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分析与应对(精选8篇)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分析与应对 篇1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分析与应对
摘要:真实的会计信息是国家对企业加强监督和调控的依据,也是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内部等进行决策的依据。就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含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进行了探讨,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会计信息;真实性;治理结构;独立性;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6-0102-02
0引言
多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屡禁不止,会计信息弄虚作假层出不穷,给国家和投资者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而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科学管理和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依据,也是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依据。所以,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灵魂。
1会计信息真实性及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的会计数据,它反映了特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信息真实性是在真实的经济交易基础上,对企业经济行为客观、及时、准确的记录和反映。体现在会计核算上为内容真实、要素完整、数字准确、时间及时、手续齐备、资料可靠,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帐户设置规范,会计确认合理,会计计量准确,会计记录完整,会计报告充分,这样就可以认定其产生的会计信息是真实的。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据以作出正确的决策。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企业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外部监管乏力等。
1.1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了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结构取决于股权结构,多数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央企的股权结构是流通股比重小,国有股一股独大,但国有股主体缺位。因为国有股通常是政府通过授权投资机构或职能部门代表国家来行使国有股股权的,这个机构并非实际的委托人身份,仅是委托代理链中的一个环节,结果形成“代理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现象。正是由于股权结构的畸形才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畸形。(1)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大股东在公司拥有控制权,许多中小股东因持股数量限制而无法参加股东大会,更谈不上行使股东权力。而大股东委托的代理人控制下的股东大会不一定真正为股东利益进行决策。(2)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失效。在国有股一股独大且主体缺位条件下,国有股董事实质上只是代理链中的一环,很容易与经理层合伙共谋私利以至损害全体股东的利益。(3)董事、监事对自己的责任认识不到位,多数董事、监事以为自己的责任就是表决时举举手就行了,不过是个摆设,在公司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中根本发挥不了作用。(4)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难以发挥。在现实的公司治理结构中,由于股权结构的畸形,独立董事的来去实质上由公司经营者决定,独立董事津贴的多少也由经营者决定。如果非要坚持对经营者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制约,他们的报酬是要受到威胁的。况且,大部分独立董事都是兼职的,自己有繁忙的本职工作和各种社会活动,根本无暇对受聘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所做出的判断大多依据企业向他提供的财务资料,如果企业在向他提供材料中有所隐瞒,那么他所得出的结论也就失去了真实性。
1.2单位内部监督未充分发挥作用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从企业内部监督的主体看,企业的内部监督部门负责人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的,内部监督人员的工资报酬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决定的。内部监督人员依附于企业,听命于企业负责人,这就意味着内部监督工作在某种意义上会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改变,所以内部监督也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1.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使会计信息在源头上失去真实性成为可能
有些会计人员法律意识不强,职业道德素质低下,执行国家各项财经法规的能力较差,在工作中抵制违法行为的自觉性不够。甚至一些会计人员无视财经纪律,为了个人利益或讨好领导,在弄虚作假上帮着出点子,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报表被歪曲等。
1.4审计机构缺乏必要的独立性,使会计造假缺乏有力的外部监督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防范企业财务造假、治理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的外部防线。然而,注册会计师既具有经济警察的身份,又具有经济人的身份。经济警察的身份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必要独立性,而经济人身份则要求注册会计师保持广泛的经济业务关系,它所进行的社会审计是一种有偿服务。在一个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中,聘请审计师事务所的真正权力应该掌握在所有者手中。但我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内部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治理结构缺陷,公司的经营者实际上掌握着聘用注册会计师的生杀大权。如果注册会计师坚持原则,审计意见与管理层的期望差距较大或者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则有可能遭到解聘,所以,一些不能坚持原则的会计师事务所很容易妥协,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严重影响。
1.5政府部门监管乏力也是财务造假的的根本原因
目前,政府对企业进行监督的部门主要有财政、税务、审计、工商等行政部门,但由于监管部门分散,分工不明确、职责重复,甚至相互冲突,弱化了政府监管的职能,加之部分监管部门缺乏应有的专业人员,也影响了政府监管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多年前“银广厦”事件,经过了政府多部门多次的例行检查,都未曾发现问题,被记者曝光后造假的丑闻才曝光于天下。
2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2.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独立董事职责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调整股东的持股比例,分散大股东的股权,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增强不同持股者之间的互相制衡,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良好举措。比如,2001年实施的国有股减持方案就使部分企业成功分散股权,引进其他投资主体,形成真正的多元投资主体,有效地解决了“一股独大”问题,充分发挥股东大会的职责和权力,使“内部人控制”受到有效遏制,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会计信息真实化。
另外,为了让独立董事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真正独立行使职权,应该采取必要措施加以保证:第一,在独立董事的产生程序上进一步独立。在选举和聘请独立董事时,采取大股东回避的方式,由中小股东推荐选举独立董事,这样,独立董事在惠及全体股东利益的同时,就会强调对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行保护。第二,独立董事应职业化,由兼职董事转变为全职董事。这样,独立董事就能深入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并及时对财务决策进行审核。
2.2强化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财务造假归根到底是人的因素,特别是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因素。要从源头上解决财务造假的问题,首先要强化单位负责人的法制观念。《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从法律上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资料、财务报告的责任主体。企业单位负责任人有义务采取措施防止会计信息造假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其次,会计人员是企业经济业务的直接核算者,是会计信息的直接提供者,《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人员有权拒绝、纠正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纠正违反法律、制度的事实,有权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独立处置会计事务。因此,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应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力和责任,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为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把好源头关。
2.3改革外部审计的聘任主体
改革外部审计的聘任主体,可以进一步保证审计师的独立性。比如,可以实行审计机构委托聘任制度,由被审企业委托政府监管部门聘任审计机构,每年向监管部门交纳合理的审计费用,监管部门通过招标等方式为其选择合适的审计师事务所。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审计师事务所受雇于被审企业的状况,为审计师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业务提供了必要保证。
2.4强化外部监管职能
目前,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等监管部门由于部分监管职责重叠,缺乏专业人士,造成监督乏力,所以,要强化外部监管责任,首先应改革监管部门的体制。例如,对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等部门的类似监管职责进行业务合并或重组,聘请社会上专业的会计、审计人员对监管人员进行补充,由一个监督部门统一管理,形成纵向的链接监督关系或横向的互助监督关系,监督做到无缝对接,从而及时发现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2.5引入民事赔偿制度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还有一个根本原因是造假成本与收益不对等。会计造假几乎不涉及物质成本,只需要玩弄数字游戏,便可获得巨额利润。只要造假收益大于处罚成本,企业就有造假的动机和需求。因此,除了对那些蓄意造假者加大处罚力度外,还应引入民事赔偿制度。对那些出具虚假财务报告而给广大投资者或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由造假企业通过规定途径给予受害人相应的经济补偿,这样,可以使蒙受损失的投资者得到一定的补偿,又给造假者形成真正的压力,从而抑制其违法造假的冲动,从根源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可靠。
3结论
虽然国家多次启动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专项行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但效果并不太理想。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全社会一个共同的长期的任务,各级监管部门应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制度,改革监管体制,从根源上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能给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使国家经济更快更稳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Z].2000-07-01.[2]王成秋.独立董事制度与法人治理结构[J].财务与会计,2001,(9).[3]章树新.浅谈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财务与会计,2002,(8).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分析与应对 篇2
