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技能及训练

2024-10-15

运动技能及训练(精选9篇)

运动技能及训练 篇1

散打也叫散手,简单而言就是两人徒手面对面地打斗。散打是中国武术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另外,还有防守、步法等技术。散打具有很强的攻防作用,有攻必有防,攻防是一对矛盾体。散打技能训练是锻炼智力、增强体力和避免素质退化的一种手段。假如没有良好的身体技能,那么在比赛中你就不能发挥平时训练的技术水平,很难赢得比赛。散打运动技能训练内容主要有哪些呢?

1 散打的身体机能基本要素

身体机能的基本训练内容主要体现在能量系统、肌肉系统、心肺系统和神经系统方面的训练。健康素质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免疫系统功能的提高。身体形态主要体现在专项选材和后天形体的训练。散打是按体重级别进行比赛的,所以不能单从某个形态特征进行选材,而应从体型考虑,体型一般中型为佳,身体宽而结实,呈倒三角型,肌肉发达,脂肪少,骨骼大,身体各部分长度宽度围度都比较适中,这类型的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另外,手长腿长,的也是重点培养对象。选材时应挑选起点水平高,身体发育程度小,发展潜力大的对象。

2 散打的运动素质基本要素

2.1 力量素质

力量是人体运动的基础,是动作变化的动力和源泉。发展力量素质对发展身体其他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影响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而且还能促进运动器官的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培养顽强意志品质。散打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是指克服阻力或通过肌肉运动抵抗外部力量的能力,是每一位散打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身体素质。散打的进攻、防守、移动、抗击打等过程都必须依靠力量的作用才能实现。力量素质又是运动员学会和掌握散打技术的必要条件。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其总体竞技水平的高低。根据散打的运动特点及训练学理论,通常把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3种不同的类型。散打运动员在对抗中,“踢”、“打”、“摔”等技击方法与力量的强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重拳”、“重腿”是给对方极具威力和破坏力的拳脚,这与高质量的肌肉是分不开的,但打击对方的力量并非完全凭力气,而是集全身力量于发拳之中,打出强劲有力的一拳,其秘密就是是否掌握“聚力于一点,发力于瞬间”,出拳或出腿的力量是否有“穿透力”。所以,散打运动员在练习力量的同时也应注重对爆发力的练习,更应该熟练应用爆发力的发力技术。散打运动员通过力量训练可以改变肌肉的形态及工作能力,包括增加肌肉的横断面,改变肌肉纤维类型以及肌肉的长度与关节运动的幅度等。散打项目的力量训练主要是通过增加肌肉的横断面和改变肌纤维的类型来增强力量的。由于快肌纤维能产生更大的力量,肌肉中快肌纤维横断面积比例高的人,其肌肉收缩力量也较大,一般来说,力量比较大的散打运动员,抗击打能力也较强。

2.2 耐力素质

散打运动是非常消耗体力的,所以,在体能训练中,运动负荷要比平常所能忍受的大得多,并迫使自己做出超乎寻常所能忍受的动作直至疲劳状态为止(因为耐力素质是在克服疲劳的练习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效果),只有这样,方能使体能迅速增长,也只有这样,才赋予你强健的身体,使其既能经得住任何猛烈的打击,又能给对手以凶猛而有力的回击。在散打比赛中,大部分运动员在比赛开始时,犹如猛虎下山,进攻十分凶猛,但在后几局,尤其是在第三局的比赛中,体力下降大多十分明显,这说明运动员的体力和体力分配上存在着问题。实践表明,耐力强,搏击过程中的效率就越高,耐力素质也是技击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素质。耐力素质可分为:有氧耐力、无氧耐力、肌肉耐力。在运动实践中,发展肌肉耐力对提高肌肉中血液循环和改善神经系统的调配能力都具有很好的效用。同时,可使人体的心肌发达,心肌收缩力增强,延长心脏搏动的间歇时间,这样就可使心肌得到很好的休息,心脏的潜能被充分挖掘,达到提高持久耐战的目的,最终来赢取比赛。

2.3 速度素质

拳谚有云:“眼到手不到,都是瞎胡闹;眼到手也到,神仙也跌倒”。速度素质是指由机体或机体的某部位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散打运动员应能做到“拳如流星,眼似电”,意思是:习武时出拳速度要快,目光要迅捷而灵敏。“势起一瞬间”,出拳的速度和频率太快,往往给对手造成目不暇接、手忙脚乱的状态,在赛场上能基本控制局势。在技击中,步伐的快速移动不仅可以避开对手的攻击,还可以找到良好的攻击机会,来击中对方有效部位。散打运动员的速度太慢,就会贻误时机,处于被动和挨打的局面。

2.4 灵敏素质

这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它是人的运动技能、神经反应和各种身体素质的综合表现。灵敏素质之所以是运动技能、神经反应和各种素质的综合表现,是因为各专项的每一个动作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素质。通过力量特别是爆发力量,控制身体的加速或减速;通过速度,特别是爆发速度,控制身体移动、躲闪、变换方向的快慢;通过柔韧保证力量、速度的发挥;通过耐力保证持久的运动能力。灵敏素质是一种综合素质,其表现内容是在时空急剧变化的条件下,能迅速表现出对动作的准确判断、灵活应变、快速反应的灵活速度、高速的自我操作能力以及迅速改变身体或身体某部位运动方向的能力。它与人对空间定位和对事件的感觉能力有关,也与速度和力量的发展有关,同时还与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武术技击讲的是,手足、膝肘、肩胯等运动的和谐,是心理和生理上的统一。散打对抗中身体不灵活或过于死板、步法呆滞,都是技击之大忌。“腰如蛇行,步赛黏”,是对技击中身法灵活的描述。

3 散打的运动技术基本要素

技术训练内容有技术环节、技术细节和技术基础。光知打人不懂招,打人一拳挨一脚,万般准备一旦无,千招会不如一招熟。技术训练是散打整个训练中的核心内容。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其运动成绩的优劣。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和提高散打技术的基础。而只有掌握了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其身体训练水平,二者互不条件。拳法技术在散打运动中常用的有直、摆、勾、劈、鞭拳等五种。在实战中具有速度快和灵活多变的特点,它能以最短的距离,最快的速度击中对手。拳法易于结合进行训练,并且能任意配合其它技术使用。掌握的好,利用的巧妙能给对打造成很大的威胁。腿法在散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拳谚道:“练拳不练腿,到老冒失鬼”。武术中有四大击法即:踢、打、摔、拿。踢就是腿法,腿法在散打比赛中得分最多,据统计占总得分的63.5%。腿法有四大特点。第一,腿居身体之下,每天担负着支撑身体的重大任务,再加以对腿法作了专项训练,两腿十分有力量,同时大腿有人体最粗大的骨骼,下肌群也是人体最发达的肌群,腿和臂相比力量要大得多,第二,腿法进攻距离远,因为腿比臂长,拳谚道:“一寸长,一寸强”。第三,腿法进攻隐蔽性好,腿在人体之下,距离对方眼睛较远,故有进攻隐蔽性好之特点。第四,腿法进攻变化多,高可踢面,低可踢腿,可向四面八方进入,有踢、踹、扫、摆、丁等20多种,有各种连环腿、拳腿组合,低配高、虚配实、左配右等连连出击,势势相承,变化莫测。一次完美的攻击,应是战略、时机、速度、欺骗性和敏锐而准确判断的有机结合。而专项的体能训练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主要是采用功法训练提高击打能力如准确性、快速性和力度等,锻炼抗击打的自我保护能力。训练中要注意有针对性地选择功法,应变练习。

