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2024-10-22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共12篇)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篇1

比较东西方教学的差异发现, 西方强调群体合作, 动手动脑, 而中国则重于独立完成, 大脑思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试验稿) 》提倡“做数学”, 将学习数学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由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提出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在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 我们的数学课程、数学教学应该是现实的、生活化的, 尤其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要改变“数学就是解题”的错误观念, 树立“数学是一个过程, 是活动, 学数学就是做数学, 就是去解决一个问题, 获得一种体验”的正确观念。数学不能仅仅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方法, 更应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 数学才能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和生命力。笔者根据多年数学教学经验, 对发挥学生动手操作的作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进行了一些实际的探索。

一、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意识的必要性

新课程强调, 在数学教学中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 在教学内容中呈现现实的、生活化的, 尤其是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数学。为学生提供生活或工作中所需要的数学问题, 使之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体会数学与社会的联系, 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树立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应用过程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社会, 形成正确的数学态度, 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通过动手实践不仅会使学生不再感到数学枯燥无味, 而变得生动有趣。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内容, 数学问题的内在有机联系, 看清问题的本质, 找到问题的解决的切入口, 从而扫清解决问题的障碍, 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操作实践中,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思考、认真分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了创新精神。因此,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优化教学过程, 用好用活教材, 重视动手操作, 丰富课外活动等形式, 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动手操作能力即实践能力。

二、发挥动手操作作用的方法与途径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它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设计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营造探索、实践、交流的课堂气氛, 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造条件。

(一) 利用动手操作, 实现对新知的理解掌握

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材, 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是培养实践能力的前提, 主要是通过教材中的实例、习题、阅读材料等问题的解决来实现的。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用好用活教材中的实例, 并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教学功能, 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 培养实践意识。

初中数学教材中许多概念、公理、性质和规律等是通过实际例子导出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实例。比如圆的概念是小学已经接触过的, 初中教材中是以平面几何的形式出现的, 而在高中, 又是从代数学的角度 (作为解析几何的内容) 来学习的。在小学学生对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已经会用圆规画圆。但学生尚未从本质上对圆理解。即学生还没有掌握圆上的点的特征。在初中学习圆的概念时, 不少教师最多只是自己在黑板上演示“取一根绳子, 把它的一端固定在黑板, 另一端系一支粉笔, 然后拉紧绳子, 并使它绕固定的一端旋转一周, 粉笔就画出了一个圆”。我们觉得, 看着老师画与自己亲自动手画, 体会、感受是决然不同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尝到“梨子的味道”, 让学生亲口尝一尝:让学生准备一根细绳, 一端系一支笔, 跟着老师一起画。最后让学生总结归纳, 从而得到圆的相关概念及简单的性质,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亲自动手操作, 使问题化难为易

实践是数学发展的源泉, 数学脱离了现实社会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著名数学家J.V.Neumann认为:“远离了实践的源泉之后, 或者太多抽象的近亲繁殖之后, 数学学科就处于退化危险之中。”

学生在学校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计算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获得自己探索数学的体验和利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获得对客观事实尊重的理性精神和对科学执着追求的态度。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包括观察、描述、操作、猜想、实验、收集整理、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 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 促进数学的学习。

(三) 通过动手操作,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空间观念的建立强调抓住“直观感知、操作确认”两个认识阶段。实施时, 应当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实例, 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图形变换”, 要以观察、动手操作为主要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由于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所限, 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比较弱, 学习空间图形会产生较多的困难。尤其是用数学知识解决空间问题, 会存在很多的思维障碍。新课程标准强调, 在空间呈现图形, 强调内容的现实背景,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新课程中, 加强了几何建模以及探究过程, 强调几何直觉, 培养空间观念。对证明的要求也是从直观感知、操作证明作为基础。

如图, 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 母线长为3, 一只蚂蚁从底面圆周上的点B出发, 沿圆锥侧面爬到过母线AB的轴截面上另一母线AC的中点D。问蚂蚁沿怎样的路线爬行, 使行程最短?最短路程是多少?

