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生活化学

2024-09-10

初中学生生活化学(精选12篇)

初中学生生活化学 篇1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参与能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对化学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表明:贴近生活的化学教学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唯一手段。为此,我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非一朝一夕之功,化学教学注重试验,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努力钻研的学习态度。化学家西博格说:“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可见学好化学的作用巨大。那么,教师如何教好化学呢?我认为引入家庭小实验,对于初中生的学习很重要。

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和素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作风和习惯,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及科学探究、创新思维能力。近几年,中考试题逐步加大对实验的考查力度,实验试题更加注重实验的设计和评价,重视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重视考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考题的综合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些都要求化学教师不断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水平。

教材中配合教学内容设置了一些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有一定作用。如当看到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或者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时思考该如何用实验除去,等等。通过这些家庭小实验,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从而增强了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1. 培养科学品质。

家庭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求实、追求

3. 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3.1 生成问题,形成学习动机。

实验课的导入,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可通过讲述化学故事、联系日常生活与生产实际、联系现代科学最新成果、实验演示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产生了猜想与假设后,要求学生充分地展示交流,允许学生有多种猜想与假设,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更加浓厚。

3.2 设计方案,明晰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在这一教学环节,首先采取学生自主学习或教师提示等方式完成与设计方案有关的知识、方法准备和资料的收集工作,然后再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实验方案,最后通过小组交流或班内展示确定本实验组的实验方案。在交流与展示方案时,要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不仅要列出实验原理、装置、操作步骤等,还要说明实验的注意事项及原因所在。

3.3 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化学实验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实验,要求学生合理分组、分工合作、谨慎操作、如实记录。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巡回辅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特别要注意避免不安全的操作。

3.4 交流提高,合理评价。

学生通过分组、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后,各小组展示各自的实验方案、实验现象与结论,对展示情况进行讨论、评价,筛选出最佳方案,提炼学生探究过程生成的方法与情感因真理、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家庭小实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实验不成功时学生就会分析失败的原因,改进方法,重新实验,直至成功为止。渐渐地,学生就会形成不怕失败、锲而不舍的顽强毅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尊重实验事实,以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分析、推理,这是一种科学的实验品质。

2.挖掘思想素材,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

在实验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素材,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将知识的传授与素质的培养融于一体。例如,在做“碳酸钠性质”实验时,引导学生阅读“侯氏联合制碱法”简介,学习我国纯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先生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献身化工事业,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在做“石油和煤的性质”实验时,向学生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并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钢铁、石油、煤炭、化肥、水泥、化纤等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几位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报国之情。

3.布置家庭小实验,树立学生的创造精神。

基于时代的要求,教育必须变传统的封闭式为开放式,把学校与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学生引向社会,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和操作,营造一种创新自由、表达和选择创意自由的氛围,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家庭小实验可以使学生在一个心理状态比较宽松的环境中不受时间的限制,反复做,反复观察,直到满意为止。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给出实验用品、步骤、观察的现象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各种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自己成功的原因时说:“中学时代同学间的讨论在我的一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讲完《测定溶液的p H值》后,学生一方面将其扩展到测素,培养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

3.5 巩固提高,适当拓展。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完成有关知识与方法的训练,掌握有关的科学探究方法,让学生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来源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的教育因素,拓宽学生的视野,这对于知识的巩固和后继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4. 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把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化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对学生的化学学习能起到促进作用。而以往我们的实验教学拘泥于书本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身边更是处处渗透着化学知识,生活中接触到的与化学知识有关的东西很多,能用所学知识解答遇到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如污染问题,学生深有感触,可采用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方法,了解身边有哪些污染和污染源,针对调查结果,结合课本知识,共同讨论减少污染的方法,从而既解决实际问题,又巩固书本上相关的知识点。又如,结合所学的“一氧化碳有毒”的知识,让学生关注报纸上登出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讨论意外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和抢救方法,从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生物学发展史简述

(凌海市职教中心,辽宁凌海

生物学是从分子、细胞、机体乃至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的起源进化、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包含的范畴相当广泛,包括形态学、微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植物学、动物学、细胞生物学、环境化学等。生物学随着人类认识世界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概经历了四个时期:萌芽时期、古代生物学时期、近代生物学时期和现代生物学时期。

1.萌芽时期

指人类产生(约300万年前)到阶级社会出现(约4000年前)之间的一段时期。这时人类处于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人类还处于认识世界的阶段,原始人开始栽培植物、饲养动物,并有了原始的医术,这一切成为生物学发展的启蒙。

2.古代生物学

到了奴隶社会后期(约4000年前开始)和封建社会,人类进入了铁器时代。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原始的农业、牧业和医药业,有了生物知识的积累,植物学、动物学和解剖学进入搜集事实的阶段。在搜集的同时也进行了整理,被后人称为,古代生物学。古代生物学在欧洲以古希腊为中心,著名的学者有亚里士多德(研究形态学和分类学)和古罗马的盖仑(研究解剖学和生理学),他们的学说整整统治了生物学领域1000年。其中亚里士多德没有停留在搜集、观察和纯粹的自然描述上,而是进一步作出哲学概括。在解释生命现象时,亚里士多德同先辈们一样,认为有机体最初是从有机基质里产生的,无机的质料可以变成有机的生命。中国的古代生物学,则侧重研究农学和医药学。贾思勰(约480—550年)著有《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农牧业生产经验,提出了相关变异规律,首次提到根瘤菌的作用。沈括(1031—1095年)著有《梦溪笔谈》,该书中有关生物学的条目近百条,记载了生物的形态、分布等相关资料。

