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德育

2024-07-03

初中学生德育(通用12篇)

初中学生德育 篇1

在现代素质教育背景下, 德育已经成为了初中教育环节当中的重要内容, 其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际上, 德育教育事业在形成初中教育这一系统性教学结构时就已经出现, 但由于其并没有单独成为一门课程, 这使得很多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全面素质将德育教育的地位得以突出, 教师必须要在初中教育阶段做好对德育的教育, 才能够真正完成教育任务, 文章对初中德育教育的新思路进行探讨。

一、利用教师引导, 开展德育教育

在学校教育环节中, 教师是非常关键的教育元素, 其能所体现出的教育作用不单单是在学科教学中, 更体现在德育教育中。从班主任角度出发, 其可以通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来进行德育教育, 从任课教师角度出发, 起可以通过学科教学来实现德育渗透。在德育教育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做好系列教育, 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全面的道德品质。系列性德育教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劳动观念教育等等, 这一系列的教育不仅是德育教育的基础, 更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前提。在德育教育的具体形式上, 教师可以借助“党的生日”、“建军节”、“国庆节”等特殊纪念日来组织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活动, 例如演讲、红歌演唱、知识竞赛等等。因为初中教育阶段, 学生对于教师具有非常高的依赖性, 因此在德育教育方面, 除了基础德育教育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道德品质模范作用, 来感染和引导学生,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

二、发挥课堂作用, 实现德育渗透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基地, 任课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时, 可以通过德育内容与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来发挥出课堂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实现德育渗透。例如在初中语文课文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以及《孟子》两章都是非常好的德育渗透内容, 其对于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道德品质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再比如初中历史学科内容当中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民族团结与统一》等内容也都是非常好的德育渗透教育内容, 其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 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也都具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实践探真知的思想意识, 这些也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三、构建良好环境, 营造德育氛围

德育作为品德教育的一种方式, 其在基于品德这一抽象概念的基础上并不具有具象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德育教育的复杂性的无形性, 也正因如此其没有办法形成一个系统性教育学科。针对德育教育的无形性特点, 学校教育环境这一无形性客观条件会对德育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学校可以通过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来完成德育教育, 实现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例如可以定期在校宣传栏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爱国主义板报评比, 或者在植树节组织学生进行植树, 在学雷锋纪念日组织学生做好人好事, 并建立志愿者协会长期性的去到敬老院当中做志愿者, 为爷爷奶奶们服务等等。这些事情看上去虽小, 但想要真正的做下去并非易事, 学校开展上述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 还可以培养他们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 为学生良好个人品质的建立打好基础。

四、实现德育创新, 开展网络教育

在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 现代教育已经离不开网络。对于德育教育来说,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需要教师予以正确的把握和控制, 来发挥出网络在德育教育中的优势, 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支持。在实际教育过程中,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校园网站, 开设德育教育专栏的方式, 通过制作一些思想性好、趣味性高、适应性广的多媒体德育软件来有效增强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吸引与感染。例如“爱国主义电影板块”就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登录校园网, 随时随地查看《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鸡毛信》等爱国主义教育电影, 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 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德育教育工作, 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五、注重心理教育, 实现德育目标

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 注重心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德育教育内容。针对初中生的这一特点, 学校可以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咨询室, 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测试等方式, 来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实现德育教育目标。从初中教育发展来看, 开展心理咨询室是德育教育的一项新举措, 但其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至关重要, 对于一个优秀的学生来说, 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而这些恰恰都是德育教育当中的基本内容, 因此学校十分有必要开展‘心理咨询室’这一德育教育模式, 帮助学生在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同时, 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总结

综上所述, 德育教育不仅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 更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教育任务。初中作为义务教育阶段, 其德育教育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德育发展, 因此学校、教师必须要对德育予以重视。德育教育是多方面的, 更是多元化的, 教师既可以通过教育来实现德育教育, 也可以通过发挥出自身的模范作用来带动和感染学生, 通过自己的道德素质来影响学生, 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做出贡献。

摘要:德育是初中教育当中的重要内容, 其虽未成为一个系统性学科, 但其在各个学科当中皆有渗透。文章结合初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 从教师、课堂教育、学校环境、网络环境以及心理教育五个方面对初中德育教育的新思路进行探讨, 希望能够为初中德育教育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教育,德育工作,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姚生林.关于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23:1.

[2]吕佳佳.我国初中德育人文关怀理念的培育与实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 2013.

[3]陈彩峰.网络化背景下初中德育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探讨[N].山西青年报, 2014-02-09012.

初中学生德育 篇2

最近一直在教学生学习《论语》、《孟子》,也一直在思考所教授的内容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圣人之言无外乎给人们定下一套伦理道德的纲常,同时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人们信仰的要义,使得两千多年以来的人们有了君子和小人之分,有了仁义礼智之识,有了温良恭俭让之德。作为一种信仰,孔孟之道延续到了现在却变得不再是人们心中的太阳。然而人一旦失去信仰很可怕,所以我们搬来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是人们很快发现“平等、民主、博爱”好像离我们很遥远。于是我们变成了缺乏信仰的一代或几代人。于是人开始追逐利益,好像道德形象是树立在利益的最大化之上的一种。在党的政策鼓舞下,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起来的一批人未必都是道德多么高尚的。在金钱的驱动下,人与人的关系、心理、地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地人们发现“有道德、有礼貌、有纪律、有尊严”又好像成了一句口号!

于是一部分人开始诅咒、一部分人开始奋斗、还有一部分人在岗位上坚持。究其原因,在于一点,道德信仰的丢失!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信仰马列主义并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四十年代信仰民族正义坚持抗战。可是到了后来发现我们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很无奈! 进入二十一世纪,青年人纷纷外出打工,去追求自己的价值体现。但问题相继出现,孩子不能有良好的教育环境,缺乏父母的关怀和呵护,老人在暮年还要壮志不已地去抚养孙子,女人里里外外的操持家务却得不到夫妻之间的温暖。这是我们追求的生活吗?记得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温总理提出要人们“有尊严”地生活。我觉得很好。至于怎么“有尊严”地活,那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我

认为首先还是要建立信仰,建立良好的道德信仰关系。这是前提条件,不然一切都是虚的,或者说是“不道德”的。

试论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管理 篇3

关键词:中学生;挑战;引导者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12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3.079

中学生对大家来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字眼,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叛逆。它不同于小学生跟高中生,小学生由于年纪比较小,同时又对教师比较敬畏,所以对教师说的话言听计从。而能考上高中的学生肯定是对自己有一定的要求的,也对自己未来有一定的规划,所以教师不用太费心对学生的管理方面。然而学生在初中这个时期,因受生理、心理以及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他们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同时又开始迷茫。虽说中学生的心智不是特别成熟,但是他们对基本的道德认识还是知道的,只是他们在行为上怎么做还是有些模糊。教师在遇到有这些问题的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才会接受教师的引导。

一、当代中学生的“模样”

