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透视(共12篇)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透视 篇1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会计信息是一个既关系到微观经济管理, 又关系到宏观经济评估、调控的重要因素。会计信息真实与否, 直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而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秩序。
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不实和会计信息造假。应该指出,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会计信息不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 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或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 造成会计信息与经济活动本意之间的出入。会计信息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的当事人为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 事前经过周密安排, 故意造成的信息虚假。此种行为具有欺诈的主观意向, 以蒙蔽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逃避检查监督、为谋取不当利益为目的。结果必然是与会计法规相悖, 损害社会公众利益, 扰乱经济发展秩序。此外, 会计信息失真还主要表现为腐蚀会计队伍和干部队伍。有关生产的各要素中, 劳动力是最活跃的因素。会计队伍是一具有专门技能的人员集合体, 而干部队伍则是具有管理才能的人员集合体。会计人员或管理干部被腐蚀, 向社会抛出失真的会计信息, 不仅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 更深远的危害是败坏了人们的思想。培养会计人员和管理干部的成本, 反而会成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垫底。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 会计规范体系尚不完善。
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基本规范要求, 但是受准则的广泛适用性和准则本身某些既定原则的影响, 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实。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 经营范围的扩大和社会、法律、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化, 使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日益丰富, 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准则选择范围, 对同一经济事项, 往往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 也给会计的“如实反映”带来难题。企业对存货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 对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有不同的影响, 究竟采用哪种方法才算做到如实反映?“真实”的涵义应是“跟客观事实相符合”, 理应具有唯一性, 不能对同一事物的同一方面有多个不同的却都是真实的反映。
(二) 会计人员的原因。
具体表现为如下几点:一是知识素质不高, 一方面部分单位存在任人唯亲的情况, 这使得部分滥竽充数者混迹于会计队伍之中;另一方面在“会计热”的影响下, 众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办会计专业, 扩招会计专业学生, 而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均是有限的, 这种情况必然造成学校的教育产品——会计人员知识素质不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一般说来,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同会计信息质量成正比。然而在现实中, 因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却十分普遍。一些会计人员为了保住饭碗、提高工资、分到住房等原因昧了良心做假账。二是业务素质不高。
(三) 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
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企业外部监督包括政府审计和社会中介机构审计。政府审计指财政、审计、税务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审计检查, 这些部门一般是进行专项检查, 其监督标准不统一, 管理上各自为政, 再加上受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以及其事后监督的局限, 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主要指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部分中介机构为了其长期利益, 不仅不严格把关, 反而迎合被审单位的意愿, 出具不实会计报告, 不仅未发挥监督职能, 反而滋长了造假的风气。
三、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 完善会计法规制度体系。
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利用最新的理论成果去检验准则体系, 以确定哪些准则过时、哪些准则内容需改进、哪些问题准则尚未涉及, 并按轻重缓急逐一解决。更重要的是, 准则制定机构要允许和鼓励用户参与准则的制定, 维护准则的中立性。要继续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体系。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并存是我国的明显特色。
(二) 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水平,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 涉及的内容很多, 要求会计人员不但要掌握专业知识, 熟悉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 还要熟悉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会计工作的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已势在必行, 这就给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岗位的特殊性要求会计人员有很高的道德水平。
(三) 加大会计违法打击力度, 提高其造假成本, 从而减少其预期收益。
会计造假者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 他们为了经济利益常常铤而走险, 例如单位负责人为了偷税、漏税而指使会计人员造假、中介机构为收取高额中介费而造假等。另一方面, 由于会计违法打击力度不够, 如惩罚金额太小等, 会计造假的风险成本远小于其风险收益, 造假行为自然难以避免。
总之,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 相互协调, 只有这样, 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因此, 加强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监管,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经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
[1]张杰明.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时空, 2001.3.
[2]尹勤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
[3]李国珍.加强会计诚信建设, 减少会计信息失真[J].科技信息, 2007.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透视 篇2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危害、表现特征和原因之后,给出了解决防范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原因;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在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过程中,会计信息是企业转型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而会计信息失真在企业中普遍存在,没能发挥出会计信息应有的作用,给企业和国家带来十分不利的经济后果,因此,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危害、现状、形成原因等对于企业和国家都有重要意义。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在披露和核算的过程中,无论是确认、计量以及报告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甚至是不合法的行为,不能表现出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状况就是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一方面会给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信息的相关使用者带来误导,容易给他们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另一方面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
扰乱经济发展秩序,阻碍经济健康发展。
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
第一,原始数据凭证失真,这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不合格甚至是虚假,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账户,或者根本就不设账户,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大量使用不合法凭证、以表代账、白条抵库等现象存在,甚至企业中的某些个人或小团体为了私利制造假凭证以中饱私囊。
第二,成本费用不实。
理论上采用不同方法计算出来的成本费用就不同。
在记账过程中,常常采用少提或不提折旧费用来降低成本,通过虚列费用、超额计提折旧等方法来增加成本。
不论多算成本还是少算成本都没有将真实的费用反映在会计信息中。
第三,虚报利润。
在每个会计期间结束时,一些企业在上报企业会计报表时,往往不是将有关会计记录真实反映出来,而是根据需要来人为改写报表。
例如:在纳税时,为了逃税,采用各种手段隐瞒利润额;在向银行借贷时就夸大资产总额和利润,掩饰企业不良资产;进行企业改制时,把企业资产利润变为负数。
第四,财务账目管理混乱。
一方面,由于原始凭证缺乏真实性和完整性,也就无法对账目系统进行完善建设,只能将错就错,在账目系统中出现连锁性的负面效应,造成整体账目数据的失真。
另一方面,许多企业会计人员在进行账目记录管理之前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在数据整理过程中那面出现数据的一楼,导致账目无法完善的建立起来,进而造成财务账目管理的混乱。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会计失真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各种会计造假事件频发,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证券市场发育不良,社会交易费用居高不下,企业融资困难,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失真的信息引发错误的决策
会计信息的传递贯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包括投融资以及利益分配的计划、控制和决策,而企业中的许多投融资决策都是基于这些会计信息基础之上的,如果在一项投资中虚增了成本和投资额,就会减少这项投资的利润,甚至亏本,因此就不得不放弃这项工程,则浪费了一次投资机会。
与之相反,如果在一项实际不可行却基于虚假会计信息的论证报告得以通过的情况下立项,时常会投资效益不佳,甚至变成烂尾项目。
在宏观层面来说,会引发错误政策的出台,进而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2. 不正常的利益分配损害各方利益
会计信息失真必然有一部分利益被某一群体或者个体不正当占有。
如在一项购销业务中,如果入账价值大于商品实际价值,则一定存在一些不正当购销行为,使有关人员获得不正当利益。
另外,企业为了减少税金的利益驱动,很可能采用隐瞒销售收入,降低利润。
通过虚假会计信息的逃税,使用了错误的规定,分配方法占用工人的权利,更严重的是,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传播虚假会计信息,直接相关的部分经济活动,造成经济损失。
近年来,越来越多企业的亏损,亏损增加的金额越来越多,值得我们反思,是不是这些企业的会计信息是真实的。
3 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
有些会计信息的问题是不真实的,如会计票据造假,不合理的费用,搞“两个账户”隐瞒收入,偷逃国家税收,如国有资产转移。
这些行为导致企业决策失误,亏损甚至是倒闭,工人或失业,造成集体利益损失。
虚假的会计信息导致生产经营活动无法科学化,制度化,企业无序。
使国家不能有效地集中财力,政府职能发挥的影响,导致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政策的失败。
经济秩序混乱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 治理结构不合理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建立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公司治理结构,而我国许多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首先,在企业股份结构方面。
一部分企业的股份过于集中,呈现一股独大的现象,让众多中小股东丧失了对公司决策的影响力,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控股股东滥用股东权,直接左右公司决策;与股份过于集中相对,有些企业股权却过于分散,众多小股东很难联合起来对企业施加有效影响,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选举受到高管人员操控。
其次,监事会不够健全。
公司监事会多数情况下为兼职,缺乏自己的常设办事机构,多听命于董事长或者董事会的安排,在行使职权时所支付的费用时常受到管理人员的制约,其监事职能无法正常发挥。
2. 内控制度不健全
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尚未完全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内部控制体系也没有得到有效实施。
一方面我国经济当前正处于繁荣期,许多企业对会计信息进行粉饰以便获得融资优势,而且一些企业内控机构设置不独立,甚至没有设置内控机构,再加上审计工作者责任不明确,缺乏责任心以及相关的专业指导,不熟悉工作流程,内部控制执行沦为纸上谈兵。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冲击,原有的内部控制的外部环境、环境、方式、手段、范围、安全风险以及审计监督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必须在原有的制度基础之上进一步健全完善。
3. 人员素质不够高
