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幼儿园创意美术园本化特色的实践与研究

2024-09-19

科研论文:幼儿园创意美术园本化特色的实践与研究(共2篇)

科研论文:幼儿园创意美术园本化特色的实践与研究 篇1

科研论文:幼儿园创意美术园本化特色的实践与研究

科研论文:幼儿园创意美术园本化特色的实践与研究

内容摘要:

在“亲山、亲水、亲自然,怡情、怡慧、怡童真”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走进幼儿生活,以幼儿为主体,因地制宜地开展创意美术园本化特色的实践与研究,我们的创意美术特色在研究中不断充实,在实践中得以发展。

关键词:幼儿 美术 创意

在“亲山、亲水、亲自然,怡情、怡慧、怡童真”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以内涵建设为着眼点,立足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本土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依托幼儿园“十一五”市级规划课题《回归自然的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研究》,走进幼儿生活,以幼儿为主体,因地制宜地开展创意美术园本化特色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发展。

一、在丰富的环境中拨动创意的琴弦

创设与特色主题教育相一致的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一大要求。创设与之相匹配的环境,不仅有助于孩子的发展,还吸引着幼儿去探索、思考,去参与、实践。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智力、培养操作能力、促进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创设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发展所需要、体现童心世界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1、富有创意的专用室环境。

我们精心策划、整体布局,追求环境的自然、清新、质朴、温馨与和谐,期望艺术的气息、清新淡雅的布置表现出我们对原生态山水文化的钟爱,表现出我们的办园理念、表达出我们的特色追求。

我园开设了幼儿创意美术工作室,提供丰富多样的各种材料、自然物,供幼儿进行创意制作。一些不起眼的自然材料和日常的废旧物品都变成艺术想象和审美创造的素材,在老师和孩子们的遐想与摆玩中显得变化无穷。专用活动室是幼儿园人气最旺的地方,是孩子们玩中学、做中学、想中学的阵地,它给予了孩子更广阔的创意空间。

2、互动性的专题墙环境 班级里秋意盎然,孩子们利用落叶、干草、种子、木头、竹子、藤等自然材料进行创意制作,布置成专题墙;拐角处的一个鸟窝、一只长颈鹿,过道、大厅、走廊的一幅幅山水画,构成了“童话世界”。创设自由涂鸦的天地、设置挑战、探究的场景,这些都为幼儿开辟了玩耍嬉戏的乐园,愉悦着孩子们的身心、满足着孩子们的好奇。

3、创意性的区角设置

我们在每个级部、每个楼层、每个班级都设有让孩子操作的创意美术活动区域,使环境真正能为孩子的发展服务。教师们根据幼儿的生活实际和课题研究内容,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给孩子动手动脑的机会,给孩子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幼儿自主创意的需要。根据年龄特点和课程主题动态设置特色游戏区角,布置养殖、种植的花果动物园,孩子们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4、创意化的整体环境

幼儿园环境就像一位不说话的老师,我们充分挖掘幼儿园每一个建筑、每一个空间、每一块绿地的教育功能,借助周边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创设了沙艺区、点石池、农家果园区、生态饲养区、勇敢者攀爬墙等特色户外活动区域,让幼儿进行无限的创意,无限的遐想。在楼梯角落里,我们与孩子一起动手,布置了一些孩子感兴趣的创意作品;走廊里,悬挂起了幼儿自制的创意制作作品;橱窗里,布置了一系列幼儿喜欢的创意作品展览„„让幼儿积极投入创意氛围中,感受无处不在的创意。

山水城幼儿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角,都在表达着教师思考,呼唤着孩子们潜在的艺术灵性和无限创意;都在呈现着山水城的自然风光和幼儿园“亲山、亲水、亲自然”的办园特色。

二、在生活化的课程中点燃创意的火花

我园充分利用山水城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有机融入生活化的创意美术内容,因地制宜开展课程园本化的实践与研究,积极构建幼儿创意美术特色课程,努力形成“亲山、亲水、亲自然”的创意美术办园特色。

1、亲近自然的创意活动——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动态开发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我们带孩子们亲近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色彩、线条、形状、质料、声音等无处不是的美,孩子们在大自然这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写生、摄影、创作等亲近自然的美术创意活动。活动中教师处处做有心人,发动家长、幼儿共同收集材料,调动各种感官,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引导孩子大胆想象,创造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美术作品。

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旧物品:报纸、包装盒、瓶子、小木棍、易拉罐、筛子、砖瓦等等,用心发现,精心设计,也是美术活动的奇特资源。生活中随意丢弃的废旧物品在孩子的小手摆弄下皆成了爱不释手的玩具、成了熠熠生辉的艺术品。