如今社会,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大部分学生都是在长辈的疼爱下长大,给他们足够的宽容成了长辈对孩子宠爱的一种标志。这样的环境下令现在的中学生自尊心格外强,尤其是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他们极其希望成年人可以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不再把他们当作小孩子一般对待。他们希望可以平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而不愿意再像以前那样都是他人替他们决定,一旦有人采用命令式语气,他们就会立马出现反感叛逆的情绪。

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兴趣爱好随着学习范围的增大而变得更为广泛,唱歌、跳舞、绘画等活动成为了学生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他们追求个性,一味模仿自己崇拜的人,情感也变得更加丰富。

二、中学生给教师带来种种问题,教师面临的挑战

1.互联网这把双刃剑。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对于学生的学习带来的帮助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可以网上授课、网上辅导学生学习,学生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查阅学习资料,处在信息环境下的初中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科技的发展,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但是另外一方面,网上的信息混杂,初中生的内心比较单纯,对于这些信息缺乏足够的分辨力,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误导,误入歧途。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沉迷网络游戏,初中生自制力不足,缺乏良好的引导,他们容易沉迷游戏,无法自拔。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考虑到的。

2.自理能力差。生活变得好了,加上独生子女的比重越来越大,有些父母对于孩子过分溺爱,有的中学生可能在家里什么家务都不用操心,这样在家里养成的习惯可能会带到学校,虽然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基本的生活能力缺乏的学生也不能说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此外没有正确的金钱观,可能过分地追求物质生活,在学校互相攀比,造成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

3.随着学生身体和心理逐渐发生的变化,学生之间对异性产生好感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心里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异,对异性产生好奇。但是如果对于异性之间关系认识错误,会导致初中生早恋。初中生年纪小,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方面都还不成熟,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可能会做出错误的行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三、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走向正确的道路成为了教师一项艰巨的任务

1.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宽容意味着尊重、理解、信任和沟通,但不是放任,不是纵容,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作为教师,理解学生,给他们适当的宽容,比用责骂的语句会更容易让他们改正。

学生本性是善良的,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应耐心地听一下学生的解释,给他们一次改正的机会,不要动不动就是惩罚,那样只会加深学生对教师的反感程度,也会给教师下一步教学带来阻碍。

另外教师的宽容并不等于纵容,改正的机会可以给,但是学生不以为然且屡教不改者教师就应该采取一些方法对其惩罚。比如,根据学生的特点,让他做一件既对其他学生有益又是自己擅长的事情,这样既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也让他自信心提升。这样学生就会从潜意识里往好学生的路上发展。

2.教师正确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解决“早恋”问题。中学时期也是学生情感懵懂的开始,学生受各方面的影响对异性会有好感,但这种好感还不算教师所认为的“早恋”,教师应该知道中学生男女有互动是正常的现象,而且也是有必要的,这样有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教师在遇到这样问题的时候,不能一开始就认定学生已经早恋,正常交往也要严加阻拦,并且加以训斥,这样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也会让事情适得其反。

教师应该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公开与学生进行交谈。尊重学生的人格,朝着健康的方面思考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且采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正常交往。对对方有好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怎么样做才是对对方好,才是为对方考虑,然后转化这种情感成为学习上的动力,双方可以公开正常交往,把对方当成自己学习上前进的动力,让学生健康顺利地渡过这段青春期。

四、结语

新课改政策的出台不仅是让学生所学的每一科进行改革,它还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德育的培养,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活动,根据他们的特点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从学生的切身实际作为出发点,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兴人才。

初中学生德育 篇4

一、农村初中学生的家庭之爱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独生子女时代在农村已显现,随之而来的是全家人对孩子的疼爱、呵护,对孩子应有的批评、责备不见了,他们适当的家务不做、劳动不参加了。据调查,我校17岁以上80%的女生不会做饭、洗衣服,80%的男生没有干家务、农活的经历。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少了,孩子的任务是学习,家务活、农活都是大人的事。他们主观上给了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但客观上剥夺了孩子劳动锻炼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他们为片面地提高孩子学业成绩而不关心孩子的言谈举止、思想变化,甚者对孩子随便骂人、说脏话的现象充耳不闻,更谈不上对孩子尊敬师长、礼貌待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等良好品德的熏陶和培养。

这是典型的溺爱,它使孩子缺少了必要的劳动锻炼,缺少了独立生活需要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生活经验的锻炼机会,缺少了学会吃苦、学会努力、学会自我磨练、学会独立处理生活事务、学会明辨是非能力的培养,殊不知通过说教把良好品质灌输给孩子是徒劳的,说教苍白无力,灌输无济于事,实践的教育才是无言的,在劳动锻炼、社会实践中社会问题的存在引起孩子的思考和思想冲突,那就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的条件、情景和过程。这些都不存在,何来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呢?

二、农村初中学生家庭德育教育现状

农村孩子出生于农民家庭,农民的小农意识,文化素质低,无可非议。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满足,与之相比精神文明、文化素质的提高相对滞后。笔者在与家长交流时发现,家长从来不给孩子订阅健康的读物,家长更不读书看报。对孩子的教育是盲目、简单粗暴、放任自流的,粗俗语言是家长的口头禅,粗暴行为已成习惯,这使得农村初中学生在家庭中没有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榜样可模仿,没有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家庭氛围,他们在家庭中的德育教育几乎是空白,这更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大缺失,从而使得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质量大打折扣。

三、农村初中学生家庭教育亟待提高

家庭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和必要补充,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是家庭德育教育的升华。家庭是孩子长期生活的居所,孩子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怎样做人和做事,首先是从家庭获得的,因而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家庭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尤其是在早期的教育中起着学校难以起到的作用。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今天,农村家庭德育教育现状已不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家长应该配合学校做到:

1.统一认识。学校借开家长会的机会,和家长坦诚沟通、交流,让家长认识到家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家长的认识统一到学校教育方面来,特别是对学生思想道德、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优劣,和家长一起分析原因,提出要培养的目标,共同制定对策,明确学校做什么,家长做什么,并要求家长和学校保持高度一致,密切联系和配合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要实时注意学生思想变化、行为表现,定期和学校沟通,争取学校和家庭形成德育教育合力,并长期坚持下去。

2.家长以身作则,榜样示范。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师范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在家庭教育中更是如此,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自己先要做到。家长不妨订阅一些报刊图书,农闲时少赌博、少喝些酒,多读一读报刊书籍,给孩子以学习的示范作用;要孩子尊敬师长,家长先要尊重、孝敬自己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随时随地影响和教育着自己的孩子。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的言谈举止,可以使孩子受到感染和熏陶,对孩子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在学校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国家倡导提高国民素质的今天,请家长们沉下心来,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和谐、文明向上的家庭氛围,并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和学校一道以德育德、以才育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把孩子培养成具有高尚道德情操、良好行为习惯、讲文明、懂礼貌的德才兼备的国家栋梁之才。

摘要:<正>农村初中学生给教师起绰号,折射出他们缺乏良好的家庭德育教育。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来临,这些孩子在家中饱受溺爱,缺少良好的家庭德育养成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教育环境。笔者提出这一问题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与广大同仁探讨,以提高农村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质量,找到提高农村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有效途径。

