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探析

2024-10-19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探析(精选12篇)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探析 篇1

0 引言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工作的实践获得的反映会计状况的一种经济信息。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观点,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失去其相关性和可靠性。我国新修订的《会计法》,要求会计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完整”。《企业会计制度》也将“真实性”作为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标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预防腐败行为、保护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促进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保护国有资产、维护企业及公众的利益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美国的安然公司、世界通讯公司的会计丑闻事件,印度的萨蒂扬事件以及我国证券市场上银广夏、麦科特、ST黎明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中可以看到,会计信息造假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亟待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可以分为三类: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和行为性失真[1]。规则性失真,是指由会计规范的不科学而导致的失真。违规性失真,主要是指有关部门单位和人员故意违反法律规章制度而导致的失真。行为性失真,是指会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会计工作的需要而导致的失真。现结合以上会计信息失真的三分法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探讨和分析。

1 会计法律法规的局限性是造成规则性失真的根本原因

规则性失真,是指由会计规范的不科学而导致的失真。我国正处于会计改革的过程中,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作为会计核算和报告的基本规范,其本身固有的局限性,是导致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第一,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制定往往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企业经营和业务的多样化,经营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社会法律、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化,新的会计事项层出不穷,当某种新的会计事项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经常发生,国家相关部门才会制定相关准则和制度,对其核算和披露进行规范;而且制定出来的相关准则和制度也不一定完全适应新的经济方式,还需要不断进行修改才能使之完善。这就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法规上的可能性。第二,会计学不是一门精算科学,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本身存在大量的估计和专业判断,不同的估计和判断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由此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使之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会计主体实际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此外由于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十分完善,规定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许多企业也会出于合理避税的目的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如我国上市公司的税率一般较其他企业要低,还有我国企业所得税虽然实行比例税率,同时又规定了两档照顾性税率,再加上会计政策和方法选择上的灵活性,这就为企业管理者调节利润提供了制度上的可行性和弹性空间[2]。

2 违规性失真的原因

违规性失真主要是指有关部门单位和人员故意违反法律规章制度而导致的失真。由于这一类型的失真具有主观故意性,所以给社会及公众造成的危害最为明显和严重,对其预防及治理也是会计理论和实务界最为致力研究的问题。违规性失真的原因如下:

(1)产权制度的缺陷。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形成了企业中两个客观存在的主体,即所有者和经营者,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所有者和经营者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方面是一致的,但是经营者除了寻求一定的物质报酬以外,为了实现其效能最大化还会追求一些非物质的目标,如追求政治资本、追求企业业绩等。为了实现自身目标,作为最直接的财产使用者和会计信息的制造者,经营者可能不会提供所有者决策所需要的全部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另外,我国国有企业在改制后,在产权机制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存在国有股“一支独大”[3],国有法人股主体缺位现象,而我国又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会计委派制度,所以造成国有企业缺乏真正有效的监督和硬性约束,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出现有些国有企业不惜采用制造假账的手段来达到个人的利益目标。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的思想产生于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其主要指导思想是在企业建立起一套相互制约、相互牵制和相互协调的机制。内部控制主要有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两种。内部会计控制(含财务控制)始终是内部控制的核心。2001年6月22日,财政部以财会[2001]41号文件正式发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将内部会计控制定义为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其基本目标是维护资源的安全、保证信息可靠、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益。但我国目前有相当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较大偏差,导致了不重视内部控制的文化氛围,造成内部控制乏力的现象[4],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监督。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国有上市公司中。与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股权结构相比,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国有股常常集控制权、执行权、监督权于一身,无人制约,其他非控股股东不可能真正意义上对大股东形成约束,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容易成为形式,控股股东为了其自身利益,极有可能向外界提供虚假的会计报告,从而损害其股东的利益。另外,在其他一些企业,企业内部大多没有建立起决算、执行、监督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机制,企业法人独断专行,这样就会导致资金、资产调度等重大决策失误,内部管理权限失控,不相容职务无法有效分离,职责不清,越权行事,给制造虚假会计信息造成可乘之机。

(2)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弱化。内部审计是保障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保障。通过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可以防微杜渐,及时发现并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违法违规苗头,从而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但是我国目前有关法律和法规均未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作出具体规定,大部分企业只设立审计部,审计部或由监事会领导,或由董事会领导,或接受总会计师的领导。如果只设立审计部并接受总会计师的领导,而总会计师又处于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之下,这样董事会对总经理的工作就无法进行有效监控,从而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

(3)企业外部监督软弱无力。

企业外部监督,主要包括有关部门对企业实行的国家监督及由注册会计师承办的社会监督。企业外部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方面政府审计的重点主要是审计政府管理部门和国家重点建设资金,而对企业审计则明显不够。另一方面,其他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监督要不就是因多头管理和职能不清尚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要不就是各自为完成自身任务,各有取舍,没有对企业会计工作实施具体全面的监督。再有从社会监督来看,由于注册会计师在经济利益上受企业经营者的制约,这使得一些注册会计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在审计业务的约定、收费事项上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给企业虚假的财务报告出具审计报告,没有起到对会计造假行为的外部防线作用,甚至会推动造假风气的蔓延。

(4)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政府执法力度不够。

一方面,一些企业主要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有法不依,知法犯法。这些企业经营者在日常的工作中,常常以权利、行政命令代替法律、法规,指使和强迫会计人员按他们的意图去办理会计事务,而不是实事求是地反映经济业务的真实面貌。另一方面,对于企业会计信息造假问题,处罚力度轻,执法力度不足[5]。在新的《会计法》当中,对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的,只依据犯罪金额多少对构成的刑事犯罪进行量刑,而没有考虑到是否侵害会计人员的合法工作权益,这就等于减轻了单位负责人的罪责,从而无法保证《会计法》规定的单位负责人对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一条款的落实。

3 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会计信息的行为性失真

行为性失真也称技术性失真,是指会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会计工作的需要而导致的失真。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制造者,其素质水平对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起到重要的作用。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两个方面。我国目前虽然会计人员众多,但整体素质还不高。一方面,在一线从事财会工作、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的学历大多不高,有的甚至连基本会计专业知识也不具备,许多人不熟悉国家政策、法规,接受会计后续教育的能力也明显不足;而一些年轻的具有高学历的会计人员又缺乏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缺乏爱岗敬业、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对比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地处理;特别是我国正处在新体制的转轨阶段,新规则、新制度出台较多,业务知识处于不断更新过程中,会计人员现有素质无法适应新环境和新业务的要求,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会计工作的一些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其道德自律程度对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会计人员在坚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较为严重问题,部分会计人员缺乏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处理会计业务时,在其上司或直接领导面前不敢坚持原则;或者在利益驱动下,为了小集体和个人利益,随意转移收入和费用,人为调节利润,向不同使用者提供不同报表,成为虚假会计信息的直接制造者。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干扰我国国民经济正常运行。针对不同类别的会计信息失真探析其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会计信息,信息失真,原因

参考文献

[1]吴联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治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5-40。

[2]蒋晓明:《会计信息真实性:基于“法律真实说”的理性思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5):18-23。

[3]彭齐武:《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针对性治理》[J];《财政监督》2005(11):65-66。

[4]鲁春杰:《虚假会计信息的诚信缺失》[J];《财会研究》2005(5):25-26。

[5]肖利平:《会计失信的根源及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7(1):45-47。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探析 篇2

【摘 要】近些年来,会计信息失真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我国的银广夏、绿大地、万福生科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暴露出了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环境下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尤其是我国正在逐渐深化市场经济体制,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是基于这些背景环境下,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出发,对如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旨在提升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性,提升会计信息规范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对策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企业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

前些年震惊我国证券市场的“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件,就是由于公司董事会制度成为摆设,大权集中在实际控制人何学葵手中,导致其为了谋取自身利益进行财务造假。我国很多企业没有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构建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这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发生的土壤,同时也是导致很多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首先,我国一些企业没有做到严格按照公司治理机制要求设置董事会制度,公司的决策权控制在少数人手中。这样就容易导致一些内部管理者或者执行者,为了达到某个不良的目的,对企业的会计信息继续造假,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损害了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最终也会导致影响公司整体利益,造成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其次,企业治理的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出现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问题。很多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治理监督机制,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人之间的权责不清晰。这些情况导致企业的管理经营质量不够规范有力,有的管理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没有为企业全局考虑,通过会计信息造假等方式来做损害企业信息真实性的事情,这些情况都非常严重地影响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最终会影响企业的效益和形象。

2.我国针对会计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比较缺少

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惩罚主要是以行政处罚为主,一般采用的都是罚款、警告或者通报批评的形式,更严重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但是缺乏对会计信息造假进行处罚的民事手段。我国针对会计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对会计信息准确性的一种政策保护,它可以保障会计工作者以及企业管理者有约束性的执行自己的权力,进行合理合法的企业管理控制等活动。而目前我国针对会计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成为了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政策性基本原因。法律法规的缺失降低了会计信息造假的成本,使得一些企业的财会人员容易研究法律法规的控制,为了一己之利铤而走险地进行会计造假行为,使得整个企业的利益和投资者的利益都受到损失。

