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2024-10-17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精选13篇)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篇1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

[作者] 陈华

[内容]

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把握文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因此说,“情感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教师就应将把精力集中在“情感”上。怎样才能“发掘”出作品的内蕴?

课前,教师要广采博览,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入剖析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出创作时的`匠心,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对潜在的字、词、语、修辞的领悟中,受到作品的感染熏陶,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反之,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比如:教师不了解郭沫若的坎坷经历、爱国热情及在黑暗中不倦的探索追求的精神,就讲不好《天上的街市》,就无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望。如果教师只教其“文”,未教其“义”,更没有情的输入,如此就不必说以情动人了。

恰当地表达课文蕴藏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作为主导的教师应把作品中的情感传达给主体----学生,使其受到感染。主导和主体的情感能“溶为一体”,关键在于表达方式的恰当选择。

(1)有表情地朗读----引导学生领受情感美。?有表情的朗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情感的基本途径。它把无产的视觉文字化为有声的听觉语言,把储存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上纸面,作品的情感便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其情调,明确其情理,激扬其情怀。例如有表情朗读《最后一课》的结尾:“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一句,音量应稍轻,语速要放慢,以表现下课钟声在韩麦尔的心头引起的巨大震撼和痛楚。“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两处破折号要读出间断,以显示韩麦尔哽咽语塞,悲恸万状的感情。“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对这一段,读时

[1][2]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篇2

一要营造情感教育的良好氛围

正所谓“亲其师, 而信其道”, 教师要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 要诚实, 守信, 要拥有一颗乐于奉献的心。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崇高的威信, 是受到尊敬、爱戴和钦佩的前提。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仅有威信是不够的, 还必须尊重学生, 在学习和生活中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体贴学生;要和他们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 和他们成为朋友。只有营造情感教育的良好氛围, 学生才会确信教师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也只有这样, 他们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才会去认真领会;对其谆谆教导才会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才会产生共鸣。在师生稳定和谐的情感氛围中, 教师的忠告和批评, 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而教师的赞扬则会令他们觉得愉快, 产生学习动力。

二“因材施教, 充满激情”是关键

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试想:教师若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能鼓舞学生呢?若没有兴奋的情绪又怎能激励他们?若没有清醒和理智又将如何去唤醒那些思想沉睡的人?如果把课堂比作田野, 教学就好比耕耘和播种。播下思想的种子, 播下精神的种子, 有朝一日这些种子就会生根、发芽, 就会茁壮成长。因此,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 根据时代的需要, 因材施教, 与时俱进。将课文里的情感、我们的情感, 融进课堂, 让每一堂课都是心与心的交流。如在教《黄河颂》时, 首先自己充满激情的朗读这篇课文, 把我对黄河, 对祖国的那种爱完全表现出来, 然后教学生如何投入情感, 在此过程中, 把对黄河, 对祖国的爱渗入学生的思想里。课堂上, 师生相互信赖, 相互鼓舞, 没有隔阂。这样的课堂学生还会有痛苦吗?

三用“微笑”照亮的课堂

喜、怒、哀、乐, 人皆有之, 然而讲台是教师的舞台, 教师要学会有理智地控制情绪, 抛开烦恼, 把笑容带进课堂。因为教师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面带微笑的教师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 让学生们如沐春风, 那和蔼可亲的教态, 一上课便与学生有了心灵沟通。这样的课堂, 轻松愉快, 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 在课堂上取得良好收效, 也就顺理成章。

四敬岗爱业, 执着追求

有一位学者说过: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 从泉眼里流出来的是水, 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 涌出来的是一股极大的感染力。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学生, 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 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 自觉学习教育理论, 修炼教学艺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全身心地投入, 这样的教育最具有感染力, 也最能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有了积极的情感活动, 就能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动力。

五把情感教育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据《参考消息》报道:世界上许多杰出的科学工作者都承认情感对他们的事业有很大的帮助。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把语文学习取得的成功归功于内部因素, 积极的情感则会使他们感到兴奋、自豪和充满信心。这些情绪将促使他们做出更大的努力, 增强学习的动力。正是这种情感, 学生才会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劲头。当他们遇到困难时, 这种情感将支撑着他们渡过难关。

总之, 真正的情感教育会使学生乘风破浪, 逆境扬帆。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对学生今日的学习乃至明日的辉煌都将有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篇3

关键词:情感;教育;熏陶

中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关系密切,有着必然联系,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语文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让情感成为语文教学中的催化剂。

结合本人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十几年来的实践,谈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基本途径

1.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内涵。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饱含着作者的深厚情感体验的,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把积累的情感和知识内容的传播有机结合起来。课文中作者对人和物的深厚情感,对大自然爱的情感,对生活爱的情感,以及对祖国爱的情感,贯穿于其作品之中,这些都是教材的结合点,都能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情感,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着力点。

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例我在教《项脊轩志》、《背影》等这类表达至爱亲情的文章时,除了紧扣课文的内容,还要辅以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抓住现阶段中学生同父母的所谓隔膜、代沟问题,把中华民族孝敬父母的传统思想,父母疼爱子女之情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对这类课文的学习,树立一种美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情色彩。课堂教学中,情感是协调师生关系的纽带,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教学内容之中,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如见其物、如闻其声,教师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微笑,往往会给课堂带来和谐的音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基本方法——情感渗透

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情有所动”,想方设法将埋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热情激发出来,让学生置于激昂的情感之中,感受学有所得的喜悦。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动之以情,我做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读诵结合,理解情感

1.借助朗读,激发学生情感。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美的情感,给读者赏心悦目的美感。作为语文教师应具备饱含感情色彩的语言,尤其是语文教师的朗读,可直接给学生一种美的输入,它会将无声的语句变为有声的语言,通过对文字信息的再创造,把课文中最美、最富情感的地方凸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受到活生生的形象,对作品内容心领神会。在教师范读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或个人读或集体读或小组读,或分角色读,或配乐读,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朗读《荷塘月色》“月下的荷塘”一段,节奏要舒缓,感情要亲切,如果配以轻柔的音乐,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荷塘的美,这样动情的朗读是连接教师、教材、学生三者感情的桥梁,它会让语文课变得情趣盎然,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何愁学生不能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呢?

