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艺术的情感演绎(共5篇)
歌唱艺术的情感演绎 篇1
一、歌唱情感的内涵
情感指的是一种精神状态, 其特点为愉快、悲伤、愤怒等种种感受, 从表现方式上可分为激动、内省、舒缓三种较为典型的状态。歌曲情感指的是歌唱者对自己所演唱的作品所持有的一种精神状态, 即从作品的音乐语言和歌词中获得的不同程度的生理或心理的体验, 并以歌唱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
歌唱活动作为一门表演艺术, 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的观众, 他的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 清晰的语言, 来表达人们深刻的真实情感。
二、歌唱情感的重要性
歌唱情感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情感是歌声飞翔的翅膀, 情感是音乐作品的最好表达。
1、情感是歌声飞翔的翅膀
第一:声音时歌唱的基础, 声音是歌唱存在的先决条件, 同时, 情感依附于歌唱的声音基础, 通过优美的声音来表达丰富的情感。
第二:情是情感表达的要求和声乐审美意识对声音质量的指令性要求。歌唱技术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 这是重要手段。所以, 在歌唱艺术表演中, 必须重视歌声与情感的统一, 两者结合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2、情感是音乐作品的最好表达
对于表演者的一个重要美学要求便是情感的表达, 而情感的表达是衡量表演水平的一个标准。歌唱是音乐和语言的高度艺术化统一, 是歌声与情感的高度艺术化统一, 优美的语言和动听的音乐共同为我们描绘了歌曲内容所体现并依托的一个环境, 这便是通常所说的意境。
三、歌唱艺术中的情感表现
1、作品的准确分析, 情感的真实表现
声乐艺术实际上就是表演艺术, 因此, 作为歌唱者, 必须能够很好的理解感受声乐作品。歌唱者必须通过各种技巧, 通过掌握其内涵完美的表现出来, 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谈论比较多的美感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更不能忽视情感表现, 它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举例说明:当歌唱者进行歌唱时, 突出美感技巧固然是重要的前提, 但也不能忽略了情感表达, 只有将美感和情感表达融合起来, 才能做到最好。另一方面, 技巧在音乐表达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但是相对而言, 情感更加重要, 设想一下, 一个歌唱者没有情感的表达, 其音乐必定没有欣赏价值, 也就失去了当初创造该作品的意义。由此可见, 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歌唱艺术的情感表现主要体现在:首先要做到用心去诠释艺术的灵魂所在, 吃透作品, 进入意境, 深入作品的情感;其次要准确分析作品, 不断挖掘作品的潜在的思想内涵;第三歌唱者要善于准确理解分析声乐作品, 领悟其内涵, 用歌唱技能技巧把它表现出来。
歌唱者还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 (分析, 理解, 感受和驾驭作品的能力) , 通过这些能力来更好的表达。同时为了能够更好的表达必须要设计出合理的表演形式, 真正把作品作者的初衷和意图表达出来, 这便是进行歌唱艺术的最终目的。另外, 对于歌唱者来说, 必须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和一定的文化功底, 能够分析音乐的形式结构和情感结构。
2、情感的表现要歌唱者“情”从“心”来
情感的表现必须要求歌唱者能够做到“情”从“心”来。再好的歌曲, 歌唱再优美再有感染力, 也只是没有生命力的东西, 也只是写在纸上的东西, 它的美, 它的寓意都需要歌唱者用心去创造, 这边要求歌唱者做到用心去体会, 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 再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对歌曲进行细微分析, 再加上自己深切的感情, 才能完美的将好的作品表达出来。这也就是歌唱的内涵所在, 即通过脑子想心理感受用自身情感唱出来。
这就要归结到一个问题:情从何来?通过我们的分析不难看出, 情从心来, 这四个字说起来比较简单, 但如果要真正做到情从心来就需要我们全身心的投入, 需要将所见的人事物等等在心中转化, 然后带着情感从口中唱出。歌唱者必须将灵魂投入到歌唱中, 只有这样才能打动所有听众。
以比较出名的作品《铁蹄下的歌女》作为例子进行分析。作者聂耳熟知旧中国歌女的痛苦, 熟知他们是社会底层的弱者, 他怀着对这些“到处哀歌”、“永远飘流”的歌女的深切同情, 用心体会用心感受后写了这首著名的歌曲。后来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演唱了这首作品。此歌曲结构分为三部分:第一段的前两句气息悠长的抒情性旋律, 体现了歌女们不甘心如此的痛苦心情;后两句节奏紧凑的朗诵性旋律, 唱出了歌女们心中的不平以及对黑暗社会的质询。第二段转入字字血泪的叙述, 音调中充满了辛酸与凄楚。第三段综合了前两段的音调和节奏的因素, 前两句仍是不平的呐喊, 随后, 节奏突然拉长, 音乐到达最激动人心的高潮, 表现了歌女不可抑制的愤懑之情。
由此可以看出:这首歌的语音、声调、语气和情绪的变化, 同音调、节奏的结合非常贴切, 音乐的处理与塑造的形象也十分吻合, 装饰音的运用富于女性的特点, 乐句从弱拍上起的手法, 突出了某些歌词, 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弱者不平的呐喊。演唱者要从心底体现出一种感奋人心, 催人泪下的音乐情感。演唱这首作品时, 应注意语气声调、情绪的强弱对比才能达到作者的创作的内在意图和艺术效果。
四、总结
总之, 歌唱表演是音乐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传达人们思想、情感、情绪和描绘情景的重要形式。歌唱表演要做到寓情于声、以情动人。只有歌声与情感结合, 情感与心灵结合, 才能准确生动地再现歌唱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情感世界。
摘要:本文从歌唱情感的内涵和重要性出发, 着重分析了歌唱艺术中的情感表现:作品的准确分析, 情感的真实表现和情感的表现要歌唱者“情”从“心”来。最后得出:只有歌声与情感结合, 情感与心灵结合, 才能准确生动地再现歌唱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情感世界。
关键词:歌曲艺术,情歌表现,声乐艺术,歌唱者
参考文献
[1]韩昕昕.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形象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3) .