这是课本上的一道习题, 具有较大的难度, 首先要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 为此, 我们让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圆锥, 在圆锥上标出两条母线和点D, 然后将圆锥剪开、展平。再根据模型画出图形, 进而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沿线段BD路线爬行路程最短, 易得最短路程的值。

四、对学生动手操作的几点思考

发挥动手操作作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并以此来指导教学工作。同时应做好对学生“动手操作”的评价, 促进学生的主动动手操作意识的发展。

(一) 精心选择操作工具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 为学生选择恰当的操作内容, 选取合适的操作材料, 并适时、适当地进行指导是操作成功的关键。实践证明, 操作工具不是越复杂越好, 只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操作工具应以简洁为原则, 越简单越能突出内容的本质。工具的选择往往可以就地取材, 比如身边的两个硬币就可以用来进行两圆位置关系的操作实践等。

(二) 操作必须有明确目的

在学生动手操作前, 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操作目的。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 “为什么要做”, “怎么做”, 操作活动应该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明确为突破教学难点创造条件。在实践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依赖思想严重, 什么都依赖老师, 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应积极鼓励, 鞭策推动其进行积极的探索, 而不能越俎代疱, 使他们形成一种惰性。教师的工作要为学生积极提供合适的材料和环境, 创设有效的操作活动, 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对他们的活动过程积极跟踪了解,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 提供积极的指导和帮助。

(三) 提升思维层次

动手操作处于形象、具体的思维阶段, 思维要求低, 它是为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扫除障碍和创造条件的。动手操作时学生往往比较活跃、兴奋, 老师应该因势利导, 及时地对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深入地思考, 要及时概括提炼、抽象出数学模型, 使思维从形象思维提高到逻辑思维的层次, 获得理性认识。不能停留在具体形象的思维阶段, 否则就会流于“肤浅”, 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试验稿) 》对数学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目标, 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行义务教育数学教材, 阐明了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涵义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出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动手操作作用的一些途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篇2

【摘要】21世纪我们已经全面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数控技术作为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其人才不仅需要理论,还需要实训实践。如何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如何带好实训工作,值得探讨。

【关键词】数控技术,实训,人才,操作能力

【正文】数字控制是一种借助数字、字符或其它符号对某一工作过程(如加工、测量、装配等)进行可编程控制的自动化方法。

如何以实训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强化数控实习基地的建设,良好的实验、实训基地,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控实习基地的建设在数控技能的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建立自己的数控技术基地。

2)利用数控基地开展实践教学。

3)在实训操作中,我们可以采取三方面的实训教学法,即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所有的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安全,第一,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前,第二,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后,第三,学生操作时应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

第四,实训完成,打扫卫生,要解决问题,需要步骤:

1)数控技术基础知识学习阶段,2)数控技术模拟仿真实训,3)数控技术基本技能实训阶段,4)数控技术生产实训阶段

总结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篇3

一、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

二、实践操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

三、实践操作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

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而是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操作中学生不但要观察、分折、比较,还要进行抽象、概括,从中发展思维。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用多种方法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这时,老师追问:“为了不重复也不遗漏可以怎样数呢?”“逼”着学生思考,最后得出数面的一般方法是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共有6个面。学生认识什么是相对面后,再引导观察比较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你发现了什么?再一次“逼”着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的用手摸一摸,有的用直尺量,有的把两块一样的长方体拼在一起,有的把长方体相对的面沿着外框画在纸上比较,等等。通过一系列操作、观察、思考,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面的大小、形状一样。

这样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动手中思维,使思维得到发展。

四、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创新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篇4

一、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 学生不易理解, 缺乏兴趣。在教学中, 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 让学生在操作中, 把抽象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 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

实践操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脑科学研究表明, 大脑的左右半球各有不同的优势功能, 右脑以形象的感知、记忆、时间概念、空间定位、音乐、想象和情绪等活动占优势。由于大脑的功能具有整体性, 只有左右半球相互配合, 协调发展, 人的智力发展才能获得最佳效果。数学思维活动主要受左脑支配, 而使用直观的教学材料, 由于其具有形象的特点, 再加上儿童实际动手操作, 使多种感官一起发挥作用, 从而促使左右脑的协调发展, 充分发掘儿童的智力潜能。