4 散打战术的基本要素

散打的战术训练内容有:战术原则、战术知识、战术意识、战术结构、战术观念、战术基础,首先应该确立正确的战术指导思想,遵循散打技术的规律和竞赛规则,注重实用性和灵巧性。正确运用战术的基础是必须掌握战术原则、战术形式和发挥战术作用的条件。良好的战术意识应体现在复杂多变的条件下,积极观察场上情况,随机应变,快速准确地决定自己的战术行动,掌握场上的主动权。另外,战术意识还反映在行动的预见性、动作的隐蔽性、配合的一致性、战术的灵活性等几方面。

散打战术是根据比赛双方的具体情况,为战胜对方而采取的计策和方法。散打比赛不仅是技术水平的对抗,也是心理意志和智慧的较量。一名优秀的散打运动员能够利用自己身体机能和技术特长克制对手之短,从而争取比赛的最终胜利。散打战术与技术是相辅相成的,技术是战术的基础,只有熟练地掌握了散打的各种基本技术,才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战术。散打战术的作用在于把运动员已经获得的身体、技术、心理等方面的训练成果,根据比赛双方的具体情况,最优化地进行综合运用。其核心就是“制人而不受制于人”,造成有利的态势,掌握主动权。随着散打运动的普及,散打比赛的水平不断提高,比赛中合理地运用战术可以减少无效的行动,对取得比赛的胜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散打战术的培养对运动员身体、技术、心理和智慧的训练水平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例如,练习主动进攻战术,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提高运动员对时机、距离等的判断能力,培养运动员坚决果断勇敢顽强的品质,有利于运动员自身技术的全面发展,提高竞技水平。练习防守反击战术可以提高运动员的防守能力,增强反击意识。

5 散打运动的心理基本要素

心理训练内容主要是心理过程特征和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特征指表象、情感、意志、感知、注意、思维等。个性心理特性指能力、性格和气质。散打对抗时双方运动员在赛场上不仅是进行两只拳头的对抗和技术体能的对抗,而且还有心理上的较量,除了肢体相互制约、相互利用外,双方心理上也有交锋。当对手狂扑乱打时,面临不能回避的搏斗,是胆怯畏惧,还是沉着冷静、不惧强敌、敢于拼搏;是硬着头皮上去乱打一气,与对手对攻硬拼造成两败俱伤,还是用技术功力与智慧相结合,有节奏、有章法、有变化地控制对手,击中对手而不被对手击中。所以,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散打运动员,不但可以在对抗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战术水平,而且可以利用自己的心理优势影响和控制对手。

6 散打运动的智力基本要素

6.1 观察力

观察力是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运用技术时方法要巧妙,散打单个动作各有各的作用,散打技术每一个动作本身并没有巧妙与否之分。但由于散打运动具有技击的完整性和随机应变的技术特点,因而为散打动作相生相克的巧妙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内涵。

6.2 注意力

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快速灵活转换。要实现动作的灵活转换,一定要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脚跟要微微提起,以保持弹性,便于移动;四肢肌肉适度放松,不要僵滞,便于快速启动;身体重心处于两腿之间,便于转换动作;下颌微收,头不偏不倚,中正安舒,便于大脑发挥完成动作的操作思维。

6.3 记忆力

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任何动作都是以骨骼为杠杆、肌肉为动力完成的,每一个动作,参与动作的主动肌、被动肌和协同肌的收缩力都要求准确,该用力的肌肉用力,不该用力的肌肉不用力,做到机能节省化,并配合正确的呼吸方法,以气摧力,做到准确无误。

6.4 思维力

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快,是指完成动作快。拳谚说:“快打慢”,“拳似流星”,“发腿如射箭”,只有快速地出击,才能达到“先发先中”和“后发先中”的打击效果。快表现在反应快、动作快和位移快三个方面。

参考文献

[1]胡亦海.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3).

[2]梁亚东.对武术散打比赛节奏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5(4).

[3]王培锟.散打踢、打、摔的运用及其成功率的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0(3).

[4]李朝旭.中国武术散打技术现状及训练策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3).

运动技能及训练 篇2

一、“高原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1.14—18岁的青少年学习者,身体素质的生长发育落后于他们所掌握的专项运动技术对其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的要求。

2.青少年学习者的身高、体重、四肢长度、重心高度等生理解剖特征不断发生变化,导致运动技术动作改造没有完成。

3.青少年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特别是他们还没有学习一些必要的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方面的运动专业知识,缺乏对运动技术动作的本质规律理解。

4.运动技能水平较长时间处于停滞状态,青少年学习者训练兴趣、训练动机和训练自信心下降。

5.训练负荷量和强度等方面不合理,缺乏合理的营养补充,使他们长期在身心疲劳的状态下从事训练。

二、克服“高原现象”的应对策略

1.青少年学生课余训练中身体训练内容的安排应符合人体运动技能学习的发展规律,在不同的年龄段安排适当的身体训练内容,并掌握好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一般来说:5—8岁,以发展协调能力为主,同时注意有氧能力和柔韧性的训练;9—10岁以发展灵敏性、速度及速度力量能力为主;10—12岁,以发展爆发力、速度能力为主,同时进行耐力的训练与提高;13—16岁,以力量及无氧耐力的能力为主,这样,有助于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高原现象”时间的缩短和克服。

2.青少年学生在从事课余竞技运动训练的开始阶段,掌握的实际运动技能形式可能不完全符合以后阶段适合的运动技能。因为运动技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青少年学生在竞技技术完善过程中规律性变化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程度。根据它们的变化,也应当改变个人运动技能形式。而这就意味着青少年学生的技术训练不具有“最终点”,应不断完善。

3.对青少年学习者进行必要的运动训练一般科学基础知识和竞技实用性知识的教育,对运动员形成积极有效的思考,引导他们深入地理解运动技能的一般本质,全面发展他们的运动学习与思考能力是很重要的。

4.体育教师应帮助青少年学习者对自己技能水平长时间处于停滞状态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增强他们克服“高原现象”的自信心,创造积极的心理环境,使他们能扬长避短较顺利地超越“高原现象”。

运动技能及训练 篇3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文选择了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嘉兴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在内的15所普通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的75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研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对问卷运用特尔斐专家调查法进行问卷效度和信度的检验, 然后将问卷以“问卷星”网络调查问卷和纸质调查问卷的形式,通过教师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和纸质调查问卷的调查。回收总调查问卷756份,有效问卷750份。

