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析(精选8篇)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析 篇1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指会计信息在形成与提供过程中与客观现实不相符合,无法真正体现会计主体真实的财政情况及其经营成果,一旦发生会计信息失真,势必会给企业、社会以及国家带来严重危害,损害社会公众利益。
因此,研究和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意义重大。
本文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危害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主要危害;影响因素;解决策略
对于现代企业会计而言,其根本目标就是会计主体可以提供可靠公允的会计信息。
然而,实际情况这一目标大都无法完全实现。
许多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由于会计报告虚假而造成巨大损失的现象比比皆是。
因此,研究和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危害
1、对于企业的主要危害
如果出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那么作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就不能掌握真实的准确信息,就会使各项重大决策出现失误,从而给企业带来潜在危机,影响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再有,在专业化生产以及分工协作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渐加快,企业若想更好地发展,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就要与世界经济接轨。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会计信息如果失真,势必被国际市场所排斥,从而使企业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受到干扰和影响。
还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遵守诚信规则,这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础条件。
任何企业如果想通过会计信息的弄虚作假来占领市场或者进行企业融资,都非长远之计,其结果只能是让市场与投资者对其产生不良信任危机,阻碍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对于社会的主要危害
如果出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必须会对企业投资者以及企业债权人等群体利益造成不利影响。
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基础依据就是通过审计的企业会计报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会计报表失真,其结果必然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使其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3、对于国家的主要危害
如果出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国家税收就会减少,国有资产就会流失。
部分企业存在两本账现象,试图通过虚开增值税发票、隐匿收入、增加成本等办法进行逃税,或者企业通过编造虚假会计信息进行骗税以及减免税额。
还有部分企业通过账目造假,让国有资产人为地发生贬值,进行低价拍卖,从而变相地侵占国有资产。
如此下去,势必会使国家利益严重受损,国有资产发生严重流失。
除此之外,会计信息失真还可能给贪wu腐bai行为提供更多机会,给经济*罪活动提供各种方便,从而发生严重的贪wu腐bai等问题。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因素
1、会计制度有待完善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本身的漏洞及执行过程中的可变性
多年来,我国《会计法》几经修定,陆续颁布推出了各项具体的会计准则,然而,会计准则及其制度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漏洞。
由执行效果方面来分析,相关责任界定仍不够清晰,针对会计造假等行为的处罚仍弊端较多。
具体的法律法规条文并没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且执行过程中力度不够,尤其表现在针对违法者的打击制裁方面,执行力不足。
许多违法人员通常只接受了行政处分,而没有受到刑事责任,或者只是交纳了一些罚款,却并未上交全部非法所得,无形中降低了会计造假的成本。
2、会计监督力度不足
从目前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来看,其主要分为政府审计、企业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个主要层次。
其中政府审计因编制、人员、职能等方面的.限制和改变,其审计监督的重点已经从过去的大中型企业逐渐向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国家重点建设资金等方面转变,所以其针对企业的审计监督职能逐渐弱化;企业内部审计因受到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制约,通常很难独立出来,因此会计监督成效不够明显。
作为履行社会监督职能的各类会计师事务所,通常受到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的制约,无法有效发挥监督职能。
此外,国家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管理不够规范,加之部分中介机构受到利益趋使,为企业提供虚假审计报告,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形成了恶性循环的状况。
3、会计人员素质较低
从目前我国会计人员队伍来看,其综合素质仍然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许多会计从业人员知识老化,专业技能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然而,部分企业为了节约人工雇佣成本,还在聘请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从事会计工作,因会计人员能力水平有限,经常出现错误的会计信息,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频发。
还有部分会计从业人员没有职业道德,在利益诱惑下为企业制造假账,或者贪wu挪用公款等。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策略
1、全面完善会计准则制度
企业应全面完善会计准则及其相关会计制度,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最大程度地减少可供选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使会计选择范围变小;同时要严格执行会计准则规定,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确保能够给债权人、投资人等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
2、严格处罚会计造假行为
针对会计造假行为,绝不能姑息,既要给予行政处罚,也要进行经济惩罚,且惩罚数目应超出其造假所得,才能有效避免造假现象。
针对指使会计人员作假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也要加大处罚力度,情节严重者承担法律责任。
针对国家工作人员违法更要给予严惩,完善民事赔偿制度,对于参与造假的人员,不管是投资者、企业经营者、评估师、会计师等,损害公民合法利益时都要提起诉讼,按照规定要求赔偿。
3、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企业会计信息是否失真,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为此,企业必须对会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完备的道德奖惩机制,以此约束其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总之,会计信息失真无法体现企业的真实经济活动,其对于企业、社会和国家都具有不良影响。
因此,研究和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赵辉.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点认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1).
