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论文

2024-10-03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论文(精选10篇)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论文 篇1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语文教学是作品、教师、学生三者的情感交流。新课程阅读教学以“人”为本,关注人文精神的培育,要求学生借助多重对话、思想碰撞、心灵交流,通过阅读与鉴赏、体验与感悟、融合与升华来发展思维水平,丰富语言能力,充实个体精神,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回顾自己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深深地体会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是教学成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如果使之贯穿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既可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又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提高教师自己的情商,教师要积极调控自己的情感

语文阅读教学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天然管道。对于在“天然管道”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主体――教师,提出了什么要求呢? 动情于自己的职业,动情于课文,动情于言表,动情于学生。要教师动情,则要有对学生的爱才行。只有热爱学生,感情真挚,才能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也会因为教师的“爱”而具有活力和生命。最重要的,是要动情执着于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职业,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教师走进课堂,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要给学生轻松、愉快、慈祥、富有朝气的感觉,教学时语言一定要优雅得体,庄重潇洒,风趣幽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话里分辨出真正的热情或者是故意做作的、虚假的、慷慨激昂的情调。他们不喜欢教师那种毫无热情的表现(不是指外表上的表现,而是指内心的流露),因为这里面隐藏着教师对学生的力量缺乏信心的因素。”

二、构筑平等参与的舞台,创设融洽的师生情感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材是情感和思想的载体。所以,语文课要求有学生情感的真正参与,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这首先需要一个轻松、民主、和谐、诚信的课堂氛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并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

三、创设激情互动的空间,让课堂成为学生施展个性的乐园

阅读中,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加深理解和体验,就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美的乐趣。这就需要在课前和教学过程中做好准备工作。

四、把握真情实感的契机,让学生的心灵贴近现实生活

语文课本浓缩了上下几千年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时文精品、科学小品等文质兼美的文章,涉及到文学、科学、历史、自然、军事等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这些文章,或喜,或怒,或乐,或悲;或语言犀利,或平实厚重,或流畅自然,或庄重典雅,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感情色彩。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做到:根据课文的素材,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感知语文内容美中去感受人文精神,生成领悟能力。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每一堂课都应该带给学生高尚、美好的情感熏陶,要善于将知识传授、美感教育、情感教育结合起来,不仅能根据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使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融入作品的氛围,而且要善于及时引导、点拔,学生以升华他们的感情,提高他们的境界。在《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讲授中,我先请学生对江南地区为活人大肆建墓这一现象作评论,而后引导感受托尔斯泰墓美的本质所在――伟大的精神力量,进而再联系生活中有人为“不朽”而为自己写书立传、有人耗巨资建豪华陵墓希望自己万古流芳的事件谈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这种以语言理解为本、以情感感悟为线索的课文讲读中,学生的心灵明显受到强烈震撼而将课文中的感情升华为了人生中的崇高情感。

五、做好情境延伸的助手,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

课内阅读是准备,课外阅读才应是结果。要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扩展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空间,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实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而要做到这一点,精心安排课外情境延伸,做好“授”后服务非常必要。要做好“授”后服务,一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二要正确引导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三要及时掌握课外阅读情况,适时组织好课外阅读的评价活动。教师只有及时掌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失时机地鼓励、引导、发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才能成为课内阅读的延续,新教材的编排为教师提供了课外活动的设计方案。语文教师可在教学中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情况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诸如定期交流学习笔记、座谈学习体会、开展阅读竞赛、举行丰富多彩的语文阅读大比武活动等等,都可使学生课内情感在课外得到延伸。学生在阅读中不断体验出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生活,并联系感受着自己生活的同时,阅读出新意,激发出灵感,直至产生付诸笔端的冲动,在知识海洋的熏陶中不断走向成熟。

总之,新课程阅读教学以“人”为本,关注人文精神的培育。我们应当明确:在阅读教学中,既要重视认知目标,也要重视情感目标。现行的语文教材大多情文并茂,语文教师不能只是不苟言笑、不动声色地读书念教案,进行知识的填充、“发售”,而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为此我们尚需深入研究,摸索出一条适合学生思维发展、能力提升、人格优化的最佳途径。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论文 篇2

一、强化朗读, 激活学生情感引擎

小学生普遍欠缺朗读技巧,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 常常是拿腔弄调, 表演成分太多, 让人感受不到真情实感。要改变这种现象, 首先, 教师要对课文感情的基调有详细解读, 引导学生进行充分情感酝酿。其次, 教师要做好朗读示范, 让学生跟随教师仿读, 探索情感基点。最后, 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之后, 给教师教学带来更多选项,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读音频, 或者是以音乐为背景展开朗读训练, 能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如在学习《桂花雨》时, 教师这样导入:某市举行诗歌大赛, 有一首小诗获得一等奖, 这首小诗只有13个字:故乡很小/小得只能盛下/两个字。为什么这短短的13 个字可以获得大奖呢?学生展开讨论, 有学生问:这两个字到底是什么字, 给人留下悬念, 所以才显得深刻?有学生说:这两个字肯定与乡愁、乡情、乡思等有关, 不同的人对故乡有不同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剖析给出肯定评价:故乡, 让很多人产生情感纠结, 特别是身在他乡的游子, 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是无法用语言来描绘的。《桂花雨》这篇课文就是写故乡情的, 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朗读呢?学生回答:应该是饱含深情的, 读出难忘的回忆情绪。教师补充:需要控制好语速, 不可太快, 特别是人物对话, 要体现各自身份特征。

教师以诗歌大赛中的小诗导入, 不仅给学生以新奇感, 还顺利激活了学生的情感认知。诗歌大赛作品与《桂花雨》有太多相似点, 教师利用学生好奇心理, 实现情感自然过渡, 很快就确立了朗读文本的感情基调。教师让学生讨论感情基调问题, 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把握更有自信了。