2、主题活动中的有机渗透——以主题教育为中心的线性开发

我们将课题内容有机渗透,以它为中心,进行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将创意美术活动渗透在主题的实施中,演绎独具特色的主题活动。让集体教学、区域游戏、主题墙饰、家园互动等都呈现创意特色的艺术美。根据主题,我们注重创意区域游戏的设计与组织,为幼儿提供一个精心设计、丰富的、开放的、可操作的、充满趣味的环境,孩子们在区域环境里,自然而然地投入到自己想象的世界,自主游戏,自由创造。

3、走进社区的特色创意——以地方文化特色为背景的发散性开发

山水城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特色,为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我们把地域文化中的美术元素提炼出来,整合在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使孩子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又提高了美术素养。

带领孩子走进影视基地开展《三国人物》《脸谱》《古代建筑》《水浒风云人物》等欣赏、制作、绘画等创意活动,根据家乡三月

三、赶集、八月二十四等传统习俗开展《有趣的风筝》《热闹的集会》等独特的地方特色创意活动。孩子们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吮吸艺术的甘甜,不断创新与发展,感受其独特的形态美、风格美!

4、渗透式节日活动——以幼儿熟悉的节庆活动为线索的拓展性开发

多姿多彩的节日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节日环境、节日饰品、节日主题等都蕴涵着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利用节日活动渗透美术教育,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节日美术活动中感知生活、享受生活,这是回归幼儿自然本性的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的有效途径。

在课程实施中,我们结合不同的节日、不同的角度开展《“瓶瓶”安安迎新年》《环保时装创意秀》《我家丰收了》《我爱中国长卷画》等节庆创意活动;结合重大社会活动和时事开展《北京奥运会》《我与世博同行》等创意美术活动;

丰富多彩的节日环境、形式多样的节日活动无不给幼儿以美的熏陶和感染,孩子们亲历节日现场,亲自动手创设美好的环境,对节日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印象,获得更多节日活动的深刻体验,在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同时更增添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

三、在多元化的活动中提升创意的潜能

我们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构建合作研究、互动学习的共同体。通过课题例会、自学研究、教研沙龙、网络研修、专家引领等方式,以课题研究为支点,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组织教师边学边实践,加强教师专业理论和艺术素养的提升,不断更新教师的儿童美术观、创造观。培养优质的教师队伍,提升幼儿园特色建设的软实力。

1、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幼儿园成立创意工作室,各级部有特长的骨干教师组成中心组成员,在中心组引领下以点带面的做好幼儿园的创意活动研究。通过签订青蓝合同,让创意美术有经验的教师与年轻教师紧密合作,共同协商,讨论观摩,做到优势互补,使教师群体充满青春活力,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幼儿园开展的创意美术制作评比活动,老教师发挥积极作用,对年轻教师进行指导,作品的创意的新颖性、生动性,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园本培训,专业提升

我们把园本培训与特色研究结合起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课题研究能力,促进其专业成长。在问题诊断、案例研讨、教研沙龙等方式多样园本教研中以引导教师充分利用、挖掘、整合园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进行课程选择、课程生成、课程重组,使资源能真正协调、一致地对幼儿成长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我们针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创意美术的指导策略、课题研究如何与课程有机结合、如何处理好创意和美术的关系等问题进行讨论,使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3、园际联动,拓展思路

立足园情,我们扎实开展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和创意活动经验比较丰富的省示范幼儿园结为园际联动幼儿园,定期开展活动进行展示与观摩、组织创意环境的参观与分享、注重园本特色创意的专题研讨等,并组织大家外出参观美术特色内涵丰富幼儿园,在学习中拓展我们的思路,在反思中丰富我们的研究。

4、专业引领,提升内涵

要让幼儿有创意,教师必须首先会创意,所以我们非常注重教师们艺术专业素养的专业引领。幼儿园不断丰富《美术大观》《幼儿教育》美术版等专业理论书籍,并在幼儿园倡导的书香校园活动中要求老师认真学习。我们定期邀请专家、名师等来园和老师们面对面进行交流、互动、引领,提升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理论。并聘请无锡市美术教研员周老师为我们的教学顾问,定期对我们的活动、环境、作品解读等开展专业的培训、指导与引领。在专业引领下,我们对创意特色活动内涵的理解也在不断的提升。

