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研究

2024-10-24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研究(共12篇)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研究 篇1

一、会计信息含义及作用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 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国家财政税收等部门信息使用者反映单位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资料。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 随着经济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 经济活动的国际化, 会计信息在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上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重要。一是会计信息能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作出合理的投资和信贷决策。二是会计信息能评估和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 帮助未来经济决策。三是会计信息有助于国家财政、税收等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现状及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可靠性原则, 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当前中国会计信息真实性受到严重挑战, 弄虚作假的会计信息日益增多, 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和顽症。为粉饰经营业绩而公告不实或披露虚假的会计信息屡见不鲜, 如美国的安然公司、默克制药公司等, 中国的科龙电器、广西银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 (第二十一号) 指出:2010年财政部组织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114户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和56户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 (分所) 的执业质量进行了检查, 发现仍有部分企业执行《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不到位, 在内部控制、会计核算、缴纳税款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我们应当看到, 目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没有根本好转, 会计信息失真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发展前途, 尤其是对于上市企业来说, 它就是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依靠, 如果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的话就可能导致企业在商场中缺乏发展条件, 使投资者失去投资兴趣。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一) 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一是会计核算难免要对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或推理, 会计人员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各有不同, 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 与完成会计核算任务要求的业务水平有差距, 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 也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 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二是部分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对会计人员把关不严, 导致会计科目混乱, 业务处理不规范;会计人员更换频繁, 会计队伍不稳定, 在客观上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性。

(二)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业绩评价体系不合理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 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对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无效的内部控制不能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经营效率, 不能发现和防范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 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在现实中企业为了获得利益, 他们只会重视企业的经营利润, 他们不会考虑其中的过程, 这样就会导致企业为了一定的短期利益, 进行会计方面的虚报、弄假等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三) 法规不健全, 法规执行不严, 监督不力

我国虽然建立了包括《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会计法规体系的初步框架, 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会计制度内容陈旧, 已不适应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及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在清理废止工作没有跟上。我国还未形成完善的会计、审计、财务法律法规体系, 有些法律法规还没有建立, 而已建成的法律法规还不够严密, 法律法规之间还有许多矛盾和不协调之处, 执行起来有许多漏洞可钻。有些会计制度制定时就缺乏充分的调研论证, 实施中暴露出很多问题。“补充规定”、“补充办法”、“问题解答”不断。并且有法不依, 违法不究现象仍然很普遍。许多经济监督部门仍有虚监、滥监、情监、惧监、不监、甚至鼠猫联合的现象。

四、改善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 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 严格规范会计人员的作业流程。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资金管理着, 他们的作业流程对于企业的财务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企业的财务岗位是特殊的岗位, 它关系到企业的财务情况, 因此企业要严格规定会计人员的作业流程。第二, 建立科学规范的会计考核制度。会计人员的资格考试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 还要有将强的实践能力, 因此企业的会计考核标准也要具有多面性。第三, 建立严格的奖罚机制。对于会计人员我们要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他们的工作, 建立科学的奖罚机制, 对于违反会计原则的人员我们要加大对于他的处罚力度, 对于工作积极地我们要给与物质、精神上的奖励, 以此规范会计人员的工作。

(二)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 财政部制定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企业应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 进行对照检查、整改, 健全内部各项会计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良好的会计工作秩序, 使会计日常工作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要求, 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三)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一个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维护其财产完整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最有效手段,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 可以减少会计工作的差错,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应依法设置账簿, 编制或取得能证明经济业务实际发生的合理凭证, 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经审核无误后才能登记账簿。

参考文献

[1]林鑫, 王佼.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浅析[J].华章, 2012, (23) .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研究 篇2

一、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真实性概述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后所提取的、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信息。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赖以决策的基础,它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债权人的信贷决策、政府对微观企业的监控等都密切相关。因此,会计信息作为国民经济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企业内部管理的成效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也影响与企业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而且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以及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因此,会计信息必须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等质量特征,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核心

真实性是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之一,它要求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数据可靠。会计工作所提供的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信息来源,是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各个方面做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工作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甚至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导致经济决策的失误。因此,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工作应当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

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应有的质量特征被动摇,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愈演愈烈,其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危害之大超出常人想象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特征与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就是指会计核算主体通过各种渠道向外界提供的会计信息资料与会计核算主体的实际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不符,会计信息资料缺乏应有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相关性,对投资者、债权人及相关利益方造成误导及损失,影响政府部门的宏观决策

会计信息失真包括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和非法会计信息失真两方面。合法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人员依据合法真实的原始凭证、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 3

求、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和方法进行会计处理而产生的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情况。而之所以会出现合法会计信息失真,是因为会计受本身特点和制度的制约,在会计政策、规范和制度上存在一定的可选择性及缺陷,并且在实务工作中,会计处理更多地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为了不同的目的,在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可以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及方法,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制度性失真。非法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人员出于各种目的,违背会计法律、法规、政策、准则及会计制度的规定,实行会计造假和舞弊,使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相背离。

会计信息失真的的主要表现及危害有:

(一)原始凭证失真。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甚至采取制作虚假原始凭证的方法进行“变通”,使一些非法的收支变成“合法”的收支。

(二)原始凭证的要素填写不全,使收支的资金管道不能明确地划分,混淆了成本和专项基金的界限。

(三)账目管理混乱。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

(四)会计报表虚假。具体表现在撇开账簿,人为地调整报表数字。甚至编报两套报表,一套自用,一套对外提供,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五)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失真。收入的失真主要表现是截留、转移、坐支收入;成本失真的表现是多列或少列成本,甚至通过人为方式调整损益,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费用失真的表现是该进专项资金不直接进的生产成本;资产不实主要表现为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拥有数额,资产管理混乱,造成家底不清、账实不符

三、中国企业非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一)利益驱动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

长期以来,上级考察下级在经济活动管理中的成绩,主要是以利润和产值来衡量的,只要有利润产值,下级就有了政绩,有了政绩就可以提升,从而带来更多的货币收入和非货币收入。同时,作为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经济状况的主要途径,会计信息直接影响税务机关及其他使用会计资料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正是由于这种影响,会计主体会因偷税或者促进股市融资等不同的目的,对会计信息进行一些有违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处理。在此过程中,会计人员出于对自身工作、报酬、职务等私人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屈从于管理者的意图,从而丧失职业道德,进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二)政府行为不规范,是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首先是政府的行为规则远未达到按市场经济规则办事的要求,有的地方政府直接管企业,对企业领导实行指标考核,责任审计,奖优罚劣,而企业领导为了过关,效益好时将利润“打埋伏”,完不成任务就假造利润,没有切实可行的制度约束。

(三)监督力度不够

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中国家审计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是监督不到位,表现在国家对基层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仍停留在以国有单位为对象,对大量非国有单位缺乏必要的经常性的制度化监督,同时监督主体是多元化趋势,多个部门对同一单位会计工作进行交叉检查的现象比较严重。其次是监督和再监督不力,少数企业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其监督职能难以施展,监督效力偏弱;外部审计独立性虽强,但也存在会计师事务所为自身利益而对被审计单位出具审计报告避重就轻。

(四)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善

虽然近些年已相继制订和修订了《会计法》、《公司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但由于这些法律法规是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环境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往往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这就使得会计人员在处理新的经济业务时,常常带有较大的灵活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五)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不合理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把注意力集中在利润、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性评价指标上,而较少运用和分析一些相关的非财务性指标,只强调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与过去和相关单位比处于何种水平,而忽视企业是通过什么程序,通过哪些程序来达到这种结果的,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六)会计人员素质及专业技能低下

会计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一方面会计人员的业务整体素

质还不高,在一线从事财务工作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甚少,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一些会计人员实际业务操作技能较低,对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的处理;另一方面,会计人员整体职业道德素质也不高,敢于同违法违纪作斗争的少。

四、治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法制观念、完善会计法规建设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单位领导人的认识,增强法制观念,使之能带头遵守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积极支持会计人员创使监督职责,自觉接受监督。同时,还应完善会计法规建设。《会计法》中规定: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违法收支不予办理。但在实施《会计法》的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普遍、处罚难办”的现象仍大量存在。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会计法》的可操作性。比如将虚假信息提供给国家、社会和投资者,并造成损失的人员在《会计法》中明确规定应给予重罚,但缺乏处罚的具体标准和细则,操作起来很难掌握。所以,应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使会计法规体系更加规范,更加科学。会计人员只有遵循《会计法》的规定工作才能防范和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律保护对敢于坚持制度、坚持原则和秉公办事的财会人员,要给予工作上的支持和法律上的保护。

(二)建立健全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

加强会计信息的社会评价,财政、审计、税务、银行等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监管,建立检查和处罚的联动机制,多方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和监控作用,对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形成强有力的制约机制,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中介组织的监督作用,要逐步实现企业会计报表必须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才有效,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对注册会计师业务加强监督、管理,以利于净化执业环境提高执业质量。

(三)尽快制定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与会计工作已密不可分。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这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也是滞后于实际工作要求的,必然会影响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准则,来规范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从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四)加强监督力度