二、重点剖析, 接轨学生情感思维

小学生对词语句式应用、修辞方法、描写方法等有一定敏感性, 而情感介入却较为迟钝, 教师要多联系文本情感要素, 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 并将体验感知诉之于语言表达, 这样形成的阅读问题解读自然会充满浓浓的情感信息。作者情感、课文中人物情感, 都是阅读者需要关注的阅读内涵要素, 将学生情感与文本情感自然衔接, 对提升阅读感知品质有重要促进作用。

文本赏析包含众多内容, 小学生文学赏析能力较低, 教师在赏析设计时, 需要从学生的情感认知基础展开。如《说勤奋》, 教师给出例句:“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 然而你可知道,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先让学生阅读这句话, 谈谈阅读感受。有学生说:这句话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 放在文章开头, 自然是引出下文。也有学生说:勤奋是通往成功的桥梁, 这是比喻。说明每一个人都必须通过勤奋才能获得成功。教师引导:勤奋是成功的前提条件, 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为什么作者还要这样强调呢?课文中列举的两个事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做到勤奋的呢?学生展开讨论, 最后给出感知体验:勤能补拙、天道酬勤的道理都明白, 能不能获得成功关键要看能不能坚持。

学生从修辞、点题等角度展开赏析, 获得的感知是纯理论的, 缺少情感介入。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事例中的人物表现展开讨论, 学生自然被司马光、童第周等持久性的勤奋精神所打动, 对相关问题的认知逐渐深刻起来。这是情感参与阅读赏析的结果。应该说, 能否成功发动学生情感介入决定着阅读教学的成败。

三、拓展训练, 历练学生情感能力

阅读教学成果大多以解决阅读问题方式呈现出来。教师在课堂阅读训练设计时, 不仅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阅读材料、设计阅读问题, 还要对阅读材料和学生情感衔接有多重考量。首先, 小学生对阅读文本有特定范围, 教师选择阅读材料时要关注思维契合度。其次, 阅读问题设计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 多点切入, 创设更多情感触发点, 可以形成重要情感攻势。最后, 阅读问题形式设计需要创新, 多种题型兼顾, 或者是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题型设计, 都可以形成重要的情感体验契机。

如在学习《雾凇》时, 教师设计了一个实践性训练任务:吉林雾凇仪态万千, 其魅力足以吸引众多中外游客纷至沓来。请你做一回导游, 为游客介绍雾凇的形成特点。学生在参与展示时, 大多是背诵原文的句子, 教师进一步引导:雾凇是吉林冬天的美景之一, 如果你是吉林人, 对雾凇肯定有特别的情感。学生再进行展示时, 语言表达多了情感因素, 骄傲、欣慰、兴奋、赞叹等情绪渐渐浓烈起来。

教师引导学生介入情感做导游, 这是典型的情感渗透教育。雾凇是吉林地区的美景, 自然带有地方特色, 只有将情感融入其中, 才能体验到那份喜悦和自豪。在阅读教学中展开情感渗透教育, 能够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内心体验, 这是标准的内因教育。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教育 篇3

关键词:英语阅读;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290-01

英语阅读是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任务,也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和高考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除了科学的阅读方法外,情感教育在阅读中也十分重要。在阅读中,学生面对篇幅长词汇量大的文章,读起来会越来越困难,甚至以放弃而告终。怎样让学生有兴趣地读完文章呢?

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教学活动一般分为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利用情感因素来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把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于教学活动中,收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的目标。

读前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新课文时,学生的兴趣最浓厚,想知道这篇文章会讲哪些话题。这时就要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前面的问题。可以分组讨论,可以个人阅读,不论采取哪种方式,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来,就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学习外研版必修1 Module one 课文My First Day in Senior High时,让学生读课文前的问题 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高中第一天的学习生活,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预期的教学目标就达到了。

读中因势利导。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老师会采用一些阅读策略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这时可以通过寻找主题句或文章的线索来理解文章,或者补充课文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消除阅读障碍。在外研版的选修教材里有大量的阅读材料,学生读起来感到困难,这时就要给学生一些文化背景知识。比如,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The Tales of Two Cities》和《Great Expedition》,给学生简单介绍作家的生平,生活的时代背景等,学生在学习时不仅消除了困惑,而且兴趣浓厚,会急不可耐地阅读文章。在阅读过程中和文章中的人物一块共度难关,渴望美好人生。这个环节培養学生克服心理困难,勇于挑战自我的坚韧意志。

读后情感升华。读完文章后,掌握了一些词汇和语法知识,还要让学生做一些思考,这篇文章给了我们哪些人生启示,背后的寓意。阅读文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了教育,净化了灵魂。这个环节也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外研版必修5 Module 5 A Life in Sport 。文章介绍了体操王子李宁的体育人生。尽管他从体育场退役了,但他的人生并没有退役。他始终关心我国的体育事业。读完文章后就问学生们一个问题:Whats the most meaningful life?同学们的热烈讨论说明了他们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他人服务,为国家做贡献是最有意义的生活,这是同学们的共识。到这一步,情感教育的目标达到了,不需要说教,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得到了升华。

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挖掘好阅读素材,选好角度,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而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

参考文献: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认知情感体验 篇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要整体感知,读中感悟,启导自主,重视朗读,培养语感,摒弃对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总体上存在重认识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情的现象,教学中常常以教师的理性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忽视学生阅读中情感体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提高表达能力。可见,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训练和体验是举足轻重的,那么,如何有效地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训练和情感体验,让学生会阅读,我主要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训练和体验。

