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心理档案

2024-08-05

初中学生心理档案(共10篇)

初中学生心理档案 篇1

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制度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帮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全面系统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跟踪服务和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因此,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一、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状况测评报告,会谈心理咨询记录材料,精神疾病的诊治记录材料,各种心理测量结果分析报告材料,以及其它同学生当事人的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的数据和材料。

二、心理健康档案一般在新生入学初学校开展的新生心理健康普查活动时建立。

三、对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要科学管理。平时对学生进行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测量等的相关资料,要及时归档。心理健康档案要专人保管,专柜存放。要建立档案目录,对档案进行科学的分类。

四、对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要严格保密。档案资料不得带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办公室,不得复印。非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工作人员不得查看档案内容。在学术场合要使用档案内容时,不准公开当事人的任何身份信息。

五、要积极、科学地利用心理健康档案材料。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档案材料在辅助甄别心理问题、跟踪了解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健康个案研究和统计研究等方面的作用。

六、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仅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的辅助工具之用,不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中,不进入学生的人事档案。

七、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一般在学生离校后封存。

初中学生心理档案 篇2

一、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

(一) 国外研究发展趋势

对国外学生心理档案进行检索, 获得的资料不多, 原因在于国外心理健康教育更为社会化, 其心理档案的建立和管理从孩子上学时就开始。在美国纽约地区, 几乎每所学校都有一个由学校心理学家、学校社会工作者、教育评估专家、学生辅导员和语言矫正师组成的“以学校为基地的辅助组”, 为普通学生和特殊教育学生进行日常心理辅导、心理诊断、心理咨询、评估和干预。

(二) 国内研究发展趋势

近几年,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我国已开展, 各中小学, 高校均开始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但依然有许多具体步骤和方法需各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补充与完善。通过心理建档的实行, 各校对本校学生工作采取相应举措实现学生工作的高效运行有了的依据, 同时也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较好的人文环境。

二、学生心理档案的项目

项目主要包括:1.一般信息,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体健康状况、既往病史等。2.学生的家庭情况, 家庭成员结构、父母职业、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 对父母教育方式和家庭气氛概要评价。3.心理咨询记录, 咨询时间、主述内容、观察印象、交谈情况、心理问题的性质、疏导措施及效果评价、反馈信息等。4.综合印象, 有无兴趣特长、生活变故、负面情绪表现、心理创伤史、失眠情况、轻生意念、自我对身心状况的评价、以往接受咨询或治疗史、需要咨询的问题等。5.心理健康发展, 除收集心理量表的测验鉴别结果外, 还收集教师、家长的意见与建议。6.其他, 如日记、书信等。

三、实践中的具体档案管理

(一) 建档与保存

1. 专人、专门机构管理

由于档案信息具有特殊性, 所以对保管人员有具体要求, 不仅要懂档案管理知识, 还要懂学生管理和心理健康知识, 并且档案资料应由学校心理教育机构负责建档与保存, 要与普通档案分开保存, 且应制定管理条例, 对心理信息管理机构的分工、收集、整理、借阅、保管等都要有明文的规定, 并落实责任措施。

2. 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相结合方式

(1) 纸质档案一般指在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时填写的相关个人资料以及心理健康情况调查的问卷等;电子档案是指利用各种心理测试软件进行测试时形成的记录。

(2) 采用学号为学生心理档案的编号。

(3) 按学生入学年度进行分类管理。

(4) 统一纸质与电子档案之后, 应作相应电子检索系统。

(5) 查阅资料悉, 我国学生心理档案管理都是小学、中学、大学分开, 且每所学校的管理模式不一, 这样并不能完整记录青少年时期心理发展的状况, 因为人是毕生连续发展的, 心理档案能较好记录学生成长发展资料, 如将学生心理档案从小学开始与学生学籍档案一起伴随学生至毕业, 这样连续性的完善、保存学生的心理档案资料, 信息及数据会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研究价值。

3. 保存

(1) 纸质档案的保存需注意环境, 如通风、防尘、防火、防虫、防盗等。

(2) 电子档案形成的资料需要备份。

(3) 档案保存期限问题: (1) 学生某些团体测验或不涉及保密的测验资料对原学校如有研究价值, 原学校应在征得学生同意之后复印, 然后将资料原件随学生学籍档案一起升至新的学校; (2) 对高校毕业的学生, 有人建议将档案销毁, 也有人建议将其随学生的学籍档案一起投寄到用人单位, 两种方法都欠妥, 心理档案是人一生中最重要发展阶段的宝贵资料, 销毁可惜, 随便投寄到用人单位过于不保密, 建议将其保存在类似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 这样专门保存, 专业管理, 有助于规范与使用。

(二) 使用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目的在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和人格健全, 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效果。为此必须正确使用学生心理档案。

1.使用原则

(1) 保密性原则, 专人进行管理, 不得随意翻阅、外借、泄漏学生的心理档案的内容。 (2) 教育性原则, 对数据的解释要客观、科学。对学生的问题不可大加渲染, 积极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3) 动态性原则, 心理档案反映了学生心理成长轨迹, 因此, 要加强跟踪, 不断地添加新资料, 使资料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此外, 从横向来看, 可以通过学生心理档案提供的资料来研究某种心理品质的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及各种心理品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等。

2.使用方法

学校期间, 应征得学生本人同意, 然后采取实名登记方式, 如若档案存储机构成熟, 是否可以考虑设置使用权限来让不同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依据自己被分配的访问权限调阅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有关资料 (不涉及隐私的团体测验等) , 既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 又节省了时间和人力, 提高工作的效率, 而且通过访问权限的设定可以起到保密作用。

摘要:作者从学生心理档案发展的角度来阐述近年来我国学校心理档案的建立情况, 目前国内这一方面研究较少, 具体管理不成系统, 本文研究方向着重于学生心理档案建立的管理工作, 目的在于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完善。

关键词: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1]、山西日报.2011年11月09日.

[2]、周正.美国中小学的心理辅导[J].基础教育参考, 2001:23一25.

[3]、彭移风《当前高校建立心理档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兰台世界, 2006:40一41.

