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纳税申报表(精选10篇)
年度纳税申报表 篇1
2014年11月3日,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A类, 2014年版) 》 (下称“《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 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A类, 2014年版) 填报说明》, 要求自2015年1月1日施行。在此, 本文根据《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其填报说明, 谈一点看法。
一、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体系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实际上是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体系, 该报表体系共41张。
一张“企业基础信息表”。
一张主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A类) 。
六张收入费用明细表, 分别为: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金融企业支出明细表、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和期间费用明细表等。
十五张纳税调整表, 分别为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纳税调整明细表、投资收益纳税调整明细表、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纳税调整表、职工薪酬纳税调整明细表、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跨年度纳税调整明细表、捐赠支出纳税调整明细表、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资产损失 (专项申报) 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企业重组纳税调整明细表、政策性搬迁纳税调整明细表、特殊行业准备金纳税调整明细表等,
一张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
十一张税收优惠表, 分别为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股息红利优惠明细表、综合利用资源生产产品取得的收入优惠明细表、金融保险等机构取得涉农利息保费收入优惠明细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所得减免优惠明细表、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明细表、减免所得税优惠明细表、软件、集成电路企业优惠情况及明细表、税额抵免优惠明细表、境外分支机构弥补亏损明细表。
四张境外所得抵免表, 分别为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境外所得纳税调整后所得明细表、境外分支机构弥补亏损明细表和跨年度结转抵免境外所得税明细表等。
二张汇总纳税表, 有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和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
总起来看, 新发布实施的报表体系与原来16张年度申报表格相比, 数量虽然增加25张, 但常用的或可选择填制的报表数量相对降低, 信息量大大增加。
二、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有五个不同
(一) 一般企业与金融企业编制报表不同
由于一般企业与金融企业核算内容不同、收支差别较大。所以, 一般企业编制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与金融企业编制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不同, 一般企业的利润表反映利润构成与金融企业利润表反映利润构成不同, 因而收入支出明细表也不一样。因此, 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体系中, 一般企业与金融企业编制报表不同。一般企业不用编制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金融企业支出明细表、金融保险等机构取得涉农利息保费收入优惠明细表及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等相关报表。而金融企业则不需要编制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等。
(二) 境内企业与境外企业或所属境外企业编制报表不同
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体系中, 既有境内企业编制的年度所得税申报表, 也有境外企业年度所得税申报表, 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体系为了照顾境外企业申报要求, 特别制定了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境外所得纳税调整后所得明细表、境外分支机构弥补亏损明细表和跨年度结转抵免境外所得税明细表等。如果企业不是境外企业, 或者所属企业不存在境外企业, 则不用编制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境外所得纳税调整后所得明细表、境外分支机构弥补亏损明细表和跨年度结转抵免境外所得税明细表等报表。
(三) 一般企业与特殊企业编制报表不同
企业正常经营填报的年度所得税申报表一般在12份左右。但是, 企业有特殊情况, 如企业搬迁、发生债务重整, 这种情况下, 企业不仅要编制上述12份常见的年度所得税申报表, 如, 要编制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职工薪酬纳税调整明细表、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跨年度纳税调整明细表、捐赠支出纳税调整明细表、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所得减免优惠明细表、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明细表、减免所得税优惠明细表等报表。还要编制企业重组纳税调整明细表或者政策性搬迁纳税调整明细表, 一些特殊企业, 可能还要编制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纳税调整表、特殊行业准备金纳税调整明细表或者软件、集成电路企业优惠情况及明细表等。
(四) 一般企业与享受税收优惠企业编制报表不同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 可能因符合国家规定某些条件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于这些符合国家规定某些条件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企业与一般企业编制报表不同。这些企业因符合国家规定某些条件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 在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同时, 应在年末编制因享受政策填制的纳税申报表, 如所得减免优惠明细表、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明细表、减免所得税优惠明细表、税额抵免优惠明细表、境外分支机构弥补亏损明细表等。
