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具设计研究

2024-08-14

幼儿园家具设计研究(通用12篇)

幼儿园家具设计研究 篇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力增强,人民素质的大幅提高,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基于民众需要,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幼儿园为很多新建住宅小区必备项目,因此幼儿园建筑是日常的设计工作中经常碰到的工程。因幼儿园规范特殊繁杂,涉及人群敏感,故此类建筑有着不同于一般建筑的特殊性。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每个幼儿园建筑设计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幼儿园建筑设计如何与幼儿的认知能力、行为发展相适宜,设计师在幼儿园设计中应如何与现代幼儿教育理论有机结合,这都是需要设计人员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场地设计

按照现行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幼儿园需有班级活动场地和室外公用活动场地,班级活动场地面积不应小于60 m2,公用活动场地为180+20×(班级数-1)m2。活动场地面积不够时可利用建筑物屋面做活动场地,但应有防护措施,班级活动场地之间宜采取分隔措施。共用活动场地一般设置在入口处,但因共用活动场地里要布置儿童活动器械,要注意避免与主入口相穿插。幼儿的生活用房严禁布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幼儿园严禁设在车库的顶部。幼儿园的绿化严禁种植有毒、带刺的植物。

因幼儿园是小区规划时的附属建筑,所以往往规划设计时得不到重视,设计用地多为边角、不规则地形,用地不足更是普遍。但是孩子天生的特性是喜爱自由地跑、跳、攀爬、观察以及思考。所以幼儿园实际使用时需要足够多的室外场所来进行教学,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点。

我国现有的幼儿园设计模式为单组式活动单元,室外场地的游戏器材、地面材料等等都要进行合理配置,保证幼儿在活动时没有安全隐患。 室外场地设计时应尽量避免硬铺地,多设计绿化,采取精细,多变化的设计。譬如幼儿园室外场地设计时可多采用塑胶跑道(见图1),沙池(见图2),彩色弹性地面,及各种成套的游乐设施(见图3,图4)。为配合素质教育还可以设置幼儿体验区域,这些场所可培养提高儿童对自然,生活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2 平面布局与空间

幼儿园建筑内部空间可分为生活用房和服务用房两大类。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包括:活动室,寝室,卫生间,衣帽间,音体活动室。供应用房包括:厨房,洗衣房等。作为建筑设计,内部空间的布局和流程是最主要的问题,既要做到平面布置流线流畅,又要互无干扰避免人流穿插。服务用房区域和生活用房区域应完全分开,出入口也需单独设置。

以实例来说,图5为一个较合理的幼儿园设计,一般来说幼儿的活动室、寝室等因有采光要求需放置南向或东南向;而对于阳光等要求不高的供给房等就可以安置成朝北面向,同时满足通风的要求。此幼儿园设计将各种功能用走廊联系起来,并在中间设置室内庭院,这种空间布置给人一种自然流动的感觉,丰富了室内空间,同时改善了走廊等空间的采光,整个幼儿园的环境更加显得宽敞舒适。

2.1 生活用房

活动室与寝室面积要求均为50 m2,但合并使用时可按总和的80%计算。全日制幼儿园的活动室与寝室、卫生间、衣帽间应设计成每班独立使用的生活单元,图6为常见设计模式。

2.2 卫生间

面积要求不严格,但需满足规范要求的洁具数量。

2.3 音体活动室

按幼儿园规模分为大型150 m2,中型120 m2,小型90 m2。音体活动室应临近生活用房。

2.4 服务用房

服务用房包括医务室,晨检室,隔离室,教职工办公室,教职工卫生间,值班室。值班室需设置在主要入口处,值班室内宜设置小型厕所,值班室的门宜设置成大面积玻璃的门联窗。医务室和晨检隔离需相邻设置,并与幼儿用房有适当距离。

2.5 厨房

幼儿园厨房设计时大多不合理,主要因为不满足厨房使用流程及缺少必要的房间。厨房内流程应为入口→更衣→粗加工→仓库→加工间→配餐→洗消间。幼儿园为楼房时宜设小型垂直食品提升机。厨房区域应为完整相对独立区域,和生活用房分开,应有单独出入口并设坡道方便卸货。图7为布置合理的厨房设计模式。

3 立面造型与色彩

幼儿园是让孩子活泼成长的场所,幼儿园的立面设计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让立面充满童趣,富有想象力。立面色彩的选用要做到既活泼生动又不可太繁琐。色彩应多选用红、蓝、黄等鲜艳、明快、活泼的色彩,放松儿童的情绪。外立面的设计应做到活泼但不琐碎,并且应考虑到光照和环境色的协调。从立面造型的角度上来看,幼儿园建筑造型应符合幼儿的特点,避免呆板严肃的设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幼儿园建筑对采光有特殊要求,规范明确要求音体活动室,活动室的窗地面积比为1/5,寝室、医务室隔离室的窗地面积比为1/6。因窗地面积比与立面设计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是设计初期必须要充分考虑的问题。图8,图9为活泼鲜艳的立面造型。

4 人性化设计

建筑师在设计时不仅需要考虑到功能和造型设计,还要照顾到因幼儿特点而产生的诸多细节构造。如,因儿童都爱跑,爱闹,幼儿园走廊及幼儿经常出入的场所墙面不应设踢脚而设高度1.30 m的墙裙;在内庭院或幼儿经常出入的场所设排水沟,上覆铸铁篦子,平面采用孔径不大于40的圆孔;走廊内尽量避免凸出物,如柱子或出屋面的台阶等;幼儿经常接触的1.3 m以下的室外墙面不应粗糙,室内墙角、窗台、暖气罩、窗口竖边等棱角部位必须做成小圆角等等。设计时要做到对于每一个细节进行精细的推敲,确保环境具备安全性和舒适性。

5 释放儿童个性的活动空间

随着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的大力普及,早期编制的幼儿建筑规范中所规定的功能用房显然已经远远不够,除了满足儿童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用房外,为满足孩子的需要,还需要配置释放儿童个性的活动空间。

5.1 儿童社交空间

有研究表明,人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从1岁起已经开始形成,良好的社交能力对于情商至关重要。而由于老的观念认为社交仅仅是成人间的行为,在幼儿教育时,这一方面往往容易被忽视。因国情所致,幼儿在初入园时,都具有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性格大多害羞内向。而这一现象完全可以通过共同的集体生活得到改善。让幼儿在不受大人的干涉下多与他人沟通,共同做游戏或者模拟现实中一些成人活动,使其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明白集体的意义和遵守共同生活的一些准则,从而逐步培养起社会生活的习惯和态度,见图10。

5.2 有挑战性的活动场地

因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目前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都是呵护备至,容易滋生孩子畏惧困难,学习能力差等缺点。幼儿园应该设计锻炼身体、寓教于乐的有挑战性的场所,如具有卡通形象的攀爬墙等,见图11。

6 结语

我国习惯把孩子比喻成花朵,那幼儿园应该就是供花朵健康成长的温室了。但是幼儿园建筑不应仅仅是保护的容器,而应是提供给孩子们各种学习技能,培养他们健康思想及不同个性的地方。设计规范只能制定出满足安全和基本功能的需要,孩子的需求远不止这些,作为负责任的建筑师应综合多方面考虑,打造出真正以人为本,精细化设计的幼儿园建筑。

摘要:主要阐述了幼儿园建筑设计中需要注意的设计要点,明确了幼儿园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以现有方案设计并投入使用的工程实例为切入点,探讨了幼儿园建筑设计的要点及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使得幼儿园建筑能更加符合目前国情的设计需要。

关键词:幼儿园建筑设计,儿童个性空间,场地设计,平面布局

参考文献

[1]黄军荣.现代幼儿园建筑设计初探[J].广西城镇建设,2009(6):65.

[2]张碚贝,黄静.基于儿童心理学的幼儿园建筑色彩设计研究[J].四川建筑,2009(6):54.