[4]、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6月:55一56.

[5]、孔燕, 江立成, 兰文敏, 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8:18一25.

[6]、周开春.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与利用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24一26.

建好心理档案 促进学生发展 篇3

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重要性

1.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建立心理档案的过程是学校领导、教师不断了解学生的共性和个别差异的认识过程。它能帮助领导、教师比较客观地了解学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打下基础。

自1997年9月中学取消了重点初中,小学取消了升学考试、留级制度以后的三年多里,我们连续三年测试预初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测试结果表明,预初年级学生的平均智商高于以往3~4个百分点,智商在120以上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虽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智商偏低的学生所占的比例也有所增加。这个测试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目前初级中学的生源情况,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课题。这几年,我校正是在科学的心理测试的基础上,开展了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分层教育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2.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

学生的心理档案对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来讲,可以起到了解学生的“窗口”作用。通过学生心理档案,教师能充分掌握班级学生总体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个体的能力、性格、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特点,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据此,教师也能帮助学生按照自身的发展水平确立努力方向,预防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3.为学校领导客观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从测试情况看,心理健康的学生是占绝大多数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总体水平呈正态分布,但班级之间特别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时,不能以绝对的标准来衡量,应进行纵向的比较,考虑同一个班级在原有基础上是否有所提高,不同层次特别是后进学生是否有所提高。这样的评价标准才是比较客观、公正的。

4.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德育工作的基础。

在心理测试中,我们了解到目前不少学生的抱负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理想,约有20%~30%的学生对学习缺乏自信心和好胜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加强了对学生的理想包括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教育。我们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请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学校举行的大型心理辅导活动,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剖析,从学生努力学习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关系入手,要求他们克服自卑或无所谓的心理,先树立一个近期目标,然后逐渐再向高一级目标努力。这样的心理辅导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

5.有利于个案研究

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特殊的学生。对此,我们逐一加以分析,推进个案的研究工作。对一些心理不太健康的学生,我们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和调试,帮助他们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在建校的九年中,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方面,我们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2年10月~1995年9月(基础阶段)

在此阶段中,我们自行设计了学生心理档案表,表内包括五项内容:(1)家庭情况,其中包括家庭结构类型、学龄前教育类型以及家长对子女在工作能力及学习方面的期望等,(2)学习情况,指学生从进校测试到初三毕业,每一学年的成绩及年级的名次,(3)心理情况,包括不同时期的智力水平、个性心理特征等;(4)心理调试,指通过调查及平时的观察,对学生心理进行调试并跟踪的记录;(5)择业记录,综合分析学生四年的心理健康、学习、生活等情况,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择业建议。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的过程中,我们引进了一些在本市范围内广泛应用的科学性强的心理量表,保证测试的科学性。

第二阶段:1995年10月~2000年9月(发展阶段)

在初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基础上,我们对预初年级进行了16PF人格及学习动机等方面的测试,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个性特征。

第三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学校购买了心理测试的电脑软件,充分利用计算机对学生进行多项心理测试,提高了测试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学校还在预初、初三两个年级测试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做了年级、班级之间的比较分析,为深化学校教改,培养学生良好素质,开展分层教学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三、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应遵循的原则

1.积极性原则:建立心理档案的过程,是教师不断了解、发现学生特点的积极认识过程。心理测试的目的不是对学生进行总结性的评定,而是为了了解学生心理素质的特点,认识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为他们设计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对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要尽量发掘他们的长处,使他们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获得新的发展和提高。

2.能动性原则:建立心理档案,不是单纯地把学生看作被管理的对象和客体,而是把他们看成管理的主体,看成是积极的活动者。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能力,引发他们的自我激励机制。在教师适当的咨询辅导和引导后,学生能成为积极的活动主体而不足消极的适应者。

3.发展性原则:心理测评的结果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心理绝不是一个静态的系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因素影响下,人的心理会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每个人变化的方向、速度各不相同。所发生的变化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向积极进步的方向变化,另一种是向消极退步的方向变化。因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必须坚持动态、发展的观点。

初中学生心理档案 篇4

关于建立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思考

职业院校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比普通院校的.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重视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给予有效的心理指导和治疗已势在必行.本文对如何建立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进行了思考.

作 者:夏帅 作者单位:枣庄技术学院,山东,枣庄,277102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7)分类号:G71关键词:职业院校 心理健康档案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篇5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哪些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不足

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而实际上他们往往学习不努力,过一天算一天。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却想的不多,做的不够,形成了美好愿望与心理准备的矛盾。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理想教育,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具体办法可以讲一个名人、伟人艰辛的心路历程的故事。组织看一部放映名人成长过程的影片,启发学生懂得实现理想,必须付出艰辛努力。

二、情感与理智的不协调统一

初中阶段的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讲哥们儿义气,这是初中学生最为显著的心理特点。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易受外界影响,易冲动。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不感兴趣的事避而远之。这说明他们的情绪、情感处于大起大落的两极状态,而难以及时地用理智控制。

要解决这一实际问题,首先教师要有表率作用,同时注意培养一些学生,尤其是在班级中有影响力的学生,让他们学会用理智控制情绪,然后形成班级核心,借以影响全班。为引导他们理智处事还需要开展一些活动,如让学生收集“用理智控制情绪而获得成功的人”的故事材料,也收集“因感情冲动而造成终身后悔”的反面故事材料,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教育。

三、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是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的,这与他们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强是分不开的。但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坚持已见,对教师的要求,合乎已意的去办,不合已意的就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

四、性发育迅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学生进入初中便进入了青春发育期,他们不仅身高、体重增加了,而且身体内部的各个机能系统的发育也逐渐接近成熟,尤其是性成熟日趋显著。初中阶段的学生面对这些变化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致使心理发展比较幼稚。例如,一些学生的“纸条恋爱”,冲动性异性交往行为等。

心理教师对初中学生的评语 篇6

2. 钟晓强 顽皮机灵好动的你充满了阳光般的朝气与热情。“少年不识愁滋味”来形容你再恰当不过了,吕老师真诚希望你一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天资,把握自己的青春好时光,明确学习目标,初中最关键的一年马上就要到来了,希望你这一年中能发挥自己的聪明天赋,撇开一切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争取一个理想的中考成绩回报父母。