[2]付敏.大学生音乐审美教育浅谈[J]安徽文学 (下半月) , 2008, (05) .
[3]李翠萍.论“联想”在交响音乐中的重要性[J]安徽文学 (下半月) , 2009, (08) .
[4]贺星, 王莹.论戏楼在中国古典戏曲艺术发展中的作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03) .
[5]张建国.声以情为源, 情随意而行——论歌唱中的“意·情·气·声”[J].中国音乐, 2009, (02) .
[6]孙来法.浅论歌唱的情感体验与情感表达[J].人民音乐, 2008, (06) .
论歌唱表演艺术中的情感表达 篇2
【关键词】歌唱艺术 表演艺术 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227-01
歌唱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在歌唱表演中情感的表现、情感的宣泄和情感的交流是完整准确地表达歌曲思想及内容的有力保证。它需要丰富的感情积累和情感体验,敏锐的思维想象能力、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表演心理、需要真实情感的酝酿和饱满热情的思想流露。
一、思维想象能力
在歌唱学习中,每逢遇到问题,总是先要“想一想”,这种想的过程就是思维。而想象则是贯穿于演唱中一个重要的心理调控因素,也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在歌唱训练中,充分调动演唱者的思维想象能力,熟练运用发声器官,无疑可以较快地掌握歌唱技能。因此,歌唱训练的成败与我们的大脑思维器官、想象器官都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思维对于形成一系列流动着的、有意义的音响,有着决定性意义。所以在训练发声时,老师启发我们将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和主观思维结合起来,调整发声器官,获得美好的艺术嗓音。
声乐表演的本质及核心是一个“演”字。英国著名指挥家亨利·伍德说:“音乐是写下来没有生命的音符,需要通过表演来给予它生命。”[1]音乐作品有人物,有情感和情绪,有情节发展,有特定场景,演唱者怎样进入角色和场景,关键在于想象。想象来自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头。如刘麟作词、王志信作曲的《昭君出塞》的主人公王昭君,在演唱这首歌时把自己想象成昭君,不但以想象进入角色,还要进入歌词中别家园、出雄关,女儿情连胡汉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环境中,或慷慨悲歌、或如泣如诉。只有这样听众才能受到感染,才会产生共鸣。
二、精神状态的调节是情感表达的条件
精神状态是指用人的生理条件、用思维和意识、精明和灵气、气质和自信等将人体内部多种情感因素转换为精神力量,用精神上无穷的动力调动和指导机体活动,更充分、更完美地发挥自身歌唱器官的机能。
1.排除干扰,集中精力。词曲的变化使表现手法有很大地跳跃,这就要求歌唱者把握喜、怒、怨、惊等情绪的变化,随歌曲意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歌唱者在练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注意力,联想词曲的意境,以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了使歌唱情绪饱满,精力集中,还需保持大脑持久的兴奋,内心要有强烈的歌唱欲望,身体处于高度的竞技状态,全身心地投入歌唱,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歌唱水平。
2.控制情绪。如何把自己平时技术水平发挥出来,较好的控制紧张情绪,这对于表演者来说是一种技术性的技巧。从发声学的角度分析,歌唱的呼吸不是一个单纯的动作,而是由许多个别动作联合成为服从于某一个发音任务的一种有整体性的复杂行为。心理学原理显示,不论学习什么技巧,在最开始阶段,每个动作是必须经过意识直接控制的。有意识的控制,动作才能做到正确。学习到一定阶段后,技术技巧就形成习惯,但此时如果人为的刻意想用纯粹的意识直接控制每个动作,那就可能会破坏了习惯,反而会影响演出,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在歌唱表演中,表演者要把握一定的适度,以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多多锻炼,将自己最为自然的一面表现出来,以此使作品的表达更加完整和完美。
三、歌唱表演心理是情感表达的基础
歌唱表演是通过一种形体活动展现音乐作品的过程,是表演者在内心强烈的艺术情感的驱使下进行的。同时它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表演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表演的效果。
1.气质和性格方面。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气质和性格是个性重要的心理特征,性格表现为个体稳定的心理风格和面貌,是对现实稳定态度的习惯化;而气质是一个人情感发生的速度、强度、外部表现以及活动灵活性的特点总和,它决定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在歌唱表演过程中,尽管表达着作曲家音乐作品的内涵,但同时也渗透着歌唱者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个性化的表达,自己与作品合二为一产生共鸣,才能顺利完成作品的表演。