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素质不够高

前些年震惊我国的“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就是由负责审计公司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与公司内部人员勾结完成的,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国企业的会计监督过分依赖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一些注册会计师会计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的缺乏,往往导致会计造假行为无法被严格监督。近些年来我国发生的几次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都是由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公司管理者勾结造成的。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不高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原因。我国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不够高,再加上会计专业技能不过硬,对于会计财务知识以及国家相关的财务、会计最新法律法规并不熟悉,知识体系没有与时俱进的更新。在会计实务操作过程中,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的失误和错误,客观上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另外,也有一些注册会计师或者企业会计工作相关人员为了一些自己的利益,帮助不良人员实施会计信息的造假,从主观上使得会计信息失去了准确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1.完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和结构

企业要严格按照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的要求来构建公司内部的治理机构,通过完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和结构,从而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奠定基础。我国企业需要建立健全董事会制度等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在经营管理中的决策作用。与此同时,我国企业也要引入独立的董事制度,赋予独立董事充分的监督权,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行为,从而有效的避免出现内部人操控会计信息影响其准确性的情况,为我国企业的所有投资者和企业整体利益提供一定的保障。

2.提高注册会计师以及财务相关人员的综合技能和素质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因素,我国一定要对注册会计师职业操守的相关准则进行完善,为注册会计师执业提供道德准则和规范。注册会计师自身也要提高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在日常的审计工作中一定要坚守职业道德准则,充分发挥好独立审计的职责,监督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提高注册会计师以及财务相关人员的综合技能和素质,从而可以避免客观上的会计信息失真,使其能够做好对企业的独立审计工作。

3.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监督的系统建设

第一,我国需要不断地完善会计信息和管理方面的监督政策以及法律、法规,要严格追究会计信息造假者的责任,提高其会计造假成本,震慑会计信息造假的违法行为。与此同时,我国相关的会计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和审查,比如我国财政部门、税收部门等应该要强化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和审查,并加强与企业的平时沟通和协调。督促企我国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最终促使我国企业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最大限度降低由于会计信息失真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陆建桥.后安然时代的会计与审计――评美国《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及其对会计、审计发展的影响[J].会计研究,2002(10)

会计信息失真探析 篇3

1追求经济利益。这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原因。我们知道,会计信息的背后隐含着经济的分配。为了扩大企业的经营效益,国家对企业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企业受局部或近期利益的驱使,为了追求不合法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企业当局者授意,指使或强令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上弄虚作假,随意地人为调节利润,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2法制观念淡薄,有法不执,执法不严。尽管各项财会法规制度对会计核算的内容和程序都有明确规范,但由于企业当局者法制观念淡薄,在实际执行中有章不循,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为追求个人和企业不正当的经济利益,指使会计人员违心地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这些企业采取断章取义、各取所需的实用主义手法,我行我素,毫无顾忌地篡改会计信息。而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税务、工商、银行等监督部门,由于受各自利益的驱使,往往采取纵容的态度或处罚不力,致使许多问题不了了之,这就使一些企业有恃无恐、为所欲为。

3制约监督机制不完善。一方面,对经营者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随着我国有关法规的实施,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得到落实,而如何有效合理的约束经营者的权力和行为,却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这样经营者权力过大,干涉面过宽,使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内外部审计监督工作也不得力。《会计法》第十六条规定“各单位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施会计监督”。但是把单位内部审计监督任务放在会计人员上是不恰当的。因为“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在新的企业体制下,监督重任落在会计身上只能流于形式。再有,企业通常会请会计师事务所协助查帐出具审计报告。但此时,企业目的基本是为了应付税务机关的检查,免于处罚。基于此,会计师审计的时间仓促,基本只对能否引起税收变化的大项目仔细检查。然而一些繁琐复杂的项目,就无法一一验证,还是会影响会计数据的真实性。

4社会风气不正,长官意志盛行。近几年,社会上再次刮起了一定程度的“浮夸风”,腐败现象在某些方面和某些领域还特别严重,致使某些素质低而又掌握一定权力的人,为了在任期内捞一把,或为了迎合取悦上级领导部门,或应付承包考核,或骗取荣誉,捞取政治资本。目无法纪,挖空心思,以虚假的数据反映虚假的政绩,欺上瞒下,谋取权位的升迁。另外,政府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一些考核、评优指标也不尽科学,从而导致“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报的好,升的快”的现象,会计信息失真也就成为必然。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

1传递错误信息,误导经济行为。会计信息的影响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投资、计划、决策等等。如果一项投资的决策在对过去的经济业务数据分析中信息失真,虚增投资额和成本,使利润减少,甚至亏损。那么投资者必然会放弃这一项目,丧失市场机会。反之,会使一份非可行的分析报告在虚假信息的掩盖下,盲目建设,致使效益不佳。更严重者导致错误的社会经济政策出台,殃及全社会。

2损害各方利益。会计活动直接受制于会计主体和会计人员,因此首先维护的是会计主体的利益,若违背一定的规范和原则,必然损害其他权益主体的利益。例如,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利益,歪曲有关资产负债的数据危害了债权人的利益。另一方面,长期提供虚盈实亏的假象,最终会导致企业亏损,甚至倒闭。

3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犯罪。假造会计票据、隐瞒收入、乱摊成本等行为产生错误信息,导致生产经营活动无法规范化、科学化和秩序化;导致国家财力不能有效集中,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诱发某些法律意识淡薄的人挪用公款,侵吞国家资财。

4破坏投资环境,影响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是根据其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及效益性的角度来决定其投资方向的。作为投资者,其决策的主要仍据是企业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就直接影响着整个资本市场的资金流向,影响着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总之,会计信息失真会使国家宏观失调,腐败现象蔓延,驱使人们只注重物质财富的积累,而忽视了精神财富的创造。

三、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既要“治事”,又要“治人”,做到“事人兼治”。“事人兼治”是指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过程中,要坚持将处理事与处理人相结合。主要表现在三个结合:一是将经济处罚与查找失真成因相结合。对会计信息失真要分析其成因,分清当事人过失行为和舞弊行为。二是将经济处罚与帮助教育相结合。对违纪问题,在分清成因的前提下,重点对过失当事人进行帮助教育,必要时应对责任者进行强制式培训,考试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三是将经济处罚与追究当事人责任相结合。

2反腐倡廉,纯洁社会风气。“浮夸风”曾给我国造成的历史教训是沉痛的,我们决不允许这种事情再度盛行。对于报假表、假帐、说假话、大话、空话的人,绝不能姑息养奸,必须给予严厉打击。贪污贿赂等腐败行为也必然体现在会计的帐务上,一旦查实,不管涉及什么人,必须绳之以法,这样方能取信于民。“天下未乱计先乱,天下数治计先治”,深刻地说明了会计与政治的内在联系。腐败分子要想侵吞国家财物,就必然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做手脚、下功夫,以此来逃避有关部门的监督。只有通过惩治腐败,加强党的廉政建设,从企业领导层的主观意识上杜绝会计核算造假的动机,执行有关的法规制度,这样才能准确评价企业的业绩,确认名符其实的企业家,发现搞好现代企业的“领头雁”。

3强化法制的监督体系。长期以来,我国各种监督、管理部门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对于查出的问题负责执法监督,对未发现的问题则不负任何责任。比如国家审计人员对企业审计,查出了企业有某种财务问题,可以按照有关的法规予以处理,但该企业本身确实存在问题,而审计人员却未发现,则不需要承担责任。这样一来,实际上是将是否对企业进行处置和处置到何种程度的权利交给了审计人员,使审计工作有了很大的弹性,这就给某些素质不高的监督检查人员提供了权利“寻租”的机会,成为滋生不正之风的土壤。这一原因也是会计信息外部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后加强对执法监督人员法律责任建设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4继续制定并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和不同行业的会计制度。财政部制定并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通则》,按行业制定了相关的财务制度,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些制度条款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以保证企业、事业单位会计资料的客观事实。

5提高人员素质,注重知识更新。单位负责人应加强《会计法》的学习,提高自身在财经法等理论方面的素质,会计人员要侧重财经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测试。强化后续教育,随着新制度、新规范、新准则的出台,及时组织培训及考核,以保证准确地掌握、运用知识,会计核算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 篇4

(一)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信息出自会计之手, 无论什么原因和动机, 会计人员都负有直接责任。在实际工作中, 一方面受业务素质限制, 存在着大量会计人员不坚持原则、不认真钻研业务知识、实际工作能力不强、对国家的新财务规则不熟悉, 许多会计师不熟悉新的会计制度, 一些年轻的会计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 对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地处理;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敢于同违规违纪做斗争的少, 相反, 对违规违纪熟视无睹, 甚至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的多, 或者怕得罪上级部门或单位领导而委曲求全, 篡改原始财务信息,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 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不合理。