3. 你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课堂上很高兴听到你那清脆悦耳的回答声,作业认真完成,书写端正,学习成绩优异,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你尊师爱师,平时乐意为老师办事。但你意志不够坚强,太容易掉眼泪了。希望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勤奋学习。 表现较好、成绩一般:

4. 你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有时候活泼好动,像只小兔,有时候又懒洋洋的,你尊敬老师,也能在课间和小朋友一起做有意义的活动,待人热情有礼,喜欢帮助同学,拾金不昧,上课比较认真,书写认真时特别漂亮,老师希望你以后在学习上多下一点功夫,做事情要认真,要有始有终,生活上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不挑食,健康快乐地成长! 你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你做事认真仔细,这个学期各方面进步明显,你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热情待人,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做事有条有理,学习细心多了,上课也能独立思考问题了,还能积极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书写美观,老师对你的进步情况很满意,希望你继续努力,再上一层楼!

5. 通过看xxx的成绩单,可以说不够理想,这对我们做家长的有一定责任,孩儿到学校学习,就是要学好文化知识的,就是要从德、智、体全面发展,就是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学好专业知识,希望师生和家长共同帮助他、教育他,也希望吾儿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克服缺点,学好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做一名有用人才。

6. xx:你勤劳奋的学习态度,俭朴的生活作风,令老师很感动。我知道学习对于你是件乐事,相信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更大收获的。若能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相信你能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7. 你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完成,能坚持晚自修,劳动也积极肯干。老师给你总的评价是表现很好,但是学习成绩稍不理想,近来稍有进步,但不太明显,一定要注意学习的方法,不要读死书,这样才更大的进步!

8. 谢谢老师这一学期来对孩子的教育,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帮助。作为家长我也会好好督促孩子学习,更希望他的成绩越来越棒。

9. 你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自习课上的纪律性有待提高。头脑聪明,但你没有充分利用,精力充沛,但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却不多。学习方法有待改进,掌握知识不够牢固,思维能力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习成绩不容乐观,需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希望今后多向优秀的同学学习,取长补短,相信经过努力,一定会取得大的进步

初中学生心理档案 篇7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 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将直接影响其全面发展及对国家、社会的贡献。近年来, 国内各项针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表明, 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与其同龄的其他职业的青年和正常的成年人。大学生中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为焦虑抑郁情绪、强迫症状、社交障碍等, 因心理障碍而休学、退学的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因此, 积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建立科学有效的心理档案及管理机制,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心理健康档案是学生在躯体、心理、行为方面的健康状况的动态记录, 是对大学生进行预防性心理教育、早期发现心理问题的重要依据。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学生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形成往往经过一段漫长时期, 如果能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评估, 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干预及治疗,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会有很大的改观。

一、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必要性

1. 高中阶段不良心理问题将延续至大学阶段。

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学生大学阶段的生活。目前我国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2006年褚卫东的调查表明:27.8%的高中生认为本校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好”, 64.8%的学生认为“一般”, 7.4%的学生认为“较差”;63%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压力过大”、“学法学习兴趣”、“情绪不稳定”为最常见的心理问题, 比例分别为52.9%、43.1%、41.2%[1]。孙士富应用症状自评量表对22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 问题检出率为20.5%, 主要心理问题为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等[2]。2009年邓厚才的调查表明贵阳市城区37.5%的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3]。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 将影响其正常心理发育, 步入大学校园后, 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教学方式的不同、对个体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更深要求, 都将给这些心理健康不良的学生带来更大的压力, 甚至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部分新生在大学入学后不久便出现各种不适应症状, 如:情绪不稳、低落, 适应环境困难, 焦虑紧张等, 这就要求高校在新生入学时即开始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对入学新生不仅需要躯体的健康检查, 更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测查。

2.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大学生心身发育正处在青春发育后期, 其个体心理机制尚未健全, 意志控制力及对挫折承受能力较差, 心理矛盾冲突, 常出现环境适应困难、人际交往不良及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甚至容易出现严重心理障碍。

2002年, 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对北京市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调查的统计结果表明:北京高校大学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的占16.51%;女生 (17.34%) 的比例高于男生 (16.07%) ;不同年级的学生中二年级最高 (17.56%) , 依次是三年级 (17%) 、四年级 (16.04%) 、一年级 (15.75%) , 来自非城市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 其中边远农村的学生比例最高 (19%) [4]。另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入学前两年心理健康指数有下滑倾向[5]。2005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发展研究院调查显示:46.6%的调查对象认为大学生目前的主要心理问题是精神萎靡不振, 同时有10%左右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大学生存在自杀倾向[6]。苏亚玲等对2007级大学新生进行调查, 22.6%的调查对象可能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调查指出最近3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逐年上升, 其中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优于非独生子女, 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低于非贫困生[7]。

近几年, 高校学生的自杀现象明显增多。大学生自杀率是同龄人口的2~4倍, 高于同龄非大学生年轻人, 且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8]。2006年刘连龙的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杀观念的检出率高达21.27%, 存在轻度自杀观念者13.35%、中度自杀观念者4.75%、严重自杀观念者3.17%;男大学生的自杀观念多于女大学生;二、四年级大学生的自杀观念多于一、三年级大学生, 研究指出抑郁情绪是导致大学生自杀观念形成的决定因素, 就业压力、学习状况、人际关系、恋爱、家境等因素对大学生自杀观念的形成也有显著影响[9]。

3.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的意义。

以上调查数据充分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必须得到密切关注,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积极有效防范心理疾病是当前大学生工作的重要方面。通过建立心理档案, 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 客观地认识到自身的人格特点及可能存在的不良个性因素, 从而有意识地调整对周围事物的应对机制及行为模式, 有效预防心理疾病。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可及时准确地了解全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现状, 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心理学依据。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问卷调查, 使学生观察到自身心理的动态变化, 对兴趣爱好、职业取向进行客观理性地分析, 让逐步走向成熟的大学毕业生认识到何种职业更利于自身的发展及价值的体现, 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二、如何建立和科学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1.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的时间及保存年限。

