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素与应对

2024-05-24

因素与应对(共12篇)

因素与应对 篇1

本文分析了急诊护理风险的因素, 包括医院管理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服务对象因素和社会因素。从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加强专科培训、加强医患沟通、落实告知、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规范护理记录等方面归纳了急诊护理风险的防范策略, 做好对现有和潜在护理风险的甄别、防范措施, 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 从而降低医疗纠纷。

1急诊护理风险因素

1.1护理人员因素

1.1.1法制意识淡薄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法律观念、自我保护意识以及维权意识逐渐增强, 急诊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主要表现在执行医嘱、日常护理行为、护理文件书写中, 特别是在配合医生进行急危重症的抢救过程中, 只重视了抢救措施、抢救速度、抢救效果, 而对抢救记录的及时性、准确性有所忽略, 甚至出现涂改、医护记录不一致等。在发生医疗纠纷时, 这些医疗文书作为法律依据的采信度便会大打折扣。

1.1.2缺乏有效沟通技巧、告知义务的缺失由于急诊患者疾病谱广、病情变化快、有不可预见性、风险性大等特点, 在院前急救及转运途中患者病情突然发生变化, 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易造成不良后果。如果因工作忙或图省事, 转运前又未及时履行告知义务, 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有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和风险, 导致家属不能接受而引起医疗纠纷。特别是在抢救危重患者时情况紧急, 护理人员与家属来不及过多沟通, 或者因态度淡漠, 语气生硬, 语言不当而引发告知风险。张敏调查发现:65%的护患纠纷由于护士语言使用不当所引起[1]。

1.1.3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不足由于急诊护理知识涉及面广, 护理技术要求高, 而患者病情复杂, 瞬息变化, 需要护士具有多科的理论知识和综合判断分析能力, 并果断采取相应措施。如果护士医学基础知识及专科理论知识不过硬, 特别是低年资护士, 对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预见性不足, 应变能力差, 即容易发生纠纷。资料显示有30%的护理风险由于护士业务技术水平低而造成[2]。

1.1.4工作中缺乏慎独精神护士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 责任心和自律性差, 在护理工作中未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操作流程、岗位职责落实不到位。如:违反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 或未与相关科室做好交接工作等, 会导致护理纠纷和差错事故发生。接诊途中护士责任心不强, 观察病情不细致, 护理不到位, 引起液体渗漏, 管道管理不到位而发生受压、堵塞、甚至脱落等, 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 从而引发护理风险。

1.2服务对象因素急诊患者疾病谱广, 病情危、急、重, 变化快, 病死率高, 不可预见性、风险性大。由于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的高风险和不稳定性缺乏了解, 对抢救和治疗效果期望过高。特别是一些特殊病例如创伤、交通事故、服毒自杀、醉酒、三无人员等, 都增加了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加之疾病折磨, 患者及家属心情急躁, 不遵医、不信任, 主客观因素的不配合, 甚至做出过激行为, 增加了护理风险。

1.3管理因素

1.3.1系统管理因素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往往由于系统缺陷而不是个人错误造成的[3], 风险管理组织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流程不合理, 护士长管理不严、督查不力, 缺乏风险预见性。

1.3.2人力资源配置不足护理人力配置不足是导致急诊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之一。护士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极易发生身心疲累综合征[4]。急诊护士长期工作在一线, 工作量大, 工作时间长, 夜班较勤, 承受着来自患者或亲属不理解、不配合等方面的各种压力, 无形增大了急诊护士的劳动强度和精神压力, 护理风险也随之增高。

1.3.3急救物资管理不善急救仪器设备、急救物品、药品准备不足或使用不当;抢救设施陈旧、管理不善;急救车车况不佳、车内设备不完善, 如急救车灯光偏暗、氧气不足、除颤仪电量不足、约束带缺失等, 或因车辆颠簸造成仪器药品损坏耽误抢救。如转运途中未妥善固定患者或仪器, 导致患者坠伤, 路面颠簸, 输液瓶或仪器松脱砸伤患者引起纠纷。

1.4社会因素

1.4.1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的健康观念转变, 维权意识普遍增强。个别的医疗不良事件, 由于社会舆论导向和媒体对医疗机构的负面、甚至失实报道, 严重损害卫生系统形象, 致使患者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缺乏理解和信任。

1.4.2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 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导致患者家属心理不平衡。

1.5环境因素就诊环境嘈杂, 抢救环境相对开放, 造成了急诊护士精神压力加大, 护理风险随之增高。

2防范措施

2.1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2.1.1强化护士法制观念和风险意识强化护士法制观念与证据意识, 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与护理安全知识培训, 增强护士工作责任心和自律性。护士工作中要谨言慎行, 做到知法、懂法, 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保护自身正当权益。

2.1.2进行有效护患沟通, 落实告知制度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 认真履行告知。具有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 善于和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患者进行沟通, 做好家属和患者的心理安抚, 疏导紧张急躁的情绪, 取得患者的理解信任并主动配合。特别是对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的患者, 要适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向其说明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法。如各种告知书的签字, 使患者及家属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以建立医患互动, 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 减少医疗护理纠纷。

2.1.3加强专科培训, 定期考核, 提高应急能力对急诊护士要进行专科、标准规范化的急救技能培训、安全培训, 使其掌握各种急救技能、掌握常用急救药品的作用机制、使用剂量、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培训体现分层级, 护士长加强督查, 高年资护士也要加强专科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 起好传、帮、带作用;对新入科、低年资护士重点培训, 可采取跟班学习, 一对一培训, 考核合格方能上岗。降低技术性护理风险发生, 加强团队合作, 提高整体专业水平。

2.2健全急诊管理制度

2.2.1建立健全组织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流程, 既对护士有一定的约束力, 又使之工作有章可循。如健全各种常见的急诊抢救流程, 使抢救流程化、规范化。在急诊科除了要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完善自查制度, 同时还要制订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根据实际情况, 定期开展实战演练和桌上演练。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2.2鼓励不良事件上报并进行归因分析做好院科护理安全质量控制, 重视事前控制。查找制度与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对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预防措施, 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2.3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根据工作量和患者就诊时间规律合理安排, 实行弹性排班, 注意新老搭配, 加强重点时段、 (中午、夜间、节假日) 、重点环节管理。

2.2.4规范急救物资管理救护车与急救设备物品管理实行4、3、2、1原则管理。对急救药品、物品要保证100%到位, 用后及时领取补充。抢救仪器必须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定点放置, 专人检查管理, 使用后及时清洁消毒和保养, 发现故障立即通知设备科维修。同时规定所有抢救仪器不得外借。

2.2.5加强转运环节流程管理为避免医疗纠纷发生, 对急危重患者及特殊患者要做好转运交接, 并双签字。转运前正确评估病情, 做好转运前患者准备、抢救设备、药品准备, 患者准备如吸痰、吸氧、管路妥善管理、搬运固定。加强科间联系, 做好沟通协调。

2.2.6使用护理标识[5]如使用防跌倒、防坠落等标识牌, 起到警示作用, 帮助患者身份的识别, 可使用腕带标识。

2.2.7规范护理文书书写急诊护理文书不仅记录的是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治疗护理的依据, 同时也是重要的法律证据, 因此, 记录必须客观、准确、及时、完整、清楚、不得涂改。如接诊时间、就诊时间、用药时间、抢救时间, 各种时间记录应具体到分钟, 病情发生变化, 一定要及时告知患者或家属, 并要签相应的告知书。确保病历记录的完整性, 记录尽量采用表格式, 方便快速, 不易遗漏。

2.2.8完善护理风险保险, 实现风险转移目前, 我国还没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以及强制性的医护保险机制, 期待国家早日出台相关政策为医护人员购买职业保险和医疗安全保险[6], 从而减少风险引发的损害。

综上所述, 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 只有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和完善规章制度, 转变观念, 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才能及时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同时有待国家早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以及开展强制性的医护保险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敏.护士交流技巧与病人满意度的关系[J].中华国际护理杂志, 2004, 3 (3) :237-238.

[2]庄禅音.医院急诊科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J].现代医院, 2008, 8 (3) :114-115.

[3]Prenovost P, Hobson D, Earsing K, et al.A practical tool to reduce medication errors during patient transfer from an intersive care unit[J].J Clin Outcomes Manag, 2004, 11 (1) :26-33.

[4]冀琨.34例急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4) :62-63.

[5]秦柳青, 郑艳花, 叶柳, 等.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河北医学, 2011, 17 (4) :519-521.

[6]汪爱晶.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 (15) :1852.

