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管理报表

2024-07-16

年度管理报表(精选6篇)

年度管理报表 篇1

一、国内所行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及建议

1、国内事务所的发展前景

2、笔者对制约国内事务所做大做强因素的考虑和应对

3、对国内所做大做强的一些建议

二、我看事务所质量控制

1、业务控制理念对业务质量的影响

2、人才竞争理念——薪酬导向审计

3、抽样风险对业务质量控制的影响

4、重视erp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三、关于风险导向审计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一些困难及应对措施

1、风险的性质

2、评估风险

3、风险评估过程记录

4、如何进行实质和愉快的沟通

从业不久,有些幼稚的体会和憧憬,自然渲染于黑白之间,之中多少的可笑之处和拙见不周还忘见谅。

一、对国内事务所行业发展的前景及建议

“事务所的做大做强”最快捷的方式莫过于合并。

但是,同样的方法,不同的事务所却做出了不同的效果,此文主要针对具备证券资格的国内事务所。

1、从国家安全机密和资本市场扩容看国内事务所的发展前景

首先,从国家安全机密看事务所发展。

在这里,笔者不论事务所整体行业成长,而只谈有关国内事务所的发展,所以自然对立面肯定是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要谈本土所的做大做强,必然是要向国际四大所挑战的,若非然则无所谓该话题。

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统计数据来看,07-全国百强会计师事务所业务中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占有率分别为53.00%、54.78%、52.81%。

暂且粗略的假设收入与数量成一定比例关系,这意味着,国内有近一半的上市公司由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负责。

从另一宏观经济数据分析,a股市场近1600家上市公司占我国10年gdp 37.67%,结合两者信息和国际四大所业务质量控制的底稿符合要求,意味着我国近18.84%的gdp信息流向是透明状态。

目前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贯彻的是了解企业的全方位立体化信息,其中包括企业内部控制、供应商和客户环境、技术和研究开发能力、企业发展战略及战术、核心竞争力等等,这些信息也象征着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简言之,我国目前大量成熟的机械制造业、民生行业、金融房地产业、高新技术企业、钢铁业、甚至军工业的财务和企业环境信息基本属于信息无监管化。

从7月爆发的力拓间谍门事件来看,我们暂且不考虑其中的政治和集团利益因素,而只需考虑这项间谍门事件的操作流程不难发现其中的商业机密为何物。

笔者不知道大部分审计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职业操守素质如何,但相关数据分析的结果就是国家机密。

所以,从国家机密安全考虑出发,笔者认为国内事务所的做大做强是趋势和必然。

可是这也并非拔苗助长似的成长,而是要让本土事务所本身科学、合理、健康的发展,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优势。

俗话说,有多大锅下多少米,我国国内事务所目前的这口“锅”尺寸确实不大,无法扛大梁,眼下国内事务所的行业发展已是配合我国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失的分支力量。

其次,从资本市场扩容来看。

年9月,据商务部人士声称在2010年适当时候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形式,在中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即a股市场计划即将推出国际板。

这给国内事务所开展国际业务又注入了新的概念和活力。

然而,为此而产生的事务所人才储备、风险控制、业务技能等等问题也即将摆在国内所的面前。

面对这些诱人的机遇和挑战,国内所如果战略性实质合并和发展及储备人才,决定了未来本土所的未来生存空间。

2、笔者对制约国内事务所做大做强因素的考虑和应对

首先,是目前国内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核心竞争力存在问题。

我国国内事务所目前发展依靠的社会资源。

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社会资源丰富决定了业务的广泛程度。

然而,所谓中石油、中石化、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移动等他们力所不能及的范围,这时就显出了他们核心竞争力的匮乏。

这也是严重制约着有健康核心竞争力的事务所的发展。

有人把这种问题归根为制度导致的腐化问题、也有人归根为中国人的传统作风习惯和急功近利问题、更有人归根为行业本身收费性质问题。

其实,这一系列的问题,也不是在这里三两句能够说的清楚的。

故而暂且把这种问题归结为审计风险意识问题。

即国内事务所缺乏经营风险意识问题,所谓些个合伙人毫无审计风险而言,他们认为任何问题都能够解决。

而实在一些风险解决不了的时候,他们就说没那个业务能力,实则没那个社会资源。

也正因如此而导致的行业恶性竞争,多少对审计行业有着雄心壮志的义士不得不暗淡的退出这个舞台。

其次,国内事务所的可持续经营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大部分事务所的首席主任会计师一旦离职,对于事务所而言绝对是灭顶之灾。

从原天健集团的分解及目前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结构和业务结构、我们不难看出但凡事务所做至多大或做至多强,事务所发展的不可延续性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本行业的发展。

制定一个公开、透明且有竞争力的业务承接模式、组建一个能分散风险的整体结构和按照集体参议进行决策的制度是增强国内所可持续经营能力的出路。

最后,貌合神离的合并和行同虚设的做大做强无法将各方的利益综合考虑。

国内所的合并目前只是财务报表层次的合并,还无法形成真真意义上的合并。

笔者在这要强烈指出的是,合并是必然的趋势,这也是做大做强最快的捷径。

理由为:

第一:从业务模块上讲,国内所和国际四大所最大的差距在于强大的后台服务,所谓后台服务包括对erp的系统审计人才和系统的开发、审计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资产评估、模型计算、特殊存货的鉴定等的综合利用。

而这种强大的后台技术服务为有效的业务风险评估和控制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可是,难道合并就能生成这种强大的后台服务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目前国内所虽然都没有像国际四大般强大的后台技术服务,但是诸多国内所也花费了相当的人力物力去投资组建这些模块。

但是,实力的相差悬殊造就了后台服务的相形见拙。

可如果国内所可以将一系列的的后台服务投资拧成一团共同打造一个能够为彼此服务而以对抗国际四大的后台技术服务,我想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第二:合并本身不能增加国内所审计业务的增加,但是却能提高国内所承接大型国资委项、大型红、蓝筹的ipo项目、h股项目及国际审计业务的竞争力。

