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与情感因素(精选12篇)
作文教学与情感因素 篇1
长期以来, 在我国, 英语被作为一门学科, 一门没有感性的学科存在于教学中, 过于侧重认知方面, 忽视情感方面的倾向, 忽视情感因素对教学的影响, 教师未能充分利用所教语言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双向交流。学习既是一种行为参与, 又是一种情感心理体验。教与学不仅是一个从传道到接受的单纯认知过程, 还是一个心理变化过程, 并且认知的效果往往取决于情感的变化。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思想证明了这一点, 他强调以人为本, 重视人的自我实现, 重视人的情感及对他人的接受、关心和尊重, 人本主义体现在教学思想上, 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和情感型师生关系的教育主张, 这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情感教育是相符的。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 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师生情感和谐对教师“教”的影响
学生对整个学校的学习活动、所学课程及教师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有的学生对教学活动和所学课程非常热爱, 积极参与;有的学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厌恶学习, 产生厌学情绪。在教学实际中, 有的学生保持积极、乐观、充满兴趣的状态;有的处于既不积极又不消极的中间状态;有的处于焦虑、厌倦、烦躁的消极、沮丧状态。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大不相同, 有的喜欢、爱戴老师, 积极主动与老师交流;有的敬畏或惧怕老师, 对老师敬而远之;还有的与老师对抗, 甚至憎恨老师。
古人曰:“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要努力使整个教学系统沉浸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情感之中, 在融洽的人际交往中, 使学生的自尊、自信得到尊重、理解和促进。亲近学生的教师, 学生会对他的言行持一种肯定、信赖、理解与支持的态度, 进而热爱他所教科目。
二、教师以积极的情感鼓舞感染学生
首先, 学生的学习成功, 不但需要认知因素, 更需要情感因素。良好的情感因素协同认知因素, 产生综合的创造性效应。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因素应是快乐, 能通过情感所具有的感染功能, 以教师的快乐情绪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在教学中, 我深有体会:每次我怀着喜悦的心情、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 学生会倍感亲切、温暖, 他们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能更好地接受新的信息, 而我也会被他们感染;但如果我神情漠然地站在一边, 学生定会感到情绪压抑, 课堂气氛较紧张, 接受新的信息效果也很差。所以每次走进教室前, 我总是调整心情, 面带微笑地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利用自己情绪的感染力, 使知识、信息带有情感色彩, 使课堂具有融洽亲切、温暖的氛围。
其次, 要注重师生情感交融。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自然、和谐沟通, 要对学生有一腔热情, 要有无私的、广泛的爱, 不但要处处体现对他们的关心, 还要关注学生的自尊需要。要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和谐, 达到情感交融的境界, 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情感因素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外语的作用至少与认知技能同等重要, 甚至更重要。正在发育成长的中学生, 心理尚不成熟, 感情脆弱。如果学习好的学生受到老师的鼓舞、青睐及同学的羡慕, 将自信心倍增, 在学习中就不怕犯错误, 能大胆用英语进行交际, 不为语言错误感到难堪, 对学习起促进作用。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 若受到老师的批评, 则丧失自信心, 起到反作用。
因此, 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应让学生发现自己是能学好英语的, 一旦发现自己的英语学得不差, 他们就会更自信, 学习则更有效。成功感是英语学习的情感体验, 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教师要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如学生正确回答了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圆满地完成了练习, 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情感的课外延伸
学语言不可能一蹴而就, 要靠细水长流。所以, 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得靠教师不断督促、鼓励和指导。国外有专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对一些学生做了智力测试, 告诉老师其中的一些学生最具发展潜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实验者发现这些学生的成绩比其他同学进步快, 事实上, 这些只是普普通通的学生。这种自我应验预言效应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那么, 反复地进行个别谈话、个别辅导是师生间进行联络的好方法, 对于一些学习平平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对老师的关心最容易受感动) , 比如一些性格特殊的学生, 我一开始就给他们提出一些高于他们实际水平的要求, 对他们形成较高期望, 并在一定的时间里给予更多的关注, 长此以往, 他们真的朝着我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了。对作业细致的批改、积极的评价, 也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批阅时不仅要给予学生对与错的评价, 同时教师还要写好批语。
总之, 每个人的情感都具有对他人情感施加影响的功能。因此, 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调节学生的心智, 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 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掌握与教师、同伴交往的技巧, 扩大信息源, 用赤诚的期盼之心赢得他人的认同, 挖掘并发展语言潜能。
作文教学与情感因素 篇2
政治教学必须蘑视情感因素.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政治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应该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促进学生自身各方而的全面发展.
作 者:刘先楠 作者单位:朝阳市第四高中 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BAIKE LUNTAN) 年,卷(期):20xx ”“(3) 分类号:G63 关键词:情感因素与高中英语口语教学 篇3
21世纪初,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不断发展,语言学习者学习的心理过程、情感态度对外语学习产生的影响引起外语教育研究人员更多的关注。21世纪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浓厚的兴趣、愉快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个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指出:“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只有人的意识中渗透着浓厚的情感时,才能激励人积极思考与探索。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情感素质,就能提高学习质量。因此,英语教学要有科学性和艺术性,但更需要情感。
情感既是教学的目的,又是教学的手段。积极学习英语的过程既包含发展智力的认知过程,也包含激励情意,使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协调发展,从而优化学习的过程。《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设定为英语课程的五大目标之一,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学习强调其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重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不但重视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从而优化教学过程,达到使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当前高中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课堂内外的各种口语练习活动得以实现的,积极的情感因素可以促进口语的学习,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消极的情感因素则会对口语的学习产生障碍,影响学习者学习潜力的发挥。
二、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近年来,高中英语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大部分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中的焦虑程度都比较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不愿意开口或者不敢开口。在交际活动中,有的学生在用母语交流时口齿伶俐,声情并茂,可一旦用英语表达,声音就低得让人无法听清楚,好好的一句话说得断断续续,支离破碎。有的学生心里想得不错,但嘴巴一张就不知道说什么,感觉话就在嘴边可就是说不出来。还有些学生考试成绩挺好的,学习口语时却从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多是被动发言,口语表达能力很差,被戏称为“高分低能者”。
高中阶段,因为背负着高考的压力,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给学生灌输诸多的“高考重难点”,唯恐漏掉一丁点可能会考的内容。学生也积极配合老师,为在高考时拿个好分数,认真听讲,奋力做题。这样,口语课就流于形式而已,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口语课堂上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且紧张、焦虑的情绪也影响了学生本身应有的知识水平的发挥,对提高英语口语学习产生了情感障碍,导致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中严重缺乏自信。有的学生一想到要用英语表达就紧张恐惧,不敢主动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语音语调太糟糕,说英语会引起同学笑话;有的同学则担心说错了不单会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还会影响自己在班上的形象。如果不克服这些情感障碍,就算掌握再多的语言知识,考试拿再高的分数,也说不好英语,没办法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这样我们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就永远达不到。
三、情感因素对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
为什么少儿学习外语的效果要比成年人好?著名心理学家洛斯蔡弗勒(Loschilffler)说:“学生、成年人比儿童更易在外语使用中受到抑制,因为他们害怕自己显得可笑或是怕用错、讲错。”“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认为情感过滤低的人学习外语的成功率更高。心理学调查也表明:学习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因素是情感因素。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在积极的情感因素影响下,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活动会受到刺激而兴奋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欲望,提高他们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利性。反之,消极的情感因素则会使认知过程受到抑制,降低其兴奋性,进而阻碍学生语言的连贯性,影响口语表达的学习效率。正如卢布姆指出的那样:“每个学生都把一种情感经历带入教学。这种情感经历能够影响他或她对待学校的一般看法,或影响其对某一课程的学习。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和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或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影响高中生英语口语学习效果的情感因素主要有三类:(1)焦虑:焦虑程度低的学生获得的语言输入更多(克拉申,1977);(2)动机:正确的学习动机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参加口语训练活动的强大动力;(3)自信:自信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勇于克服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情感因素渗透在口语交流的每一刻,不但影响课堂的学习气氛,而且关系到课堂的活动方式和学习结果。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务必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因并适时调整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从而促进英语口语学习。
四、运用情感教学策略,提高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效果
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其发挥最大的积极作用,以促进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效果。
1. 创设愉悦情境,降低学生参与课堂口语活动的焦虑感。