一、诱发阅读的兴趣。

新课程倡导变革学习方法,要求阅读教学给学生体验和感悟的机会。 兴趣是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具有定向、动力、支持的作用,它能使学生津津有味学习知识,情真意切地融入到文中的主人公情感中,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正如歌德所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因此,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来起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异性和刺激性易引起人的兴趣。教学中要尽量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让学生产生兴趣。

如教学《五彩池》在没有音像的情况下我用彩色珠子放在分别盛有深、浅水的两只碗里,在有阳光的情境下演示五彩池不同的颜色。这样的颜色效果,顿时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兴致高涨。于是,大家带着悬念开始学习课文。

二、发掘情感源流。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些情感因素,发掘情感的源流,使学生较好的积蓄情感。积蓄情感可以首先定好情感基调。从总体上讲,文章中流露出的情感总有差别,或激昂愉快,或悲伤凄婉,或勃发豪放,或凝重深沉。为文章确定一个基调可从全局、整体角度去把握作品中的情况。其次理清情感层次。古人云:“情者文之轻,辞者文之纬。”优秀的文章,“情”往往潜藏在“辞”中,形成一条情感发展线,体现情感变化的层次。小学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文艺强调,阅读这些篇目,全文中总有一两处感人致深的佳境深深打着读者的心。同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形象的学习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以境激趣。

如教学《再见了,亲人》最后三个自然段,为了引导学生体验志愿军和朝鲜亲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我通过范读,在没有多媒体设备的情况下用口演示火车起动时的情景,让学生闭目想象,教师引领学生感知描述优美的语言,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像过电影一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再现情真意切的告别情境,让学生身濡目染,从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意情感体验

情感是以认识为前提的,只有感知过事物才能对这一事物产生情感,教师要善于运用讲解的方法,讲清文章有关的背景故事,引领学生认清事物的含意、功用、丰富学生的认识,达到以理激情,情理交融的境界。

如教学《西湖的“绿”》。这是一篇游记,为了让学生体验西湖神奇的“绿”,本教学设计变常规的理性剖析为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西湖多姿、多彩、多情的“绿”,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有一段教学我是这样设置的:西湖“绿”得如此神奇,每年慕名前来观赏的游客成千上万,如果你是一名导游,请你选一处景点,根据课文的.描述,尽情地向游客们展示一下西湖那别有韵味的“绿”。看哪一位“导游”最能打动游客的心,让他们一饱眼福。学生先小组准备后选代表介绍,允许他们配以动作、表情、尽量让学生凭借文本语言,适度口语化,老师、学生充当游客,根据“导游”介绍提出一些质疑,在多向互动中感受文章中的人、事、景、物,引起情感反应,从而体验书中美好滋味,使学生进入描写的情境即西湖多彩、多姿、多情的“绿”,感受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创设表情情境。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论文 篇5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重庆市秀山县高级中学校 熊亨秀

英语教学要注意以情来沟通与学生的联系,以情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以情来引导学生的行为。只有充分发挥情感的功能,在课堂上营造浓郁的“情”的氛围,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之“情”,才能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意识的渗透,使之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成为课程教育内容的血肉和灵魂。情感态度与英语语言的关系密切,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要渗透情感教育。

一、构建融洽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可以使学生保持良好学习情绪的氛围,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英语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文章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天职,是一种具有伟大意义的情感活动。每一个教师都有爱,但能否对后进生倾注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关爱是检验一位教师师德好坏的重要标准。将情感教育融于后进生的转化之中,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真心实意的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也就是说,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相互谅解,使他们感到你不仅是他们的师长,同时又是他们的朋友。只有这样,他们才愿意和你进行思想交流,对你敞开心扉倾吐心声,教师才能及时掌握他们学习、生活和思想活动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希望,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加倍去努力。

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情感教育

新编高中英语教材是一套系列教材,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这些教材的内容涵盖了名人传记、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能源与交通、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音乐体育、妇女权利等诸多方面,其中都渗透了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可充分地挖掘利用教材中这些德育素材,强化其感染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联系自己的实际去思考和讨论,使其思想得到升华。

以新编人教版高中英语第三册Unit4 Astronomy:the Science of the Stars为例,我在授课前让学生收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相关资料,在上课时首先播放神舟六号模拟发射及模拟返回的全过程视频资料,让学生在领略中国先进的航天科技之余,激发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础上,我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earth?How many planets are there in the solar system?在请学生就此作答之后,我引出“My Very Excellent Mum Just Sent Us Nine Pizzas.”这句话,以帮他们记忆以前所说的九大行星(Mercury水星、Venus金星、Earth、Mars火星、Jupiter木星、Saturn土星、Uranus天王星、Neptune海王星、Pluto冥王星)。此后,针对最近“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的.事件,我又在黑板上写出“My Very Extravagant Mother Just Sent Us Nachos(我非常奢侈的妈妈刚给我们送来了墨西哥玉米片。)”,来启发学生记忆剩下的八颗经典行星。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宇宙知识,我接着提出“How did the Earth come into being?”这一问题,并在学生自由讨论之后,向他们提供相关的神话传说和“宇宙爆炸论”等信息。最后,在学生整体上理解课文后,我组织他们就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Do you think there are aliens on other planets?why?

(2)Do you think human being will disappear on the earth someday?why?

通过学习这类文章,学生对生命的起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有了较深的认识。同时,课文中展现的中国先进的航空航天技术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增强了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促使其课下积极、主动地上网搜寻有关“黑洞”和“行星”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还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三、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寓德育于英语教学的过程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但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其侧重点也因有所不同。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在语境中、在活动、在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感受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质,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指正,要对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这是渗透德育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同时活跃了课堂氛围,又让学生充满了上课的激情。

四、课外活动,扩展情感教育

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篇6

携情感教学 开一路芬芳――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 顾淑云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成了教学模式的三维目标。这三种目标是相互交融、相互支撑的关系。但长期以来,语文课堂一味强调学生语文知识的拓展,学习能力的提高,忽视了情感的陶冶。情感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和手段,是语文教学的灵魂。那么,怎样将情感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呢?