目前,有些蛋糕即使给我们,本土所也未必能吃的起。

这就是目前我国国内所发展的尴尬局面。

但是通过合并,暂且不管我们是否具备这个能力,但至少有资格去参与。

第三:通过合并可以相对减少同业竞争。

当然,这种减少同业竞争是建立在有着一个良好的可持续经营能力的基础之上的,依靠集体决策和综合考虑各方的利益的结果。

“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我想国内所的发展完全可以借鉴这种长远的发展模式。

也就是说,从远了看国内所要么合并别人要么被别人给合并(具笔者了解某国内四大所就险些被国际四大吞并)。

事务所的合并一定要有长远发展观和大局观,利益是不可能绝对平衡的,不公平才是绝对的。

持有本位主义思想的事务所在短期内也许还能的有部分可观的利益,但从长期来看最终将被淘汰或则退出证券领域。

3、对国内所做大做强的一些建议

这个主题是笔者最不敢发言,并且也是最想发言的。

有些太多的奢望和激情还望见纳。

第一、改革和统一合理的员工薪酬制度、完善并规划股东利益分配制度。

在这里,统一并非大锅饭,而是制度统一。

第二、对国内所审计业务进行多层次管理。

目前,国内所只对小所进行限制,只有具备了证券资格的事务所才能承接上市公司审计和ipo等大型项目。

但是,却没有规范一些证券资格的大所也参与一些小型事务所进行业务竞争。

企业的生存和利益的诱惑使一些小型事务所开始挂靠国内大所进行恶性竞争证券审计业务,使这种限制明存而实亡。

尽管如此,笔者完全同意对国内小型事务所不得从事证券行业的这一单向限制,所不同的是,笔者还认为应该对一些国内大所业务进行分层限制,对行业进行多层次的管理可以相对有效的遏制目前的这种行业恶性竞争。

给小型事务所一个生存和发展壮大的权利,也是给国内大所的发展营造好一个健康的审计环境,更是可以相对的让审计这个词更加干净一点。

第三、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的内容、不能留于形式,要提高违规成本。

从某种程度上讲,行业的恶性竞争与监管是有着很大的关系。

国内大所如果严格按照行业标准执行审计业务,那么势必造成其审计费用和员工薪酬缺乏竞争力。

在成本效益原则的驱使下,这就使得一些国内所为了增强其竞争力而不得不降低执业标准。

所以,行业的走向与监管层的监管工作是息息相关的。

民族大所的做大做强是需要的,但是拔苗助长和姑息养**是走不远的,也是走不向国际的。

最后、从审计概念中剖析审计并建议改革。

众所周知,审计业务属于鉴证业务,而但凡一个鉴证业务都是存在鉴证五要素的,包括三方关系、鉴证对象、标准、证据、鉴证报告。

其中,三方关系又报告注册会计师、责任方、预期使用者。

在此笔者认为,鉴证五要素中的三方关系应该进行改革加入一个第四方,而变为四方关系。

这个加入的第四方关系,她的职能应该包括从原责任方处获取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的权利,并且向责任方处每年按照行业标准收取费用,同时按照行业的评级标准、分层管理的规模、业务质量进行招投标。

这个第四方不应该是由盈利为目的的法人组建,而是应该由政府引导的专业团队组建。

且要接受监管层的严格监督。

这种改革的优势很明显,经济利益的不独立将是影响审计行业发展的重大阻力,而这种改革能够有效的摆脱现有的这种尴尬局面。

同样,这种改革将会引发另一个问题,即第四方的腐化问题,如何监管第四方又成为一个难题。

而且,我国外部审计从审计署剥离出来本身讲就是一次成功的改革,如果引入第四方的政府引导作用,是否会导致原始问题的回归。

这一系列问题也不是笔者能够解决的,出台对应的.配套措施应该能够完善这种改革的设想。

笔者只能从思路上大胆的猜想。

二、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

1、业务控制理念对业务质量的影响

强化业务质量是未来事务所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质量控制是业务质量的核心动力。

目前国内所在这方面落后于四大是有相当的距离。

笔者了解到很大部分国内所在质量控制的留于形式、新审计准则要求下的执行情况、薪酬机制导致的人才流失等情况是相对于国际四大而言是严重的(尽管目前四大在某些方面也开始出现不足)。

业务质量的强化,从某一角度上说就是将审计细节化。

但是,任何事务的细节化,最终会招来大部分员工的反感和厌恶情绪。

所以对应的领导推动就显的格外的重要,而领导的推动必然要考虑成本收益的基础,利益上的得此失彼最后将落在领导的决心上。

为此,笔者从业务控制质量的理念出发,进行了相对分析。

业务质量理念分为业务控制理念和人才竞争理念。

业务控制理念和人才竞争理念的是一个事务的两面,前者是向外,后者是向内。

所谓业务控制理念即严格控制风险的文化、有效的业务流程、强有力的领导推动机制等。

一个好的业务流程决定了业务质量的层次,积极贯彻新审计准则的业务要求已是必然的趋势。

而对新的审计系统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执行及后续强化和讨论,必然会影响部分老员工的反感和部分领导的利益分配。

审计本身从实质上来讲既是一个带着思想而进行程序化的过程。

暂且剥离思想的参与,单是程序化的过程缺陷就有可能导致致命的法律责任风险。

而新审计准则的风险导向审计充分调动了整个项目组在整个审计始末进行着思考。

对于控制风险和规避法律责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新一代审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充满着机遇和挑战。

无论是国内所和国际所,我想,在中国,大家在同一起跑线。

所以,在业务控制理念的落后,必将是毁灭性的结束!

2、人才竞争理念——薪酬导向审计

在人才竞争理念方面,事务所必须营造完善有效的竞争体制,这一点对于事务所的长远发展积蓄着人才储备。

事务所的竞争力无非来自业务层和领导层。

领导层,我们决定不了。

但是,这两者绝对是相互作用和制约着。

事务所建立的竞争理念必须剥离个人情感,以客观实质为基础。

审计风险主要集中在事务所和签字会计师,而业务执行人员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在业务执行阶段,我们不光要执行执业准则的要求进行风险导向审计,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是“薪酬导向审计”。

“薪酬导向审计”在国内尚无定义,纯属我个人概括,如有不妥,还忘见凉。

“薪酬导向审计”主要存在于国内一些依据收费而进行业务提成的事务所,但是这些事务所又不是真真意义上的“薪酬导向审计”,他们只是完成审计工作后,根据收入的比例或者个人的情感而进行的薪酬分配。

这样的结果,可能导致的风险将是非常重大的。

以笔者从也几年的经历为例进行说明。

在不少初进事务所初中级员工和一些有经验的审计人员。

在业务执行阶段,即使发现了错报,他们也进行隐瞒,进而进行合理化的修饰和掩盖。

原因很简单,在最短的时间做最多的项目,那最多的提成,而忽略了大量的可能隐藏的风险。

这大大增加了事务所执业风险,这种风险不是控制不了的,而是被刻意的隐瞒。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人才竞争理念的落后!

