成故事。如同样是羽毛球,为什么有的孩子用它做出了美丽的“孔雀”,有的孩子用它做出了“蝙蝠”。又同样是“孔雀”,为什么有的孩子是用一次性杯子做的,有的是用废旧手套做的。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孩子们不仅在创作技能、制作策略上有了借鉴、提高,同时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创新的快乐。
六、采用多元评价,激励幼儿创新
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创新,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幼儿通过手工活动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我们改变过去的静态评价为动态评价,把评价和教学结合起来,评价的内容体现多元化,不仅只指向作品的完成情况,更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幼儿在手工创作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新性的表现。鼓励孩子的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做到评价能激励幼儿的探索与创新,张扬孩子的个性。我们在评价中采用了具有多元化、综合性的“档案评估法”,它兼容了多种评价方法,如谈话法、观察法、作品分析法等。在孩子的发展档案里,有孩子的作品册、教师的观察记录、谈话记录、问卷和创新素质发展的评估情况等。它呈现了孩子在手工活动中的学习历史,代表了每个孩子努力的程度和有形的成就。教师通过对幼儿发展档案进行分析,就可以了解幼儿兴趣发展的情况,并由此来调整和制定下一阶段的手工教育活动内容。
口腔学生操作技能培养 篇10
一、外科护理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学形式过于机械。传统的护理教育的教学观是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 强调教师的教学技能, 强调教给学生知识、技术。实验课由带教老师课前准备好实验用物, 上课时先由老师示范, 然后学生照方抓药进行练习。实验老师过分强调操作程序的精确性、动作的规范性。导致学生死记操作流程, 练习时拼命模仿老师的动作。这种僵化的教学方式操作机械, 虽规范、但无创新, 虽严谨、但不灵活。限制学生思维, 影响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使学生进入临床后面对许多应急问题感到束手无策。
(2) 实验设备陈旧。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外科护理学实验室, 限制了外科护理学实验的开展。由于经费不足, 实验室的一些主要仪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更新, 学生接触不到现代化的医疗设备, 而临床上医疗设备更新较快, 造成教学与临床脱离, 不能满足现代医学对人才的需求。
(3) 实验室管理不到位。目前, 护理实验室多属于教研室管理, 教研室又把管理任务分配给带教教师, 而带教老师因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另外, 有些学校实验室仅在上课时开放, 限制练习项目及时间。这必然影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 实验考核标准不完善。长期以来实验课的成绩依附于理论课, 有的甚至不考核, 势必造成学生轻实践重理论, 而理论成绩很难反映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实验考核标准基本上是以技能操作为中心, 过分强调某些细节, 导致学生注重快而准确地完成操作, 而忽略病人的整体需求, 达不到利用这些操作技能为病人服务的教学目的。
(5) 学生对实验课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学生认为将来当个护士就是打针、发药、测血压、量体温等, 不需要有多高的护理操作技能;另有学生认为实验课就是在模拟人身上练习, 不认真也没关系。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 严重影响着实验课教学质量。
二、外科护理实验教学改革
(1) 转变实验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了解学生的需求, 改进实验教学模式, 提供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改变实验教学过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观念。实验教学是实验研究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产物, 应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想使学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 不能单从书本上学, 还必须通过实践来获得。
(2) 积极创新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1) 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多媒体是一种集图像、声音、影像以及三维效果为一体的先进手段, 新颖、生动、直观。能充分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弥补学生难以进医院手术室参观手术的缺陷, 增强了实验效果。学生可观看整个操作流程及细微操作, 使学生对操作过程一目了然, 调动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激发了学习兴趣;使教师从繁重的讲授和演示中解放出来, 能有更多时间指导学生, 学生练习时间相应增加。 (2) 运用角色互换法, 培养学生技能操作练习兴趣。由教师根据不同实验操作要求创设不同的情景, 让学生轮流充当护士、患者和家属进行表演。既利于学生从角色互换中领悟到不同心理感受, 提高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及关心尊重患者的良好职业道德。 (3) 强化动手能力。加强基本功训练, 让学生多动手, 从外科手术中最基础、最共性、最一般的技能开始, 包括如何正确更换清洁手术衣裤、鞋子, 戴口罩、帽子, 外科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等术前准备, 以及器械辨认和使用、止血、换药、拆线、心肺复苏现场急救等基本技能操作。然后, 在学会的基础上要求熟练、规范, 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3) 改善实验条件, 提高教学效率。实验室和实验设备是开设临床应用护理学的物质基础。近年来, 我校不断加大投入, 彻底改变了硬件不足、无专门外科护理学实验室的状况, 保证学生人手一套常规手术器械。外科护理学大部分操作都是创伤性的, 让病人作为载体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不现实的, 而动物实验成本又太高。近年来, 我校购置的创伤、复苏等标准化模拟人有效解决了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由于缺乏操作平台而无法实施的难题, 解决了有创伤操作及实体训练的问题, 可以模拟完成外科护理学常见实验项目的训练, 如心脏胸外按压、静脉切开、气管切开、各种穿刺、各种导管置入等。
(4) 转变实验教学考核方法。实验课考核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把实验课成绩作为单项成绩计入学分, 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采用多种考核形式, 例如:操作与理论回答相结合、必考与选考相结合、平时练习与最终考核相结合。实验考核未通过者不能参加理论考试, 不能进入下一轮的学习, 从制度上保障了实验课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对实验课重要性的认识。
(5) 密切联系临床。 (1) 重视《外科护理学》临床见习教学。定期组织学生到临床见习, 抓好床边讨论和病例分析, 切实加强外科护理基本功的训练, 包括病历书写、护理记录、外科体检、无菌操作及常用的诊疗操作等。通过不断改进临床见习方法, 提高见习效果, 让护生了解医院、护士对患者应负的责任, 具体看到将来的工作和肩负的责任, 使学习目标更加鲜明、具体, 从而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责任心,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 理论联系实践, 注重知识更新。加强集体备课, 组织教师进行讨论, 根据临床实际结合教学需要调整教学内容, 重新修订操作规程, 使实验教学更贴近临床实际。要求带教教师定期下临床, 了解临床护理新动向, 提高业务水平。
(6) 加强实验室管理, 密切配合教学。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和创新机制。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工作, 参与讨论制定和实施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规程,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此外, 开放实验室, 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求得真知。
总之, 外科护理学教学中, 只有注重强化护生动手能力、操作技能的培养, 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 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可芹, 胡定伟.护理教学改革探索[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8 (4) .
[2]李璐.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初探[J].现代中西医结合, 2008 (19) .
[3]王席伟, 曹永军, 赵珊.开设临床应用护理学课程促进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护理管理, 2008 (5) .
【口腔学生操作技能培养】推荐阅读:
小学生口腔卫生教案06-16
李境小学学生口腔卫生干预工作实施方案06-07
技能训练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10-17
学生操作技能08-16
学生操作技能化学实验10-16
学生技能培养07-18
中职汽修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策略07-25
《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大纲(口腔)08-02
口腔控制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