2004年2月, 教育部规定:中国大学生新生入学时要进行心理测试,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由专业人员对心理档案进行统一管理及维护, 建议在毕业时归入学生档案, 作为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永久保存在本人档案中。对于有特殊意义的心理档案, 可将复件永久保存于学校, 便于对今后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指导。

2.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及可选择的心理测量工具。

介绍几种信效度较好的可应用于大学生的心理测量工具: (1) 大学生人格问卷, 该问卷涵盖了身体健康状况、情绪反映、自我认识、学习心理及人际交往方面, 能较客观地反映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况; (2) 人格诊断问卷, 该问卷包括了分裂型、偏执型、回避型、强迫型、表演型、分裂样、自恋型、边缘型、依赖型、反社会型等十种人格障碍, 可了解学生的人格倾向并作为人格障碍的初步筛查工具; (3) 症状自评量表, 该量表可对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症状进行评定; (4) 自测健康评定量表, 此表由自测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三个分量表组成, 可从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日常生活功能、身体活动功能、正向情绪、心理症状与负性情绪、认知功能、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社会支持、健康总体自测等9个维度反映个体的健康状况; (5) 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 焦虑抑郁是大学生常见的情绪体验, 此两个量表可初步筛查被试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症状; (6)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可以对交往不良的学生进行评定; (7) 自杀态度问卷, 对于存在抑郁情绪及情绪波动性较大的学生, 可以进行该问卷调查, 了解其是否存在自杀倾向并及时采取措施。

3. 心理健康档案的科学管理。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各阶段均需有相应的保障机制。只有各项机制有效运行, 才能确保学生心理档案的质量和使用价值, 才能充分发挥心理档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监测功能及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作用。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 校领导应充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维护工作, 建立健全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懂得档案知识, 又要懂得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在严格遵守保密原则的情况下对学生心理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及分装, 存放在档案柜中, 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份完整的心理成长记录。资料收集过程中注意内容的完整性, 从积累的档案资料、数据中分析总结出有价值的重要信息, 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档案特殊标注, 使收集的材料具有参考价值及现实意义, 为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服务。对心理档案随时更新、调整和补充, 力求准确反映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守保密制度, 不得将学生的心理档案材料随意外借或泄密。如要外用学生心理档案, 必须事先取得学习本人的同意,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使用。学生要求查看自己的心理档案时, 管理人员应满足学生要求, 并对档案内容给予科学地解释。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引进计算机及网络等先进技术, 为学生建立电子心理健康档案。学生可以通过自设的用户名及密码随时查阅自己的档案内容, 并可以自行选择测试问卷进行回答及提交。学生也可以通过此系统与心理辅导教师交流, 进行网上心理咨询, 避免了某些问题面谈的尴尬。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及心理辅导教师的辛勤付出, 更需要学生和家长的充分理解。希望通过对学生心理档案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应用, 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为社会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健康型人才。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校学生健康现状的调查, 提出了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进行科学的管理。

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参考文献

[1]褚卫东.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探索, 2006 (9) .

[2]孙士富.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教育探索, 2006 (10) .

[3]邓厚才.贵阳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 2009 (8) .

[4]沈德立.北京市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5]曾全红.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追踪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5) .

[6]卢德平.当代大学生公众形象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6 (1) .

[7]苏亚玲.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 (10) .

[8]钱玉燕.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心理因素分析[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04.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使用 篇8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和解决当前学生心理问题的必要手段。在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意义

1.有助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增多,学生承受的各种压力在加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也在增多,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能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还能总结出大学生群体在心理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大量客观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措施,有效地帮助学生,以保证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有助于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提倡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使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点、心理需求、学习心理等,为教师科学地管理和教育提供直接的依据,从而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改善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处于个性心理趋于成熟阶段的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却远未成熟。由于自我认识能力的局限,个人通常很难全面、正确地认识与评价自我。通过建立心理档案的过程,可以让大学生利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客观地认识、评价和把握自己。由于大学生心理档案记录了不同时期学生各项心理测试数据及其评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历史记录,为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动态的监测手段,它是每一个大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大学生可以通过心理档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在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时,就可以积极寻求心理援助和心理咨询,进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善自我个性,预防心理疾病。

二、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基本内容

大学生心理档案一般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二是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1.学生基本情况

主要收集一些背景资料,以帮助教师深入分析学生心理,正确诊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个人简介、身体状况、家庭生活状况、家族是否有精神方面疾病史,学习生活情况、对学生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等。

2.个性心理特征情况

指学生的人格、气质类型、需要动机、意志品质、性格特征、情绪情感、态度等,具体施测工具主要利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艾森克人格测验》(EPQ)等。

3.心理健康状况

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测定,有无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程度如何。可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来测量。

4.学习心理分析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动机、意志力、考试心理、学习困难的诊断,学习认知因素分析、学习动力状况分析、学习社会因素分析,怎样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等。

5.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

主要是指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的诊断,分析其适合从事哪一类工作,从而为学生做升学就业指导。一方面可根据量表测得的结果来提出建议,如《职业能力自评量表》《霍兰德职业适应性测验》;另一方面,则可根据其能力、兴趣、气质特点等来指导职业选择。

6.心理咨询记录

对前来心理咨询的学生,应记录每次咨询的日期、主诉内容、观察印象、交谈情况、心理问题的性质、咨询措施及效果评价、反馈信息等。

以上是学生心理档案的一般内容,在建立心理档案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除学生基本情况外,其余的都需要不断更新,一般一年更新一次。

三、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要注意的问题

1.培训施测人员

主持测试者最好是身份“中立”的专业人员,而不是学校的管理者,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实话实说”。施测人员事先应经过严格培训,必须具有实际操作心理测验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接受严格、系统的心理测验专业训练,熟悉有关测验的内容、适用范围、测验程序、指导语和记分方法等。

2.选择合适量表

量表的选择首先必须符合测验的目的。由于每一个测验都有其特殊的用途和使用范围,所以施测者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选用不同的测验,而不能只是根据量表的名称盲目选择测验;同时还要考虑该量表是否经过了标准化,它的信度、效度如何,常模样本是否符合你的测试对象,常模资料是否太久而失效等等。