2.音乐审美能力方面。歌唱者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在音乐表演中具有重要作用,表演者应具备把握、理解、表现作品背后所蕴涵的情感因素和精神内涵,才能通过自身有形的表演向人们传达音乐中那无形的思想意义,从而在音乐创作者和音乐欣赏者之间产生共鸣,真正理解作品内涵和对歌唱者的完美诠释得以肯定,同时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四、充分的情感体验是情感表达的手段
人在歌唱时情感体验是与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不同的,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带有主观随意性,由现实中的生活经历决定情感体验的内容,可以受个人意志和行为的控制。这种歌唱的情感体验由于生活阅历、文化水平、艺术修养等因素的不同,所形成的情感体验存在着丰富与贫弱,深刻与浅薄等差异,这也是为什么同一首歌不同的人演唱,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不同层次审美情感的表现的主要原因。演唱者内心的情感体验不仅能以一种精神动力转化为物质动力而激起发声,而且还能对所发声音的形象和色彩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的情感体验赋予声音以不同的色彩。是故《乐记·乐本篇》中曰:“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2]只有当演唱者的内心情感体验与作品的情感内涵相通相融时,才能发出符合作品感情表现所要求的声音。
成功的声乐表演,一定是演唱者通过对特定的角色、时代、环境及事件的逼真想象,把自己的心态换成角色的心态,激发起饱满情感,再通过对作品的内在思想感情进行认真的理解与深刻的体会,并在深入领悟作品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将作品的感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把自己融入作品的感情之中,真正的做到理想状态。这样通过娴熟的歌唱技法,将作品的神情栩栩如生的表达出来,从而引起欣赏者的感情共鸣,完成歌唱的艺术再创作。
参考文献:
[1]张宏伟主编,《探索·积淀·发展——音乐学本科教学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20页
[2]杜兴梅、杜运通评注,《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精品评注》,线装书局,2011年,第24页
作者简介:
歌唱艺术的情感演绎 篇3
声乐艺术是一门二度创造的表现艺术, 是将音响的动态结构赋于生命的形式, 就有了充满意味深长的音乐运动。歌唱者如何将一部不熟悉的作品变成感人肺腑的心声, 并且通过声音和表演传达出来, 同时使观众体验到这种情感身临其境, 是实现声乐作品中二度创造的决定因素。古人云:“诗言志, 歌咏情”, 为什么孔子当年在听到齐国韶的演出后会“三月不知肉味”, 然后, 发自内心的“韶尽美矣, 又尽善矣”。因为声音的技巧和情感表现才是完整实现歌唱艺术的两大重要因素。
歌唱者要发挥出自已最佳的演唱水平, 声音固然重要, 但是, 情感表现不能忽视。只有让观众和歌唱者来共同分享作品, 才能创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 本文试以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情感表现首先建立在对作品准确分析的基础之上
声乐艺术是表演的艺术, 歌唱者要善于准确地理解分析声乐作品, 领悟其内涵, 用歌唱技能、技巧把它表现出来。这是使歌唱赋予艺术表现力的非常重要的方面。[1] (第6 7页) 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 当唱到歌剧选段《血里火里又还魂》时, 我深有体会。起初接触这首作品时, 认为歌剧没有什么难的。但是, 随着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多节声乐课的剖析, 我感觉它没我们想象得那样简单, 老师鼓励我去仔细分析《党的女儿》这部歌剧, 我才知道“田玉梅”当时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演唱了这首作品。由于叛徒的告密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很多共产党员都牺牲了, 为了保全革命实力, 杜鹃坡的老支书及乡亲们决定掩护共产党员田玉梅逃出虎口。不料, 在掩护的过程中, 老支书和乡亲们牺牲了。“田玉梅”是在失去了亲人之后悲痛欲绝的演唱了这首作品。全曲的三段感情, 对比鲜明, 每字每句无不包含了田玉梅对乡亲们的怀念和对叛徒的痛斥。如果没有去仔细分析, 也许到现在我也不会把这首作品的内涵较完整的表达出来。
二、丰富的情感表现源于对社会生活的积累
