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教育实践(精选12篇)
初中学生教育实践 篇1
听力理解是学生在英语考试和实际运用中感到较难的一部分。虽然英语听力落后的状况在英语新教材和新教法的运用中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它与词汇、阅读、写作等项目相较而言,仍是学生学习感到困难的地方。本文试图梳理师生在听力教学中的困境及解决思路。
一、师生面临的困境
1. 教师方面的困境
听力教学目标狭窄,实施手段较为单一。在课堂教学中,英语听力活动主要是通过听磁带来实施的。尤其是为了考试,挑选的听力素材也仅仅局限于与听力考题训练相关的内容。
缺乏听力素材。听力教学并非让学生只熟悉教师所创造的特定语言环境,而是为了将来的实际交流应用。如何广泛地选取合适的磁带内容,至关重要。良好的听力素材不仅能提供给学生语法和词汇,也让他们熟悉各种语音、语调、发音、重音和爆破等。目前,教师普遍感受适合的听力素材较少,需要教师积累身边的素材,实现听力素材校本化。
2. 学生面临的困难
语言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有的学生没有充足的词汇量和相关的语法积累,有的学生对同音异义词和一词多音多义难以辨别。
学生听力习惯不良。比如抓住细枝末节而忽略了主干;习惯用中文逐词逐句心译,而不习惯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当出现多个信息点时,没能及时运用速记方法,因而错漏了一些关键线索等。
学生缺乏文化背景和习语知识。学习语言,了解该语言所处国家的人文环境和民俗风俗是至关重要的。如,学生如果对欧美国家的一些著名人物、历史事件、节庆假日、风景名胜等有一定了解,当听力素材涉及到这些内容时,学生就不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又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体现在问候、感谢、打电话和送礼物等日常生活用语中,如果学生对这些差别能略知一二,那么听力理解就能事半功倍了。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
根据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温馨的听力教学氛围
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之余,见缝插针地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的英语歌曲和适合学生理解的影视片断,并要求学生对其展开讨论,引出学生感兴趣的社会话题,在快乐熟悉的氛围中边听边学,能增加学生的参与热情,大大激发学生听英语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收看午间英语新闻,或收看英语纪实频道的节目等。
2. 实施课堂教学英语化,听力教学经常化
让学生多听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教师尽可能在英语课堂中用英语来解释句式、提问及回答问题和演绎课文,人为创造语言环境。这种沉浸式听力教学也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
3. 重视积累,精选听力素材
听力素材要满足三个要求:“广泛性”——可以是广告、新闻、诗歌,也可以是名人演讲、流行歌曲和电话会话;“阶梯性”——由易入难,由短入长;“针对性”——结合教材特点,选择既具有交际性,符合英美文化习俗,又能使课文知识和语言得以复现的材料。教师要从这三个要求出发,尽量寻找学生较为熟悉或新近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听力素材。
4. 听力素材要用好用足用透
录音播放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迅速浏览题目,猜测大致内容。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抽象的语言变成图画,以利于抓住表达的主干,听懂重点。听力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独立地完成习题并校对答案。对用过的听力文章我们可以进行再创造利用,同一篇文章,在完成是非题之后,可稍加改动变成填空题,从不同角度训练学生的听力。
初中学生教育实践 篇2
【摘要】
随着初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初中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初中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已成为初中教育教学与改革中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初中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近些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全国上下掀起了素质教育改革的热潮,给教育发展带来了动力,但深化教育改革中初中教育教学仍存在重多不足因素。
一、反思初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教育教学中,初中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课程中,各任课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在各地的广大农村中学中,由于师资匮乏,一名初中老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的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致使任课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对很多课程本身而言,应根据学科的特点为学生解读出教授学科所具备的艺术、逻辑、思想等多元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达到授业目标。
2.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
对于大多数初中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教师将教学反思内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地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
3.教师队伍的素质满足不了教育教学的需求,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同样对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提出较高的要求。而且当前教师队伍学科比例失调,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滞后,教师的基本功不硬,农村经济类型的专业教师少,能歌善舞的,会写能画的更是凤毛麟角。其原因是人事制度不健全,需要的教师进不来,骨干教师又无法留得住;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初中教师教学的改进举措
初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作,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推动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1.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
学科性质决定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反复研读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一学期中的教学目标。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学期的工作与学习目标。
2.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教师要制定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如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德育内容,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本内容和课外读物为辅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的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学科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4)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学科教师专业化水平。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教师的工作止步于此,即制定教学目标,继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反思中往往就是按部就班地记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及细节,对于这个不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实效。将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与教学任务完成结果进行梳理,将实际完成目标与既定数学目标进行对照评价,找出成绩和不足,并形成教学反思结论,为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目标制定提供依据。
(5)加强初中考试制度改革。目前,一些地方的党政、社会各界、家长对学校的评价仍把升学率看得过重,这些压力,导致领导和教师成天围着考试的指挥捧转,压得教师透不过气来,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农村初中的实际情况是多数学生要回家参加农村经济建设,片面的教育,使学生无论是思想准备上,还是在知识与技能的准备上都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考试制度有待于研究和改革。如果把农村升学考试制度放宽一些,考试权利下放一些,给学校一点升学自主权,减轻学校的升学压力,学校就会有精力对多数学生从音、体、美、劳等方面发展个性,重点是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后的相关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更好地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服务。
三、结束语
提高初中化学教育质量的实践 篇3
摘 要:学生兴趣、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是提高中学化学教育质量的左膀右臂。具体方案是:激发学术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提高专业水平、学术精湛;改革教学方式、灵活“教与学”;以道德修养为主,献身教育。
关键词:激发兴趣 和谐氛围 探究创新 品德高尚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动力。舒尔曼认为:“一个专业既是一种高度复杂和熟练的工作,又是一种根植于知识的专业行为”。学生兴趣、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是教育教学的根本,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左膀右臂。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
1.让学生“动手”做,体验学习化学的奥妙
学生刚接触化学还颇有些许兴趣,但随着化学符号记忆的增多,兴趣可能会消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利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利用实验过程中千变万化、多彩绚丽的现象来吸引学生兴趣,引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亲自感受实验带来的惊喜感和满足感,也使学生从成功和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激发学生严谨认真、追求真理的精神。
化学实验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在实验课之前,要让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在脑海中有个关于实验过程的大概轮廓;探索实验结果。学生动手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诸多问题,实验结果可能会有偏差,这样就要引导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找出原因后重新再做实验,直到实验结果准确。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无拘无束,张扬个性。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能为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从课初到课尾始终处于积极饱满的精神状态。课堂上教师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状态,用积极的语言去激励学生,用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教师不仅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课后更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大好时机;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关心呵护学生,与学生谈话是走进学生心灵的直接路径。