多年来,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屡禁不止, 会计信息弄虚作假层出不穷, 给国家和投资者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而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科学管理和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依据, 也是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依据。所以,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灵魂。
1 会计信息真实性及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的会计数据, 它反映了特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信息真实性是在真实的经济交易基础上, 对企业经济行为客观、及时、准确的记录和反映。体现在会计核算上为内容真实、要素完整、数字准确、时间及时、手续齐备、资料可靠, 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帐户设置规范, 会计确认合理, 会计计量准确, 会计记录完整, 会计报告充分, 这样就可以认定其产生的会计信息是真实的。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据以作出正确的决策。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企业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外部监管乏力等。
1.1 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 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了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结构取决于股权结构, 多数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央企的股权结构是流通股比重小, 国有股一股独大, 但国有股主体缺位。因为国有股通常是政府通过授权投资机构或职能部门代表国家来行使国有股股权的, 这个机构并非实际的委托人身份, 仅是委托代理链中的一个环节, 结果形成“代理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现象。正是由于股权结构的畸形才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畸形。 (1) 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大股东在公司拥有控制权, 许多中小股东因持股数量限制而无法参加股东大会, 更谈不上行使股东权力。而大股东委托的代理人控制下的股东大会不一定真正为股东利益进行决策。 (2) 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失效。在国有股一股独大且主体缺位条件下, 国有股董事实质上只是代理链中的一环, 很容易与经理层合伙共谋私利以至损害全体股东的利益。 (3) 董事、监事对自己的责任认识不到位, 多数董事、监事以为自己的责任就是表决时举举手就行了, 不过是个摆设, 在公司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中根本发挥不了作用。 (4)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难以发挥。在现实的公司治理结构中, 由于股权结构的畸形, 独立董事的来去实质上由公司经营者决定, 独立董事津贴的多少也由经营者决定。如果非要坚持对经营者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制约, 他们的报酬是要受到威胁的。况且, 大部分独立董事都是兼职的, 自己有繁忙的本职工作和各种社会活动, 根本无暇对受聘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 所做出的判断大多依据企业向他提供的财务资料, 如果企业在向他提供材料中有所隐瞒, 那么他所得出的结论也就失去了真实性。
1.2 单位内部监督未充分发挥作用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从企业内部监督的主体看, 企业的内部监督部门负责人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的, 内部监督人员的工资报酬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决定的。内部监督人员依附于企业, 听命于企业负责人, 这就意味着内部监督工作在某种意义上会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改变, 所以内部监督也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1.3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使会计信息在源头上失去真实性成为可能
有些会计人员法律意识不强, 职业道德素质低下, 执行国家各项财经法规的能力较差, 在工作中抵制违法行为的自觉性不够。甚至一些会计人员无视财经纪律, 为了个人利益或讨好领导, 在弄虚作假上帮着出点子,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财务报表被歪曲等。
1.4 审计机构缺乏必要的独立性, 使会计造假缺乏有力的外部监督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防范企业财务造假、治理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的外部防线。然而, 注册会计师既具有经济警察的身份, 又具有经济人的身份。经济警察的身份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必要独立性, 而经济人身份则要求注册会计师保持广泛的经济业务关系, 它所进行的社会审计是一种有偿服务。在一个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中, 聘请审计师事务所的真正权力应该掌握在所有者手中。但我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内部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治理结构缺陷, 公司的经营者实际上掌握着聘用注册会计师的生杀大权。如果注册会计师坚持原则, 审计意见与管理层的期望差距较大或者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则有可能遭到解聘, 所以, 一些不能坚持原则的会计师事务所很容易妥协, 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严重影响。
1.5 政府部门监管乏力也是财务造假的的根本原因
目前, 政府对企业进行监督的部门主要有财政、税务、审计、工商等行政部门, 但由于监管部门分散, 分工不明确、职责重复, 甚至相互冲突, 弱化了政府监管的职能, 加之部分监管部门缺乏应有的专业人员, 也影响了政府监管的效率和质量。例如, 多年前“银广厦”事件, 经过了政府多部门多次的例行检查, 都未曾发现问题, 被记者曝光后造假的丑闻才曝光于天下。
2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2.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加强独立董事职责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调整股东的持股比例, 分散大股东的股权, 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 增强不同持股者之间的互相制衡, 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良好举措。比如, 2001年实施的国有股减持方案就使部分企业成功分散股权, 引进其他投资主体, 形成真正的多元投资主体, 有效地解决了“一股独大”问题, 充分发挥股东大会的职责和权力, 使“内部人控制”受到有效遏制, 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会计信息真实化。
另外, 为了让独立董事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真正独立行使职权, 应该采取必要措施加以保证:第一, 在独立董事的产生程序上进一步独立。在选举和聘请独立董事时, 采取大股东回避的方式, 由中小股东推荐选举独立董事, 这样, 独立董事在惠及全体股东利益的同时, 就会强调对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行保护。第二, 独立董事应职业化, 由兼职董事转变为全职董事。这样, 独立董事就能深入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并及时对财务决策进行审核。
2.2 强化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财务造假归根到底是人的因素, 特别是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因素。要从源头上解决财务造假的问题, 首先要强化单位负责人的法制观念。《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从法律上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资料、财务报告的责任主体。企业单位负责任人有义务采取措施防止会计信息造假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其次, 会计人员是企业经济业务的直接核算者, 是会计信息的直接提供者, 《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人员有权拒绝、纠正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纠正违反法律、制度的事实, 有权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独立处置会计事务。因此, 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应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力和责任, 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为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把好源头关。
2.3 改革外部审计的聘任主体
改革外部审计的聘任主体, 可以进一步保证审计师的独立性。比如, 可以实行审计机构委托聘任制度, 由被审企业委托政府监管部门聘任审计机构, 每年向监管部门交纳合理的审计费用, 监管部门通过招标等方式为其选择合适的审计师事务所。这样, 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审计师事务所受雇于被审企业的状况, 为审计师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业务提供了必要保证。
2.4 强化外部监管职能
目前, 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等监管部门由于部分监管职责重叠, 缺乏专业人士, 造成监督乏力, 所以, 要强化外部监管责任, 首先应改革监管部门的体制。例如, 对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等部门的类似监管职责进行业务合并或重组, 聘请社会上专业的会计、审计人员对监管人员进行补充, 由一个监督部门统一管理, 形成纵向的链接监督关系或横向的互助监督关系, 监督做到无缝对接, 从而及时发现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 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2.5 引入民事赔偿制度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 还有一个根本原因是造假成本与收益不对等。会计造假几乎不涉及物质成本, 只需要玩弄数字游戏, 便可获得巨额利润。只要造假收益大于处罚成本, 企业就有造假的动机和需求。因此, 除了对那些蓄意造假者加大处罚力度外, 还应引入民事赔偿制度。对那些出具虚假财务报告而给广大投资者或债权人造成损失的, 应由造假企业通过规定途径给予受害人相应的经济补偿, 这样, 可以使蒙受损失的投资者得到一定的补偿, 又给造假者形成真正的压力, 从而抑制其违法造假的冲动, 从根源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可靠。
3 结论
虽然国家多次启动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专项行动,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但效果并不太理想。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全社会一个共同的长期的任务, 各级监管部门应不断加大监管力度, 完善监管制度, 改革监管体制, 从根源上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能给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 使国家经济更快更稳的健康发展。
摘要:真实的会计信息是国家对企业加强监督和调控的依据, 也是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内部等进行决策的依据。就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含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进行了探讨, 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会计信息,真实性,治理结构,独立性,监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Z].2000-07-01.