2.熟读成诵。真正的背诵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其阅读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受到情感熏陶。背诵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学生在背诵过程中易被文章中所包含的情感感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时老师再稍微点拨一下,就很容易使学生得到情感的升华。

(二)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篇4

一、倾注热情,以情育情,以情激情,达成师生间的信任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天职,是一种具有伟大意义的情感活动。每一个教师都有爱,但能否对后进生倾注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关爱是检验一位教师师德好坏的重要标准。将情感教育融于后进生的转化之中,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真心实意的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也就是说,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相互谅解,使他们感到你不仅是他们的师长,同时又是他们的朋友。只有这样,他们才愿意和你进行思想交流,对你敞开心扉倾吐心声,教师才能及时掌握他们学习、生活和思想活动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反之,没有信任的教育就如没有沟通的桥梁,更谈不上教育的效果了。此外,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希望,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加倍去努力。

二、正确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尝试成功的喜悦

学生信任教师,并乐于接受教育,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自信,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自信是一种积极、肯定又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人们往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感知自己,然后做出相应的自我评价。如果外部评价不恰当,就会产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知觉而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后果。学生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教师,因此教师的评价十分关键,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的评价。对他们的评价应遵循“评价积极性原则”,即: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这样,评价结果就不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厌恶学习。前面提到的教师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肯定的评价。此外它还可以体现在其他方面:

1、课堂中,结合教学进行信心教育。英语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大量的例子,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注意例句的选用,尽量避免一些可能损伤学生自尊心和打击学生自信心的句子,如:在用although一词造句时,以下两个句子都正确无误:

(1) Although he worked very hard, he didn‘t pass the exam.

尽管他非常努力的学习,却没有通过考试。

(2) Although he failed the exam, he didn’t lose heart.

尽管他考试不及格,他并不丧失信心。

但是很显然,例句(2)比例句(1)更具乐观色彩。长期下去,这种乐观、向上的课堂气氛会对学生产生虽微妙却能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可做出及时的评价,如:对表现好的,别忘了用“Very good!” (很好!)、“Excellent!”(好极了!);对表现一般的,也可用“Good”(好)、“well-done”(不错)来表扬,让他们品味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培养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对表现欠佳的,切不可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可以用“Make it easy.”(别紧张)、“It doesn’t matter, just have a try”(没关系,来试一下)、“Try it again.”(再试一次)、“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等这类鼓励性的话,是他们感觉到自己也在不断进步,从而消除惧怕紧张情绪。

2、课后结合作业检查,做出积极评价。所有的学生都十分关心和在意老师给自己的作业评价,因为一个分数,一句评语都表现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作业评价是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一块园地,也是同学们之间相互比较的根据、相互竞争的动力。细致的批改、积极的评价,不仅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也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批阅时不仅要给予对、错评价,而且还要对于学生写错的予以更正并指出错误原因,同时教师自己还要写好阅后记。试想一个老师改作业从来只有一个日期的话,恐怕学生连作业发下来后看一眼的兴趣都没了,长此下去,作业、学习的兴趣也就没了。

3、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办板报英语角、举办英语竞赛活动等,让他们充当其中能胜任的角色,从而在参与中充分表现他们的才干,在活动中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信。自信心总是和自主性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活动,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自己的力量,从而树立信心。

此外,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积极情感的体验,它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倾注热情,激发自信不是教师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勇敢的付诸实践,让他们不断以自信的心态、进步的愿望,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努力提高成绩,增强综合素质,争取成功。只有这样,他们的自信才能在成功的作用下成为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篇5

一、情感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同人 的意识紧密地联系着。 在 日常生活中, 情绪与情感常被混用, 或者看作是同义词。实际上,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情绪和请可以 互相传递。 情感具有理智性、社会性和易变性。 理智性是指人在智力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他它是和学生的认识活动、求知欲和对真理的探究相联系的;社会性是指人的情感往往受社会情景的制约, 社会环境直接影响人们学习或生活的情绪;易变性是指情境很容易使人的情感产生变化。

人的情感是一种生存机制。 1990年美国的两位心理学家提出, 成功需要一些至关重要的情感。他们是:

同情和关心他人

表达和理解感情

控制情绪

独立性

适应性

受人喜欢

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

坚持不懈

友爱善

良尊

重他人

他们把这些情感特征称为情感智力,即情商。智商是天生的,情商却是靠后天培养的。 实践证明高情商的人比高智商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在学习中,积极的情感状态有利于发挥主体潜在的各种技能。动机、兴趣、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构成学习活动的动力系统。 情感的动力功能表现为:动力系统作用大, 学习效率就高,学习效果就好;反之, 学习效果就差。 情感能调节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焦虑感, 它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延缓学习疲劳也会产生调节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流露出的情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的语言、声调节奏和表情对教学内容的解读与演绎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英语课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可行性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之一 , 这是情感在语言学习和人的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所决定的。 情感教育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语言具有传递情感的功能