二、提高专业水平,精湛学术
1.积极开展不同规模的说课、评课、研讨活动,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
我校非常注重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发展,由其是青年教师的发展。2008~2009年开展了“青年教师成长课”“青年教师说课比赛”“案例分析赛”等。在比赛过程中,学校鼓励教师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教材内容的看法以及设计的思路,在活动中,选择优秀的作品进行研讨,不仅培养锻炼了青年教师,也为全体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学校通过对教师进行培训,培养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课外活动指导能力、教研、科研能力。通过竞赛,使教师在教学之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2.教师参与考试,考察自己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和知识体系的把握水平。
我校在2009年的初升高的模拟考试中,初一到初三所有的主课教师都参与考试。目的是为提高专任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促进全校教师学习钻研教学业务,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需求,提高学校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每次考完试后,教师互相研讨做题思路,找出易错点,总结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质量。学校领导对教师专业水平考试十分重视,认真抓好考试工作。以提高学校师资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改革教学方式,灵活“教与学”
1.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要教会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
2.联系生活实际,开发化学课程资源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很大,要求我们不仅能使用教材还要能驾驭教材、补充教材,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日常生活就可以成为化学学习资源;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事物中学习,理解知识,感受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有两种: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在接受式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在发现式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四、以道德修养为主,献身教育
维夫斯说:“一个教师应该既是个好人,又是学问的爱好者”,可见一个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
教师应经常性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教师自我认识的根本途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心灵和外在同步发展,由于教师工作的艰辛和复杂,教师在道德修养上可能会出现反复或曲折,是在所难免的。对于这个问题,关键是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些违背道德的行为。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一项根本内容,只有通过自身不懈地努力,日积月累,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够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
参考文献:
1.朱嘉泰.化学教学艺术论——学科教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初中英语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篇4
1. 过三关
1.1 语音关。
在预备课程中教授语音时,我花了很长时间让学生认识并会读每个音标,尤其是元音。现在学生看书后的生词时,基本可以读出来了。现在再教单词重音和音节时难度自然大大降低了,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会出现完全听不懂的情况。平时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多读多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另外,我很重视每天的早读。“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早读课上,我要学生大声朗读,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语感又可增强记忆。
1.2 词汇关。
我认为词汇是学英语的基础,而学生多认为单词太多,难记。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单词时先让学生自己读,我主要教那些他们认为难读的词。这样可以缩小生词量,记忆起来也比较容易。课堂上讲单词用法时,我举一些很容易的例子,让学生自己翻译。此外,我要求学生通过记句子记忆某些单词的用法。例如let,我叫他们记住他们最熟悉的一句话Let me see,这样就记住let的用法了。学好英语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死记硬背”。“死记硬背”虽然不能说是好方法,但学语言却离不开“死记硬背”,至少初、中级阶段是如此。
1.3 语法关。
上完预备课程之后,我没有上英语课,而是上了一节语文课,主要讲句子结构及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学生对这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不至于一点不懂。现在我的学生一拿到句子基本上可以找到主谓宾,考试时也可以自己根据所学进行判断来做题,因而做翻译题的情况好了很多。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上语法课之前,我会做好充分准备,主要是备难点,备例句,备习题。因为这份教材我教过一遍,再讲时便会把学生易犯错误的地方着重讲解。语法课上我注重操练,并适当补充一些内容。
2. 注重情感教育
2.1 以情感教学促进学习动机的生成。
学习动机是初中英语学习的关键因素,动机是人类思维和情感产生能动性的第一步。在英语教学中应当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必须先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出发,了解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事实作为依据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解学习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内容,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具有情感教学意义的课内外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教学中,只有使学生具有正确导向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和语言的积极情感,才可以将充足的学习动力贯穿于英语学习的始终。在认识到英语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将来发展和未来社会的需要时,才能唤醒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内心愿望。
2.2 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推动力,要实现对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除了使学生明白英语学习对于自身及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之外,还需要教师自身对先进教学理论和英语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保持英语教学与时代发展的一致性。教师需要了解当前环境下学生心理的特殊表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拘泥于常规的教学模式,保持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新鲜触觉,灵活运用征文、朗诵、歌曲等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适合初中英语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运用英语语言功能的过程中获得认可,找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3. 运用歌曲教学
3.1 使用英语歌曲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上新课前学唱一首跟所学内容相关的英语歌曲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好方法。动感的音乐、欢快的曲调,再配上幽默的歌词,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使他们以最佳精神状态进入课堂学习。如学习星期的名称就选唱《The days of the week》这首歌;在教数字时学唱《Ten little fingers》。
3.2 在课堂中途使用英语歌曲调节课堂气氛。
中学生活泼好动,有效注意时间较短,兴趣广泛但比较短暂。枯燥的教学方法,单调的教学手段会阻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所以,在课堂中途使用与所授内容相关的英语歌曲,或一句,或一段,改变朗读的方式,变枯燥为丰富,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I have...”这一句型中,我在课堂中教唱《OH BEE,OH MEE》这首歌并配上蜜蜂飞舞的动作,学生兴致勃勃。在教“Is this a...?Yes,it is.No,it isn’t.”时,在教唱歌曲《Are you Betty?》后,让学生填入歌词,课堂学习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
4. 课堂教学分层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层次性,注重因材施教。同样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并灵活调整。
分层教学法,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优差两头,努力为后进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A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对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工夫;对C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A、B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要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只要努力,就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课堂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积极引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学生英语.浅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学生教育实践 篇5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
整改落实阶段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阶段。做好这一阶段工作,对于解决难点问题、落实为民务实、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领导班子将着重解决好分析查摆阶段查找出来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扎扎实实搞好集中整改,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圆满完成。为提高整改落实阶段工作的针对性,特制定本方案。
一、需要整改的问题
通过向教职工征求意见、领导班子成员自我剖析和对照检查以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形式,学校领导班子及成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形式主义在学校的主要表现形式有:(1)考虑眼前多,谋划长远少。忙于眼前的日常工作,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和长远规划缺少深入系统的思考,没有形成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2)关注过程多,注重实效少。习惯以文件、会议来布置落实工作,说过了等于做过了,做过了等于做好了,检查督办力度不够,跟踪问效不够扎实。(3)按部就班多,与时俱进少。习惯于按部就班根据常规开展工作,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没有与时俱进开展研究,寻找解决的对策和方法。(4)关注上级多,倾听一线少。在开展工作时,存在“对上负责”的思想,习惯性地把“完成上级要求”作为开展工作的重点,深入教学一线不够,不太注重倾听一线教职工和学生、家长的实际需要。