各级财政、税务、审计机关要依法对企业加强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对查出的问题必须予以纠正,对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有关人员处以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发挥审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建立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五)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强化对从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培训,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保障。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具体承担者,是会计信息的发源地,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道德观念,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观念和业务水平,对从源头上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培训,重点是增强会计人员的诚信意识,在会计人员中树立诚信会计观念,使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维护会计法规、会计制度的严肃性,促进会计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加快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步伐,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虚假会计信息产生,其具体原因多种多样,而且极为复杂,要防范则必须注重结合多种措施综合利用。为此,应以会计法制建设为核心,加强执法力度惩治腐败,完善各种治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开展各种形式教育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职业道德,进一步规范经济秩序,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好转。总之,会计信息质量的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相互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参考文献: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研究 篇3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解决办法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不完善。我国经济体制是由计划经济转型而来。经过几十年的改革,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取得不小的成功。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少计划经济的残余,体现在会计工作中,就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不完善。陈旧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使得会计工作无法更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一方面,会计准则和制度存在着很多漏洞,使得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在会计信息上弄虚作假。另一方面,受到计划经济残留下的好大喜功、浮夸的思想的影响,在会计信息上报喜不报忧。(2)企业结构的不合理。一方面,企业主受“财不外露”的思想的影响,不愿进行资产审核。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分不清财产归属权,在会计审核要么漏报,要么多报。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3)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存在问题。会认人员的自身素质存在问题:一是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存在问题。自身知识结构老化,专业技能陈旧,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在会计工作出现人为错误导致会计信息失实。二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存在问题。部分会计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在会计工作中为了个人利益而伪造会计信息,使得会计信息失真。

二、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办法

(1)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国家应加快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完善工作,不断查漏补缺,做到与时俱进。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和约束会计工作。同时,建立起严格的监督机制。对企业或单位披露出来的会计信息进行严格审查和监管,杜绝虚报假报的现象。同时,要严惩违法犯罪分子。一旦发现有会计信息有弄虚作假的行为,一定要许以揭露,并通报社会。通过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2)深化企业结构改革。在市场经济早期,家族式企业的出现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家族式已经渐渐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桎梏。摒弃传统的家族式企业经营观念,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实现企业主私人财产同企业财产的分离,有利于会计工作在企业内部的全面展开,有力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3)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一方面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具体说来,就是要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再教育工作。积极组织会计人员参加培训活动,接触、了解并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学会应对新的情况,紧跟时代的步伐。避免在会计工作中,因自身知识技能的缺乏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法制教育,树立起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观。避免出现会计人员为一己私欲而篡改破坏会计信息的现象。

三、加强会计学校和会计专业的教育工作

会计学校或会计专业是为社会输出会计人才的地方,加强对在校会计专业学生的教育工作,可以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人员上的保证。在会计专业的教育中,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养工作,在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的技能的同时,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使得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掌握最新的会计知识和会计技能,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满足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和深刻的法律意识,在今后的会计工作规范做事,严格做事。进而有力的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需要从三方面共同下手:一方面,国家要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建立起严格的审查监督机制。另一方面,企业要实时调整自身结构,逐步实现向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型。第三方面,要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在增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最后作为会计学校,也要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为其以后会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秀杰.关于对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危害及治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魅力中国.2009(27):11~12

[2]赵景梅.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治理对策[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10):1

[3]邵晓铃.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之探讨[J].企业导报.2009(2):121

[4]吴燕波.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治理对策的思考[J].现代商业.2009(33):231~232

[5]张素.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探究及其防控措施浅析[J].中国经贸.2009(24):239~240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 篇4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 我国市场进入一体化时代, 会计工作在该形势的影响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社会经济格局的变化, 以及企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 保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越来越重要, 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关系到企事业单位的投资战略决策的成败, 以及经营管理能否健康稳步的推进, 是实现企业及社会各方利益的重要依据。但是, 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见不鲜, 严重危害着企事业单位的经济利益及经营效益, 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健康可持续性, 因此, 企事业单位及相关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 采取有效的策略方法, 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二、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产生的原因

1. 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 规制力度疲软

当前我国在会计法律、法规方面的制定及行为规范上相对落后, 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会计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日趋复杂多样化, 会计工作也日益的复杂, 涉及的范围也极为广泛, 计量方式也有待转变。然而, 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往往是在现象产生以后才进行"亡羊补牢"式的规制, 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及规范指导性受到了质疑, 严重导致很多"钻法律空子"的现象发生, 假账虚账泛滥, 而无法律依据给予相应的惩罚。虽然, 近年来, 我国在新会计标准的基础上, 对会计相关标准内容进行细化, 比如2014年将长期股权投资与金融资产相区别, 规范了计量标准, 拓展了会计标准的适用性, 但是, 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 在实际造作过程中如何解决历史成本计量法与权益计量法的冲突问题等。在计量与适用范围上还有很大的空间, 计量方法的不科学及不准确性, 很有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1]。另外, 适用范围及功能的不够精准细化, 也很容易造成在进行会计信息整合时出现误导和漏洞。法律、法规是保证会计工作顺利健康运转的最主要规制因素, 是引导会计信息走向的关键, 有力的法律保障是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及透明性的关键环节。

2. 缺少专业的高素质会计财务人员, 企业缺少会计信息披露的意识观念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有效性很大程度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专业性及职业道德行为,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越高, 技术能力越强, 会计信息就越是真实可靠。然而, 很多会计从业人员缺少相关的职业道德及法制观念, 不能有效的履行责任, 而且很多企业不注重多会计人员的培训与再教育, 企业往往看重会计人员的稳定性, 不会轻易任用新的人员,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财务的稳定, 但是也给会计工作的革新发展"关上了一道门", 专业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匮乏, 是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老员工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而不是当前的经济形势进行财务相关方面的工作, 往往缺少对先进计量、报表方法的引用, 更没有财务风险意识, 只是硬性地反映数字, 大大降低了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另外, 很对企业缺少会计信息披露的意识观念, 及时进行披露也只是进行对自己看似"有利"的部分, 对于相对"不好"的方面则进行"规避"和"隐瞒"。甚至部分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为了短期利益, 不惜强制财务人员做假账和虚账, 并将其引入奖惩机制, 迫使会计人员进行信息作假, 打消了财务人员保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 缺乏完善的会计信息监管机制, 导致监督不利, 造成信息失真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事业单位, 在会计信息监管这方面是缺失的。当前, 对于财务的主要机构是审计机关部门。一是, 我国当前的审计体系尚不成熟, 还不能形成有效的审计监督网络及完善的法律制度, 对企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管, 导致审计监管力度不足, 无法满足当前的审计需要。国家及地方审计部门由于独立与企事业单位之外, 很难深入内部真正的做到有效监督, 审计工作往往由于多方面原因收不到实效。二是, 企事业单位缺少审计观念, 没有完善的审计机制, 很多企业甚至没有审计部门及人员, 即使有相关的机构也是迫于形势而为之, 形同虚设。监管机制的疲软, 导致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频发, 不利于经济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三是, 很多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对财务基本知识不甚了解, 不清楚财会制度与法律标准, 疏于管理和监督, 缺少内部控制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与控制, 甚至部分负责人无视法律法规的规定, 指使、授意财务人员进行不真信息的发布, 利用虚假的账面信息逃避责任、获取短期收益。四是, 企事业单位没有将会计信息披露及失真引入考核奖惩机制。当前, 很多企事业单位对于会计工作的考核纳入企业整体收益范围内, 收益多则会计人员的绩效就高, 这种企业效益式的绩效标准对于其他部门有一定的科学性, 但是基于财会人员则有失合理性, 此种绩效方式很容易导致财务部门报假账以获取高绩效奖励[3]。而且, 对于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不作评价和奖惩, 降低了财会人员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积极性。

4. 企事业单位诚信机制的缺失

当前, 部分企事业单位在诚信方面是严重缺失的, 导致社会"造假"现象频发, 造成很多会计人员在不知情的状况下, 误将早已失真的经营活动信息数据, 视为真实可靠的信息源加以应用, 并按正常的会计核算方法给予整理和披露, 只是这些失真的数据信息成为一种被异化了的会计信息流行开来, 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当然, 会计人员本身也存在着对会计信息的主动异化行为。这主要受社会诚信机制缺失及专业化分工所影响, 当整个社会"造假"占统治地位时, 许多会计人员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璀璨而异化会计劳动、异化会计信息。社会关系的异化造就了会计失真的又一土壤。

三、基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对策思考

1. 健全完善相关会计法律、法规

健全和完善会计法制体系, 从法律层面加大对会计失真现象的规制力度。结合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及企事业单位的发展的特点与现状, 引入国际会计惯例, 创新会计标准体系, 保证法律的实效性与权威性。拓宽并细化会计标准体系, 保证会计法律、法规的普遍适用性, 建立法律标准前置机制, 设置具有相对超前的标准体系, 提高法律标准的引导能力和控制力度, 减少法律漏洞, 保证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另一方面, 加大惩罚力度, 增加对故意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惩罚条款, 建立引咎责任机制, 对财会人员追究法律责任的同时, 单位负责人也应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2. 打造高素质专业性会计团队, 引入会计信息披露机制