一、未有曲调先有情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导语设计则是艺术中的艺术。教师可以通过导入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引起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比如,执教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亲爱的同学们,童年是一首动听的歌,唱出了我们内心的欢悦;童年是一幅五彩的画,展示着我们人生的斑斓;童年更是一个美丽的梦,记载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历程。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睁大聪慧的双眼,展开想象的翅膀,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乐园,走进百草园,走进三味书屋。”这样的导入,再配上歌曲《童年》的伴奏,渲染了气氛,使学生立即沉浸在童年的美好回忆中,激起了对百草园、对三味书屋的向往之情。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导语,为即将学习的内容营造情境,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到文本的情境中,寻找与作者及作品情感的共鸣处。当然,在导语的设计上体现情感教育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要灵活运用,紧扣中心,切忌生搬硬套。比如,抒情类的散文,可以用优美的语言营造美好的情境让学生沉浸于其中;小说等文体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悬念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上公开课时,面对一群陌生的学生,可以通过介绍互相了解以此拉近彼此心理距离。只要教师在设计导语时,心中装着情感教育目标,就可以灵活机动地让语文课堂未有曲调先有情了。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

语文教学说到底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即培养学生一切美好的情怀,包括同情、热爱、感恩、坦然、宽容等等。(教学论文 )所以,语文教师要深度挖掘文本,张扬个性,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真、善、美的情操。

记得陆永红老师执教《窗前的母亲》,那堂课从导入到感知到品味到应用,一气呵成,环环相扣,板块清晰,步步到位。文章用这几句话来描述母亲为我们开门的场面,“楼下已是黑乎乎一片,母亲早就老眼昏花,却能十拿九稳及时为我们打开门。”对于这段文字,学生们一般都理解为:母子连心,母亲是因为与我们心灵相通做到了“十拿九稳”,但陆老师在引领学生反复品读后则认为,其实母亲并不是感觉特别灵敏,也不是拥有母子连心的特异功能。真正的原因是,母亲因为孤独,因为爱子,一直在聆听着窗外的脚步声,很可能是无数次错开了门之后,又一次在儿女回家时开对了门!这样的解读,就是透过文字读出的温情,是深度的阅读。学生们在体会到母爱无私伟大的同时,更解读了那一份被忽视了的孤单和寂寞,从而体会到文章字里行间散发着的作者无限的愧意,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泪眼婆娑中培养起“寸草报春晖”的感恩情怀。

比如,执教《绿》,教者可以调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沉浸到奇异、可爱、温润、柔和的梅雨潭水中,将自己对这一片绿色的倾慕、欢愉、神往的感情与作者的情感水乳交融,忘情地感悟梅雨潭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从而培养学生美好的文化情怀。又如,执教《错过》时,可以围绕“什么才叫拥有”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用“知足的心态,平和的眼光”面对错过,在结合生活和情感经验的体悟中,完成对“坦然”这种健康心态的审美确定。再如,执教《我的叔叔于勒》,关于作品的主题,很多资料都认为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固然是一个方面,其实,我们还可以试着将虚幻的小说和现实中的种种行动联系起来,我们可以试着鼓励孩子超越文章中的人物成为更伟大的人。此外,我们也可以从菲利普夫妇身上看到小人物的辛酸,我们还可以从于勒身上读出做人要踏踏实实,从若瑟夫身上读出对人要自然、朴素、真诚。

三、淡妆浓抹总相宜

“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打开了一个世界的大门。”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加深对其中价值观的理解和领悟。为使语文课堂更灵动,更具魅力,教师在挖掘教材本身内涵的基础上,还可以对教材进行拓展延伸。

曾听过一堂公开课《晒月亮》,教师在“演读,创造美”部分,对学生说:“亲爱的同学们,时光带走你们的童年,让你们长大;岁月增长你们的阅历,让你们成熟。尽管美好的童年一去不复返,但我们每一个人对童年的记忆却那么刻骨铭心。依稀记得童年时,那段朦胧的记忆,朝霞里欢歌笑语,暮云中追逐嬉戏,总想摘下树梢上的月亮,总想珍藏天上的星星,童年的.我们有着太多太多的梦想,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笔,仿照总想摘下树梢上的月亮,总想珍藏天上的星星,再写几句表现童年梦想的句子。”老师充满情感的语言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激发了学生的诗情,在那个环节里,学生的答案精彩纷呈,有的说,总想天上下场糖果雨,总想到银河里去摘星星;有的说,总想与鸽子一起嬉戏,总想追随潺潺的小溪去远足;还有的说,总想拥有一盒彩色铅笔,描绘出世界上最美的颜色,总想变成一只美丽的小鸟,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拼搏!学生充满想象、溢满情感的话语将我们每个人都带到了那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天高云淡、风和日丽的快乐的童年时光,将整堂课推向了高潮。

又如,执教《七颗钻石》,可以让学生续写一个故事,感悟爱心的魅力,学会关爱他人。再如,执教《明天不封阳台》,教师可让学生为城市的环境建设写一条宣传标语,让学生自然地生发出环境保护的意识并落实到行动中。优秀的、自然生成的拓展延伸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美的情感和世界观,真正收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效果。