(五) 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与会计报表编制方法不同
企业或所得税纳税人通过企业所得税申报表能够让税务机关及税收稽查单位了解企业所得税申报情况、所得税计算过程及其结果。因此, 通过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的编制, 我们可以看出, 这些报表一般都是计算当期金额, 或者虽然计算累计金额, 但这些金额一般都是为本年计算项目提供依据。一句话, 这些所得税申报表都是当期信息。
企业会计报表不同, 企业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国有企业还编制股东权益变动表。但是, 这些会计报表一般均为比较报表。也就是说, 这些会计报表既有本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 也有上年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通过这些会计信息, 会计报表使用者既可以了解本期经营情况, 也可以比较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变化情况。
三、一般企业编制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应注意的问题
(一) 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不仅是企业编制, 事业单位、民间非盈利组织同样编制
作为赢利组织的企业一定在年末编制年度所得税申报表, 但是不属于企业的单位发生符合缴纳所得税活动, 在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年末一样要编制年度所得税申报表。这些单位可能是事业单位, 也可能是民间非盈利组织。也就是说, 不论是事业单位, 还是民间非盈利组织, 只要取得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范的应纳税收入, 只要这些收入足额补偿其成本费用, 这些单位就应该缴纳企业所得税, 这些单位在年末就要编制企业基础信息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A类) 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等报表。从这里可以看出, 实行查账征收的所得税纳税人企业, 必须报送的所得税申报表主要有:《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填报表单》、《企业基础信息表 (A 00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A类) (A 100000) 》。
(二) 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要编制
对于企业所得税申报表, 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要编制。在国家税务总局对核定征税企业的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完成修订之前, 采用核定应税所得率方式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仍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 (季) 度和年度纳税申报表 (B类, 2014年版) 》办理2014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定率征税的小型微利企业也可以享受减低税率、减半征税的优惠政策, 但因其使用的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未反映“从业人数、资产总额”情况, 在办理2014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 仍需按照现行规定对“从业人员、资产总额”等进行备案。
(三) 企业非货币资产对外投资视同销售问题
《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 (A 105010) 专门有一行, 即第8行用于填报用于对外投资项目视同销售收入, 第18行用于填报用于对外投资项目视同销售成本。对于企业用非货币资产对外投资, 在企业所得税上是否需要视同销售缴纳企业所得税, 见仁见智。《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法实施条例》并没有企业将财产用于投资需要视同销售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规定, 而只是在第25条规范有企业非货币资产交换的处理。年度所得税申报表明确了企业用非货币资产对外投资在企业所得税上是需要做视同销售处理的, 特别是用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可以说, 对外投资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一个特例。年度所得税申报表把“用于对外投资项目视同销售收入”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视同销售收入”并列, 把企业用非货币资产对外投资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分别反映, 有利于反映企业对外投资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差别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成本与其公允价值的差别, 便于分析企业营利状况和真实的纳税所得。
摘要: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是企业年末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填制的报表体系。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A类, 2014年版) 》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A类, 2014年版) 填报说明》, 结合自己所学体会, 对企业年度所得税申报表的体系、年度纳税申报表的区别及编制年度纳税申报表应注意的问题等提出看法, 旨在帮助纳税人在年末汇算清缴时编制报表的质量, 提升纳税人业务素质。
关键词:年度纳税申报报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企业基础信息表,税收优惠表
参考文献
[1]苏强.《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A类, 2014年版) 》填报指南和审核操作实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2.
[2]侯江玲.《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填报之我见.湖北武汉:财会月刊.2015.10.