1.2.2数理统计法

对所有调查结果运用Excel和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浙江省高校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特征及构成因子分析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当前国内外研究者对体育价值观的研究探讨,针对浙江地区的特殊位置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与其他省份有所不同,笔者围绕地域文化、社会取向、自身发展等几个方面对大学生体育观的导向进行探讨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休闲娱乐和强身健体以其高认同率、高得分、因子动荡稳定性和构成因子一贯性稳居体育价值观的首位,在价值平台上成为核心和龙头,说明了体育价值观的最基本的价值功能属性应归属于此,正逐渐被大学生认同和接受。其原因可能是:浙江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促使大学生对人生的价值取向有所转变,群体中独生子女所占比例的增加也势必对价值观的取向有所影响,最重要的一点在学校学习任务重、压力大、身心疲倦的情形下进行体育锻炼所获得的成功体验和身心愉悦思想的积淀对大学生体验价值观的影响也可见一斑。

2.2浙江省高校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理解对其形成的影响分析

从表2调研的结果来看有65.6%的学生能够了解终身体育观, 知道或清楚终身体育的内涵及形成因子,72.93%的被调研大学生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满意,有64.53%的学生能至少掌握一门专项体育运动技能,有61.47%的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虽然从数据对比上,能感受到大多数学生都能对终身体育或自身体育锻炼情况持肯定态度,但也反应出省内高校大学生对终身体育和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作用的理解并不全面,对于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不高,尤其是距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基本要求相差甚远。大学生是民族旺盛生命力所持续的生力军,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社会及国际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虽然被调研的大学生都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运动技能学习和体验,仍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对终身体育的内涵未能形成良好的概念,更不用说终身体育观的形成了。

2.2.1浙江省高校大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影响终身体育观形成的原因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运动技能的掌握对于高校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养成有较大的影响。从调研的结果来看,高校大学生对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并不乐观,有超过35%的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这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课程标准是不相吻合的。因此,当前高校体育教学需要变革,应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考虑和设计运动技能教学,并从教与学的视角认真研究、组织教材教法,让受过正常体育教育的学生无论其天分如何,都有着参与体育活动、发展适合自己年龄特征的适当技能的机会,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健全发展。

2.2.2浙江省大学生对自我健康满意度及健身作用分析其终身体育观形成的影响

调查显示,有近30%的学生对自身健康状况不满意,多数学生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或者心理压力较大,尤其是遇到天气、环境, 或者社会某些因素的变化,身体常感觉不适,出现部分类似疾病状态。这一结果也提示学校应加大学校体育硬件及软件资金的投入, 浙江警察学院最近警训综合楼的成功投入使用、心理训练设施及攀岩基础设施的高效率使用,利用师资优势积极开展女子防身术共享课,都充分提升了学生的体育锻炼的软硬件条件,为提高在校大学生健康满意度做出积极的贡献。此外,对体育锻炼对身体是否有益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近96.88%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很有益,这说明体育锻炼在绝大多数同学心目中是比较认可的。

2 . 3浙江省高校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作用与价值观认识对其形成的影响分析

从表3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对终身体育锻炼的作用价值认识较为丰富,认为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是促进健康的第一需要、是丰富余暇时间、缓解生活、学习和工作压力的有效途径, 也是促进交流,加强社交的需要,是有效的消遣娱乐和塑造形体的手段,占近94%的学生认为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能更好的促进工作和学习。体育作为身体锻炼的一种主要手段,不仅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还能促进智力的开发,同时还是塑造优美形体的主要手段,是娱乐和社交的有效途径。因此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可有效地促进工作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2 . 4浙江省高校大学生技能掌握与参与项目对终身体育观养成的影响( 见表4 )

2.4.1浙江省高校大学生对运动技能影响体育锻炼参与动机的影响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针对体育项目锻炼技能不理想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的影响程度的调研时发现,认为高校大学生技能掌握不理想对体育锻炼有较大的影响,其所占比例近72%,对于认为不同项目运动对人体有不同效果的大学生占总调研人数的76%。因此,高校大学生对运动技能影响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影响较大, 一方面认为运动技能掌握不熟练或不能掌握运动技能难以形成良好的运动效果;另一方面由于运动技能的缺乏会使同伴或者其他参与者排斥自己。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运动技能水平与体育认知有密切关系,在体育情感认识和体育时空认识方面有较大差异,运动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优良,而运动技能水平较低的学生往往在体育活动中有比较消极的情绪体验,由于缺乏运动技能,参加体育锻炼时可供选择的项目较少;另一方面,运动技能水平的高低与体育情感有一定关系,很显然,运动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较高,且参与体育锻炼后感觉良好,而运动技能水平不高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必要的兴趣,因此,运动技能水平对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体验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和作用。

2.4.2浙江省高校大学生对不同运动项目体育锻炼效果的认识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针对不同运动项目的体育锻炼效果的影响的调研结果显示,认为不同项目锻炼效果不同的选项学生占76%,说明近2/3的学生认可不同项目体育锻炼,其效果有所差异。这与不同项目的体育锻炼的功能和参与锻炼的不同部位和运动项目的特征有密切的关系。因为不同的运动项目发展的身体机能状况,提高机体各系统的功能有不同之处,如体能类项群项目对于提高大学生心肺功能有显著效果,还可改善人体肌体成分,大大增加了肌体成分中去脂体重的比重,对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增进人体健康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而竞速类爆发力项目对于大学生爆发力提高有效。

2.4.3浙江省高校大学生经常参加和擅长的体育运动项目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对经常参加的运动项目的调研结果来看,对项目的选择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如球类运动参与的人员多为男性大学生,健身健美、慢跑、舞蹈类体育项目的参与者以女大学生为主要群体, 自行车运动员的参与者男性也所占比例也超过女性大学生。在对擅长的项目选项上,也有相类似的结果。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与项目的对抗性、表现难美性等方面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多数女大学生较为擅长的体育项目为表现难美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如舞蹈和有氧健身操等,这和这部分大学生所参与选修课程有一定的关系,这可以从被调研学校公共体育课程的选修学生情况中可以得到验证,一般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比较钟爱于舞蹈和有氧健身操课程的学习,而大部分男生比较倾向于球类项目、耐力项目等的选项课。此外,还有部分高校开设了体育舞蹈公共体育课程,选修课学生对体育舞蹈的技能掌握虽不如专业学生熟练,但对于体育锻炼的运动形式能基本掌握。这部分学生经常参加学校的舞蹈运动, 并以此来锻炼身体。