教师在英语课堂口语活动中要想方设法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在口语学习中运用积极的情感,有效减轻他们的内心焦虑,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在选择语言材料时,应注意尽可能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使这些知识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日常生活密切关联,创造一种情感过滤低的环境,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形成探索知识的愿望,敢于积极表现自己的语言技能。评价学生的表达内容,无论好坏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不要急于纠正他们的语病,更不能为了纠正某个错误而中断学生所讲的话题,否则会破坏其表达的流畅性,还会挫伤学生说的积极性,进一步加深其焦虑。教师应善于利用奖赏和激励的手段培养学生对口语活动的积极情感。比如:给予赞赏和提出赞赏的目标,学会适时地鼓励和合理使用赞赏的语言,如Good job! Excellent! Well done! I am proud of you! I am pleased with your performance!如此可使学生更多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降低了焦虑,培养起学生对口语的兴趣,同时也巩固和发展了师生间的情谊。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口语学习情感态度。
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意识到,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交流, 而口语就是交流的基础。英语是一门国际性的语言,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获取世界各方面的信息,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知识,就必须学好英语口语。其次, 培养英语口语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学上,教师应从情感角度上对口语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加工,话题内容应能引起学生的内在兴趣。如问候、请求、建议、邀请、看病、打电话等,这些话题都比较贴近学生生活,针对性强,学生可以用他们学过的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交流;又如用几句话介绍本人、家庭、班级、学校、好朋友或者某个熟知的地方,还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医学、文化、历史、地理、科技、环保等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这样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觉得心里有底,产生了“说”的动力,就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和同学、老师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心理和情感体验。再次,组织由浅入深、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如模仿对话、课文的简短复述,然后进行情景对话、看图说话、讨论故事的人物、情节等,再到小组形式的面试、采访、辩论赛、课本剧表演等。在这种Pair work、Group work和Role play等过程中强调团队共同探讨、合作的精神,增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形成良性的情感态度的同时还能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另外,组织学生唱英文歌、看英文电影、欣赏英文作品,鼓励学生进英文聊天室聊天、看英语频道的节目都可以培养起学生说口语的兴趣,提高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
3. 关注情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一种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自信是语言学习中一项重要的情感因素,是成功习得语言的心理基础。自信心是英语口语学习者对自我价值和能力的主观评价和意识,是口语学习成功的心理基础。因此,英语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自信心方面多下功夫。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得到别人赏识的愿望,高中生更是如此。教师要运用积极性课堂评价,增强学生口语训练的自信心,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增强他们讲好英语的信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评价的恰当就是对学生的肯定,利于学生开动脑筋,形成良好的语言实践习惯。反之,评价不当就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和自尊,有的可能从此不再开口。著名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爱护学生。”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 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应该“放大优点,淡化不足”,不要吝啬“Wonderful!Great job! Youve made great progress! I am so proud of you!”等鼓励性语言。来自于老师的称赞会引起同学的羡慕, 学生由此产生成功的自豪感, 形成良好的自我形象, 从而激发学习动力, 增强信心, 进一步调动使用口语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成效。
五、结束语
总之,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情感培养是实现英语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注重情感因素的灵活运用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关注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中的情感变化,通过情感因素的有效利用,降低学生的焦虑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口语学习的积极情感,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S].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 李晓,陈吉棠等. 高中英语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 [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3. 贾冠杰. 外语教育心理学 [M].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4. 陈芙蓉. 情感策略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5).
5. 戴军熔. 高中学生英语学习情感态度的调查与分析 [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9).
6. 沈婷婷. 利用情感因素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J]. 考试周刊,2009,(31).
情感因素与大学英语教学 篇4
一、理论依据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
在英语教学发展史上,对语言教学产生较大影响的心理学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心理学、心灵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是针对人类潜能的开发,强调人际关系和个人情感因素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习得的影响,认为在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学习环境和气氛,学习者只有在放松和协调的状态下才能最有效地学习和掌握语言。
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起了极大作用的当数马斯洛 (Abraham Maslow)和罗杰斯(Carl Rogers)。
马斯洛认为心理学的目标是关注高层次的幸福,而非仅是追求没有疾病和烦恼的生活状态。他认为人类内心的善良本性是成长和实现目标的动力,但它极易受压抑,因而引起疾病和烦恼,以及生活和学习能力的下降。压抑的主要原因是不敢了解自己和逃避个人成长。
罗杰斯主要研究个人潜能的实现和如何成为完全的人。他的教育思想是从教转向学,从教师角色转向帮助者角色;刺激是外来的,但动机是内在的;教师应创造适合学习的心理环境[1]。
而莫斯考威兹(Moskowitz)和斯戴威克(Stevick)则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出发,提出了语言教学中应同时注重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培养全人的教育思想[2][3]。
(二)情感过滤假说。
克拉申认为,要使外语习得成功,可理解的输入对于习得而言是必须的,但并不是足够的,情感因素也至关重要。因此,克拉申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情感过滤”指的是阻止学习者充分利用所接受的可理解的输入来习得语言的心理障碍。如果语言习得存在情感障碍,给他输入再合适的信息也没用。情感过滤在习得中扮演的是阻碍者的角色。如果情感过滤值低,输入便会被送达到LAD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语言习得机制),使习得者增强语言能力;如果情感过滤值高,输入便达到不了LAD,从而使习得中断[4]。克拉申把情感因素分为三类:1.动力大的学生习得更多;2.自信心强的人习得更多;3焦虑程度低有利于第二语言习得,即如果学习者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高,自信心强,焦虑感适度,情感过滤值就低;反之,情感过滤值就高。语言学习的要义在于习得比学得更重要。习得的两个具备条件缺一不可:对包含i+1的理解和低或弱的情感过滤。i+1指超出习得者现有水平一点点的结构;低或弱的情感过滤能使输入成为吸收。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涉及的情感因素
教师、学生、教材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互相依存的三维关系,大学英语教学中所牵涉的情感因素必然与三者相关,即教师情感、学生情感和教材蕴涵的情感。
(一)教师情感。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教师情感对整个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性。教师实现其理想或完成任务的成功与否,会造就教师的成就感或导致教师的挫折感。有成就感的教师,能够以高昂的激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而挫折感严重的教师有时甚至会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定缺乏责任心,对学生冷漠、粗暴、失去信心。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自己饱满的激情、积极的情感来发掘教材感情、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尽量消除消极情感对教学带来的不利。
(二)学生情感。
学习者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影响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有两类: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前者包括焦虑、抑制、自尊心、学习动机等,后者包括移情、课堂交流等。
焦虑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性格决定的,如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急于求成,常常给自己定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而实际所得与自己的期望相去甚远,结果就产生了焦虑;另一类是由环境影响而引起的。焦虑是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重要因素,是影响语言学习较大的情感障碍。
来自外界的批评和嘲讽对自我形象的打击很大,所以经常遭受批评和嘲讽的人自我保护意识很强,抑制程度也高。反之,经常得到表扬、鼓励能增强人的自信,自信心越强,就越能忍受障碍的威胁,这样的人抑制程度就低。
自尊心是指学习者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评价与认识。在自尊心受到保护和鼓励的环境中,学习者的认知活动最为有效。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指人们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如有些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外语知识,对外语感兴趣,从学习本身就能得到乐趣;外部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外语是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如通过考试、找到好工作等。
在外语学习中,移情指的是将外语学习者置于目的语使用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移情可以影响我们对说不同语言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和群体的态度,同时也会影响学习者学习另外一种语言的成败[5]。
研究表明,积极情感如自信、移情等能创造有利于语言学习的心理氛围,而消极情感如焦虑、怀疑、厌恶等,都会影响语言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目前学生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在过分依赖老师、考试焦虑、挫折心理等。因此,教师应努力在教法(如小组讨论)和教材组织上(如情感化处理教材)给学生营造轻松民主、保护学生自尊、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的课堂气氛,尽量避免给学生造成挫折感等不良情感。因为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情感在一定意义上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为重要,它对学生一生的学习生涯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三)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大学英语课程内容取材广泛,形式多样,有较强的基础性、时代性和思想性,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和认识成果,体现了教育者的意志。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必定会在教材中留下相应的情感印痕,而教育者在编写教材体现其意志时,也会流露出相应的情感。这一切都使一些教材本身不可避免地蕴涵大量情感因素[6]。
三、利用情感因素,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据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情感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怎么利用积极情感,克服消极情感,优化大学英语教学呢?
