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特色的实践研究

2024-09-14

幼儿园特色的实践研究(共8篇)

幼儿园特色的实践研究 篇1

幼儿园布艺特色教学实践研究

内容摘要:

布艺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能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构想,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但现在的幼儿生活在电子时代,活动在室内居多,从小和动漫、卡通为伴,在物质条件优越的孩子身上已很少看到带有民间色彩的东西。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立足地方产业特色,从幼儿的发展出发,确立了以布艺为特色的园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本课题的研究面向幼儿,通过园本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让幼儿掌握布艺制作及创作的基本技能,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良好个性品质,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拓展幼儿的视野和创造意识;并促进教师的课程开发、设计、研究能力教科研素质;同时有效利用家长资源,转变家长的教育教学观念,形成家园合作共同体。本文重在研究课堂教学“情境激趣”——引导教学、“玩中体验、做中感悟”——开展教学、“融合主题”——生成教学、“show出真采”——拓展教学的策略。通过教师的行动研究,布艺特色课程教学实践、结合研究案例与反思,并开展与家园合作、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课题研究。最后我们在对课题的分析、总结中得到了宝贵的启示,基本实现了预定的研究目标。

一、问题提出

1.基于园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认识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学校和地方将会得到更多的课程决策权。教育形势的发展为我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契机。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效果。

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还是地方课程和园本课程的建设,都应该充分发挥地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服务。当务之急,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

广义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主要指的是幼儿园及教师对现有课程的处理及决策和运用。这种行为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比较常见。狭义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则是指在教育专家、行家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主体性,由各方面力量参与,依据地方实际资源,对幼儿课程资源进行创新开发和利用的过程。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首先必须具有民主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民主性是指参与园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人员应包括园长、教师、教育专家、幼儿及家长和社区人员,他们都有权提出自己关于课程方面的意见,因此,园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也就必然体现出教育的民主性。这里家长的意见常常成为幼儿园课程资源决策的重要依据。如我园教师欲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她们必须事先征求家长的意见,如果家长不同意他的孩子参与,教师则不能带该小孩出去。我们一些幼儿园在组织类似的活动时往往把家长抛在一边,忽视家长对课程资源的决策权。园本课程资源的灵活性是指课程资源的开发要鼓励社会人士参与开发,要促进幼儿课程的多样化和乡土化。其次是指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的特点。多样性是指园本课程的开发是灵活多样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幼儿园新编课程资源,通常以主题的形式进行,如《金色的秋天》、《海洋世界》、《热爱祖国》等形式多样,既适合幼儿的特点,又联系幼儿周围生活环境,深受教师、幼儿和家长的欢迎。园本课程资源的独特性特点要求,开发出来的地方课程资源要具有明显的差异,如本课题所开发的课程资源侧重于布艺教育课程,具有很强的地域产业独特性。

2.基于《纲要》的要求和本地产业资源特色“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这是来自于新《纲要》的“心声”。民间艺术是我国民族艺术中历史最久、流传最广、特色最浓、价值最大的本原艺术体系,它的功能既能实用,又能教化,它能形象、直接、全面地体现民间和民族文化,具有多功能的审美、认识、娱乐价值,能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构想,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但是,现在的幼儿生活在电子时代,活动在室内居多,从小和动漫、卡通为伴,玩的多半是电子、绒布玩具,而且可以经常吃到包括肯德基在内的洋快餐,也可以天天穿新衣,在当今物质条件优越的孩子们身上已很少看到带有民间色彩的东西。幼儿园开展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之一,符合新《纲要》对幼儿发展需求的新理念。

我园地处余杭经济开发区,周边环境独特。当地经济十分发达,特别近几年工业发展迅猛,纺织企业比比皆是,纺织机数不胜数,纺织业已成为了本地区的支柱产业。我园的幼儿家庭,几乎家家从事布、绸加工行业,边角料、次品布资源丰富。

布又是幼儿熟悉的物品,从幼儿园到家庭,从身上穿的、戴的、用的,到装饰品,处处都可发现布的踪迹,体现布的作用。它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经验领域,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广阔的探索空间。

这些宝贵的资源有待于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去开发、利用,使之成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资源,而这些课程资源又能为广大教师、家长和幼儿所喜闻乐见。因此,立足产业特色,利用随手可得的原料,融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实现一条富有特色的办园之路,是保证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国内外同类研究综述

查找资料发现: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现行的幼儿园教材中民间艺术教育内容较少,而且比较零散。虽然一些幼儿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会穿插一些关于优秀的民族故事、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内容,但这些仅仅是教师为了一时之需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教育的内容欠丰富,途径和方法也比较单一,忽视了环境教育和园外教育,与现在提倡的新的课程理念、终身教育的理念、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的理念等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们只能从与之相近领域中搜索,发现目前幼儿园对剪纸等手工制作的研究还是有一些的,相关的文章和素材也是比较多的,虽然布艺制作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同属于艺术制作领域,相通的东西还是可供我们借鉴和参考的。

三、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概念操作性界定

布艺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布有丰富的质感,又有五彩缤纷的色彩,布艺是利用各种不同的颜色和边角料,按颜色和设计好的轮廓,经过裁剪、粘帖、缝制、装饰,组合成立体感强、色彩鲜明、新颖别致、风格独特的布帖画或布艺品,使不屑一顾的边角料变废为宝,装饰环境、美化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情趣和温馨。同时,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形式多变,适合幼儿操作的特点。

“幼儿布艺”是布艺的启蒙教育,它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规律,以幼儿发展为本,采用“剪剪玩玩、想想贴贴、添添变变”寓教于乐的方法,使幼儿感兴趣,愿思索,会操作、敢创造,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发挥独特的教育价值。

(二)研究目标 1.总目标:

幼儿方面:掌握布艺制作及创作的基本技能,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良好个性品质。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拓展幼儿的视野和创造意识。

教师方面:探索布艺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设计、研究的能力及教科研素质。开发布艺教育教学资源,逐步形成园本特色课程。

家长方面:有效利用家长资源,转变家长的教育教学观念,形成家园合作共同体。2.子目标:

表1:布艺教育子目标 主体 级 幼儿 班 小年知识目标

1.知道布的有关内容(色彩、图案、质地、用途、生产),了解布

能力目标

1.能用废旧布料制作

情感价值目标 1.乐意参与布艺

布贴画,自制玩具、工艺品,活动,感受布艺作品的的作用。

2.感知布的色彩,了解布在生活中的运用。

会耐心、细致的创作作品。

2.能用废旧材料剪出简单的形状,粘贴成型。

美。

2.喜欢揉、团、拉、撕、粘等方法大胆表现,体验玩布的乐趣。

中班

大班 感知布的不同质地、色彩、图案,了解布的由来。

知道与布相关的材料、用途。

能根据废旧布料的特性,合理利用组合成型。

能用资源,变废为宝,大胆创作。

乐意与同伴合作,耐心完成作品。

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布艺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师

家长

1.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设计、研究的能力,形成有园本特色的课程。2.以教师相互观摩、讨论、研究课堂教学,提升教师驾御课堂能力。3.乐意布艺创作,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1.共同学习布艺教学知识(理论),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转变家庭教育观念。2.愿意与孩子一起创作布艺玩具,提高家长的发现美、创造美。

(三)研究内容

课题组和专家共同参与下参与内容的选择和编写教材,经过“初编提纲——形成初稿——上课试用——查找问题——再次修改——再次试用”的循环实践,整合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力量,按内容分门别类的方法,编写了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情感性于一体,适合幼儿学习的《布艺特色教学活动》。