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都需要高素质人才,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在现实情况中,许多企业的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够高,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缺乏独立性,法律意识也不强,只听有关领导的话,而某些企业领导或领导集体出于个人或小团体利益考虑,通常采用各种手段来掩盖企业真实信息,这大都要涉及到会计信息,再加上监督人员素质不高,容易被贿赂,自身业务能力不强,工作不够细心,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很容易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快速迭代,给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具备专业的信息技术能力的人才较少,很容易在工作中产生各种麻烦和错误。
4. 监管体系不完善
会计信息的形成受到内外两方面的监督,在企业内部微环境方面,企业往往缺乏有效的内部制约和监督机制,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
在外部宏观环境方面,我国进入市场经济时间不长,各项会计法律制度尚不完善,执行的有效性也不高,政府监管部门主要通过财政、税收、金融、审计等部门对企业进行监管,对于发现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处罚较轻,虚假会计信息所带来的收益一般远大于期望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变相鼓励了会计失真现象的发生。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析 篇3
关键词:会计 信息失真 内部控制 中介机构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美国安然、世通,中国科龙电器、大唐电信等信息失真案例的不断被披露,且这些案例均呈现出虚构数据惊人,手段多样等特点,对企业自身、股民、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尤为严重。本文通过对万福生科财务造假的案例分析,以求达到规避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目的。
二、案例介绍
万福生科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总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2008-2011年,该公司净利润分别是2565.82万元、3956.39万元、5555.4万元和6026.86万元,四年内净利润总数为1.81亿元。可是其中有1.6亿元净利润是虚构的,实际上四年合计净利润数只有2000万元左右,近九成为“造假”所得。
2012年11月22日,深交所首次对万福生科半年报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的情况公开谴责,称万福生科在2012年半年度报告中虚增营业收入1.88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46亿元、虚增净利润4023.16万元。且上述数据金额较大,且导致公司2012年上半年财务报告盈亏方向发生变化。
2013年3月15日,深交所再次发表公告,公开谴责万福生科的造假行为。公告称,万福生科在2008至2011年期间存在财务数据虚假记载情形,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左右,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左右,虚增净利润1.6亿元左右。
三、万福生科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通过对万福生科的案例介绍可以看出,企业财务造假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究其原因,既有企业内部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力的因素存在,同时中介服务机构诚信缺失问题也不容忽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
1、内部制度不完善
内部制度的完善与否是企业成败及规避违法乱纪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万福生科的案例可以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着极大的问题,管理不善,权责不明确,诸多问题直接造成企业财务造假现象严重。
2、内控环境薄弱,法律意识淡薄
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从万福生科大量虚构资产、虚增客户表现出企业并未把内控环境建设作为企业管理的必要手段;同时,企业内部法律意识淡薄,种种违法现象并不能得到有效制约。
3、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监管不力
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是由董事长、监事会、管理团队等共同协作,互相制约,以达到企业的合理、正常运作,而万福生科明显治理结构存在缺陷,虽然有制度,但监理会形同虚设,监管不力,对董事长没有形成很好的约束,因此造成董事长权力独大的现象。
4、上市前后财务造假严重
在公司成立初期,万福生科的核心价值观定位为“信为人之本,德为商之魂”,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尤其在上市前后,在利益的驱使下,其核心价值观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2008年至2011年之间,为了达到上市的要求,企业通过虚增客户、虚构资产等手段,虚增营业利润高达1.8亿元;而上市之后,为了缓解投资者和股市压力,继续财务造假行为,将企业诚信抛之脑后,最终酿成悲剧。
5、中介服务机构漏洞大
平安证劵作为万福生科上市的保荐机构,中磊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万福生科的IPO审计中介机构,在这场财务造假案例中,均负有不同程度的责任。正是因为这些中介服务机构的包庇、造价,才使得万福生科无所顾忌,给投资人、债权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四、防范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措施
针对万福生科案例财务造假的原因分析,我们应该不断反思,丛中吸取教训,真正将企业会计失真现象扼杀在萌芽阶段,下文中将进行详细分析。
1、企业内部防范措施
为避免万福生科相似案例的重复发生,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制度,通过不断的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让董事会、监事会及其相关管理人员形成一个良性的监管机制。在企业运作的过程中,只有监管机制得到完善,各部门间相互制约,才能有效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同时,要对企業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引起足够重视,设计时务必做到科学、合理、有效。
2、监管机构防范措施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的质量尤为关键。各级监管机构应以诚信为本,不断提高企业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需做到及时、准确、完整;同时,要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如果对会计信息失真企业的处罚不痛不痒,必然不会起到警示作用,铤而走险的企业仍然会有机可乘。
3、中介机构防范措施
要加强中介服务机构的制度建设,种种迹象表明,万福生科的财务造假案例和平安证卷、中磊会计师事务所的失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把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提高,才能有效阻断企业和它们之间的违法乱纪行为;同时,要加强中介机构业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通过培训、业务学习等手段,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素养;健全考核机制,只有通过考核的人员才能顺利上岗,进一步提高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
五、结束语
目前,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仍然较为严重,给国有资产和财政收入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从万福生科案件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通过企业内部、监管机构和中介机构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让信息失真现象得到有效管控,从而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中国梦”的最终实现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杜艳花.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原因以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3,(26):68-69.
[2] 胡振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J].时代经贸:下旬,2013,(5):23.
[3] 张英,王巍.从公司治理结构入手谈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J].商情,2013,(19):2.
[4] 袁维.利用会计信息系统加强会计控触的案例分析[J].新会计,2013,(5):58-59.
会计信息失真的广角透视与思考 篇4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透视,思考
1 问题提出
从宏观的角度看, 企业? (特别是股份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会计信息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债权人的信贷决策、对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评价、政府对微观企业的控制、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廉政建设等, 都密切相关。因此, 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不仅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 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时展教授提出的“天下欲乱计先乱, 天下欲治计乃治”精辟见解, 警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
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是对会计的基本要求。然而, 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却大量存在, 其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制约效应, 已经显现。因而, 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成为我国会计界、经济界乃至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2 理论前提:会计信息“具真”与“失真”的判断标准
2.1 主要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含义的理解。
在会计的发展过程中, 即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 各国, 特别是西方国家, 都十分重视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的理论研究, 并试图界定“真实性”标准的含义。
为明确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于1980年5月发布了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在该公告中, FASB正式将“反映真实性 (representational faithfulness) ”作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之一, 并确立了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以下观点:a.认为真实性“就是一项数值或说明符合它意在反映的现象”。b.认为反映真实性与可核性、“立性”等共同构成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主要质量特征之一。c.反映真实性存在“反映真实性的程度”、“精确和不肯定性”“偏向的影响”、“完整性”等问题。该公告分别进行了阐述。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C) 在1989年7月发布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 将“真实反映”作为“可靠性”质量特征的首要内容, 并认为:a.“信息要可靠, 就必须真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交易或事项”。b.由于“所应计量的交易或事项的鉴定, 或是能够确切传达相应信息的计量和列报技术的设计与运用, 存在内在困难”, 所以“大多数财务信息都可能存在不足以真实反映所拟反映情况的风险”。国际会计准则没有正面界定会计信息“真实性”之所指。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 (2001) 》将“真实性”作为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首要原则, 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 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其并未解释会计核算所要求的“真实性”的实质性含义。
据此可以得出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标准的几点初步结论:a.尽管不同机构颁布的会计准则都明确要求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 但其各自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含义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含义值得进一步研究。b.不同的会计准则制定者总是将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求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质量特征联系起来进行理解, 认为只有具有“真实性”的信息才是可靠的, 可靠的信息首先必须是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反映真实”特征存在“程度”问题与“风险”问题。也就是说, 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反映的真实程度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具有差别, 会计信息完全真实地“再现”企业经济活动的要求具有“风险性”。
2.2“绝对真实”与“相对真实”概念的存在。
正是由于会计信息“反映真实”的“风险”问题, 因而有必要区分会计信息“绝对真实”与“相对真实”的不同要求。
会计信息绝对真实是指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本来面目的再现。这种绝对真实是会计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在“百分之百”程度上的原本表现。实际上, 绝对真实只是一种理论上的“真实性”。而且, 绝对真实的会计信息不一定就是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要求的会计信息。
