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苗质量(共12篇)
林木种苗质量 篇1
森林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不管在世界范围内, 还是在区域范围内, 营造绿色植被都是不容置疑的任务。近年来, 受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指导, 我国境内众多地区不断提高了林木种苗生产能力与生产水平。尤其是新疆等偏远地区林木种苗的质量问题, 更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现阶段, 林木种苗生产社会化的趋势与日俱增, 各行各业都参与到了林木种苗的生产与经营中, 对种植质量的要求也显著提高了。
1 提高林木种苗质量的主要作用
作为林业生产、经营最关键的生产资料, 林木种苗是植树造林的物质基础, 其种子质量的优劣, 直接关系着日后我国植树造林速度的快慢, 也影响着植被覆盖水平的高低。近年来, 受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 我国境内众多森林资源被盲目的砍伐掉了。这导致了当前我国林木资源严重匮乏的困境, 给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 为了实现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 有关林木种苗的技术人员应该及时建立良种生产基地, 采用最先进的生产技艺和理论知识, 研制出优良的林木种苗品种, 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严格的监管, 从根本上保证种苗的质量水平。久而久之, 我国林木种苗的质量就会被大大提高, 生态环境也好大大改善, 进而全面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协调发展。
2 关于如何提高林木种苗质量的对策与举措
新疆地区位于我国西北部, 四面高山环绕, 受海洋气流的影响比较小, 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新疆气候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干燥, 日照强度十分剧烈, 昼夜温差明显。正是由于该地区极其特殊的气候环境, 给营林造林工程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面对如此的环境, 必须重视采用下列对策与举措, 以便更好的保证林木种苗的质量。
2.1 树立科学的种苗生产理念, 合理调整林木种苗的生产结构
在新疆地域进行种苗生产时, 必须树立“以乡土树种为主, 外来树种为辅”的种植理念。未来, 乡土树种种植将成为今后新疆地区发展绿化事业的主要趋势。同时, 在大力推广植树造林项目的过程中, 还应该结合新疆干燥的气候特征, 种植一些生命力比较旺盛的植被。另外, 在特殊区域培育林木种苗时, 还应该综合考虑树苗的发展结构, 选择优良的种植区块, 在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基础上进行, 切记不可主观臆断, 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2.2 不断优化林木种苗的生产方式, 促进树苗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现阶段, 新疆地区林木种苗的培养依旧是零星分散的, 尚未形成基地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好的提高该区域林木种苗的质量, 增强树木植被的生命力, 必须转变传统的生产模式, 密切结合本地区光照充足的气候特征, 采用场场联合、县县合作等模式, 逐步扩大林木种苗的培育面积, 不断吸取其他培育基地先进的种植技术, 最大限度的优化种苗的培养流程, 进而实现林木树苗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2.3 林木种苗生产必须不断突破过去的育种形式, 大力推行优质品种的培养
要想从根本上改善林木种苗的质量, 必须对种苗生产做改变。林木种苗的生产、培育应该由传统的造林绿化种苗向发掘优质、高效、高科技含量方向发展。同时, 在林木种苗品种的选择上, 也应该改变单一的树种形式, 不断引进适合新疆地区发展的新型树种, 为该地区创造出更加美丽、缤纷的生活、生产环境。同时, 随着我国工业污染面积的不断扩大, 新疆地区在引入新型林木种苗的过程中, 还应该考虑树种的环保性和生态性, 挖掘出适合市场发展需要的良好种苗, 不断改进新疆地区的生态环境, 提高林木种苗的种植质量。
2.4 建立完善的林木种苗生产管理信息网络
随着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 在进行优质林木种苗培育过程中, 应该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不断加大对林木种苗的监测力度, 提高对种苗生产的管理水平, 采用最合理的培养手段, 为实现林木种苗科学化、规范化管理铺平道路。同时, 通过互联网技术, 有关林木种苗的培养人员也能够加大同外界的交流、沟通程度, 不断学习新鲜的种苗知识, 同全世界林木种苗培育专家共同研制出适合新疆地区干燥气候的树种。长此以往, 不仅我国林木种苗技术研究人员的技术水平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还能够更大限度的促进新疆地区林木种苗的种植质量,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5 注重培养林木种苗的基础建设, 为种苗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障
要想全面提高林木种苗的建设基础, 主要可以采用以下3种方法:进一步强化执法力度, 建立、健全完备的林木种苗行政监管系统, 用行政力量保证种苗质量;通过构建完善的林木种苗培育机构, 组织、培育出优秀的林木种苗培育团队, 为提高种苗的质量提供智力支持;各层林木种苗培育组织, 必须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力, 不断研制出新型的林木种苗技术, 全面提升种苗综合质量。
3 结语
当前, 林木种苗质量问题得到了我国各个部门的极大关注, 要想真正提高树种的质量水平, 必须深入了解地区的气候环境, 采用灵活的监管手段, 不断提高林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耿宏伟.快速发展中的林木种苗事业[J].内蒙古林业, 2002 (07) .
[2]刘刚.我国林木种苗发展面临新机遇[J].吉林农业, 2007 (02) .
林木种苗质量 篇2
5林木种苗质量抽查总结报告格式
一、基本情况
包括任务下达单位,承担任务单位,抽查时间,抽查的树种
(品种)名称和数量(其中:主要林木名称和数量),被抽查县和被抽查单位名单及数量,苗批数,抽检人员和承担抽查任务的地州。
二、抽样、检验、分级依据
三、抽查结果
(一)苗木苗批合格率。苗木质量不合格指标、不合格苗
批数,具体名单(包括被抽查单位、树种、种子产地、抽查地点、苗木类型、质量结果、不合格指标、综合评价)。
(二)林木良种使用情况。抽查的树种(品种)个数,通过审(认)定的个数,所占百分比;列入主要林木目录的树种个数,通过审(认)定的个数,所占百分比。
(三)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标签制度执行情况。抽查的单位(个人)总数,有许可证的个数,所占百分比;执行标签制度的个数,所占百分比。
(四)林木种苗质量自检情况。抽查的单位(个人)总数,实行自检的单位(个人)个数,所占百分比。
(五)林木种苗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档案情况。抽查的单位(个人)总数,近三年内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和使用挡案齐全的个数,所占百分比,挡案不齐全的个数,所占百分比,没有挡案的个数,所占百分比。
(六)林木种子来源情况。来源于种子园和母树林或采穗圃的苗批总数,所占百分比;来源于采种基地的苗批总数,所占百分比;来源于一般采种林和其它林分的苗批总数,所
1占百分比;来源不清的总数,所占百分比。
(七)林木种子产地情况。跨省调拨的苗批总数,所占百分比;省内和本地县市调拨的苗批总数,所占百分比。
(八)填写附件表格的内容。
三、结果分析
主要林木品种审(认)定情况,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标签制度执行情况,林木种苗质量自检情况,林木种苗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档案情况,林木种子来源情况,苗木质量情况每一项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
四、意见和建议
谈谈我国的林木种苗管理 篇3
【关键词】林木种植;种苗管理;影响因素;管理策略
林木种苗是植树造林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木种苗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行业管理、法规标准制定、质量监管、良种选育和技术推广以及种苗供应宏观调控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初步建成了以种苗生产基地为依托,以良种繁育中心、良种基地和国有苗圃为龙头的林木种苗生产和良种繁育、示范、推广体系。多年来,为保障林业和生态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影响我市造林质量的几个因素
1.1 林木良种