[2]王成秋.独立董事制度与法人治理结构[J].财务与会计, 2001, (9) .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分析与应对 篇3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中小企业;失真原因;应对策略
1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1 会计人员的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中小企业会计工作人员非专业化的现象较为普遍,还主要是将会计工作停留在记账、算账和报账等环节上,这种浅层次的工作很难确保会计业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进而大大影响了财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
1.2 中小企业发展融资压力较大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中小企业竞争力相对较强,融资工作相对困难,为了确保金融机构融资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了解中小企业财务状况,而如果遇到企业实际财务状况不能满足融资需求的,势必会使得企业内部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而且尽管当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受利益的诱惑,真正能够洞察事务本质的高素质工作人员还是相对较强的,也就使得企业内部那些虚假的报表很容易获得中介机构的肯定和评价。
红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师—蜀都会计师事务)舞弊手段:通过虚构产品销售、虚增产品库存和违规帐务处理等手段,虚报利润15700万元,骗取上市资格。公司上市后,1997年8月公布的中期报告中,将亏损6500万元虚报为净盈利1674万元,次年4月公布的1997年年度报告中,将实际亏损22952万元披露为亏损19800万元,欺骗投资者。而后在股票发行上市申报材料中,对其关键生产设备废品率上升,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的重大事实未作任何披露。
1.3 中小企业内部监督工作不到位
中小企业内部部分领导由于对《会计法》等相关法律知识了解的不够深入,甚至部分企业内部领导为了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会做一些弄虚作假的行为,出现逃避有关法律法规的监督。特别是在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受企业单位负责人的聘任和管理,但是在日常的工作中却很难坚守原则,最终出现会计报表弄假的状况。具体体现在账簿的基础上人为的进行报表信息和数字的调整,最终影响了报表使用者不能真正的了解企业内部的财务情况以及企业现有的经营成果。例如,震惊一时的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导致这次造假事件发生的一个客观原因就是由于企业监督力度不够,为了企业部分利益,铤而走险,制造出错误的报表数据和信息,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1.4 政府职能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和提升
当前我国民众自身意识的提升,以及国家对企业需求的国际化,我国政府的管理机构数量在逐步上升,尤其中小企业受工商、税务以及物价、城管、消防等特殊行业管理部门较多,例如,林业局、渔业局以及资源管理局等。中小企业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需要与这些管理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良好的关系是确保企业正常经营和发展的关键,为了与这些管理部门维护关系,势必会出现大部分的管理开展,这些费用如果按照正常的会计业务进行处理势必会受到纪检监察部门的制约,甚至受到法律的威胁,也就是造成部分企业出现会计信息作假的现象。
2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应对策略
2.1 建立会计治理法律及会计内部控制机制
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需要国家在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时,提升对会计信息造假的治理措施,并将这一项工作纳入到会计治理法律体系中去。此外,还需要我国健全《电子商务法》和制定《会计契约法》,这两种法律的出现能够对网上交易行为进行制约,同时制定和健全会计契约规定也能够帮助企业会计契约执行力提升。
此外,应尽快制定《会计证据法》,对于会计证据以及会计证据的责任以及取证范围等给予充分的说明。同时制定出与我国国情相符的会计信息管理工作,健全企业会计信息造假的法律责任制度,充分明确会计信息造假的概念、标准以及有效的处理方式。具体来讲也就是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有会计组织控制制度、开发和完善制度以及会计数据的备份制度等一系列制度。
2.2 实行和健全企业会计监控机制
首先是要建立健全会计登记制度,在现如今中小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国家机关的财务信息审核都是需要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进行核算,并交由国家会计审计部门进行登记、备案,最后再颁发会计许可证书和签订会计信息监管约定等。其次就是要完善会计信息保密的监控制度,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会计单位进行信息的泄露,影响我国有关部门对会计信息的监控,以确保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完整和真实。
2.3 强化中小企业会计人员技术和素质培训
全面提升中小企业会计工作者的技术水平,强化中小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是确保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主要做法就是要完善现有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提升中小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此外中小企业会计工作人员还需要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全方位的提升中小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强化其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2.4 严把原始数据关
在当前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核算工作的信息化,电子计算机的数据也是在程序的控制下完善,对于输入的数据源进行自动的加工和处理,并储存于磁性介质上。但是,电脑中最原始的数据则是由人员进行审核并输入电脑中的,如果原始数据在录入过程中出现错误,则是计算机不能识别出现的,只会将错就错,最终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也正是由于会计信息化这一特点,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准确就需要严格原始数据录入,对数据处理方式和过程都确保规范性、准确性和稳定性,这样才能提升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司兴彬.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J].新西部(中旬刊),2013(6):67-68.
[2]曹燕.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15(7):18-20.
会计信息失真成因与治理 篇4
关键词:会计信息;
监督机制;
会计法规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problem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in China is increasingly exposed.The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has seriously affected our country's normal economic order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hazards,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and discusses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aspects.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 and harm,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perfecting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strengthen supervisio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accounting system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strengthen law enforcement, to ensure control of real and effective information to improve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unit leadership and accounting personnel.Key words: accounting information;supervision mechanism;accounting regulations 引言 会计信息是人们利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记录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的信息。会计信息是一种公共信息,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但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频繁发生并日趋严重,远离“郑百文”、“银广夏”、“蓝田”事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虚假的会计信息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影响严重误导了信息使用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的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整个经济秩序的工作,导致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败,经济建设过程中,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建立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规范会计行为,保证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种表现 1.1核算失真 会计信息不真实,特别是作为会计信息载体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不真实。具体表现为:一是改变会计凭证,以增减手段达到隐瞒事实的目的;
二是伪造会计凭证,即没有经济业务内容,依靠虚假发票出帐,造成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不真实。特别是一些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虚报账目,重新设置账目。虚拟会计科目、财务报告不良科目、银行报告不良科目、税务报告亏损科目、虚拟会计报表。
1.2成本失真 单位的资本和支出,必须按照权责体系的原则确定和核算。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企业利用资本支出作为利益调节的手段。一些单位为了达到少缴税的目的,人为地增加资本支出,超过提及更广泛使用,不准列入列入当期资本支出,如固定资产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采购和建设,调整目前的收入,从而减少所得税的目标。一些单位为了粉饰业绩或利益需求,降低资本应当计入当期费用的支出,减少了当期成本,不提或少计提折旧,甚至造成了目前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虚假费用的形成。
1.3收支失真 单位的收支必须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确定和核算。但有的单位为了少缴税款、隐瞒利润、人为调整利息的会计时间,将当期销售收入的一部分贷记不入账;
有的单位为了完成盈利目的,人为增加利润,故意伪造虚构经济业务,涂改利润,形成虚假收入目标。支出不真实的是单位为了部门利益,不顾国家法律,隐瞒收入,多支出,虚报支出转入应付账款。
1.4账目失真 有的单位因管理不善,长期进行财产清查或资产清算资产清查;
有的故意将两个账户中的一部分或者部分资产不入账,隐瞒单位实际财务状况,以达到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形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或者被吞并;
帐户不一致。帐户实际上不是,但实际上没有帐户或。
1.5成果失真 主要是指一些企业以不正当的方式,虚构欺诈、隐匿收入,秘密设立“小金库”,任意调整和转移利润,偷税漏税,以获取巨额利润;
亏损企业乱挤资金,将隐性亏损与收缴挂钩,造成虚盈亏损。
会计信息失真将给政府和单位带来巨大损失,给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危机。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点危害:
第一,政府财产流失、政府经济政策制定的损害和破坏以及洪元调控手段的实施。这将导致政府或地方政府的收支计划的方向性损害。政府和地方财政收支计划是以政府上一的收支为依据,结合新一年计划新增收支的内容,使虚假的会计信息对政府造成极大的危害。
第二,发布错误消息,误导金融行为。从小的角度看,有关单位不能对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做出科学的判断,使本单位在管理上陷入被动。从长远来看,会计 信息不真实可能导致错误的社会金融政策,给社会各界带来巨大的社会金融问题。
第三,会计信息失真降低了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影响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第四形成腐败,诱发金融犯罪,扰乱金融秩序,严重阻碍财政发展和单位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五,会计信息失真削弱了政府财政纪律的权威性。会计信息不真实,实际上在执行政府财经法纪方面大大减少,或者在实践中减少执行财经法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法制建设。六是会计信息不真实严重危及金融国际化,影响单位国际化,影响国际资本在华流动。
2.会计信息失真的不利影响 2.1导致企业应诉失败 面对国内越来越多的过剩市场,中国企业的国际贸易发展受到了严重限制。目前,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措施中国面临着国际化的中国企业的严峻形势。我们之所以不能回答或丢失,是因为我们的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和概念有很大的不同,无法提供符合反倾销要求的可靠的成本和利润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反倾销法的规定,反倾销的国家在中国通常选择的成本和收益数据的“替代国”有利于他们。对中国的反倾销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已经缩小了,有些国家已经被迫退出市场。
2.2导致无形资产贬值 会计信息的失真导致企业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支持。市场经济越发达,企业越需要诚实守信。上市公司在虚假会计暴露中,不仅股价暴跌,而且信用损失、形象受损、业务直线下降,甚至企业破产。许多发展得更好的公司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2.3导致制度结构失效 第一,会计信息失真会使产权机制失灵,委托代理关系终止。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核心是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对称。产权要求会计清楚地反映和揭示产权主体的权益。如果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产权机制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产权结构的合理安排可以为节约交易成本提供内生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产权外部性内部化。这种激励机制的产生和运行离不开企业活动的信息交换或信息传递机制。