人的各种行为, 风格以及情感生活等复杂的心理活动形式, 都从整体上服从其独有的心理机能系统, 而人的心理机能极其复杂, 心理结构的形式都离不开人的社会生活。[2] (第3 5 0页) 这些都是和一个人的社会阅历是分不开的, 成功的歌唱家在演唱作品时, 绝对不会是矫柔造作的, 而是发自内心, 朴实而不造作, 贴近生活从而引发观众的共鸣。波兰的音乐学家丽莎认为:“在音乐中, 由于缺乏具体的、实在的、单个的客体, 感情反应的因素便能比较强烈地发挥作用, 占据了首要地位—这便是音乐在反映现实方式的特殊性”。同时, 她还认为:“音乐的内容是感情, 而很少是唤起这些感情的那些现象本身。[3] (第1 4 4页)
青年歌手大赛的决赛现场, 刘和刚的一曲《父亲》, 感动了每一位评委和现场观众, 打动观众的不仅是他的技巧和声音, 更是情感。刘和刚是一位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 在他追求声乐学习的道路上, 父亲给予了他莫大的支持。父亲为刘和刚学习声乐的学费而没日没夜奔波, 过度的操劳, 使他在给别人拉货时, 不小心把三个指头给绞断了。这仅仅是在刘和刚成长的道路上, 父亲为其付出无数中的一次。刘和刚在演唱到“这辈子做你的儿女, 我没有做够”这一句时, “儿女”的节奏是断开的, 带有哭泣色彩, 紧接着是“央求你啊下辈子, 再做我的父亲”, 表达了对父亲无限敬爱, 歌声中蕴涵了深厚的情感。通过这首作品使他一举获得金奖, 同时, 这首作品也被广泛流行起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生活经历, 才使得他的作品表达, 是那样的真挚、生动、逼真、感人至深。我们虽然没有那样的亲身经历, 却能从他的歌声中聆听到他内心深处的酸、甜、苦、辣。
三、真挚的情感表达离不开丰富的想象
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在艺术的创造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它关系到艺术的生命。声乐作品中要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表现诗情画意、昂扬斗志等都离不开丰富的想象, 想象力对于歌唱家来说, 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歌唱家通过词曲情感与形象的深入体会, 加之自己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最终以声音来完成整个声乐形象的创造。朱光潜先生认为:“诗与音乐虽同为节奏, 而所用节奏不同, 诗的节奏是受意义支配的, 音乐的节奏是纯形式的、不带意义支配的, 诗与音乐虽同样产生情绪, 而所生的情绪性质不同, 一是具体的, 一是抽象的。”[4] (第177页)
艺术的想象具有一定的依据, 讲究一定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如歌曲《芦花》是表现缠绵的爱情故事的画面, 通过想象, 斗志昂扬式的表现显然是与作品真正的意思相悖, 想象在这里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反而帮了倒忙。所以, 歌唱中的想象能帮助情感表现, 它就像声乐演唱的“声”和“气”有效地结合起来一样, 声音是明亮有水润色彩的。在演唱中必须正确地理解作曲家的意图和作品内涵, 在准确把握情感的同时, 加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想象与生活的积累也是相辅相承、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有了想象做“翅膀”, 丰富的情感将会飞得更高、更远。
四、丰富的情感表现离不开个性化的处理
感情是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 它应该有着具体的表现形式。在艺术实践中, 每位演唱者对于歌曲的理解和处理是不一样的, 在歌曲的情感表达方面存在着差异。由于这种独有的个性表现形式与演唱者自身的嗓音条件、艺术经验、修养和思想气质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时, 又是演唱者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创造性即演唱风格。因此, 情感是高度个性化的, 主要在于其具有感人的力量, 其结果对于听众来说是意味深长的, 充满艺术魅力和感染力的。这正如托马斯·门罗所说的:“音乐中暗示出来的情绪总是模糊不清的, 并且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解释”。[5] (第5 4 3页)
歌唱家彭丽媛演唱的作品《父老乡亲》之所以能长期以来激起观众浓烈兴趣和共鸣, 是因为彭丽媛对整首歌曲进行了真正的理解和演唱处理。一个从山东农村一步一步走向舞台的孩子, 在自己学习声乐的过程中, 不忘的是父老乡亲的欢笑和泪水, 不忘的是那种乡音乡情, 更是对家乡父老及故园的眷恋, 带着这种特殊的、发自内心的情感来演唱这首作品, 使观众在每次听到这首作品时, 内心都是无比的激动。加上她在长时间演出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大气稳重、热情真挚的风格, 从而, 形成了她独特的艺术魅力。
