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与英语教学(共12篇)
非智力因素与英语教学 篇1
章兼中教授主编的《外语教育学》一书中所阐述的外语积极学习理论原理, 力图最大限度地开发非智力因素,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 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同时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努力培养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决心和毅力。非智力因素有其较广的外延, 包括学习动机、情感、意志、兴趣、性格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一、英语学习动机及其激发与培养
英语学习动机是指英语学习的动力因素。包括学习英语的社会目的和需要、学习英语向往交际的需要、应用的需要、精神的需要等。教学中英语学习动机可归纳为学习英语的目的、态度、兴趣等, 它不是单一结构, 而是一个交叉型、立体型、多层次、多因素构成的过程。学习动机与学生所处的社会条件、教育和教学条件直接有关, 可分为两类:融合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前者指学习者为了直接与外语群体交往, 理解他们的社会和文化, 甚至成为其中的一员而学习外语;后者指学习者出于职业或其他需要把英语当做工具来学习使用。两种动机不是孤立的, 在教学上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受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师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和艺术语言、最优化的教学程序等多方面的影响。此外, 学习内容、知识领域和个人成绩等因素也都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 不仅可以调动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为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创造有利的条件, 而且还可以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从而有利于今后的学习。所以, 学习动机的激发对于教学工作同样是重要的。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启发式教学, 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二、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及对策
英语学习中的情感, 是指学习者对英语和英语使用所持的态度、对本族语与外语的关系以及本族文化与所学语言国文化关系的看法。情感对学习有动力或阻力作用。积极的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消极的情感不但妨碍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语言输入和使用语言的机会, 还会妨碍学生对已输入语言进行有效的吸收和消化, 妨碍语言活动的质量。重视情感因素, 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状态, 对所学材料中包含的思想道德意义、美学意义产生共鸣并形成理性的渴求等是外语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 应重视两点:一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最直接, 许多情感因素因此可以调整变化。教师不仅要注意防止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 还要积极主动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状态。二是重视学生在情感方面的个别差异, 不同情况应区别对待。
三、克服语言焦虑感, 培养学习英语的意志和毅力
语言焦虑感是指学生在使用外语时, 感到自己的外语水平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产生的紧张、害怕的感觉。语言焦虑感的产生, 是由于学生缺乏自信心或学习目的不明确而导致的。因此, 语言焦虑感加大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克服语言焦虑感, 首先应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肯定和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妥善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意志是指学生在学习使用英语的过程中, 自觉地确定学习目的, 并根据学习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 努力克服困难, 实现目标的外语学习心理过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毅力, 能有效地克服语言焦虑感, 提高外语学习的质量。
四、研究学生性格结构差异, 因材施教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而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首先, 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有许多材料渗透了思想教育因素, 教师应充分挖掘, 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中。使学生在深刻理解课文蕴藏的道德美、伦理美内涵的基础上, 在潜移默化的情感陶冶中,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正确的审美观。其次, 练习实践可使学生明确行为目标和自控能力, 形成坚定的意志和毅力, 以此来培养和减少性格差异带来的学习效果差异。第三, 增强差生的自信心, 减少与优秀生的差异 (含性格结构差异和知识能力差异) 。这样, 才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四, 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都需要个别指导, 以帮助他们形成有益于学习和符合社会要求的性格品质。对于固执的学生, 要帮助修正错误;对于自卑的学生, 应热情帮助, 使之增强自信心, 克服自卑感。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积极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 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学习兴趣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激发, 还需要在课下培养和保持, 以便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 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教师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决定学生的精神状态。教师应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上好每一堂课, 从仪表到一言一行向学生传递出热爱教学活动的信息, 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语言艺术。绝大部分学生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缺乏积极参与的意识。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法和艺术。应注重精讲多练, 置学生于主体地位, 创设“表现”环境;知识的讲解应举一反三, 化难为易。 (3) 挖掘教材趣味性, 兼顾背景知识教学。现行教材内容中有不少是关于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思维方式的材料, 另外还有大量热点问题的材料。这些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充分挖掘。 (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鼓励学生在课内认真学习, 课外补充完善所学知识。
六、结论
美国心理学家Glaser把非智力因素开发称为“新能力”研究。“新能力”概念的提出, 改变了关于人类能力的理论内涵。学习者学习外语的能力应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研究非智力因素开发的途径亦成为外语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非智力因素开发, 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作用是巨大的。
在学生智力水平和已有知识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这一语言实践主体的积极性、自觉性和驱动力, 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学习效率。在教学中, 教师一方面要开发学生智力, 另一方面也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只有二者有机结合, 才会带来教学质量的较大提高。
非智力因素与英语教学 篇2
非智力因素与小学外语教学
主题词:小学英语 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 摘要:在英语教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一节教师苦心设计、思路清晰、连接紧凑、逻辑严谨的英语课却不一定赢得学生的喜爱。这是怎么回事么?本文旨在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通过运用教学心理学理论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来分析小学儿童外语学习过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小学儿童外语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及其途径。 或许许多小学英语教师常常有这样的体会:一节设计得思路清晰、连接紧凑、逻辑严谨的英语课学生却反应平平,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还得从小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去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人在学习时,有两方面的因素在共同参与,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主要指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思维力等;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人格等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智力因素在成人的外语学习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在儿童的外语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相对缺乏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坐不住,坐不久,爱玩、爱唱、爱游戏、爱活动、爱表现,“好玩就学,不好玩不学”,不可能像成人一样拿着厚厚的一本书读呀、背呀、分析课文的语法结构,但他们有优势,那就是记忆力好,形象思维好,模仿能力强。同时,语言运用是一种程序性知识,是一种自动化能力。小学生学外语重要在于遇到熟悉的语境就脱口而出而不是先思考讲这句话要用到哪些单词,然后再根据语法规则将其构成句子。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小学生学习外语动力主要来源于非智力因素,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所以一节逻辑严谨的英语课不一定能吸引学生。要想吸引学生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非智力因素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学习过程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首先,学生的动机、兴趣与外语教学。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英语,动机与兴趣密不可分,甚至兴趣就是动机,动机就是兴趣。总而言之直接动机胜过间接动机,他们之所以学英语是因为“我喜欢”,喜欢英语老师、喜欢英语课可以表演、喜欢英语课课以唱歌、喜欢英语课还可以跳、玩等,少有学生说为了学好英语而喜欢上英语课。所以在感情上接近学生,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交往树立平等的观念,留意他们有特色的语言,观察他们喜欢的活动,偶尔参加学生“幼稚”的游戏,对他们和蔼可亲能让你成为学生心目中“好玩”的老师,这是维持学生直接动机的基础。除此之外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和结构为主线,围绕任务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有趣的活动,迎合学生对演、唱、做、玩、画等形式的活动有较大的兴趣的特点。如在巩固英文字母的书写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英文字母画画。如下图所示: 教学2 src=“/thesis/img/200509/2005920173439132.jpg” border=0> 教学1 src=“/thesis/img/200509/2005920173440725.jpg” border=0> 第二,学生的情感、情绪与外语教学。英语学习中的.情感,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而产生的体验,基本的情感可分为快乐、悲哀、厌恶和恐惧等。情感有调节行动的功能,对学习有动力或阻力作用。积极的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而消极的情感 妨碍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语言输入和吸收消化的效果以及大胆使用语言的信心。教师的评价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重要途径。表现得好,抚摸着学生的头说:“Fabulous!”;做得不够好就告诉他如果能怎么样就更好了。学生善于从两个方式中学习,一、从肯定中得到强化;二、从示范中得到纠正而不会丧[1] [2]
非智力因素与英语教学 篇3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 教育观念 教学方式
非智力因素是什么?顾名思义,它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等方面。从心理上讲,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则不然。
现如今,随着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家长们出外谋生,留守儿童在一个班级里占了绝大多数。因亲情的缺失,学习生活的孤寂,加之社会教育的偏差——只重视智力,不重视孩子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使这些孩子感到迷茫和无助,让他们静下心读像蚯蚓式的英语是很困难的。因此,教师该如何运用心理学上的某些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呢?