3.近代生物学

从15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得到巨大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开始后,生物学进入了全面繁荣的时代。如细胞的发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创立,孟德尔遗传学的提出。巴斯德和科赫等人奠定了微生物学的科学基础,并在工农业和医学上产生了巨大影响。17世纪建立起来的动物(包括人体)生理学到19世纪有了明显的进展,著名学者有弥勒、杜布瓦·雷蒙、谢切诺夫和巴甫洛夫等。由于萨克斯、普费弗和季米里亚捷夫的努力,植物生理学在理论上达到了系统化。胡定土壤、家庭饮用水,以及雨水的酸碱度,并提出改良的方法,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启发下,将自己的几根头发放到不同p H值的溶液里,观察溶液的变化情况。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最后得出“选用偏酸性”的洗发剂为宜的结论,通过家庭小实验,极大地诱发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4. 以实验为纽带,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环境污染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是全人类的共同要求。化学因素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化学实验中通过实验装置的设计,避免有害气体的任意挥发,做好生活垃圾的回收和处理,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作酸雨的p H值的测定、废旧电池的结构研究、公共汽车中化学成分的测定……这些对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以至于将来工作中注意保护环境有直接的影响。

克改进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发表了《显微镜学》,内载生物学史上最早的细胞结构图,并命名为“cell”。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英国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经历了5年的环球旅行,之后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该书从变异性、遗传性、生存竞争和适应性等方面论述了生物界的进化现象,提出了以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为基础的进化学说。孟德尔多年从事植物杂交试验研究,并在自然科学学会杂志发表了论文《植物杂交试验》,文中提出了遗传单位因子(现在称为“基因”)的概念,阐明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即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亦称独立分配定律),使生物学研究逐渐集中到分析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上,生物学的发展进入“实验生物学阶段”。巴斯德在实验中严格控制无菌条件,并用长曲颈瓶净化与无菌肉汁接触的空气,证实了肉汁腐败的原因是来自外界的微生物污染,澄清了“自然发生说”谬论,为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4. 现代生物学

20世纪的生物学属于现代生物学的范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生物学向理论(包括生物进化)和实践(主要是植物育种)两个方面深入发展。与此同时,由于物理学、化学和数学对生物学的渗透及许多新的研究手段的应用,一些新的边缘学科如生物物理、生物数学应运而生,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及形态研究的深入,细胞学也进入分子水平,出现了细胞生物学。现代生物学正向微观和综合方向深入。宏观方面,从研究生物体的器官、整体到研究种群、群落和生物圈,生态学为典型代表。现代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生活场所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亦有人称之为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及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社会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工业废物、农药化肥残毒、交通工具尾气、城市垃圾等造成了环境污染,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相对平衡。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沙漠扩大、水源枯竭、气候异常、森林消失等生态危机都是人类不适当的活动造成的。根据生态学中物种共生、物质再生循环及结构与功能协调等原则,以人与自然协调关系为基础、高效和谐为方向,将生态应用于废水污水资源化处理、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作物种植、森林管理、盐场管理、水产养殖、土地改良、废弃地开发和资源再生等方面,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微观方面,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量子生物学”的发展,

5. 善用实验激发兴趣,挖掘实验的动机功能。

做“家庭小实验”,如明矾净水、制肥皂、雨水p H的测量、柠檬电池与青苹果电池的比较、食品中常见元素的测定、对驾车司机是否饮酒的分析检测、人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的成分对比分析、沼气成分的鉴定、水壶的水垢处理,污渍洗涤、消除变酸米酒的酸味、聚乙烯废旧塑料的裂解、摄影中的化学变化等,使化学实验与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相连,使学生认识化学的应用价值,以及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令人欣喜,但在实验中也表现出一些令人担忧之处:重视实验现象,轻视对现象的理性探究;重视实验结果,轻视实验过程及操作规范;重视用语言表达对环境的担忧,轻视在实验过程中的实施,所以教师要利用每一次实验机会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规范意识、环境意识、探究意识。

初中学生生活化学 篇2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笔者所教的班级中男孩子特别多,他们大多心情浮躁,听课不认真,做作业不认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一知半解。笔者就把勤奋善于听讲同学的上课状态介绍给他们:“人家上课时屁股做地特别稳,对其他同学的所作所为根本不予理睬,两眼一直盯着老师生怕漏过了哪句话没听到,真可谓是如痴如醉。”平时也引导他们多向班级中的女生看齐,看看人家的听课状态,看看人家做的笔记,看看人家的作业,激励他们缩小与女生间的差距。