高素质专业性的会计团队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各管性的重要基石, 企事业单位应不断引入高素质专业人才, 运用先进的科学的技术手段进行会计信息的整合与计量, 同时, 加强对老员工的技术与专业培训, 提高会计信息计量与披露的能力,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 而且, 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引入会计信息披露机制, 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3.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一是, 对于政府而言, 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审计体系的完善, 建立审计监督网络及完善的法律制度, 对企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管, 强化监管力度, 与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监管联动效应, 提高审计能力和实效性。二是, 企事业单位引入审计管理机制, 建立专门的审计部门, 真正发挥企业"防火墙"作用, 在审计监督的基础上, 及时发现企业经营漏洞, 提出解决方案, 保证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 促进经营活动的健康有序运行。三是, 转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会计披露的思想意识, 加强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的监管力度。四是, 将会计信息披露纳入绩效考核机制, 提高财会人员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积极性。

4. 引入诚信机制, 规范财务行为

在会计活动的实践过程中, 引入诚信机制, 从思想意识形态上规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企事业单位加强对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 提倡诚信精神, 同过奖惩、教育、培训及行为效益将诚信精神内化为员工自身的行为意识, 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修养, 鼓励员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勇于披露不良信息, 规范财务行为, 保证企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会计信息的失真, 给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政府应加大会计体系整改力度,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监督管制, 规范经济行为。企事业单位应转变思想观念, 引入诚信机制,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促进经营活动的长效运转。

参考文献

[1]陈忠福.会计信息失真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 22:148-149.

[2]李云东.分析供求关系视角下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21:223.

[3]刘明月.会计监督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及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4, 29:93.

[4]崔连燚.浅析虚假会计信息的成因及解决办法[J].经营管理者, 2014, 29:53.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研究 篇5

本篇论文主要研究当前我国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首先介绍了这一经济现象的背景以及该篇论文的价值所在,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现象原因分析及其防范和治理。接着利用“三分法”把会计信息失真区分为规则性会计信息失真、违规性会计信息失真和行为性会计信息失真。规则性会计信息失真和行为性会计信息失真均非恶意造成,而是由于制度和人类活动的有限性导致。而违规性会计信息失真是目前最为棘手的问题,也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其次分析我国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的动因、表现及其危害。先从主观上分析,分别从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角度解析其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原因和信息失真的表现,意在突出不同类型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特殊原因和表现;其次,笔者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会计准则不完善、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及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股权结构的不合理、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的缺陷等,这些因素为会计信息失真创造了机会。对于其危害,从国家层面看,会计信息失真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减少国家的税收收入,导致国家利益受损,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加剧了社会分配不公,造成市场经济秩序紊乱,削弱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使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对企业而言,虚假失真的会计信息会给公司的在重大决策上判断失误,还会给企业带来不良的商业信誉,造成市场信用危机,不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和经营;对利益相关者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失真的会计信息会使利益相关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等。

最后提出其防范和治理对策: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的完善对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治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如董事会组织结构、董事会薪酬;监事会成员的构成、监事会的独立性;内部控制的实施等。除此之外,政府的监管和社会监管力度、会计制度的完善、行业自律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不可或缺的。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它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积极的参与。只有认识其危害、弄清楚其产生的真正的原因,才能有效的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才能促使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摘要: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信息的基本资料,是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目前国内外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状况日益突出。会计信息失真己成为国际、国内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我国部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己经危害到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由之前沸沸扬扬的琼民源、银广夏造假案到日前被调查出来中航地产通过公允价值评估调节利润增加2.3亿的净利等等的一系列似乎不停息的财务舞弊案,欺骗投资者成千上万,造成整个社会的诚信危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始终存在。如何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己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就是针对我国日趋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进行研究。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策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完善内部控制;加大政府和社会的监督力度;健全法律法规;完善会计制度。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企业

1、导论

会计信息是会计单位以财务报表、报告及附注等形式,向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相关组织及人员公布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会计信息是企业财务信息的核心,是反应企业经营状况,预测未来收益的基础。会计信息,特别是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于会计单位本身的经营决策,以致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会计领域的“顽症”,并对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构成了严重的威胁。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在我国,由于会计制度还不够健全,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更是屡屡发生。2011年财政部组织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选取了资源、能源、医药等国民经济基础行业和部分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及房地产公司共计114家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和56家证券资格会计事务所(分所)的执业质量进行了检查。检查发现,湖南天润化工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存在会计凭证缺失、账实不符等问题,虚构销售收入8131万元,其下属企业将货款6439万元存入员工个人存折;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未将下属57家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并少计长期股权投资2.51亿元、少扣缴个人所得税5033万元。检查还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较为薄弱,质量控制存在缺陷,未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未严格按照执业准则实施审计,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审计证据不充分,专业判断不合理等问题较为突出,执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逐步提高,审计执业质量也明显提升,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还十分普遍,少数企业甚至存在严重的会计造假行为,是投资者、证券管理部门、中介机构面临的不可回避的、理论界和实践界亟待着力研究解决的问题。1.1.2研究意义

国内外诸多学者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表现、根源和治理等会计学领域的难题 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危害,为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供依据,为认识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开拓一个新的思路,对于研究防范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性意义,这也是本文研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价值所在。

2.国内外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 2.1国外研究

(1)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财务报表舞弊的动机与原因主要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方面:无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导致财务报表舞弊的主要客观原因;管理者为偷税漏税、获得上市资格或发行较高的IPO股价、避免退市风险、创造发行新股的需求、迎合证券分析师对公司盈余增长的预期、掩盖滥用资产、隐满管理上行为的目的,这些都是进行财务报表舞弊是主观动机。舞弊产生有三个因素:压力、机会以及借口。其中压力因素是指企业的所有者给管理者带来的压力,比如所有者给管理者的一些硬性指标,若是管理者没有完成这些指标,就会受到被解雇或其他的惩罚,这样管理者就产生舞弊的行为动机;机会因素指的是是指企业能够将其舞弊行为掩盖起来而不被发现并试图逃避惩罚的可能性,而内部控制存在漏洞为其舞弊的存在提供了客观的因素;借口因素,是指舞弊者为自己的舞弊行为的寻找合适的理由。(2)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和治理 预防和发现舞弊可以通过创造一个诚实、开放和具有资助特色地文化氛围的方法。强调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管理当局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信息有助于强化公司内部控制,从而有助于减少财务舞弊。

完善的会计准则有助于金融机构做出理性决策,因为只有完善的会计准则才能使会计信息尽可能的可靠和透明。加强了对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法律处罚力度。2.2国内研究

(1)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张天西(1998)从会计学自身限制角度探讨了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的自身因素,并把它细分为两点:会计确认对象的隐匿和会计确认基础的主观性。刘峰(2001)阐述了诱发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他认为从会计制度安排本身不允许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存在,而且我国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追求在极小风险的条件下获取极大商业利润的目标在客观上助长了从业者的冒险心理。黄世忠(2001)将信息失真的原因归为以下几点:第一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够完善。第二是注册会计师缺失足够的独立性。第三是造假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称。这些都容易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吴联生(2004)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因素之一是人类的有限性。也有其他学者从制度安排论(如刘峰)、产权论(如林钟高、潭劲松等)、会计信息结构失衡论(陈汉文、唐松华等)、会计准则论(王跃堂等)、信息不对称论(王咏梅等)等探讨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2)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和治理对策

首先,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其次,改革相关制度以减少财务报告粉饰的动机。第三,应该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第四,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发挥注册会计师应有的作用。最后,政府应加强监督以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国家需要调整、完善法规使之适应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公正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吴联生(2004)强调加强会计教育,达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目的。并且要通过改革会计机构的人员组成、调整会计规则内部结构以及增强会计规则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来提高会计的可操作性、一致性和明晰性,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李慧(2005)提出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和措施,具体包括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内外部监督机制、建立合理的合同安排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并从政府规章、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的方面提出改进意见。刘峰(2001)认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措施是规范安排会计法律制度。郑济孝(2008)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形成职业企业家组织并且建立声誉评价系统;提高处罚力度,加大违法成本;降低管理者的预期风险收益、健全会计人的管理体制;适当推行会计委派制制度以及措施;在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研究内容

导论部分从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出发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论文最后一部分进一步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和对策,分析不同类型的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3.1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原则,目前对于会计信息失真有很多的分类方式。可以把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以下三类: 规则性失真:会计规则本身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违规性失真:会计规则执行者故意违背会计规则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它与会

计规则无关;

行为性失真:会计规则执行者在并没有故意违背会计规则的动机的情况下采取,是由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错误或经验不足导致会计信息不能真实的反映出来。

4、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因、表现及危害分析 4.1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因及表现

4.1.1企业领导人为了自己的荣誉和政治前途出具虚假会计信息

国有企业管理者职位升迁、能否获得奖金以及奖金数额均与其业绩相关。如果企业管理者完不成任务或达不到各项财务指标则要被批评、扣除奖金甚至罚款,因此,影响了个人的荣誉以及个人仕途。管理者就可能出于个人私欲而急功近利、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表。