幼儿园家具设计研究 篇2

昌邑二园

陈畅

一、调查目的

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贯彻《纲要》精神,改变幼儿园重集体教学轻个别化活动的倾向,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努力给幼儿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良好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富有个性地发展,因此我设计了本次调查。旨在通过调查分析,研究相关对策,促进幼儿园教学活动效益的提升,也为教师培训提供客观的实践依据和丰富案例。

二、调查内容

(一)教师的指导水平

1、教学活动指导方案的制订情况。

2、教师在幼儿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情况。

3、教师组织幼儿教学活动后的自我反思情况。

(二)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发展情况

1、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

2、参加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3、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与合作能力。

三、调查方式

(一)调查范围和对象: 本次调查随机选取5个班的教学活动。同时,还对20多位教师进行了访谈,以收集更多的消息。

(二)调查形式

1、实地观察教学活动。

2、访谈。

3、查阅资料。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幼儿园对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有很大改观。从教师及园长访谈了解到,幼儿园对开展教学活动十分重视的占33.68;重视的占39.58;一般的占4.2;不重视的占22.57。应该说经过前阶段宣传学习及相关的研训,幼儿园对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改观。

(二)教师有较强的指导意识但指导水平一般。教学活动是孩子自主自愿的活动,但是如果没有适宜的环境,没有成人的支持,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因此,幼儿园教学活动能否有效开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教师的指导。调查显示,目前我园幼儿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指导意识较强但指导水平一般。

(三)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差异较大。

1、教学活动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发展但班级之间存在差异。自主学习是教学活动的一大特色,它体现在幼儿对活动内容、活动伙伴、活动材料等方面的自由选择。调查统计发现,在参加活动的500位幼儿中,能自主选择游戏的占92、9,这一数据表明,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的孩子,他们都能自主地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游戏活动,这体现了教师对幼儿意愿的尊重,符合新《纲要》的精神。但由于硬件、师资指导水平和幼儿的发展规律等因素,各年龄班幼儿的自主行为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2、幼儿社会性发展情况一般。教学活动有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在开放的环境中增加了幼儿与同伴交往、合作等互动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3、幼儿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我们从“变换玩法”“重复操作”“无目的操作”等三方面来观察幼儿的创新性,在创新方面幼儿间存在很大差异。幼儿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五、结论与思考:

(一)强化理论学习。《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开展教学活动顺应了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增进合作交流,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交流是分享智慧、引领进步的重要途径。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激发教师互助学习研究的热情,并在共同研究区域的过程中,逐步缩小差异,促进师幼群体共同成长。

幼儿园家具设计研究 篇3

【关键词】 幼儿园;音乐;课程;有效教学;设计

音乐是幼儿连接外部世界,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音乐课程的教学同样是幼儿园课程设置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范畴。幼儿园教师在进行音乐课程的授课时,教学设计一定要科学合理,要充分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与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够保障幼儿对于音乐课的融入,并且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让幼儿从音乐课程的学习中发展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当然,幼儿园阶段的音乐课程的教学设计可以更加灵活有趣,教师要善于结合幼儿的兴趣取向以及认知能力设计能够让幼儿参与热情更浓厚的教学过程,这样才能够体现出音乐的感染力。本文将以《迷路的小花鸭》这首曲目的教学为范例,具体分析音乐课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有的一些不同的切入点,以及结合不一样的教学过程所能够起到的教学效果。

一、调动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情感

教师在选定曲目然后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就是如何能够吸引幼儿对于音乐课程的参与积极性,并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于音乐的积极情感。小学生普遍情感十分充沛,并且他们善良纯真,很多融入一定情感的故事或者情节都能够打动孩子,让他们感同身受,融入到相应的故事情境中。教师不仅要了解幼儿的这种特点,还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性格特征,将其融入到音乐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首先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出发来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教学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对于所学内容的兴趣与学习欲望,在这样的良好的开端下后续的教学过程才能够更顺利地进行。

在音乐活动《迷路的小花鸭》的设计中,我用“哭声夺人”而导入,以这样的方式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教师:“咦!小朋友仔细听,是谁在这么伤心地哭啊?”就这么简单的一个哭声、一个提问,马上就让整个活动室变得鸦雀无声。幼儿极力想知道是谁这么伤心地在哭,更想知道又是为什么要哭。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抓住幼儿天生有好奇之心这一特征,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我身上来,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引入营造好的开端。从实际教学中我们也看到,这种教学策略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好奇的眼睛中便让我们看到了答案。

二、合理进行教学情境创设

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在教学情境的依托下来引入相应的教学要点,以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延伸音乐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慢慢熟悉音乐作品,体会到曲目的情节与情感,提升课堂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将曲目中涉及的情节以情境创设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让学生熟悉曲目中呈现的整个故事,了解这首音乐作品,这既有助于学生学唱曲目,也能够加深大家对于这首歌曲的感受程度。

仍然以《迷路的小花鸭》为例,在这一音乐活动中,我根据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绘制成了一幅精美的挂图,我不失时机地进行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池塘边、柳树下)这里有谁啊?(小鸭子)它在干什么啊?(在哭)小鸭子为什么哭啊?(迷了路)……”就这样在不知不觉间,我已经让小朋友掌握了第一段歌词(池塘边,柳树下,有只迷路的小花鸭,嘎嘎嘎,嘎嘎嘎,哭着找妈妈)。这种教学方式灵活性强,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在让幼儿充分了解了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也增加了大家对于曲目的熟悉程度,是一个很好的教学递进。

三、让音乐教学和游戏实现融合

当孩子们对于这首作品越来越熟悉后,幼师可以组织大家将这首曲目“表演”出来,可以设计活动过程来让学生扮演曲目中的不同角色,以此来丰富课堂,提升曲目学习的趣味性。这首歌本来就故事性较强,并且其中的情感充沛,也容易被学生理解。这样的曲目非常适合学生进行演绎,当学生将自己放到相应的角色中后,学生更容易体会整个故事情节,也更容易感受到小鸭子内心的焦急,有了对于这些情感的领会后学生在唱这首歌曲时会表现力更强,这才是音乐教学设计的有效过程。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同进行游戏,让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来将整个故事呈现出来。老师扮鸭妈妈,让全体小朋友头戴小鸭子的头饰扮小鸭子,把小朋友坐的小凳子摆成一个大池塘,同时播放《迷路的小花鸭》。鸭妈妈说:“孩子们,天黑了,咱们回家吧,记住了都要跟着妈妈,不要走丢了迷了路就找不到了家哦。”等所有的小鸭子都回到家却听见了哭声(老师事先留住了一只鸭子,等小朋友都坐好之后,让他扮演迷路的小花鸭哭着找妈妈……)经历了这样的游戏过程后,学生会更充分地融入到曲目中,会更能够体会到小鸭子当时的心情,慢慢的,学生学唱这首歌也变得越来越生动且富有情感。

总之,在幼儿园音乐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一些基本特点来有针对性地设计曲目学习的整个过程和相应环节,要善于激发幼儿内心的积极情感,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来丰富学生对于曲目的学习体验。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曲目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过程,引导孩子们充分融入到曲目的角色中,更深入地感受曲目传递出的情感,这些都是非常有效,并且有助于幼儿音乐素养培养的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邓丹妮.提高幼儿园音乐活动实效性的策略[J].家教世界.2012年20期.

[2].苏立.幼儿音乐教学中情感体验现状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3].周莹.浅谈幼儿音乐教学策略[J].成功(教育).2012年12期.

[4]夏雨琦.长沙花鼓戏资源在幼儿园艺术活动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5]成思慧.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经典音乐作品利用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幼儿园家具设计研究 篇4

1 统计研究的方法

《建筑设计资料集成:教育·图书篇》一书收录了日本、欧洲和北美的105所中小学、幼儿园实例,其中幼儿园11例,小学51例,中学43例(未包括盲·聋·护养学校)[1],有较广泛的代表性,其设计图都有精确的比例和比例尺,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本文要做的,就是统计这些实例的体育设施设置内容与设计参数,进行分析总结,借鉴其设计经验,提出对我国中小学、幼儿园体育设施设计的建议。

2 统计研究

2.1 体育设施设置内容

幼儿园仅见两例设有游泳池,平面分别为4.5 m宽L形和3.6 m×7.5 m,分析应为儿童戏水池,属游戏设施,其余未见有体育设施。

小学中42例有总平面图,其中39例设有室外运动场,在运动场中布置环形跑道的有22例,其中18例兼有直跑道,布置大球球场的有11例。此外,有17例设置了游泳池,38例设置了室内运动场。

中学有38例有总平面图,其中35例设有室外运动场,布置环形跑道的有22例,其中18例兼有直跑道,布置大球球场的有22例。此外,有17例设置了游泳池,38例设置了室内运动场。