初三学生阅读能力差,提炼信息的能力差,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为了培养他们阅读课本的习惯,提高他们阅读课本的能力,在上新课时,凡是觉得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学会的知识,笔者就罗列阅读提纲,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由他们自己来完成。最近,我们讲到了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笔者打算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开个化学知识竞赛晚会,让学生自己来出题,其中的填空题由他们从书中来改编,以引导学生仔细读书。

如何帮助学生学好初中化学 篇3

关键词:化学;学好;学科

化学在初中阶段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科,初中三年的学习中,只有在初三的年段里才有化学,而学习的初中化学内容都是为了给高中继续学习化学打基础。因此,要想继续上高中学习,初中的化学必须学好,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学好初中化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有对化学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化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

二、打好基础

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因此抓基础就尤为重要。化学知识的结构和英语有某些类似之处。我们都知道,要懂得句子的意思就要掌握单词,要掌握单词就要掌握好字母和音标。打个不太贴切的比喻:化学知识中的“句子”就是“化学式”,“字母”就是“元素符号”,“音标”就是“化合价”。这些就是我们学好化学必须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它们,就为以后学习元素化合物及酸碱盐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重视和运用化学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四、效率来自方法

俗话说“得法者事半而功倍”。初学化学时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因此,只有掌握了良好的记忆方法,才能使我们的化学学习事半功倍,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下面介绍几种记忆方法。

1.重复是记忆的基本方法,理解是记忆的前提

对一些化学概念,如元素符号、化学式、某些定义等反复记忆,多次加深印象,是有效记忆最基本的方法。但是记忆一定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所以,对任何问题都要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2.以旧带新记忆

不要孤立地去记忆新学的知识,而应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记忆。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要联系前面所学化合价的知识来记忆,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3.歌诀记忆法

对必须熟记的知识,浓缩成歌诀,朗朗上口,则十分好记。如,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要点可编成:先通氢,后点灯,停止加热再停氢。

4.养成好习惯,注重小结定期复习

“化學易学、易懂、易忘”,很多初学化学的学生都有此体会。要想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每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后要及时小结,系统复习。做小结时,首先要把课堂笔记整理好,然后进行归类,列出总结提纲或表格。

在做好小结的同时要注意定期复习。也就是说,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这样遗忘的程度小,学习效果好。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也要不时抽空浏览一遍,“学而时习之”,这样才能使知识掌握得牢固,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初中学生生活化学 篇4

化学素养是一个相对抽象和广泛的概念,目前在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含义,但是不同的学者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界定,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能够正确表示化学的基本概念。概念的学习是化学知识学习中最基础的部分,作为学生要能够明确化学学习中最核心的概念是什么,能够对化学产生总观性的影响;二是,具备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新课程背景下提出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教学不仅向学生传递知识,而且注重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灵活性;三是,了解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所包含的基本研究方法。化学知识的学习绝不仅仅是要学生了解基本的化学知识内涵,进行最基本的化学知识运用,而是要开启学生更加广泛地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掌握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四是,汲取化学中的科学精神和正确的化学观。化学研究和探索中包含着求真务实、勇于探索、怀疑与批判等精神,教师在实验中要逐渐渗透,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化学观是人们对化学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研究

(一)引导学生总结学法,构建化学基本概念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化学知识的传递,关注教师传递的知识是否足够的丰富,而不关注学生的学习,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率。在化学学习中,学生的习惯、态度、认识、方法等的教育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在教学中需要逐渐改变关注学习结果,关注教师的教的单一方式,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课堂中记笔记是一种学习方法,教师的引导不是将注意力集中笔记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重现了黑板上的内容,而是关注学生通过记笔记是否明确了自己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否具有个性化,是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帮助。再如,在学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孤立地谈定律,谈结论和习题,还应该结合实验、实例,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生发现过程以及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组织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逐渐发展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掌握基本的概念。概念的学习绝不是能够熟练地背诵就是掌握,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琢磨,在更多知识的学习中进行内化,最终提炼出一些核心概念,引领学生把握初中化学的精髓。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知识是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化学教育资源,生活中也包含着问题出现的情境,生活也是学生进行知识运用的重要基地。但是,目前初中化学课堂大多数封闭的课堂,教师化学知识的讲解时按照教材的案例和分析,学生的学习依靠的是机械的记忆和模仿,学生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习题的练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探索。例如,在氧气助燃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知识的学习已经知识氧气更集中,可燃材料接触面越大,燃烧越旺,但是一个学生集合生活经验提出的一个问题使同伴陷入了思考,为什么蜡烛的火焰很容易熄灭,学生经过思考找到了影响燃烧的另一个因素着火点。再如,在溶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结合人们常反应的全自动洗衣机冲洗不干净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少量清水多次漂洗的干净还是大量清水一次漂洗的干净,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想要用新学到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用新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知识探索和创新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进行新尝试的动力,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下,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全自动洗衣机的工作原理,并了解不同时间和方式的洗衣存在哪些差异。促进知识的运用的灵活性。