而“薪酬导向审计”却能大大的克服这种风险。

在这,我只谈“薪酬导向审计”框架结构,具体的细化单凭我个人无法完善。

“薪酬导向审计”必须建立完善的评审制度,即做为考核的一项关键指标。

为之而适应的是必须建立一个“薪酬导向审计系数表”。

这个风险系数表构成与发现的错报大小、科目底稿的难易程度、底稿的完成标准程度、集团组织结构的复杂程度等等指定一个系数表。

最后根据风险系数表的权重乘数参与薪酬的分配,同时这些工作都是要在计划审计工作阶段完成。

年度管理报表 篇2

一、企业年度财务决算管理基本要求

(一) 提高组织工作的分配, 贯彻工作责任制。

年度财务决算工作应当跟随市场经济随机应变, 要积极的改善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型, 促进年度决算按时保质完成。在实际组织工作的分配中, 应当将任务分配到各部门负责人, 再由负责人分派到部门内人员, 从而保证部门之间的协作, 推动财务决算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进行。

(二) 按照相关政策法规要求, 确保财务工作有规可循。

为了保证年度决算的数据真实完整, 规范日常财务决算工作, 应该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职业道德, 从而有效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 具体可概括为严格打击财务工作中的瞒报虚报现象, 保证具体财务收支信息的透明化和真实性;严格规定财务报表和文字说明手段相结合的工作要求, 避免实际财务信息处理时的偷工减料;严格限制特殊财务处理手段的使用等多方面。

(三) 整顿针对特殊业务的处理手段, 规避风险。

考虑到目前变化多端的经济形势, 要充分挖掘企业特殊业务所潜在的风险, 在财务预算和决算时, 对企业业务手段进行缜密考虑, 对企业业务所运用的金融手段, 应结合企业运营管理模式、企业详细运营情况、企业项目资金情况等多方面进行严格筛选, 从而有效避开风险。

(四) 促进对财务决算工作的具体分析和查漏补缺。

具体表现为决算工作中针对企业资金收支、资源分配、企业资产运营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具体剖析, 以财务决算工作为基础, 对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仔细地查漏补缺, 从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提升企业整体财务管理运营水平。

(五) 优化资源的合理分配, 促进财务相关数据审查工作的严格进行。

应当完善与财务信息相关联的数据统计协调工作, 采取责任到人制, 确保企业的资金分配、人力资源的调整、科学技术研发利用工作等方面的全面填报, 从而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部门, 应当对企业内部财务报表的审核进行严格监督, 在审核工作中, 应当结合计算机审核技术和人工复审, 提高财务决算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针对企业雇佣的外部财务审核机构, 应当保证其基本素质, 及时调整更换。

二、深入探讨年度财务决算报表编制问题与详细方法

(一) 传统财务决算报表编制的方法改善。

传统财务决算报表编制的工作多采用比率分析法, 这一手法在当下的年度财务报表编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比率分析法能够迅速适应企业财务决算工作要求, 能够简单明了的反映财务信息, 同时相对来说, 操作简单, 可操作性强。比率分析法所侧重的是对企业现有情况的分析, 而其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详细考虑则非常欠缺, 无法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有效规划工作, 并且不易全面考虑各项因素, 根据企业的详细情况的差异来调整分析结果, 导致所得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

具体解决办法:针对比率分析法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企业在具体报表编制时, 可以雇佣第三方单位进行财务信息的具体分析, 加大对公司总体财务收支信息的监察管理, 保证数据的客观全面, 同时应当结合报表内和报表外的两方面数据, 统筹分析年度财务决算工作的总结, 从而促进企业财政决算管理过程动态化。同时, 还应当营造新的管理体制, 彻底优化现有的企业财务决算机构, 为年度财务决算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 财务决算报表编制工作的死板化。

详细可以概括为企业财务信息统计的局限, 即财务报表缺乏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全面记录, 企业会计人员工作手段和工作制度的局限性, 即对会计责任的严格追究, 会计的综合素质缺少基本保障。

具体解决办法:革新现有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 严格进行会计人员的选拔工作, 建立完善的工作评测体系, 剔除缺少基本职业素养会计人员, 积极进行会计人员的工作技能培训, 强调在报表编制时的因地制宜, 结合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状况、企业所处经济环境等不同因素, 进行详细的报表编制工作。在进行企业年度财务报表的编制分析工作时, 应当结合实际存在和可能遇到的风险, 将企业的创新能力与相关数据相融合, 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出有效预期, 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时提供参考。

三、结语

年度财务决算管理工作和报表的编制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两部分, 报表编制工作的运行决定着财务决算管理工作的具体手段和措施, 进而直接影响到企业全年财务决算及来年财务预算两方面的具体方案制定, 简单地说, 它们是企业进行经济风险规避、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 只有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 把握工作重点, 才能帮助企业在未来迎难而上, 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侦.浅谈如何做好财务收支的部门年度决算工作[J].财经界 (学术) , 2010.18.

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分析研究 篇3

关键词:企业 财务报表 分析 局限性 建议

一、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在每个会计年度末,每个企业都会对财务状况做出表格,这就是企业综合年度财务报表,在表里对企业上一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财务报表的方式进行反映,并通过使用一系列的分析指标和分析方法,分析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提供的数据,做出科学的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的比较和评价,为企业进行商业决策提供依据。

盈利能力强的企业,自然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公司的偿付能力突出的,就会很容易在债权人手中获得企业发展的资金;通过财务报表,企业的经营者对企业未来的业务发展方向会有一个正确的预见性。专业人员需要提供准确的、科学的数据,通过分析方法和控制指标,最后将报表报给投资者、债权人和企业管理者,通过报表中显示的信息,可以帮助报表使用者作出正确估计和判断,也有利于企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综合能力。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指标

(一)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

对债权人来说,首先会去关注该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假如企业短期偿债能力都比较差,那这个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根本无从保证,就会使债权人放弃给企业提供资金。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资产负债率为零点六这时候说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很理想的,假如比率超过这个数值,就说明企业财务风险较大,有较重的债务负担;假如比率低于这个数值,则说明企业的债务融资意识不强,不能充分发挥财务杠杆对企业的作用。

(二)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

这个交易指标主要反映企业的经济资源周转情况,同样的资源也会对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具有影响。分析企业营运能力,不仅要了解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同时也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实力。

(三)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

盈利能力的核心是财务信息使用者最关心的问题。只有稳定了企业的利润,保护公司投资者的利益,才能使债权人、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继续前进的动力充满信心。报表里主要是业务指标的测量,包括营业利润率、资产经营利润率和盈利能力。对于企业来说,领导更关注报表里面盈利能力和企业经营利润率,因为这些数据就可以全面的反映出企业目前的状态。