由此可见, 成功的表演过程中蕴涵着独特的艺术风格。优秀的歌唱家都是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复长期地实践, 加上自己个性化地表演或演唱来进行演绎的。在他们反复的咏唱中, 体会歌曲的艺术情感, 并力求塑造出完美而具有个性的艺术形象, 呈现给广大听众。所以, 在演唱作品时, 可以借鉴戏曲中的五法即:“手、眼、身、法、步”是表现音乐作品中的时代精神和艺术思想, 表达自身和他人内心的精神活动。它是受音乐审美经验支配的创造性劳动, 是把内心体验改造成音响结构的创造性。想象活动善于创作时, 它们总是先停留在内心的构想之中, 这种构想不带有任何物质性的行为, 它纯粹是由心灵在创造、在构造, 这就是歌唱家的精神创作。
结语
歌唱者要创造出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 就必须把握好歌唱时的情感表现。“情”字当头, 感情自然的贯穿于作品中, 声音出来是自然、流畅、优美动听的。情感表现的真实性和美感是歌唱表演的艺术生命。在演唱中, 不能只重视美好的声音, 而忽视歌唱中的感情, 也不能轻视声音技术的训练, 美好的情感是需要优美的声音来表达的。没有一定的声音技术做保证, 感情就难以完美地表现出来。声音是表达情感的手段, 情感是声音表现的目的, 要“以情带声, 融声入情”, 只有真正把两者自然的结合起来, 才能创造出完美的音乐艺术形象。因此, 演唱者必须要以自己的真情去打动听众, 塑造完整的艺术歌曲形象。只有真实的情感表现, 才能点燃观众情感的火焰, 才能产生出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声乐艺术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6。
[2]修海林, 罗小平.声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
[3]丽莎.论音乐的特殊性[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4]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3。
歌唱艺术的情感演绎 篇4
一、掌握科学纯熟的声音技巧
歌唱者能否很好地对作品传情达意, 它是受制于声音技术因素的, 如果歌唱者不具备一定的发声技巧, 即使他对音乐作品有良好敏锐的感受能力和充分表达的愿望也难于真正把歌唱情感表达出来。所以说歌唱技能技巧是情感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手段, 是基本功的基本功, 反之如没有情感表现的歌唱, 即时歌唱技巧存在也没有任何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曾说:“歌唱技巧是获得歌唱艺术表现力的必要手段, 歌唱者必须重视技术的磨练, 以求艺术的完美”。有了坚实的歌唱技巧, 才能在歌唱中做到气息通畅、声音结实而富有表现力, 情感表达才能游刃有余。
一位优秀的歌唱者在演唱中能把歌曲中喜、怒、哀、乐充分地表现出来, 达到“一声唱到融神处, 毛骨悚然六月雪”, 一曲唱完“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这不仅体现了演唱者的高超歌唱技能且体现了其丰富的歌唱感悟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情感用自己心灵的感受, 用美妙的声音打动听众, 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重视作品速度、力度等音乐术语的表达
歌曲演唱速度变化、对比, 对演唱者至关重要。速度是声乐作品的心跳、脉搏, 就像人的心跳和脉搏一样, 不能乱跳。音乐的速度要稳定, 演唱时不能随便变化, 要做到快而不抢, 慢而不拖。速度快慢和歌曲的情绪表现有很大关系。例如:欢快活泼的歌曲, 演唱速度较快;哀痛而忧伤的歌曲则用沉重而缓慢的速度;坚定而有力的情绪用进行速度。速度反映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决定速度。
此外, 力度对歌曲情感表达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不容忽视。例如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中段, 是通过对旧社会的痛苦回忆和悲愤的控诉, 转而唱出跟着党去闹革命, 夺过鞭子抽敌人的情景的。情绪由悲愤逐渐转向激昂。因此, 在处理中出现由中弱 (mf) 到强 (f) 到很强 (ff) 的递增变化, 使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而有效地表现了歌曲的思想感情。这样处理使歌曲更完美、更动人、更具艺术感召力。
三、重视歌唱中语言的基本功
声乐艺术是由语言与音乐结合的综合艺术。在声乐作品中, 音乐发展并扩充着歌词形象的内涵, 使音乐在表达情感上更为直接, 更为具体。反过来, 歌曲中的诗词歌赋又解释着音乐形象, 并以语言文学内容主宰去寻求音乐的表现。所以说在声乐训练中歌唱的咬字, 发音贯穿于歌唱艺术的始终, 是一切发声技巧及艺术表现的立足点。正确处理字和声的关系, 是艺术歌唱传情的重要保证。戏剧界一些前辈艺人常有“千斤白, 四两唱”、“咬字千斤重, 听着自动容”、“清晰的口齿沉稳的字, 动人的声韵醉人的音”的说法。咬字吐字正确的声音应该是立着圆润的, 而不是横着扁咧的。如果歌唱者在演唱中片面去追求发声的技巧和声音的优美而忽视咬清字音, 就会使人听不清词意, 妨碍歌曲的内容表达, 减弱歌唱的艺术感染力。例如:歌曲《我爱你中国》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抒情歌曲, 歌词更是写得真挚感人。演唱时不仅要具有稳定的气息支持点去咬字吐字, 还要做到字头清晰、字腹圆润、归韵准确, 当唱到高潮结束句“我的母亲…我的祖国”中的“母亲”时, 此两字都是窄母音, 音域从中声区经过换声区到高声区, wu母音和yi母音的口型从竖开到咧开上下嘴唇都必须有力咬定和不能松懈使其母音自然变化, 且必须打开喉咙要有母音靠拢进入头腔之感。这样字头字腹咬紧了, 归韵也准确了, 再结合稳住气息的深度, 声音很容易进入头腔并富有色彩和穿透力。