大多数企业对经营者的考核是由主管部门或企业总部下达经营指标, 如利润产值等, 通过对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来决定管理者的薪金奖励及提拔, 但企业的自然条件及自身条件都是变化的, 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情况掌握不全面, 使计划指标脱离实际情况, 企业很难完成指标,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管理者采用种种手段来应付计划的完成, 这样就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三) 单位领导指导思想不正。

单位领导本应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然而, 一些单位领导的指导思想不正, 为了小集团或个人的利益, 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 甚至强令会计人员作假, 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四) 内控机制不健全。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内部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制度, 它是以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为总体, 采取一系列专门方法和程序, 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根据相关性原则, 对企业内部的单位之间及其职责相互牵制。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健全, 就不能维护资产的安全性,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不少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此认识不足, 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过于简单, 各种错账不能及时被察觉和纠正, 其会计信息自然不会真实可靠。

(五) 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 存在三种监督机制:第一种是内部监督。受经营者和监督者利益分配难以划清界限的影响, 其监督效能非常有限;第二种是系统内监督。由于系统内上下级之间形成的依赖管辖, 事实上难以分清界限, 实质上仍然是一种放大了的内部监督;第三种是社会监督, 主要依靠会计师事务所和监管机构。其中, 会计师事务所独立于企业之外, 不受企业领导左右, 相对来讲能够秉公执法, 但现实生活中要完全做到这一点很难。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自负盈亏, 其主要收入来源于被审计单位。为了自身的生存, 为了增加收入, 必然会迎合被审计单位, 出具被审计单位要求的审计报告, 使会计信息失真也成为必然。

(六) 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的会计法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 使得违法的机会成本很小。违反会计法规的巨大利益诱惑与低廉机会成本所形成的反差, 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由多方面原因所形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应当采用多种对策进行综合治理。

(一)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作为一名财会人员, 首先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要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来实现。首先, 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 既要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又要能通过对会计核算资料的考核分析来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 为企业的现代化经营与管理提供参考。对新进财会人员要严格把关, 不符合要求, 不得进入会计岗位, 同时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使其胜任会计工作;其次, 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做到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密守信, 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 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 做到自律、自重, 依法理财。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 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不论遇到什么情况, 不丧失原则, 不图谋私利。

(二) 提高单位领导的会计法规意识。

单位领导的指导思想不正, 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 必须组织单位领导学习会计法规, 使单位领导提高会计法规意识;端正指导思想, 明确自己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

(三) 对企业经营者考核应全面多样。

制定有效的经营者奖励机制, 这样企业经营者就没必要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另外, 企业业绩考核体系应当注重过程的合法性和科学性, 考核方案设计和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加强对会计信息产生全过程的考核, 避免对于结果状态的偏爱, 以正确引导会计工作运行, 保障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四) 大力加强社会审计监督。

社会监督因其自身具备的客观性和独立性, 代表了会计监督工作的发展方向。一要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 完善现有的注册会计师事业管理体制, 建立按企业机制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特点的新的会计师事务所体系, 从制度上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同时强化对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追究, 一旦发现其审核的会计资料出现重大问题, 要依法追究注册会计师的经济和法律责任;二要强化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能, 以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

(五) 逐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 建立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的会计管理体系, 加强内部控制及内部稽核制度, 建立总会计师制度。合理设立会计机构, 配备会计人员, 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办法,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加强对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汇总等过程和相关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可及时发现并有效纠正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经济管理活动。

(六) 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篇5

摘要: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会计信息真实性缺失已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因此,研究如何保证会计信的真实性,如何在最大范围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谓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准确地揭示了各项经济活动所包含的经济内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只相对于过去事项而言的,它对未来事项往往无能为力。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市场的有效性。会计信息是决策的基础,这就决定了会计信息的功能不单纯是对已有生产经营活动的“观念总结”,更需要对经营活动运行状态及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反映,以提供系统、全面、完整的会计数据。会计数据具有很强的离散性,所谓离散性意味着这些数据集是对经济活动各个部分和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描述,反映的是投入产出的相对变化及其变动规律。因此,投资者及其管理者必须掌握来自不同信息源的会计数据,才能对投资环境及市场潜力作出合理的判断。传统的会计理论所强调的是对已经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结果的总结,是决策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决策活动最显著的特征,是对未来投资活动的筹划或规划,是一种包含有预期的经济行为,这就是说,如果会计数据仅仅局限于对以往经营过程的简单描述,便会形成会计数据信息的历史性与决策活动的未来性之间的不对称。未来事项由于受现在和未来各种必然和偶然因素的影响,它的发展变化是模糊和不确定的。投资者投资的是一个企业的未来,而不是现在,更不是过去;企业内含价值的基本决策变量绝不是账面盈余,而是企业未来获取自由现金流量的规模和速度。企业实实在在地获取现金的能力是价值评价的基础,也是资本风险回报的前提。而目前的会计信息含量恰恰只反映了会计主体过去的经济事项,现有的会计标准也主要是对过去事项进行规范,而对未来事项缺乏起码的衡量标准。我们现在所说的会计信息真实,实际上只是就过去事项而言的,而对未来事项根本无能为力。

一、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主要原因

(一)因会计差错导致信息失真

是会计人员错误地理解错误地运用会计方法、会计程序、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规定而发生在会计账户选定等方面的疏忽,从而可能引起相近会计指标或项目彼此消长的变化而提供了不符合要求的会计信息由这一原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为失误性失真。

(二)因会计人员舞弊造成的信息失真

是指企业所有者、企业经营者或会计人员为谋取局部、小团体和个人利益。有时由经营者为追求财务收支在小同期间的均衡性也将收入隐藏,在以后各期,或者,实施短期行为该摊的不摊,该计支出的不计等。由这一原因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称为利益导向性失真。失误性失真与利益导向性失真虽均称为会计信息失真,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种不自觉、无意识的和无任何不良企图的失误行为问题一旦被发现或指出便会自觉地纠正;后者则是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有不良企图的、以会计为手段的谋利行为也就是会计作假。这种行为作假者不仅不会自觉地纠正相反还会千方百计地加以掩盖。

二、我国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政府行为不规范

出于个人、部门和地区的利益驱动,或某种特殊的如粉饰政绩或隐瞒事实

等需要,他们可能并不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而会暗示企业提供预定的数据,甚至会与企业合谋,共同提供虚假的会计数据。

(二)企业领导的原因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经营者与所有者分离,以财务报表为主体的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是企业的经营者,财务报表所反应的不仅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也是企业经营者的工作业绩。首先,企业经营者承担代理责任,当企业的经营状况较好时,为了保证以后的经营业绩,经营者常常会保守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反之,当公司的经营状况较差时,企业经营者为了避免企业被兼并以至自身被经理人市场淘汰,会利用制度漏洞寻机粉饰财务报表,达到夸大企业经营业绩的目的,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三)缺少有效的监督措施

首先对大量非国有单位缺乏必要的经常性的制度化监督,同时监督主体是多元化趋势,多个部门对同一单位会计工作进行交叉检查的现象比较严重。其次是监督和再监督不力,少数企业的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其监督职能难以施展,监督效力偏弱:外部审计独立性虽强,但也存在会计师事务所为自身利益而对被审计单位出具的审计报告避重就轻。国家有关部门,如:政府审计部门、财政、监督、纪检等部门没有有效地实施对企业内部监督,即使监督也没有协调一致,无法形成合力,对作假者失去了威慑力,导致会计失真难以遏止。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的失真,使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各会计主体的经济话动情况,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危害。

(一)因为会计信息的失真,必然会导致经济秩序出现混乱

会计信息作为衡量和评估经济发展重要标尺,实际上是调节经济活动的杠杆,准确的会计信息,符合经济实践活动的真实情况,依据真实情况做出的决策,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相反,那些扭曲经济话动的会计信息,会降低或失去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导致信息使用者出现经营和投资决策的重大失误,使国家无法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和合理配置资源,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朱铭基曾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不按“游戏规则”办事,经济秩序就会大乱,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不可能实现。

(二)会计信息的失真,首当其冲受害的是国有资本大量流失

凡违背真实性的会计信息,通常都存有不可告人的“内幕”一些企业领导者,通过虚报瞒报企业实现利润或亏损,谋取小集团利益和个人私利,严重的分割了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四、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完善法定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

法定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叫选择性是导致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国所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给子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因此,不能通过限制企业的选择权来解决这问题,只有通过内部审计或定的监督机制来制止企业钻会计政策叫选择性的空子,同时,对于行业相似的不同企业,其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性范围应有所限制。

(二)进一步改善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使之更加能够解决企业会计中的实际问题

对于实务中遇到的新问题,如一些重要表外信息、无形资产及重要的非经济信息的处理,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定,以后再根据实际反馈信