2、官僚主义在学校的主要表现形式有:(1)偏重管理多,主动服务少。在做出决策、设计制度、开展工作时,习惯性地偏重于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看问题,换位思考的意识不强,对教职工和学生的主动服务指导较少。(2)立足局部多,考虑全局少。开展工作过程中,过分看重个人或者部门利益,彼此间主动沟通协调较少,合作意识和大局意识不强。(3)关注利益多,担责奉献少。存在责任界定不明、职责不清的情况,面对遇到矛盾,特别是困难、棘手的问题时,缺乏主动承担责任的担当意识和不求回报、全心付出的奉献精神。
3、享乐主义在学校的主要表现形式有:(1)安于现状多,勇于开拓少。安于现状,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缺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识,导致部分工作、制度与实际需求脱节。(2)看重得失多,坚持原则少。在工作中不注意方式方法,怕得罪人,奉行好人主义,习惯于明哲保身。在抓班子带队伍和管理方面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表扬多,批评少。
4、奢靡之风在学校的主要表现形式有:(1)讲求排场多,节俭意识少。在办公办会、公务接待方面,有追求排场的思想;在使用专项建设经费方面,缺乏精打细算的思想。同时,在实施一些专项奖励方面,标准还不够统一,执行不够规范。
二、整改目标
通过整改,将理论学习不断引向深入,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综合素质,着力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全院营造团结向上、勤政务实、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使班子成员的工作作风更加扎实,工作创新意识进一步提升,工作思路更加开阔,工作效率
进一步提高。
三、整改措施
针对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找出“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通过认真剖析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领导班子一致认为,无论是学风问题还是工作作风问题,无论是自身要求放松还是廉洁自律意识标准不够等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理想信念出现动摇、群众观念有所淡化所致。为此,领导班子经过集体研究讨论,提出如下具体整改措施,以确保我校教育教学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把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成效体现在全校各项工作的明显提升上。
(一)规范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觉悟。
一是建立健全学校党支部、教工党员学习制度,完善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制度。二是严格执行学习规定,集体学习每月至少1次,各处室组织业务学习每月至少1次,定期召开集中学习交流会,定期检查各方有关学习情况。三是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
责任领导:党支书记 周汉辉 参与人员:全体党员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一是深化班子政治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提高班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水平。强化集体领导观念,重大问题由集体讨论和决定。增强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决策前慎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凝聚集体智慧,为科学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二是注重增进班子团结,班子成员之间坦诚相见,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努力打造一个“学习创新型”、“民主团结型”、“勤政为民型”、“清正廉洁型”的四好班子。三是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进一步转变作风,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有思想、特别能作为”的“四特精神”,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
责任领导:校长 谢 华 参与人员:班子成员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三)坚决执行校务公开制度。
从今年起,全面执行校务公开制度,凡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重要文件的出台,均须广泛征求全校师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广大师生享有充分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坚持每年年底对全校教师公布学校各项经费的使用情况,自觉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
责任领导:工会主席 熊雨林 参与人员:班子成员 完成时限:长期执行
(四)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内部管理。
面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敢于担当、务求实效,坚持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工作、完善制度等措施,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坚持不断健全教学奖励、教研评比和学生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推进
教育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和信息化,不断提升建设水平。严格执行班子成员定期调查研究和联系教研处制度,围绕教育教学改革、教研处建设、学生管理体制等工作的专题调研每学期至少1次,每次调研中都要分别召开一次全体教师、学生代表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写出有分析研究深度、有操作可行建议的专题调研报告。
责任领导:教务主任 伍光丽 参与人员:全体教职工 完成时限:2014年9月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支部要结合学校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进一步建立完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制度,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培养和教育工作,打造出一支“信念坚定、敢于担当、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高素质干部教师队伍。
责任领导:副校长 唐荣辉 参与人员:全体教职工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四、整改工作要求
整改落实阶段是见成效的环节,学校领导班子要提高标准、严格要求,集中整治一些在为民、务实、清廉及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整改效果。为推进整改落实阶段活动的深入开展,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整改责任。
按照整改方案落实的责任领导和相关人员对号入座,层层抓落实。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即查即改,边查边改。对一些能够及时解决的问题,切实做到不等、不拖、不推,立即整改;对因合理原因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赢得教职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二)加强督促检查,通报检查情况。
班子成员要认真检查整改落实情况,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取得成效,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检查情况,整改工作结束要对整改情况进行考评。
(三)建立长效机制,做好宣传总结。
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总体要求,围绕“提升党性修养、服务教职员工、促进各项工作”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广大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作风、组织、制度和廉政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做好工作总结,整改落实阶段结束前,要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并召开总结会议,对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做出具体安排部署。
初中学生教育实践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实践应用能力 师生对话 合作学习 激发兴趣 涌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80016
目前,我国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除了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的教授,而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想和综合素质为教学指导思想来开展课堂教学。然而,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在新课标下,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开展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增强其实践应用能力。
一、关注师生对话,融合师生视界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持续发展,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同时“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无法满足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上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始终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状态,无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所以他们实际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也无法得到切实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话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实际上就是通过师生间就文本和问题的沟通交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其学习能力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对话是交际活动的主要形式,其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而对话教学就是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秉承平等的地位进行教学沟通和交流,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并且答案具有灵活性,没有对错之分,任何学生均可以畅所欲言,自由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但是当师生或者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偏离主题的时候,教师需要适当加以引导,将学生的讨论拉回到问题的中心来,而不是盲目地进行讨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对话教学实际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积极进行探究和思考,从而有利于他们快速掌握知识,发展探究能力,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例如,在讲解《故乡》的过程中,为了促进师生间开展积极对话,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并解决课文中生字词的含义,同时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文章所讲的主要内容,然后教师由一系列的问答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充分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1)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是谁?是闰土还是‘我?(2)为什么他是文章的主人公呢?(3)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通过这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目的。
