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林木采伐管理制度

2024-08-18

商品林木采伐管理制度(精选8篇)

商品林木采伐管理制度 篇1

林木采伐管理是林业部门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包括林木采伐项目的批准、采伐过程中的进度管理、采伐范围管理等。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 很多林业部门对林木采伐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逐渐提高, 在林业部门内部设置专门的林木采伐管理部门, 对林木采伐工作设置专业人员进行管理, 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林木采伐管理依旧存在较多的问题, 信息化不足是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 林木采伐管理也要逐渐信息化, 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进, 从而使林木采伐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传递, 并且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以提高林业部门的管理水平。

1林木采伐信息化管理现状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 各种科学技术的应用, 使林业部门开始致力于信息化改革。我国的林木采伐信息化建设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 对林木采伐系统的现状进行改进。我国林木采伐信息化主要是指在林木采伐的过程中对林木采伐的全过程都实行信息化管理, 从而使林木采伐工作管理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近年来, 我国林木采伐系统信息化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 林木采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也逐渐改进, 逐渐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背景。比如林业部门逐渐开始尝试实现联网管理, 对林木采伐的范围、时间等进行统一化的规范管理, 使林业部门的发展得到极大的促进。但依旧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第一, 林木采伐管理信息化意识不强。当前很多林业部门虽然在努力加强对林木采伐工作的管理, 积极制定林木采伐管理的规章制度, 对林业部门的各项工作进行协调, 但由于大部分林木采伐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手段, 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表现出缺乏林木采伐管理知识以及林木采伐管理的信息化意识比较淡薄等现象, 对于林木采伐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影响, 比如在林木采伐管理工作中, 各种程序的完成进度较慢, 仅存在对采伐数量上的管理, 其它方面的管理还未实现信息化管理, 出现问题的时候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传递, 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 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 对林木采伐过程中的各种记录也采用人工记录的方式, 很容易导致各种信息的丢失, 管理不规范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第二, 林木采伐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林木采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有的地区有人私自采伐, 出现了管理的盲区, 林业部门对林木采伐工作的管理要求更高, 但是林木的采伐管理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很多林业部门对林木采伐管理处于比较随意的状态, 即使是实现信息化管理, 也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

2林木采伐管理信息化发展策略

2.1 转变传统的林木采伐管理观念

林业管理是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林木采伐具有巨大的经济利益, 因此很多人有违规采伐的现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林木采伐管理模式创新, 需要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改革, 在信息化时代, 应该要加强信息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在林木采伐管理中的应用, 使林木采伐管理效率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从而促进林业部门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当前林业部门在发展过程中, 对林木采伐管理信息化认识的程度还不高,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因此未来林业部门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林木采伐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认识, 建立完善的林木采伐管理体系, 对林木采伐管理工作进行细分, 确保不同人员的责任可以得到有效的落实。

2.2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要想在林木采伐过程中实现信息化管理, 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要加强对各种信息技术设备的完善, 比如要加强林业部门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 对林木采伐工作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就当前形势而言, 我国的林业部门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不够, 国家对这部分的投入也不足, 比如网络建设、电脑硬件的配备等还不足, 使林业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因此, 在林业部门的改革过程中, 首先需要对各种信息基础设备进行完善, 为林木采伐信息化管理提供一定的支持。比如加强林业部门、基层林业站的计算机设备的配备、加强信息管理体系的研究和构建等, 从而使林木采伐管理信息化基础得到完善。

2.3 加强林木采伐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完善

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过程, 林木采伐管理只是林业部门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内容, 在管理过程中, 应该要完善信息化管理机制。首先, 林木采伐管理人员要明确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维护林木采伐过程有序推进的责任, 比如对于各项采伐手续的审批、采伐过程的管理, 都应该要随时掌握各种情况, 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 确保各项采伐工作的有效。其次, 要建立完善的信息传递体系。一方面要建立自上而下的领导管理体系, 以便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对林木采伐管理中的各项任务以及相应的工作进行有效地传递, 从而使林木采伐管理能够得到有效的监控。另一方面, 林业部门还应建立一个比较明确的横向管理体系, 即在林木采伐管理的小组或者部门内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加强各项管理工作任务的传递以及各项任务完成情况的汇报, 使林木采伐管理工作可以实现有序地推进, 从而使林木采伐管理实现规范化和信息化发展。

2.4 加强林木采伐管理与资源数据动态管理相结合

资源数据是林业部门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数据, 林木采伐数据与资源数据进行有效地结合, 可以使一个地区的资源数据更准确, 实现资源数据的动态管理, 可为领导提供可靠、准确的决策理论依据, 也可为林业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3结语

综上所述,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 林业部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于当前的时代, 加强林木采伐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林业部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林木采伐管理过程中, 信息化是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为实现信息化管理, 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比如加强信息管理体系的完善, 加强各种基础设施的配备等, 都是提高林木采伐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摘要:林木采伐信息化是林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 在林木采伐过程中加强林木采伐信息化管理, 可以提高林木采伐的管理效率, 促进各项管理工作准确及时完成。文章对当前林木采伐信息化管理的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旨在提高林木采伐管理水平。

关键词:林木采伐,信息化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郭旭亮.林木采伐调查设计中的信息管理[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2 (8)

[2] 井忠国, 王庆斌.浅谈林业信息化建设与森林资源管理[J].才智, 2013 (12)

[3] 王喆.浅谈如何加强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 (9)

[4] 刘晓军.浅谈林业管理信息化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5)

商品林木采伐管理制度 篇2

甲方:苍溪县林业和园林局 乙方(采伐业主):

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明确责任,根据《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列》、林木采伐管理有关规定和苍林发„2010‟37号、苍林发„2011‟13号文件规定,特签订本责任书。

一、甲方的责任:

(一)按规定及时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

(二)作好技术指导。

(三)适时组织伐区验收。

二、乙方的责任:

(一)在实施林木采伐作业时,须遵守如下规定,否则造成“超范围、超量、超强度”或乱砍滥伐的违法责任,由乙方负责。

(二)要具体落实好采伐负责人,采伐监督员和伐倒木检尺人员。

(三)要严格按采伐许可证(NO:)规定的地点、树种、数量、方式、时间实施采伐,实施边采伐、边检尺,采伐数量要逐日结清,记好木材采伐日记账,掌握采伐进度,当采伐蓄积量达到设计规定时,必须停止采伐,避免超伐。违反规定的,收回采伐许可证,终止采伐,并承担法律责任,自觉接受林业主管部门的处罚。

(四)负责在村务公开栏等场所张贴审批好的《林木采

伐许可证》复印件,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五)乙方在领取林木采伐许可证后,应当按采伐许可证核定的采伐面积更新造林,对未按规定完成更新造林任务的,停止次采伐审批。

(六)采伐结束后及时搞好伐区清理;运输木材必须依法申办木材运输证。

(七)林木采伐结束后15天内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或林业主管部门申请伐后验收。

(八)做好林木采伐相关补偿,不拖欠采伐工人工资,确保林区稳定。

(九)加强安全生产,注意采伐人员及车辆安全;出现安全事故一律自行负责;做好林区森林防火工作,严禁携带火种入山或在林区非法用火。

三、本责任书一式三份,甲、乙双方、中心林业站各一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苍溪县林业和园林局(盖章)代表(签字):

乙方(签字):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林木采伐改革排民忧 篇3

回忆起此项改革前的情形,代远告诉记者:他经营山林已经20多年,由于采伐指标都在木材贩子手里,林农卖木材需通过木材贩子,无法直接面对市场,木材贩子则获得了高额的中间差价。每立方米木材采伐指标黑市价格在150元至200元之间。无法拿到采伐指标的农民,只能将林木贱卖给有指标的商贩,或者以黑市价格从木材贩子手中购买指标。

代远说,自2009年开始,湖南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商品材采伐指标“入村到户”工程。随着林木采伐指标阳光分配政策在全省的全面推行,采伐指标由“封闭式”管理逐渐转为“开放式”管理,分配过程的透明度有了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林农从中获益,享受到了政策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据了解,为解决过去林木采伐指标下达难的问题,湖南省林业厅以“革系统内部的命”的决心,把它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作来抓,要求各级林业部门在拿到本年度的商品材采伐指标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下达至下一级,并将采伐指标最终下达到农民或其他林权所有者手中,其他任何人不得占有。在下达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在本地区的报纸、电视台、电台等公共媒体上公开,保证指标分配“阳光操作”。记者在洪家村采访时见到了一份“洪家村2013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到户安排表”的公告,就张贴在村民代远开的超市门口。哪户人家分到了多少采伐指标,公告上面一清二楚。

湖南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说,推行林木采伐指标“入村到户”,其最终目的在于保障林权所有者的林木处置权,以提高农民的林业生产积极性。

如今,这个初衷已经实现。由于采伐指标“入村到户”,不仅减少了中间环节,铲除了腐败的土壤,节省了成本和开支,而且满足了林农的采伐需求,提高了林农的经营收益,促进了林业生产的有序开展。

林木采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4

1 林木采伐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过度采伐现象频出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且由于林木采伐管理不到位, 很多林木经营者单纯地对林木进行随意采伐, 不按批准的设计范围及设计标准采伐林木或不经过批准便进行林木采伐, 过量采伐给森林资源带来了巨大危机, 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 也给正常的森林经营活动造成资源不足的压力, 造成了严重的林木资源损失。这种传统的采伐思想造成了采伐管理不到位, 且缺乏科学性、可持续性。

1.2 政策落实不到位

国家林业主管部门为适应新形势下林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林木采伐管理的政策及措施, 例如“对工业原料林采伐限额实行单列, 并由经营者自主确定采伐年限;农田防护林的更新采伐年限可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进行确定;下放毛竹采伐限额, 取消国家备用限额”等。但这些改革政策在各地的落实情况各不相同, 有的地方做得很好并有创新, 但也有部分地区改革政策落实不到位, 监管服务也不到位, 未把国家出台的惠民政策全部落实到广大林农身上, 给林农的利益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1.3 调查设计存在缺陷

在林木采伐管理工作中, 调查设计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前期工作。但在林木采伐调查设计中仍然存在着调查设计队伍业务能力差、设计水平低、精度不高、责任心不强等现象, 甚至个别地方不实地勘察进行伐前设计, 造成设计误差较大, 这样就不能保障每个伐区的调查精度与质量;部分林业主管部门还存在以虚假调查设计骗取林木采伐许可证, 给林木资源造成进一步损失。

1.4 管理机制和模式不适宜

通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 我国林木采伐管理的政策法规已初步形成体系, 采伐管理改革也取得一定成效, 但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后的新形势下, 现行的部分采伐管理机制和模式与当前林业发展的要求仍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林业主管部门的采伐管理环节偏多, 林农办理林木采伐证仍不便捷;管理规定过多、过细, 落实难度比较大, 使林木经营者和管理者都很难具体实施;在少数地区权力寻租现象依然比较突出, 存在林木限额指标随意分配等现象;有的地方对林木采伐管理过于严格, 以保护资源为名义无限上收采伐指标的审批权, 严重影响林农的正当经营和收益。