第二,会计信息失真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效率。在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条件下,业主可以有效地激励经营者。为了充分、全面地表达人力资本、努力和成果,经营者需要依靠会计提供的真实信息。会计信息失真使激励和监督机制失效,导致代理投机、欺诈和懒惰,增加代理成本和风险。公司治理的成败取决于会计能否为所有者和经营者提供对称、真实的信息。
第三,会计隐性利益扭曲导致企业财务制度的基本功能(会计和信息)丧失。
2.4打破企业利益均衡 信息不对称必然导致信息所有者对另一方利益的兴趣,这在理论上称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企业是由投资者、经营者、雇员、债权人、顾客、供应商、代理人和分销商以及政府和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建立的契约,以实现各自的利益。信息充分能使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的多次合作达到决策和整体上的最优。
3.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3.1会计制度不完善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现代单位制,相应的金融改革也要求赋予单位更大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期权。例如,在金融计量方法中,金融系统提供了大量的财务计算方法。虽然金融系统提供了在不同时期同一单位保持一致的计算方法,但在不同类型和财务处理单元尺寸相同的金融交易可以不一致,即可以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房地产折旧计算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快速折旧法等。同时,在相同的客观情况下,对同一财务项目也规定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如快速折旧法、中年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但这两种方法都没有规定适用范围。总之,业主可以自行选择有利的财务处理方法,这必然会导致同类单位同期财务信息不可比和计算方法不一致,导致会计信息“合法”不真实。
3.2监管机制不完善 从内部来看: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单位负责人与财务人员之间缺乏严格的制衡,造成内部管理混乱,财务决策和财务收支失控,为部分财务人员做假账提供了条件。从外部监督的角度看 :现代国家有许多金融监督部门,包括财政、审计、税务、中央银行等部门,但执法主体不明确,力度不够严格,处罚力度不大;
此外,社会注册会计师对本单位的法律审计业务通过普遍现象,不独立、客观、公正地执业,出具虚假的审查报告,无视职业道德标准,助长了财务信息不真实。
3.3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财务人员是财务活动的主体,财务人员是财务人员对财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的财务信息。目前,财政人员非专业化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许多未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在岗位上任职。由于其业务不熟、经验不足,有可能误判在复杂问题面前,使一个有意义的或无意的方式不真实的会计。或因职业道德的缺失,只考虑眼前利益,协助本单位领导,只要领导签字的单据,是能被释放,作为法律的领导人为“助手”,导致财务信息不真实。有的单位领导为了谋取私利或以小集团为由,经常指使财务人员违反财务制度,粉饰、更正财务数据,进行虚假会计核算,导致收入和支出的增加不真实,或被公务数字、数字公务拼写,用来表示“政绩”。
3.4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一些单位不重视财务的基础,财务基础工作不规范,如金融分工不合理,财务人员责任不明确,不符合规定的原始凭证,债务没有清理。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和财务监督机制的缺乏,会造成账实不符、财务信息不真实等问题。
3.5会计行业执法松懈 在金融工作中,仍然存在执法不力和执法不力的情况,法律不是这样。如每年的财政、税务、物价部门的检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一些执法人员执法的方式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发现违法违纪的问题,所以,为了个人利益,许多单位,通过以上操作手法,鼓励欺诈。由于违法,会计法律法规不能有效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4.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策略 随着国家金融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入世后与世界的全面融合,对金融信息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管理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持之以恒的坚持。在我看来,解决当前财务信息失真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健全监管机制,加强监管力度 按照”行业管理、政府法律法规”的框架,不断完善”内部约束、行业监管、社会监管”的监管体系,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管理的良好局面。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监管是保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方法。现阶段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管体系机制还不够健全与完善,我国的事业单位应逐步完善健全监督、监管机制,加强监管力度,才能确保事业单位能够健康、稳定的高速发展。
4.1.1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强化内部管理体系 在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对政治能力强、工作能力强的财务人员进行分配,赋予其一定的职责,使其权责结合,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相对独立地位,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建立健全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单位领导、内部审计机构和财务人员之间的关系,避免滥用职权。
开展金融税收法律制度业务知识培训,提高金融单位业务技能意识。按照《会计法》《税法》的规定,对企业财务人员给予财政税收权利义务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单位会计制度、标准、规定、税收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和继续教育,评价单位财务人员的会计和税收知识,建立财务单位档案缺乏能力,对无证单位的财务人员要求进行变更,提高单位财务业务水平,加强对财务工作的控制。对本单位的基本财务工作进行规范评价。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财务工作的载波跟踪,规范财务工作的延续是有效措施,整顿金融秩序,前几年的金融机构的财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标准,特别是非国有企业,有助于规范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会计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金融系统内部监督体系,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应继续推广。
4.1.2强化政府外部的监督 努力加强财政部门,协调审计、税务、银行、证券监管、监管等功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全面监督,充分发挥监察能力,加强检查,依法对单位财务工作的监督和审计,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要加强监督检查,落实新《会计法》,提高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1.3健全内、外控制制度,加大监督力度 建立健全内外部控制制度是控制财务信息失真的保证。各级政府部门要组织力量,帮助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合理的会计程序,充分发挥制度约束机制。我们应该加强“中国注册会计师”的全面实施,整顿注册会计师执业,加强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管,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基本的道德准则,充分发挥会计事务所作为中介机构的专业社会公正和监督作用。
同时,一定规模以上企业的会计报表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才能生效,逐步使所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都需要经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促进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供条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职能。根据第十八次报告提出“加强对政府口径预算科目的审查和监督,对党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对会计行为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核查、考核、监督,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质量,4.1.4加强税收监管力度 加强税收管理,财务和税务的协调,有效地解决了以往管理松懈的问题监测,特别是国家投资建设项目和工程建设必须纳税,严厉打击发票违法行为,发现一起严肃处理,警告对他人实施税务发票的作用,增加股票的数量,通过媒体、报纸和公众,杜绝食品服务业税收流失。税务、财政要做好每年一次的所得税和所得税调查工作,特别是对同一规模的同一资源、煤矿、化工、矿山和生产效率较低、亏损的非国有企业进行明细成本核查,控制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准则失真,增加税收收入。
4.2改善利益分配机制 利益分配和考核机制不健全,不合理是诱发会计信息舞弊的重要原因。理顺各方关系,减少利益冲突,有利于完善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造假者的主要动机是获取经济和其他利益只有完善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才能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一是建立利益分配均衡机制,理顺国家、地方、企业及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兼顾各方利益。二是改进现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并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对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考评,不要仅以数字论英雄,而要与定性考核结合起来。
4.2.1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从宏观上看,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有赖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从微观角度看,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有赖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只有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分离自身经营管理、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才能使企业自觉遵守经济规律,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这也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问题所在。
4.2.2推行会计委派制 会计委派制是国家对会计人员的管理职能,由其建立的一种会计管理制度。该制度的实施,使会计独立于监事,发挥了“第三方”的监督职能。目前,要使会计委派制的顺利实施,还应改革配套制度,如委派会计的任免制度,委派会计考核轮换制度,委派会计的工资、福利、奖惩制度,委派会计制度保障等。当前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是任命制,改革现行会计管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制,是由业主对企业的会计人员,会计人员摆脱在利益和职业对附件的企业,排除威胁后。这不仅消除了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的领导与领导之间的关系,而且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保障来遏制欺诈、反腐败;
会计人员能真正履行监督职能,保证国家利益不受侵犯,确保所有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支出企业置于法律的约束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3完善会计法规体系 为了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加强会计法规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会计法为核心,相互配套的法律和法制化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和完善会计制度。强有力的法制建设,充分发挥威慑惩罚的作用,形成对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法律约束,以及依法办事的会计工作,依法严格执法,违规者应追究责任。发现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应当依法严肃处理。欺诈的成本远远大于欺诈的成本。我们应该加大对会计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认真研究他们的经济和法律责任,让造假者无法隐藏。
4.4健全网络信息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位的经营必然进入数据时代。但是,由于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单位应加强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风险防范与控制。首先,完善内部网络体系,建立覆盖机组运行各个环节的信息平台通过对各类票据和信息的比较,确保单位数据真实、有效、完整。应核实输入的财务信息,并从信息来源中包含虚假财务信息。第二,由于信息是授权给各部门的,但由于部门间利益倒置的原则,部门可以私下编造会计信息。因此,单位应在信息共享的同时提高系统的功率,加强对信息生成、存储、传输、应用等各个环节的安全控制。第三,加强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和技能教育。
员工在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中起着主导作用。在财务人员中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相互监督机制,防止财务信息操作者因操作不当而受到他人的影响或篡改财务信息。