年级 活动内容 布贴画 刺绣

小班 蜡染 布艺玩具 布艺秀 布贴画 刺绣

中班 蜡染 布艺玩具 布艺秀 布贴画 刺绣

大班 蜡染 布艺玩具 布艺秀

四、研究过程

由于我园周边布艺生产星罗棋布,已形成一个布艺市场,地处其中的幼儿园也深受影响,我园在2003年建园开始我们就开展了布艺教学的研究,当时是以环境创设为起点,在环幼儿园大环境创设中有意识的加入了布艺作品,开展了用布边角料制作布贴工艺作品的尝试,随着教师对布艺制作和研究有了一定的基础,幼儿园就有意识地将平时积累的一些布艺作品和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在此背景下,幼儿园准备开始

要点

1.玩布

2.剪练基本图形

3.成像粘贴 不涉及 不涉及 不涉及

1.布艺作品展示

2.参与主题创设 1.剪编

2.剪变

3.碎料粘贴 不涉及 简单花纹图案

做民间游戏中的玩具,简单的教学玩具。1.布艺作品展示

2.参与主题创设

1.组合粘贴

2.创意粘贴

3.布艺畅想创作 1.基本图形

2.简单画 有规律的、复杂的花纹图案 创意玩具制作

1.布艺作品展示

2.参与主题创设

3.时装秀 布艺教育教学的开发与实践。其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酝酿期:以布艺课题组的成立为起点

2004年暑期,曾亲历布艺制作的教师们聚集在一起,开始萌生了一个想法,将平时制作的布艺作品收集起来进行整理,并将这些作品粗略进行了分类:布贴画、刺绣、蜡染等几个大类。在教师收集的基础上,又发动家长收集了一些民间的布艺作品,充实了布艺作品的内容。

当收集了一定数量的布艺作品后,我园教师就提出了一个设想,能不能在幼儿园中开展以布艺为内容的教学。部分老师的想法得到了园领导和其它教师的响应,于是成立了课题组,对幼儿布艺教育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研究和论证。

(二)发展期:以《布艺特色课程》的编写和教学实践研究为重点

要开展以布艺为内容的教学首先需要教材,没有教材怎么办?幼儿园教师决定创编教材,课题组经过多次讨论,确定了教材的内容框架。教师有了框架和提纲,由各年级组组长负责分头充实教学内容,汇总各组资料的基础上编写了一本《布艺特色教学》。教材的诞生过程就是发展的里程碑,有了教材就有了实践的冲动。

随着布艺特色课程的开设,幼儿园开展一系列的课题研讨活动。从教师的布艺制作基本功的培训(传帮带)——教师课堂教学研讨——优质课的评比——布艺制品的展示,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教师的布艺制作水平和教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幼儿、家长的积极参与也为布艺特色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基础。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极大地丰富了布艺教学的内容,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方法。

(三)完善期:以布艺特色教育教学模式建立为重点

随着课题组工作的不断深入,引发了引发了对布艺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在变化中把握一些规律,课题组的教师提出了“情境激趣”引导教学、“玩中体验、做中感悟”开展教学、“融合主题”生成教学、“show出真采”拓展教学模式。由此大家齐心协力,充分在班级中实践。我们认识到,布艺教学需要一定的模式,但是不要模式化。对于上述各类模式,我们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不可死板更套。教学模式必须体现教师、幼儿、教材的结构关系和功能的根本改变。基于以上研究,通过典型课例、活动的引导和提炼,从而初步建立起幼儿园布艺特色教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五、保障措施

(一)正确理解新纲要精神,统一思想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在这里,《纲要》明确要求我们建立适合本园特点的课程。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一所幼儿园长期的、遵循教育规律,发挥本园优势,以点带面的一种探索与实践。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独特、优质、稳定的教学风格和形式。园本课程不断完善就会彰显园本特色,最终形成特色幼儿园。

新纲要同时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我们充分利用产业特色,开始了以布艺为主的园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我们在建园伊始就提出了设想,在全园会议上多次预以强调,要求每位教师参与其中,使她们建立这样一个概念,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一项全园性的改革,需要全员参与。我们还对所有教师进行了课程开发与具体实施的思想统一。经过一系列举措,教师对特色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的重要性有了完整统一的认识。

(二)培养教师

布艺特色教学的真正落实和成功开展,关键在教师,只有建立一支能够胜任布艺教学指导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园本特色课程的顺利进行。为此,我园制定了“请、学、研、送”的教师培养方针。请:邀请在园本课程开发和艺术教学有一定建树的专家与老师到幼儿园进行讲学指导;学:以集体和个体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布艺教学的理论、教学方法、布艺创作技能等方面的学习;研:就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共同探讨布艺教学规律、经验,交流学习、教学心得;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姐妹园开设的有关特色课程与艺术相关教育教学观摩,以提高教师关于布艺教学理论、实践操作能力、及相互沟通能力。

1.全体教师

布艺教学涉及到幼儿园各种教学活动,除艺术领域要紧密结合外,还要积极探求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的整合,全园的每位教师都是布艺教育教学的实施者、探索者,因此,需要她们统一思想、转变理念,并付之实践。

2.骨干教师

无论什么时候,骨干教师的力量是无法比拟的,在布艺教学中,骨干教师也是中流砥柱,她们应该成为研究中的活跃分子,开公开课,探索教育教学方法,撰写教学案例、论文等都需要依靠她们来完成。

3.艺术特长教师

艺术领域教学中有特长的教师,特别是对美术手工制作有专长的教师是整个幼儿园布艺开发与教学的总体设计者和实施者,负责内容选择、目标制定、理论引导、实践指导、宣传推介等,是本课题研究的主心骨。

(三)营造氛围 1.开辟布艺主题栏

在班级主题墙中开辟以布艺为主题的布艺展示墙,定期更换布艺作品,可以是幼儿布艺作品的展示,也可以是教师或家长制作的布艺作品。

2.布置布艺长廓

将幼儿和教师的布艺作品,按照主题的需要装饰幼儿园的楼道、走廓中,并且定期进行更换,把这些作品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制成光盘保存下来,作为幼儿园布艺教学资源进行保存。

3.办布艺园报(专刊)

作为幼儿园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每学期办一张布艺教学园报,将师幼的优秀作品进行刊登宣传,教师的教学心得进行交流,并吸收家长对幼儿布艺的体会。

4.举办布艺秀

每学期开展布贴画、布贴背景、布贴装饰作品比赛及布艺时装秀等活动,并邀请教师、家长和专家现场进行评比。

六、布艺课程的实施策略

在布艺特色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强调以幼儿为中心,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参与、教师引导、家园配合,三位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功能。

(一)布艺特色课程的设置

1.组织准备。布艺特色课程的开设有其理论支撑和实践的必要性,但课程开设的组织、措施和方法需要及时进行可行性研究。成立布艺课程研究小组,园长任组长,各年级组长为组员。确定研究的思路、目标及方法,总结教师在自身布艺创作中的经验得失,反思、分析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案。

2.资料准备。编写《幼儿布艺教育教学活动》参考题纲为起点,强调可操作性,明确实施要点。参考提纲共分成五章,每章按种类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内容安排,为教师提供了可操作性和选择性的内容。(见附件)