(三)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知识形象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实验,在实验中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观察,感受化学魅力,获得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配有必要的化学实验,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要么是用演示实验代替操作实验,要么是用不进行实验观看教材的结果。例如,在燃烧的条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给学生传递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而是安排了两组学生进行实验,一组是将白磷直接放在热水中,观看白磷是否燃烧,另一种是将白磷放在事先准备好的金属铜片上,观察白磷是否燃烧,引导学生发现白磷燃烧的条件,通过实验对比,学生能够明确然后不仅需要氧气而且需要着火点。同时,化学实验也不只局限课堂和实验室中,而且要引导在生活中创作条件进行各种不同的实验。例如,在Ca CO3的各种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鸡蛋壳来进行实验,在二氧化碳的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食用醋和小苏打来制备氧气并了解其中的性质。这样的学习更加直观,将知识形成的过程形象化,将知识学习的过程详细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知识发展能力,使知识的学习充满乐趣和趣味,也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和灵活。

综上所述,化学素养包括化学概念、化学知识、化学研究方法和化学科学精神等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学法,构建化学基本概念;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提高能力。

摘要:化学素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是新时代背景下新课程对化学教学提出的更加全面更加系统的素质要求,以突破单一的知识性人才,实现多元发展。本文在分析化学素养内涵构成的基础上,探究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素养,学生主体,自主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克现.初中化学学习中,科学素养的获得途径浅析——基于后现代知识观的视角[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9:166-168.

[2]杨秀杰.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4:204.

[3]贾友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分析[J].今日科苑,2008,22:236.

初中化学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篇5

评价是为了诊断,更是为了促进发展,实施学困生的转化,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我们发现单纯的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并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教师承担着促进学生发展的任务,学校的评价机制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学生采取的教育行为方式。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学习“初中化学新课程学生学习评价”获益匪浅。

一、好的评价有易于促进学生兴趣的增长

学生学习的兴趣既需要培养又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给予正确的评价,以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化学知识。

二、正确的评价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不足之处

老师在评价中必然要涉及知识的来龙去脉,学生也能在教师的评价中认识到哪些知识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欠缺,能够建立起良好的知识体系。

三、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初中学生生活化学 篇6

【关键词】化学 初中 实验课 实验素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基础的学科,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初中生的化学实验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秉持以学生为重点的教学理念,采取积极的措施改进实验教学,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素质。

一、激发实验兴趣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做好实验教学的引导工作,鼓励学生去动手实践,并从内心体验到实验带来的喜悦及满足感等,这种心理暗示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此外,应结合实验教学的开展情况,适时增加一些实验的技巧难度,并开放实验室,增加探索性实验,基于学生兴趣的需要,可设计一些含有新信息的实验,结合多种实验形式,对当前初中学生的实验素质进行有效培养。教学中,教师应不吝啬自己的赞美,鼓励性评价取得实验成功的学生,这样,有助于学生从心理上认可自己的价值。在考核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实验设计的创造性等进行综合评估,探讨实验的科学性,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其实验探究的信心和意志,为学生的想象力、动手能力等进行培养,促进其智力与能力的同步增长,纠正初中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不良习惯,将素质教育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联系生活实际

任何学科领域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初中化学实验涉及到的教学内容也不例外,而脱离了现实的化学实验课程,无疑会因其抽象性增大学生的理解难度。具体实践中,应当在备课及上课时从学生实际入手,结合学生所说的身边实际案例,将其设计进实验教学中,进而由教师引领他们进入到自己熟知的情景中,实现对化学知识的探究性学习,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下,促成初中学生有效进行实验。

如: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知道用醋可以除茶壶里的水垢,这其中包含着什么样的化学原理,怎样通过实验来证明呢?”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还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如在学习“酯和油脂”时,可指导学生讨论探究“餐具上附着的油脂的最佳清洗方案”,让分组设计实验步骤,分别用冷水、热水、在冷水中加几滴洗涤剂、在热水中加几滴洗洁剂四种方案,清洗餐盘上的油脂,观察哪种方案清洗效果最好,所有时间最短,并对其中所含的化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结合生活中的例子,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掌握实验方案的内容、实验设计方法、技巧等,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三、运用案例教学

在新时期的教学方式方面,案例教学法结合了学科的知识特点,促进了学生的有组织有目的性学习,进而积极锻炼出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其很适合现代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利用案例教学的实践性和重现性,能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发挥其辅助功能。

如:进行“测定溶液PH值”的实验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反例:为测定某种溶液的PH值,某位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①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沾取待测液体,将其滴在润湿的PH试纸上,对比标准比色卡,确定溶液的PH值;②将试纸放入待测液体中,对比标准比色卡,得出PH值。让学生对该例子中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探讨实验能否成功。通过对“测定溶液PH值”的实验进行分析,可知,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不能使用润湿的试纸,也不能直接将溶液放入待测液体中,因此以上两个方案都是错误的。通过举出反例的方法,使学生在讨论分析案例中错误之处时,更进一步了解实验设计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四、开展拓展性实验