中小学体育设施的统计概况见表1。

总的来看,国外中小学体育设施的设置有室外与室内运动并重的特点,小学设置室外与室内运动场的比例分别达到了93%和75%,中学则达到了92%和88%。室内运动场都为封闭式的体育馆。游泳池的设置比例也比较高,中、小学都超过了40%,体现了各种运动项目综合培养与全面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中学的体育设施明显比小学更加丰富多彩。如小学设置的室外大球场仅见垒球、篮球和足球场,中学则有足球、篮球、棒球、垒球、曲棍球、手球、排球、橄榄球场。小学的室内运动场一般为篮球或羽毛球场,中学还有武术、柔道、剑术、格斗、桌球、射箭、网球、手球、体操等,随着学生年龄和运动能力的增进其锻炼方式也相应拓展。这与我国中小学越到高年级越不重视体育活动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2 设计参数

1)跑道。

小学的环形跑道规格主要为150 m和200 m两种,分别有9例和7例,分别占总数的41%和32%,还有4例小于150 m,1例180 m,1例大于200 m;中学以200 m规格居多,共有10例,占总数的45%,其他还有4例为150 m及以下,8例为250 m~400 m。小学的直跑道规格以100 m居多,有12例,占总数的67%,另有6例小于100 m;中学也以100 m居多,达14例,占总数的78%,另有4例小于100 m。

环形跑道和直跑道的分道数都为3条~6条。直跑道延伸段长度一般为起点准备区3 m~5 m,终点缓冲区10 m。

2)游泳池。

游泳池大多为25 m短池,共28例,占总数的82%。小学还有1例为20 m,1例为30 m,还有1例是将游泳池设在每班教室内(平面尺寸2.5 m×4 m,分析应为儿童戏水池,颇为有趣)。中学还有2例为22 m,还有1例是将游泳池与跳水池合并设置。

泳道数小学为3条~8条,中学为5条~8条。泳道宽度小学为1.5 m~2.1 m,中学为1.9 m~2.2 m(作为参照,专业泳道标准为2.5 m[2])。

3)大球球场。

大球球场多为非标准球场,以最为常见的室内篮球场为例,小学有14例,中学18例,尺寸规格见表2和表3(作为参照,专业篮球场规格为15 m×28 m[2])。

可见,小学的篮球场规格均未采用专业标准,有12例球场在10 m×20 m~14 m×24 m之间,占总数的86%,中学篮球场规格大多在10 m×20 m~15 m×26 m之间,共13例,占总数的72%,仅有3例采用了专业标准。中学的篮球场规格明显大于小学,体现了与学生的生长发育同步跟进的特点。其中御所野学院初高中有两种球场规格,分别设在两个运动馆内,应该是分别面向初中部和高中部,非常细致。

总的来看,国外中小学体育设施的设计自由、灵活、多变,而不恪守专业标准,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和与未成年人身体条件相适应的特点。这是值得我国的设计工作者学习的地方。

3 对我国中小学、幼儿园体育设施设计的建议

我国《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和《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应有室外活动场地,其中体育设施内容见表4[3,4]。

中小学还应有体育建筑设施,如风雨操场、游泳池或游泳馆[3]。

结合国外的设计经验,对上述体育设施的设计提出如下建议:

1)跑道。小学的环形跑道宜为200 m,中学根据情况可取200 m~400 m。小学的直跑道可选60 m或100 m,中学宜为100 m。

幼儿园的直跑道建议不少于两条分道,以便组织赛跑。中小学的环形跑道宜为4条~6条分道,直跑道宜为6条~8条分道[3]。直跑道的起点准备区长度不小于3 m~5 m,终点缓冲区的长度对幼儿园不小于5 m~10 m,小学不小于10 m~15 m,中学不小于15 m~20 m。跑道周边还应留出不小于1 m的安全距离[2]。

由于总平面比例较小,统计实例的跑道分道宽度不易精确获得,但从其泳道设计可以看到与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体尺度相适应的特点。考虑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身高与体宽尺寸[5],建议分道宽度见表5(作为参照,专业分道宽度为1.22 m[2])。

2)大球球场。中小学的大球场可为足球、篮球、排球和手球场。其中手球运动设施简易,又与青少年、儿童爱跑爱跳的特点相吻合,是一项值得推广的运动。而曲棍球、棒球、垒球、橄榄球等,则与我国国情相去较远。

大球场宜为非标准球场,取统计实例的中间值(小学约为专业标准的0.8倍,中学约为专业标准的0.9倍),建议大球场规格见表6(作为参照,表中也列入了各类球场的专业标准[2])。篮圈、球网的高度和球门的大小等也应相应调整,以适应未成年人的身材与运动能力特点。

注:高中学校的篮球场可取14 m×26 m,初中学校可取13 m×24 m;足球场的长度应大于其宽度[2]

每个大球场周边应有2 m~3 m的缓冲距离[2](相邻球场不可共用),足球场设于环形跑道内时,其两侧长边与跑道内侧之间应有不小于1.5 m的距离[2]。

3)小球球场。中小学还应根据情况设置适量的小球场(羽毛球、乒乓球、少儿短式网球等),与大球场相结合,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之需。

4)体育建筑设施。中小学的游泳池可采用不小于25 m的非标准游泳池。池底宜标示泳道线以备比赛之用,泳道数宜为8条[3],泳道宽度建议小学不小于1.8 m,中学不小于2.2 m,最外侧泳道距池边还应有不小于0.5 m的安全距离[2]。

严寒、寒冷地区学校的风雨操场宜设计为封闭式的体育馆,以夏热为主地区的学校可采用无围护墙的开放式风雨操场,具体要求可参见规范。

参考文献

[1]日本建筑学会.建筑设计资料集成:教育.图书篇[M].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4-57.

[2]JGJ31-2003,体育建筑设计规范[S].

[3]GB5009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S].

[4]JGJ39-87,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S].

幼儿园家具设计研究 篇5

2.您认为家长去幼儿园接孩子是否方便?会不会出现过于拥挤的情况?

3.您认为孩子的活动空间是否足够?在孩子玩耍时会不会出现由于建筑设施考虑不充分

而产生的安全隐患?

4.儿童是否会经常上厕所?在任何时候会不会出现由于厕所距离与位置不便而产生尴尬的情况?

5.孩子在幼儿园一般都进行什么户外活动?

6.若有足够的资金,您希望幼儿园增加什么设施?或是怎样改造?(例如刷彩色漆、增加

房间、增加床位等等)

1. 你喜欢什么形状的教室?

2. 你喜不喜欢幼儿园的活动场?

3.你喜欢什么颜色?

3. 你喜欢大大地教室还是小一点的?

5.你觉得幼儿园的教室高吗?

6.你喜欢睡午觉的地方在教室旁边还是离教室远一些?

您觉得幼儿园还需要什么必要设施?或者幼儿园设施存在什么不足?

通过对幼儿园工作人员以及幼儿家长的采访调查,大部分人对该幼儿园的基础硬件设施还是比较满意的。一位幼儿园的管理人员表示希望能够开辟一些可供幼儿户外活动的灰空间,这样院方可更加灵活地处理重庆夏季过于炎热以及多阴雨等天气带来的不便。一位家长表示,希望幼儿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对厕所地面进行一下改造,因为目前的地面有时会出现清洁尚未做完便有幼儿要上厕所的情况,这样一旦老师照看不周便会出现儿童滑倒的情况,该家长的孩子就曾因此摔倒过,虽然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危险,但是该家长还是希望幼儿园能够做到及时调整,防患于未然,保障幼儿更加健康地成长。还有一位家长也指出,希望该幼儿园的晨检及医疗保障工作得到更大的提高。

您认为家长去幼儿园接孩子是否方便?会不会出现过于拥挤的情况?

就目前的初步调研情况而言,由于该幼儿园位于该小区出幼儿园的一条主干道上,且位于道路的转弯处,所以对该幼儿园接送孩子的情况较为满意,不过这对于住在靠近另一入口附近的家长来说比较麻烦。幼儿园的入口没有缓冲的地带,所以有时会出现拥挤的情况,严重时还会对周边交通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过好在这种情况出现的频率不高,而且就该幼儿园而言,不太适宜在其入口附近做较大改动,所以大多数管理人员和家长对此都表示理解和接受。您认为孩子的活动空间是否足够?在孩子玩耍时会不会出现由于建筑设施考虑不充分而产生的安全隐患?