3.开设课程。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在以培养幼儿的兴趣,不增加幼儿的负担为原则的前提下,开设了布艺特色课程。每周设置1个下午活动为布艺术活动。中大班还挑选了部分有此方面特长的幼儿进行兴趣培养,每周进行布艺特色兴趣活动,每个班区角创设中,特辟一块“布艺坊”,让有兴趣的幼儿参与到区角活动中来,培养兴趣,学习技艺。

附件:幼儿园特色课程布艺教学活动参考 类别 内容

操作提示

玩玩

说说

剪剪

1.玩布,感受的特点(色彩、图案、质地等)。2.说布,知道布的产生、分类等。

1.学习使用剪刀的方法。„

2.选择喜欢的布料剪出简单的形状(竖条、横条、方形、圆形、三角

练形等)练

布艺

布艺

变变趣味 剪

布艺

布艺 贴

变变保

布艺 变变饰

1.选择喜欢的布剪成长条。

2.在其它材料(把可乐瓶等废旧材料剪成篮状)上进行编织。编3.单色编、双色编、隔色编。

剪1.选择亮丽的布料,剪成圆形或三角形。2.用剪刀由内至外剪成旋涡状。变3.在中心处剪洞穿上毛线等为挂饰。4.用彩布剪成花或蝴蝶图案进行装饰。5.拉起毛线,即成漂亮小挂件。

剪1.在废布上剪出有关图形(圆形或三角形)。2.根据要求进行组合(小鸡、石桥、房屋等)。拼

3.粘贴成形。

成1.看清衬底板上的图案。

2.将准备好的形状布料在衬底板上组合、粘贴。

粘碎1.看清衬底板上的图案。

2.选择与图形适宜的零料剪成碎状。粘

3.在衬布的图形上抹上浆糊,撒上碎布成形。

环1.选择有图案的零料。2.将图形剪下。

装3.装饰在废罐、瓶、牛奶盒等废旧物品上做成环保小制品。粘1.根据要求剪下主体部分(圆形、三角形等图形)。2.粘贴在衬底上。

贴3.构思出所要表现的物体形状,添上一笔成另一图像。组1.根据要求,构思作品,在零料上剪下图形(手套、脸谱等)。

粘2.根据内容需要选择其它零料剪下花纹。3.装饰粘贴在图形上。

1.根据要求在衬底上构出布艺的整体画面。

粘贴

2.选择适合画面内容的各色布料。

3.按需要在不同布料上用笔勾出轮廓,依次剪下各个块面。

1.按要求构思作品。

布艺畅想

2.根据花布的质地、颜色,挑选与作品相符的布料。

3.画样、裁剪。粘贴、缝制、填入内芯、添上相应废旧材料,即成如海洋生物、水果娃娃、服饰系列作品,使零碎小花布一物多变。

1.了解“切针” 操作要领:(1).每针针脚长度一样。(2).后一针须回入前一针针眼。

2.掌握“切针”的步骤:(1)穿针引线:右手拿针,左手把线退松,防刺绣

止打结。(2)引线方法:第一针离开花样顶端2毫米左右从下向上起针。第二针在花样顶端处落针。第三针在离开第一针2毫米左右(等长距离)处起针。第四针回到第一针原针眼落针。

3.选择自己喜欢的绣框和图案刺绣。

1.打底稿。用蜡烛油在白布上滴上各种线条或图案。

蜡染

2.上色。用毛笔将蓝色颜料均匀地朝一个方向刷在布上,或者将布浸在染缸里。

3.成图、晾晒。将完全刷(浸)满颜料的布晾晒干,形成漂亮的作品。1.打底稿:选择布料画出自己喜欢的玩具形或器具形。2.剪出模型:将布对折,按照画好的形状剪下图形两块布。

布艺玩具、器具

3.缝合:沿两块布的反面按边沿缝合,留一小口子。

4.成型:按玩具或器具的需要在小口子处塞进棉絮或硬纸板等,最后把小口子缝合。

布艺show

(二)布艺特色课程的实践策略

布艺特色课程的教学,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四项实践策略:“情境激趣”—引导教学、“玩中体验、做中感悟”—开展教学、“融合主题”—生成教学、“show出真采”—拓展教学的策略,分别阐述并举例说明。

1.“情境激趣”——引导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对于幼儿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境激趣、以趣激学,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自主地学习。

(1)直观展示,创设形象情境

幼儿阶段,孩子的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都处于优势地位。利用直观展示可以让幼儿入情入境,借境想象与创作,寓教于乐,自主学习。在布艺活动前,教师应注重师幼生活及知识经验的准备,与幼儿共同收集与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等,为他们创设具体直观、形象生动的情境。如,在制作《美丽的蝴蝶》布贴画活动中,蝴蝶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在幼儿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中也有一定的认识,同时美丽的小动物也是深受幼儿的喜爱,他们从心里接受蝴蝶,就会萌生一种制作的冲动。但是蝴蝶的由于种类繁多、形体复杂,幼儿不易抓住蝴蝶特征,在制作中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就用多媒体出示了种蝴蝶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欣赏蝴蝶。“蝴蝶的什么地方特别美丽?“有美丽的花纹,有花儿一样的颜色……”“蝴蝶的外形

学生、教师、家长布艺展示与评比(布艺作品秀、布艺课堂秀、布艺环保秀)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中心是个扁扁的圆形,两边一样的,左右对称……”通过幼儿对图片的欣赏,幼儿不但感受了各种美丽的蝴蝶,更重要的是在欣赏中幼儿发现了蝴蝶的特征,解决了蝴蝶制作中的难点,激发了幼儿的制作冲动。

利用各种图片、成品、课件等让孩子欣赏布艺制品,不仅激发了幼儿对布的兴趣,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以愉悦的心境去感受,还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同时让孩子从布艺的造型、色彩和装饰方面汲取营养。

(2)童话启迪,创设想象情境

孩子仿佛就是童话中的一个小精灵,他们总把自己想象成“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顽皮捣蛋的皮诺曹、勇敢机智的黑猫警长……”童话伴随孩子一天天成长。老师可以借助童话的魅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富有情趣的童话世界里,大胆想象、自主学习。如:在制《五彩的气球》活动中,我以美丽的童话导入活动:“一天,有个小姑娘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来到了气球世界,在那里只要许个心愿,就会变出一个红色的气球,变出黄色的气球,变出……”通过童话启迪,创设想像情境,拓宽创造思维,开启幼儿想象的翅膀,将童心、童趣从手中大胆自主地流露出来:有的幼儿变出了紫色的气球,有的幼儿变出了蓝色气求,有的幼儿变出了……,再将大家变出来的气球贴在蓝天上,就变成了一幅五彩的图画,变出了一个充满喜庆的节日。

除了童话,我们时常结合有关的传说、寓言、成语、笑话等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3)善于设疑,创设问题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通常是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当一个人感到应该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思维发动起来了,思维因问题而发动,因问题而深入,并以问题的最终解决为目的。设疑问难是探究学习、主动学习的一种好方式。当幼儿在创作中经常采用某种造型形式表现手法时,教师可提出疑问让幼儿考虑改变思路,以避免形成一种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如幼儿用蓝布制作云朵时,老师可提问:“云都是蓝色的吗?”当幼儿选用白色表现云时,老师可再问:“其它颜色可不可以用来制作云呢?”“不同的天气情况,云朵的形状和颜色都会有什么变化呢?”让幼儿在问题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带着问题主动思考与探讨,积极发现,大胆创造。

