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囊癌外科治疗

2024-08-17

原发性胆囊癌外科治疗(精选9篇)

原发性胆囊癌外科治疗 篇1

本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000例原发性胆囊癌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 男22例, 女78例, 年龄38~75岁 (平均60.5岁) , 其中50~70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 (73%) 。

1.2 临床表现

右上腹部疼痛88例 (占88%) , 黄疸20例 (占20%) 。表现为急性胆囊炎16例, 慢性胆囊炎68例。合并胆囊结石52例, 合并胆总管结石4例, 合并胆总管囊肿2例。

1.3 辅助检查

100例患者中, B超提示胆囊癌26例;CT提示胆囊癌36例;MRI提示胆囊癌14例;34例手术后经病理切片才确诊;8例术前诊断为肝脏占位, 术中探查发现为原发性胆囊癌。B超、CT、MRI等影像学上提示的原发性胆囊癌通过手术后确诊者均为Nevin分期Ⅲ期以上胆囊癌, Ⅰ、Ⅱ期患者无一例在影像学上有提示。

1.4 实验室检查

62例在术前曾行肿瘤标记物检查, 正常20例, AFP、CEA、CA19-9均升高4例, 仅CEA、CA19-9升高4例, 仅CEA升高6例, 仅CA19-9升高28例 (其中有9例CA19-9值超过5000) 。

2结果

2.1 手术治疗

根据Nevin分期, Ⅰ期10例, Ⅱ期16例, Ⅲ期20例, Ⅳ期30例, Ⅴ期24例。Ⅰ、Ⅱ期全部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或开腹胆囊切除术;Ⅲ期行胆囊切除+胆囊床部分肝脏切除或肝脏第四、五段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Ⅳ期中8例行胆囊切除+肝段切除, 其中4例因侵犯横结肠而行结肠部分切除, 由于累及到胆总管下段与十二指肠, 2例行保留胰头的胆总管、幽门、十二指肠球部切除, 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 12例仅行姑息性的胆囊切除术。10例行腹腔内肿块活检证实为原发性胆囊癌已经转移而关腹。Ⅴ期患者中20例未行手术治疗。合并胆总管结石者同时行取石治疗。术后并发症, 在80例手术患者中出现术后出血4例、胆漏4例、肝功能衰竭2例、胸腔积液12例、切口感染2例, 经积极治疗后, 除4例因治疗效果差而自动出院外, 其余患者的并发症均治愈, 无一例在住院期间死亡。

2.2 病理结果

原发性胆囊癌的大体标本大多表现为灰白色, 壁厚而僵硬, 囊内壁黏膜结构紊乱, 部分见菜花样突起。对于大部分Nevin分期为Ⅰ、Ⅱ期胆囊癌其病变的胆囊内壁可见慢性炎症样改变;肝脏表面的转移灶呈灰白色小结节。在组织学上, 切除的70例胆囊标本中, 腺癌54例、鳞腺癌10例、未分化癌2例、神经内分泌癌2例、印戒细胞癌2例。

3讨论

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症状比较隐匿, 病情即便发展也常表现为胆囊结石的症状和体征, 这对于该病的早发现带来一定的困难, 在临床上有着一定的误诊和漏诊率, 所以, 仔细分析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尤为重要。

由于本病临床表现的不确定性及相对少见的特点, 很少能在术前作出正确的诊断, 往往胆囊切除后的病理检查才得到证实;部分患者病理报告尚未出来就已经出院, 这又是一个原发性胆囊癌漏诊及延误治疗的原因。胆囊癌病情发展迅速, 侵犯和转移较快, 当患者的症状或体征比较明显、影像学上有提示时, 大多数肿瘤已无法切除。本组病例影像学上提示胆囊癌时均已达Ⅲ期以上。因此, 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 对于胆囊萎缩、囊壁僵硬增厚、局部轮廓不清或合并有肝十二指肠韧带上淋巴结肿大、肝脏表面有散在的小结节、胰、十二指肠局部有侵犯时, 均需引起高度重视。本组17例术后病理切片才得到证实, 可见与术中切下标本未常规肉眼检视和冷冻切片送检率不高有关。本院对Ⅰ、Ⅱ期患者通常行单纯的胆囊切除术。对于Ⅲ期患者, 本院常行肝脏第四、五段切除和淋巴结清扫, 对于Ⅳ期患者根据具体情况行肝段切除、胆总管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等, 对于Ⅴ期患者, 必要时施行姑息性手术, 包括姑息性胆囊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总管T管引流术、PTCD、空肠造瘘或胃造瘘术等。

关于原发性胆囊癌的化疗, 有作者认为其化疗、放疗或其他非手术治疗效果均不佳[1], 最近, 有报道采用术中及术后的辅助化疗, 如对于部分未能切除的患者作术中放疗, 术后2周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化疗, 可采用5-Fu、CF、MMC、卡铂等, 同时以白介素、干扰素等辅助化疗[2]。

原发性胆囊癌的预后差。影响胆囊癌预后的因素主要为肿瘤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恶性程度的高低及治疗方法等。影响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生存率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手术大小带来的风险, 因为扩大的胆囊癌根治手术可能引起的出血、胆漏、肠漏、胰漏、胸腔和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往往是致命性的。

总之, 提高原发性胆囊癌的治愈率需要把握好诊治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应详细了解病史和认真体检;有效的根治术是治愈胆囊癌的关键。必要的放疗、化疗要应用, 同时做到严格随访, 这样才能较好地提高胆囊癌患者的生存率。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本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胆囊癌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并发症, 在80例手术患者中出现术后出血4例、胆漏4例、肝功能衰竭2例、胸腔积液12例、切口感染2例, 经积极治疗后, 除4例因治疗效果差而自动出院外, 其余患者的并发症均治愈, 无一例在住院期间死亡;在组织学上, 切除的70例胆囊标本中, 腺癌54例、鳞腺癌10例、未分化癌2例、神经内分泌癌2例、印戒细胞癌2例。结论有效的根治术是治愈胆囊癌的关键。必要的放疗、化疗要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胆囊癌

参考文献

[1]肖治宇, 王捷, 万云乐.原发性胆囊癌51例临床分析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6, (06) :99.

[2]史和平, 张昌云, 姚建龙, 等.原发性胆囊癌外科治疗 (附34例分析) 现代肿瘤医学, 2006, (06) :112-113.