通过调研时的观察以及对相关人员的询问,不难得出结论,该幼儿园给孩子们提供的活动空间还是比较充足的。不论是室内的音体活动室还是户外操场,孩子们都有足够的空间去进行自由活动。不过一位细心的孩子奶奶说,希望幼儿园能够对其户外的滑梯等设计进行定期的检修更换,以防止重庆偏酸性雨对其造成的腐蚀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儿童是否会经常上厕所?在任何时候会不会出现由于厕所距离与位置不便而产生尴尬的情况?

和中小学生以及成年人相比,儿童上厕所的频率要高些,而且由于幼儿园的课堂教育更为轻松随意和互动,儿童也常常会要求上厕所。就该幼儿园的厕所设计情况而言,可以说还是比较合理的,无论是厕所与儿童经常待的场所之间的距离,还是其坑位与盥洗池的尺度和数量,对小孩来说都比较舒适。不过老师反映有时小孩上厕所时会跟风,一个说要去之后可能就会有好几个小孩跟着要去,甚至可能会出现全部小孩一起去的情况,这样厕所就会显得拥挤,所以该老师指出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在增大一下盥洗室的面积,以为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提供足够的缓冲空间。

孩子在幼儿园一般都进行什么户外活动?

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通常会在操场的空地之上追逐打闹,或者在操场一边的滑梯等器材上做游戏。该幼儿园有3个滑梯,可以供10余个儿童同时玩耍。由于该幼儿园三个年级共六个班的儿童分时间段分班出来玩耍,所以可以说在操场上的儿童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娱乐活动。不过我们认为该幼儿园的户外活动项目显得有些单调,可以增加一些如木马,旋转椅之类的器材,同时有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去掉一个滑梯。幼儿园的门卫向我们指出,若是能再美化一下操场的环境,增加一下花草就更好了,不过他也提出担忧,说那样的话小孩可能会随意采摘,甚至会好奇地将其吃掉。

若有足够的资金,您希望幼儿园增加什么设施?或是怎样改造?(例如刷彩色漆、增加房间、增加床位等等)

在我们调查到的人中,大部分人对我们提出的刷彩色漆,增加房间,以及增加床位这三点均表示认可,不过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目前的幼儿园三个年级六个班,一个班24人的状态已经接近饱和,既然人数不会再增加,那么增添桌椅、床位等设备就显得不是那么的重要,重要的就变成了提高该幼儿园的硬软件实力。有些老师建议用这笔钱多买一些音乐器材,这样可以陶冶小孩子们的情操,对他们的身心具有益处。另外一些老师认为也可以用这些钱来多买一些画具,让孩子们从小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对其今后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总而言之,通过此次到学林雅园幼儿园的调研活动,我们对诸如幼儿园基础设施,硬件构成等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对幼儿园园长、教师、后勤等工作人员以及前来接送孩子的家长进行一系列的调查,我们发现,该幼儿园是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的,家长对将孩子送到这样的幼儿园比较放心,老师们也对此教学环境较为满意。不过该幼儿园在某些方面仍然有些不足,正如上文中所提出的某些问题和建议。当然,大多数家长还指出希望该幼儿园能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能够进行些装修,不过由于资金等方面的问题,该幼儿园短期并无该打算。希望这次的调研能够给我们今后的设计带来相应的帮助。

4. 你喜欢什么形状的教室?

经过询问调查,相比于方形的教室,大部分儿童更加偏爱圆形的教室。但是由于施工难度等问题实现并非易事。

5. 你喜不喜欢幼儿园的活动场?

儿童们非常喜欢活动场,同样非常喜欢户外活动,所以对儿童来说,拥有一片开阔、有趣味的活动场是非常重要的。

3.你喜欢什么颜色?

儿童们喜欢的颜色多为蓝、绿、粉、橙色为主,这对于幼儿园的配色有一定参考作用

6. 你喜欢大大的教室还是小一点的?

经过询问儿童大多喜欢宽敞的教室,既方便他们的活动有能满足他们渴望宽阔自由的心里。

5.你觉得幼儿园的教室高吗?

经过调查儿童们并不觉得教室的屋顶高,虽然并不太符合他们的人体尺度,但是他们也并未感到任何不适。

6.你喜欢睡午觉的地方在教室旁边还是离教室远一些?

幼儿园家具设计研究 篇6

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儿童的成长教育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幼儿期是儿童成长和发育的重要阶段。幼儿是特殊的人群,同妇女和老人一样应该得到人类和社会更多的关注。幼儿园是国家培养儿童重要的基础设施,学前儿童有一大半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所以它的环境设计尤为重要。3到6岁是年龄特征非常显著的阶段,儿童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设计者从儿童心理出发,创造一个以儿童为本的幼儿园,让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是当前设计者必须重视的。一个幼儿园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概述

儿童心理学表明: 学龄前儿童处于自我中心阶段,正是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急需要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理解他人,认识自我,把握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摆脱思维的自我中心主义。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小学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一般是指3到6岁这一时期。设计者学习学前心理学有助于树立科学的学前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有助于更好地开展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幼儿园设计策略,最终以创建适宜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室内环境为目的。总的来说,学前儿童心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源于实践,但又是服务、指导实践的。

学前儿童心理学在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近年来,幼儿园的室内环境设计作为“隐形学科”在儿童性格、情感方面的塑造发挥出了巨大的优势,成为不少专家和老师的研究课题。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所处的环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主要因素,这就需要我们科学合理地设计幼儿园的室内设计,以求能够满足他们健康成长的需要。这里的室内环境,主要指幼儿园主体建筑物内部环境,包括门厅、走廊、过道、楼梯等室内公共部分和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接待室等专用空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幼儿打造学习和生活的乐园。

1.活动室

对儿童来说,除了基本的日常活动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进行游戏。儿童的许多社会技巧和积极的非正式学习是在课后,在活动室学到的。因此,对活动环境的需求大,设计要求也更高。要求设计者能够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支持幼儿的学习,鼓励幼儿探索和实践,做到寓教于乐,促使幼儿与周围环境互动,充分发挥儿童的潜能。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生理、心理需求。首先,活动空间的设计应该要让儿童在活动时能充分接触自然,亲近自然。优美的自然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经过长期熏陶从而认识世界,进而促进人格的发展。其次,活动空间设计要趣味化。儿童对周围事物天生就有一种好奇的探索精神,他们更喜欢狭小的、曲折多变的空间,所以设计时要尽量做到室内空间的多变性和灵活性。最后,要保证空间的安全性,使儿童的行为活动得到安全的保证。各项游戏设施、项目应该选择符合国家安全质量标准的产品,并且贴上注意事项和使用说明。设施也要定期做检查和维修,避免发生事故。

2.生活区

生活区的主要活动是睡眠和盥洗,所以生活区的装饰应体现安静。其色彩要柔和,多用暗色,让儿童有安全感,这样有助于睡眠。生活区尤其要注意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有效结合,避免强烈的光源直射,造成幼儿紧张的心理。在家具、设施选取上要依据儿童人体工学的要求,充分考虑儿童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方便原则。家具要坚固、轻巧、无尖角、圆弧,以满足各种活动形式的需要。家具的造型上可以采用动植物、几何、人物等造型,家具色彩要明快艳丽,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装饰艺术可采用儿童易理解和乐于接受的题材。

3.门厅、走廊、楼梯空间

门厅是所有人员进出的集散地,是幼儿、家长、教职员工人员必经之地,代表着幼儿园的第一形象,所以其空间环境的设计应该格外精心,以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本园的教学理念。门厅一般比较宽敞,方便家长接送孩子。校门可以采用幼儿常见的,并且与他们已有的认知和记忆储备能引起联想的形象。幼儿每天都要经过走廊,在走廊展示的内容可以多次、反复的作用幼儿,因此,可以利用走廊陈设帮助幼儿学习一些生活和小常识。布置作品或装饰物可以采用平面粘贴或立体悬挂等方法。墙面上还可以饰以彩绘装饰,利用丰富的色彩和活泼的图案刺激儿童产生愉悦的心情。幼儿园的楼梯要同时兼顾成人与儿童使用的要求,所以楼梯要设成人扶手和儿童扶手。以上各方面设计上都十分注重色彩的搭配与运用,可适当采用鲜艳明快的颜色,亮色的色彩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有好处,有助于儿童智力的开发和儿童性格的培养。