3.消除心理顾虑

心理测验至少应在新生开学三个星期后进行,这是由于学生初到陌生环境,易产生胆怯心理,新生刚入学时都会有自我防范意识,测评很容易失真,主要表现为在测评中不敢说实话。大多数学生对心理普查的目的没有正确的认识,对真实表达顾虑重重。因此,在正式施测前要对被试者进行10分钟的心理测量的意义等的讲解。还要告诉学生测试结果不影响学生的评优、入党等,也不会记入学籍档案,尽量消除学生的顾虑,从而认真、客观地回答问题。

4.科学解释结果

一个人在任何一个测验上的分数,都是他的遗传特征、测验前的学习与经验以及测验情境的函数,这些因素都会对测验成绩有所影响,使测验产生误差,从而影响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与使用就要慎重。不能用绝对化的态度来对待,要以整体而不是孤立的观点来解释结果,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测验结果。心理测验结果只是提供了了解大学生心理状态的一个参考依据,而不是唯一依据,还必须结合其他方式收集的材料综合考虑。

四、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和使用

加强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水平,有助于充分发挥心理档案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档案的教育与辅导作用。

1.明确管理机构

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必须明确管理机构和专人负责,通常应由学校的心理教育机构负责建立和管理。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与一般的档案管理有所不同,它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懂得档案知识,又要懂得学生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缺乏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员,即使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也很容易流于形式,失去应用价值。

2.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心理档案工作的前提,为了做到严格规范、管理有序,负责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机构必须制定心理档案的管理制度。

第一,岗位工作制度。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人员要忠于职守、熟悉业务、掌握政策、坚持原则、严格把关、保守秘密、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做好学生心理档案材料的管理工作,对心理档案管理的分工、收集、整理、供阅、保管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并落实责任措施。

第二,保密制度。大学生心理档案不同于学籍档案等,其档案资料中涉及学生隐私的内容必须保密,除经本人同意和特殊情况外,他人不得随意翻阅,否则会对学生特别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保密机制,强化档案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保密意识和职业道德,只要是学生不愿意公开的、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和违反心理咨询工作原则的心理档案内容必须严格保密。当然,保密的心理档案内容也要有层次性,对有些心理档案的内容就没有必要作严格的保密,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等。

同时也需规定保密例外,即当学生的现状危及其个人身心健康、生命安全或他人人身、财产安全,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时,其个人心理档案资料允许向有关个人和组织提供。

第三,查阅制度。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资料不得随意外借或查阅,只有出于科学研究和帮助学生的需要时,才可以将档案让有关人员了解,但必须履行一定的查阅手续,并严格遵守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阅、批注、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未经专业人员和相关学生的同意,不得擅自拍摄、复制档案内容。学生对自己的心理档案有知情权,学生要求查看自己的档案时,管理人员要满足其要求,并对档案内容给予科学的解释,帮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测试结果。

第四,重点预防和监测制度。以保证有心理问题学生的状况被随时得到关注和监控,对特殊个体实行重点预防和监测。

3.定期更新内容

心理档案是一个动态档案,也是一个发展的档案,只有不断发展,才能不断丰富其功能。应不断优化心理档案的更新机制,大学生心理档案不是一次性的心理调查结果的历史记录,学生的心理状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记录往往不能反应学生现时的心理实际。为此,要对建立的心理档案进行动态管理、持续跟踪,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认真做好档案内容与形式的更新,应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补充或完善,平时要根据对有心理问题学生辅导情况的追踪,及时了解其心理状况,及时更新档案中的资料。

4.加强研究应用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价值,其核心在于为学生教育管理和健康发展提供服务,不能束之高阁,只有在正确、有效的使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所以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关键是如何加大对这些档案资源的利用力度。因此,专业人员应对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进行分析,找出共性和个性问题,研究明确教育对策,并在学生心理档案的相应栏目中记载教育辅导建议,以提高心理档案的育人功能。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根据全院学生的宏观心理状况进行科学的学生管理决策,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管理效率;在教学上,可以根据班级的学生性格特征、兴趣分布等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以根据全院学生的人格特征、身心状况等选择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和内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篇9

东务实

(定西市陇西县第三中学,陇西,748100)

摘要: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新时期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加强;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者和维护者”。新时期的班主任,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1、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

首先是学习疲劳。升入初中后课程门类增多,教师的授课方法各异,学生之间竞争激励,使他们整天处于神经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以致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神经衰弱等症状。

其次是 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业不良是指学习成绩经常明显低于同龄学生的一般水平,这些学生由于跟不上班级学习的进度,完不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很容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

再次是厌学。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魂不守舍,打瞌睡,或者在下面偷着看课外书,玩玩具,有的摆弄手机,用手机发信息等,有的干脆逃学。

2、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

人际关系包含多方面,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异性交往等,哪一种关系处理得不好都会给初中生带来心理上的焦虑,使双方陷入紧张的关系中。目前大多表现为与教师关系敌对,与同学关系疏远,与父母关系僵化。另外,有的班主任与学生缺乏必要的沟通,采取不理解、不信任态度,处理问题不公正,挖苦讽刺学生,这样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问题,容易给学生带来不好的人格特征和个性心理。3.青春期心理问题。

初中生正处于由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期,第二性特征开始发育,心理也逐渐成熟,很容易出现情绪不稳、情感脆弱、叛逆心强等问题。这段时期的他们不愿意接受父母和老师的约束,特立独行,可自己因为年龄阅历因素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往往弄巧成拙。另外在与异性交往方面,由于受到影视和书刊的不良影响,缺乏正确的交流方式,往往不计后果,从而严重地影响了自己和对方的身心健康。

4、不良人格问题

中小学生常见的不良人格主要有:偏激、狭隘、嫉妒、敌对、暴躁、依赖、孤僻、怯懦、自卑神经质等。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家庭和学校因素的影响。

学校因素方面,由于存在升学的压力,学校里经常有频繁的测验考试,导致学生间竞争激烈,使学生们无休止地陷于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失衡心理状态之中。家庭因素方面,父母长辈们的教育方法不

