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非智力因素与素质教育(通用10篇)
浅议非智力因素与素质教育 篇1
浅议非智力因素与素质教育
1921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推孟选择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少年儿童进行大规模的测查。先后发现1528名天才儿童。其中男的557名,女的671名。他们的平均智商为150。其中有80名智商在170以上。(美国心理学家把智商在90---110的定为普通智商,智商在110---120的称为优异智力,智商在120---140的称为最优智力,智商在140以上的称为天才或类天才。)推孟经过30年的追踪调查,1959年发表了研究结果:1528名天才儿童中,只有100名列入了美国的《名人辞典》,这100名列入了美国的《名人辞典》中的人,倒不是他们有多少才能,而是在于他们在社会上声望颇高。美国哈佛大学曾对300名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其中仅15人有明确的志向和目标。但20年后,这15个人的财产超过了那285个人财产的总和。我国宋代王安石曾写过《伤仲永》一文。说的是一个农民的孩子叫仲永,他在五岁时就能作得一手好诗,人们都非常奇怪。仲永的智力可谓超群了,可到了十二三时作诗已大不如从前了。再过几年,他就像平常人了。王安石异常感慨地说:仲永小时候天资聪颖,但最后却变成一个一般的人,这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去教育他。
沉痛的教训,确实令人深思。大凡教师深知: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未必就是智商高的学生,相反,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未必就是智商低的学生。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呢?不少实验统计结果表明:人类个体智商水平的差异并不大。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的原始差别家犬和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然而,现实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却是不能回避的。鲁迅先生在《论睁了眼看》中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有时比类人猿和原人之差还远。”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此人和彼人的差别,超乎人和兽之差别。” 英国作家吉辛在《四季随笔》中说:“读书和不读书人的距离,就如同死人和活人之间的差别一样。”几位大家的笔下都机杼同一喟叹,防范是商量好了说出来的。体悟深刻,妙语天下,且极尽夸张之能事。设喻大胆,因为说得过于真切,令人激赏的同时,伴生悲凉的心境。现实中人与人的差别为什么如此之大?是什么因素在起制约作用?是非智力因素所致!智力再好,如果没有决定的意志,没有顽强的毅力,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智力就会在日晒雨淋、风吹霜打下,褪尽鲜艳的色彩,还是那样碌碌无为,终了一生。
不受一番风霜苦,那得梅花放清香。居里夫人说:“人要有毅力,否则一事无成。”智力好是成才的必要条件,但更主要的是靠刻苦和勤奋这些非智力因素。有了“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气概,智力差些,也能成才。孟轲说得好:“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不难看出,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偌大的差别,其实质是为非智力因素所致。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毅力、性格、信仰、兴趣、习惯、道德、体力等等诸多因素。
非智力因素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力作用。非智力因素是学生
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积极的心理机制,能够使学生具有顽强的毅力,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锲而不舍的意志。
(二)定向作用。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它把学生的认识和行为统一起来,集中于学习活动,用于记忆、想象和思考所观察的事物和所学习的内容方面。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学习和工作,尤其是创造性活动是长久而艰辛的过程,这种活动成功与否除了与智力因素有关外,常常取决于人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人们常说的有没有毅力,有没有志向。
(三)巩固作用。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要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坚韧性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使他们经常保持勤奋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不断前进。反之,娇气、任性、懒散的消极因素起主要作用,情绪忽冷忽热,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就不能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弥补作用。智力发展不好的学生,只要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可以弥补其智力的不足。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正如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的:“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性格的伟大,国外许多关于心理研究证明,同样智商的人的成就差别在非智力因素。可见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人们的学习过程既是眼、脑、耳、口、手综合运用的一门艺术,也是心理过程的外在反映,一般地认为,前者是智力因素,后者是非智力因素。现在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应该包括六个方面:即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从心理学上讲,这些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学生学习过程包括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智力活动的进行、智力水平的发挥以及智力本身的发展,必须依靠非智力因素的发动、激励和促进。前者属于认识系统,后者属于动力系统。没有认识系统,学习活动就无法实现;没有动力系统,学习系统就无法维持。
浅议非智力因素与素质教育 篇2
一、感性与感性设计
据《现代汉语词典》, “感性”一词是“指属于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该词来自日本语, 是明治时代的思想家西周在介绍欧洲哲学时所造的一系列用语之一, 如:“哲学”、“主观”、“客观”、“理性”、“悟性”等词一直沿用至今。《辞苑》对“感性”一词解释为:感觉能力, 直观力和感受性, 是人感受事的能力, 即基于人类身体的感觉而产生的情感冲动和欲求。从认知学的角度来讲, 人对事物的认识首先是感性的, 感性认识是基于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 主要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对事物的感知。从理论角度出发, 能够用语言和表情等方式来描述这种期待和感受。[1]
当产品的形态、色彩、肌理、触觉等方面给人一种“美”的感觉和体验, 而使产品具有人情意味时, 我们称之为“感性设计”。[2]感性设计是一种新兴的设计理念, 是一项以人的感性因素和多元需求为目标的产品开发技术。感性设计强调感性的思维方法和感性的表现形式, 即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用感性思维进行创造, 同时, 注重人的情感与感觉。
感性是相对理性而言的, 理性的特点是逻辑性强, 强调思辨性。感性是感官知觉, 人类对事物的感知最初是通过感觉器官进行的, 这些事物的信息以各种形式的形象作为载体, 通过感觉器官传达给人类大脑, 从而形成诸如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形象类型。感性是设计者对客观事物的直观认识, 这就要求在设计过程中, 要充分地体现以人的直观感觉的“美”为特征。尤其在设计教育网站页面时, 不仅强调页面的资源丰富、结构合理, 更要关注什么样的学习者来浏览这样的教育网页。总之, 感性引导下的教育网站页面设计就是要求关注教育网页的各个细节以为学习者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 让学习者感受“美”的存在, 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二、教育网站页面分析
(一) 网页
网站的页面简称网页。它是指网站的用户页面, 包括网站画面中的按钮、动画、文字、声音、窗口等与网页用户直接或间接接触的网页设计元素。
网站页面是人和网站之间的信息交流页面。网站页面的设计是指对网站中为用户提供交互功能的视觉元素进行规划、设计的活动。它的设计直接关系到人与网站关系的和谐和人在此网站学习中的主题地位, 以及网站可使用性和效率。可见, 研究网站的页面就是研究网站怎样适应人的有效学习的问题。
页面是网站的构成部分, 网站页面是网站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站页面强调的是相对静态的页面本身, 而界面则不仅考虑到页面本身还考虑到用户实际情况和用户的互动作用, 以及信息是如何交流的。因此, 网站界面设计包含网站页面设计。
(二) 网页的通用元素
1. 导航