(一)降低焦虑情感度,增强自信心。
语言焦虑是语言学习特有的心理现象。在语言学习的课堂里,焦虑程度的增加会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响。一些习得者缺乏动机、自信,或把语言课看作是暴露自己缺点的场所,在学习英语时常有较高的焦虑感,直接影响了语言输入到达语言习得机制,防碍交际的正常进行。老师不恰当的纠错方式也会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所以消除学生的焦虑感,营造轻松惬意的课堂气氛,建立融洽的课堂合作关系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需根据学习者个体差异,因势利导,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建立自己的内部激励机制,把焦虑降低到最低程度。通过设计和组织一系列有趣的课堂活动创造宽松的学习气氛,改变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一定的社会语言情境,使每一个学生都放下心理包袱,融入到轻松的课堂氛围中。
其次,教师必须鼓励、关心、认同每一个学生,这种情感上的满足会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决心,从而大大推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
最后,教师应以耐心、宽容的态度化解学生怕犯错误、知难而退等紧张情绪,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自信。同时,教师应容忍学生语言错误的出现,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语境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语言学习成功的信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对老师的反馈非常敏感,尤其是负面的反馈。Brown (2002:219)指出,如果想使课堂交流顺利进行,正面的情感反馈在纠错过程中非常必要。教师若无法忍受学生的语言错误而立即给予严厉纠正,学生就可能会产生口语表达的焦虑感,挫伤自尊心,从此回避师生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语言错误要有一定的忍耐性,不能使学生产生胁迫感、疏远感。这就要求教师在纠错时应该在三个层面上进行总体控制:首先是区分错误类型,分清严重错误和一般错误,并区别对待,不必每错必纠;其次是纠错时机,在课堂交际过程中,教师不应打断说话者的话语来纠错,这样会制造紧张焦虑的心理,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最好是等交际完成后再纠错(如果有必要的话);最后是纠错方式,教师应以委婉或间接的方式纠错,不宜强硬指出,要尽量诱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自行纠正。
(二)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外语学习行为,所以教师一定要培养、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潜在的积极学习动机,抑制消极动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为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奋力拼搏。
Domyei Z和Csizer.K (1998)在对以往关于以课堂为背景,针对语言学习者的动机策略研究成功的试验作了一份详细的调查,根据成功的动机策略使用的频率总结出了十条最常用并且是最有效地激发语言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策略,这十条策略被他们称为激发语言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十大策略[7]:
1. 教师要用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榜样。
2. 教师要创立一个轻松和愉悦的学习环境。
3. 教师要正确地向学生介绍每节课的学习任务。
4. 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 教师要逐步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的自信心。
6. 教师要使语言学习的过程生动有趣。
7. 教师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8. 教师要使学生语言的学习过程性化。
9. 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强目标意识。
1 0. 教师要让学生逐步熟悉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
(三)充分发挥移情理解的作用。
Hogan (1969)指出,移情的运作涉及两方面,一是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情感;二是认同他人的情感。所以,教师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情感是移情产生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握自己的情感,才能更好地认同学生的情感,这样在师生交流中才能更有效地发挥移情的作用。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移情意识,使学生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从而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和观点,使生生、师生之间形成融洽和谐的关系,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充满情感和乐趣。
(四)正确处理教材中的情感。
教材情感是情感教学的基础,教师和学生之间认知和情感的交流,都是以教材所提供的内容为中介,教材构架起二者沟通的桥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接受和加工状况。情感认同程度高的知识,就容易被学习者内化,情感认同程度低的知识,就容易被遗忘。因此,教师只有从情知两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将思想性与情感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静态的教材变为动态的教材,使学生形成对教材内容的情感认同,才能提高外语教学活动的效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
四、结语
英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情感因素对教学过程的影响不可忽视,它直接影响着英语教学活动及教学质量。教师和学生都是语言教学的主体和中心,教师作为课堂组织者和语言输入提供者,作用相当重要;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行为者和语言输入的吸收者,其地位也同等重要。要想使教与学有较高质量的互动,教师就应该观察、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尽量适应和满足不同的情感需求,从多渠道和多角度组织英语课堂教学,使师生能情感交融,从而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树真.论罗杰斯的师生观[J].外国教育研究, 2000, (6) .
[2]Moskowitz G.Humanistic imagination:Soul food for the language class[J].The Journal of the Imagina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1994, (2) .
[3]Stevick, E.W.Humanism in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University Press, 1990.
[4]Krashen, 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 1981.
[5]Rod Elllis.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ge Acquisition[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6]卢家楣.教材内容的情感性分析及其处理策略[J].心理科学, 2000, (1) .
[7]李莉, 何伟杰.大学英语课堂环境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2007, (1) .
[8]王银泉, 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2) .
[9]项茂英.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3) .
情感因素迁移的英语教学尝试 篇5
情感因素迁移的英语教学尝试
迁移在学习过程起着重要作用以至“为迁移而教”成为当代一个教学理念.回顾迁移研究历史会发现心理学家迄今为止主要关注学习中认知因素的迁移,较少涉及对学习同样非常重要的非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因此本文提出尝试情感因素在外语中的`迁移教学:1)利用情感的形成特点(与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具有社会性)促进英语学习,2)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从教材开发利用、课堂教学、学生评估等方面进行情感迁移的英语教学.