“相对真实”是指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基本特征的准确描述, 其以“不歪曲”企业经济活动情况为基本判别标准。相对真实是一种现实的“真实性”。在会计实务中, 相对真实的判别标准是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会计信息的“合法性”, 即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是否依据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等法规制度来进行, 是否符合会计标准的要求。因而, 相对真实也可称为“合法性真实”。对于投资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 会计信息符合“合法性真实”要求, 则达到了“可接受真实程度”。
2.3 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基本把握。
用量化标准看待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它本身不可能是一个绝对数, 而是一个合理的“区间值”。这个区间值的上限是绝对真实程度, 下限是可接受真实程度 (即合法性真实) 。当会计信息质量低于“可接受真实程度” (合法性真实) 时, 会计信息“失真”。对于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制定者, 应当在“合法性真实”最低要求的基础上, 力求会计信息更高程度的“真实性”, 这是由会计学者追求真理的科学研究精神、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制定者所肩负的历史责任等所决定的;对于会计实务工作者, 则必须便会计信息质量达到“可接受真实程度”, 符合“合法性真实”要求, 这是由相关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会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等所决定的。
3 原因分析: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解剖
从逻辑上讲, 不真实的会计信息都是失真的信息。在会计实务中, 不符合会计准则精神、不符合会计制度要求的会计信息, 均属于失真的会计信息。实际上,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多种多样。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目的出发, 有必要确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点”和“难点”。
从宏观层面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主要是判断企业会计系统运行的制度基础和环境状况, 这些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往往是根本性的。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判断: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程度。包括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产权关系制度的确立, 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理念等等。b.市场秩序的规范化程度。包括市场机制、市场规则、市场监管制度体系及其执行的有效性等等。c.投资者行为理性化程度。包括投资者群体的理性投资理念, 投资风险防范与约束机制, 等等。d.法律约束的有效性。包括对资本市场各个参与者行为的法律约束, 对资本市场监管者的法律约束, 对企业经营行为的法律约束, 对企业会计行为的法律约束等等。
4 基本结论, 建议与思考
对于处于转型期间的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很可能是灾难性的。因此, 治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刻不容缓。的分析研究结论表明, 目前我国企业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其主要根源尚不在会计系统与会计制度本身, 而是左右企业会计行为的深层次原因。为此, 遏制和消除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 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 加强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的治理与整
顿, 以及建立科学、行之有效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和约束体系。
4.2 以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为出发
点, 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机制,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科学化和有效性。
4.3 以企业经营者为核心, 建立科学的激
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界定以经营者业绩为基础的经营者权利、责任和利益合理的“制度安排”体系。
4.4 在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包括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 篇5
摘要:随着上市公司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它关系到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相关利益者的合法利益,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针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应采取相应的防范与管理措施。本文主要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以及解决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2-000-02
前言
近年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频频出现,降低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并影响到资本市场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市场、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群体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当前上市公司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概述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概念
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指上市公司通过伪造、编造或变造等手法进行会计报表编制,使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地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为企业决策带来不利的影响。一般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在会计资料的虚假与混乱。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
通过中国学者对会计失真的研究,它的主要类型可分为规则性、违规性、行为性等方面的失真。其中规则性失真是指会计规则自身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违规性失真是会计规则执行者有意识的违背会计原则引起会计信息失真;而行为性失真类型中,会计规则执行者无意识的违背会计原则,导致会计失真行为的出现。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1.经济交易失真
由于现阶段我国经济市场仍处于从高度管制向市场调节方向过度的阶段,很多企业为进入资本市场,提高自身经济效益,便开始采用资产重组、资产评估、信息资本化或交易时间差等各种手段进行经济业务的虚构,从事不等价交换,进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目前上市公司在经济交易中虚构操作利润有六种表现:第一,以关联交易手段获取非公允的收益;第二,夸大企业的经营业绩;第三,以资产处置收益的方式达到获取一次性或偶然性损益的目的;第四,销售情况、收支情况、以及资产利润情况的造假;第五,经营费用与管理费用被列入其他待摊费用或应收款中;第六,虚增支出与利润。对于经济交易失真,银广夏事件是最典型的案例。
2.会计核算失真
会计核算失真具体表现在会计凭证和会计账薄失真、成本费用核算失真、收入项目虚假三个方面。其中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失真主要由于原始凭证不合法、会计处理程序不合法以及记账凭证不真实,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在成本费用核算方面,体现在上市公司改变费用的确认原则、不区分成本核算对象、不区分会计期间等方面,并且在会计的确认与计量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成本的虚假与失真;而收入项目虚假方面,尽管国家已制定严格的标准,但基于估计与判断的领域仍有很大的操纵空间,很多上市公司会以提前或推迟收入的手段进行收入确认,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外部信息的使用者。
3.会计信息披露失真
上市公司对会计信息的披露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等,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下降
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为市场经济信息,而经济信息来源于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失真直接对国家衡量经济指标造成很大的影响,不能保证国民收入、生产总值以及税收收入等资料的真实可靠,最终导致政府宏观调控出现偏差,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2.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下降
会计信息是帮助实现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发挥的基础。从目前资本市场中可以看出,会计信息失真直接误导市场,造成资源不能合理配置等结果,使很多市场资源无法流入到急需资源的企业,最终破产、倒闭。而社会交易成本不断升高,也削弱了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
3.投资者与债权人利益受损
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大多会通过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制定与目标的确立。而会计信息失真直接误导投资者作出错误的决策,最终未获得经济效益,甚至血本无归。上市公司的债权人一般为银行,因不能及时回本息,造成债权居高不下的情况。
4.国有资产的流失
目前,我国的国有资产存在着由大变小、由小变私有的普遍现象,资产流失问题十分严重。从过去财政部门的财税检查报告中可以发现,大中型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流失每年可达100多亿;而中小型企业或地方政府大多存在偷税漏税现象,从检查报告中发现税款流失每年可达560亿。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会计信息的虚假成分过多,为政府有效地控制国有资产带来很大的困难,使国家利益无法得到保证。
5.影响国家政治及社会安定
上市公司中的会计信息是反应经济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企业控制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目前,许多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是为某些领导服务的,经常制作假账,将不合法的收支情况合法化,滋生腐败现象的发生,对社会安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
1.股权结构不合理
上市公司中的股权结构通常具有“一股独大”的特点,很多中小股东因为所持股份较少,对企业经营管理漠不关心,造成股权机制失衡、会计信息透明度不高等情况。尤其在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中,决策权基本在于大股东,为提高自身利益,经常以关联方交易或资产重组等手段进行上市公司利润的操纵,忽视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当企业业绩下滑时,大股东会通过关联交易或资产重组进行利润输送;当企业业绩上升时,大股东便会凭借自身控股优势,进行资产的挪用与侵占。因此,股权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2.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
尽管上市公司以逐渐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等许多机构,但一些上市公司如国有企业,其所有者为国家,在行使企业所有权的人选方面多为政府机关委派,这就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董事会中的由政府委任的股东代表不必在担心自身的经营管理权,对会计信息管理方面可以肆意妄为,严重损害国家与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另外,还有很多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会兼任总经理一职,整个经营管理层由一人控制,使管理结构不合理,监督效果不明显。
3.缺乏完善的激励制度与约束制度
当前,大多上市公司缺乏完善的激励制度与约束制度。一些企业管理中存在激励不足、激励水平低下、劳动报酬不合理的情况,如经营者为企业作出了很多的贡献,却没得到相应的回报,很容易促使经营者为追求个人利益进行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因此,没有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制度,直接将绝对的权利转化为绝对的腐败。
4.监事会的监督力度不足
从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中可以看出,董事会与监视会同为股东大会下的执行机构,具有平行的地位,而且监事会有监督董事会的作用。然而目前上市公司中,董事会具有完全的决策权利,监事会已成为董事会下属机构。主要原因在于,监事会的成员基本由公司员工或其他股东代表构成,从行政关系上受董事会的制约,而且监事会的监督多集中于事后监督,缺乏实际的任免董事与提名董事的权利。因此监事会在内部结构中已完全成为董事会的附属机构,很难发挥其自身的功能。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行为一定程度上受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影响。一个健全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应该保证会计业务活动按照规定进行。但是当前很多上市公司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会计岗位或人员配置方面、企业干部业绩考核以及外部监督方面都不够完善,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无法有效地控制会计信息的失真行为。
(三)会计法规不完善,外部监管不力
1.会计法规不健全