如何对一个网站进行导航设计是网站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首先, 应当确定网站的主要栏目页, 并在主导航栏中显示。关于网站导航设计存在一个普遍的错误观念, 那就是设计者往往认为导航设置得越详细越好, 他们总是倾向于在页面上放置尽可能多的链接, 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很可能就是:罗列的信息过多, 反倒使用户不能有效地获取和使用这些信息。太多的选择和太少的选择一样都会让人无所适从。其实, 只要有从一个链接通向下一个页面的明确路径, 用户是会继续深入访问网站的。页面中一个清晰而简单的导航, 会给访问者带来舒适的感觉, 从而提高网页的点击率。
2. LOGO
绝大多数网站页面都有一些标示所有权的品牌图像、网站标识或标头, 这就是LOGO。例如:Yahoo网站中几乎每一个页面在其左上方都有一个网站标识, 其中附加有你正在访问的页面所属的大栏目的名称, 如“Travel (旅游) ”、“Movies (电影) ”、”Autos (汽车) ”等等 (如图1所示) 。安徽师范大学网站页面中的LOGO是由左边的校徽图案和郭沫若题写的“安徽师范大学”五个汉字组成 (如图2所示) 。
3. 搜索引擎
页面的顶部标题部分 (横跨页面顶部) 可以不仅仅包含网站标识, 还可以包含或附加上主导航栏。此外, 还可以加上搜索栏, 搜索引擎的嵌入可以让用户直接搜索网站的内容和信息, 而不用通过使用菜单和链接来导航。搜索框的位置可以根据网页的实际布局来定。
4. 页脚
页脚部分 (页面最下端的部分) 应包含一些额外的信息, 如版权声明, 以及指向有用的辅助页面 (如“About This Site (关于本网站) ”、“Terms&Conditions (使用条款和条件)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 的链接等。
三、教育网站页面设计的感性因素
教育网站页面的感性因素是指在页面上能够直接给学习者带来情感反应的页面的设计元素, 包括色彩布局要素、文字图形要素和声音动画要素等。
(一) 案例分析
笔者以中国少年儿童教育网站主页面为例来进行分析, 图3是主页面的部分截图。
此页面主要以醒目的黄绿色点缀、白色背景, 蓝色字为主, 白底蓝字, 黄绿图案给少年儿童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也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中国少年儿童教育网站页面布局采取的是综合框架型, 既有左右框架型又有上下框架型, 这是相对复杂的一种框架结构。此网站的页面有五行主框架, 其中第一行中有三列, 第二行中有两列, 第三行中有一列, 第四行中有两列, 第五行中有三列。这种构图, 内容丰富、主题突出、模块化强, 学习者容易找到所需要的学习资源。
页面以醒目的白底蓝字为主且以宋体五号字显示主要内容, 在黄绿分割条中, 则用突出的白色字来搭配作为一个栏目的说明。中国少年儿童教育网在网页的适当位置配置了大小、类型适当的图片, 更能满足少年儿童的心理需求。
声音动画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尤其是面向少年儿童的网页, 声音动画对他们的感官刺激比那些抽象的文字和静止的图片的刺激要强烈得多。因此, 中国少年儿童网几乎每个子网页中都包含声音动画内容和一些简单的互动的操作, 这样更能强化学习者的学习。
中国少年儿童教育网最凸显感性设计的就是在导航条下面设置了提问与回答板块, 还有一个非常显眼的长长的搜索框。这对于少年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来说是一种“美”的体验, 这样一个细节的设置, 不仅考虑到网页的美观, 更考虑到少年儿童的学习习惯与需求。
(二) 教育网站页面的感性因素
1. 色彩和布局要素
颜色和布局是页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利用色彩和布局的划分, 能使学习者对一个教育网页的结构和重点一目了然, 而根据排列组合的不同, 网页带给用户的心理感受也不尽相同。通过色彩和布局的不断优化, 使学习者感到舒适、满意, 在学习过程中能保持愉悦的心情。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在页面设计中, 色彩设计必须注重给人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通过色彩色相、比例、位置等的比较和调和进行综合设计, 以带给用户最佳的心理感受。同时, 也要注意到色盲、色弱等特殊人群对色彩的感受性不同, 在设计中达到通用设计的标准。[3]
教育网站的页面布局通常包含以下要素:网站标识、导航栏 (全局导航与局部导航) 、内容信息、其他标识 (区域标识与局部标识) 、底部导航栏、各种附带连接。
一个网站最重要的布局页是它的首页即导航页, 它是用户对网站产生第一印象的窗口, 用户通过它在短时间内了解整个网站布局, 因此, 首页布局多强调秩序感, 以带给用户专业、可信赖的感觉。
2. 文字图形要素
教育网页设计的另一感性要素是文字。文字带给用户的感性认识, 不但与人的阅读习惯相关, 也与使用的语法相关。
通常阅读文字的过程分为2种, 扫视和凝视。扫视是有经验的阅读者快速浏览文本的一种方式, 他们从辨别文字的形状到理解其含义速度较快, 在阅读时以行数为单位而非字节为单位对文本进行快速扫视, 寻找关键字词。而凝视则是对文本的认知过程, 如果文本难以理解, 则凝视的时间会增长, 也就减慢了阅读速度。[4]
而在教育网站页面中, 由于不同屏幕设置和网页滚动条的存在, 不同长度的文本带给人的心理感受也不同。除去小说网站, 通常在网站上人们不会沉浸于持续阅读的文字流中, 而主要通过扫视检索感兴趣的字词来完成, 因此, 通过设置大小、色彩、样式等强调关键词, 能提高学习者的心理体验。如面向儿童的教育网站的页面文字, 将关键词直接用大号文字、粗体表现出来, 给用户新颖而又易读的感受。
3. 语音动画要素
除了视觉认知要素以外, 听觉要素也是提升网页感性度的重要途径。通常语音和听觉要素被用来辅助视觉认知有障碍的用户感知页面状态。研究表明, 人们对语音和声音的反应比对视觉刺激的反应更快。语音在帮助人在虚拟环境下的真实体验方面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但在一个教育网站页面中, 人们通常习惯扫描浏览而非线性接听一个语音指示, 因为这样更快速。但值得注意的是, 一个突兀的刺激的声音会带给用户一种界面不受自己控制的感觉, 而在操作错误时听到一声刺耳的“嘟”声也并不能带来良好的心理感受, 因此, 在教育网页的设计中使用语音和听觉要素必须十分谨慎。
在网页设计中, 一般由Dreamweaver软件来完成, 做成静态页面, 也有些网站的引导页面做成Flash动画形式, 当然, 大部分页面还是静态呈现。某些网站虽然不是整体的动态呈现, 但页面却包含各种各样的动态元素, 如:网页中的Flash网络广告、网站导航栏动画、图片展示动画、Flash交互动画、由Flash制作完成的网站注册、登陆、计算等系统。在教育网站页面中如果包含这些动态元素, 无疑能让页面更生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 页面不宜太花哨、太乱, 否则, 就会起到反作用, 使学习者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产生烦躁的情绪。
4. 以人为本的细节因素
在页面的设计过程中, 不仅要设计出美观的页面, 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到使用对象即用户的体验。因此, 在设计时, 不仅要抓住百分之九十九的宏观构架, 还要考虑到百分之一的细节。在艺术设计中, 细节大于整体。整体再好, 如果没有注意到细节或者细节安排不当, 都会适得其反, 破坏整体。例如:很多的教育网站的页面都有中英文切换的功能, 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实际情况。有很多面向中小学生的教育网站页面中都设置了在线答疑或留言的功能, 这符合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为, 他们的思维都非常活跃, 发散思维能力强, 教育网站中的教学资源远远也不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线答疑或留言则为他们提供了自由发问, 解决问题的途径。还有些教育网站对一些资源配置了声音说明, 这样可以解决部分有视觉障碍的学生的学习困难。这些充分考虑用户以人为本的细节设计, 是完善教育类网站设计的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孙琦.基于产品意象的感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0.
[2]梁莹莹.感性设计方法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09.
[3]李晓蕙.网页游戏中页面设计的研究和应用[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08.
浅议幼儿非智力因素教育的价值 篇3
【关键词】勇往直前;重要;努力程度
非智力因素,言外之意就是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人发展的其他因素,包括情感,兴趣,意志力,信念,自制力等一系列影响人发展的因素。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人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拥有它们或许就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要想养成这些后天的好的习惯,就应该从幼儿身上抓起,从小让他们明白,要想成功,必须努力。好的习惯可以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确立学习目标。孩子喜欢学什么,能否坚持地去学习都取决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从小就教育孩子非智力因素相比于智力因素更重要,只有拥有非智力因素,才能让孩子体验到不断进取的重要性,才会让孩子主动去学习。
一、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内容及其对幼儿的影响
广泛地说,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包括人格因素,非认识因素,性格因素等。对幼儿来讲,非智力因素体现在他们的平时学习之中。包括学习动机,兴趣爱好,意志品格,自我约束力,自信心,克服困难的能力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幼儿的生活,陪伴着他们的成长。