4.5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要提高会计管理的效率,就必须建立财务管理中的政策导向型人才。加强高素质管理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是提高事业单位人才素质的关键。在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中,要及时选拔和提高优秀人才,不断培养出善于工作、负责任、善于技术的人才,使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会计核算的方法和原则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事业单位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高强度的业务素质是财务管理机构的要求,只有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不断促进财务管理的发展,使管理人员高效地完成财务工作,才能促进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4.5.1大力培训会计人员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现在,国家金融专业水平普遍较低,财务伦理处于放纵状态,为彻底解决财务信息严重失实的问题,更需要多渠道、多途径地加强财务人员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只有财务人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具备了可靠的思想道德保障和业务技术基础,才能解决财务信息不真实问题。
财务信息不真实的主要原因,大多与企业管理舞弊有关,单位领导是虚假财务行为的第一责任人。为此,要组织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认真学习财经法规,端正思想,明确责任,树立信誉第一、信誉第一的思想,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证财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财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加强财务人员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抓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培养金融人才依法履行职责的意识,一个诚实守信的建立,廉洁自律,客观公正的财务团队;
同时,要建立完善、高效的内部监督制度和核查制度,严格执行财政收入 支出审查制度。规范财务基础工作,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也是防范财务信息失真、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的根本保证。
4.5.2建立诚信工程,强化诚信教育 对于金融诈骗的方式,不仅要加大处罚力度,还要加强诚信教育,提高当事人的态度。为此,在以下几个方面实施诚信工程:一是要重点建设诚信政府,要提高政府的信用程度,把诚信作为衡量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绩效的指标。各级政府要转变政府职责,减少地方保护,提高政府公信力。二要建立健全诚信档案,为了便于公民随时查询,可以对违反诚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备案从。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记录企业和个人违规违纪案件,方便公民随时查询,从而提高单位和个人的信用意识。三是加强信用教育。真正做到“诚信为本,诚信第一,其次是财务制度,不做假账”,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四是建设诚信社会。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完善,独立经营、公平竞争、有效监管的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金融体制、财政体制等方面的不完善是造成信用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因此,应尽快采取措施,加快立法保障的步伐。
结语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由于多种原因不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给决策者带来不利影响,使会计信息使用者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有关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现象。由于不同的原因,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会计信息不诚实和会计信息欺诈两种。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由于会计政策不完善等客观原因造成的,这相对容易解决;
而虚假会计信息是财务人员故意扭曲会计信息的行为,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总体说来,金融监管信息是不真实的,要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必须从财务基础工作入手,对财务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当代单元系统相结合,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执法,在法制轨道机组正常运行;
同时要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健全财务职业道德体系,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加强财务人员的管理和继续教育,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素质,使财务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以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更好地发挥财务信息的作用。
**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成绩表 专业 会计 地市 邯郸市 姓名 性别 男 年龄 23 准考证号 身份证号 工作单位 论文题目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治理 本人签名: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分析与应对 篇5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相关概述
会计是将货币作为计量单位,通过对市场上的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实现一种经济管理的工作。会计可以运用计量、报告等一系列的方式为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日常经营成果、财务情况的重要数据,方便其进一步作出相关决策。同时会计也是企业负责人考核其内部人员的经济职责是否照常履行、管理决策正确性、实现经济盈利的重要保障。而对于会计工作者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为各种信息使用者及时提供其所需要的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会计工作者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将会是各单位评价企业会计工作优劣的基础,而会计信息真实程度则又决定了会计工作的成败与否。如果一个单位的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性,会导致所涉及到得到所有者、投资人、债权人、政府管理机构以及其他信息使用者无法获取到真实的数据,进而降低信息提供单位的社会信誉度。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工作者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没有达到真实的反映出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的目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其对使用者提供了缺乏真实性的信息,导致包括企业所有者在内的政府管理机构、投资者、债权人等有关人员的重大决策造成了不利影响的情况。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目前,市场上呈现的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是由多个方面导致的,在众多因素中相关利益的诱使、不完善的市场监管机制、行业相关制度的缺失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里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分析:
1.利益诱使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发生
市场上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各种利益因素的诱导驱使。对于企业来说,其利益收益者为企业所有者、政府机构、投资方等群体,他们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利益环节。而当任意方面的利益受到牵扯时,那么就为了个别人员不遵守有关的国家法律或是规定准则制造了可能性,任意改变标价,随意调整利润,任意制造企业盈亏账单等不正当行为,都是这些利益相关者为了一己私利而做出的违背个人准则的事实。在日常生活中,一部分中高层管理者的核算企业盈亏项目的时候甚至缺乏专业的程序和操作,这也造成了企业会计信息无法真实显现出其实际损益的情况,在人为因此的影响下使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缺失。此外,部分企业所有者为了实现企业本身的长久发展,获取更大的利润,往往会向政府机构或是其他单位出示不真实的企业财务信息来掩盖其本身党的不足,从而致使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情况的发生。
2.不完善的监管机制扩大了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范围
一般而言,对于会计行业的监督工作分为企业内部监督、社会公众监督以及政府统一监督。就企业内部监督方面来说,普遍存在内部监管部门制度及人员的不完善,缺乏实际监控效力,加之企业的内部管理混乱,使得相关数据、信息失去了原有的真实可靠性。其次,就社会公众监督而言,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市场中的会计事务所所承办的审计业务独立性不高,加上事务所的收费制度和内部管理系统并没有得到明确规范统一,而一些的从业会计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又不过关,使其权责不对等的现象普遍存在,进一步方便了市场中虚假信息情况的出现。最后,对于政府部门的统一监督方面,其力度显然是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首先政府部分无法仅凭借执法行为就有效制止行业中虚假行为的出现;其次政府的部门之间同样缺少沟通,财务、审计、税务等单位之间的业务交叉不大,难以合二为一针对市场中的现象做出及时的判断,从而使得政府对于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的现象没有充分重视。
3.会计行业相关制度的缺失使得信息失真的现象存在
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的时间尚短,因此无论是对会计行业制度的修订还是会计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都在很大程度上缺少专业的经验。反映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会计行为的规范准则也难免会存在披露之处,这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越来越多新的会计业务和经济行为不断发生,而会计行业相关制度缺失导致的信息失真问题也将进一步扩大其影响范围和幅度,为新业务的往来时项目的统计、计量和汇报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三、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提出的对策
为了减少市场上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出现,针对提出的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原因,结合实际操作中的一些事实,提出了可以在增加企业会计处理透明度、加大监管机构监管力度、健全会计信息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对于其进行改善。
1.增加会计处理的透明度,减少相关信息人为可操作性
依照我国市场上存在的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的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会计制度规范,对相关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操作进行严格规定,才能在使目前多数企业所涉及到的会计处理程序合理化,这也为实现市场上会计信息真实、准确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对企业在会计信息处理的源头部分进行有效的防范控制。而要制定合理的会计制度准则,一方面要发动有关政府单位颁布的各项准则与国家的法律条例相一致;另一方面,政府机构也需要对市场上新近出现的各种会计信息交易事项尽可能及时的推出相关法律法规对设计企业进行约束,规范企业会计信息处理。同时,证监会还需要对市场中的各种企业信息披露情况进行着重监管,确保企业所披露出来的信息,尽可能的涵盖全面,并且供信息使用者所使用的所有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
2.加大监管机构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政府的监管部门应该建立信息监管机制,有效约束企业在市场上的对于信息收集,处理,使用等方面的操作,加强政府对企业在市场上所公布会计信息的监督管理,也可以成为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的有利保障措施。通常情况下,对于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情况的监管机制可以分为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本身建立切合其实际的内部监管机制,提高其监管人员的自身思想觉悟与道德水平,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进行监管。另一方面,可以由政府或社会上的一些组织建立相关的政府监管体制和社会监管体制,对市场上的各类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审计监管,逐步演化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根本防护措施。最终,通过政府监管体制、社会监管体制和企业的内部监管体制多种监管体系合作完成对于行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监管。
3.进一步健全企业会计信息的制度建设
加大力度完善我国企业的相关制度建设,努力构建出一个符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产权体制。加强企业内部的两权分离操作,在确保企业所有者的资本可以保持稳步增值状态的情况下,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改善其企业经营者的工作条件,增强其工作责任感,充分调到其成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科学的避免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监管机构对于企业决策所形成的干预情况,防止原有的信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信息失真。此外,企业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也应随着业务的开展不断扩大其披露范围,使其切合发展的要求。
四、总结
总结来说,企业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完全杜绝的情况,而各方面对其信息的整改也并非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但我们必须对信息失真的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减少企业会计处理的认为可操作性、加强对市场监管机制的构建、完善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制度的建设,从根本出发,为建立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石曼琪.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品牌,,12:162-164.