[2]段勇.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危害及防范对策[J].现代商业,2011,(2).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析 篇2
近年来,随着美国安然、世通,中国科龙电器、大唐电信等信息失真案例的不断被披露,且这些案例均呈现出虚构数据惊人,手段多样等特点,对企业自身、股民、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尤为严重。本文通过对万福生科财务造假的案例分析,以求达到规避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目的。
二、案例介绍万福生科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总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2008-2011年,该公司净利润分别是2565.82万元、3956.39万元、5555.4万元和6026.86万元,四年内净利润总数为1.81亿元。可是其中有1.6亿元净利润是虚构的,实际上四年合计净利润数只有2000万元左右,近九成为“造假”所得。
2012年11月22日,深交所首次对万福生科半年报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的情况公开谴责,称万福生科在2012年半年度报告中虚增营业收入1.88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46亿元、虚增净利润4023.16万元。且上述数据金额较大,且导致公司2012年上半年财务报告盈亏方向发生变化。
2013年3月15日,深交所再次发表公告,公开谴责万福生科的造假行为。公告称,万福生科在2008至2011年期间存在财务数据虚假记载情形,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左右,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左右,虚增净利润1.6亿元左右。
三、万福生科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通过对万福生科的案例介绍可以看出,企业财务造假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究其原因,既有企业内部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力的因素存在,同时中介服务机构诚信缺失问题也不容忽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
1、内部制度不完善
内部制度的完善与否是企业成败及规避违法乱纪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万福生科的案例可以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着极大的问题,管理不善,权责不明确,诸多问题直接造成企业财务造假现象严重。
2、内控环境薄弱,法律意识淡薄
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从万福生科大量虚构资产、虚增客户表现出企业并未把内控环境建设作为企业管理的必要手段;同时,企业内部法律意识淡薄,种种违法现象并不能得到有效制约。
3、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监管不力
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是由董事长、监事会、管理团队等共同协作,互相制约,以达到企业的合理、正常运作,而万福生科明显治理结构存在缺陷,虽然有制度,但监理会形同虚设,监管不力,对董事长没有形成很好的约束,因此造成董事长权力独大的现象。
4、上市前后财务造假严重
在公司成立初期,万福生科的核心价值观定位为“信为人之本,德为商之魂”,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尤其在上市前后,在利益的驱使下,其核心价值观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2008年至2011年之间,为了达到上市的要求,企业通过虚增客户、虚构资产等手段,虚增营业利润高达1.8亿元;而上市之后,为了缓解投资者和股市压力,继续财务造假行为,将企业诚信抛之脑后,最终酿成悲剧。
5、中介服务机构漏洞大
平安证券作为万福生科上市的保荐机构,中磊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万福生科的IPO审计中介机构,在这场财务造假案例中,均负有不同程度的责任。正是因为这些中介服务机构的包庇、造价,才使得万福生科无所顾忌,给投资人、债权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四、防范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措施
针对万福生科案例财务造假的原因分析,我们应该不断反思,丛中吸取教训,真正将企业会计失真现象扼杀在萌芽阶段,下文中将进行详细分析。
1、企业内部防范措施
为避免万福生科相似案例的重复发生,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制度,通过不断的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让董事会、监事会及其相关管理人员形成一个良性的监管机制。在企业运作的过程中,只有监管机制得到完善,各部门间相互制约,才能有效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同时,要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引起足够重视,设计时务必做到科学、合理、有效。
2、监管机构防范措施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的质量尤为关键。各级监管机构应以诚信为本,不断提高企业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需做到及时、准确、完整;同时,要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如果对会计信息失真企业的处罚不痛不痒,必然不会起到警示作用,铤而走险的企业仍然会有机可乘。
3、中介机构防范措施
要加强中介服务机构的制度建设,种种迹象表明,万福生科的财务造假案例和平安证卷、中磊会计师事务所的失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把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提高,才能有效阻断企业和它们之间的违法乱纪行为;同时,要加强中介机构业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通过培训、业务学习等手段,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素养;健全考核机制,只有通过考核的人员才能顺利上岗,进一步提高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
五、结束语
目前,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仍然较为严重,给国有资产和财政收入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从万福生科案件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通过企业内部、监管机构和中介机构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让信息失真现象得到有效管控,从而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中国梦”的最终实现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杜艳花.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原因以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3,(26):68-69.
[2]胡振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治理会计信息失真[J].时代经贸:下旬,2013,(5):23.