非智力因素在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它们影响着幼儿的成长。比如,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幼儿,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学习中,他可能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上课时候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讲,课后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平时的生活中,自己做的事情从来不麻烦父母。这对孩子以后的发展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他们能够做出理智的选择,尽量地克服困难。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1.家长从自身做起
孩子是善于模仿的,家长自身在平时生活中的每个动作,习惯,孩子都有可能模仿。这就要求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从自身做起,逐渐去影响孩子,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正确的教育方式
每个小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赏,他们会因为一件小小的事情而开心不已。父母和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善于用语言去激励孩子们,只有孩子快乐,他们才会去乐于做这些事,才能逐渐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
3.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个好的环境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条件,这里所指的环境不仅仅是家庭的富裕情况,更是孩子所处的精神环境。父母和老师应该积极去创造这个环境,让孩子能够快乐地成长。
三、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幼儿的非智力因素
幼儿的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一方面就是让他们感受到快乐。只有他们快乐,老师和父母才能进行后续的一切活动。比如培养他们的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意识。可见,如何让幼儿在学习中感到快乐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时期,是天真好奇、主动探索的时期,老师和父母应该从这个特点下手,在平时的教育中着重激发幼儿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教育过程中多给幼儿一些积极的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游戏的方式,在游戏中学习,发觉幼儿的巨大潜力。
游戏不仅仅是为了玩耍,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在游戏中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战胜挫折的勇气,这些也属于非智力因素的一部分。通过教师不断地引导,幼儿的各项能力会达到极大地提升,他们逐渐会把这些能力变成一种习惯,并且终生拥有,这是他们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帮助。
四、非智力因素在成长中的价值
1. 好习惯成就未来
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让我们受益终生,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从幼儿开始,幼儿时期是最好动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具有无限的活力,教师和家长应该把握这种活力,积极培养一些良好的习惯。这些习惯就像小鸟的一双翅膀,能让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展翅飞翔。凡成大事者,往往都有一些好习惯,这些人善于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不断积累,我们教育孩子也应该这样,多注意细节。
2.永不放弃的信念支撑一切
幼儿在生活中,兴趣来的快走的也快,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帮助孩子建立一个不轻言放弃的信念,让他们知道,做事必须有头有尾,善始善终。如果把成功比作茁长成长的小树苗,那么信念就是支撑这个树苗成长的养料和水分。永不放弃的信念对孩子来说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们做手工时不半途而废,写作业时写完在玩耍,这些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积极向上的情感是成长的催化剂
孩子永远是最天真的,他们会毫无防备的向周围的人释放他们的情感。或快乐,或悲伤。家长和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孩子感到快乐,快乐的情绪促进身心的发展,可以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上课孩子注意力集中,课堂上积极参与活动。另外,一个好的情绪也可以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在以后解决困难时可以让他们有条不紊地去处理事情。
参考文献:
[1] 李雪晗.“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2009(03)
[2] 连玥,马玉俊.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11)
[3]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浅议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篇4
莱阳市团旺中心小学孙达蕾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决策。如何抓住机遇,让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呢?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二、巧抓机遇,不失时机
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们的做法是:摒弃“说教式”、“灌溉式”、“挤压式”的教育方式。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有的学生为父母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有的学生为父母洗一件衣服,有的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表达出了他们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自己的心灵。
三、课堂教学,德育为先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本的学习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惯。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同学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四、校外基地,切身感受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度是学生了解社会、学习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德育活动的有效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综合实践课的重要内容我们学校正在逐步建立一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从教育的需要出发,结合本地具体资源,建立了法制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等。为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场所。如带领学生参观民兵营,让他们在跟军人交流中理解德育道理。去看望孤老院开展帮助老人活动,通过帮助老人与老人交流让他们早点体会做为一名少先队员最起码要做些什么。还可以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区假日小队”、“扶助残疾儿童”、“参观污水处理厂”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切身感受到自己必须做什么。
五、家校结合,相得益彰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是两种特点完全不同的教育,但教育是个延续性的过程,这两种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同等重要,无法割裂。家庭与学校作为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组成要素,在教育这个过程中是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的。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各自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着各自的优势,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互补的。所以我们开展了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学校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及学习型家庭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组织家长看校容校貌、随堂听课、评教风学风、议学校管理、谈家教体会,做到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建立家庭教育联系卡等家校“双边”活动,拉近了家校距离,密切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德育合力。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家长综合素质。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学生开展德育