原发性胆囊癌外科治疗 篇2

【关键词】结石性胆囊炎; 老年; 外科手术

结石性胆囊炎是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胆囊的一种细菌性或化学性炎症,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导致胆囊化脓、坏死和穿孔产生严重的腹膜炎甚至死亡,95%的病人胆囊中存在结石,即结石性胆囊炎[1],笔者为了探讨外科手术在老年结石性胆囊炎中的作用已经手术最佳时机的选择,通过对本院52例该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具体心得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1月52例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50-85岁,平均年龄(69.05±10.62)岁。

1.2诊断方法临床表现:52例患者均有胆绞痛病史,急性胆囊炎常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及发热,并有腹膜刺激征,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有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容易被诊断为胃肠道疾患,体征可发现右上腹轻压痛。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0*109/L有22例,肝功能转氨酶增高6例,血淀粉酶增高3例。彩超提示;胆囊颈部结石嵌顿20例,化脓性胆囊炎9例,重症胆管炎1例,胆囊穿孔4例.坏疽性胆囊炎4例,胆总管结石13例,合并2型糖尿病17例,冠心病21例,高血压2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19例;

1.3治疗方法

1.3.1术前准备择期手术的患者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凝血功能的检查,确诊患者无营养不良或者贫血,如果发现异常应予及时纠正,急诊手术患者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的检查;患者血压、血糖控制在适合手术的范围内,急性发作的胆囊炎在术前与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本研究使用0.9%氯化钠溶液配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g(舒普森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术前24小时进行进食、胃肠减压,为了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本研究采取置胃管处理;对于病情较重患者术前告知家属有胆囊造瘘、二期手术的可能性,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手术方式患者使用仰卧位,在右侧斜肋下缘处做一切口,逐层剥离进入腹腔,首先剥离胆囊周围的粘连,部分患者粘连较为严重影响胆囊解剖部位的充分暴露,將胆囊颈部切开使用输尿管在胆囊管内方向小心探查,确定胆囊管道额位置后再向该方向游离,然后使用盐水血垫隔离胆囊周围及Winslow孔,在距离胆囊床还是0.5厘米距离处开始使用电刀沿着浆膜逐渐剥离胆囊,直到calot三角区,使用钝性剥离的方法暴露出胆囊动脉,使用止血钳将胆囊动脉钳扎,将胆囊管游离出来,直到胆总管,切断胆总管移除胆囊,然后将胆囊管缝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留置腹腔引流管。

2结果

52例患者中急诊手术并治愈者44例,占84.62%,择期手术者8例,占18.38%。术中见胆囊炎性水肿肿大者28例。萎缩性胆囊炎15例,化脓性胆囊炎10例,胆囊部分坏疽5例。单纯胆囊切除术33例。胆囊切除+腹腔引流术19例。

3讨论

老年结石性胆囊炎在临床上是一种起病较急、病情较多变、合并症较多的疾患[2]。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由于结石在胆囊管或胆囊颈产生了赌塞,局部产生的水中和炎症进一步加剧了梗阻,结石的存在导致了胆囊扩张,浆膜下水肿,静脉、淋巴梗阻,造成局部组织的缺血坏死,所以该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造成胆囊坏疽、穿孔,引发胆汁性腹膜炎,胆囊结石随着胆汁的分泌可逐渐移到小肠,部分体积较大的结石可造成远端回肠梗阻,即临床上可见的胆石性肠梗阻[3]。

胆囊结石及炎症反复刺激胆囊黏膜,导致上皮细胞异型增生。胆石对粘膜的破坏会使高浓度胆盐刺激胆囊壁组织。胆盐对细胞有毒性作用,由于胆盐具有去垢剂样的作用,因此可以溶解细胞膜中的脂质成分。这将导致细胞受损,坏死,最终引起胆囊穿孔。虽然结石性胆囊炎与胆囊结石有关,但是还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根据国内外诸多文献显示[4,5],胰液、胃液的存在或胆囊内胆汁的浓聚是可能参与结石性胆囊炎的因素。

老年结石性胆囊炎具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逐渐减退,在术前医务工作者要做好全身机能检查,将血压和血糖血瓶控制在理想手术范围内,经过保守治疗有好转的患者应该选择择期进行手术,避免手术创伤带来的副作用。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血糖变化,如若患者血压血糖水平出现异常波动,血压过高时静脉给予降压药物,血压过低时,选择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糖糖尿病的患者术中要控制好调整胰岛素剂量。术后更应该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征,注意补液的速度和总量,避免过多、过快的补液给老年患者心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再者,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临床调查,急性胆囊炎病人行胆囊切除术的病死率<0.2%,并发症发生率<5%,胆道损伤发生率约为0.4%[6],这一数据和本研究相符,笔者认为熟悉掌握老年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疾病特征,科学选择手术方式,掌握手术时机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马钦.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41例外科治疗体会[J].交通医学,2010,24(3):293-294

[2]张晨阳.改良逆行性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5,17(2):1 288-1 289

[3]刘勇,孙立新,苏拓,等.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附146例报告) [J].浙江临床医学,2011,2(10):1 360-1 362

[4]杨廷燕,史佩东,王建球,等.18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析[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8,3(12):1 555-1 556

[5]华积德.郑成竹,方国恩.临床普通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59—665.

[6]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8:559-563.

原发性胆囊癌外科诊治体会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 其中男15例, 女29例;年龄27~69岁, 平均 (60.3±4.5) 岁。临床症状表现为右上腹部疼痛者30例, 右上腹部包块11例, 黄疸8例, 恶心3例, 消瘦6例, 发热2例, 无症状者1例。合并胆囊结石、胆管结石28例, 有胆囊息肉病史7例。本组行B超或CT检查, 诊断为胆囊癌的符合率分别为69.3%、72.5%。

1.2 手术方式

本组行单纯胆囊切除术14例, 其中包括腹腔镜手术8例;胆囊切除并胆总管空肠Y形吻合术3例, 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引流2例, 胆囊切除并胃空肠吻合术1例;胆囊癌根治术12例, 其中胆囊切除及肝右叶部分切除5例, 7例切除胆囊及部分肝脏并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各种姑息性手术14例, 其中探查活检4例, 胆管外引流4例, 动脉栓塞术2例, 胆囊造瘘4例。