因素与应对 篇2

1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随着建筑工程管理的不足和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我国建筑的发展现状不是太美好,主要表现在对工程质量的不重视,安全问题过于突出,资金的管理等方面,还有一个就是由于目前我国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导致我国建筑企业的水平处于一个相对较若的阶段,这就是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的表现现状,这种现状的出现会让我们的建筑工程中有着很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却直接的影响到了我们工程建筑经济效率,只要公司的总经济效率发生了下降,那么最后在给工程人员的经济收入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样就不利于建筑工程和工程人员的长期发展。

★ 建筑工程中的施工问题与措施论文

★ 建筑结构常见问题及措施探讨论文

★ 建筑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问题解决措施论文

★ 建筑工程管理与安全控制探析论文

★ 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维护问题与加强措施论文

★ 浅谈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论文

★ 水利工程中的水利施工管理措施论文

★ 高校学生管理现状和措施论文

★ 市政工程勘测与工程变更管理措施论文

因素与应对 篇3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工行业也迅速成长起来。而化工设备作为化工行业开展工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其安全性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然而,现阶段化工设备检修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给企业埋下了安全的隐患。基于此种情况,笔者对化工设备检修安全危险因素和应对建议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浅见,希望能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化工设备;安全文献;应对路径

化工生产作为一种危险系数较高的生产工艺,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特点,这就给化工设备检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化工设备检修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加大了它的维修难度。本文以化工设备检修安全危险因素作为文章内容的切入点,并对提高化工设备检修工作的有效路径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一、化工设备检修安全危险因素

化工设备检修工作的安全危险因素,具体来说,主要包括:设备管理工作不够正规、受作业环境因素的影响、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没有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具体内容如下:

(一)设备管理工作不够正规

很多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管理工作的不到位,致使设备一直处于不安全的状态下。主要体现在:很多设备没有防护罩、安全保险装置,以及报警装置,防护栏等;设备设计不当,结构不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安全间距过短;机械的强度不够,绝缘强度较低;此外,设备出现问题,不及时修理,超负荷运转的现象经常发生。

(二)受作业环境因素的影响

化学设备维修工作受作业环境因素的影响也较大,主要体现在,很多设备本身具有较强的辐射,这种物理性的危害还包括电危害和噪音危害。化学性危害主要有很多设备所生产的原料都是有毒物质,不仅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还易燃易爆。

(三)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监管机制的缺乏,是化工设备维修工作无法规范化、科学化展开的原因。化工设备检查作业,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同时,作业人员又非常密集,一旦出现操作不当就容易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因此,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已经是势在必行。

(四)没有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为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人群,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危应被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现阶段大部分企业认识到了对这些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将相关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致使这些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不利于化工设备检修工作的高效开展。

二、提高化工设备检修工作的有效路径

(一)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培训

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改变传统对特种作业培训需要持证上岗的认识偏差。特种作业人员应努力学习行业标准以及安全生产的相关政策,从而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要依法作业。企业应把以人文本的生产理念贯穿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的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杜绝违章作业现象的发生。

(二)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

化工企业应加大对检修人员的安全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促进他们专业技能、事故预防以及应急处理能力的提升。安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化工设备检修制度,以及检修现场需要遵守的规则。同时,还要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在考试成绩合格之后方可上岗。在进行检修之前,领导人应名曲检修人员的责任,推行安全责任机制。通过对设备检修工作的管理,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三)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企业应积极完善安全管理机制,保障施工作业的安全责任得到有效落实,保证维修工作的规范性,让工作人员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风险评价工作的建立,让维修员工对维修的场所存在风险种类了如指掌,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的管理办法。此外,还应对作业环境建立防护措施,有效降低化工设备的物理性和化学性的危害,为设备维修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实现维修工作高效、顺利地开展。

(四)提高设备安全性

完善化工设备的安全装置和防护设施,避免人员和设备近距离接触,防止危害产生。检修人员应经常检查自己的使用工具,若是发现问题,应及时送到专业维修人员处理。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应按照相应的设备保养制度对工具进行维护和保养,使工具能够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企业应为员工配备完善的劳动防护用品,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时对员工身体的伤害。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化工生产的特殊性造就了其检修工作具有技术性强、作业复杂的特点。因此,对化工设备检修工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来促进检修工作的质量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只有开展好化工设备的检修工作,才能给企业提供良好、安全的运行环境,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才能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夯实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冬梅.化工设备检修安全危险因素及对策初探[J].化工管理,2015(06).

[2]林春风.化工企业设备检修安全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02).

员工职场跳槽的影响因素与应对 篇4

一、员工跳槽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般来讲, 个体发生跳槽行为都是有原因的, 没有人会为了跳槽而跳槽。那么, 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职场人士频繁发生跳槽?笔者认为, 员工跳槽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企业因素是员工跳槽的一个重要原因。 (1) 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 是影响员工跳槽的重要原因。一些企业的工作环境较差, 如工作环境噪音大、环境潮湿阴暗、员工的工作安全没有保障, 企业没有为员工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 在现在员工越来越关注个人自身保障、工作环境因素的情况下, 这些均可能会使员工产生跳槽倾向。此外, 还有一些企业的员工人际关系比较紧张, 平级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工作氛围不好, 管理者的管理方式比较粗暴, 不懂得如何尊重员工, 员工在企业管理中没有话语权等, 这些也会影响到员工在一个企业的职业稳定性。 (2) 企业灵活的招聘选拔方式和激励政策, 为员工跳槽提供了可能性。现在企业对人才招聘的方式有很多, 如校园招聘、人才市场、电视广播、猎头公司、网络招聘等。网络的发展对招聘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员工不需要去人才市场或亲自去企业投递简历, 包括面试均可通过网络视频完成, 特别是异地之间的人才招聘, 变得越来越易可行。猎头公司的出现, 为那些优秀的人才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的可能性。同样, 企业的激励政策也会影响员工的职业稳定性。如果一个企业执行“优秀员工可获得一切”的“明星政策”, 那么, 那些具有高绩效水平的员工可能由于有较好的报酬而职业更趋于稳定, 但绩效水平较低的员工则可能具有更高的跳槽趋向。

2.员工个体所从事的职业, 是影响跳槽的一个重要原因。 (1) 薪资水平。随着社会物价水平的提高, 人们发现薪资水平对个体、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2015年智联招聘的调查数据显示, 已经跳槽的人当中有28.05%的人认为薪酬待遇高是新工作吸引他们的最主要因素。 (2) 职业变动壁垒。从事一种职业的前期投资的成本越高, 发生不同职业间跳槽的可能性就越小。近年来企业流失最严重的前三个职位分别是:销售代表、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一线员工频繁流动已成为企业面临的最严重的人力资源问题。一种职业是否具有刚性与渗透性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个体跳槽的机率。一些职业与其它职业相比具有更大的进入壁垒, 如外科专家、职业运动员、大学教授等。因此, 即使在一个相对比较好的经济条件下, 这些职业发生跳槽的机率也是比较低的。但有些职业较易进入, 经过短期培训和自我学习即可从事。

3.性别与年龄也是影响员工跳槽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人才流动调查数据显示, 女性员工跳槽率比男性相对要低。与男性员工相比, 女性员工对工作的稳定性一般要求比较高 (女性41%, 男性24%) , 女性员工对跳槽涨薪的期待值一般也略低 (女性40%, 男性45%%) , 这可能与女性员工成功找到一份工作的机率比男性要低有关。此外, 这也可能与社会对女性的定位有关, 虽然中国目前男女均可平等就业, 但不少人还是认为女性不能太强, 女性的定位更多地应侧重于家庭, 而很难接受女强人, 再加上不少企业也持有女性更多的要承担相夫教子的任务, 进而对工作的投入度会降低。因此, 在有男性员工可选择的情况下, 其选择女性员工的可能性一般较低。权威机构调查显示, 工作5年以内的员工, 跳槽率远远大于工作十年以上的员工, 50岁以上的员工发生跳槽的可能性最小。

4.个体的人格特征, 也是影响员工发生跳槽的一个重要因素。 (1) 人格类型。人格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影响员工跳槽的一个重要因素。大五人格模型是目前最主要的人格理论, 它从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神经质、和开放性五个方面描述一个人的人格。外向性的显著标志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积极投入。宜人性反映了个体在合作与社会和谐性方面的差异。此两类人格特征的个体一般较少选用跳槽来解决职业困难、职业发展问题, 这可能和他们人格特征相关。udge (2001) 认为, 神经质类型的个体一般更可能通过外部职业跳槽来解决面临的职业问题,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一般持有较低的自我肯定, 较少通过企业内部职位变动来解决职业发展问题, 因此更倾向于在企业外部寻求正向的个体肯定。Judge (2000) 认为, 外倾型与开放型的个体与相它类型相比, 具有更高的向上职位跳槽的需求, 这是因为, 具有此特质的个体在寻求外部新的工作机遇时, 会表现的更为活跃、更具有技术与方法。谨慎型员工一般是比较忠实、有责任感、及可信赖的一类个体。因此, 其发生外部职业跳槽的机率一般不高, 他们更倾向于重视企业内部职位的提升。 (2) 员工的控制感类型。影响员工跳槽的另一个人格特质是控制点。Rotter (1966) 把个体分为内部与外部控制感类型。具有内部控制点的个体相信他们是命运的主宰者, 同时对于管理他们环境的能力也非常自信。另一方面, 外控类型个体相信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命运, 同时对掌控他们的环境也具有被动的角色。内控型的员工由于他们一般对自己的能力、职业更为自信, 因此在职业生涯方面更可能取得成功, 所以他们也更易发生跳槽行为。相反, 外控型的个体一般不认为自己可以控制未来职业的发展, 因此他们也不愿探索新的职业发展机会, 进而, 其发生跳槽的可能性一般相对较低。