息作进一步修订。

(三)控制和引导经理人的行为

公司经营者对公司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经理人才市场的存在,对约束经营者行为起着很大的作用,能形成一个竞争机制。修订后的新《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从现实情况看.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账外账,私设小金库等行为,与多数单位负责人(经营者)有关,其目的不外乎为政绩考核,为偷逃税款,为融资筹资,为己私欲。所以明确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主体,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只有经营者认识到了自己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才能正确认识个单位的会计责任,才能正确认识会计信息质量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人员造假行为以至犯罪常有发生。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首先是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其次是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会计人员业务能力要抓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更新会计知识,胜任日益提高的工作要求。会计信息来源于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的基础工作,会计人员只有以真实的经济业务为核算对象,严格遵循统一的会计原则、会计制度,并依照规范要求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叫靠、叫信。严格会计核算要求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对于那些因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会计信息失真是个历史性的问题,需要各方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才能消除,才能创造个真实的会计环境,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建立内部约束机制

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严格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健全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的制度,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良好的会计基础。强化企业约束机制,坚决制止管理者任意违反则务规定,自行支配企业财产物资和经营行为。

(六)建立外部约束机制

完善《会计法》《证券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通过法律手段强化管理者在信息披露中的法律责任,制定有关信息质量管理法规,对管理人员提供伪劣信息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以维护法律的尊严。

(七)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公司的外部治理结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逐步培育经理市场,建立和完善对经理人的绩效考评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规范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将职工代表大会、党委会、工会等老三会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新三会予以整合,明确划分责权,形成有效权力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

(八)培育成熟的会计伯息使用群体

证券市场上严重造假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往往被妙作,受到追捧.这说明会计信息使用群体还不成熟,缺乏成熟的证券分析师、财务分析师、机构投资者。必须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使其成为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主体,运用其对财务信息的较强解读、反馈能力,充分发挥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积极作用。

(九)加大对失信人员的惩处力度

加强会计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加大对失信人员的惩处力度是通过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其政治素质,提高其专业判断能力,增强敬业精神。同时加强对虚假会计信息的监管和对失信人员的惩

处力度,努力提高会计行业的公信力,营造良好的会计行为环境,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十)让盗规者付出离用的代价

让违规者付出高昂的代价,在于制定严格的市场游戏规则,逐步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监管体系,建立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错误和舞弊责任追究制度,从法律、内部行政、经济的角度对上市公司及其高级管理人员、会计师事务所、评估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政权机构进行约束,真正达到证券市场的共同管理、共同负责的目标;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和市场淘汰制度;完善民事赔偿制度。

参考文献

[1]雷晓葵.《浅议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7.4

[2]曲占凤.《浅谈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集团经济研究》.2007.33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篇6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主体;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运用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反映会计主体经济事实的经济信息,是决策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未能反映该会计主体真实的经营成果(或财务收支)和财务状况。简单地说,就是会计信息没有反映经济真实。会计信息失真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严重社会现象,给决策使用者的

相关决策带来了不利影响,严重威胁了社会经济秩序。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现在日趋严重, 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大致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增大了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泡沫”成分和不确定因素,不能真实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实际情况,使相关部门不能正确判断当前经济形势,造成出台的各项经济政策有可能偏离经济运行的正常轨道,导致决策失误。

2.会计信息失真,掩盖了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不仅造成大量国家税收流失,还会导致许多不良贷款,不利于金融风险的控制和防范。

3.会计信息失真,加剧了社会分配的不公,使分配进一步向个人倾斜,企业积累减少,发展后劲削弱。同时也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进行贪污、贿赂等,导致经济犯罪。

4.会计信息失真,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利于企业自我评价和决策,

有可能使企业破产、职工失业,造成社会不稳定。

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1.会计制度、会计法规不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状况的发展, 新的经济情况、经济业务不断涌现, 制度和准则只能对会计工作提出基本原则和规范, 不可能尽善尽美, 对许多业务的处理方法有多种备选方案, 这种可选择性自然会产生会计核算的不确定性, 势必造成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会计信息不具有可比性。

2.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

制定比较完善的财经法规制度只能起预防经济领域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要杜绝违法违纪行为, 关键在于依法執法。可是执法机构对违法行为往往只是以罚代法, 同时企业领导及有关人员对法律孰视无睹, 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还有一些执法机构有章不循, 执法时随意性大, 从而助长了部分经营者的违法行为, 使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更加严重。

3.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 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健全, 就不能及时防止、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账, 不能有效维护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和职业道德欠缺。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体,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产生的, 因而难免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估计和判断,由于会计人员认识水平和专业能力的局限性, 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偏离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责任心不强、职业道德欠缺而导致的会计信息的故意性失真。

三、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由于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因此,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就要采取综合治理的对策。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的努力,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政府方面

1.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公告制度。

新《会计法》就会计违法行为明确了应由单位负责人负主要责任,这将给造假的单位负责人给予一定的制约,但这还不够,还应在刑法、公司法、民法等相关法律中予以明确规定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建立完善的法制保障体系。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制度,使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制度化,并及时公告检查结果。

2.完善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

完善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规范会计行为,避免主观随意性,缩小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的差距,这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条件。首先,应制定出一套能适应未来变化的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要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做超前的分析,并进行科学预测,使会计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其次,应增强会计准则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在制定具体会计准则时,对可供选择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应规定适用范围以减少经营者随意选择对已有利的会计处理方法的机会,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社会监督方面

首先是要继续改进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体制,使会计师事务所真正成为依法经营、独立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中介组织。其次,推行标准化执业制度。按照国际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准则开展业务,提高监督质量,使其对会计的审计监督具有合法性。第三,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及业务水平。进行诚信教育,加强行业自律,树立正确的行业理念,要让注册会计师充分认识到诚信是行业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安身之本,是行业发展的生命之源。要全面提升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独立性,塑造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形象,为我国市场经济有序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三)企业方面

1.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

首先,设置科学的会计岗位,配置合

理的会计人员,明确各岗位职责和权限,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其次,建立岗位定期轮换制度,这样不但可以让会计人员全面掌握会计业务,提高业务素质,还能将会计业务中的漏洞在岗位轮换过程中暴露出来,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2.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机构能对企业会计活动进行独立、客观地评价并提供咨询,以敦促企业清除扭曲会计信息的根源。应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3.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

首先,积极推行企业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帮助其及时更新知识,以胜任日趋复杂的工作需求。特别是应针对广大财会人员不同业务层次的状况,办好会计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加强会计职称和资格考试,不断提高其业务技术水平。其次,要提高会计人员和监督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确保其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全体会计人员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守准则,不做假账”的职业理念,做到熟悉法规、依法办事,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总之,会计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会计信息真实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开创具有良好秩序和较高质量的会计工作新局面。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 篇7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种表现

一是会计凭证失真、账簿混乱。伪造、篡改、涂改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的要素填写不全、收支不能明确划分、虚构收入、会计凭证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在企业中普遍存在“账外账”收入不入账, 提前结账现象, 导致会计账簿管理混乱。输入会计信息是虚假, 必然导致输出会计信息的虚假。

二是财务会计报告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财务情况说明书、会计报表附注构成, 是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报表与报表之间的数字人为调换, 做数字游戏, 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虚假报告, 会计报表附注内容更换时隐瞒真实经济活动, 向报表使用者揭示错误信息。不真实的会计数据造成报告信息与会计主体本身的实际信息不符的现象。

三是会计政策选用不当。《会计法》让会计工作者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虽然能够严格遵守会计行为规范, 但是在会计核算中存在大量的会计估计、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的选择, 加大会计处理灵活性。由于会计人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弱, 自身专业技术不过硬等, 同样会导致错误的会计信息。

四是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现行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规范, 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充分、不真实、披露时间不及时, 出现虚假、隐瞒、遗漏信息, 阻碍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

虚假的会计信息, 破坏国家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正常运行, 损害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益, 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制约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几方面原因

第一, 会计人员素质低。企业对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不够重视, 职业道德观念不强, 专业技术能力低, 容易发生错误。会计人员在利益驱动下, 不能恪守会计职业道德, 不能坚持依法办事, 不能实事求是, 对领导伪造、篡改会计凭证、数据等行为不敢言, 丧失了会计人员的权利。

第二, 内控制度不完善。企业拥有一定的信息控制权, 为了经济利益造假, 经营者进行会计操纵, 企业缺少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虽然《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有依法行使监督的权利, 但在实际工作中, 会计人员在领导指使下参与造假, 没有遵照会计制度处理经济事项, 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性。

第三, 审计监督力度不够。审计部门行政化, 经营者决定审计人员的审计费、续聘等事项, 审计工作者在审计过程中难以保证会计信息客观公正, 审计监督力度不够,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种对策

第一, 完善会计法规、准则、制度。有序健康地发展社会经济, 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必须贯彻执行《会计法》, 推动新准则、新制度的运用与培训, 对新经济活动内容及时法制化。检查会计主体提供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 揭示违规违法活动, 强化法规约束, 加大违法必究力度。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者要进行法律制裁, 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