二、开展生生合作,增进同伴交流
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推进的背景下,合作学习策略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并积极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来。合作学习方式的开展,可以促进生生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方式,这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虽然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有助于增进彼此的友谊,提高师生视界的融合质量,但是师生间毕竟存在着知识、阅历和观念的差异,而学生作为同龄人,他们的观念大都具有一致性,所以他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理想。在生生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每个学生均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但是也要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他们互相交流思想、取长补短、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在宽松的讨论环境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实践应用能力,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规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解《童趣》这篇文章的时候,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学习法,率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后,再由小组间进行积极讨论,然后由全班就小组讨论的结果进一步交流。但是为了确保生生间互动交流的质量,避免他们缺乏指导而肆意就别的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必须要适当地加以引导,避免课堂讨论过于混乱。比如,针对“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这句话的翻译,可以让学生展开思考,教师适当告诫学生该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从而避免学生偏离讨论的主题。
三、重视兴趣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读写能力的提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课堂上学习和实践的时间非常有限,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其对于母语的亲切感,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要积极挖掘生活中潜在的素材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堂教学毕竟无法面面俱到,所以必须扩展学生学习的范围,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贯穿于学习的整个阶段,切实使学生感受教材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
例如,《童趣》作为学生首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其教学质量和效果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情况以及能否唤醒学生对生活情趣的感悟,进而会对学生后续的文言文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为了切实激发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两幅图画,一幅为“一个小孩对着蚊帐外的蚊子喷烟,观察蚊子的反应”,另一幅为“一个小孩在杂乱的墙角处愣愣地看了一个多小时”,然后教师问学生由这两幅画联想到什么,从而调动学生思考,深化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认识。
四、注重诵读教学,提升学生感受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也是传统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训练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有效手段。“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首要训练方式,比如步根海学者提出的“沉浸、体验、感悟、思辨”等,而通过深刻地读,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使其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诵读不仅要求声音的大小和阅读的速度,还要使学生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作品中所包含的神韵和情趣。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文本内容、篇幅和类型来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诵读方法,文言文的诵读要注重节奏的把握,感受文言文的言语美和韵律美;长篇的文章可以采用跳读和精读相结合的诵读方式。
总之,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变革教学方法和目标势在必行。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策略,以期更好地指导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
初中学生教育实践 篇7
关键词: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综合实践
任教初中数学多年可以说是感触多多, 数学教学的学科课程、实践课程都是我们所必须兼顾的, 现在又必须思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1]. 应当以怎样的姿态应对课程改革内核出的新课程形态, 采取怎样的手段去引领学生参与数学综合实践, 都是我们所必须认真思考的话题.
一、引领学生学生参与综合实践需自身观念先进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提纲中关于“理想的智育”有这样一段精辟的阐述: “理想的智育, 应该注重协调和谐, 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着力于‘合格 + 特长’的个性养成. ”先生的话语对我们有怎样的启迪, 那就是当今的智育已不再是纯粹的文化知识, 应当考虑学生的个性, 应当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怎样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得以全面发展, 毫无疑问必须是“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三足鼎立. 作为我们教师必须深刻认识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以先进的理念去看待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应当看到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是无可比拟的, 综合实践活动追求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以开放社会的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 高度体现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以及开放的社会实践和课堂活动. 作为我们教师也必须有这样的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其关键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综合, 二是实践. 其综合又体现在内容和对象的综合, 当学生有兴趣参与到活动中来, 那么就能产生更为理想的思维效果, 学生之间就完全可以迸发出灿烂的思维火花; 实践可以出真知, 切不可小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所产生的巨大威力.
二、引领学生参与综合实践需生活资源丰富
“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著名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历练数十年所创造的教育理论, 是继孔子以来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对民主教育最伟大的贡献. 对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指导意义是十分明显的,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比较有意义地告诉我们: 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必须的资源既要涉猎学生的生活, 又要是学生所能涉猎到的社会现实, 尤其是我们当今的改革开放, 无论是生活还是社会都已成为广大初中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必然资源. 这就需要我们把握住机遇, 让鲜活的资源发挥出熏陶情感、启迪智慧和匡正行为的无穷力量. 应当说数学教材对我们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有界定和安排的, 但前沿意义不够强, 很难适应飞跃发展的形式需求, 当然也很难适应我们初中学生的成长需求. 所以,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使我们也必须力求做到尽可能地多与自然、社会、自我相容. 以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展开活动, 引导学生自主地从自然中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 引导学生观测、考察、实验、探究自然, 感受自然, 则可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体验. 学生及社会生活中能够成为学生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 从生活中提出关于人与社会问题的活动主题, 学生可以通过活动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 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三、引领学生参与综合实践需学生创新探究
初中学生与小学生相比他们的学习需求在逐步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这变化的发生、发展让我们感到初中学生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其对科学理念的崇尚. 虽然还未能显示出极为迫切的需求, 但也已在他们的心灵里有了一定的雏形. 他们已不再像小学时期那样追求综合实践活动的可玩性, 比较多的寄希望于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可探性. 凡能够让他们有着充裕时间进行合乎情理的思考、分析、推理、演绎的, 他们往往会去打破砂锅问到底地穷追不舍; 凡能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去自己发现问题的往往多希望自己去发现, 也比较寄希望于自己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发现更多的问题; 更为可叹的是绝大部分学生都怀有“我的地盘我做主”的独立心理, 自己发现的问题还由他们自己去予以解决. 这就说明学生是极具探求欲望的, 那么让学生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其内容就必须力求有探究的价值. 没有探究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无意义的. 要求我们学生所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有一定的探索性, 便于学生去进行数学思考, 便于学生去进行创新思维.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其根本不完全是活动, 根本应当建立在活动的创新结果上, 也完全可以这样说活动仅是手段, 还算不上是最终目的.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实施“综合与实践”时, 要组织好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并且还要努力使得交流过程中有着我们每个学生的份额. 从教育教学的实践看,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需求我们的活动方案的设计要有充分的利群性, 也就是说要使学生人人在实践活动中都有事情做,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事事都有人去做. 让每个学生都能闪闪亮亮, 尤其是努力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看到那些学习中存有差异学生的闪光之处.