四、充分理解作品的词意内涵
我们在作品演唱时, 首先除了要了解作者创作时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外, 还要充分理解作品的词意内涵, 才能把音乐作品要体现的东西完整地表达出来。现实生活中, 很大部分歌唱者只片面追求声音的没和强亮度, 缺乏真情;有的歌唱着只是象背书一样将歌唱完, 声音毫无感染力;还有的演唱者表达歌曲的情感过于浮夸, 其结果同样是事与愿违, 打动不了听众。每一首歌曲据其不同背景不同地域等都要体现其不同的情感和时代风貌。如歌颂祖国、英雄为主题的作品, 表现的情感是赞美、崇敬、深情、庄严、真诚等;对人或旧社会进行控诉的作品, 表现的则是悲愤、仇恨、沉重、压抑等;描写孩子们愉快生活的作品, 表现的则是轻松活泼、天真浪漫等等。通过深入研究歌曲的词意, 把握歌曲的情感, 才能有助于歌曲内容的充分表达和艺术形象的深入刻画, 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分析, 寻找诱发声乐表演的内在体验依据, 唤起类似于一度创作者的情感世界, 用自己的再认识激发出主体心中情感的火焰。
冼星海的《黄河怨》, 在演唱时必须要勾画出一个失去丈夫、儿子, 倍受日本鬼子蹂躏的妇女, 惊痛凄断的悲绪, 欲哭无泪的呻吟, 以体现女主人公悲痛无望的内心。特别到最后高潮时, 声音要高亢有力, 将悲愤激昂, 血债血偿, 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悲恨情绪充分地宣泄出来, 产生强烈的戏剧性效果。再如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 歌词以高度的艺术性, 通过对广大农村欣欣向荣的生动描绘, 抒发了人民对家乡的无限赞美, 对美好理想的强烈追求及对美好生活的歌颂。激发了农民高度的劳动热情。在演唱该曲时通过歌词与优美旋律相互融合所展开的生动形象来深化主题, 从而深化了演唱者歌唱时的情感抒发与表现力。
另外在演唱中外古典歌曲时, 同样要理解词意内涵, 倘若做不到声与意之和谐, 只是按照字音与旋律的变化漫无主次的去演唱, 就会脱离作品的原意而形成“死腔”。这样的演唱既不能达意又不能传情更无艺术歌唱而言。
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 在演唱歌曲时, 要探讨作品的意境及词曲中提供的富有个性特征的曲调和词句, 理解词曲作者隐藏在歌曲中跳动的脉搏及作品的动机、主题、背景、段落、句读, 使歌唱者一接触到作品时, 就能打开自己的心扉, 用积极的体验去进行二度创作, 把自己的情绪融会贯穿到作品里和投入到歌唱中去。这样歌声才能打动听众, 才能准确表达作品内涵。
五、正确把握作品个性风格和地方韵味
每个国家和民族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迥异, 以致其语言、风土人情、劳动方式、审美观念及生活观念等各不相同。其观念和习惯也必然会反映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差异上, 形成本民族独特的艺术特征。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说:“从写作的风格来认出一个意大利人、一个法国人、一个美国人和一个西班牙人, 就像从他面部的轮廓、他的发音和他的举止行为来认出他的国籍一样容易。”在演唱上我们要充分体现出作品各自的风格特点, 这样才能各类声乐作品表现得生动有色而富有感染力。
中国各民族声乐作品丰富多彩, 其演唱特点更是风格多样, 比如陕北民歌、东北民歌和新疆民歌就有着明显的差异, 陕北民歌声音高亢、嘹亮, 音域宽广, 旋律起伏很大, 有的则平稳委婉, 有的感情豪放, 有的则柔和抒情。《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歌唱体裁, 其节奏自由舒展, 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意境。在演唱特点上, 一种是以声音平直高亢的山歌风格来表现, 另一种则以感情细致、声音委婉的小调风格来表现。东北民歌是粗犷豪放, 并具一定的诙谐性。而新疆民歌则是欢快和典型的维吾尔族舞蹈特点, 如歌曲《一杯美酒》, 此歌曲结构虽然较简单, 但演唱时需注意旋律线条的变化, 尤其是后面“哎……”高潮部分应适当放宽, 咬字吐字应随音乐的起伏而有所变化, 使作品富有地方韵味。
最后还需提出的是, 歌唱者与观众的情感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歌唱者在教室演唱和在有观众的情形下演唱的状态是不同的。正是由于观众的存在, 干扰了他的注意力, 破坏了原本歌唱者的发声状态。因此, 演唱者需学会在当众的情形下, 平静自如, 对自己的歌唱器官进行谐调和控制, 用自己的耳朵倾听自己的声音, 并加以调整, 调动自身的情感, 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的音乐中去, 去创造作品的艺术形象, 并能积极调动观众的情绪, 变被动为主动, 激发自身的创作信念和创作热情。面对观众期待兴奋的眼神, 歌唱者应越唱越投入, 越唱越好, 台上台下融为一体, 气氛热烈感染人。这无疑能使歌唱者把自己要唱的作品唱得更加完整, 更能大大地调动自己对作品的情感表达。