4.1.2企业领导侵吞国有资产后虚设资产损失

在国有企业资产监督失控的情况下,企业领导的权利缺乏应有的制衡因素,出现挪用公款、收受回扣、贪污、设立小金库大金库等个人或集体违法行为。然后通过虚构财产损失、虚设坏账损失、加速集体折旧、隐满债权等方法来粉饰财务报表以掩饰其吞唾国有资产行为。4.1.3为偷逃税费进行会计信息造假

国家为了进行宏观调控对企业征收各种税费,如:增值税、所得税、房产税等。国家要征税,企业要偷税,征税与偷税形成巨大的反差。于是有的企业为了偷逃税费对其会计报表进行粉饰,通过调整会计利润以调节应纳税所得额,为其偷逃税费找到看起来似乎合理化的借口。4.1.4为取得贷款而制造虚假会计信息

资金是企业运营的血液,资金不足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国有企业必须具备了一定的贷款条件才能从金融机构筹资。而有的国有企业自身无法达到其筹资条件,就通过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呈现出其财务状况良好、有良好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等以达到贷款条件从而进行外部筹资。

综上,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多种多样,或因管理者私利,或为企业整体利益,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如会计人员独立性不够等。4.2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因及表现

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诱因及表现对上市公司同样适用,我们仅对其不同的方面进行阐述。另外,由于上市公司需要在公开市场募集资金或者避免退市,因此还存在更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4.2.1为融资而粉饰会计报表

企业的两个主要融资渠道是发行股票和银行贷款。由于政府对公司上市制定了很多指标,如入市前三年要连续盈利等。公司为了获取上市资格便虚构企业利润、资产等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也就构成了会计信息失真;为取得银行借款须具备的条件也会粉饰其财务报表,使银行在评估其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时符合借款条件。4.2.2炒作股票

上市公司的股价与各方利益相连,包括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和投资机构等。于是在市场上,公司与券商联手炒作股票,在出具财务报表时,给大家呈现了“漂亮”的会计报表和分配方案。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其会计信息失真的诱因还包括偷税漏税、配股以及股票期权的激励机制的实施等。4.3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因及表现

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诱因及表现对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同样适用,以下仅对其不同的动机进行说明。4.3.1吸引投资

许多企业便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使其账面上显示出企业规模宏大、资产丰富以吸引投资。4.3.2利润分配动机

在利润分配上的自私心态也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此外,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还有其他诱因,例如偷逃税费、取得贷款、获得荣誉等。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主观动因是不一样的。下面,从客观因素的视角出发分析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发生的机会因素。4.4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因素

4.4.1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产权不清晰是我国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产权界定不明确会使部分产权置于公共领域,一些集体或个人就顺理成章的从国有企业中谋求“公共产品”。其次,产权界定不明确还会导致无法有效实施会计监督。4.4.2股权结构不合理

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现象严重。公司被大股东控制,小股东不能很好的实现自己的利益。大股东私欲膨胀,为了自身利益会利用资产重组或炒作股票等手段侵蚀小股东的利益。4.4.3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内部控制制度低效

股权结构不合理、董事会结构失衡、对经理的监督不到位、监事会没有发挥其监督作用、独立董事的作用难以发挥等。这些都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致使企业内部发生的重大舞弊以及因此而发生的会计信息失真。4.4.4激励机制不健全

在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上市公司中,激励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不容小觑。它会促使经营者为了自身的利益编制出虚假的财务信息形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结果。4.4.5会计准则不完善

会计准则的制定是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制定的,而各方的利益往往是相互冲突的。在制定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都希望制定出的准则对自己最有益。因此,为使各方接受博弃的结果,必须放宽会计准则对某些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的空间,使各方利益“折中”。这种放宽制度常常为会计处理过程的操作提供了可能。4.4.6我国政府监管和中介机构监督存在一定的缺陷

我国政府监督、行业自律组织权限分散,不同部门之间协调监管时均以各个监管部门的成本和利益为出发点,导致监管的弱化和不力。4.4.7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

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也就是犯罪成本低,这就纵容了不法分子的目无法纪和胆大妄为。

综上,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很多,包括人为的主观因素和外界的客观因素。除了列举出来的,更多的因素包括聘任及考核机制的不完善、法律执行力不够、外在监督力不强、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社会诚信不足等等。会计信息失真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而虚假的会计信息的危害是极大的。4.5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削弱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使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基础,而经济信息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依据。失真的会计信息将影响国家在宏观调控上的决策。同时,失真的会计信息隐藏了许多的经济问题,国家不能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予以解决。从而导致资源配置低,国有资产严重流失,造成大范围内的国家利益受损。

(2)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造成市场信用危机和资源浪费

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主要通过财务报表中各种财务指标来了解企业经营和盈利的情况。经营管理者为获得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粉饰会计报表、虚增利润、虚夸企业的经营业绩,从根本上危及市场经济信用机制的形成,削弱和扭曲了资本市场的资金筹集和资源的调配功能,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也削弱了市场旳公平竞争机制。

(3)引发贪污受贿、腐败导致违法犯罪,败坏社会风气

很多管理者利用职务之便进行会计造假谋取自身利益,比如挪用公款、偷税漏税、公款消费、伪造凭证、截留利润等,这样就为贪污行贿大开方便之门,使国家财产流向某些私人的腰包,滋生和助长了贪污腐败的社会风气,不利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文明建设。

(4)社会分配不公,造成两极分化,增添了社会不安的因素

会计信息失真涉及到资源的配置和相关利益者的分配关系,社会分配不公,造成两极分化,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此外,因会计信息造假引发的股市震荡,公司裁员,失业人员增加,增添了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5、会计信息失真的综合治理对策 5.1从企业层面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5.1.1加强公司内部控制,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保证作用,一方面能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透明度,有效健全的内控制度有利于防止贪污腐败等犯罪行为;另一方面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建立有效健全的内控制度,如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错弊,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建立健全企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要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人员的职责权限,并使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5.1.2提高公司治理水平,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要治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解决内部控制低效等问题,尽快建立规范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有效控制和引导经营者的行为。可通过加强董事会建设,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强化董事会决策功能,确定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消除 “花瓶董事”,实现独立监督的作用;完善监事会制度,有效防范外部审计沦为大股东和内部人进行会计信息造假的工具。

5.2从国家层面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5.2.1健全的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

制度缺陷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所在,加强制度建设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重铸会计诚信的根本途径。目前,我们对会计造假者的惩罚力度还远远不够,致使某些人仍然敢铤而走险。因此,要加大蓄意会计造假的惩罚力度,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和风险,遏制会计造假肆意盛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会计造假的违法成本,促使会计信息造假者遵守法律法规。

5.2.2加大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力度

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管制政策,从而提高公司会计造假的风险成本和被发现的机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营造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切实发挥证监会过滤虚假信息的作用,税法部门的监督功能,以及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灵魂的作用。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研究 篇6

【关键词】 统计信息 失真 防止对策

现代社会的医院逐渐趋向于信息化发展,医院信息系统的建立对医院管理和运营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医院领导决策要以该系统为基础,才能有效的保证决策落实。然而,医院统计信息失真问题却屡见不鲜,医院的经营决策及发展受到其严重影响,面对这一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来避免医院统计信息再次失真,是医院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以目前医院统计信息失真作为主要分析对象,提出了几点防止对策以供参考。

1.医院统计信息为何会失真

1.1医务人员的意识及水平达不到标准

医院有些医务人员不能按统计标准化意识来要求自己,以满足自己的利益为前提,擅自更改统计数据,造成统计结果失真现象出现。举个浅显的例子,有些医院对出入院的病人,没有专职人员来做详细记录,使医院病人流动日报与现实情况不相吻合。此外,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低,容易误录、漏录,且次数频繁。少数的医生没什么责任心,也可能引起统计核算错误、信息失真。甚至医生因为业务水平不高,不懂得科学运用统计信息数据,致使统计数据失真现象出现。

1.2过分追求自身利益

现代很多医院内部都会改革和升级分配制度,这也增加了统计指标现实中的不稳定性。不少医院会将指标作为分配的决定性因素, 容易从统计指标角度对医生进行考核及评定,并妄图提高医疗质量及数量,这是不合理的。我们知道,这样一来,医院与医生之间就会出现利益关系,部排除一些科室只看到当前利益,恶意修改统计指标,增加指标的不确定性。甚至有些医院为了社会知名度,私自更改住院期死亡病人,将其变为“自动出院”,以此来降低手术死亡率; 令有的医生会将已治愈的副病当成出院时的第一诊断,试图让别人相信其的成功率。

2.如何采取正确的对策来避免统计信息失真

2.1促使统计工作规范化

确保统计资料真实、有效,规范统计行为是减少统计信息失真的有效方式之一。其对于排除虚假统计信息,也有着重要作用。第一,加强医务人员对医院统计信息重要性的认识。让其学会关注统计指标,不去擅自修改统计指标。将执行标准落到实处。医院人员要按系统要求对病人整个医疗活动中的各项检查、治疗等信息进行真实有效的记录。第二,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制定统计项目、方法、标准,并切实执行。针对统计信息,要及时进行检查,仔细核对原始数据,尽最大可能减少因个人疏忽疏而带来的损失,保证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制作一套与原始记录、统计信息有关的报表并认真填写,规范实际中的统计基础行为。第三,突出医疗核算的价值。按照医疗质量指标、数量指标的实际情况,科学对医疗进行核算。一旦发现统计工作中有问题,要了解其原因并想办法改进。