语言是人类交流感情与传输信息的媒介, 语言具有认知性、实效性和情感性等功能。 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 沟通情感和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 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 和相互尊重。 情感介入教学活动是英语教学的进步。

2、情感影响语言的学习和记忆

学生是情感型和感觉型的, 以情绪化为主要特征。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密不可分。 积极的情感,如:自信、愉快或喜悦等。对英语学习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人的活动积极起来。因此,具有乐观向上和活泼开朗心态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坚强的意志和大胆实践精神的学生能够顺利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消极的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紧张或厌恶等。会降低和削弱人的活动能力。 因此, 如果这些情感影响太大, 就会影响其语言学习行为。 我校学生中常见的消极情感有:对能否学好英语持怀疑态度,或对学习丧失信心,悲观失望等。对于这些负面情感,教师应尽力减少,除了课堂上的交流,还可以利于其他时间与其谈心,进行正面引导。让学生明白学习的价值。

情感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表现在对信息的存储、修正和提取等方面。 情感信息会与其他各种信息一同存入大脑。 积极的情感会加快信息的组织、加工和存储;而消极的情感会导致记忆信息的缓慢甚至停止。另外, 积极的情感会使记忆中存储的内容处于稳定的状态;而消极情感的作用则相反。 因此, 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切实让学生时时处于主体地位,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乐学的情感,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自主学习以情感为依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核心内容就是让学生把握自己的学习。自主既是一种心理机制, 也是一种情感,这种情感的存在和体现必须有群体关系的支持。这种支持除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还包括教师的关心、启发诱导及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而且还应帮助学生制定和执行学习计划及评价学习结果。 在合作型自主学习中,学生可以发展人际交往、情感交流、协调互助和分工合作的能力。

4、情感态度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幸福

英语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定义为“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并详细规定了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情感目标,仍然侧重于兴趣、动机、自信和合作等情感因素。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把情感目标设定为“保持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 有正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在英语学习中有较强的自信心;能够克服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情感;在学习中有较强的合作精神, 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 体现国际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是健全人格的必备品质,是新时期外语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情感是非智力因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还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影响外语学习的成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情感影响的因素相当大,它直接影响着不同层次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而且贯穿于英语学习过程的始终。

情感态度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健全的人格应当包含健康的情感。 实践证明,所有的人都能从情商中受益,。无数研究表明, 具备情感技能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更加幸福、自信, 在学校表现更佳。 要想把孩子培养成负责任、有爱心、能力强的一代,情感技能是不可或缺的。

三、对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建议

对学生平等相待, 尊重每个学生,适时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努力尝试,赏识学生。

创设各种学习活动,使学生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发展友谊及合作精神。

让学生在团体中发挥作用,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帮助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并监督其执行。

用幽默感来陪养学生的价值观和宽容品性。

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

结束语

情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实施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消除消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主渠道。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 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 英语教学应设计情感教学目标、制定和实施情感教学策略。 从培养学习动机入手, 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善于让学生享受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 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传递情感体验, 从而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黄振远:“情感的内涵及其与英语课程的关系”《中小学外语教学》第十期。

叶奕乾 祝蓓里 《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年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篇6

邮编:066404 姓名:李爽 电话:0335-7042419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它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高级的心理活动现象。它的产生是以客观事物和对象是否满足个人的需求为中介的。数学教师的情感主要体现于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热爱之中,体现于对数学学科和数学教育工作的热爱之中。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情感起主导作用,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学效果,因此探索数学教师积极情感的形成,有利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那么,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形成积极、丰富的教师情感呢?

一、要树立教师自身的敬业精神。

数学教师的情感是对学生及所讲解知识的自然流露,因此要形成积极的教师情感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热爱数学教学,对业务要求不断提高,由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反之,如果对数学教学没有热情,这样的教师一定很难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同样,课堂教学不积极投入,只单纯为了完成任务而上课,所上的数学课肯定会枯燥无味,使得学生失去对学习数学的热情,产生反感情绪。教师的敬业精神尤其重要,首先,功夫应下在课前。了解学生的喜好,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将其与课堂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一节课结束后,我会鼓励同学们用掰歌的形式做一下总结,大家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将课上内容总结得很充分。讲《生活中的轴对称》一节时,我会匠心独具地将桌椅摆放成对称的马蹄形;在板书设计上,也会将课题设计成蝴蝶对称的翅膀。同学们未上其课,先临其境。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进来,与同学们合为一体,面带笑容,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讲解知识,同样会吸引学生们积极的思索与探讨。反之,索然无味的语言,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再次,课后的作业布置也需要教师的高度的敬业精神,积极布置一些有趣的阳光作业,如《数学周记》、兴趣小组的野外探索、制作数学模型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自愿走进数学课堂中来。

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总之,无论是哪个教学环节,都需要高度的敬业精神,才会有所收获,有所创新,吸引学生的热情参与。

二、要有丰富的知识结构。

数学教师的专业学问要深,应有丰厚的数学底蕴,表现在熟悉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网络,熟悉课标对数学教学的要求,熟悉教材的重点难点,熟悉知识的衔接后续,发生发展熟悉典型例题、习题的作用、解法与变式,熟悉教材拓宽视野的“读一读”,启迪思维的“想一想”,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做一做”(实习作业),熟悉教材中的德育素材,熟悉与教材相关的数学发展史及数学家的故事,熟悉每一个章节、甚至每一课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一位教授说过,数学教师应当是一位“杂家”,也即数学教师的非专业学问要宽,因为教师是世界上需要知识最多的职业,要了解一些相关学科(如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要涉足其他学科的常识,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文学艺术、体育美育,兴趣广泛,知识广博,也是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身需要一桶水的道理,站得高,化得开,讲得活,提倡数学教师听非数学课,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了解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衔接,补充和印证,发现不同学生在不同学科的亮点。