简论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管理论文 篇5

1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存在问题

1.1德育教育目标脱离现实、过于抽象

当前德育教育的目标不够明确,较为乏力,在教育中,是以班级作为主体,具体教育目标也是统一固定的,虽然适应班级德育教育,但是无法满足学生的个体道德需求。分班是根据学生的年龄进行的,学生道德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这样的情况下,还是采取统一的教育目标,这就会使得德育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对于道德个体,显然这样的教学目标设定是乏力的。另外,在设计德育教育目标时非常抽象,目标和生活实际出现脱轨的情况。德育本质就是要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但是在德育实践中,实际情况却是因为目标价值取向过高,非常抽象,远离生活实际,没有贴近学生的思想基础,没有将实践性和理想性进行有机结合,德育中没有体验及实验,脱离了德育教育的本质,这就与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全面要求及个性丰富及发展不相符,偏离了德育目标。

1.2德育教育方法过于单向、没有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

做好初中学生德育工作的四种途径 篇6

一、 制定具体的德育目标

要做好初中学生的德育工作,首先得对初中学生的特点有清醒的认识,然后根据这个认识去制定相应的工作方略,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我校经过长期的探究和摸索,对本校学生的特点形成了以下几个认识:一是本校学生思想起点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知识面比较广,对新鲜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渴望展现自己的才华。二是学生的自我期许比较高。由于我校学生的家庭环境普遍比较优越,长期的家庭教育影响势必使学生对自我的优秀发展有较强烈的需求。三是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比较健康,在纠正不良行为方面不需要下很大的工夫,但在提升上面却必须着力。四是学生毕竟还是小孩,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智模式决定了他们身上也必然具有和其他孩子一样的问题。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宝贤中学学生在校的六个学期都制定了不同的德育目标:第一学期的目标为“做合格宝贤人”——重高层次的行为习惯养成;配套下发了《宝贤须知》,对学生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交朋结友、文化娱乐等方面提出了基本和国际名校接轨的要求。比如针对言谈举止我们就专门开设了谈吐课,针对穿着打扮方面我们就正装校服和运动校服的得体穿着进行了辅导,针对娱乐我们专门推荐了适合宝贤初一学生观看的五档电视节目、十部电影和十位明星等等。

第二学期的目标为“爱我宝贤”。因为学生即将升入初二,众所周知,初二年级是学生最叛逆的时期,我们认为在学生准备全面叛逆的时候给他强烈的爱校意识,借助学校的整体氛围去为他青春的狂野设置导流渠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手段。所以围绕“爱我宝贤”这一德育目标,我们设置了“倾听同学的声音”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设置了“老师,我想对您说”、“校长,我想对您说”活动,引导师生之间互动,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尤其是校长信箱的每一封信我们都会在周一晨会的时候给予回复,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学校还设置了“我们的自留地”活动,在校园内为每个班级留一片自留地,这片自留地或在操场边,或在山脚下,孩子们可以种上可爱的小花,画上美丽的图片;可以制作独特的造型,装点青山绿水。孩子们对校园的爱就通过这点点设计表现出来。

第三学期的德育目标为“走进世界”。进入第三学期,孩子们“我已经长大”的意识较之以往会强烈很多,这一时期他们有强烈的主观意识。所以我们为学生预设的德育目标为“走进世界”,意思是说他已经以一个独立的人的姿态并且带着独立的思想走进这个世界。为此,我们创设了“探寻我的未来”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寻找和自己性格相同的人,去探寻自己未来的轨迹,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矫正;我们设计了“我的辐射地带”活动,要求学生以自己为中心,研究自己为周围人物带来快乐的指数,并且每人有一本名为“我的辐射地带”的专题记录本,用图片和文字记下自己为他人付出的轨迹。我们还引导学生在这一时期接触哲学,希望学生能够在人类智慧的结晶里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和方向。

第四、第五、第六学期也分别有不同的德育目标,这么多年来,我们既有传承,也有改变,但是核心不会改变:我们进行的一切德育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阶段性的思想困惑的。宝贤的学生毕业以后留恋母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母校在他们人生的这一个阶段,给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人生体验。

二、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宝贤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要站在世界教育的最前沿,站在地区教育发展制高点上去构思。要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要本着‘激扬青春、沉淀思想’这一核心理念,从文化育人、社团育人、品牌育人、环境育人和思想育人五个方面去做文章。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构建独树一帜的宝贤德育工作新局面。”这是文国韬校长在宝贤中学教代会上对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提出的总要求。

为什么要以“激扬青春、沉淀思想”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总要求呢?我们认为,这是在把稳时代脉搏、立足学校实际的前提下提出来的。首先是“激扬青春”这个部分,它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校园文化的创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二是校园文化的创设是激励性的而非功利性的。另外我们在“激扬青春”之后加上一句话,叫“沉淀思想“。其用意很明确,就是告诉学生,在激扬的背后,必须要有思想的沉淀。宝贤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由以下五部分构成:

(一)社团育人。宝贤中学重视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的建设,在校德育处、团委会和少先队的指导下,宝贤中学学生会的工作蓬勃开展。一大批学生社团把校园的文化生活装点得五彩斑斓,文学社的才情与妙想,漫画社的新潮与古怪,摄影社的专注与浪漫,学生乐队的激情与奔放,书法社的古典与内敛,还有舞蹈社的青春与张扬。孩子们在社团里找到了兴趣和方向,而社团又让他们的才华得到 了进一步的展现。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是无处不在的,学生社团的组建,也是秉承宝贤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激扬青春、沉淀思想”的,代代宝贤人在这个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地开拓创新,让孩子们的青春与思想各得其所,为他们日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文化品牌育人。宝贤中学的三大文化品牌:春季学期的独唱、独奏、独舞比赛、秋季学期的商品义卖会以及年底的“宝积之声”迎新文艺汇演已经成为最受宝贤学生热爱的文化品牌。每当这些品牌节目即将上演的时候,都吸引着全校师生的注意力。宝贤学子们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参与能力、组织能力都通过这些活动得到了大大地提升,素质教育之花在宝贤处处开放。

(三) 运动育人。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宝贤学生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宝贤中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春季学期的男篮女排赛,秋季学期的校运会,都是非常吸引人的赛事。每年比赛的时候,加油声,助威声,此起彼伏,汗水在挥洒,激情在荡漾,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环境育人。宝贤中学面临着美丽的桂湖,背靠历史名山——宝积山,优雅的环境,使得宝贤中学具有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代代宝贤人在青山绿水间挥洒才情,使得学校越来越美丽,越来越优雅,越来越有内涵。漫步宝积山上,徜徉学海之间,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冰心老人曾写道:“在风景区求学是人生的一大快事。”这或许代表了所有宝贤学子的心声。

(五) 思想育人。思想育人是我们近一两年来着力比较多的一个方面,因为我们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是必须要在初中阶段给他一个会思考的头脑,并且要打下相对扎实的文化底蕴的。大家都知道,现在升学压力很大,学校的课业负担很重,但是如果只是单纯性地发展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记忆,忽略对学生精神底色的打造,这样的教育效果是要打折扣的,所以学校很重视学生思想的发展,在这个方面,学校主要依靠两块阵地来开展工作:一是很受学生喜爱的宝贤论坛,二是我们的文学社社刊《浅翼》,这两个部分为学生表达自我、认识自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地。