2.2培养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另一个因素是统计人员的素质。这就要求统计人员要注重其专业知识的学习,干一行爱一行,钻研统计学,保持投身医疗统计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态度。网络技术不断在发展,并逐渐运用到统计工作中,统计人员在保证足够的统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还需要有不错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现代的统计工作要求统计人员有统计科学良好基础知识、懂得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不过,就目前形势来看,医院的统计人员队伍并不具备这些条件。不少统计人员专业素养不高、对工作不负责、业务能力低、工作行为不规范,某些医院的统计人员甚至将统计放错了位,按過去的数据来估计现在的数据, 这就使得统计工作的质量不断下降。加强统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对其进行培训,是医院必须落实的重要工作。第一,明确统计人员的职责。在统计工作中,要明确自身职责,时刻规范其行为,增加其责任感。对于统计上的弄虚作假行为要抵制并及时揭发和处理。第二,统计人员要不断巩固和学习专业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知识也在发生变化,其方法也有了创新,医院针对这一情况,要多开展培训,帮助巩固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并切实提高其专业技能。培训的内容要有广度和深度,不仅限于统计专业知识的培训,与其相关的经济理论、会计、计算机、法律等方面也可以相应涉及。统计人员要积极参加培训并接受考核,合格者才能继续上岗。医院每年都要举办这样的专业知识培训活动,不断深化和改革制度,才能端正统计人员的态度,提高其工作能力,以便更好的开展各项统计工作。

2.3规范责任制及考评制度

通常来看,对统计数据的检查工作,各医院基本上是每年一次。鉴于检查工作频率比较小,因此检查工作难度也就有所加大,不少人容易蒙混过关,很多实际中出现的问题也就得不到解决,要保证数据质量就更加困难。因此,医院对于这样的统计数据质量检查工作要适度的放松。可以采取每季度一次的检查频率,也可自定时间对统计工作进行抽查,并建立科学的责任和考评制。针对每一次检查中评分不达标的人员要采取相应措施。此外,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其责任,也可以帮助医院有效解决统计工作中的问题。

2.4严厉惩处违法乱纪人员

针对医院统计违法案件,要走法定程序及要求进行严厉查处。严厉打击不把《统计法》放在眼里的相关人员,并采取法律措施。这样一来可增加其预期风险,降低其收益。针对那些违法乱纪的人,医院适时进行清除和解雇,对带头违法的领导,更要按照依照有关法规严格进行处理,彰显出法律的效力,让医院管理制度有法可依。统计人员是医院发展的重要参与人员,提供及时、真实有效、科学合理、的统计数据既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也有助于创建文明医院、促进医院医疗质量的提高及医院未来的发展。因此,医院要正确认识这一点,切实规范统计人员的工作行为,使其素质及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并对统计数据进行有秩序的进行检查,创建责任及考评制,严厉惩处违法乱纪人员,促进医院更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尚智.论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04).

[2]马素琴.统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原因透析及治理对策[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9).

[3] 陈丰, 叶华英. 对医院统计信息失真的探讨[J] . 福建医药杂志,2006(06).

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及对策 篇7

一、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2001年度, 国家审计署对16家具有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审计质量抽查, 在被抽查的32份审计报告中, 有14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23份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 涉及41名注册会计师, 造假金额达70多亿元;根据吴联生 (2001) 的统计和估计, 1984-1999年之间有15年总体违纪金额超过了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 其中7年超过了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1998年总体违纪金额达到了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45倍。由此可见, 当前会计信息信息失真的范围之大, 程度之深, 触目惊心。会计信息失真的形式多种多样,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始凭证失真。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 甚至采取制作假原始凭证的方法进行“变通”, 使一些收支由”非法“变成“合法”。二是财务账目管理混乱。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来设置, 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 账目混乱, 账证之间、账账之间、账表之间、账实之间严重不符。三是会计报表虚假。具体表现在撇开账簿人为调整报表数字, 有的甚至编报两套报表, 一套自用, 一套对外提供, 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四是人为调节利润, 私设“小金库”、和账外账。收入不实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普遍存在。从2002年全国财政专员办检查的192户企业统计情况看, 少计漏计收入的户数有72户, 占38%;虚列多计收入的有29户, 占15%, 这些企业的成本核算极不规范, 手段各式各样。对账外账、“小金库”国家三令五申, 仍屡禁不绝。形成账外账、“小金库”的渠道主要有:各种手续费收入、房租收入、大额存单的利息收入、资产变价收入、虚列费用套取现金等。五是粉饰业绩, 逃避责任, 费用、资产损失等潜亏挂账。2002年各地专员办检查共发现有36户企业存在潜亏问题, 占检查户数的19%, 涉及金额21.24亿元。六是内控不严, 对外投资管理混乱。很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混乱, 收益确认随意性大, 应按“权益法”核算的投资仍按“成本法”计算, 会计人员对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不明, 有投资无收益的现象非常突出, 这已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暗渠。

二、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造成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计法律、法规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和非普遍适用性;法律、法规之间的不协调性;法律、法规内在的局限性;法律、法规权威性不足。二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可以有效地降低内部会计控制本身存在的一些局限, 增强内部会计控制的效果。内部审计没有发挥作用、监督不力;无评价、无奖惩, 不能激发积极性。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职工无意的过错和有意的造假都不能被及时有效的查处, 从而导致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用的丧失和会计信息的失真。三是利益驱动和诱惑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由于组织或个人等行为主体本身存在不同的利益目标, 而他们在追求各自的目标时, 出于各自的需要, 都尽可能多地从自身利益出发, 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从而人为地调整、编造会计信息, 造成会计信息的虚假与失真。四是外部会计监督失效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企业外部虽有许多监督机构, 但都是侧重各自业务方面的工作, 如工商部门对企业的监督, 往往就是一年一次的工商年检, 而财政部门平时与企业几乎无联系, 税务仅监督企业是否如实纳税等, 都没有对企业会计工作实施具体全面的监督, 企业外部未能形成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有效的整体监督的体系。同时, 从社会监督来看,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其独立性远未达到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未能充分发挥客观监督作用,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三、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 加强法规约束, 加大违法必究的力度。

《会计法》中虽然也规定了会计人员违反本法要追究后果, 但主要从经济和行政的处罚方面来规定, 惩罚的力度显然是不够的。因此, 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 应增加对会计信息故意性违法失真行为的惩治条款。特别是对知法犯法、顶风做假的人, 无论是会计人员还是单位负责人, 都应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2. 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制度。

要明确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制度的基本目标;确立单位负责人与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制约关系。同时, 各单位要根据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按照会计准则, 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各单位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等, 以便会计人员遵照执行, 加强对账, 减少漏洞。

3. 加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和检查。

加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和检查, 需要建立规范的制度。如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审计和离任审计等, 并形成制度化。这样不仅能及时揭露隐蔽的会计违法现象, 防患于未然, 也可以减少会计信息非故意性失真现象的发生。要加快发展社会独立审计, 并配套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 督促审计机构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4.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 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单位领导人不能利用其特殊地位干涉会计工作、施加影响使其背离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应带头保证会计工作的独立性, 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5. 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严格执法。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分析与应对 篇8

多年来,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屡禁不止, 会计信息弄虚作假层出不穷, 给国家和投资者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而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科学管理和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依据, 也是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依据。所以,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灵魂。

1 会计信息真实性及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的会计数据, 它反映了特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信息真实性是在真实的经济交易基础上, 对企业经济行为客观、及时、准确的记录和反映。体现在会计核算上为内容真实、要素完整、数字准确、时间及时、手续齐备、资料可靠, 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帐户设置规范, 会计确认合理, 会计计量准确, 会计记录完整, 会计报告充分, 这样就可以认定其产生的会计信息是真实的。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据以作出正确的决策。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企业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外部监管乏力等。

1.1 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 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了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结构取决于股权结构, 多数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央企的股权结构是流通股比重小, 国有股一股独大, 但国有股主体缺位。因为国有股通常是政府通过授权投资机构或职能部门代表国家来行使国有股股权的, 这个机构并非实际的委托人身份, 仅是委托代理链中的一个环节, 结果形成“代理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现象。正是由于股权结构的畸形才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畸形。 (1) 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大股东在公司拥有控制权, 许多中小股东因持股数量限制而无法参加股东大会, 更谈不上行使股东权力。而大股东委托的代理人控制下的股东大会不一定真正为股东利益进行决策。 (2) 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失效。在国有股一股独大且主体缺位条件下, 国有股董事实质上只是代理链中的一环, 很容易与经理层合伙共谋私利以至损害全体股东的利益。 (3) 董事、监事对自己的责任认识不到位, 多数董事、监事以为自己的责任就是表决时举举手就行了, 不过是个摆设, 在公司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中根本发挥不了作用。 (4)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难以发挥。在现实的公司治理结构中, 由于股权结构的畸形, 独立董事的来去实质上由公司经营者决定, 独立董事津贴的多少也由经营者决定。如果非要坚持对经营者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制约, 他们的报酬是要受到威胁的。况且, 大部分独立董事都是兼职的, 自己有繁忙的本职工作和各种社会活动, 根本无暇对受聘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 所做出的判断大多依据企业向他提供的财务资料, 如果企业在向他提供材料中有所隐瞒, 那么他所得出的结论也就失去了真实性。