当,缺乏正确引导,他们不良行为和不雅举止都会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影响。也有的学生是因为家庭结构缺损和家庭关系不和,得不到父母的细心调教和关怀而产生心理问题。

2.学生自身原因。

初中生正处在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过程中,在心理上拥有尽快进入成人世界的渴望,希望体会另一种社会角色。但是,他们的思想仍是片面和表面的,这种成人感和幼稚性并存的矛盾,会给他们带来许多的心理冲突。另外,青春期的初中生渐渐地将自己的内心封闭,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变少。中学生在封闭自己的同时,又表现出明显的开放性,使得自己无所适从,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三、初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营造和谐的班级环境,创建健康的心理氛围。

和谐的班集体具有独特的心理效应,即群体制约效应。班级的凝聚力是一些有经验的班主任非常注重的,他们懂得利用群体约束力,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同时,班主任工作要尽量照顾到班级里每一个学生,通常少数表现优异及表现较差的学生在班集体中更容易引起班主任的关照,而其他一些普通学生作为大多数,往往因为过于“普通”而得不到班主任的“操心”以致被忽视。考虑到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这种忽视是不允许的。因为更容易在心理健康上产生问题的往往是那些表面平静老实的普通学生。因此,面向所有学生的班集体才是真正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班集。

2、坚持个别谈心和辅导。

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是因人而异,面对团体的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地进行认真、耐心的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通过以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分析利害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达到解除他们减轻心理障碍的目的。对有的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要有一个过程,甚至是比较缓慢的过程,这时需要班主任要善于等待,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协调,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班主任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3、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新时期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晨会、科技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的活动,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还要协助学校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或针对学生提出的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增进学生对健康心理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知道,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4、学校与家庭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相互配合。

初中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综合教育,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通常也包含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有些问题甚至是家庭社会问题的表现和延续。班主任开展工作要注重与家长的联系。因此,当班主任了解到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或者行为出现偏异,都要及时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制订和实施矫治计划。开家长会、家访及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是班主任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方法。在开家长会的时候,班主任不必拘泥于传统模式,可以采取分层、分组的形式。根据划分,将具有同一类问题的学生的几个家长集中在一起,这样指导就会有针对性,而且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进一步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能够更透彻地发现并谈清学生的问题。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利用网络为班级建立班级博客,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以及家长、学生都可以进行互动交流,这样就能非常及时地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传达给家长,可以更早地发现问题,也可以很大程度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总之,对学生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多种途径地进行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渐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李百珍主编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中小学德育专题》 朱小蔓主编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1版。

[3] 1998年天津师大教育学 《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篇10

李 侠

各位同学:大家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同学们坐在一起。今天召集大家来,主要是就行为和心理方面,跟同学们谈与女生有关的几个方面的话题。我们大家都是中学生了,这一阶段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所以在这阶段中大家都要好好把握,好好珍惜。现在大家思考一下:

一个人的“性别化”源于性发育。性发育是从精卵结合的瞬间开始的,当精子和卵子结合时,未来的婴儿性别就由精子所带的性染色体种类而决定了。性发育是循序渐进的。人在出生时,男性和女性所有基本的生殖结构都已一应俱全,男女生殖器官的不同,叫第一性征,第二性征出生至青春期这一阶段,性发育只限于结构的增大,完全成熟开始于青春期。青春期是性生理、性心理发育的高峰期,是性别身份和性取向的展示期,也是性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适时、适度的性教育能优化其“性别化”过程,不但有助于完成其现阶段的性发展任务,更是为将来一生的高质量生活垒筑基础。

相当一部分同学性知识缺乏。有近20%左右的同学不知道“月经”、“遗精”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回答“是否认为女孩来月经、男孩有遗经就有了生育功能”时,21.89%的人回答“不是”,30.19%的人回答“不知道”,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答对了;在回答“是否知道女孩怎样就会怀孕”时,35.29%的人回答“不知道”或“不敢肯定”;在回答“是否知道性病及其传播渠道”时,63.5%的人回答“不知道”或“不太清楚”;而回答“知道”的人中,能完整的例举出三种性病名称的不到一半,能正确举出三条性病传播渠道的只有44%。初中生性知识的缺乏是十分危险的,因为他们生理上处在性欲旺盛期,心理上又处于两性眷恋期,性关系对他们来说是充满诱惑,容易发生早恋现象。

一、如何对待早恋?

早恋是指未成年男女过早建立恋爱关系的行为。年龄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中学生谈恋爱,属于早恋行为,是不可取的。

1、早恋的类型可以归纳为8种:

第一种,爱慕型,即青少年之间由于爱慕对方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根据爱慕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仪表型,就是由于爱慕对方外在的仪表而产生的早恋;专长型,就是因为爱慕对方的能力专长而产生的早恋;品性型,就是由于爱慕对方的优秀品性而产生的早恋。

第二种,好奇型,即由于对异性的好奇心而产生的早恋现象。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是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性意识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青少年由于生理发育和性成熟,很容易产生性冲动,对异性变得很敏感,渴望 了解异性的心理和生理,了解异性对自己的态度。为了满足这种好奇心,就想结交异性朋友,建立“恋爱”关系。

第三种,模仿型,即因为模仿别人的行为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模仿的对象主要来自社会生活,影视作品和报刊书籍。

第四种,从众型,即迫于周围人的压力产生的早恋现象。周围人是指所出的同年龄群体。

第五种,愉悦型,即为了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的早恋现象。青春期男女之间的密切交往,往往会给双方带来愉快的体验,这种愉快的体验会进一步促进青少年之间的密切交往,逐渐转变为早恋。

第六种,补偿性,即为了获得感情补偿和排解受挫的情绪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感情补偿是指青少年在学业上或感情方面受到挫折时,出于争强好胜的心理,或者为了摆脱感情创伤,一些青少年就想用早恋的方式排遣受挫的情绪,从异性那里获得感情补偿。

第七种,逆反型,即由于青少年在两性交往中受到别人不恰当的干预所产生的早恋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心理就是“你们不许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正常的异性交往会迅速向早恋关系发展。