[2]朱晓丹.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04:217-218.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分析与应对 篇6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已日益成为我国会计界乃至整个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本文试图分析会计信息真实性与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相关。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加强会计从业人员诚信职业道德建设。关键词:会计信息
失真
职业道德
一、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危害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我国会计领域的“顽症”。
近几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绝,愈演愈烈,从琼民源事件到ST黎明事件、麦科特事件,直至银广夏事件,每一件会计造假事件都可谓触目惊心。根据财政部2000年12月21日发布的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在被抽查的159家外贸、电信、汽车、机械等行业的企业中,资产不实的有147户,共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资产失真度0.95%;所有者权益不实的有155家,共虚增所有者权益19.36亿元,虚减所有者权益18.75亿元,所有者权益失真度为1.82%;利润总额不实的有157家,共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利润总额失真度为33.4%。这只是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冰山一角。本来,会计作为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分析、核算、监督的人类实践活动,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经济管理活动的基础。真实性的会计信息作为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会计数据,是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现,是价值运动的各种错综复杂特征的如实反映。一方面,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使国民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决策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可以客观及时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发挥预警 作用,保证国民经济得以持续、协调、稳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社会经济资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以为单位内部经营实现科学化管理提供可靠依据,促进单位内部管理的优化;也可以发挥其明晰产权的作用,据以明确微观经济主体经济活动中不同方面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责任。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其危害将是十分严重的,它会导致宏观调控与微观决策失误。会计信息失真,掩盖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隐患,使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正常运行环境受到破坏,影响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基层会计信息失真,使微观主体无法掌握实际情况,造成决策失误,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潜在的危机。会计信息失真,必然造成管理混乱,为经济犯罪活动提供方便,从而易滋生腐败。同时靠挖空心思通过造假来提高单位经济效益或者中饱私囊的行为,必然会助长行业不正之风的蔓延。会计信息失真,危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企业一旦破产,势必给政府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同时,虚假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债权人的预测和决策起着误导作用,会使其利益受损,引起纠纷不断,影响社会稳定。1929年10月,美国证券市场崩溃,随之引发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使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倒退了几十年。事后研究表明,造成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是失真的会计信息。有资料显示:会计信息失真已日益成为我国会计界乃至整个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
二、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直接相关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既有单位会计方面的,也有公众会计方面的。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既有制度层面的因素,如会计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会计监督弱化。也有被动人为因素,如单位领导受个 人利益驱使,弄虚作假。还有会计系统技术层面的因素,如会计核算技术性差错的存在。一般而言,因为会计系统本身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不会使会计信息与客观的经济现实之间出现很大的偏差。笔者认为,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主要原因是会计从业人员受利益驱动,玩忽职守、自甘堕落、共同作弊、监守自盗,未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笔者曾在《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发表了《重塑注会形象,重建会计信用》一文,着重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剖析了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成因,指出由于制度缺陷和利益的驱动,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和审计失败,从而提出了可操作的相关措施。本文则试图从另一方面着手,分析会计信息真实性与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相关,虽然这种相关性不如制度缺陷与信息失真间相关度那么明显。
目前,我国正致力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既是严格的法制经济,也是一种道德经济,其确立和发展同样需要道德力量。因此,作为人自觉认识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而形成的内在规范,与作为主体在市场中体会到自律的必要性、重要性而产生的自我行为准则的市场经济道德规范,是整个市场经济规范的基础和灵魂。只有当人们普遍形成和确立了市场经济道德规范,市场经济的行政规范、法律规范才能得到真正地、自觉地实施。我国在各种各样法律法规不断出台的情况下,会计领域各种丑恶现象却与日俱增,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败坏问题。要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可靠性,除了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加大惩治力度;改革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工作秩序(如完善会计职业自律性组织进行自我管理和服务的会计职业管理制度);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如建立 注册会计师会计业务的再审计制度);规范单位内部治理结构(如完善股东、董事、监事和内部审计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开放会计市场,全面引进竞争机制(如让国际先进的会计公司进入和参与竞争)等措施外,亟需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诚信水平。孟子说:“徒法不能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只有法律和道德、内因和外因双管齐下,才能根治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这个顽疾。
无论是单位会计还是公众会计,尽管他们的行业制度规定和专业技术要求不一样,但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方面的要求却是一致的,即要坚持“会计人员诚信”原则。首先,在单位会计方面:1999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涉及“会计资料真实性”的规定有26条,占条文总数的50%,其中突出的是第一条,指出了制订该法的目的之一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七条质量要求中的第一条“客观性原则”是“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其次,在公众会计方面,《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中提出了注册会计师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独立、客观和公正。其中,所谓“客观原则”,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有关事项的调查、判断和意见表达,应当基于客观的立场,实事求是,不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所谓“公正原则”,是指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正直、诚实的品质,公平正直,不偏不倚,不以牺牲一方利益为条件而使另一方受益。它要求肩负编制和提供初始会计信息的单位会计师要正直、诚实,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及时、完整;而监督会计信息公允性、维护社会公众经济利益的公众会计师要独立、客观、公正,对接受委托而实施的审计业务要注重调查研究,在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时,要实事求是,保证所传递信息的客观、真实、可靠。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防治会计信息失真
(一)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
首先,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因为我们建立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发展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有坚持正确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政治方向,才能杜绝弄虚作假,使会计工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其次,会计从业人员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最基本的是“实事求是”的观点。它要求我们一切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中寻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从业人员不具备实事求是的思想不行。所以,会计从业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在处理会计事务中,坚持客观立场,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工作的认识水平。
会计是一种信息系统,也是一种管理活动。人类已经迈入充满希望的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必将带来会计市场的一体化。这一趋势既增加了对相关可靠、透明而及时的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要,也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已经加入WTO,会计工作必然会融入更多的国际因素,尽快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性显得尤为迫切;同时,我国的会计市场也将被赋予越来越重要的使命和职责,它 的发育、发展和发达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与维护,关系到正在进行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完善。因此,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应有一种高度的危机感、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自觉把诚信原则放在首要位置,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准,惟有如此,方能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托。相反,如果继续弄虚作假、投机取巧,这不但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会降低我国会计行业的信誉和水平,削弱我国会计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甚至葬送我国的会计事业。
(三)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伦理修养和法制观念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敬业爱岗精神