3结语

浙江省高校大学生中有超过1/3的学生对于终身体育观的了解、自身健康满意度的认识和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的作用认识不利于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对于体育锻炼的作用和价值比较认可,尤其是在体育锻炼促进健康,丰富余暇时间、缓解学习和工作压力、 促进交流等方面持肯定态度,超过90%的大学生认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促进机体更好的工作和学习。认为技能对体育参与动机的影响较大,能够认识到不同项目的体育锻炼效果有差异。经常参加和擅长的运动项目呈现出多样化,且有一定的性别特征,如球类项目运动参与的学生中尤其以男生为主,女生比较喜欢参加对抗性弱、表演力强的运动项目。另外,在校大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参与专业和选修课程有一定的关系。

摘要:该文以浙江省15所高等院校的75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研对象,进行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的调研,从统计结果来看,浙江省内高校大学生对终身体育观的理解不够全面,尤其是有超过1/3的学生难以掌握至少1项的体育技能,超过1/3的学生对自身健康满意度和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的作用认识不利于终身体育观的形成,但对体育锻炼的价值大多持肯定态度,认为技能的掌握程度对于体育锻炼的参与动机影响较大,能够认识到不同体育锻炼项目对机体产生的效果有差异,在校大学生对于经常参加和擅长的体育运动项目呈现性别和专业、选修课等的差异。

运动技能及训练 篇4

【关键词】运动技能;身体素质;身心和谐;体能训练;西北农村

运动技能是运动专业人员在运动学习的主动目的性导向与规范基础上,立足生物机体初始状态水平,以训练负荷为信息输入载体,以强度与时间矢量值为参照系,最终以人体自身机能与结构的协同适应效应,使泛脑网络产生的新的有序模式。西北农村学校由于受到地域条件的制约和师资力量的制约,学生的运动技能素质处于盲目发展的境地。中学生在生理的发展上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外形剧变,体内机能增强,体育运动技能的形成,也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建立过程,有其建立、形成、巩固和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和生理规律。处于体育教学之间的体育老师,必须在教学中做到两大兼顾,既处理好身心快速发展时期的初中学生运动技能多途径掌握,有要兼顾到课标对于校园体育活动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化操作。

一、立足课程目标对体育运动技能的要求,理性思考运动技能的发展规律,构建运动技能训练的新思路

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之前,确实有很多“打破以单纯传授运动技能的教学体系”之说,要实现更多方面的教学目标。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了“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新的领域目标。体育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存在着运动技能教学无效无味的问题,应当进行改革,新体育课程理念,运动能力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以及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运动参与和社会适应等目标领域的实现,都需要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载体”和“途径”。在进行运动技能的教学时,既要考虑如何使学生有效地获取运动知识和技能,又要考虑如何运用运动技能的教学使学生实现其他學习领域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性质。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兼顾不同学短的具体目标,精心设计运动技能训练方案

首先,要明确课标学段要求和运动技能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要求,有针对性的选择训练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合理地构建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需求的技术体系,删繁就简,对不符合学生实际的要淡出学习的范畴。其次,运动技能训练还是要兼顾竞技性,发挥运动竞技的特点,加快运动技能的固化和提高。再者,体育教学要优化运动技能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将运动技能提升达到最近发展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在运动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落实新的体育课程理念,关注个体差异形成活动技能分层目标,开展技能分层教学,同时运用发展性评价,激励运动技能掌握差的学生超越自己;激励运动技能掌握好的学生进一步超越自己,进而,逐渐提高不同学生运动的能力,达成运动技能学习的目标;同时,要在运动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心理、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要在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形成意识、锻炼品质、陶治情操,提高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在这样的运动技能教学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可以解放他们的眼、耳、口手脚等器官,而且更重要的是运动技能训练过程中,有了属于自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独立性、能动性将得到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能自主地将自己的体验和兴趣结合起来,将自己的方法、价值观与技能的获得结合起来。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知识课堂”转变为“生命课堂”,生命发展成为体育运动技能学习的真正目标。

三、运动技能教学要采用各种符合学校设施和体育条件的教学方法,注重本土性和灵活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室外活动的特殊性,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教学时间用得最少,练习方法有效,运动技能提高最大化,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要坚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眼、动身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能训练和技术掌握,要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都要坚持让学生把体育运动当成是一种“乐趣”。

四、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运动技能的训练理念,与时俱进,注重实效

在农村学校的体育活动中,要突出“体育活动课”活动为主,渗透技能的特点,让学生身心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让学生快乐体育,展示自我,快乐地参与到运动技能的提高活动中来,把学生的运动兴趣就能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通过挖掘教材内涵,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逐步形成运动爱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足球运动员的认知技能训练 篇5

教练员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提高所执教球员的技能,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合乎法则的智力活动方式或身体活动方式。技能根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认知技能,在足球训练实践中,足球教练员普遍重视动作技能的训练,例如动作技术、身体能力的训练,而对认知技能的训练普遍缺乏,足球运动作为同场对抗性集体项目,战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认知技能是球员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战术的前提。水平高的球员往往拥有更高的认知技能,通常表现为阅读比赛的能力更强,创造性的发挥更多。虽然每个足球教练员都知道要传授给球员最核心的技术,但是只有很少的足球教练员能够找到有效的方法来帮助球员最大化地提高比赛能力,这也是区分足球教练员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认知技能有时被认为是天生的、不可教的,但科学研究和经验研究都表明,认知技能能够借助科学的训练得以提高。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类拥有接收、过滤和解读大量信息的认知能力,信息对于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但要处理所有的信息是不可能的,因此人类需要认知技能来专注于重要信息、忽略无关紧要的信息。足球运动是一个包含着大量信息的游戏活动,在比赛情境中,球员必须应对条件和限制的不断变化,对瞬间大量涌来的繁杂信息进行接收、过滤和解读,以便作出选择。能够做出最佳选择的球员往往是技能最高的球员,而能否做出最佳选择,往往更加依赖于认知技能的强弱。认知技能在各类教练员手册中都很少提及,但这个技能对提高球员水平至关重要。传统上,足球教练员更多关注技术和体能的训练,较少关注认知技能的训练,认知技能与战术决策关系密切,在足球比赛实践中,认知技能对于能否有效进行战术决策具有决定意义,只有将有效战术决策与良好的技术、体能和心理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好的比赛效果。虽然教练员也会进行不少的战术训练,但往往是以战术套路演练为主,此类练习对提高球员的认知技能效果一般,在此类训练中获得的技能很多时候难以有效转化为比赛能力。

2 足球运动员的认知技能训练

认知技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1]。足球运动员的认知技能训练也大致包括四个方面:视觉搜索策略训练(感知)、阅读姿势线索能力训练(记忆)、识别环境信息能力训练(想象)、预判决策能力训练(思维)。