林木良种是提高林分质量和林木生产率的主导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积极开展林木新品种引进工作,先后成功地引进了中林杨、三倍体毛白杨、四倍体刺槐、千头椿、苏柳、冬枣等一系列速生、抗逆性强的品种,丰富了造林树种,为我市林业高效生产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经过十几年的推广应用,我市造林良种使用率达到90%以上,极大地改变了一些传统老品种生长慢、小老树难成材的局面。据调查,7年生中林杨树胸径可达到28cm ,极大地缩短了林木生产周期,特别是胶合板小径级木材的应用,有力地促进了速生丰产林的快速发展。但是,在林木良种推广中也存在着品系过杂和良莠不齐等问题,导致在造林生产中使用假苗、劣苗现象时有发生。
1.2 苗木质量
春季是我市的主要造林季节,这个季度造林任务重、时间短,再加上春季干旱多风,苗木质量就更为重要了。随着生态建设任务的加重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我市林木种苗生产由单一的国有苗圃、乡镇集体苗圃生产逐步形成了以国有、集体、个人、林业系统及非林业系统等多种形式的苗木生产体系,在全市6667hm2育苗面积中,个人育苗面积占80 %以上。然而,受资金、育苗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个人苗木生产品种多为扦插繁殖的速生杨、柳树种,树种结构不合理,而且生产地点分散,生产作业不规范,机械化生产作业率低,导致单位面积高质量苗木产苗率低。加之起苗环节多为人工作业,苗木根系不能很好地保证标准,从而影响造林的成活率和林木质量。另外,在我市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人情苗”“关系苗”等问题。
1.3 设计施工
我市虽然多为平原地区,但由于海拔低、地下水位高,因而造林地条件各异。要保证高质量造林,就必须科学规划设计,在生产中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做到“适地适树”。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先施工后设计,不设计也施工等现象,严重影响造林质量。其次,造林生产多靠义务植树和行政推动,专业队伍施工比例过低。
1.4 管理检查验收
“三分造,七分管”是林业生产的准则,其管理不仅包括新造林、中幼林抚育管理,更主要的还包括完整造林档案、完善的新造林检查验收制度和成林核查制度。我市造林地多以道路、渠道两侧防护林带为主,面积小且分布零散,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在管理中,虽有交通便利的优势,但也有易受人畜伤害的劣势。
2 种苗管理的对策
2.1 依法制种,建立良好秩序
建立以“依法治种”为主的综合管理体制,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市的种子法规,建立健全种苗管理的地方法规和完善相应政策。同时还应建立县级種苗管理、执法与监督机构,发挥执法与管理职能,严厉打击违法案件。
实行种子提前预定、统购政策,保证种苗的品种和质量,逐步实行造林良种化、育苗标准化、管理法制化。
2.2 加强领导,把种苗管理工作摆在林业基础位置抓实抓好
健全的组织体系和强有力的领导是搞好林木种苗工作的重要保证。各级领导一定要重视种苗工作,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种苗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种苗行业办几件实事。各级领导还要成为种苗繁育的专家,懂得育种知识和经营筞略,提高决策能力。
2.3 抓好林木种苗的预测和生产计划管理
为避免种苗的大起大落和资金的浪费,生产用苗应实行种苗生产与造林任务提前衔接,层层签订供需合同,即造林部门提前2~4d向种苗管理部门提供造林用苗计划,种苗生产部门按造林计划准备种子和苗木。
在种苗生产的计划安排上,要以国有苗圃为主,充分发挥其技术、土地、经营等方面的优势,以有“种苗生产许可证”的集体、个体为辅,由种苗管理部门负责技术指导,统一种(苗)来源,确保种苗品种、质量。这样从本县内调用生产用苗,在保证品种质量的同时,还可以减少苗木运输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苗木成活率。
2.4 加强培训,提高种苗管理、生产、经营人员的从业水平
针对不少种苗管理、生产、经营者不熟悉、不了解林木种子和苗木的质量标准的现状,省林木种苗管理总站和各市州林木种苗管理站计划在两年内将市县分管局长和从事林木种苗管理、生产、经营的业务骨干普遍培训一次,不参加培训的或者培训不合格的不能上岗。
2.5 建立种苗质量管理的约束机制
实行种苗质量合格证制度。坚持每年春秋两季的种苗查评和标签制度,按种苗质量查评结果发放种苗合格证,无种子合格证的不发苗木合格证,并吊销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
种苗质量管理还要走联合执法的道路。即种苗管理部门要与木材检查站、森防站、林场管理站、林业总站联合起来,没有苗木合格证森防站不给开苗木检疫证;无苗木检疫证木材站不予放行;无苗木合格证的造林地块,场管、总站不予验收,造林经费不予拨付。这样层层把关,让假种、劣苗自然淘汰,使种苗管理走向正轨。同时建立苗木质量档案,坚持春秋两季苗木查评,记录各苗圃Ⅰ、Ⅱ级苗所占比例,这样,只查档案便能了解全县苗木的品种、质量、数量等情况,便于苗木管理和使用。
2.6 提供优质服务,为种苗发展保驾护航
种苗管理部门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转变作风,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种苗生产中的问题,帮助农民解决苗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传授科学育苗知识,并与林业科研院所建立关系。同时还要加强信息交流,尽快把新技术、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种苗生产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永来,郭佐世.青海省种子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A].论中国种子工程——全国种子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6.
林木种苗质量 篇4
林木种苗的培育对于环境绿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林木种苗的检验以及培育可以为森林绿化提供充足的资源, 在林木种苗培育的过程中, 有一些要点需要掌握, 比如加强林木种苗土地的选择、加强林木种苗病虫害的预防、加强对林木种苗的检验等, 对于林木种苗培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都要积极的解决。当前我国对森林绿化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 但是对于林木种苗培育以及管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 在当前林木种苗检验过程中, 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检验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不高、林木种苗质量管理责任体制不够健全等, 这些都会对林木种苗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对此要积极加强林木种苗培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的解决, 以提高林木种苗的成活率。
2 林木种苗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对植树造林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在植树造林过程中, 往往还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林木种苗就是一个大问题, 林木种苗的质量不高, 则会导致森林质量受到影响, 长此以往会影响森林的覆盖率。在植树造林过程中, 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林木种苗的检验, 使得用于植树造林的林木质量得到保障, 提高存活率。当前在林木种苗检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有几个方面。
2.1 林木种苗检验制度和流程不够全面与完善
在进行检验的时候, 由于林木种苗的检验工作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 因此很多地区的林业部门没有对林木进行严格的检验, 其检验的流程也不够完善, 因此使得很多林木质量不高, 对林木质量的监督也比较模糊, 导致市场上销售的林木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
2.2 林木种苗检验责任体系不够健全
林木种苗检验需要完善的责任体系作为支撑, 比如要对具体的责任人的工作任务进行确定, 一旦发现林木种苗质量问题就能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找到相应的责任人。但是当前林木种苗的检验过程中, 还没有一套完善的责任体系, 对于责任人的工作内容也没有进行相应的明确, 所以导致很多林木种苗问题得不到积极解决。
2.3 对林木种苗的质量问题的认识不足
森林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林木种苗, 但是当前很多林业部门对林木种苗的质量监管重视程度不够, 认为林业生产只要有相应的林木种苗就可以, 忽视了林木种苗的质量问题, 因此使得一些有问题的林木种苗开始扩散, 影响了森林的生长率。
3 林木种苗检验方法建议
3.1 加强对林木种苗检验的认识
