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产品市场

2024-09-29

林木产品市场(精选10篇)

林木产品市场 篇1

一、林木产品物流管理需要专业化和信息化

1、林木产品物流属于大宗物资, 物流的活动是大批量的。因此, 林木产品物流管理更需要专业化和信息化。以简化林木产品物流的复杂过程。近年来, 受信息技术的影响, 我国林木产品物流也正逐步趋于现代化管理。

2、现阶段, 我国林木产品物流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 信息技术在林木产品物流管理中还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

3、由于林木产品物流的信息化管理需要技术人员将林木专业知识和信息化技术结合起来, 不但要有专门的计算机技术, 还要有丰富的林木知识。目前, 在我国特别是林木单位, 从事林木信息研究的管理人才奇缺。

4、由于林木本身的特性, 采伐分布的面积大, 运距远。使得林木物流的复杂性加大。物流活动是靠各个环节紧密合作, 协调一致来完成的。目前, 现代先进的技术设备利用率还不高, 没有得到普及, 利用信息技术的管理程度也不够完善, 使得林木产品物流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服务效率也不高。

5、由于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 林木物流管理也加大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林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等环节有机的结合了在一起。政府部门也正逐步加大力度, 适当的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加强林木物流管理信息化专业队伍的培训。以市场经营为导向, 培养全能型人才, 以适应林木物流管理的发展。

二、我国林木物流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1、我国林木物流管理中多年来的粗放式经营, 林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都还处于落后的状态。产业素质低下、科技进步缓慢的状况还十分突出。

2、信息技术是现代林木物流管理技术的核心内容。实现林木产品的信息化物流管理可以使得林木企业之间进行网络化的产业供应链。降低企业之间的流通成本。然而, 目前我国林木企业间的技术整合还没有达到完善的状态。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开发研究。

3、很多林木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开发研究没有做到长期投入, 导致很多技术的研究开发中途得不到资金的后续支持而不得不放弃。造成信息资源流失。另外, 目前很多的林木企业销售, 物流管理等方面依然使用传统的销售人员电话联系方式。使得林木企业与林木产品需求者之间的信息传递迟缓甚至不畅通。

4、我国的林木产品企业分布在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形成了一定的地域性。很多林区由于地处偏远, 信息技术落后, 甚至有的企业只有一台电脑, 根本无法实现林木产品物流管理的信息化。长期的粗放式管理, 也使得他们不愿意进行风险投资, 对林木产品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投入持一定的保守意见。

5、长期以来, 我国林木企业“重生产, 轻流通”的思想观念比较严重, 制约了我国林木产品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不能充分认识现代信息化技术对林木产品物流管理的积极作用。

三、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政府部门应当适当加大投入力度, 培养出一批既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又有丰富林木产品知识的人才。以加速我国林木产品物流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尽快建立、健全林木产品物流信息网络系统。整合林木产品信息资源和渠道, 充分发挥林木信息技术的导向作用。协调管理, 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实现林木产品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成熟与完善。

2、加强对林木产品信息资源的开发。快速处理并广泛传播林木产品的信息化与现代化。以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物流效益从而提高林木产品的效益。利用信息技术实行一站式的林木产品物流管理。经过完整的信息物流管理, 规范流程。

3、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政府的适当引导, 建立一个开放、竞争、协作的林木产品物流管理体制。对于有市场潜力的信息化技术产品应给予大力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加大林木产品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扶持和发展与林木产品物流管理信心化相关的信息服务中心及一些中介机构。培育和完善信息技术化的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对林木产品物流管理的积极作用。

4、提高林木企业在思想上对物流信息化管理的认同和重视, 打破原有的物流管理模式。适当的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力对林木产品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技术进行研究开发。立足长远, 加大信息化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

5、政府应当加强对林木产品的信息化资源的保护。

目前, 在研究和开发自主产权和新技术信息方面都有较强的优势。但是, 还没有对这些知识产权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很薄弱, 导致了一些信息资源的白白流失。鉴于此,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林木产品的信息化的保护意识。利用法律的武器加大保护的力度。

6、建立和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因为林木产品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技术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资金和人力的不断投入。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成果由于没有得到后期资金的投入补充, 而无法实现信息产业化链条, 使得信息化资源的白白流失和浪费。

7、林木企业要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认识现代化与信息化对其产品物流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物流管理的理论体系。促进林木产品物流管理信息化链条的完善。

构建现代化的林木产品物流管理平台不仅仅是林木产品物流管理的需要, 同时也是整个林木产业的需要。对现代化林木物流管理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是林木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直接用信息网络化系统对林木产品的生产、贮藏和流通等等环节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 保证信息快速准确的传递, 优化林木产品物流管理。运用科学信息技术, 给林木产品物流管理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郑庆华, 张智光.林业物流管理的研究现状与趋势[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1 (6)

[2]王晓松, 吴燕.我国林产品物流问题探讨[J].中国林业企业, 2005 (4)

果树林木用药新法 篇2

1. 高压注射法 用机械泵或手压泵产生的压力把药液通过针管强行注入树体,一般施药10天后药效明显,因药液能迅速均匀地分布到树体的各个部位,充分被吸收,因此利用率高、有效期长。用于治疗果树缺素症,药效期长达2~3年。目前,各地发展了多种树干注入器,如XH轻型高压树干注入器、J2-3型手压式树干注射机、锦源牌6HZ·D系列树木注药机等。

2. 虫孔注射法 为害果树或林木的天牛、木蠹蛾、吉丁虫等害虫,常钻蛀干枝,蛀食树体,形成若干孔洞,可用医用或兽用注射器把药液直接注入有虫的虫孔内,再用泥土封堵孔洞。如发现虫孔中淌出新鲜锯屑,说明虫孔内有天牛幼虫存在,可用40%氧化乐果5~10倍液或50%甲胺磷3~5倍液,给每个虫孔中注射1~2毫升,然后用烂泥封口,以免药液挥发掉,防效达98%以上。

3. 打孔注射法 树干表面看不到虫孔的,用钉子或小动力打孔机(汽油机、电动机)在树干基部20厘米以下打小孔1~5个,孔径0.5~0.8厘米,孔深达木质部3~5厘米,小孔向下倾斜30度。用滴管、兽用注射器或专用定量注射枪将内吸性农药如氧化乐果、杀虫双等药液缓慢注入树体。注药量根据树体大小而定,一般树高2.5米、冠径2米左右的每株注射原药1.5~2毫升,幼树每株注射1~1.5毫升,成年大树每株注射量可适当增加到2~4毫升,注射后1周内害虫会大量死亡,打孔伤口2个月左右即可痊愈。也可在手动喷雾器的喷头上安装锥形空心插管,并把它于孔中插紧,打气加压输药液,当感觉打气费力时停止输药液,并封好孔口。

4. 自流注入法 即仿照医疗上的输液法,用输液瓶(袋)盛药液挂在树上,把针头插入树体的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让药液徐徐流入树体内。此法可用于给树体缓慢输送植物生长调节剂。如核能素是一种能激发植物潜能、具有高生物活性的物质,可增强酶的活性,使弱树、病枝、枯树起死回生,使用方法是在树干1米高处倾斜45度,用10毫米的钻头钻深为5厘米的孔,将橡皮塞插入孔中,将瓶体的尖嘴部插入橡皮塞孔中3~4厘米深,以液体不漏出树体外为准,在瓶底部打1个针眼孔。

5. 注意事项 ①打针注射所用内吸性杀虫农药一般毒性较强,在操作时要小心谨慎,防止中毒事故的发生。②有些农药易产生药害,应慎重选用。③药液浓度依据病虫害种类和树木耐药性而定,一般防治林木病虫害可取15%~20%有效浓度,对果树可取10%~15%有效浓度。在病害严重地区,配制杀虫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药液里应添加某种广谱性杀菌剂,以防伤口感染病菌。④注射用的药液需用凉开水配制,不宜用池塘水或井水。⑤树干注射法使用时间在春季树液流动至冬前树木休眠期间。结果果树应在采果前40~50天停止用药,以免影响果品品质。