第二, 加强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是为提高各项经济活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 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而制定的业务操作流程、控制措施的总和。内部牵制制度、内审制度是发现、防范造假账的发生、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建立并执行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监督的关键, 对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经营管理、防止舞弊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 完善社会监督。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 让注册会计师发挥社会审计的公正作用。必须保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监督, 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客观、公正、廉洁。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鉴证的法律责任, 使社会监督真正成为社会经济的“经济警察”, 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严肃性。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 篇8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6日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一) 会计核算资料的失真。

主要是指会计信息资料载体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失真。会计凭证失真出现在原始凭证上。常见的是通过以夸大或缩小的方式来达到隐匿事实真相的目的, 或者是借梁换柱, 无中生有, 将不合法收支列入合法项目之中。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失真除受到会计凭证失真影响之外, 还存在大量伪造账簿、虚设会计科目、故意违反制度要求、采取不适当的计量方法, 以及直接捏造、篡改会计报表数据, 等等。

(二) 成本费用核算失真。

企业出于利益机制驱动, 往往把成本费用作为调节利润的主要手段。为保证利润计算的准确性, 我国财务与会计制度对成本和费用的列支范围和标准都作了严格规定。但在有些企业, 为了达到少上交利税的目的, 就人为地加大成本费用, 采用多提多摊等手法, 把不该列入本期的成本费用列入本期;在难以完成本期规定的利润指标时, 为粉饰“政绩”, 他们又会在“缩小”成本费用上动脑筋, 对本应列入本期的成本费用, 该提的不提或少提, 该摊的不摊或少摊, 造成成本数据失真。

(三) 资产管理混乱造成计价失真。

主要是指企业资产账目价值已不能真正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占有数。其表现有:一些地方国有资产家底不清、管理混乱, 大量资产流失或被吞噬, 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有的企业拒不接受国家监督, 国有资产管理失控, 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资产计价过程中, 某些主观假定的标准和方法, 造成计价的伸缩性, 使资产计价因人为的偏差而严重背离客观实际。

(四) 往来款项失真。

这是指企业人欠和欠人之间相互拖欠, 长期不清。许多已确认收不回来的债权或付不出去的债务长期挂账, 悬而不决;或因会计人员频繁更换, 交接手续不健全, 各种应收账款长期无人问津。

(五) 经营成果失真。

在收入和收益上做手脚, 编造假会计信息, 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不按制度规定办事, 该冲减的收入不冲减。比如, 按会计制度的规定, 企业销货退回应冲减销售收入, 但企业不冲减, 仍作本期收入处理, 结果必然导致利润虚增;二是明目张胆虚作收入。故意编造实际上并未发生的收入, 借以达到虚增利润、粉饰领导“业绩”的目的。如某企业为实现“扭亏增盈”, 虚作销售产品的发票, 虚列产品销售收入;三是一些盈利企业为私设“小金库”, 非法获取巨额收益, 设两本账, 以达到多留多分的目的。

(六) 会计基础和会计程序紊乱而形成会计失真。

突出表现为:会计人员不足或根本不设会计人员;不建账或账目混乱;账外设账, 违章经营;企业领导人滥用职权, 财务收支失控;少数会计人员知法犯法, 走上经济犯罪道路。归结起来这样的企业有三个“缺乏”, 即缺乏能够正确进行会计信息“总结”的合适的会计人员;缺乏会计信息所能形成的正常的、必需的会计工作程序;缺乏有效的形成正确的会计信息的监督机制。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既有内在原因, 也有外在原因。会计信息生产者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 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原因;一定时期的法律环境、政治经济环境、会计人员业务水平、道德素质等因素, 构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外在原因。上述两方面共同作用, 才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

(一) 内在原因

1、会计信息生产者 (包括会计人员、企业

负责人及其他可以对会计信息施加影响的人员) 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 是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原因。这里所说的“利益”, 既包括企业利益, 也包括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利益;既包括直接利益, 也包括间接利益。在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利益中, 处在首位的是企业利益。企业通过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 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其次是个人利益。企业负责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高首长, 他们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 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 骗取投资者的信任, 并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 他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他们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 避免因违反法规而影响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必须接受企业负责人领导, 按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 并因此获得薪金、奖励等利益。与会计信息有关的利益中有些是直接利益, 即相关人员可直接通过制造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所获得的好处;也有些是间接利益, 如会计人员为讨好企业负责人, 按其授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并因此获得好处。虽然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利益极为复杂, 但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构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原因。

2、会计工作中的某些工作内容需要凭会

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 这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 虽然具有客观的一面, 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在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中,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 都需要会计人员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完全排除利益的干扰, 其主观判断就会失去客观和公正, 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便利。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中, 有许多是在折旧的计算、费用的摊销、各项准备金的计提等方面, 通过核算方法舞弊造成的。这样形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往往非常隐蔽。

3、会计管理体制弊端也是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原因。

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员, 受本单位领导的控制和制约, 其经济待遇、工作安排、职务任免等都基本上由领导决定。虽然《会计法》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经过主管单位同意, 不得任意调动或撤换。”但主管部门并没有起到保护会计人员行使职权的作用, 守法的会计人员遭打击报复、被撤换, 主管部门往往顺从单位负责人的意见, 出现了会计人员“顶得住的站不住, 站得住的顶不住”, 会计人员出于自我保护, 往往屈从于单位领导, 会计核算缺乏独立性, 内部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出来, 这也是形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原因。

(二) 外在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内在原因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决定因素, 但有了内在原因, 并不意味着一定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而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还有赖于一定的外在原因。

1、法律环境的缺陷是会计信息失真得以产生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 要想通过法律手段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必须以法律形式明确虚假会计信息的非法性。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定时期法律环境的具体情况。首先, 是受法律制度的科学性制约。会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有其自身的工作规律。会计法规的制定应符合会计工作客观规律的要求, 尤其是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规定, 必须符合会计科学的一般规律。如果会计法规缺乏科学性, 就会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判断带来困难, 从而影响会计法规的贯彻执行, 会给不法分子钻法律空子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留有余地;其次, 是受人们的法律意识制约。一定时期人们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如果人们能自觉遵守会计法规的有关规定, 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可能性就会大幅度下降;最后, 是受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和执行情况制约。对会计法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和处罚的执行情况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虽然制定了各种相关的会计法规, 但是如果对违反会计法规的行为处罚不力, 或疏于对会计法规违法行为的检查, 客观上就会形成对违法行为的纵容, 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日益泛滥。

2、政治经济环境中的问题也是促使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重要条件。

我国当前的法制建设尚不健全, 经济管理工作还必须依靠各种行政手段。如果行政管理部门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工作职能, 甚至袒护和纵容各种会计工作中的不法行为, 就会为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人做后盾。例如:由于某些领导功利思想严重, 为了突出自己的“政绩”, 明确要求所属企业必须上报工作业绩, 迫使企业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也有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混乱, 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会计工作无法发挥其应有职能, 会计信息失真自然不可避免;没有良好的经济秩序, 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3、社会中介监督弱化客观上放纵了会计信息失真。

目前, 企业会计造假能否成功还有赖于社会中介机构的鉴定。但是, 在目前我国转型经济环境下, 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很难发挥。尽管中国证监会要求, 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必须经股东大会批准, 在内部人为控制普遍存在的情况下, 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真正权力掌握在管理层手中。每份审计报告, 都是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讨价还价的结果, 失去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被迫在获取收益与承担风险的夹缝中生存。从ST郑百文到银广夏, 一个个会计造假案的暴露, 受到谴责, 倒下的是一个个会计师事务所。因为是他们放弃操守, 没有履行审计责任, 对查出的重大问题不适当披露, 才会使那些市场上的“垃圾”随风飞扬, 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和市场经济的秩序。

4、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还与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道德素质有密切关系。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这种“产品”的“生产者”, 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 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却不高。一方面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 在一线从事财会工作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数甚少, 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 一些会计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 对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处理;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敢于同违规违纪作斗争的少, 相反对违规违纪熟视无睹, 甚至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的多。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一)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应根据其形成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

从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看, 其治理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消除会计信息失真赖以产生的内在原因;二是改变有助于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外在原因。消除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内在原因, 就是割断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产生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从会计信息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来看, 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目前, 有的国家为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当有关管理部门需要企业的会计信息时, 尽量不直接采用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 而是由管理部门按一定的要求对企业的账簿记录进行调整。这种做法相当于管理部门成为会计信息的部分生产者, 并以此割断会计信息与企业内部有关人员之间的关系。虽然这种方法并不能完全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 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会计信息失真所造成的危害。改变有助于会计信息产生的外在原因, 主要是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等。虽然这些措施并不能完全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但可以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起到抑制作用, 降低会计信息失真所造成的损失。

(二)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应采取过硬的具体措施

1、加强法制建设。

这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措施。在会计法规的制定过程中, 必须充分考虑与会计信息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人员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其行为加以限制。如现在试行的会计人员委派制, 就是降低这种影响的尝试。在确认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要责任者时, 应将考虑的重点集中在虚假会计信息的利益获得者身上, 从根本上防止有关人员通过虚假会计信息获取利益。《会计法》规定:“单位领导人领导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执行本法, 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保障会计人员的职权不受侵犯。”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单位领导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不利影响, 并促使其加强企业会计工作的管理。