2 优化林木采伐管理的对策

2.1 优化林木的采伐管理方式

一是实行林木采伐公示制度, 加强林木指导和监督。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宣传林木采伐管理政策, 并及时公布林木采伐限额;对于林木采伐计划及符合条件的采伐林区, 要在林业主管部门告示栏或官方网站公开进行公示。林业主管部门应及时公开答复林木经营者对采伐审批或采伐计划的质疑。同时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及相关监督机构应加强对林木采伐指标分配及审批的监督, 并定期公布检查监督结果, 对于采伐指标分配不合理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及严肃处理。二是完善林木采伐管理办法。完善相关林木采伐管理办法, 例如, 对林木采伐进行限额管理, 以林木经营方案为基础, 确定各年度林木采伐总量;对林木采伐实行由蓄积量的单项控制;皆伐作业要制定木材年度采伐计划, 并对计划进行备案, 并要严格按照采伐的实际面积实行控制[1,2]。三是进行林木采伐分类管理。非林业用地上的林木资源, 不实行采伐限额管理, 可由林木经营者自主采伐及经营;对于林业用地上的林木资源, 要对采伐量进行严格控制, 并且纳入采伐限额管理;对于商品林的抚育采伐或其他采伐指标, 可占用主伐指标, 并且商品林采伐指标可结转使用;对于重点公益林, 要严格保护森林资源, 不可进行任何形式的采伐活动;而对一般公益林只能进行抚育采伐和更新采伐, 切实保护公益林资源, 并要重点加大、中、幼林的抚育工作, 公益林的采伐指标不可结转使用。

2.2 简化林木采伐管理环节

林业主管部门要简化林木管理的相关环节, 为经营者提供林权审核、伐区调查设计以及审批发证等多种服务。为简化林木经营者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步骤, 可在所在地的乡、镇林业工作站就近办理。有条件的地区在确认林权后, 可实行简易的伐区调查设计, 林业主管部门由过去的“伐前设计、伐中检查、伐后验收”的全过程无缝管理, 变成以林木经营者的自我管理为主, 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为林木经营者采伐林木提供监督管理和指导性服务, 主要负责林木采伐的审核、审批、发证及对违法采伐林木、运输木材案件的查处等项工作[3,4]。

2.3 改革和完善林木采伐管理与设计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林木采伐管理和设计队伍建设。通过加大林政管理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 努力提高林政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监管水平。要提高林业调查质量和设计精度, 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高调查设计队伍的综合素质。同时加大投入力度, 增加软、硬件设施建设,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开发和推广新的调查技术和方法, 提高调查设计的整体水平。二是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加强对乱砍滥伐林木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切实维护国有、集体森林资源及林木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坚决打击无证采伐、盗伐、超面积、超蓄积采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严重违法行为, 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严厉打击顶风作案的破坏森林资源案件, 充分保护和适度利用森林资源。

参考文献

[1]肖兴威, 袁少青, 蒋成乡.坚持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保障和促进林木持续快速发展[J].林木资源管理, 2004, 5 (10) :5-9.

[2]龙新毛, 张向前.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改革的探讨[J].林木资源管理, 2005 (1) :14-17.

[3]马文乔, 陆守一, 孙美娟, 等.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系统中数据更新方法的探讨[J].河北林果研究, 2006, 21 (4) :385.

拜城县林木采伐管理规定 篇5

(2009年5月21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林木采伐管理,保护、发展森林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县范围内从事林木采伐、植物采挖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县林木采伐管理工作。

第四条

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责任制,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全县森林采伐管理主要负责人,各乡(镇)场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为其辖区内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第一责任人。

第五条

乡(镇)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乡(镇)场、村护林组织,划定护林责任区,订立护林公约,配臵专职或兼职护林员,落实护林责任。

第六条 对森林采伐或管理中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举报的权利和义务。对各类举报案件,各乡(镇)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协助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及时查处。

第二章

森林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计划管理

第七条 森林采伐限额是采伐森林、林木蓄积的最大限量。凡采伐胸径5厘米以上(含5厘米)的林木必须纳入森林采伐限额管理。

第八条 森林采伐限额是包括总量限额和按采伐类型、消耗结构设臵的分项限额。在总量限额控制下,除抚育采伐、低产林改造可占用主伐限额,其他各分项限额不得互相挤占、挪用。

采伐类型分为主伐、抚育采伐、更新采伐、低产(效)林改造和其它采伐。其它采伐是指因风灾、雪灾、水灾、病虫危害、火灾、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和工程建设占用(临时占用)、征用林地的特殊情况确需对有关森林、林木进行的采伐。

消耗结构分商品材和非商品材。

第九条 凡采伐森林、林木作为商品材销售的,必须纳入地区制定的木材生产计划,实行立木蓄积和木材产量双项控制管理; 第十条 采伐限额及采伐计划,由县人民政府按地区下达的商品材采伐限额结合本县实际确定采伐限额,委托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采伐限额内以辖区内各乡(镇)的森林资源,各树种蓄积量,以及各树种成、过熟林蓄积量为依据,分解落实到村、组、地块,汇总后经公示7天无异议后报县人民政府党组批准后将采伐计划下达到各乡(镇)人民政府,下达时间在每年1月底以前。第十一条 县人民政府可以单列一部分商品材采伐指标,用于因征占用林地、自然灾害所造成林木损失的采伐及依法查处森林案件所造成林木损失的计划。

第十二条 非商品材采伐限额以农民自用材(抗震安居、防洪等)为主。非商品材采伐限额由乡(镇)场按县人民政府下达的非商品材采伐限额实行总量控制,按程序报批。

第三章

凭证采伐管理

第十三条 凡采伐森林、林木必须按规定申领《林木采伐许可证》,按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

第十四条 采伐方式和要求:

1、成过熟林(20年以上)占80%以上,中幼龄树木(15年以下)占20%以下的异龄林,可实行皆伐。皆伐面积一次性不得超过5公顷。

2、中幼龄树木多的异龄林,应当实行择伐。择伐的蓄积强度不得大于单个小班地块的40%,伐后林分的郁闭度应当保留在0.5以上。

3、幼龄林、中龄林应当进行抚育间伐。抚育间伐遵循砍小留大、砍密留疏、砍劣留优的原则,抚育间伐强度不得超过20%。

4、对不符合经营目的的低劣林,应当进行低产林改造。改造的主要对象是:

⑴郁闭度在0.2以下的疏林地。

⑵经多次破坏性采伐的残林或多代萌生无培育前途的林分。⑶遭受严重病虫害、火灾等自然灾害的林分。

第十五条 对下列林木,确需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必须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进行:

(一)水库周围的森林和林木;

(二)木扎提河、卡普斯浪河、台勒维奇河、喀拉苏河、克孜尔河等主要河流及支流两岸的森林和林木;