(4)角色表演,创设实践情境

好模仿、爱表演是儿童的天性,每当幼儿在表演情境时,都会产生强烈的表演欲望,并非常投入,容易融入角色学习的情境中。如以奥运为主题的活动中制作各种运动图案,让幼儿表演自已曾看到过的运动项目,并用一个姿势或一种动作来表现一种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有的幼儿做出了跑步的动作,有的幼儿表演了踢球的动作,有的幼儿摆出打羽毛球的姿势,有的幼儿……幼儿通过各种动作和造型,在富有激情的运动情景表演中,很容易抓住了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布艺作品中的动作个个活灵活现,形态逼真。角色表演让幼儿身临其境,在玩中学,学中玩,直接体验,不但使教育内容生动化,更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产生大胆表现与创作的欲望,让自己的感受在布艺制作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以情激趣,让孩子投入情境、展开想象、大胆表现、自主创作,引领孩子们走进绘画的春天,带给他们一片生机、一洼碧绿、一份惬意!我们始终相信给幼儿一个自主的空间、给幼儿一片自主的天地,他们就会用神奇的手还你一个美丽神奇的故事,这便是布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布艺教学得以深入持续开展的重要一环。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幼儿学习布艺的兴趣,让他们对之感兴趣,持续保持兴趣,延续兴趣。在操作过程中根据布艺教学的特点,必须注意一些问题:

l

时间不宜过长

教师在设计布艺活动时要控制好一次作画的量,时间不宜过长,活动前也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水平,然后,定好一次活动的重难点。l

内容不宜过难

内容的选择上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如布贴画的特点是每一个形象的每一个部位都要用布贴出来,而不是直接画在布上,所以才有了立体感,根据布贴画的特点,我在选择作画内容时遵循了一个原则“从单层到复层”。

如我选择的大班上学期的内容按顺序分别是小鸡、热带鱼、玉米、树、鸟、高楼、小猫钓鱼,属于单层的作画内容有小鸡和热带鱼,在做小鸡时,剪下两个一大一小的圆形相节着拼贴在一起,相接处不留空就行了,再添画上嘴、脚、小虫。而玉米、树、鸟是较简单的复层内容,如贴树,将树冠按云朵状剪下,先贴好,再往树冠的面上覆盖着贴树干,最后在树冠上添贴一些小圆片的果子,这样由易到难,幼儿能通过努力完成作品,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能逐渐提高布贴的技能。

l

指导不宜过板

操作技能的培养注重引导。因为大班幼儿已经习惯了直接在纸上作画,当给幼儿一块布时,他们喜欢把整个画面都画到一块布上,然后在剪下来贴到纸上,而布贴画并不是这样的方法,需要把一个形象的各部位分解成一个个大小不同的图形,如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因此,在学布贴的初期就要引导幼儿经常观察所贴的形象有哪些认识的形状?并把主体分解开几个图形,然后再按顺序拼起来。教师要用各种方法,注重幼儿经验的积累,帮助幼儿转换已经习惯的作画方式。

拼贴时,要注意培养幼儿作画的立体感,有意识地引导其先贴好远景(或后面的形状)再贴近景(或前面的形状),进行立体感培养最好运用复层的内容,能更明显到看出前后。

关注拼贴细节的处理能力。当两个形状拼接在一起时,要比较严密的粘贴。如贴小鸟的头部(圆形)和身体(半圆形)时,要用圆形盖住半圆形的一个角,使身体与头部严密地连接无空隙;同样,翅膀和身体连接时也要处理好这样的细节。

鼓励想象提高添贴能力,有助于提高幼儿整体构图能力。布贴画主体完成后,画面会有一些空的地方,鼓励幼儿自由想象和主体有关的事物,用自己的方法用布贴出来,我的很多活动中,孩子们特别喜欢自由创作如云、小花、小草等,有些幼儿也能利用布上已有的花纹、人物图案直接剪下来,如在做树的布贴时,有个幼儿就直接把两个小朋友剪下贴在树的下方,高兴地说:“两个好朋友在树下玩耍。”

合作完成分享成功。这种方式适合画的主体相同并且重复数量多的内容,做“玉米”,一个组每个幼儿分别做一个玉米一起拼贴在一幅画中。还有一种合作就是分工的合作,一组或两个幼儿商量好分工项目,以流水操作的形式进行作画,是特别适合大班的合作模式,在合作过程中,我班的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明显提高。刚开始,有些幼儿还要游离在外,现在全班幼儿都能在布贴画中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l

过程不宜过急

及时的评价展示可谓是“点睛之笔”。布艺活动都是以半日活动的形式开展的,而最后因为时间问题,有的老师草草了事,省略了评价展示的环节,但我十分注重此环节,因此,我在每次活动快结束时,总会留出这点时间,分别将各组的作品一一展示,请幼儿来欣赏并说说自己看后的感受,如:你觉得这幅画最漂亮的是哪里?这幅布贴怎样?为什么这幅还没完成,你会怎样去帮助他们?让幼儿讨论有没有又省时又能贴得漂亮的好办法?等等,这些问题能帮助幼儿梳理操作布贴画的经验,加深一次活动后的印象,同时也能激发思维,帮助幼儿养成爱观察,会思考的思维习惯。

幼儿园特色的实践研究 篇2

一、幼儿园特色建设, 应树立独特的办园思想

办园思想的独特性, 就是要树立非同一般, 带有鲜明个性的教育思想, 这种个性化的东西是要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的, 是不断总结、提炼、概括出来的, 是有一定的基础的。 在特色建设中, 我们始终把握好三个关键点:一是独特性, 人无我有或人有我优。 二是延续性, 一经设定, 便要长久坚持, 内涵可以不断充实。 三是兼容性, 与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相融合。

我们幼儿园的办园特色是“以家园共育为中心, 以家园共乐和家园共读为互动平台”的家园同步教育。 创这样的特色, 源自我园办园历史, 自1987年建园开始, 我们就重视幼儿园的家长工作, 发挥家长资源在幼儿园的作用, 注重做好常规家长工作。 其后提出了“以常规家长工作为支撑点, 以家园同乐活动为突破口” 的家园同步教育, 在做好常规家长工作的基础上, 开展各类亲子同乐活动。 至十二五期间, 我们进一步确立了“以家园共育为中心, 以家园共乐和家园共读为互动平台”的家园同步教育特色思路, 并开展了家园亲子课程建设, 最终形成了幼儿园与家庭、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主动交往, 信息反馈、优势互补的互动教育。 回顾我园办园特色的历程, 就是在时间中积淀, 在推进中提升, 逐步凸显个性特色。

二、幼儿园特色建设, 应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

幼儿园校园文化指的是幼儿园师生在整个幼儿园生活中所形成的精神、理念、行为规范等, 由此可以看出校园文化建设同样不是一蹴而就的, 要有一个规划、累积的过程。 当特色与文化相融合, 特色才会更具内涵, 文化才会张扬个性, 富有价值。

我园文化建设的理念是“合作、书香、睿智”的“家园”文化, 是在“家园同步教育”办园特色推进中逐步形成的, 我们将“家园合作”作为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立足点, 从 “环境、精神、行为”三个方面推进“合作、书香、睿智”的“家园”文化建设。