对林木种苗检验的认识不到位是影响林木种苗检验效率的重要因素, 在未来的林业监管工作中, 一方面要积极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对林木种苗检验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认识, 将改善林木种苗质量纳入到林业生产管理的日程中。当前有很多地区在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 都积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根据各种法律法规的规定, 以推进当地林业发展为核心, 加强对林木种苗的检验的监督和管理, 对于一些销售问题林木种苗的行为要进行严厉地打击, 对整个林木种苗市场进行净化, 使得林木种苗市场的发展更加健康, 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质量高、安全的林木种苗, 提高森林存活率。
3.2 加强对林木种苗检验的宣传
林木种苗检验并不只是领导者的工作, 参与监督管理也有社会群众的责任。加强林木种苗检验, 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要加强对林木种苗检验的宣传, 提高社会上各个阶层对林木种苗质量问题的关注度, 让市场上的一些质量堪忧的林木种苗不再大肆扩散。在宣传过程中, 要积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站等媒体, 对林木种苗监督抽查活动的先进经验和取得的成效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 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氛围, 让群众也积极参与到林木种苗检验工作中来。
3.3 加大对林木种苗检验的投入
为了不断提高林木种苗检验水平, 需要加强对林木种苗检验的投入力度, 比如在林木种苗的检验过程中, 应该要加强对检验人员、检验器材等方面的投入, 这就需要相应的资金作为保障。首先, 加强一些检验机械的购买, 从而使得检验过程可以逐渐实现自动化, 提高检验水平和效率。其次, 在日常工作中还不断强化林木种苗检验队伍的建设, 选聘更多专业的、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到林木种苗检验工作中, 提高林木种苗监管队伍的监督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 从而在日常的监管过程中加强对林木种苗监管效率的提升。最后, 还应该不断地创新检验方法, 改进检测技术。对林木种苗的质量进行检验的过程中, 应该要不断更新技术, 提高检验水平。由于各个地区的林木种类不同, 因此各地的林业部门尤其要加强对这部分的投入, 加强对各种检验技术的研究, 从而提高各种苗木的检验水平和能力, 更好地满足林木检验过程中的技术需求。
3.4 加强林木种苗检验过程中的责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在林木种苗检验过程中, 对检验的责任体系应该要进行相应地完善, 要对整个检验过程进行相应地监督, 从而使得林木种苗的检验工作可以积极落实。比如要确定检验工作的负责人, 对负责人的工作任务以及责任进行确定, 从而使得责任人能够发挥积极。另外, 为了要对林木种苗检验过程进行监督, 还应该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实现信息公开。根据检验可将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信息、林木种苗检验员及检验机构信息、林木种苗执法信息等各种关键信息更新在网上, 并且借助当地的一些网络平台对这些信息进行公布, 通报各种合格的林木种苗品牌, 引导林木市场的健康发展。
4 结语
林木种苗检验是林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林业栽种过程中, 必须要加强对林木种苗检验, 防止出现坏种、病种等。针对当前林木种苗检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要积极加强各种检验技术的更新、完善检验责任体系, 使得林木种苗的检验工作顺利进行, 提高林木种苗的质量, 提高森林存活率。
参考文献
[1]张艳丽.谈造林作业中如何提高苗木质量[J].世界家苑, 2014 (7) .
[2]郭梅梅.浅议加强种苗执法和质量监督检验[J].山西省林木种苗建设研究, 2007 (13) .
林木种苗质量 篇5
媒体:中国绿色时报发布:绿缘2013/1/11 14:15:46
2012年,国家林业局通过国家抽查和委托或部署自查的方式对全国林木种苗质量进行了抽查,并于10月中旬公布了抽查情况通报。从抽查结果看,与2011年相比,林木种子和苗木质量稳步提升,且合格率都保持较高水平。林木种子生产、经营和使用者档案建立较好,生产经营许可、标签、林木品种审(认)定制度得到落实,林木种子来源基本清楚。这表明,我国林木种苗的生产管理正日益规范。
国家抽查情况:种子和苗木质量稳步提升
2012年,国家林业局委托林木种苗质量检测机构对河北、安徽、河南等7省(区、市)林木种苗质量进行重点抽查。抽查结果为:林木种子样品合格率为90.1%,苗木苗批合格率为94.7%,两项检查都较2011年的合格率上升1.7%。林木种子生产、经营和使用者档案抽查共涉及58个单位。抽查结果显示:档案内容齐全的单位有40个。应当具备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54个单位中,有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有52个。被抽查单位都使用了标签,落实了标签管理制度。
抽查的55个树种(品种)中,列入主要林木目录的树种(品种)有42个,审(认)定通过作为林木良种的有19个,占45.2%。按《种子法》规定,应当确定采种林和公布采种期的24个县中,确定了采种林并向社会公告的县级林业主管部门仅有8个,占33.3%。另外,抽查的81个种子样品均来源清楚,抽查的92个苗批中有12个来源不清楚。
针对2011年国家级林木种苗质量抽查中存在问题的单位,2012年再次进行了检查。从复查结果看,各地对2011年苗木质量抽查中发现的问题高度重视,并进行了认真整改,成效明显。如河北隆化植源林业种苗经营有限公司、丰宁满族自治县林业局林木种苗管理站、赤城县绿源苗圃等12个单位,质量指标均达到了要求,各项制度得到了落实。
为加强育苗所使用的林木种子来源管理,2012年进行了育苗使用的林木种子质量延伸抽查,内容包括许可、标签、自检、档案制度落实情况等。抽查了河南西峡县林木种子站,广东台山市红岭种子园、韶关市曲江区国营小坑林场等3个单位。抽查结果显示,3个单位都落实了许可、标签、自检、档案等制度。委托和自查情况:良种壮苗意识不断强化
国家林业局委托山西、内蒙古、辽宁等8省(区、市)林业主管部门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对本辖区林木种苗质量进行抽查。抽查结果显示:林木种子样品合格率为98.4%,苗木苗批合格率为96.7%。林木种子生产、经营和使用者档案建立的单位占所涉及单位的98%,档案内容齐全的单位占78.6%。抽查的196个单位中,落实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制度有194个,使用标签的单位有194个。
抽查的94个树种(品种)中,列入主要林木目录的树种(品种)有86个,通过审(认)定的主要林木良种38个,占44.2%。抽查林木种子的41个县中,确定采种林以及公布采种期的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均为32个,占78.0%。抽查的186个林木种子样品和300个苗批育苗种子来源清楚。
除国家抽查和委托抽查外,2012年国家林业局还部署北京、天津、黑龙江等16个省(区、市)和内蒙古、吉林、龙江森工(林业)集团公司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自查。其中,天津、上海、海南3个省市未按照要求进行自查,其余各省均按照要求对本辖区内的林木种苗质量进行了抽查,并提交了抽查报告。共抽查了468个种子样品,种子样品合格率为96.4%;抽查1045个苗批,苗木苗批合格率为97.2%。
种苗关乎造林质量 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通过本次抽查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地方林业主管部门认识有待提高。一些地方林业主管部门对于林木种苗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林木种苗质量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文字上,重形式轻措施,缺乏长远目标;对《种子法》及其配套规定、标准的宣传和培训不够,对有关规定不能正确理解和领会,一定程度上导致种苗生产、经营、使用者无所适从。《种子法》有关制度落实不到位。一些地区仍然存在无证生产经营林木种苗现象,发证机关在许可证核发中存在随意更改有效期、有效期届满不办理延续手续、正副本编号不一致等问题;不按规定颜色和质地印制标签,标签填写不规范,销售中不挂标签现象依然存在;不按规定建立档案,一些单位虽然建立了档案,但内容填写不规范、不完整,存在临时应付现象;在种苗质量自检中,检验强度不够、检验指标不全、计算方法错误、结果记录不规范、缺乏自检原始记录,甚至一些企业不进行自检。
地方标准制订滞后。抽查中发现一些地方对标准制订工作重视不够,对本地区适宜种植的造林树种种苗标准制订缺乏足够的研究,缺少制订标准的第一手资料,致使一些地区存在“有标准没苗木、有苗木没标准”的现象。
林木种子各环节质量管理有待加强。不少地方林业主管部门未按规定确定采种林、采种期并进行公告,林木种子采收管理不力,出现在劣质林内、劣质母树上采种和抢采掠青的现象;种子采集后,未及时进行脱粒、干燥、净种、分级等加工处理,未按照标准建立种子库并合理贮藏,导致种子净度、含水量、发芽率等指标不合格;不按种子区划调拨使用林木种子等。