(三)省道和县乡主要道路两侧的森林和林木;

(四)生长在戈壁和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的森林和林木;

第十六条 山区和平原区天然林、名胜古迹及湿地保护区内的森林和林木严禁采伐

第十七条 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争议的,在林木、林地权属争议未解决以前,任何一方不得砍伐有争议的林木。

第十八条 对县域内的珍贵树木和林区内具有特殊价值的植物资源,应当认真保护;未经自治区、地区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不得采伐和采集。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树木,是属于珍贵树木的,应按此项规定进行管理,否则就是违法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十九条 对古树名木应当逐棵登记建档,设立保护标志,禁止采伐、损毁和擅自移植。因科学研究、工程建设确需移植古树名木的,应当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四章 《林木采伐许可证》的申请和核发

第十九条 采伐林木由林权单位或个人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林木采伐申请书》。集体经济组织的林木,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方可提出申请;

(二)林权证或其它有效法律证明;

(三)采伐计划指标批准文件;

(四)乡镇场林业站现场勘验报告。第二十条 林木采伐报批程序:

(一)国有单位的林木采伐,由国有单位提出申请,报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的林木采伐,由实际生产经营管理林木的单位和个人提出申请,逐级报组、村、乡(镇)场审批,经村民大会讨论同意后公示7天,乡镇场主要领导签字加盖乡人民政府公章,由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采伐证;

第二十一条 核发采伐证的部门,要严格审核采伐申请者提交的有关申报材料。符合发证条件的,应当在提交齐全、有效的申报材料之日起十五日内核发。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在前款规定期限内说明理由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二十二条 审核发放采伐证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格审核有关申请材料,对提交的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核发采伐证;

(二)采伐证填写的采伐内容必须与林木采伐申请书、现场勘验报告的有关内容一致,不得漏填、涂改和虚开采伐数量;

(三)发证采伐总量不得超过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计划;

(四)采伐地点必须落实到山头地块,并注明四至界线,实行一小班一证;

(五)必须缴纳造林更新保证金,标准为30元/株。

(六)采伐证规定的采伐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30天。

第二十三条 审批权限:单批次采伐量在30m³以下的由县林业局审批;单批次采伐量在30--60m³的由县林业局报县分管领导审批;单批次采伐量在60--250m³的由县林业局报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或党组研究决定审批。乡、村两级无权审批办理林木采伐证及收取育林基金,对未报而批采伐林木者将予以处罚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县林业主管部门在核发采伐证时,应要求林权单位或个人将采伐证规定的项目和控制指标及采伐须知,在采伐作业前告知采伐实施者。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

(一)上采伐后未及时完成更新造林任务的;

(二)林木权属不清或存有争议的;

(三)未纳入木材生产计划的;

(四)林木未达主伐年龄而申请主伐的,而低产林改造、遭受自然灾害及征占用林地需要采伐林木的除外;

(五)上发生重大盗伐、滥伐森林案件、森林火灾或者大面积严重森林病虫害,未采取预防和改进措施的;

(六)因征占用林地采伐森林、林木,但未取得《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或批准文件的;

(七)采伐森林火灾过火林木未提供县级以上森林防火机构关于火灾受害情况证明材料的;

(八)采伐病虫害林木未提供县级以上森防部门病虫受害情况证明材料的;

(九)未按规定提交有关证明材料或提交的证明材料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第五章

林木采伐许可证的管理

第二十六条 《林木采伐许可证》是采伐森林、林木的法律凭证,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统一印制,统一编号,统一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翻版印制,不得伪造、涂改和买卖。

第二十七条 空白《林木采伐许可证》由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到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取,确定专人管理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

第二十八条 《林木采伐许可证》的主要内容填写应完整规范。主要内容包括采伐单位或个人、采伐地点、采伐方式、采伐树种、采伐面积以及四至、采伐蓄积量、出材量、采伐期限、发证机关和发证人签章等。

第二十九条 林木权属发生流转,双方应当到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林木权属变更登记手续,由受让方凭林木权属登记证明申请转让林木的采伐许可证。

第三十条 《林木采伐许可证》应发给实际生产经营管理林木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十一条 发证部门必须建立健全林木采伐审批登记和以乡(镇)场为单位建立林木采伐计划消减台帐制度,并逐级汇总,定期上报核发情况。回收的旧《林木采伐许可证》(存根)应妥善保管,保管期限为5年。

第六章

采伐作业要求与监督

第三十二条 采伐单位和个人在取得《林木采伐许可证》后,应在规定的采伐期内实施采伐作业。实行采伐面积和采伐蓄积双项控制。一个采伐作业区内采伐面积和立木采伐蓄积的允许误差不得超过5%。

第三十三条 采伐作业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林木采伐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不得越界采伐或者遗弃已采伐的林木;

(二)抚育间伐、择伐和渐伐作业实行号树伐木,先伐除病腐木、风折木、枯立木以及影响目的树种生长和无生长前途的树木,保留生长健壮、经济价值高的树木;

(三)控制树倒方向,固定集材道,保护通讯、电线、电缆设施及其他保留树木。

(四)伐根高度不得超过10厘米;

(五)林木采伐实施过程中,采伐面积、蓄积或出材量有一项达到《林木采伐许可证》规定的,应立即终止采伐。确需继续采伐的,必须重新申请,报经原发证部门批准,重新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

第三十四条 各乡(镇)场林业站要加强对伐区采伐作业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建立伐区生产管理档案,对违反采伐作业规定的,应当停止采伐,直到纠正为止。

第三十五条 林木采伐完毕后,采伐单位和个人应当在伐后七日内向发证机关申请伐后验收,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采伐界线、采伐树种、采伐强度、采伐数量和伐区木材的利用情况等,并签发伐区采伐作业质量验收证明。伐区作业质量检查验收办法由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三十六条 采伐林木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按照采伐许可证规定的地点、期限、面积、树种、方式、数量实施采伐。因特殊情况不能在采伐证规定的期限内完成采伐任务的,采伐单位必须在采伐许可证规定的有效期内,申报延期手续,经发证单位同意,并在采伐许可证上签署意见后,方可延期采伐。对任意超过采伐期限、面积、四至、数量采伐和易地采伐,或不按采伐证规定树种、方式采伐的,一律按滥伐林木论处