林木产品市场 篇3

一、消耗性林木资产的不同采伐类型、采伐方式及相关会计核算

1. 消耗性林木资产的采伐类型。

消耗性林木资产的采伐类型分为: (1) 主伐。主伐是指为了获取木材对用材林中的成熟林分进行的采伐作业。 (2) 抚育采伐。抚育采伐是指在中龄林、幼龄林中, 为了使林木获得良好的生长环境, 伐除林内生长不良、感染病虫害、生长过密的林木, 以促进林木生长, 提高森林质量所进行的采伐作业。 (3) 低产林改造采伐。低产林改造采伐是指在中龄林、幼龄林中, 对生长不良的低产林, 采取伐除低产树木, 引进优良树种为主的综合措施进行改造, 以达到高质量、高价值的林分所进行的采伐作业。 (4) 其他采伐。其他采伐是指疏林地、无立木林地、竹木混合林、幼林中的散生木采伐作业, 林区林农为了获取能源性木材或自用材所进行的零星采伐作业。

2. 消耗性林木资产的采伐方式。

消耗性林木资产的采伐方式分为: (1) 皆伐, 即为有林地当年采伐全部或几乎全部林木, 地类转为疏林地、无立木林地的采伐作业。竹木混交林, 采伐后虽然不改变有林地, 但改变经营目的对象 (木或竹) 的亦为皆伐。 (2) 择伐, 是指除皆伐以外的其他采伐作业。

3. 消耗性林木资产不同采伐类型与采伐方式的会计核算。

消耗性林木资产的主伐往往和更新联系在一起, 是指对成熟林木进行采伐利用的同时, 培育起新一代幼林的全部过程。采伐和更新是两个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过程, 根据会计核算的要求, 主伐时的消耗性林木资产产品的成本核算的时点应截止到采伐后可以出售的木材为止, 其空地的迹地更新作为营造林的工序列入营林成本, 林业企业应当设置“营林工程”总账科目以归集营林成本, 并于年末或经林业主管部门造林验收合格时, 根据营林生产部门提供的造林、抚育、改造施工明细表包括施工面积、工作量等材料计算的营林工程总额, 结转营林成本, 计入消耗性林木资产价值, 即借记“消耗性林木资产”科目, 贷记“营林工程”科目。

主伐方式根据更新方式的不同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 (1) 皆伐更新, 即伐后更新, 是指一次性采伐全部成熟林木或几乎全部成熟林木 (地类转变为疏林地或无立木林地) , 采取天然更新或人工更新。更新发生在森林采伐后的迹地上。 (2) 择伐更新, 即伐前更新, 是指单株或群状采伐已达到成熟的林木, 林地上仍保留一定数量的林木。更新在林冠下进行, 在全部成熟林木采伐完毕以前更新已经完成。 (3) 渐伐更新, 即伐中更新, 是指在较长期间内分若干次伐去伐区边的林木, 利用保留木下种并为幼苗提供遮荫条件。林木全部采伐完毕后, 林地也先后更新, 更新伴随着采伐且发生在采伐过程中。目前, 大多数林业企业偏向于采用皆伐的主伐方式, 主要是因为便于采伐迹地的更新造林。

消耗性林木资产的抚育采伐目的是促进林木生长, 提高森林质量, 应作为营林费用在当期费用中直接列支, 不作为生产成本核算。消耗性林木资产的低产林改造采伐不论采取皆伐还是择伐方式, 其会计核算类同于主伐。

消耗性林木资产的其他采伐类型根据具体的作业方式可比照主伐和抚育采伐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但是在对疏林地、无立木林地等进行其他采伐时, 可以视同抚育, 发生的相关成本应当进行资本化, 与该片林地新造林的营林成本一并计入营林工程。在会计核算过程中, 应当考虑将郁闭度作为判断消耗性林木资产相关支出 (包括借款费用) 资本化或费用化的时点, 以利于准确地确定消耗性林木资产成本。不同林种、不同林分等对郁闭度的要求有所不同, 企业可以结合历史经验数据与自身实际情况, 确定消耗性林木资产的郁闭度及是否达到郁闭。郁闭度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二、消耗性林木资产品的生产成本构成与成本结转

1. 消耗性林木资产产品的生产成本构成。

无论采取何种主伐方式, 消耗性林木资产产品的生产成本均主要由以下要素构成: (1) 林木资产摊销。企业应当在采伐时点将消耗性林木资产的账面价值结转为木材的成本。 (2) 采伐工人的生产工资。 (3) 缴纳的林业规费 (俗称“两金”, 即育林费和维简费) 。有些地方的“两金”按一定比例返还部分给企业作为营林和管护支出等, 一般情况下, 收到的“两金”返还应冲减企业的生产成本, 也可以作为专项基金, 用于营造林和森林管护支出。 (4) 缴纳的林业建设保护费、农业特产税。目前这两项税费已基本取消。 (5) 根据采伐量或面积以林价分成形式支付的地租。它属于执行当前林业政策对较低林地使用费的补差, 一般情况下林分质量较好的地方才有可能存在, 林分质量较差的地方不一定有该项费用, 金额较大, 在原签订林地使用合同中没有包含, 原签订的林地使用合同中约定的地租一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在“管理费用———林地使用费 (或管理费用———地租) ”科目中核算。 (6) 支付的伐区设计费、检尺费、检疫费、短途运输费等。 (7) 制造费用, 包括伐区管理费、旅差费和应支付的生产工人的职工福利费、保险费等项目。 (8) 进项税抵减成本项目。

2. 消耗性林木资产产品的生产成本结转方法。

按林业企业的一般做法, 当采伐的林木堆放到堆头或货场准备出售时, 应当将归属于该林木的生产成本的账面价值结转为林产品的成本, 借记“产成品——消耗性林木资产”科目, 贷记“生产成本——消耗性林木资产”科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可以采用的成本结转方法有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蓄积量比例法、轮伐期年限法等。笔者认为, 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可以作为结转消耗性林木资产产品的生产成本的方法, 蓄积量比例法和轮伐期年限法更适合于作为将消耗性林木资产摊销进生产成本的方法, 而不是消耗性林木资产产品的生产成本的结转方法。折耗率法是指按照采伐林木所消耗蓄积量占到采伐为止预计该地区、该树种可能达到的总蓄积量摊销、结转所采伐消耗性林木资产成本的方法, 其原理与蓄积量比例法类似;轮伐期年限法是建立在林木均衡分批、轮流采伐的前提下, 按照可持续经营的要求, 在其轮伐期的年份内平均摊销并结转消耗性林木资产成本的方法, 一般只适用于生长周期较短的工业原料林、毛竹林等。

三、消耗性林木资产的摊销方法

1. 蓄积量比例法是指以达到经济成熟可供采伐的林木

为“完工”标志, 将包括已成熟和未成熟的所有林木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达到经济成熟可供采伐的林木总体蓄积量, 然后按照当期采伐林木的蓄积量占折算的林木总体蓄积量的比例, 确定应该结转的消耗性林木资产成本的方法。计算公式为:当期应结转的消耗性林木资产成本= (当期采伐林木的蓄积量÷林木总蓄积量) ×期初林木资产账面总价值。