三、 狠抓常规管理

在常规管理方面,宝贤中学曾组织过对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深入学习,在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魏书生教育思想的精髓之一,就是把常规管理做得很细,做得很扎实,每天做一分钟家务、每天写一分钟日记、每天挺胸抬头大踏步一分钟、每天唱一分钟军歌校歌、每天进行一分钟记忆力或注意力比赛。这些做法很简单,谁都可以做,可是坚持下来,学生所得到的就不仅仅是这五件事情了。我们仔细分析这五个一,看他教给学生什么呢?做一分钟家务,教给学生劳动的习惯;写一分钟日记,教给学生反思的习惯;挺胸抬头大踏步走一分钟,教给学生注重仪表风度的习惯;每天唱一分钟军歌或者校歌,教给学生乐观的习惯;一分钟记忆力或者注意力竞赛,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总而言之,我们可以这么说,在常规管理方面,魏书生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抓住若干小细节,培养若干好习惯。这就是我们学校德育应该发力的地方。

在这一方面,宝贤有选择地吸收了魏书生的做法,宝贤倡导早、中、晚三个习惯,即晨叠、午写、晚计划的习惯。所谓晨叠,是指学生进入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作业交到第一桌,每一本作业本必须边缝整齐叠放,横看竖看都不乱。所谓午写,是指宝贤学生使用学校定制的字帖,利用中午14:20-14:40的时间统一练字。所谓晚计划,是指宝贤学生晚饭后开始写作业之前必须在家校联系本的固定位置上,写出当晚的学习计划,这个计划具体到分钟,完成之后由家长签字,翌日老师批阅。

我们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初中阶段的基本任务,这永远是我们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宝贤还有以下几点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学生如果具备自我教育的意识,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这就意味着这名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已经相当成熟。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方面,宝贤通过写发泄小纸条的形式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瓶子,遇见不开心的事或者对自己不满的时候,就写一张小纸条放到瓶子里,每个周末下午拿出十分钟清理心情垃圾,已经解开的心结或者解决的问题,就把小纸条拿出来。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就继续留在瓶子里面。班主任定期检查学生的小瓶子,发现瓶子里纸条特别多的孩子,就要和其进行沟通,了解情况,通过老师的帮助使其心结得以化解,或者行为发生改变,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自我管理方面,学校给学生创设自我管理的平台:在学生代表大会中设立了提案制度,允许学生就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广泛收集同学的意见,畅所欲言;设立了22个校园执勤岗,每班执勤一周,每个岗位分别由学生自我管理。我们下一步还准备设立学生仲裁法庭,学生中的若干纠纷交由仲裁法庭解决。

(二)开设行为习惯养成班,把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常态化。对德育线的领导来说,一大部分时间是花在处理问题学生的身上的,经过这些年的总结,我们发现最好的办法就是防患于未然,建立起防火墙,也就是设立行为习惯养成班。学校规定,凡是在老师进行一次家访后在行为习惯上仍没有明显好转的学生进入行为习惯养成班。行为习惯养成班由德育主任和专职心理老师进行辅导,为期一个月,每周三次的训导课,内容包括病因溯源、家庭因素、小学经历剖析、行为矫正方案等等。这些系统课程对于后进生的转化具有相当明显的效果。很多所谓的后进生在经过一个学期教育后就可以变得很能干。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问题人物学校都可以掌握,调查情况和了解情况相当方便。问题人物扎堆后,原先那个小问题就不是问题了,负面关注点下降,对于孩子的心理负担来说是好事情;一般说来,学校里的问题孩子基本上是扎堆玩的,所谓人以群分的道理就是这样,把他们集中控制,再分而化之,解决问题就相对容易了。

四、 打造优秀的德育队伍

学校德育水平要提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班主任队伍。班主任队伍的工作能力强,学校的德育面貌肯定会上层次、上台阶。在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做过很多努力,也做过很多尝试,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宝贤中学发展的队伍建设之路。

(一)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建设队伍的先决条件就是建立科学的评价队伍体系,这是任何管理系统都无法避免的首要问题。在坚持科学和民主的前提下,我们把班主任的评价体系分为钢性和弹性两大部分。钢性体系包括学校量化检查分数、学期期末考试总成绩和出勤记录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达到指标,就可以有资格评为校级先进,名额不够,就轮流坐庄。但是市级或者区级先进的名额一定要是钢性指标中的前三名。这样就避免了一些无谓的纷争,也使得评价相对公平。我们着力比较多的是弹性评价。弹性评价是在一个平台上展开的,这个平台就是我们的班主任述职制度。每个学期的最后半个月,我们会集中精力做好班主任的述职工作,每个班主任一节课,先以书面形式写好述职报告,报告之后进行交流,交流基本上围绕班主任教育理念的评价、工作态度的评价、工作方法的评价和工作效果的评价四个方面展开。主要是系统地帮助班主任梳理其带班的得失。须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班主任有些时候对自身的工作缺乏科学、客观认识,通过述职,能够很好地帮助其解决这个问题。再加上知识分子本身好面子,自视清高,如果以交流的方式来指出其不足,也更容易接受一些。

(二) 大力培养年轻班主任队伍。我校年轻班主任占了班主任队伍的绝大多数。年轻班主任有热情、有冲劲,比较新潮,容易跟学生沟通,这些都是他们的优势。但是他们也有缺点,如对教育工作认识不深,处理问题欠缺经验等。对年轻班主任的培养问题,宝贤中学已经建立起两个长效机制。

一是班主任基本功比赛。学校每年11月份举办班主任基本功比赛,要求班主任工作经验未满三年的年轻教师都要参加。比赛内容包括三大部分:(1)考查应急事件方案,类似于两个学生打架家长互相指责该如何处理、早恋学生该如何处理等等。(2)即兴演讲的能力,由年轻老师抽签,抽到某个教育情境,要求针对全班展开教育,根据老师的表达给分。(3)独立解决学生思想困扰的能力,模拟各种类型的学生与班主任进行面对面的单独交流,考查班主任怎样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化解其内心与世界冲突的能力。班主任基本功比赛是每年学校生活的一件大事,一些考题也会成为老师们谈论和关注的焦点,无疑,这也为年轻班主任提供了深入研究的平台。

二是班主任研讨会的召开。每学期学校都要召开一次大规模的班主任研讨会,如上学期班主任研讨会的主题就是“进一步深入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研讨会从怎样与学生交流、团队活动设计和团队心理辅导以及常规管理三个方面深入研究魏书生教育思想在我校的具体应用。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们觉得班主任研讨会确实是个很好的平台,只要利用得法,切中要点,组织得力,对队伍的建设来说是具有很好的推进作用的。