曾经有一篇权威性的报道是这样描述智力的:小学生的智力因素在学习中占70%,也就是只要聪明一点点,就可以取得好成绩,但到了初中,智力因素只能占到50%,对待学习的态度起决定因素;而到了高中,智力因素只占30%,对待学习的态度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取胜的关键。加之学英语是一种不断积累、坚持不懈的过程,这就要有顽强意志力和信心。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恒心,注重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
一、学英语是一种不断积累、坚持不懈的过程,要有顽强意志力和信心。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恒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注意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坚持力。十四五岁的孩子好奇心重,对新鲜事物容易引起兴趣,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教师要利用课本知识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不断地探究、挖掘。如: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个话题“You look excited”第一课中,简问康康:You look excited,why?我们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康康如此兴奋呢?是有好玩的事还是有意外惊喜的事发生?哦,是的,康康说:My father and mother want to invite your parents to go to the movies. We can spend the evening at my house, my mom will prepare some delicious food for us.双方父母不在家,相约去看电影了,而且为孩子们准备了美味的食物,简和康康当然非常兴奋。如此这样,得归功于设置的问题:(1)Why does Kangkang look excited?(2)Is Jane excited,too? (3)Why does Mr. Brown look disappointed?从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习了系表结构及情绪的表达,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利用心理咨询的技能,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按照心理咨询的观点,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建立是开展心理咨询的前提条件。就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双方的关系起决定性作用,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1.尊重学生,无条件地接纳、信任学生,礼貌、平等、真诚对待学生。英语这门功课需要平时点滴的积累与训练,在乡下,学生本来基础薄弱,加上平时训练不足,要取得进步需要信心与勇气。学生在身心各方面都有待成熟,其身上的消极、错误、灰暗的一面肯定居多,应给学生营造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其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敞开心扉,从而活跃课堂。
初中学生的心理处于矛盾期,时而心潮澎湃,时而心绪低落,教师的热情会激起学生的热情。上英语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目光、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表达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热情;在学生心存顾虑时,教师应认真、耐心、不厌其烦地向学生表明:要做成一件事,保持高度的热情才能成就自己。在学生面对英语考试失败时,教师真诚地向学生讲述名人的经历,以及如何战胜挫折的方法,处于未成年的初中生会更容易接受。
2.与学生“共情”,共同走出英语学习的困境。所谓“共情”,是指“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也就是说,体验对方的内心世界。学生在学英语的过程中单词记不住,课文背不住,练习不会做,老师要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不能一味地责备批评学生,甚至怀疑学生的能力,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和成长经历,存在个体差异很正常。老师要做的是理解学生,体验学生内心的感受。
3.积极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变化,帮助学生发掘身上的闪光点。记得有一伟人说过:人成长的过程是不断犯错误、纠正错误的经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犯错误是难免的,学英语的过程也是一样的。(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如学生把原来的坏习惯改正了,我们就给予表扬、鼓励。(2)班级里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优缺点可以关注。如有一次,班级里有个成绩中上的学生老是把单词的字母写错,如delicious写成dilicious,这是学生的粗心造成的,这时老师就拿细心的中等生比较,说:如果老师哪天有魔力,我就把黄某某(中等生)的细心代替你的(中上生)粗心,你说,能让老师实现吗?说来也怪,这位学生从此改了这个坏习惯。(3)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不管是书上的,还是课外的,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我们学习了“food festival”这一单元,有一爱好煮饭的学生问:老师,我做了一个牛肉汤,可我不知道糟菜、地瓜粉用英文怎么说?把我震惊了,这可是一位英语成绩中下的学生。我在课堂上就对他进行表扬,表扬他敢于提问题的精神,表扬他做事有逻辑性的能力,表扬他克服对英语胆怯的勇气。虽然我不知道英文怎么说,但我跟他说我会帮忙上网查的。
4.利用“绘画与心理治疗”的咨询技术,走进学生的内心。我在无意间了解了“绘画与心理治疗”这个技术,这个技术通过画自画像、树、房树人等形式,对学生的个性、情绪、情感、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等都可以深入的了解,也可以打破学生的防御心理,接纳老师的帮助与支持。它贴近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从而发展自己。如有一学生单词老是背不起来,但在房树人组合图中,看出他的形象记忆很好,我就鼓励他把单词与现实生活中看到的物体联系起来并加以想象记忆,结果很快就记住了新单词。通过绘画,让老师和学生了解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困惑,排解心理的压力,放松心情,更有效地学习英语。
总而言之,虽然学英语的过程是艰辛而漫长的,需要付出努力和辛勤的汗水,如果教师能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式与方法,运用心理学上的某些非智力因素来促进学生英语的学习,那么,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就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燕国材.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海师范大学.
非智力因素与英语语言学教学 篇4
1 英语语言学课程和研究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之前, 中国的英语课程“重文学, 轻语言”, 语言理论课程采取20世纪50年代的方法。60年代后, 由于受到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 语言理论课程开始逐渐加入外国语言课程, 它经历了从选修到必修的转变过程, 根据 (1990年, “高级英语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 (试用版) 以下简称“试行版”) , 高年级的学生可设立“选修课”的语言学课程。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 (2000年, 以下简称“纲要”) 将被列为高年级英语语言学“必修的”英语课程。国内英语语言学课程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公布了1987年和1988年, 国内一些知名的专家讨论和外语课程。2000年以前, 当然还没有一个跟踪状态的研究文献。2002年, 严潘的“语言学英语专业类课程的调查”表明, 国内高校英语语言学恢复教学。语言学课程, 在过去的五年中增加了不少知名学者的研究文献, 但总体来说, 语言学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只是一小撮。此外, 大多是只是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如研究或任务型教学等教学的研究, 而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却很少, 大纲以外的语言学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2 非智力因素的含义
自1983年以来, 中国的学术界关于非智力因素概念的含义有着许多不同的界定, 同时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如1983年赵中天提出的”非智力因素即人格因素”;1983年吴福元提出的“非智力因素是智力结构中的动力结构”;1992年林崇德提出的“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智力与能力之外的又同智力活动效益发生交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等。虽然非智力因素的含义有各种不同意见, 但总的来说西方和中国的界定区别在于两点:
1)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智力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中国认为它是没有智力成分的;
2) 西方认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最佳的效果, 中国的观点则认为, 即便没有智力因素它也是可以独立运作的, 同时能单独发挥它的作用。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 由于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总的来说比较开放, 它的分支过于宽泛, 这个特点并不能帮助我们进行实践和实证研究, 它需要几个公认的能学业的成绩有更大影响的因素, 如动机, 兴趣, 情感, 意志, 性格和其他因素, 那么就这些因素的结构, 功能和效果, 以及如何促进的问题开展研究和讨论, 以帮助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和成功。
3 非智力因素和智力之间的关系
对于非智力和智力因素的关系, 有很多种解释的版本, 我认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是彼此相互制约的。
1) 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制约。制约的意思是既促进又牵制, 我们来这里主要强调促进方面。虽然智力因素受到先天性的影响较多,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智力的发展也一直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智力活动能够取得成功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 因为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能够促进智力的发展。此外, 非智力因素还可以弥补一些智力的弱点。正如古人云:“勤能补拙”, “笨鸟先飞”等, 是说明这一点的很好的例子。研究表明:人的智力一般, 如果你有良好的性格, 就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 顽强, 自信和浓厚的兴趣等, 而且有可能实现一个智商高的人所能达到的成就, 甚至超过他。
2) 非智力因素对非智力因素的制约。人们通过科学对新的东西进行探索, 认识客观世界, 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逐渐养成了浓厚的兴趣和情感, 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个性特征。换句话说, 开展智力活动对非智力因素作了一定的要求, 从而促进其发展, 这是其一。另一方面, 智力因素将这些优秀的品质一并培养起来后, 能塑造出一个优秀理智的性格。