第三十七条 伐区已伐倒,但年终未运出的木材,须结转下一运输销售的,必须经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核实批复后,原则上在次年6月30日以前销售运输(半成品或成品)完毕,原木不得外运。

第三十八条 集体林木销售必须经过村民大会研究,确定底价后由县林业局组织公开竞价拍卖,乡镇场人民政府领导及林业站人员参加并监督,拍卖所得必须存入指定账户,待采伐迹地更新完成通过验收后方可使用。若在拍卖过程中出现违规情况,县林业局及乡镇场人民政府有权立即终止。

第七章

采伐迹地更新

第三十九条 采伐林木的单位和个人,对采伐迹地应于采伐后15日内清除树根,在规定期限内及时更新。要求必须在采伐后的当年或者次年4月15日前完成更新任务,杜绝返荒现象。

第四十条 更新的质量必须达到以下标准:当年成活率应当不低于85%,三年后保存率应当不低于80%;

第四十一条 更新造林应当执行有关造林规程,做到适地适树,细致整地,良种壮苗,密度合理,精心栽植,适时抚育。

第四十二条 森林更新后,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更新面积和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填写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情况调查表和验收证明,检查验收合格后将造林更新保证金退还林木采伐申请单位和个人。

第四十三条 林木采伐申请单位和个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和更新质量要求完成更新,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使用其缴纳的造林更新保证金用于采伐迹地更新造林。

第八章 责任追究

第四十四条 盗伐、滥伐林木的,按照《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非法采伐(采挖或移植)、毁坏珍贵树木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买卖《林木采伐许可证》的,由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买卖的证件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买卖证件价款1至3倍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伪造《林木采伐许可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场人民政府不认真履行职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和经办人的责任。

(一)违反本规定,制定和下达森林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计划指标的;

(二)擅自截留、挪用、挤占和调增森林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计划的;

(三)林木采伐管理混乱、伐区监管不力,导致辖区内发生破坏森林资源重大和特大案件的。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核发采伐证的,追究发证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对直接责任人除取消发证资格外,并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 伐区现场勘验人员进行现场勘验,超过允许误差,要查清原因,属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弄虚作假、伪造勘验报告的,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纠正,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完成更新造林任务;逾期未完成的,可以处应完成而未完成更新 9 造林任务所需费用2倍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连续两年未完成更新造林任务的;

(二)当年更新造林面积未达到应更新造林面积50%的;

(三)更新造林当年成活率未达到85%的,三年后保存率未达到80%的;

(四)植树造林单位未按照县人民政府的规划要求按时完成造林任务的。

第九章

附 则

林木采伐分类管理改革的几点思路 篇6

基于我国的林业资源的利用现状建立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 采取了限额采伐的方式, 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地完善着自身。近年来,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使得森林资源的采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对林木资源实行分类经营管理, 成为了林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不仅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资源的综合效能, 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还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农林产品和林木资源的现实需求, 为人民服务。对于林木采伐分类管理进行改革, 有利于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合一, 既能满足人们对林业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 又能使林业资源实现循环利用, 促进可持续性发展。

2 林木分类区划管理的目的

对林木实行分类区划经营就是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 充分发挥森林五大林种的生态效应和社会效益, 在结合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发展一种全新的林业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这完全符合当今社会对林业领域的生态方面和经济方面的综合要求, 能够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多重功效。

为了促进我国林业资源实现长远性、可持续性发展, 贯彻落实天然林保护工程工作, 需要对林木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和经营, 为我国林业的重大改革作出贡献性的关键一步, 这也是具有全局性的重大举措。其中, 要想对林业进行分类经营首先要对森林进行分类经营, 而森林分类经营需要以对林木分类区划为前提, 这几个环节环环相扣。真正做到对森林进行分类区划, 需要从天然林保护工程入手, 将森林进行细致的分类, 按照商品林区、一般生态公益林和重点生态公益林的特点和规律, 灵活调整经营管理的方法, 注重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要坚持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实现三者的和谐统一。最终目的是为了构建一种比较完善的生态森林运营体系, 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整个林区的持续、平衡、稳定发展。

3 分区施策和分类管理改革依据与原则

3.1 分区施策及其分类管理改革的依据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中共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应严格遵循严密保护、主动发展、科学管理经营、持续发展林业资源和林业分类经营及管理的基本方针, 并时刻保持以加快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创新的资源管理为主要任务的管理和发展精神, 并努力做好分类管理和分区经营, 着力于改善采伐的管理制度等等, 可以有效落实国家关于分区施策和分类管理的改革意见。

3.2 森林分类区划与经营管理的原则

第一,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能够根据地区的自然环境因素的变化和特征, 制定不同的措施, 做好灾害预防和治理的准备工作, 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生态环境领域全方位的维护, 根据森林防护和防灾等的需要因害设防、因地制宜和因虚施策。

第二, 坚持生态第一的原则。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对森林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之前要把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天然林、保持河流清洁等放在首要地位, 一切以保护环境, 保护自然为工作核心。

第三, 坚持规模适度的原则。在进行林木分类时, 需要将同类型的林木相对集中地成片分布, 既方便进行集中管理和维护, 进行整体的营养和治理, 实现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模式, 还能够发挥规模效应, 提升整体的经济效益。

第四, 坚持重点保护的原则。对于森林资源所处的江河源头、湖泊周围、山脉的脊部地带或者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区域, 需要对其进行重点维护, 注重对环境和生态脆弱程度的细致划分, 进行重点保护。

第五, 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森林实施分类区划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与国家颁布的林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发展战略保持同步, 无论中期、长期, 都要在方向上保持协调一致。