2 结果

病理学检查示腺癌37例 (80.43%) , 其中高分化腺癌13例 (35.14%) , 中分化腺癌7例 (18.92%) , 低分化腺癌12例 (32.43%) , 黏液腺癌5例 (13.51%) ;鳞状细胞癌5例 (10.87%) ;类癌4例 (8.70%) 。经影像学检查、手术探查及病理学检查, 按Nevin分期, I期3例 (6.52%) , Ⅱ期5例 (10.87%) , Ⅲ期10例 (21.74%) , Ⅳ期18例 (39.13%) , V期10例 (21.74%) 。随访31例, 1年内死亡17例 (54.84%) , 2年内死亡8例 (25.81%) , 6例 (19.35%) 存活至今。

3 讨论

PCG是胆道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 发病率有逐步增高的趋势, 占同期胆道外科手术病人的1%~2%[1], 手术后5年生存率小于5%。PCG临床上以腺癌多见, 女性多于男性, 起病年龄主要分布在55~65岁之间。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已证实长期慢性胆囊结石刺激所导致的胆囊粘膜增生, 加上某些致癌物质的作用, 诱发癌变, 胆囊癌并发结石的发生率为42%~68.6%[2]。结石大于2cm者患胆囊癌的相对危险度显著升高。而且不典型增生病变与胆囊癌在胆囊中的发生位置相似, 提示胆囊癌可能来自不典型增生。慢性胆囊炎会引起胆囊壁结节状增厚及腺上皮的异型增生, 最后可导致壁肥厚型腺癌。另外, 厌氧菌感染导致胆汁中胆酸等化学成分的改变也可产生化学致癌物。因此, 大多数学者认为, 结石的刺激及胆汁中存在的致癌物, 使粘膜上皮异型化, 不典型增生, 进而癌变[3]。

PCG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 术前确诊率低, 原因在于胆囊癌早期无特殊临床症状, 且常与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同时存在, 常误诊为胆囊炎、胆石症。目前PCG的诊断主要依赖B超、C T、M R等影像学方法。由于PCG多发生在老年患者, 女性多见, 多数伴有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等良性病变, 因而有以下高危因素患者应警惕PCG的发生, 提高治疗效果:年龄在50岁以上, 尤其是老年女性;胆囊息肉或广基息肉、胆囊腺瘤、乳头状瘤者。尤其是病变直径>1.0cm者;胆囊形态畸形、胆囊排空障碍及胆囊萎缩、纤维化等者;胆道病史较长, >10a者;B超、CT提示胆囊壁有局限性增厚、囊壁增强钙化或胆囊腔内肿块者;近期胆囊区疼痛变为持续性痛, 出现明显消化障碍、消瘦乏力者;胆囊充满型结石或多发结石>2.5cm者;瓷化样胆囊;胆囊管畸形、胰胆管汇合异常、先天性胆管扩张者[4]。

胆囊癌的首选方法仍是手术治疗, 多数学者认为按Nevin分期标准, I期病例行单纯胆囊切除即可, Ⅱ期以上应行胆囊癌根治术, 对中晚期胆囊癌也可行扩大根治术, 即肝切除术或胰十二指肠切除及根治性胆囊切除术。对于有广泛转移的V期胆囊癌或全身情况差, 不能耐受手术的晚期病人, 一般施行姑息性手术治疗、术后辅以放疗或化疗等[5]。

本组资料中, 我们对I期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即可达到根治效果, 术后此期患者无需再次手术, 生存率较高。Ⅱ期标准手术是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 整块切除胆囊及胆囊床周围约2cm的肝组织以及N1~N2站淋巴结清扫术。对Ⅲ期及部分Ⅳa期患者行扩大根治术, 即在根治术基础上根据肿瘤浸润范围行右肝叶、肝外胆管、胰十二指肠、胃十二指肠和/或结肠等切除。对伴有肝转移、腹膜种植和/或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IVb期患者, 实施姑息手术, 主要是指各种减黄手术。胆囊癌根治术时应注意淋巴结清扫范围:第1站为胆管旁淋巴结、肝门淋巴结 (包括肝动脉、门静脉周围淋巴结) ;第2站为胰头、十二指肠、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第3站为腹主动脉和腔静脉周围淋巴结。胆囊癌的淋巴结转移早, Nevin I期转移率可达60%, 且随肿瘤侵犯深度加深而升高, 总发生率为20%~85%[6], 因此, 有主张对早期病例亦有根治切除的必要。

另据报道[7], 不同部位的胆囊癌其生物学方式可以有很大差异, 如胆囊底部肿瘤往往发展较大, 可以浸润横结肠以及周围脏器, 肝脏面胆囊癌则较早侵犯肝脏, 而颈部胆囊癌往往先侵犯肝门和淋巴转移。因而针对不同部位胆囊癌的手术方式与重点也不相同。底部胆囊癌手术前必须行肠道准备, 术中可能需行横结肠切除;肝脏面胆囊癌的肝切除范围宜适当扩大;而颈部胆囊癌肝管切除、淋巴清扫范围等都应扩大。此外,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 腹腔镜术中及术后发现的PCG亦不断增加。由于腹腔镜术中腹腔高压状态可能会促使肿瘤细胞腹腔内的播散和腹壁戳孔的转移, 多数学者认为术前明确诊断或高度怀疑为PCG的患者应推荐行开腹手术[8], 但也有认为腹腔镜可以作为PCG的诊断手段并可以行临床分期, 确定手术方式。

我们认为, 无论在开腹胆囊切除或腹腔镜术中, 术者应对所切除的胆囊标本仔细剖开检查, 尤其对PCG的高危患者, 检查胆囊壁有无肿块, 硬结或局限性增厚, 胆囊黏膜是否规则, 有无扭曲或变厚突起, 黏膜上有无乳头状物附着等。怀疑PCG者, 需行术中冰冻病理证实, 以确保避免造成漏诊和误诊。

参考文献

[1]黄志强.黄志强胆道外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780~781.

[2]马龙安, 张洁, 李继义.中晚期胆囊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 2005, 13 (4) :514~515.

[3]李荫山.胆囊结石与早期胆囊癌[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9, 19 (11) :650~651.

[4]曲永利.原发性胆囊癌3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7) :1690~1691.

[5]刘清, 刘瑞, 李昭宇, 等.38例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治分析[J].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8, 30 (2) :227~230.

[6]Yamaguchi K, Chijiiwa K, Saiki S, et a1.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70 operationsfor gallbladder carcinoma[J].Br J Surs, 1997, 84 (2) :200.

[7]陈立波, 王国斌.不同分期胆囊癌的外科术式选择[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8, 12 (4) :255~259.