[3]张英,王巍.从公司治理结构入手谈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J].商情.2013,(19):2.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析 篇3
关键词:会计 信息失真 内部控制 中介机构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美国安然、世通,中国科龙电器、大唐电信等信息失真案例的不断被披露,且这些案例均呈现出虚构数据惊人,手段多样等特点,对企业自身、股民、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尤为严重。本文通过对万福生科财务造假的案例分析,以求达到规避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目的。
二、案例介绍
万福生科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总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2008-2011年,该公司净利润分别是2565.82万元、3956.39万元、5555.4万元和6026.86万元,四年内净利润总数为1.81亿元。可是其中有1.6亿元净利润是虚构的,实际上四年合计净利润数只有2000万元左右,近九成为“造假”所得。
2012年11月22日,深交所首次对万福生科半年报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的情况公开谴责,称万福生科在2012年半年度报告中虚增营业收入1.88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46亿元、虚增净利润4023.16万元。且上述数据金额较大,且导致公司2012年上半年财务报告盈亏方向发生变化。
2013年3月15日,深交所再次发表公告,公开谴责万福生科的造假行为。公告称,万福生科在2008至2011年期间存在财务数据虚假记载情形,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左右,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左右,虚增净利润1.6亿元左右。
三、万福生科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通过对万福生科的案例介绍可以看出,企业财务造假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究其原因,既有企业内部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力的因素存在,同时中介服务机构诚信缺失问题也不容忽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
1、内部制度不完善
内部制度的完善与否是企业成败及规避违法乱纪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万福生科的案例可以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着极大的问题,管理不善,权责不明确,诸多问题直接造成企业财务造假现象严重。
2、内控环境薄弱,法律意识淡薄
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从万福生科大量虚构资产、虚增客户表现出企业并未把内控环境建设作为企业管理的必要手段;同时,企业内部法律意识淡薄,种种违法现象并不能得到有效制约。
3、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监管不力
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是由董事长、监事会、管理团队等共同协作,互相制约,以达到企业的合理、正常运作,而万福生科明显治理结构存在缺陷,虽然有制度,但监理会形同虚设,监管不力,对董事长没有形成很好的约束,因此造成董事长权力独大的现象。
4、上市前后财务造假严重
在公司成立初期,万福生科的核心价值观定位为“信为人之本,德为商之魂”,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尤其在上市前后,在利益的驱使下,其核心价值观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2008年至2011年之间,为了达到上市的要求,企业通过虚增客户、虚构资产等手段,虚增营业利润高达1.8亿元;而上市之后,为了缓解投资者和股市压力,继续财务造假行为,将企业诚信抛之脑后,最终酿成悲剧。
5、中介服务机构漏洞大
平安证劵作为万福生科上市的保荐机构,中磊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万福生科的IPO审计中介机构,在这场财务造假案例中,均负有不同程度的责任。正是因为这些中介服务机构的包庇、造价,才使得万福生科无所顾忌,给投资人、债权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四、防范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措施
针对万福生科案例财务造假的原因分析,我们应该不断反思,丛中吸取教训,真正将企业会计失真现象扼杀在萌芽阶段,下文中将进行详细分析。
1、企业内部防范措施
为避免万福生科相似案例的重复发生,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制度,通过不断的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让董事会、监事会及其相关管理人员形成一个良性的监管机制。在企业运作的过程中,只有监管机制得到完善,各部门间相互制约,才能有效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同时,要对企業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引起足够重视,设计时务必做到科学、合理、有效。
2、监管机构防范措施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的质量尤为关键。各级监管机构应以诚信为本,不断提高企业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需做到及时、准确、完整;同时,要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如果对会计信息失真企业的处罚不痛不痒,必然不会起到警示作用,铤而走险的企业仍然会有机可乘。
3、中介机构防范措施
要加强中介服务机构的制度建设,种种迹象表明,万福生科的财务造假案例和平安证卷、中磊会计师事务所的失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把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提高,才能有效阻断企业和它们之间的违法乱纪行为;同时,要加强中介机构业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通过培训、业务学习等手段,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素养;健全考核机制,只有通过考核的人员才能顺利上岗,进一步提高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
五、结束语
目前,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仍然较为严重,给国有资产和财政收入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从万福生科案件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通过企业内部、监管机构和中介机构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让信息失真现象得到有效管控,从而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中国梦”的最终实现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杜艳花.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原因以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3,(26):68-69.
[2] 胡振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J].时代经贸:下旬,2013,(5):23.
[3] 张英,王巍.从公司治理结构入手谈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J].商情,2013,(19):2.
[4] 袁维.利用会计信息系统加强会计控触的案例分析[J].新会计,2013,(5):58-59.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分析与应对 篇4
摘要:真实的会计信息是国家对企业加强监督和调控的依据,也是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内部等进行决策的依据。就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含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进行了探讨,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会计信息;真实性;治理结构;独立性;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6-0102-02
0引言