参考文献
初中学生教育实践 篇8
一、依托课堂教学探索生命价值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展开生命意义的教学与探究是很有必要的。语文课程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增强学生对于生命体验与感悟的过程, 过程中让学生对生命有更多的感受, 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 这也是语文课程的一个教学主旨。语文课本中蕴藏着很多好的教学素材, 正是这些好的教学文本能够让课堂成为探索生命价值的一种依托。对于这类文本的教学, 教师应当掌握好的教学方式。这类文本相对而言是有一定难度及深度的, 学生在学习时不容易立刻就弄懂。因此, 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与启发, 让他们能够逐渐对于文意及文中蕴含的生命价值进行挖掘与感知。
《有的人》 (臧克家) 是一篇很经典的现代诗, 文中作者对于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有着深刻的洞察与感知。“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这句话不仅被很多人传颂与引用, 同时, 这简单的数十字中是对生命的一种很深刻的剖析, 并且有着一定的辩证意义。在诗文的后续会进一步阐述为什么“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也会进一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诗文中作者对人的存在形式及存在意义, 对于人在这个社会中所留下的种种有着敏锐的洞察与深刻的反思, 这些见地都是很精妙的, 要让学生对这些见解能够真正弄懂, 只有这样, 对于这篇文章中关于生命意义及生命价值的探讨才能够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受。
二、借助写作教学思考生命意义
写作训练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写作的练习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及文字应用能力, 同时, 他也是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及思想维度的一种考查与锻炼。想要让生命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更为深入, 很有必要在写作训练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锻炼平台。初中阶段的学生, 语文知识及文学素养已经有了一定层面的积累, 但真正想要让他们在习作中对于生命意义有很深的探究, 这离他们的实际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习作教学中在展开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时, 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及启发, 让学生对于生命有更细致及深入的观察, 对于生命的意义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并且能够用语言文字将这种思考组织与表达出来, 这就是习作教学中思考生命意义的一种值得采用的教学模式。
某次写作的训练主题为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这是一个很好的习作训练内容, 也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训练课题。在让学生展开具体习作前我还提出了一个另外的要求, 我希望学生在写作时能够一定程度体现出他们对于生命的观察与思考。很多学生听到我的要求后都表现出不解, 对于这个过于抽象的要求心里有很多疑问。于是, 我进一步做出解释:比如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人, 他们有的在自己的岗位勤勤恳恳, 有的却游手好闲、不思进取, 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想法及反思呢?又如在大自然中我们会看到季节的变更, 树叶会零落, 但是第二年又会长起, 这种生命的更迭让你有什么感受呢?在听了解释后学生觉得有了方向感, 也让他们的思路随之打开。这不仅能够引发他们对生命的思考, 也能够让他们对生命意义有更深层次的洞见。
三、拓展课外阅读奠实生命底蕴
想要让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宽, 思想维度有所提升, 拓展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 这也是展开生命意义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课本中选取的教学素材是比较有限的, 除了课本内容外还有太多的书本及文章值得学生认真去读, 认真去思考。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及阅读兴趣是很重要的, 书本能够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让他们看到这个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与事, 让他们对这个社会有更多的了解与观察, 同时, 也能够让他们对生命及生命的意义有更多的体会。在展开课外阅读时, 教师可以指定一些好的读物, 或者给学生做一些推荐, 在文本选择上书籍应当能够符合初中阶段的学生的认知, 首先应当是他们能够读懂的内容;其次是这些书籍应当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以及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引及思考。
某个单元的名著推荐与阅读的读物为《格列佛游记》 (乔纳森·斯威夫特) , 小说以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冒险的经历为线索写成, 一共由四部分组成。这是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 以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 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荒诞和离奇的情节, 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这本书是比较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 首先, 游记题材具备一定的趣味性, 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 书籍中作者对于人间百态有很细致的观察及描摹, 从文章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当时的社会现实, 对于人、生命及生命意义都能够有所体会及感知, 这对于深化生命教育也是很有帮助的。
四、结语
初中学生教育实践 篇9
一、实验设疑, 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是创新思维的开端, 因此在教学中巧妙地利用实验, 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的机会, 是培养思维敏捷性的一个有效方法。
例如, 在做“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学生分组实验时, 当学生按课本的方法、步骤做完实验后, 教师可立即在黑板上出示一题:某同学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 所用器材有:电源电压为6 V, 额定电压为3.8 V的小灯泡, 一只电流表, 一只电压表, 一只滑动变阻器, 一只开关和若干根导线, 实验时发现电压表0~15 V量程坏了, 而0~3 V量程完好, 其他器材正常, 在不更换电压表和不增加实验器材的条件下, 请同学们想办法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当题目一出示, 许多学生便产生了“量程为0~3 V的电压表怎能与额定电压为3.8 V的小灯泡并联”的疑问, 这时教师及时进行了点拨: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话音未落, 便有不少学生迅速地将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 将0~3 V量程的电压表的示数控制在2.2 V, 同样可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可见, 利用实验设疑, 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特殊问题, 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创设题境,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例题教学中, 教师通过创设题境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向问题深处钻研, 往广处联想, 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这不但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可拓宽学生的思维, 调节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 某学生利用大试管、长颈漏斗、量筒、水槽、带导管的橡皮塞、秒表等器材设计一套发生H2的实验装置, 并用排水法将H2收集于量筒中, 用秒表记录反应时间, 观察一定时间内产生H2的体积, 并记录如下:
已知在上述条件下65克锌与足量稀硫酸反应, 可产生22.4升氢气, 则上述实验中加入的稀硫酸5克刚好完全反应, 则需锌的质量为多少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根据初中生现有的解题水平, 此题较难入手。因此教师在分析过程中, 着重指出了“65克锌与溶质为98克的硫酸溶液完全反应可生成氢气22.4升”的已知条件, 要求学生对表格所给予的信息加以分析、联想、钻研, 结果有不少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本题的解答如下