数学教师的学问要更新,要了解本学科的先进领域或最新水平,了解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相关领域,电脑技术运用自如,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更新,这也是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思想的必然。

教师职业是研究性职业,数学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科研能力,因为教和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要提高教与学的效果,需要探索规律性、提高自觉性、强化针对性,科研兴课才是立身之本,要学习、要实践、要创新、要开展课题研究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加以审视、观察、分析和思考,课堂是教育科研的实验室,课上的本领需要以课外的功夫为依托。

三、要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情感带动。

数学教学就是将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授,学生对于接受知识的反馈,同学与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可以依靠数学语言来实现。教师的语言表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接受的多少,教师语言的情感带动着学生的情感,所以说教师的语言表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始终以热烈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从事数学教学,以亲切信任的态度聆听学生的回答,以热情的态度给学生以点拨和启迪,由此必能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当学生取得进步时,多一些夸奖的语言,如:“你回答得真好!”“真精彩!”“加油哦!”;有的同学不注意听讲,爱向窗外看,就给他将长颈鹿进化的故事(长颈鹿就是因为总够树上的叶子吃,才会变成长脖子)给以启迪;如在介绍圆周率时,教师充满激情地说:“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利用山竹棍——算筹精密地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此是当时算得最精确的圆周率值,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你们若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奋力拼搏,很有可能未来的数学家就在你们中间.”这段深情之语,既饱含着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又表达了对学生的鼓励和期望之情,这一深含情感的表白,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圆周率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作为一名教师,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会使你逊色很多。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注重不断培养自己这一方面的能力,利用各种语言锻炼实践的机会,充实自己的语言库,使自己变成一位语言艺术的大师。数学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感受教材的思想感情,尤其重视数学教材中美育因素的挖掘,教师对教材的认识才能越来越深刻,运用语言时的心理感觉就越来越细腻丰富,这样上起课来才会语语含情、真挚感人.

四、要学会掌控感情、快速进入角色。

数学教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结合几次听课,发现优秀教师在讲课时能像演员那样快速进入角色,完全沉浸到教学艺术中。所以教师上课时应注重调控自身感情,做到一进课堂就忘记一切烦恼,若带着不好的情绪走上讲台,气氛就会萎靡不振,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反之若教师端正自身感情态度,对孩子们的违纪问题、错误态度能够泰然处之,并且始终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以热切信任的态度倾听学生问题,给予满意的回答,由此才能感染学生,激起同学们的情感。

五、运用丰富的表情传达情感。

马卡连柯曾述:“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做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了一个真正技巧的人。”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注意声音表情、面部表情、体态表情的综合运用。如教师找学生板演解题时,有的学生会感到手足无措,可当学生看到教师笑容可掬(面部表情),走近学生轻拍学生的肩膀(体态表情),再加和蔼地说:“不要慌,这个题目并不难”(声音表情)时,学生将会感到很大的宽慰,从而也使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 篇7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价值作用,实施措施

一、情感教育应用与中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1.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语文的学习, 学生情感态度不同, 产生的学习效果就不一样。学生学习时带有积极地情感, 那么他们就会积极地思考, 思维比较活跃;如果他们带有消极的情感, 学生学习的热情就会大大降低, 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中学生的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以及相应的内心体会, 当语文作品中的某些场景与自己身边的实际生活相似的时候, 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比较积极地情感。学生带着依据实际生活得来的感悟去学习语文, 更加深刻的感受文本中的情感因素, 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 有利于提高学生鉴赏文学的能力

鉴赏文学需要一种比较活跃的思维, 是读者在深入了解一个文学作品的基础上, 对该文学作品进行评判的过程。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 在学习某一篇课文的时候, 加入学生觉得这个文章写得特别好, 而要他们说明写的好在哪里呢?学生又说不出来, 这就说明学生的鉴赏文学的能力有待提高。新课程标准下, 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具有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 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鉴赏作品, 理解作品中的人生真谛, 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与内涵。因此, 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鉴赏文学的能, 教师需要高度重视。例如, 在学习《包身工》这篇课文的时候, 文章的主题是旧社会压榨童工的丑陋罪行。教师在讲解时候, 需要先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介绍, 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 学生具有初步的体会。然后引导学生比较自己的生活与包身工的生活, 突出包身工恶劣的生存条件, 学生情感上受到极大的触动。

3. 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语文认知

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显示, 教育过程是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相统一的过程。同时情感过程对认知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任何内容、手段与方法都要注意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相结合, 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和态度, 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内心感受, 如果在教学中忽略学生的情感因素, 那么学生只是单纯的获得了知识与技能, 但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可能是消极的, 学习兴趣也比较低迷, 语文学习的认知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如在讲解《奇妙的克隆》这篇文章的时候, 这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 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文的方法与技巧, 如果从开始就一直强调这些说明文的特点与方法, 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 教师需要联系生活实际, 展示现实中克隆的实际例子, 感受克隆这件事的奇妙之处, 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会被调动起来, 然后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掌握说明文的方法与技巧, 加深学生的语文认知。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措施