当然,要想让语文课堂的情感渗透像呼吸一样自然,语文老师还要注意很多方面。比如,语文老师的教学语言要抑扬顿挫,教学表情要丰富生动,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身临其境;比如,语文老师要多阅读经典书籍,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使课堂实践不断成熟;比如,语文老师要适时地进行精彩的课堂激励评价,让学生们体验成功,获得自信,激发学习的兴趣,进而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只要语文老师充分认识情感教育的作用,并将其自觉地渗透到语文课堂上,学生必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语文课堂必将焕发出应有的生命光彩。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篇7

一、新知教授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

首先, 我们要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学习英语课程, 应采用各种形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 这样学生才会有快乐、喜悦与自豪的学习英语的情感。教师可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表现教材中的内容, 引导学生去体验情景、感知形象, 让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讲课思路愉快地跌宕起伏, 从而促使学生对所习内容的吸收和掌握。此外, 教师应在教学新知时及时进行道德情感教育, 而不是机械地学习完新课内容后再来一通无味的说教, 情感渗透应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同时进行。如在四年级上册Unit1 I like dogs中教学动物类新单词时, 我在教学单词、唱英语歌曲、小组竞赛等活动中都不停地用语言示范并配合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告诉学生:I like dogs. I like pandas. I love my puppets.让学生在学习完新课后不仅学会了新单词, 还具有了热爱动物、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二、以积极情感调动学习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应是快乐的, 能通过情感所具有的感染功能, 以教师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试想一下, 如果当教师绷着脸或表情冷漠, 或怒气冲冲地走进教室时, 学生定会感到情绪压抑, 气氛紧张。而当教师带着微笑, 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 学生会倍感亲切、温暖, 快乐之情油然而生, 能使他们敞开心扉, 更好的接受新的信息。在教学中, 我深有体会, 如每节课前, 我都会让学生唱首英语歌曲和朗诵一段英语儿歌, 如果教师神情漠然的站在一边, 即使歌曲是轻松优美的, 孩子们的演唱却是死气沉沉, 毫无欢快之感, 相反, 如果老师和学生一起尽情欢唱, 并能带着学生做动作, 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 而老师也会被他们所感染。可见, 快乐的情绪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促进作用, 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有相应的促进效果, 快乐的教学气氛是师生共同创设、共同调节的。

三、以身势语言辅助师生情感交流

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展, 自然的运用身体语言来配合教学, 如通过面部表情去吸引学生, 用点头或幽默动作给学生以鼓励、勇气或提示。比如, 在教hungry, tired, thirsty这类单词时, 我先用夸张的动作引出, 使学生很快就理解了, 然后再让学生在边学边动中操练;而在教授cry, laugh, happy, sad时, 我则充分利用了面部表情, 夸张的表情和动作, 既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又创造了轻松的课堂气氛。一节课40分钟难免有走神的学生, 我则用我的眼神提醒他或不动声色的走到他的身旁, 微笑着朝他轻轻摇摇头, 这样既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又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默契, 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四、以活动促进学生协作意识形成

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 不断激发和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如教过去时态, 让学生各自准备一个小口袋, 里面装有钥匙、小刀、铅笔等物品。师生对话时可一件接一件往外拿, 边拿边问:What's this? Where is it now? Where was it a moment ago?这种教法和学法, 会引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 学生在亲自参与活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其次, 要加强课堂讨论, 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 将英语游戏引入课堂, 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参与意识。英语课堂教学活动, 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 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的碰撞, 新信息的获取。课堂上开展Group work, Team work, Pair work等教学活动, 要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 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 以小组成绩奖励为评价依据, 师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启发、激励, 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五、以“交谈”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学校生活中师生之间的交往并不仅仅限于教学活动中, 课余生活中所建立的良好师生关系往往有力于促进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交谈”是我所用的一个主要方式, 谈兴趣爱好, 谈理想, 谈家人, 还不时插上几句英语, 如问兴趣爱好 “What do you like?”问家庭情况“What’s your father?”等, 而学生也会感兴趣地问:“老师, 我喜欢打乒乓怎么说?”“我爸爸是经理怎么说?”。此外, 我还把课堂游戏带到课外, 和学生一起做Quick Response (快速反应) Large Feet (巨人的脚步) 等。这些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 学生们都亲热地称呼我的英语名字, 还主动用学过的英语和我打招呼, 而且巩固了所学知识, 拓展了知识范围。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篇8

我们应该明白:情感可以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积极情感有快乐、喜悦、自豪等,它们与某种需要满足相联系,通常会伴随着一种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积极情感,使之作为课堂教学的动力。这样的课堂教学将是师生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为此,笔者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谈谈肤浅的认识。

一、激发兴趣、陶冶情操

学习兴趣是掌握知识、获得实际技巧的动力,而它的源泉在于能为学生揭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学生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奥秘面前的惊奇感,并使学生把掌握的知识加以运用,从中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

譬如:笔者在教朱自清的散文《春》一文时,先并不急于要求学生读课文、分层次、概括层意等,而是借助现代教学媒体,播放一段描绘春天来临、大地万物复苏的录像,让学生观察后,复述见到的情境。学生对录像片中的优美图景、动植物的勃勃生机,充满了新奇感,观后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畅谈看到的录像。同学之间相互补充,相互纠正发言中的不足和错误,但这时学生的发言多是客观的叙述,缺少生动具体的描绘,不能使人领略到录像中的美感,这是什么原因呢?那么,怎样才能传达出录像中的美感呢?于是在此基础上,引出课文,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有关春天来临之后的景物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它们运用了什么手法。通过寻找和分析,学生明白了朱自清先生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景物描写生动、传神,充满了情趣和美感。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又让学生看录像,并要求学生给录像片配上生动具体的解说词,学生运用刚学到的景物描写方法进行写作。学生交流后,再播放录像中的解说词,并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学生的剖析与原解说词有许多语句是相同的。同学们从中意识和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了创造的快乐,课堂上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进行学习和思考,主动性大大加强了,学习兴趣也深厚了,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把我们的生活带进去,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答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把接受问题的新鲜感和亲切感转化为兴奋和新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拓展思维,调动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二是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可是,我们平时经常听到有老师抱怨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笨,许多知识讲了好几遍就是不能掌握;许多浅而易见的道理就是不能理解;许多感染力极强的情感就是不能接受。笔者认为这一现象的症结在于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做识记、保持、再现等枯燥乏味的劳动,而没有借助于人的积极情感,把学习过程与思维发展结合起来。我们相信,如果教师把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成功感、紧张感等积极情感因素引到课堂教学之中,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定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学生一定会变得更加“聪明”。