浅议非智力因素与素质教育 篇5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围绕加快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中小学校的德育教育改革正稳步推进,但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现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试图找出影响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症结,分析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定位,提出解决困惑中小学德育教育改革发展的对策,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的中小学德育教育网络,以形成德育教育齐抓共管的社会合力。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对策分析
通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的中小学德育教育得到持续快速发展,有效地扼制了不良风气和有害思想对中小学校园的污染和侵蚀。但是,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形势,面对社会改革发展进程中不断涌现的种种矛盾,面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突发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传统德育教育工作理念、方法、手段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客观需求,脱轨于时代要求,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环境,导致中小学德育教育整体环境缺乏持续健康发展的后劲,主要体现在:
一是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仍然存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不协调,不适应社会变革的新变化,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悖,学校德育方法和手段滞后,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重课堂、轻实践,重校内、轻校外倾向严重。有些学校口头上强调素质教育、德育优先,而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德育教育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是以减少德育课程、挤占德育教育时间为代价。有些学校迫于社会压力,片面追求升学率,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德育工作得不到落实,使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导致德育课程的育人功效被忽视。无论是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还是初高中的《思想品德》,都没有发挥出它们实施德育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还有的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规范日常行为和校规校纪教育方面,满足于不出乱子即可,使德育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使德育教育成为“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也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更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脱离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的尴尬存在。还有一点值得注
意的是,德育教育的家校结合工作普遍比较薄弱。大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单亲家庭、隔代看管、留守、寄养等情况比较突出,家庭教育、家校联系较为弱化。
三是网络信息负面影响愈来愈深。信息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客观上互联网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手段、新技术、新条件,丰富了当今德育教育的素材,丰富了德育教育方式和手段,尤其是大容量的信息网络传播的多媒体手段使德育教育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有助于激发中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增强自信心,也提升了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当前的德育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得到非常明显的提高。但是,网络文化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当前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网络上信息良莠不齐,可能让一些学生失去理性思维,迷失方向。网络的开放与封闭、虚拟的现实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不良网络思想文化的侵蚀,扭曲了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网络会使中小学生的道德意识弱化,道德责任感淡化,可以说,网络文化负面效应正日趋显现。
上述存在的种种现状和问题,既有历史的陈因,也有发展中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长远目标,教育部也提出加快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作为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德育教育应准确把握形势要求,抓住特点和规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一、进一步探索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要充分认识中小学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意大利教育家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入的今天,德育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作为教育部门、学校管理者、教育工作者,要勇于接受挑战。学校教育长期以来没有真正解决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问题,因而在相当一部分领导观念中,认为智育是硬指标,德育是软指标,出现了重“智”轻“德”、以“智”代“德”现象。德育与智育虽然同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达到培养人的目的,但从完成的任务看是有所侧重的,德育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识别是非善恶,形成一定的品德与良好道德行为,它主要是解决学生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即如何做人的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奠基阶段,是健康人生观的可塑时期。学校理应在学生思想品德成型阶段担当重任,教育行政部门应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入
手,把培育“德才兼备”的育人目标作为学校的指导思想,扭转“唯智倾向”,构筑“道德长城”,这是改进德育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二、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内容的相互衔接
根据《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的要求,中小学德育的内容主要应体现道德品质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为基本内容的横向系列。在德育内容的安排上要围绕看一项德育内容,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螺旋上升。分阶段、分年级地确定教育重点,阶梯式地、连续地实施教育,形成德育的纵向系列,从而使各项教育内容互相渗透有机结合。使各个阶段的教育相互衔接、协调统一。其次,要结合学校实际加大校本培训力度,针对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特点和品德发展规律,落实相应的教育内容。传统的德育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实践性。反观不少优秀传统的教育内容如国情教育、理想教育等却讲得不够、不深、不具体,没有针对学生的年龄层次、个性差异及道德水平的基础,效果不够理想。随着新课程的步伐,新的教科书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针对性与实践性,通过对中小学德育内容的规划,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小学德育教育体系。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注重研究中小学各个阶段德育教育的客观规律,加强中小学德育内容相互衔接的研究工作,确保连贯一致、衔接紧密、有力有序。