以上几个方面无疑强调了情为声之本的道理, 然而歌唱的根本因素却又不能代替声乐技巧, 决不是说只要情真意切, 歌声就必然优美动听。要知道声乐中的“情”是一种艺术表现, 艺术并不等于自然生活, 从生活到艺术是有一个升华与飞跃过程的, 而这个过程中的阶梯和桥梁就是声乐技巧, 这种声乐技巧又是基于真切的感情, 是情借技发出感人的歌声, 技依情形成美妙的歌唱。
摘要:歌唱艺术从它的实用性逐渐发展到审美欣赏的演变过程中, 情感表达是整个过程的主流, 歌唱既要唱声, 又要唱情, 只有声情并茂的歌声, 才能正确揭示歌曲的情感内涵, 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主要从演唱者在声音技巧、速度力度、语言功底、作品内涵、风格韵味等几方面展开阐述, 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把握,艺术歌唱,情感表达
参考文献
[1]尹萍, 《试析声乐教学中的乐感之培养》, 艺术教育编辑部出版。
[2]邹长海, 《声乐艺术心理学》, 人民音乐出版, 2000年8月
[3]《声乐基础教程》, 周新华编著, 湖南文艺出版, 2001年8月
[4]李晋玮、李晋媛, 《沈湘声乐教学艺术》华乐出版社, 2003年。
[5]黄文杰, 《声乐教学中演唱的情感表达探析》, 《集美大学学报》第2期李
[6]《世界著名歌唱家》亨利.普莱桑茨著文联出版公司
[7]王岩淑, 《声乐表演的综合训练》,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
歌唱艺术的情感演绎 篇5
一、歌唱技巧
歌唱技巧是声乐艺术表现的基础, 没有歌唱技巧的声乐艺术, 就没有专业性可言, 只有用优秀、扎实的歌唱技巧来演唱, 才能有好的作品。歌唱技巧本身主要关乎演唱者的呼吸、发声以及共鸣等方面。
(一) 呼吸技巧
成功的演唱是以饱满有力的呼吸做为依托和基础的, 歌曲音乐旋律不断变化, 每句之间的衔接以及悠长的旋律等, 都要求演唱者的呼吸顺畅、深沉、饱满并且持久。面对高昂、有激情的音乐歌曲和旋律, 没有持续深沉的呼吸是无法将其展现出来的;面对一些跳跃性比较大的旋律, 呼吸也要跟着跳跃并且富有弹性, 张弛有度。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句子形式, 所以在面对不同的音乐旋律下的长短句时, 演唱者只有掌握自然换气的方法才能挥洒自如, 比如快速地抢气、偷气, 收气等。呼吸技巧的掌握是进行声乐演唱的第一步, 所以要掌握好各种呼吸方法和呼吸技巧。
(二) 发声技巧
呼吸技巧是演唱的第一步, 发声是以呼吸为基础的, 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发声的或强或弱、或长或短、或高或低、或快或慢都是由演唱者的呼吸决定的, 由此可见, 呼吸对发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三) 共鸣技巧
共鸣技巧是声乐演唱的第三个重要技巧, 共鸣技巧的合理利用能使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扩大音量, 不仅如此, 它还有美化音色的功能。人说话与歌唱时都需要共鸣腔的帮助, 共鸣腔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可变的共鸣腔体, 另一种是固定的共鸣腔体。可变的腔体主要是指咽喉、口咽、鼻咽等腔体, 它们主要控制着共鸣的形成与扩大。口鼻喉之间是相互连通的, 它们之间的肌肉收缩会直接改变腔体的大小, 从而达到调节变动腔体的作用, 而腔体的变化又会直接影响歌唱的声音和音色。
综上所述, 呼吸、发声、共鸣是演唱的重要部分, 只有熟练地把握呼吸技巧、发声技巧以及共鸣技巧, 才能发出悦耳、动听、美妙的声音, 它们是相互统一协调、相互支持依赖的, 只有协调好三者的关系才能把握好演唱技巧。
二、情感表现
声乐艺术最重要的就是情感表现, 没有情感的音乐不是好音乐。一个歌手或演唱家拥有天生的好嗓音, 能凭借歌唱技巧唱出动听的歌声, 但是如果没有真实、丰富的情感, 再好的声音和歌声也不能感动人、感染人, 就如同一幅画, 只有素描却没有颜色, 终究显得索然无味、单调乏味。
情感表现是声乐艺术的本质, 声乐本身作为一门艺术就是为了通过演唱来抒发人们心中的情感, 如果通过演唱没有将情感表达出来, 那么演唱就失去了其最重要的意义。声乐艺术的创作过程是很复杂的, 因此歌曲本身也是复杂的, 演唱者如果想把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和内容完美地呈现出来, 就必须在把握歌曲的风格和内容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其所要表达的情感。歌曲中的词都是词作家在生活的直接体验上不断概括、凝练出来的, 并赋予其韵律, 使其能歌唱, 一首歌包含着作词、作曲家的主观感受, 他们把这些感受转化为音乐思维, 并用音乐和旋律将其艺术地表达出来。演唱者在演绎一首歌曲的时候要充分了解词与曲, 并在此基础上完整地把握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诉求, 然后通过自己扎实的演唱技巧将这种情感切实地反映出来, 只有具备真情实感的歌曲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赢得听众的喜爱, 这样才能形成演唱者与听众之间的交流过程。