原发性胆囊癌外科治疗 篇4

方法:对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之间在我院进行纵隔肿瘤32位病患进行术后研究,通过对32位患者的X射线检查以及胸部CT和病理分析来了解患者手术后的治疗效果。

结果:随访率达到96.88%,时间在5个月到17个月不等。其中:恶性肿瘤病患人数为9人,肺部转移和脑部转移各1例,在进行过放疗以及化疗之后病情好转,未进行二次手术;良性肿瘤患者13例,病情稳定,无复发现象;合并重症肌无力病患10例,3例需要进行术后药物治疗,15个月左右病症开始好转,7例手术效果良好,在术后半年后基本无并发症。

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要求很高,在术前需对发病部位进行胸部CT和X射线的诊断,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有针对性的治疗。

关键词:外科手术原发性纵隔肿瘤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01-01

原发性纵隔肿瘤类型复杂,主要包括:神经源性肿瘤、胸内甲状腺肿、淋巴瘤等,且肿瘤因着生部位不同,纵膈结构较为复杂,因而难于进行自然对比,在术前通常要进行CT与MIR的检查。[1]在此,笔者根据本源的治疗情况,对原发性纵膈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以此探讨在外科治疗原发性纵膈肿瘤中的临场效果以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案例来自本源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2例原发性纵膈肿瘤患者。女性12人,男性20人。平均年龄在38.5岁到45.2岁之间,其中20岁到50岁的患者有14例,在50岁以上患者为13例。其中症状不明显的人数为14例,占患者比例的43.75%,症状较为明显的18例,占患者比例56.25%,术后统计可得,生殖源性肿瘤4例,支气管囊肿与心包囊肿以及非特异性囊肿各1例,神经源性囊肿及胸腺增生各3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瘤与畸胎类肿瘤及囊肿各3例,而胸腺肿瘤数量多至13例。32位患者俱进行了X射线、胸部CT、病理分析的检查。

1.2治疗方法。32例患者进行了胸部外科手术。其中23例进行了肿瘤全切除手术,9例进行了姑息性切除手术;联合心包部分切除手术4例,联合肺叶切除6例;各有3位患者进行了腋下小切手术、颈部与胸部联合切口手術,10位患者进行了前外侧胸切口手术,6位患者进行了后外侧胸切口手术,7位患者进行了中央胸骨切口手术,胸骨正中次全开手术治疗。此次调研中无手术失败、死亡病例。其中恶性肿瘤患者在术后半个月后进行了3个疗程以上的放化疗,所有患者在2到6个月内通过X射线和胸部CT的复查。

2结果

此项临床调查中患者的随访时间5个月到17个月不等,32位患者的随访率达到96.88%。良性肿瘤手术后患者反映良好,无复发现象。合并重症肌无力病患10例,3例需要进行术后药物治疗。15个月左右病症开始好转,7例手术效果良好,在术后半年后基本无并发症。恶性肿瘤病患人数为9人,肺部转移和脑部转移各1例,在进行过放疗以及化疗之后病情好转,未进行二次手术。

3讨论

由于纵膈内胚胎发育机构类型复杂、组织器官众多,因此原发性纵膈肿瘤及其病变总类也较为复杂。因原发性纵膈肿瘤的类型不同,其好发部位也不同。[2]

(1)前纵隔比较常见的是畸胎瘤和胸腺瘤,在前心膈角区多出现脂肪瘤和心包囊肿这样的肿块。

(2)在中纵隔区出现淋巴瘤和支气管囊肿的几率比较大。

(3)后纵隔常出现的是节细胞神经瘤和神经鞘瘤以及神经纤维瘤等神经性肿瘤。

(4)在胸腔入口处,因年龄不同儿童多发淋巴管瘤,成年人多发甲状腺肿块。

所以,了解肿瘤的类型、好发地、组织来源,有助于对原发性纵膈肿瘤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定位。在纵膈肿瘤多数在反射性胸部检测时诊断出来,患者患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在中晚期可能会压迫临近的组织和器官。恶性肿瘤或者由良性转变成恶性的肿瘤发展速度较快,良性较慢。可通过超声波磁共振以及CT来检查等,如治疗需要还可以进行通过纵隔镜取活检来查明肿瘤的属性。[3]

因原发性纵隔肿瘤及瘤样受到生长方式、位置,大小、以及性质的影响,它的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在原发性纵隔肿瘤发病早期,其临床表现不明显,无明显的属性体征。

良性肿瘤及瘤样通常情况下都生长的比较缓慢,不发生病变的情况下:①只有生长到比较大的时候才会出现对周围器官的压迫症状,由于对腔静脉进行压迫,会导致颈静脉变粗、脖子和脸部以及头出现浮肿的现象;②若受到压迫的是气管,这会导致刺激性干咳和气急;③若膈神经受到压迫,则会导致呃逆现象或者造成膈麻痹;④当交感神经干受到压迫时,则会导致Horner综合征;⑤若出现声音嘶哑现象,则是喉返神经受到压迫;⑥若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很可能是迷走神经受到了压迫,此外还会引起心率变慢;⑦若食管受到了压迫,进食的时候会吞咽困难。

原发性纵隔肿瘤若呈恶性,发展速度通常很快,而且受到传染和压迫的临近组织器官被侵袭的程度高。临床症状在肿瘤还是很小的时候就会出现。有些肿瘤及瘤样在很床表现有特征性:①部分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会出现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②三分之一的胸腺瘤病患肌无力现象严重;③当畸胎瘤和皮样囊肿进到支气管里会导致咳出毛发或皮质物。

纵隔里组织器官众多,且因性质不同也十分复杂。在进行外科手术对肿瘤进行切除时,无包膜囊状肿瘤的摘除很可能会导致正常组织的损伤,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对原发性纵膈肿瘤手术的认识及技术必须都很好,否则容易出现医疗事故。手术的过程中要避免伤到血管。如有神经进入肿瘤及表面的现象时,从肿瘤外正常的分离,能够很大程度避免出现失误。在进行肿瘤分离的时候,对分离切开处的处理是要认清其剪切的组织,用点到实现肿瘤的分离可减小术后出血,也可以以纱布清除伤面渗血,在进行生物蛋白凝胶的喷涂。

参考文献

[1]张林,陈景寒,孟龙,等.支气管肺囊肿96例[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2,9(2):80

[2]黄立.纵隔肿瘤156例的诊治体会[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7,13(3):172-173