二、企业管理者如何应对员工跳槽问题, 留住核心员工

1.企业要为员工制定公平合理的薪酬和激励机制。薪资水平是员工衡量一份工作好坏的重要指标, 但却不是唯一指标。企业不一定非要支付高额工资, 才能留住员工。但企业的薪资水平应不低于同地区同行业的平均工资, 否则很有可能会使员工频繁发生跳槽行为。同时, 企业在制定薪酬分配方案时, 薪酬发放可采取年薪或长期薪酬方式, 薪酬分配要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使员工得到的报酬和享受的福利待遇与其能力和业绩挂钩。

激励, 是为每个员工提供一种追求与达到目标的手段, 这些目标将会满足员工个体的需要。对企业的核心员工, 合同期限可采用长期、或是无固定期限合同的雇佣方式激励员工。

2.企业应合理选拔配置员工, 使每位员工均可人尽其才、人尽其职。选拔员工的标准应以工作分析书为依据, 而不是招聘人员的以已之见。根据每个个体知识、能力素质的不同情况, 按照量人使用, 用人所长的原则, 合理安置员工岗位。在选拔人员时, 要使员工的才能与工作岗位相匹配, 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一份与员工知识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岗位, 会使员工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用, 也更易使员工在工作方面体验到满足与成功感。自然, 员工产生跳槽意愿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3.企业应重视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现代社会发展之快, 已达人类发展史之最, 特别是数字信息化的发展, 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更新速度之快也是前所未有的。据研究显示, 一个大学生在大学所学的知识三年内会有一半以上的知识被社会所淘汰, 因此培训已成为员工提高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及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必要方式。在现代激烈竞争的21世纪, 很多员工培训之后, 职位或薪酬均会不同程度的提高, 培训的机会多, 就意味着晋升、加薪的机会多, 因此, 培训已成为员工选择企业的一个优先考虑的重要因素。培训已被员工视为企业重视个人发展、注重人才的一个重要信号, 它已构成了员工对企业是否满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很多员工已把知识能力作为衡量其工作、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培训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 如职前培训、矫正培训、晋升培训、交叉培训等。企业可根据员工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

4.企业要尽可能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以及具有公平竞争的企业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 是员工成功开展工作的润滑剂。如果企业各员工均能进行很好的沟通, 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矛盾、误解自然会降低, 因此, 员工每天工作的心情愉悦程度就会提高。培养企业良好的人际工作氛围, 会使员工对企业具有更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满意度, 自然其发生跳槽的可能性会降低。

公平, 特别是企业内公平, 如招聘公平、绩效考评公平、报酬系统公平、晋升机会公平、辞退公平等。公平是每个诚实、有能力的员工都希望的, 它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员工对企业好坏的评价。一个不公平的企业, 会降低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同时, 也更易使员工体验到不可控的挫败感。公平的企业环境会使员工更能体会到能力、付出的价值, 更可能脚踏实地工作。只有好的企业工作环境, 才能真正留住人才。也正因这样, 才能使员工心无杂念地为企业专心工作, 其发生跳槽的机率自然会降低。

5.企业要关心、尊重员工。只有懂得关心、尊重员工的企业, 才能真正抓住员工的心。尊重是相互的, 要想获得员工的认可, 企业必须重视员工的尊重需要, 体验到尊重感的员工更能意识到企业对自身价值的认同, 反过来, 员工也会更趋于认同企业的文化理念与战略目标, 因此, 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自然会更高。管理者的一些服务意识与服务行为会使员工意识到自身价值的重要性, 它更能使员工体会到个人与企业的荣辱于共、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双赢性。

因素与应对 篇5

大学生焦虑心理及其影响因素与应对方式分析

一、课题来源及设计(研究)意义:

(注:回答为什么要研究,文化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选题的现实需要——有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针对性,对材料分析)

1、课题来源简介

本课题来源于现实生活与核心期刊中有关研究课题的结合,首先当代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最迅猛的时期,心理还不够成熟和稳定,在校园生活中,由于各种新观念的迅速更新,认知能力变差,竞争激烈,缺乏理性,危机感不断增加等原因,使处于特殊心理发展阶段的大学生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因此高校应加强教育和领导,认真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服务,这是我们学校乃至社会、家庭、个人和其他集体应该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有待我们进一步关注和认识了解的问题。在此背景之上,现也已经有很多先进工作者和相关学者对此做过一些研究,但都是比较零散的片面的论述,为了我们能够更好更具体全面的对其进行了解和分析,所以我选择了这个课题来作为我的论文题目。本课题就大学生中存在的焦虑心理问题、影响因素与应对方式进行研究和探索。

2、课题研究意义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从精英型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大学生人数迅猛发展,但他们仍是我国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因此他们是否能够成为心理健康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社会,特别是教育界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引起教育者广泛关注与重视,在一定比例上的高校都有过大学生自杀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与成才,而且关系着国家的前途与未来,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全面、充实、和谐、主动地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注:文献查找,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突破点,综述对象,可以是材料,方法,摈弃偏见,所引用的文献应予以记录)

1、国内的相关研究

随着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进程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深刻社会变革,人们的经济生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复杂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心理状态自然会受到很大影响,市场经济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是大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冲突和困惑,如环境不适、考试恐惧焦虑、人际关系障碍、性意识困惑、工作学习的挫折、双向选择的就业难题等,这些问题都极易造成大学生中的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高素质人才培养必须予以重视的课题。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压力的增大等社会因素,导致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明显增多,有关资料显示,越有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独特的成长环境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产生的巨大压力,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学业等,使他们内心积累了众多的矛盾和困惑,如果不及时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会影响 其行为方式,甚至会严重影响今后的人生发展,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成为一项非常重要而又非常急迫的工作,根据对CNKI等核心期刊的检索、百度文库和相关书籍的查阅,检索到很多关于大学生焦虑心理问题的相关研究,但都未有比较详细的和系统的阐述,这一方面说明当代社会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还是很重视的,与此同时,也表现出我国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全面,有待进一步的全面完善。

2、国外的相关研究

3、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和日本起步较早,1910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将心理健康问题列入大学法案,1956年又召开了第一次国际学生心理卫生会议,使得该项工作在世界范围内得以重视,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设有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类机构,配备专职人员,除日常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开展各种形式的团体训练活动。在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以来,多次召开全国性的大学生心理保健会议,50年代以来各高校陆续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咨询内容涉及学生的性格、情绪、学习、就业和人际等各方面,同时还开展大学生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咨询,开设心理热线,心理健康课程和系列讲座。加拿大的大学也普遍的设立学生咨询服务机构,为学生提供个人问题、学习问题和择业问题等方面的帮助,鉴于此,可知国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和相关的研究,在大学生心理问题与预防矫治方面目前还没有进行大量的的研究和探索。

三、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注:具体的目的,解决的实际问题,目标定位,扣题)

1、揭示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环境

2、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焦虑心理及其影响因素好应对方式

3、为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提供合理的教育建议的理论指导

(二)、研究内容:

(注:比研究目标更具体,一个目标可能通过几方面研究内容来实现,但不是一一对应,针对大的目标就是要分解为更详细的内容,目标可添加研究假设)

1、对大学生焦虑心理的概念进行界定

2、分析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基本特征

3、阐述当代大学生所处的学习、生活、工作等社会环境及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

4、分析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因素

5、分析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发生机制(诱因或产生的根源)

6、分析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应对方法

7、分析如何预防当代大学生产生焦虑心理

(三)、研究方法:

(注:对象——特征,数量,范围,环境,抽取方法,收集资料的方法;工作,程序的说明,研究变量,研究方法的设计方法)

对当代大学生的焦虑心理及其影响因素和应对方式进行理论性分析,本研究的研究思路是首先运用文献法广泛收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核心期刊和书籍杂志,对其进行归纳、分类和整理,然后对收集的相关资料、文献进行定性分析,暨对研究结果进行“质”的分析,把研究结果以文本的形式呈现。

(四)、研究步骤:

(注:时间和顺序安排,阶段起止日期,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各阶段的步骤)

1、准备阶段:撰写开题报告,确定具体的研究专题,落实研究实施的方案

2、调查阶段:进行文献的检索和信息的收集,撰写文献综述

3、研究阶段;对资料进行精确的归类整理和分析,最后汇总得到资料,形成文本,撰写毕业论文的一稿,二稿

4、结题阶段:撰写专题总结报告,修改专题报告,课题结题,毕业论文定稿

(五)、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注:最根本的、关键性的困难和问题)