总结

幼儿园的作用是给予儿童从事人类的各种具体活动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生产、科学、文化各领域中工作)以及发展相应的心理品质。3-6岁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智力、性格、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的可塑性非常强。所以只有从儿童感受出发,结合学前儿童心理学相关理论的引入,才能创造出真正适合儿童健康成长的幼儿园环境。为儿童提供一个优质的环境,以帮助他们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幼儿园家具设计研究 篇7

一、相关理论研究

对课程实施指导理念的研究:

1.“全实践”理念。

“全实践”课程重视实践统整境遇下的实践洞察与顿悟:凸显实践是学习主体内化、重构知识的前提、中介和归宿。“全实践”实质上是一种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的思维方式和操作路向。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课程中开展全实践教学, 就是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洞察和领悟幼儿园教学活动理念、特点、规律、方法、原则、策略、技巧, 学会评价和反思, 在实践、评价、反思中逐渐建构起幼儿园活动设计和组织的知识体系, 获得教育实践性知识和实践智慧, 将知识内化成理念, 成为一名具备幼儿教师基本素质的准幼儿园教师。

2.“行动导向”理念。

行动导向教学实质上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 使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在交流中学、在自我创新设计中学。它致力于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构建知识, 形成能力, 即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 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 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 (群) 的需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学会与人交流、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行动能力转化为职业能力。总之, 它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 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

二、相关实践现状研究

纵览许多学者对活动设计实践现状的研究, 主要是从教学现状和学生活动设计能力两个方面着手分析的, 通过梳理不难发现教学目前活动设计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1. 教学现状研究。

向丽老师对现阶段的幼儿园活动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梳理:一是教材的内容比较简单, 理论性较强;二是学习材料匮乏、封闭, 学习的材料局限在课本上所提供的内容;三是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多以教授为主, 学生实践参与较少;四是学生没有实践经验, 教学评价多数走形式。

2. 学生活动设计能力研究。

周文华老师在谈到学前专业学生活动设计能力时提出, 目前幼师生活动设计能力现状为:学生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能力差;教学环境的创设能力有待提高;教学组织实施能力比较弱;教学评价反思意识薄弱, 反思能力有待加强。

三、教学方法研究

1. 模拟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许多学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就模拟教学法的涵义、模拟教学法在师范类院校《活动设计》教学中的必要性和价值、实施过程、应用思路等也进行了相关的探讨。模拟教学的涵义:顾颖颖认为模拟教学是指创设真实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情景, 由一名学生担当教师, 小组其他学生扮演幼儿, 模拟完成一次完整的教学活动, 以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选择模拟教学的原因:张晓玲、王冬兰两位学者探讨了将模拟教学法运用于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中的原因:一是活动设计教学缺乏见实习条件;二是模拟教学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模拟教学的价值:归纳现有研究主要有:一是为师范生提供了仿真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二是可以活化课堂, 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对教学理念的理解;三是可以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 , 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的桥梁。模拟教学的基本流程:顾颖颖、徐飞等介绍了模拟教学的基本流程,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成立小组, 布置任务;理解消化, 设计方案;活动准备, 试教打磨;现场实战, 模拟教学;视频再现, 评议反思;调整方案, 展现新貌。

2. 合作学习法的相关研究。

1806年, 合作学习小组的观念从英国传入美国,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荷兰、中国等国的教育领域。我国许多学者都研究了合作学习法在高职院校、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主要研究点集中在合作学习的涵义、优势、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合作学习法的运用等方面。合作学习的涵义:蔡慧琴老师在文章中总结合作学习就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合作学习在《活动设计》课中的优势: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创新了小组教学形式, 凸现了课堂教学的情意功能。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从领导者变为促进者、从管理者变为组织者、从传授者变为参与者、从控制者变为引导者。合作学习课堂结构设计思路:郑淑贞的研究则将合作学习的课堂结构从纵向分为五个阶段, 依次为激发动机、建构小组、告知目标、展开过程和评估成果。关爱玲老师论述了小组学习法在《活动设计》课中的运用:合理组合小组成员、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做好各个小组的培训工作、建立激励性的评价机制, 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的小组合作交流。

3. 案例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由美国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教授创立, 是高等院校、高职院校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许多学者都归纳和梳理了案例教学法在各专业及学科教学中的优势、作用及相关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涵义:张润莲、张向利、叶进认为,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指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其中, 案例是一种以真实情节为背景的, 对某一个或几个有意义事件的综合描述, 并借助于图表、照片、计算机等辅助手段, 使学生能从中得到某种启示的例证。简言之, 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特色与优势:邓铭志提到了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转变学生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引导学生变重视知识掌握为注重能力提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案例, 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教学中各种问题的能力等。案例教学法的步骤与方法:邓铭志结合《幼儿教育学》这一学科特点, 提出了案例教学法的步骤与方法———准备阶段:精选案例、科学规划、学生准备、科学分组;实施阶段: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总结阶段:教师总结、学生写心得。

四、改进策略研究

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结合所教授科目、学生接受特点和幼儿园的教学实际, 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这门中职幼师专业理论课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湖州师范学院的关永红副教授就《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这一课程总结出了激发兴趣、讲解理论;入园见习、听课评课;学习课例、模仿教学;设计活动、登台试教“四步教学法”, 值得借鉴。

纵观对于活动设计教学的研究, 不难发现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但是目前的研究仅仅停留在活动设计这一大的课程方向, 并没有结合某一领域 (幼儿园五大领域) 的知识结构特点及活动设计的重难点深入分析探讨, 而对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学实践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对于如何根据幼师女生的思维特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活动设计教学, 发展幼师生的科学素养等问题也没有涉及;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仅仅探讨了某种教学方法的价值和基本流程, 而对这种方法在教学运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以及如何根据教育内容灵活、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等问题都没有谈到;而对于改进策略的研究, 则更多停留在教学程序这一层面上, 并没有很具体、操作性较强的改进策略。可以说对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教学实践进行研究, 是基于幼师科学活动设计教学现状的必然选择, 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摘要:本文在对国内外众多相关资料归纳、梳理的基础上, 对五年制幼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教学实践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分别综述了相关理论、教学实践现状、教学方法及改进策略等, 希望借此找到幼师“科学活动设计”教学实践的突破口, 为幼师的“科学活动设计”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五年制幼师,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向丽.浅谈幼师专业学生学习幼儿园活动设计的一些看法[J].赤子, 2012, (2) .

[2]周文华.以行动导向理念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6) .

[3]顾颖颖.浅谈模拟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运用[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 (1) .

[4]蔡慧琴.论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J].教育探索, 2005, (1) .

[5]郑淑贞.对合作学习课堂结构设计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08, (10) .

[6]关爱玲.合作的魅力——运用小组学习法有效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教学质量[J].文教资料, 2013, (12) .

[7]张润莲, 张向利, 叶进.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4, (4) .

[8]邓铭志.案例法在“幼儿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 2011, (23) .

幼儿园家具设计研究 篇8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造能力和职业能力。依据高职高专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我们对此课程进行了改革, 加强校企合作前的有效沟通, 从幼儿园典型工作任务入手, 进行了校企合作条件下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课程的研究, 注重学生实际技能训练, 注重课程的全面性和实效性, 为学生零距离上岗提供基础和有力保障,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更新观念, 构建了适应“产学结合”的活动设计教学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产学结合”教学模式实施的主体, 通过“产学结合”模式的实施, 使教师实现了“三个转变”, 即: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学方法的转变, 理论型向技能型的转变, 提高了教师对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研究的积极性, 提升了教师的服务意识, 从而建立起一支适应“产学结合”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

与幼儿园深层次合作。采用了“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法, 督促幼儿园活动设计教研室教师走出学校、深入幼儿园观摩一日常规及教育教学活动, 积极参与园本教研, 亲身体验幼儿园的课程改革, 了解幼儿园最新发展动向, 与幼儿园教师合作进行课题的研究, 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 真正具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 适应了“产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要求;同时, 从幼儿园引进一批具有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学人员, 把幼儿园的园长、管理人员、优秀教师请进校园, 走入课堂, 指导学生教育教学活动。这些有着丰富幼儿园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学人员补充了教师队伍。学校与幼儿园彼此融合, 资源共享, 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 产学结合,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有效促进学生专业化成长