多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屡禁不止,会计信息弄虚作假层出不穷,给国家和投资者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而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科学管理和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依据,也是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依据。所以,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灵魂。
1会计信息真实性及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的会计数据,它反映了特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信息真实性是在真实的经济交易基础上,对企业经济行为客观、及时、准确的记录和反映。体现在会计核算上为内容真实、要素完整、数字准确、时间及时、手续齐备、资料可靠,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帐户设置规范,会计确认合理,会计计量准确,会计记录完整,会计报告充分,这样就可以认定其产生的会计信息是真实的。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据以作出正确的决策。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企业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外部监管乏力等。
1.1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了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结构取决于股权结构,多数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央企的股权结构是流通股比重小,国有股一股独大,但国有股主体缺位。因为国有股通常是政府通过授权投资机构或职能部门代表国家来行使国有股股权的,这个机构并非实际的委托人身份,仅是委托代理链中的一个环节,结果形成“代理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现象。正是由于股权结构的畸形才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畸形。(1)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大股东在公司拥有控制权,许多中小股东因持股数量限制而无法参加股东大会,更谈不上行使股东权力。而大股东委托的代理人控制下的股东大会不一定真正为股东利益进行决策。(2)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失效。在国有股一股独大且主体缺位条件下,国有股董事实质上只是代理链中的一环,很容易与经理层合伙共谋私利以至损害全体股东的利益。(3)董事、监事对自己的责任认识不到位,多数董事、监事以为自己的责任就是表决时举举手就行了,不过是个摆设,在公司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中根本发挥不了作用。(4)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难以发挥。在现实的公司治理结构中,由于股权结构的畸形,独立董事的来去实质上由公司经营者决定,独立董事津贴的多少也由经营者决定。如果非要坚持对经营者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制约,他们的报酬是要受到威胁的。况且,大部分独立董事都是兼职的,自己有繁忙的本职工作和各种社会活动,根本无暇对受聘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所做出的判断大多依据企业向他提供的财务资料,如果企业在向他提供材料中有所隐瞒,那么他所得出的结论也就失去了真实性。
1.2单位内部监督未充分发挥作用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从企业内部监督的主体看,企业的内部监督部门负责人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的,内部监督人员的工资报酬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决定的。内部监督人员依附于企业,听命于企业负责人,这就意味着内部监督工作在某种意义上会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改变,所以内部监督也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1.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使会计信息在源头上失去真实性成为可能
有些会计人员法律意识不强,职业道德素质低下,执行国家各项财经法规的能力较差,在工作中抵制违法行为的自觉性不够。甚至一些会计人员无视财经纪律,为了个人利益或讨好领导,在弄虚作假上帮着出点子,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报表被歪曲等。
1.4审计机构缺乏必要的独立性,使会计造假缺乏有力的外部监督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防范企业财务造假、治理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的外部防线。然而,注册会计师既具有经济警察的身份,又具有经济人的身份。经济警察的身份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必要独立性,而经济人身份则要求注册会计师保持广泛的经济业务关系,它所进行的社会审计是一种有偿服务。在一个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中,聘请审计师事务所的真正权力应该掌握在所有者手中。但我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内部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治理结构缺陷,公司的经营者实际上掌握着聘用注册会计师的生杀大权。如果注册会计师坚持原则,审计意见与管理层的期望差距较大或者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则有可能遭到解聘,所以,一些不能坚持原则的会计师事务所很容易妥协,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严重影响。
1.5政府部门监管乏力也是财务造假的的根本原因
目前,政府对企业进行监督的部门主要有财政、税务、审计、工商等行政部门,但由于监管部门分散,分工不明确、职责重复,甚至相互冲突,弱化了政府监管的职能,加之部分监管部门缺乏应有的专业人员,也影响了政府监管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多年前“银广厦”事件,经过了政府多部门多次的例行检查,都未曾发现问题,被记者曝光后造假的丑闻才曝光于天下。
2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2.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独立董事职责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调整股东的持股比例,分散大股东的股权,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增强不同持股者之间的互相制衡,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良好举措。比如,2001年实施的国有股减持方案就使部分企业成功分散股权,引进其他投资主体,形成真正的多元投资主体,有效地解决了“一股独大”问题,充分发挥股东大会的职责和权力,使“内部人控制”受到有效遏制,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会计信息真实化。
另外,为了让独立董事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真正独立行使职权,应该采取必要措施加以保证:第一,在独立董事的产生程序上进一步独立。在选举和聘请独立董事时,采取大股东回避的方式,由中小股东推荐选举独立董事,这样,独立董事在惠及全体股东利益的同时,就会强调对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行保护。第二,独立董事应职业化,由兼职董事转变为全职董事。这样,独立董事就能深入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并及时对财务决策进行审核。
2.2强化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财务造假归根到底是人的因素,特别是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因素。要从源头上解决财务造假的问题,首先要强化单位负责人的法制观念。《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从法律上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资料、财务报告的责任主体。企业单位负责任人有义务采取措施防止会计信息造假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其次,会计人员是企业经济业务的直接核算者,是会计信息的直接提供者,《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人员有权拒绝、纠正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纠正违反法律、制度的事实,有权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独立处置会计事务。因此,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应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力和责任,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为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把好源头关。