会计法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会计法规不能有效的对会计行为进行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目前上市公司中的会计核算程序与核算方法大多为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与多样性。公司的经营者为满足自身的私欲,便可通过不同的核算程序与方法制造不同的会计信息结果,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因此,当会计法规无法规范会计行为时,就会出现很多的违法行为;第二,会计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一定程度上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判定标准,在会计法规中并没有具体的体现,这就为会计信息的造假提供了条件。同时,因为企业有其自身特点,很多会计法规并不能完全应用与上市公司中,所以企业本身会对会计工作作出很多标准与规范,为会计信息作假留有很大的余地;第三,会计法规的滞后性。随着当前新行业、新领域、新情况的不断涌现,会计法规的制定往往落后于经济行为。因此会计工作很容易出现无法可依的情形;第四,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现阶段,上市公司中存在很多会计违法行为,会计信息的失真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很多人员,使会计信息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而且,即使发现会计违法行为,监管部门多以行政手段代替刑罚手段。例如,琼民源事件中,对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所与海南正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理只进行职业资格吊销、证券吊销以及会计师职业资格证的吊销,并未有过多的惩罚措施。
2.外部监管不力
针对当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监管工作,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组织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都存在很多问题。各个监管主体都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很难有效的对会计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
(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既包括专业知识,也包括职业道德水平。近年来,会计行业的发展使会计培训班数量日益增多,但大多培训班多以培养业务技能为主,忽视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导致很多会计人员将财务工作的内容局限在报账、算账以及记账方面,缺乏相关的法律意识,完全以领导意图进行会计工作。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策略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过程中,应建立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减轻国有股;实现国有股的逐步流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并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与约束机制。其中,建立多元化的股权结构首先应做到培育机构投资者,以机构投资者代替个体股东持股,有效的强化公司治理结构;其次,要提倡企业法人持股,将持股公司与被投资公司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另外,要充分发挥银行的作用,提高监督力度;最后,应发展并购市场,为上市公司带来更多的竞争压力,以促进市场的有序发展。减轻国有股与显现国有股逐步流通方面,应将国有股转化为个人股或流通股,保证公司治理结构得到完善。同时要提高国有股流通比例,处理国有股的存量与增量,防止出现股市震荡的现象。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激励制度与约束机制方面,具体应做到优化董事会结构、发挥监事会监督作用,并且在管理人员聘任制度方面也应不断完善。同时,应以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引导经营者的行为,明确经营者的权利与责任,设定弹性化的激励与约束条款,避免出现经营者违法、欺诈等行为,从而减少会计信息是真的可能。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坚持明确的职责分工、业务活动的适当授权、凭证与记录的完整无缺、资产与记录的控制以及完善的检查机制等原则。确保企业资产的完整性与管理记录的可靠性。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措施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应通过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强化检查与考核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外部监督以及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等方面。完善过程中必须注意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主体必须为企业管理当局,而且能够有效的分析当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同时要加强内部监督工作,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三)加强会计法律建设,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国家对会计法律建设必须做到加快立法步伐、提高立法质量、加快地方会计法规的建设、明确权责关系、保证会计政策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只有不断完善相关会计法律法规,才能为会计工作提供法律依据,也避免因法律不健全出现违规行为。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具体包括对信息披露制度中的信息给予明确的界定,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其中的缺点对信息使用者进行误导;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也应进一步规范,细化信息披露中的要求。例如对关联交易行为的披露等。
(四)完善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机制
在会计人员培训中,各个培训机构必须将职业技能知识与职业道德素养结合起来,帮助会计人员树立诚信观念,将诚信作为会计工作的准则与基本要求,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专业会计人才。
四、结论
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治理工作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政府、企业以及个人必须树立起正确诚信价值观,加强政府监督职能,规范会计工作人员的行为,维护经济市场的秩序,促进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 篇6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一、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建设活动的不断推进,经济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经济问题。其中,以会计信息的失真最为典型。例如,美国的“安然事件”以及我国的“银广夏”事件等,这些事件的曝光,直接指出了因会计信息失真所给经济建设活动带来的损失,也对现有的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了不可计算的破坏。在会计行业中,因为诚信问题的存在,使得人们对会计行业的信任水平逐渐降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问题的造成原因出发,以此来选择更为合适的解决对策。
二、会计失真的原因分析
1.企业的筹资需要
企业的生存于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资金,企业只有具备了资金支持,才能确保自身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完成一系列的生产建设活动,进而实现既定的经济利润。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为了避免资金链条的断缺,往往会选择修饰企业的财务信息来获得金融机构以及其它企业的认可,进而帮助自身能够在筹资环节中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这既是金融机构等为了降低自我投资风险的考察项目,也是筹资企业本身为了获得认可所采取的会计信息处理手段,以此来保障自身能够将存在的经营问题进行掩盖。
2.企业上市的需求表现
在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营业状况将会直接对企业的上市活动造成影响,因此一些企业在对营业状况进行处理的时候,会选择对营业状况进行粉饰处理。比如,选择制作假的账单内容以及批文项目来提高企业3年时间内容的财务表现状况,增加利润,降低负债,美化营业成效,帮助企业能够以一份“漂亮”的财务报表来完成上市转变。
3.中介机构的不负责带来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存在一些中介结构,即会计工作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为了增加自身的客源量,提高经济利润,会疏忽掉自我的责任,对上市公司的造价行为视而不见,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甚至,一些企业与中介机构之间相互勾结,使得中介机构带有的独立性与客观性荡然无存,成为了企业实现虚假上市的工具,无法将出现的财务问题第一时间上报,导致整个经济市场中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愈加严峻。
4.缺乏健全的会计法规来提高监督能力
企业的经济状况应当受到来自于外部环境的监督,比如财政监督、审计监督以及税务监督等。这些监督工作的开展标准各不相同,也就导致各项工作的开展缺乏协调性,无法实现整体价值的达成,做到优势互补。再者,我国本身在对会计法规进行完善的时候,缺乏应有的重视,导致经济建设活动的步伐加速,带来了制度内容的不断滞后,也就相应地无法保障会计工作的开展得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公正与透明。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对策
1.加强对注册会计师信息披漏失真的监督
因为上市公司本身会对会计事务所进行选择与更换,也就导致规范性越高的会计事务所越难在行业竞争中得到认可,使得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活动开展难以确保独立性与公正性。针对于这样的问題存在,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会计事务所的独立性建设,优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环境,提高对其的监督管理水平。
2.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企业的上市活动本身未能实现对会计信息的良好运用与有效监督,也就使得我国政府需要从法律制度出发,做到对会计法律的完善,确保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能够在这样法律内容约束与监督下完成披露。处理工作。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对虚假会计信息具体认定的法律法规,发挥监管制度的效用。因此为防止意外,在确立我国的会计法规模式 时要坚持综合考虑各项法规制度之间的相互衔接性,以便充分发挥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作用。
3.提高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力
建立健全有效的公司内部控制,强化会计相关岗位制度与规范,不同岗位部门各司其职,明确相关的职责权限,使岗位相互分离,相互牵制。这样既能保证各种会计资料、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又能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实施合理的股权分配制度改革,使股权结构优化。股权结构决定了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性质,是影响企业治理的有效措施。同时,企业应建立有效的薪酬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强化公司的内部控制。
4.强化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但可以协调各部门的经营管理,还可以防止工作差错或舞弊事件的发生,因此公司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地企业内控制度,此外上市公司还应注重对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及职业道德教育,逐步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职业到水平,增强自我约束能力,从而在根本上促进上市公司的快速健康发展。
5.增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与道德认知
注册会计师的工作需要其参与者,一方面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以此来保障其得以在工作活动中完成一系列的工作任务;另一方面,也需要注册会计师从自我的认知出发,加强对职业道德培养与形成,完善对后续教育的开展,让注册会计师的从业质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夏卫国.浅析如何防范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J].科学时代,2015,(9):14-14,15.
[2]张淑莲.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4,(21):63-63,64.D.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 篇7
1.1 现行会计制度存在缺陷
会计信息可信程度的大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时效性。信息反映的越及时, 则信息的可信度就越强, 否则就越弱。现行会计制度的定期报表制度, 在客观上造成了会计报告信息的时差, 使其无法实时反映市场环境条件下企业的实际情况。因此, 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靠度明显降低了。
会计核算方法的可选择性, 使得损益计算方法有了较大的随意性, 如存货计价方法有后进先出、加权平均、移动加权平均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等;其他的如四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汇兑损益的处理、收入的确认等。无论从核算的范围还是从核算方法上, 现行会计准则都给与了较大的选择灵活性。
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销售商品时, 同时符合四个条件即确认为收入, 其中第三个条件为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此规定存在着收入确认的不确定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收入为真正流入企业之前, 收回贷款的有可能大于确认收入, 同时也有可能小于确认的收入。再加上一些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 使得应确认的收入未得到确认, 不应该确认的收入却得到了确认, 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
1.2 内外监督体系不够完善
从企业内部来看, 内部审计机构不能按照会计法规和审计准则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后、事中、事后的监督。甚至有些企业未设有内部审计机构。薄弱的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制约机制, 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内部重要原因。从企业外部看, 虽然有财政、税收、审计、工商等国家行政执法机构和一些民间中介组织, 如会计事务所等的制约和监督。但由于未能形成较为严密而系统的监督体系, 出现了许多监督的漏洞, 加之社会不正风气影响, 执法力度不够。另外, 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共同发展, 除国有企业外, 还有许多独资、合资企业, 现有的监督体系在监督的深度、广度上远远不够。因而, 缺乏严密而系统的外部监督, 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外部原因.