原发性胆囊癌外科治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5年1月——2005年1月我院共收治60例IV-V期原发性胆囊癌患者, 其中, 男39例, 女21例;年龄年龄31~65岁, 平均 (56.5±2.1) 岁;Karnofosky评分:中位70分 (40~90分) ;主要临床表现:右上腹部包块15例 ( 25.0% ) , 右上腹部疼痛者26例 (43.3%) , 发热5例 (8.3%) , 黄疸5例 (8.3%) , 恶心5例 (8.3%) , 无症状者4例 (6.7%) ;合并胆管结石、胆囊结石31例 (51.7%) , 有胆囊息肉史14例 (23.3%)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及临床特征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术疗法, 其中单纯胆总管引流术4例 (13.3%) , 单纯胆囊切除术6例 (20.0%) , 剖腹探查及取活检术9例 (30.0%) , 胆囊癌根治术1例 (3.3%) , 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引流3例 (10.0%) , 胆囊切除并胆总管空肠Y形吻合术3例 (10.0%) , 胆道内支架植入内引流术2例 (6.7%) , 胆囊切除并胃空肠吻合术2例 (6.7%) ;治疗组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学治疗, 采用FAM方案。患者手术治疗后10~14d开始用药, 每月使用氟尿嘧啶500~1 000 mg (共5 d) + ADM 20 mg (第1、3、5d) + MMC 10 mg (第2、4d) , 共用药6个月。治疗组手术方式为:单纯胆总管引流术5例 (16.7%) , 单纯胆囊切除术5例 (16.7%) , 剖腹探查及取活检术8例 (26.7%) , 胆囊癌根治术2例 (6.7%) , 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引流2例 (6.7%) , 胆囊切除并胆总管空肠Y形吻合术3例 (10.0%) , 胆道内支架植入内引流术2例 (6.7%) , 胆囊切除并胃空肠吻合术3例 (10.0%) 。

1.3 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的生存期是指从手术完成后至死亡或末次随访时间, 依照此时间计算出生存率, 化疗药物毒性反应按照WHO抗癌药物毒性反应标准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undefined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 P<0.05代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存率比较

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 随访率为100%。治疗组在手术治疗后加用化学疗法, 1年后生存患者27例, 占90.0%, 3年后生存患者22例, 占73.3%, 5年后生存患者12例, 占40.0%;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术疗法, 1年后生存患者23例, 占76.7%, 3年后生存患者14例, 占46.7%, 5年后生存患者3例, 占10.0%, 治疗组1、3、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 胆漏2例, 腹腔积液伴感染1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治疗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 胆漏1例, 无腹腔积液伴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化疗的主要副反应为骨髓抑制。

3 讨论

胆道系统肿瘤常有胆囊癌、肝外胆管癌和壶腹周围癌, 其中胆囊癌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 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率的第5位。胆囊癌早期无特异的临床表现, 极易被误诊为胆囊良性疾病, 当出现较明显的中晚期症状如皮肤巩膜黄染、上腹部包块及持续上腹部疼痛时再进行治疗时, 生存期较短、死亡率高和预后较差[3,4]。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 是胆囊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对Ⅰ、Ⅱ期患者, 仅采取单纯胆囊切除术即可取得良好的术后生存率;对于Ⅲ、Ⅳ期的患者, 常采用胆囊癌根治切除术, 对患者胆囊进行切除, 清扫胆囊床, 肝组织楔形切除加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对于V期患者, 常采用扩大的胆囊癌根治切除术, 切除患者胃、胆管或肝叶等[5,6,7]。

采用外科手术对实体瘤进行切除, 对早期患者疗效较好, 但对于进展期及晚期患者, 即使采取根治手术, 疗效均不理想, 因此对患者进行术后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8,9]。目前, 常对胆囊癌手术患者采取化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常用的化疗药物以5FU为主, 化疗方式多采取二联或三联用药[10,11]。术后对患者进行介入区域性化疗可以杀死体内手术未能完全清除的癌细胞, 能有效避免肿瘤的复发与癌细胞的转移。胆囊癌晚期患者, 由于波及的组织范围较广, 手术切除有一定难度, 通过介入区域性化疗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本研究中, 治疗组采用FAM方案对患者进行化疗, 患者手术治疗后10~14d开始用药, 每月使用氟尿嘧啶500~1 000 mg (共5 d) + ADM 20 mg (第1、3、5d) + MMC 10 mg (第2、4d) , 共用药6个月。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 随访率为100%。治疗组在手术后加用化学治疗, 1年后生存患者27例, 占90.0%, 3年后生存患者22例, 占73.3%, 5年后生存患者12例, 占40.0%;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手术疗法, 1年后生存患者23例, 占76.7%, 3年后生存患者14例, 占46.7%, 5年后生存患者3例, 占10.0%。治疗组1、3、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胆囊癌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化学治疗, 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志强.胆囊癌外科治疗:世纪回眸[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1, 16 (2) :69-72.

[2]金唐林, 高永忠, 黄永川.不同手术方式对原发性胆囊癌预后的影响[J].消化外科, 2006, 5 (6) :411-413.

[3]苏清华, 赵军, 马建仑.原发性胆囊癌62例的外科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2, 5 (2) :180-182.

[4]钱光相, 吴孟超.胆囊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7, 17 (9) :528-529.

[5]TAKADA T, AMABO H, YASUDA H, et al.Is postopera-tive adjuvant chemotherapy useful for gallbladder carcinoma?A phaseⅢmulticenter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 patients with resected pancreaticobiliary carcinoma[J].Cancer, 2002, 95 (8) :1685-1695.

[6]JULKA PK, PURI J, RATH GK.A phaseⅡstudy of gemcit-abine and carboplatin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in gallblad-der carcinoma[J].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 2006, 5 (1) :110-114.

[7]BEGER HG, GARNSAUGE F, BUCHLER MW, et al.In-traarterial adjuvant chemotherapy after pancreatioduodenec-tomy for pancreatic cancer: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occurrenceof liver metastasis[J].Word J Surg, 1999, 23 (9) :946-949.

[8]廖连生, 刘刚, 石景森, 等.原发性胆囊癌的综合治疗[J].肝胆外科杂志, 1999, 7 (l) :53-54.

[9]石景森, 王健生.胆道癌肿的辅助化疗新进展[J].医师进修杂志, 2001, 24 (4) :6-8.

[10]石景森, 任予.胆囊癌的综合治疗[J].医学临床研究, 2005, 22 (10) :1357-1359.

[11]马东阳, 王怀璋, 姚亚民, 等.紫杉醇和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胆囊癌17例临床观察[J].中成药, 2006, 28 (11) :3-4.