首先, 大胆调整了课程内容。教学中突破教材体系的限制, 融合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调整, 将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块, 依据幼儿园现行的教学删减和增加了一些必要的内容。通过此方式, 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 确定教学内容, 真正做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师资队伍、设施设备与幼儿园的“无缝对接”。

其次, 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科特点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点, 基于行动导向, 以项目教学法为主, 变传统讲授-接受的教学模式为多样的教学模式, 如探索发现式教学模式, 项目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根据每个项目的内容特点, 有针对性的、灵活的采用小组学习、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教学、主题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注重加强对学生设计和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指导, 结合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 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整合, 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发挥幼儿主体作用”为指导, 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大胆实践, 增添了各项内容的基本活动模式, 使学生在设计和组织幼儿园领域教育活动时有了依据。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双线并行的教学活动模式, 有效促进学生专业化成长。

再次, 课程教学以幼儿园实训为特色, 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学中, 在理论“必需、够用”的基础上.加重了实践教学的分量, 让学生将活动方案在幼儿园进行教学尝试, 在实训中学生真正掌握了组织幼儿园各个领域教育活动的要点, 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提升学生的课堂组织能力及应变能力, 能够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例如, 举办在校生“幼儿园活动设计大赛”, 在幼儿园的支持配合下, 幼儿园的教师及学生现场观摩评价, 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 学生通过与幼儿的零距离接触, 让理论知识更为鲜活, 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有助于适应岗位的需要, 使学生毕业即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3 注重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外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坚持实训教学与教育实际紧密结合, 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先后与十余所幼儿园建立了实践教学协作关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 确保学生实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学生技能训练与幼儿园岗位要求相协调。校内建立了多个幼儿园仿真模拟实训教室,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硬件设备, 保证了学生有效地练习。在实训室中包括:多套手工制作的玩具及手工操作工具;录音、放像设备和相应的声像资料;历届学生制作的手工作业、动植物标本及科学实验操作材料等, 为学生营造幼儿园的氛围, 提高活动设计能力。同时, 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设备, 对外开创了亲子中心、附属幼儿园等教育实体, 承接了育婴师、营养师、蒙特梭利、奥尔夫音乐等师资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 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总之, 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引领下, 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走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提升了学生对当前幼儿园课程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认识, 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态度、知识与技能, 具备了综合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 让每个学生获得在实训基地进行学习与锻炼的机会, 实现课堂学习内容与幼儿教育实践之间的零距离对接, 从而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缩短在校学生到幼儿教师的过渡时间, 为今后高质量地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具有鲜明的理论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在传统活动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的弊端, 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引导下进行教学改革, 对《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的教学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进行了调整, 从幼儿园实际教学工作入手, 校内外兼容, 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提升了学生综合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 缩短学生到幼儿教师的过渡时间, 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 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校企合作,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占兰主编.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

幼儿园家具设计研究 篇9

1.1 幼儿年龄特点与需求心理分析。

幼儿书籍应根据各个时期幼儿不同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对内容和设计形式确立准确性的定位。0-4岁的幼儿, 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起步阶段, 是认知发育的发展阶段, 也是思维、意识和智力发育的阶段。4-6岁幼儿是认知发展的成熟阶段, 这个时期的孩子有思想、有目的, 对自己的行为有较为准确的认识。是教育为人处世最好的阶段。所以尤其看来。年龄的不同, 幼儿的身心发展和特点也不相同。0-4岁的幼儿是以具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 以事物的形象作为记忆的准侧, 将其运用到书籍设计中, 就是应该将插图和简单的图形作为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幼儿书籍文字。

幼儿书籍设计的文字可分为故事内容和文字的设计这两个方面。虽然这个时期幼儿是无法阅读的, 但作为书籍, 首要的是故事性。在故事的带领下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学习书中的知识, 而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理解力偏低, 所以在文字上不易过复杂, 文字内容要有画面性, 多以对话为主。故事内容简单明了, 可以从幼儿身边的小事出发。

在文字设计上, 就文字内容来说, 要多现则较为简单的语言和词汇, 以“主谓宾”为主, 可适当添加一个或两个修辞词语。修辞词语也要符合孩子的语气, 不可成人化, 不可太教条, 可以多运用孩子生活中常出现的词汇。这样的搭配在故事情节上, 简单易懂, 切近幼儿的生活。

1.3 幼儿书籍排版。

编排设计广义称书籍视觉表达内容和审美的和谐统一, 狭义称书籍排版的幼儿六个方面 (1) 书籍的选择和开本的大小 (2) 开本的大小与字号的选择 (3) 标题的级别与字号的选择 (4) 书籍的版式设计 (5) 书籍的设计要素 (6) 书籍排版的规范和禁忌。

1.4 幼儿书籍形态。

例如很多异形书一样, 如《豪华立体百科全书》和《趣味科普立体书》, 当你打开这本书, 精美的画面, 丰富的知识, 各种的小机关让孩子觉得这本书的奥秘无穷。通过盒子、旋转机关、立体装置让孩子和书籍能够互动。通过改变幼儿书籍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让书籍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看起来生动有趣。如《豪华立体百科全书动物篇》中最后一个动物全景展示生动了展现了动物的大集合, 其中书籍中动物的比例是按照真是动物比例而设计的, 让孩子们从画面中可以从知识的程度上了解动物们的世界, 栩栩如生的画面, 复杂、精细的结构设计令人感觉身临其境。

2 幼儿书籍设计的原则

2.1 阅读的愉悦性。

赫伯特·斯宾塞曾经在他的《斯宾塞快乐教育》书中指出“要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首先要知道孩子在什么状态下学习最有效, 经过数年小斯宾塞的教育和大量心理学研究, 我认为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有效的。”从《斯宾塞快乐教育》一书中使我们认识到愉快的阅读能够有效地学习, 认为兴趣是学习和求知的最大动力, 用兴趣引导儿童快乐学习、阅读。快乐学习的这种学习方式给予孩子的是一种积极愉快的情绪, 良好的情绪是锻炼创造力的推动力。

2.2 开发智力和潜能。

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智力是人的一种偏于认知方面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 而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 也就是创造力高的智力也会提高。”1899年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学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着手研究智障儿童, 并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 意识到科学教育可以启迪幼儿的智力和潜能。蒙台梭利经过较为系统的实验和研究数据表明, 幼儿早期教育和开发对后期智力有显著提高。所以书籍中的益智性在幼儿教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书籍智力游戏能多种形式让幼儿在书籍中开发智力, 发掘强能。感知世界、增长知识。书籍不仅要有趣味性, 还应该具备知识性。

2.3 幼儿书籍设计目的性

2.3.1 幼儿书籍设计的互动性。

幼儿书籍不仅要传递知识, 同时更多地关注应在书籍的内容和互动性上。要使幼儿从书籍的接受者变为主导者, 即从看书籍到与书籍的互动, 这是现代书籍设计上更深层次的要求。让幼儿读一本优美有趣味性的书籍, 直接的效果就是情感体验, 幼儿书籍设计的目标就是使幼儿对书籍有自主的学习能力, 对书籍有兴趣。书籍的互动性体现在书籍无论是内容和形式都有着和孩子情感和形式交流的地方, 书籍在形态上的多变也还是互动的一种方法, 立体的书籍, 转盘的书籍, 异形的书籍等。

2.3.2 幼儿书籍设计的益智性。

早期通过教育培养, 可以提高人的智力, 玛利亚·蒙台梭利对智障儿童的科学教育方法让他意识到科学教育可以启迪幼儿的智慧。从这个研究实验表明, 早期的幼儿教育对整个人生发展来看是至关重要的。益智类的书籍的首要功能锻炼左右脑的平衡, 激发智力发展。书籍不仅要体现有趣味性, 而且还应该具有科学性, 艺术性和教育性。通过阅读, 激发想象力、创造力;通过阅读, 增长知识;通过阅读, 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通过阅读, 培养起良好的道德观念。

3 感知觉在儿童书籍的分析与应用

书籍是一个相对静止的载体, 但它又是一个动态的传媒, 把书籍拿在手上翻阅时, 书直接与读者接触, 随之带来视、触、听、嗅、味等多方面的感受, 此时书随着眼视、手触、心读、领受信息内涵, 品位个中意韵, 书可以成为打动心灵的生命体。”书籍中其他感官体验也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根据前几章对儿童的心理发展, 生理发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了解感知觉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依次对感知觉中的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在书籍运用中进行分析, 从而给幼儿带来更美妙的书籍。

参考文献

[1]朱喆, 尹悦.基于阅读认知心理的我国低幼童书设计研究[J].中国出版, 2014 (14) .