二、实践操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 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 而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 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 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 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 找到规律, 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 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 也学会了学习。

三、实践操作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 而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操作中学生不但要观察、分析、比较, 还要进行抽象、概括, 从中发展思维。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 让学生通过观察, 触摸, 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 学生用多种方法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这时, 老师追问:“为了不重复也不遗漏可以怎样数呢?”“逼”着学生思考, 最后得出数面的一般方法是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共有6个面。学生认识什么是相对面后, 再引导观察比较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 你发现了什么?再一次“逼”着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有的用手摸一摸, 有的用直尺量, 有的把两块一样的长方体拼在一起, 有的把长方体相对的面沿着外框画在纸上比较, 等等。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初步感知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一样。接着, 教师用取下长方体相对面的方法验证大小、形状一样。通过一系列操作、观察、思考, 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有6个面, 相对面的大小、形状一样。这样学生在思维中操作, 在动手中思维, 并通过语言将操作过程“内化”为思维, 使思维得到发展。

四、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创新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篇5

1、你觉得你自己动手操作来解决数学的有关知识,这种学习方法,你喜欢吗?()A很喜欢B不喜欢C无所谓

2、当遇上难题时,你通常会用哪种方法解决问题?()

A、不管它。

B、向老师、父母、同学或其他人请教。

C、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D、认真听老师讲解。

3、你喜欢你的老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传授知识?()

A、多让学生动手操作。B、教师讲,学生听。

C、少让学生动手操作,因为他比较费时。

培养学生快乐动手操作能力研究调查问卷

1、你觉得你自己动手操作来解决数学的有关知识,这种学习方法,你喜欢吗?()A很喜欢B不喜欢C无所谓

2、当遇上难题时,你通常会用哪种方法解决问题?()

A、不管它。

B、向老师、父母、同学或其他人请教。

C、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D、认真听老师讲解。

3、你喜欢你的老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传授知识?()

A、多让学生动手操作。B、教师讲,学生听。

C、少让学生动手操作,因为他比较费时。

培养学生快乐动手操作能力研究调查问卷

1、你觉得你自己动手操作来解决数学的有关知识,这种学习方法,你喜欢吗?()A很喜欢B不喜欢C无所谓

2、当遇上难题时,你通常会用哪种方法解决问题?()

A、不管它。

B、向老师、父母、同学或其他人请教。

C、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D、认真听老师讲解。

3、你喜欢你的老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传授知识?()

A、多让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篇6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中等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随着计算机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及社会对计算机技术的普遍需求,使得计算机专业实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而具备较强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尤为抢手。为此,怎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何让学生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实用型人才?这也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1.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构建的意义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也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学的目标,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这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计算机技术实用型人才除了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目标包括:第一,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知识运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第二,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学模式的定位,以打造学生高水平实践操作能力为主,并注重学生解决计算机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性教学使学生领会并感悟,进而突破教材的思维定性,达到培养实践操作能力专业人才的目的。因此,合理的教学目标定位,科学的授课模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对推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建设及课程设置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当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

第一,计算机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比例与实际脱节。众所周知,在中职学校任何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基本理论是每位学生都需要掌握的知识,但是计算机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过多的理论知识不能达到教学目的,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受课程体系影响,重视理论知识传授而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现状最为突出。

第二,学生基础差专业知识接受能力弱。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基础薄弱,因此,学生接受专业知识的能力較弱,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第一要务,因此,需要认清学生现状,结合实际,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也是对专业教师的必然要求。

第三,原有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计算机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用人企业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也很高。传统教学方法更多强调的是教师“如何教”,忽略了学生“如何学”,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应该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主。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验与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主动、学习主动。

3.培养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措施

为了改善当前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弱的状况,进行以提高实践教育教学为目的的教学改革也是当前最迫切的话题。从我个人的角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计算机课程改革,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减少计算机理论知识在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比例,从而达到以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为主,理论为辅的目的,以达到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技能人才的目的。增加计算机实训课时数,如会声会影、Photoshop、Dreamweaver等能激发学生感兴趣又能达到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