2.1 视觉搜索策略训练

水平高的球员可以利用更有效的视觉搜索策略,这些球员对观察哪里、何时观察拥有更好的感觉,这能够确保收集到更有价值、更有操作性的信息,而水平低的球员往往会忽略掉很多重要信息,例如大多数的失球是因为盯人失误造成的,而盯人失误往往是因为防守者只看球不看人造成的,这种错误的产生源于低效甚至无效的视觉搜索策略,防守者仅仅关注了持球的队员,而缺乏对周边其他重要信息的关注,如跑向危险位置的球员。高效的视觉搜索策略,能够让球员不断地快速识别和处理多种信息,以便能够做出更好的战术决策。研究表明,视觉搜索策略因情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在有多个球员的情境中,高水平的球员通常会采取大量的短促扫视的方法来观察周边区域情况,这有助于他们观察分布在这些区域的其他球员的情况,而在空旷的情境中,水平高的球员和水平低的球员都有充足的机会进行观察,他们的视觉搜索策略的差异不是很大。而在1对1的情况下,水平高的防守者往往更关注对手的髋部和脚部区域,而水平低的防守者往往更关注球。对于持球球员而言,身体与球的距离决定了视觉搜索策略能否有效运用,当球距离身体较远或较近时,为了控制好球,就会减少对周边环境的视觉搜索,而只有保持身体和球的适当距离,球员才有机会人球兼顾,以短促扫视的视觉搜索策略来多次观察。大部分球员都缺乏对身后情况的观察,扭头扫视的动作较少,提高扭头扫视观察身后情况的能力,有时需要刻意的练习,例如利用消极防守队员从不同方向进行压迫防守的方式,可以迫使接球队员进行有意识的扭头扫视,通常通过几周的强化训练,就可以取得效果。在足球比赛中,视觉搜索策略也有一定的规律,例如在中路进攻时,首先观察的是防守队员的身后空当,而在边路进攻中,则需要隐蔽性地观察异侧空当[2]。

2.2 阅读姿势线索能力训练

阅读身体姿势线索的能力是很容易理解的,高水平的球员知道如何阅读其他球员的身体语言。足球教练员要经常提醒球员注意他人的髋部动作,因为此部位的运动情况往往预示着球员要做的下一个动作的走向,通过髋部动作来阅读姿势线索是一个常用的方式,例如水平高的球员在防守有球队员时,往往会更多关注对手的髋部,而在罚球点球时守门员也会根据罚球队员的髋部动作来预测罚球的方向,当一名右脚球员在用右脚踢球前稍微打开右髋时,大多数情况都是将球射向他的右侧,而如果不打开右髋,则大多数会射向他的左侧。阅读姿势线索,还包括对队友身体语言的熟悉和理解,球员根据姿势线索联系先前信息的能力是长时间训练习得的技能经验。在训练实践中,要培养球员对姿势线索保持足够的敏感度,不同位置球员之间进行的配合练习有助于球员熟悉其他球员的习惯,建立对队友身体姿势线索的理解力。

2.3 识别环境信息能力训练

高水平球员也表现出对周围环境信息较强的识别和调用能力,他们能够更好地再认知和回忆有结构的运动模式[3]。环境是指与足球比赛有关的情境和形势。高水平球员往往能够观察到更大的场地、更多的人员,对球场情况有一个更加合理、更符合逻辑的认知,因此也能够知晓更多球员的位置信息,对空当的把握能力也更强。高水平球员在预先设置好的套路练习中,并未显示出多高的能力,因此这种能力不宜进行测试,最好通过比赛实践进行培养和提高。

2.4 预判决策能力训练

高水平的球员往往能够更快地观察到重要信息,也能够更快更准确地进行预判。拥有高水平的预判能力,就可以将球适时地传给合适的队员,也可以适时地给予队友及时的保护。提高球员预判能力需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要让训练的主题在训练安排中反复出现,而不是反复地解释概念。发展预判能力的一个关键点在于重复,要让球员在训练实践中重复遇到相似的挑战,迫使其反复进行信息的收集、识别、判断和决策。在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应给予球员足够的体验机会,让其对比赛中经常出现的场景进行反应。训练实践中,应尽可能减少球员练习等待的时间,应尽量减少没有情境的个人技术练习。减少练习等待时间、设置比赛情境、突出训练主题、大量反复实践以及有效的反馈,是提高球员预判能力的关键。提高球员的预判能力,需要球员自身进行试错,而且是在比赛或比赛情境的练习中的试错。教练员必须明白,每一场比赛,每一次训练都是促进球员发展的机会,比赛和训练不应该是表演或测试。比赛和训练必须使球员能够进行积极的感知、识别和决策,通过大量的反复来形成自动化。教练员的训练,不是将球员发展成为只会遵循指令行事的“机器人”,而是将球员发展成为具有自主判断能力的主体,球员应能够自主阅读比赛,球员应根据自己的观察来进行决策,而不是听从他人的指挥来进行决策。当球员在绝佳的射门区域接到球时,教练员应控制住自身的冲动,切勿大喊大叫地在场外指挥球员要射门,而是要让球员自己决策自己的行动,教练员最需要做的事情是在练习中让这种射门场景反复出现,让球员自己判断射门的时机,让球员自己评估射门、传球或运球哪个更加合理。教练员对比赛和训练的指挥不在于话多,而在于时机和准确性。发展球员预判和决策能力,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一般情况下,球员对能够看到的情境比较容易理解,因此,教练员在讲解时要多运用画图、战术板、视频剪辑进行训练布置,而尽量少用冗长的语言描述,而在训练时,多利用标志盘、标志桶、标志杆等工具来创建直观的训练情境,帮助球员理解场地、任务和训练的主题,从而加深对这个训练情境的认知,促使球员产生适宜的反应和决策,随后进行真实的比赛来完成技能的转化[4]。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教练员最重要的任务是进行有效反馈,进行反馈时,要注意反馈的时机,例如比赛不是一个对技术进行反馈的好时机,而是一个流畅发展球员认知决策能力的好时机,教练员在球员决策失误时无需给予他一个即时的纠正反馈,这种反馈往往会打断球员自主的学习,此类的反馈最好等到比赛暂停或中场休息时。对于比赛中决策失误的球员,教练员最好是鼓励其进行自我调整,而反馈的形式可以通过简单明了的提问来进行,例如对于失去位置的球员,教练员可以大喊“你应该在哪里”。利用提问的方式,能够促使球员回到合理位置,而即使这个问题没有得到球员的回应,这个问题也有利于发展球员的认知决策技能,因为他有可能会因为失误而得到经验教训。有时,球员对于教练员的提问没有回应,原因在于他并不知道正确的答案。出现这种情况时,教练员应该将这种情况记录下来,在此后的训练中进行针对性练习。

3 总结

认知技能的训练应纳入足球训练的整体计划之中,认知技能的训练是支持而不是取代动作技能训练。动作技能训练在足球训练中占据了大量时间,但动作技能训练不应是孤立的,而应该是在比赛情境中进行的,动作技能的练习要有连贯性、实战性,只有借助认知技能才能有效提高球员的比赛能力。足球运动员的认知技能训练主要包括视觉搜索策略训练、阅读姿势线索能力训练、识别环境信息能力训练和预判决策能力训练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实际上是相互联系、一脉相承的,在实际训练中需要统筹兼顾。

参考文献

[1]揭水平.认知技能的新认识[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0,19(4):83-84.