在环境文化建设上, 我们注重孩子、家长的参与。 一到三楼墙面上的作品都是孩子或亲子作品, 有家长参与的图书漂流墙、亲子故事绘、亲子创意小制作。 在有限空间里, 我们设置了景观小庭院, 有四季花木, 也有假山、小桥, 给人一种家的温馨感。 三条走廊设置的是孩子们喜欢的角色游戏区, 一楼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我们以“快乐成长园”为主线, 创设游戏场景, 分别以小芽、花朵、果实形象作为游戏标记, 寓意孩子们的成长过程。 二楼以红峰社区为主线设置大班游戏区, 墙面上的线描画、纸飞机均是孩子们的作品, 一只只纸飞机装载着孩子们的希望与梦想。 三楼以绘本故事为主题创设中班游戏区, 孩子们一边快乐游戏, 一边感受故事中的真善美。 每个班级我们都开辟阅读区, 创设书香氛围, 引导孩子感受阅读的快乐。我们在楼梯二侧展示我园“牵手伴成长、快乐伴童年”理念下的亲子游戏和幼儿活动照片。 整个校园处处呈现出一种外显的“合作、书香、睿智”的“家园”物质文化。

在行为文化建设中, 我们有教师、幼儿、家长三个层面, 核心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幼儿层面的要求是“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相处”, 围绕这“四个会”, 我们有两个特色活动“红幼之星”和“小黄莺广播”, 通过“红幼之星”的评选引导幼儿勤学、守纪、健康、快乐;通过“小黄莺广播”中家长讲好习惯故事、儿歌、绘本推荐等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在习惯培养中, 榜样示范很重要, 我们对家长教师提出“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相处”的行为要求, 我们会通过多种形式和家长沟通, 在沟通中达成共识: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是成人树立榜样, 身教胜于言教。

精神文明建设是隐性的, 是物质、行为文化所累积的结果, 是幼儿园的历史传统和被大多数人认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 是园舍建设所形成的精神环境。 在“家园合作”的文化建设思路中, 我园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呈现出这样的精神风貌, 如确立了“为孩子创设一个成长的空间, 让孩子开心。 为家长开辟一个满意的天地, 使家长放心。 为社会开启一扇文明的窗口, 与社会同心。 ”的办园宗旨, 提出了“牵手伴成长, 快乐伴童年”办学理念, 形成了“我以幼儿园为荣, 幼儿园以我为荣”的团队精神。 构建了“幼儿园不仅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 还是教师、家长牵手合作, 共同成长场所”的家园一体化办学思路, 幼儿园呈现出了和谐文明的良好氛围。

三、幼儿园特色建设, 应确立具体的活动内容

家长工作是常规工作, 怎样才能做到人有我优呢? 通过归纳与提炼, 我们提出了“以家园共育为中心, 以家园共读和家园共乐为平台”的“家园同步教育“具体内容。

首先, 以常规家长工作为支撑点, 家园沟通多元而丰富。如增加家长进园机会, 进课堂, 为孩子上课, 进讲堂, 交流育儿经验;开展家园日记活动, 家长、教师共同分享孩子成长中的趣事、进步事;组织每月话题, 通过班级QQ群展开育儿话题讨论, 在讨论中达成教育的共识;整合家长资源, 建立小班“妈妈故事团”、中班“爸爸讲学团”、大班“乐智创意团”等家长社团;吸纳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 共同策划家园特色活动, 共同解决幼儿园遇到的疑难问题, 等等。 家园沟通方式的改变, 拉近了家园对话的距离。

其次, 以家园共乐、共读为活动点, 拓展家园互动新平台。家园共乐活动分为亲子巧手篇和亲子同乐篇, 亲子巧手篇, 利用废旧材料开展各类亲子小制作活动;亲子同乐篇, 组织开展亲子游园会、亲子运动会、亲子表演会等亲子同乐活动, 家园共乐让家园互动充满欢声。 家园共读活动创造亲子共读氛围、举办家园共读月、组织亲子童话剧表演, 无论是在园还是在家, 均让家长、老师、孩子感受阅读的乐趣, 家园共读让家园互动浸润书香。

最后, 我们以课题研究为突破点, 建设家园合作亲子课程。 基于特色建设的思路, 我园开展了《幼儿园亲子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站在科研的角度加强特色建设, 一方面推进了办园特色的优化和深化, 另一方面通过家园合作亲子课程的开发, 使得家园互动的平台更具操作性。 通过三年的研究, 我园的家园合作亲子课程已初见成效, 衍生出了亲子制作类、亲子游戏类、亲子阅读类课程。

幼儿园布艺特色教学实践研究 篇3

一、直观展示,创设形象情境

幼儿阶段,孩子的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都处于优势地位。利用直观展示可以让幼儿入情入境,借境想象与创作,寓教于乐,自主学习。在布艺活动前,教师应注重师幼生活及知识经验的准备,与幼儿共同收集与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等,为他们创设具体直观、形象生动的情境。利用各种图片、成品、课件等让孩子欣赏布艺制品,不仅激发了幼儿对布的兴趣,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以愉悦的心境去感受,还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同时让孩子从布艺的造型、色彩和装饰方面汲取营养。

二、童话启迪,创设想象情境

孩子是童话中的一个小精灵,童话伴随孩子一天天成长。老师可以借助童话的魅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富有情趣的童话世界里,大胆想象、自主学习。

三、善于设疑,创设问题情境

设疑问难是探究学习、主动学习的一种好方式。当幼儿在创作中经常采用某种造型形式表现手法时,教师可提出疑问让幼儿考虑改变思路,以避免形成一种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如幼儿用蓝布制作云朵时,老师可提问:“云都是蓝色的吗?”当幼儿选用白色表现云时,老师可再问:“其他颜色可不可以用来制作云呢?”“不同的天气情况,云朵的形状和颜色都会有什么变化呢?”让幼儿在问题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带着问题主动思考与探讨,积极发现,大胆创造。

以情激趣,让孩子投入情境、展开想象、大胆表现、自主创作,引领孩子们走进绘画的春天,带给他们一片生机、一洼碧绿、一份惬意!我们始终相信给幼儿一个自主的空间、给幼儿一片自主的天地,他们就会用神奇的手还你一个美丽神奇的故事,这便是布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布艺教学得以深入持续开展的重要一环。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幼儿学习布艺的兴趣,让他们对之感兴趣,持续保持兴趣,延续兴趣。在操作过程中根据布艺教学的特点,必须注意一些问题:

(一)时间不宜过长

教师在设计布艺活动时要控制好一次作画的量,时间不宜过长,活动前也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水平,然后,定好一次活动的重难点。

(二)内容不宜过难

内容的选择上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如布贴画的特点是每一个形象的每一个部位都要用布贴出来,而不是直接画在布上,所以才有了立体感,根据布贴画的特点,我在选择作画内容时遵循了一个“从单层到复层”的原则。

(三)指导不宜过板

操作技能的培养注重引导。因为大班幼儿已经习惯了直接在纸上作画,当给幼儿一块布时,他们喜欢把整个画面都画到一块布上,然后再剪下来贴到纸上,而布贴画并不是这样的方法,需要把一个形象的各部位分解成一个个大小不同的图形,因此,在学布贴的初期就要引导幼儿经常观察所贴的形象有哪些认识的形状,并把主体分解开几个图形,然后再按顺序拼起来。

(四)过程不宜过急

及时的评价展示可谓是“点睛之笔”。布艺活动都是以半日活动的形式开展的,而最后因为时间问题,有的老师草草了事,省略了评价展示的环节,但我十分注重此环节,因此,我在每次活动快结束时,总会留出这点时间,分别将各组的作品一一展示,请幼儿来欣赏并说说自己看后的感受,

创建特色课程实践研究 篇4

——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幼儿德育发展的实践研究

立论依据:

一、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表明,当今的国际竞争不仅是经济、科技、军事等有形竞争,更始隐藏与背后的思想、文化等无形的竞争,包括民族的精神的竞争。综观世界强国,他们都重视本民族的文化,如法国人对自己的民族文化“象对自己眼睛一样爱护”,英国人的“绅士文化”日本人的“大和民族文化”都非常强调重视民族对幼儿的文化熏陶。

所谓文化:文化是人类包括审美活动在内的所有精神活动的综合,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升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这一辨证统一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在关大青年学生中进行民族精神时,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教育,来增强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

二、从社会发展需要来看,对幼儿进行传承民族文化教育有着深刻的意义:

进入21世纪,时代发展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特点,世界的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析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多元化方兴未及,这些新情况、新特点、要求我们不断的丰富和拓展民族精神内涵,一个民族在生存和发展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是一个民族的精气和神魄,是民族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意志品格的集中体现和综合反映。民族精神既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有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积淀所创建的精神的凝聚。他是一个民族所公共认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是一个民族所共同遵循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所体现的理想信念和特征。因此,学校德育更应该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及其重要的任务,以有效的抵制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当前中国的教育正轰轰烈烈进行深刻的课程改革,提倡重视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一样系统工程,它贯穿于基础教育的整个阶段。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李岚清在《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一文中指出:“进一步半好幼儿教育也是进行教育的重要环节,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应该从幼儿期养成,从娃娃抓起。就幼儿综合性基础素质来看,我们认为他应该具有两个因素,其中一个要素就是儿童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熟悉。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作出富有远见的理论阐述和战略部署,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已将文化国力作为综合国力的一部分。”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精神,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强调:要“引导幼儿实际感受主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要开展“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要把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和在人民革命及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西道德典范结合起来。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传统至今仍既有强大的生命力。由此可见,我们国家已经对传承民族文化,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非常重视,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可是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民族文化陷入困境。人们的民族文化严重滑坡:家长只重视孩子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思想道德的启蒙熏陶,一些幼儿比吃比穿、贪图享乐、唯我独尊,甘当小“皇帝”、小“公主”;以至孩子长大以后,缺少思想、追星逐月、早恋丧志;甚至到了大学以后更是胸无大志、虚度年华、混取文凭;一些留学生飘然而去、学成不归、不思报国;更有甚者,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临下,且日趋低龄化……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扭曲,不矫正这种扭曲,我们的民族怎能屹立于世界之林。因此,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必须长远发展,从娃娃抓起。

为了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让幼儿将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我们必须从小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教育。在中小学中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传统教育比较深入,也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而幼儿阶段这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因此为了弘扬民族文化,继承中华民族的瑰宝,我园提出了“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幼儿德育发展”的实践研究,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切入口,重视幼儿园人文环境的建设,将民族文化教育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让教师与幼儿共同发展。

幼儿园特色的实践研究 篇5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2014年11月26 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会议上对校园足球做出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贯彻执行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抓好青少年足球、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推进校园足球普及,促进青少年强身健体、全面发展,夯实国家足球事业人才基础。进入2015年,伴随着《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及《教育部等6个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公布,校园足球改革迈出了基础性的一步,学校体育改革也明确了突破的方向。

要做好这件事情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如,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求他们达到的基本技术要领是什么?从一年级开始教什么技术?二年级教什么技术?如何进行有效的足球教学?如何把足球课和现有的体育课程体系紧密结合系统地开展足球教学?要解决这些问题,显然建设“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是当前推进校园足球的最紧要课题。

1.校园足球:广义是指在校园里开展的一切足球活动,包括足球课、足球训练、足球比赛、足球文化体验等活动。在本课题中具体是指以每周1节足球课为核心的教学活动。

通过研究,使师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足球文化,学习足球技能,并将足球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养成正确、科学的运动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校本课程:本课题中指国家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本校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

通过研究,建立新的足球课程体系,使校园足球特色课程融入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体系,使常规教学模式与足球兴趣培养相结合,完善校园足球运动普及方式。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最核心、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做好校园足球的教学工作。《实施意见》要求每周至少安排1节足球课,这每周1节足球课怎样去编排、组织,如何让这些学生在足球课上感受到足球带给他们的快乐并掌握基本的足球技术,从而为他们将来喜欢足球、热爱足球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校园足球工作中一个最核心的任务。

现阶段依据《课程标准》来进行体育课程总体目标的设置,对于具体到每个项目的课程目标设置相对研究较少,大多数研究对足球教学都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而关于校园足球校本课程建设方面的研究很多学者都未涉及。本研究以“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的建设为目标,研究出适合校园足球活动的课程方案,达到在校园足球活动中开展教学课程和有组织的足球训练及比赛的根本目的。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一)研究的目标

1.开发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校园足球运动项目,形成有特色的校园足球系列活动。

2.探究校园足球校本化实施策略,形成校园足球校本教材及校园足球队训练方案。

3.形成浓郁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创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让足球成为一校一品特色体育项目,形成以足球为主的校园体育文化。

(二)研究的内容

1.以学生实际的足球运动水平出发,以现有的足球教材为依托,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校园足球活动项目。通过对初中、高中体育足球教材的分析,进行教学内容的在加工,对足球教学内容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深度、学习广度进行重新认识和思考。

2.研究编写校园足球的校本教材。以教育部颁布的学校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借鉴有关地区足球特色学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学校实际出发,先形成校园足球运动教材的大体框架,通过实验学校的试点后,在对教材进行筛选、增删、重组、调整,最后形成一套适合我校足球教学的校本教材。

3.研究以校园足球运动为主题的系列特色活动。以足球运动为主体、以足球游戏为手段、建构游戏体系,把欢乐的元素植入到足球运动中去,引导学生体验足球运动,激发学生对于足球的兴趣,加快足球运动推广普及。让更多青少年学生热爱足球、享受足球,使参与足球运动成为体验、适应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的有效途径。

4.把足球作为学生“体艺2+1”体育类技能选测项目,并制定出具体的考核标准和要求。5.研究校园足球运动队的训练。主要研究足球队训练计划、目标、内容。成立教练员研究小组,定期开展教练组的学习、研究与反思活动、相互交流、积极完善改进训练方法,形成比较完善的训练体系。

(三)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同时辅以文献资料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不同方法。实施过程中注意纵横比较,综合分析,不断学习,不断研究、积极改进,力求取得最佳效果。

1.行动研究法:课题组的老师在再用行动研究法时,要注重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主动贯彻课题研究思想,在行动过程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行动,注重实践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教师带领学生亲身体验,对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及时诊断,并提出解决方案。加强实践后的反思,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实现教研相长。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学生对足球运动的认识,对开展校园足球校本课程的建议和意见等,更好地为下一步的研究指明方向。

3.文献资料研究法:组织课题组老师学习国家有关足球改革的文件和领带讲话,系统的学习体育课程标准及有关专项书籍,搜集并借鉴有关研究成果,形成适合本校的理论或经验,为实施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4.比较研究法:从学科多角度开展研究,把握国内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5.案例研究法:积累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形成典型的活动案例。并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搜集等途径,对于已经发生的、典型的教育教学事件,撰写成描述性文字材料,然后以公正的态度对其进行评析反思或得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四)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11月—12月)1.成立课题专家指导小组,课题研究领导工作小组。2.学习有关本课题的指导意见和理论材料,完成申报立项及开题报告工作。