1. 教师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与内涵

语文学科是一门涉猎很广的学科,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 需要阅读各种书籍, 了解各种知识, 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语文教师不仅应该阅读人文类的书籍, 还应该阅读历史类、美学类、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的书籍。只有教师多多的阅读书籍, 才能够开阔自身的眼界, 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对于事物有自己独立的看法与思考, 主动地思考与探究, 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相关知识与内容, 更好地感悟教材中的情感。因此, 老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内涵, 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在讲解一篇课文的时候, 需要将自己的感受与体验融入进去, 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打动学生的心灵, 例如在讲解礼拜的相关文章的时候, 就可以将盛唐的背景、才子的风貌以及李白的生平、才情、狂傲介绍给大家, 使学生更好地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 感受古典文学之美。又例如在讲解《项链》这篇问斩的时候, 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从文中可以看出, 玛蒂尔德丧失自己美好的青春, 是因为她具有强烈的虚荣心;也可以看出玛蒂尔德在人生错位后又因为自己的诚实勇敢变得美好。从中可以感受到青春易逝, 珍惜年华的情感。

2. 教师对工作与学生要有热爱之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自己的工作及工作内容有着一定的情感, 有的教师是积极面对, 热爱的态度, 有的教师是冷漠、厌恶的态度, 这对教师所教的科目与学生来说, 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要想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调动积极地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带有积极的态度, 在课堂教学激情洋溢, 将自己对于语文学科的热爱之情带给学生, 与学生在心灵上产生交流。语文教师要将语文教学工作视为自己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是自己生活与生命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 是自己精神世界的居所, 而不仅仅是一种赚钱的工具。除了对语文工作要有积极的感情外, 对学生也要有具有爱。赞科夫说:“对学生的爱, 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的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 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 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因此, 教师对学生要有真挚的情感, 法子内心的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为学生思维发展留下定的时间与空间, 鼓励学生自由思考, 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的爱感染学生, 学生也会对教师具有真挚的感情 , 并且将这种感情投入到教师所教的科目中, 产生无穷的学习动力。

3. 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情感性的语言

教师在教学中, 需要使用情感型的语言, 是教师在教学中投入情感的最直观的反应。教师使用情感性的语言,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感情与思维, 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因此, 教师需要使用情感型的语言, 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 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善、美, 激发学生内心最真挚的感情。

总而言之,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线的教师需要积极地思考与探索, 促进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实施, 促进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娥.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极其实施方法[J].上海师范大学, 2011, 4.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篇8

一、德育和情感教育对中学生尤为重要

中学生伴随着青春期的开始,封闭型的心理状态把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和渴望被人理解的欲望同时带来了,而社会、家长、自身的压力及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带来的心理压力,都使这种情感迷茫状态无法回避。如果不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对中学生的品德教育和情感教育,就不能保证他们的人格、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凡是选入教材中的文章,均是名篇或上乘之作。总是以它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这里有生活的欢愉,有人生的思索,有悲歌慷慨的壮志,有奋发进取的豪情。可以让学生一遍遍咀嚼回味,就像一把犁耕耘在荒芜的心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和想象力,使学生的情感因共鸣而升华,变得更加纯洁、高尚。

二、如何进行品德和情感教育

1.人文性的教育是首要。

列宁说:“没有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以往的语文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了语文课的工具性、政治性,忽视了语文课的“人文性”,语文课给人们一种只能讲工具感觉,使初中语文教学缺少了人情味,没了情感,知识就没有了生命,学生就没了对语文艺术魅力的认知,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初中语文课的教学效果。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每一堂课都应该带给学生高尚、美好的情感熏陶,不仅能根据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使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融入作品的氛围,而且要善于及时引导、点拨,使学生得以升华他们的感情,提高他们的境界。

如《陈情表》反映的是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的亲情。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作者的这种感情带到现实中,让每一位学生换位思考,反思过去总结教训,通过这一过程感受亲情的不可取代,亲情的可贵。所以我在处理此文习题时加入了其他几篇体现亲情的经典片断,已期学生有更深入的体悟。

2.设境激情,让学生切身感受爱与美。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就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教学中,我利用设境激情的教学法,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所述意境之中,同作者和书中主人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让学生直接感知美、领略美,从而产生丰富的美感。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对荷花的描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袅娜”、”羞涩”把荷花写活了,好似一个个粉面含春、娇羞欲语的少女,堪为撩人的一笔。作者妙笔生花,细腻描绘了荷花,让学生细细研讨,慢慢品味,能不拥有美的享受?诱发学生对课文产生审美、联想、想象,通过形象思维,去体会课文所包含的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和艺术美,学生积极的心理反应激发对生活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做一个情感健康、内心积极向上的中学生。

三、品德情感教育中的教师角色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情感、信息交流的过程,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际活动来认识语文、掌握语文的过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是教师应该实施爱的教育。以自己真挚的爱,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

语文教师不应该只接受现成的说法和做法,要有自己的思想,不流俗、不唯书,这样才能把语文课本自身所蕴涵的道德情操、人文思想、生命形态等转化成个人的审美体验,从而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也能在学生的精神、人格塑造形成过程中给他们以深远的影响。鲜明的个性,语文教学的内容包括精品无数。有经典的个性人物,有人间的悲欢离合,也有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这些内容都需要语文教师在个性化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展现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这些将会给学生的个性发展确立良好的目标。

对学生的每一点健康的情感内省和表达给予充分肯定,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帮助那些还处于自我封闭状态的学生从情感的天地中走出来。让学生在讲、读、写、说中成为更加乐观,更加自信,更加富有利他精神和广泛同情心的人,从而建立起高尚的道德品质。