[2]余吉成,刘刚.现代足球运动员瞬间战术决策信息观察模式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1):68-69.

[3]李今亮.运动认知技能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1):47-48.

运动技能及训练 篇6

关键词:技能教学,护生,高职护理,运动技能训练法,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 技能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水平。自然地, 探索和实践其教学方法, 以期有效提高操作技能教学的效果[1];是高职护理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门话题。在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一体化”教学思想指导下, 笔者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和教学实践经验, 对本届2011级学生在实施《基础护理技术》的教学过程中, 采用了“运动技能训练法”的教学实践, 取得了一定经验。具体报告如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作者任教的本校2011年级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4个班, 共计164人 (全为女生) 年龄18~21岁, 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个班, 实验组人数83人, 对照组人数81人。两组学生入学成绩、医学基础知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1) 常规教学法。对对照组学生采用“教师讲解、示教—学生练习—教师进行集体或个别纠正—学生练习—测试”的常规教学法[2]进行教学。 (2) 运动技能训练教学法。对实验组学生采用运动技能训练法进行教学。根据运动技能训练理论思想, 对护理技能操作示教采用“教师操作一步, 学生紧接着操作一步, 教师停下来检查这一步骤的规范性并及时反馈, 等学生都掌握了正确方法后, 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直至整个操作流程完成为止”。示教结束, 学生独立练习, 最后测试。 (3) 评价方法:教学过程评价包括四个维度:训练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出错率;独立练习过程中的二次示教需求占比率;统一学时内的人均练习次数;操作考试时人均花费的时间以及总成绩的平均成绩;教学过程心理感受问卷调查表。教学结果评价的标准为操作考试成绩。 (4) 统计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处理。

二、结果

1. 两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效果比较。统计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记录, 结果见表1。

2. 学生心理问卷调查。学期结束时期, 从课堂秩序、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是否能激发学习动机、以及是否喜欢本教学方法等四个方面设计心理问卷调查表 (其中每一个问题分为三种层次:秩序好、较好、混乱;过程有趣、一般、乏味或者枯燥;能激发学习动机、一般、不能激发学习动机等) 。共计下发表格164份, 收回164份, 回收率100%。统计结果见表2。

三、讨论

1. 运动技能训练教学法。

运动技能训练教学法理论依据: (1) 运动技能概念:运动技能, 又称之为动作技能或操作技能, 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完善化、自动化的动作方式。加涅认为, 运动技能实际上有两个成分:一是描述如何进行运动的规则;二是因练习与反馈而逐渐变得精确和连贯的实际肌肉运动。 (2) 运动技能的特点:如果一种技能比较复杂, 且是由若干技能所组成, 先用部分学习法, 再用整体学习法, 效果更佳, 练习是技能获得的基本途径[3]。施密特及其工作组1990年提出的指导假说:如果学习者每次学习后均获得追加反馈 (100%) , 追加反馈将引导个体在技能学习初期获得正确的操作技能。总之, 运动技能理论强调教学过程特点为:分解、及时反馈、增加练习。

2. 常规教学法。

在常规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模式中, 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及学生的练习来帮助学生建立运动表象和动作概念。

3. 统计结果及其意义。

(1) 表1中所示评价指标意义%出错率:可以说明学生在教师示教过程中对操作动作的正确程度, 正确程度高, 则出错率低, 否则出错率就会高。二次示教占比率:二次示教需求说明学生对教师在示教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动作节操作流程的熟悉程度及亲自动手操作的信心。人均练习次数:人均练习次数多, 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高, 二是学生独立练习的机会比较多。考试时间的长短直接说明学生掌握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 技术操作越是熟练, 用时间就越少, 反之用时间就越多。 (2) 教学过程中心理评价结果意义%表二中是统计结果显示, 运动技能训练教学法他们普遍认为, 在教学的有趣味性、课堂组织与秩序、激发学习动机以及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等方面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同。 (3) 统计结果意义%从表1、表2结果中看出, 运动技能训练教学法存在以下两大教学优势。其一, 在于为学生的操作练习最大限度争取了学时。从表1中结果可看出, 运动技能训练教学法中学生获得练习次数是常规教学法的1倍以上。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和发展的基本途径。有了练习时间的保证, 技能的巩固和自动化才获得了基本条件。其二, 在于激发学习动力。说明运动技能训练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课堂吸引力和凝聚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时间效率, 显著提高学生操作技术考试成绩。

4. 不足处。

此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比较适合于小班教学。对于大班教学, 由于受到教学场地和视野的限制, 给课堂学生的组织与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同时影响教学效果。

运动技能训练教学法是一种具有理论基础和实际效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思想, 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较之常规教学方法, 一方面, 其在教学组织管理、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另一方面, 能在有限的学时内, 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操作练习提供时间保障;能增加学生技术操作正确率;能提高学生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皮慧敏, 魏莉, 郑元梅.延迟小结追加反馈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学习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09, 9, 24 (17) :5-7.

[2]田莉, 张国栋, 魏莉, 等.心理练习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 2005, 9, 2 (3) :136.

运动技能及训练 篇7

大多数网球运动员初期接触网球时仅仅重视技战术的练习, 往往会忽视心理技能训练, 这样的训练方法, 笔者是持不同态度的, 笔者认为从初期开始网球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要和技战术训练同步进行, 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明确心理状态

要学会心理上的坚韧与心理, 每天都要至少阅读两次下列积极的自我表述。[2]

(1) 作为一名网球运动员, 我将获得成功。 (2) 我感到很有信心, 总会尽最大努力。 (3) 学习和实践网球运动将是十分有趣而又令人激动不已的。 (4) 我从错误中学习, 并急于再试一次。 (5) 我是一名速学者, 期待一次性挑战。 (6) 我能保持明确的态度——无论发生了什么事。 (7) 我对自己有很大的耐心, 因为我真正信仰“我能”。 (8) 随着日月的流失, 我在心理上更加坚强, 并充满信心。 (9) 学习和探索新事物似乎奇乐无穷。 (1 0) 我是一名优胜者。

2. 进行自我评估

(1) 我在网球运动中全面的动机水平。

1 2 3 4 5

低中高

(2) 我在网球运动中控制心理压力 (情绪控制) 的能力。

1 2 3 4 5

低中高

(3) 我在网球运动中注意力集中的技能。

1 2 3 4 5

低中高

(4) 我在网运动中想象与意念的技能。 (组成鲜明、清晰心理图像的能力)

1 2 3 4 5

低中高

(5) 我在网球运运动中全面的自信心水平。

1 2 3 4 5

低中高

3. 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

为自己绘制一个图表。[3]养成记录自己心理活动的习惯, 注意日常练习与比赛 (所包括的课) , 把数字填在最能表示你当天活动的空格里。1、优2、良3、中4、差, 然后把数字相加, 总分越高, 需要做的工作越多。