解:设质量为x的锌与溶质质量分数为y的5克稀硫酸刚好反应生成氢气0.224升。
解得:x=0.65克, y=0.196或y=19.6%。
答:需锌的质量为0.65克,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196或19.6%。
由此可见, 通过创设题境, 有意识地让学生抓住其实质, 以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一题多解, 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具有变通性和独创性, 由已知导出未知的新事物、新理论, 则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为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 创造一个能够刺激学生去发散思维的环境, 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一题多解的方法来加强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展学生的探索和创造能力。
例如, 用足量的氢气还原4克金属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充分反应后, 得固体为3.36克, 求原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为多少克
解法一:传统法
设原混合物中含铜为x克, 则含氧化铜为 (4-x) 克, 反应生成的铜为 (3.36-x) 克, 然后根据有关的反应式求得氧化铜质量为3.2克。
解法二:差量法
解:设原混合物里氧化铜的质量为x。
解得x=3.2克。
解法三:元素质量守恒法:依据化学反应前后, 铜元素 (或氧元素) 的质量不变。
解:设原混合物里含氧化铜x克, 则含铜为 (4-x) 克。
3.36= (4-x) +x 64/80, 解得x=3.2克
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时, 教师不应仅仅要求学生学会一题多解,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从多解中寻找创造性的简捷解法, 特别让学生多做开放型的题目, 如由氧化铜中如何得金属铜可用“湿法冶金术”;可用氢气还原氧化铜;也可用炭粉或一氧化碳等还原剂, 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等这类题目, 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也可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发展。
四、异曲同工, 培养思维的联想性
无论是关于化学式的计算、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还是关于溶解度的计算、溶液组成的计算, 其数学基础无一例外均为比例运算。应用比例计算模型的“前奏”, 主要是物质间的对应关系或混合物 (溶液等) 中所含组分的多少, 建立质量分析模式。
例如, 在化学实验室中, 实验员需要配制CuSO4饱和溶液。若常温下, 硫酸铜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5克, 用10克胆矾配制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需要加水 () 。
解:设10克胆矾中含CuSO4的质量为a, H2O的量为b。配制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需要水的质量为x
解得:a=6.4克, b=3.6克, x=22克, 故选A。
建立以上类似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分析模式, 首先要强化溶解度概念中的四要素: (1) 条件 (一定温度) ; (2) 标准 (100克剂) ; (3) 状态 (饱和) ; (4) 单位 (克) 。其次用“溶质+溶剂=溶液 (饱和) ”的质量对应模式分析, “对号入座”顺利地解决溶解度计算, 避免了公式化的记忆。
综上可知,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智力和创新精神, 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学。作为集理、化、生、地为一体的初中科学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夯实基础, 开发学生的智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把学生引向科学的殿堂。
参考文献
[1]袁云开, 赵铮, 余自强主编.科学 (7~9年级) 课程标准[S].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2]王祖浩, 丁成云主编.化学问题思维策略及其应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3]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编.自然科学习题精选 (综合分册) [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
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教育的实践思考 篇10
创新教育对于初中生而言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基础性教育其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 创新精神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对新鲜事物有较高的敏感性和求知欲,能探索实践真知,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百折不饶的进取精神;创新能力是拓展创新思维,发挥主观能动性,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学习; 创新人格则是侧重意志力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打造,塑造个人抗挫能力,培养顽强的性格,坚持做到开拓创新,作出成果.
二、初中数学创新教育教学的意义
创新教育的根本是为了在对学生的数学教学教育中能引导学生在数学领域中获得新的思想,尝试用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有新的发现. 应该说它有三个层次的意义,一是成为初中学生思想和观念转变的创新教育[1]. 创新教育能着眼于数学思想、日常生活的案例视角和创新体系的研究. 教师在课堂中设置悬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自我思考,保持跳跃的思维,通过知识讲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 基本的教学程序是 “巩固知识———提出问题———假设分析———计划实施———案例教学———得出结论. ” 二是可通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联系实际,结合时事政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同数学息息相关,如果能学会变通和创新,将数学应用规律融入到其他学科, 特别是物理和化学应用中. 三是创新教育成为一种活动的创新教育实践活动. 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 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邀请有关专家来校开设专题讲座开阔视野,有效创设第二课堂,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对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掌握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等教学知识,平时要通过电视、报纸、网络资源、图书馆及社会调查收集数学案例和信息,为创新教育奠定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营造和谐、民主、互动的氛围,强调学生为主体,在寓教于乐、传道授业解惑上下工夫,帮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创新、自我学习.
三、新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也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1]. 在设置教学场景中,尽可能列举周围发生的事情去说明,让学生能更好的融入场景,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介绍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时,为了介绍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引入案例话题“盖房子时在窗框还没有安装好前,木工往往会在窗框上斜斜的钉上一根木条,有谁能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在案例分析后,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缺少稳定性这一结论. 又如在介绍杠杆原理中所蕴含的变量关系,可以拿出一个奶粉的瓶子,让学生提出想法如何打开未启封的奶粉瓶?并引出杠杆原理加以定义解释和问题解决. 在创新意识培养中,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或许会有一些错误也不要急于纠正,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后加以改进, 形成符合个人学习习惯的学习方法. 例如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要学生证明AB = CD,AD = BC这一结论,这种情况下利用添加辅助线的方法,采取两个全等三角形的方式来证明对边是相等的,告知学生在没有三角形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添加辅助线的方式来构造全等三角形,将四边形的问题转为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也能突破重难点.