初中学生德育 篇7

一、以理解学生为出发点, 努力拉近师生感情

在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 初中学生的生活已不仅仅局限于校园本身, 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 而是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他们也会碰到更多困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很多困惑是他们凭一己之力所无法面对、解决的。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 要熟悉把握初中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点, 对他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 帮助他们排解困惑、指明方向。要真正的理解尊重学生, 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 多关心、支持学生, 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变化, 要及时发现、疏导, 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亲切, 信任感更强。同时, 当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 尤其是在学生遇到挫折时, 班主任要及时表示出对他们的关切和理解, 力所能及的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收获的将是学生对班主任的感激, 进而是尊敬, 师生间的情感就会更加贴近。因此, 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建立师生融洽关系中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 初中班主任信任学生、尊重学生, 就能唤起他们的自尊心、自强心, 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积极进取, 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

二、以加强沟通为切入点, 民主公平管理班级

初中班主任一般都承担着一些课程的教学任务, 工作忙、任务重, 班里发生的样样事情, 有时不能每件事都了解得特别清楚, 在处理问题时偶尔会带上一些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 如果事实并不是像班主任了解的那样, 就轻易的下结论, 那么不仅仅容易使学生受委屈, 而且班主任也将面临信任危机。所以, 及时、准确的与学生进行沟通联系, 就可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 使他们乐于与你交流,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公正意识。反之, 如果武断专横, 则会失去民心, 导致德育工作被动。同时, 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 在学生成长之路上对学生骑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班主任的知识丰富、能力超众、品行端庄, 就会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使人敬服的威望, 这也是公平民主管理班级的重要前提。

三、以赏识学生为着力点, 激励学生自信自强

俗话说:“好学生是夸出来”。可以说, 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赞扬认可, 初中学生也不例外。所以, 初中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们的优点, 带着欣赏的心态去看待学生, 不能总是去挑剔。在班里总有一部分所谓的“差生”, 对于这部分学生, 更需要班主任的关爱和赞许, 这些学生可能学习成绩不好, 但总有自身的优点。班主任就是要善于发现优点, 用信赖的眼神、鼓励的微笑, 为学生们树立强大信心。作为初中班主任, 要时时刻刻的提醒自己, 赏识学生、爱护学生、认可学生, 对学生取得的没一点进步, 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认可, 切实激发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真正让赏识教育成为学生进步成功的催化剂。只有善于赏识, 才有希望能培养出的是热爱生活、充满自信、勇于挑战困难的人才。

四、以集体活动为关键点, 切实凝聚班级合力

一个初中班集体如果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 就必然死气沉沉, 缺乏活力, 这将有碍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要想让班集体充满生机活力, 最重要的是坚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初中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 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展示能力和才华, 获得认可并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如何引导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是班级工作的重点。所以, 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 在活动扮演倡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 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组织和实践, 同时在活动中放下架子, 积极参与, 这会极大的拉近班主任和学生间的距离, 增强班级凝聚力, 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同时, 要全力锻造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 从工作内容, 工作方法、工作艺术上进行指导, 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 在学习、生活上严格要求他们, 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建设的排头兵。要大胆地使用他们, 让他们充分探索搞好班级工作的新路子, 对工作中的不足要及时指出, 对工作中的困难要及时予以帮助, 对工作中的成绩要及时给以表扬和奖励。可以说, 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 会大大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 使班级管理更加轻松愉快、和谐向上。

总而言之, 初中班级是一个整体, 学生在这个集体里学习、生活、成长。班主任只有持续不断的加强德育思想教育工作, 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才能树立良好班风, 建立良好班集体, 使学生养成“班级兴衰, 人人有责”的集体荣誉责任感, 在提升班级德育工作效果的同时, 切实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参考文献

[1]刘静.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之我见[J].《中学课程资源》.2007年第10期.

[2]蔡汉荣.班主任怎样做好德育工作.《广东科技》.2008年第第03期.

[3]万兵.善于探索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J].《基础教育参考》.2010年第02期.

初中学生德育 篇8

一、在学生德育工作中常遇见的问题

(一) 难以正确认识初中德育工作

在网络时代中, 现在的初中学生接触到的各种信息与我们很多初中班主任在成长过程中所接触的信息有很大的区别。从众多资料的分析来看, 很多初中班主任并没有实际地把握住现在的初中学生的心理, 采用的依旧是过去的一些灌输或说教式的教育方式。这一方式遭到了很多初中学生的抵抗, 但是很多初中班主任至今仍无法整理出对当今的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二) 无法满足初中学生在德育教育方面需求

面对当前初中学校德育工作难以开展的现实, 很多初中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却仍只停留在告诉学生社会是怎样要求他们的, 他们需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等层面, 而缺乏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这显然跟不上现代的教育潮流, 也不符合个性多变的初中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需求。

(三) 教育科研力度匮乏

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是, 学生只要通过考试就能进入更高的学府, 就能取得更高的学历, 相应的就会有更多的机会找到好的工作。这种现状使初中班主任对一些新型的教育方式不能及时的接受和贯彻落实, 只会更多地注重学生智力方面的发展和对学生知识方面的灌输, 而忽略了对于学生品行的指导。这也就造成了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会面临重重困难。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探索

(一) 以自身榜样为出发点, 引领感悟学生

初中学生年龄一般都在十多岁, 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 明辨是非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对于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有着很强的好奇心, 且模仿性强。而班主任作为学生在初中阶段主要接触的权威人物, 理所当然地成为初中学生模仿的对象。初中班主任在学生面前要更注重自己的形象, 通过自身榜样的塑造, 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引导学生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 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世界, 认识人性, 感悟人生。事实证明, 如果初中班主任以自身榜样为出发点, 必将更好地走进学生心灵, 打开学生心扉, 引领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让学生受益终身。

(二) 以理解学生为出发点, 拉近师生情感

初中班主任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 结合现代初中学生的特点, 发挥自身的作用, 以理解的心态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 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起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和信任。尤其在学生面对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时, 班主任的帮助和关心会让学生更容易“亲其师, 信其道”, 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如果初中班主任以理解学生为出发点, 合理地处理学生之间出现的问题, 必将更好地走进学生心灵, 打开学生心扉, 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 促进班级更和谐。

(三) 以加强沟通为切入点, 公平管理班级

初中班主任一般都是班级的科任教师, 日常教育、教学工作都非常繁重。在处理学生问题和班级事务的时候, 教师在兼顾不周的情况下往往就会很武断地做出处理。为了合理地处理班级内部事务, 化解学生之间的各类纠纷, 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平等交流的平台, 初中班主任就需要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作为切入点, 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做法, 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让学生感觉班主任是可以和自己像朋友一样交流的人, 并非是高高在上的, 他是可以公平地处理每一件事务, 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如果初中班主任以加强学生沟通作为切入点, 必将更好地促进班级形成公平公正的竞争意识和氛围。

(四) 以尊重学生为支撑点, 激励学生自尊自信

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作为初中学生, 他们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和羞耻心, 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同, 而且他们的这种自尊心都是很脆弱的, 都需要很好的保护。所以, 对于初中班主任来说, 要尊重每一位学生, 不要做有损学生人格的事, 并要尽可能地关注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点进步。事实证明, 如果初中班主任以尊重学生作为支撑点, 激励学生自尊自信, 必将更好地走进学生心灵, 打开学生心扉,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改变自我的动机, 培养出更多勇于面对挫折、积极向上的学生。