年度纳税申报表 篇2
一、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应于年度终了后30日内将税款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本表。
二、纳税人基础信息
1、“国籍或地区”:据实填列如:中国、中国台湾、香港、美国、日本、德国、韩国、澳大利亚、瑞典、挪威等。
2、“身份证照类型”:身份证、军官证、士兵证、外籍人编码、其他。
3、“职业”:按劳动和保障部门国标。
A、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1、国家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2、事业单位负责人、3、企业负责人
B、专业技术人员。
1、科学研究人员、2、工程技术人员、3、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经济业务人员、5、金融业务人员、6、法律专业人员、7、教学人员、8、文学艺术工作人员、9、体育工作人员、10、新闻出版、文化工作人员 C、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D、商业服务人员。
1、购销人员、2、饭店、旅游及健身娱乐场所服务人员 E、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 F、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G、军人 H、其他
4、“所得来源国”:填列中国、中国台湾、香港、美国、日本、德国、韩国、澳大利亚、瑞典、挪威、其他。
5、“所得项目”:填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
6、“抵华日期”: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纳税人填写此栏。
7、“任职、受雇单位”:填写纳税人的任职、受雇单位名称。纳税人有多个任职、受雇单位时,填写受理申报的任职、受雇单位。
8、“经常居住地”:是指纳税人离开户籍所在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
9、“中国境内有效联系地址”:填写纳税人的住址或者有效联系地址。中国境内无住所居民住在公寓、宾馆、饭店的,应当填写公寓、宾馆、饭店名称和房间号码。
三、表内逻辑关系
1、(5)≥0
2、(9)=按国别(7)的合计
3、系统自动小计(8)按国别计算 “境外已纳税额(含税收饶让)”
4、当(9)≥(8)时,(10)=(8);当(9)<(8)时,(10)=(9)
5、按国别计算如果(9)-(10)-(11)≥0,(14)=这些国别∑(9)-∑(10)-∑(11)-(12)-(13),按国别计算如果(9)-(10)-(11)<0,(14)项=0。
6、按国别计算如果(8)>(9)时
按国别(15)=(8)-(10)+(11)
按国别计算如果(8)≤(9)(1)(9)-(10)-(11)<0时
按国别(15)=(11)-(9)+(10)(2)(9)-(10)-(11)>0时 按国别(15)=0
四、其他需要说明:
国税总局:纳税人为什么要申报 篇3
国家税务总局有关官员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过去,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主要实行代扣代缴税款的方式,法律上基本没有赋予个人自行纳税申报的义务。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个人,是个人所得税的重点纳税人,他们取得的所得,如果扣缴义务人没有扣缴税款,或者没有足额扣缴税款,个人又没有申报义务的话,就难以确定纳税人应缴未缴税款的法律责任,从而影响税法的执行力和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
因此,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扩大了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的范围,规定“个人所得超过国务院规定数额的”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的纳税人应当自行纳税申报。2005年12月19日国务院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将“个人所得超过国务院规定数额的”明确为“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情形,并授权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具体管理办法。依据上述规定,国家税务总局本着“方便纳税人、调节高收入、便于税收征管、突出管理重点”的原则,于2006年的11月,制订下发了《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
年度纳税申报表 篇4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对《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通知》有关问题补充通知如下:
按照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在年度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时,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B类)。其中,“税款所属期间”正常经营的纳税人,填报公历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纳税人年度中间开业的,填报实际生产经营之日的当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纳税人年度中间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停业等情况的,填报公历当年1月1日至实际停业或法院裁定并宣告破产之日的当月月末;纳税人年度中间开业且年度中间又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停业等情况的,填报实际生产经营之日的当月1日至实际停业或法院裁定并宣告破产之日的当月月末。
年度纳税申报表 篇5
2014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的适用对象是由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填报,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不填写此表。
封面上的“税款所属期间”,要根据纳税人的实际经营情况来填写。
实行查账征收的纳税人,有些纳税人是在2013年底之前成立的,至2014年12月31日仍在持续经营的,其“税款所属期间”就填“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
有些纳税人是在2014年的年度中间开业的,至2014年12月31日仍在持续经营的,填报实际生产经营之日至2014年12月31日,成立日期以营业执照上的成立日期为准,如成立日期是2014年1月18日,则填写“2014年1月18日至2014年12月31日”。
如果纳税人在2014年年度中间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停业等情况的,填报2014年1月1日至实际停业或法院裁定并宣告破产之日;如果纳税人在2014年年度中间开业且年度中间又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停业等情况的,填报实际生产经营之日至实际停业或法院裁定并宣告破产之日。