1.3 不正当利益的驱使
会计是企业核算的工具, 而不正当利益追求者正是要利用这种工具, 来实现自己不正当的利润分配, 从而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如采用加速折旧来调减利润, 减少所得税;采用年限折旧法来调整利润, 更多的实现利润和利润分配;在存货的计价方法中根据需要自由的选择, 如在物价上涨的时候, 采用先进先出法来调增利润;在收入的确认上根据主观性, 需要多实现利润, 可多确认收入, 需要少实现利润, 可少确认收入。再核算过程中, 根据需要, 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来调剂利润, 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又如采用隐匿收入、造假票据、加凭据、作假账报表、虚列支出等方法, 减少国家税收和投资者的利益, 甚至参与贪污受贿等违法活动, 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
2 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方法
2.1 完善公司内部审计控制制度, 优化控制环境
有效的内部审计、强有力的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相辅相成, 构成一个的完整的审计监督体系,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会计信息失真治理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内部审计, 政府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各自功能, 具体审计目标和遵循的准则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在会计信失真治理中的作用也不一样。为了从源头上杜绝会计信息失真, 必须强化内部审计在会计信息失真中的作用。
(1) 健全内部独立审计机制。
要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能、地位和性质。 内部审计应具有“双向”职能即监督和服务。 其中内部审计监督职能是有限的, 它有别于外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它并不能代表国家或其他政府机构对企业和企业管理者进行监督, 它是在是在企业内部代表企业管理者或董事会对其他部门和人员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及其后果以及整个企业内部控制完善和运行情况进行监督。 因此, 内部审计在会计信息失真治理中作用的发挥, 从其职能上看, 应更重视其“服务”职能。
(2) 优化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的环境因素是其他一切要素的核心。 因此我们应促进企业环境的改进, 提高董事会、企业管理当局的责任意识和加强其品德修养, 提高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内部审计高效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企业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从董事会到每位员工都应有企业优秀文化意识%, 使得企业内部控制更加有效, 促进内部审计工作顺利进行。
(3) 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 在这方面要做的工作有以下几方几点:首先, 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 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当局即董事长和公司最高领导人应对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与实施负责, 并在其年度报告中对本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其次, 充分发挥外部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评价作用。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提供良好的软环境平台, 保障信息传递渠道的顺利通畅, 使得会计信息系统中的真实信息不仅能够产生, 并且能够在整个公司的运作中得到真实的传递和及时的反馈, 真正使信息披露做到有的放矢, 降低信息披露的成本和风险, 保证会计信息有序畅通, 真实有效。
2.2 发挥社会监督的重要作用
外部监督, 首先在监督范围、监督内容上应有合理的分工, 各司其责。各监督部门应认真搞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处理好监督检查的交叉、重复和执法疏漏的矛盾, 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首先, 提高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地位, 发挥企业外部监督的效用。我国现行体制下注册会计师的聘任制度存在着严重缺陷, 严重危及了社会审计的独立性, 使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更具欺骗性。因此特别要加快发展我国的注册会计师事业, 迅速建立一支素质高、信誉好、客观公正、数量充足的注册会计师队伍, 真正担负起社会审计监督重任。
其次,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 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通过引入外部的独立董事, 对董事会这一内部机构适当的外部化。 从而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力量。
2.3 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会计信息主要来源于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 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是形成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的基础和前提。 会计机构和人员是会计核算和管理动的主体, 是会计活动的直接参与者, 同时也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如果会计人员失去诚信, 弄虚作假, 欺诈舞弊,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关系得以存在的基础就会随之崩塌, 会计的生命力也随之枯竭。 所会计从业人员必须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 廉洁自律, 客观公正, 坚持准则, 提高技能, 参与管理, 强化服务。
由于会计人员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将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因此, 不仅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而且应建立和完善道德惩戒机制和奖励机制。惩戒机制和奖励机制是商业规则中最为重要的约束, 两者并用才能鼓励会计信息链中的诚信行为,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摘要:首先从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入手, 指出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接着, 在第二部分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指出现行会计制度存在缺陷、不正当利益的驱使、内外监督体系等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在最后一部分, 针对会计现象失真的现象及原因, 提出了解决这种现象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监督体系,制度缺陷,控制制度,法制建设
参考文献
[1]孟凡利, 周经昌.会计信息[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1996.
[2]廖洪著.会计理论及其应用分析[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 2000.
[3]葛家澍, 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1.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 篇8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 是指会计信息没有真实的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 从而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了虚假的情况, 给决策者们制定相关的决策带来了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找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正确认识会计信息失真的社会危害性以及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在最大范围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也是当前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1 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 国内外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现象此起彼伏、屡禁不止, 从美国的安然、世通、施乐等会计造假案到我国国内的郑百文、蓝田股份等一系列会计舞弊事件, 可以看出目前上市公司因会计舞弊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严重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信心, 破坏了证券市场健康运营的秩序, 更使会计执业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质量不高的原因很多, 也很复杂, 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会计人员, 也不能把责任完全归咎于单位领导。除了会计人员、单位领导的人为因素外, 还有大的经济环境和国家与之相配套管理的会计法规体系及会计法规的宣传、贯彻、落实情况。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显示:会计法制观念淡薄, 违法干预会计工作, 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 假造凭证、帐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 帐外设帐, 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会计人员执法环境差, 会计监督严重弱化, 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薄弱;违法违纪手段隐藏, 作假技术不断发展;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会计领域的突出问题, 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并多次强调“不做假账”。因此, 探究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 分析和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主客观原因, 从源头抓起, 才能标本兼治。
1.1 会计责任主体不明确。
在当今社会, 会计人员”站得住的顶不住, 顶得住的站不住”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些敢于坚持原则、认真发挥监督职能的会计往往不能长久, 有的遭了“冷眼”, 有的被“轮岗”, 甚至辞退等打击报复。在种种压力下, 会计监督流于形式, 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串通一气, 大肆做假账, 设小金库, 滋生各种腐败。
1.2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有待提高。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这种“产品”的“生产者”, 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却不高。一方面, 在一线从事财会工作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数甚少, 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 许多会计师并不熟悉新的会计制度, 一些年轻的会计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 对比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地处理;另一方面,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敢于同违规违纪作斗争的少, 相反对违规违纪熟视无睹, 甚至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的多。会计造假中, 也有会计人员受个人利益的驱使, 放弃职守或知情不举、伙同作弊或监守自盗、以身试法;也有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等, 无法对内对外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 因此, 造成了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和会计信息失真。
1.3 源头上造假。
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 用来证明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在现实生活中非法取得或填制、伪造或编造原始凭证以骗取收入, 中饱私囊, 会计人员依据不真实的原始凭证进行核算, 结果导致一系列的会计信息失真。
1.4 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比较薄弱。
现在无论国有或非国有, 大型或中小型企业的财务制度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缺陷。如:帐证、帐帐、帐实、帐表不符, 会计科目使用不当, 入账的原始凭证不合法等。会计监督认识不到位, 以做好帐、管好帐为标准的会计工作考核使内控虚设, 代理人的某种意图左右会计工作原则, 使有良知的会计人员仍要为守住饭碗而为之;权与法的错位, 政府财务管理由微观向宏观的转变, 为私人欲望的满足创造了一定条件。法律法规约束力相对下降;因而一些企业弄虚作假, 人为操作会计信息, 有的企业及其领导人为达到偷逃国家税收、完成上级任务、个人出政绩等目的, 不惜采用转移收入或费用, 随意变更会计报表合并范围, 人为调节利润, 向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报表等违规手段操纵会计信息, 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1.5 会计法规、准则、制度本身的缺陷。
个别企业利用会计法规、准则、制度本身的缺陷, 采取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表、提高企业利润, 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虚拟资产等多种手段, 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交换和进行违规会计处理, 造成了企业经济交易的失真, 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1.6 绩效考核及用人制度存在缺陷。
现行的企业绩效考核不再是单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状况, 而更多地赋予了政治的成份。出于政治目的需要, 部分企业负责人乃至地方政府非常重视会计信息的“数量意义”, 对其质量的关注只停留在文件和会议上。这是因为按照现行的用人制度 (特别是国有企业) , 企业的亏损将丧失责任人仕途上的升迁的机会, 政治好处的获得刺激了弄虚作假的快速模仿, 从而导致会计数据不真实,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普遍存在。目标管理作为保障未来绩效稳定取得的手段, 能充分挖掘企业潜能, 推动资源有效配置。但由于目标的刚性约束效益 (一届政府的政绩反映, 经营者持续座位或升迁的条件) 的存在, 上下联合作假已成为不公开的秘密。“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既是对这种现象的贴切反映, 又是对现行考核方式和用人制度滋生了会计虚假信息的诠释。
1.7 社会审计监督不力。