课题组全体成员收集了大量关于国内校园足球研究的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如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电视电话会议的讲话、教育部等6个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我省某所学校开展校园足球研究的资料以及足球运动的教材教法等。大家认真学习研究后,一致认为发展校园足球是学校体育改革突破的方向,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学生适应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及时的跟进和推进校园足球活动,积极的开展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8年1月—2018年6月)1.开展校园足球认知情况调查研究

课题组在初二和高二年级开展了校园足球认知情况调查,在初二和高二年级分别发放了100分调查问卷,共收回问卷200份,经过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2.组织教师编写足球校本课程开发教材。3.探讨足球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法

技术水品分层递进教学法 讲解示范教学法 游戏比赛教学法

4.设计校园足球大课间活动项目

5.制定“体艺2+1”足球技能选测项目考核标准和要求 6.开展校园足球队训练研究

7.通过组织观摩、研讨、讲座、汇报、竞赛等活动,反馈本课题实施情况,交流实施经验、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总结改进实验工作。

8.随时总结,做好实施过程的分析和管理,提炼实验结果。

第三阶段:课题深化,验收阶段(2018年7月—2018年9月)1.按课题方案进行总结,整理材料,撰写课题报告。2.举行一次课题成果展示活动,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典型的活动方案、案例、活动过程,制作足球特色课程活动光盘,形成专集。

3.做好实验成果的推广工作。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在课题专家组钱有力的领导下,课题组全体成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拓宽研究思路,精心策划研究过程,及时小结,反思研究过程。在大家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达到了预期成果:

(一)设计开发了校园足球大课间活动项目。

(二)设计开发了系列校园足球游戏,并在初中二年级举办了系列足球游戏比赛活动,学生参与热情很高,效果超过预期。

(三)撰写了校园足球教学设计,并在高二年级实施了教学,学生很乐意学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编写了校园足球校本教材

(五)撰写校园足球教学论文

(六)撰写了部分校园足球技战术训练方法和计划。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一)存在问题

1.课题组成员研究水平不高,研究的方式手段比较单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实践能力不够强。

2.课题研究活动还趋于形式,研究不够深入,为了课题而搞活动的现象明显,不能真正的深入到学生中去。

3.课题研究的进程比较缓慢,主要是研究时间不足,研究的主动性不强,研究的思路不够缜密。

4.课题研究的目标大程度不高,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有待进一笔提高。

(二)改进方向

1.继续加强学习,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2.积极围绕研究目标设计和开展有关研究活动,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加强研究过程中的反思,及时小结。

4.加强与其他课题组的交流与沟通,学习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2015 [2]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电视电话会议的讲话,2015 [3] 教育部等6个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2015 [4]河南省校园足球布点学校小学足球课程建设的研究,2014 [5]谢珂.校园足球运动的校本化实施研究,2014 [6]毛振明.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与新体育项目[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7]严大方.足球教学与科学训练[J].虹口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篇6

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网络自主学习,我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历史及其基本经验、理论创新、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经验教训有了更为全面、更为深刻地认识。这次课程是自主选择的网络学习,我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更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理论认识。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家,中华民族曾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长期走在世界发展的前列,但由于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中国逐渐受到列强的侵略,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华民族并没有屈服,他们不停地反抗,做出英勇的斗争与牺牲,伟大领袖毛泽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通过各阶级人民的努力,不断地探索,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从苏联亡党亡国中汲取教训,第一,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度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第二,必然始终坚持党的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党的领导。第三,必须始终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加强监督。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第四,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并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两者不可偏废,更不能分离或对立,并应始终统一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对于一个党、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来说,理论太重要了。理论正确,党就坚强,政策就正确,思想就统一,经济就发展,社会就稳定。反之,党便涣散,政策便失误,思想便混乱,经济便停滞甚至倒退,社会便动荡。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从另一角度来说,错误的理论必然产生错误的行动。正确理论是革命的先导,错误理论是垮台灭亡的先导。重视理论的根本体现,就在于勇于、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实际和时代的发展相结合,在不断出现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情势中始终把握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不辱使命,完成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并且进行全面的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1)在政治建设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在文化建设方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要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3)在社会建设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达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4)在生态建设方面,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形成较大规模的循环经济模式,并使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念。只有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阶段,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温州特色高职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篇7

一、温州特色高职教育的理念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最早创立的高职院校之一。作为一所地方性综合高职院校, 学院一直坚持依托温州民营经济、服务区域民营企业的办学定位, 坚持“与温州经济互动、与行业企业共赢”的办学理念, 在教育中融入温州人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中强化工学结合和生产性实训, 形成了具有温州特色的高职教育理念, 并提出了“三个示范”的建设目标:发挥温州民营经济优势, 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使学院与民营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模式成为全国示范;弘扬“敢为人先, 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 使学院以创业教育为特色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成为全国示范;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突出生产性实训功能, 使学院“三个合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成为全国示范。

“三个示范”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温州特色:

首先, 温州高职教育体现了与温州民营经济的深度融合。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 “温州模式”更是享誉海内外。温州拥有发达的轻工业、繁荣的房地产业、活跃的市场经济, 建有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汽摩配之都和中国泵阀之乡等31个“国字号”生产基地, 基本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全市现有个体民营企业30多万户, 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8%以上, 民营经济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6%以上。因此, 要在温州办高职教育, 必须依托民营经济这个大背景;要在温州办好高职教育, 必须解决好职业教育如何与民营经济相结合的现实问题。

其次, 温州高职教育体现了温州的人文精神。温州之所以能创造民营经济的辉煌, 其中最深层的原因在于温州独特的地域文化优势:永嘉学派“义利并举”的重商观念、务实精神、开放意识构成的文化基因, 以及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拼搏的群体性特质。把温州人的精神和区域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这是高职教育办出温州特色的重要内容。

第三, 温州高职教育体现了温州人的创新意识。高职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关键是要突出生产性实训。如何引入市场运行机制, 在生产性实训方面寻求突破,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是温州特色高职教育的关键所在。

二、温州特色高职教育的实践

(一) 创新以民营经济为依托的校企合作模式

学院以民营经济为依托, 借助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 主动服务区域民营企业, 通过筑巢引凤、共同经营、优势互补等方式, 与行业协会和民营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 实现了以“六共”为主要内容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 形成校企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 使学院成为区域民营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民营企业技术开发与服务基地和民营企业高新技术吸收转化基地。

在实现与行业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过程中, 学院首先注重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区域产业的特点, 学院确立了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 落实以真实 (企业) 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推进以民营企业岗位 (群) 为基础的自选式订单培养, “边做边学、学做合一”和“以产带学、以研促学”等工学交替的教学改革, 实现校企共育人才;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 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根据企业需要, 密切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职工培训、技术开发应用等领域的合作, 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 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在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 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 以企业真实生产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 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工作过程或职业活动导向式、项目式等新型课程体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推进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积极参与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和国家职业标准的制定, 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核心课程和优质教材。学院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参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合作进行“工学结合”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核心课程教材的编写;将企业真实职业岗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融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融入教材中;对于项目化课程尽可能采用企业真实项目或产品, 将课程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融入课程项目教学中, 并与企业合作编写项目化特色教材和实训教材。