林木种苗质量检验水平亟待提高。基层林木种苗管理机构检验人员和设备配备不足,检验能力有限;对检验人员培训力度不够,检验人员未按规定的环节在林木种子入库贮藏前、出库时、贮藏期间进行自检;不按标准操作,经常出现起苗时破坏根系,人为造成苗木质量下降等问题。
林木种苗质量 篇6
关键词:贵港;林木种苗;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218-2
1 贵港市林木种苗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我市林木种苗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尤其是最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林木种苗产业的投入,已经建立了一批重点的林木种苗工程,在整体上也带动了林木种苗工程的生产水平。
在“十一五”期间,我市主要造林树种苗是速丰桉、马尾松、杉树等,平均年造林十万亩左右,种苗部门密切跟踪配合,按时按质按量提供苗木给各地造林,不足部分从外地严格按程序调运,“十一五”中共生产苗木:速丰桉苗7500万株、马尾松优良苗木900万株、湿地松苗500万株、杉木苗500万株、肉桂苗120万株、八角苗100万株、各类珍贵树种苗木300万株。同时,因地制宜,做好珍贵树种造林示范工作。
我市苗圃还承担全区定点的油茶苗圃建设,地点在国有大圩苗圃内,面积50亩,已种植有砧木80万株,去年生产任务是嫁接苗40万株,扦插苗10万株。由于穗条供应不上,去年嫁接了5万株,经区种苗总站调配1000公斤穗条,现在正在抓紧调运穗条和嫁接,保证完成任务。目前,定单生产苗木已有20万株,抓好定点油茶苗圃的建设,为我市油茶推广提供了保障。
这几年,主动与林业科研单位合作,加大种苗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力度,提高林业生产中种苗科技含量。贵港市覃塘林场马尾松种子园是部省联营林木良种基地,建园至今累计为社会造林提供了良种壹万多斤。该基地这几年坚持抚育施肥管理、花粉授粉管理等,争取了良种补贴,年育马尾松优良苗木200万株,同时加强了围园设施建设,现申报省级林木良种基地,下一步争取申报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进行二代、三代种子园建设。桂平、平南采种基地也正在建设中。
2 贵港市林木种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管理体制不完善,执法机构不健全,严重影响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我市林木种苗管理机构仍属差额事业单位,各级管理机构也不健全,经费不保障,队伍不稳定,致使林木种苗管理职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执法机构不健全,一些地方良种资源保护不力,种苗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无证照生产经营种苗,假冒伪劣种苗等现象依然存在,不仅严重损害了林农利益,也影响了林业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
2.2 质检机构不健全,种苗质量受影响
目前,全国苗木生产还没制定出统一、规范的质量标准。致使市场上种苗品种以次充好、假冒伪劣品种现象屡有发生。其次, 林木种苗质量监管机构也不明确,监管依据不充分,没有有效的监管措施,致使种苗生产经营管理还停留在发放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上。再次,林木品种宣传推广管理不严。部分商家利用新闻媒体大肆炒作,把没有经过造林区域试验的所谓好品种大量的盲目引进,误导林农,不仅影响了造林质量,也浪费了人力财力,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2.3 林木良种选育推广进程缓慢,良种使用率仍不高
近年来由于种苗生产发展较快,很多集体或个人育苗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致使林木良种选育推广进程缓慢;其次,对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不甚了解,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苗木,有的对苗圃地选择不当,有的选择树种不当,影响了苗木的培育质量。再次,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水平问题,也导致了一些林木种苗的良种化程度低,据统计,目前林木种苗的良种率一般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这与一些西方国家百分之八十的高水平良种率还是有很大差距的,造成这个结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缺乏相关的生产技术标准,而法律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树木种苗质量的低下。
2.4 种苗信息建设滞后,社会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的林木种苗产业的起步较晚,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是很多相关的基础设施还处于很低级的水平,尤其是种苗的信息建设相对滞后,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贵港的很多地区的林木种苗基地大部分还在使用一些陈旧的设备,很多甚至还在采用人力等原始的方式进行作业,在种苗的信息方面与发达地区的种苗无法接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林木种苗产业的产量。
2.5 是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滞后
对于具有优良品质的种苗的保护力度也不够,由于政府的不够重视和对市场需求的不够,导致对于优质种苗的资源保护缺少。
3 贵港市林木种苗生产的发展对策
3.1 创新机制,加强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培训工作
目前我市除了市级和桂平市、平南县有种苗管理机构外,三个区没有设立种苗管理机构,甚至没有专人兼管种苗工作。2008年12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林木种苗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但是市级站以《条例》为依据向市编办申请差额改全额拨款尚未得到批复。这样我们必需创新机制,努力建立健全种苗管理机构,抓好种苗管理队伍建设,理顺种苗管理体制,强化种苗管理机构职能。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强对种苗机构管理人员、育苗公司法人、员工以及业主等,进行种苗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有关管理办法的培训,使得从事该行业者知法守法,按规按章办事。
3.2 做好造林苗木生产工作,为我市绿化造林做好服务
配合我市造林做好造林苗木生产工作,抓好定点苗圃油茶繁育圃的生产,争取建立30亩的油茶采穗和50亩的珍贵树种苗圃,做好我市珍贵树种造林示范工作。我市现有的油茶定点苗圃生产任务的完成与否,取决于嫁接穗条的供给,为此,新建的30亩油茶采穗圃和50亩珍贵树种苗圃争取列入为自治区的定点苗圃。
3.3 加大对林木种苗产业的投资
完善林木育苗的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同时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加大对林木种苗产业的投资,把我市林木种苗产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3.4 抓好良种基地的续建工作,开发保护好新的种质资源
科学的对林木种苗产业进行调节,通过组织专家等对市场的需求做出判断,引导一些小企业种植,使林木种苗的生产有足够高的科技含量,可以使我市的林木种苗工程独具特色。
贵港市覃塘林场马尾松种子园今年申报评定为省级林木良种基地,自治区拟报批为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并逐步建立二代、三代种子园。同时计划在市平天山林场、桂平市金田林场各选定1000— 2000亩马尾松优质林分,供自治区审定,列为采种基地建设而加以保护。
3.5 加强监督管理,加大种苗执法力度,确保造林用苗安全
根据《种子法》、《条例》相关规定,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管理办法和油茶有关规定管理办法。严格种苗市场准入制度,规范种苗生产经营秩序,实行种苗质量问责制,谁把关、谁负责。坚持凭证经营和种苗流通“一签两证”制度,坚决取缔无证经营和非法生产没有通过良种审(认)的油茶品种,确保我市用种用苗的质量安全。
3.6 开展好种苗信息调度和服务工作
种苗信息调度和服务工作是发展种苗事业的基础工作,要求严格种苗统计报表制度,规范种苗生产供应等种苗信息的调度管理,提高信息报送工作的时效性、准确性、提高种苗信息服务的质量,更好地为各级领导决策种苗调剂服务。同时,要求加强种苗科技动态、林木良种、育苗技术等成果信息的咨询服务,要求各县(市、区)逐步完善基础条件,配备相应设备,以便进一步开展好种苗信息调度和服务工作。
4 结语
随着国家对于林木种苗发展的投入,以及贵港政府对于林木种苗的重视,相信贵港的林木种苗一定会解决好林木种苗发展存在的问题,认真的研究林木种苗的发展趋势,给贵港的林木种苗产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争取把贵港的林木种苗的发展建设成为地区的典范。
参考文献
[1] 刘峰.浅论林木种苗与林业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林业,2007,(01).