(四)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

所谓的企业发展能力,也就是企业的商业开发能力,企业具备的发展潜力。企业通过他们的经营和发展,利用资本投资和累计利润的不断积累形成企业的潜力,企业通过自己的销售收入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从企业发展的长远未来可以预见,股东和业主希望维护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企业发展能力分析指标可以提供更科学的参考依据,使他们对企业信心更足。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一)财务报表造成的局限性

在现代会计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企业的财务报表。根据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以及以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发展的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使用的是复式簿记的方式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因此,所有的经济现象只有在满足上面三个前提条件下,通过汇总和处理,就可以在财务报表中反映。

(二)财务基础造成的局限性

1、企业一般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确定真正的经济往来情况,这就会产生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和其他财务科目的行为,这就给不负责任的财务人员利用管理的漏洞进行违法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比如有的企业财务人员就存在做假账等行为,对于一些缺乏专业精神的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他们不去认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去进行分析,只是进行成本的微调和资产时间点的确认,就能调整会计数据,会计报表看起来很完美,是满意的结果。然而,这种报表分析,对企业需要了解的真实财务信息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

2、企业会计漏洞和缺陷,以历史成本计量。一些大型企业的固定资产通常都会使用很多年,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资产的价值情况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有直接关系,在购买时使用,历史成本计量的是资产的市场价格,但是一直沿用这个金额,就会使其账面金额产生较大偏差。

3、复式记账单式是由单式记账单演变而来的,在更新过程中改善了很多原来存在的缺陷,但是依旧是不完美的,它也有很多不可逾越的问题。如不能准确对无形的资产进行财务价值衡量等。

(三)传统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比率分析不强调财务信息的可比性,这使得数据的实际意义不强。还有比率分析这种分析方法是一个静态的分析方法,它反映了当前的形势,但不能令人信服的对未来进行准确的预测,而对未来的准确预测才是更重要的,它是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针对不同行业的不同,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经营效果也不一样,很多情况比率分析都很难考虑到这些因素,也不能将其反映在其财务报表中,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一定的偏差。

(四)人为因素造成的局限性

企业财务人员在财务报表中对项目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每个会计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差异性也会造成制出来的财务报表会有所不同。分析财务报表的指标,每个人对报表的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是不同的,这就会造成最终使财务报表数据分析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四、关于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分析的几点建议

(一)注意会计报表间的内在联系

企业经济行为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对企业经济的分析,必须要认真分析彼此的各种经济现象,对它们相互影响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在进行业务流程分析时,把经济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要求我们把重点放在内部财务数据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关注到企业外业务的资产负债情况。有很多事件是不能被财务报表数据显示出来的,这里面可能就会有一些非财务信息,对企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协调的分析是难以对企业的所有经济情况显示出来的。必须将工作与经济和商业信息的收集、准备以及整个企业的经济状况进行有机的结合,将其连接的所有事件形成一个动态的过程。

(二)修正会计报表中的数据偏差

公司财务会计报表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可以尝试使用一个第三方单位的财务进行分析,这样可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这种分析是必要的,可以有效提高会计质量,对报表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及时进行纠正,还可以收集更多的对企业财务有帮助的信息。

(三)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经营的方式都会不同,企业经营的重点也会不同,对财务报表的要求也不一样,企业资金的流向以及固定资产等数据也会不同。在发展期,企业会更重视企业的价值;在企业成熟阶段,企业更加注重利润;当企业进入衰退阶段,财务部门要做好企业的清算准备,维护自己的利益等。每个时期,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很自然的事情,但是这些数据都使用一个统一的分析指标来衡量就会造成很多分析的困难,难以满足分析的需求。此外,不同的公司,在行业的特点、企业文化、领导者的经营理念上都是不同的,这都会对财务数据分析产生较大的影响,必须考虑的经济环境中对企业进行综合分析。

(四)增加企业风险和创新能力分析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经营风险,尽可能在年度财务报表分析的时候,对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要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只有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具有更全面、更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公司领导做出正确的商业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公司有足够的产品创新能力,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要考虑到企业的具体发展前景和企业的发展水平并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李颖.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分析功能与合理利用[J].技术与市场,2013,(01)

[2]邓虎.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分析研究[J].中国外资,2012,(19)

[3]王丹.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24)

[4]唐文君.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价值研究[J].财会研究,2007,(08)

[5]李亚敏.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价值研究[J].当代经济(下半月),2010,(08)

年度管理报表 篇4

1、“税款所属期间”:一般填报公历每年元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企业年度中间开业的,应填报实际开始经营之日至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企业年度中间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停业等情况,按规定需要清算的,应填报当年一月一日至实际停业或法院裁定并宣告破产之日。

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统一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

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所载纳税人的全称。

4、“纳税人地址”:填报税务登记证所载纳税人的详细地址。

5、“纳税人所属经济类型”: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联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私营企业、合伙企业、其他企业”等分类填报。

6、“纳税人所属行业”:按“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商品流通业、房地产业、旅游饮食业、交通运输业、邮政通信业、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其他行业”等分类选择填报。

7、“纳税人开户银行”及“帐号”:填报纳税人主要开户银行的全称及其帐号。

二、收入总额项目

1、第1行“销售(营业)收入”:填报从事工商各业的基本业务收入,销售材料、废料、废旧物资的收入,技术转让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单独反映),转让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收入,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收入(含逾期的押金),自产、委托加工产品视同销售的收入。

2、第2行“销售退回”:填报已确认为收入并已在“销售(营业)收入”中反映的销售(营业)收入退回。

3、第3行“折扣与折让”:填报包括在“销售(营业)收入”中的现金折扣与折让,不包括直接扣除销售收入的商业折扣与折让。

4、第5行“免税的销售(营业)收入”:填报单独核算的免税技术转让收益,免税的治理“三废”收益,国有农口企事业单位免税的种植业、养殖业、农林产品初加工业所得等。

5、第6行“特许权使用费收益”:填报转让各种经营用无形资产“使用权”的净收益。转让各种经营用无形资产“所有权”的收益和转让“土地使用权”的收益在“销售(营业)收入”中填报;转让投资用无形资产和土地使用权的收益在“投资转让净收益”中填报。

6、第7行“投资收益”:填报企业取得的存款利息收入、债权投资的利息收入和股权投资的股息性所得。其中,存款利息收入填报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的应计利息,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信用卡存款的应计利息;债权性投资利息收入填报各项债权性投资应计的利息;股息性所得填报全部股权性投资的股息、分红、联营分利、合作或合伙分利等应计股息性质的所得(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94)财税字第009号文件规定进行还原计算后的数额)。