第二,通过国培及各种途径不断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素质,计算机实践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师更要适应信息时代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第一,计算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发展方向;第二,中等职业学校多为专业教师提供进入相关行业的学习实践机会,实现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使教师提高实践操作经验;第三,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选派教师培训学习,挂职锻炼,不断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第三,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中等职业学校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转变。①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教育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不能一贯“照本宣科”,多实践,带动学生到计算机专业实训室上课,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②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文明风采”等,多让中职这些平时饱受挫折的学生享受学习的成功。

第四,加大计算机专业设备的投入。较好的计算机专业设备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得以提高的基本保障,即使专业课教师教得再好,如果无法实践训练,那只是一纸空谈。因此,计算机专业设备,应严格按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标准》来配备相关专业实训设备,以满足实践操作能力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篇7

一、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 学生不易理解, 缺乏兴趣。在教学中, 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 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 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多年以来, 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 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 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 诸如:糊纸盒、装配机器等等。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 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而新的教学大纲指出,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 在教学中, 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 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 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比如, 在教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 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 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某家、某厂或某队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 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 我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 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对于一些后进生, 我还带着他们去学校商店, 通过买一些学习用品, 让他们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为希望小学献爱心活动过程中, 我就借此东风, 让学生把家里的零钱凑起来, 计算出总金额。通过这些活动, 学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 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而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 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 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 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

二、实践操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 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 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 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 研究数学的智慧, 分析数学的方法, 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在教学中, 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 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 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 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 如有不同, 哪种好些。课后复习, 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 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 而是要改变教学思想、教学方法, 要有先进的思想意识, 要不断地将教学内容结构化, 不断地将结构化的知识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结构, 才会做到以一贯十, 触类旁通。当然, 如果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帮助, 那么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并达到正常的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数学教育, 其目的就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弥补缺陷, 转变学生的状况, 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数学, 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 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 发展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三、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创新

小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础阶段。数学课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主要的学科之一, 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首先应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 利用新课程标准为教师和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积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情境, 鼓励学生质疑问题, 展开想象, 求异思维, 发表独特见解, 引导学生实现知识间的转化, 培养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 扎实的业务素质, 是教师主体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优良的综合素质是教师主体培养创新能力的保证。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它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陶行知先生说过:“时时有创造, 处处有创造, 人人有创造。”一个人的实践活动能力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 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 才是活的知识。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 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

综上所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数学教学应从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联系生活讲数学, 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数学问题生活实践化, 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实践的联系,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数学教学应从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实践的联系,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篇8

一、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 它能对人的行动产生动力, 而学习兴趣就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力量.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学生不易理解, 缺乏兴趣, 学生学习的效率极低.由此, 我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 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 从感受中获得正确的认知.例如, 我讲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个内容时, 我首先让每名学生都用纸片剪好一个三角形, 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并标好, 然后让学生报出一个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 我就能回答出另一个内角的度数.学生开始时有些怀疑, 但当我回答得准确无误时, 学生十分好奇.老师怎么这么快就能知道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呢?课堂气氛很活跃, 学生都被吸引住了, 便开始产生了要探索问题的迫切愿望.学生通过动手计算, 很快就明白了这一节课的内容.这样的教法让学生有了主动性, 兴趣提高了, 对知识的印象更深刻了.可见, 实践操作能给学生创设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 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应该是获得知识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 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 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 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 找到规律, 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 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 也学会了学习.我一直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 通过启发、点拨、设疑、解惑, 激发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方面极力做到:凡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 决不包办代替, 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 让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 充分发挥他们学习主体的作用, 使他们的智力、能力在自主参与进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因为实践操作确实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例如, 我在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 我是让学生课前回家分别作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到上课时, 我让学生先分组讨论: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是怎样作出来的?你认为怎样做简便?通过做你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这样学生通过实践操作, 在讨论和自主学习中就能轻松和直观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平时, 我在课堂中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 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 做到七个“让”:特征让学生观察, 规律让学生发现, 学具让学生操作, 算理让学生进述, 思路让学生探索, 方法让学生推导, 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地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学习过程.