1、可能遇到的问题

a、课题涵盖的知识较专业,需要收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的期刊、文献和书籍等资料

b、需收集的资料种类和数量繁多,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整理和归类

2、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a、充分的利用图书馆资源和网络资源 b、提早的开始收集和查阅相关资料和书籍,进行归纳和整理

(六)、创新点:

(注:突出要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1、弥补现有的研究现状(研究数量多,内容零散,范围广,无系统是条理性,针对性不强)

2、可为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教学依据

3、可唤起当代社会各界更加的重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4、可使对大学生的焦虑心理和影响因素及应对方式有更加系统和全面的了解,充分的从正面去认识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

5、可为家庭、社会、学校等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提供帮助

四、条件分析(可行性分析)

(突出仪器、设备、物质、条件的优势,协作人员及分工,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体现合作特色)

1、有丰富的心理学专业知识

2、有专业的指导老师

3、有充足的时间和充分的前期准备

4、有丰富的资料来源

五、预期结果:

1、综合研究的总结报告

2、可以写成关于该课题的研究论文

3、得到关于大学生焦虑心理及其影响因素与应对方式分析的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研究资料

因素与应对 篇6

一、书写练字,加分养心

案例:笔者曾对一位学生的作文做过研究。这位学生的写作水平属于中上,但书写情况糟糕,字写得小且字迹潦草。翻阅他的二模试卷,作文得分为38分,属于四等卷。通过耐心阅读,仔细辨认,誊写出一份字迹较好的文章,请本校二模中改作文的老师打分。结果每位老师的打分均超过40分,最高的给了45分。作文阅卷,分数高低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但众人改后的平均分还是较接近于这篇文章的真实水平。因此,可以说书写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作文分数的高下:一是卷面分的有无;二是现在大部分省份实行网上阅卷,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评卷老师的阅读与理解。

再者,层出不穷的错别字也影响着作文的得分。不少省份明文规定:作文中,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

对于文字书写,无论是写得好坏,还是写得对错,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作文的得分,而作文又是语文高考这块蛋糕的重头戏,这不得不引起师生的重视。

对策

1.根源探析

随着网络的普及,电脑打字越来越流行,漂亮的手写汉字日益减少,练字成了高雅人士的“特权”。对汉字书写的忽视直接导致了学生书写能力的低下。由于各种原因,书写教学在各中小学中已退到幕后,曾经每星期一节的写字课几乎消失,要练字,上培训班倒成了时尚。书写教学从大众教育退到了个别的“精英”教育。

2.同舟共济

就学校而言,书写教学应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中小学应该开设专门的书写课,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制定教育计划,并聘请专任的书写教师进行有效教学。改变现有的只注重精英教育的模式,使书法教育和书写教育结合,让千万学子也受到书法文化的熏陶,感受汉字的魅力,静心养心。同时,可以加入适当的激励机制,如内容丰富的书写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加入一定的考核机制。

就学生个体而言,到了高三,再练字已成了一种奢侈,短时间里要写得漂亮有艺术性已希望渺茫。如此情况,如何面对呢?写不美,但可以写得工整清晰,让阅卷老师看得懂这是什么字,读得清楚你在写什么。

漂亮字提高作文得分,练字培养人的静心。两者的直接结果是影响高考的得分与学生身心的发展,进而影响学校教育的成败。这是一件益生益校的大事,学校与学生应同舟共济,共同努力。

二、题型研究,省时省力

案例:经常有老师说,知识点复习复习,讲讲练练,其他好像也没什么了,高三复习挺枯燥的。经常听学生说,这么多卷子,做上做下,也不知道怎么去复习。高考体制容易将中学教育带入题海战中,以试卷对付试卷。语文教学不排斥练习,但辛苦后有收获是一种幸福,辛苦后无收获绝对是一种痛苦。而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省时省力,却又硕果累累。

对策

1.认清题型

示例:高考《〈论语〉选读》阅读题。根据对浙江近三年高考论语真题与样卷题研究发现,这一试题经常出的题型有:

(1)基础理解型,积累字词,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孔子的重要观点。

如2010年浙江高考样卷第24题:(1)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第23题:孔子和墨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又如2011年浙江高考卷第23题: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2)分析评价型,对孔子的思想或选文中的其他大家的思想作比较或评析。

如2011年浙江高考卷第24题: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又如2012年浙江高考样卷第24题:简析孔子与墨子上述主张差异。

(3)章法鉴赏型。根据《学科指导意见》,结合历年考试的变化推测,2012《论语》阅读题可能考的题型为“章法鉴赏”,即对《〈论语〉选读》必考篇章中涉及的章法技巧作适当分析。

2.有的放矢

示例:高考《〈论语〉选读》阅读题。

(1)过把考官瘾。按照高考题形式,请同学自由命题,让教学从“表述”层面进入 “深思”层面,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

示例: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根据本课所学,模拟高考真题或高考样卷题型,给上面这段文字命题,并拟出答案。

(2)触类旁通法。可用现代的人、事、物去论证孔子的思想,也可用孔子的思想去评析当下的一些现象。在拓展知识空间的同时,激活学生的思维,为作文教学提供材料运用及思辨能力。如对孔子的“仁爱观、义利观、交往观、教育观”等观点进行评析的过程中,可与当下的“毒品门”事件、成功哲学观、“草根”上春晚、“虎妈”育儿法等社会现象结合,进行深度思考。如此,孔子的思想理解了,社会现象会点评了,《论语》掌握了,写作也有了素材与思想,并了解高考动向,有的放矢,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谓省时省力省心。

三、格局规划,悦己悦人

案例:一模检测,语文学科考试刚结束,就有学生匆匆跑来找老师,原因是她答题时写错答题区域了。简单说就是把第一题答案写到第二题的答题区域中。询问老师这样是否可以,她还特别强调,在试卷上用箭头表明了,并已做了文字说明。阅过卷的老师都知道,答题纸上箭头满天飞,无论是纸质阅卷时代还是现在的网上阅卷时代,都是行不通的。前者,会产生作弊的嫌疑,后者则更是让此题组的老师无法看到你的答案。因为网上阅卷,每位老师的电脑上呈现的只有自己批阅题组的试题。答到其他区域,那么答案也就在其他题组那了,试问阅卷老师如何给分?

对策:答题时,看清题号,答卷上的题号需与试卷上的题号进行核对,做到题号无误。同时,根据我们已经形成的思路对试卷的答题空间进行规划,把整个答题局面提前在大脑中作粗略规划,这样不至于因为答案过长写不下而影响上下两题的作答,特别是写作时,合理布局,防止涂改,使卷面整洁、美观。

教师需做适当的模拟训练,进行合理规划格局,于人于己都是好事。答题区域正确,对于绝大多数的考生来说,拿个一两分毫无问题;对于阅卷老师而言,可以减少无用功的付出,提高阅卷效率,悦己悦人。

四、掐时训练,提速提分

案例:二模作文班级最低分是28分。看姓名,小舒。惊异,难以相信——48分倒是正常。忙不迭地找出她的卷子,傻眼——字数严重不足。正琢磨着如何与她交流,她自己跑来陈述:25题做完后,还剩下25分钟,从审题到写作全靠这时间了,结果当然是字数严重不足。其实,这种现象在许多同学中存在着,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考砸了,不过还好,只是来不及”“又不是不会,时间够我就可以考好”,与不会做相比,这个问题貌似简单多了,但如果不恰当解决,问题还是挺大的。首先,无论不会做还是来不及结果都是一样的——没分。其次,不会做,也就死心了,会做来不及,给人的刺激将更大,身心俱伤。

对策:高考作文一般是60分钟完成,平时训练就按这个时间进行,不管学生是否完成都要求上交。又如限时做选择题。10分钟做10道选择题,然后10分钟自对答案、小组讨论、老师点拨。其他题型、整套卷子可这样做。如2011年高考浙江卷做题用时大致安排:1~10题,语言文学运用1~6题+实用类文体8~10题,用时约25分钟。11~20题,现代文阅读11~15题+文言文阅读16~20题,用时约40分钟。21~25题,诗歌鉴赏21~22题+论语23~24题+默写25题,用时约25分钟。26题,作文题,用时约1小时。

当然,由于学生个体差异与试卷难易不同,答题用时会出现变化,但大致的情况是不变的。掐时训练不但能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做题效率,同时还能更加准确、高效地捕捉考点,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考试成绩。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性课程,就目前的考试制度而言,进行适当的考试研究,有效提高考试成绩还是必要的。

双侧向测井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 篇7

双侧向测井技术利用两个屏蔽电极对主电流进行聚焦, 具有很多优点, 比如具有较大的径向探测深度和很高的垂向分辨率, 同时能够利用同一电极系进行深部和浅部的探测。因而双侧向测井已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电阻率测井方法。