作者单位 陕西省蒲城县文光学校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9

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悯;这里有开怀的笑、大声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

作 者:李本兵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张湾中学 刊 名:新课程(中学版) 英文刊名:XINKECHENG 年,卷(期):20xx “”(7) 分类号: 关键词: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10

听完此故事,我个人认为:情感教育的缺位,直接导致学生缺乏对感动的体悟,缺乏起码的情感。忽视情感教育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教学需要情感出,学生呼唤情感来。为适应面临的国际性竞争与挑战,我们的教育必须尽快走出历史局限的误区,确立情感培养目标,实施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情感在从认识到形成能力、习惯的转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它既像催化剂,又像中药的“药引“。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别林斯基说:“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可见,在一个的成长过程中,情感对人们的行为的养成是起着巨大的作用的。一名学生如果自身修养差、不热爱祖国、不关心他人,即使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当他步入社会之后,其发展也是非常令人担忧,甚至是可怕至极的。所以,语文教学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一、认识情感与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它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它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调节支配作用。一个人对事业充满着热情、热爱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他就会发挥创造性,就能做出成绩来。所谓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识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翻开语文教材,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质兼优的名家名篇中充溢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同志亲友的深挚情意,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典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以这样说,情感信息的传递,在语文教学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即使在让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也应伴随着种种情感活动,感之愈深,知之愈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家长教育学》),只有在肥田沃土上,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二、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

从语文科的性质来看,它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它反映着政治倾向与感情色彩,当学生接触课文时,接受的不仅仅是文章的形式,同时也接受它的内容--观点和情感”。可见课文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而选入语文课本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优的佳作,不仅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可以说:语文教材提供的是丰富饱满,异彩纷呈的情感海洋,为语文教师实施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要努力运用语文佳作中所包含的真挚情感,扣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另外,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学生也有丰富的情感,复杂的内心,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而忽视“情”的作用,是达不到教学目的的,白居易曾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理”只有通过“情”的心灵内化,才能转化为符合规范的思想和行为,单纯的说教势必使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的情感因素,寻找学生情感的突破口,以情感去感化学生,使课文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那么,什么是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呢?首先,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是语文情感教育的前提。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语文教师热情生动的讲解,使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本身产生浓烈的兴趣,进而迸发学习语文的热情。其次,理智感、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操是语文情感教育的三大支柱。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这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生动而形象的讲解,把文章中这些优美的感情移植到学生的心灵中去,使之产生共鸣,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从而使道德情操变得高尚,审美趣味得到提高。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

1、以文本导情

梁启超曾说:“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份量的磁,便吸引多大份量的铁,丝毫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人类一切的原动力。”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语文课本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戏剧文学,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都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在导入课文时,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领入作品的情景中,有位老师在教学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时,曾用这样的导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曾写过赞美母亲的名诗佳篇,唐代诗人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颂扬母亲的诗篇,情挚意浓,脍炙人口,历经传诵。同样,人门也经常把祖国、黄河比作“母亲”。母爱历来被公认为是世上最无私,最神圣的爱。下面我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马上请几位同学分别用一分钟时间叙述一下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次母爱。寥寥数语,启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无疑如投石击水,从感情上激发了学生感悟课文情感的兴趣和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注重挖掘出课本中极富感情的内容,经探析、理解、品味、鉴赏的思维过程,感染学生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教师的这种引导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深刻挖掘,不必面面俱到,但求深而有得。同时要让学生收集一些作家的个人经历,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艰辛与勤奋,刻苦与睿智,从而激励自己前进,还应对作品的背景作适当的介绍,并结合现实进行点拨,尽量让文章中的人活起来,直接和学生对话,和学生的心灵对话。好的作品是作者用心血和人生经历浇灌出来的。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信念就不仅仅是掌握了一门工具,而是已超过了语文本身学科而成为一门极富感染力的综合教育。

2、以诵读悟情

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起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听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然能引起审美情感。诗歌、散文的精彩片断和神韵会通过朗读这个媒体,变成一种时空艺术,使学生忘却自我,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当然,有表情地朗读,要求语文教师有较高的艺术功底,有真情的投入,只有如此,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涟满,形成“物我同一情融融”的意境,产生求知的渴望。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诵》一文中说: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吟,这样才能陶冶性情。吟也就是朗诵。吟咏背诵,不但能博闻强记,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受到文章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毛泽东喜爱韩愈诗文,一部《韩昌黎集》大部分能背诵,晚年坚持背诵李白、李贺、李商隐及辛弃疾的诗词,正是在这吟咏之间,才涵养了他“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浩然之气。现行语文课本中很多古今中外名篇,其深蕴的意味不借助于诵读则体会不出的,还有一些课文所渗透的谦和、友爱、爱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等强烈而真挚的感情无一不是通过铿锵有力的语言、节奏和谐的韵律表达出来的。对此教师可通过范读或指导学生诵读,读出节奏,读出意境,读出感情,读出美感,读出“弦外之音”等,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声有情的语言,这样更能使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熏陶,很快的进入审美的情感之中。

3、以艺术染情

语言和艺术是同源的,将艺术中那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拿过来,以用于教学,是大有裨益的。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用音乐渲染与课文相似的氛围,帮助学生想像课文描写的画面;用戏剧的形式让学生担当角色、扮演角色,利用角色的新奇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课文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语言和行为。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后,可让写小剧本:假如菲利普一家人旅游回来后,在家门口发现一个貌似于勒的人,此时,又会发生什么?通过这种让学生自写自导自演,能够让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那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该课的情感目标就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得以实现,内心的爱憎情感表达也就油然而生了。