3)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者融合在一起, 共同作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联系, 共同作用, 智力活动离不开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也需要智力活动来实现。一个人的成功不能单方面通过智力来实现, 也不能单方面只靠非智力因素, 需要许多其他因素 (条件) 下的相互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共同作用。
4 非智力因素在英语语言学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在智力与能力发展中起动力作用, 它是引起智力发展的内驱力, 非智力因素在智力发展中起着习惯和补偿的作用。因此, 非智力因素在英语语言学的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学生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 如果他非智力因素得不到发展, 往往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功, 另一方面, 学生的智力水平一般, 非智力因素的发达, 却有可能实现学术职业生涯的成功。达尔文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 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 对长期探索的坚韧, 对观察的搜索, 加上对事业的勤奋。”可见, 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 个人的智力因素是很重要的, 但是非智力因素的特殊作用也不可忽视。
1) 非智力因素在英语语言学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能动作用。非智力因素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的调节机制。非智力因素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 端正学习动机, 使学生有着正确的学习态度, 能把握住重点, 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求知欲等, 这些都有助于改善学习成绩, 使学生在英语语言学的学习过程中的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相反, 非智力因素不发达的学生, 学习热情不高, 注意力不集中, 情绪不稳定, 缺乏毅力。因此, 教师在教授语言学中使用的非智力因素的能动作用是必要的, 与此同时继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从而培养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 努力学习。
2) 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英语语言学。任何活动, 包括学习, 都应该要有一定的动机, 并指向一定的目标, 如果没有学习动机就很有可能没有学习目标, 当然, 活动就不会取得任何结果。长期形成的动机, 可以用来确定活动的目标, 非智力因素可以用来引导人, 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 在语言学习的活动中, 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然后让他明白我们必须掌握宏观和微观语言学的知识含量从而在今后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的过程中, 始终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3) 让学生通过调节学习行动来更好的学习学习英语语言学,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活动中, 学生不能始终保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此时的非智力因素, 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身体和精神能量, 做到有张有弛, 提高活动的质量。在此之前, 我们在谈到英语语言学时, 都能明白这个痛苦的学习过程, 如果学生不能准确的把握好学习的程度, 思想上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只有当学生要开始学习抽象的, 难以理解的语言学理论时, 让自己的身体和情绪都保持最佳的状态, 这样才能提高效率, 并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 否则学习理论个保持情绪两者都没有做好, 还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5 培养英语语言学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
1) 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语言学,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象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态度。”“那些知道比好, 好之者, 不如乐之好。”至于满足了以上两个基本因素才能产生兴趣。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兴趣可以发展和变化。缺乏兴趣的学生, 在学习枯燥的知识和困难的研究过程中遇到无趣的内容是十分正常的。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 应该适当的改变学生在传统教学中的角色。创造一个轻松愉快, 具有更少的压力和心理氛围特定的视觉和生动的学习环境。
2) 学生积极的情感。虽然英语语言学很深奥难懂, 但是英语语言学教材中与情感因素有关的内容同样是相当丰富的,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从情感的角度, 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内在情感元素, 并善于运用表情把它表现出来。至于缺乏情感因素的教材中, 可以自己尝试给予一定的情感,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寓教于乐, 陶冶学生的情操,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结论
非智力因素有利于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 同时帮助学习者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 并最终实现学习目标。英语语言学的教学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非智力因素的利用, 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近年来, 教学英语语言学效果不理想, 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行动延缓, 这导致最终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不了解。通过以上论述, 我们发现, 由于学习者对这门课程的不熟悉, 教师应当在教学时帮助学习者制定一个明确的和合理的学习目标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的作用, 同时要结合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应把教学实践和教学内容相结合, 对学习者进行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进行分析, 再结合非智力因素的内容和特点, 最终会找到合适的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和学习活动。
摘要:在大学的英语语言学教学应当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培养, 但是除此之外, 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英语学习的正效应也不能够忽视。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认识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师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 更应当注意从从其他方面着手像积极的情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良好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同时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对英语语言学学习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英语语言学,非智力因素,培养
参考文献
[1]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2]井升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原因[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 (1) .
[3]叶弈乾.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251.
非智力因素与英语教学 篇5
非智力因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文/邱飞丹
摘 要: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是素质教育必备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在开发智力因素的同时应重视对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利用。这不仅使心智和谐发展原则较好地得到贯彻,而且还可以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培养。
关键词:激发兴趣;强化动机;培养意志;持续探求
智力因素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特征,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工程系统;非智力因素则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动力系统。没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智力因素就难以发挥作用;没有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也将成为无效力的活动。两者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然后共同发挥作用的。所以,根据心智和谐发展原则,语文教学中除了自始至终贯穿着智力活动以外,还应特别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利用。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文学作品的教学中,除了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等智力因素外还要培养他们健康的情绪和情感、良好的意志和行为、高尚的道德和情操,使教养与教育、智育与德育等方面和谐发展,稳步推进素质教育。由此可见,开发和利用非智力因素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能力形成的素质教育中,已成为至关重要的部分。
一、激发兴趣,唤起渴求
学习兴趣是语文学习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对于维系注意力,增强记忆,激发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因此,要想学好语文,首先要积极培养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语文的渴求。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是多渠道的,但最主要的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不断尝到甜头,并使其能力有表现的机会。这方面应从以下三点入手:
1.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真正培养起初中生语文学习的主体意识,教师的主导作用何其重要。初进中学校园的初中生尚为半大不小的孩子,心理上还未渡过断乳期,对教师的依赖性还很重。所以,初中的语文教师必须肩负起改进他们学习姿态的任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中学语文课堂应贯彻“三多三少”:多提倡有意学习,少进行无意学习;多要求理解学习,少进行机械学习;多开展顿悟和发现学习,少进行模仿和传授学习。教师主要的工作是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自主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自学、讨论、探索实践以致牢固掌握所学内容。只有这样做,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培养他们学习的主体意识,完成一种角色的转换,一种观念的更新,尽早锻炼出语文学科学习的`独立操作能力,即“自我提高的能力”。让学生看到自己潜在的能力,进而形成对语文学习的渴求和向往。
2.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适时适宜地表扬鼓励。如,一次提问中有某些独到的见解、一次考试的好成绩、一篇作文的发表,都可以成为促进语文其他方面成功的契机和内驱力。对于学困生,哪怕有一次回答正确,也要给予大力表扬和鼓励。多次刺激,即可产生兴趣并逐渐加浓。
3.开展广泛多样的课外活动
比如,推荐阅读书目、开展读书活动、组织学生文学社、出版班报、自办刊物、举办演讲比赛、举办诗歌晚会等。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创设优良的外部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渴求心理,而一旦兴趣形成,就会极大地提高语文学习效果,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强化动机,主动寻求
当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被激发时,学习语文已从外在环境的诱导变成内在机制的需求。换而言之,就是在没有明显的外在压力的情况下,由于自己的内心要求,如,求知欲、审美情趣等产生了学习动机。这种内在动机,使学生对语文产生主动寻求学习的行为,从而更牢固、更深刻地理解掌握学习内容,学习语文由被动状态进入主动状态。这一阶段就要求教师强化学习动机,刺激学生主动寻求学习。这个阶段需着手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语文学习的目的性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在从事学习和工作中的基础工具作用以及对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作用
语文科是一门体现强烈人文精神的学科。正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总结的那样:没有哪一门学科能像语文这样充满着生活的气息,没有哪一门学科能像语文这样洋溢着人情味道,没有哪一门学科能像语文这样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营养――东西南北,古今中外一切科学的、艺术的、宗教的、历史的、伦理的、民俗的知识。难以想象,一个学不好语文的学生能把别的学科学好。因此,打好语文基础也是今后接受终身教育的必要前提。这样,使学生产生学好语文的心理趋向,进而诱使他们主动学习,形成学好语文的内在动机。
2.利用效果反馈,巩固学习动机
动机产生需要一定的契机或某种外界的刺激,而某种成功则又可以巩固动机。比如,使学生的作文反复作为范文荐读,就会产生写好作文的强烈需要,当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投向某刊物稿件得以发表,就产生强烈的成就感,激励学生更加勤奋写作,并使其写作热情转化为具有一定目标的稳定的心理动机。
3.创设各种情境和条件,促进语文能力的迁移和利用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学习语文,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又以课外促课内。例如,创设置良好学习环境,如,班级订报纸杂志、课前五分钟演讲、开辩论会等,使学生有更多的语文能力训练机会。也可以寓语文能力训练于各项活动中,如,填写“班级日志”“值日小结”等,与班级工作结合;开展主题班会、民主生活会等与班团活动结合;还可以与其他学科配合――与生物教学配合可以让学生写《校园百花谱》,与历史学科配合可以写《家乡古迹探源》,与思想品德学科配合可以写思想品德小论文等。通过发掘,创造各种机会,有意识地将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迁移和转化为语文能力,使学生学习语文的需求不断强化,进而形成机制,主动学习语文。
三、培养意志,持续探求
学习语文是一项比较复杂而艰苦的学习活动。当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机形成时,就面临着一个如何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持续学习的问题。因此,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意志:
1.目的性品质的培养
这项活动就是通过理想、人生观、世界观和语文学科的重要性等诸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具有努力学好语文的明确指导思想,由明确目的指引向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决心过渡,进而形成坚强的意志。
2.持久性品质的培养
在语文学习中,往往会因为望不到知识的彼岸,使学生出现一种畏难情绪,这就要求在培养兴趣、养成动机的基础上,激励学生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可让学生从字词的积累、日记的坚持、卡片的摘录、文句的摘抄、古诗的背诵等方面做起,使学生逐渐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锻炼持久的耐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进而形成坚定的学习意志。
3.自制力品质的培养,这是至关重要的意志前提
有了自制力,才能排除干扰,克服困难,专心致志,自觉完成学习任务。自制力的形成,一方面源于学生本身已有的兴趣、动机、需要等心理本质;另一方面,则可从榜样、楷模中汲取力量,用古往今来文人名家的典型事例,或用一些名言警句鞭策自己,进而形成稳定的心理定势,坚持不懈。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语文学习这项复杂艰苦的智力活动来说,就会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推动力,进而使学生孜孜不倦,持续探求。
非智力因素与英语教学 篇6
人的心理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智力活动不可能孤立地进行,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发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是互相联系、影响和制约的。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与培养智力因素同等重要,尤其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既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又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直接影响幼儿智力的发展而且影响着一代人的根本素质,这就不能造就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人,与教育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幼儿园必须重视研究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及培养问题。
目前,我园的美术教育非常有特色,深受孩子们喜爱,那么美术教学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是否有联系?用孩子喜爱的美术活动来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是否可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研究发现:艺术教育的目的最主要的是以健全人格的养成为目标,兼具儿童理性的认知活动与感性的创造活动。一个优秀的儿童画指导者,要摒弃流行的元素、摆脱陈旧的习惯程序,努力创造各种愉快的形式,引发幼儿非智力因素中各种优秀品质。看来,美术活动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那么,美术活动中哪一种形式是培养幼儿非智力因素的最佳途径,并且最能激起孩子的共鸣、最能被孩子所接受?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分析,最后我们选择了“漫画”。
二、漫画与漫画教学的特点分析
因为漫画是一种能以愉快的方式打动人们心灵的不拘一格的绘画形式,它同时也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漫画的“漫”字给这个画赋予了极大的自由,它可以不受题材、表现手法、绘画技术的限制,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恰好,我们发现儿童画本身正是一种不拘一格的绘画。而且幼儿习惯用形象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富于想象和幻想。漫画家需要幽默感。据我对幼儿长期观察,他们对视觉形象的幽默比语言想象的幽默更为敏感,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儿童这些学习漫画的心理优势使其“自己完善自己”。漫画的“漫”字并没有涵盖一切,它有自身的特性,它使用夸张、变形、比喻等多种手法和巧妙构思来达到传播、教育、娱乐等功能,许多幼儿读物就是以漫画的形式展现的。漫画中的夸张变形非常有趣,具有特殊的艺术美感,因此易被幼儿接受和喜爱。
我们对大量儿童作品的分析中发现,他们的作品天然具有漫画的效果。幼儿对夸张、变形、拟人、比喻、颠倒等表现手法具有浓厚的兴趣,百看不厌。他们自觉地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创作,表现出如痴如醉的游戏心态,这不正是我们追求的自然的儿童观、教育观吗?那么,我们就让幼儿在漫画学习过程中养成健全人格、追求美的品质吧!
三、实施的方法
(一) 通过漫画教学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
幼儿时期的情绪情感发展较为显著,但还是以易变性为主,表现比较外露、易激动、不易保持。针对幼儿这些发展特点,教师应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促进其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幼儿在漫画学习过程中,经常表现出高兴、愉快、满意等肯定的情绪和情感,这又促使幼儿积极地投入活动过程。幼儿在漫画活动过程中,体现出的情绪状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由漫画主题或内容引起的情绪体验。教师通常选择孩子熟悉的、喜爱的、有深刻印象和吸引力的事物或现象作为幼儿漫画的表现内容,或者画什么由幼儿自己确定,这样,幼儿容易激动并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其二,来自漫画创作过程本身的体验。任何一个目睹幼儿绘画创作的人都不能不为他们表现出的积极情绪所感染。他们热情洋溢地作画,尝试用不同的笔和材料画成不同种类的漫画。在画中,他们把自己夸张得和房子一样高大,把得了比赛第二名的中国队,排在第一名的领奖台上,这些画都是儿童情感的自然流露。作为指导者,必须具备和幼儿同样丰富的情感以及新鲜的心境,努力和着他们的节拍欣赏他们的曲调,因为指导漫画的目的就是要挖掘深藏在幼儿心中因人而异的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这样才能针对每个幼儿的需要给予创造性的指导。其三,幼儿漫画时的情绪兴奋与其情绪体验的强度和深度有关,也就是和感受力的强弱有关。
美国早期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先生认为:人类在幼小时期要赶紧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感受性,才能避免感受性丧失之苦。幼儿时期是培养感受力的关键期,我们看到,他们经常给太阳、月亮画各种漫画,给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注入生命,注入感情。小朋友的环保画《小白花怎么了》就是看到幼儿园门口的花被家长的摩托车、汽车废气熏脏了,触景生情,有感而作。指导老师要尽量鼓励和创造条件培养幼儿的敏锐感受力,这是一种宝贵的素质。