在实际工作中需注意以下两点: (1) 林木总蓄积量一般以上期期末资源档案所列的蓄积量作为本期摊销的总蓄积量, 期末资源总蓄积量=期初资源总蓄积量+本期林木自然生长量+本期郁闭林木蓄积量-本期采伐或非正常损失已摊销或结转的林木蓄积量。 (2) 由于林业采伐设计蓄积量与最后实际生产的木材的蓄积量存在一定的设计误差 (允许误差为±10%) , 将蓄积量转换成出材量也会有一定的差异, 而会计核算是按照实际出材量进行计量的,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先按设计蓄积量计算采伐林木应摊销的消耗性林木资产价值, 平时先按照实际出材量对消耗性林木资产按一定比例进行预摊销, 在期末整个采伐结束时应调整其应摊销消耗性林木资产成本和实际摊销价值之间的差额。

蓄积量比例法适用于资源档案数据齐全、每年采伐更新和自然生长量较均衡的林业企业, 适用于主伐类型的皆伐和择伐等采伐方式的消耗性林木资产摊销。其优点在于能够充分结转消耗性林木资产应摊销的价值, 符合配比原则, 缺点是当本期采伐的林木出现设计误差较大或小班林木因盗伐等原因造成与档案蓄积量的差异较大时, 会导致少摊或多摊林木资产价值。

2. 小班面积摊销法是指以当期采伐的小班面积占企业

整体经营面积的比例确定应结转消耗性林木资产成本的方法。计算公式为:当期应结转消耗性林木资产成本= (当期采伐小班面积÷企业经营总面积) ×期初消耗性林木资产账面总价值。小班面积摊销法适用于森林资源的整体布局均衡、林相整齐、经营面积准确的企业, 适用于主伐类型的皆伐采伐方式的消耗性林木资产摊销。其优点在于小班面积等资料容易取得, 且相对较准确、计算简便, 缺点是小班资源优良或参差不齐时, 会导致少摊或多摊消耗性林木资产价值。

3. 小班评估值摊销法是指以当期采伐小班的评估值直接确定应结转消耗性林木资产成本的方法。

小班的评估值是指企业采用购并、合资和联营入股或采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拥有的消耗性林木资产在交易时委托专业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所列相关交易数值。计算公式为:当期应结转消耗性林木资产成本=小班评估值+取得资产时发生的应计入消耗性林木资产成本的相关税费或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相关费用。小班评估值摊销法适用于能准确取得原始评估值数据、资源档案齐全的企业, 适用于主伐类型的皆伐采伐方式的消耗性林木资产摊销。其优点在于摊销的数据最准确, 最符合配比原则且后期工作量小, 缺点是原始数据不易取得或取得相关数据的前期工作量相当大且成本高。

企业摊销消耗性林木资产成本时, 应将经过以上方法计算的应摊销价值计入生产成本, 列示于生产成本表中的消耗性林木资产摊销项目, 借记“生产成本———消耗性林木资产”科目, 贷记“消耗性林木资产”科目;已计提跌价准备的, 还应同时结转跌价准备, 借记“存货跌价准备———消耗性林木资产”科目。

摘要:本文对消耗性林木资产的摊销方法与消耗性林木资产产品 (林产品) 的生产成本结转方法进行探讨, 主要论述了消耗性林木资产各种采伐类型与采伐方式的会计核算、生产成本构成、成本结转以及摊销的方法, 以促进林业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改进。

关键词:消耗性林木资产摊销,林产品生产成本结转,蓄积量比例法,小班面积摊销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林木良种繁育浅析 篇4

【关键词】林木良种;繁育;探讨

林木良种是林业生产活动中的基本生產资料,是林业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林木种子的好与坏、真与伪,直接影响林业建设的质量。林木良种繁育技术水平的高与低、速度的快与慢,将会直接影响林业的发展水平,在林木良种繁育实践中,有必要对以下问题予以重视。

1 良种与新品种的基本概念

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新品种注重其新颖性和特异性特征,当然在申请新品种权保护时,新品种的商业行为还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而林木良种是指经过人工选育,通过严格的实验和鉴定,证明在适生区域内,在产量、质量和其他主要性状方面明显优于当地主栽树种或栽培品种,具有实际生产价值的林木繁殖材料。

从新品种和良种的概念可以看出,品种(或新品种)不一定是良种,一般来说良种源于品种(或新品种),所以,在林木良种繁育实践中不能把林木品种(或新品种)简单地等同于林木良种进行大量繁殖和推广应用。

2 乡土与外来树种同等重要

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是针对树种的自然分布区而言的。无论是乡土树种还是外来树种,都是一个地区的重要树种资源。只要是经过严格的选育程序培育、经过科学的区域化试验、主要目标性状优良,并通过林木良种审定或认定的品种(或新品种),都可以在一定适生区域和时间范围内作为良种进行繁殖和推广应用。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兴起了林木品种引种热,这对于丰富地方树种资源和发展林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难免存在急功近利的情况,林木良种繁育工作者应该熟练掌握林木良种选育一般程序和步骤,正确对待乡土树种的良种和引进外来树种资源或品种的利用。

3 有性与无性繁殖生产应用

林木良种繁育有两条重要途径,即有性途径和无性途径。有性繁殖不是原种材料的复制、母株基因型的拷贝,而是基因重组创造新基因型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无性繁殖没有基因分离与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型,只是原株的拷贝克隆。优点之一是在所繁殖的无性系分株中不仅能保留原株的基因加性效应,还能保留基因的显性效应和互作效应,带来最大的遗传增益;优点之二是繁殖材料丰富和技术手段多样,可以大大提高繁殖系数。因此,无性繁殖被广泛利用在林木良种繁育的实际生产中。

只有清楚认识有性繁殖的优缺点,才能根据所繁育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及技术的可能性进行林木良种的有性繁育或无性繁殖活动。要深入理解“有性繁殖创造,无性繁殖利用”的思想,从而使林木良种繁育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4 良种退化与幼化复壮应予重视

林木良种具有优良性、区域性、时间性的特性。良种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自然退化,在繁育过程中的技术程序不规范也会人为造成退化。

无论是有性繁育中原种母株的老化,还是无性繁殖良种原株的周期效应或位置效应,都会造成林木良种的退化,因此必须时刻加以重视,提出有效的幼化复壮办法。

5 常规与高新技术合理利用

在林木良种繁育中,需要有良种,也需要有良法,即繁殖技术。林木良种繁殖技术可归结为常规技术和高新技术。在两种技术的实际应用中都应考虑以下因素:所繁殖的树种良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降低繁殖成本、提高林木良种繁育的经济效益,林木良种繁育基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等条件,繁殖的规模,基地的经济实力。

目前,我国林木良种繁育工作已经得到重视,繁育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味追求建高档繁殖设施和设计高新技术繁殖的情况仍然存在,在实际工作中作应该在考虑材料的生物学特性的前提下,重视如何提高繁育速度、降低成本,这样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作者简介:

林木产品市场 篇5

林业资源以及发展情况的好坏对国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 很多国家将发展林业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政策[1]。近年来, 随着我国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的持续破坏以及污染程度的加重, 国家对林业建设和发展更加重视, 各地人工林建设速度和规模明显加快, 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 林木生长状况相对较差, 单位面积蓄积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 这主要与我国林业管理水平低, 林木生长地营养差, 林木施肥措施不到位, 施肥管理方式粗放等问题有关[2]。本文将详细分析林木营养诊断的发展、施肥效应与不同营养元素对林木生长的作用, 以期为我国林业建设与发展中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1 林木营养诊断研究