(五) 以集体活动为关键点, 凝聚班级合力

初中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表现的欲望, 他们大多数都希望通过各种自我表达来得到别人的认可。对此, 初中班主任就可以通过举行一些球赛、开展一些书画大赛、组织一些户外活动等方式,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足够的展示才华的机会,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其所长, 应用于班级的活动中, 以此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同时, 班主任还可以让一些平时学习不太好, 但是在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有天分的学生担任相关的科代表, 并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肯定, 借此打造一支工作能力良好、沟通能力较强、可以起到榜样作用的班干部队伍。事实证明, 如果初中班主任以集体活动为关键点, 凝聚班级合力, 必将更好地走进学生心灵, 打开学生心扉, 增强班级的团队精神, 促进班级事务的正常开展。

总之, 初中班主任作为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导师, 要结合当前的时代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 及时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 坚持以人为本, 走进学生的心灵, 打开学生的心扉, 才能使德育教育成为学生整体发展的推动力, 才能为学生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摘要:德育工作可以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行, 对学生今后的个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初中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入手, 通过班主任以身作则、拉近和学生感情等方面做法的探讨, 提出对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班主任,工作艺术

参考文献

[1]陈朝权.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 (20) .

初中学生德育 篇9

有人说:“自信是成功路上的一块奠基石, 只有足够的自信, 才能勇敢的开辟属于自己的成功。”名人但丁曾说过“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说去吧”, 但丁就是靠着一种充分的自信, 逐步登上自己的成功舞台。名人如此, 作为新世纪的祖国未来接班人的初中生更应当站稳自己的立场, 树立自信心, 努力的去培养个性, 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情况, 更好的看清的目标, 为以后的理想而努力。

要想让学生把自己当自己, 了解自己, 培养自信心, 就需要班主任引导学生周围的人群共同创造氛围, 让学生在大家的帮助鼓舞下, 充分的展示自我, 说出自己的想法, 做到自己的承诺, 在自我言行中, 获得肯定的激励, 充分树立信心, 在习惯中培养出独特的个性。比如, 在班级管理中, 对于挑选班干部, 传统做法都是综合看学生以往的教师评定和成绩来任命的, 基本都是老干部, 班级氛围沉稳有余而活泼不足,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 我充分的了解学生思想情况, 鼓励学生们对班干部选举实行自我推荐, 学生投票, 班级管理建议, 才艺展示等, 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空间, 都有被触动的环节, 增强自信心, 为今后的健康成长铺就平坦的道路。

二、让学生把自己当别人, 就能清楚的从别人的角度, 看到自身不足, 才能努力奋发的去完善自我, 积极自主的学习和成长

俗话说:金无赤足,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足之处, 特别是十几岁的青春骚动中的初中生们, 叛逆, 个性, 张扬, 新思维, 无所谓的态度比比皆是。为了让学生们顺利而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缺点, 我的做法是:从学生的生活入手, 狠抓学生学风纪律, 用趣味而生动的游戏式的展示中,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 激发学生的改正意向。

三、让学生把别人当自己, 就是让学生自己从旁人的角度去学习他人长处, 为以后的健康成长积累丰富自我经验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鉴, 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鉴, 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就是要告诉我们要时刻以别人为参考对象, 把自己当作别人, 遇到事情, 多想想, 作为自己学习榜样的人, 如果自己是他, 他会如何做, 这样做有什么结果, 如果是自己, 又会如何做, 结果又如何呢?有了参考, 有了借鉴和比较, 才能更好的学习到别人的优点, 吸取成功经验, 积累宝贵自我见识。比如, 在班级管理中, 我经常针对性的开展一些“我和爸爸 (妈妈……) 角色互换的一天”“今天我当班主任”等学生与家人、老师、同学间的角色互换主题活动。收获颇丰, 让学生们在互换的角色中, 深刻体会到了, 别人的不容易, 别人的行为处事的方式方法, 个人行为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展示, 每次活动过后, 学生们的心理思想成长速度与日俱增, 让我的班主任管理更加和谐, 有序进行。

四、让学生把别人当别人, 就是需要锻炼和考验学生们, 在生活和学习中没必要去不盲目羡慕和追逐他人, 平常心, 才能活出自我, 健壮成长

在当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 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 温饱问题基本得以解决, 但总归会有一些贫富的差异, 十几岁的初中生们, 正当个性萌芽状态, 爱虚荣, 喜欢攀比, 经受不起诱惑, 自卑, 不慎失足堕落等, 那些沉迷网络, 为网费而打抢的学生事件就是典型的例证。这就需要我们为人师表的教师们好好的对学生们进行指导, 让学生把别人当作别人, 放平心态, 保持平常心, 不必要去盲目的跟随, 攀比, 才能不辜负家人希望, 老师教诲, 对自己今后负责。除了平日那些具体典型事迹的宣讲外, 通过沟通努力, 参照湖南电台大型教育策划“变形计”情景, 我特别组织了班上学生们推举的羡慕的富裕学生甲乙, 和家庭条件乡村的丙丁, 两两家庭学生互换角色, 通过亲身的经历, 让学生深刻体会到, 与其羡慕别人, 不如自己动手创造, 别人的生活不是靠羡慕来得, 只有端正好学习和思想的态度, 才能活出自我, 开创光明的未来。

以上是我的一些对于初中生班级管理的粗浅经验, 在管理过程中, 我也学习到了很多在书本外的知识, 深刻体会到教育是一门意义深远的学科, 在让学生在角色互换实践中, 我也时常把自己当作学生来思考, 收益不少。看着学生们一步步的在把自己当自己中树立起了自信, 在把自己当别人中认识到了不足, 在把别人当自己学到了优点, 在把别人当别人中获得的淡定。我看到了学生们顺利成才的灿烂明天。

摘要:十几岁的初中生已经小小大人, 开始了寄宿学校的独立生活小模式, 这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和新的起点, 青春期的叛逆思维已萌芽成长,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个性的, 负责班级的管理工作的班主任压力很大。然而多年的班主任管理经验告诉我, 要想管理好班级几十名独立个性的学生们, 必须要让他们自己认识自己, 体谅别人, 这就需要班主任从多角度去引导学生们, 从学习中, 生活中, 进行适度的角色互换扮演, 这样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到, 为人做事, 将心比心, 在其位, 谋其政的健康成长。具体管理总归为, 让学生在角色互换中, 把自己当自己-树立自信, 培养独特个性;把自己当别人-看到自身不足, 努力完善自我, 把别人当自己-学习他人长处, 丰富自我经验;把别人当别人-不盲目羡慕和追逐他人, 平常心, 活出自我。

初中学生德育 篇10

一、当前初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虽然很多学校都认同德育工作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并且也给予了一定支持,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难取得实效。传统教育更重视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很多学校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课程教学中。而且学校德育在很多情况下是为了德育而德育,仅仅把它当做一个教学任务,这样往往会使其流于形式[1]。如学校有时会安排德育实践活动课,但并没有为其配备具体安排和内容, 很多学生只是把这类课程当做休息放松的课程,老师没能给予绝对重视,提出教学要求,最后直接影响德育成效。