4. 确定目标并记录下来

(1) 发展自己个人的长期目标。[4]并写于纸上, 作为一名网球运功员, 你愿意去实现哪—个你最喜欢的梦幻?这里, 唯一所需的事情纯粹是你的目标而不是其他人的目标。是否现实未必重要, 它只不过是梦幻和在某一天能实现目标的信心。

(2) 发展有意义的中期目标。写于纸上, 这些中期目标代表了实现主要长期目标的方法。

(3) 在上述基础上发展自己的短期目标。这就是今天、明天和下三个月到六个月的练习计划。

——把计划写于纸上。记住, 这些计划必须是能确信无疑地实现。

——画一张类似初学者所用的图表, 包括所有的短期目标多, 这是保持成功记录的方法。把图表挂在能看见和天天检查的地方。

5. 呼吸控制训练——加强兴奋性的技能[5]

(1) 观察自己的呼吸, 注意呼吸在心理压力的变化。

(2) 击球时, 是否有意识地控制了自己的呼气、吸气或呼吸?如果不敢肯定, 请试验一下并看看是否能做到。

(3) 每天最少练一次上述呼吸的方法, 连续练习两个星期, 最后是整个训练期。

6. 精神集中在目标上

(1) 记下经常影响集中注意力努力的这些情况。

(2) 下几次练习或比赛, 练习球场上改进注意力的四个步骤。

(3) 努力实践, 在训练期间改进注意力集中的技能。

(4) 在每天日常活动中练习保持充分的精力集中, 在假想的心理压力情况下做同样练习。[6]

重要注释:

—个人决不会获得对被动集中注意力的直接随意控制。[7]他只能产生一个适当的内在的特殊环境, 这个环境允许被动集中注意力自然地发生, 决不可强迫。[8]

总之, 在对初学者网球运动员训练时, 也要从技战术和心理技能两个方面同时出发, 保证学生更好地进行训练, 但是心理技能训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要在训练中根据不同的训练情况给予不同的调整。

摘要:本文从心理技能训练的概念出发, 运用文献资料法, 实验法对心理技能训练程序进行总结, 设计并进行实验研究, 以期为网球初学者心理技能的提高一些可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网球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程序设计,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军.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07 (29) .

[2]刘阳.浅谈网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J].辽宁师专学报, 2003, 9.

[3]王倩.心理拓展训练理论初步研究[D].江南大学, 2012.

[4]邱芬, 姚家新.现代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研究现状及未来走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7.02.

[5]赵富学.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

[6]李耀政.体育运动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04) .

[7]吴润平.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www.qikanku.cn.2012.05.

运动技能及训练 篇8

1 跆拳道动作的训练要素

1.1 选择时机

由实际比赛中动作表现特征与操作方式的不同, 可以将跆拳道分为寻找时机与制造时机两种类型。在跆拳道动作研究中, 可以将人体分为头部、躯干、下肢等部分, 运动员任意一个姿势都可以进行局部动作的有利进攻、防守与反击, 但与之相对的另一个姿势存在着不利于某动作的进攻、防守与反击。跆拳道运动员不断的对自身动作进行调整就是在寻找有利于自己进攻或防守的时机。通过大量的实战经验, 可以总结出适用于自己的运动规律。

寻找时机主要指的是运动员在对对方动作进行观察后, 经过短暂的思考, 及时做出决定, 从而增加自己获胜的几率。对方会做出怎样的动作是极难做出判断的, 因此, 从观察到判断, 从选择动作到做出动作需要时间, 这要求运动员又超强的反应力。如果有一环节没跟上, 就会错失良机。制造时机主要指的是运动员通过自身行为发出信号, 诱导对方做出指定动作, 从而获得动作的主动权。如果想要获得动作的主动权, 就必须做出假动作, 使对方产生干扰, 从而获得自身思想与动作转换的时间和空间。跆拳道运动员对其实战过程中时机的掌握对于比赛的胜负是十分关键的。

1.2 选择部位

跆拳道运动员从进攻到反击, 要经过三个环节。一是在动作没有展开前, 要选择适当的时机。二是在时机出现后, 要选择与之对应的进攻或反击的动作。三是动作展开后, 要击打对方身体的任意部位。这三个环节, 每个环节的优劣都会影响后面环节的发挥进而影响整体效果。运动员击中对方身体后, 击中动作的高度、方向、角度都会影响比赛的最终得分。对于部位的选择, 一定要有较高的精准要求。由于实战过程是相当激烈的, 所以, 跆拳道运动员在进行进击部位训练时, 要提升自身精准度。在比赛展开后, 跆拳道运动员应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进击方式, 然后通过大动打反击给对方造成迷惑。当获得动作的主动权后, 要及时的选择最佳得分部位进行进击。由于进击不同部位, 获得的比赛分数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 要及时的对跆拳道运动员的自身进击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尤其是得分较高的部位, 专业训练员一定要在训练过程中给予正确的指导。

2 跆拳道运动员的运动规律及行动对策

2 . 1 从大动打反击角度分析

大动打反击主要指的是通过运动员发出具有攻击作用的进攻或反击动作, 使迫使对方运动员做出相应的进攻或反击动作, 进而选择与之相生相克的动作进行进击。三种静态的攻击主要包括内动打抢攻、小动打抢攻、大动打反击。其中内动打抢攻对运动员的智能、技能、体能、心能的要求较高。运动员要想熟练的掌握内动打抢攻较为困难。小动打迎击的难度要求比内动打抢攻的要求低一些。大动打反击是这三种运动规律中最简单的。根据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小动、大动、内动, 三种动态规律, 可以总结出跆拳道运动员的运动规律。大动打反击是通过运动员较大的外体行为, 给对方造成一定的迷惑, 从而使对方自乱阵脚失去比赛的先机, 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跆拳道的运动规律可以为运动员提供训练借鉴方式。大动打反击是大面积迷惑对方的动作行为。所以, 对于这一领域的练习是相当重要的。对于跆拳道运动员的出击动作一定要进行强化练习。快速的动作可以在给对方造成干扰的同时, 迅速的达成自己的目的, 从而进击成功并且得分获胜。跆拳道运动员训练时, 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善, 不断完善自身技能。

2 . 2 从小动打迎击角度分析

小动打迎击主要指的是对方发出小动作时, 不要受到对方小动作的影响, 要及时的选择突出性较强的对应动作进行进攻。“迎”是迎击的核心内容, 其主要指的是在对方小动作从开始到结束这一阶段内, 运动员的进击动作要达到对方部位。小动打迎击对速度有较高的要求, 因为, 如果运动员没有在对方小动作完成前, 对对方实行攻击, 对方就会立刻对运动员进行反击, 从而防守成功。因此, 我方运动员一定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自己的动作。小动打迎击这一动作的运动规律就是要尽可能的在对方反应过来之前完成自己的迎击动作, 使对方失势得分。如果我方运动员在规定时间内, 未完成自己的迎击动作, 就会错失得分良机。假使对方反应过来, 做出相对应的动作, 我方运动员就会处于劣势状态, 进而失去动作的主动权, 容易失去比赛优势。跆拳道运动员只有充分的掌握了运动规律之后, 才能在实战中对比赛局势有充分的掌握。只有运筹帷幄才能大大的增强运动员获胜的机会。