关于林木营养诊断的相关研究国内外均起步较早, 目前已经取得了部分成果。早在1977年, Lamb.D在进行巨桉研究时发现, 通过测定其叶片内营养元素的含量变化即可确定最适宜的施肥量, 随后该项技术在发达国家进行了广泛的试验研究, 如今已经进入了应用阶段。这项技术由于是根据树种不同、生育期差异和环境条件的差异进行营养诊断, 所以其针对性强, 适应性广, 所以该种方法是当前林木营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3]。我国林木营养诊断研究中早在1989年就提出模拟诊断方法来判断林木的营养状况, 判断最佳的施肥量和施肥时期, 对于指导我国林木施肥实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杨树为例, 采用沙培的方式研究其营养状况, 结果表明, 杨树造林后第一年叶片内适宜的磷元素含量为0.62%上下, 第二年含氮量为4.11%上下, 第三年适宜含氮量开始下降, 以3.52%为宜, 至第五年, 杨树叶片内氮元素的含量稳定在3.20%~3.82%之间, 均为比较适宜的养分含量, 实践中当杨树养分含量显著低于这一数值时, 便可以采取人工施肥的方式为林木补充营养。

在桃树上的研究发现, 在桃树不同生育期桃树叶片内的氮磷钾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但通过大量的样本统计分析认为, 桃树氮元素的最佳含量在3.80%~4.72%之间, 这时桃树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缺乏营养元素的症状, 当氮元素含量降至3.74%时, 桃树表现出一定的缺乏氮元素的症状, 而氮含量低于3.01%时, 桃树表现出严重的缺乏氮元素的症状;磷元素在桃树植株内含量较低, 一般0.20%左右为适宜含量, 当含磷量低于0.18%时常常表现出缺乏磷的症状[4];钾元素一般认为植株内含量为2.60%时为最佳, 低于2.50%时一般认为是潜在缺乏营养元素, 低于1.91%时认为是严重缺乏状态。从桉树和桃树的研究中可以发现, 林木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技术是进行林木营养诊断的基础[5]。但是从我国实践现状来看, 林木营养诊断中还受到树木种类、生长地环境条件、土壤肥力和化验技术等原因限制, 使得分析结果与实际还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 生产实践中应当加大样品的取样量。

2 林木生长所需营养元素分析

林木营养诊断可以为林木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而明确林木所需的营养元素种类对科学配方施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林木所需的营养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部分, 在当前人们已知的元素中, 树木体内占有70多种, 占总元素量的64.2%。从营养元素对林木的作用来看, 各种营养元素又可以分为必需营养元素和有益营养元素。必需营养元素一般直接构成林木的细胞结构, 也是林木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而有益元素一般是对林木的生长代谢起到调节作用, 对林木正常的生理活性保持具有重要的作用, 常常是很多酶类的组成部分, 也是多种激素的成分。

林木所需的营养元素主要来自于土壤, 而不同地区土壤内营养元素含量存在差异, 部分营养元素的缺乏常常会导致林木的生长不良, 显著降低林木的生长速度以及林木质量, 有时土壤内某种营养元素含量过多, 特别是微量元素含量过多, 常常会造成林木中毒, 也会导致林木生长发育不良[6]。因此, 林木施肥中除了检测林木本身营养元素含量变化之外, 还需要对土壤内营养元素含量和种类进行分析[7], 这对提高林木施肥的针对性具有重要作用。

3 营养元素对林木的作用分析

氮磷钾是林木需求量最大的三种营养元素, 林木生长过程中供应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林木的生长发育, 也会影响林木的产量。在肥料三要素中, 氮磷两种营养元素是组成林木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研究相对较多, 本文将不再详细分析, 而钾和微量元素对林木的生理活动具有特殊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分析这些元素对林木的影响。

钾元素主要生理作用是作为细胞内渗透调节物质, 提高光合速率, 林木在钾元素供应充足的条件下, 夜间呼吸消耗会显著降低, 这对于促进林木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具有重要作用;从根系生长情况来看, 钾元素充足的条件下, 林木根系活力显著升高, 抗病能力提高, 并且还可以有效提高林木对逆境环境条件的适应性。铜元素是林木体内很多氧化酶的组成部分, 也是叶绿体中蓝素的组成成分, 是林木光合作用过程中必需营养元素;铜元素除了促进林木光合作用提高之外, 还对根系吸收的硝酸态氮的还原起到促进作用, 对于提高植物对氮元素的转化和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 铜元素供应充足的条件下, 林木光合速率显著提高, 有机物合成速率显著升高, 并且还可以促进林木体内有机物的运转。

锌元素是林木体内参与生长代谢的重要元素之一, 是生长素合成所需原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锌元素还是林木体内多种酶的组成部分, 例如SOD、氨酸脱氢酶, 同时还是乙酸脱氢酶的活化剂, 对调节多种酶的活性具有重要的作用。镁元素是组成叶绿体的成分之一, 并且参与林木的光合代谢过程, 促进林木蛋白质的合成, 特别是镁元素对RUBP酶的调节作用, 使得光合过程中的大量酶促反应均需要镁元素的参与, 所以镁元素是林木生长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 施肥中应当注意镁元素的丰缺监测。钙元素是林木的有益元素之一, 也是林木各器官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钙对林木各种生理活动均有影响。大量试验结果表明, 钙充足的条件下, 林木光合速率显著提高, 蛋白质合成量显著增加, 中和林木体内多余的草酸, 增强林木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 如盐碱危害、冻害、干旱胁迫等, 同时, 钙元素又是林木细胞的信使元素, 对于细胞壁的信号传导具有重要影响, 并能增加林木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

铁元素在林木中主要集中在叶绿体内, 占到总铁含量的60%以上。铁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 主要参与光合作用的各种化学反应进程, 充足的铁营养供应可以较好的促进叶绿素合成, 也可以保证林木呼吸作用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 铁还是很多氧化还原酶的组成部分, 对部分林木固定空气中的氮元素具有重要作用。锰在林木体内主要参与光合作用的进行, 其生理作用主要有保持叶绿体的稳定, 参与光合作用中的电子传递过程, 促进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 促进林木体内碳水化合物的水解过程, 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进行, 还可以促进生长素的合成和发挥作用。

4 林木施肥效应分析

林木施肥可以较好的促进生长和改善生理特性, 在欧洲赤松幼林施肥试验中证明, 氮肥可以显著的提高枝叶内养分含量, 提高叶面积和光合速率。在连续5年施肥试验后发现, 施肥处理的净光合产物量是未施肥处理的2倍, 林木产量是未施肥处理的3倍。从施肥试验过程来看, 欧洲云杉幼林施肥当季并不能显著促进生长, 效果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 但是在叶片营养化验中发现, 施肥处理叶片内营养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 最高是对照的5倍, 施肥后的第二年早春, 林木总干物质积累量是对照的2倍, 生长量是对照的1.5倍, 证明了施肥对促进林木生长的良好作用[8]。

在美国南方松的试验研究中证明, 施肥可以显著促进南方松的生长, 连续施肥3年后, 南方松蓄积量比对照提高了100%, 光合速率提高了56%, 株高提高了42%;在湿地松研究中发现, 不同土壤条件下施肥效果差异巨大, 例如在严重缺磷的土壤上施用氮肥, 对湿地松促进生长的效应非常有限, 而在严重缺氮的土壤上施用氮磷复合肥, 促进生长的效果优于单施一种肥料, 同时, 当土壤内磷元素严重缺乏时, 增加氮肥施用量可以导致湿地松成活率降低, 在长达25年的研究中证明, 湿地松的施肥效应可以持续到砍伐期[9], 所以林木施肥效应时限较长是区别于农作物的最大特点。

从杉木幼林施肥的试验研究中发现, 施肥可以较好的提高林地的土壤肥力,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杉木快速生长, 以达到丰产速生的最终目的。由于杉木生长的立地条件不同, 施肥措施和施肥效果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存在较大差异。以半风化的页岩土为例, 连续施肥5年后, 肥效可以持续10年以上, 说明林木施肥效应的延续性较强[10]。马尾松施肥试验研究证明, 在肥力较低的红壤上, 氮磷肥混合施用比单独施用磷肥效果更加显著, 连续施肥3年后, 其肥效最长可以达到7年[11]。