(二)缺乏初中德育工作的技巧

德育是一门艺术, 必须首先打开学生的心扉才能有效开展德育工作。很多老师的德育都仅停留在口头单方面的说教上,这种方式百害而无一利。首先仅仅通过说教这种单调的手段是无法让学生欣然接受的, 并且长期说教也会触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其次单方面的方式更是无法和学生形成互动,走进学生心扉。作为恶性循环的后果,德育会越来越僵硬和封闭,难以顺利进行。因此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技巧,构筑与学生的心灵之桥格外重要,也是德育工作的成功之匙。

二、当前初中德育工作艺术的探讨

(一)付出关怀———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初中生的心智是不够成熟的,老师面对的是一群懵懂的孩子,并且正处于青春叛逆期[3],因此强硬的说教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只有通过关怀才能越过那堵心墙。当然这里的关怀并不是刻意显露的,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远比说教能感化学生。相关实践证明,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就必须重视关心和关爱学生,将学生看成自己家人,主动走进学生的家庭生活,将学校、家庭结合起来,将德育与生活直接结合,真正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给予及时关心和帮助,让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支撑,获得应有的温暖和关怀。教师在开展德育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平等对待学生,用真心关爱学生。只有在关怀学生的基础上,德育之光才能照亮学生心扉。简言之,德育工作的艺术就是关怀。

案例1:某班有一 位男生 ,长期迟交 或不交作 业 ,而且每天都 看起来很 疲惫。老 师调查以 后才发现 ,原来他每 天放学后都 去学校附 近的网吧 上网 ,一直到很 晚才回家 。于是老师 决定家访 ,了解情况 。刚开始 ,他很抵触 ,在老师的坚 持下 ,还是妥协 了。当老 师来到他 家之后才 发现 ,其父母离婚 了 ,现在他和 父亲一起 住 ,但是父亲 每天工作 很晚才回家 。他每天 去上网的 原因其实 就是寻找 精神上的 依托 ,很明显他 缺乏关怀 。于是 ,老师暗下 决心帮助 其走回正轨 ,首先老师 建议他父 亲以后多 抽点时间 陪孩子 ,不要一心只 在工作上 。其次老 师可在平 时经常鼓 励该生。 慢慢地 , 效果越来 越明显 , 他开始认 真学习了 , 成绩相比 以前有了飞 跃。

(二)以身作则———树立学生的德行榜样

德育工作中的德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 还是对老师的要求。老师的良好品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4],最好的榜样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老师的言行举止都会被学生在潜意识里效仿,因此躬行实践远比生硬说教有意义。很简单的事例,老师几乎天天和学生说要注意安全,过马路时一定要看红绿灯,一定要走斑马线。可是很多情况下,学生不一定会按要求来,而且有时甚至老师自己也不会这样做。万一有学生看到老师过马路不走斑马线,或不等绿灯,那么学生自然会认为那些要求只是口头上的,并不需要实行。相反,如果老师真的等绿灯再过马路,学生看到就会认为自己也得这样,那么无形中,德育工作就成功了。

案例2:某班刚开始实行迟到记名管理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不太配合,迟到现象时有发生。有一天由于交通原因,班主任在路上堵了很久,最后迟到了,赶到班上后,立马向同学们道歉,并且要求考勤员在记录本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保证说以后尽量不再迟到。之后一段时间里,班上迟到现象明显好转了很多。老师这次迟到后的以身作则,让学生明白准时上学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三)公平公正———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

从传统教学模式看,或在老师传统思维的统领下,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学生经常被分为好学生和坏学生两类。而学校经久不衰的奖项———“三好学生”往往授予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其实这是非常不公平的。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同的学生就是不同的类型,以成绩为标准是不合理的。德育更是如此,实行德育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尊重个性。《论语》中已经提出因材施教的观点,古人尚能若此,更何况新时代的人们。每个班几乎都有很多学习成绩并不优秀的学生,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学生所有方面都不行。如有一位女孩在学习上很努力,成绩却无法提高,可是谁也不曾想到她会是市区艺术小人才绘画比赛一等奖得主。相似例子不胜枚举,有的同学在运动上有天赋;有的同学在书法上有天赋;有的同学在陶艺上有天赋,等等。所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而老师需要发现这些闪光点[5]。

案例3:在某班,班级管理一直存在问题,班干部无法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于是老师决定改变班干部选举方式, 采取“应聘上岗”的自由参选模式 ,并且由同学们投票选举。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很多, 平时一些不怎么表现自己的同学都踊跃参与竞选。最后,新当选的班干部几乎每个人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班级管理明显变得高效。

(四)畅游文海———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光靠目前思想品德教材上几篇浅薄的文章,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那些文章多数没有太大深度,只是停留在浅显的说教上。只有真正的文学作品才有感化人心的力量。如都德《最后一课》传递的感人肺腑的爱国主义精神;海明威《老人与海》宣扬的永不言败的战斗精神;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歌颂的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等。老师可以“多读书、读好书”为核心,多开展一些类似读书交流会、读书月等活动。某班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分布情况,见图1。

由上图可知,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借助课外书籍陶冶学生情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具有重要意义。上图中,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学生最多,调查发现,学生觉得这篇文章很有感染力,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从而更珍惜和热爱生活。

(五)集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有无限活力和激情,有极强的表现欲望[6]。因此应该给予他们足够机会展示自己。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个性特点发挥,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团队意识,更为关键的是可以加强班级凝聚力,推动德育工作进行。初中各个班的班主任可以互相联系,举办一些团队性质比赛,如篮球赛、手工比赛、绘画比赛。在游戏中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协作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几乎所有年级团体篮球赛都会出现这样一幅场景:场上的球员奋力拼搏,尽情挥洒汗水,场下的同学全力为他们呐喊助威。就这样在小小的篮球比赛中,整个班集体团结一心。由此可见集体比赛的魅力所在。当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一些户外活动,让学生适当放松心情。

案例5:某班学生 长期看起 来没有生 机 ,原来学习 压力过大,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上,并且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少,整个班级缺乏凝聚力。于是,班主任决定做出改变。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他要体育委员到器材室借来羽毛球拍等用具,带着同学们到附近公园游玩。同学们刚 开始不适 应 ,可慢慢地 ,开始放松 心情 ,大家在玩 耍间有了交流和互动,同学们脸上都浮现了久违的笑容。之后该班变得生机勃勃,老师决定每学期尽量组织活动,带大家去放松。

三、实践结果及思考

通过实施上述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师开展单元训练,其考试结果为:该班级40人,得分>80(含80)者30人,80-100分8人,70-80分有2人。本次考试中优秀率为95.0%。较上次考试优秀率明显提升9.6%,实践效果明显。整个班级得到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班主任被评为“区优秀辅导员”,班级被评为“区先进班集体”,还有一人被评为“区孝敬标兵”,一人被评为“市金奖少年”,等等。由此可见,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更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并且指导学生实践,完美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初中学生德育 篇11