另外,漫画活动对幼儿社会高级情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道德感。幼儿道德的产生是以具体的道德形象为榜样,与榜样的具体行动比较而引起的。漫画是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丑恶的批判,在道德情感的培养中,它具有独特的功效。在漫画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第一,直接欣赏优秀漫画作品,让幼儿共同评价。例如通过欣赏缪印堂的漫画《是吗?是妈?》使幼儿对漫画中儿子的不道德行为产生否定的态度,激发儿童的同情心和对长辈的的尊敬之情。第二,以伟大的艺术作品为媒介,鼓励幼儿创作成漫画,以此培养各种道德情感,如集体感、荣誉感、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感等。第三,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生活,讲述亲身体验,并进行创作和评价。指导老师应通过各种渠道,丰富幼儿的道德体验,提高其道德评价能力。
2.理智感。理智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体验。幼儿理智感产生的突出表现是好奇好问,它较多的与具体直观的事物相联系而产生认识的兴趣。漫画可成为幼儿认识世界的一种桥梁,在漫画教学中,创造一种认识环境很重要,例如设立图书角,给幼儿提供各种科学知识漫画、动物漫画等,一方面满足其好奇心,另一方面能给幼儿创作漫画提供素材。还有一种续编漫画故事结尾或添补漫画过程的创作,也是启发幼儿动脑筋、培养发达的理智感的好途径。
3.审美感。审美感是人们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后得到一种愉快的体验。幼儿对事物美的体验常与事物的具体形象联系,在漫画教学中,首先应教幼儿理解、欣赏漫画艺术中的美。其次要重视漫画过程中审美的发展,让幼儿懂得生动有力的线条是美的,呆板无力、不肯定的线条是丑的,而且形式美要与内在美统一起来。另外,让幼儿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并积极的表现。
(二)通过漫画教学,培养幼儿优良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培养教育的结果。幼儿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必须按其意志品质的发展的特点来进行。学前幼儿的意志发展较差,只有在其感兴趣的或已获得的某些成绩的活动中,才具有坚持实现目的及尝试克服困难的愿望。
在漫画教学中,第一,要注意诱发、培植和保护幼儿学习漫画的兴趣,因兴趣是最佳的情绪、意志的背景,有了兴趣幼儿在绘画时可以忘却疲劳、克服困难。第二,帮助幼儿确定明确的行为目的,培养成就动机。我们注意引导幼儿从对活动本身的注意和热情渐渐过渡到对结果的重视,有了目的性,就能产生克服困难的意志能力。比如,教师告诉幼儿我们准备编一本连环漫画书,名字叫《幼儿园里好事多》,要求每人画一幅好人好事漫画,然后装订成书,供大家欣赏。这样,幼儿想看到自己汇编的图书,就会尽一切努力去想、去画。对每个幼儿提出的目标,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过难过易都不能使儿童的意志得到锻炼。另外要保证幼儿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教师要通过表扬、赞美等正强化的方式鼓励幼儿。第三,培养幼儿的坚持性。目标一经确定,应要求孩子坚决执行,不可迁就,更不能半途而废。漫画的过程,同时也是意志提高的过程,并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有经验上的、表现上的、构图上的等等。这要求教师首先提供给幼儿克服困难的机会,给他分配一定的漫画任务,并按一定的要求独立完成,坚持下去。还要给幼儿轻松自由的创作环境,比如可以随时翻阅图书资料,可以自由活动,向同伴请教。教师也给幼儿一些漫画表现技法,使幼儿有一定的能力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作品。教师还应注意给予幼儿适当隐蔽性的帮助,使幼儿获得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成功的体验。另外,要争取漫画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第四,根据幼儿模仿性强易受感染的特点,让幼儿对文学、电影、电视、故事中的榜样形象进行漫画,通过模仿对幼儿的意志发生影响。例如故事《龟兔赛跑》中的乌龟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获得了成功。通过漫画和分析这些人物、动物的精神品质,培养幼儿的目的性、顽强性、坚持性和果断性。第五,自信心的培养。自信被誉为是“精神世界的一朵鲜花”,自信心的建立,与幼儿成败体验有关,与幼儿的成就动机、抱负水平有关,与他人的期望和评价有关,与受到同伴和集体的尊重有关。这一点,我们可以在以上各种品质的培养中结合贯穿进去,努力使幼儿相信自我的力量,不怕困难挫折,勇于竞争、力争取胜。
(三) 通过漫画中的幽默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儿童性格的形成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很大。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性格、发展个性的重要阶段。一方面漫画中的幽默、能使幼儿受到感染、熏陶、变得逐渐开朗、活泼起来,并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性格;另一方面,幼儿自己在漫画创作中,表现爽朗、愉快,很少造作,久而久之,会对性格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我们在孩子欣赏了劳恩的作品《父与子》中的《爸爸还有这一手》中,先让孩子欣赏前半部分,让每个孩子猜当孩子一觉醒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让孩子接着画,再出示结果,让孩子大吃一惊。并给漫画配上摇滚乐和压韵的歌词,使孩子在体验快乐的画面同时,边歌边舞,将快乐继续升华。孩子们的快乐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漫画的幽默对幼儿性格产生影响包括三个过程:首先是幼儿能被自己或别人画的漫画逗乐;其次是能领会漫画中的幽默之处,能与别人一起欢乐,在笑声中接受教育;最后是幼儿能认识自己和同伴的不足,并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漫画的优缺点。完成了这三步骤,漫画对幼儿性格的影响作用就实现了。
非智力因素与英语教学 篇7
1兴趣
兴趣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以使人集中注意, 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引导和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非智力因素之一, 如果能把浓厚的兴趣引导到学生学习英语上来,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必然大大提高。一旦对英语产生兴趣, 整个学习过程就会觉得很愉快和轻松, 即使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也不会轻易退缩, 反而更易于激发学习的动力和意志, 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同时, 也启发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 多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语言课程的教学最终是为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之中, 要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学习的奥妙和兴趣, 上课前要做足准备, 认真备课, 灵活教学, 让学生多感受到语言学习和运用的喜悦, 一旦学生感受到了付出和回报, 兴趣和动力就会随之不断提升。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形式, 比如英语电影、英语游戏、与外教交流等,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语言教学更加生活化、日常化、人性化。
2意志
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 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 克服困难, 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它构成人的主观意识的第三种基本形式。意志包括感性意志与理性意志两个方面。意志是人类特有心理现象。意志总是和行动紧密相连, 通常称之为意志行动。个体在意志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是各不相同的。任何一个人的意志都不是天生俱来的, 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生活中磨练出来的, 而且不仅仅是英语的学习, 困难和问题都会伴随着一个人的一生, 有的人碰到一些挫折就会一蹶不振, 有的人却能越挫越勇, 意志越来越强烈, 更加成熟。英语的学习没有汉语学习那么简单, 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习惯、逻辑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全新学习,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厌学情绪的产生在所难免, 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关注, 多鼓励多激发他们, 在关键的时候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战胜困难, 形成良好的学习意志和品质。
3习惯
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 其实是说习惯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 是不假思索就自觉地、经常地、反复去做了。比如每天要刷牙、洗脸等。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 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 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他指出, 习惯形成就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形成是学习的结果, 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威廉·詹姆士亦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 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显而易见, 尤其是初中生处于心智成长期,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尤其是英语的学习, 不能贪求一触而就, 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了, 单词的背诵就不能一口吃成大胖子, 而是要靠日常的记忆和大量的阅读来积淀, 而这些都是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坚持和做到, 光靠热情是不行的,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很多学生学习英语是的现象, 有兴趣那会就恨不得把所有的都学完, 没兴趣那会就几天都不想碰, 英语的学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扬吃苦耐劳, 勤奋上进的精神是永远学不好的。
总之, 非智力因素是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英语教学的内在要求, 作为教师要大胆的去探索、重视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
摘要:中学生的成才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往往容易被广大教育者忽视,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开发一样都是学校教育过程中重要的工作内容。尤其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 探索多种方法和途径, 对于新课标下素质教育的要求,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孙永华.初中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 2006, (4) .
[2]张毓彪.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6) .