2.3改革外部审计的聘任主体
改革外部审计的聘任主体,可以进一步保证审计师的独立性。比如,可以实行审计机构委托聘任制度,由被审企业委托政府监管部门聘任审计机构,每年向监管部门交纳合理的审计费用,监管部门通过招标等方式为其选择合适的审计师事务所。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审计师事务所受雇于被审企业的状况,为审计师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业务提供了必要保证。
2.4强化外部监管职能
目前,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等监管部门由于部分监管职责重叠,缺乏专业人士,造成监督乏力,所以,要强化外部监管责任,首先应改革监管部门的体制。例如,对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等部门的类似监管职责进行业务合并或重组,聘请社会上专业的会计、审计人员对监管人员进行补充,由一个监督部门统一管理,形成纵向的链接监督关系或横向的互助监督关系,监督做到无缝对接,从而及时发现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2.5引入民事赔偿制度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还有一个根本原因是造假成本与收益不对等。会计造假几乎不涉及物质成本,只需要玩弄数字游戏,便可获得巨额利润。只要造假收益大于处罚成本,企业就有造假的动机和需求。因此,除了对那些蓄意造假者加大处罚力度外,还应引入民事赔偿制度。对那些出具虚假财务报告而给广大投资者或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由造假企业通过规定途径给予受害人相应的经济补偿,这样,可以使蒙受损失的投资者得到一定的补偿,又给造假者形成真正的压力,从而抑制其违法造假的冲动,从根源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可靠。
3结论
虽然国家多次启动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专项行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但效果并不太理想。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全社会一个共同的长期的任务,各级监管部门应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制度,改革监管体制,从根源上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能给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使国家经济更快更稳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析 篇5
摘要:公司是一个经营主体和利益主体,市场经济就是鼓励公司参与市场竞争,获取合法真实的利润。会计信息的质量,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但是很多公司不是在经营管理上下功夫,而是在会计信息上做文章。在财务上弄虚作假,掩盖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当前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工作的首要任务,成为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对策
1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会计法》中明确规定:“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其核心就是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唯有真实完整才有可能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决策有用,而决策的有用性也恰恰是会计生命所系。
当前会计工作现实情况却事与愿违,会计信息失真令人触目惊心。据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果显示,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147户,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利润不实157户,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因而,一个先后在国企、私企和股份公司工作过的资深会计,竟然找不到一家不做了假账的公司,于是发出了“社会需要假账”的感慨。由此可见,公司假账黑幕惊心。调查结果显示,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主要是“人为操作”造成的,一些公司领导直接授意会计人员造假。造假的方法多种多样,表现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原始凭证失真。有些公司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甚至采取制作假原始凭证的方法进行“变通”,使一些非法的收支变成“合法”的收支。
原始凭证的要素填写不全,使收支的资金渠道不能明确地划分,混淆了成本和专项基金的界限。财务账目管理混乱,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账证之间、账账之间、账表之间、账实之间严重不符。会计报表虚假,具体表现在撇开账簿,人为调整报表数字,甚至编报两套报表,一套自用,一套对外提供,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失真。收入的失真主要表现是截留、转移、坐支收入;成本失真的表现是多列或少列成本,甚至通过人为方式调整损益,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费用失真的表现是该进专项资金的直接进了生产成本;资产不实主要表现为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拥有数额,资产管理混乱,造成家底不清、账实不符。需要说明的是,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诚信缺失不仅仅是一般公司,更包括一些上市公司。如此看来,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诚信缺失是个普遍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必然会造成严重后果。
2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如会计法规不健全、会计人员职业技能低下、惩罚过轻、打击不力、客观环境所迫、控制不全、监督不力等。第一,公司领导者的利益驱动所致。
①借款动机。向银行借款时,需要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考虑收益并确定借款是否安全,而事实上,真正需要资金的恰恰是那些偿债能力弱、无还款保证的企业。因此,银行借款大多是锦上添花,而不愿雪中送炭,为了获得银行支持,有些企业不得不粉饰会计报告,表现虚假的繁荣。
②纳税动机。所得税费用是以应税所得(会计利润调整项目)为计税依据来计算的,为了减少所得税费用,众多企业采取了隐瞒收入、虚列费用、该调整的项目不调整等手段降低应税所得,从而达到少交所得税的`目的,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③责任动机。很多国有企业为了完成任务或体现业绩,在生产经营活动无法获利、无法实现目标的情况下,求助于会计。会计则以与关联方对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方式虚构收入;或单向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不惜假收入、真纳税;或少转、不转有关的成本、费用,故意混淆不同成本项目、费用之间的分类等手段虚构利润,以完成或解除责任。除此之外,还有安全动机、确保职位动机、政治动机、股票发行和上市动机等。第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的金钱观、物质观发生了极大变化,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不断蔓延,在职业道德教育基本没有的情况下,其心理防线极其脆弱,必然会导致高高挂起的熟视无睹、你情我愿的被动参与、利令智昏的积极谋划。其结果是丧失原则,丧失诚信,丧失了会计的立身之本。有些会计人员是迫于压力和自身就业和工作等而为。有些是主动而为。第三,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严。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具体表现为:根本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者有但只是摆设,从不执行;财务部门内部分工不清、权责不明;内部审计没有发挥作用、监督不力;无评价、无奖惩,不能激发积极性。
3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诚信是会计工作的立身之本,只有以诚信为本,不做了假账,方能走出目前的困境,重获社会公众的信任。
第一,加强会计监督管理体系建设。会计监督体系包括公司内部会计监督体系、社会监督体系、政府监督体系三个层次。有效的企业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可直接使契约各方受到约束,有助于有序制度框架的建立和完善,从而防范不实会计信息的形成。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项:建立健全各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和控制制度,使其真正发挥基础作用;完善政府监督体系,加大对违法性失真行为的查处力度,强化刚性法律法规的“硬约束”;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充分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