1.1 双侧向测井的工作原理

1.1.1 地层电阻率测量原理

AMN测量电极系, M和N是一对测量电极, B是供电电极, A为点电源。点电源以A为中心点向周围各方向均匀辐射电流线, 以A为中心形成的等位面球面。根据电磁学理论, 设介质电阻率为R, 电流为I, 这样在半径为r的球面, 其电流密度为:

依据欧姆定律E=RJ, 可求得其球面电场强度为:

1.1.2 仪器模型测量原理

井下是圆柱形等位面其半径为r, 电位为UA, 相对于所测地层点圆柱形等位面长度可以近似认为无限大, 电流自柱面流出, 径向射入地层, 在UN=0的电极上形成回流。

依据这个模型设计的双侧向测井仪通过其聚焦系统, 利用一个圆柱形等位面电场, 使得电流被迫径向流进地层。此模型是进行的假想理想情况研究, 将地层介质看成是各向均匀同性, 实际情况却是很复杂的, 尤其是电极系周围介质状况, 井内存在泥浆, 地层厚度小, 径向上有各个环带, 依据此模型无法实现精确理论计算, 只是对各个因素的综合考虑, 需要进行精确计算时要用到相应的图版校正, 视电阻率是在实际测量中计算得出的, 其值为:

1.2 双侧向测井影响因素分析

进行双侧向测井时,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经常会影响测井曲线的测定, 实际操作过程中, 不仅应当关注仪器的结构设计和电性参数指标还应注意外围因素的影响, 外围影响因素不易排查且发生频率高。

1.2.1 各导线、马笼头及外壳的绝缘影响

侧向马笼头和其他马笼头相混时, 由于其外壳与测量返回线形成短路, 这会使测井曲线形成双轨曲线, 浅侧向明显的高于深侧向。绝缘不良时, 会增大供电电流, 致使上传数据不稳定, 下达指令错误, 影响了正常的测井工作。马笼头外壳和电压测量回路绝缘性能不符合要求时, 会造成深侧向偏低、高阻上不去和浅侧向基本正常的不良现象。当马笼头中的导线绝缘性能不符合要求时, 会产生测井曲线波动很大或者甩尖等不稳定情况。

对于马笼头存在的一些特殊需求, 实际工作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 为了以防万一, 实际操作中最好携带两个双侧向专用马笼头;

(2) 每当上井前都应当用摇表对马笼头进行绝缘性检查, 为了避免摇表的强大电压对地面仪器造成损坏, 升井前应当断开马笼头与电缆的连接。如果是在地面上单独对电压测量返回线进行检查时, 可以不断开其和电缆的连接。

(3) 下井完成后, 尤其下深井后, 为了保证其绝缘性, 都要清洗马笼头的上端接口, 并重新注入硅脂。

1.2.2 电极B对测井的影响

降低外壳和电极B的绝缘时, 会在很大程度上缩短深屏流的回路, 对主流聚集作用会产生严重影响, 深主流在没有完全进入地层时就会发散, 造成曲线幅度下降, 降低其深侧向数值, 尤其是在高阻层时显像明显, 因此为了使测井的成功率高, 必须保证B电极的绝缘性能优良。一旦电极B断路, 就会造成其接触电阻无穷大, 造成测量值过高或者饱和, 测量曲线出现交替平头。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平时应当加强对电极N和电极B的绝缘性检查和通断。

1.2.3 偏心的影响

根据双侧向测井曲线可以看出, RLL值有时会小于RLL值, 产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测井仪器的偏心, 发生仪器偏心后, 会减小其中一个方向的间隙, 使其影响降低;增大另一个方向的间隙, 使其影响增大, 造成井眼影响范围扩大。其总影响是各个井眼影响的综合叠加, 致使RLL值小于RLL值。

1.2.4 电极N对井结果的影响

电极N的位置分为井下和地面两种, 两者受到的影响因素也不一致, 位于地面时, 受到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如下两种:

(1) 工业弥散电流的影响。低频率交流和直流曲线会对电极N造成不规则干扰, 比如深浅曲线交错变化、大小不等锯齿变化。造成这些现象的产生可能是因为井场周围存在有工作的大型电力装置, 比如直流电焊机、直流发电机, 他们的漏电会使电极N产生不规则变化, 严重干扰M、N间存在的电位差。

(2) 井口接地的干扰。在工程实践中, 如果地面的电极距离井口过近, 就会对测量结果造成严重干扰, 使得Ra值偏低, 在高阻层阶段影响会更加严重, 电极N在井下遇到绝缘下降时, 由于漏电的干扰因素, 同样也会产生所测数值的降低。

1.3“双轨”现象的应对措施

对于“双轨”现象处理, 应当先对其引起原因做出判断, 一般分为3大因素, 即仪器常数K值得变化、仪器故障和环境介质因素。通常情况下仪器故障造成的“双轨”现象不能够进行校正, 环境介质因素和仪器常数值使用不当造成的“双轨”是可以通过一定方法进行校正的。由仪器常数K值变化造成的“双轨”可以利用均匀介质仪器常数对所得的数值曲线进行处理校正, 如果还存在幅度差值, 可以证明地层率是一个固定值, 其变化是由环境介质造成的。遇到此种情况, 需要进行的工作就是资料处理, 包括围岩的校正、侵入的校正、井眼的校正, 也可以运用现代反演法确定处理原状地层电阻率, 测井反演技术能够同时对围岩、井眼和侵入进行并行校正, 校正效果比传统方法更好, 更贴近实际情况, 不论是否存在环境介质造成的“双轨”, 都能够准确的测定原状地层的电阻率。

2 结语

双侧点向测井仪属于精密仪器, 组合集成度较高, 随着近年来测井技术的发展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其集成程度高的性质决定了其受影响因素多种多样,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第一, 从目的层厚度入手, 应尽量使目的层厚度等于电极距, 这样可以使双侧向测井仪趋于稳定;第二, 从侵入深度和电阻变化率的关系入手, 使测井曲线不受高阻层的影响;第三, 从井眼尺寸入手, 缩小井径。从以上方面入手会使双侧向测井技术达到理想的效果。

摘要:在三侧向和七侧向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能够进行深、浅组合测井的技术叫做双侧向测井。该测井技术采用了七侧向监督电极和三侧向棒形电极, 两者组合对主电极的聚焦具有增强作用, 同时能够控制主电流使其在井轴方向不能产生分流, 因而双侧向测井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分析了影响双侧向测井技术的各种因素, 提出了应对“双轨”现象的技术措施, 以期确保双侧向测井能够达到更好的应用性能。

关键词:双侧向测井,聚焦绝缘,影响因素,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因素与应对 篇8

一、影响合作的多重因素

院校合作最怕误入形式主义的泥沼,但同时又最难摆脱形式主义。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合作收效甚微抑或流于形式?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影响合作的多重因素进行分析。

(一)外在因素

1. 制度因素。

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所面临的制度挑战主要来自于大学与中小学两种机构组织制度的不匹配。首先,评价制度的差异巨大。不同的评价标准使得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同。大学教师看中的是能否在合作中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从而获得晋升,而中小学教师则对合作能否提升教学质量以及能否提高升学率等问题特别关注。除非合作能达成“双赢”,否则必将影响至少其中一方的积极性。其次,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学者指出,教师做出是否参与合作的决策时会遵循“实用性伦理(practicality ethic)”,即这种合作需要符合工具性、和谐性和成本三原则[1]。工具性要求合作的原则和建议必须能够转化为清晰可行的程序或知识;和谐性要求合作提倡的理念和做法必须配合教师的实际处境;成本是教师对参与合作的代价和回报的权衡[2]。当收益大于成本时,教师的利益期望得到满足,则可能对参与合作持认同态度,反之,则会对此提出质疑,抑或逃避。也就是说,当奖励制度并没有成为整个合作系统中的组成部分时,想让参与者们尽心竭力地工作是很困难的事情。

2. 财政因素。

资金保障对于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而言极为重要。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研究的经费一般都是由大学教师的科研经费和中小学机构自筹经费组成。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教师的科研经费十分有限,只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中小学从地方财政得到的经费,也只能维持学校的基本开支,无法提供教师科研所需要的经费。对于合作中的此类问题,哈维洛克(Havelock)指出:“在严格的经费预算之下,对中小学教师及管理者来说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越来越难以为继,因为与获得经费相比这更像是一场不能给学校带来清晰、具体利益的学术游戏,它所提供的仅仅是空虚的咨询建议、一堆理论设想和专业提升的空头支票。”[3]当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开始生根发芽时,维持它们进一步成长和发展的财政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用足够的经费来维持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过程,教师才有可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处理好由于合作带来的额外工作。

3. 时间因素。

缺乏时间是影响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效果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已成为共识。克拉克曾依据调查指出,大学和中小学合作中的人员都强调各自的工作时间和计划不能匹配彼此合作的需要,进而影响合作的有效进行[4]。一方面,由于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各自有着不同的时间安排,这样所有参与合作的教师就不能同时进行计划和讨论;另一方面,由于合作的许多具体操作和实践要在中小学教师的参与下共同完成,而中小学教师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中又难以脱身,就更谈不上能有多余的时间进行合作。