第八种,病理型,即由于病理原因而产生的早恋现象。在当代社会,由于营养过剩、一些食品中含有性激素的作用,或者生理上的疾病、家庭遗传等原因,造成一些青少年身体早熟,身体外观像成年人,或者心理早熟,或者性变态心理。这些都会诱发青少年的早恋现象。

2、正确处理好自身的早恋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处理:

(1)要清楚地认识到早恋的危害,用理智来战胜这不成熟的感情。早恋最直接的危害是严重干扰学习。由于整日整夜满脑子想着自己喜欢的那个异性,因此,会使你没心思去学习,也觉得学习没多大意思,上课注意力就难以集中。由于没有认真听讲,因此,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有人说:事业的引力,爱情的驱力,歧视与压迫的反作用力,是人生的三大动力。因此,早恋处理得好,可以产生“合动力”。有关统计材料表明,那些在中学时代就耳鬓厮磨、如胶似漆地恋着的,大都是学业荒废,爱情失败,甚至有的由“爱得深”变为“恨得深”。相反,那些把爱深深埋在心底一心向学的青少年,多数不仅事业有成,而且能够赢得爱神的青睐。因此,青少年要把眼光放得远一点,要用理智战胜自己的感情。毅力的真谛是战胜自己,你能战胜自己,便会摆脱早恋。

(2)要注意心理卫生。不看不适宜的报刊杂志、影视节目,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多看一些伟人的传记,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有些青少年早恋或者单恋,喜欢夸大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认为对方的一言一行 都与自己有关,甚至是受自己影响的。对方成绩下降,挨了老师批评,以为这是因为自己的缘故,因此,替对方难过;对方近日精神不振或者瘦了,认为这是因为对方想念自己的缘故,因此,自己很感动。青少年的这种心理,其实是一种“自作多情”。青少年在这种对异性的想念和思念中,除了使学习下降外,还能得到什么呢!

(3)设法摆脱早恋。当有人向你表示爱意或求爱时,当你对异性萌生爱意时,可采取如下方法:①转移法: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去,用探求知识的乐趣来取代不成熟的感情。②冷处理法:逐步疏远彼此的关系,以冷却灼热的恋情。③搁置法:即中止恋情,使双方的心扉不向对方开启,而保持着纯洁的、珍贵的友谊。

(4)要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每一个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会开始关注异性同学,并希望了解他们,与他们交往,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青少年对异性的依恋并不是有些家长和老师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件丢人和见不得人的事。这与道德品质无多大关系。绝大多数青少年都“早恋”或“单恋”过一个自己很喜欢的异性。关键是青少年如何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不要过分地敏感,不要以为异性对你好一点就是爱上了,也不要动不动就向人家表达爱。

(5)多参加集体活动,分散独自喜欢一个异性的注意力,不要与异性单独交往。通过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并能获得同学们的帮助和友谊。同时,这样做,能分散你早恋的注意力,减轻你的烦恼。也能使你头脑冷静下来思考,淡化你对你喜欢的异性的强烈情感。现在没有早恋,也许不久就会早恋,因此,应尽量避免同异性同学单独交往,因为受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爱”的火焰,随时都会被异性点燃,到那时,你就是想让它熄灭,也都难以做到。

二、如何对待青春期和防范性侵害?

1、性意识的觉醒:正是因为我们生理上的变化,我们逐渐有了性意识。什么是性意识呢:表现在①被某认识的异性吸引或对某异性明星的崇拜、追捧;②异性的一个眼神,或擦身而过,都会让自己激动不已,并产生无限的想象; ③幻想与某异性约会、交谈和亲密依偎等情景;④睡梦中梦到了有关性的内容,并伴随性兴奋;⑤看到有关两性或情爱的小说、电影时出现性幻想或是性兴奋,有时也会渴望看有关这方面的书籍、电影。

性意识活动的产生是符合人的性生理、性心理的发展规律的,是正常现象。因此,几乎所有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会有此体验。但因为保守的文化观念通常把与性有关的一切视为肮脏的、下流的,当这些观念被个体接受时,就会 对其心理构成不良的影响,使其产生性意识的困扰,造成学生的苦闷、焦虑、厌恶、自责自罪等情绪,影响学习、生活及其同异性的正常交往。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困扰逐渐减少,相反,中学生们在这方面有日显开放、大胆的趋势。如:街上中学生牵手、拥抱的大有人在,在钱包里放上恋人的贴纸相、约会看电影,并以此作为同性伙伴的谈资,并带有成就感„„这样又好不好呢?以下我们看看专家给了我们什么建议:

不要认为与男生交往是无耻的,不应该的,相反我们是鼓励男女正常交往的,甚至应该学习如何与男生交往。我们常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在心理学上把这称为异性效应。[现象实例]某校某班学生外出野餐。第一次,男女分席,男生个个狼吞虎咽,女生一片嬉笑吵闹,杯盘狼藉。第二次,男女合席,男生彬彬有礼,你谦我让,不乏君子风度,女生细嚼慢咽,温文尔雅,大有淑女风韵。这两次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呢?这就是异性吸引而产生的推动力。重要的是,男女个性互补,男性的刚健豪放与女生的俊美细腻,可以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平衡和升华,满足自我完善的需要。总的来说,人们潜意识中是向往异性交往的,因为它具有心理的整合、协调和保健功能。因此,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对自己的异性交往都应是珍惜的。

2、怎么把握好与男生交往的度呢?