4、以体语示情

语文教师的手势、表情及走动等能传递管理信息,是课堂上师生相互感知到的各种意识信号。语文教师的手势具有状物、言志、传情的特殊本领,当它被“引进”语文课堂领域后,就成为辅助课堂管理的非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可以对学生作意识上的导向,可以把课文的表现意图和学生的接受意向牵引到一起,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按照自己所启示的思路去领悟,去融会贯通,并有所发现。脸面是心灵之镜。语文教师的面部表情也有一定的潜在调控作用,表现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表示满意的微笑和赞许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热诚和喜爱,可以收到移情传神之功效。眼睛是心灵之窗,课堂上,教师要用期待的目光,尽可能地去平视和环顾大多数,不应老是两手着案,猫着腰,视线紧盯着课本或前几排学生,其余则视而不见;也不应站在讲台的一侧而使视野顾此失彼。教师不论实施哪一教学环节,都要不时地环视前后左右,特别是后排的左右两角,要给予满腔热忱的关注。教师的视野所及,以目传神,促进学生专心听讲,偶尔有个别学生面朝窗口,思想“开小差”,教师可运用目光注视的办法,通过目光把教师想要表达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和言语迅速地传送给学生。淡漠、严厉、责备的目光使学生触目知错,立即醒悟;热情、慈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触目会意,精神振奋。语文教师的站态,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和行间巡视等体态活动,也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教学的作用

语文教学会给学生情感美的滋养,也会给学生艺术美的熏陶,它完全应该是开放的、互动的、诗意的。一朵具体的花,远比关于她的一千种描述包含着更多的真理,情融融,意切切,方能在语文世界里为学生撑起一片朗朗的天。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途径还很多,正所谓“听唱新翻杨柳枝,更吟别韵桃李词。踏歌不尽心头语,前路再和千首诗”,热爱我们语文教学,在语文课程改革试验中,去关注语文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思索与感动,才会让我们的语文真正成为广大学生的一种期待。

浅析中学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11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学;情感教育

一、将情感教育融入到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现在我国教育界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最终发展目标便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仅包括学生智能水平和体质水平的提高,還包括情商的提高。所以,推行素质教育在重视传统的认知教育之外,还需要重视提升学生的情感发展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最终实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标。

2.体现对学生价值和幸福的关怀

在当前,我国的教育往往更加强调理性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忽视了情感教育在学生发展和未来从业当中的重要意义。我们可以将世界文化简单地分为两大类:工具理性文化与情感精神文化。前者主要是指人类改造自然进而提升自己生存环境和发展环境的文化体系,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便是自然科学技术文化。后者主要是指面对人类的主观精神世界,为了提升精神生活质量和实现人们心里满足的文化体系,最为典型的代表主要包括艺术、文学等等。综合来看我国的课程设置,关于工具理性文化的内容非常之多,而关于情感精神文化的内容非常至少,并且不受重视。人类和机械最大的不同在于人类具有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并且内心世界能够严重影响甚至是左右人们的行为。将情感教育融入到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能够充分体现对学生价值和幸福的关怀。

3.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对于学生而言,个性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它既体现出了学生不同之处,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生成功几率的高低。情感因素是影响学生个性的各种因素当中作用最重要、最深层的因素之一。对于发育正常的个体而言,能否有效、和谐地处理情感和理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人情感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一般情况下,个性鲜明的人往往是自制力高的人,能够有效控制自己情感,正确利用情感的人。从这个角度来,将情感教育融入到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对发展学生个性而言非常重要。

为了实现以创新意识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目标,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心理教育,不断加强情感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设良好的前提。情感是个性心理的要素,渗透于人的一切活动之中,它具有调节行为、信息交流、追求探索的支持功能,涉及到人的生活和各个方面。情感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自尊心的培养,荣誉感、义务感、责任感、成就感的教育、美感、幸福感的教育等,而树立学生的自尊、自强、自信也都是情感教育的内容。因此,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情感教育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中学政治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具体方法

1.寓教于情

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应该以真实的情感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古人曾经说过,“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获得了学生的肯定和认可,才能够获得尊重和爱戴,才能够有效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将观念疏导给学生。而且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才能认真地领会老师的思想和观点,使教学过程充满乐趣。寓教于情,讲的就是要在教学活动中注入感情。在中学政治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通过自己的言行举动来影响学生,达到教育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情绪,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融入自己的感情,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感情。

2.以情动人

情感因素在学生的学习、日常生活尤其是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教育过于强调理性知识教育而忽略了情感因素的培养。因此,在以后的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需要关注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情动人”最为关键的便是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老师产生情感方面的共鸣和统一。所以,情感教育除了应该重视以往的知识传授之外,还要重视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思想政治课堂的主要目标便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身心素质,培养健康正常的心态,情感教育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是并行不悖的,因此,将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巧妙利用“以情动人”的教学策略,则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情感教育不能够偏离生活太远,否则容易给学生造成“陌生感”,不利于实现情感方面的共鸣,进而降低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陆欣. 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情感”教学法[J]. 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4) :145-146.