2、加大执法力度。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检查不够, 处罚不力, 致使许多虚假会计信息既未能充分暴露, 造假者也未受到应有的处罚, 从而导致会计信息造假行为愈演愈烈。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 应数倍于其获得的经济利益, 不仅使造假者无经济利益可图, 还会因造假行为倾家荡产,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法律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震慑作用, 如果造假者得不到应有的惩处, 造假者会更加肆无忌惮;如果严守职业道德者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又如何能确保其道德操守永不动摇?只有加大会计法规的执法力度, 才能有效地发挥会计法规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上的作用, 减少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发生。

3、提高和明确会计人员的地位。

在当前情况下, 会计人员身受两重约束, 既是会计法律法规的执行者, 也是单位会计工作的操作者。严格执行法律制度, 若与单位领导意见不符, 工作将无法开展;如果按领导意图办, 就有可能承担违法事实。建立新型的会计人员管理系统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的核心, 推行会计人员委派制、会计集中核算制也不失之为良策, 将会计人员从现行的所属机构人员编制及隶属关系中分离出来, 由企业所有变为国家所有, 成为独立的第三者, 站在中介立场实施监督, 客观公正地实施会计工作, 真实准确地反映会计信息。应当在当地成立行业协会性质的会计服务中心, 负责对会计人员进行登记、考核、培训、注册、推荐和管理。所有的企业使用会计人员都一律到会计中心选聘, 会计服务中心根据会计的职责收取费用, 负责提供派出会计的应有待遇, 使企业与用人单位不再有人身依附关系, 切实保证会计人员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会计服务中心要求会计人员既要对外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又能向企业经营者提供企业经营所需的会计信息, 并提出决策建议, 同时做好会计的合法性监督和效应性监督。

4、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

无论做任何事情, 人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因素,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包括所有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体现的方式都与广大财务会计人员的思想行为和业务水准密切相关。要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在对广大会计人员的要求方面应从两方面着手:第一, 要在广大会计人员中建立起一种普遍的职业道德观念, 一种为广大投资者负责任的观念, 客观真实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事项, 在记录反映经济业务时, 不受单位领导人意志的约束任意改变应有的规则, 敢于坚持原则, 做到依法办事, 按照朱镕基对广大会计人员提出的“不做假账”的要求行事, 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职业道德要求约束, 真正成为国家财经法律的忠实维护者;第二, 要不断提高财会人员对业务范围不断拓展的实务操作水平。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吸取、更新会计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 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使自己成为熟悉政策、精通业务、遵守法纪、清正廉洁的合格专业人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广大会计人员面临着“企业改制和会计改革”的双重任务, 会计人员的专业理论和实务能力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 会计人员应自我加强知识更新, 紧跟时代步伐, 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会计理论水平, 以确保在从事会计实务操作时能做到准确、熟练。

还有其他一些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方法, 如加速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网络建设、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建设等。这些方法因本文篇幅有限, 在这里不一一赘述。

四、总结

会计信息失真, 其具体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而且极为复杂, 要有效治理必须社会上下、齐抓共管, 各种配套工程不能相互掣肘。总之,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治理已迫在眉睫, 会计信息只有真实、公正才能客观地反映经济发展情况, 只有充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我们国家才能有一个良好的经济秩序, 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 它一直是会计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 也是政府部门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近年来,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引起了立法机关、政府、投资者、债券人、社会公众, 以及会计界有关人士的强烈不满。所以, 依法合理提出有效措施, 是当前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内在原因,外在原因,治理对策

参考文献

[1]李沛臻.治理“会计造假”要标本兼治.财务与会计, 2003.7.

[2]江苏省财政厅.会计证培训统编教材 (下)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7.

[3]冯艳.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学术交流, 2000.1.

[4]黄华麒.坚持依法治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上海会计, 2001.2.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 篇9

一、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及原因

1. 各部门经济利益驱使, 主要是“按需所报”

(1) 典型的有给税务机关报亏损穷账, 从而达到企业少缴所得税的目的。在个别县市企业调研中, 一些龙头企业按目前25%的企业所得税征收, 企业难以生存发展下去, 地方政府为了保护该类企业, 积极与税务部门沟通, 让企业将会计报表做成亏损。

(2) 企业向银行贷款时则报富账, 企业为了取得对银行的信任, 美化会计报表, 粉饰经营业绩, 单位会计按照银行的指标要求做出相应的报表, 从而达到贷款的目的, 银行对此也是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美其名曰“银企双赢”;典型的有运城今日温泉, 骗取运城建行3000万元贷款。

(3) 企业向工商局提供的报表, 主要是对注册资本进行检验, 单位又搞出一套报表来, 个别县还要求全部报表强制性进行审计, 无形中加重企业负担, 工商局与会计师事务进行分成, 这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4) 最后, 会计人员给自己单位报一套真实的报表, 以便老板对企业做到心中有数。以上报表数出多门, 主要是老板从自身角度考虑问题, 以便达到利润最大化而采取的一些小伎俩, 诸如此类的现象在经济生活中较为常见。

2. 会计监管部门越权错位, 会计法规定会计监督有三位一

体, 即内部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 好像是滴水不漏, 但在实际工作中出入较大。

(1) 财政部门作为全国会计主管部门, 制定法规政策应当与时俱进。但财政部98年制定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 已经运行14个年头还在试行。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 目前工商税务已经按此准则执行, 但在现实中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执行该准则, 小公司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 这样造成给工商局、税务局的报表不能衔接起来。

(2) 财政部门作为会计监管部门是行政机关, 而对于企业实际发展状况知之不多, 大多数财政会计管理部门对于各类单位应当执行哪些制度准则都是一知半解, 这主要是隔行如隔山, 加之业务学习不够造成, 所以出现了灯下黑的局面。

(3) 另外财政部编写课本教材讲的东西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较少, 而针对实际问题教材上又不讲, 比如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返券销售, 会计上未作出规定, 会计人员对此感觉到很盲然, 无所适从, 所以在业务处理时五花八门, 会计账务处理随意性较强。

(4) 监管部门执行检查只在于形式, 山西省每年会计执法检查活动都进行, 各县市也进行了检查, 但都没有动真格, 或者执法不到位, 造成检查工作年年都是老样子。

(5) 财政部门目前推行公务卡改革在全国范围来看如火如荼,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 县级、乡镇的政府接待小的宾馆没有办理pos机业务, 而在一些大的酒店则有pos机, 这无形当中提高了接待支付标准, 加重了财政负担。

3. 会计人员诚信缺失。诚信目前是全社会的热门话题, 诚信

缺失各个行业都存在, 越发是这样的环境越是要树立先进典型, 树立榜样, 从而感召大家学习先进, 做到诚实守信。而在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评比中清一色都是大公司的财务经理、财务总监, 而没有一名基层会计工作者, 让广大会计人员感觉榜样很遥远, 心中缺乏感召力。目前诚信缺失, 会计造假泛滥, 大家对一些会计造假不以为然, 还进行交流切磋, 甚至有一些机构专门培训做假账, 这主要是经济发展有这样生存的土壤和环境, 让一些会计造假者有机可乘, 没有形成老鼠过街, 人人喊打的局面。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 给各个部门报送不同会计资料, 从而加重了会计人员负

担, 会计人员需要做出几套账, 同时应付各个部门检查, 做几套账、报表, 身体上也吃不消, 比如2003年到某公司查账, 会计人员通宵加班, 检查人员来时, 刚刚碰上加班收工, 全年的账只做一次结转, 让人啼笑皆非。

2. 政府对于各个部门采集不同的会计信息失去辨别力, 从而

给经济决策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房地产行业目前采取“捂盘惜售”的做法, 就给人造成一种销售假相。另外各个部门各自为政采集信息, 但不能共享, 从而造成采集会计信息成本过高, 加大了行政成本, 增加了财政支出, 加重了纳税人负担。

3. 对全社会乃至国际上造成不良影响, 典型的有中国公司在

美国上市, 目前遭到美国会计监管部门审查, 不利于我国会计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4. 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造假, 直接损害债权人和股东的直接利益。

三、会计信息失真对策

1. 会计监管部门制定政策一定要结合实际, 发布实施要与监

管各部门协调一致, 同时要建立会计信息数据报送平台, 只要单位报送会计信息, 各监管部门即可共享, 真正实现数出一门, 降低运行成本。

2. 加大会计人员诚信建设, 树立基层先进会计人员, 让大家可以看得见, 摸得着。

3. 增强会计人员学习意识, 掌握和运用国家各种方针政策, 提供更为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篇10

一、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国际性、历史性的问题,它一直是会计学界研究的重点难题,也一直是各国政府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纵观古今中外,自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会计信息失真就成为社会的“毒瘤”,并随经济的发展、会计制度乃至审计制度不断发展,其自身也在不断充实发展。即使是为世人所公认的资本市场最发达、信息监管最严厉的美国,会计造假、审计造假造成的会计信息丑闻也是屡见不鲜,安然事件和安达信事件更是将会计信息失真演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只要资本市场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存在分离,只要审计手段存在局限性,这种现象就必然有其生存的空间。