原发性胆囊癌21例手术治疗分析 篇6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1例中男8例, 女13例, 男女之比为1∶1.6, 年龄32~81岁, 平均61.5岁, <50岁4例, 51岁以上17例 (80.9%) , 其中51~60岁6例, 61~70岁8例, >80岁3例。病程5 d~20年, 平均17.5个月。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不适12例 (57.1%) , 黄疸3例, 腹胀2例, 腹部包块2例, 恶心呕吐3例, 发热2例, 消瘦1例, 无症状2例。21例术前均行B超, B超检查提示胆囊肿瘤14例 (66.7%) , 胆囊结石3例, 胆囊息肉1例, 胆总管结石1例, 胆总管结石1例, 胆总管占位2例。18例患者行CT检查, CT提示胆囊占位13例 (72.2%) , 胆囊结石2例, 胆囊息肉1例, 胆总管结石1例, 胆总管占位1例。

1.2 治疗方法

21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Nevin分期:Ⅰ期1例, Ⅱ期5例, Ⅲ期4例, Ⅳ期5例, Ⅴ期6例。Ⅰ期1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Ⅱ期5例中行单纯胆囊切除术4例, 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引流术1例;Ⅲ期4例均行胆囊切除术;Ⅳ期5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2例, 胆囊癌根治术3例;Ⅴ期6例, 行胆囊癌根治术2例, 剖腹探查术3例, 姑息性胆囊切除术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腺癌17例 (80.9%) , 其中高分化腺癌6例, 中分化腺癌4例, 低分化腺癌2例, 未分化腺癌4例, 粘液腺癌1例;鳞状细胞癌3例;类癌1例。

2结果

本组21例术后并发胆瘘1例, 2例患者因术后全身衰竭死亡, 病死率9.5%。出院的19例中15例 (78.9%) 得到随访, 其中1例Ⅰ期患者随访时仍健全, 已存活4年以上。Ⅱ期4例中1例术后1年死亡, 其余3例存活均已超过3年。Ⅲ期3例患者术后随访时1例存活已超过3年, 其余2例分别在术后1年、6个月死亡。得到随访的3例Ⅳ期及4例Ⅴ期患者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

3讨论

原发性胆囊癌早期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 且容易与胆囊结石、胆囊炎相混淆, 造成早期诊断较困难, 多数患者在手术时已属于晚期。本组50岁以上者占80.9%, 男女比例约为1 ∶ 1.6, 且多伴有胆囊或胆道结石, 术前确诊14例 (66.7%) , 误诊7例 (33.3%) 。分析本组误诊原因可能与原发性胆囊癌早期缺乏特异临床表现而不易发现, 常与良性肝胆疾病相似, 且常与胆囊炎、胆石症合并存在, 临床医生往往仅考虑到胆囊炎、胆石症而忽略了合并胆囊癌的可能有关[2,3]。根据本组诊治经验和结合文献[4,5], 我们认为, 临床上遇到下列情况者应高度怀疑有原发性胆囊癌的可能:①50岁以上的女性胆囊结石患者;②B超提示胆囊壁有局限性增厚>3.0 mm, 结石直径>3.0 cm, 且胆囊颈部嵌顿结合者;③合并有胆囊息肉样病变;④瓷瓶样胆囊;⑤胆囊结石合并胆胰管汇异常者;⑥以往曾行胆囊造瘘者。

B超是目前诊断胆囊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早期胆囊癌超声图像主要表现为隆起型病变和囊壁局限性增厚[6], 由于易受肠道气体及肥胖干扰, 故对可疑病例应行多体位、多方向检查, 必要时联合CT薄层扫描及增强扫描, 以提高术前检出率。晚近报道的超声内镜检查 (EUS) 、彩色多普勒超声[7]、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ET) [8]及胆囊双重造影[9]等, 已作为诊断胆囊癌的新方法, 故对怀疑有胆囊癌的患者应进行多种影像学检查。本组B超诊断率为66.7%, 我们认为, 对50岁以上的人群定期体检和B超普查, 特别是胆道结石、炎症、息肉样病变者, 定期复查或动态监测是提高胆囊癌早期诊断率的重要手段。应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 对可疑者可结合CT检查, 本组CT诊断符合率为72.2%, CT检查对厚壁型胆囊癌有特殊的诊断价值, 同时能清楚地显示胆囊壁和周围脏器受肿瘤侵犯的程度, 评估腔内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经上述各种检查仍不能确诊者, 应及时剖腹探查, 在做胆囊切除时应注意胆囊大小、形态, 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或囊壁增厚变硬或肿块硬结, 胆囊黏膜是否规则、有无坏死组织、局部隆起等。对可疑者应立即做冰冻切片明确诊断。

原发性胆囊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治疗胆囊癌的最佳选择[10]。手术方式主要取决于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 目前的主要手术方式有:①胆囊切除术, 适用于NevinⅠ~Ⅱ期患者;②胆囊癌根治术, 即胆囊切除加肝床楔形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 适用于NevinⅡ~Ⅳ期的患者;③姑息性手术, 即指各种退黄引流手术。近年来研究表明, 因胆囊壁淋巴管丰富, 胆囊癌可有早期淋巴结转移, 并且早期发生肝脏转移也不少见, 因此尽管是早期病例, 亦有根治性切除 必要。对于分期>Ⅲ期的患者, 只要有可能就应积极争取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本组3例Ⅱ期, 1例Ⅲ期患者行胆囊癌根治术后生存期均达到3年以上。我们体会, 对NevinⅡ期以上的体底部癌患者, 则应行根治术。包括距胆囊床2 cm范围有肝脏楔形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对胆囊颈部癌, 无论其侵犯胆囊壁哪一层, 均应行肝十二指肠韧带周围淋巴结清扫术。扩大根治术因其创伤大, 并发症多, 且不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故笔者不主张。总之, 由于胆囊癌术前诊断困难, 故在术中必须仔细探查, 尤其要重视对胆囊标本的剖检和送检, 对可疑病例术中宜行快速冷冻切片检查, 根据病理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彭淑牖, 钱浩然.努力提高我国胆囊癌外科治疗水平.实用肿瘤杂志, 2005, 20 (1) :5-6.

[2]罗丽霞, 马晓强.原发性胆囊癌35例临床分析.当代医学, 2009, 15 (28) :57.

[3]邹树林, 陈光.原发性胆囊癌误诊118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16) :3884.