当前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一般涉及到很多的演示实验,目前,在初中化学此类实验的教学中,往往是注重通过学生观察的方式去学习了解化学知识,一般辅助以教师的讲解,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观察到的现象、结论,这种模式下先让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久而久之,显然会磨灭其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兴趣,缺乏对实验的热情和探究欲望,这对于学生的化学实验素质培养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对此类实验进行改进,开展拓展性实验,加之融入了创造方面的内容,扩大了学生可以思考的空间。

如:进行“验证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中,教师为学生展示所需要的实验仪器,并对仪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进行解说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实验仪器的技术要求,待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后,要求他们对替换装置或对装置进行改装,让学生利用不同的实验仪器达到原实验的目的,训练学生的化学实验素养和创新思维素质。如可以从生活中取材,利用细长带有盖子的玻璃饮料瓶代替烧杯,用铁丝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等。

实验是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学的中心,初中学生化学实验素质的培养,能为学生后续发展建立起科学探究的理念,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采取一定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化学实验素养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秦廷书. 初中化学实验素质教育的几个形式浅谈[J]. 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5):12.

教会学生学好初中化学用语 篇7

一、引导学生喜欢化学用语

首先, 给学生讲清化学用语在化学科学工作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它是国际上化学工作者表述工作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 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 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等, 当学生认识了化学的有用性, 感到学好化学基础知识是多么重要, 了解了化学用语在化学学习中和化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学好化学用语和掌握化学知识的因果辩证关系, 学生就会立志学好化学用语, 就会增强学习动力和学习自觉性。

其次, 将相关文字和对应符号做对照, 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化学用语的严谨规范、内涵丰富之美, 从心理上接受认可化学用语。比如, 在化学式教学时, 请一位同学写物质的名称, 与此同时我写物质的化学式, 非常明显地看到书写速度上化学式略胜一筹;此外, 学生还看到, 有时名称不足以表明物质的元素组成, 而化学式则不存在这个缺憾, 它不仅能完整地表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同时还具有微观构成、量的涵义等更丰富的内涵, 帮学生从多角度看待新事物, 形成乐意认知的积极态度, 克服畏难情绪, 强化学习的动机。

二、指导学生记忆化学用语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化学用语比较多, 有时又很集中, 让学生很难记住, 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 将需要记住的元素符号、化学式等比较规范地分单元分课题地引导学生小结, 让学生在比较新奇的感受中, 利用余力记住部分常见符号, 到第四单元教学时学生对一些化学用语已比较熟悉了, 降低了记忆的难度。尽管这样, 短时间内, 学生不可能全部记清记住化学符号, 不能一次到位, 在后面的教学中, 教师应有耐心, 引导学生克服急躁情绪, 把化学用语分散到每节课中去记, 逐步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

为提高学生记忆的质量, 避免似是而非, 教师应对学生的记忆方法进行指导。比如, 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 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 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 简化记忆。根据化学用语抽象、枯燥乏味的特点, 可把部分抽象符号转变为形象事物来记忆,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或是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或口诀, 记忆难度大大降低。如, 化合价口诀:一价铵锂钾钠银, 二价铍镁钙钡锌……再如, 化学式的书写:一排 (排元素符号) 、二标 (标化合价) 、三交 (交化合价数值作为对方的原子数) 、四约 (原子数约为最简整数比) 、五查 (化合价代数和是否为零) 。再比如,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记忆, 如碳的符号是C, 铜的符号是Cu, 钙的符号是Ca, 氯的符号是Cl。H2和2H的不同等等, 在对比中澄清认识, 巩固记忆, 避免混淆, 这不失为化学用语记忆的一大法宝。还有教会学生理解记忆, 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的涵义, 把符号与元素、物质、化学反应等结合起来, 丰富联想线索, 减少机械记忆, 增加理解记忆, 提高记忆效率。此外还有边读边写、小组互查等许多记忆方法, 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和记忆规律, 在不同的时期, 安排不同的记忆方式和活动, 帮学生提高记忆的质量。

三、加强学生练习化学用语

使用化学用语是一种智力技能, 不能强求学生一次到位, 而要在不断的练习中加深体会, 逐步熟练, 而且要由浅及深, 从易到难, 从而使学生达到会写、会读、会用化学用语。

学生在写化学用语时, 常犯这样一些错误:大小写混淆, 如Mg写成mg, KMn O4写成KMNO4, CO写成Co;上下标书写不规范, 如H2SO4写成H2SO4, S2-写成S-2;写化学方程式时不配平, 不写必要条件和乱写气体箭头等。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布置足够的练习, 让学生暴露错误, 分析学生练习中出现缺陷及错误的原因, 跟学生一起研讨弥补和订正的办法。

其次是学生在读化学用语时, 常不够严谨准确, 如把Fe Cl2、Fe Cl3全都读成“氯化亚铁”或全都读成“氯化铁”, 而不能根据其化合价差异分别把它们读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铁”;又如把化方程式C+O2点燃CO2读成“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针对前种情况,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化合物的区别, 并把化合物的一些命名规则讲清楚, 而后者是由于学生不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把化学方程式当成了数学方程式了。