4 林木采伐分类管理改革措施

4.1 采伐限额管理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是国家根据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 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它充分结合我国林业管理经验, 并针对我国森林资源不足的实际情况, 在吸取外国森林资源管理先进做法的基础上, 由法律明确规定的一项法律制度, 这也是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一项根本性措施, 是实现林业发展中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重要手段。工作中可以根据下达的采伐限额按各地的森林经营方案做好采伐规划, 商品林、公益林的采伐限额按权属和性质分类管理。

4.2 商品林采伐管理

商品林可以分为天然商品林和人工商品林两种, 按照各自存有的经营管理模式选取不同的采伐管理办法, 进行有区别的对待。天然商品林需要依据树木的成熟级别、资源可利用的程度等外部环境因素, 合理确定即将要采伐的林木, 参照林木管理者的申请报告进行恰当的采伐比例配置。而对于人工商品林的采伐则需要区分皆伐和间伐两种形式:对于皆伐来说, 需要依据树木的年龄大小和实际的生长状况来安排采伐的顺序;对于间伐, 则需要结合树木的年龄和生长状况安排采伐次序, 同时需要根据申请者的意愿来合理计划采伐的指标分配。相比人工用材林而言, 其采伐管理的政策较为宽松, 国家所有的人工用材林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方案进行采伐, 而私人用材林因为没有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的普通用材林的主伐年龄进行适当地采伐。

4.3 生态公益林的采伐管理

按照国家林业部门的相关规定, 生态公益林可以大致分为一般保护、重点保护、特殊保护三个不同程度依次递升的等级状态, 然后根据不同的程度进行有差异的采伐管理。其中, 属于一般保护程度的生态公益林,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 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适时进行改造和调整。处于重点保护的生态公益林, 应该引起重视, 必要时应该给予抚育措施, 在采伐的过程中注重更新换代, 将着眼点放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上。列为重点保护的生态公益林, 例如革命圣地的林木、稀有的植物树种等, 由于其已经属于世界自然保护遗产, 地位尤为重要, 严厉禁止采伐, 切实做好保护措施。

4.4 国有林采伐管理

对于国有林的采伐, 尤其是其中的公益林的采伐, 应该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限额采伐的管理制度。在需要对国有林进行采伐时需向国家的有关部门提出申请, 经过国家的严格审批后方可进行采伐, 并且, 在采伐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国家的有关部门要做好审核、监督和后期检查工作, 保障限额采伐制度的顺利执行。

4.5 其他采伐管理

改变采伐管理方式, 取消限额采伐制度, 调整为“森林经营者伐前, 伐中和伐后自主管理, 林业主管部门提供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林业部门需要负责监督并检查采伐之后的林木的更新情况, 对于非公有制的林木中的公益林而言, 未被归入采伐限额的部分, 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补贴, 具体的原则是:对规定的时间和面积范围内禁止采伐的林木, 要从社会和生态两方面进行考虑给予适当的补贴, 但接受国家补贴的林木在采伐时需要经过国家的严格审批才可以进行采伐。

5 结语

综上所述, 对林木进行合理的采伐管理是我国林业进行改革的一项必要举措, 如何在改革的道路上做好林木资源的分类经营和有效管理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针对商品林、公益林、国有林进行有区别的采伐管理, 进行统筹安排, 因地制宜, 才能最终实现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合理的林木资源采伐与管理分类对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维护森林经营管理者的合法利益, 保护森林资源生态性, 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现行的森林采伐许可制度仍旧以森林限额采伐管理为主, 这种制度与当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很大的距离。由于现如今执行的管理政策较为单一、管理方向与方式不协调, 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森林业的生存和发展。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和现今森林资源采伐的相关政策, 阐述了林木分类管理的主要目的、实施政策、改革依据及原则, 并结合以上分析对林木的采伐分类管理改革提出了几项措施, 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木采伐,分类管理,限额采伐,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韩福春, 高云龙.谈森林采伐分区施策与分类管理[J].林业勘查设计, 2006 (1) .

[2]赵君, 孙常国, 杜洪双.实施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对林业木材生产管理的影响[J].森林工程, 2006 (1) .

[3]龙新毛, 张向前.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改革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 2005 (1) .

[4]张玉华, 颜春, 张怀朋.简述现代林业理论及其技术支撑[J].防护林科技, 2008 (4) .

商品林木采伐管理制度 篇7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森林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使原有的林木采伐计划分配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 为进一步探索规范林木采伐计划分配和使用管理制度, 逐步实现“耕有山、造方便、林好管、树好砍”, 调动和释放林农经营森林积极性, 提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整体效应。探索传统的林木采伐指标分配方法, 增强采伐指标分配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既是林业行风建设的需要, 又是当前林业配套改革的需要, 同时也是林业长远发展的需要[1,2]。

1 林木采伐指标分配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采伐指标分配模式滞后

长期以来, 国家为了控制森林资源消耗, 仍然按照陈旧的计划经济模式, 计划按照省、地、县、乡镇、行政村从上至下层层下达, 对采伐森林、林木实行限额管理, 按照林木蓄积量控制的原则, 确定年采伐指标, 而后逐级分解下达。原来的主体是国有林、集体林2种, 而现在是国有、集体、企业、合作社、林农等多元化形式, 并且林农个人所有为主, 过去指标下达面对的是村委会, 现在面对下达指标是千家万户。

1.2 林木采伐受到管理的约束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来看, 林权的“四权”, 即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并没有完全到位, 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往往是由林业部门单方面操作, 特别是在编制人工用材林大、中、小径材经营类型时, 没有全面与经营者商量, 更未征得林权所有者 (业主) 的同意, 而指标又按大、中、小径材下达, 林木所有者没有经营处置权, 受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的约束,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农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1.3 采伐指标获取困难

林改后, 林木采伐管理主要受采伐指标的限制, 林权是各业主所有, 采伐指标由村干部掌握, 只有与村干部人际关系较好, 才能得到采伐指标;林木采伐审批的程序复杂, 手续繁琐, 从林木采伐指标申请到林木采伐证的获得, 林农不了解办理程序, 因而不得不将大部分可主伐的林木采伐权出让, 损害了林农的营造林积极性。