三、歌唱技巧与情感表现的融合
(一) 歌唱技巧是情感表达的基础
对于声乐艺术来说, 歌唱技巧是其艺术表现的基础。一首歌曲不仅要通过作曲家和作词家的创作, 还要经过演唱者的演绎, 第二个过程又可以称作声乐艺术的二度创作, 在这个过程中演唱者要熟练运用自己的歌唱技巧, 通过自己机智的调音以及对旋律的把握, 把歌曲所蕴含的内涵完美地表现出来, 这样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唱中, 才能使演唱者的声音与情感达到完美的结合。每个歌唱家都有先天或者后天的演唱本能, 除此之外还拥有良好的嗓音, 但是演绎好一首歌曲还要依赖他们熟练的歌唱技巧, 通过对呼吸、发声以及共鸣技巧的熟练运用, 充分调动各个发声部位, 在它们的协调运作下, 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 从而促使自己的声音优美、歌声动听、具有感染力。
歌唱包含的因素太多, 歌唱家的技巧是主要因素, 只有把呼吸和发声以及共鸣三者协调起来才能使演唱者自如地转音、连音, 控制声音的大小、快慢、高低, 从而使自己的声音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从而达到优质发声的目标。
可见, 只有掌握了歌唱技巧, 才能准确地发声, 准确地发声才能为优美动听的歌声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 歌唱技巧是演唱者在艺术中进行情感表现的基础。
(二) 情感表达是歌唱技巧的升华和保障
声乐艺术就是人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一种艺术方式, 很多人对此认识不足, 在一般的声乐训练中常常出现上气不接下气的情况, 还有一些人直接将声与情完全剥离开来, 他们认为唱歌是一件技术活, 只是为了表演而表演, 完全忽略了情感表达, 在歌唱时只注重技巧的运用, 对技巧太过于专注就会导致演唱僵硬、枯燥, 所以在声乐训练中要注意情感的表现, 使演唱者的声由心生, 把声音放在气息上, 有了充足气息的支持, 才能使演唱者充分地运用演唱技巧, 这样不仅有了来自内心的情感, 还使演唱者更自如地运用了演唱技巧。声乐艺术是一门音乐与语言结合的艺术, 优秀的歌曲要通过优秀的演唱家演唱才能吸引听众、打动听众、感染听众, 与听众之间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很对演唱家或者歌手不乏有好的声音条件以及个人专业素质、精湛的演唱技巧, 但是由于缺乏真情实感, 导致其歌唱的效果枯燥、木讷、呆板、毫无生气。可见, 歌唱不仅要唱出旋律、唱出内容, 更重要的是唱出感情。
声乐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声情并茂, 这是世界公认的标准。演唱者只有把声与情完美地结合起来, 再辅之以演唱技巧, 才能使歌曲的演唱达到最高的境界, 从而赢得听众的赞赏以及获得自我的满足。
四、结语
歌唱技巧以及情感表达是声乐艺术两个重要方面, 歌唱技巧是声乐艺术的基础, 情感表达是声乐艺术的追求, 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持的, 只有把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 才能将歌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完成一部优秀的声乐演唱作品。
摘要:歌唱技巧以及情感表达是声乐艺术领域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歌唱技巧是声乐艺术演唱的基础, 只有掌握了优秀的演唱技巧才能产生优秀的演唱作品, 才能更好地表达音乐的内涵;而情感表现则是声乐艺术的追求, 音乐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只有把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感完全表达出来才能演绎好一首歌曲, 因此, 在声乐艺术中只有把歌唱技巧与情感表达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才能使声乐艺术更好地传达思想情感、打动人心。
关键词:歌唱技巧,情感表现,融合
参考文献
[1]段玉香.声乐艺术中“歌唱技巧”与“情感表现”的关系[J].中国音乐, 2007, (03) :192-194.
[2]李湛.民族声乐演唱的技巧、情感与风格的把握[J].音乐创作, 2009, (01) :149-150.
[3]吴云鹏.浅谈歌唱技巧与声乐艺术表现的关系[J].艺术科技, 2013, (06) :170.
[4]房长永, 郑媛媛.浅谈歌唱技巧与情感表现之关系[J].音乐生活, 2006, (12) :60-61.
【歌唱艺术的情感演绎】推荐阅读:
歌唱艺术的情感11-19
歌唱艺术中的情感因素01-12
歌唱的艺术表现12-06
歌唱呼吸的艺术02-16
歌唱艺术的表现技巧06-19
歌唱艺术的技能与技巧05-12
歌唱中艺术形象的塑造01-28
歌唱艺术审美特征10-29
中学歌唱教学艺术11-25
歌唱艺术中的声情并茂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