7、第8行“投资转让净收益”:填报投资资产转让、出售的净收益,如为负数,填入“期间费用合计”中的“投资转让净损失”(第32行)。

8、第9行“租赁净收益”:填报租赁收入减租赁支出的净额,如为净支出,填入“期间费用合计”中的“租金净支出”(第25行)。包装物出租收入、施工企业的设备租赁收入、房地产企业的出租房产租金收入应在“销售(营业)收入”中反映。

9、第10行“汇兑净收益”:填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的汇兑收入减汇兑支出的净额,如为净支出,填入“期间费用合计”中的“汇兑净损失”(第24行)。已资本化计入有关资产成本的汇兑损益不得在此重复反映。

10、第11行“资产盘盈净收益”:填报企业全部存货资产、固定资产盘盈减允许在成本费用和营业外支出中列支的盘亏、毁损、报废后的净额,如为净损失,填入“期间费用合计”中的“资产盘亏、毁损和报废净损失”(第31行)。转让有关资产的收入不在此行填报。

11、第12行“补贴收入”:填报企业收到的各项财政补贴收入,包括减免、返还的流转税等免税补贴收入也在此行填报。

12、第13行“其他收入”:填报除上述收入以外的当期应予确认的其他收入。包括从下属企业或单位的总机构管理费收入,取得的各种价外基金、收费和附加,债务重组收益,罚款收入,从资本公积金中转入的捐赠资产或资产评估增值,处理债务的收入等。“其他收入”应附明细表加以说明。

三、扣除项目

1、第15行“销售(营业)成本”:填报各种经营业务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以及销售材料、下脚料、废料、废旧物资发生的相关成本,技术转让发生的直接支出,无形资产转让的直接支出,固定资产转让、清理发生的转让和清理费用,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成本,自产、委托加工产品视同销售结转的相关成本。

2、第16行“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填报有关的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

3、第17行“期间费用合计”:填报本期发生的期间费用性质的全部必要、正常的支出。已计入有关产品的制造成本,或与取得有关收入相对应的成本,不得重复扣除。第18至42行按费用的性质分别填报本期期间费用的具体构成项目。

4、第18行“工资薪金”:填报本纳税年度实际发生或提取的计入期间费用中的工资薪金。不包括制造成本、在建工程、职工福利费、职工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的工资。

5、第19行“职工福利费、职工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填报实际提取的全部职工福利费职工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减除制造费用、在建工程中列支的职工福利费后的余额。

6、第20行“固定资产折旧”:填报本期期间费用中包括的有关资产的实际折旧额。

7、第21行“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摊销”:填报计入管理费用的全部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实际摊销额。

8、第22行“研究开发费用”:填报在管理费用中列支的各种技术研究开发支出。企业当期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比上一纳税年度增长10%以上,按规定允许附加扣除研究开发费用的,作为纳税调整减少项目在第61行填报。

9、第28行“税金”:填报企业缴纳的计入本期管理费用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10、第29行“坏帐损失准备金”:填报采用直接冲销法核算的企业实际发生的坏帐损失。

11、第30行“增提的坏帐准备金”:填报采用备抵法核算的企业本年度提取的坏帐准备。

12、第33行“社会保险缴款”:填报按国家规定缴纳给社会保障部门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基本保险缴款。

13、第40行“运输、装卸、包装、保险、展览费等销售费用”:填报本期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装卸、包装、保险、展览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专设销售机构的业务费。商业性企业还包括进货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

14、第42行“其他扣除费用项目”:填报除第18至41行以外的其他扣除费用项目,包括资产评估减值、债务重组损失、罚款支出、非常损失等。“其他扣除费用项目”企业应附明细表加以说明。

四、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1、第44行“纳税调整增加额”:填报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收入确认和成本费用标准与税法规定不一致进行纳税调整增加所得的金额。第45行至59行填报具体的纳税调整增加项目,上述各项目如为负数,应作为纳税调整减少额在第62行“其他纳税调减项目”中反映,并附明细表加以说明。

2、第59行“其他纳税调整增加项目”:填报除第45行至58行以外的其他可能导致“纳税调整后所得”增加的项目。包括企业会计报表中尚未确认为收入,而按税法规定应确认为本期收入的项目。

3、第63行“纳税调整后所得”:本行如为负数,是企业当期申报的可向以后年度结转弥补的年度亏损额。

4、第69行“免于补税的投资收益”:填报按规定还原后的数额。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一:

《销售(营业)收入明细表》填报说明

一、《销售(营业)收入明细表》填报销售(营业)收入的具体构成项目。企业应根据主营(基本)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会计明细科目和业务性质分析填列附表一后,再据以填列主表的第1行“销售(营业)收入”。

二、附表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1、第2行“工业制造业务收入”:包括直接销售产品的收入:自设非独立核算销售机构的产品销售收入;委托他人代销产品收入;受托加工业务和工业性劳务作业收入。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和矿产资源开采等采掘业务的收入在本行填报。

2、第3行“商品流通业务收入”:包括商品流通企业的国内贸易和进出口销售收入;代购代销业务收入;储运业务收入等。

3、第4行“施工业务收入”:包括施工企业的工程价款收入;劳务作业收入;设备租赁收入。

4、第5行“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包括建设场地(土地)的销售收入;商品房销售收入;配套设施销售收入;代建工程(代建房)收入;商品房售后服务收入;出租房租金收入。

5、第6行“旅游、饮食服务业务收入”:包括旅行社的营业收入;饭店、宾馆、旅店的营业收入;酒楼、餐馆的业务收入;理发、浴池、照相、洗染、修理等服务的收入;游乐场、歌舞厅、度假村的收入。

6、企业的运输业务、邮政通信、金融保险和其他中介服务收入应附说明。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二:

《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填报说明

本附表填报企业的各项投资所得的详细资料。企业应按投资性质、投资期限进行归类。短期投资和债券投资只填报投资成本、投资所得、转让成本、投资转让价格和投资转让收益。企业必须先根据短期投资、长期投资、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应收股息等会计科目的明细帐分析填报本附表,然后据以填报主表的第7、8、32行。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三:

《销售(营业)成本明细表》填报说明

本附表填报与销售(营业)收入相配比的直接成本和制造费用。企业应根据有关会计帐户的明细科目和成本计算单或汇总成本计算单先分析填列本附表,然后据以填报主表第15行。企业必须严格区分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不得混淆或重复计算申报。其中,企业的运输业务、邮政通信业务、金融保险业务和中介服务等业务的成本必须附说明。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四:

《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等三项经费明细表》填报说明

(一)本附表填报应计工资总额及其分配、实际发放工资总额,反映企业按实际发放工资总额提取的职工福利费、职工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及其分配。

(二)本附表第3列第2—9行应根据“应付工资”贷方发生额及工资薪金费用分配汇总表等凭证分析填报。其中第3列的第9行填报“应付工资”贷方发生额合计,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包括提取的工资及工资增长基金。

(三)第3列第10行反映企业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企业应根据“应付工资”借方发生额的合计填报。第4列的第10行“职工福利费”是指税前按工资总额的规定比例提取的部分,不包括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四)本附表与主表的逻辑关系为: 第3列的第4+5行=主表的第18行;

第4列的第10行—第4列的第2、3、6行=主表的第19行的职工福利费; 第5列的第10行+第6列的第10行=主表的第19行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第4列的第10行=第3列的第10行×14%,第5列的第10行=第3列的第10行×2%,第6列的第10行=第3列的第10行×1.5%;

第4列的第11行=第3列的第11行×14%,第5列的第11行=第3列的第11行×2%,第6列的第11行=第3列的第11行×1.5%; “非工效挂钩企业” 第3列的第10列—第3列的第11行=主表的第45行(如果余额为正数);

“非工效挂钩企业”(第4列的第10行—第4列的第11行)+(第5列的第10行—第5列的第11行)+(第6列的第10行-第6列的第11行)=主表第46行(如果结果为正数);

“工效挂钩企业”第10行第3、4、5、6列与第11行第3、4、5、6列分别相等;

“工效挂钩企业”第3列的第9行—第3列的第10行=主表第45行“工资薪金纳税调整额”,如为负数,则在主表第62行填报。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五:

《资产折旧、推销明细表》填报说明

(一)本附表填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折旧或摊销额。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分别进行分类统计,统计时可根据税法规定和企业会计核算情况进行适当归类。

(二)企业应根据有关会计科目的明细帐分析填报本附表。企业应按资产分类填报合计的折旧、摊销数额。本附表的逻辑关系式为:第12列的合计数+第13列的合计=主表的第20或21行第9列=第4列+第6列-第8列;有关资产的折旧、摊销合计(第9列)=第11列+第12列+第13列+第14列;企业应根据合计的折旧、摊销额减除第15列合计允许扣除的折旧、摊销额,求得折旧支出纳税调整额,如果是纳税调整增加额,应填入主表的第52行,如为纳税调整减少额,应合计填写列在主表的第62行。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六:

《坏帐损失表明细表》填报说明

一、本附表填报本期坏帐准备提取、冲销情况。

二、本附表的表头项目的填报:

1、采取直接冲销法的企业只需填写“本期实际发生坏帐损失”栏,收回已核销坏帐应作为其他收入在主表中反映。企业申报的坏帐损失与税务机关审核确认的坏帐损失的差额在主表的第53行填报。

2、采取备抵法的企业,表头各栏的逻辑关系为:

“本期增提的坏帐准备”=期末应收帐款余额×企业实际坏帐准备的提取比例-[期初坏帐准备帐户余额(保留数)-本期实际发生的坏帐+本期收回已核销的坏帐]如为负数表示减提的坏帐准备。

“本期按税法规定增提的坏帐准备”=期末应收帐款余额×税法规定的坏帐准备提取比例-(期初应收帐款余额×税法规定的坏帐准备提取比例—本期实际发生的坏帐+本期收回已核销的坏帐)。

企业会计核算中实际增提的坏帐准备(主表第30行)大于按税法规定应增提的坏帐准备,或者企业应减提的坏帐准备(主表第30行用负数表示)小于按税法规定应减提的坏帐准备,均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在本附表“本期申报的坏帐准备纳税调整额”中用正数填报,并填入主表的第54行。反之,应调减应纳税所得,在62行“其他纳税调整减少额”中,并在附表中加以说明。

三、表中实际发生的坏帐、收回已核销的坏帐应填报合计数。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七:

《广告支出明细表》填报说明

1、本附表填报本期发生的全部广告支出;

2、本附表可以按不同产品归类填报;

3、用于做广告的礼品支出必须逐笔填报支出去向。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八:

《公益救济性捐赠明细表》填报说明

1、本附表填报本期发生的通过非营利社会团体或国家机关进行的所有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

2、“用途”栏填报公益、救济性捐赠用途,可以按用途归类填报;

3、“公益救济性捐赠的扣除限额”=主表第43行“纳税调整前所得” ×3%(金融企业按1.5%计算);

4、“捐赠支出总额”填报在营业外支出中列支的全部捐赠支出;

5、“捐赠支出纳税调整额”=“捐赠支出总额”-实际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额。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九:

《税前弥补亏损明细表》填报说明

一、本附表填报用本期申报的“纳税调整后所得”弥补前五年申报的亏损情况。

二、“亏损或所得” 分别填报前五年每一纳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第63行“纳税调整后所得”数,负数为亏损,正数为所得。

三、“已申请弥补亏损”分别填报前五年每一纳税年度的亏损已申请弥补的数额。

年度管理报表 篇5

A资产负债表 B利润表 C综合分析表 D现金流量表

ABD

资产负债表: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基础,静态报表

利润表:以权责发生制,动态报表

现金流量表:以收付实现制,动态报表

企业需要报哪些财务报表

关于规范财务会计报表报送工作的通知

鲁地税函71号

各市地方税务局、省局直属征收局:

财务会计报表是全面反映纳税人生产经营状况的基础性资料,也是税务部门进行税收分析和税源监控的重要依据。XX年1月,财务会计报表报送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对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务会计报表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目前财务会计报表报送管理中仍然存在着核定不完整、报送不及时、管理不规范、口径不统一等问题,影响了财务会计报表的质量和使用效率。为有效提高财务会计报表质量,为数据的增值应用奠定坚实基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及相关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对财务会计报表报送工作中的有关问题明确如下:

一、关于报送财务会计报表纳税人的范围

企业及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个体工商户和其它取得应税收入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以下统称纳税人)都应按照有关规定报送财务会计报表。以下情况可分别处理:

1.未达起征点和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管理的个体工商业户;个人所得税实行定额、定率征收方式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可暂不报送。

2.企业所得税实行定额、定率征收方式的纳税人和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可暂不报送。

二、纳税人报送财务会计报表的种类

财务会计报表包括以下报表种类和内容:

(一)资产负债表;

(二)利润表;

(三)现金流量表;

(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五)相关附表。

相关附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补充报表,主要包括利润分配表以及会计准则、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附表。不同类型纳税人具体报送财务会计报表种类见附件1。