三、实践操作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

低年级小学生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 看问题比较浅, 到了五六年级, 便出现了初步的抽象思维, 逐步能透过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 已能预见事物的结果.而实践操作能帮助学生发展思维, 因为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 而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操作中学生不但要观察、分析、比较, 还要进行抽象、概括.例如, 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 我让学生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各一个.先让全班同学把圆锥体装满水, 然后倒入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中, 看倒几次就能装满圆柱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很容易发现倒3次就可以装满圆柱体了.这时, 教师追问:“圆柱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有什么关系?”“逼”着学生思考, 得出圆柱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这样学生在思维中操作, 在动手中思维, 并通过将操作过程“内化”为思维, 使思维得到发展.

四、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创新

一个人的实践活动能力是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 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 才是活的知识.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 掌握方法, 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如, 认识正方形, 教师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正方形, 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 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 再对折, 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边分别相比, 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两条边重合, 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 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学生通过操作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 既发现了新知,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样的训练, 真正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 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篇9

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笔者就自己的实践经验,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激趣——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是学习者的内在“激素”;兴趣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比如,执教“圆的认识”一课时,在课的结束部分,教师提出问题:“你能用今天的知识说明汽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吗?”学生思考和小组讨论片刻后,老师演示课件:屏幕上出现了一片绿地,一只小猴子坐在一辆方形车轮的车上,在音乐的伴奏下前进。看到小猴子被车颠得一上一下,学生都开怀大笑。这时,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小猴子为什么会感觉颠簸?有的学生问答:因为车轮是方的,有棱有角。老师再问:“难道坐在车轮没棱没角的车上就不会感到颠簸了吗”教师继续演示课件,屏幕出现小猴子坐在椭圆形车轮的车上,伴着音乐声前进的画面,它随着车轮的转动上下颠簸。“这又是为什么?”教师的提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经过热烈讨论后,运用所学的知识作出了正确的回答。教师给予了肯定,并再次引导学生看屏幕:一只小猴子端坐在圆形的车上,在悦耳的音乐伴奏中平稳前进。车轮向前滚动时,车轴“画”出一条与地面平的“直线”,鲜明地揭示了车轴与地面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道理。

二、探究——让思维带着理性的翅膀飞翔

建构主义观点认为:儿童是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鼓励儿童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去经历学习过程,并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探索数学知识,尝试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这一内容时,一位老师采用了如下步骤进行教学:

1. 给出三条长分别为5厘米、2厘米、4厘米的线段,用尺规正确地画出一个三角形。得出:画一个有具体要求的三角形必须知道三条边的具体长度。

2. 设置“陷阱”:教师给出三条边长分别为6厘米、3厘米、2厘米的线段,让学生画三角形。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不能画出三角形。

3. 教师启发:三条线段的长度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画出三角形来?

4. 分组探索:用小棒作边,下列3组小棒哪一组能搭成三角形呢?其余的两组呢?为什么?仔细思考3条小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1) 6, 4, 5;3, 7, 8;5, 4, 6。

(2) 6, 4, 1;3, 7, 3;8, 4, 2。

(3) 6, 4, 2;3, 4, 7;5, 2, 3。(单位:厘米)

结论:在3条小棒中,任何两条小棒的长度和都要大于第三条的长度,才能搭成一个三角形。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引领——让思维向纵深处发展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进行深刻的思维引领。有时,在教学中只需要进行愉快的交流,让学生在不断倾听、解读他人想法的进程中批判地汲取,就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维。

如在教学“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当学生发现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这一除法运算规律后,笔者进行了以下环节的教学:

1. 计算360÷8÷5。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全部用“360÷8÷5=360÷(8×5)”这一方法来进行简便计算。

2. 计算下面各题:

190÷5÷2 280÷ (7×5) 630÷9÷7

420÷21÷5 7800÷5÷78 270÷45

师:你们通过尝试练习,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1:一个连除算式,不一定要改成一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才能简便,有时按顺序做(如420÷21÷5)也比较简便。