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相当普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据报道财政部门对全国100家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抽查,抽查结果表明,六成以上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会计信息失真,信息失真已演变成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信息失真造成的严重后果包括:给国家的资产造成流失;相关部门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降低了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成为一些掌握一定权力的人以权谋私的保护伞,通过做假账使某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得以蒙混过关。

二、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分析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仍未得根本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存在有其客观的原因,特别是在目前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时期,大多数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它的存在又潜在地助长了社会风气的腐败为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首先应找到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

产权不明晰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法律上对产权有一个简短的定义:“主体拥有的对物和对象的最高的排他的权力。”这里产权等同于所有权。企业的任何一个利害关系人都有可能成为企业的产权关系人。产权不明晰是我国企业制度变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产权不明晰可分为两个方面。

首先,只有企业的产权归属人才会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付出成本,因而才有动力去监督企业的会计信息,并愿意为此承担一定的代价。所以只有明确企业的产权归属,才能明确谁对企业的会计信息拥有监督权。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之所以成为普遍现象,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在企业制度转型期的企业产权归属关系界定不清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受害对象不明确,因而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

其次,共有产权由于属多人所有,在产权主体内无法避免个人成果被集体分享,加之交易费用过高,各产权人之间几乎不可能就每一问题达成共同协议,因而必须选出代表以代理他人产权。由于我国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以共有产权的代理问题就显得比较突出,目前所说的国有企业产权虚置也正是指产权缺少有效代理。近年来,我们强调将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和国有企业所有者的职能分开,国家对企业的监督职能大大削弱,而新的国有产权的代表机构又尚未完全建立,产权虚置问题自然显得比较突出,企业的会计信息得不到有效的监督,会计信息失真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监督机制不完善,内部监督机构形同虚设,外部监督乏力

1. 内部控制的监督缺失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从内部监督机制上来看,内部审计机构在运行中不能被企业真正接纳,反而受企业排斥。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的,其报酬是企业经营者直接决定的。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不能过多地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担心自己的工作被领导误解,采取明哲保身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处处小心翼翼,对企业违法违纪的财务活动视而不见。这就意味着企业的内部审计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企业经营者服务并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改变。企业内部监督和有关部门对企业实行的监督,由于上述影响,其内部监督不能完全有效地进行。

2. 从外部监督机制上来看,我国企业的外部监督包括社会审计及财政税务监督。

财政和税务不是专业的监督机构,其监督的范围及程度对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所起到的作用都非常有限,同时财政、审计、税务、工商管理等部门之间缺少沟通,难以形成合力,从而导致对会计失真重视不够。而社会审计虽然是专业监督,但其还是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职能,许多的注册会计事务所会招揽客户而答应其不合理的要求,为其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

陕西省审计学会课题组统计了22例在我国有很大影响的会计信息失真案例,结果显示:处罚时间严重滞后,80.91%的处罚在3年以后,会计信息失真给市场和投资者造成的损失已无法挽回;另外处罚过轻,以针对内部管理人员的处罚为例,处罚种类只有警告、罚款和市场禁入三类,较重的市场禁入只占2.11%,较轻的罚款占46.15%(且人均罚款只有3.44万元,低于会计法规定的5万元),而最轻的警告约占51.74%。这种违反会计法规的巨大利益诱惑与低廉机会成本所形成的反差,更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

(三)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素质低下

会计人员从业素质低下,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严格的业务训练。不能满足当前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主要有:会计人员上岗及聘用制度混乱,许多企业聘用没有专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就算是持证上岗的人员,基础知识也很薄弱,对新的会计法规及制度理解不透或根本不理解,业务处理能力较差,如:账账、账实、账证、账表不符,会计科目使用不当,入账的原始凭证不合法等现象都常有发生。据统计1%的企业都存在基础工作薄弱、管理混乱的现象,由此见加强对会计管理基础工作的检查仍不能忽视。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坚持原则、严格执法的少,相反对违法违纪现象视若无睹为领导出谋献策的人居多。

(四)企业的人为会计需要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在企业,管理人员权力最大,为了小集团或个人利益,他们通常会要求会计人员为其报销不合法的开支,或为追求业绩要求会计人员虚增利润及产值,或为逃避税收隐瞒利润,这些行为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的监督权在领导权之后,这使他们缺少进行监督的权力及力量,同时身处封闭的企业内部利益环境之中,不能不受到自身利益的驱动,这也使得会计监督本身无法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在部分企业中往往会存在领导授意,会计人员操刀的会计造假现象。有些企业甚至在招聘会计的时候,明言要求要会做假账。有关资料表明在我国有半数以上的企业都会账外设账,真实的一套企业自己留用,另一套假账则专门用于对外申报及审计。由于造假现象普遍存在,涉及面很广,层次高,使得这种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追查有很大难度,会计人员的会计责任也就相对模糊了。同时由于造假会给企业带来高收益,所花费的成本却很低,造成不同企业的会计相互效仿,会计信息失真更是屡禁不止。

三、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由于多方面所形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应当采用多种对策进行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主要包括:

(一)明晰产权,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领导制度,按照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设置内部组织机构,形成严格、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产权明晰的确定,对会计信息系统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第一,股东追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第二,各种利益相关方与管理当局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合约关系。针对这两个条件,要解决信息不对称:一是可通过有效的合约安排使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一致,或促使代理人提供信息,构建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和约束激励机制,使代理人行为与股东目标一致。如股东可把会计报告的收益作为可执行的合同变量(比如超额完成)来激励管理者努力工作,并在国有企业中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以解决所有者缺位和所有权虚化问题,使各利益方有动力。二是通过政府规章强制市场交易者提供信息,即政府利用强制手段直接命令市场交易方必须披露某些重要信息。包括规定经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防止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劳动力市场的逆向选择、强制企业披露会计信息并规定其应达到的质量标准、通过会计法规,对违法者予以惩罚,降低经营者的预期收益风险。

(二)完善和强化监督机制

强化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发挥公司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对本单位及其下属部门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等会计监督内容进行的再监督。企业内部要建立以内部审核为主的内部监督体系,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发挥对会计信息的内部监督、监管作用。为了使内部审计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应当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

加强社会会计监督机制。社会监督是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途径。加强会计监督的方法很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提高会计监督的力度。注册会计师所监督的会计报表的质量高低,与注册会计师的水平有直接关系,高素质的注册会计师能发现并加强会计信息的审核,严把质量关,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概率。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建设。政府通过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门槛,加大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水平;政府应减少对社会公众监督机构的控制,创造宽松的市场竞争环境,打击强迫委托、划地经营、大搞行业垄断的行业;制止会计市场中的无序竞争行为,对于在审计委托业务中实施低价竞争,挤迫竞争对手的事务所应加强监管,保证会计师事务所依法开展正常的监督工作。

建立会计信用评价制度。通过信息查询网,让企业和社会公众随时查询提供不实会计信息的企业及责任人员,增加企业、经营者及会计人员的违规名誉风险和违规成本;另外当前政府干预的具体形式包括会计委派制和稽查特派员制度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执业素质建设

会计人员是处理加工会计信息的操作员,只有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了,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这项任务至少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净化会计职业道德的环境。由于环境的净化归根到底取决于整个社会各方面变革与协调,对此,会计职业界的影响力显然是有限的,但会计职业界各成员应该积极起来,参与净化环境的活动。其次,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做到“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及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其次,提高会计人员的基本会计素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业务素质不仅要求会计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及技能,还要求能对会计信息加以分析为企业管理及决策提供参考,这些都要求会计本身在工作过程中能更扎实学习会计专业知识,学习及熟悉会计法规,参照行业先进经验,积极实践。确保公司会计核算层面的信息的真实、及时、完整、准确。

(四)完善会计法规体系,加大处罚力度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泛滥,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虚假的会计信息影响投资人和债权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造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失误,不利于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综观世界上会计法规体系较为完善的国家,会计信息失真的比例较低,社会危害也较小。根据对会计体系较为完善国家的会计法规体系的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得知,加强会计法规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建立一支成员广泛的会计法规修订队伍,队伍的成员包括国家的政府监督部门、法律专家、执业会计师、律师、大中小股东的代表等,通过队伍建设来综合反映社会各利益群体的法定利益,防止会计法规的建设只照顾某一社会群体利益的现象发生。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对策 篇11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表现形式;危害;对策

会计信息是从会计角度揭示企业经济活动情况,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这些信息能帮助投资者和贷款人进行合理决策、帮助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及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但是越来越多失真会计信息的出现,导致了许多严重经济问题的发生,国有资产流失、证券市场发育不良、社会交易费用高昂、企业筹资困难等都与会计信息失真有关。而导致失真会计信息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企业内部原因。首先,企业的机制不健全,缺乏会计监督自觉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能有效贯彻会计法规,当企业利益与经济法规产生冲突时,许多企业往往以自身利益为先,放松为违规行为的监督,从而削弱了会计监督。其次,企业内部财会人员素质不高,法律意识薄弱。财会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其素质的优劣往往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许多财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对较繁杂的经济业务不能较好处理,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不敢同违规违纪行为作斗争,从而提供一些严重失真的会计信息。