幼儿园家具设计研究 篇10

幼儿园《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 中明确规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会设计和实施幼儿教育活动”, “了解实习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 在指导下设计教育活动方案, 组织一日活动获得对教育过程的真实感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中规定“制定阶段性的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教育活动设计素养的高低体现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课时量不够, 影响教学质量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的专业知识理论层次高, 建立在对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基础上, 该类课程一般在第三、四、五学年集中开设, 每周2学时, 每门课程都设置为32学时。

按照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该类课程的讲授和实践环节分别安排16学时。对教师来讲, 教学任务繁重, 讲授部分的理论知识, 难以展开, 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总共分为5大类语言教育类型, 每种类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教学基本步骤, 但由于课时量有限, 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基本处于满堂灌, 互动和交流较少, 这些直接导致学生在教学实际活动中从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实施都力不从心。

(二) 多媒体教室有限

从物质环境来看, 教室配置遵循的原则是“合班上课使用多媒体教室, 单班授课使用普通教室”,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只有部分课程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室, 没有直观的教学视频资料作为参考, 所有的活动都只能是凭空想象, 导致学生在自己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理念上的错误, 教学形式刻板, 大多属于空洞的说教。

(三) 对幼儿教育特点的了解不足

高校开设此类课程一般是根据本专业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但在课程设置中忽视了学生没有幼儿园教育的实践经验, 对于第三学年的学生来讲, 很少有幼儿园教育的见习、实习经验, 学生在没有幼儿园教育直观经验的情况下, 依靠自己的想象进行思考, 这样的学习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把理论基础知识背的很熟, 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无从下手, 真正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中觉得理论与实践互相脱节, 甚至觉得理论没有多大用处。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实施的对策

(一) 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师引导下, 创设教学内容所需要的具体场景, 学生在这种场景中模拟扮演不同角色, 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方法。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中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 是学生对幼儿园教师心理和环境的模拟。在课堂中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利于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寻找和体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二) 加大课时量, 增加实践环节

班额大, 课时量有限, 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论部分深化不够, 实践部分时间紧迫。采用小组分工活动, 不能给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展示机会;采用单个同学的说课形式, 不能看到教学活动进行的全貌, 不利于教学活动真实过程的展现。因此有必要增加课时量, 让整个教学有质量的有序进行。

(三) 利用多媒体观看幼儿园优质课教学视频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最大的教学目标就是教会学生怎样来组织幼儿园的五大领域课程, 在学生真正组织优秀的教学活动之前, 我们有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是优质的幼儿园教育活动。

利用多媒体资源观看幼儿园优质课程的教学视频, 让学生在观摩学习和评价的基础上, 学习优秀幼儿园老师组织教学活动的技能技巧, 学会评课, 教师对优质课程的评价和分析, 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另一种方式。对范本的模仿、学习是学生进一步提升教学技能的基础。

(四) 定期参观幼儿园, 观摩幼儿园真实教学活动

学生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除了学生自身对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外, 还包括对幼儿的了解和分析, 定期参观幼儿园, 观摩幼儿园真实的教学活动, 有利于学生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 观察分析幼儿的认知特点, 思维特点, 这些直观的信息, 能够指导学生在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课程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如何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增加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熟悉程度。

参考文献

[1]步社民.教师成长中的“技能”及其超越[J].教育发展研究, 2011 (4) :48一53.

游戏精神与幼儿空间设计研究 篇11

绪论

时光流转,从九十年代开始,“设计”一词开始深入国人人心,但是这并不代表设计的真正存在时间,设计从人类开始使用打制石器便存在了,逐渐的被重新提上生活“必需品”的行列,标志着国人审美与生活品质的提高,就是在观念更新的时候,对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们——幼儿的培养的重视让设计师们开始大量思考针对他们的设计特点,空间设计师自然不甘落后,究竟什么才是幼儿空间设计的主题呢?游戏,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于是设计师们基于幼儿的游戏精神开始探索,什么是游戏?什么是游戏精神,游戏精神对幼儿空间又有什么样的指导作用?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这是因为游戏能够给幼儿带来足够的心理满足。在3岁到6岁阶段的儿童,是智力发育和心理能力锻炼的初级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主要是依靠感知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和自我。游戏能够提供练习性的实践,比如用手摸、打、碰等来认知,这就是利用了运动器官和触觉来认识周围的环境,人的本能也在这个过程中显现。

综上,可以看出游戏对于婴幼儿的重要性,所以在设计幼儿空间的时候,对游戏精神的研究必不可少。

游戏精神对幼儿的影响

游戏是一种通过模拟各类环境,并置身于其中扮演某个角色,尽可能体验此角色生理以及心理感受的活动。而“游戏精神”是一种沟通理性和感性美的精神,是一种闪烁、联合紧张、轻盈、均衡、冲突、神秘等等诸多要素的组合与对话,简而言之,游戏精神内涵用她自己的话来概括即是“自由”“和谐”的精神。

以情感体验为基,培养幼儿自主创新的能力,著名艺术史学家李斯托威尔所说,每一种创造性的想象都必须有一种感情的动机作为先行的条件。所以,我们在培养这些处在人生初级阶段的儿童们,应该力求让他们的情感多元化,我们要明白艺术是人类情感表达的需要和通道,只有对审美对象有切实的情感体验才能产生艺术表现欲和创造的原动力3,放在幼儿身上同样适用。

在游戏中,让孩子找到快乐,游戏的愉悦精神是指游戏给游戏者带来的是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这就是说,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他们在不断的变化着角色,虽然他们的游戏并没有实质上的教育意义,但是获得快乐便是这个游戏进行的最重要的目的。正所谓 “过程即目的”。

“游戏时空”由孩子掌控,游戏的时候,孩子似乎脱离了父母,他们拥有了和父母相同的“地位”,比如你演“爸爸”,我演“妈妈”的过家家游戏。这样一来,就不需要被大人牵着走,自己摆脱了“束缚”,这里阐述的游戏是自由为本质,达到了人的本真生存状态。

幼儿空间与游戏精神

现有的大部分幼儿园室内空间太过狭小封闭,室内外连接性差,很多就是民居改造而成,外墙涂上色彩,室内地面铺上环氧树脂地面,加上几件简单的家具和设置简单的防护设施,如防跌网等。这样的设计太过流于表面,没有任何幼儿空间设计可言。这是目前大部分幼儿园存在的文体。

幼儿空间设计原理之上从:空间构成、色彩构成、材料运用、文化环境营造的几个方面探讨具体设计实施方法。得到了空间设计需要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色彩设计需要有自然性,材料的运用需要质感的亲近性,多元文化中需要本土文化确立等几个主要设计原则和观点。

幼儿空间,需要更多的采用自然模拟项目,别如色彩、光照、材质、形状、甚至是功能分区。

空间,现在国内大多幼儿园采用的是民居改造成的幼儿园,商品套房的结构布局,空间缺少过渡,儿童好动的特性受到空间的抑制,缺少合理布局的幼儿园会出现食堂、教室、游乐室以及寝室混在一起,从而缺少秩序感,显得杂乱无章。

色彩,日本色彩设计师网本一宣曾说过“我觉得成长的环境会对人的色彩感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就是源自于色彩对儿童心理的影响,色彩是刺激儿童视力发育、创造能力培养、激发潜能的重要因素。而目前的现状就停留在“儿童喜欢彩色”的层面,没有能够深入的挖掘色彩和儿童之间的关系,比如大红色、金黄色的大面积使用会让儿童过于兴奋,不利于成长,样采用自然环境的浅色系,才能让孩子感到舒适。

材质,材质的选用除了环保生态的硬性条件外,更应该是选用接近大自然的材料,比如木材的选用,加上与棉麻毛或者陶瓷贝类等材料的简单搭配,营造出一种家的感觉,为孩子营造一个能够呼吸的环境。