[2] 姚淑荣,付娜.小议如何加快林木种苗发展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6).
[3] 刘英杰,王沿辉.我国林木种苗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7).
[4] 傅云.論林木种苗的产业化[J].湖北林业科技,2003,(S1).
[5] 张顺捷,陈宇,刘刚,乔婵,谭忠利.我国林木种苗基地发展的探讨[J].中国林副特产,2008,(02).
科学发展林木种苗生产 篇7
1 深化机制创新, 大力发展种苗
需要进一步加快深化国有林木种苗基地管理体制改革, 并且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种苗生产和经营。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林木种苗生产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一是要建立规范的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二是要加强现有种苗工程建设, 确保建设成效。要重点建设良种繁育中心、良种基地、采种基地, 完善种苗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等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还要加大对林木种苗的各项政策扶持, 要把林木种子建设、种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纳入当地林业建设计划, 并予以优先安排。要加强对林木种苗发展的金融支持。
2 发展乡土树种, 引进优良树种
发展名特优新品种,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人新我优。要适应林业建设面临的供求关系和消费多层次变化, 林木种苗供应与需求趋向多元化。观赏园林绿化树种和品种选择的原则是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根据当地气候、土城条件选择树种坚持多样性, 城市的绿化应由乔木、范木、草本组成, 乔灌草搭配。观赏绿化树种和品种选择应该趋向于常绿树种、彩叶树种、色叶树种、观花树种、观果树种、抗旱树种、抗寒树种、耐水湿树种、沿海抗风。
2.1 注重乡土树种
乡土树种适应性强, 有较强的抗逆性, 造林容易成功, 市场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比新树种快, 其习性、特征比较了解, 栽培技术也比较成熟, 树种资源丰富, 栽植成本低、效率高。
2.2 注重外来优良树种和品种
外来优良树种和品种指本地没有自然发生的树种, 包括广义上的变种、种源、无性系等。优良的外来树种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必须按引种程序先试验后推广。根据引种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采取不同的驯化措施, 包括某些特殊的栽培措施, 研究配套的栽培技术。充分利用引入地区多样的气候、地理条件和优良的小气候环境, 进行多种立地品种区域化实验。防止外来树种可能产生的不良生态灾难。
2.3 注重新品种选育
新品种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 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比如市场表现出的彩叶苗木热, 红叶石楠、红枫、加拿大紫荆、挪威槭、茶条槭、多花蓝果树等欧美流行彩叶绿化树种的品种虽然已很齐全, 但是短期内哪些品种能真正流行开来很难判定。因为在彩叶苗木的数量上, 除了红叶石楠外, 其他品种的数量非常有限, 彩叶树种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有待加强。
3 加强市场监管, 完善种苗管理
加快《种子法》配套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种苗、乱引滥繁、虚假宣传、无证生产经营林木种苗的违法行为。加强林木种苗执法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林木种苗质量检验检测体系。严格执行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的规定》和《造林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 加强质量监管, 严格“两证”的发放与管理, 净化苗木生产和经营环境, 提高苗木质量。对“两证”年检不合格的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予以取缔, 调减育苗户数量, 规范经营手段, 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种苗标签是林木种子和苗木的身份证, 对它的使用和管理直接关系到林木种苗的质量, 加强林木种苗标签的使用管理是保障种苗质量的关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国家林业局《林木种子包装和标签管理办法》、《浙江省林木种苗标签管理办法》等法规的规定, 无论是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 都应重视种苗标签的使用和管理, 种苗标签的管理者应该按规定认真检验, 如实准确地填写, 不能流于形式。
4 提高科技含量, 保证种苗质量
必须始终坚持科技兴种苗, 注重先进成果组装配套, 先进的栽培模式和栽培措施。坚持科技创新, 加强科研攻关。针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特点, 加快选择、引进和改良培育速生丰产树种、名特优新经济林品种、绿化美化树种和花卉等。
以轻基质穴盘育苗为代表的现代化育苗体系与我国传统的育苗相比较, 它成功地解决了机械化精播种一次成苗问题。育苗过程中根系受到保护, 移栽时不受损伤, 根系活力好, 能获得高产苗木基质轻, 特别适合远距离运箱和机械化移栽。现代化穴盘育苗实现了育苗生产集约化技术管理规范化, 经营管理规模化, 产销服务社会化。
今后应加强林木种苗生产和管理的调查研究, 大力推广先进科研成果, 收集和保存我市丰富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 发挥大棚育苗技术的优势和特点, 挖掘和开发适应黄岩区立地条件的良种壮苗, 为黄岩区增绿工程提供优质苗木, 为建设“绿色黄岩”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红, 胡春姿等.我国林木种苗发展形势、问题与对策[J].林业经济, 2002, (6) .
[2]吴方林.中国园林绿化苗木产业化现状和发展趋势[J].山东林业科技, 2003, (6) .
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研究 篇8
据有效数据统计, 我国森林植被覆盖率为25%, 与其他国家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面对森林覆盖率严重的不足, 加强林木种苗工作便变得尤为重要。而林木种苗本身就是林木业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有效保障。在林业部门对林木种苗工作的高度重视之下, 我国每年造林任务高达近700万hm2, 对林木种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种苗工作中, 主要的2项工作“生产”和“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是种植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发, 进而让种苗生产工作出现滞后现象;另外就是种苗本身形态结构的问题, 形态结构的矛盾性导致在种植的时候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鉴于此, 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研究具有尤为重要的深远意义。
1 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
1.1 加强林木种苗工作能够为市场经营提供良好的交易平台
我国的种苗交易市场建立地较为广泛, 其中几个大区分别是东北、西北、华北以及华中。这4个大区所建立的是国家级种苗的交易市场。考虑到对林木种苗工作的强化, 我国还准备在西南、华南2大区建立全新的国家级交易市场, 为市场经营提供良好的交易平台。
1.2 加强林木种苗工作能够盘活电子商务网络销售模式的运营近年来, 随着电子商务网络销售模式的日益完善, 其运
营也取得了完美地效果。而在加强林木种苗工作中, 网络也提供了相应的销售模式。网络销售模式的拓展不但为买家与卖家双方节省了时间, 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彼此的经济效益。我国林业部门研发推出了“林木种苗网络交易系统”, 以此建立卖家和买家双方的信息资料库, 用支付宝等结算方式与视频沟通交流等网络功能为双方提供了便利, 有效地盘活了电子商务网络销售模式的运营工作。
1.3 加强林木种苗工作能够提高我国森林的覆盖率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还不到25%, 而森林覆盖率高的国家可高达50%, 甚至60%以上。这一巨大的差异为我国林木业部门敲响了警钟。因此, 我国必须充分重视林木业发展。重视林木业发展要做很多工作, 加强林木种苗工作便是其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因为加强林木种苗工作可以改善种苗现状中存在的不足, 让木苗茁壮成长, 以此提高我国森林的覆盖率。
1.4 加强林木种苗工作能够为木苗品种改良提供宝贵的经验
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良种化造林, 而良种化造林在加强林木种苗工作之后就应该培养出优良品种的木苗。我国植树造林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 那时大概有50多种树种。现如今树种的种类显得极其繁多, 我国杨树与桉树已经实现了多代品种的更新, 杉树进入了3代遗传改良阶段, 松树进入了2代遗传改良阶段。但与树种遗传改良水平发达的国家比较起来, 我国还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异性。因此, 加强林木种苗便是重点工作, 因为加强林木种苗工作能够为木苗品种改良提供宝贵的经验, 以此让我国林木业满足生产的需要, 让良种化造林的目标早日实现。