作 者:李培娥 LI Pei-e 作者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湖北,武汉,430074刊 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年,卷(期):8(1)分类号:H623.31关键词:情感因素 迁移 英语教学
作文教学与情感因素 篇6
关键字:教师情感 激发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41
情感是指对外界刺激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它会随同语言、身势、副语言等成为输入和输出的社会含义的信号,从而使语言交际的表达和理解更为确切,因此,所输入和输出的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在英语教学中起着截然相反的作用。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学习,而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学习。教师情感渗透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和教学效果的成败优略,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我所教的是两班,在入学成绩基本一致、教学环境、教材与教师完全一样的情况下,由于教师对两个班的态度不同,导致了教学效果的巨大差异。在学生刚进校的第一个月,学生课堂表现较好,气氛活跃,积极思考,讨论发言。从表面看(5)班学生更活跃,但不刻苦,上课时有点不受拘束,做事随心所欲,有时个别学生高兴起来竟然哼起小曲。几个贪玩的学生更是坐在教室的后排聊天,因此课堂显得較乱。由于出现了教师不愿看到的场面,故在课堂上批评了一些学生,也许打击面过大,引起许多学生产生了抵触和不满情绪。由此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故期中成绩不如(6)班好。由于当时作为教师的我对此认识不足,期中考试后,我常常在(6)班课堂上毫不吝啬赞美之词,继续褒奖该班班风好,学生学习认真,努力。因此学生学习更加努力,课后认真预习复习,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由于常用鼓励性评价,引导学生,使他们得到自豪感,因此激发了他们更大的学习兴趣。而继续在(5)班学生面前流露出不满及厌恶情绪,在他们面前表扬(6)班学生的优点,横加指责他们的缺点,由此学生产生了极大的不满情绪,同时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结果学生上课愈加不与教师配合,不能形成教学互动,教起来比较吃力,倍感头疼。毫无疑问,第一学期期末(6)班考试的成绩远远好于(5)班,平均分竟然高出十个百分点。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有一种倾向,教师一般视传授知识、解决难题为天职,而对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却很忽视,在学生成绩不佳时采用多读、多练等强化训练的方式或批评惩罚等消极的手段,而很少考虑情感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事例证明,积极情感的传递,成功的体验会萌发兴趣,增强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大大增强认知的效果。相反焦虑、忧愁、挫折感等消极情感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处于心里抑制状态之中,个人则缺乏冲动和拼劲,稍遇阻力,便畏缩不前,半途而废。
英语课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以互动交流为特点的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它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要掌握和运用英语基本知识, 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交流和实践。而要保证这个交流和实践过程的顺利进行。英语教师需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 应始终保持快乐、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 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愉快、振奋、向上的情绪, 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勇气。教师必须全力倾注真挚情感,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欢快的课堂气氛,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积极思考,克服畏惧心理,勇于交流发言,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学生处在愉悦、兴奋的情绪状态时, 他们的感知能力, 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创新能力均会得到增强。而教师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的。在日常生活中, 会有许许多多的烦恼琐事, 甚至也会疾病缠身, 但作为老师应该在走进教室后,把一切烦恼和忧愁,暂时抛在脑后,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培养自己的积极情感,利用自己情绪的感染力,使知识、信息带有情感色彩,使课堂充满融洽、亲切、温暖的氛围。
教学是使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其乐融融的情感交流的氛围之中,教师教得生动、轻松,学生学得有趣、有劲。学生在教师情感教学的引导下,能很好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教学是学生向教师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主动参与,锐意创新的过程。教师应经常主动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走入学生心灵,放下架子,以同学、朋友的身份跟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相处,教师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的是一份真诚和理解,是一份尊重和爱护,用心灵去感受心灵,以感情去赢得感情。学生因为喜欢老师而对老师所教的课程感兴趣,并努力学好它,学生大胆的尝试着,愉悦的体验着成功的快乐,极大地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为英语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情感教学对师生双方都是互惠的,教师得到了来自学生真诚的爱戴和尊敬,学生受到教师的言传身教,包括:知识、品质、道德、修养等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和暗含的期待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它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影响着学生的智力、情感、个性的成长。
浅论情感因素与英语教学 篇7
当今时代,在各国经济、文化与国际接轨之时,外语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如何使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一门外语已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众所周知,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成效取决于外界因素和内在因素。外界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语言的输入及其与语言习得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内在因素主要包含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许多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中的学习动机、态度、焦虑、性格等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动机、态度、焦虑和性格等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同时提出了一些调动学生积极情感的相关策略,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和水平。
二、相关的理论
1.行为主义理论
华生指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即刺激和反应。他们的一切复杂行为都是在环境影响下由学习而获得的。而斯金纳则进一步指出:人们言语的每一部分都是因某种刺激的存在而产生的。在某一种语言环境下,别人的声音、手势、表情和动作都可以成为强化的手段。
2.情感过滤假设
克拉申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设”,他将“情感过滤”定义为:“阻止学习者完全内化学习中所得到的理解性语言输入的一种心理屏障。”在语言输入到达大脑语言习得机制的过程中,情感过滤是输入的语言信息必须逾越的第一道障碍,当情感屏障强时,语言学习者也可能听懂或读懂语言输入,但输入到达不了语言习得机制,只有当学习者的情感屏障弱时,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才能进入语言习得机制中,经过学习者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克拉申指出,习得者获得足够的语言摄入,情感因素起着对输入进行过滤的作用,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克拉申认为学习者之所以存在个体差异,也是因为受不同的情感因素影响所致。综合克拉申等人的观点,在外语习得的过程中,对语言学习者产生较大影响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态度、焦虑和性格等。
三、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情感因素
综合克拉申等人的观点,在外语习得的过程中,对语言学习者产生较大影响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态度、焦虑和性格等。
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宽广的、有弹性的且极具创意的学习空间,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协调者、帮助者、引导者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研究更新的教学理论,实践创新的教学方法也成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1.动机
学习动机可分为“综合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综合性动机的学习者对目的语有特殊兴趣,有这种动机的学习者成功的比率较高。工具性动机的学习者为了达到某一特殊目的,如通过某种考试而获得某一职位或得到奖励等。有这种动机的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往往是暂时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两种动机是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的。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学生的动机既有内在的综合性动机又有外在的工具性动机。所以,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动机是十分重要的。
2.态度
学习态度是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动力。态度与动机密切相关。当正确、强烈的动机稳定下来时,就形成了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从对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对英语学习和英语文化感兴趣的学生比其他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他们对学习语言持肯定的态度,他们的整个英语学习过程就成为一个不断发现新事物的过程,学习也就成为了一种乐趣。相比之下,那些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在外来压力下努力学习,但这种学习很容易懈怠或停止。所以,学习兴趣对动机行为有重大影响,动机和态度是决定学习者成绩的主要因素。
3.焦虑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由于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不能克服困难而形成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我们把这种情绪状态称为焦虑感。语言焦虑的程度不同可能对学习行为产生两种完全相反的影响:一方面有促进性。焦虑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压力,而产生一定的紧迫感,适度的焦虑对于学习是有好处的,这样学生可能会将这些压力转化成动力。另一方面有抑制性。从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出现学习焦虑会有一些外在的反应,例如声音失常、心跳加快、手发抖等症状。焦虑过强的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他们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不敢问老师和同学,有的最后甚至放弃英语学习。适度的焦虑对第二语言习得是有好处的,它能激发学习者的斗志,促进学习。因此,学习者应克服过度焦虑———抑制性焦虑,充分利用适度焦虑———促进性焦虑。
4.性格
性格差异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者的内部因素之一。人的性格可以分为外向型与内向型两种。前者性格的人善于交际及与人合作;后者性格的人喜欢独自思考,不易与人交流。因此,通常认为外向性格的人容易较快地吸收语言知识,而内向性格的人不易学好第二语言。Krashen研究证明,开朗的性格有助于第二语言的习得与学习。姑且不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有一点看法已成为共识:就交际能力而言,外向型的学习者往往优于内向型的学习者。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陈淑清.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D].东北:东北师范大学,2006.
[3]唐雪莲.新形势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语文学刊(高教·外文版),2006.
[4]张建伟.从传统教学到建构主义教学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
[5]马文颖.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在中国教育背景下的外语教学模式[J].长春大学学报,2006,16,(5):98-100.