三、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老先生曾说过:“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后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人。”教育家杜威说过:“没有离开智育的德育,也没有离开德育的智育”。这些名言都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处理好学科知识与德育的关系,知识教育与德育渗透的关系,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期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观点,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求教学要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因此,我们要强调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的观点:开发各学科的德育资源,注重学科渗透,发挥各学科课程育德优势。各学科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在备课和上课环节上,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把握好教材中学科知识与德育的结合点,注重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真正体现“教材是对生活的总结、生活是对课本的延伸”这一宗旨。让每一个教师都认真参与,真正实现每一个教育者都
是德育工作者的设想。同时,要寓德育于教学活动之中,以活动为载体,渗透德育教育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让学生以积极向上、乐观的的态度来认识周围的人和事,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良好的道德品德、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使学生的心理品质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让学生长大后勇于挺起胸膛去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才能让他们更加适应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缤纷多彩的社会环境。
四、进一步创新德育教育形式,丰富德育教育方法
现代德育宗旨,根本上是要使学生形成主体意识和自觉主动的精神,而传统的德育往往凭借“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生硬的方法实施强制性的灌输,极大妨碍学生自觉自愿精神的形成,所以,创新德育方法势必成为德育改革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德育方法创新主要表现为突破以往课堂坐而论道的局限,扩大德育的空间和影响。一是利用各种媒体与现代传播工具,对学生进行德育,提高德育的覆盖面、渗透力。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知识竞赛、社会活动等,使德育活动更具有吸引力,达到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目的。三是通过校风建设和校园建设,发挥“无形教育”的熏陶作用。在具体的德育方法改革上,针对过去空洞枯燥的说教,变“刻意”教育为“无为”教育,如采用“陶冶”、“示范”、“暗示”等方法,另外还注意借鉴国外学校德育和心理辅导的方法,把“角色扮演”、“价值澄清”、“倾听”、“体验”等方法运用到德育中来。这些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判断、自我体验,故易被学生所接受和喜欢。四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三贴近”的原则,用辨证唯物的目光去闪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培育中小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性和浓郁地方特色并被学生喜闻乐见的有效模式,使育人工作更加具有吸引力、亲和力、感染力。
五、进一步加大家校协作力度
《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会对孩子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可见,教育工作不仅需要学校,更重要的是需要家长的配合。因此,家长要成为中小学生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担当起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重任。要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想所思,给予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要重视在说理教育同时,还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成为道德上的表率,这样就能保持对孩子在道德上的正方向的影响力。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有些家长的一些急功近利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教育方法和一些崇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做法,都会对孩子人格的养成起到副作用。老师和家长的联系是孩子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积极与家长配合起来,通过家庭走访、电话联系、家校联系卡、开家长会等各种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思想发展、心理变化,并作好学生在校的反馈情况,让老师和父母都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做出正确的指导,只有家校双方共同努力,密切配合,才能筑起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稳固桥梁。
六、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监管和引导
二十一世纪的学生被称为“网络一代”。因为网络文化具有及时性、虚拟性、交互性、共享性、多样性、开放性等特征,再加上中小学生心理具有不成熟、不愿承担责任、又好新鲜、追求刺激、自由时髦的特点,正确引导中小学生合理地利用互联网络资源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面前的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必须首当其冲,一方面要认真做好上网学生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远离舆论垃圾,明辨网络是非;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管控,对网络站点、节点、网页实现全过程的动态监控,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通过主旋律和正能量的宣传占领中小学思想道德主阵地。
中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门艺术性科学。笔者认为,好的教育要能启发人的自信心、梦想、知识、勇气等,让人思考以前未思考到的问题,想象曾经未曾想象的事情,启迪人们转变观念,改变思考模式。基于这个目标,在中小学德育教育方面,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对具备更敏锐的感知能力,增强面对挑战和探索创新勇气,这样才能汇聚德育教育的最大合力。
参考文献:
[1] 张付莉.浅谈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0(07)
[2] 郑明友,卢光荣.新时期的德育建设[J].青年思想家.1999(03)
浅议非智力因素与素质教育 篇6
黄进
肖念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及《中国工会章程》明确指出:“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
《中国工会章程》同时指出: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建设和改革,努力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的民主管理;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从以上论述不难看出,工会的主要社会职能包括四个方面:维护、参与、建设、教育。
具体到学校这个最基层的工会组织,它的主要职责是——
一、维护
维护是指学校工会组织必须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成为广大教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关心职工生活,关注职工身心健康,努力配合学校支部、行政,建设一支有理想、有道德、爱岗敬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参与
参与是指工会组织应该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应该成为党密切联系教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要动员和带领教职工积极参政议政,主动参与、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三、建设
建设是指工会组织应该动员和组织职工参加改革和建设,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发挥工人阶级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
四、教育
教育是指工会组织应该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整体素质,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努力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遗憾的看到,很多基层学校的工会组织形同虚设,根本无法真正履行自己的职责,除了完成上级工会组织交代的任务、炮制各种工会工作档案、应付上级组织的工作检查之外,几乎无所事事,学校工会组织“空壳公司”,形式主义的代名词。