(二)内在因素

1. 文化因素。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是两种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在合作的过程中有可能因为彼此的文化性格相互冲突而影响合作效果。大学文化崇尚学术追求,认为反思、分析是在科学研究中产生价值的重要方式,而中小学文化则重视将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去,基于任务目标进行决策并付诸行动。大学和中小学组织文化上的差异给双方的合作设置了障碍。实践表明,当外界发起的合作与其自身的文化圈相冲突时,改变自己去迎合对方往往困难重重。正因如此,有学者强调:文化冲突是阻碍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从“协同合伙”走向“共同发展”的关键因素[5]。事实上,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一直饱受文化冲突的困扰,这几乎成为共建合作过程中难以突破的一个瓶颈。

2. 权力因素。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不仅是人员的合作,也是一种组织的重构。合作激发了人们的权力意识。部分学者认为,虽然我们以平等互助的观念进行合作,但这种不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根本战胜不了组织的权力等级。在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这条“权力等级链”中,权力顶端的决策者(大学院系的院长和地方教育领导等人员)、权力中端的管理者(大学院系主任以及中小学校长等人员)和权力底端的执行者(大学研究人员和中小学教师等人员)都各自对号入座。作为执行者的教师根本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权力,即使有极大的兴趣面对合作,也是力不从心。大学理论者无疑在教师教育、实践批判等方面具有天然的“法定”和“认证”地位,因此,实践者潜意识里将理论者置于自身之上[6]。

二、提升合作效能的基本策略

(一)重构激励与评价机制

参与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教师不仅需要支持,更需要被肯定。激励机制是否健全,评价机制是否公平,这些对于合作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就完善激励机制来说,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认为应当让参与合作的人员在建立共同愿景的前提下,明确合作的共同目标;二是强调应当丰富合作研究的内容,增加合作研究的挑战性,使教师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三是建议建立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存的制度。除了发放奖金之外,还应多给教师一些参加学术会议、培训进修的机会。而建立评价机制的关键则在于评价标准的确定。当前这种“大学教师看科研量、中小学教师看升学率”评价机制还无法适应大学与中小学相互融合的环境,因此,有必要为合作的参与者量体裁衣,制定一套新的评价标准。

(二)资源保障多元化

大学与中小学开展合作研究不仅需要人员方面的保障,时间、经费和信息等也是必备的资源基础。首先,教师们不仅需要时间来参与各项合作活动,而且也需要时间来反思合作中发生的变化。那么,如何解决时间问题?许多学者建议通过与学校领导的协商来为教师争取更多的时间支配权。

其次,比缺少时间更棘手的问题是合作经费的短缺。对此,部分研究者指出,除了地方政府相应部门的投入,多方集资也十分重要。譬如,可以通过民众捐助、企业资助等途径来维持合作。然而,中小学校不是营利机构,除了政府投入外其他方式的资金来源也是微乎其微。因此,在大学和中小学合作的过程中,大学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合作的开展筹集更多的资金。

(三)走向文化融合

大学与中小学是性质、功能完全不同的两个机构,将其通过合作这种方式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必然会产生文化碰撞。而要实现有效合作,必须解决两者之间的文化冲突问题。对此,有学者指出,要想使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得以深度的、可持续的推进,双方在合作中的文化融合乃为必由之路[7]。这就意味着要完成研究型文化与教学型文化的融合,操作型文化向反思型文化的转变。学者们提出,首先应确立共同发展的价值观念,其次可以通过制度改革和人员分工重构大学与中小学文化,进而逐渐形成双方共同的文化取向。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研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领域,虽然以往的研究成果为我们分析院校协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仍有一些议题尚须进一步探讨。譬如,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较少留意院校协作与学生学习效果之间的相关情况。尽管近年来有部分研究者对此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但至今仍须具有说服力的研究。事实上,对于这一问题的深入探究应该具有更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倡导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根本目的。

摘要:影响合作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升合作效能的应对策略已经成为院校协作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 对已有研究进行反思, 指出合作本身与学生发展之间的相关情况仍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影响因素,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Doyle, W.&Ponder, G..The Practicality Ethic inTeacherDecision-making[J].Interchange, 1977/78, 8 (3) :1-12.

[2]王文岚, 尹弘飚.论高中课程方案的政策属性——对改革政策的社会学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 2007, (3) .

[3]Havelock R G.School-university collaborationsupporting school improment:The eastern privateuniversity network case[M].VOL.3.Washington, DC: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Research andPractice Program:1981:131.

[4]Clark, R.W.Effecti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Schools[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1999, 11.

[5]滕明兰.从“协同合伙”走向“共同发展”——大学与中小学合作问题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08, (22) .

[6]Sarason S B.The predictable failure of educati-onal reform[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1990, 42-56.

因素与应对 篇9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日益增多,也在不断地满足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建筑工程为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在为人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某些建筑工程也出现了质量方面的问题。必须将工程质量管理融合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里。同时,对于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和检查需要配合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工作,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维护管理,这样才能确保工程项目质量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1 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1.1 人的因素

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及管理的关键因素还是工程的参与人员,他们是项目开展的主体,正确与否的工程决策都由他们决定,工程的开展可以根据工程人员的思想理论进行全面管理,其意义重大。同时,施工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及施工技术人员对项目管理起着很大作用,如果他们的职业素养优良,那么肯定可以让现场的管理井然有序,保障现场作业有序进行,具有规范的施工资料,到工期时能够及时交工。如果项目负责人和技术人员管理不到位,施工事故就会在工程频繁出现。另外,就是施工人员的管理,他们是项目的直接施工人员,操作技术水平的高低和人品素质的良否也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好坏。

1.2 材料因素

建筑材料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如果材料采购不到位,就会增加材料采购成本,还会采购到劣质的材料,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如果在材料进场时,质量把关不严格,就会让质量不合格的材料混入到施工现场中去,留下严重的质量隐患。

1.3 设备因素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施工机械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施工效率的高低。机械化水平越高,施工进度就越快,施工工期就越短,反之亦然。施工机械的适应,可以明显地减少施工人员,降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能够确保施工更加规划精确,因此,对建筑工程管理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4 现场因素

施工现场是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又一重要因素,如施工中天气因素、施工现场的地理条件、通水通电等问题,很多不确定因素,都会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管理,因此,切实注意施工现场因素,才能够搞好建筑工程管理。

2 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安全管理不到位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体系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也缺乏安全管理经验。(1)施工单位投入到安全管理中的经费不足,缺少完善的安全制度,如安全保险设施等。(2)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大多数施工人员对安全生产知识不了解,另外施工单位对它们的安全技术知识传授不及时,安全知识培训力度相对较弱,安全组织规划较为欠缺,同时,松散的安全管理、分散的施工人员及多变的建筑结构,导致施工过程中事故频发。

2.2 质量管理不到位

1)缺乏全程动态质量管理制度。往往只注重事后质量管理,也就是在发现质量问题后才采取补救措施和处罚,而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却不够注重质量控制。这样就会造成返工量增加,影响建筑工程的进度,增加施工成本。

2)缺乏全员质量管理制度。一般都只认为质量管理仅仅是质量管理部门的事情,而与其他部门和普通施工人员没有多大关系。故此,难以调动普通施工人员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造成建筑工程质量问题频发。

3)没有严格地落实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制度。当发现有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不合格时,没有严格地要求施工责任班组及时整改。对薄弱环节、隐蔽工程等关键节点,都没有严格地落实建筑施工旁监制度,从而导致质量控制不到位。

2.3 成本控制不到位

1)材料成本控制不到位。在材料采购时,仅仅只考虑到材料的质量要求,而没有注意材料的价格因素,导致材料采购成本过高。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对材料控制不严格,没有严格的材料保管、发放制度,造成了材料的浪费。

2)人员安排不到位。人员安排过多,导致人员过剩,或是出现很多消极怠工的问题,人员成本费用过高。

3)施工设备成本过高。只注重施工设备的使用,而不重视施工设备的日常维护,容易导致施工机械设备的损坏,甚至出现重大施工设备故障,需要大修,不仅增加了修理的成本,而且还会影响施工进度。

3 建筑工程管理的应对方法

3.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安全施工管理制度。建立全员安全施工管理制度,将安全施工管理绩效与每个施工人员的工资待遇、奖金等联系起来,以充分调动施工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强化安全教育。在施工前,要做好安全施工培训,确保安全规范深入到每个施工人员的心中,避免在施工中出现盲目、随意和违章施工等问题。

3)强化安全预防。针对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提前做好安全防控,建立安全施工应急机制,能够在出现施工安全事故后及时有效地应对,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建立安全巡查制度。注重安全事故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能够及时地发现和清除安全隐患,从而有效地消除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3.2 强化施工质量管理