[2] 敖敦. 谈“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基本涵义[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9,(03) :123-124.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12

对于情感, 我们不能简单地看作是一种一般的心理品质。它是作为主体对于自己所认识和所做的事以及所持态度的体验, 它几乎和一切心理品质相伴随。情感的健康与否, 直接影响着其他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中学生正处于情感迷茫的状态, 这是一种无法忽视的客观现实。一般来说, 这种情感迷茫状态从初中开始出现, 到高中阶段便十分明显。伴随着青春期的开始, 封闭型的心理状态把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和渴望被人理解的欲望同时带来了。而社会、家长、自身的压力及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各种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 都使这种情感迷茫 (或称饥饿) 状态无法回避。如果不在教学过程中, 特别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就不能保证他们的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课程的本质特征来说, 语文课兼有认知训练和非认知训练两方面的内容, 因而它对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如同情心, 利他精神, 祖国优秀的传统道德思想, 想象能力, 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当然, 我们所说的情感教育绝不等同于传统的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思想的教育目的是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而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旨在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和个性的完善。

怎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 还不如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实践问题。它无疑和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和教学方法的关系似乎更为密切。它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 更要有一颗博爱、宽广、敏锐的心。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初中七到九年级语文课本中, 几乎篇篇文章都涉及情感教育。这些课文归纳起来, 大致有这样几类:第一类, 表达对祖国、故土、人民的热爱之情。如《雨中登泰山》、《长江三峡》、《土地》、《荷花淀》、《故乡的榕树》等。第二类, 表现一种至爱亲情。如《项脊轩志》、《祭妹文》等。第三类, 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作品, 如《与妻书》、《孔雀东南飞》等, 还有其他的如表现气节的不一而足。

对第一类篇目, 在过去的教学中, 教师往往流于梳理, 照本宣科地讲一些应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大道理。依据学生这时期的心理特征, 对说教式的大道理是很容易反感的, 作为教师, 应抓住他们这种心理, 讲述一些古今的典型事例。如:现阶段留学归来报效祖国的年轻学子, 名人回报祖国的具体行动、言语及落叶归根的想法等。讲清楚作为一个公民为什么应热爱祖国, 热爱故土和人民的道理。这样, 再结合读、讲、写, 学生接受起来就不会有抵触情绪了。

对第二类篇目,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除了紧扣课文的内容, 仍要辅以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可抓住现阶段中学生的逆反思想和心理, 他们同父母的隔膜、代沟问题, 把中华民族赡养父母的传统思想, 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 望子成龙的殷切之情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对这类课文的学习, 树立一种美好的、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

谈谈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13

虽然中学是常识课,但在教学中不停留在教条条、背条条上,而是着重从教材的逻辑结构上,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上.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层次水平上考虑,尽可能把道理的来龙去脉讲透。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辨证法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增加了知识的可信度,使学生不仅口服,而且心服,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感情上把政治课真正当成一门科学而严肃认真对待。在这种情况下,教与学的对立就容易得到统一。

二、增加趣味性,尽量做到以情动人,在“活”字上下功夫。

教学中,自己要充分投入始终保持高度热情,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同时,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补充一些同学感兴趣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讲清道理,使学生感觉学习既不枯燥,也不神秘。课堂“活”起来,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情感共鸣就能产生,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就能增强,自己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进行。

三、寓教于乐,在“乐”字上下功夫。

配合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我除了组织同学认真参加学校的每项活动外,还先后组织了社会调查、义务劳动、野炊活动,同时,还组织了辨论会、演讲会、故事会、诗歌创作朗诵会、歌曲欣赏会、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班歌创作评比等活动,还成立了“求索”课外活动小组。专门学习讨论学生中感兴趣的话题。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才干,而且感受到无比乐趣。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推动了教学工作。

四.理论联系实际,在“用”字上下功夫。

学生都不会反对政治课知识的正确性。他们之所以缺乏学习动力是认为学来没有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我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举例时注意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各种热门话题去分析,还组织学生分小组轮流定期向全班同学汇报国际国内大事并且做时事述评。促使学生主动去关心祖国前进步伐和世界风云变幻,感受爱国不是一句空话,祖国跳动的脉博与个人命运的息息相关。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政治敏感性,而且他们还真正体会到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看问题才能更深、更透、更远,体会到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我们在对改革开放的评价问题、党的领导在新时期的作用和体现问题、中东问题、中日中美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上,通过学习、讨论,基本达到共识。同时,还注意联系学生实际。有根多同学都反映在学习了辨证法以后,在如何对待困难与挫折、顺境与逆境、理想与现实等问题上收获很大,给自己增添了前进的信心和动力。感觉理论知识的学习太有必要,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看来,师生亲近感的增强确实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开展。

五、坚持正面教育。在“育人”上下功夫。

教书一定要与育人相结合。政治课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更要求如些。首先,学生的成绩可以有差距,但决不能以此把学生划分等级,更不能歧视差生。任何人都是需要肯定的。成绩差距只能说明一方面的问题,而且也不是绝对的。对优生,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提出新的要求,如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避免盲目骄傲;对差生,除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外,还要尽力去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有些差生思想特别活跃。其中不少错误思想。但只要能激发他们探讨问题的兴趣,事实证明也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他们的学习。另外,坚持正面教育,除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外,还要允许学生保留个人看法甚至是错误意见。思想政治课虽然担负着思想教育任务,但思想教育决不是光靠政治课就能解决的,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还要处理好理论知识和同学的活思想之间的矛盾。我的做法是,鼓励同学场所欲言,并帮助分析归类,用所学知识为指导去辨别,一般情况下,可以达成一致意见。如果不行,容许保留,适当时候再提出来讨论,随着学习深入,认识水平提高,问题基本可以逐步解决。也可与同学个别交换意见,促进其主动、积极思考问题,探求知识。这样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理解,并且通情达理。它可产生一种向心力,使学生在任何情况下不放弃对真理的追求。

上一篇:关注消防生命至上宣传标语下一篇:缺乏诚信的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