综上所述, 林木施肥中首先应当根据林木营养诊断结果确定施肥量, 根据树木的种类和立地条件确定最佳的施肥种类和施肥时间, 根据林木缺肥症状和不同元素的作用确定最佳的元素配比, 以切实提高林木施肥的质量, 提高林木经营效益。

摘要:以林木营养诊断研究现状为基础, 详细分析了林木生长所需营养元素、营养元素对林木的作用、林木施肥效应的主要表现等内容, 指出林木施肥要根据缺肥症状和不同元素的作用确定最佳的元素配比, 以切实提高林木施肥的质量, 从而提高林木经营效益。

林木容器育苗技术 篇6

1 前期准备

1.1 育苗地选择

容器育苗的育苗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通畅、通风光照条件好的半阳坡, 切忌选择容易积水的低洼地、风口处和阴暗角落。

1.2 育苗容器准备

由于育苗容器的种类繁多, 且形状、大小、制作材料等也存在很大差别, 因此应结合需要栽培的树种、育苗周期的长短、苗木规格及习性等来选择不同的育苗容器[1,2,3,4,5,6]。

1.3 营养土配制

营养土的配制是容器育苗成败的关键, 因此一定要精细选择和合理配制营养土。我国北方常用的营养土配方及适合培育的树种见表1。

营养土的配制一般步骤为:一是将培养土的基质材料进行粉碎, 然后过筛直至达到颗粒大小要求。二是根据一定的比例将过筛后的基质材料进行混合。三是将混合后的营养土加入一定量的水, 使其达到一定的湿润程度, 即营养土装杯后不会从容器的排水孔中露出, 且将其握成团后不变形。在营养土的配制过程中应注意, 配制的场所在使用前应进行消毒, 且保持清洁, 防止在拌土的过程中混入有害的病虫。如果营养土是使用机械混拌, 则需在使用前用2%福尔马林溶液消毒。不同的树种生长对酸碱度的要求不同, 阔叶树的p H值一般要求为5.7~6.5, 针叶树的p H值要求为4.5~5.5。此外, 在用容器进行松树、栎树育苗时一般还需要接种菌根菌, 通过共生作用促进植株的生长。

配制好的培养基要求透气、保水性能好, 各种营养元素之间的配比要合理, 且不含有杂草种子和病虫害。培养基的消毒方法为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70 g/m3均匀拌入培养土内, 加盖塑料薄膜3~4 d, 揭去薄膜7 d后待药物气体挥发完毕即可使用。或用营养土加入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 g/m3或60 g/m3与40%的甲醛300 m L/m3对水30 kg混拌均匀后, 用薄膜封闭7 d后装入营养钵备用。

2 基质装袋及播种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装入育苗容器内, 容量为容器的90%~95%。选择优良的树种, 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 一般要经过浸种、催芽及消毒等处理, 既可以促进苗早发、快发, 又可以减少因种子表面附带病菌所带来的病虫害。一般每个育苗容器中播2~3粒种子, 然后覆土, 厚度为种子直径的1~3倍, 以不见种子为宜[7,8,9]。

3 水肥管理

播种完毕要立即浇水, 且要浇透。如果种子较小, 也可以先浇足底水, 再播种, 最后再用细嘴壶浇少量水湿润种子, 防止浇水量过大冲掉种子。出苗期和幼苗期要经常浇水但每次浇水量不可过多, 只要保持培养基湿润即可;速生期浇水次数要减少, 但是应加大每次浇水量, 做到培养基干湿交替;生长后期要控制浇水;出圃前停止浇水。不同发育时期要施不同的肥料, 及时掌握苗木氮、磷、钾养分的匹配, 另外, 在苗木木质化后要向苗木喷洒叶面肥, 加快苗木的生长速度。

4 抚育管理

幼苗出齐10 d左右, 间除过多的幼苗, 每个容器只保留1株苗, 这样才能有利于苗木的木质化速度。

容器育苗能否成功, 关键是能否管护、抚育好苗木。前期工作的投入只是第一步, 关键在于抚育管理, 以防止前功尽弃, 常言道“三分植苗, 七分管理”的道理就是这样的, 松土、除草、遮阳, 病虫害的监测、防治, 野生动物的毁损, 人为破坏等都要管护好,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质量。

5 病虫害防治

在使用容器育苗的过程中易发生灰霉菌病、立枯病及苗木猝倒病。防治方法:经常通风, 适当降低空气湿度, 同时使用甲基托布津、退菌特、百菌清、多菌灵等药剂进行防治。立枯病可用敌克松拌种进行解决[7,8,9]。一般在进行春季浅耕时, 可以混施2%~3%硫酸亚铁水剂4~5 kg/hm2或50%辛硫磷乳剂20 kg/hm2进行土壤消毒;苗齐后喷施1%等量式波尔多液。幼苗期喷施2%~3%硫酸亚铁水剂9 000 kg/hm2防治根腐型立枯病;幼苗期灌施50%辛硫磷乳剂5 kg/hm2 (0.1%) 防治小地老虎、金龟子;猝倒型立枯病的防治可以用五氯硝基苯混代森锌 (3∶1) 40~60 kg/hm2制成毒土混50倍细土。坚持预防为主, 对症下药, 在生长期每隔7~15 d使用1次杀菌剂, 在虫害高发期要及时用药防除。

摘要:介绍了容器育苗技术, 包括前期准备、基质填装与播种、水肥管理、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以供参考。

关键词:容器,播种,育苗,抚育管理

参考文献

[1]齐小平.宁南地区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0) :170-171.

[2]潘庆全, 张满水.林业容器育苗技术探讨[J].民营科技, 2011 (10) :20.

[3]海晓明, 王鹏, 闫志军.油松容器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18) :213-214.

[4]陈凤英, 缪美琴, 袁国胜.我国容器育苗现状及其技术发展趋势[J].林业科技开发, 1989 (2) :30-32.

[5]杨永利.浅谈容器育苗技术[J].陕西林业, 2008 (1) :36.

[6]肖华.容器苗造林方兴未艾[J].内蒙古林业, 1992 (9) :25-26.

[7]李荣富.我国容器育苗技术现状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 (21) :217-218.

[8]张弘强, 于晓平.容器育苗技术在我国应用现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 (30) :307.

林木种子的活力测定 篇7

林木育苗生产中, 播种成苗是最重要的环节。而筛选出优良品质的林木种子是播种成苗最基本的前提, 因此在林业生产中很重视林木种子的质量。在过去一段时间里, 通常使用最佳发芽条件下的发芽率作为种子种用质量的评价标准。标准发芽试验以发芽率作为种子在田间种植表现的预测指标, 但是这种单纯以发芽与不发芽作为指标的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这种方法忽略了种子本质上的品质差异, 无法准确地反映出其幼苗生长态势与健壮度等指标。在这种背景之下, “种子活力”这一概念应运而生。

1 种子活力的概念与影响种子活力的几种因素

1.1 种子活力的概念

20世纪50年代, 国际种子会议将发芽力与种子活力区分开来, 将活力确定为衡量种子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20世纪70年代末, ISTA将“种子活力”定义为“种子处于发芽期和出苗期的各种活动度与种子潜在水平特征的总和, 分为2类, 即性状优异的高活力种子与属性表选较差的低活力种子”。AOSA将种子活力定义为“处于广泛田间条件下, 种子整齐出苗速度与成长为正常幼苗的潜能之和”。

1.2 影响种子活力的几种因素

1.2.1 遗传特性

种子活力受遗传特征的影响比较大, 亲本遗传性质决定其活力强度。不同种源的青檀, 其简易种子活力指数与其含有的营养物质含量存在一定关系。通过对湿地松、杉木、刺槐等树木种子的研究, 发现林木种子活力与SOD、过氧化物酶、脱氢酶等密切相关。遗传特征对于种子活力的影响是系统而复杂的, 涉及到代谢、抗逆性等各个方面。