商务英语教学法研究
刘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教研室,江苏太仓
摘要:商务英语是在国际商务环境下使用的专业英语,在教学中应突破传统语言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目的。本文立足于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通过对案例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的比较分析,对如何开展商务英语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方法比较
商务英语是商务和英语的结合,课程主要包括基础商务英语课(如商务英语精读、听力和口语等)和专业商务英语课(如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国际金融等)。经过长期的探索,商务英语教学中出现了很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长处。只有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商务英语教学的特质
商务英语最大的特点在于实用性,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要。通过商务英语教学,可以培养出用英语直接参与各种国际商务活动的实用型交际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商务英语教学对象
商务英语的教学对象一般是高职高专的经济管理类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功底较差,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英语技能的学习相对比较吃力。而且商务英语中贸易知识较多,专业化较强,教学难度较大。但与大学英语相比而言,商务英语对语句、语法的要求相对较低,更加注重实际应用效果,在无形中也降低了学
四、发挥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在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认识和研究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并加以调控和管理,是保证英语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外语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教师的爱就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将师爱传递到每个学生身上,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语言的潜能,对学生不训斥、不贬低,相反,应多鼓励多帮助他们,让学生得到心理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激发潜在的力量,从而积极进取,奋发学习。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外语教学模式,注重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具体包括: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活动设计富有挑战性、互动性;教师语言生动幽默,善于启发诱导;积极创造和提供学习和交际资源。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其学习动机,学生有学习成就方面的动机,对目标追求的进取心就越强,成功率也越高。
3. 英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克服过度焦虑的情绪
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热情地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素质训练,如克服怕出错,难以开口的毛病,鼓励学生
岩
习的难度。
(二)商务英语教学任务
商务英语专业属于交叉性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既要熟练掌握英语知识,又要全面了解商务技能。也就是说,商务英语的教学应该强调两个层面:一是语言的层面,即精通英语;二是能力的层面,即运用英语进行商务活动的能力。
(三)商务英语教学目的
商务英语主要应用于特定的商务活动,商务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增强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学生的商务技能,有效提升学生开展商务活动的英语交际能力。与其它专业的英语教学不同,商务英语教学对语句、语法和生词的要求相对要低一些,更加侧重于应用英语的培训,重点提高学生对商务活动专业词汇的掌握和了解。因此,实用性是商务英语课程最大的特点。
二、商务英语教学法比较(一)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商务英语教学的主流教法之一。交际教学法强调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顺应企业、社会对商务外语人才的要求,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交际教学法对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但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商务英语教师都是单纯的英语教师出身,虽然具有较好的英语教学水平,但是一般没有参加过商务培训,对于商务贸易知识缺乏系统的深层次的掌握,缺乏商务活动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运用交际教学法进行商务英语教学,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保持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教师可利用音乐、游戏等创造愉快、生动、和谐、友好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在运用所学语言时有适度的语言含糊,不必过于追求准确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应帮助学生消除心理戒备和紧张情绪,使学生们在愉快、放松、自然、有效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
五、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起着重大的作用,所以研究情感因素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在英语教学时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情感作用,积极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各项的情感因素。同时,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正确分析所犯的错误,克服各种焦虑心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潜力,成为符合新世纪需求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1982.
[2]戴曼纯.情感因素及其界定[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6).
[3]项成东.情感过滤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6).
[4]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作文教学与情感因素 篇8
随着外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 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日趋明显。如何提高学习者外语综合运用能力成为教学活动的重点。根据Noam Chomsky的理论, 如果所有的正常人具有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LAD) , 而不同的外语学习者学习效果还是存在不同, 那么后天获得的触发输入 (triggering input) 至关重要。如何获得这些输入与个人的动机、焦虑、性格、态度等情感因素密切相关[1]。目前, 有关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研究的综述较少, 本文对2001至2010年发表在国内11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相关的97篇文章进行回顾:分析现状、指出不足、预测前景, 为研究人员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
根据Jane Arnold (1999) 的观点, 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学习者的个体因素, 如:抑制、焦虑、动机等;二是学习者之间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 如:移情、课堂交流、跨文化意识等。我在中国知网11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上以2001—2010为期限, “情感因素”、“动机”、“焦虑”等为关键词, 确定97篇文章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统计。
三、结果与讨论
(一) 研究方法
本文参照高一虹 (1999) [2]的观点, 把研究方法分为材料性研究与非材料性研究, 其中, 材料性研究又可分为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前者的数据材料以数字形式呈现, 后者的数据材料以文字陈述形式呈现[3]。有时, 同一个研究既采用量化法, 又采用质化法, 即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方法[4]。
首先, 研究方法以材料性研究为主, 共使用74次, 非材料性研究为辅, 共使用23次, 2008年至今, 材料性研究方法的使用呈显著上升趋势;其次, 材料性研究方法中量化研究占绝对优势, 共使用57次, 质化研究、量化质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比例相当, 分别使用7次和10次, 质化研究最早出现于2001年。这表明, 研究方法从主观性较强, 逐步转向以实验与数据为基础, 从而更加科学, 这与高一虹 (1999) 的研究结果一致;质化研究虽然应用于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的研究当中, 但其发展相对滞后。
(二) 研究对象
从年龄阶段、专业方向、学历水平三个方面, 研究对象可分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 (44篇) , 英语专业大学生 (13篇) , 硕博士研究生 (7篇) , 中小学生 (2篇) , 教师专家教授等 (7篇) , 以及其他 (3篇) 。 (注:部分文章采用非材料研究方法没有被作为研究对象, 部分文章则同时包括两类甚至三类研究对象, 因此此处文章总数与97篇不一致。)
数据表明:首先, 研究对象集中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和英语专业大学生, 分别占到57.89%与17.11%, 而对其他人群如中小学生的研究较少;其次, 研究对象涉及范围不够全面, 没有对儿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等进行研究;此外, 以英语之外的外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很少:《关于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 (2009) ;《俄语专业大学生学习情感障碍的原因及对策》 (2006) 。这与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 在国内受重视程度最高有一定联系。
(三)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类:情感因素相关理论及应用;情感因素与影响外语教学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具体内容。相关文献分别有22篇、38篇和37篇。
第一类几乎涉及到情感因素所包括的各个内容, 如动机、自信心、焦虑、内外向性格、兴趣等。其中对动机的研究最多, 共18篇。因为动机是解决学习的动力问题, 是对学生学习热情的分析度量, 可以说动机问题是外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5]。对动机研究数量虽多, 但是未达到理想效果: (1) 动机的定义缺乏一致性; (2) 二语学习动机研究在视角上存在问题:社会心理诸模式、自我决定论、社会视角等; (3) 动机研究方法论上的问题:过分依赖定量的研究方法, 未能解释复杂动机因素之间的关系; (4) 动机测量工具上存在问题[6]。
第二类包括学习者个体差异和学习者外部因素。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有年龄、策略、性别等, 其中策略的研究占主导地位;学习者外部因素主要集中于社会环境, 对其他因素的研究不多, 如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母语迁移, 分别只有一篇。
第三类包括写作、口语、听力、阅读等外语教学科目, 其中对口语的研究最多, 出现9篇相关文章, 原因在于近几年随着我国加入WTO, 对有较强口语能力的外语人才需求急剧增加, 外语教学界对英语口语教学的研究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7]。
存在问题如:只涉及实践性较强的科目, 理论性强的科目如语言学等未作研究。
四、启示
首先, 高一虹 (1999) 指出:我们从印象式的“定性”走向量化, 西方从量化走向质化并进而尝试二者的结合;我们从“前范式”走向现代的范式统一, 西方从现在的范式统一走向后现代的范式多元;我们努力将“研究”与“教学实践”区分开来, 西方努力消除二者之间的“铁幕”。可见中西方在研究方法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对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的研究方法上虽然突破了非材料性研究一统天下的局面, 但是在材料性研究中量化研究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摆在广大研究学者面前的是如何从量化研究主导的局面逐渐向质化主导的局面转变, 并且使用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8]。
其次, 今后应该加大对不同外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研究, 以避免研究对象集中, 从而更加科学准确地把握不同人群在外语学习上存在的差异, 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进行不同教学方法的选择。
最后, 研究者应该重视动机之外的其它情感因素对外语教学产生的影响;学习者之间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也会对外语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外语教师的情感因素也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当前全球处于高速的信息发展时代, 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的研究也应更多地使用这一先进设备;加大对理论性较强科目与情感因素关系的研究, 推动学生外语运用能力的全面提高。
五、结语
当前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外语学习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 需要不断的理论探索与完善。情感因素作为影响外语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我们在看到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这一课题研究取得成就的同时,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不足。戴曼纯 (2000) [9]指出, 也曾经有人 (刘润清、吴一安等, 1991) 研究过情感因素与外语学习的关系, 但是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因此该课题研究大有发展和提高的空间, 希望本文可以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摘要:通过对2001—2010年间发表在国内11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上97篇关于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的文章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 结果显示: (1) 研究方法以材料性研究为主, 非材料性研究为辅;材料性研究中, 量化研究占主导地位; (2) 研究对象不够全面, 分布相对集中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和英语专业大学生; (3) 研究内容涉及范围逐步扩大, 但深度与广度仍然不够。最后探讨了该领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对外语教学的相关启示与建议。
关键词:情感因素,外语教学,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杨连瑞, 张德禄等.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2]高一虹, 李莉春, 吕珺.中、西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 (2) :8-15.