(二)创新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想象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去发挥主观能动性,缩短解决数学问题的时间,获取更多发现数学奥妙的机会[1]. 在教学中,要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通过分组讨论和团队学习让学生寻求更多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问的勇气和信心,在探索中创新思维. 例如几名同学去森林公园游玩有四条道路可以从A出口到达B出口,能否找出两地间最短的道路? 这样的提问是为了更好的解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原理.
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是要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有了洞察力才能更好的发现数学规律,更好的推导公式,掌握数学原理. 同时也要用不同的数学方法去解题,开动脑筋,打破常规. 例如帮助学生准确画出函数图像,了解函数的新知,可以采用“上下纵、左右横、正减负加”口诀的方式让函数巧妙实现平移,上下纵就是上下平移中要变纵坐标,左右横就是左右移动的时候变横坐标,正减负加就是坐标轴的正方向就是为减的,负方向为加的,这样在做函数平移的题目上就能做到简单快捷.
(三)创新学生品格,注重情感教育
创新教育不单单是一个智力开发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沟通的世界,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为动力,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行,健全人格,推动创新教育的稳步发展. 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进行关注,帮助学生制定教育学习目标, 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探索精神和合作学习等方面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发问,对不同问题展开发问,勇于实践和验证处理好师生关系,理性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包括一系列“难题” 的应对. 教师也可以开展同体验数学快乐有关的趣味活动,如几何图形绘图设计比赛、数学技能竞赛、数学笑话你来讲、数学推理故事演说、数学家故事演讲等活动,延伸教学的第二课堂. 在情感教育中也要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介绍杰出数学家祖冲之的《九章算术》对世人的贡献,介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成就奖获得者吴文俊的感人事迹, 介绍陈景润华罗庚、 杨乐等著名数学家在数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他们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胸怀祖国的思想情感.
(四)转变教学方法,实施创新教育
要想创新教学,就要做到温故知新,只有帮助学生牢牢记熟数学定义、定理、公式、法则,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拓宽思维, 对问题有新的认识, 进而获取新知. 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实现层次教育,帮助学生做到了解知识、把握知识、应用知识. 教学中要注重类比思想、分类对比、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采用图像法、列举法、分类法、论证法、对比法等方法展开教学,将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过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 教师要应用化归思想,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为“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合理处理各种数学信息,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搭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 教学中有不少方法都可以运用这一教学思想,如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图像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思想,深化知识点的理解,有效学习. 例如在介绍“圆”这一章节时,就要探索圆的性质,处理好圆、圆与有关位置的关系、圆与正多边形、弧长和扇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掌握圆与垂直弦的关系,可列举海洋馆中景观问题引出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也可列举赵州桥的主桥拱半径的问题进而引出垂径定理,由投掷硬币引出数学概率问题等,达到统揽全局,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
总之,创新教育是创新学生思维,完善学生人格的综合过程,在情感、意志和意识培养中需要注入感情,在初中数学中只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学以致用.
摘要:创新教育是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达到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提高.文章在介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教学定义及内涵的基础上,指出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教育的若干实践思考.
素质教育在初中化学教育中的实践 篇11
【摘 要】随着时代的需求不断发生改变,我国教育模式也相应地提出了改革创新,如今我国教育主要提倡以科学,实践以及创新为主题的素质教育,从而摒弃了传统的应试教育,这不仅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还满足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要求。初中化学作为一名重要的科学,也应该融入更多的素质教育元素,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定向输送,还要加强在知识获取中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通过阐述素质教育在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性,从而探究几点关于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践素质教育的可行意见。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化学;实践意见
0引言
应试教育已经不适应于我国当前的发展形式,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将应试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初中化学还停留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层面上,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从而提高升学率。但是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抱着赶进度,抓重点的态度去上课,从而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的地位,这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还会将学生引入到死读书的深渊中。而素质教育也并不是大多数所理解的“没有考试”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指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考试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而是作为一种考察教育成果的手段。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既要重视考试,也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爱好,思维,实践,创新能力等的培养。
1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素质教育在初中化学教育中的实践是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提升的直接需求。中学化学主要涵盖了化学工艺及其制备技术,我国化学燃料的系统讲解以及大自然发展规律等三大知识板块。书上所记载的工艺技术都是古人的智慧结晶,而初中化学的讲解就将学生带入到我国辉煌的历史岁月,让学生感受到民族的骄傲和自豪。而对于我国化学燃料以及现有资源的讲解会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我国工业结构体系以及能源耗能情况,从而促使学生产生能源危机,引发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志向。另外对大自然发展规律的研究可以更清楚地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处环境的现状,从而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促使学生遵循大自然的自然规律。总而言之,化学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认知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让我们认识到先进的科学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从而教育学生要以自身所学的知识来改变现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深化提升。第二,素质教育在初中化学教育中的实践是增强学生科学实践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在素质教育中,化学教师将知识体系和实践科学系统地结合起来,通过在知识传输中加强学生对于创新实践能力以及科学认知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了学生科学实践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1]。
2关于几点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实践意见
2.1重视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操作
新课标改革的素质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作为宗旨的,而初中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验并存的学科,因此素质教育在化学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在现实生活中,初中化学教师由于实验室条件的限制或者课程安排的局限性,他们往往忽视了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几乎没有让学生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这就意味着教师十分注重卷面成绩。这种做法不仅不易巩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记忆,还不易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化学实验课程。在实验过程中,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化学的魅力,从而加强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2]。
2.2重视化学学科的课外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也是一种提高学生化学素养的有效措施,课外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良好媒介,因此,教师可以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活动中,激起学生对于化学的热情。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简单的化学原理制作相关的小实验,例如“摇摇冰”的饮料,“热的快”的快餐,还可以让学生制作关于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海报,甚至还可以让学生组成化学兴趣小组。这样将化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可以鼓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化学知识,使得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2.3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素质教育中,其实也是培养学生养成自学和自律习惯的过程,尤其在初中化学学科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熟读课本来巩固基础知识,从而再督促学生完成适当的练习,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往更深层次的化学领域进行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可能会迸发出意想不到的火花,让学生对于化学衍生出浓厚的兴趣[3]。
3结束语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过度时期,初中化学素质教育十分适用于时代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加强自身综合素质,通过挖掘课本教材素质的内涵,从而实现全面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顾明珠.初中化学教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探讨[J].时代教育,2014,(5):163-164.