1.2.2 环境因素

种子的形成、成熟与萌发成苗都有赖于外界环境。外界环境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活力组分, 导致其活力出现差异。例如, 柏木种子的活力深受采种期的影响。在影响种子活力的诸多环境因素中, 环境水分和含氧量对于种子活力影响较大。

2 林木种子的活力测定方法

2.1 直接法

2.1.1 幼苗生长测定法

主要是指在特定条件下, 种子或幼苗的生长状况, 如形状和重量等, 以判断林木种子的活力。常规发芽试验主要涉及种子的首次发芽时间、发芽指数、发芽势、活力指数、平均发芽天数等指数, 较为直观的展示了种子活力, 同时实验较为简便, 因而被广泛采用。种子活力在幼苗阶段就有所表现, 可以将室内发芽所得的幼苗分为3种, 即畸形苗、弱苗与壮苗, 通常将壮苗率视为种子活力, 这种方法称为幼苗活力分级法。

2.1.2 逆境测定法

比较常见的有遇冷测定和加速老化测定。

遇冷测定是指通过模拟田间低温条件, 进行发芽试验, 以获得林木种子在田间的表现。该种方法在农作物的种子活力测定中应用比较广泛, 如玉米、高粱、洋葱等。

加速老化测定是指将种子进行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的处理, 通过发芽率对种子活力进行判断。通常活力较高的种子, 对于高温高湿有着较强的抵抗力, 能够保持较高发芽率;而活力较低的种子, 经过该处理后通常发芽能力下降。该种方法有着较高的可靠性, 应用范围较广。通过该种方法对湿地松、青檀、红松等林木种子进行的实验, 发现其可靠性较高。

2.1.3 复合逆境试验

是指使用一种或多种胁迫处理林木种子, 随后将其移到适宜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该方法重复性好, 能较准确地反映种子的田间出苗率。

2.2 间接法

2.2.1 四唑染色法

四唑染色法是指利用TTC作为指示剂, 通过测定细胞的还原过程, 将有生命活力与无生命活力的部分区分开, 根据染色面积与深浅确定其活力情况。四唑染色法原理清晰, 结果精确, 操作方法简单, 有着成本上的优势, 且不受林木种子休眠影响。其关键操作有2点, 即试剂的配置与种子的预处理。四唑染色法的鉴定指标有种子染色部位、面积、颜色深浅等, 需要综合考虑。使用该方法对光叶加州蒲葵进行生活力快速测定, 发现横切或纵切后2/3染色逾6h后对半切开, 继续染色1d, 才能获得准确结果。不同树种, 其结果不同, 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染色处理。

2.2.2 电导法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测定电导率来测定酶系统的活性, 以判断种子活力。种子细胞膜上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等多种生理功能, 如果种子发生劣变会导致细胞膜受损, 进一步引发种子浸泡液电导率的变化。这种方法比较敏感, 精确性较高。通常有2种方式, 即测定群体电导率的多粒法和采用种子自动分析仪的单粒法。

2.2.3 ATP测定法

种子萌发时, 其新陈代谢比较旺盛, ATP的含量是其代谢水平的重要指标。种子活力与ATP的含量成正比, 即ATP水平较高的萌发种子, 其活力较高;ATP水平较低的萌发种子, 其活力较低。因此, 可以通过测定萌发种子ATP的方式进行种子活力测定。

摘要:林木种子的活力测定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林业生产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从林木种子活力的概念出发, 论述了影响种子活力的几种因素, 并叙述了几种测定林木种子活力的方法, 以期为林业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意见。

关键词:林木种子,活力测定,林业生产

参考文献

[1]宋自力, 饶晓辉.浅谈四唑染色法在林木种子检验中的应用[J].湖南林业科技, 2007, 34 (4) :85-86.

[2]田树霞.光叶加州蒲葵生活力快速测定技术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 2003 (3) .

[3]杨丽群.浅谈林木种子生活力和种子活力[J].种子, 2005 (2) .

林木扦插育苗造林技术 篇8

1.1 选条与制穗

(1) 苗条选择。选择采穗圃的当年生要求种源无病虫害的健壮枝条或当年生插条苗的苗干以及幼年、壮年树上一年生萌生枝和根部的萌芽条, 采条时间要在树木休眠时进行。 (2) 截制插穗:首先剪去发育不充实的种条梢头, 春条可用, 秋梢禁用, 然后按规格剪制插穗, 在生产实践中, 对于种源稀缺的可采取修枝剪人工选择, 大面积育苗, 亦可采用专用扦插铡成捆截取, 要求剪穗工具锋利, 保证切口平滑, 无机械损伤。杨、柳树等插穗粗度一般为0.8~2.5cm, 长度15~20cm;紫穗槐、连翘、木槿等粗度为0.3~1.5cm, 长度10~15cm。要在庇荫背风处进行, 切口应不劈裂, 上切口距芽1.0~1.5cm, 下切口距芽0.3~0.5cm, 将截制好的插穗, 按粗细分级, 每50根或100根上下不颠倒地捆成1捆。.

1.2 贮藏

对不立即扦插的种条, 为保持生命力, 促进切口愈合和不定根发育, 采集后要立即贮藏, 方法与种子层积催芽相同。要注意插穗小头朝下 (易于不定根形成) , 分2~3层隔沙埋藏, 捆与捆间填充湿沙, 设置通气孔, 以防穗条干燥失水或湿热发霉。

1.3 催根

一是浸水催根。将成捆插穗浸泡在流水中10d左右 (或每天换水1次) , 或晚上浸泡、白天将水排出, 覆盖草帘, 置温暖通气条件下7~10d, 当皮层上生出白色瘤状突起时扦插。此法适用于毛白杨、新疆杨等树种。松脂较多的针叶树, 要将枝条下端浸入30~35℃温水中2h, 使树脂溶解, 以利切口愈合生根。二是激素催根。一般常用的激素有萘乙酸、吲哚丁酸、生根粉、木素酸钠和腐植酸钠等。多用于生根困难的松、柏等嫩枝扦插和毛白杨、葡萄等硬枝扦插。三是温床催芽。选择背风向阳处, 挖掘宽1m、长10m、深25cm的低床, 在床底铺垫5cm厚河沙, 将成捆插穗大头朝上倒立排列于床内, 上覆2cm厚河沙, 喷水, 白天覆盖塑料薄膜, 夜间盖草帘, 使昼夜温度控制在10~25℃, 一般经10~15d即可生根。此法适用于毛白杨、新疆杨等。

1.4 扦插

春秋皆可扦插。春插气温应稳定在10℃左右时进行。杨、柳树以垄插为宜。干旱地区和花灌木多用低床扦插。杨、柳树垄距为60~80cm, 每垄插1行。株距20~40cm。密度为3~5万株/hm2;花灌木株距10~20cm, 以直插为好, 土壤黏重也可斜插。扦插深度, 落叶树春插一般将插穗上切口芽露出地面, 秋插则全部插入土中, 而常绿树种仅插入土壤中2/3左壤密接。插后踏实, 随即灌水。每隔3~5d灌1次水, 连续灌2~3次, 直至愈合生根后再每隔1~2周灌1次水。

1.5 扦插育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生根难易程度:是扦插育苗造林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应根据树木的生物学特性选择, 在我区宜大面积采用此法的树种生根较易的有小叶杨、合作杨、柽柳、紫穗槐、沙柳等;生根中等的有杨柳科黑杨派新疆杨、毛白杨、臭柏等;生根较难、不宜扦插的有山杏、山桃、枣树、河北杨、中槐等。 (2) 扦插时间:较易生根的树种在育苗时, 可随采条, 随制穗, 随扦插, 一般在清明前后10天内扦插最佳;生根中等的必须经过催根处理 (根原始体用肉眼能观察到的小根瘤点形成) 时, 扦插最为适时, 要求在清明前后的10天内仔细观察根点是否形成, 过早或过迟会影响生根成活率。 (3) 扦插时芽眼向上, 不得倒扦。