2 . 3 从内动打抢攻角度分析

内动打抢攻主要指的是运动员在进行预备姿势时, 抢先进行进攻。抢攻不是一味的进行主动进攻, 其成功的基础是必须掌握进攻时机, 制造时机的方法。在进行比赛时, 双方运动员的眼睛应直视对方, 假使对方想要主动进攻, 自己可以假装成要进行打反击的样子, 使对方放松防守时, 突然进行进攻。这样在对方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的情况下, 极易进攻成功而得分。这就是所谓的反其道而行之。假使对方要进行防守反击, 那么自己可以用假动作使对方调动, 对方一旦改变姿势就进行抢攻, 这样击中的几率会大大增加。运动员也可以假装成自己不主动进攻的样子, 等待对方在对自己的策略进行思考时, 突然进行动作出动出击, 从而击中得分。这就是所谓得顺其道而行之。跆拳道运动员在实战中, 最重要的就是把握比赛的时机。在比赛中, 要集中精力, 这样才能在一开始就获得比赛的先机。内动打抢攻对运动员的反应能力要求较高。因此, 在平常的训练过程中, 要着重对运动员的反应能力进行提升。这样才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伊始, 获得先机。

3 跆拳道运动员训练的要求

3 . 1 不允许出现错误

由于跆拳道运动员在实战中, 要面临较大的技术体系与繁琐的操作过程, 因此出现错误的几率较高。跆拳道运动员训练过程中, 对于动态的对抗性条件反射, 不允许出现动作不规范的错误。有些错误是客观存在的, 比如, 观察、判断、选择战机、选择动作及选择部位。在跆拳道运动员的技能训练中不允许出现技术与运用方面的错误。跆拳道运动员在发现自身错误时, 不能一味的放任自流, 应及时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正。事实上, 跆拳道运动员训练的过程就是运动员约束自己的过程。通过减少自身训练错误, 可以完善自身技能。跆拳道运动员减少错误的这项要求是其作为技能训练的重要指标之一。跆拳道运动员的动作一定要规范。因为, 跆拳道比赛是通过制定动作的难度、高度、角度进行分数的评定。所以, 在平常的训练过程中, 要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规范。只有严格的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 才能在实战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跆拳道运动员进击的动作、进击的部位、进击的角度都要进行严格的规范。在训练过程中, 某些小的错误, 要及时的指出并且给予改正。

3.2 不允许漏动作

跆拳道的动作都是相生相克的。由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动作姿势与训练原理来讲, 除了要遵循比赛实践的运动探究, 还要在实战中体现运动员进攻或反击的机会。跆拳道运动员在训练时对其发出的动作有严格的要求, 其要严格的按照规范进行出击, 不允许漏动作。运动员在进行训练或练习的过程中, 要不断的发展进击的时机, 从而提升自己动作的完整程度。动作规范是跆拳道比赛的重中之重。所以, 在实战过程中不允许漏动作。如果出现漏动作的状况, 对方就可能会找出我方运动员的动作漏洞, 及时的做出反应, 进攻或防守, 进而掌握跆拳道比赛的主动权。对于跆拳道比赛, 要及时的根据对方的反应进行随机应变, 尤其是运动员的反应能力。思维和动作反应较快的运动员会掌握比赛的先机。如果运动员漏动作就会使自身出击动作不严谨, 因此, 应尽可能的完善跆拳道运动员的进击与回守动作。

4 结语

该文主要简述了关于跆拳道运动员的训练技能及其策略。首先, 说明了跆拳道运动员的训练要素, 其通过对时机、部位的选择, 获得最佳的进击时机从而大大增加运动员得分几率。其次, 说明了跆拳道运动员的运动规律及其行动对策。其通过对大动打反击、小动打迎击、内动打抢攻的分析, 简述了运动员的训练规律及比赛常见状况的对应方法。最后, 说明了跆拳道运动员的训练要求。其通过对运动动作的规范及不能存在漏动作的分析, 阐述了跆拳道训练及比赛的动作要求及标准。由于个人经历的有限性, 不能使所讨论的问题面面俱到, 希望广大读者可以多多提出自己的宝贵建议。

参考文献

[1]方培君, 李宏丽.谈跆拳道教学与训练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时代教育, 2013 (12) :65.

[2]刘长江, 王萍, 我国跆拳道运动员训练技巧[J].时代教育, 2013 (8) :34-35.

[3]王乐, 张新力.河南省普通高校跆拳道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时代教育, 2014 (1) :234-236.

运动技能及训练 篇9

现代运动训练要求中长跑运动员在跑的过程中要身体轻松协调,重心移动平稳,直线性强,有良好的节奏,要尽可能提高肌肉用力和放松的能力,既讲究动作效果,又注重节省体能。在途中跑要求高重心,快步频,小摆臂,上体保持正直放松,前后摆臂身体轻松自然。

一、影响中长跑运动员动作技能的主要因素

(一)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是先天的遗传和后天培养的共同体,先天的不足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弥补,所以教练员要在训练中多加培养中小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二)身体的放松能力

身体的每一个动作都是肌肉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跑是全身各部分肌肉的共同协作来完成的。在跑的过程中有主动肌和对抗肌的共同参与,当主动肌工作时就会引起对抗肌的对抗,就会出现身体局部的紧张,致使动作僵硬,在训练中尽量减少对抗肌的对抗,有意识地培养身体协调放松能力。

(三)接受动作的能力

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对运动技能掌握是通过自身的感悟后进行调节的,这就要求教练员在训练中对技术动作多加引导,让运动员形成良好的动作技能。

二、中小学中长跑运动员易犯的错误及改进方法

(一)晃肩

这在中小学中长跑中时有发生,这样会使重心不稳还大大消耗体能。不但影响运动成绩而且对运动员的发展不利。

改进方法:原地做摆臂练习。

(二)仰头

这种现象在中小学运动员经常看到,特别是在后程中更加明显,仰头使上体肌肉紧张,上体僵硬致使摆臂困难。

改进方法:在训练中多加提醒和让运动员慢跑体会正确的动作。

(三)坐髋跑

就是通常说的坐着跑,髋关节没有充分打开导致髋部灵活降低影响速度。

改进方法:多练习交叉步和提踵走及行进间高抬腿跑。

(四)小腿折叠缓慢或折叠不够

不但消耗体能相对较大,而且腾空时间长。

改进方法:多做后踢跑。

(五)上体后仰

导致费力浪费体能。

纠正方法:多做体前倾高抬腿和后蹬跑。

(六)左右摆臂

导致身体向前性差,不节约体能。

改进方法:多练习前后摆臂,摆臂时要求前臂外翻。

上一篇:显示特性下一篇:专业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