深思其原因,制约基层教育工会组织发挥作用的因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从学校角度而言,其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学校领导方面:毋庸讳言,到目前为止,仍有相当一部分学习领导对学校工会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工会工作“过时论”“多余论”“无用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然根深蒂固,碍于国家政策的规定,他们不好对工会组织的废存说三道四,也不敢擅自撤销。于是就虚与委蛇,挂个牌子,找个退居二线的同志负个责,并不承担什么具体的工作,学校工会,俨然成了单位中一些有资历的老同志的疗养院。有重大决策时,工会被晾在一边;出了事情,工会就做个“灭火队长”。
教师方面:其实,教师们原本对工会组织是寄予厚望的,因为他们也希望在学校中有一个能真正为自己撑腰、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能够传达自己需求和心声的部门。但是长久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基层学校的工会并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因此,教师们对学校工会组织不再抱有幻想,把它看着是学校对老同志、老领导的照顾场所,是一个清闲、不做事的空头部门,自然,工会的话在他们眼里是不管用的,他们可以不听从工会的安排,可以不参加工会的活动,工会布置的工作他们也是能拖就拖。他们认为,工会工作不与教师个人的利益挂钩,更不会影响到教师的福利和升迁,是可做可不做的。工会自身方面:工会自身的问题主要还是在学校中具体负责工会工作的同志身上,他们有的能力全面,身兼数职,除工会工作外,还承担了许多教学任务和繁杂的事务,工会工作只是其中极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他们成天忙于应付各种工作任务,根本无精力思考什么工会工作,推进工会工作只是见子打子而已,工作质量自然无从谈起;还有的同志过去为学校作了大量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现在退下来了,被领导安排到学校负责工会工作,这也算是领导对自己过去工作的一种肯定吧,于是,他们心安理得的坐在工会办公室里享起清福来,工作慵懒,交差了事,这样既不会给领导找麻烦,自己也少有事干,真是两全其美呀!当然,也有一些同志责任心比较强,他们负责了工会工作后,也想干出点成绩,也想为教职工们做点实事,但因为多方
面的原因,无法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最终只能偃旗息鼓,独享清闲。工会活动开展方面:众所周知,工会活动是既是广大教职工强健身体、愉悦心情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校园文化建的中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校园人心凝聚、关系和谐的充分体现。然而,有许多基层学校一切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学质量的名义,挤占工会活动时间,忽视工会活动的开展,使工会组织日渐远离广大教职工的视线,成了被大家遗忘的角落。还有的学校虽然也能按时开展一些活动,但因为没有学校强有力的支持,加之工会活动经常与学校其他教学活动时间抵触,老师们参与热情并不高,大多是能来则来,想走就走。使工会活动常常落入准备充分、场面冷清、勉强维持、草草收兵的怪圈而不能自拔。
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学习,进一步明确工会的职能及工作方法。要加强学校工会工作,使工会真正发挥自己的职能,做出工作成绩,具体负责学校工会工作的同志任重道远。
首先,我们要加强学习,学习《工会法》,学习《中国工会章程》,进一步明确基层工会组织的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博览全书,广泛吸纳、借鉴他人的经验,不断学习和积累做好学校工会工作的方法与技巧,深入思考自己所处学校的环境实际,因地制宜的全盘设计好自己的工作思路,从而采取科学有效的工作措施,按照法律所赋予我们的权利,切实履行好我们的工作职责。
二、密切沟通,获得学校行政对工会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学校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受学校党组织的领导,是学校行政的亲密合作者。基层学校工会与党组织、行政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为基层学校工会的具体负责人,我们必须明白三者之间这种领导与合作的关系,并妥善的处理好这种关系。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会工作才能得到学校党支部、行政的大力支持,我们才可能具有在学校中快乐、高效工作的环境和空间。
因此,学校工会负责人要站在学校全局发展的高度,主动接受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主动配合学校行政的工作,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使工会与支部、行政保持良好的互动。只有支部的工作,能通过工会组织得到快速、高效的贯彻;行政的决定能在工会的协助下有序推进;工会工作才可能在支部、行政的支持下,有声有色的开展。相反,如果三者之间相互拆台,相互制肘,只能使相互关系恶化,学校发展受制,对谁都能没有好处。
三、心系职工,增强工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工会工作,说到底,就是群众工作。因此,学校工会组织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真真切切的为广大教职工说话,维护他们的权益,才可能赢得老师们发自内心的支持与信任,从而最大限度的团结全员教职工,增强自身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工会干部要以身作则,模范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好工会的日常工作,还要经常深入到广大教职工中间,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疾苦,对生活上确有困难的,要向学校支部、行政汇报,及时
帮助他们解决,对思想上有困惑的,要主动找他们谈心,能解释的解释,能开导的开导,最大限度的减轻他们的思想压力和精神压力。发现有教职工权利受到侵害的行为,要义无反顾的站在他们一边,想法设法的求得各方帮助,维护他们的合法权利。另外,工会干部要充分彰显工会组织的温情,职工生日,送一份祝福;职工生病住院,送一份问候;老师家中有生老病死,表达一份心意……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了累积在大家的心中,就成了一份沉甸甸的支持与信任。
四、活动引领,点燃教师参与工会活动的热情。
活动,是工会联系群众、凝聚人心最有效的手段,工会活动开展的好坏,直接反映着一所学校工会工作的现状。所以,作为工会工作的实施者,我们在做好工会日常工作的同时,要花大力气思考工会活动的开展。
活动策划者在设计工会活动时,心要在广大教职工中间,要站在既搞活工会活动,活跃校园生活,又着眼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高度,活动既要新颖有趣,与时俱进;又要富有教育性和引领性。工会组织最好把工会活动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教师培训活动有机集合起来,尽可能地把工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浅议非智力因素与素质教育 篇7
主要因素是对某一地理事物特征影响程度较深、强度较大的因素, 也就是分析、比较、判断该地理事物特征的主要区位因素。一般情况下, 某一类相似的地理事物往往受到相同或相似的主要因素的影响。例如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交通、市场、政策等, 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劳动力、零部件、技术、市场、交通等。因此, 分析某一地区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时, 应综合地全面地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也就是分析、概括、归纳出影响这种地理事物特征的主要因素, 只有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并归纳出这些主要因素, 才能较好地把握某一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 进而掌握其空间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主要因素往往表现出共同性, 例如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 都会受到地形、土壤、气候、水源、交通、市场、政策等主要因素的影响, 因而表现出基本相同的地理特征, 即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可以说, 正是由于受到主要因素的影响, , 地理事物特征尤其是地理环境才表现出整体性这一显著特征。
主导因素是主要因素中对某一地理事物的特征影响程度最深、影响强度最大的某一因素, 在这一因素影响下, 不同的地理事物, 表现出不同的特殊的地理特征, 即区域性和差异性。在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 由于各地的主导因素不同, 形成不同的主导产业或特色农业, 例如, 我国南方地区的水田农业、北方地区的旱作农业、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青藏地区的高寒农业等。在工业生产活动中, 在不同的主导因素影响下, 形成不同的工业类型, 如原料指向型工业、动力指向型工业、市场指向型工业、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技术指向型工业等。在区域地理中, 主导因素往往会导致该区域形成最具特色的特征, 例如, 位于温带大陆西岸这一主导因素形成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因素主导下, 形成中亚最突出的区域特征——干旱;而海拔高又是形成青藏高原高寒主要特征的主导因素等。可以说, 正是由于主导因素的影响, 才使地理事物的特征在具有整体性的基础上, 更多地表现出区域性、差异性, 使各种地理事物千姿百态, 异彩纷呈。