1.2 单位内部监督未充分发挥作用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从企业内部监督的主体看, 企业的内部监督部门负责人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的, 内部监督人员的工资报酬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决定的。内部监督人员依附于企业, 听命于企业负责人, 这就意味着内部监督工作在某种意义上会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改变, 所以内部监督也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1.3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使会计信息在源头上失去真实性成为可能

有些会计人员法律意识不强, 职业道德素质低下, 执行国家各项财经法规的能力较差, 在工作中抵制违法行为的自觉性不够。甚至一些会计人员无视财经纪律, 为了个人利益或讨好领导, 在弄虚作假上帮着出点子,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财务报表被歪曲等。

1.4 审计机构缺乏必要的独立性, 使会计造假缺乏有力的外部监督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防范企业财务造假、治理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的外部防线。然而, 注册会计师既具有经济警察的身份, 又具有经济人的身份。经济警察的身份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必要独立性, 而经济人身份则要求注册会计师保持广泛的经济业务关系, 它所进行的社会审计是一种有偿服务。在一个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中, 聘请审计师事务所的真正权力应该掌握在所有者手中。但我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内部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治理结构缺陷, 公司的经营者实际上掌握着聘用注册会计师的生杀大权。如果注册会计师坚持原则, 审计意见与管理层的期望差距较大或者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则有可能遭到解聘, 所以, 一些不能坚持原则的会计师事务所很容易妥协, 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严重影响。

1.5 政府部门监管乏力也是财务造假的的根本原因

目前, 政府对企业进行监督的部门主要有财政、税务、审计、工商等行政部门, 但由于监管部门分散, 分工不明确、职责重复, 甚至相互冲突, 弱化了政府监管的职能, 加之部分监管部门缺乏应有的专业人员, 也影响了政府监管的效率和质量。例如, 多年前“银广厦”事件, 经过了政府多部门多次的例行检查, 都未曾发现问题, 被记者曝光后造假的丑闻才曝光于天下。

2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2.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加强独立董事职责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调整股东的持股比例, 分散大股东的股权, 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 增强不同持股者之间的互相制衡, 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良好举措。比如, 2001年实施的国有股减持方案就使部分企业成功分散股权, 引进其他投资主体, 形成真正的多元投资主体, 有效地解决了“一股独大”问题, 充分发挥股东大会的职责和权力, 使“内部人控制”受到有效遏制, 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会计信息真实化。

另外, 为了让独立董事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真正独立行使职权, 应该采取必要措施加以保证:第一, 在独立董事的产生程序上进一步独立。在选举和聘请独立董事时, 采取大股东回避的方式, 由中小股东推荐选举独立董事, 这样, 独立董事在惠及全体股东利益的同时, 就会强调对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行保护。第二, 独立董事应职业化, 由兼职董事转变为全职董事。这样, 独立董事就能深入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并及时对财务决策进行审核。

2.2 强化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财务造假归根到底是人的因素, 特别是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因素。要从源头上解决财务造假的问题, 首先要强化单位负责人的法制观念。《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从法律上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资料、财务报告的责任主体。企业单位负责任人有义务采取措施防止会计信息造假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其次, 会计人员是企业经济业务的直接核算者, 是会计信息的直接提供者, 《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人员有权拒绝、纠正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纠正违反法律、制度的事实, 有权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独立处置会计事务。因此, 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应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力和责任, 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为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把好源头关。

2.3 改革外部审计的聘任主体

改革外部审计的聘任主体, 可以进一步保证审计师的独立性。比如, 可以实行审计机构委托聘任制度, 由被审企业委托政府监管部门聘任审计机构, 每年向监管部门交纳合理的审计费用, 监管部门通过招标等方式为其选择合适的审计师事务所。这样, 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审计师事务所受雇于被审企业的状况, 为审计师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业务提供了必要保证。

2.4 强化外部监管职能

目前, 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等监管部门由于部分监管职责重叠, 缺乏专业人士, 造成监督乏力, 所以, 要强化外部监管责任, 首先应改革监管部门的体制。例如, 对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等部门的类似监管职责进行业务合并或重组, 聘请社会上专业的会计、审计人员对监管人员进行补充, 由一个监督部门统一管理, 形成纵向的链接监督关系或横向的互助监督关系, 监督做到无缝对接, 从而及时发现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 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2.5 引入民事赔偿制度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 还有一个根本原因是造假成本与收益不对等。会计造假几乎不涉及物质成本, 只需要玩弄数字游戏, 便可获得巨额利润。只要造假收益大于处罚成本, 企业就有造假的动机和需求。因此, 除了对那些蓄意造假者加大处罚力度外, 还应引入民事赔偿制度。对那些出具虚假财务报告而给广大投资者或债权人造成损失的, 应由造假企业通过规定途径给予受害人相应的经济补偿, 这样, 可以使蒙受损失的投资者得到一定的补偿, 又给造假者形成真正的压力, 从而抑制其违法造假的冲动, 从根源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可靠。

3 结论

虽然国家多次启动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专项行动,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但效果并不太理想。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全社会一个共同的长期的任务, 各级监管部门应不断加大监管力度, 完善监管制度, 改革监管体制, 从根源上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能给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 使国家经济更快更稳的健康发展。

摘要:真实的会计信息是国家对企业加强监督和调控的依据, 也是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内部等进行决策的依据。就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含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进行了探讨, 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会计信息,真实性,治理结构,独立性,监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Z].2000-07-01.

[2]王成秋.独立董事制度与法人治理结构[J].财务与会计, 2001, (9) .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 篇9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

从表面上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耽误财务管理存在漏洞,或者是主管部门或财务人员自身问题,但当前我国失真问题普遍,背后是否还有深层次原因,从理论上来说,在会计管理制度中,与会计管理制度要求存在差异的信息,都属于“信息失真”。在实际的应用中,会计信息失真的方式种类多种多样、千差万别。

1、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趋势

由于财会工作组织或业务实施都与单位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因而成为利益权利人关注的焦点。诸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为谋求一定的经济利益,不惜冒着被处罚的危险,在预报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目标中往往对会计报表实施过度粉饰和包装。有些基于偷税、逃税、减少或推迟纳税等为目,但在缺乏专门立法以及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的情况下,企事业单位和自然人凭借自身的经济权利地位和政治优势,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通过各种渠道,人为因素造成信息失真。

2、重视不够,执法不严

我国为了实现会计群体行为对会计规范的作用,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于2000年7月1日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并在法律责任条款中具体指出企业是单位及从事财会工作的人员违反上述规定应负的法律责任,但部门重视不够,内容不够广泛,责任主体不明确,公开的时效性不强,责任分担标准的模糊,有一些执法部门对企事业单位存在的失真、漏税等违法问题,往往以罚为主,导致用集体款项支付个人罚金,相关责任人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党纪的处分。其次由于主管部门重视不够,执法力度不足,使相关责任人所承担的违法、违纪损失相对较低,存在明显的比较优势,经济利益及政治利益的诱惑下,更是纵容了造假行为,使造假者更加胆大妄为,从而导致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也日趋加剧。

3、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监督机制匮乏

(1) 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走向深入,促使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就经营者和所有者的权力来讲,他们之间存在着经济利益上的不一致性,收益不对称等矛盾,导致任何抉择策略与行为后果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使得《新会计准则》管理机制下,会计监督职能不能有效发挥,会计管理松弛、控制弱化。

(2) 中介组织及社会公众监督不到位

有的单位审计质量很差,存在审下不审上的现象,个别审计机构检查不重视,未按通知要求检查,个别无人参加检查。其次,由于受经济利益的诱惑,有一些会计审计中介机构缺乏公允和诚信,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能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公允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一些资产或负债的评估有失正直。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及措施

1、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监督

各单位要把内部监督工作摆到首要位置,并建立以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为主体的社会监管体系,监督企事业单位经营行为,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监管机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提高财会监督质量的重要基础,也是承担单位会计行为责任主体的责任,必须做到职责明确、措施到位、反应及时、应对有效,力戒优柔寡断、办事拖拉或推诿扯皮,确保会计监督机制能够得到行之有效的开展。

2、强化财经纪律教育,增强法规意识

2007年1月1日起实施《新会计准则》对内部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了单位负责人依法履行职责,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负责,会计人员不仅要对负责人负责,而且要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单位负责人不但懂得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要懂管理、懂财务、懂会计,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同时还要注意严格要求身边工作人员,带头学习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做到诚实守信、合法经营。

3、为优秀会计人员提供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

社会各界要积极支持会计人员对忠于职守、坚持原则,进一步明确自身对会计工作的责任与义务,都要依法办事、公正廉洁、刚正不阿。对于在财会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并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应大胆提拔,或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三、总结:

总之,要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就必须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与我国的实践密切结合,用法律手段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使我国在改革发展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同健等.我国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实证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02)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研究 篇10

关键词:失真的因素,失真危害,核查技巧

一、企业会计报表失真出现的原因

导致会计报表信息失真的因素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利用企业资产的重组来掩盖报表中的财务问题, 如:股份的转移, 也就是上市的企业将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份以高价进行转让而获得利益;资产换购, 上市企业家将自身的不良资产与其他公司的优质资产进行置换;对外兼并, 利用较低的价格收购非上市公司的盈利项目;资产转让, 上市公司外的企业对该企业的不良资产进行收购。另一种是利用不恰当的会计核算对财务报表进行修饰, 从而导致信息不对称。如:不准确的借款费用支出, 长期借贷利息计入长期待摊费用或者在建工程和财务费用等, 某些公司利用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措施来调节利润;对折旧费用进行虚报, 不计或者少计提折旧等, 企业的资产回报率出现降低同时又面临较大的计提折旧、坏账准备、盈余公积等就会采用类似的方式对报表进行修改, 来调节利润额;不按照规定对收入、费用等进行确认, 企业利用时间差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算成本等, 或者提前确认成本费用推迟收入确认。

二、会计信息出现失真而造成的危害分析

首先, 如果出现信息失真, 会影响相关管理部门对相关市场的管理与控制。会计信息是国家机构对市场进行调控的基本依据, 如果会计信息出现失真就会导致国家管理部门的决策偏差, 掩饰了实际发生的经济问题, 问题就得不到解决, 进而影响整个市场秩序, 带来严重的市场混乱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其次, 容易误导投资者或者与企业相关各方利益。投资者在得到失真的财务信息后就会对其投资造成误导, 容易出现投资失败的情况, 投资者投资的信心受到打击, 从而影响市场发展。失真的信息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 从而弱化了管理的针对性, 使得经营者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导致经营的风险增加, 同时也会影响企业的市场信誉。

三、对会计报表的核查技巧分析

1. 对短期投资隐匿资金的核查

对于企业短期投资调节资金的舞弊行为进行审核应先查看其相关的财务报表, 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审阅措施、核对方法、逆向查阅和分析法等。在核查的时候应先对现金流进行核查, 审阅流量表, 尤其是查阅短期投资项目, 查看项目中年内的投资是否出现增减, 特别是对增加额度进行审核。如果存在改变, 则需要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审核, 查阅其长期的投资项目, 对其长期投资的内容进行审核, 如果没有长期投资则应对企业的损益项目中的投资收益进行审核, 如果项目本年累计数一栏中记为零, 则说明企业可能在短期投资项目中进行了货币资金的隐匿。隐匿的数额则需要在进一步的审核中获得, 即从企业的现金账目和银行账目中获得其隐匿的具体金额。

2. 资产列表舞弊

检查利用报表资产项目隐匿财产损失的技巧如下, 对于企业利用报表资产项目对财产损失进行掩盖的情况, 可以因企业舞弊的程度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通常是利用核对法、逆查法、审阅法、盘点法以及评估法等。在具体审核中通常也是利用审阅法对企业资产负债和现金流量进行比对, 审核其待处理的流动资产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盘点亏损、固定资产损失清理、固定资产清理收入等相关栏目。如果在审核中发现上述的栏目都是零, 则应核查待处理财产损益、固定资产清理等账户。如果出现两个账目中没有发生金额的时候, 就应对其他应收账目进行核查, 以此过程发现问题。

3. 速动资产失真信息的审核

对于企业利用虚假增加速动资产、调增变现的能力进行造假, 通常的措施是审阅法、核对法、逆查法、复算等, 这些方法都可以对此类舞弊进行核查。在检查的过程中需要审核企业的现金流量项目, 其中流动资产的本年增加数量中的短期投资、应收票据的增加额度是否与资产负债表中的对应栏目上的年初与年终数之间的差值保持一致。同时根据资料, 进一步针对企业存货、待摊费用、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等内容进行详细检查, 核实是否存在虚增速动资产的情况。对企业其他各种改变速动资产进行舞弊得行为也可以按照这个思路查核。

4. 少列折旧、负债舞弊、所有者权益舞弊的核查技巧

针对折旧舞弊的情况, 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措施进行检查。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观察法、审阅法、对比法等, 其主要的目的就是统计现有设备和资产的情况, 并使之与折旧项目的记录相一致。

对负债项目舞弊的情况进行核查的时候, 应对企业在报表中少报负债额度的检查, 通常也是利用审阅法、核对法、逆查法。在检查中应对相关的财务项目进行细致核查。如从现金流量表入手, 进而对负债表进行比对, 然后进一步对明细进行核查, 从而发现问题。

一些企业在负债表中虚增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 并调节其他项目达到虚构所有者权益的目的。核查时, 应对企业在会计报表中利用虚报所有者权益数额夸大企业实力的舞弊行为, 采取审阅、核对、计算等方法进行彻查, 必要的时候还应采用查询法或者调整法、盘点法等对资产进行准确的评估。

参考文献

[1]郑丽.会计报表阅读与判断技巧初探[J].财会通讯, 2010.16

[2]邵正辉.合并会计报表的概况及信息失真问题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1

会计信息失真浅析 篇11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原因 危害 对策

会计信息是现代会计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它是指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对经济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提供的信息没能真实地反映经济活动,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了虚假的信息资料,影响他们对经营和管理做出正确的决策,影响国家财政、金融和税收等宏观政策的制定,给管理者带来困扰的一种现象。对职校生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入手,通过分析其危害,提出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相应对策。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和会计主体等多方面的原因,从会计确认、计量到报告等各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不规范甚至不合法等各种经济行为。假凭证、假账、假报表甚至假审计报告,“变通”处理经济业务,虚假回报经营业绩,为偷税、漏税、骗税等不法行为埋下伏笔,会计信息失真严重违反了行业职业道德,触犯了会计工作真实性原则,助长了浮夸之风,有损社会风气,同时误导经营者作出正确的决策,对企业和政府进行宏观调控设置了人为障碍,容易引起金融和经济危险。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原因。

1.会计治理机制不健全。我国企业权力高度集中的现象仍然存在,缺乏长期有效的制约机制。企业的治理结构由两方面组成,一是外部治理结构,它是间接控制,是通过竞争的市场来实现的,由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和产品市场等要素组成。二是内部治理结构,它主要由股东、董事会和经理组成。目前我国的外部治理结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健全的。在很多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中,企业所面临的外部产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却又缺乏来自经理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自由竞争。在内部治理结构层面,企业的负责人多由行政任命,被任命人的权力高度集中。内部治理结构的管理层权责不清,奖惩不明,在具体的运作中问题重重。总之,无论从企业外部还是内部来说,都应该加强治理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2.会计法律环境不健康。法律环境的缺陷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另一个因素。首先,有些法规、制度之间不协调、实施不配套、体系不够完善。其次,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如果有关人员都能自觉遵守会计法律规范,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可能性就会大幅度地下降。第三,执法力度不够。如果能对虚假的会计信息严打重罚,加大会计信息检查和监督的力度,虚假会计信息的发生率就会大幅度下降。

3.会计执业人员素质较低。有的会计执业人员虽然具有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由于经济形势变化多端,新现象层出不穷,会计法规条目也在不断地更新,对会计执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会计工作监督体系不完善。会计监督的整体主要是由政府财政部门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单位内部的会计审计和有关部门,以及由注册会计师组成的社会审计组成的,它们共同为监督经济活动服务。但是,目前主要由企业内部主管部门实施的监督,往往因为本企业利益所限,不能有效进行。近年来,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其质量和数量也有了发展,但与实际要求还相差甚远,没有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社会监督体系来监督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误导政府宏观调控。会计信息的主要作用在于能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准确的、有价值的经济信息,特别是对政府部门加强对企业的宏观调控起着辅助作用。虚假的会计信息无疑会影响国民经济总值、国民收入等数据资料,影响国家对下一步的工作做出整体部署和规划,对国家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行为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2.危害市场经济秩序。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互讲信用、公平竞争、遵循共同的经济法则。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从谈起。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会误导政府宏观调控,也会影响相关企业经济的健康运行。同时,不真实的会计信息极易导致偷税、漏税和挪用公款等不法行为发生。

3.损害企业投资者的利益。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最关心企业会计信息,这是因为财务结果直接与经济利益相关。失真的会计信息会误导他们做出错误的投资和信贷行为,甚至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4.危害会计从业人员的形象与发展。个人交往中不诚信仅会不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会计从业人员的信息失真则不仅会对企业造成损失,对会计人员自身也是有害的。会计人员做假账,轻则会吊销会计职业资格,重则会触犯法律,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1.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要有充满活力的员工队伍,企业才能拥有强大的生命力。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应常抓不懈。具体的培训策略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要规范会计从业资格制度,严格控制会计人员准入。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需通过严格、规范的考试,而且要经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才能上岗。其次,要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建设、特别是职业道德建设,会计工作要以诚信为本。最后,要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是一生的事情,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换。

2.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督职能。政府和社会力量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监督功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不是放任自流的企业,虽然可以拥有足够的自主权,但是政府和社会力量的监督是保障企业顺利运行的不可或缺的力量。对于会计工作中的不适当行为如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一旦发现就要严厉惩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行业的有序发展。

3.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建设。政府包括社会各界都应该为会计法律、法规建设贡献力量。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建设,每个人都应该为此献计献策。政府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消除“盲点”。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法律、法规的完善显得更为必要。要把责任、义务、奖惩细则紧密联系起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法律法规真正起到为企业保驾护航的作用。

4.实行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是指政府统一向各企业派遣会计从业人员,并对他们的任免、调遣、考核、奖惩、工资和福利待遇等进行统一管理的一种会计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把会计从业人员从企业中独立出来,变成了政府公务人员,从而成为委派到企业的政府干部,就可望从根本上消除会计从业人员与企业的隶属关系,使他们摆脱两难的境地,从而加强会计人员对企业的监督职能。委派的会计人员身兼双重责任,既要参加企业日常会计信息的处理与监督,确保其真实性,又要参与企业理财,为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出谋划策。

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仅是我国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不会一蹴而就,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只能在不断地摸索中逐步实现,而加强对职校生的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教育,无疑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韦俊.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公用事业财会,2008,(2).