譬如:一位老师在教授《菜园小记》一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断: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观看“大生产运动”的录像片断和播放作者吴伯箫反映同一时期的姊妹篇《记一辆纺车》一文的朗读录音,引导学生比较阅读。由于这一教学设计新奇而富有挑战性,触发了学生的情感,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由乐思到善思,再由善思而更加乐思。学生在情感支配下,形成了思维的良性循环。

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有层次性、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促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

当然,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调动情感因素发展学生的思维时应适度,在过度的情感刺激下不可能进行正常的思维活动。

三、架设桥梁,沟通情感

课堂教学是教师将人类积累的认识、思想观点等精神产品转给学生的传递过程,完成这一过程的介质是情感因素。语文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古今中外的文章,由于学生与作者写作的时代有一定的距离,再加上知识的局限,生活体验的缺乏,即使最优秀的文艺作品,学起来也会兴致不高。但是,如果教师先深刻领会作品的思想情感,然后带着深厚的情感色彩去诱发学生的主观感受,使学生的感情和作品中的节拍起伏跳荡,并创立美的情境,从而使学生更深一层明确情理,这样,学生学习便会有趣味,并会将积极健康的情感不断强化,不断升华。譬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枣核》一文时,将“清静、悲凉”的情感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学中又成功地运用了一些教学手段,让学生领悟到了这一情感,并补充交代了有关背景知识,激起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火花。又如在教《背影》一文时可用“凄楚、感伤”的情感;教《最后一课》一文时可用“悲愤、激越”的情感等。

语文教材中,许多优秀的作品以其进步的思想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讴歌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情感色彩十分强烈。因而教师应以情感为桥梁,去沟通作者、教者、学者,使其形成一条和谐的、畅达的感情通道。

总而言之,情感因素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希望我们教育者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切合实际地加以运用。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论文 篇9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年级/学号 : 研究

生 :

论文题目 :

所在院系 : 专

业 :

研究方向 : 指导教师 : 入学年月 : 开题报告 日

: 期

目 录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

(一)课题来源„„„„„„„„„„„„„„„„„„„„„„„„3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3

二、国内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3

三、写作大纲及创新点„„„„„„„„„„„„„„„„„„„„„„6

(一)写作大纲„„„„„„„„„„„„„„„„„„„„„„„„6

(二)创新点„„„„„„„„„„„„„„„„„„„„„„„„„7

四、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7

(一)研究方案„„„„„„„„„„„„„„„„„„„„„„„„7

(二)研究进度„„„„„„„„„„„„„„„„„„„„„„„„7

五、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7

(一)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8

(二)解决方案„„„„„„„„„„„„„„„„„„„„„„„„8

六、参考文献„„„„„„„„„„„„„„„„„„„„„„„„„„„8

(一)著作类„„„„„„„„„„„„„„„„„„„„„„„„„8

(二)期刊„„„„„„„„„„„„„„„„„„„„„„„„„„9(三)学位论文„„„„„„„„„„„„„„„„„„„„„„„„9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来源

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和教育教学评价体制的影响,教育者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认知教育,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导致学生的学业和人生未来不能和谐的发展。本文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以心理学、德育理论为基础,提出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理论与创新的突破口的观点,从而将情感教育提升到与认知教育并列的高度,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进入 21 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精神危机却日益凸显。人们在新的社会转型期普遍感到失落。长期以来,在“唯理智论”的影响下,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播和智力的培养,忽视了情感教育在塑造人的个性,促使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情感教育的忽视造成了人精神世界的荒芜、心灵的扭曲、个性的不完整,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偏低。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论文试图透过分析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让人们认识到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缺陷。情感教育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情感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积极健康的情感倾向和高尚的情操,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而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教育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既符合语文课程改革目标的基本理念,又为语文学科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也为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弊端提供了新思路与方法。