非智力因素与英语教学 篇8
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都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反应, 智力因素, 就是指人脑对事物的反映活动, 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它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非智力因素, 从广义上讲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 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操作, 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 包括动机、兴趣、情感等等, 在学生学习中, 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六大功能。非智力因素能支持一个人的智力活动, 提高学习质量, 并促进智力的发展。
早在20世纪初, 国外一些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就开始了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工作。在国际教育界与心理学界, 一般将韦克斯勒发表的《认知的、欲求的和非智力的智力》一文, 作为非智力因素概念正式诞生与科学研究的标志。非智力因素以明确的概念引进到我国并积极倡导, 是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教授于1983年2月11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 引起了我国教育界和心理学界对此问题的兴趣与重视。从此, 介绍外国研究成果的文章层出不穷, 结合我国学生特点和教育实际的研究活动日趋活跃, 发表的研究论文不断出现。虽然大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存在不少分歧, 莫衷一是, 但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二) 体音美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现状
外语教学必须从研究学习对象开始, 因此了解体音美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 将有助于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 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针对体音美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现状, 根据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设计了题型为单选的调查题目, 对洛阳师范学院2007级美术系国画和油画专业 (45人) , 音乐系表演专业 (45人) 和体育系社会体育专业 (45人) 进行了不记名抽样问卷调查, 分析结果如下:
1. 英语水平普遍偏低, 英语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由于体音美专业学生入学考试是特殊的, 高考存在两条分数线:一条是专业线, 一条是文化课线, 专业对他们至关重要, 所以任务重, 压力大。相对而言, 文化成绩要求较低, 因此虽然这些学生都接受过初等﹑中等教育, 但由于是艺术类专业,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偏重专业、忽视英语或对自身文化素质要求不高的现象, 最终导致他们英语水平普遍较差, 成为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弱势”群体。根据调查, 具体表现在: (1) 语法掌握不牢, 甚至产生混乱。 (2) 英语词汇量少。通常只有1000个左右单词, 有些甚至更低。 (3) 听力和口语能力差, 普遍存在听不懂和表达不出的现象。
2. 体音美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和方法不够正确, 在英语上所花时间极少。
大学英语虽然为体音美学生的必修课, 但其大学课程主要以专业为主, 而且占极大比例, 留给其它非专业课的时间也就很少, 单独留给英语课的时间则更少, 这就造成了体音美学生本来基础差, 进大学又没有时间学习英语的状况。在对洛阳师范学院2007级体音美学生的抽样调查中发现, 大部分学生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很少, 有些学生甚至根本不进行英语学习。同时, 体音美学生的专业学习的实践性很强, 学生在平时必须话大量时间来进行实践操作, 或下乡采风, 或外出写生, 或集中排练节目等,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英语学习。
3. 发散性思维比较活跃, 但自控能力较差。
表现为比较容易调动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讨论体音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时, 发言非常踊跃, 但是一旦展开, 就会你一言我一语, 收不住, 对教师控制课堂纪律, 掌握上课的节奏影响很大。由于专业的特殊性, 学习风气不是很浓, 学生之间相互影响严重。体音美学生大多生性活泼好动, 专业学习得心应手, 但要其坐下来学习英语却勉为其难, 上课时发困、跑神、心不在焉, 一些学生认为自己英语底子差, 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 所以破罐子破摔, 干脆放弃了英语学习。
4. 求知欲强, 但缺乏恒心。
体音美学生都非常清楚自己的英语水平比较低, 总想好好学习, 但是在遇到例如背诵课文, 或者背诵单词等需要持之以恒进行反复训练的任务时, 往往没有耐心坚持下去。
5. 学习自觉性低。
语言学家Andrew.D.Cohen曾指出:“语言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本人, 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及其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的能力。”相对于普通专业, 体音美专业学生自觉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要低得多, 甚至出现严重的“重专业, 轻外语”的现象。大多数艺术生从中学开始已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上, 这些专业训练让他们在学习上顾此失彼, 对文化课产生厌学情绪和惰性。在调查中了解到,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以后我是靠专业吃饭, 只要专业好, 英语水平如何无关紧要。”所以他们的英语课到课率不高, 课外英语学习也更少。
(三) 如何开发体音美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1. 从动机教育入手, 树立起“我要学”的思想。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有动机支配的, 动机的正确与否及其强弱将对人的动力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要使学生有效的学习, 首先必须使学生有学习的欲望、要求和动机。所以, 从一开始就要上好体音美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教育课, 从为什么要学英语, 联系到学生自己的现在和将来;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 联系到祖国建设发展的现在和将来;还可以用一些鲜活的事例和名人的故事教育学生、激励学生, 激发起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 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使学生们能够逐步转变观念, 端正学习态度, 摆脱“要我学”的被动态势, 树立起“我要学”的主动状态。
2. 兴趣是积极学习英语的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兴趣不仅仅是在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而且也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 它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的心理因素。”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绪, 能促进语言知识的获得和熟练技能的形成, 而且还能不断增强学习的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 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英语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培养体音美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努力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 应该在尽可能的情况下, 使学生把课堂学习英语的过程当做一个获得快乐的过程。例如通过分角色表演对话、英语辩论赛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才;通过演英语短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随机应变能力;通过举办英语角、成立英语兴趣小组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通过用英语给家长写信、讲英语故事、写英语日记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 利用情感因素, 融洽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体音美的学生虽然英语基础较差, 但他们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自尊心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变埋怨、责怪为鼓励和宽容;变教师对学生的外压式强制教育为内压, 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通过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 体验成功带来的愉悦, 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上课时教师要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对他们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 给予每位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课堂上的提问、对话操练可经常采用one by one, pair by pair, row by row, group by group的形式。针对不同的学生, 采取不同的方法, 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 让每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后有一种成就感。特别是那些后进生, 在他们答对题时, 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要多看到他们的努力, 用情感保护学生们敏感的自尊心, 用“成功”作为“自我奖励”来强化他们的自尊心, 形成“成功-自励-自信”之间的良性循环, 把成功的信念变成志趣, 实现技能的迁移, 从而战胜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四) 结束语
强调培养体音美学生英语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 决不意味着就不要发展学生的智力, 可根据体音美教学的特点, 在开发学生的智力的同时, 在教学中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 因为具有充分发展的智力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是跨世纪人才的要求,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学生走出校门后, 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 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对“非智力因素”争议问题的几点看法[J].中国教育学刊, 1994 (2) .
[2]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5.
[3]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4]Cohen, A.D.Language Learning:Insights for Learners,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M].New York:Newbury House/Harper Collins, 1990.
非智力因素与初中数学教学 篇9
初中二年级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段, 是智力发展的新起点。从这时起, 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在初中二年级, 学生智力实现“质变”关键在于用非智力因素去激发智力因素, 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数学作为“思维的体操”在初中各科教学中尤显重要, 能否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适应, 并主动应用数学经常性地训练思维, 直接影响了学生将来的发展。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主要根据教育科学的有关原理, 并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兴趣有赖于成功
兴趣和成功是连在一起的, 人在从事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对于形成、巩固和发展兴趣有一种特殊的作用。经常性的成功可以使人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 兴趣就易于形成和巩固。有的人就是因为在初中学习的时候, 一次绝妙的题解, 一篇精彩的作文得到老师夸奖从此对该学科产生了兴趣, 以至于终身从事有关该学科的工作, 最后成了著名的科学家或作家。经常性地获得成功, 兴趣将与日俱增, 会使人获得更大的满足, 从而更加巩固和发展已形成的兴趣。学习也是这样。就拿数学这门学科来说, 上小学时会用算术法解几个简单的应用题, 就认为自己已学得很好了, 当真正懂了初中数学, 才发现小学那点知识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学完了高中的数学才发现初中数学只是数学中的一些最基础的知识。所以笔者认为数学教育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 关键是要让学生对数学这门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具体在教学中, 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创造机会的:
(1) 提倡异步教学。即在教学工作中, 从宏观上把学生按成绩分两大类 (老师心理) , 基础好的编入A组, 基础稍差的编入B组, 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然后分类推进, 使各类学生经努力, 尽可能达到预期目标, 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微观上, 在课堂或作业中适当安排一些弹性活动, 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区别对待。
(2) 开展“表现教育”。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 只要发现学生有成功之处, 便为其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 给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 使之在表现中增强兴趣。
(3) 注意反馈。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老师恰到好处地给予启发指点, 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所学。然后通过肯定评价, 学生自我成功的内在体验将会从老师的反馈评价中进一步强化。
二、兴趣离不开知识和技能
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是产生兴趣、增进和丰富人们的兴趣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了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 教学中就要采取得当的措施, 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以便使他们尽可能地了解所学的学科, 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科目产生兴趣。若学生对所学科目什么都不懂, 他肯定会“破罐子破摔”, 只有学生对所学科目已略知一二, 他才会想知道更多。
技能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也就是说学生光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并不能说, 他就具备本门学科要求所应具备的能力, 知识为提高相应的能力创造了先决条件。教师在教育中不能放任自流, 要指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概括, 以提高相应能力, 为学生学习本门学科, 增进和丰富兴趣创造条件。
三、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困难
各种兴趣的价值莫过于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因为这样的兴趣是从学科内部各种元素的关系中派生出来的, 又可以吸引学生寻根问底, 深入学科, 从而成为一种不断催化智能的刺激。
(1) 要帮助学生抓住本质, 总结规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往往抓不住教材的本质, 只是表面的了解, 因而阻碍了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尽可能把它提高到一般的数学思维方法高度去认识。
(2) 要帮助学生解决难点。解决难点的方法, 通常是把问题进行分解和组合, 即化整为零, 积零为整。
体育教学与非智力因素培养 篇10
一、非智力因素的内涵与作用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非智力因素是属于心理学范畴,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综合性概念,包含一系列的多元心理活动。它由三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它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注意力组成的智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组成(不包括影响学习活动的客观因素和客观条件);二是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即是一般常见的由动机、兴趣、情志、意志、性格等多种因素组成;三是具体的非智力因素:即与学习活动息息相关的直接与密切的要素组成。如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自制性、顽强性、独立性等多项因素组成。
在教与学过程中,智力因素是核心、非智力因素是动力,两者发展是同步的。任何学生学习、掌握、运用有关知识,都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反映。而且非智力因素是引起智力因素发展的内驱力,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起互补作用。实践证明:智力因素可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反之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又可使学生坚定信念,稳定情绪,强化动机,创造热情,排除干扰,活跃智力活动,使人变得更加聪明,更有智慧。现代教学理论还证明:非智力因素能转化学习动机;转变为学生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力”,可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确定学习目标,具有“引导”作用;可以有“维持”作用,让学生持之以恒,有恒心,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可以有“催化”作用,能使学习者自我制约,使学习活动井然有序,提高效率;可以有“强化”作用,能不时警钟长鸣,不断克服疲沓、松懈、漫不经心、情绪低落等消极情绪。总之,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能产生巨大的内在驱动力,激励着人们的智力不断发展和跃迁。
二、非智力因素的转化与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以心灵感动心灵,以情感激发情感,以智慧启迪智慧,以快乐感化学生,最重要的是教者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愉悦向上的热情,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从而培养活生生的、完整的、具有健全人格的新人。具体作法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趣生情,培养兴趣。
青少年模仿力强、生性好动,学习情绪不稳定,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易分散与转移,神经系统工作持久力差,易疲劳,也易恢复。因此,作为教师要掌握学生心理、刻苦钻研教材,掌握教材,掌握动作的重点难点。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和吸引他们注意力。如结合教材大纲内容、补充大量有趣体育游戏,增加内容生动的球类项目,开展舒展大方的武术动作,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比赛,介绍奥运会、残奥会,我国运动员为国争光事例,播放开、闭幕式录像,适当地用媒体剖析某个运动项目的分解要点等。经常持久、形式多样地激发学生,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其结果必然是使学生精神饱满,心情舒畅地学习、探索、钻研、自主地自觉学习,争做上好体育课的促进者、学习者与研究者。
(二)坚定信念,培养意志。
1.可采用竞争形式,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由于中学生具有竞争性的心理特征。为此上课时,适当采取游戏比赛、教育比赛和测验比赛。对枯燥乏味的队列、体操队形变换,对某一田径项目的分解动作比赛等,一旦让大家竞争参与,结果每个学生情绪饱满,大大激发了练习、训练、测试的热情,这样既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又培养了学生坚毅、勇敢、顽强、果断、克服困难和集体主义精神等优良品质。必须指出:组织上述活动,教者必须在组织形式、竞争比赛要求、运动技术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比赛后,除评定成绩外,还要对学生道德品质、组织纪律、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要及时进行评估总结,鼓励学生胜不骄、败不馁。对于教师也应该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也应表现出大爱,关心爱护学生,有一定责任心。
2.可选身边事例激励学生,耐心引导,排除心理上的压力。
在执教跨越式跳高教学中,针对少数同学畏高情绪,教者要选择能勇敢越过障碍的同学,表扬他们是“我身边最勇敢的同学”,并请他们示范,予以表扬。另外还要详细讲解分步动作要领,指导学生做好辅助动作,有低到高、有易到难,循序渐进,引导同学敢跳到会跳,由会跳到达标。
3.用奥运精神鼓舞学生。
可根据学生年龄、性别、心理、生理的差异,用奥运会或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永不放弃、永不言败,来激励学生,坚定信念,克服困难,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三)严明纪律,学会自控。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体现在体育教学策略之中,而在具体教学中要严明纪律,让学生不断自我约束,具有自制性、顽强性、独立性,必然使学生发自肺腑高兴地欢迎上体育课,并真正地做学习的主人。因此,笔者在平时执教时注意做到“四个到位”。
1.认识到位。
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平时笔者用事实说话,以事实使学生悟理。笔者还介绍奥运会上,南非短跑运动员奥斯卡·皮斯托瑞斯连续26次打破残疾人世界记录,成为当今“世界上跑的最快的无腿人”。事实告诉学生,一个人只要刻苦训练、严守律己,严于律己,就能无往而不胜,就能战胜困难,超越自我,高举“精神寓于运动”(残奥会语)在运动中获得快乐、熏陶和锤炼。
2.要求到位。
要精心准备,向学生明确提出每次上体育课的要求,用要求统一学生思想、用要求规范学生的行为,用要求诱引学生上好每节体育课。经过多年实践、探究与尝试,自己总结归纳出“课前提出要求——课中引导教育——课后小结褒贬”的流程来组织教学,有序进行体育教学实践。实践证明:只要精心准备,持之以恒,按照上述程序组织实施每堂课的要求,一定能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3.练习到位。
它是养成遵守纪律的关键。由于中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持久性又不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一个教学任务必须反复训练、反复抓、抓反复。如集合站队,要求学生快、齐、静,开始总有些学生拖拖拉拉,站队缓慢,且东倒西歪。这时,教者必须严肃地要求学生重新集合站队,直到附合要求。事实证明,每节课必抓、必练,必能培养学生一切动作听指挥的良好作用。
4.教育到位。
由于事物总存在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总有少数同学不自觉遵守纪律,教者出于爱心,以人为本,必须耐心指导、教育、帮助,必要时还应个别谈心,个别指导,分析原因,找出症结。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表现,教态必须及时小结,并给予表扬和鼓励,肯定其进步,使之成为自觉遵纪的好学生。
(四)快乐“体育”,培养情感。
所谓“快乐体育”教学是从情感入手,对学生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一种教学。其核心是全面育人,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化素质和个性,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具有现代思维定向和主动适应社会的态度,具有十分健壮的体魄和高度的精神文明。而情感则是人对客观事物、对自身活动所持态度的体验。良好的情感可促进和补偿学生的智力,并能持久地产生学习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要针对学生心理个性差异的特点,切实理解教材,感知教材。带着“以己之情,感动学生之心”的愿望,精心设计组织教材,并有序地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双边活动。由于采用快乐教学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必然能使学生接受感情的催化,激发他们感情的火花,充满信心地学习和操作训练。
三、结语
要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激发内因,主动进取,产生新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探求意识,教者必须提高自己素质,熟练掌握设计能力、施教能力、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还必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宽容学生,以人为本,装满大爱,千方百计,上好每堂课,千思万想,做到教书育人,启智求真,乐育英才。
摘要:要实施三维目标的整合,优质地培养四有新人,必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本文介绍非智力因素的内涵、作用,以及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方法。
浅谈非智力因素与数学教学质量 篇11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教学;心理
人的心理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认知过程的发展。它包括如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以及相关知识、技能、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人心理倾向或意向的发展。它包括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习惯以及相关思想品德的发展。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忽视,成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障碍。只有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才有可能富有成效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才有可能创造性地完成教师的任务。因此,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从系统论观点看,教学活动系统是由操作系统(智力因素组成的系统)和动力系统(非智力因素组成的系统)两个协同作用的子系统组成的。智力因素组成的操作系统,是获取知识、消化知识、转换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意志、情绪、性格等组成的动力系统,是学习的维持系统,启动力、激励、定向、强化的作用,促进智力发展,以保证学习成功。没有操作系统,教学活动无法进行,没有动力系统,教学活动既不可能发生也不能持续。在一定意义上说,数学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动力系统更为重要。
那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如何开发和培养非智力因素呢?