1.4 采伐指标分配不合理

采伐指标按“米”设计砍伐指标, 给业主造成许多不便, 一片林班的林要分几次采伐, 开路经过山场, 要赔偿因砍伐、占道、挖山的开路工资款;开路进山场运输木材要多花费用;重复开设造林炼山火路款;造成采伐和更新造林成本过高。同一片山场分2年造林, 影响林木生长和收益的效益。同时, 为解决指标分配问题, 指标平均分配, 忽略了林木的生长规律, 出现林龄小的林木先采伐, 而成熟的林木因得不到采伐指标无法采伐等现象。

1.5 指标下达迟影响翌年造林

每年春季木材市场、加工企业急需木材时候, 也是木材价格最高时;但市场没有木材可销售, 因为林木采伐指标未下达, 林农无法进行采伐, 待上级正式下达指标并分解到行政村都下半年了, 取得采伐指标太迟, 部分山场因而拖到年底采伐才能完成, 造成影响翌年造林。

1.6 指标监督机制乏力

由于采伐指标分配不公开, 监督措施不到位, 林农群众对分配依据、过程和结果不了解, 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 出现了“找关系、托人情、跑指标”等现象, 个别地方还引发了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社会负面影响较大。

2 促进林木采伐指标分配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 合理制定森林限额编制体系

按建瓯市森林合理年采伐量和“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为基础, 以林权证为依据, 取消林木采伐类型、林分起源分项限额限制, 实行皆伐和择伐2种采伐方式, 适当放宽商品林主伐年龄。采伐指标应在上年底下达全年采伐指标, 以便翌年雨季前或市场需求木材时安排生产。森林限额编制既要考虑经济利益, 特别是林农的经济利益, 又要考虑保护青山绿水;既要考虑林农的近期利益, 又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既要考虑林政管理有序不乱, 又要考虑老百姓的办理采伐手续便捷;既要考虑到利用木材, 还要考虑到发展资源, 更要考虑到生态保护[3]。

2.2 采伐指标按林分大小排列分配

推行可伐森林资源份额分配采伐指标, 林木年龄大小顺序根据森林资源建档数据库, 由电脑自动排列出各乡镇各行政村, 所有符合采伐条件的成过熟林小班一览表, 按从大到小依次排列, 合理分配采伐指标;将成过熟林的林木按年龄从大到小排序分配给林权所有者, 按林龄排序设计砍伐小班, 采伐指标按小班的面积下达, 按小班四至确定采伐。将小班成熟状况与树龄等信息在行政村张榜公布, 做到群众无异议, 防止和避免在采伐指标分解过程中的人为干扰, 让群众一目了然, 从而有效杜绝了私自截留和凭个人关系、个人感情安排采伐指标的行为, 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让广大林农能够顺利拿到指标处置成过熟林, 避免围绕着指标团团转, 想方设法去争取指标的现象。

2.3 放宽林木所有者采伐处置权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 林农有了自己的山场, 辛苦经营了几十年的林木, 总希望有个好的收成, 在采伐限额总量控制前提下, 放宽林木所有者采伐处置权是很有必要。一是生态林的采伐。林权所有者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或林改时, 获得林木所有权, 因生态区位需要, 又划入生态林, 并且取得林权证, 根据《物权法》法律保障依据, 这种情况可以采伐, 但要依法从严, 采伐年龄应比用材林提高1~2个龄级, 采伐方式只能是择伐或小块状皆伐, 而且伐后迹地要保证营造阔叶树, 确保生态林的功能不降低;二是“三线林”的采伐。“三线林”即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江河沿线的一重山林木, “三线林”在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景观绿化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生态功能。对“三线林”采伐年龄上提高龄级, 面积上控制在3 hm2以内, 并且缴纳保证金, 采伐后迹地限期完成营造阔叶树后, 方可退还保证金;三是对非规划林地商品林采伐。对非规划林地上营造的商品林采伐, 不纳入采伐限额管理, 由林权者提出申请, 经林业部门核实后, 办理采伐和放行手续;四是放宽人工用材林采伐年龄。一般人工用材料林设置最低采伐年龄, 即杉木16年、松木21年、阔叶树21年, 不再分大、中、小径材。只有放宽采伐处置权, 林农才可以根据市场需求, 合理自行安排林木采伐, 使林木采伐逐步进入良性循环[4,5]。

2.4 科学经营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结合2007年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最新成果, 以及“十一五”森林采伐限额等, 适时编制建瓯市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森林经营规划总体控制各类森林经营方案的经营方向、经营目标、年度森林采伐、造林更新等指标。按照森林经营方案编制, 为“十二五”建立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体系做准备。编制方案的主要对象为经营范围明确、山林权属明晰、经营主体落实的森林经营单位或组织, 进而规范林木采伐指标分配使用管理, 平等落实林农对林木采伐的处置权和收益权, 维护林农的合法权益, 让林农群众通过方案编制得到实惠。

2.5 加强源头伐区监管力度

各乡镇、村要切实担负起源头管理职责, 成立以乡镇分管林业领导为组长, 行政村、林业站及相关单位人员组成的伐区检查验收小组, 负责本乡镇辖区内的伐区检查和验收工作;伐前、伐中及作业质量由林木采伐经营者自主管理, 检查验收小组搞好指导服务、监督管理伐后验收;及时发现和制止未按采伐证和采伐作业规程规定的越界采伐、擅自改变采伐地点、树种、数量等行为, 情节严重的及时报告林业局和森林公安局进行查处;采伐结束后, 林木采伐者及时向乡镇伐区检查验收小组提出验收申请, 由伐区检查验收小组组织伐区验收, 填写伐区验收卡。未经伐区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木材不得销售。同时, 建立伐区采伐管理、验收登记台帐, 强化伐区监管。

3 结语

森林资源是大自然赋予人们的宝贵财富, 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没有森林, 不可能有人类的今天。但是, 人类和社会经济建设需要木材, 需要对森林资源进行采伐。只有通过采伐管理改革调整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 经营与利用的关系, 调动广大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培育好森林后备资源, 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建兴.林权制度改革激活了福建林业[J].绿色中国:理论版, 2005 (02M) :11-13.