[3]文秋芳.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4]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5]刘东楼.外语教学中动机问题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 2002, (4) :58-62.
[6]秦晓晴.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外语教学, 2003, (3) :16-19.
[7]蒋超, 李丽霞.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研究十年评述[J].外语教育, 2009, (0) :53-59.
[8]文秋芳.二语习得研究方法35年:回顾与思考[J].外国语, 2004, (4) :18-25.
作文教学与情感因素 篇9
关键词:探讨情感因素,舞蹈教学,相互融合
一、在舞蹈表演中融入情感的重要性
舞蹈表演中最重要的就是舞蹈演员在表演过程当中能够把情感完全表达出来, 并且表达的情感要让人们感觉清晰和明确, 而且还要把情感贯穿于整个舞蹈表演当中, 情感就是增加舞蹈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的重要因素。 在舞蹈表演中, 如果没有丰富的情感, 那么舞蹈表演所展现的就是机械运动的肢体动作, 即使每一个舞蹈动作表现得再精确、到位, 最后展示出来的作品也是死板、 空洞、没有灵魂的, 这样的舞蹈表演非常失败。但是在舞蹈表演的过程当中, 如果把情感因素融入到肢体动作中, 完全投入身心, 舞蹈表演就能变得更加生动, 而且具有感染力, 这样的舞蹈表演才会被称为舞蹈艺术。
二、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加强情感渗透
(一) 舞蹈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技巧。情感是行为选择的一项重要的评价机制, 情感因素在舞蹈表演的教育事业当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经常会注意到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讲课内容没有多大兴趣, 在听课过程中往往出现注意力分散与不集中等现象, 当发现这种问题时, 不可以粗暴地去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而是应该转变一种方式, 从加强舞蹈教师与学生们的情感方面人手,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意识地培养学生们的积极情感, 只有做到这些, 才可以有效地的提高舞蹈教学质量。舞蹈老师如果在授课期间对学生们无缘无故发火的话, 就会使学生出现紧张害怕的心理, 身体上会本能地出现肢体动作僵硬、大脑反应迟钝等情况, 学生的舞蹈动作自然就不会让人感觉舒服, 更不用说去感受与表现美了, 从而会影响舞蹈教学的效果。舞蹈表演一直以来就是受情感与动作所支配的, 这就要求舞蹈老师不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与良好的专业水平, 还应该具备情感的艺术语言, 可以把情感时时刻刻融入到严格的舞蹈教学当中, 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舞蹈专业技能, 而且还加深了他们对情感的培养, 从而能够大大提高了舞蹈教学的效率。
(二) 舞蹈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启发学生情感。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 教师应该具备善于捕捉舞蹈内容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的教学能力, 舞蹈老师如果有了敏锐的心灵, 自然而然就会懂得在生活中发现美的存在, 举个例子来说, 舞蹈教师在教学生进行表演傣族的女子舞蹈《泉》时, 首先应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观看一遍舞蹈视频, 让学生们能够大致了解舞蹈动作及舞蹈的内涵, 学生从音乐和舞蹈的动作当中去寻找关于美的语汇, 这样学生们才可以充分理解傣族少女到泉边打水、沐浴以及嬉水等舞蹈形态, 把人们的劳动和生活以及意境与心境结合一起, 构建了景物和情感融合的舞蹈意象。舞蹈教师生动形象地给学生们描绘舞蹈中傣族少女们热爱劳动与热爱生活的传统美德, 根据情绪的发展来激发每个学生在优美的舞蹈动作当中能够把情感的抒发转变为美感的色彩, 使其不仅能够体现出生活的真实感, 而且还具有丰满的情感以及审美的意趣。让学生感受到舞蹈的情感, 这不仅仅是依靠舞蹈老师的讲解就可以完成的, 而是还需要学生自己产生对舞蹈的情感共鸣, 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使学生们正确地理解与掌握舞蹈情感的真谛, 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们在体验中感受与表现。 纪伯伦曾经说过一句话:“你们可以给孩子爱, 却很难给他们以思想。”其实情感教育指的就是舞蹈教师在讲课过程当中应该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心灵, 通过检验获得的感觉其实是最忠实于自己心灵的。所以, 舞蹈教师应当把加强体验舞蹈艺术作为教学目的, 在舞蹈教学中把周围世界作为学生进行体验的源泉, 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在上课时, 用无形的爱来启迪引发学生的智慧, 为他们开启一扇心灵的大门。舞蹈教师在课堂上, 应该应用各式各样的教学手段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积极性和情感。启发学生知易行难, 不只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动作的规范性和技巧性、准确地把握舞蹈风格, 还需要学生把浓郁的情感因素融入到整个舞蹈表演当中, 这样才可以摆脱机械麻木的动作模仿, 注意发挥”情”的作用, 努力做到”用形带情, 用情带舞”。
三、情感因素融入舞蹈表演中的作用
(一) 在舞蹈表演中, 情感因素与舞蹈融合可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从而让舞蹈表演具有感染力。舞蹈艺术不仅需要观众能够欣赏到美丽的舞蹈动作, 而且还需要观众的情绪随着舞蹈表演的进程而受到感染, 有所波动。作为一名实力非常高的舞蹈演员来说, 如果只是单方面对舞蹈动作进行一遍一遍机械式的训练, 是完全不能满足观众需求也展示不出舞蹈效果的。简而言之, 要想将舞蹈作品表演得非常出色, 更加具有感染力, 舞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 让学生在进行舞蹈练习时就应该全面考虑到如何才能够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舞蹈动作融合起来, 加深对舞蹈情感与形象的理解。然而让学生加深对舞蹈表演的理解与感悟其实只能通过学生自身, 对观看表演的人来说完全起不到任何作用, 在舞蹈表演中, 要让学生懂得通过自己的内心去感受与体会舞蹈作品当中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与表演动作中每一阶段产生的情绪变化, 把自己的情感与舞蹈真正的融合起来, 这样表现出来的舞蹈才可以使舞蹈表演更具有感染力。
(二) 把情感因素融入到舞蹈中, 能够全面突出舞蹈作品的主题。舞蹈作品来源于人们的实际生活中, 并且是从各种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因此不管哪一部舞蹈作品其实都有着属于各自的主题内容。舞蹈演员在给观众表演的过程当中, 要把舞蹈作品的核心内容全面地呈现和传达给观众, 让观众能看懂舞蹈作品所要展示的内容。所以学生在平时排练舞蹈的过程当中,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一部好的舞蹈作品不仅需要重视肢体动作的编排,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在舞蹈表演中情感的表达, 要对情感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艺术构思, 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舞蹈动作充分地与情感和情绪的波动相互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让每一个舞蹈动作都带有一定的情感因素, 这样的舞蹈表演就不会是那么死板了, 而是具有自己鲜活生动的灵魂。在舞蹈表演中带有丰富的情感因素, 能够使得舞蹈表演更具有艺术表现力与感情色彩, 可以让舞蹈作品的主题更加生动和精彩地传递给观众。同时, 舞蹈表演中情感因素的融入会使得舞蹈更加受到观众的喜爱与欢迎, 有利于舞蹈事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舞蹈艺术的魅力主要是在于舞蹈动作中情感的表达。舞蹈教师要想让学生把舞蹈表演蕴含的丰富内容准确地传递给观众, 在舞蹈表演中增加情感因素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情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塑造舞蹈艺术形象, 还能够让舞蹈表演更加具有感染力。因此, 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 既要注重展现舞蹈艺术的魅力, 还要重视在教学中开发利用好情感这一重要因素, 只有这样做, 才能够表演出优秀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惠勇.何加强舞蹈表演中的情感因素[J].大众文艺, 2012 (22) .
[2]李宁.舞蹈表演中的情感因素[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3 (12) .