1.5 加强林木种苗工作能够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 苗木供不应求的现象屡屡出现, 绿化种苗也得到了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我国很多省、市以当地林业部门为主导工作, 督促林木种苗的规范与强化, 并要求各地充分掌握市场信息, 引导大家充分掌握种苗工作的经验与技术。在此项工作中, 一些绿化种植企业起到了带头的作用, 在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前提下, 不但盘活了企业的经济,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会的经济效益。
2 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建议探讨
2.1 对体制进行改革并对机制实施创新模式
现如今大部分林木种苗工作归林业部门管辖, 而加强林木种苗工作可通过体制的改革, 让非公有制种苗企业参与进来, 并且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种苗的生产和经营。在加强工作的实施上敢于创新、勇于创新, 以此确保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完善性。
2.2 强化林木种苗生产基地的管理与建设
强化林木种苗生产基地的管理与建设的重点工作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建立规范化的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强化现有种苗工程的建设。建立规范化的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能够确保在林木种苗工作中不会出现间断, 以此减少工作内的很多麻烦。强化现有种苗工程的建设则能够确保建设的成效。另外, 完善种苗加工、贮藏、质量检测等一系列基础工作也尤为重要, 这些细致的工作是实施建设的根本。
2.3 各项政府扶持的充分落实
在加强林木种苗工作中, 充分落实各项政府扶持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这方面做好做足, 就应该把林木种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纳入当地林业建设的计划当中去, 并且在安排上做到优先考虑。加强林木种苗工作中经济支持的融入也非常重要, 相关政府需要充分落实这些细节工作点。
2.4 林木种苗市场监督管理的强化
强化林木种苗市场监督管理就应该严厉打击劣质种苗、虚假宣传和无证生产经营林木种苗等违规违法行为。应该强化市场监督管理体系, 按照《关于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的规定》进行严格执行, 让种苗在生产与销售过程中严格进行质量检测, 杜绝质量不过关的种苗, 并对劣质种苗生产经营者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批评与惩罚。
2.5 提高林木种苗的科技含量
提高林木种苗科技含量的措施体现在很多方面:抓好林木种苗基础研究工作;引进品质优良的林木种苗, 丰富林木的物种资源;实施绿色种植策略, 在土地开发与当地生态环境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绿色种植, 以此确保种植工作的规范化和人性化;种苗种植后进行科研工作, 并与国际科技领域达成很好的交流平台, 促进林木种苗的未来发展趋势。
2.6 完善林木种苗的服务体系
林木种苗服务体系的完善需要实现社会化的原则。在实现社会化的原则上通过3方面把完善林木种苗的服务体系做好做足:建立林木种苗行业社会团体, 例如林木种苗行业协会等, 为林木种苗生产、经营等方面提供一体化服务体系;强化林木种苗的信息资料管理, 在种苗信息网络管理中加强种苗的生产、供应预测、工作预测等工作, 以此确保种苗的有效供应;分区域建立林木种苗交易市场, 以信息发布、会展等方式为种苗提供良好的交流与交易平台。
3 结语
通过对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研究, 充分认识到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林木种苗作为林木业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加强林木种苗工作有利于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 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林木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威.关于林木种苗工作调查的思考[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11, 09 (11) :09-10.
[2]季森, 黄生福.林木种苗工程建设的发展思路及对策[J].中国林业, 2011, 08 (18) :12-16.
[3]赵庆丰.宁夏林木种苗建设现状及今后发展对策[J].宁夏林业通讯, 2013, 07 (11) :89-91.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及发展趋势探讨 篇9
关键词: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生态建设和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 对林木种苗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林木种苗不仅要满足数量需求, 更要满足品种多样化、品质优良化的需求, 质量需求成为社会进步和林业发展对种苗的第一需求。因此, 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种苗工作, 在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进程中, 要优先发展种苗, 要赋予种苗建设的重要基础地位。
1 我国树种培育的现状
虽然我国林业育种事业起步比较晚, 但近年来发展很快。特别是在一些重工业区树种的培育工作中有了很显著的成果。南方一些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进行对杉木子代的测定、杂交培育试验和种子园建设, 并进行了系列改良品种工作等, 杉木系列树种现在已进入第三代育种阶段。我国是杨树种植大国, 因为杨树具有成林快轮伐期短的特点, 因此, 是我国人工造林产业化的优选树种之一。各个种植地区在杨树育种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近20年来, 杨树优良新品种层出不穷, 据不完全统计, 杨树的材积平均生长量提高到20%以上, 木材的密度也有所提高, 纤维含量也有所增加。桉树的种植育种工作很复杂, 我国仍以常规育种工作为主, 引入分子遗传工程研究后, 主要以无性系育种和抗性育种为重点研究目标, 在国家近年的林业科技攻关项目里, 也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了优树选择和杂交育种、无性系抗性育种、无性系繁殖以用无性系测定等研究, 他们还培植了一批母树林, 实生和无性系种子园以及桉树种质基因库。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 极大地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2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
2.1 育苗程序
美国在容器苗的培育上有一整套育苗程序, 他们将脂松容器苗分为幼苗建成期、高生长时期和木质化期3个生长时期。在种子催芽, 育苗基质制备, 容器的选择, 播种与覆盖, 浇水与施肥, 基质p H值及盐渍化控制, 苗木封顶控制, 炼苗, 育苗环境控制, 出圃或再培养等环节上都做得非常细致, 获得了理想的育苗效果, 培育的脂松苗木规格整齐, 活力旺盛。
2.2 种子处理技术
近年来国外推出了一项农场式的林地经营政策, 在低海拔地区耕地以外低产的农田上经营以阔叶树为主的森林, 其主要目的是改善环境质量, 增加休闲用地面积, 同时能够生产更多的木材。许多学者对欧洲白蜡、英国栎、欧洲甜樱桃等乡土树种种子的发育特征、休眠特性、贮藏特性、萌发特性等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针对不同的树种制定出了适宜的种子处理技术体系, 从种子采收时间, 贮藏条件, 处理时间和方法, 种子处理环境控制, 播种时间, 萌发环境控制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准确又规范的技术。
2.3 体胚苗生产技术
美国惠好公司具有完整、系统的针叶树体胚苗生产技术, 他们利用优良品种的针叶树种子为材料, 通过成熟的体胚发生系统产生体胚, 经严格筛选后采用包衣技术将规格基本一致的体胚制成人工种子, 便可以在温室内或大田上进行播种育苗, 我国对林木体胚苗的研究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但大部分树种还处于体胚发生系统的建立过程中, 少数树种虽然初步建立了体胚苗生产体系, 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要在实践中利用种子包衣技术大规模生产种子或苗木还尚需时间。
2.4 苗木施肥技术
苗木施肥过程是一个关键环节。据有关技术人员介绍, 一般对容器苗的施肥应采取精准的苗木鲜重控制机制, 这样可以在定期测定苗木的鲜重过程中, 根据不同时期苗木的增重情况确定施肥措施以及施肥的种类与数量, 以有效地掌握好施肥期和施肥方法。
2.5 做好灌溉水质控制
林业苗圃灌溉用水控制应该做到精准化, 具体的作法要定期测量灌溉水的p H值, 灌溉水金属离子的含量。
3 森林种苗培育的要点
3.1 认真做好种苗培育准备
针对生态公益林、用材林、经济林的实际情况, 认真研究今冬明春造林特点, 分析重建种苗需求, 适当扩大育苗规模。要充分发挥容器苗培育周期短、造林不受季节限制的优势, 提高造林种苗的生产能力。要积极推行订单育苗, 根据造林计划, 签订育苗合同, 不失时机地落实好造林苗的培育任务。重点容器育苗基地应按照与林业厅签订的容器育苗合同, 落实好具体生产任务。要大力推广芽苗移植、容器育苗等先进适用技术, 提高造林苗木质量和生产能力。