生2:有时交换两个除数的位置比较简便(如7800÷5÷78)。

生3:有时按顺序或交换位置都比较简便(如630÷9÷7)。

师:从这些练习中,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通过反思,体会到:在做题时要仔细观察题目,根据数字特点灵活运用规律,同时还要大胆尝试新解法,这样才能迅速、正确地解题。

四、留白——让思维之花静静地绽放

留白是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应该有意识地“留白”。把留白艺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与新课标所提倡的“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是相吻合的。

例如,一位老师执教《圆的周长》的教学片段:

1. 四人一组合作,想办法得到圆形物体的周长,并把得到的数据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2. 反馈:说说你们是怎样得到圆的周长的?

生l:用绳子绕圆形物体一周,再量绳子的长度,就得到了圆的周长。

生2:将象棋子或圆形木片紧贴着直尺滚动一周,也能得到它的周长。

……

3. 但画在纸上的圆却难住了大家,怎么办呢?于是大家七嘴八舌,有先将这个圆纸片剪下来,粘在硬纸板上,剪下来再滚一周的;也有将整个圆纸片剪下后,对折多次后量出一小段的长度,再乘以段数。

也有学生说到:老师,不用这样麻烦,只要用直径×3.14就可以了。

师:(一愣,随即板书:直径×3.14。)

师:3.14是什么意思?

生:3.14是圆周率。

师(作不解状):圆周率又是什么?

这时,有学生提到了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3.1415926~3.1415927之间,等等。(教师均一一板书了出来。)

还有人提出: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

师:你有没有亲自验证过?

生:没有。

师:那你们亲自去研究一下好吗?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篇10

动手操作是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的教学有效方式之一。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倡导下, 各地都开展了动手操作学习。有效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能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 促进知识的建构,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 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笔者认为, 要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实践操作能力, 须从培养三方面的习惯入手。

一要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 学习数学知识离不开实践操作。很多数学知识都能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 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 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

二要培养学生把实践与思维相结合的习惯

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但往往会出现操作后仍不能正确解答数学问题的现象, 这主要是没有很好地把实践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手使脑筋得到发展, 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 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 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 使学生动手必动脑, 每操作一步都要与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 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如在“圆锥的体积”的教学时, 可组织学生运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来动手操作来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先将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倒, 学生很快就可以发现, 倒三次刚好可以将圆柱倒满。根据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V=sh) , 学生可以得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V= sh) , 这样教师再组织学生归纳总结, 使动手操作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要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

合作操作活动, 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 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指导操作时, 要有意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 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 把一个圆面平均分成若干个小扇形, 再剪开各个小扇形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 自己去剪拼, 把抽象的圆面积计算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变成形象的知识。

在培养学生以上三种习惯的同时, 对于大班额的班级, 首先, 操作要有明确的要求。小学生注意力往往明显地带着无意性和情绪性, 操作时由着自己的兴致来摆弄学具, 因此, 操作前教师应用清楚的语言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 按教学目的精心地组织儿童进行操作, 使他们的操作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从而提高动手操作活动的有效性。其次, 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一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 负责管理学具和带领大家来完成老师给出的问题, 并负责汇报操作得到的结论, 使各个小组在有效的时间里完成得出结论。这样就避免了有些教师在动手操作时“放出去”, 不知道怎样“收回来”的弊端, 从而提高动手操作活动的有效性。最后, 操作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供学生思考。动手操作需要时间, 但有的老师提出问题后, 便急于让学生回答, 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动手操作, 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 使学生不能从操作中总结知识。所以,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动手动脑, 主动探索, 教师则起组织、引导和点拨、鼓励的作用。

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 是学生手、眼、脑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过程。这样做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 记忆得更牢固,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要从学生的动手操作开始,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知, 在实践中创造,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有所创新, 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摘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的提高,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篇11

关键词 就业 民办高校 会计实践能力

1 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2011年度“麦可思大学生就业能力排行榜”发布,在《2010本科专业就业率TOP50》中,2010届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排名中,会计学排名第25位,说明就业情况不错。但同时,在《2010届本科专业失业量TOP10》的排名中,会计学失业量排名第5位,人数高达0.73万。就业率高、失业率高,这是会计学专业近年来的一个主要就业特征。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但是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很突出。一方面,大部分应届毕业生都希望在毕业之前能找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的需求却只限于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上。很多毕业生由于缺乏经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甚至放弃这个专业,究其原因,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还是欠缺的。