[4]欧阳正晟, 蒋旭.意外胆囊癌:附15例报告.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9, 18 (2) :198-199.

[5]沈依, 王天翔.原发性胆囊癌31例临床分析.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9, 18 (2) :196-197.

[6]吕新生, 王志明, 孙维佳, 等.实用临床普通外科学.中南大学出版社, 18 (2) :196-197.

[7]Hiroki K, Yoshiki H, Akihiro I, et al.Ues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anomalous connection in pancreato-biliary disease.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5, 11 (7) :1018-1022.

[8]Koh T, Taniguchi H, Yamaguchi A, et al.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gallbladder cancer using positron emission tamography with fluo-rine-18-labled fluoro-deoxyglucose (FDG-PET) .J Surg Oncol, 2003, 84 (2) :74-81.

[9]石景森, 杨毅军, 赵凤林, 等.原发性胆囊癌44年诊治的临床回顾.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1, 6 (3) :137-141.

原发性胆囊癌外科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共对90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其中, 在进行手术治疗时, 在术中及术后发行胆囊出现了良性病变, 并经相关的病理学对其进行确诊, 为意外胆囊癌的患者30例, 将其作为A组, 术前进行拟诊且通过相关的病理学确诊为预期胆囊癌的患者60例为, 将其作为B组。全组女性55例, 年龄为52-75岁, 平均为 (61±5.6) 岁;男性35例, 年龄54~77岁, 平均为 (62±6.9) 岁。患者出现黄疸伴有腹痛22例, 右上腹疼痛30例, 右上腹疼痛伴有呕吐8例, 右上腹有不适反应25例, 黄疸5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进行超声检查, 40例需再次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50例再次进行CT检查。

1.2 临床方法

1.2.1 A组

单纯胆囊癌开腹根治术2例;腹腔镜下行单纯的胆囊切除手术3例, 单纯开腹胆囊切除手术5例;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再进行胆囊癌开腹根治术9例;行腹腔镜术在术中转为胆囊癌开腹根治术11例。

1.2.2 B组

行胆囊癌开腹根治术30例;姑息性胆囊癌切除25例;姑息性胆囊癌开腹切除术16例;胆囊癌开腹根治、T管引流手术15例;剖腹探查活检4例。

1.3 术后随访

术后对患者进行一个季度到五年的随访, 在术后第一年, 每季度患者需到门诊进行复查, 且进行相关方面的随访工作, 以后便每半年随访一次, 采用门诊复查、信件随访、电话等相结合的方式, 没有出现失访的病例[3]。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11.0统计学处理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运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的计算, 运用Log-Rank法对组间的生存情况进行比较。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在围手术期均没有出现死亡病例, 有10患者出现了胆瘘、切口裂开、肺部感染、腹腔脓肿等术后并发症, 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后均得到痊愈。A组患者在术后1、2、3年内的生存率为58.00%、32.50%、19.33%, B组患者在术后1、2、3年内的生存率为42.17%、7.65%、2.0%, 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详见图1, (χ2=5.69, P<0.05) 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Nevin分期在Ⅱ~Ⅳ期的生存曲线详见图2~4, (P>0.05) 没有显著性差异。在A组中胆囊单纯切除与再次进行胆囊癌根治术的患者其生存曲线详见图5, 再次进行手术的患者其生存时间明显优于胆囊单纯切除患者 (χ2=4.99, P<0.05) 。

3 讨论

早期胆囊癌多是在对良性胆囊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意外发现的[4]。在本次研究中, 在Nevin分期相同的条件下, 两组患者在生存情况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而A组Nevin分期在Ⅰ、Ⅱ期的患者其比例明显高于B组, 在病期上存在差异, 致使A组的生存时间明显高于B组。因此, 对于某些高危人群需定期的进行B超检查, 必要还可以加做MRI及CT检查, 以使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得到提高, 及早的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5]。在对意外胆囊癌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采用了标准的胆囊癌再次根治术患者, 其生存时间明显长于行单纯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 因此对于已经确诊的胆囊癌患者, 术后再次进行胆囊癌开腹根治手术是十分必要的。

摘要:目的 研究意外胆囊癌的外科治疗措施。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共对90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其中, 在进行手术治疗时, 术中及术后发现患者胆囊出现了良性病变, 并经相关的病理学对其进行确诊, 为意外胆囊癌的患者30例, 将其作为A组, 术前进行拟诊且通过相关的病理学确诊为预期胆囊癌的患者60例, 将其作为B组。结果 在Nevin分期中, A组Ⅰ、Ⅱ期病例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 (χ2=20.08, P<0.05) 。A组病例的生存时间明显高于B组病例。在Nevin分期一致的情况下, 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没有明显差异。A组中进行再次手术的病例, 其生存时间明显高于行单纯胆囊切除术的病例, (χ2=4.99, P<0.05) 。结论 意外胆囊癌患者的病期比预期胆囊癌患者的病期要早, 需要对意外胆囊癌患者采取标准的胆囊癌根治手术进行治疗。

关键词:意外胆囊癌,外科手术,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黄海林, 胡志前, 王毅, 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意外性胆囊癌预后的影响[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9, 18 (8) :124-125.

[2]陈流华, 郑朝旭, 余俊峰, 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意外胆囊癌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24) :67-69.

[3]徐协群, 刘卫, 李秉璐, 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意外胆囊癌的处理[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9, 17 (13) :1243-1245.

[4]张宪祥, 张炳远, 卢云, 等.胆囊癌并出血伴血凝块致梗阻性黄疸 (附1例报告) [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0, 54 (3) :265-267.