比如说某企业是在2010年成立的,在2014年度7月31日停止经营了,并且在9月20日注销清算结束,则不填写本表。如果企业清算结束是在2015年1月1日之后,则需要填写2014年版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主席令第63号)第五十五条的规定:“企业在年度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的,应当自实际经营终止之日起六十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当期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从1月1日到7月31日企业终止生产经营这段时间,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期,把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作为一个独立的纳税年度,在实际经营终止之日起60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当期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所以填写的是2008年版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同时企业需要把终止生产经营之日到企业注销税务登记之前,作为清算期。企业的清算期也应作为一个独立的纳税年度。假设企业是在2014年7月31日停止生产经营,在2014年9月20日办理税务注销登记,即把2014年8月1日至9月20日也作为一个独立的纳税年度,按破产清算会计核算,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清算所得税申报表》。
“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统一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根据税务登记证填写。
“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所载纳税人的全称。它与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的名称都是一致的。
填写好的申报表,要经企业法定代表人审核,签字确认,并填写确认日期。
正式向税务机关报送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需要在封面和所有附表加盖“纳税人公章”,“纳税人公章”名称要与“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名称一致。有些集团企业公章统一保管,在对申报表加盖公章时不注意,出现过张冠李戴的笑话。
“填报日期”:填报纳税人申报当日的日期。如果纳税人是从2015年3月5日开始填写本申报表,等到把整套报表全部填写完毕是2015年3月31日,实际向税务机关申报是2015年4月8日,则申报表上的“填报日期”为2015年4月8日。
要注意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确认日期应该是在“填报日期”之前,或者与“填报日期”一致。
年度纳税申报表 篇6
“自行弥补”是指:纳税人在纳税申报时 (包括预缴申报和年度申报) 可自行计算并弥补以前年度符合条件的亏损。
一、弥补亏损的会计处理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既有可能发生盈利, 也有可能出现亏损。企业发生亏损时, 弥补亏损的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 二是用以后年度税后利润弥补, 三是以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企业在当年发生亏损的情况下, 与实现利润的情况相同, 应当将本年发生的亏损自“本年利润”科目, 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贷记“本年利润”科目, 结转后“利润分配”科目的借方余额, 即为未弥补亏损的数额。然后通过“利润分配”科目核算有关亏损的弥补情况。由于未弥补亏损形成的时间长短不同等原因, 以前年度未弥补亏损有的可以以当年实现的税前利润弥补, 有的则须用税后利润弥补。以当年实现的利润弥补以前年度结转的未弥补亏损, 不需要进行专门的账务处理。企业应将当年实现的利润自“本年利润”科目, 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贷方, 其贷方发生额与“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借方余额自然抵补。无论是以税前利润还是以税后利润弥补亏损, 其会计处理方法均相同。但两者在计算交纳所得税时的处理不同。在以税前利润弥补亏损的情况下, 其弥补的数额可以抵减当期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而以税后利润弥补的数额, 则不能作为纳税所得扣除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企业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 应当以可能获得用于抵扣尚可抵扣的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应当对5年内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否能在以后经营期内的应税利润充分转回作出判断, 如果不能, 企业则不应确认。
[例1]某企业在2005~2008年间每年的应税收益分别为:-200万元、80万元、70万元、80万元, 适用税率为20%, 假设无其他暂时性差异。其中, 2005年产生的40万元亏损, 经综合判断能在5年内转回, 确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即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1) 2005年企业应税收益为亏损200万元, 产生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40万元, 即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40万元, 会计处理为:
(2) 2006年企业应税收益为盈利80万元, 转回暂时性差异16万元, 会计处理为:
(3) 2007年企业应税收益为盈利70万元, 转回暂时性差异14万元, 会计处理为:
(4) 2008年企业应税收益为盈利80万元, 可转回暂时性差异10万元, 确认本年度应交税费6万元。会计处理为:
二、弥补亏损额的纳税填报列示
根据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附表 (国税发[2008]101号) , 主表第23行“纳税调整后所得”:填报纳税人当期经过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金额等于本表第13+14-15+22行。当本行如为负数, 就是纳税人当年可申报向以后年度结转的亏损额。主表第24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填报纳税人按税收规定可在税前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额。金额等于附表四《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第6行第10列, 但不得超过主表第23行“纳税调整后所得”。注意:“纳税调整后所得”是确定准予税前弥补亏损额的基础。
[例2]某企业2004年1月开业, 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 2005年、2006年、2007年度的纳税调整后所得分别为-40、0、-80万元, 2008年的纳税调整后所得为140万元, 其中:税务机关查出应纳税所得额40万元。要求计算该企业2008年应纳所得税额, 并填报有关纳税申报表。填报如下:
有关项目填报说明:第1列“年度”:填报公历年份。第1至5行依次从6行往前推5年, 即2007年、2006年、2005年, 第6行为本申报年度即2008年;第2列“盈利额或亏损额”:填报主表的第23行“纳税调整后所得”的数据 (亏损额以“-”表示) 。即2005、2006、2007、2008年度的“纳税调整后所得”分别是-40万元、0万元、-80万元、100万元;第3列“合并分立企业转入可弥补亏损额”:填报按税收规定可以并入的合并、分立企业的亏损额 (以“-”表示) ;第4列“当年可弥补的所得额”:金额等于第2+3列。该例中无合并分立企业转入可弥补亏损额, 即第4列依次为2005、2006、2007、2008年度的“当年可弥补的所得额”分别是-40万元、0万元、-80万元、100万元;第9列“以前年度亏损弥补额”:金额等于第5+6+7+8列。 (第4列为正数的不填) ;第10列第1至5行“本年度实际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额”:分析填报主表第23行数据, 用于依次弥补前5年度的尚未弥补的亏损额, 1-5行累计数不得大于主表23行。10列小于等于4列负数的绝对值-9列。即2008年盈利100, 先弥补2005年未弥补40 (填在第10列第2行) 、再弥补2007年未弥补60 (填在第10列第5行) ;第6行第10列“本年度实际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额”:金额等于第1至5行第10列的合计数即100万元 (6行10列的合计数≤6行4列的合计数) ;第11列第2至6行“可结转以后年度弥补的亏损额”:填报前5年度的亏损额被本年主表中第24行数据依次弥补后, 各年度仍未弥补完的亏损额, 以及本年度尚未弥补的亏损额。11列=4列的绝对值-9列-10列 (第四列大于零的行次不填报) 即—-40-0-80︳-0-100=20万元;第7行第11列“可结转以后年度弥补的亏损额合计”:填报第2至6行第11列的合计数即20万元。
表间关系:第6行第10列=主表第24行即100万元。
2008年应纳税所得额= (140-100) ×25%=10万元。注:查增的应纳税所得额, 应该并入所属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中, 按税法规定计算应补税款, 但不得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通知》国税发[2006]56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填报企业所得税月 (季) 度预缴纳税申报表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8]635号) 第一条规定, 《企业所得税月 (季) 度预缴纳税申报表 (A类) 》第四行“利润总额”修改为“实际利润额”。填报说明第五条第三项相应修改为:“第四行‘实际利润额’:填报按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减除以前年度待弥补亏损以及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后的余额。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比照填报。房地产开发企业本期取得预售收入按规定计算出的预计利润额计入本行。可见, 预缴期利润可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企业根据《企业所得税法》五十四条规定分月或者分季预缴企业所得税时, 应当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实际利润额预缴;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实际利润额预缴有困难的, 可以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者季度平均额, 按照月度或者季度以及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预缴方法一经确定, 该纳税年度内不得随意变更。而《企业所得税月 (季) 度预缴纳税申报表 (A类) 》填报说明第四条中第一分条规定, 第一部分为第一行至第十六行, 纳税人根据自身的预缴申报方式分别填报, 包括非居民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实行据实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二行至第九行;实行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十一行至第十四行;实行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十六行。因此, 只有“据实预缴”的纳税人, 才可以享受用预缴期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待遇。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年度纳税申报表 篇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来,各项配套政策陆续明确,有效保证了企业正确及时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和汇算清缴工作的顺利开展。但目前仍有个别企业所得税政策没有明确,造成一些企业无法在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内准确申报、及时缴纳企业所得税款。为切实做好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现就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因2010年5月31日后出台的个别企业所得税政策,涉及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调整、需要补(退)企业所得税款的少数纳税人,可以在2010年12月31日前自行到税务机关补正申报企业所得税,相应所补企业所得税款不予加收滞纳金。
二、各地税务机关对个别企业所得税政策出台、需要补正申报2009年企业所得税的企业,应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间要求及时受理补正申报,补退企业所得税款。
三、各地税务机关要认真做好其他企业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缴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79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10]148号)有关规定,及时办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事项,切实提高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质量。
四、本通知仅适用于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年度纳税申报表 篇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注册税务师协会:
为促进税务师行业业务转型升级, 指导税务师事务所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鉴证业务向纳税申报全程代理业务和为纳税人出具纳税申报咨询意见业务转型, 积极拓展协助海关稽查业务, 根据国务院修订发布的《海关稽查条例》和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文件精神, 中税协制定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代理业务规则 (试行) 》和《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准备咨询业务规则 (试行) 》、《海关委托协助稽查业务规则 (试行) 》, 经中税协常务理事通讯表决通过, 现予发布。
此次发布的执业规则是依据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的政策规定及海关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协助稽查工作的操作规范, 进一步明确了执业属性和业务流程, 以及委托和受托双方的法律责任和风险界定。规则同时提供了纳税申报代理和纳税申报准备咨询合同、纳税调整报告范本和申报准备咨询意见书, 以及海关委托协助稽查业务协议书和海关稽查专项审计报告范本。