2 民办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素质情况

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素质状况比较特殊,虽然会计学专业是文理兼收,但是很多学生在高中时期学习的是文科,数学基础功底较差。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会计专业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钻研精神欠佳。很多学生只是力求考试及格,混个毕业证。钻研的学生,其中又有一部分由于理论功底浅薄,而无法更上一层楼。还有很多学生,在学校时间,把专业课学习当成副业,兼职打工成了主修工作,平时不钻研,考试临时抱佛脚,甚至还屡屡出现考场作弊行为。理论功底差,实训时,只能照猫画虎般地把实训内容过一遍,并不能通过实训增加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再认识,这就造就了应聘时基本操作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

3 民办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操作能力

会计专业大学生毕业后,大致的就业发展方向有:民营企业、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会计律师事务所等。针对不同层次就业单位对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在毕业生专业基本能力培养上不仅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岗位工作能力,同时还要能达到就业单位高层次财务管理的需求。包括:基本能力上,要求毕业生毕业之后可以直接上岗,可以胜任企事业单位较基础的财务管理工作,例如出纳岗位等;在适应能力上,要求毕业生在工作中能结合自身知识经验可以根据单位需求从事多种岗位工作,例如专项会计、纳税会计、涉外会计等岗位;在综合能力上,要求毕业生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领域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综合运用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

4 加强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途径

4.1 对会计学要有全面的认识

会计的本质是管理,会计工作必须围绕着会计主体进行,不仅要对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确认、记录反映,还要对财务进行审核和检查。会计是科学同时兼具艺术性。科学方面,会计有其严谨的方法理论核算、监督方法;艺术方面,是指不同的会计工作者在同一件经济业务的处理上,鉴于个人经验,采取的会计处理方法会不同,例如,对经济业务重要性的认定,很多时候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这就是要求工作人员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将工作做到更好。

4.2 校内实训要做足功夫

(1)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实训室为实训课程教学提供基础保证,实训室硬件与软件建设水平直接影响会计实验教学的质量。硬件方面,会计学专业应有独立的实训实验室,手工模拟、电算化,ERP等实训室应一应俱全,及时淘汰过时的电脑,改掉过去会计实训课程教学只有几台机子,学生上机不够用,地方狭窄等问题。在硬件配备充足的前提下,要引进优秀的会计核算、管理软件,例如西安培华学院长期与用友等软件开发商签订合作协议,随时获取最新的软件变化动态,为会计实训的顺利进行奠定夯实的基础。

(2)提高民办高校教师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是提高实训课程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会计实训课程教学中,对实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很高,要求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所以,“双师型”教师是当前民办高校教师提高素质的一个主要方向。例如可以让教师参加实训室建设,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教师自觉学习新知识,自觉掌握先进工具及软件;要支持和鼓励教师进行学术交流、理论探讨和到实务部门进行调研或兼职;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修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3)应加强实训课程教学管理。实训课程具体教学过程是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另一个关键因素。①实训教材的选择。实训教材的内容应该要能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主体经济业务的全貌,同时也要引入多种企业,例如,商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不单局限于工业企业。同时,会计实训教材要与会计法规、会计准则的变化密切保持一致,并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②实训课程教学方法运用。实训课程教学方法要进行改革,在现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可引进互动式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思维能力。③改变实训课程考核方法。为了保证实训课程教学质量,必须建立严格的考核指标体系,为学生建立考核档案,记录实践过程和结果,对学生实践学习的知识、方法、能力、态度等方面做出评价。