主导因素按照所起作用的不同, 一般可以分为两种, 即限制性主导因素和促进性主导因素。限制性主导因素主要是指在当地地理环境中的数量不足或质量不佳, 需要依靠外部力量的介入或技术改造而加以改进, 才能使该因素对地理事物特征的形成和演变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进而决定地理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发展方向。例如, 我国河西走廊地区的水源对当地灌溉农业的影响, 工业生产活动中不同的主导因素 (如市场、技术、原料、动力、劳动力等) 决定不同指向的工业类型。可以说, 只要能够较好地解决限制性主导因素, 就能够促进某些地理事物的良好发展, 甚至使其按照人类的主观愿望进一步发展, 以满足人类的需要。我国河西走廊地区的灌溉农业能够克服当地干旱的自然地理环境而形成特色, 正是由于较好地解决了水源 (主要来自冰川、冰雪融水) 这一限制性主导因素的结果。促进性主导因素是影响某一地区地理事物特征的主要因素中, 所起作用最大, 影响程度和强度最深, 其数量和质量也最佳的因素, 由于该主导因素的主导作用和其他主要因素的配合能够产生最大的环境效应, 从而形成独特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环境。例如我国东北地区的大豆 (土壤主导) 、古巴的蔗糖 (气候主导) 等。所以说, 在主导因素的支配下, 地理事物或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区域性特征会表现得更为突出。
主要因素与主导因素仅仅是相对而言。主要因素中包括主导因素, 而主导因素是主要因素的一部分, 只不过主导因素影响作用的大小最终决定某一地理事物或地理环境有别于其他地理事物或地理环境的独特性质或特点。如果我们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主要因素与主导因素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那么, 我们可以从影响不同地区地理区域特征的因素出发, 更进一步地认识不同地区地理区域的优势与劣势,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 合理地布局工农业生产, 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资源, 既达到对资源和环境的充分适度的利用, 又能加强对地理环境的有效保护, 从而使人地关系更加和谐, 促进人类大会地理环境的和谐发展。
摘要:影响地理区位的因素多种多样, 大体可以归纳为主要严肃和主导因素。不同的地理区域其地理特征在主要因素的影响下, 主导因素往往决定该地理区域的演化发展方向或最突出特点, 进而影响人类对该地理区域的正确认识和合理的开发利用。本文试图通过对影响地理区域特征的主要因素和主导因素的区别与联系的分析, 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并促进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地理区位,主要因素,主导因素
参考文献
[1]陈澄.地理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2]夏志芳.地理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2.
[3]张超.地理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浅议非智力因素与素质教育 篇8
关键词:食品 安全 影响因素 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4-0032-02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上频繁曝光香烟重金属含量超标、牛奶添加三聚氰胺以及苏丹红、毒饭盒等事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最近发生的反式脂肪酸事件严重质疑了食品安全部门的工作能力。一直以来,国内频发食品安全问题,大家都不愿看到,而这本应概率极低的偶发事件却一再发生,一年前发布实施的《食品安全法》也依然没能阻止此类事件的发生。究竟是制度缺失还是监管不利,值得我们深思。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食品安全需要包括产品检测、体系认证以及对供应商审核这一系列对“从农田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条的监控。
1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分析
1.1 法律环境和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多如牛毛,并且每个机构的下面都有几个职能不同的部门。这些部门相互之间缺乏管理,国家出台的《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及《农业法》等法规对其制约不大,即使有相关的硬性规定,也没能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做出改变。在山东荣城,也就是多宝鱼的产地之一,当地人据事发已经至少有3年没有吃过这种鱼,在生产“红心蛋”的河北当地,人们也都不吃这种蛋。可见许多食品安全问题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而这些阳光下的罪恶,必须通过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及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才可以避免发生。
1.2 农畜产品的源头污染
为了显著提高产量,农民在种植的时候喜欢使用剧毒农药,因此目前市场上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普遍都有农药残留量超标的缺点。并且由于工业企业的乱排乱放,畜饮用水和农作物的水源受到了污染,也造成了广泛的重金属超标。有害物质积累在农作物体内,最后毒害的只有是消费者,受害的也只能是消费者。
1.3 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剂和制作方法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由于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大多是小作坊式企业的现状所致,有10%以上的企业都未获得正规的营业执照,而超过一半的企业没有检疫检验食品的能力,对于这类企业,需要有效且有力的引导规范机制,这样这些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巨大隐患才可以排除。另外食品加工企业还存在一些乱象,例如为了保证产品的销售而在食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加入了违规的食品添加剂或是超量添加食品添加剂。有些食品加工企业在不经检验的情况下就使用新原料新工艺来迎合市场需求,加快产品更新速度,使得产品安全性难以得到保证,如转基因食品就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2 加强食品安全的措施与对策
2.1 构建全方位食品安全监控机制
有关部门要想确保市场环境的稳定,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就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预警机制、食品安全检测机制等法律法规,并且加强对监管单位的监督力度。监管单位自身也要配合监察部门的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开展各类讲座与座谈来提升员工素质,对相关问题企业,采取勒令停业整顿等措施来避免其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另外我国现有的安全标准等级与国际稍有脱轨的现象,应当尽快进行调整建立完善的安检体系,当制定统一的与国际同步的食品安全等级后,早对安检体系进行优化分成多个层级,对进入市场的产品进行检验,严格登记和审批生产食品的企业的注册及认证等过程,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对监管单位的监督,防止职权的滥用。
2.2 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和维权意识
政府及民间机构都应加强食品安全意识的宣传,并提高公众的维权意识,让权力受到侵害的消费者勇敢的拿起法律的武器。同时政府也应关注当前出现的维权机制不平衡的问题,帮助消费者维权组织发展,让消费者维权变得简单,让消费者得到更多实质性的支持。
2.3 全面构建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
食品安全不是一个或两个部门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他需要许多机构和部门的通力合作,我国现在面临食品管理机构分散的问题,要做到统一的管理还需努力,但将这些分散的食品管理机构进行明确的分工,让他们协调合作统一行动是实现“企业自律、工商监管、社会监督”的必经之路,也唯有如此才可让消费者拥有一个公平且健康的消费环境,食品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都要负起各自的责任,从农场到提供饲料或肥料的供应商,乃至最后的经营商都要严格执行质量安全标准。
2.4 加强食品安全预警科研技术力量
当遇见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需要有快速而完善的应急工作处理措施,这需要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并在必要是及时做出预警,保证各个质检部门质检可以长久有效的进行合作,也是妥善处理食品安全措施的保障。
3 结语
食品安全管理有着涉及部门多、环节多等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在食品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并加大社会的关注度,才可让食品安全问题不再困扰消费者。
参考文献
[1]刘军弟,王凯,韩纪琴等.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江海学刊,2009,(3):83-89.