请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组织税务师事务所对上述规则认真学习研究并贯彻执行。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和意见, 请及时向中税协 (业务准则部) 反映。
谈长期股权投资纳税申报表的填报 篇9
一、投资成本的填报
一般情况下, 会计与税收对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没有差异: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以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为成本;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其成本为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 通常是针对非股份公司而言, 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但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但在权益法下, 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 两者之间的差额体现为双方在交易作价过程中转让方的让步, 该部分经济利益流入在会计上应作为收益处理, 计入取得投资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同时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权益法核算对初始投资成本调整产生的收益增加了会计利润, 而税法上不增加计税收入, 二者之间的差异应进行纳税调减处理, 在纳税申报时, 一方面应填报在长期股权投资所得 (损失) 明细表第5列, 由于此项需要进行纳税调减, 因此应填报在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6行“按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对初始投资成本调整确认收益”栏内, 进行纳税调减处理。
二、股息红利的填报
1. 会计确认的投资损益的填报。
长期股权投资所得 (损失) 明细表第7列填报纳税人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核算的扣除投资转让损益后的金额。具体来说, 不考虑投资转让产生的损益, 会计上确认的投资损益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中, 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但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部分, 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 权益法核算下, 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对属于因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产生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 投资企业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 增加或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同时确认为当期投资损益。而在投资企业自被投资单位取得现金股利或利润时, 投资企业应区别以下情况分别处理: (1) 自被投资单位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未超过已确认投资收益的, 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 自被投资单位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已确认投资收益部分, 但未超过投资以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账面净利润中本企业享有的份额, 应作为投资收益处理; (3) 自被投资单位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已确认投资收益, 同时也超过了投资以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账面净利润中本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部分, 该部分金额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
投资企业确认应分担被投资单位发生的损失, 原则上应以长期股权投资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 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除外。“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通常是指长期应收项目。
2. 税收确认的股息红利的填报。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税法所称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是指企业因权益性投资从被投资方取得的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 按照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所称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
3. 会计与税收差异的填报。
长期股权投资所得 (损失) 明细表第10列“会计与税收的差异”在数量上等于会计确认的投资损益减去税收确认的股息红利 (包括免税收入与全额征税收入两部分) , 但第10列的金额如何在纳税申报表中进行纳税调整, 填表说明并没有明确。
为了计算总的调整金额, 正确的思路是:由于会计上确认的投资损益直接影响到了当期利润的金额, 对此首先进行相反方向的纳税调整, 使得利润总额中不包括投资损益部分;然后根据税法的规定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如果是免税收入, 则不需要调整, 如果是征税收入, 则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进行调增处理。下面区别几种情况讨论纳税调整方法及纳税申报表的具体填报:
在成本法下, 如果取得股息红利时减少了股权投资成本, 税收上是免税收入, 由于会计上对利润没有影响, 会计与税收没有差异, 因此不需要进行纳税调整;如果取得股息红利时会计上增加了投资收益, 税收上是免税收入, 总的调整金额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进行纳税调减处理, 此项纳税调整一方面填在税收优惠明细表第3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栏内, 另一方面填在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15行“免税收入”栏内, 进行纳税调减。
在权益法下, 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 投资企业根据持股比例增加了自身的利润或亏损, 税法上不确认收入, 总的调整金额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进行纳税调减或调增, 此项调整填报在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7行“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的投资损益”栏内。