[2]刘奇.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教育科学学周刊,2013,(22):152-153.
初中学生教育实践 篇12
一、初中阶段开展人生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 一) 为更高层级的人生规划教育奠定基础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任务主要是向学生普及各类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各类基础知识,为后续更高层级的教育水平奠定基础。因此,保障人生规划的实施效果,在初中阶段就开始逐步进行做好人生规划的准备工作,引导学生一边学习基础知识,一边培养人生规划的意识。
(二)为实现人生规划教育的统一要求
当前,相对于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人生规划教育问题,我国对中小学阶段学生人生规划教育关注程度较弱,不仅对中小学阶段的人生规划教育没有明确的统一要求,而且也没有一个体现中小学生早期自我认知、未来人生规划具体要求的完整的法规和系统。虽然近些年一些地方学校开始注重在普通中学开展人生规划教育,如广东省开始探索的在普通中学中构建职业指导教育模式。或一些学校也开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普通中学职业指导教育实施刚要的学习,但大多都还只是处在初步的探索阶段,还未形成一个明确的统一要求。
二、初中阶段开展人生规划教育的模式借鉴
虽然目前人生规划教育在中学阶段的普及程度还不高,也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实施模式,但是高中时代开展的一些实践和已形成的一些模式,值得借鉴。
(一)基于研究课题立项的主导模式
一些学校通过申请各级各类的人生规划教育研究课题,逐步构建适合本学校的学生人生规划教育问题的课程体系,丰富人生教育课程,扎实推进人生规划教育进程。如北京市京源学校,成立项目组,组织编写了《人生规划与高中学习》等多部校本教材,初步构成了以人生规划专业课、学科渗透课程、主题班会课程、校园文化隐性课程、动态生成性课程、学生课程、实践活动课程等七类课程组成的人生规划教育大课程体系,从课程主题到课程形式,逐步深化并拓展人生规划教育。
(二)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推动模式
一些学校通过融合师资力量,自主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以实施研究校本课程的方式,一方面,不断完善、充实校本教材; 另一方面,开拓、新增有关人生规划教育教材体系,推进人生规划的教育。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针对学生的人生规划教育问题,专门组建专业的师资团队,通过沟通交流,总结经验,先后编写出包括《生涯规划( 高中) 》、《生涯规划管理手册( 高中) 》、《生涯规划活动指南( 高中) 》等在内的高中生涯教育教材系列丛书,大力推动了本校的人生规划教育进程。又如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附中,就学生的人生规划教育问题,专门制定了人生规划教育的标准。按照标准,为推动人生规划教育的顺利实施,组织进行了《高中人生规划课程标准》的制定和《高中各阶段人生规划教育实施要点》的编制,并将高中阶段分为六个时期,分别对六个时期的学生人生规划教育的目的、主要内容、主要实施载体、具体目标和评价要点进行了明确。
(三)基于多课程资源整合的促进模式
一些学校通过整合本学校的各种课程资源,或与大学联合共同开发新课程,或以人生规划教育为核心,重新构建学校的课程体系的形式来促进学生人生教育的实施。如北京广渠门中学,与北京五所高校探索尝试着将高中的一些课程与高校的基础课程进行衔接,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可以提前自行选择进修大学课程。为促进顺利衔接,试验阶段,学生不仅可以享受到“一对一”的高校导师指导,还可以利用大学的图书资料和重点实验室资源,介入初级的课题研究。通过学科教学与社团活动的结合,开展不同种类的专题教育课程与活动,如地理研究、化学实验、天文观测、学生公司管理等,满足不同学生需求,普及人生规划的教育。
三、初中阶段开展人生规划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人生规划教育是学生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可观要求。因此,要实施好学生的人生规划教育,就需要国家、学校、社会乃至家庭共同努力。
对于国家,尤其是教育从事部门,要加快构建系统的人生规划教育体系的起点和步伐,统一高等教育阶段各时期学生人生规划教育的要求,按照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发展阶段,逐步将要求进行普及和推广。因为人生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高年级学生的人生规划教育需要奠定一定的人生规划教育基础。因此,成功的人生规划教育应在初中时代就进行人生规划的启蒙教育。
对于学校,要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较为广博的人生规划教育的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并具备高素质的人生规划师资力量。因为开展人生规划教育,教师素质非常关键。教师是传授知识的关键载体,教师素质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生规划教育实施成功与否。另外,课程建设人生规划教育的核心,因此高校要加快人生规划教育的课程建设。如依托自身学科门类的优势或融合企业资本优势,围绕人生规划教育设置包括人生规划理论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等。
对于社会,要促进人生规划教育的开展,首先,指导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学生人生规划教育的服务中介机构,如建立一批新型非赢利性的人生规划服务机构,为进行学生人生规划教育提供帮助或协助。其次,是要完善对高校人生规划指导中心内部职能机构的服务功能, 莅临指导工作和交流,进而指导人生规划教育的开展。
对于家庭,要协助学校,着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规划意识,正确理解人生规划教育的初衷。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有关人生规划教育的主题实践活动,与学生共同开拓思维,逐步引导学生学习的潜能和积极性。
四、结语
【初中学生教育实践】推荐阅读:
初中学生赏识教育11-08
初中学生总结10-23
初中学生德育07-03
学生情感教育初中语文11-17
初中学生常规教育教案12-16
初中学生心理档案08-27
初中学生奖励办法08-30
学生学习初中历史01-14
单纯肥胖/初中学生08-05
学生经验初中数学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