我国新修订的《会计法》明确规定了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八项职业道德,包括忠于职守、实事求是、遵纪守法、坚持原则等内容。其中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规定中,第五条“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项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和财政部制发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中有关“基本原则”规定的“客观、公正”原则正是诚信道德的具体体现。众所周知,道德是一种以指导人的行为为目的,以形成人的正确行为方式为内容的实践精神。人格的保证不仅仅依靠法律,更依靠的是理性与自觉,从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操守。因而,良好的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不仅能够促进会计人员自我完善,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能促进实事求是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健康发展。
2.不断加强法制教育,增强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
道德规范上升为一种法律原则后,就体现为法律范畴内在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从而能更有效地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要不断加强单位负责人和会计 从业人员的会计法制教育,会计从业人员更要自觉地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强化法制观念,做到知法、懂法、用法;认清弄虚作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是一种违法行为,自觉地接受监督,将外在监督转换成自我约束的需要,自觉抵制和杜绝违法行为,提高法制意识,带头维护会计法规的尊严。
3.积极汲取传统儒家伦理道德养分
儒家思想是在规范共识的基础上建立的关于社会秩序的学说。它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中心,以道德教化为导向,以正己正人为途径,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相当的合理性,曾经是我国两千多年历史中最正宗的显学和重要的精神支柱。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工业文明利弊的深入反思,儒学更加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所以,作为儒学故乡的中国,特别是从事为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提供会计信息的会计从业人员,更应从儒家伦理思想宝库中汲取营养,以其倡导的“诚”与“信”作为会计工作的伦理指针。
(四)努力学习,勤于钻研,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增强专业胜任能力
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产品,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品,而是被赋予了道德意义的特殊产品。会计从业人员要十分重视以“诚信”为根本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和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质量是诚的体现,信誉要依靠质量保证。会计信息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需要广大会计从业人员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努力提高诚信道德水平。会计从业人员要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除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外,还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会计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下进行的,会计工作要受到环境的影响,会计系统知识涉及到国内、国际的政治、法律、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因此,会 计从业人员既要学习、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又要不断接受后续教育,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相关的标准与实务,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提高对会计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政策理解上的偏差带来的失误,把会计工作质量提高到新的水平;同时,要加强对会计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广泛应用先进的会计核算手段(如网络财务)以实现会计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使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及时、可靠,更好地实现会计工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分析与应对 篇7
关键词:军队会计信息失真,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一、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军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军队会计信息失真,就是军队单位会计核算与制度的符合程度低,不能如实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军队会计信息失真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会计主体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有意的造假行为,如编制虚假的经济业务,故意歪曲、掩盖、隐瞒会计信息的真实面貌,编制“账外账”等。还有一类是非故意的会计信息失真,如由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熟、能力差,相关的技术水平低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一)“逆向选择”因素造成的军队会计信息失真
“逆向选择”是在交易发生之前交易双方由于外生性信息(诸如交易当事人的能力、偏好、身体健康状况等)不对称所引起的。导致军队会计信息失真的“逆向选择”有两种情况。
1. 低素质会计人员驱逐高素质会计人员
我们假设存在着一个潜在的军队会计人员供给市场。在该市场上,有能力、素质、品行参差不齐的潜在军队会计人员,也有负责选拔会计人员的军队会计人员的选拔方(或会计信息的使用方)。在潜在的军队会计人员与军队会计人员的选拔方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潜在的军队会计人员拥有的私人信息(包括能力、素质、品行等),选拔方并不清楚。那么,将来谁可能会被选拔从事会计工作呢?我们把潜在的军队会计人员简单分为两类:一类会给选拔方送礼,善于溜须拍马(往往是能力一般、品行一般的人);另一类人员不会送礼,并且不善于溜须拍马(往往是技术能力强、品行较好的人)。同时,我们也把选拔方分为两类:一类比较正直,送礼、溜须拍马等对他们不管用;一类不正直,送礼就收,一旦被吹捧就忘乎所以。
这样就会出现两种博弈情况:(1)如果选拔方人品不正,则会送礼、善溜须拍马的潜在会计人员被选中的概率很大,而不会送礼、不善溜须拍马的潜在会计人员往往落选。(2)如果选拔方人品正直,能力一般、品行一般的人也会想法设法在选拔方面前,说自己的能力高、品行好,而能力强、品行好的人则往往不会这样做。在选拔方无法鉴别真实信息的情况下,能力一般、品行一般的人被选中的概率也会比较大。上述两种情况表明,无论选拔方正直与否,军队会计人员供给市场都可能会产生“逆向选择”,即能力一般、品行一般的人往往会把能力强、品行好的人挤出市场。能力一般的会计人员往往会造成技术性的(非主观性的)会计信息失真,而品行一般的会计人员往往会造成故意的人为性的会计信息失真。
2. 劣质会计信息驱逐优质会计信息
这里也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假设军队有N家能够独立编制会计信息的单位。我们分析其中的两家单位甲和乙,这两家单位也就是博弈论中的参与人。两家单位在提供会计信息时的行为选择集合是:如实提供(合法)和弄虚作假(违法)。这里假设两单位不能互通信息,每个单位只能在收益最大、损失最小的原则下做出如实或虚假提供会计信息的选择。这种博弈的特点是:因为单位众多,这两家单位在利益上基本不存在直接的分配上的竞争(基本上是你多得了利益,并不意味着我少得利益),只是如果一家单位提供虚假信息获得的收益比如实提供会计信息要多,可能使得另一家单位感到受到了相对损失。因此,我们假设他们的支付函数分别是:如果两家单位都如实反映,各获利3个单位;如果两家单位均弄虚作假,各获利5个单位;如果一家单位如实反映,另一家弄虚作假,如实反映者获利3个单位,弄虚作假者获利5个单位。可见,不论甲单位是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还是如实提供信息,对乙单位的行为选择都没有影响,乙单位都会选择作假;同样的道理,不管乙单位选择什么行动,对甲单位的行为选择也没有影响,甲单位也会选择作假。
第二种情况:假设军队只有两家能够独立编制会计信息的单位甲和乙。它们的行为选择集合也是两种。同上面博弈不同,它们的博弈多具有竞争性,一方多得往往会造成另一方少得。因此,我们假设它们的支付函数分别是:如果两家单位都如实反映,各获得5个单位;如果均弄虚作假,也各获得5个单位;如果一单位如实反映,另一单位弄虚作假,如实反映者获得3个单位,弄虚作假者获得7个单位。因此,在甲单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既定时,乙单位若如实提供,甲得7、乙得3;乙单位若也提供虚假信息,甲得5、乙得5。在这种情况下,乙单位的选择必然是作假。反之,在甲单位如实提供会计信息的情况下,乙单位的选择同样也是作假。通过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甲单位如何选择,乙单位都会选择提供虚假信息;同样,无论乙单位如何选择,甲单位也会选择作假。最终的均衡状态就是双方都不如实提供会计信息。
综合上述两种类型的“逆向选择”,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劣质会计信息驱逐优质会计信息,使得优质会计信息没有市场,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平均质量下降。
(二)“道德风险”因素造成的军队会计信息失真
“道德风险”是指代理方知道自己的努力程度以及是否在按委托方的利益行事,但委托方却因不可观察证实,或因成本较高难以接受而不知道。因此,在交易达成后,代理方就可能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进行机会主义行为。
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便是代理方在最大限度地增加自己效用的同时做出的不利于委托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军队会计主体掌握着全部的会计资料,独占了会计信息生产的全过程,这种天然的优势造成了军队会计信息供需双方的地位不对称,并潜在地降低了不良会计行为的风险成本。军队会计主体在生产、提供会计信息时,利用占有信息优势和直接参与会计活动的最有利条件进行机会主义行动,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取向,对原始资料进行人为的选择、加工,尽可能地向上级监督部门提供对本单位有利的会计信息,甚至不惜损害信息的可靠性。而其他利益相关者由于在信息生产中处于劣势地位,所以只能被动接受军队会计主体提供的财务会计报表,无法有效地验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即使能够验证,可能也会因为成本太高而不可行。
在军队会计行为主体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前提下,会计行为选择的实质就是一种利益的选择。军队会计人员的行为选择也是在约束条件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从我军的现状来看,会计信息失真的成本不高,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军现行的法律环境存在缺陷,存在执法不严、惩罚不力的现象;二是监督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由于军队保密性的特殊要求,军队不能像地方一样借助民间审计机构对军队会计工作实施监督,而内部审计部门又缺乏必要的独立性,使违法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发现和处理;三是内控制度还不够健全,不同人员和部门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牵制机制。而军队会计信息失真的收益却是直接和现实的。根据博弈论理论,当会计信息失真的收益大于可能的风险成本,同时又不会导致严厉的惩罚时,会计信息失真就成了会计信息相关主体之间博弈的均衡结果。
二、基于信息经济学视角的防范军队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解决军队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必须要缓解“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特别是通过制度设计来改变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军队会计主体的行动选择集合。
如何防范由“逆向选择”造成的军队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使素质高、能力强的人而不是素质一般、能力一般的人从事会计工作呢?迈克尔·斯宾塞的“信号传递”模型认为,在劳动力市场上,能力高的求职者为了不被能力差的求职者赶出市场,他可以通过向雇主“传递信号”来暗示自己的能力很强,并且这个信号必须是强信号,即能力差的人不容易模仿(要模仿成本会很高)。军队会计人员供给方也可以自己“发信号”来暗示自己的强能力和高素质。这里的“信号”,既可以是受教育的水平,也可以是会计师等职业证书。当然,军队会计人员的选拔方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比如说举行比较专业的考试)来“鉴别”会计人员的能力强弱和素质高低,只是这些手段成本不能太高,否则就不可行。