老年急性胆囊炎的外科治疗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患者, 入院时间:发病后24 h内19例, 48 h以内30例, 48 h以上11例。其中女性患者32例, 男性患者28例, 患者年龄60~69岁者25例, 70~79岁者30例, 80岁以上者5例, 平均年龄73.1岁。患者病程2个月~50年, 平均21.4年, 60例患者既往均有剑突下及右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史, 上腹部疼痛及墨菲氏征阳性者58例, 有上腹部疼痛伴畏寒发热者62例, 有弥漫性腹膜炎者9例, 局限性腹膜炎者31例, 轻度黄疸者15例, 60例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患者其中合并高血压病34例、慢性肺气肿23例、中风后遗症8例、糖尿病17例、心律失常14例、急性胰腺炎4例、严重低蛋白血症39例。60例患者均行B超检查:发现胆囊壁增厚粗糙、积液18例, 胆囊结石48例, 合并胆囊周围脓肿10例, 合并胆总管扩张以及胆总管结石7例。

1.2 手术方式

患者入院后进行全面评估, 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 在手术时机的选择上依据患者的年龄与重要脏器功能状况、发病情况轻重缓急、有无局部腹膜刺激征以及感染性休克的出现。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要求时间短, 创伤小、尽量争取完整、安全切除胆囊, 38例患者在24 h内急诊手术者, 22例患者经24~72 h保守治疗症状无缓解, 改行急诊手术。其中单纯胆囊切除41例, 胆囊造瘘4例, 胆囊切除并胆道探查7例, 胆囊部分切除术8例。全部病例均于术后胆囊床留置腹腔引流管。

2 结果

60例患者手术顺利进行, 术后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2例, 电解质紊乱2例, 经保守治疗均痊愈, 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 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我们知道老年患者反应迟钝, 机体应激能力较差, 免疫功能低下, 大多数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患者症状隐匿, 同时局部患处病理改变严重, 所以临床上故易致误诊和漏诊。患者入院时大多病情危重, 变化快, 容易发生并发症。同时由于老年患者其他多合脏器的功能减退。因此会给原发疾病的诊治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所以能够及时、正确的对于本病做出诊断, 使患者能够及时的得到有效的治疗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 降低患者病死率的关键。B超检查由于方便、费用低、实用, 应作为首选的辅助诊断检查方法。

老年胆囊炎患者一般均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严重的内科疾患, 患者主要脏器的储备功能逐步减退, 再加上严重感染的存在, 临床上会引发一个或多个主要器官的功能衰竭, 因此我们因为在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治疗过程中, 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以及合适的手术时机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老年人急性胆囊炎一旦确诊, 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 创造有利的手术条件, 尽早手术治疗。而选择手术方式的基本原则是有效、简单、快捷。对于合并有总胆管嵌顿的结石如果不能及时的取尽, 可以仅放置T管引流、二期经T管窦道用胆道镜取石。手术过程中发现手术野中胆囊三角解剖关系不清、局部粘连严重、胆囊萎缩的患者, 以及老年胆囊炎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不能耐受较大手术时, 我们可以行胆囊部分切除术[2,3]残存的胆囊壁黏膜可以用碘酒烧灼以及电灼破坏, 对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 术中探查胆囊三角因水肿、粘连重而显示不清楚, 不要勉强进行微创手术, 需要马上中转行开腹胆囊切除, 放宽中转的指征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

总之, 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病情重、进展快、治疗风险比较大;如果能够给予及时、正确的诊断, 采取积极有效果断的治疗措施, 正确手术时机的选择、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能有效增加治愈率, 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Las Ecs, Tam Pc, Paterson IA, et a1.Emergency surgery of severe acute cholangitis:the high risk patients[J].Ann Surg, 1990, 211 (1) :55.

[2]吕新生.“有关胆囊部分切除术”之我见[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1, 7 (5) :307-310.

[3]徐炳克, 胡乐书.胆囊大部分切除在胆道外科中的应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0, 9 (2) :178-180.

原发性胆囊癌外科治疗 篇9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老年,治疗时机,方式选择

近些年来,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快, 急性胆囊炎病发率也随之提高, 急性胆囊炎作为临床多发性与常规性的急性腹部病症, 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选择最佳治疗手术方法与治疗时机, 是疾病治疗的重点[1]。作者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82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 其中41例患者行早期胆囊切除术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82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41例。其中研究组男21例、女20例, 年龄50~81岁, 平均年龄64.9岁。临床表现:13例右上腹压痛、10例反跳痛、11例肌肉紧张、7例黄疸。合并症状:14例高血压、12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7例慢性支气管炎。实验室检查:19例胆囊结石、10例胆囊增大、5例周围渗出、4例胆总管扩张、3例胰腺形态改变。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 年龄53~83岁, 平均年龄63.1岁。临床表现:12例右上腹压痛、11例反跳痛、10例肌肉紧张、8例黄疸。合并症状:13例高血压、13例冠心病、7例糖尿病、8例慢性支气管炎。实验室检查:17例胆囊结石、11例胆囊增大、6例周围渗出、3例胆总管扩张、4例胰腺形态改变。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 均给予非手术治疗, 主要给予常规处理, 补液、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禁食等, 采用厌氧菌、阳性细菌与革兰阴性广谱抗生素服用, 加强心肺功能的支持治疗。

研究组:待患者基本体征稳定, 在发病3 d内, 给予早期胆囊切除术治疗。

对照组:待患者基本体征稳定, 在发病3 d之后, 给予延期胆囊切除术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与渗出对比:研究组手术时间为 (93.1±39.2) min, 术中出血量为22 ml, 组织粘连情况:17例轻度、5例中度、5例重度, 术中3例渗出。对照组手术时间为 (102.5±47.6) min, 术中出血量为35 ml, 组织粘连情况:25例轻度、8例中度、8例重度, 术中27例渗出。研究组术中出血、组织粘连、术中渗出情况比对照组明显要轻微,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与费用比较:研究组住院时间为 (13.7±5.8) d, 住院费用为 (3525±224) 元, 术后出现14例并发症。对照组住院时间为 (23.2±9.9) d, 住院费用为 (4728±244) 元, 术后出现29例并发症,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与费用比对照组明显要少,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胆囊是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构造, 有浓缩和存储胆汁的作用。胆囊分为“底、体、颈、管”四个部分, 颈部连接胆囊管。胆囊壁由黏膜、肌层和外膜三层组成。根据临床定义, 胆囊炎是由化学性刺激、细菌性感染所致, 胆囊炎属于胆囊常见病症, 临床腹部外科中, 发病率仅少于阑尾炎, 且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提升。当胆囊炎呈急性发作时, 主要由急性腹痛表现, 影响胆囊的排空功能, 92.8%的胆囊炎由胆结石继发, 若发展为胆总管感染、胆囊炎坏疽性, 极易导致死亡[2]。

老年患者由于人体差异性、病例改变等多类因素, 某些患者手术时机不能局限于3 d界限, 发病3 d后, 实施手术治疗, 其并发症发生率比3 d手术者明显要高。在本组实验中, 有1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发生率为34.1%, 比对照组29例 (70.7%) 明显低。这说明, 早期手术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早期手术治疗能够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降低住院费用,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伍家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几点体会.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2008, 5 (5) :369.

上一篇:进口跨境电子商务下一篇:商品林木采伐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