二、企业外部原因。首先,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社会上对企业的监督主要依靠审计机构,但由于审计机构较少,审计人员紧张,且有些审计人员素质不高,无法起到切实有效的监督作用。其次,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查处不严。在法律上,《会计法》中对违规违纪行为主要以行政和刑事责任为主,对民事责任的承担则鲜有涉及,行政处罚中规定个人最高罚款额是五万元,单位最高罚款额是十万元,对于违规者通过作假信息而获得的巨额收入来说是不值一提的,还存在罪与非罪界定模糊,一些处罚细则不明确等问题。最后,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对于一些请客送礼,收受贿赂等不法行为而产生的收入、支出无法在企业的账上体现,因此会计只能编造一些失真的会计信息。

失真会计信息期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一)编造虚假的经济业务;(二)填制不完整、不规范,甚至假的原始凭证,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三)依据假的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又不按规定设置会计科目,致使账实不符;(四)依据假的会计账簿或经济业务人为编制的会计报表;(五)人为的调整收入、支出、费用,且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资产不符。

会计信息不管对投资者的投资方向还是政府的经济决策的制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会计信息的失真会对我们的生产生活,甚至社会经济秩序的发展产生重大危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使信息使用者获得错误经济信息,从而引发错误的经济行为。会计信息是反映一个企业经营是否合理、管理是否科学的重要依据,贯穿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政府通过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制定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而投资者通过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决定投资方向。会计信息失真,会使政府和投资者得到错误的经济结论,可能导致制定错误的经济政策,严重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二、导致政府税收流失。依法纳税,人人有责,纳税是每个公民、企业等应尽的义务,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维持国家正常运转所必不可少的,而一些企业出于偷税、漏税等目的,编制虚假的会计信息,减少收入,使得原本应该上缴国库的税款减少,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三、容易形成不良企业竞争,影响市场公平。优胜劣汰不仅是大自然的规则,同样也是市场竞争的规则,良好的经营业绩,更能吸引投资者,获得更多的政策优惠,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因此某些企业通过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美化”自己的经营业绩,来达到不良竞争的目的,而那些真实反映经营状况的企业单位则处于劣势地位,市场开始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为了保住自己的市场地位,这些企业往往也会选择给出虚假失真的会计信息,最终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市场竞争越发恶劣,结果都将被被市场淘汰,这严重影响到了市场竞争环境的健康发展。

四、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及市场基础资源配置的发挥。国家通常根据本年度所获得的经济信息来制定或者是调整下年度的經济计划,而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影响着经济信息的准确性。会计信息的失真会导致国家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失去科学性、可行性。企业提供不实的会计信息,不论是出于偷税、漏税,或是骗取国家相关优惠,都使得市场资源配置机能失衡,影响市场基础配置作用的发挥。

五、虚假信息泛滥,影响社会信用,造成社会问题。大量失真会计信息的出现,使得社会各界对企业失去信任,产生信任危机,而编造会计信息所造成的经济繁荣景象一旦崩塌,将会给国家经济甚至国家安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六、其他影响。会计信息失真造成国家的经济法规在执行过程中效力大大降低,从某些角度来说,是对国家法纪的一种践踏。会计信息失真还有可能导致国家和地方财政收支预算的制定发生偏差,造成财政损失。

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怎样预防及应对这一行为的出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从业财会人员的素质建设,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财会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第一“生产者”,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可以从源头上控制失真会计信息的出现,使会计工作合法、合规,会计信息真实、准确。

二、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完善会计档案销毁程序。会计档案是经济业务真实发生的重要依据,应加以整理并设专人妥善保管,且该职务不得由出纳或相关财务人员兼任。当会计档案到期销毁时,应严格按照档案销毁程序,填制相关销毁清册,并长期保存。

三、加强企业内、外部监督机制的建设,完善监督体系。企业会计人员应当加强对财政政策法规的学习,遵纪守法,保证会计工作的合法性、合规性。企业外部监督主要依靠审计,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审计力度,完善审计程序,对公众负责。

四、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对财会人员违规违纪行为处罚力度。我国目前对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会计人员的处罚主要有在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而民事处罚主要是针对上市公司的财会人员,且存在罪与非罪界限不明确,处罚力度较小,相关处罚细则模糊等问题。因此,政府应当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处罚力度,使做假账的业务成本提高,从而有效减少会计人员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

五、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使会计人员的职责权益得到保护。目前的企业会计,都是由企业自行招聘,会计人员的考核、收入等均依赖于企业,这就使得多数的财会人员不敢对企业的违规违纪行为提出异议,因此应当对目前的会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改变财会人员与企业的依附关系,由政府直接向企业委派会计人员,使财会人员摆脱顾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切实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越发普遍,对会计失真信息的治理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如何控制这一现象的蔓延,成为当前治理的重中之重,这不仅是政府机关的责任,也关系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切身利益,因此,政府与社会各界人士应当联合起来,加强合作,共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治理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叶安华.关于中小企业会计做假账问题的探讨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

[2] 马成豪.论会计假账的法律原因及对策[J].公民与法,2013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治理 篇12

一、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

很多会计人员由于对工作的疏忽或是对业务的不熟练, 在会计信息的编制上出现疏漏、数字记录不准确、少列、多列等现象导致会计信息及会计报表错误, 而相关的内部审计监管部门人员玩忽职守、不作为等现象, 导致对监督审核工作不认真, 没有及时发现会计信息的错误, 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甚至有些企业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没有专门的监督审计人员, 更别提对会计信息的监督了。

(二) 外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会计信息的外部监督体系主要是政府监督体系和社会监督体系。此监督体系不完善, 也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政府的财政、税务部门由于不能真正的熟悉单位企业的财务状况, 所以不能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有效地监督。而处于社会监督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 因受到企业的雇佣或委托, 与企业的利益发生关系, 也容易失去会计信息的公正性, 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三) 会计人员及单位负责人伪造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主体的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些单位的负责人利用手中的权力, 为了个人私利或本企业利益, 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 搞“厂长成本、书记利润”、“官出数字”、“数字出官”, 搞账外账、小金库和短期行为, 使会计信息失真。有些企业管理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授意并指使会计人员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 出现贪污腐败、群体犯罪等行为, 从而导致大量造假案件的产生。虽然会计对于做假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大多数假账的主要责任并不在会计, 而在于有权支配会计的人。

二、会计信息失真对经济的影响

(一) 对企业的影响。

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虚假的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在过去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无法帮助投资者和贷款人进行合理决策, 使政府部门不能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使企业投资者得不到应有的投资收益, 增加了投资的风险, 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失。

(二) 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会计信息的失真导致国家国民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统计资料误传给国家计划、统计部门, 对制定的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起误导作用, 使国家财力不能有效集中, 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 导致政策失误, 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秩序,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 对国家税收的影响。

会计信息也是税务部门计算应纳税款、分析经济形势、制定税收政策的依据。会计信息的失真导致出现企业利用虚假会计信息逃税漏税现象, 使国家得不到应有的税收收入, 增加国家税收的难度, 导致税收严重流失。致使纳税申报失真, 增大税收成本和管理难度, 影响国家税收政策的制定和税收调控经济职能作用的发挥, 扰乱市场经济和税收征纳秩序。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及政策建议

基于前文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及其对我国经济影响的研究, 笔者提出四方面治理对策及政策建议:

(一) 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

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对会计信息的有效监督, 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出现。作为政府的财政、税务以及审计机关, 要加强对企业的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有效的监督, 依法加强对企业财务报告的检查和审计, 约束会计机构及会计的行为, 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对于弄虚作假的会计人员以及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要严厉惩处。同时, 也要加强社会监督, 完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制度, 加强注册会计师及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依法对受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鉴证的监督, 有效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出现。

(二) 加强对会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的监督。

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明确会计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或会计事项人员的职责权限, 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 实行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并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对单位负责人工作实行审核监督, 明确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方面的义务, 保证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并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三) 完善会计法规制度, 健全会计理论。

为了保证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质量, 要在健全会计理论、修订完善有关法规制度时, 尽量减少会计制度的不确定性, 尽量避免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信息时, 利用不同方法, 给核算结果带来不一致性, 避免不法人员有空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会计信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因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所以应该在新《会计法》的引导下尽快建立科学化、合理化、现代化的会计行为管理标准, 用合理的会计行为标准管理会计行为,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使管理者在会计行为的实施过程中就能识别和暴露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尽量减少因会计工作的失误和违法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以适应对会计工作的新要求。

摘要:会计信息是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状况, 帮助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而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

参考文献

[1]蔡志勇.论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现代商贸工业, 2011.10.

上一篇:工程机械的现场管理下一篇:空间展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