工程项目进行质量管理的前提就是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在项目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建立起合理的质量目标,在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质量目标,把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量化处理,促进整个项目工程质量的提高。还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工程质量管理不应该只是做肤浅的表面工作,避免空洞的理论,把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另外,针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相关部门应该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严把工程项目质量关,也应该加强对施工单位社会意识的宣传,让施工单位充分认识到他们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仅要对自己企业的声誉负责,更应该对社会、对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

1)实行全程动态质量管理。不仅要抓好事后质量控制,而且要坚持以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为主,强化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及时消除发现的质量问题。

2)实行全员质量控制。将质量控制与每个施工人员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实行质量奖励与处罚制度,以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充分调动普通施工人员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控制在最低程度。

3)严格落实工序质量验收制度。当发现有一道工序施工质量不合格时,必须及时整改,切实做好薄弱环节、隐蔽工程等关键节点的质量控制。

3.3 强化成本控制

工程成本控制是指对生产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消耗的费用、人力资源的费用等各个方面的费用支出进行有效的控制,对施工中存在的偏差加以纠正。成本决定效益,只有有效控制成本,才能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1)做好材料成本控制。不论是在材料采购时,还是在材料使用中,都应从经济因素的角度出发,切实做好材料成本控制,避免材料的浪费。

2)科学安排施工人员,避免人员成本过高。

3)严格控制施工设备成本。强化施工设备的使用和日常维护,减少施工机械设备损坏,避免或减少重大施工设备故障。

4 结语

管理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加强管理是助推建筑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故此必须强化施工管理,以确保建筑工程顺利验收。针对涉及因素多的实际,应该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方法,才能够提高管理实效。

参考文献

[1]虎少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举措[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3).

[2]于海权.浅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4).

[3]赵亮.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常见问题分析[J].商情,2012(42).

[4]廖奇云,贾满意,张延昭.对中国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外部环境框架的构想[C]//2015年建筑科技与经济学术论文集.2015.

因素与应对 篇10

一、影响我国网上支付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 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整体网上支付市场的发展。据调查, 不使用网上支付的首要的两个因素都与安全有关, 其中有61.2%的网上用户担心交易“交全”, 42.7%的用户担心个人隐私的安全, 34.6%网上用户认为注册麻烦而不太习惯使用。现代金融造假手段, 使不法分子在网民网上购物时, 利用与银行网站相类似的网络页面, 很容易通过网上转账的方式将资金转走;另外, 黑客、木马病毒攻击也让网民在支付过程中防不胜防。木马潜伏在计算机中, 时刻监视用户的一举一动, 从而盗取账户和密码信息, 而黑客则利用系统漏洞、用户的安全意识薄弱入侵用户的计算机, 获取用户的相关信息和密码, 导致网民在网上支付受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网上支付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 信用问题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进入电子商务时代, 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电子商务是一种无形的交易, 如果交易双方之间缺乏足够的相互信任, 网上支付就不可能发生, 即使存在着较完善的网上支付系统。这种信用体系在我国还没有建立。或是出于法制不健全, 或是出于体制弊端, 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银行之间拖欠贷款等现象时有发生。银行发行的信用卡, 不仅使用者数量相对来说比较少, 而目恶意透支的人太多, 银行只好严加防范。毫无疑问, 在我国目前这种恶劣的信用环境下发展网上支付将遇到很大阻力。

(三) 标准问题

为了使网上支付系统的建设和扩展得以顺利进行, 需要商业银行之间进行广泛的合作, 在硬件和软件供应商技术支持下逐步形成网络银行的统一标准, 确保软件、硬件、客户应用技术及系统和网络通讯协议的兼容性。在我国, 由于各商业银行在金融电子化的起步阶段就采取各自为政的方针, 造成目前技术标准统一的混乱局面。最早推出网上支付业务的招商银行采用的是SSL标准, 而中国银行采取的则是更为高级的SET标准。这种缺乏长远规划的行为造成了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并使得网上金融的整体服务效率比较低下, 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显然, 消费者对此的反应, 将是较少采用网上支付方式进行结算, 而这又进一步阻碍了我国网上支付业务的发展。

(四) 监管问题

由于对网上交易的真实交易背景难以查证, 网上支付平台有可能成为不法分子资金非法转移、套现资金的便利工具。买卖双方通过制造虚假交易, 利用网上支付平台顺利完成资金转移, 从而达到非法交易的目的 (如洗钱、贿赂、非法回扣等) 。目前, 大部分的网上支付是基于银行卡完成的, 买卖双方可以通过制造虚假交易, 由买方通过信用卡透支消费, 卖家收到款项后变现, 从而达到非法套现的目的。信用卡套现具有较大风险, 国内商业银行对信用卡取现有较严格的限制并收取较高的费用, 而通过网上支付平台则使持卡人非常便利地绕开了发卡行管制, 以一般消费方式达到了预借现金的目的, 如果该方式被广泛利用, 信用卡套现金额过高, 很有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五) 法规问题

目前, 具体到为电子商务服务的网上支付业务, 法律上基本还是一个空白。传统的支付结算规则在网上支付业务规范中有一定的作用, 但局限性很大。另外, 目前涉及网上支付的法律只有《电子签名法》 (解决了类似传统结算业务中签章的问题) , 规章有人民银行发布的《网上银行业务管理办法》、银监会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人民银行的《电子支付指引》, 除此没有其他规范。可以说, 关于电子商务服务的网上支付, 在法律制度上几乎一片空白。法律法规的缺失, 导致政府机构对目前从事网上支付业务的这些机构和他们的业务要不要监管, 要不要有一定的规则去规范缺乏统一标准。正是因为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导致网上支付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包括安全问题、金融监管问题、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等等。

二、我国网上支付发展的应对策略

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在我国刚刚起步, 应该说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电子商务企业共同努力, 通过长期积极和系统地建设, 才能够促进网上支付市场的高效健康地发展。

(一) 从政府角度分析

网上支付的金融环境、法律环境、信息基础设施、法制环境都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建设。

积极拉动个人电子商务的需求, 积极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 丰富网上信息资源, 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使用电子商务, 有意愿也有能力上网, 从而为网上支付提供足够多的客户群体。

在政策和资金上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到交易平台建设, 尤其是鼓励要大力发展第三方平台, 为网上支付的发展创造有力条件。

尽快完善相关法律, 以立法的方式填补电子支付法律体系中的空白, 早日出台《支付结算管理办法》、《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电子支付的法规制度, 为电子支付健康运行保驾护航。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要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网络系统, 完善信用认证的信用保险制度建立诚信主体的诚信档案;要完善社会公共信用信急披露机制, 使得诚信可以度量并可以传播, 利用公众的力量引导交易实体能够自觉诚信;要加强社会诚信建设, 建立政府对信用交易的有效监管及失信惩罚机制, 提高社会整体信用等级。

加快电子支付业务的相关标准的制定, 尽快统一技术标准, 规范和建设多层次全方位的认证中心, 推动网上支付和推动电子商务有序发展。

(二) 从金融机构分析

加快网上银行的发展。网上银行本身属于电子商务的范畴, 具有经济性、方便性、流动性等优点, 无疑是最节约、最有效、最能接近小额零代业务用户的一种手段。因此, 银行需要对传统的机构做出改革, 从战略的角度发展网上银行业务。

加强银行间互联的建设。银行业适合国情能够服务于全行业、跨银行的结算清算体系, 各家银行需要配合跨行互联工作, 研究并开发相应的接口方案或转换方案, 实现全国范围内银行卡跨行、异地支付业务授权及清算信息自动交换。

加强银行内部系统软硬件的安全性, 强化安全管理,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增强人员的交全意识, 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要统一技术标准, 统一认证体系, 要避免各方自行其是或各自为政造成市场的混乱, 建立全国统一的网上支付资金清算中心和标准统一的金融认证机构。

(三) 从电子商务企业分析

建设在线交全的交易平台。安全性是网上交易平台的基础。网上企业首先要具备可靠的网络软件硬件环境和信息交全体系, 其中信息安全体系可以包括三个层次:加密算法, 安全认证技术和安全应用协议。在设计电子支付系统时, 应采取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 如SET标准。建立并不断改进企业网络系统的风险防范机制, 加强与健全系统安全的管理, 积极研究和同时做好网络的安全防范工作, 强化交易系统的管理, 确保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私密性。

通过研究细分市场, 推进产品与服务创新, 加强市场营销力度, 吸引更多的客户使用电子业务。通过加强对市场营销的投入, 使更多客户了解电子商务所带的便利, 同时消除交全性的顾虑, 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电子购物的方式。

因素与应对 篇11

关键词 精准化资助 贫困生认定 资助管理

从2007年我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形成以来,为广大经济困难学生和家庭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贫困学生认定、资助力度与贫困生学生需求、地区差异性等各方面的问题,如何使资助工作精准化,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难题。