三、不同种类财务会计报表适用范围的具体规定

(一)《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XX)》(财政部令第33号)中的财务会计报表:除上市公司必须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表式和要求报送报表外,根据 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关于证券公司执行的通知》(证监会计字22号)、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关于保险业实施新会计准则有关事项的 通知》(保监发96号)的有关通知,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经纪公司也必须执行新会计准则,按规定的表式向主管地税机关报送会计报表。同时,地税机关支持其它各类企业执行会计准则,并按《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会计报表列报》及其应用指南中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向主管地税机关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具体财务会计报表格式见附件2。

(二)《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5号)中的财务会计报表:适用于除执行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外的所有企业。具体财务会计报表格式见附件3。

(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财会49号)中的财务会计报表:在非上市的金融企业范围内实施。具体财务会计报表格式见附件4。

(四)《小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号)中的财务会计报表: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具体是指不 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符合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XX年制定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 143号)中界定的中小企业。但选择执行会计准则的中小企业除外。具体财务会计报表格式见附件5。

(五)《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财会便50号)中的财务会计报表: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同时具备以下特征的民间非营利组织:

1.该组织不以营利为宗旨和目的;

2.资源提供者向该组织投入资源不取得经济回报;

3.资源提供者不享有该组织的所有权。

民间非营利组织包括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登记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等。具体财务会计报表格式见附件6。

(六)《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会12号)中的财务会计报表:适用于按村或村民小组设置的社区性集体经济组织。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民委员会执行本制度。具体财务会计报表格式见附件7。

(七)《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财会15号)中的财务会计报表:适用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设立并取得法人资格的合作社。具体财务会计报表格式见附件8。

(八)《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288号)中的财务会计报表: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有事业单位,根据财政部规定适用特殊行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不执行本制度。具体财务会计报表格式见附件9。

(九)《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字1号)中的财务会计报表:适用于纳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各级各类国有测绘事业单位。接受国家经常 性资助的非国有测绘事业单位,依照本制度执行;其他非国有测绘事业单位,参照本制度执行。具体财务会计报表格式见附件10。

(十)《中小学校会计制度(试行)》(财预字104号)中的财务会计报表: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普通中小学校、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工读教 育学校、幼儿园、成人中学和成人初等学校。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上述学校参照执行。具体财务会计报表格式见附件11。

(十一)《医院会计制度》(财会便61号)中的财务会计报表: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门诊部(所)、疗养院、卫生院等。具体财务会计报表格式见附件12。

(十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的财务会计报表: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依照执行。具体财务会计报表格式见附件13。

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颁布实施后,仍执行原行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公路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商品流通企业会计 制度》、《运输(铁路)企业会计制度》、《运输(交通)企业会计制度》、《工业企业会计制度》、《旅游、饮食服务企业会计制度》等行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在 向地税机关报送财务会计报表时一律改为选择按会计准则或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会计报表格式和要求调整后报送,地税机关不再接受按原行业 会计制度下规定的财务会计报表格式。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主管地税机关备案。地税机关在收到纳税人的财 务会计制度备案信息之日起5日内完成财务会计报表核定工作。纳税人选择适用会计制度变更的,除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统一要求外,应在年度终了前20日向地税机 关提出重新备案,地税机关应在年度终了前完成财务会计报表种类的变更。除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统一要求外,同一个会计年度内,纳税人所执行的会计制度应保持一 致。

四、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标准

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143号),不属于中小企业的,必须按《企业会计制度》下的报表格式向税务机关报送或按会计准则报送。中小企业的具体标准如下:

(一)工业

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XX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

(二)建筑业

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万元以下。

(三)批发和零售业

零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批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

(四)交通运输和邮政业

交通运输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邮政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1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

(五)住宿和餐饮业

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8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

上述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各类所有制和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

五、财务会计报表的报送期间和报送期限

(一)纳税人无论有无应税收入、所得和其他应税项目,或者在减免税期间,必须按其所适用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在规定的时限向主管地税机 关报送;会计准则及其所适用的会计制度规定需要编报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审计报告的,应当随同财务会计报表一并报送(纸质)。

(二)财务会计报表报送期间分4种,具体包括:月报、季报、季报(分月)、年报。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和税收管理需要,每种报送期间的报送期限规定如下:

月报为每月终了后15日内报送,季报和季报分月为每季终了后15日内报送,年报为年度终了后五个月内报送,法定休假日顺延。其中:季报是指按季度核算、编制的财务会计报表;季报(分月)是指按月编制、按季报送的财务会计报表。

县级以上重点税源企业和实行网上申报方式的纳税人,应按月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实行按季核算的银行、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信用社和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 构,可按季度报送季度财务会计报表。其他纳税人,可以根据其会计核算情况,选择相适应的报送期间。按年报送的纳税人可只报送年度报表。

六、关于财务会计年度报表格式式织的问题

年度管理报表 篇6

关键词: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财务报表调整,会计政策变更

一、“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应用

1.“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核算内容。

现行《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规定, 设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用以核算本年度发生或发现的应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核算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企业本年度发现的重要前期差错更正涉及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重要的前期差错, 是指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期差错。前期差错所影响的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或性质, 是判断该前期差错是否具有重要性的决定性因素。一般来说, 前期差错所影响的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越大、性质越严重, 其重要性水平越高。

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 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 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

对于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以及报告年度前不重要的前期差错, 应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规定进行处理。

(2) 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涉及调整报告年度损益的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其涵盖的期间是自资产负债表日次日起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止的一段时间。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 包括: (1) 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 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 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 或确认一项新负债; (2) 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 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 (3) 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 (4) 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期间发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及报告年度以前的不重要差错或财务报表舞弊。

需要指出的是, 以下涉及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不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1) 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企业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追溯调整时, 涉及以前年度损益的, 直接记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2) 更正不重要的前期差错。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 属于影响损益的, 应直接计入本期与上期相同的净损益项目;属于不影响损益的, 应调整本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 (3) 对以前年度损益项目金额的重分类。企业发现的以前年度损益科目核算有误, 更正时只涉及损益而不涉及资产负债的, 无需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核算。