第二,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和业务素质建设。全面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坚持会计诚信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这就要从思想认识、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上对信息提供者、注册会计师乃至投资者实施全方位诚信教育,强化道德自律意识,保持职业良知,从根本上消除虚假泛滥。真正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坚持原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使会计信息在质量上无技术性差错。通过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来提高个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建立一套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系统,结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实现监督评价作用。
第三,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自律教育。自律即是会计人员用自己的道德观念自我约束自己、自我控制自己的不良欲念,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财、权、色的诱惑下,坚持准则,对原则戒歪曲、对领导戒迁就、对亲朋戒徇私、对威胁戒怯懦、对私利戒谋求。会计信息失真归根到底是会计人员失职,重塑会计诚信归根到底是重塑会计人员诚信,因此,会计人员应洁身自律,取之有道。
会计信息失真论文 篇6
作为国有企业,其真正的所有者是全体
人民,而股东大会只是受托者,这就导致国有上市公司产权主体的虚化,由于产权模糊,使其产生不了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在特定环境下,代表所有者、管理者、职工的各类利益集团,为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目标,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就有可能合谋造假。所以说,明晰产权将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首要任务。
1.2违规成本低廉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会计造假违规成本低廉表现有二:一是被揭露的概率很小;二是即使被揭露出来,处罚力度也不够大,违法的机会成本很小。现行法律制度下,公司管理当局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几近于零。而政府也默认企业提供的虚假会计信息,直到现在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追究当事者的责任,况且他们还是打着发展地方经济、为民造福的招牌,只要不发生贪污、受贿之类的事情,就不会承担任何责任。对中介机构来说,主要处罚为罚款、暂停执业、吊销资格或刑事处罚,但由于现在还没有严格的民事赔偿制度,这在相当程度上助长了中介机构继续参与造假的冒险行为。
1.3对政绩和利益的追逐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一些政府
和管理部门为了出政绩,盲目下达经济增长指标,并据此作为考核单位负责人的依据,考核时只看数字、不看实际,虚假数字应运而生。有些公司管理当局受利益驱使,违背会计核算的真实性,编制严重失实甚至虚假的财务报告。如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目的有的是担心经营业绩不好而面临退市的危险,有的是想从股市中获得配股的巨额资金。面临公司利益的压力,会计作为经纪人和个体利益者都陷入了博弈论所描述的“囚徒困境”,最终博弈的结果是选择做假账。
1.4会计制度不健全近年来,我国为规范市场运作,陆
续出台或修改了一些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漏洞,部分法规的出台严重
收稿日期:-09-21
作者简介:韩霞(1980―),女,会计师,主要从事财务会计的教
学与研究工作。
文章顺序编号:1672-5190(2010)10-0039-02
滞后于实践的发展,立法缺乏超前性和预见性,而且一些法律条文较粗,缺乏可操作性。成本项目规定得过多过死,成本计算过于繁杂,费用分配带有浓厚的主观性、随意性。主要表现在:①一般工业企业的成本项目,不论规模大小、行业差异,都机械地分为“料、工、费”几大类,没有突出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的特点,对满足国家宏观控制的要求考虑得多,对满足企业管理要求考虑得少。②在成本计算方法上(材料或产成品),销售成本通常采取先进先出法或平均成本法估价,这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由于对存货估价不当,使企业利润虚增。③在费用计提和分配上,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人为地在产品之间进行多次迂回分配,凡此种种,假账真算,不仅耗费大量劳动,而且提供出来的财务信息带有很大的主观性、随意性,利用价值不高。
1.5现行会计原则存在缺陷现行财务会计收入和费用的
确认实行应计制
,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费用,会计人员可以通过操纵这些项目来粉饰业绩或隐瞒财务成果。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中必须贯彻稳健性原则,这给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带来很大的主观性,他们可以高估(或低估)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等。在很多领域,前期研发费用和固定资产投资已经不能经过十几年来摊销,因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的迅速诞生而导致目前的技术、产品过时,甚至一文不值。而传统的折旧方式的确适应机器工业时代,但是,在新经济时代,这种资本补偿方式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技术进步速度不断加快,带来极其迅速的无形损耗。因此,资本面临无法补偿的危机,于是就“饮鸩止渴”,不讲诚信,靠造假来吸引投资者,刺激新经济的发展。
1.6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一是有些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
业道德,特别是政治素质较低,在工作中表现为识别违纪活动和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能力不强,更有甚者,为企业领导违反财经纪律出谋划策。二是业务素质不高,缺乏职业敏感性和分析能力,不能辨别真伪,常发生操作性、原理性错误。
1.7
信息不对称我国证券市场一般只对过去的价格信息
和过去的市场变化做出反应。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买卖双方信息掌控的程度是有差异的,通常信息供给方掌握信息比较全面,而信息需求方对信息的把握并不充分。因此,公司的管理者可以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及手中掌握的内幕信息进行财务报告粉饰或利用市场的不完备对信息披露有所保留。同时,由于缺少一个真正的委托人制度,会计诚信就失
40畜牧与饲料科学第31卷
去了动力和压力,会计造假就成为可能。因此,公司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会利用这些不对称的信息造假。
1.8独立审计未发挥应有作用在我国,股东大会并未真
正行使聘任会计师的权利,实际权力掌握在管理当局手中。有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因为某些原因或者为了达到某一目的,有意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而本应是会计信息质量重要保障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为了在竞争中争取客户,反而迁就上市公司,甚至与管理当局勾结,出具虚假审计报告。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析 篇7
博弈论主要研究当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亦即当一个主体的选择受到其他主体选择的影响, 并且反过来又影响其他主体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从“囚徒困境”可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一种制度或体制的安排, 要发生效力, 必须是一种纳什均衡, 否则, 这种制度安排便不成立。用博弈论来研究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就是试图寻求这种均衡。
一、“囚徒困境”对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解释