四、在务实的研究中体验收获的喜悦

通过近几年的研究与探索,我们欣喜地看到了研究带来的成效与价值:我们最大的研究体会是:特色建设探索研究的过程,是孩子与教师共同成长的过程。

1、张扬幼儿个性,促幼儿和谐发展

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愉快地进行创造、表现,体现自身价值,健康充实地成长,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情感,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和人格完善。

在全国各类幼儿创意画大赛中,幼儿园被评为全国百家幼儿美术创新教育基地,获全国创意画大赛组织奖、幼儿50多人次获全国创意画大赛金、银、铜奖;汇编了幼儿作品集。

2、提升教师素养,促教师专业成长

课题研究给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学习、探究的合作平台。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更新教师观念,规范教师的科研行为,不断调整研究方案,提高了教师科研问题意识,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醒、自主成长。通过“一课三研”、“课题观摩”、“案例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构建了“研究合作体”。在研究过程中,撰写了大量的教科研论文,据初步统计,全园共有8篇相关论文在省内外杂志发表,近百篇论文在国家、市、区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杭舒虹、顾旭菡、柴娟等被授予创意画大赛“优秀指导奖”、陈琳、杨晓红被被授予全国幼儿园创意画大赛“创新教育优秀园长”,戴晓萍、杭舒虹等多人次在区级骨干教师赛课中获一、二等奖。幼儿园在区、市级创意制作比赛中分获一、二等奖。

3、彰显教育特色,促幼儿园内涵提升

通过多年的研究,幼儿园“亲山、亲水、亲自然”的创意美术特色逐步彰显。在省优质园的评估验收、滨湖区创意美术赛课活动、师幼创意制作比赛等活动中我们的创意美术特色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市、区范围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

特色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努力的过程,我们将在幼儿园办园理念、管理目标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上积极探索。

“抬头见山、转身见水,山水之间创意无限!”相信山水城幼儿园的特色研究之路必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活力!

科研论文:幼儿园创意美术园本化特色的实践与研究 篇2

横街中心幼儿园,作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之一,对开展幼儿甬剧戏曲艺术教育责无旁贷。而且横街充满浓郁乡土风情,承载着诸多的民间故事。著名作品《天要落雨,娘要嫁人》便是起源于横街当地,《田螺姑娘》、《半把剪刀》、《双玉蝉》等经典剧目也是曾经民间传唱的“流行曲目”。

一、甬剧发展现状分析:

时过境迁,如今的甬剧已没有了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局面。50、60中老年逐渐淡忘、70、80年轻人似曾听闻、90、00新生代从未知晓。甬剧已陷入了低谷。为何会面临如此严峻的问题?笔者在幼儿园内,对大班段100名宁波籍幼儿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甬剧知多少》,由数据中可以看出当代宁波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地方剧种的认知度极小,甬剧面临的市场萎缩与观众流失的程度不言而喻。(如下图)

调查: 甬 剧 知 多 少

年龄段你知道甬剧是宁波地方戏曲吗?你有曾看过几部甬剧?(数量)你能说出几个甬剧著名演员名?抽样人数

知道不知道没有1部2部更多不认识1-23个以上

50、60中老年90%10%0%10%10%80%5%70%25%100

70、80中青年54%46%21%50%25%4%48%40%12%100

90、00青少年7%93%100%0%0%0%100%00100

造成甬剧如此萧条的原因主要有:

1.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生活节奏和审美观念的变化

以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单调,没有多元化的选择,如偶有“热闹非凡”的戏曲表演将会兴致勃勃、有始至终的观赏并还能乐此不疲的看第二、三遍;如今,电视、电影、网络等高科技影象设备以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冲击甚至取代了戏曲的鼎盛春秋,造成人们对更高质量艺术与美的追求,仅靠一方舞台、几块布景起家的甬剧很难经得起时代的挑战。

2.甬剧自身特定的艺术形式,限制了改革发展的模式及新元素的融入

学习甬剧必先会宁波方言,必先掌握特有的曲调、程式化的戏曲动作、舞蹈肢体语言等多种艺术元素。可见,甬剧艺术不像现代流行娱乐这么的通俗易懂,易于言表,易于接受。这也正说明传唱甬剧艺术本身未适应新时代,未及时将自己与时代结合,既脱离了民间土壤的滋养也脱离了观众。同时,繁忙的现代人已少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剧场欣赏戏曲艺术,而戏曲等舞台艺术的固有属性决定了演员要求在剧场与观众面对面地交流,缺少了观众与演员的互动,便成为其致命弱点。