[2]洪伟.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3]杨乐夫, 蔡俊修.福建林业资源开发应用的新思考[J].福建林业科技, 2006, 33 (1) :102-104.

[4]叶继革.林业活起来林农富起来林区强起来——三明市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J].绿色中国:理论版, 2005 (02M) :13-15.

商品林木采伐管理制度 篇8

1 林木采伐管理的现状

1.1 对林木采伐管理制度认识的偏差

目前, 林木采伐管理中出现了2种错误的倾向。第一, 过早取消旧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 不利于我国的森林资源的保护。因为, 目前我国的森林资源总量比较低, 且随着人口的日益增长, 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 人们对木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然而, 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较差, 没有森林保护制度的规范, 对乱砍乱伐的现象置之不理, 此外, 森林资源的生长周期较长, 不能够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二, 滥用森林资源的管理政策。例如, 某些不法企业在没有资源可采的情况下, 对于采伐的限额扭曲事实;某些单位在享受国家资金补助的同时, 肆意对林子进行砍伐;某些行为是国家法律明文禁止, 却谎称是资源管理部门不批准等现象出现, 致使森资源出现严重的退化。

1.2 林木采伐管理政策落实不到位

某些地区已经出台了采伐改革的政策, 然而, 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却出现不到位的现象, 没有将监管服务工作做好[2]。许多问题的产生不是由于没有出台政策, 而是因为没有很好地抓住政策。国家对采伐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 例如:毛竹采伐限额的下达等, 不仅对森林资源的限额进行管理, 更对采伐的审批环节及指标分配环节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但是改革政策在各地的落实不平衡。

1.3 管理机制模式出现不适应现象

经过多年的努力, 我国的林木采伐管理政策法规已经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并且初步取得了采伐管理改革的成效。但是, 从目前的状况看, 某些采伐管理机制及模式不能适应当前林业发展的需求, 尤其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后的林业发展的各项要求。具体体现在管理的环节比较多, 某些管理规定出现于实际想脱离的现象, 使经营者与管理者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2 改进林木采伐管理的意义

2.1 促进林业可持续的发展

加强对林木资源的采伐管理改革是落实党中央以及国务院的重要决策, 践行国务院的“十一五”的规划的重要途径。通过更加科学的方式加强对森林的保护, 规范地对林木资源采伐, 正确地处理好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进而实现林木资源的可持续的发展, 促进采伐管理制度的良性循环, 让更多林木经营者从中获得利益, 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2 经营权与收益权的关键

对集体林权制度进行深化地改革, 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需要, 并且在遵守贸易市场准入制度下, 对集体林木采伐管理进行科学的管理, 在放活经营权与保障收益权中处于关键的地位[3]。在传统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基础上对集体林权进行改革, 充分发挥林木采伐管理的创新改革的机制, 改进林木经营主体及市场合作之间的交易关系, 为林木保护和经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2.3 多元化与可持续的林业发展

集体林木采伐在森林保护及建设开发的工作之中属于重要的内容。所以, 要采用限额采伐管理的改革机制平衡林木资源市场供需关系及生产经营状况, 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的发展。因此, 林木采伐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创新能够将限额采伐制度的约束力充分发挥出来, 同时实现森林经营的持续化的发展。对林业进行分类以及多元化的经营, 并在林木的生产、加工及销售等环节中充分发挥作用, 实现林业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3 改进林业采伐管理制度的途径

3.1 林木采伐管理的改革试点

要建立起林业采伐管理制度的试点, 充分发挥试点的带头作用。各个地区应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现实的林木产业发展的要求, 在试点改革的不断推进过程中, 进行分类指导, 将地方的特色充分地凸显出来, 创新管理机制。为此, 各个地区应在林木采伐标准以及实现限额采伐工作优化等方面着手, 充分发挥引导以及带动作用, 不断探索试点改革的运作经验, 提高林木经营群体的满意度, 促进林木采伐的可持续的发展。

3.2 强化林木资源的调查监督

林木采伐管理改革工作的推进需要相关地方行政部门加强对林木资源的调查监督工作。聘请专业人才和设立专项的机构, 对集体林木森林资源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档, 对林木资源数据进行收集, 并及时地更新造林以及采伐林木信息。此外, 应该强化重点监测区域的辐射范畴, 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促进后续监测信息资料的修订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林业采伐管理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3 完善集体林木采伐管理规范

地方政府以及责任主管单位需要提高对林木采伐管理工作的重视。首先, 要立即废除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的管理文件。其次, 要切合实际地在短期内对与林木建设性工作及集体林权制度相矛盾的机制进行完善, 为林立资源保护工作, 以及林业产业的经营运作创作一个可靠的政策的运营的环境。

3.4 完善对木材运输的监督制度

木材运输监督体系以往都比较的保守。所以, 要创新当前的木材运输环节, 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 要根据实际状况, 落实好监督与检查工作的经费问题。其次, 将木材运输相关的木材检查的工作编入计划工作中。再次, 检查监督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资质证明, 持证上岗, 并严格地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工作。最后, 对所有的木材运输证件进行统一的管理, 并在媒体平台及网络报纸上设计公告, 促使木材运输的工作规范化地开展。

4 结语

林木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森林资源, 随着市场对林木的需求加大, 国家需要正确处理好林木资源保护以及市场需求的关系, 落实好相关的采伐管理制度;同时, 对管理制度进行积极地创新改革, 对非法进行经营主体予以打击, 实现林木资源采伐管理制度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袁少青, 谢守鑫.我国林木采伐管理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 2013 (1) .

[2]刘明, 田军, 岳燕杰, 等.中国森林资源采伐管理改革与发展[J].河北林果研究, 2011 (3) .

上一篇:原发性胆囊癌外科治疗下一篇:应试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