4.3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议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可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可以有计划地让新生、低年级学生参观工作现场,这样费时不多,企业应该乐意接受;高校可以让教师向实践单位提供会计服务,教师参加会计实践活动,能提高教师实际工作能力,可推进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校企双方也可达到互赢互利的结果。另一方面,可与会计师事务所或代理记账公司长期合作。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繁忙,工作量大,需要较多的会计人员,学校可推荐学生去锻炼;在会计公司,学生可以在这里学习为中小企业建账、记账、进行纳税申报、验资等工作经验,接触的企业多了,学生的就业渠道自然就拓宽了。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篇12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我在教学自编《有趣的房子》时,下载了一些中外史上各时期各类型的建筑(房子)图片,制成教学课件,让学生有了直观的视觉感受,更好地了解各建筑(房子)的建造特征,形成对比,产生了有效的视觉冲击。在最后的作业展示环节中,提出了“布置一条街”的任务,让学生将作品自主性的在展示台上进行摆放,然后师生互动,“上街观光”。

二、转换教师角色

要想使全体学生都参加到美术教学过程中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要采用新课程理念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当课堂内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产生相互激发的效果时,学生进入了最佳的学习境界。例如,我给三年级学生上了一节美术欣赏课,当出示课题《彩佣》时,学生们便开始窃窃私语了。学生对我的课表现得并不热情。这时我提示他们借用字典,孩子们及其迅速的拿出新华字典,开始查找“彩佣”两个字的解释。这时,学生们积极参与的劲头一下子热乎了起来。不出几秒钟,孩子们高高举起手来,一位学生说彩就是各种颜色,佣就是古时候殉葬用的木制的或陶制的偶人,当孩子们了解到“佣”字与殉葬品有关联时,不由感到吃惊。紧接着我又出示了“陶佣”两个字。我问大家这两个字又是什么意思呢?这次学生们的表现跟先前的完全不一样了,积极参与的劲头一下子热乎了起来。课堂气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使教学活动变得丰富而有意义。

三、设计有效活动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是从学习、观察到发现、创新,这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过程。因此,运用任务型教学正是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利用好教材本身及媒体创设环境,多利用个体参与、小组讨论、典型示范这些学习形式,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从要你学向我要学转变。

如浙美第三册的《地下的故事》一课,该课具有一定的神秘的童话色彩,而学生经常表现的是关于地上的故事,地下对于学生来说多了一份神秘、陌生和新奇。我在教学这一课时,除了让学生在教室里说一说、想一想地下的事物之外,还带着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校园的草地上、大树下、墙角处看一看找一找。这样的课程安排,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增强了,同时也增加了创作的素材,一幅幅新颖的作业也就产生了。

四、归还学生权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①把选择权交给学生?。我常常在每次欣赏课的前一周的课上向学生梗概介绍将要欣赏的内容,然后让同学们从将要欣赏的美术作品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学。②把提问权还给学生。要彻底改变单纯教师“问”、学生“答”的现存状况,把课堂变成学生“问”的天堂。③把练习权还给学生。课堂40分钟,教师讲得多,无疑就挤占了学生的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就是让学生多练,在练中发现问题,学到知识。④把评价权让给学生。教师的讲评是必要的,但学生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情感的交流更重要。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更好的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

五、补充课外活动

1、营造一个有利于开展美术教学的校园环境。要求教室里布置一个书画展示角,进行定期更换展示。

2、设置一个专用教室。将课堂中优秀的绘画作品,手工作品或是泥塑造型作品收集起来,陈列于专门教室中,让学生在特殊环境的感染下进一步感受美术带来的美的享受,激发积极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3、课余收集有关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延伸物,如教学了《有趣的房子》一课后,让学生收集有关房子等建筑的图片和文字说明,进一步了解感受建筑文化的相关知识及魅力。

4、组织开展好每学期一次的校园美术创作比赛。按低、中、高年级分别进行比赛,评选校园“小画家”,营造氛围,推动全校的美术发展。

六、改进课程评价

随着美术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已变得更为主动而灵活。课堂上学生们逐渐行成了大胆提问,主动思考,踊跃发言的学习氛围。因此,我将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日常的课堂表现紧密结合起来,将学生在课堂上能否积极地参与学习,展示自我,是否有创新表现等做为评定学生的主要项目,并通过学生的互评和自评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努力,美术教学的效果有了显著提高。

上一篇:年轻就是资本下一篇:披露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