3.甬剧人才流失断层现象严重,造成甬剧遗产濒临失传

社会对甬剧的认识热情很低,且在宁波仅有一个剧团的支撑,造成了甬剧演绎的新生力量的缺乏,出现断层现象,没有人才没有台柱,市场号召力也大为逊色。“剧团需要新血液,甬剧需要新突破”这是甬剧团负责人现今最迫切的心声。

二、探索甬剧园本化传承与发展途径

现行的幼儿园教材中鲜少出现戏曲类的教育内容。戏曲教育本身是一个时代本土文化的特定产物,它有很大的探索价值和发展空间,而幼儿园的个性化发展恰恰需要文化支撑,本土文化土壤恰是最适于幼儿成长的软环境,对幼儿本身发展和幼儿园品牌建设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了解甬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查阅了相关的理论及政策后,我们尝试提出了甬剧进入幼儿园的途径及实施步骤。

1.注重普及提高,感受甬剧魅力

从幼儿园、幼儿、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传承模块分成全园幼儿教学及“竹之韵”甬剧团培训两方面展开研究。面向全体幼儿即让园内不同年龄段的每个幼儿都能接触感受传统艺术,热爱甬剧、愿意参与甬剧学习和表演。“竹之韵”甬剧团培训即注重幼儿个体差异,挑选园内中大班幼儿的精英,在日常行动研究、观察调查中找寻适合培育的甬剧小苗子,进行深入的强化培养,通过小票友的多元展现达到研究的最佳效果。

图示说明:

2.实践三个层面,发展甬剧文化

甬剧艺术是用宁波地区方言演唱的一个小剧种,它的音乐曲调丰富,表演手法独特,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甬剧文化与幼儿园教育交融产生更富时代感的艺术产物,同时促进幼儿个性化成长,使幼儿“在学习甬剧中体验快乐,在快乐表演中感受幸福”,我园计划通过三个层面来传承发展甬剧文化。

3.立足甬剧园本化,融入幼儿活动

甬剧进幼儿园的园本化过程是培养群众、扩大甬剧鉴赏群体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使甬剧成为幼儿喜闻乐见、乐于学玩的内容,是提高幼儿甬剧爱好兴趣的关键。

第一,精心创设与主题相符的具有乡土文化气息的环境。注重隐性和显性、静态和动态,利用主题环境、区域活动的创设,将甬剧文化有机整合,渗透于一日生活及园所环境创设中。我们会对幼儿园的走廊、过道进行规划,张贴各种甬剧艺术家剧照、著名剧目图片,简单的甬剧小知识画图等,使幼儿置身于浓浓的艺术氛围中。同时还会创设甬剧表演专用室,提供表演服装、道具为孩子的自主性特色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第二,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及班级特点,创设不同的甬剧特色环境。小班注重创设与生活习惯有关的特色环境,中班注重创设与友爱互助相关的戏曲特色环境,大班可创设与分享合作相关的戏曲特色环境。平时尽可能地利用墙面、空间创设班级主题环境,使每一个教室都有一块“甬剧天地”,让人一进入活动室就感受到甬剧艺术气息。同时根据班级特点,开设各具特色的戏曲活动曲,让幼儿能在活动区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艺术修养。

第三,搭建成长小舞台,提供表演机会。每学期将开展“甬剧大擂台”、“甬剧知识抢答”、“你唱、我唱、大家唱”、“我是小小甬剧迷”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搭建艺术表演的小舞台,为园本课程特色资源建设谱成一道亮丽风景线。同时将更好的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慰问、下乡演出等,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幼儿园甬剧培训的知名度。

第四,师幼共研学,升华甬剧思想内涵。甬剧学习不但对幼儿来说是陌生的,对于年轻的教师团队来说也是一种新尝试。但教师实施幼儿甬剧教育必需具备一定的甬剧知识素养、甬剧教育设计能力、甬剧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甬剧教育评价与反思能力等。在每周的“竹之韵”甬剧团授课时空班教师进行随堂听课;每学期2次邀请甬剧专家来园做指导。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文化艺术多元化的社会。我们需要从现在起,将幼儿园“摇篮时代”作为戏曲传承发展基地,将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魅力的生活方式、情感方式 、交流方式 、表达方式及道德情操、喜怒哀乐的中国戏曲真正走进课堂、融入教学。努力将被边缘化的戏曲艺术重新推上大众化的舞台,重新映入群众的视线。也相信终有一天被号称“天下第一团”宁波甬剧团阔步行走于宁波文化的前端,成为传播浙东文化的使者,不断为宁波文化的发展创造契机。

上一篇:嫁接睫毛 你不能忽视的8个小细节下一篇:毕业论文设计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