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在人员数量上, 现有注册会计师与《公司法》关于所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年度报表都要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在质量、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上, 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素质偏低、偏离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松弛的问题。在审计过程中, 往往是查账容易, 处理难, 这严重影响了注册会计师对内部人员的监督, 滋生其舞弊的可能。
1.8 对违反会计法规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的会计法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对违反会计法规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 使得违法违规的机会成本很小。违反会计法规的巨大利益诱惑与低廉机会成本所形成的反差, 更加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
2 会计信息失真的社会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日趋严重, 对人们的工作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危害,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传递错误信息, 误导经济行为。
从微观角度看, 会计信息的影响渗透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包含投资、融资、利益分配的决策、计划或控制等。例如一项投资技术决策, 要建立在过去经济业务数据的分析基础之上, 若提供的会计资料虚增了投资额和成本, 使利润减少, 甚至亏损, 必然会放弃这一项目, 失去市场机会。反之, 则会使一份实际不可行的论证分析报告在虚假会计信息的掩盖下通过立项。在日常经济生活中, 所谓盲目建设、新建项目效益不佳等, 与此不无关系。从宏观角度看, 会计信息的失真可能引起错误的社会经济政策出台, 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并将涉及到社会安定。
2.2 损害各方利益, 导致企业亏损。
会计信息失真仅仅是一种表现, 其实质关系到经济利益的分配。从一项虚假的购销经济业务分析, 若入账价值大于实际价值, 其中只能包含有不正当的购销行为, 使有关人员获得好处。再者, 企业在对产品销售收入进行确认时, 受隐瞒收入, 降低利润, 减少税金的利益驱动, 可能减少确认数额, 推迟确认时间, 反之经营者若想夸大经营业绩, 也会相应歪曲这一信息。从会计处理的程序和过程来看, 会计信息的失真也受着经济利益的支配, 如折旧的计提、费用的摊销、存货的计价等会计方法的改变都是按照某种利益需要而进行的。另外, 会计活动直接受制于会计主体和相关人员, 因此, 首先需要维护的是会计主体的利益, 若违背一定的规范、原则, 必然会损害其他权益主体的利益。如通过虚假会计信息的偷税、漏税, 采用错误的计提、分摊方法侵占职工权益, 歪曲有关资产负债数据危害债权人的利益。更为严重的是, 某些跟经济活动直接相关的人员从不同环节不同角度传递虚假的会计信息, 从而导致企业亏损、倒闭。近年来不断扩大的亏损面, 增加的亏损额, 值得反思的是某些企业的会计信息是否失真。
2.3 扰乱经济秩序, 诱发经济犯罪。
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些问题, 如假造会计票据, 乱摊成本, 搞“两本账”隐瞒收入, 偷逃国家税收, 转移国家资金搞“小金库”等。这些行为使这些小集团甚至个人侵占集体利益, 使企业经营决策失误、亏损倒闭、职工待岗或者失业。从而导致生产经营活动无法科学化、制度化, 经济秩序混乱。错误的会计信息使国家财力不能有效集中, 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 导致政策失误, 以致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经济秩序混乱的另一方面是经济犯罪活动的产生, 失真的会计信息是经济犯罪的护身符和温床。如公司集资有关法规在注册资本金、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等均有具体规定, 但有的通过歪曲会计信息, 使得集资披上合法外衣, 造成不法分子从中大量捞取外快, 挪用集资款。
2.4 会计信息失真削弱了国家财经法纪的权威性。
会计信息失真实际上使在执行国家财经法纪上打折扣或者说是在实际操作中降低了执行财经法纪的力度, 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财经法纪的践踏。
2.5 会计信息失真, 会导致国家或地方财政收支预算的编制出现方向性错误。
国家和地方财政收支预算都是在上年财政收支情况的基础上, 结合下一年度预计的新增收支内容而确定的, 所以会计信息失真将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 对策与措施
纵观上述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以及对社会产生的危害性。特别是从会计信息真实的重要性来看, 我们可以了解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为经济服务的基本任务, 也是《会计法》的基本要求。“不做假账”看似一句很普通的大实话, 却寓意深刻。一方面反映了当前会计造假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并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 另一方面表达了全社会要求会计人员不做假账的强烈愿望。因此, 我们应当从社会各个方面的改革入手, 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3.1 必须注重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
业务培训工作, 以增强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意识, 充分发挥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能动性。
会计工作是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晴雨表, 是把守“钱袋子”的重要一环, 其最要紧之处就是如实记账。要做好“不做假账”, 如实记账, 必须加强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通过正面引导, 反面教育, 让会计人员树立爱岗敬业、依法办事、客观公正、保守秘密的职业道德, 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要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监督和检查。监督和检查, 主要是督促和教育, 帮助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在全社会逐步树立遵守职业道德的良好风尚。
3.2 必须依法落实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责任, 这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
要确保会计信息不失真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对于一个单位来说, 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
《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明确地把单位负责人确定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 解决了长期以来单位会计行为责任主体错位的问题, 纠正了单位的会计工作仅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事这一认识上的偏差, 为顺利开展单位会计工作, 营造一个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和保障。但是, 这一认识上的偏差是长期以来所形成的, 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扭转, 但又必须扭转。因为这一认识上的偏差会导致单位的基础管理工作弱化, 给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也使会计信息质量无法保证, 更谈不上能使会计信息质量得以提高。要解决这一问题, 确保会计信息不失真, 使会计信息质量得以提高, 就要把单位负责人这一会计主体落实到实处, 抓住这个关键, 由单位负责人依据法律法规的责任, 在吸收会计人员参与的情况下, 制定和完善单位内部各项基础管理制度, 规定和完善单位各部门及其人员的会计行为责任, 营造一个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 确保会计工作顺利进行, 这样才能使会计信息质量得以提高。
3.3 治理造假, 应从源头上抓起。
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填制原始凭证, 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 必须填制或取的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 而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 其中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 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的、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 尤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 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3.4 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营造一个能够依法会计的法治氛围。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还必须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使会计工作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各项法律法规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进行修改, 不断完善, 以提高法律法规自身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针对企业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必然要受到企业领导层领导制约的现实, 有关法律法规中要明确企业管理当局对不合法会计行为应负主要会计责任, 同时要突出如何有效保障企业会计人员合法权益问题的规定, 使会计人员能够积极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作用。
3.5 必须强化会计监督工作, 这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
会计信息质量要提高, 会计监督是保证。这是因为, 要使《会计法》和其他会计法规、制度真正发挥效力, 必须在执行过程中加强监督。
《会计法》第四章对会计监督作出了规定, 构建了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组成的监督体系。它要求各单位均要建立内部监督制度, 并在第二十七条中对单位内部监督制度主要内容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还明确了单位负责人的监督义务及禁止行为, 同时也赋予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单位监督中的权利和责任。它还对社会监督及政府监督的有关内容作了规定。《会计法》规定的监督体系, 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 也是当前会计工作“打假治乱”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迫切需要;它是对传统会计监督管理的创新和发展;它对于加大会计监督力度, 确保会计监督到位, 促使会计工作严格按法律、法规、制度允许的范围进行操作, 起着强有力的保证作用。因此,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必须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 依法搞好单位的内部监督。一方面要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实行会计监督, 严格把关, 对不合法、不合规的业务事项, 财会人员要敢于抵制, 对不规范的会计行为要及时建议并加予纠正, 对有疑问的经济活动要提出质疑, 以保证单位会计核算从过程到结果都能真实、完整、合法、有效;同时还要对本单位的财产物资加强会计监督, 做到账证、账帐、账实、账表相符, 发现问题, 要及时查明原因, 并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另一方面, 还要加强单位会计监督制度的建设, 包括内部牵制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审批制度, 特别是要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通过这些制度建设, 明确规定相关人员的权利和责任, 以利于监督、检查;同时要加大监督执法的力度, 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落到实处, 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必要的惩戒、警示, 不断提高相关人员遵法、守法的法制观念意识。与此同时, 还要接受和主动配合社会、政府对单位进行的会计监督。只有会计监督体系真正发挥作用,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才有可靠保证。也就是说:加强会计监督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发挥会计管理作用的必要措施, 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能,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督。三者结合起来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机制, 会计信息质量才能不断得以提高。
3.6 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
我国近年来先后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会计法规, 尽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但只要严格执行, 基本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 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加大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力度, 充分发挥法律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震慑作用, 除了对有关的财会人员处罚外, 特别要对指使造假的有关领导进行严厉的处罚, 这样才能大量减少会计信息的失真。
总而言之, 针对目前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高这一现象, 只有相应采取以上对策与措施, 才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才能使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成为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部门改善经营管理、评价财务状况、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 会计作为一项以提供会计信息为基本职能的管理活动,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满足真实、可靠、相关、可比等多方面的要求, 其中真实性与可靠性是最基本的要求。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及可靠性缺失的事实却客观地、普遍地存在着, 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因此, 深入认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揭示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寻找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危害,对策,措施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S].
[2]陈信元.我国会计信息环境的初步分析[J].会计研究, 2000 (8) .
[3]陈汉文.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0.
[4]刘峰.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 200 (17) .