会计信息失真研究 篇12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危害举证,原因分析,对策研究

一、会计信息失真概念界定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工作者通过审查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企业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潜在利益相关者揭示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的信息。会计信息失真, 则是指会计工作者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企业实际情况不一致而产生的信息虚假, 即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实体的经济状况。

二、会计信息失真引例

吉林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药用动植物种植养殖于一体的高科技股份制企业, 于200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该公司自创立至上市以来一直业绩平淡, 但却在2010年的年度财务报告中业绩惊人,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1%, 净利润同比增长184%, 这一令人膛目结舌的巨大增长不仅引发投资者青睐也同样引起媒体的注意, 随后国内多家媒体先后爆出紫鑫药业虚构销售业绩, 关联交易违法违规, 最终受到证监会立案稽查。经调查紫鑫药业财务舞弊的主要手段就是关联方交易舞弊, 通过虚构上游供应商及虚构下游客户的手段非法增加利润, 紫鑫药业与这些企业所发生的业务完全由自身操纵控制, 由此进行自买自卖虚增收入和利润, 通过多记提成本来逃避国家税收。

紫鑫药业的财务舞弊揭露了我国会计及审计行业的发展任重道远, 正是由于会计制度自身的缺陷、监管机构的疏忽大意以及缺乏威慑作用的惩罚才会使得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比皆是、肆无忌惮, 财务舞弊现象愈演愈烈。

三、会计信息失真危害概述

(一) 危害企业自身利益, 持续经营能力受损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出现是企业在“经纪人”思想的利益驱使下, 以虚增收支、人为调整利润税金为手段的行为, 这样会严重危害企业内部管理, 造成内控效率降低是企业丧失持续经营发展能力。

(二) 危害利益相关者利益, 破坏健康市场环境

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不仅关乎企业自身也深刻影响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债权人、投资者、合作伙伴及企业职工等, 失真的会计信息会对于上述利益主体正确预测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形成障碍, 导致其利益受损, 破坏健康有序市场环境。

(三) 危害会计执业人员利益, 不利于个人发展

会计执业人员未能全面履行职责, 触碰法律底线及职业道德底线, 甚至串通舞弊、变造会计资料, 最终必将自尝恶果, 受到法律惩治的同时也会造成其业界声誉受损, 不利于个人长远发展。

四、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剖析

(一)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原因

1. 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企业失信成本过低。

任何一个逆社会潮流而发展的病态现象的接连出现, 究其原因都是制度本身存在漏洞, 缺乏有效制约监管。其次, 相较于西方而言对于财务舞弊我们的惩罚显得过轻, 无论是对于企业自身的惩处还是对执业会计人员的处罚都不能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于是就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企业企图丢弃惩处时的蝇头小利妄图处罚完以后“东山再起”。

2. 相关管理者与监管机构执法能力低下。

许多财务舞弊是在企业管理人员的操纵、庇护下完成的;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也出于自身政绩、业绩的考虑, 对企业的财务舞弊行为采取默许、纵容的态度, 有的甚至官商勾结, 暗中成为企业股东, 谋取私利;而相关税务部门、财务监管部门执法能力弱, 对会计舞弊行为洞察力差, 为企业财务造假提供机会。

3. 审计体制不完善, 注册会计师审计一家独大。

我国审计体制包括政府审计、企业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部分, 政府审计由于职能转变及审计范围限制近年来所发挥的效用有所弱化, 企业内部审计与企业管理治理层牵扯性强, 缺乏独立性, 对企业会计监督成效轻微, 目前市场是管主要依靠注册会计师审计, 这样偏重一方的审计模式缺乏制约, 容易使审计结果有失公允。

(二)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出现究其主观原因我认为要从企业主管人员与会计执业人员两方面分析。正是因为财务舞弊这一行为能够为企业带来高额经济利益, 所以大批高管被金钱蒙蔽双眼, 一手主导了本企业的会计信息造假;在会计职业人员方面, 他们在利益的诱使下私欲膨胀, 违反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故意伪造、变更会计资料。所以, 主观原因究其根本就是利益的诱导让人迷失自我, 丧失道德与责任底线。

五、会计信息失真防治举措

(一) 会计人培养塑造

“会计人”这一概念是指会计及审计执业人员及专门机构, 在会计执业过程中, 会计人自身发挥着积极的能动作用, 因此正确引导会计人端正品格和规范行为尤为重要,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 完善专业知识, 发挥创新精神。

会计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国家会计准则也是依据现实经济动态不断调节修正的, 作为一名专业会计人员, 应该保持谦虚好学的姿态, 及时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熟悉各项法规制度, 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坚持发挥创新精神, 及时适应新形式的变化对于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业务及时开创新思路、新方法, 保持创新性思维。

2.调整人际关系, 坚守道德底线。

会计人在企业中往往面临着复杂的人际关系网, 存在着企业财务主管及公司董事双头领导的局面, 有些情况下所遵循的执业原则会与企业主管立足公司利益考虑下对会计人员下达的指示存在冲突, 这就需要会计人拥有圆滑的为人处世能力, 在坚守职业道德、遵循执业准则的前提下与企业主管进行协商交流, 正确引导企业合法合规的经营管理。

3. 严于自律自省, 提升职业修养。

会计人应该克己自律、反躬内省, 在违规行为极其微小尚处在萌芽阶段时及时发现并积极纠正, 不断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 防微杜渐。同时也要严守职业操守, 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性质, 将职权与特权区分开来, 努力克服一己私欲, 不做违反职业道德和执业准则的违规行为, 提升职业修养, 做好执业自律。

(二) 制度层面

1. 完善企业绩效考评制度与管理人员奖惩制度。

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特征, 企业所有者做出重大战略决策, 管理者负责企业运营和管理, 企业所有者通过绩效考评管理者的工作成果, 据以发放薪酬奖金。这种绩效考评机制虽然能够使管理者对公司业绩尽心尽力, 但却存在着一大隐患, 某些企业管理者为了向股东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铤而走险与会计人员串通一气进行财务舞弊, 牺牲企业股东利益满足个人利益。因此企业应该在以薪酬为奖励的绩效考评机制下, 融入长期激励举措, 例如近年来多数企业采用的股票期权制, 这样将管理层的利益与股东利益捆绑在一起才能够有效发挥管层效用。

2. 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我国已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会计法规和制度, 例如《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披露细则》等, 这些法规的制定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会计人员的执业行为, 但还是有待健全完善, 因此, 我国应加快会计国际化进程, 尽可能出台与国际会计准则基础相一致、又能体现我国经济特色的准则法度, 加快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研究和修订, 缩小会计准则执行的自由度, 减少财务舞弊的可乘之机。

3. 完善审计监督制度。

为有效遏制会计信息是真的财务舞弊, 必须不断完善审计监督制度, 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在公司内部要设置与独立于企业管理层的专门的审计部门, 聘请专业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经常性审计, 形成审计与经营管理相互制衡的机制, 坚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任职原则。

(三) 环境层面

企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之下, 会计人员审计也处在审计执业这个大背景中, 良好的环境能够引导企业及会计人员正确的行为, 因此要规范会计信息处理的市场环境, 形成充分完全的市场竞争机制;政府要积极行使市场秩序的整顿和治理职能, 加快立法进程, 克服市场运行中的人为因素;会计人员要规范执业资格的审核认证, 定期安排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检验及修正的会计准则学习, 保证会计人员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及业务能力, 引导提倡会计职业道德的遵守, 构建诚信执业、责任执业的良好会计环境。

六、总结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 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发展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 社会公众对于真实有效的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更加强盛, 会计人员所发挥的连接企业与投资者的桥梁作用也日益显著, 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真实坦诚的市场环境和会计执业环境, 减少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的财务舞弊, 努力营造互利共赢、规范有序的市场局面。

参考文献

[1]陈欢.浅析紫鑫药业财务造假案.当代经济.2013.12.

[2]于祥民.关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12.

上一篇:常规针法下一篇:煤矿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