在权益法下, 如果收到股息红利时会计上冲减了投资成本, 税收上是免税收入, 由于会计上对利润没有影响, 因此总的调整金额是零, 不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三、投资转让所得 (损失) 的填报
1. 会计上确认投资转让所得 (损失) 的填报。
会计上确认的投资转让所得 (损失) 指按照会计核算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转让所得 (损失) , 在数量上, 会计上确认的投资转让所得 (损失) =投资转让净收入-投资转让的会计成本。
2. 税收计算的投资转让所得 (损失) 的填报。
税收计算的投资转让所得 (损失) 指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投资转让所得 (损失) , 在数量上, 按税收计算的投资转让所得 (损失) =投资转让净收入-投资转让的税收成本。
3. 会计与税收差异的填报。
会计与税收的差异在数量上等于会计上确认的投资转让所得 (损失) 减去按税收计算的投资转让所得 (损失) 。会计与税收投资成本的差异, 导致了二者投资转让所得 (损失) 的差异。除了初始投资成本的差异, 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 会计上影响投资成本变动的因素主要有:
(1) 成本法核算下, 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 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部分, 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 权益法核算下, 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 应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计入取得投资当期的损益;持有投资期间, 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相应调增或调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 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分得的部分, 一般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3)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时, 采用追溯调整法, 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由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时, 应以转换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基础, 继后期间, 自被投资单位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未超过转换时被投资单位账面留存收益中本企业享有份额的, 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超过部分, 确认为当期损益。
(4)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提取。会计上, 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后减少了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税收上, 除了追加投资、处置部分股权外, 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不变, 均以初始计税基础确定。因此除了初始投资成本会计与税收方面存在差异外, 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会计上影响投资成本变动的因素同样造成了投资成本会计与税收的差异。
如果不考虑以前年度结转在本年度税前扣除的股权投资转让损失, 不考虑本年扣除的股权投资损失超过当年实现的股权投资收益和投资转让所得的情况, 会计与税收的差异填报在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47行“投资转让、处置所得”调增或调减栏内。
四、投资损失补充资料的填报
税法规定:纳税人因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股权投资发生的股权投资损失, 可以在税前扣除, 但在每一纳税年度扣除的股权投资损失, 不得超过当年实现的股权投资收益和投资转让所得, 超过部分可按规定向以后年度结转扣除。
应当注意的是:此处的股权投资损失、投资收益和投资转让所得指的是按照税收口径计算的损失或收益。当以前年度结转在本年度税前扣除的股权投资转让损失时, 会计上不作账务处理, 对会计利润没有影响;税收上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因此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进行纳税调减, 填入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投资转让、处置所得”调减项目中。
摘要:本文对投资成本、股息红利、投资转让所得 (损失) 、投资损失补充资料四部分会计与税收的差异、纳税申报表填报、表间的勾稽关系进行了分析, 对纳税申报表的填表说明进行了补充, 以帮助会计人员更好地理解会计准则、税法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规定, 更准确地完成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工作。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纳税申报表,投资成本,股息红利,投资转让所得 (损失)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9
[2].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通知.国税函2008[1081]号, 2008-10-30
[3].司茹.纳税调整与申报.税务研究, 2007;1
年度纳税申报表 篇10
自2012年1月1日停止使用房屋契证后, 沈阳市地方税务局直属分局不断简化办税流程, 提高办税效率, 特别是在契税申报表丢失补办事项中, 采取三项举措, 实实在在地方便纳税人。一是简化所需要件。分局取消原来所需登报声明要件, 以电子档案、完税证为依据, 为纳税人减轻办税经济负担。二是减少审批环节。丢失补证审批环节由原来的四级审批, 改为二级审批, 在审批上提高了效率。三是缩短办税时间。申报表丢失补办时间从原来的一个月缩短到现在的一周, 真正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
【年度纳税申报表】推荐阅读: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填写说明09-11
1 2014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封面如何填写08-30
国税公告[2011]29号(关于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口径问题的公告)09-08
【税务】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填表须知06-18
关于最新《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填写说明的解读08-17
网上纳税申报07-20
纳税申报技术08-25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07-11
纳税申报鉴证报告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