二、国内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这一方面的资料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一)关于论述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论著主要有以下:《语文教学艺术论》(韦志成:广西教育出版社)本书肯定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强调语文要注重学生情感教育的渗透,认为情感性是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而语文教材是一篇篇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语文情感教育的实质,就是在审美情感参与下,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明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地。《语文教育美学研究》(杨道麟,北京: 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11.),语文教育美学研究就是以推动语文学科有效地在语文中达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理想目标与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为宗旨,在该书中作者对语文情感教育提出了更细致的解读。作者在论著中尤其善于将学界一错乱的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真”“善”“美”的关系予以“梳理”,既从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梳理智育的“真”,又从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梳理德育的“善”,还从语 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梳理美育的“美”,以期推进“语文智育”“语文德育”“语文美育”的和谐发展,从而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真善美融合”并促使他们的自由心灵的建构。杨道麟博士的论著力求构建一个以美学为中心的语文教育体系,其蓝图是恢宏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落到实处。《田野上的花朵 对话:情境教学的萌发》(李吉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李吉林老师所创的情境教学是指运用教师的语言和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的气氛造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达到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如: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诵读和精读,品尝语感,体会意境,利用学生的实际感受,引导学生比比,读读,想想,在情境教学的探索中摸索出带入情境读全篇,强化情境抓重点,凭借情境品语感,达到初读-读通-弄清作者思路,细读-读懂-理解关键词句段,精读-读深-学会欣赏课文精华。这是顺应学习生活的,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能力及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影响到儿童思维品质和情感素养的培养。在语文的教学中还要注意要善于利用教材渲染气氛,激起学生的情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中强调语文教学:课堂要包含情意,充满人文关怀。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之间更是情意绵绵,教师上课热情洋溢,激情似火,就能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课堂教学达到这样的境界,师生对文本的深入探讨,心灵之间的沟通,就会畅通无阻。“情”忌加外,忌矫揉造作,忌滥。“情”是文章内在的、固有的,贵在咀嚼语言文字,对它们所传递的情和意深有领悟:教师只有自己真正动情,才能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感染学生。这种情是真挚的、高尚的,学生会耳濡目染,就会受到熏陶。教师将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就可激发情感。本书指出了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情感教育渗透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语文教育的题中之义。语文课程作为中学课程的核心课程之一,相对于其他的自然学科具有其独特的人文优势,对人的精神领域有着深广的影响。而相对于其他人文学科而言,语文也具有其独特性,其理由就是因为它更强调情感性。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起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听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然能引起审美 情感。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诵》一文中说: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吟,这样才能陶冶性情。吟也就是朗诵。吟咏背诵,不但能博闻强记,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受到文章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这些都是在强调语文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密不可分。

以上著作都在论述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问题,他们都或多或少的从各个方面来论述语文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没有形成系统,还不够深化,还需进一步的挖掘和探讨使之更具有现实可行性。

(二)学位期刊论文方面,在前人论著的基础的上,笔者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的文献,发现主题包含“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文献很多,如《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毛爱军,华中师范大学,2006);朱小蔓:《情境教育与人的情感素质》,《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期。马笑霞《论阅读情感的培养》,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7期。邓嗣明《”情知对称”理论与语文素质教育》,《语文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4期。卢家媚《以情优教》,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0期。等等,这些文献系统阐述了情感教育的内涵、特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及实施等相关内容,从科学的角度探讨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可能性。虽然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看,目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研究成果较多,理论比较成熟,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推进素质教育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从我国的教育实践来看,教育研究的对象大多数集中在小学。因而不少学者认为情感教育只适用于小学儿童,而初高中生的思想由于相对比较成熟,情感不易外露和激发。我搜索近年的中文期刊及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发现也有一些情感教育在初中或高中学科渗透方面的研究,但就目前国内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一方面迫于升学压力,许多一线的语文教师对情感教育都不甚重视,在实际教学中并未真正将情感教育落到实处,从而造成理论学家们的情感教育理论与初中语文教学实际中的理论推行相互脱节。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忽视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播,因此本论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教育的探索和依托情感教育挖掘实施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材料,促进学生知识获取、技能习得、文化积淀、情感陶冶、品格养成诸方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写作大纲及创新点

(一)写作大纲

浅论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 绪论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情感教育的概述

(一)情感教育的涵义

(二)情感教育的内容

1、道德与爱的教育

2、审美教育

3、理智教育

第二章: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现状

(一)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不够

(二)应试教育忽视学生情感漠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三)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

第三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情感教育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有其天然的优势

(三)利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促进素质教育

(四)依托情感教育深挖语文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 第四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语文素养,定期进行教师培训

(二)有效利用和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促进素质教育

1、阅读教学是进行情感教育的良好时机

2、作文教学需要广泛的情感教育

3、通过教学语言来实施情感教育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建立正确的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目标体系及评估体系

(四)语文情感教育的课外拓展

1、开设文化专题讲座,陶冶学生情感

2、增设随笔周记训练,提升学生情感

3、开展语文主题活动,丰富学生情感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二)创新点

本论文在语文教学中站在现代人的角度,以现代眼光阐释传统文化,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在光大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四、研究方案及其进度

(一)研究方案

本论文将尽可能多的、全面地搜集论题的相关资料,从初中视野里来探究情感教育在语文中的教学问题,力求在初中这一学段对情感教育的教学探究能做一个较为准确的概述,在保证资料的完整方面以及自己的充分消化后,从初中生的具体学情出发而探讨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及其策略。

(二)进度安排

2016年5月---2016年7月 收集有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16年9月---2016年12月 完成论文初稿写作

2017年4月---答辩前 修改及定稿

四、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受自身理论基础不扎实及相关著作阅读量不够的限制,可能会造成在构思论文布局时不够细致和严谨。

2、受自身研究视野的局限,知识量不够丰富,不够成熟的研究思路可能会导致研究方向有所偏移。

3、研究方法简单划一,研究的方法和视野还应进一步充实到论文的整体布局和内容的安排上。

4、收集的资料不够丰富对论文的展开和深入有一定限制作用。

(二)解决方案

1、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量,多阅读与自己论题相关的书籍,同时也拓宽自己的阅读面,为论文写作视野的开阔、研究的深入及创新点的挖掘奠定坚实基础。

2、多与自己的导师沟通,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论文布局和框架,使论文结构合理、内容清晰。

3、在本论题的研究视域下,对研究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进一步修正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为观点的论证提供有力的方法指导。

4、加强资料的搜集与阅读,注重资料的开发和使用,力图使论文资料的引证做到客观、真实、多样。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论文 篇10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摘 要] 阅读教学本应和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这样既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相得益彰。但当前很多课堂教学都未能很好地做到这点,本文将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提出一些拙见。