结语

研究游戏精神与幼儿空间设计的目的:即游戏精神中的自由精神、创新精神、对话精神、独立精神,对应这些精神,设计师应逐一思考、应用。

从幼儿生长、成长的角度去探究游戏精神,设计师们再应用这种精神为幼儿设计出符合他们生理、心理需求的空间,包括空间、色彩、家具等等。设计师不仅仅是设计者,同样是也游戏精神的参与者,只有当设计师成为自然和爱的传递者,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幼儿园家具设计研究 篇12

关键词:婴幼儿家电,造型,安全性

随着中国家庭结构的转变, 孩子越来越成为家庭的重心, 在中国独特的亲子文化和家庭强大的消费能力的支撑下, 服务于0-3岁婴幼儿的产品市场正在快速增长, 婴幼儿产品细分也越来越精细。在众多婴幼儿产品中, 家用电器类产品是最可能给婴幼儿带来安全隐患的产品, 它具有一定特殊性, 应在深入研究婴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征的基础上, 结合父母的使用方式, 对其进行设计, 注重安全和保护。

1 婴幼儿家电设计中人的要素分析

在产品设计中, 成功的设计需要有准确的设计定位。对于大多数产品而言, 目标对象就是产品的使用者, 但婴幼儿家电却极具特殊性, 产品的操作需要成年人来完成,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又往往无法避免与婴幼儿接触, 如婴儿理发器、空气净化器等。因此针对婴幼儿家电这类比较特殊的产品, 目标对象应该细分, 主要包括产品的使用者及使用环境中的接触者。现有的婴幼儿家用电器在设计时往往顾此失彼, 有的只考虑到婴幼儿的特点, 却忽略了产品的潜在使用者———成人;有的照顾到成人的需求, 却又忽视了婴幼儿的感受。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是设计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婴幼儿家电的设计应该兼顾婴幼儿和成人两方面的需求。首先要满足婴幼儿的身心特征需要, 婴幼儿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会有不同的生理、心理反映。0-1岁的婴儿生长发育迅速, 有很强的依赖性, 会有情绪的表达, 需要通过与父母、环境的交流来建立对外界的信任。1-3的幼儿在能够行走后, 活动空间扩大, 好奇心随之增强, 他们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有强烈的体验渴望, 但又无防范意识, 自我保护能力较弱。为婴幼儿的设计, 应该从安全性、愉悦性的角度考虑, 实现对这个特殊群体无微不至的关怀。

作为产品的使用者、操作者, 成人在婴幼儿家电产品的工作过程中,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婴幼儿家电虽然被冠以"婴幼儿"的前称, 但设计的尺度应以成人为标准。当今新生代父母在产品使用过程中, 对产品的文化内涵、时尚感、消费体验也有更精细的要求。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以下因素:产品的尺寸、形态、用力方式是否与成人的生理特征相适应;各操作单元是否实用、是否方便使用;造型是否符合成人的心理需求。须收集分析成人的基本人体尺寸、审美特征、消费特征等, 建立起相应的资料库, 应用人机工程学设计出实用且美观的产品。

2 婴幼儿家电造型的安全性设计思路

产品的造型是产品设计的核心, 首先要满足实用性、经济性、美观等一般性要求。除此以外, 作为本身就带有一定危险性的产品, 婴幼儿家电的造型更要侧重对婴幼儿保护。婴幼儿对世界充满探索欲望, 自身在认知、心理和生理各方面又都发展不成熟, 身体的各部分器官比较娇嫩, 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需要成人的格外照顾, 不安全的产品会危害婴幼儿的健康成长。社会上由于产品不安全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 提高婴幼儿产品的安全意识, 减少伤害是设计师的责任。在婴幼儿家电的造型设计中,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婴幼儿的保护。

2.1 提升婴幼儿的安全感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安全感的婴幼儿才能有自信和自尊, 才能与周围的世界、人建立信任的关系, 积极挖掘自身的潜能。缺乏安全感的婴幼儿会感到孤独和被拒绝, 进而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仇视和敌对的态度, 行为上容易出现逃避、退缩和攻击的现象。婴幼儿的生活环境相对简单, 主要由家人和他所接触到的产品组成的, 毫不夸张的说婴幼儿就是由这些产品和家人的关爱塑造的。因此, 婴幼儿家电能否给孩子提供安全感相当重要。

一般来说, 婴幼儿对熟悉的事物会产生安全感。在形态认知方面, 婴幼儿对规则的、线条分明、边缘清晰的图形比对过于复杂的图形更偏好, 对人、动物的面孔比对几何图形更偏好。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 婴幼儿更喜欢注视曲线、弧线, 而不是直线或角。在进行产品造型时, 我们可以从婴幼儿的认知习惯出发, 根据婴幼儿对形态的偏好, 设计出能给其带来安全感的产品形态。

2.2 降低产品的注目性

与玩具、生活用品等需要吸引婴幼儿注意力的产品不同, 婴幼儿家电由于都是带电工作, 本身就有一定的危险性, 而婴幼儿自身又缺乏辨别、自我保护能力, 在进行造型设计时, 在保证产品形态的安全感的同时, 应尽量降低产品的注目性, 减少产品对婴幼儿的吸引力, 以避免婴幼儿把家电产品当玩物, 而造成安全事故。

2.2.1 降低形态的注目性

产品形态是产品得以被婴幼儿觉察的一种方式, 一些婴幼儿家电采用仿生或卡通的形态, 这些造型友好、颇具情趣的外形着实能消除婴幼儿的恐惧心理, 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但是如果运用得不好, 也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利于婴幼儿的效果。笔者用一款鱼形理发器做实验, 发现部分婴幼儿由于惧怕理发行为而大哭, 其他婴幼儿因为喜欢产品的鱼外形没有哭泣, 但是在理发过程中, 他们的注意力全在理发器上, 总是试图去观察或触摸理发师手中的机器, 而不能安安静静的理发, 这给理发过程带来了新的危险。所以在婴幼儿家电造型设计中, 要考虑到产品形态的注目性与产品自身的危险性之间的切合度, 对于一些危险系数高的产品, 应尽量避免仿生的、过分吸引婴幼儿注意力的形态。

2.2.2 降低色彩的注目性

人们观察物体时, 视觉神经对色彩的反应最快, 因此色彩在产品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色彩会影响婴幼儿的生活, 有些色彩会使他们平静, 有些色彩会令他们兴奋。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出生6个月到1年的婴儿明显的表现出对黄色和红色的偏爱, 年龄为2到3岁的幼儿视觉神经发育到可以分辨颜色, 善于捕捉和凝视鲜亮的色彩, 喜爱艳丽明快、对比明显的颜色。另外从色彩的视觉效果规律来看, 明色、纯色、暖色系统的颜色注目程度高, 对视觉冲击力强;暗色、纯度低、冷色系统的颜色注目程度低, 对视觉的冲击力弱。但明度、纯度过低又会给人带来压抑、烦闷的感觉。因此为婴幼儿做设计时, 要想降低产品的注目性, 应更多的使用高明度、低纯度、冷色系、柔和的色彩。这样的颜色既能给婴幼儿提供安全感, 又不过分吸引婴幼儿的注意, 同时也符合家庭中成人的审美习惯。

2.3 注重防漏电和开关保护

家电都是带电工作, 婴幼儿不了解电流对人的危害, 防范意识比较低, 对于突发事件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 因此婴幼儿家电必须注重安全和保护, 在防漏电和开关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尤其重要。在进行设计时, 可以考虑在产品的开关、操作界面、插头等部位进行外观和内部结构的优化, 使婴幼儿即使不小心接触到产品, 也碰不到产品的导电部分, 做到百分百的安全和可靠。

3 结语

婴幼儿的安全健康成长关系着社会的未来和发展, 婴幼儿家电造型的安全性正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设计师应在深入研究目标对象群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的开发和研究, 始终把安全意识贯穿于整个设计流程中, 尽可能设计出更安全、实用及人性化的优良产品。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任英丽.浅析婴幼儿产品设计[J].设计, 2005[2]任英丽.浅析婴幼儿产品设计[J].设计, 2005

[3]蒋满群.色彩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3]蒋满群.色彩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4]余晓宝.安全感设计[J].艺术百家, 2003 (2) [4]余晓宝.安全感设计[J].艺术百家, 2003 (2)

上一篇:年度纳税申报表下一篇:歌唱家声乐演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