解决军队会计信息失真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必须建立一个奖惩机制,提高会计人员“道德风险”的成本,降低其机会主义行为的收益。在正式制度方面:第一,推行会计委派制度,成立军队会计委派机构,改革会计人员的任免、奖惩和升迁制度,由上级财务部门主官考察其工作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会计人员从某个单位局部中解脱出来,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第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在组织和开展会计工作中所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准则。规范整个会计处理过程,建立健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轮换制度,可以为会计信息报告的真实性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会计信息失真在源头就被有效预防和控制。第三,完善审计监督制度,解决审计部门独立性问题。第四,构建有效的评价激励制度,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的结果同个人职务晋升、经济利益和政治奖励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军队会计行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非正式制度方面,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它通过改变人们对其行为的成本-收益评价来影响其行为选择,有效的意识形态可以淡化机会主义行为。因此,应培养军队会计人员的诚信意识,树立“诚信光荣、作假可耻”的良好氛围。这样的意识形态教育能够提高会计人员造假的“成本”,有助于防范其“道德风险”行为。
会计财务信息失真与防范措施分析 篇8
【关键词】 会计财务档案 信息失真
1. 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1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 财会基础工作对经营管理工作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因此,有的单位负责人根本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认为会计基础工作抓不抓无所谓,会计工作就是收收支支,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不重视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和会计知识的更新换代,导致单位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基础工作缺乏了解,使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环节与会计制度要求不符,影响了会计工作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1.2部分会计人员缺乏自觉学习精神
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由于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没有受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的正规训练,不少是“半路出家”,搞不清科目、账簿和会计报表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有的会计人员虽然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长期忽视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会计法规,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使其业务素质停滞不前甚至更差。此外,还有的会计人员尽管掌握一些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但因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不认真执行制度,不按规定去做,降低工作标准,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
1.3蓄意造假造成会计基础工作的混乱
—些单位为了小团体利益,枉会计数据上做文章假账真算,真帐假算,造成账实不符,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以达到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等非法目的。一些应当建账的单位不建账或账目混乱,不按制度规定设置会计科目,使用凭证和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还有——些单位内部管理混乱,财务收支失控;私设“小金库”,账外设账,单位负责人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等。
1.4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有些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没有负起监督、检查的责任。因此,这些单位的会计工作实际上处于无人监管的境地。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程序是否符合要求,财务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无入问津。虽然有一些检查,但有的是专项检查,有的是走过场,应付了事,缺乏对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因此,这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
2.杜绝信息失真的防范措施
2.1加大职业道德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要对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采用职业道德教育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寓枯燥抽象的说教于生动具体的案例剖析中,这样可以增加从业人员对职业道德规范的感性认识,增强教育的效果,其次,要加快建立企业、单位、中介机构和会计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鼓励守信守法者,惩罚失信违法者,促进会计职业道德的遵守;最后,要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教育作用,加强媒体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诚信思想,披露失信违法典型,使全社会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营造尊崇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
2.2建立现代财力管理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是切实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杜绝决策中出现的“一人堂”现象,减少会计因领导操纵而造假的可能性,优化会计环境。二是建立与现代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单位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一套完善规范的内控体系,能有效起到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因此,治理会计失信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上严格贯彻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每一环节的人员之间分工科学,职责明确,形成既能相互协作又能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减少作弊的可能。
2.3继续推行和完善会计委派制度。由于会计委派制度下会计人员在委派单位具有独立性,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委派单位的影响,从而较好地解决会计信,良失真问题,因此应继续推行会计委派制度。但是剖析对现阶段会计委派制度的弊端,笔者认为应当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完善。如果有条件,可以将一部分会计人员从企事业中分离出来,进入会计行业统一管理的自负盈亏的“会计公司”,由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运作和业务操作进行规范,并委托其定期对企业进行审计。企业可以自己进行会计处理,也可委托会计公司进行处理。但不管怎样,都要无条件接受并配合国家委托会计公司进行的定期审计工作。会计公司要对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以及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负全责。这样就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业自律。
2.4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制监管。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对现有法律法规中一些责任和处罚不明确的条款加以修改,并增加对那些在现实中出现而法律法规中没有涉及的情况的规定。我们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相关法律法规里面增加民事赔偿制度的规定,对因有关人员造假而产生的损失,由其按照责任大小进行承担,尤其是要明确和加大单位负责人的赔偿比例,这样会计信息使用者一旦受到虚假信息损害就会依照有关条款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获取赔偿。民事赔偿责任并不排除刑事责任等当事人应当承担的其他责任,以此达到保护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益和惩罚违法违规者的目的,遏制失信行为。
2.5加大惩处力度,严格财经纪律。一是从法律规范上加大对造假失信者的处罚力度,使其造假的预期成本大于其造假的收益;二是管理部门以及执法部门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查处,杜绝讲人情和执法、司法腐败现象。在对相关会计人员、有关领导及会计主体进行惩处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大社会中介机构的整治和规范,强化行业自律性监督体系,加强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对其出具不真实、违背审计准则的审计报告,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并对会计信息使用者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
3. 新技术条件下新的防范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会计已经从原有的记账、报账向着经营管理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对单位的内部控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高了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这同时也对信息失真的防范提出了新的挑战。
3.1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执行主体的控制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执行主体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构成。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连网技术广泛应用于会计电算化系统。因此,加强对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管理,保障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互连网上的安全将成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1)加强会计财务软件的研发和维护;(2)财务办公地点引入机房管理制度,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管理与维护; (3)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网络环境的管理与维护
3.2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业务操作的控制
会计电算化系统业务操作主要包括数据的输入、数据的处理和数据的输出。对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过程的控制是保证会计核算系统有效的关键。只有经过核准的会计业务经过正确的输入,进恰当的处理和运行,并及时的输出,会计核算系统才能实现自身的目标,才能确保所存档的信息真实可靠。(1)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输入控制; (2)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处理控制(3)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输出控制。 此外,凭证格式标准化控制、凭证顺序号控制、凭证审核控制、重复输入控制、对应科目合法性控制、保留审计线索控制,修改痕迹控制、数据备份控制等都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输入控制、处理控制、输出控制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慧丽,冯东,郭伟力;如何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J]山东水利,2003
[2] 张燕宇;谈谈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 [J]中国农业会计, 2005.11.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分析与应对】推荐阅读: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研究10-24
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分析09-07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06-24
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分析06-02
会计信息失真与防治07-14
谈会计信息失真与治理对策论文10-21
独立审计?资本市场监管与会计信息失真09-28
信息失真强化会计信息08-17
网络会计信息失真05-09
会计信息失真防治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