[关键词]写作教学;阅读教学;渗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很好地向我们阐述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阅读是通过对语言文字和写作技巧的分析,从而体会文章内容、思想情感、表达特点;写作则是通过语言文字、写作技巧来表达一定的内容、思想情感。阅读是对文章的分解,写作是对文章的整合。所以,两者所针对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作文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但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从阅读中可以学习到写作的方法,通过作文亦能够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当前的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是主角,写作教学是配角,因此如何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如何在阅读教学渗透写作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各自为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

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教法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脱节,教师在阅读教学上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写作艺术和培养其写作能力,而在作文教学上又只空洞地谈理论,不能给学生在学 与用之间构建一座桥梁,学生学得既辛苦又糊涂,这对于学生尤其是写作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是很难培养出写作能力的。结果是教学中费力指导,费神批改,却始终难见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而在学法上,学生在平时上课中没有“从课文中学写作文”的意识,缺少长期的浸染,空有一套理论,只能像无头苍蝇般“直抒胸臆”,写出来的文章毫无章法,苍白无力。究其原因还是在教学上未能很好地实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互相渗透,导致学生的作品成为无源之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很好地比喻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关系,课文中的阅读教学是写作教学的基础、积累,而作文教学又是课文教学的延伸和升华,如果说课文阅读教学是源源不断的“活水”的话,那么只有把它引进作文教学之中,就会水到渠成。我认为,只有把作文教学渗透在阅读教学中,通过阅读教学来指导作文写作,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作文现状。

抛“砖”引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的“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这些都论述和强调了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系,强调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要想能够有写出一手的好文章,必须要有勤阅读的习惯,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需要做到在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从“节选”到 “全文”。语文课本上我们能找到《宝玉挨打》、《鲁智深拳打郑关西》”等等节选篇目,这类文章教师需要做到如何让学生通过“一棵树”而走进一片“大森林”,老师对这棵树的引导是至关重要,教 师需要利用不同方法让学生对“这棵树”后面的“森林”感兴趣。比如说,当学到《失街亭》时,大谈三国中英雄人物斗智斗勇的故事;当学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大谈108条好汉梁山聚义的故事;比如在学习“《雷雨》节选”时,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激发其对《雷雨》全剧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雷雨》全剧及作者曹禺的其他作品,甚至把曹禺的作品与其他同时代剧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平时也可以多请语文成绩好的同学在班上谈自己有关课外阅读的心得体会。课前一名学生进行课前5分钟演讲;这样慢慢培养就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因此,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做到:(1)充分了解原文及其相关背景,(2)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2.触类旁通,很多课文都是诸多同类文章中的佼佼者,那么如何引导他们去阅读这些作品的同类文章呢?同样需要教师的引导,比如说,当学到《罗密欧与朱丽叶时》时,给学生介绍莎士比亚戏剧的魅力;当学到《梦游天姥吟留别》时,让学生感受唐诗的博大;当学到《雨巷》时,让学生学会欣赏现代诗的美妙,当学到《我的母亲》时,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家的真挚情感,当学生感受到了这些文章的美妙之处之后,教师再依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比如说,当讲到莎士比亚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哈姆雷特》、《李尔王》等,当讲到《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可以引导他们阅读《李太白全集》或《唐诗三百首》,当讲到《雨巷》时,则可以引导他们去阅读一些现代诗集,当讲到《我的母亲》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与亲人相关的作品,如朱自清的《背影》、史铁生的《秋天的回忆》、邹韬奋《我的母亲》等等。

总之,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入手。学生通过阅读教学养成了读书的嗜好,就为作文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课内课外互相配合,相得益彰。

“邯郸学步”,发挥范文在写作中的引路作用

“人类的成长就是一个模仿过程”,写作亦是同样道理。叶圣陶先生说: “课文无非是例子。”作文教学也应抓住这些例子不放。反过来说,我们在阅读教学上应该有意识地寻找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互沟通的训练结合点,把课文作为写作的范文进行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的指导。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一堂阅读教学课其实也是一堂生动的作文课,比如我们在学习《劝学》时,欣赏其比喻论证的形象生动的同时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和学习比喻的论证方法,然后写一篇以比喻论证为主的议论文。既鉴赏了文章,又学习了议论文的写作,一箭双雕。再如,学完《背影》一文后,我就让学生仿写了《爸爸的背》、《妈妈的手》等。另外,教材是启迪学生阅读和作文智慧的一把金钥匙。尤其是更新后的语文教材更不乏文质兼美的篇章,只要教师有了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的意识,那么每篇文章都会成为学生的写作范文,每篇文章学完后都有可练之处。有的可以依照原作品的写作思路、语言风格、表现手法或文章体式等某一方面结合自己的感悟,改造翻新,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比如,学生要写记人的叙事文章,在写作的结构上,提供一人多事的《我的母亲》,提供一人一事的《背影》,多人多事的《寒风吹彻》等等结构形式,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素材来选择结构模式来参考,学生写起文章来也就更得心应手。如果学生要写议论文时,我们同样可以提供很多从书本中走出来的模式。还有文章储藏着无穷的思想力量、情感力量和写作智慧都是值得学生借鉴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时时与写作挂钩。在阅读中挖掘出略点、隐点、续点和触点进行扩展、补充、接触和改写。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鉴赏中提高写作能力。

当然,“仿”不是目的,它就像书法中的临摹,只能得其形,不能得其神;所以,我们最终要让我们的学生在“仿”中求“创”,“仿”中求“新”,“仿”中求“活”,以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融为一体,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创建一个联系的平台,既培养了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写作能力,以读促思、以读促写、读写双赢,博采众长,进而自成一体,终能妙笔生花。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甘肃检验检疫局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分类管理办法下一篇: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暑假进行专业社会实践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