作文教学与情感因素 篇10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积极情感因素对提高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传统英语教学中的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而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模式难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教学知识。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具备较高英语素养且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英语语言人才,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强调对学生积极情感因素的调动,并发挥出情感因素在推动学生英语成绩提高方面的重要作用。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以及实现英语学习目标而言具有着重要意义。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以学生的学习表现为依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以分为兴趣型、强迫型、说服型与自觉型,其中具有兴趣型以及自觉性学习态度的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动机以及自控能力和自我监督能力等实现自身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具有被迫性以及说服型态度的学生则需要依靠外部因素如教师和家长等所作出的激励与推动来实现自身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相对于前者,后者需要教育者付出更大的精力与时间才能够达到和前者一样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进行调动,从而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并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这要求学生不仅需要重视挖掘英语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来感染学生,并且要求教师能够通过以身作则来发挥自身的楷模作用对学生进行感染和激励,同时要求教师合理选择教学策略来对学生的积极情感进行调动。
二、英语教学中学生积极情感因素的调动与构建
(一)对教学内容中的积极情感进行挖掘。
从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看,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希望能够获得情感体验、情感共鸣与情感发泄,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激发与感染,并通过使用饱满的情绪与精神来声情并茂地呈现出教学内容,从而对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行激发并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沟通,这对于推动学生对英语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的情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课堂中的重要要素包括教师、学生以及教材,其中教材是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和帮助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工具,因此为了对学生积极情感进行有效的调动,教师有必要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激发,同时利用这些情感因素对学生的积极情感进行调动。这要求教师能够对教材作出深入的钻研,并从情感角度对教材开展分析,从而对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意义作出把握,并利用这些情感因素来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情感美进行发现与体验。另外,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作出研究,要求学生从情感角度来发现教学内容中的问题,在提高学生情感素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学习兴趣。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确保师生能够开展情感交流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应当重视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在这种教学氛围中产生积极的情感。在此方面,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对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作出创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英语教学要求教师扮演主导者的角色,同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形成教师单方面的互动,学生的主观能行性则无法得到充分的调动。所以教师需要通过创新自身教育理念来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作出改革,并通过融入学生群体,在了解学生需求以及感受的基础上,在英语教学生扮演好引导者、合作者以及鼓励者等角色。同时教师要对英语教学工作充满热情,通过与学生开展平等交流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有轻松愉悦的心情,从而在减少学生学习顾虑的基础上强化学生信心并推动学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展主动的探究与创新;二是教师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教学开展以及教学评价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参与,从而确保教学设计、教学开展以及教学评价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与认知规律。另外,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以及理解要体现在教学细节方面,如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责任心与爱心,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思考时间等;三是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教学能力,通过展现自身人格魅力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在专业能力以及个人举止和思想道德多个方面为学生树立楷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要求同时也应当是教师对自身所提出的要求。并且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通过以身作则来对学生进行激励与感染,从而推动学生将这些内容转换为学习动力。另外,教师要在提升自身专业修养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自身负责、热情、幽默、真诚的品质,同时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体现出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构建保障。
(三)运用多元化的激励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通过对学生开展激励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的作用在于让学生体验到教师对自身的认可,并让学生体验到努力学习所带来的成功体验。在对学生开展激励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一视同仁,而不能够因为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学生英语学习信心不足产生的原因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先天问题,如结巴、口吃等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具有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在英语口语的学习中往往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二是不良心理暗示。在英语学习中,许多学生都重视关注他人对自身的评价以及与他人的关系,并表现出了强烈的自尊心与自我意识,而具有内向性格的学生则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如自我否定导致信心不足;三是外界评价。部分家长以及教师对于孩子和学生要求太高或者过于挑剔,并因为孩子和学生没有达到自身预期而进行否定,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很少具有成功体验,并容易使学生产生自我否定。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使用激励性语言来对学生进行鼓励。同时要求教师能够在与学生构建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在课堂中体现出和蔼的态度,在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则应当保持耐心并用委婉的方式来提出学生可接受的建议。另外,特别是在英语作业的批改中,教师要重视合理使用激励策略。一是对于后进生的英语作业,教师要重视挖掘学生通过作业展现出的闪光点,并在了解学生英语基础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合理的改进建议,并对其求知欲与上进心进行激发;二是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则应当重视监督与引导,在肯定学生进步潜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三是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应当在提出表扬的同时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让这些学生具有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
(四)重视学生学习意志的培养。
学习意志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效的方面,同时也体现在学生的生活方面,良好的意志力能够强化学生的自控能力以及人性,这对于提高学生坚持英语学习、适应学习压力以及抗挫折能力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应当具备的意志力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自觉性。具有良好学习意志的学生能够在自我监控与自我督促下开展英语学习;二是坚韧性。具有良好学习意志的学生能够勇于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三是自制性。具有良好学习意志的学生一旦确立学习目标,就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行为以及学习心理作出良好的控制。在对学生学习意志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即要求教师以学生的意志水平和情感特征为依据来引导学生对自身消极的心理问题作出克服,并强化自身的控制能力,同时要鼓励和引导学生面对挫折与失败,并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而且有必要引导学生确立可行且明确的目标。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意志行为需要以行为目标作为基础,学生是否具有明确且可行的目标,决定着学生能否保持努力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确定明确可行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并在监督和引导学生学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中作出总结、评价与反思,从而使学生对自身目标作出调整与改进,使学生在对自身进行鞭策的前提下有方向性地坚持学习并提高学习自信;四是自我分析。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自身所具有的英语基础以及优势、劣势作出认识,并在此前提下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目标,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实现目标,则教师应当对学生开展表扬和鼓励。
(五)通过开展合作学习来调动学生情感。
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并以小组形式来作为学生学习中的基本单位,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问题探究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具有着重要意义。在英语教学应用合作学习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扮演组织者、参与者、监督者、引导者以及评价者的角色,具体而言,教师需要负责组织与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并在学生开展分组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监督、对课堂纪律以及秩序做出控制,并在最后对学生开展分组学习的情况作出评价与总结。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以及学习积极性方面能够发挥出重要作用,并且能够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自主探索问题答案,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合作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以班级人数以及学生特点为依据来开展合理分组,并将阅读任务、口语任务等当做问题核心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同时教师要激励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中形成小组成员之间以及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行调动。
参考文献
[1]钟清兰.布朗情感因素理论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运用[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2]葛文山.语文教学给英语教学的三个启示[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8
[3]宫学军.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引论[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作文教学与情感因素 篇11
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发展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对高职高专的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公共英语教学花费时间多效率低下的现象很普遍,笔者在执教过程中也常听到一些教师的抱怨:学生上英语课睡觉、聊天、玩手机,做什么的都有,上课的积极性很低,还有些学生英语单词的音标都不会读,老师上课学生听不懂等等,以上英语课堂出现的种种现状,看似好像是现在的学生难教,导致教学效果差。但笔者认为是很多教师还没有较好地完成“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多数教师片面强调知识传授,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导致了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相脱离。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应该让情感因素作用于英语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理论。
二、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及运用策略
1.情感因素教育培养理论依据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主要分为积极情感态度和消极情感态度两种。其中,前者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而后者会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有很大的影响从而降低学习效果。另外,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Rogers认为“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过程。”这表明情感与认知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只有对学习知识产生了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2.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运用的主要策略
(1)营造和谐的课堂师生情感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普遍偏差,经高考失利后,大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如果给学生营造一个快乐、自主、和谐的英语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语言交际活动,也是学生重拾自信心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用鼓励的话语、温和的目光、亲切自然的教学态度来创造宽松的学习心理环境,消除学生胆怯紧张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添加激励性评价用语“come on”“good job”“perfect”“wonderful”等。简单的激励性评价用语是对学生的一种心灵抚慰,一种莫大的鞭策,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2)理解和宽容学生,减少他们的消极情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情感。许多学生在英语课上持有一种“混时间”的学习态度,对于英语学习满不在乎,甚至还有些学生喜欢逃课。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不能放任不管,相反对他们要有大量的情感投入。笔者也曾碰到过一个学生上课态度很散漫,课堂活动也从不参与。之后笔者通过聊天建议他摆正心态,先从基本的单词音标开始学。在学生自身努力和笔者的帮助下,他终于掌握了英语单词拼读,上课也更认真。从这点可以看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差生,关键还在于教师能不能不歧视、不讨厌、不排斥他们,给他们以极大的信任和理解,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
3.教学方法多样化,丰富学生个人情感体验
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对正处于青春活跃的高职学生来说,一种教学模式反复使用会让他们厌烦。所以英语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设计教学活动的素材。比如,笔者在教授New Practical English Book2 Unit 3对话部分的时候,改变了以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的教学方法,而是先让学生找出对话中使用的打电话和接电话常用语,并把学生分成2组讨论,看哪组在黑板上写得又多又正确。任务一布置完,学生马上热烈地讨论起来,最终黑板被学生写得满满的,这样下来既愉悦了气氛又学到了知识。另外,在教授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故事性较强的文章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学《新视野英语读写教程》Book4 Unit 2课文时,笔者设置了一些问题:
What has happened to the author?