[2]张桐.发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影响因素和对策分析[J].中国经贸,2012,(12):159-160.
浅议目前语教学现状及制约因素 篇9
中国入世为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契机,也对英语人才尤其是对懂商务知识的英语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这一现象,许多学校都在思考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我们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又具有国际商务贸易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也对我们的商务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商务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虽然许多学校都在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努力跟上时代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填鸭式”、“一言堂”等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 在教材及教学方法的选定上往往不能结合学生实际, 忽视高职高专学生的自身特点; 过于生硬地照搬商务加英语的模式教学, 过于注重书本本身涉及的知识, 忽视对学生潜在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这些教学模式及方法往往导致较差的教学效果, 不利于培养合格乃至优秀的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人才。
二、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的制约因素
1. 学生因素
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都比较薄弱,本身对于英语技能的学习就比较吃力,再加上商务贸易知识使得课程的专业化程度加深,许多学生就会淡化对商务英语知识学习的兴趣,尤其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商务英语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自学及钻研,透彻地了解商务贸易知识及相关的英语表达。学生如果缺乏自主积极的学习态度,又缺少实践锻炼的机会,商务英语学习的困难也就加大。
2. 教师因素
许多商务英语教师都是单纯的英语教师出身,虽然具有较好的英语教学水平,但是对于商务贸易知识却缺乏系统的深层次的掌握,或者是仅仅局限于书面上的理解,缺乏实践经验,这也不利于我们培养出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商务英语人才。同时,有些商务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不能迎合时代和学生的要求,一味基于教材和大纲,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这也不利于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培养。
三、对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实践的思考
为了提高商务英语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多思考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帮助学生建立商务英语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本人的教学经历,下面将从选材,教学法及资源使用等方面展开讨论。
1. 选材新颖,紧跟时代,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
浅议非智力因素与素质教育 篇10
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由于企业债券市场参与者少,投资品种少,导致企业债券流动性差,换手率低,无法实现机构投资者快速合理调配资金的要求。
2.2发行主体方面
按照《公司法》有关债券发行主体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国有企业或者两个以上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申请发行公司债券。这一规定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使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合理界定债券发行主体,必须打破所有制界限,允许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进入债券发行市场,不论“出身”,只要符合有关规定,就可以发行企业债券。
2.3监管方面
我国监管部门对公司债券市场实行的严格管制,内容涉及公司债券发行主体和发行规模限制、利率管制、投资规模管制等方面。尽管市场的交易主体单一,但顾在监管多头、交叉、重复和空白。在债券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十分重要。政府应让位于市场,让其成为主导者,政府只需做好监管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建立企业债券兑付风险预警机制,及时了解发债企业的负债状况、资金运转效率、偿债能力、企业所筹资金用途等方面的信息,化解企业信用风险;实施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发债企业定期公布中报、年报。同时加大企业违规造假处罚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强化社会中介机构作用,加大其市场参与责任,变政府单一监管为政府、社会双重监管,政府有关部门行使宏观政策监管职能,社会中介机构尽其微观层面上的风险揭示义务,使全过程监管具有连续性、预警性。
2.4债券市场方面
建立多层次债券交易市场体系,提高企业债券的流动性。借鉴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经验,逐步建立和推动柜台交易市场和做市商制度,形成以交易所为主、柜台交易市场为辅多层次的债券流通市场。证券交易所和监管部门应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债券上市交易,放宽企业债券上市交易的限制条件,简化批准程序,加快审批时间,大力培育企业债券流通市场。首先,要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增加债券品种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多种需求。其次,对资信状况好的大型企业可以鼓励其发行10—的中长期债券,解决长期资金的来源问题。最后,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债券的柜台交易形式,规范中介机构行为防止垄断定价。
2.5法律制度方面
从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来看,主要有新修订的《公司法》和1993年8月出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来管理企业债券。要加快企业债券的发展,要以法规的形式进一步限定筹资形式,明确发债条件,强化评级与担保方面的规定,明确投资者的权利和义务,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细化法律责任,尤其对罚则要进行更为详细的规定;同时要加快在立法、交易制度、税收政策和企业制度方面等方面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童映磊.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策略选择,财会通讯.理财第5期.
[2] 赵继民.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思考,山东经济战略研究.第8期.
[3]许 军,李新.发展我国债券信用评级市场的思考.中国金融,20第7期.
[4]王克. 中国债券融资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207月.
[5] 齐敏.扩充企业债券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理论前沿,第2期.
[6] 赵淑敬,张伟. 企业债券发展透视,.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第6期.
[7] 肖雄伟,中国公司债券的发展探讨.话题,2006年第5期
【浅议非智力因素与素质教育】推荐阅读:
非智力因素与成才10-04
非智力因素与数学教学07-27
非智力因素与外语教学10-22
非智力因素与英语教学11-12
非智力因素开发09-10
激活非智力因素09-27
教育教学论文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转化后进生的非智力因素09-23
非智力因素培养分析05-27
非智力因素不可小视06-30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