元素符号、化学式的练习, 可采用名称与符号互现方法。练习时教师说元素、物质的名称, 学生写其元素符号、化学式, 或提出元素符号、化学式, 让学生写其名称, 并说其涵义。至于化学方程式的练习, 教师可描述这一反应, 让学生说出它所表示的反应事实, 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物质性质、鉴别和制取等。教学中, 要注意他们取得的成绩, 对于他们的进步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 学生在不断得到认可的同时, 提高学习兴趣, 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切忌开始就做难度很大的练习, 这样只会增大学习难度, 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初中化学 篇8

预习的方法是:1.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 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 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 用以提醒自己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 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 详细对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 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 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 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衔接, 以旧带新, 温故知新;3.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 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 思考课文后的习题, 试着解答, 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如果有潜力, 还可以做点预习笔记。

二、听好每堂课

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 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 利在课后, 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 当堂没听懂, 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 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 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 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听课时, 一定要聚精会神, 集中注意力, 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 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 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 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同时, 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 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 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使自己能判断是非。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 学生是主体, 教师起主导作用, 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听课时, 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 眼睛要盯住老师, 要跟着老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 进行积极地思考, 仔细地观察, 踊跃发言, 及时记忆, 抓紧课堂上老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习, 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 当堂记住。

三、认真记好笔记

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提高听课的效率外, 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 要学会记笔记, 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 在认真听讲的同时, 还应该记好笔记。记笔记的类型有:

1. 补充笔记。

讲新课时做补充笔记, 老师讲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课本内容重新组织, 突出重点加以讲解, 记笔记是边看书, 边听讲, 边在书本上划记号, 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 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 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 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例题记下来, 课后再复习思考。

2. 实验笔记。

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 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 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 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 例如, 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 (1) 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 而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 药品受热均匀, 气体容易逸出”; (2) 给试管加热时, 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 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 不易破裂”。

四、要上好学生实验课

课前必须进行预习, 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 自己要亲自动手, 不做旁观者, 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 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 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 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要耐心细致地观察, 认真思考, 准确如实地记录。

五、课后及时复习

复习要及时, 不能拖。复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 这样, 在学习上就不会留存障碍, 不留疑点, 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础复习时, 要重视教科书, 也要读听课笔记, 要反复读, 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 边理解书上的内容。

六、认真完成作业

学生一定要亲自动手做, 绝不能抄别人的作业。节后习题和章后复习题一定要认真完成, 不能马虎。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了以后做, 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 多思多问, 不留疑点, 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 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牢固的知识, 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 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

七、学会阅读

阅读课本一般分为粗读和精读。粗读主要用于预习, 通过粗读, 了解基本知识的一般内容, 掌握整章、整节或整个小标题的内容轮廓、大致思路, 了解有什么实验内容, 这样, 课堂上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心里就有了底。精读, 可以了解教材的重点和发现不理解的问题, 听起课来心中就有数。精读是认真地读懂并理解及记忆重点内容和定义, 把这些内容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精读主要用于课后复习,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 使知识系统化。

摘要:初中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通过化学课的学习, 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 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

紧扣生活实际, 学好初中化学 篇9

第一, 做好开篇, 生动演示,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化学是什么?这是初中生学习化学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如何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这是每一个中学化学老师面临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在如何处理学生的第一堂化学课的时候, 我是这样做的:做几个生动明显的演示实验, 例如:金属镁条在氧气中的燃烧, 那四溅的火光, 肯定会在每个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无色氢氧化钠溶液与无色酚酞试液作用, 两种无色溶液立即就变红了, 就像魔术师玩魔术似的, 学生觉得化学非常神奇, 对培养学生学化学的兴趣非常有效果;可以设问学生:生活当中, 天空为什么变得不再蔚蓝?如何让天空变得更蓝。河水为什么会变秽浊?如何再让河水变得更清澈?如何发明新的药物?治好顽症疾病, 让人类更加健康……

让学生在第一堂课的时候, 就知道化学就在身边, 化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 它不仅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物质及其变化, 还要根据需要, 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让学生知道, 学好化学后, 可以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 增加粮食的产量;利用化学合成新的药物, 抑制病毒和细菌, 保障人类健康;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让人类生活更美好。第一堂课上好了, 学生的求知欲望有了, 化学课程就有味道了。

第二, 成立实验小组, 协作做好生活中的小实验,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化学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的很多重大发现都是通过实验来解决的。学好化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实验, 让初中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来观察实验的现象, 做好记录, 分析原因, 从而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取化学知识。在教学中, 我一般根据学生情况, 5—7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 其中程度好点的学生和一般的学生都搭配开。例如:蜡烛的燃烧是学生生活中很常见的, 我就让全班各个小组, 在课下协作完成。不过在小组做之前, 我把问题要求都设计成表格, 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认真观察现象, 如:蜡烛在燃烧前, 燃着时和熄灭后的现象和描述都要填好实验记录, 最后, 在课堂上, 每个小组代表发言, 比较每个小组观察到的现象, 总结所用到的化学知识点。通过这个生活中的实验, 让学生复习了碳的燃烧以及生成物。教师可以结合这个小实验,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温室效应”, 过量的CO2会使全球披上“棉被”, 造成冰雪融化, 海平面上升, 从而给我们人来带来灾难性影响。知道我们每个人为什么要“低碳生活”。再如:让小组做面粉燃烧实验。准备一个带盖且密封性良好的金属罐 (如奶粉罐) , 将一个纱布袋缝在罐盖下方, 要求留一个口便于添加面粉。纱布选用医用橡皮膏背面的效果较好。先把蜡烛固定在泡沫塑料板上, 然后把泡沫塑料板放入金属罐底部。把3~4药匙的面粉装入纱布袋中, 用钳子夹住燃烧的火柴点燃蜡烛, 待烛火燃得较旺时盖上塑料盖, 然后用木棒敲击罐盖。实验除了听到“嘣”的爆破声, 看到罐盖被高高掀起, 还可以看到火光冲出罐体, 强烈感受面粉粉尘的快速燃烧引起爆炸威力。通过这个实验, 让学生知道在面粉厂等有微粒易燃的场所禁止烟火是多么重要。