关键词: 初中思想道德教学 德育教育 有效途径

新课程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应用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思想品德课程知识,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又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以便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德育教学工作,让每位学生都能均衡发展,从而为我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由于初中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成熟的阶段,就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大部分初中学生都会在学习中、生活中产生一些逆反心理,如不加以引导,势必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德育教育刚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能够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分清是非观。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应该加强德育教育建设工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1.深挖教材内涵,提炼德育因素。

教材作为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加以利用,会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更能满足新课程理念对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学前,教师应该深挖教材内涵,提炼出合适有效的德育因素,再寻找一个切入点,加以引导。但由于德育教育属于情感态度区域,涉及范围较广,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课程课程,并结合学生的内心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呈现课程内容,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教师的威严,盲目认为只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只顾把课程内容灌输给学生,完全不顾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也没有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严重弱化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思维,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成为学生学习中的指导者与引导者。为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角色,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多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寓教于乐。譬如:教学前,教师先设计出几个探索性且导向性较强的问题,再引导学生自行阅读文本,并回答问题,也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勾画出来,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发挥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更是促进学生情感激发最重要的途径,从而使德育教育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感情因素在教学中的应用,如在基于大纲要求和学生心理情况的基础上创设合适有效的教学情境,用情入境,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用一种更加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器官,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为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譬如:讲解《举世瞩目》一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唱国歌、表演节目等方式,都能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陶冶爱国情操。

4.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

有效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中,而应该尝试将课程内容拓展于课外活动中。譬如:在校园内,开展手抄报、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如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大部分学生都已染上了网瘾的恶习,教师可以针对这一问题,开展课堂辩论会,正方代表:学生还是应该以学习为主,不应该玩电脑,反方代表,计算机能够拓宽知识面,了解更多的知识。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敢于发言的习惯,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让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德育是我国教育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教师应该深挖教材内容中的德育因素,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身示教,还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大力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以便将德育教育更好地渗透于教学中,增强德育教育的渗透效果,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小梅.思想品德课法律常识教育实效性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

[2]杨蓉蓉.基于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心理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4.

初中学生德育 篇12

利用重大新闻材料来教育学生, 能让他们全面地、辩证地观察事件本身, 置身其间, 适应时代变化和党的宣传导向, 树立做一名好公民的信心。这是将学校教育和社会热点相结合, 迈向建构“立体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的重要一步。

那我们教师如何利用乌鲁木齐7·5事件在政治课上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从新闻材料中提炼形象且感人的个体材料结合课程标准来教育学生,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如果教师一味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介绍, 或将政治教材抽象的理论进行说教, 将很难触动学生的思想, 因此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知道事件的过程, 而要从新闻材料中提炼一些细微之处来体验人物的言行和心理, 从而发现其伟大之处, 让我们的学生感染其真情, 陶冶其情操, 同时也真正理解了教材的要求。如:

初三政治课标要求: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 团结合作, 艰苦创业, 共同发展。

选择的新闻材料是:2009年7月5日18时40分, 乌鲁木齐市国际大巴扎附近一些闹事骨干煽动游行, 他们推翻了隔离栏, 情绪十分激动。当地武警中队长万金刚立即带领8名战士, 对闹事人群进行劝阻, 遭到辱骂和攻击。万金刚教育战士保持最大克制, 依法处置、文明执法。在与暴徒对峙中, 遭到暴徒砖块、石头袭击。面对穷凶极恶的暴徒, 万金刚迅速组织巡逻组形成防护队形。面对暴徒从四周用石头、砖块的猛烈攻击, 万金刚和战士们始终保持了最大的克制。突然3名暴徒从万金刚身后用石头猛击他的头部, 万金刚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 其他两名战士也被打成重伤。

万金刚从国家利益出发, 遵从民族团结高于一切, 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团结的事例真切地感染着学生。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要像英雄人物一样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 认识到国家的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事, 再加深拓展认识到个人的发展和民族的团结紧密相连, 我们应珍惜这一稳定的环境,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地维护民族团结。这种新闻容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产生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 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二、深入理性思考重大新闻事件

在平时的政治课教学中引用重大新闻事件, 对此的宣传和学习, 教师不能仅限于事例的表层, 而应该从学生的谈、讲、感、议中作深入理性的分析, 从而提炼出人物的高贵品质, 总结出事件的经验教训及意义, 体会到人心之温馨, 社会之光明, 前途之美好。只有让学生理性的认识、内心真正的触动, 才能使之感恩、使之勤奋好学, 振兴中华。

乌鲁木齐7·5事件告诉我们, 56个中华民族是团结伟大的民族, 在对待以热比娅为首的“疆独”分子闹事中, 各阶层的人民以民族利益为重经受住了这一重锤的考验:我们的党和人民站在一起, 始终关心受伤的群众和官兵, 并对在此事件中无辜死亡的群众进行高额赔偿;我们的武警官兵在执行任务时对凶残的暴徒一再克制, 以民族大义为重以法治捍卫人权;暴徒在此事件中先后纵火226次, 我们的消防人员接到火警命令后, 不考虑个人安危只想救出受困群众;我们的医院得知事件发生后立即组织急救队, 不顾危险将救护车开到了事发现场;我们的记者在事发两天的采访中碰到了大量的在危难时刻、不分民族相互救助的感人故事。这就是我们的社会, 我们的中华民族, 一个文明程度极高的国家, 一个有着无限前途的社会。

三、正确辨析西方媒体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

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中国的不断强大, 某些西方媒体对中国抱有偏见, 唯恐中国不乱, 特别是近年来对中国国内发生的诸如“台独”“藏独”的分裂活动进行刻意歪曲。我们要引导学生用全面辩证的观点认真辨析, 正确对待, 教会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不能让这些言论侵害学生的头脑, 糊弄学生的思想, 减弱正确的舆论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例如, 新疆7·5事件发生后, 美国《纽约时报》在7月6日报道此事时配发大量图片, 称“受伤的维吾尔族人躺在医院中”, 然而照片中清晰地看到床号上标明“32.刘永和”。还有英国等多个媒体刻意歪曲此事件的纪实。而揭开西方媒体的“云雾”, 我们看到事件的真面目是:美国政府及中央情报局的外围组织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才是幕后的真凶, 正是他们每年给了“世维会”大笔资金, “世维会”才能存在和发展, 也正是他们实施分裂中国、颠覆中国政府的政治图谋才直接导致了这场悲剧。

我们政治老师有责任让学生知道真相, 激励学生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不做背叛国家和民族的事。同时引导学生尽量从正面渠道、正规媒体中得到信息, 对西方媒体及道听途说的不实消息严加辨析, 分清善恶。

四、带领学生善于学习新闻事件, 激发其学习热情

在学习过程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对新闻事例进行分析探究, 从而揭开事件的真相并发现知识和原理。

如新疆7·5事件发生后, 学生们会不自觉地联系到2008年西藏“3·14”事件, 并进行相关的查找归类, 他们会发现“藏独”“疆独”有许多类似的地方, 学生们就是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走向成熟, 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教师引导学生在对新闻资料积累、挖掘和整理的过程中,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喜欢上思想政治课。

上一篇:ID3算法下一篇:企业业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