2 嫩枝扦插

2.1 采条与制穗

采条时期以枝条呈现半木质化时为宜, 一天之中应在清晨有露水或阴天无风时进行。一般选择幼龄母树上发育健壮的半木质化枝条和蘖条。采集的嫩枝, 应在阴凉处迅速制穗, 穗长一般2~4个节间, 保留3~4个叶片, 下切口在芽下剪成马耳形。在采集、制穗期间, 注意用湿润物覆盖嫩枝, 以免失水萎蔫。

2.2 催根与扦插

多用外源生长激素催根, 方法与硬枝扦插相同, 浓度宜稍低。多在傍晚或早晨进行。通常采用低床, 随采集, 随制穗, 随扦插。扦插密度以插后叶面互不拥挤重叠为原则, 株行距一般约10cm, 深度为2~4cm。播后立即灌水或喷雾。

2.3 插后管理

播后每日喷水2~3次, 如气温高每天喷3~4次, 但每次水量要少。扦插初期空气湿度应保持在95%以上, 下切口愈合组织生出后可降低至80%~90%。棚内温度控制在18~28℃为宜。超过30℃时应立即采取通风、喷水、遮荫等降温措施。扦穗生根以后, 可延长通风时间, 加大透光强度, 降低土壤水分含量, 使其逐渐接近自然环境。另外, 还应切实做好扦插成活后的灌水、施肥、松土及病虫害防治等苗期管理工作。

摘要:本文结合多年林业育苗造林实践, 探讨了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2种林木扦插育苗造林技术, 对林业造林育苗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林木,硬枝扦插,嫩枝扦插,育苗技术

参考文献

[1]于效丹, 于喜波, 张大伟.刺槐秋季截干埋根造林技术在齐齐哈尔地区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 2009 (11)

浅谈林木种子催芽处理 篇9

摘要林木种子催芽处理就是使处于休眠状态的林木种子,在适宜的水分、温度和通气等条件下解除休眠,提早发芽,播后种子出土快,出苗整齐,缩短出苗期,提高场圃发芽率。因此,种子催芽直接关系到播种育苗的成败,是苗木速生丰产的前提。

关键词林木;种子;催芽;处理

中图分类号S7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12-0044-01

林木种子催芽处理可提早发芽,播后种子出土快,出苗整齐,缩短出苗期,提高场圃发芽率。因此,种子催芽直接关系到播种育苗的成败,是苗木速生丰产的前提。

1相关概念的解读

1)休眠:凡是具有发芽力的种子,由于内因和外因的影响而使种子一时处于不能发芽的状态叫做休眠。种子休眠有两种情况,即被迫休眠和长期休眠。

2)被迫休眠:有的种子成熟后由于得不到发芽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而处于休眠状态。如果给予适当的发芽条件,就能很快发芽。这类休眠叫被迫休眠或短期休眠,如落叶松、油松、赤松、樟子松、云杉、冷杉、杨树、柳树、榆树、桦树、花曲柳等。

3)长期休眠:有的林木种子成熟后,即使给予一定的发芽条件也不能很快发芽,一般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或者经过特殊处理才能发芽。这类休眠属长期休眠或深休眠、生理休眠,如红松、水曲柳、椴树、黄檗、银杏、山里红、卫矛、皂角、元宝槭、刺槐、沙枣等。

2影响种子发芽的原因

1)内因有:种皮的结构、种胚发育不完全、含有抑制物质等。

2)外因有:水分、温度、空气(氧气)、光等。

3种子催芽的方法

3.1长期休眠种子的催芽方法

3.1.1越冬埋藏法

越冬埋藏法也叫露天埋藏法:适用于长期休眠的种子催芽,具体方法是选择地势高、排水好、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在土壤结冻前挖好埋藏窖。深1.2—1.5米,宽1.0—1.2米,长似种子多少而定。窖底中间挖一道深、宽各25厘米的渗水沟,填以卵石。窖底铺10—20厘米厚的湿沙或鹅卵石,上铺席子。将经过水选、消毒的种子用水浸泡7天,每天搅拌和换水。种子充分吸水后捞出与2—3倍细沙(用手撰成团,但不溢水)拌匀下窖,或一层种子一层湿沙,种沙厚度不超过1米。上面再铺20厘米厚的沙子与地面平,上填土堆成1米高的土丘。窖内每隔1—2米设一个通气孔,可在通气孔内放入温度计,在窖的周围挖小沟,以利于排水和防动物危害。竖年春天播种前2—3周将种子从窖中取出,筛选后放在通风好、阳光足的地方晾晒,每天翻动,少量喷水保持湿润,当有50%种子咧嘴时即可播种。

3.1.2温床催芽法

有的种子调入的较晚,又急于播种,可采用温床快速催芽法。播种前40天左右,将经过选种和消毒的种子用45℃的温水浸泡,并充分搅动,使温度降到10—20℃,每隔1—2天换一次水,一直浸泡7—10天。捞出与2—3倍湿沙混拌均匀,放入背风向阳的土温床内(挖深0.3米,宽1.0—1.2米,长似种子多少而定的长方形池,四周向上用木板或席子围上,池底铺一层砖,上面铺席子,盖上塑料薄膜,每天傍晚用草帘盖上,以利保湿,日出后揭去席子增温。每日上下反动1—2次,当50%种子咧嘴时即可播种。

3.1.3变温催芽法

这种方法也适于调种较晚,亟待播种的情况下而采用。将经过选和消毒的种子用45℃温水浸泡6—7天,每天换一次水,对种皮含油脂的种子,可在水中加入1%的面碱或3—5%的细草木灰,起脱脂作用。将浸好的种子与2—3倍湿沙拌匀,放在火炕上或室内架好的木板上摊平,厚度20—30厘米,然后进行变温处理。

高温处理时,室内温度保持在30—35℃,种沙内温度控制在20—25℃,每6—8小时上下反动一次,边翻边浇温水,保持适度,经过30—35天,有50%的种胚变成淡黄色时转入低温处理。

低温处理时,种沙温度控制在0—5℃,湿度在60%左右,每天翻动2—3次。经20天左右,移到室外背风向阳处晾晒,每天翻动2—3次,勤浇温水,保湿润。夜间用草帘盖上,一周左右种胚由淡黄色变为绿色,大部分种子开始咧嘴即可播种。

3.2被迫休眠种子的催芽方法

3.2.1混雪埋藏法

适用于冬季积雪多而稳定的东北地区。在土壤结冻前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方挖埋藏坑,坑的深和宽各50厘米左右,长度似种子数量而定。降雪不融化时进行埋藏。坑底先铺草帘和席子,在铺10厘米厚的雪(或碎冰),然后把种子和雪(或冰)1:3混拌均匀后堆放坑内,上覆盖10—20厘米厚的雪(或碎冰)高出地面成丘状,最后再盖几层草帘或成捆的草,踏实盖严。播前一周撤出覆盖物,在温暖的中午翻倒2—3次,坑内雪融化后,清水冲洗,每天浇水、翻动,3—5天约有1/3以上种子咧嘴即可播种。

3.2.2混沙埋藏法

适合冬季积雪少气候温暖的地方。播种前2—3周采用此法催芽,也能收到较好效果。种子选好、消毒后,先用45℃温水浸泡一昼夜,然后与2—3倍细沙混拌均匀,放入埋藏坑(坑的位置和规格同混雪埋藏法)内,坑底先铺草帘和席子,再铺5—10厘米细沙,将种沙混合物摊平,最上部盖一层细沙和草帘。埋后一周开始昼撤夜盖勤翻动,播前3—5天每天翻动3—2次。待1/3种子咧嘴时筛出阴干,随即播种。