3.2 加强种苗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林业种苗主管部门对当年的种苗培育计划要早落实、早部署, 对种苗基地培育工作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检查督促。受冰雪影响严重的种苗基地也要积极主动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汇报情况, 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 加快基地的恢复重建。
3.3 加大种苗培育科技含量
实行科研与生产相结合, 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 是种苗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近年来, 我们在种苗生产过程中, 加大了种苗生产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先后推广了地膜覆盖育苗, 营养钵育苗, ABT生根粉, 根宝等育苗技术, 同时还加大新品种的引种示范工作, 逐步培育出适宜当地的良种壮苗, 为林业生态建设搞好技术服务工作。在抓好现有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同时, 国有苗圃与中国林科院联合开展种苗科研攻关项目, 重点研究课题为优良树种的繁育。
4 森林培育技术发展的趋势
4.1 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战略
我国的森林资源经营目前已经进入了可持续经营阶段。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可分为4大经营模式, 其中包括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生态为主的的林业产业模式等。森林培育在更加注重木材和非林业产品的生产、生物的多样性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外, 还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森林资源结构, 使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能力和森林服务功能。为建立一个可持续经营的森林支撑体系奠定基础。除此之外, 在一些森林产业服务技术上, 不利于优化环境的技术和物质将被逐渐淘汰, 如化学除草剂、化肥和农药等。
4.2 促进森林培育技术集约化
森林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使木材等林业产品的需求大大增加。因此要求森林培育技术必须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即在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森林资源的基础上, 更集中合理地利用现代化管理技术, 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形成森林技术顺利地转向集约化。据悉, 发达国家早已有了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 短轮伐期的技术包括遗传控制 (无性系造林) 、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 短轮伐期的技术特点上生长周期短, 生长速度快。新的森林培育体系在短期内可以实现木材收获量大的效果。我国近年来也开始注重对这项技术的研究。
4.3 森林培育向定向化趋势发展
如何发挥森林的更大功能效益, 首先要在森林培育上应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即森林在一个区域内划分成2部分:商品林和公益林。对于商品林又可以分成3大类:纸浆林木、建筑用材林木、单板用材林木等, 并及时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相关生产加工企业。
参考文献
[1]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甘肃省张掖市林木花卉良种繁育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
林木种苗质量 篇10
关键词:林木种苗发展问题,解决措施
为加强林木种苗的培育, 加快林木种苗基地的建设, 有效保障造林的种苗供应,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森林种苗培育工作。针对近年来森林种苗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要认真分析, 研究对策, 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加强林木良种基地、采种基地的培育管理。对种子园、母树林要重点抓好水肥、花粉、树体和病虫害防治四大环节。部分过密的种子园、母树林要进行适度间伐, 改善光照条件, 促进结实。对采种基地要着重做好倒伏树木及枝丫清理和重点区块的抚育管理。
林木种苗是林业生态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是保证造林绿化进度, 提高营林生产质量,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林业要发展, 种苗是关键。
1 林木种苗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育苗科技含量较低
育苗生产技术总体上看, 仍然在较低水平上, 科技含量不高, 播种与扦插育苗所占比例较大, 而嫁接、根蘖、组培等育苗则主要靠外地熟练技术人员, 或引进外地小苗进行培育, 育苗技术的普及工作任重道远。
1.2 规模分散, 管理粗放, 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
目前, 一些地区的苗规模较大, 技术力量雄厚, 但苗圃发展基地化很少。大多数国有, 集体和个体苗圃面积小而分散。培育幼苗物种缺乏特色和多样性, 跟风育苗现象严重, 导致常规造林苗木大盈和积压, 园林和城市绿化苗木供不应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些商人唯利是图假借林木种苗进行炒作, 假种苗、劣质苗、以次充好扰乱市场持续。严重的影响了苗木经营者权益, 影响其积极性, 影响了造林的质量, 加重了其成本。
1.3 种苗培育规模有待提高
随着国家林业六大工程启动实施, 林业工程管理的进一步规范, 实行林业工程招投标制度, 为适应当前的林业发展的新形势, 提高绿化工程质量和绿化水平, 降低工程成本, 增强企业的信誉度, 各个绿化工程公司都相继建起了自已的育苗基地, 但是个体育苗规模相对较小, 且分散, 面积大多在1.33hm2以下。
1.4 种苗生产结构不均衡我市的育苗生产中
大规格、大径阶苗量少, 小规格、小径阶苗量多;3年生以上苗木少, 1~3年生苗多;通道绿化、村镇绿化、环城绿化苗少, 荒山造林、城市绿化苗多;经济林苗少、其它苗多;定植苗少、留床苗多;容器苗少、裸根苗多。
2 林木种苗发展对策和建议
2.1 加强林木种苗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提高种苗生产能力建立规范的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林木种子生产供应, 要以种子生产基地 (良种繁育中心、良种基地、采种基地) 为主体, 非基地生产为补充, 建立起以省内调剂为主, 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林木种子供应体系。国家投资建设的种子基地生产的种子由省级种苗管理机构组织采收和调剂使用。苗木生产供应, 要以市场为导向, 充分发挥国有苗木基地的龙头作用, 建立起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苗木生产供应体系。
2.2 加快推进林木良种化进程
构建国家、省、市三级林木良种生产体系, 发挥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示范、引导作用。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良种选育, 提升林木良种基地管理水平, 增强良种苗木供应能力, 大力推广使用林木良种, 提高良种使用率。开展种质资源调查, 依托省直林局对乡土树种和珍稀濒危树种保存、开发。建立健全林木良种生产使用长期扶持机制。
2.3 定期调度种苗信息, 建立健全了数字种苗
林木种苗管理站每月二次调度种苗信息, 及时录入数据, 建立了林木种苗数据库, 为发布、分析、预测林木种苗产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2.4 加强种苗宣传工作, 提高全社会对种苗工作重要性认识
利用各类宣传媒体, 大力宣传林木种苗的发展形势和政策, 以及对林业生产、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开展《种子法》宣传月活动。宣传的主题是:以种为本, 依法治种, 推进造林良种化进程。积极向报社和电视台投稿, 宣传种苗产业。利用各种会议和组织培训的有利时机, 宣传种苗工作, 传递种苗信息。
2.5 加大种苗培育科技含量
将科研与生产相结合, 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 是种苗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近年来, 我们在种苗生产程序, 提高苗木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促进了覆膜栽培, 育苗, ABT生根粉, 根宝, 育种技术, 引种试验, 示范工作, 逐渐培养适当的地方品种的幼苗, 达到提供苗木出圃的数量和质量的目的。为林业生态建设搞好技术服务。
总之, 近年来, 随着林业生态建设任务逐年扩大, 一大批苗木种苗生产任务, 需求, 带来了极好的机遇。在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状况, 我们应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动力,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大执法力度, 强化行业管理, 优化生产结构, 品种选育, 种子的生产基地建设, 继续巩固发展国有苗圃的苗木生产基地建设, 积极发展的社会系统, 初步形成了国有苗圃为主体, 社会系统补充苗木生产系统, 造林绿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程亮.种苗培育技术分析[J].南北桥, 2009 (08) .