[5]王跃堂.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研究[Z].2001.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篇9
1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及表现形式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会计处理上, 会计凭证反映经济业务不实, 会计账簿记录不实, 会计处理方法不符合一贯性原则等, 会计处理是在假证、假据、假账、假表的基础上产生的, 账面数与实际数严重不符。另外, 在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 随意调整报表数据;报表附注说明简单, 甚至被忽略;审计部门监督不力等,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以上的种种表现分析, 影响会计信息,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如下。
2.1 产权因素
产权的明确界定, 是会计规范运行和会计信息生成的基础。产权界定不明晰, 将会使部分产权置于公共领域, 形成“公共产品”, 在公有或共有产权情况下, 由于财产不能分割到某个或某些产权人具体所有、受益, 从而造成公有财产大家都有份, 又都没有份的矛盾, 各产权主体之间为谋求公有产权利益而弄虚作假, 扭曲会计信息成为不可避免。
产权界定是会计信息监督权限的前提, 产权与监督权如不对等就无法有效地实施会计监督。只有明确产权的归属者, 才能明确谁拥有会计信息的监督权。
2.2 公司治理
现代公司治理主要存在三种基本结构。一是关于控制权配置的治理结构, 二是关于债务和股本比例的资本结构, 或称财务结构, 三是关于监督和奖惩经营者的机制和形式的激励结构。这三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
治理机制不健全。我国国有公司形成了六套组织机构 (职工代表大会、党委会、工会等老三会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新三会) , 但相互之间的责权界限不清, 使公司经营者往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 隐瞒或虚报经营成果, 对外提供信息各不相同,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 我国国有企业改制为公司, 也只是从形式上进行了改革, 并未实现政企分离, 国家作为所有者不能通过市场方式来选择、评价、监督经营者, 只能通过行政契约方式来实现, 经营者受制于诸多指标的约束, 为了应付有关的考核, 往往采取造假方法来提升企业的业绩。
2.3 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组织为保护其资产安全, 保证信息的完整与正确, 促进经营管理政策得以有效实施, 提高经营效率, 控制经营风险, 防止舞弊行为发生并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与方法。
2.4 会计监督机制
目前的会计监督体系基本上由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构成。内部监督由于内部的会计监督主体不独立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会计人员成为企业经营者直接操纵反映其意图的工具。政府审计监督由于受人力、财力的限制, 再加上其事后监督的局限性, 不可能查出企业所有的虚假会计行为, 这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2.5 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的缺陷是产生失真的会计信息的关键因素。通过法律手段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必须以法律形式明确虚假会计信息的非法性, 失真的会计信息的产生,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定时期法律的具体情况。法律环境主要受以下方面的制约:法律制度的科学性;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人们的法律意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的执行情况。
2.6 会计制度因素
会计系统中存在不实的会计信息, 还受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与方法的可选择性、会计确认基础的主观性、货币计量单位、会计信息的谨慎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会计信息本身含有估计因素等会计自身固有限制性的影响。
2.7 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 其主观故意性可归结为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水平, 而导致其客观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则为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道德素质水平低, 主动迎合单位领导或不坚决抵制单位领导的弄虚作假行为, 为自己谋取一定的利益而不按会计法规进行会计核算, 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作为会计活动的主体, 除了对会计要素进行正确的确认和计量而生成会计信息外, 还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和推理, 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素质水平较低的会计人员, 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 也不可避免的产生脱离实际的会计信息, 使会计信息出现失真。
3 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建议及对策
通过从上述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七个方面的分析, 我们认识到,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 因而其治理对策也不是会计本身所能寻求的, 必须从更为广阔的领域, 采用综合治理的治理思想, 方可有效。
3.1 明晰产权, 发挥产权制度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
对于产权问题, 首先应明确界定产权关系, 划小共有产权范围, 硬化产权人的监督作用。其次, 应建立和完善代理人 (经营者) 市场, 对于不称职的代理人实行市场禁入制度, 使代理人必须忠实地完成其代理职责, 从而克服代理人行为失控及操纵行为。
3.2 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规范公司的治理机制, 要对复杂的新、老三会进行责权的明确划分, 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和领导者的素质情况, 依照相互配合、相互制衡的原则,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构建有效的权力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重视对小股东利益的考虑, 如采取在国家股、法人股上市前对其表决权进行限制, 以吸引小股民参入公司的重大决策。根据法人代理权的责权利对应原则, 建立健全经理人员法人代理权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规范公司资产保值增值与劳动报酬的同步增长比例, 维护出资者的利益, 防止内部人的合谋行为;制定较长时期的经理人员经营业绩评价标准, 鼓励经理人员集中精力搞好公司的长期经营效益。
3.3 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充分发挥其特有的监督作用
一方面, 企业要大力加强内部管理, 做好扎实的基础工作, 以使会计确认和计量、记录和报告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从而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良好的会计基础;另一方面, 企业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 逐步实现与外部控制相结合, 进行合理的分工协作, 共同达到提高企业控制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钟高, 章铁生.会计信息价值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2]周峰, 高存.从产权经济学看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整顿, 2002-01-18.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 篇10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 通过有效的会计核算和监督, 确认、计量和记录会计主体经济活动情况, 生成符合各经济利益相关者需要的会计信息, 为会计主体内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报告, 供各经济利益相关者决策之需。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虽然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正朝着严密化发展,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 仍然有人钻空子不真实、非客观地反映经济事实, 致使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1. 会计信息失真导致了宏观调控与微观决策的失误
会计报表中的有关数字, 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依据。错误的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统计资料会导致国家宏观调控的决策不当。
2. 会计信息失真容易导致经济犯罪、滋生腐败
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管理混乱。例如, 账实不清, 收入不报, 虚增费用等行为将会使公共财物遭受巨大损失。
3. 夸大会计信息失真利得, 促成行业不正之风
由于虚报会计信息所获得的利得, 使企业管理当局不仅不总结虚报信息的过错, 反而对有直接或间接过错的会计人员进行嘉奖, 委以重任, 使会计人员把虚报、谎报会计信息当作一种专业能力去追求。这种行业的不良风会使会计信息质失真。
三、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对策措施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具有综合性、复杂性, 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坚持预防和治理相结合, 双管齐下, 才能奏效。
(1) 会计信息失真的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 可以从思想道德、法制建设、组织建设、业务教育等方面采取对策。
1.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对企业主管部门、企业领导、财务会计人员加强思想教育, 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明确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有的责任。
2. 加强继续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财经法规的不断完善、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 会计人员接受后续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
3. 健全法制建设和重视法制宣传教育
《会计法》是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有力武器, 因此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是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4. 加强组织建设
加强组织建设是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企业单位内部, 必须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其次, 在组织内部应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再次, 必须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轮换制, 减少信息失真的产生。
(2)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为避免由于会计信息失真给报表的使用者带来不良影响, 必须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查, 一旦发现企业弄虚作假, 必须严厉处罚。
1.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坚持奖罚分明, 对做假账的人员必须进行严惩;相反对坚持财务会计制度、坚持原则的人员要适时进行奖励。
2.不断完善专业的监督机制
在市场竞争和局部利益驱动下, 财政、税务、银行等专业监督出现了所弱趋势。因此, 不断完善专业监督机制显得十分重要, 同时提高专业监督者本身的素质。
3.进一步健全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
应当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体系, 加强会计信息的社会评价, 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为主要形式的会计信息质量的社会监督评价体系。同时, 建立健全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协调有序的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实行会计监督分层负责制。
4.做好会计报表附注的批露
会计报表所批露的信息只是企业经济活动中可以用货币进行计量的那部分内容, 是非常有限的。为了减少这种由于信息不足而产生的模糊性, 就有必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有关的问题进行批露, 补充会计报表所存在的不足。
5. 做好会计制度和有关会计政策的选择
企业应做好会计制度和有关会计政策的选定工作, 并坚持一贯性原则, 一经选定, 其有关的会计处理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就不得任意改变。只有保证了一贯性原则, 才能够使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充分可比性,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能够正确地理解有关信息, 做出合理有效的决策。
综上所述,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各种社会问题在会计领域综合反映。总之, 我们要树立长久治理的观念, 争取标本兼治, 要在不断深化改革、健全法制中不断总结经验, 解决现实中不断出现的问题。我们深信, 治理整顿后的会计工作将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方献:
摘要:会计信息是市场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 是国家和企业外部利益关系人决策的依据, 是企业内部管理部门进行科学决策的依据。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会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而且容易滋生腐败、导致经济犯罪。因此, 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是评价整个会计工作质量的标准, 亦是会计工作的生命。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仇俊林、范晓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6月第1版[1]仇俊林、范晓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6月第1版
[2]贺建青.浅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危害、原因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9 (04) [2]贺建青.浅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危害、原因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9 (04)
对银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 篇11
关键词:银行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失真原因;对策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往往会给其大多数利益相关者带来错误的决策,从而对企业危害十分巨大,银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其发展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国家的金融命脉,加强对银行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监督管理,对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社会金融稳定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其会计信息真实情况的探讨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问题。
一、银行会计信息的现状
银行会计是特定行业会计的一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银行会计信息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和会计年度的经营成果的经会计信息。银行业作为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其会计信息即是国家经济状况的”晴雨表”。因此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相较普通会计信息而言更为关键,其会计信息必须按照相关的会计准则披露,保证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要求信息具有可比性及相关性。
对于银行行业,按照现行的会计核算和组织会计核算制度和要求,记录的会计核算结果而生成的会计报表,通常会表现出一下缺陷:
(一)信息披露方式不恰当
当下,大多数银行业的信息披露情况主要是向其分管的上级银行,对于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储户不能提供相应会计信息,未能满足大多数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要求,使得他们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