2.“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具体应用。

(1) 调整以前年度损益。企业调整增加以前年度 (含调整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报告年度, 下同) 利润或减少以前年度亏损, 借记有关资产、负债科目 (或所有者权益科目, 下同) , 贷记本科目;调整减少以前年度利润或增加以前年度亏损, 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2) 调整所得税。主要包括: (1) 涉及损益的调整事项, 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日所属年度 (即报告年度) 所得税汇算清缴前的, 应调整报告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税额;发生在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后的, 应调整本年度 (即报告年度的次年) 应纳所得税税额。因调增以前年度利润而相应增加的所得税费用, 借记本科目,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因调减利润按税法规定应减少的所得税费用, 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2) 如果调整事项所在年度原为亏损, 或者调整后出现亏损, 或者调整减少亏损, 且亏损时已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 或者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调整后应确认或冲回递延所得税资产的, 应当进行追溯重述调整。其中:调增亏损的, 应按调增亏损或新确认的亏损涉及的所得税, 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 贷记本科目;调减亏损的, 应按调减亏损涉及的所得税, 借记本科目, 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 (3) 调整完成后, 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本科目如为贷方余额, 借记本科目, 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本科目如为借方余额, 则做相反的会计分录。本科目结转后应无余额。

(3) 调整利润分配。涉及利润分配调整的事项, 直接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因调增净利润而应补提的盈余公积, 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贷记“盈余公积”科目;因调减净利润而冲回的盈余公积, 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3.“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特点。

与其他损益类科目相比,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具有以下特点:

(1) 该科目余额无需转入本年利润。期末, 其他损益类科目的余额均需转入本年利润, 结转后无余额, 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在调整完毕后需要转入利润分配 (未分配利润) , 而不是本年利润。

(2) 财务报表中没有与该科目对应的项目。无论是中期财务报告, 还是年度财务报告, 也无论是哪一张财务报表, 均没有设置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相对应的项目。

(3) 该科目调整的是上年报表、本年账务。“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涉及调整的财务报表均是上年报表, 但该科目涉及的会计分录均登记在调整当期的总账和明细账中。比如, 2010年10月发现上年度一项重要会计差错涉及损益, 调整分录登记在2010年10月账簿中, 但该项差错需要调整财务报表的年初数、上年数, 即2009年度资产负债表的年末数和2009年度利润表的本年数。

(4) 调整利润表时要对该科目涉及的损益项目进行分解。在调整或更正分录中, 凡涉及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 均统一记入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但是, 记入该科目的损益都属于以前年度的收入、成本和费用, 因此调整利润表时必须将其分解到该表相关项目中。例如, 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中, 因销货退回需调减报告年度收入时, 其调账分录为: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科目, 贷记“应收账款”等科目。调整报告年度利润表时, 需要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调减的收入分解到利润表“营业收入”项目中。

二、财务报表的调整

1. 会计政策变更涉及的财务报表调整。

采用追溯调整法时, 对于比较财务报表期间的会计政策变更, 应调整各期间净损益各项目和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 视同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在比较财务报表期间一直采用。对于比较财务报表可比期间以前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应调整比较财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 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也应一并调整。例如, 甲公司列报2009年度财务报表时, 应调整2009年度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的年初余额和利润表有关项目的上年金额,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有关项目的上年金额和本年金额也应同时进行调整。

2. 重要前期差错更正涉及的财务报表调整。

对于重要的前期差错, 企业应当在其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 调整前期比较数据。具体来说, 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 通过下述处理对其进行追溯更正: (1) 追溯重述差错发生期间列报的前期比较金额; (2) 如果前期差错发生在列报的最早前期之前, 则追溯重述列报的最早前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

对于发生的重要的前期差错, 如影响损益, 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 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 应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在编制比较财务报表时, 对于比较财务报表期间的重要的前期差错, 应调整各该期间的净损益和其他相关项目, 视同该差错在产生的当期已经更正;对于比较财务报表期间以前的重要的前期差错, 应调整比较财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 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也应一并调整。

3.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涉及的财务报表调整。

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 首先应进行以下账务处理: (1) 涉及损益的事项, 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并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2) 涉及利润分配调整的事项, 直接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 (3) 不涉及损益及利润分配的事项, 调整相关科目。

上述账务处理完成后, 同时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 包括: (1) 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末数或本年发生数; (2) 当期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或上年数; (3) 经过上述调整后, 如果涉及报表附注内容的, 还应当作出相应调整。例如, 对于2009年度财务报告而言, 假定2010年1月1日至4月30日为其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期间, 2010年4月发生了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在经过先期账务处理后, 应调整2009年度资产负债表的年末数、利润表的本年数、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本年数, 同时还应调整2010年4月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 其年初数按照2009年度资产负债表调整后的年末数填列。

4. 财务报表的调整方法。

(1) 简易调整法。简易调整法是在原财务报表上采用划线更正等方式, 对应调整或更正的报表项目进行改动并重新试算平衡从而确定调整后的财务报表。当调整以前年度损益涉及的财务报表项目较少时, 可以选择该种方法进行财务报表的调整。

(2) 工作底稿法。工作底稿法是在预先设定的工作底稿中填写调整前各项目的金额, 根据所编制的调整或更正分录登记调整或更正金额并结算出各项目的调整后金额, 然后根据调整后金额重新编制调整后的财务报表。当调整以前年度损益涉及的财务报表项目较多时, 可以选择采用该种方法调整财务报表。

(3) 报表附注的更正或补充。 (1) 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因报告年度财务报表已做调整, 只需以调整后的报表数据为准改动原报表附注, 无需做更正或补充说明。 (2) 企业更正前期差错, 应当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与前期差错更正有关的下列信息:前期差错的性质;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更正金额;无法进行追溯重述的, 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对前期差错开始进行更正的时点、具体更正情况。在以后期间的财务报表中, 不需要重复披露在以前期间的报表附注中已披露的前期差错更正的信息。

例:东海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东海公司”) 在2010年发现公司2009年漏记一项固定资产折旧费500 000元, 纳税申报表中未扣除该项费用。2009年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该公司按净利润的10%、5%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公司发行股票份额为200万股。假定税法允许调整应交所得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应用如下:

(1) 调整以前年度损益。

(2) 调整所得税。

(3) 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

(4) 调整利润分配有关数字。

东海公司列报2010年度财务报表时, 应作如下调整:

(1) 调整资产负债表项目。调增累计折旧 (调减固定资产项目) 500 000元;调减应交税费125 000元;调减盈余公积56 250元;调减未分配利润318 750元。

(2) 调整利润表项目。调增营业成本上年金额500 000元;调减所得税费用上年金额125 000元;调减净利润上年金额375 000元;调减基本每股收益上年金额0.187 5元。

(3) 调整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调减前期差错更正项目中盈余公积本年金额栏56 250元、未分配利润本年金额栏318 750元、所有者权益合计本年金额栏375 000元。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上一篇:国旗下讲话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南庄村脱贫攻坚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