从“囚徒困境”可以看出, 对囚徒l来说, 无论囚徒2坦白与否, 囚徒1的最佳策略都是坦自, 即坦白是囚徒1的占优策略。同理, 对囚徒2来说, 坦白也是占优策略。因此, 结果 (坦白, 坦白) 是一种占优均衡, 也是一个纳什均衡。值得注意的是, 无论对这两个囚徒总体来讲, 还是对他们个人来讲, 最佳的结果都不是同时坦白得到 (5, -5) , 而是都不坦白所得到的 (1, -1) , 即此纳什均衡并未达到帕累托最优。
(一) 会计信息博弈的“囚徒困境”模型
如果将该例中的具体数字0, -l, -5, -10换成任意的X, Y, W, S, 只要满足X>Y>W>S, 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因此, 可以对上述模型稍做改动, 就可以建立起企业提供会计信息博弈的“囚徒困境”模型。假设博弈方换为企业1、企业2, 他们若都不造假, 则各自的得益为7;若只一方造假, 造假方得益为10, 另一方为l;若都造假, 则各自的得益为3, 即X, Y, W, S分别被赋值为10, 7, 3, 1, 则得益矩阵表述如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这一博弈的纳什均衡为 (造假, 造假) , 存在企业会计造假行为, 且造假行为会愈演愈烈。企业作为理性个体选择造假策略 (这符合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进行会计处理说明在企业与企业的博弈中, 造假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大于不造假。进一步分析可知, 之所以造假的利益大于不造假, 一定是会计行为约束条件过松, 企业造假遭受的损失太小, 损失抵消由此带来的收益后仍大于不造假的利益。可见, 我国目前的会计约束机制是不健全的, 由此导致无法对企业会计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 使得企业会计造假行为很少被发现, 或即使造假行为被发现也很少受到应有的惩处。这就造成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博弈时, 难以促使企业向不造假的纳什均衡转变, 企业的最佳策略就是造假, 不造假反而成了次优策略。
(二) 约束机制健全下的会计信息失真解释
如果会计的约束机制健全, 对会计造假的打击力度大, 结果就会不同。前两个例子成立的前提是0, -1, -5, -8和10, 7, 3, 1;若换成任意的X, Y, W, S, 均满足X>Y>W>S, 即上述条件若得不到满足则博弈的均衡将发生变化。如果在会计约束机制的设计上能够加大造假的损失, 就会改变企业的得益:若两企业都不造假, 则各自的得益为7;若只一方造假得益为5, 另一方为1;若都造假, 则各自的得益为-1, 得益矩阵表述如表2:
从表2可知, 该博弈的纳什均衡就是 (不造假, 不造假) , 可见加大造假的损失, 改变企业的得益, 将有助于企业在相互的博弈中向不造假的纳什均衡转变, 而此时的所得 (7, 7) 无论对两企业而言, 还是对整体而言都达到了利益最大化, 即帕累托最优。可见, 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会计造假的打击力度太小, 约束机制上的缺陷是造成我国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低效的主要原因, 而完善各种约束机制是当前的紧迫任务。
对会计信息失真愈演愈烈现象的解释如下:如果将博弈中企业1和企业2换成1组企业和2组企业, 而这种“组”所包含的企业数量可以任意多, 那么同样可以得到众多的企业会共同选择造假。即在现有的约束机制下, 众多的企业在相互博弈中, 每个企业的策略选择都是造假, 这种策略选择是理性的, 很少有企业违背自己的利益而选择不造假。从另一个角度讲, 每个企业都应了解这样一个事实, 假账多了会导致市场对会计信息的不信任从而失去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但由于造假的公司不受处罚, 而导致不造假的公司存在损失, 于是大家都作假账, 而且越做越假。这也给人们这样的警示, 若不尽快扼杀住会计信息失真的势头, 会导致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不断恶化, 给社会造成的损失将越来越大。
二、基于博弈分析的会计信息失真对策研究
通过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囚徒困境”模型进行分析, 可以针对性地提出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对策:
(一) 加大惩罚力度, 提高违约成本
会计人员并不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根源, 在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合谋的情况下, 会计监督的职能是有限的。所以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 加大对造假失信者的处罚力度, 使其造假的预期成本大于造假的收益;对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而导致投资者、债权人等使用者决策失误并造成损失的, 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使造假者无利可图, 从而有效地打击财务造假, 从根本上遏制操纵会计信息行为的发生。
企业作为理性的个体, 在法律惩治力度不强情况下, 选择造假策略进行会计处理, 说明在企业与企业的博弈中, 造假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大于不造假。之所以造假的利益大于不造假, 是由于会计行为约束条件过松, 企业造假遭受的损失很小, 这就是造成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博弈时, 难以促使企业向不造假的“纳什均衡”转变, 企业的最佳策略就是造假, 不造假反成了次优策略。这种现象的发生正是由于我国《会计法》立法不完善, 使企业有了造假的条件, 并有了相对适合的环境而不能及时对这种情况进行遏制。这就需要立法机关建立更为完善的会计法规对造假行为进行约束。
(二) 优化股权结构, 进行国有股减持
通过国有股减持, 并使之流通, 可以减少目前上市公司一股独大, 国有控股股东操纵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局面。但不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 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此外,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中小股东积极参加股东大会, 这样有利于增强中小股东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还可以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施加压力, 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
(三) 加强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作用
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 根据有关规定, 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 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政府监督主要是指财政部门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我国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督、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 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 进行宏观调控。这样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 规定单位外部监督层次, 将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 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协调一致, 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 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科学的基础, 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法律制度制定的最高标准, 就是在确保实现会计目标的前提下, 按照现代博弈理论, 经过反复博弈, 直至达到“纳什均衡”状态, 制定出能产生绝对真实的会计信息的行为规范。追求绝对真实, 正是不断提高、优化会计准则, 不断提高会计制度质量的动力。在不同的时空, 各利益方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理解和要求会发生变化, 这时, 就需要反复进行博弈, 以求得到新的平衡。可见, 通过法规的完善, 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会得到进一步的遏制。
参考文献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篇8