在创新以民营经济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实践中, 学院先后成立了20多个专业指导委员会, 聘请200多位社会各行业专家参与委员会工作, 其中70%以上是来自企业一线的代表, 确保在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上充分体现企业的需要, 开设的专业或方向都是市场上最急需, 最具温州地方支柱产业特色的专业。学院与300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 开设正泰班、德力西班、奥康班等20多个订单班, 与行业协会联办了“温州服装学院”、“温州轻工学院”等3个二级学院;推行“工学交替”模式, 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签约的“预就业”模式、境外合作教育模式等, 形成多样化、多模式的人才培养格局;启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专业核心课程46门;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从企业引进一批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充实实训指导教师队伍, 并将校企合作延伸到校外, 与奥康、德力西等企业建立了300多个运行有序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保证毕业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达100%;学院还成立温州家具研发中心、温州模具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研发平台, 重点面向区域支柱产业, 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和员工培训, 开展横向课题立项研究, 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好服务的同时促进学院自身发展, 实现校企互惠双赢。

(二) 完善以创业教育为特色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把“敢为人先, 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教育引入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去,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使毕业生做到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基础、发展有空间。

1.加强创业系统知识教育。学院聘请一支富有创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导师队伍, 建立“师导生创”的教育模式;根据温州区域经济和地域文化特点, 结合高职学生专业技能优势, 编写和选用一批创业指导教材, 开展温州人创业观教育、创业素质教育和创业实务教育。

2.加强校园创业文化建设。学院通过开设创业文化课程, 举办温商创业论坛、创业知识讲座、校友交流会, 开通“创业教育”网络课堂和创业文化网, 开展以“厚德长技”校训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营造校园创业文化, 传承与弘扬“敢为人先, 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和永嘉学派“义利并举”的文化精髓, 使学生懂创业、能创业。

3.完善学生创业实践机制。学院加强校内学生创新工作室建设, 建立校外创业实践基地, 扩建大学生创业园, 设立大学生创业发展基金。同时, 成立大学生创业监督机构, 建立创业激励机制和创业后续支持机制。

目前, 学院已经启动创业教育教材和网络教育课件编制工作, 初步建成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依托“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 建成校内学生创新工作室, 举办创业计划书设计、沙盘演练、模拟公司组建等特定情景模拟和角色模拟实践;落实专业支撑强、产业前景好、拥有优秀创业团队的学生创业企业入驻创业园进行重点扶持, 大学生创业园已经孵化30多家学生创业实体, 学生参与省市创业大赛多次荣获一等奖。

(三) 深化“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三个合一”是指实训基地要体现工学结合, 体现生产性, 在构成上应由“课堂与实训点合一”的学做合一基地、“实训与生产合一”的校企合一基地, 以及“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的教研合一基地。通过“学做合一”有效落实基本技能的实验和实训;通过“校企合一”有效落实校内生产性顶岗实训, 使学生掌握综合操作技能, 具备校外顶岗实习能力;教研合一基地, 则锻炼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职场中实际问题的应变力。

围绕工学结合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三个合一”的要求, 学院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注重深化内涵建设:通过运用市场机制, 引入企业具有生产功能的仪器设备, 努力实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三化”, 即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基地功能多样化。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 学院按照“优势互补、产权明晰”的原则, 积极探索以学院为主导、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模式,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 学院积极探索教师和技术人员融通、教学实训和生产过程结合、设备与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 实现运行机制市场化。在实训基地的功能上, 集生产、实训、技术开发与服务、技能培训与鉴定等四位于一体, 实现基地功能多样化。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 学院将进一步促进“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 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 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紧密结合”;积极推进“两项改革”:一是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二是以职业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 同时开拓校外运行有序的顶岗实习基地, 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

摘要: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温州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积极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 深化以民营经济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弘扬“敢为人先, 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 实施以创业教育为特色的职业素质教育工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突出生产性实训功能, 建设“三个合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 形成温州特色的高职教育模式。

关键词:温州特色,校企合作,创业教育,三个合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

[2]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Z].教高〔2006〕14号.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幼儿园特色的实践研究 篇8

关键词:科学为本;幼儿特色教育;认识与实践

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对外面的事物充满着好奇,所以幼儿教育首先要以科学为本,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本,不能遏制孩子的天性。以科学为本的幼儿特色教育要以幼儿为中心,促进每一个孩子在各自的水平上获得自由且全面的发展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并且具有某种特色的教育过程。

一、以科学为本的幼儿特色教育的认识

1.要改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传统的幼儿园教育理念以教师为主体,更多的是发挥教师的作用,而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是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的发展为本,老师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在不同领域所具有的潜能,培养他们独立、自律、合作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将现代化的媒体设备应用到教学中。以科学为本的幼儿特色教育是要发现每一位孩子的潜能,有利于发展幼儿个性的

教育。

2.课程体系要科学合理

科学的幼儿特色教育不仅要具有特色,同时在课程体系上要科学合理,不能让孩子仅接触一门课程,语言、艺术、社会、健康、科学这五大领域都要涉及,这样才能让孩子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也可以在多个领域发现自己的潜能。

3.幼儿教学要联系实际生活,拓展知识面

幼儿尚处于成长阶段,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还不够,所以在以科学为本的幼儿特色教育中老师要联系实际生活,让孩子有直观的认识,并且要在玩中学、学中玩来开展教学实践,要拓展孩子的知识面,激发孩子的参与热情。

二、以科学为本的幼儿特色教育的实践

1.形成特色的幼儿园企业文化,全面改善办园条件

在以科学为本的幼儿特色教育的实践中首先要形成一种特色的幼儿园企业文化,而且还要注重改善幼儿园的硬件设备。幼儿园的文化氛围也许在教育实践中并不能体现出来,但是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园的孩子,教师在无形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硬件设备有利于提升幼儿园的特色教育质量,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有的孩子从小就有舞蹈天赋,在科学的幼儿特色教育中要不断激发孩子这方面的潜能,所以就需要舞蹈室等功能室来发挥他们的优势。

2.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特色教育的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选择创设情境教学法,在课上为幼儿讲述一个跟课程相关的故事或是唱一首儿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可以选择提问式教学法,在对幼儿进行数字教学时,可以将生活中出现的模型或者幼儿们的玩具模型来提出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选择多媒体教学法,以科学为本的幼儿特色教育是在一定的硬件设备基础上开展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将教学内容展现出来,提高教学效率。在特色教育的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老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一些与教学无关的活动不要进行斥责,而是要向正确的方向积极引导,比如幼儿对冬天窗户上的雾气感兴趣,就会在上面画各种图案,虽然幼儿确实在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活动,但是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告诉孩子这些雾气是怎么产生的,这样孩子的思维会更加发散,创新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3.注重幼儿的课外实践

以科学为本的幼儿特色教育不仅要学习教材上的内容,更要注重幼儿的实践能力,要从小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探索的精神。在全面的课程体系中,要带领幼儿进行实践,比如让幼儿描述春天的景色时,教师可以带领孩子到公园中亲自感受大自然,感受春天的美景,进而从小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4.采取混龄教育模式

混龄教育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因为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长辈的宠爱,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分享,缺少责任感,这样不利于以后适应社会。混龄教育模式可以让幼儿在学校感受到兄弟姐妹的关爱和帮助,并且自己也学会关心他人,相互之间合作,这样帮助他们树立了一定的责任感和正义感,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综上所述,以科学为本的幼儿特色教育实践要从幼儿园的文化、设施,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孩子的课外实践等多个方面入手来进行特色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自主探究和合作精神,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燕.以科学为本的幼儿特色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考试与评价,2013(8):118-119.

[2]李培培.浅论幼儿教育中的特色教育[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5):37.

上一篇:年会的精彩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我们班的百变大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