What saved him from dying?
Who did he make a blind date with in 1957?
What is the author still hungry for now?
学生按照问题在课文中查找相关信息,通过以上的问题的讨论和分析,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使学生了解了故事发展的脉络。
三、结语
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认知的差异,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能动作用,提高教学内容的情趣,引起学生积极情感的体验,通过情感因素的运用与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和质量。
作文教学与情感因素 篇12
一、情感因素的内涵
英语口语学习不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 也是一个情感的感知过程。情感因素对英语口语教学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积极的情感因素会激发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欲望, 从而优化他们的英语学习效果。目前情感因素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他们对情感因素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本文选取了四个与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关系最为紧密的因素:焦虑、自信、动机、态度。
1、焦虑
大部分高职学校学生因为高考失利才不得已选择了高职院校, 他们或多或少存在自卑感。部分学生虽然想学好英语口语, 但是由于英语基础薄弱, 在英语口语学习的失败经历, 导致他们存在焦虑感。此外, 教师的态度也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教师过于严格, 对学生严苛, 这样学生会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抗拒心理, 以至于不敢参与到交流中来。单调的教学方法、枯燥的课堂氛围以及教师评价方法欠妥当也会给学生带来焦虑情绪。在英语口语学习中焦虑主要表现在:学生出现不敢在公共场合说英语、害怕出错、不敢大声说话、发音不准、表述不清迟疑、思维紊乱等情况。
2、动机
动机可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融入型动机指学习者期望通过对外语的学习而融入该语言社团, 利用该外语与该社团交往和沟通。工具型动机则指学习者将该外语作为工具以获取经济方面或其他方面的实惠, 如通过考试、获取工作等。一般来说, 持融入型动机的学生比持工具型动机的学生学习效果要好。因为后者情感过滤高, 达到目的就会停止学习。而前者能更热情, 更持久地学习。由于高职院校英语口语与学生未来就业不存在直接的关系, 因此不少学生持英语无用论, 他们学习英语只是为了通过考试, 拿到毕业证, 完全忽视了学习英语最基本的目的是交流。一旦通过考试, 他们就不再学习。
3、自信
自信就是外语学习者对自我价值和能力的主观评价和自我意识。研究者认为自信强的学生外语焦虑较低, 学习动机较强, 对于口语学习热情相对高涨, 他们更乐于说外语, 不怕犯错误。而在同样的语言学习环境中, 自信弱的学习者情感焦虑较高, 由于过多地顾及面子, 怕出错, 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外语, 致使他们怯懦自卑, 语言发展因此受到严重的阻碍。高职学生的焦虑心理导致他们学习英语口语时普遍自信不足。再加上高职院校不重视英语口语, 投入少, 缺少相关实训设施, 学生应用英语的机会很少, 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自信。
4、态度
态度是一种对事物比较持久的倾向, 是学习者在达到目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持续性。学习者以往的外语学习经历会影响他们学习该语言的态度, 成功的学习者会有积极的态度, 进而促进良性的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积极的态度又将导致学习的成功。在高职学校的英语口语学习中, 部分学生动机不足, 持英语无用论, 他们冷漠对待英语口语学习。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 学习内容的难度超出了自己的预期, 学习英语口语往往力不从心, 他们容易失去学习口语的兴趣和信心, 甚至“恨屋及乌”。而有的口语课堂上师生之间缺少交流, 老师操之过急, 采用一些过激手段, 师生关系恶化, 这也使学生消极对待口语学习。
二、高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情感策略
1、改变焦虑紧张、缺乏自信的弱势心理
要降低高职学生的焦虑, 首先学校和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难度适中, 内容编排合理、并且能够提高学习情趣的口语教材进行教学。其次不必太拘泥教学的条条框框, 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 大胆尝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利用广阔多样的教学环境, 不断降低学生的焦虑感, 给他们新的感官刺激, 吸引学生对于自己课堂的兴趣。最后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对基础差的同学多鼓励、少批评, 在课堂上适当增加一些游戏或者表演环节, 多组织一些英语演讲、辩论赛等活动, 这在无形中联系了英语口语, 在娱乐中消除了学生的焦虑心理, 提高其自信。
2、提高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
首先教师应先让学生认识到口语的重要性, 明确口语教学的目的是有效地进行交际。这样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其次改变口语课堂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 为学生创造轻松平等的口头表达交际的环境, 教学内容上选择能引起学生内在兴趣的话题。对那些不愿开口的学生, 有意识地要求他们回答问题, 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这样学生学习会有一种安全感, 归属感, 不会因为焦虑、挫败, 而对学习失去信心。最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交流。老师可以采取分组合作、讨论、项目教学等形式让学生融入课堂, 使得他们通过亲身参与, 自主与他人交流思想、观点和看法。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还提高其英语运用能力。
3、谆谆善诱, 帮助端正学生口语学习态度
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与需要, 培养学习者对自我的积极态度。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引导、激发学生去主动积极地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人而异地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换位思考, 尝试着站在学生的位置看问题, 解决问题,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按照人的交际准则, 寓乐于学, 组织好每堂课, 使学生学有所乐, 学有所得, 提高课堂凝聚力。最后培养对英语口语学习结果的积极态度。在口语课堂上对学生多实施正面评价,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认可每个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价值。使学生在口语学习过程中, 保持主动积极态度去学习。学生对课堂气氛的正面感受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有着积极影响。
4、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首先必须确立学生是主体的意识。英语口语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师生双方通力合作的过程, 他们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口语教学必须把学生当有自觉能动性的人, 是有一定认识能力的主体。其次在口语教学课堂要循循善诱, 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帮助学生在口语学习上对自己提出适当的要求, 自觉地督促自己, 管理自己。最后在以学习者为主的英语口语课堂上, 教师应成为学习者语言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 给学生提供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的机会, 帮助学生学, 创造条件让学生学。教师角色的转换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习者端正学习态度, 增强其自信, 降低外语焦虑。
三、结语
情感因素对高职英语口语学习有深远的影响。合理运用情感策略, 不仅能提高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自信, 增强他们口语学习的动机, 有效地克服学生口语表达过程中的情感障碍, 促进学生更多地“开口”, 以提高其交际能力。
摘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 然而情感因素却成为了阻碍高职学生口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选取了几个目前研究比较广泛的情感因素, 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情感因素,高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参考文献
[1]陈芙蓉.情感策略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 (5) :103-104.
[2]石永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J].外语教学, 2000 (4) :8-11.
【作文教学与情感因素】推荐阅读:
作文教学与情感培养09-16
英语教学情感因素09-20
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因素06-18
教学中的情感因素09-01
物理教学中情感因素06-02
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07-20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07-10
物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06-19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论文11-05
作文教学中情感培养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