初中学生生活化学 篇10

一、化学基本观念概述

简单的说,化学基本观念是广义上的化学,并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也不是化学知识的简单组合,它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在头脑中留存的,在考察它周围的化学问题时所具有的基本的观念性的东西,也可以认为是学生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的认识。化学基本观念决定着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价值。学生能否牢固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其教学任务不仅仅是为了培养职业化学家或化学工作者,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公民的整体科学素养。初中化学教育作为化学教学的启蒙课程,要向学生们展示化学课程的学习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程度,对学生整体的视角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进行培养。想要做到以上的这些问题,就要对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进行培养,这也是化学基本观念培养的目的。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

1. 进行以观念为本的教学教育

首先,初中教师想要促进学生全面的进行化学学习,就要搞好教学设计问题,并以基本观念为教学的基本核心,运用相应的知识对学生的理解问题进行加强。其次,要注意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即化学课程的基本理解和驱动性编写问题。其中,基本理解的编写问题要求教师能够对教材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设计。对于驱动性问题,则需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散学生思维。再次,教师对于基本问题的选择要有相应的素材,并做好设计活动,围绕教学中的基本问题选择典型的核心概念。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建立设计观念的建构标准,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对学生的表现来进行判定。

2. 设置问题,驱动思维

想要将教师的化学观念转化到学生的思想中,就要求教师根据相应的课程进度,对化学观念的含义进行分解,从中提出问题,并找出答案,以问答的形势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维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对观念的理解,同时还能学习过程更具随意性,增强学生对化学观念的理解程度。在进行问题设置时还要注意的问题是要保证问题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启发作用,并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相联系。

3. 创造情景,活动构建

化学基本观念的学习中,较为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情景的设计,简单的说就是运用真实具体的社会生活情景对基本观念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并以此来代替枯燥的应试教育,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来。这样有利于学生感受到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进而有助于促进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

4. 巧用类比,促进观念构建

类比就是帮助学生对已掌握的基本观念进行重新建构,这也是促进基本观念建构的有效工具。在具体的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过程中,教师对于一些特殊的现象无法用语言进行有效的描述,这时就需要把学习的新观念和学生以前的观念进行类比,从类比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化学基本观念的再认识。

5. 加强实验教学

在初中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占据着及其重要的教学地位,能够帮助学生对化学的基本观念有直接的观察和认识,并对化学课程中一些较为复杂抽象的概念、原理、问题等的理解有极大的帮助。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学生可以通过较短的时间对化学的概念和原理进行情景再现,从化学实验的整个过程了解其概念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本质有更加规范的认识和理解。

6. 加强形象思维

对于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需要相应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方面。形象思维对于基本观念的建构是逻辑思维所不能达到的,尤其是在对宏观现象的微观探索方面,更是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活动。

三、总结

综上所述,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对全民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科学素养落实到目前的化学新课程中,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方面进行描述,其中,化学科学观念也是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这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化学科学观念的教育。因此,对于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对增加学生学习化学能力和知识理解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对初中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为了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特别是对初中化学教学来说,想要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并掌握,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就要全面的实施以观念为本的中学化学教学。所以,现代的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培养,这对教师的化学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为了检验所提教学策略是否有效,可以通过相关的案例并运用新版化学教材进行化学教学研究。从而得出的结果是,初中化学教材进行以基本观念进的教学,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出总化学教学如何对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进行培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基本观念,培养

参考文献

[1]赵琴.中学化学中的情绪智力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08(08):66—69

[2]宁靖姝.专家型—新手型中学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个案比较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1(12):94—98

[3]黄家群.初中化学教师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自我反思和评价探讨[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02):23—25

初中化学生活化的探索 篇11

关键词:化学教学;生活化;学习兴趣;教学目标

生活中充满了化学知识,只要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但是实际中学生缺少发现化学知识的慧眼,这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在贯彻新课改理念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眼睛投向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化学知识,利用自己学到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怎样在教学中体现生活化呢?下面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从学生生活情境中切入