1影响高校资助精准化的因素分析

1.1 缺乏认定的量化指标

目前我省贫困家庭的认定都是依据学生提供的由当地民政部门盖章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或者当地出具的贫困证明,并且从2015年开始我省的贫困生证明不再要求由县级以上民政部门盖章,只需要村级盖章就可以。在目前中国的熟人社会中,特别是农村地区,村级的贫困证明是很容易获得的。

同时,我省高校中在开学后特别是新生入校后,10月就开始进行贫困生资格的认定,由班主任、班干部、普通同学代表组成班级评议小组,根据学生的申请进行审核,而仅仅根据学生提供的书面材料以及一个月的相处时间,对一个家庭的经济情况进行认定,缺乏相应的量化指标的指导,容易出现错位发放的情况。

当前我国各级资助管理机构对贫困生的认定每学年进行一次,在新生入学后,建立起贫困生库,每学年进行调整一次,调整的范围有限。然而在具体资助工作中发现,很多因突发情况导致贫困的学生无法获得资助。例如:在建库或者调库期间不是贫困生,但是学年中,因为突发情况导致贫困的学生,就无法及时获得资助,只能等到明年调整的时候提出申请才行。另外,每年的调整范围是在38%的基础上进行15%的调整,每年能够调整的学生数量有限,导致很多同学在大一入库后,四年时间都会在贫困生库里,缺乏对贫困生中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重新核查,导致一些家庭经济情况好转的同学仍然获得国家资助。

1.2 区域性差异较大,学生信息量不足

目前根据我国经济情况发展成梯度的情势,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信息量远远超过贫困农村地区的学生信息量。例如:在我系新生开学时间,很多城市地区的学生就会利用暑假时间准备好贫困生认定的相关表格,而贫困地区很多学生不知道贫困生认定需要准备什么材料以及具体的认定程序。另外,从2012年开始国家开始取消高校助学贷款,开始实行生源地助学贷款,但是每年都会有来自四川、贵州等地农村地区的学生不清楚政策,来校后咨询高校贷款的情况,并且对生源地贷款的流程不了解,造成很多贫困地区的学生一入校就出现交不起学费、没有生活费等情况。

1.3 资助导向功能错位

目前我国建立起了“奖、助、勤、贷、补、减、免”的资助体系,但是所占比例、金额以及评选的条件存在较大的差距。以我校为例,奖学金分为三个档次,国家奖学金8000元/人,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人,校内奖学金1000元/人,500元/人,300元/人。以我系为例,我系四个年级共1800人,国家奖学金3人,励志奖学金51人,校内奖学金,相比于国家奖学金的要求高、国家励志奖学金的人数少、校内奖学金的金额少。国家助学金分为三个档次4000元、3000元、2000元,并且评选要求较为简单,仅仅只需要满足家庭经济贫困,在贫困生库中,没有成绩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贫困生认定过程中的投机心理,很多同学看到要求与回报的不公平的情况,不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成绩,产生错误的导向功能。

2资助精准化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2.1 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指标体系

在认定过程中,仅仅依靠教育部门是难以获取准确的家庭经济情况数据,需要建立起教育、银行、民政等部门的信息服务技术平台。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指标体系为例,可以建立起从生源地、家庭基本情况、学校等多个认定主体的认定体系(表1)。

2.2 实行差异性、动态性资助

各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要改进资助经费的分配办法,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测算出贫困指数。根据不同的生源地和学校贫困学生的分布情况,实行差异性资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个人的差异性资助,二是区域的差异性资助。

学生个人的差异性补助主要表现为在开学前高校应该根据生源地的基本情况,在各部门联合建立的信息服务平台上对学生个人的家庭经济情况有具体的了解,内容主要包括是否来自灾区、贫困地区、家庭经济收入、家庭人口、收入来源等,针对不同生源地的学生、不同收入来源的学生进行差异补助。

区域的差异性资助主要表现为就读院校地区的经济水平和生源地经济水平的差异,对于在一线、二线城市就读的贫困地区的学生,应该加大资助的额度,对于在地级市院校就读的贫困地区的学生,针对当地的生活消费水平,适当检查,最终建立起一个梯度的区域差异性资助。

针对资助滞后性的问题,各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要建立起动态的信息管理系统,相应部门要及时在信息服务平台更新家庭经济情况,特别是劳动力输入较大的省份,及时更新家庭收入,同时高校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也要对学生的在校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对学生在校的基本生活和休闲生活进行评价,对于已经脱离贫困的学生要及时调整出贫困生库,对于因临时重大灾害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要及时进行资助。

2.3 调整奖助比例

针对目前高校资助工作中助学金比例和金额明显高于奖学金的现状,要加大对奖学金支持,特别是对于地级市的院校,经济相比于发达地区,社会资助和个人资助比例较少,因此只能依靠政府和高校对其进行调整。首先,要加大校内奖学金的奖励额度,目前在很多二线城市以上的院校,奖学金额度已经上升到3000元、2000元、1000元,这样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发挥了资助的导向功能,我们不仅要支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我们更要支持家庭经济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其次,增加勤工助学岗位,根据实际了解情况,很多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金要用于支付一部分学费,并且每年国家助学金发放时间都集中在12月份和来年的4月份,因此对于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下学期开学的生活费就成了问题,很多同学都会以在高校附近的生活区打工的方式筹措生活费,因此学院可以通过设置勤工助学岗位等措施帮助贫困生,在学院办公楼办公室可以根据事务的多少设置助理岗位,在系部可以根据教室的科研事务设置助研的岗位,楼栋公共区域可以设置助学岗位等。

参考文献

[1] 吴丽仙.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研究[J].教育评论,2015(9):46-49.

[2] 张光明.建立精准资助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全面推进学生资助工作再上新台阶——在2015年全国省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会议上的讲话[Z].2015-02-05.

[3] 谢俊青.贫困生认定对资助工作绩效的影响与对策[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49-51.

因素与应对 篇12

院内感染是指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 包括医院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健康有了新的认识, 健康体检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体检中心作为医院的一个特殊科室, 应对院内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充分预测, 防患于未然。据统计, 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健康体检人数为110627人次, 由于体检中心实施严格规范的管理和有效的应对措施, 无1例发生院内感染。

1 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笔者认为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体检中心人员密集, 流动量大, 通风不良, 导致空气质量较差;室内布局不合理, 清洁区、污染区分区不明显;无菌操作不规范;医疗垃圾不按要求放置、处理;部分工作人员缺乏预防院内感染知识, 思想上麻痹大意, 成为院内感染的直接传播者或感染者;健康卫生宣教工作落实不够, 使体检者无意间成为疾病的传播者或感染者, 造成疾病的流行。

2 应对措施

2.1 强化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多次组织体检中心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废物管理条例》[1]、《预防医院内感染消毒隔离制度》等制度;规范操作程序, 提高医务人员防范意识;按院内感染控制办公室要求, 定时对消毒灭菌剂、紫外线灯管、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进行检测并记录;及时了解感控工作的最新动态, 及早杜绝隐患。

2.2 加强消毒隔离措施

(1) 体检中心人员流动量大, 感染因素多, 要采取定时通风、紫外线消毒等方法。室内保持清洁干燥, 每天通风2次, 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减少污染;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1h;诊疗室桌面和地面每日用1∶200的84消毒液消毒2次;听诊器、血压计袖带、测视力用的眼罩应定时进行消毒处理;清洁区与污染区使用的拖把应分开, 并有明显的标识。 (2) 强化安全意识:操作前戴口罩, 必要时戴无菌手套;采集血液时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 做到一人一针一巾一带;操作前、后洗手;一次性灭菌物品按消毒隔离规范要求处理;采集、运送尿液、分泌物标本时佩戴一次性无菌手套进行操作, 转运标本的容器有明确的标识, 并定时对容器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2.3 严格执行洗手制度

医务人员的手是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 因此洗手与消毒是控制院内感染最有效的措施。除洗手外, 还可将速干型手消毒液直接喷洒于消毒部位皮肤。接触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后用肥皂水洗手3遍, 再用1∶200的84消毒液泡手消毒。

2.4 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损伤性的医疗垃圾 (如一次性注射针头、抽血针头) 应放在防渗漏的利器盒内;非损伤性的医疗垃圾, 直接放入感染性的垃圾袋中。医疗废弃物统一放入黄色垃圾袋中, 回收时要标明单位、科室、时间、种类, 由专人回收, 集中销毁[1]。

2.5 加强院内感染的宣传教育

对体检者进行宣教:包括体检的要求、垃圾的分类、棉签存放的位置、感染标志醒目等[2]。同时也可将卫生知识与院内感染知识制作成健康教育手册便于体检者取阅, 从而提高体检者院内感染意识, 消除不安全隐患。

3 体 会

根据院内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 采取持续有效的规范化管理, 提高医务人员的预防感染意识, 强化其自我防护知识, 并落实各项工作制度, 确保医疗废物的严格管理, 从而避免危险因素的威胁, 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S].2003.

上一篇:立体仓库控制系统下一篇:爱心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