摘 要 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及表现出发进行阐述,从内外多角度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提出对虚假会计信息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会计 信息失真 企业管理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投资主体多元化,会计信息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然而一些企业或公司往往在会计数据上做文章,以达到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等目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越来越困扰着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本文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应该采取的对策作了初步的探讨。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及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就是指会计信息对它的使用者而言失去了真实客观性,它可以分为主观会计信息失真和客观会计信息失真。客观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物价指数变动、币值变动,会计原则之间不协调导致主观方法介入等客观因素导致的会计失真。主观会计信息失真是相关人员由于利益驱使而人为制造的会计信息失真。这就是人们通常比较关注的会计信息失真。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不再仅仅是传统的个别会计人员挪用公款,贪污私款,而是以法人为主体的集体行为为主。单位负责人胁迫或诱使会计人员做假帐、假表,玩数字游戏,“变通”处理经济业务,有的甚至串通注册会计师做审计报告。具体表现为:第一,多列费用,少计收入,甚至帐外设帐,截留收入,以达到偷税逃税的目的;第二,少列费用,早计收入,虚列资产,虚增利润,以达到粉饰经营业绩的目的;第三,低估负债,高估资产,骗取贷款和投资;第四,出具假凭证,办理假手续,报废资产,转移国家资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内因
1.企业利益、企业管理者利益、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企业的会计信息在企业利益、企业管理者的业绩和会计人员个人利益的厉害关系中表现尤其复杂。当我们一提到会计信息失真,人们往往会想到是会计人员故意制造出不真实的信息资料,强调了会计人员的主观故意性,这样很容易把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归结于个别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或思想品质问题。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应该从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内在原因入手。
首先,顾及企业利益,有些会计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人员的信任,并可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其次,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利益。企业的负责人为了表现自己在职期间所创造的业绩,他们有条件也有能力影响会计人员,通过制造假帐来骗取投资者的信任。再次,会计人员自己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利益关系。
2.会计信息产生过程的内部操作性及会计工作中的某些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进一步体现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部动因
现实中多数企业设置了会计机构,并配备了会计人员,这样就把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置于企业内部,由企业控制会计信息的整个生产过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也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方便条件。另外,会计核算工作的内容虽然具有其客观的一面,但也不排除脱离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在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都是需要会计人员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
(二)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外因
1.会计法规的严肃性比较低,而且会计管理体系与执法体系不统一,使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有了可乘之机
近几年我国在会计法规体系的改革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执行起来还不够严肃。会计管理体系与执法体系不统一,在国有基层企业大都实行法人代表负责制,中层管理人员由法人代表聘任。由于存在上述原因,约束了会计人员发挥会计监督作用,企业领导把会计工作当作“账房先生”,会计对领导得意图唯命是从,致使会计信息失真。
2.会计信息的监督系统不完善
目前企业的外部监督主要由企业主管部门实施,而主管部门往往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对所属企业采取保护措施,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表现为监督机制设置不规范;检查中执法不严;对监督机构缺乏再监督。
3.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和个人素质
目前我国有些会计人员的素质不太高,责任心不强。有的企业还在沿用计划体制下的管理方法,致使素质差的下不去,素质高的上不来。
三、对虚假会计信息应采取的对策
依据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管理:
(一)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内部原因应采取的对策
1.健全企业内部的约束机制
按照《会计法》规定,各单位领导人要依法履行“保证会计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责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对企業领导采取离任审计的方法,使其对离任期间的行为负责,这样企业领导的行为必然受到约束;而对于财会人员要以《会计法》为准绳,以此约束自己的行为。
2.建立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的会计管理体系
企业管理内部要设立检查机构自己检查,如内部审计机构。同时建立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的会计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制定财务检察内部稽核制度;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严格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建立总会计师制度,从组织上为会计反映、控制创造条件。
(二)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外部原因应采取的对策
1.加强法制建设
首先应修订和完善《会计法》,使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应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应结合我国国情,借鉴西方国家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注意各会计法规之间的衔接一致,以免在推行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完善立法、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2.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
首先,要完善社会监督体系的全面性和权威性。要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公正作用。审查鉴证的法律责任,对不负责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
3.进一步完善会计理论、准则和制度
首先,我们应努力把规则制定的更加具体和广泛符合会计学的一般规律,减少确认时的主观性;其次,要明确规定虚假会计信息的判定方法和判定标准,加强企业披露会计信息,并规定其达到的质量以便于执法部门对其进行管理和认定。
4.加强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析】推荐阅读: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思考07-20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07-22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透视08-01
高校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论文10-09
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分析09-07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06-24
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分析06-02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分析与应对06-26
信息失真强化会计信息08-17
网络会计信息失真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