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应用在教学中,会让学生感到非常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空气”这部分知识,教师应联系生活中各种与空气有关的化学现象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空气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比如动植物生活都离不开氧气,氧气就蕴含在空气中。空气中氧气还支持可燃物燃烧。学生自己也可以列出很多关于氧气用途的例子。比如医院抢救病人、潜水员的氧气瓶、炼钢、气焊、宇航员等都离不开氧气的支持。并且还可以联想到当下空气污染给人们带来生活上的危害等,雾霾、扬沙、沙尘暴、温室效应等都是空气方面的知识。

二、解读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这样做的好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日常生活中、工农业生产中都有很多的化学现象,如果教师提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他们的好奇心也因此强烈起来,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比如红磷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五氧化二磷,这是鉴别白炽灯质量的一个关键标志。另外注意化学实验中的生活知识,比如蜡烛燃烧,学生可以观察到火焰的特点,外焰、内焰、焰心,但是学生在没有学习化学前是不能注意这些问题的。所以利用实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结合生活内容和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进行教学,是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新课改的要求。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这是化学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卢志民.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13(08).

初中学生生活化学 篇12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特殊时期, 学生在此阶段具有较强的求知欲, 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独立思考和钻研问题的能力, 但自学能力较弱, 往往缺乏科学恰当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化学学科, 是在学生学习较为紧张的初三年级开设的, 很多学生感觉学习困难。因此, 化学教师在教学中, 除了要做好“传道授业”、“授人以鱼”外, 更要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 即“授人以渔”, 真正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会自主学习, 受益终身。下面我就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指导科学预习, 养成预习习惯

预习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虽然很多老师在平时一直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但课前预习效果往往差强人意, 有些预习的要求完全形同虚设。即使是自觉性较高的学生, 他们虽然也具有预习的意识, 但由于预习能力较差, 仅仅认为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 因而不能抓住重点, 也不能发现问题, 从而导致课堂上“漫无目的”, 起不到预习的作用,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要想使预习效果最优化, 教师不仅要认真研究教材实际, 更要研究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为此, 我在新课教学前, 一般会花5~10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预习, 指导学生列出本节课中预习的提纲, 提出预习的要求。这样使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 不仅使他们学有目的, 而且提高预习效率, 从而感受预习带来的学习上的轻松与快乐, 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学习关于“碳的单质”的知识时, 我和学生共同制定了以下几个预习提纲:1.什么是单质?一种元素只能有一种单质吗?请你举例。2.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有什么异同点?3.你能想出什么样的方法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都由同种元素碳所组成的?4.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都由同种元素组成, 却有那么大的差异?结合这些问题, 学生在上课前对新知进行了预习, 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 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更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而对那些未能解决的问题, 则在课堂上通过听老师的讲解加以领会, 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实践证明, 只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 掌握了正确的预习方法, 在课前精心预习, 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实施补救,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即可大大提高, 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大增强。

二、培养观察能力, 掌握自学本领

化学现象是奇妙的, 但是化学现象表象后面的原理却是晦涩难懂的。部分初中学生对化学现象往往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 觉得化学好玩, 满足于感官上的刺激, 对现象的本质却浅尝辄止, 不求甚解。尤其是在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中, 他们不去留意实验的细节, 不去主动学习利用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获取知识, 导致化学学习走进了死胡同。为此, 我在教学中, 以实验教学为契机, 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善于捕捉微笑的变化, 透过变化莫测的实验现象洞察化学的本质。如:在“氧气的性质”一节的教学中, 我边演示边教学生观察实验操作的过程及现象, 从物理性质———气味、颜色、状态等到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里燃烧。对此, 我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 从对现象的观察与对比中可以发现什么;在“氢气的性质”的教学中, 我在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自己的演示, 让学生每观察好一个实验就总结得出一个结论;在“二氧化碳”的教学中, 我与学生共同实验, 边做边让学生由现象得出结论。这样引导, 不仅增强了学生观察的目的性, 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真实性, 避免了以往部分学生依靠死记硬背学习化学的弊端, 更提高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给记忆方法, 提高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记忆能力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学中, 我注重学生记忆方法的训练, 努力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为此, 我常教给学生运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 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 从而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如学完原子、分子的知识后, 我与学生一起对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进行列表比较, 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 从而轻松识记知识;学完溶液的知识后, 我让学生对过滤和结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进行列表对比。通过对比, 学生深化了对概念深度、广度的理解, 把握住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记忆起来不仅轻松, 而且更持久, 学生的记忆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同时, 为了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 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把握知识形成的过程, 构建知识的整体框架, 这样, 学生的识记才会真正轻松自如。

四、指导解题方法, 培养解题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 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无论是对学生的成长, 还是对学生成绩的提高都有现实的作用。因此, 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要学会审题, 审题时要将题干中的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和题目要求解的问题通过简洁直观的化学语言或符号表示出来, 排除那些与问题解决无关的干扰信息。另外, 解题时要仔细斟酌, 反复推敲, 要善于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两个途径进行分析, 找准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公式和规律。最后, 学会验证结果, 反思解题过程, 多问几次自己的结果是否合理, 是否正确, 能否经得住检验?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拓展思路, 采用一题多解并比较优劣, 从而让学生学会辨别, 学会分析。

上一篇:产科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下一篇:高校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