3.2.3水浸法

水浸法又分温水浸种和热水浸种。

1)温水浸种催芽法:用40—45℃温水,浸种一昼夜后,装入木箱或筐楼中放在室内暖和地方或火炕上。盖上湿麻袋片或草帘,保持种温20℃,湿度60%左右。每天用温水淘洗一次,翻倒一次。在这种温暖湿润条件下3—5天种子开始发芽,大部分种子咧嘴时即可播种。

2)热水浸种催芽法:刺槐、皂角等种子,种皮致密、坚硬,播前在70—80℃的热水浸泡,先将2倍种子的热水到在缸里,边倒种子边用木棒搅拌,待水凉为止。将浮在水面上的瘪种子捞出,用细筛筛出未膨胀的坚硬的种子,再用上述方法继续浸种。将已膨胀的种子装入筐楼中,用湿麻袋或草帘盖上,放在温暖的地方,2—3天取出,稍加阴干即可播种。

4种子催芽新技术

4.1赤霉素浸种

一般采用5—30ppm(ppm是百万分之一)溶液浓度浸种效果较好。如浓度低于5ppm时,催芽效果不明显;浓度超过30ppm时,则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有下降趋势。但各种树种要求的浸种浓度是不同的,如落叶松种子30ppm溶液浓度效果较好,种子发芽率由对照的43%提高到58%,油松种子则以20ppm溶液浸种效果显著,发芽率由对照的61.5%提高到78.5%。

4.2微量元素浸种

林木资产的内涵研究 篇10

一、林木资产是一项资产, 它具备资产的共性

受不同经济环境的影响, 各国对资产的定义各有不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资产的定义是:“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 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取得的或加以控制的资源”。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资产的定义是:资产是指由于过去事项而由企业控制的, 预期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资源。我国2006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指出“资产是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尽管表述不一, 但一项财产要成为特定主体的资产至少同时具备三个时点上的特征, 林木资产也不例外。

1. 林木资产的形成是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导致的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我国企事业单位对林木资产的占有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的。由于森林资源的国有化, 大部分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早期占有的林木资产 (尤其是天然林) 是通过国家行政划拨的方式取得, 部分林木资产通过国家投资入股的方式取得;现阶段企业取得林木资产的方式主要通过人工造林自行培育 (人工林) , 也有通过租赁方式取得。村集体、个人所持有的林木资产大部分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过承包荒山、荒坡造林形成。随着市场的开放, 林权改革的深入, 也有一些企业的林木资产是通过公开交易的方式取得。

2. 林木资产的现时状态是企业具有控制权

一项财产物资 (或权利) 能否成为特定主体的资产取决于该主体对这一财产 (或权利) 是否具有排它性权利。由于森林资源生态和社会功能的存在, 林木资产的砍伐、更新受到一定的政策影响, 尤其是公益林, 所以企事业单位对林木资产的处置受到一定的限制, 但是通过林权改革, 在政策许可范围内林木资产占有单位对林木资产能够通过抚育、更新、发展林下经济等方式进行有效使用、甚至公益林也可以通过生态补偿、政府补助、适度更新来获得合理收益。所以林木资产的经营单位对其名下的林木资产不一定拥有完整所有权, 但具有事实上的控制权 (占有、使用、收益和一定程度的处分权) 。

3. 林木资产将来可以为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

企业持有资产的目的是获得预期的经济利益, 不能给企业带来收益的财产不能称其为资产。林木资产作为生物资产, 不仅能为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 还能为企业带来预期的服务潜能。一方面林木资产经营主体可以通过出售木材、林产品来获得直接的经济收益, 另一方面由于林木资产产生的生态效益能为不特定的主体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相关群体的生活品质, 林木资产经营主体可以通过生态补偿机制、政府补助来获得补偿收益, 甚至可以通过森林资源对环境的改善来发展其他产业取得间接分红收益。

二、林木资产是一项生物资产, 它具有生物资产的特殊性

1. 林木资产的生命周期性

CAS5对生物资产的解释是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 林木资产应当属于有生命的木本植物。像大多数有生命的物质一样, 林木资产要经历生长、成熟和衰退的过程, 这一过程对于林木资产来说是从幼龄林开始到成熟林及至过熟林的历程, 这一历程要经历很长的时间, 少则5~8年, 多则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一般来说林木资产的价值也伴随着它的生命周期而出现波动, 随着林木资产的生长, 资产的价值呈现逐步增长态势, 及至成熟林时达到价值最大化, 当森林出现老化退化时林木资产价值也随之下降, 最后趋近于零。

2. 林木资产的自然增值性

林木资产是森林资源的一部分。天然林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无投入) , 人工林在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后, 借助自然的力量, 依托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可以实现林木资产的自然增长。当然, 由于林木资产是在自然界中形成的, 周期长, 不可避免会受台风、雷暴、病虫害的影响, 面临着不确定的风险, 也会出现资产减值的可能性。

3. 林木资产的复杂性

林木资产的复杂性表现在多方面。首先, 特定单位持有林木资产的目的是多样的, 有以出售为目的的, 如消耗性林木资产;有为提供林产品为目的的, 如生产性林木资产;也有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 如公益林。其次, 林木资产结构复杂, 不同地区树种、出材量有很大差异, 即便在同一地区, 有些混交林中一个林分就有几十种不同树种, 不同树种价值不一, 各单株林木胸径、高低、年龄也不一。

三、林木资产是一种自然资源, 也是一种经济资源

森林资源产生的效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传统的森林资源管理重实物量的管理, 紧盯蓄积量和造林面积两个指标, 强调森林资源是一种自然资源, 各单位对其相关的林地资产、林木资产不入账, 产生了森林资源无价论的观点, 造成相关单位只重投入, 不计产出, 认为森林是自然物资, 可以无偿取得。这种管理方式产生的后果是大量乱砍乱伐现象出现, 林木市场交易不发达, 林木资产无法定价;另一方面由于没有足够的产出效益, 森林的基本抚育和养护只能靠政府投入这种单一渠道, 不利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是自然资源, 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除尘降噪等环境维护方面功不可没, 但是要维持森林可持续生存和发展就需要调动相关单位的积极性, 合理确定和计量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 让相关经营单位通过森林的管护和利用获得经济效益。现阶段国家实行的公益林生态补偿、政府补助等就是通过经济手段来促进森林的管护和稳定。为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相关的资源会计也在尝试在一定范围内将森林的生态效益折算为经济效益。

四、林木资产核算的前提是明晰产权

基于受托责任观, 会计目标之一是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这一观点至少反映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核算主体受谁的委托, 二是受托的责任是什么。要明确这两个问题, 必须明确相关方与核算主体的产权关系。

《民法通则》对产权的解释是:产权是指财产所有权及与财产所有权相关的财产权。财产所有权是所有权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力;与财产所有权相关的财产权是指非所有权人在所有人财产上享有占有、使用及在一定程度上依法享有收益或处分的权利。

尽管《森林法》明确规定国家、集体、个人所有的林木资产由政府部门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但在实际运作中, 由于历史的原因, 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混淆不清, 造成了林木资产核算过程中主体缺位或主体模糊, 相关各方的权利责任不清。只有各相关方的产权关系明唽了, 才能确定林木资产会计核算主体, 明确相关方权利与责任, 促进林木资产的流动与交易, 让林木资产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 结合资产的内涵, 兼顾林木资产的生物特征, 笔者认为林木资产应该表述为:林木资产是特定产权主体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能为产权主体拥有或控制的, 预期能给产权主体带来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的多年生木本植物。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与运用[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6.

[2].邬福肇.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

[3].刘鸣镝.企业森林资源资产会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04.

上一篇:发表论文分析下一篇:医院新院区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