(二)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
受到传统业绩评价观念利润指标即是考核管理层经营管理效果的衡量指标影响,当下,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以利润为导向的方式披露,片面追求绝对指标的高低,而忽视企业经营的效率、风险、经济大环境,以及经管管理长期和短期的考量。
(三)信息披露质量不高。
由于现有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因而银行业在执行时对经济业务的反映难免存在不准确的现象。信贷资产质量信息反映不实、负债业务信息反映不实、固定资产信息反映不实和损益信息反映不实等问题屡有发生。同时,对于公众颇为关心的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报告,银行未能在其中反映会计信息披露。
(四)行业内会计信息可比性差
由于银行业的相关会计制度建立不够完善,评价方式比较笼统,导致不同银行间的会计信息可比性较弱,不能对不同性质之间的商业银行进行统一评价,行业内会计信息可比性较差。
二、银行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自从1720年会计史著名的南海会计舞弊事件以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一直就是会计界的人士所关心的问题,无数会计学家也在为如何保证会计真实性努力。虽然在过去的二百多年里现代审计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各国国家和地区也普遍建立和完善了财务会计准则,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了很大的保障。但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发生的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就屡见不鲜。而在中国,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譬如近期万福生科、华锐风电等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案,这些案件的不断发生不仅使得会计信息的诚信基础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同时也严重打击了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信心,让少数不法分子牟取了巨额利益,银行业同样也面临着一样的问题与挑战,具体来说失真的风险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贷资产质量账实不符
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中有明确的划分信贷资产的规定,有关贷款资产可根据其资产质量按照规定划分为四级或五级标准,根据不同的信贷资产质量,银行采取不同的信贷政策,但是不少银行为了完成上级的信贷目标任务,不认真执行相关规定的划分,更有甚者故意以次冲好,拿质量差、风险高的资产来当做优良置产,而在会计信息上不能真实反映贷款占用形态和风险状况,胡乱调整贷款科目导致了信贷资产质量严重账实不符。
(二)固定资产信息账实不符
目前,商业银行的固定资产信息反映失真的情况主要在于其在贷款无法收回时,收回抵债资产的时候处置使用不科学合规,或者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采取以租代购方式恣意的让固定资产账外核算,使得账面的固定资产信息虚减,给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误导。
(三)存款信息反映不实
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存款准备金制度来宏观调控银行的存款和贷款速度,从而调控宏观经济,然而部分银行将部分存款通过其他财政性质存款科目来核算,或者在系统外核算,从而规避相关监管;另外,为了达到上级的业绩考核要求,部分银行与员工常采用在结算日前高息揽入存款,并且通过发行债券的科目来核算,从而逃脱利率检查的需求。
(四)损益信息反映不实。
部分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为完成董事会或者上级分管行的利润指标的要求,采用盈余管理的手段来虚增或者虚减利息收入甚至私设小金库的方式,以达到偷税漏税、完成绩效考核等单位和个人的目的,满足其利益最大化,但是不实的损益信息,对于其上级机构了解基层经济管理情况不利,可能导致上级盲目乐观做出错误的战略发展决策;而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可能因为错误的损益信息而盲目的进行投资决策。
三、相关对策与解决方案
为了保证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本文根据前述银行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结合实际经验,提出以下对策和解决方案:
(一)改革银行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机制
首先一方面要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监管制度,股份有限银行落实发挥监事会在银行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对银行的一切违法会计制度的行为予以严厉的惩罚,并计入行业内诚信道德体系,给试图制造不实会计信息的人无可乘之机,也可以聘请具有相关资格的社会审计中介组织进行审计鉴证后,以确保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建立以利润为中心,多层次环境综合考量的科学奖励机制,在奖励时要结合长期、短期利益,并且将市场的宏观环境考虑在内。
(二)提高银行管理层和财务人员专业素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目前,银行的从业人员特别是管理层尚未真正意识到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和危害性,抓好银行会计信息工作,必须要从银行的各级领导和与会计信息直接相关的财会人员入手,提高银行管理层和财务人员专业素养,加强公司管理者及其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着力构建社会诚信体系,使得这些人员从本质上认识到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这才是改变当下行业内会计信息普遍失真的情况根本方法,也是我们努力的根本方向。
参考文献:
[1]佟雅君,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财税纵横,2009,(27):23-25
[2]宋平,贾静,高度认识会计信息失真德危害性[J],现代会计,2007,(1):18-19
[3]董卫杰,谈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素质[J],财税纵横,2009,(27):33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篇12
1 引发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主要原因
引发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大致可以将其总结归述为三类,即内控原因、环境原因以及人员原因,具体表述如下。
1.1 内控原因
所谓的内控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预定的生产经营目标,保护自身的财产安全和会计信息真实性,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实效而在企业内部开展的自我调整、规划、约束、考核以及控制等一系列优化行为,是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最初企业内部控制是以内部牵制的形式出现的,其目标是防止徇私舞弊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企业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可以实现部门及其所属人员之间的互相审查、核查、监督和约束,能够有效控制企业交易的各个环节,促进从业人员产生正确的行为,能够有效避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出现。然而通过访查,笔者发现某些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甚至连基本的内部牵制制度都没有,存在出纳人员兼职记录总账等一系列现象,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会计信息质量隐患。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能够有效帮助管理层落实相关政策制度,进而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但是,部分企业由于对内部控制认知不足,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缺少独立性而且权责有限,是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环境原因
引发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外部环境监察不力。从实际情况分析来看,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企业会计信息监督不力,致使部门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私有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存在贿赂税务人员、偷逃国家税费等违法行为。同时,由于政府执法部门对企业会计信息造假行为处罚力度不足,企业造假成本远低于受罚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企业会计信息造假行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一度泛滥。除此之外,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还有赖于信息使用方,这其中注册会计师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就注册会计师本身而言,其具有很强的公正性和独立性,需要以审计报告的形式验证和披露企业会计信息,从而为信息用户提供一个真实可靠的参考标准。在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中,注册会计师与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容易出现收受贿赂等不良现象,人为调整会计审计报告。
1.3 人员原因
会计人员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将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总体而言,大部分企业会计人员所表现出的学历层次和支撑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他们本身具备较高品质的职业素养。但是,不少会计人员受制于独立性缺失,不能或不敢违背企业领导层的意愿而始终坚持职业操守和准则。有的会计从业人员迫于外界压力,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或个人利益,协同企业领导者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欺骗信息用户,为小团体赢取不正当利益,严重败坏了行业规则和风气。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来看,会计人员不能坚守自己的职业准则就是一种职业道德缺失现象。不少企业并不重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工作,致使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和诚信意识逐步退化,不利于企业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2 治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
笔者结合上文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引发原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治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以供参考。
2.1 完善内控制度
目前,解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创造企业良好的管理环境。由于各个企业的规模、人资、财产情况有所不同,企业需要在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和指导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新会计信息管理体制,制定更加细致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审计制度、核查制度、监督制度以及奖惩制度,明确会计工作目标和任务,划分各岗位职责,为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基础。在此基础之上,企业还应该设置独立的会计信息审查机构,定时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不定时穿插检查,仔细发现本企业会计信息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引发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严厉惩治违法违规行为,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开展,杜绝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发生。
2.2 优化外部环境
针对上文提出的环境问题,国家税务部门应该提升监督、处罚力度,对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进行实时监控,全面了解企业税源状况,弥补税务管理上存在的漏洞,严厉打击一切违法犯罪行为,绝不姑息任何一桩确定的会计信息造假案件,在国家法律范围内给予违规企业或个人重罚。适当提高企业会计信息造假成本,促进企业重新衡量利益得失,规范他们的纳税行为,通过强有力的监管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与此同时,我们应该进一步确保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建立其与企业正当的合约关系,在此建议在注册会计师出具的企业会计审计报告中不仅要附属个人或单位签名,还要附带一份签字声明,明确注册会计师需要履行的职责和受制情况,从而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监督、审查提供更多便利,有效规范注册会计师行为,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2.3 加强人员培训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不高,缺乏强有力的自律性。为此,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诚信意识,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强化他们的法律认知,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能力。同时,仅仅企业教育很难达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目标,财政部门和会计行业也应该一并加入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当中,定时定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工作,树立会计人员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更新他们的管理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使其与领导层和其他管理部门进行有效沟通,避免个人原因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另外,还应该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准确记录他们的日常工作信息,一经查出违规行为即记录在案,对造成严重后果或屡教不改者给予资格证吊销处罚,使之不能再从事会计相关行业,从而规范会计人员行为。
总之,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管理,解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势在必行。由于个人能力有限,笔者有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方面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未来我们将持续关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深度挖掘造成此类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制定有效的改革、优化措施,以保证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有所改善。但是,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作为一项历史性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除和解决,其相关研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在对引发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原因作出分析和论述的基础上,就治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内控制度
参考文献
[1]赵勤.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因素与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4).
[2]李海英.会计信息不对称及其治理[J].企业导报,2011(17).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透视】推荐阅读: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思考07-20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07-22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析11-06
高校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论文10-09
信息失真强化会计信息08-17
网络会计信息失真05-09
会计信息失真防治07-01
会计信息失真成因08-03
会计信息失真与防治07-14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探析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