一、动机与兴趣
需要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动力和源泉,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对学生来说,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动因,它决定着学习方向、学习进程,影响着学习效果。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重要的心理因素,它是推動学生探索知识、力求认识并带有体验色彩的意向。
1. 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关键在于思想品德教育。把学习的目的性和自己的远大志向联系在一起,形成学习动机,产生正确的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没有明确学习目的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其对课外活动的兴趣,迁移到数学学习上,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要使他们将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对新知识、新技能等继续发生影响,就要在学习方法上细心指导,帮助学生找到突破口以实现迁移。
2. 激发对学习的兴趣。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精讲多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兴趣”和“懂”字上下工夫,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思维活跃起来,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思维步步引向深入,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严格遵循量力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上的屡次失败,必将导致心理上的严重障碍,两极分化主要是由这个原因引起的。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欲高先低,欲快先慢,巧设疑问,引起学生全神贯注,诱发学生探究兴趣,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自己求得答案,让学生在学习中步步取得成功;对后进生,要多调节他们的心理,低要求下的成功能激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数学课堂教学应尽力把教材讲“活”,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把学生置于一种似会非会,似懂非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便会趣味盎然地进行学习。同样,课外活动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它不仅能使学生在第一课堂获得的知识得到巩固、深化、应用、升华,还能激发兴趣、启迪智慧、活跃思维。
二、情感与情绪
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情绪是较强的情感。情感是学生行为的动因,能直接转化为学习的动机。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一方面可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从而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另一方面可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智能发展,只有在快乐、愉悦的气氛里,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1. 创设良好的情境。教师要以自己真实的感情讲课,通过形象的讲述、严谨的语言表达,以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反响和共鸣,使学生感受到客观世界的各种美,让学生感到上课是一种精神享受,使之学得主动、愉快,从而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高深的道理浅显化,使知识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地融进学生心田。
2. 热情关怀。师爱是师生间的心灵通道。真挚、祥和、亲切、自然的教态,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教师既要以充分的信任和诚挚的尊重对待学生,又要以严格的管理和入微的体贴关心和爱护学生,从而达到以感情换取信任,以诚意启发觉悟的目的,并随之带来学生学习上的奋进。如上课时,常有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听课不专心,甚至出现课堂违纪行为。教师不应采取热处理,而应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找出不足,同时教师要抓住他们的一些闪光点,推心置腹,坦诚相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化为奋发学习的动力。无数的事实证明,一位被教师所喜爱的学生,常常充满自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因此,教师更应用爱去转化后进生,用爱把所有学生的热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都激发起来,促使学生去追求、去进取,在进取中严格要求自己。
3. 心理换位交融师生情感。教师除课堂上应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在课外活动、批改作业过程中也要注入情感。教师应经常深入学生之中,在学生的心理位置上去思考、体验、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师生情感交融,学生会对老师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并直抒胸臆,畅谈积怨,在与学生交流思想感情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情感上的“兴奋点”。如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可以加上一些简短的如“很好”“认真”“有进步”等评语。
三、意志与毅力
意志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并根据这个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活动的心理状态或心理过程。“锲而不舍,金石为镂”,因此,意志在学习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学生,不仅能促进其情感和智力的发展,而且还可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主导和支配自己的认识活动,按照自己预定的目标,克服困难,勤学苦练,向知识的高峰顽强攀登。
1. 严格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地给学生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作业并且积极引导、严格要求,使学生的意志在为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得到磨炼,使学生在“爬坡”中循序渐进、逐步上升,产生积极向上攀登的意志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自制力。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地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动,抑制不需要的情绪和思想干扰,使学生逐步养成在干扰的情况下,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排除障碍,专心致志地学习、思考、完成作业的习惯。
3. 勇于创新。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组织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练习,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和善思考、勇质疑的品质以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方法与习惯
学习方法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或途径。如果以课堂教学为主线,可把学习方法组成一个体系,其主要组成因素是:预习(课前、课内)、寻疑问难、边听边思、作好笔记、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自我检验、自我校正、课外阅读、科学用脑、合理安排时间等。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基本特征是由科学性、目的性、程序性、功效性、实践性和独立性六个方面相互联系组成的整体。实践证明: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智力上的不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设计学习提纲,教会学生阅读课本,勤思、多问,善预习、勤复习,抓重点、重分析、勤动手、多动脑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走上科学的学习轨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杨国兵.浅谈非智力因素与教学的关系[J].科学教育,2006(3).
[2]刘承春.应用性数学问题教学探究[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6(12).
浅议物理教学与非智力因素培养 篇12
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是支配人的心理活动的心理因素的两个部分,它们紧密联系、相互促进。高昂的情绪和坚强的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使人们形成良好的心境,促使智力活动坚持下去,引导人们取得成功;知识和智慧作为理性的力量,又启发和制约着情感、意志和性格,高效的认知活动使情感得到加强,达到“知之深、爱之切”。可以这样说:人材培养的成功=知识×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如果三者中有任一缺乏或较弱,则人们在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就极小。因此非智力因素与知识和能力一样,都是人材培养的目标。
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思想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属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加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虽然现行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若干要求,但在教学实践中却没有得到正确贯彻和体现。
实际上,尽管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但学校的教育对多数学生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我们应当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正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教师怎样在物理教学中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下面我就几个基本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发展教育观念、认识发展非智力因素是物理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真正落实发展非智力因素的教学目标,首先要发展自己对教育原则、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措施的认识。
在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往往缺乏教师对学生富有情感的、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在作业和测试的评价中,多侧重于知识和能力的评价。对成绩好的学生,缺少意识的情感激励;对成绩差的学生,侧重于知能缺陷的评价,缺少切合实际的鼓励和实事求是的表扬。对于教师来说,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学生情感、态度、行为习惯中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引导。我们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索式教学,因为这样不仅有利于发展各种智力类型学生的智能优势,而且有利于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学习环境中得到表现和成功的机会,体验创造的欢乐,陶冶他们的情操。
二、物理教学具有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良好条件。
物理教学内容涉及物理学各个部分,涉及的现象和问题常是生动、直观、新奇,且与生产、生活实际有广泛、密切的联系。物理学以实验为主的研究方法以及理想方法、隔离整体法等思想方法,不仅对学生的智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行为习惯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恩格斯说:“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物理学的发展史实和物理学的内容及方法,为学生学习“做什么”和“怎么做”提供了生动丰富的材料。新课程的教材更关注学生的探究学习,有更多的小实验和阅读材料。这就为教师施展教学艺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但教材编得再好,要用好、用活教材总离不开教师的创造性设计和对学生正确、及时的引导。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地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关键。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言行教育有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每个教师在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都能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培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途径和方法的一致性与区别。
首先,人们在任何活动中获得成功,都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挥作用的结果。在使活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品质也随之得到发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因素的途径和方法有共性。在同一学习活动中,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既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又可以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具有情、知、智并重的教学意识:在具体教学内容中发掘知识内容的情感价值和智能价值;在调查学生的实际情况时研究学生的知识实际和思想、情绪实际;在采用教学方式时明确其情、知、智的培养目的;在具体确定教学措施时使情、智在认知活动中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由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两类不同的心理因素,因此在不同活动中,两类因素发展程度是有差别的。一般说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的发展占优势,总的来说是“以情育理”。学生对知识理解越透彻,运用越灵活,越能实现“知之深,爱之切”。在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中,则是非智力因素发展占优势,是“以情促理”。学生在进行小制作、小发明、撰写小论文、参加讲演或表演时,当然智力(特别是想象力、创造力等)会得到发展,但最主要的是学生进入了“角色”,取得了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从而体验到了创造的欢乐,增强了自信心,陶冶了情操。而这一切正是促成学生个性特征的形成和世界观的正确建立的重要因素。
其次,同一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每一个具体措施,在促进智力和情感的发展方面的作用也不完全一致。例如,同一个演示实验,现象的新鲜、奇异主要对兴趣、情感发展起作用;而对现象的本质特征明显、过程清晰,则主要对感觉、知觉、逻辑能力发展等起作用。因此,我们应根据不同形式的活动和措施对发展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不同作用来决定教学方法。
四、重视师生情感联系,全面认识学生。
师生的亲密情感交流,以情动情,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是教师在教学中能有效地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的重要基础。同一批的学生,对班主任的所教学科要学得好一些,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情感作用。教师对教学前景充满信心,对学生的发展持乐观态度,热爱学生,经常与学生交流思想,则他在受到学生爱戴的同时,会自然地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师要有意识地真诚地与学生实现情况交流,全面认识评价“调皮生”和知识上的“差生”极为重要。当前,主要根据知识质量把学生分成“优”、“中”、“差”,对“调皮生”缺乏正确的舆论,在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上都有比较严重的消极影响。这是值得大家重视的问题。
五、理解教学技能和艺术在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作用。
【非智力因素与英语教学】推荐阅读:
非智力因素与数学教学07-27
非智力因素与外语教学10-22
非智力因素与成才10-04
浅议非智力因素与素质教育10-25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教学方法 谈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08-30
意志:影响课堂教学的非智力因素10-28
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论文09-11
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11-13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10-26
谈聋校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