1)尊重是交往的前提。2)少一点随便,多一份庄重。3)不宜过分冷淡。4)避免单独在一起的机会。忠告:不要过早陷入感情旋涡。

3、不要发出让人误解的信息:感情世界的特征之一是敏感。尤其是少男少女们,对来自异性的微妙信息是心领神会的。问题在于,少男少女往往容易在无意之中发出了错误信息,导致剪不断理还乱的麻烦。

在情感世界行走的少男少女们,应掌握一些交往的底线。不要与异性单独约会,更不要在晚上俩人独自相处;不穿过于暴露身体的衣服,以免刺激异性;给人留言不宜多情,以免让人迷惑等等。也就是说,应当明明白白的交往:你是我的同学,不是我的男朋友;你是我的老师,我们只是师生关系等等。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4、警惕性侵害的一些伎俩。

哄骗:我们来玩一种好玩的游戏。

贿赂:脱衣服给我看,我就给你100元。

恐吓威胁:你如果告诉别人,我会杀了你的!暴力:把你痛打一顿,你才会听话。

甜言蜜语:我喜欢你,别的孩子都比不上你可爱。扩大伤害的威胁:如果你不来,我会找你妹妹。利诱:你学会了,将来可以赚很多钱。

以权威的名义来欺骗:是你爸妈(或老师)要我来找你的。秘密禁忌: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不要让人知道。

拿你的错来封住你的口:上次你打同学的事,要我告诉你爸吗?

正常化:以前你姐姐也和我做同样的事,她现在过得这么好,你还担心什么? 拿后果来封孩子的口:这件事情如果说出去,那就不得了,我会被关到监狱,你妈妈也会被判刑,你呢,会被同学笑。

拿亲人来威胁孩子:你奶奶如果知道了,她一定活不下去了。

强调善意:虽然我知道这很不对,但因为太爱你,所以没有办法克制自己。

5、如果不幸遭遇性暴力该怎么办?

一定要告诉父母。否则,将无法得到必要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治疗,这有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被强暴只不过是遭遇了不相遭遇的事故,被害人决不应该因为羞耻心或罪恶感而承受痛苦。但是罪犯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因此与其个人想办法应付,还不如向有关机构申请援助。当你遭遇性暴力时,请采取下列方法报案:

① 记录遭遇性暴力的地点、时间、日期,和罪犯的样子、穿着等。

② 尽快(最好在72小时之内)到妇产科取证,并检查有没有感染性病,怀孕与否,以及采取预防措施。

③ 被害时穿的衣服可以成为证据,因此不要洗,放到纸袋里保管好。④ 通过性暴力专门咨询机构进行咨询,以便进行心理疏导,并接受医疗、法律援助。

三、怎样做个美丽的女孩?

女孩子,谁都希望自己拥有美丽的容貌。究竟什么样是美的呢?

通常大家公认的、直观和外表上的美,如:身材苗条,面容俊秀,皮肤白皙,双眼皮,大眼睛„„对美,大家有公认的标准,各人也有各人不同的看法。

时髦的不一定是美的。对我们中国人来说,黑发是美,黄发是病态,是女孩子的遗憾,现在怎么倒成了美了? 甚至有的大男孩、大女孩染成红头发、绿头发、五颜六色的头发。我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反正我看了没有感觉到美,只是想到“另类”这个词,还想到小时候,听老人讲的故事里的红毛妖怪。爱美之心,人之常情。如今的社会环境宽松了,妆扮得有个性一点也可以理解,但作为中学生,应该有一个积极的审美观。讲个性是美的,但病态不是美,另类也不是美。

对中学生的仪表,国家教育部有规定:不烫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不穿高跟鞋。(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还特别增添了不染发。)烫发、化妆、佩戴首饰,不是不美,而是分什么年龄、什么场合、什么身份。从身体发育的角度说,烫发、染发、化妆、穿高跟鞋,对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女孩并不适合。

我觉得你们的本色应该是清纯、活泼,有朝气,有礼有节。学生的身份,也要求对自己容貌的美丑不要看得过重,保持平和的心态。爱美没有错,追求美更没有错,关键是心中要明白怎样是美的。

我认为能做到一下几点就是美:

1、干净、利落、得体的衣着打扮,会让你看起来青春亮丽。女学生的外在形象,以简洁大方为美。切勿佩戴过多或过于招摇的饰物,戴上只会有一种怪怪的 觉,而不是美感。

2、挺拔端庄的仪态是最美的。很多长得漂亮的女孩,让人看了却觉不出美来,就是因为常习惯性地缩脖、耸肩、哈腰,向前探着头,走路摇摇摆摆。很不美!正确的姿势:挺胸、收腹,下颌微收,双肩打开,脊背挺直;走路步伐坚实而轻盈,不东倒西晃、左顾右盼。记住这几点,并注意平时常提醒自己保持这样的姿态,那种优雅的气质就出来了。

3、注意举止言谈的细节。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女孩,长得原本不错,穿着也很漂亮。可是,却因为脱口而出的一句脏话,或者随地吐了一口痰,让她的形象一下子大打折扣;还有的女生,课间活动时大喊大叫,跟男生追逐打闹,自己玩得忘形,却没注意到别人都在侧着眼睛看她。另外,边走路边吃东西、吃饭时爱用筷子挑挑拣拣爱吃的菜、遇到长辈不打招呼„„这些都是很不雅的行为。有些女孩子不在意这些小事,其实,这些举止言谈的细节,比容貌更能影响大家对你的印象。

以上我讲了有关外形美的几个问题。

外貌的美和你们现在正拥有的青春的美都不是永恒的,谁也阻挡不了美貌的衰老和青春的流逝,而有一种美不会衰老,这就是魅力!

四、女性的魅力表现在哪里呢? 一是高尚的人格。二是知识与修养。

高尚的人格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高贵气质的自然流露。这种气质与你的出身阶层无关,与生活贫富无关,与身材高矮、容貌美丑无关。它表现为心地善良、有道德,富有同情心;不向权势低头,不为利益出卖良心;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言行一致。具有这些品格,就具有了超脱平庸的魅力。也许我们不能全做到,不能做得很好,但起码要有向高尚的人格努力靠拢、努力去做的愿望。

你们正处在感情丰富、精力旺盛的时期,社会阅历浅,有时头脑简单、天真,如果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就容易被诱惑、被蒙骗。可以说,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金钱的诱惑、权力的诱惑、安逸生活的诱惑、寻求刺激 的诱惑,乃至一些书刊中色情的诱惑,无处不在。只有明确地分辨是非,坚定自己的意志,才能抵御诱惑,人生的道路不至于走偏走斜。女性魅力的第二个表现是知识与修养。

上一篇:初级中学班主任工作计划管理制度下一篇:儒林外传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