林木种苗质量 篇11
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木种苗;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245-2
为了进一步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木种苗的产业化发展步伐,总结永靖县林木种苗建设工作的做法、经验和成绩,研究部署林改后全县林木种苗产业建设工作,推动种苗产业升级发展,为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种苗业提供有益借鉴。现将思路模式论述如下:
1 永靖县种苗业建设现状
全县现有种苗管理机构1个,即县林业种苗工作站,管理人员5人;国有苗圃一个,现有职工15人,总经营圃地310亩;国营林场经营的苗圃总面积80亩,其中龙汇山管理站20亩、巴米山林场30亩、西河林场30 亩;全县从事种苗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约278个以上。全县现有育苗总留床面积1635.75亩,苗木总量985万株。按树种分,花椒450亩,占27.5%;山杏300亩,占18.3%;新疆杨100亩,占6.1%;刺槐50亩,占3%;垂柳100亩,占6.1%;核桃50亩,占3%;国槐50亩,占3%;其他诸如侧柏、云杉、油松、刺柏、速生柳、金丝柳、柿树、枣树、丁香、山毛桃、榆叶梅、朝鲜槐等等共471.6亩,占29%。从去年以来,全县种苗建设通过工程带动、示范推动、利益驱动、项目拉动,育苗户和苗木经纪人逐年增多,形成了以花椒、核桃、垂柳、新疆杨、速生柳、山杏、枣树等为主的区域化育苗新格局。
2 永靖县种苗业存在的问题
(1)种苗生产对国家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依赖性较强, 以工程指导育苗的模式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 在国家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调减的条件下, 种苗生产举步维艰。
(2)种苗业的行政监管职能发挥甚微,林木种子“四证一签”( 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林木种子质量检验合格证、植物检疫证书和林木种子标签)管理实施没有走上正式轨道,或者说这方面的工作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开展起来,还普遍存在对苗木质量重视不够,质量意识不强,对种苗身份的现场认证马虎不严,育苗户不知道什么叫“四证一签”。
(3)种苗生产未形成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 对市场的应对能力弱。由于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缺乏, 经营管理水平落后, 难以适应市场对苗木的需求。近年来,苗木留床总量出现不足,尤其是景观绿化和大规格苗木严重短缺。苗木市场的无序竞争导致部分地区育苗总体规模的大幅度萎缩,苗木留床贮量总体呈下降态势。育苗树种结构不合理,育苗户对热销一时的树种一哄而上的局面依然存在,种苗生产方式落后,容器苗、造型苗、优良乡土树种育苗由于比较效益差,苗木价格机制不合理或没有形成,加上苗木人情市场存在很严重等原因,导致此类育苗开不了局。
(4)由于国家所规定的工程用苗最高限价较低,而目前林木种子和劳动力市场价格逐年攀高, 生产经营单位利润收入低, 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木种苗的生产经营。林木种苗产业化建设多年来资金投入分散,不成规模,育苗单位和个人处于自投资金、自发生产、自找销路、自负盈亏的营销环境。种苗市场不健全,信息不畅通,凭关系找销路,好苗好货找到好买主的理想苗木销售机制没有形成,苗木积压与苗木紧销的现象同时出现。
(5)是种苗管理服务机构的跟踪、管理、服务远远没有跟上,实质上还没有开展这项工作。
(6)育苗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意识不强,育苗技术规程执行不到位,培育出大量的细杆劣质苗、小老苗、病虫苗、“铁蛋铁锈苗”的现象非常严重。国有苗圃起不到示范带动作用。几年出圃?达到什么规格?生产苗主心中无数。自然生长,等长“大”再卖,没有具体的时间要求。
3 集体“林改”后种苗产业发展应采取的新措施
3.1 引育结合、加快良种选育,全面大规模推行容器育苗
选择对林业生态建设与兴林富民急需的重要树种(珍贵树种)和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传统乡土树种、花卉等,组织力量对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等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协作攻关,加快林木新品种开发步伐。同时还要应用先进的技术推广良种。林木容器育苗是当今世界的一项先进育苗技术,是林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容器苗与裸根苗相比,具有育苗期短、苗木规格和质量易于控制、苗木出圃率高、节约种子、起苗运苗过程中根系不易损伤、造林成活率高、造林季节长、无缓苗期、造林综合效益高、便于育苗造林机械化等优点。因此,良种壮苗的培育必须按照专业化、标准化、容器化要求来安排。
3.2 加大林木种苗执法和监管力度, 确保林业生态建设种苗质量
在林权制度改革后, 经营权交给林农本身, 苗木供給市场进一步开放, 种苗的供需日益频繁, 林农对种苗的采购量也随之增多。由于缺乏相应的鉴别能力, 给假冒伪劣苗木以可乘之机, 故加大种苗执法和监管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全面、真正实行林木种苗“四证一签”(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林木种子质量检验合格证、植物检疫证书和林木种子标签)。林木种子,是指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管理,依法规范种苗市场行为,确保林业工程建设质量,维护广大林农合法权益,顺应现代林业发展要求,推行依法行政、阳光行政。要扩大实施面,“四证一签”可从县级直接推行发放到种苗生产者(育苗户)一级。对不具备林木种苗“四证一签”手续生产、经营种苗行为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甘肃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查处。同时,实施“种苗供给公示制和外调苗木申请审批制”,保证为种植农户提供合格苗、放心苗,杜绝了假苗、劣质苗和高价苗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建议在全省范围内形成规范和制度。
3.3 加大引资力度, 培育苗木生产企业, 因地制宜地选育多树种、品种、多规格的良种壮苗, 满足广大林农对苗木的需求
林改后,林业发展呈现出三个多样化:造林主体多样化,造林树种多样化,森林培育目标多样化。针对出现的新情况,可以对主要造林树种育苗实行统一供种、定向育苗、合同管理、统一调拨的管理机制,造林苗木统一由林业局种苗站开具调拨单,负责调运到造林现场。对未经同意擅自出卖苗木的,取消育苗资格,收回种苗生产许可证,并按合同规定给予经济处罚。育苗方向要从常规树种向速生丰产林、珍稀树种、乡土树种、观赏树种不同的需求转变。以满足多元需求。育苗主体出现国家、集体、个体、股份合作制等多元性。
3.4 针对今后林木种苗会面向更广泛社会服务, 林木品种的质、量将有更新的要求, 种苗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服务意识均应与之配套适应
因此今后要加强引导和服务工作,促进苗木生产经营单位的经营方式和观念的转变,由以往的指导种苗生产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市场,提高其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促进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3.5 在充分开展市场调查的基础上, 适当提高国家工程用苗的价格标准
提高广大种苗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参与林木种苗经营,增加市场竞争力,以促进林木种苗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3.6 加大对国有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单位的扶持力度
发挥国有种苗生产单位的骨干和示范带动作用,促进种苗生产,为林权制度改革后的林业生产发展提供苗木保障。
3.7 放活经营模式, 将选择营造的树种、林种的权利交给林农
效法农业部门的种子经营管理模式,林业部门只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引进新品种,由农户自己选育树苗品种,自选自造。打破以往必须由县级有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提供苗木的管理模式。一方面降低营造林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就近育苗, 就近栽植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也提高了林农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
3.8 建立县级林木种苗信息网,加强信息网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
宜君县林木种苗产业现状及对策 篇12
1 产业现状
1.1 林木种苗行业管理趋于完善
宜君县林木种苗站成立于2002年7月, 系县林业工作站下设的全额事业单位, 受县林业局委托, 行使全县林木种苗行政管理职能。该站设有编制5人, 现有职工5人。同时, 宜君县建成县级种苗质量检验室, 包括种苗实验室3间、种子库房6间、购置办公设备、配置实验仪器32套。制定《种苗站工作职责》《检验员工作职责》《种检验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 规范工作程序。
1.2 林木种苗生产能力持续强劲
近年来, 宜君县年均育苗66.67 hm2, 年产苗木1 500万株, 年可出圃苗木500万株;容器苗年均产量1 600万株, 培育定植绿化大苗100万株, 形成了以国有苗圃为骨干, 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的社会化、多元化的格局, 可为全县的林业生态建设、城乡绿化和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苗木。
1.3 林木良种基地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 在国家林木良种补贴试点政策的推动下, 宜君县现有国家级核桃良种基地1处, 面积161.7 hm2。其中核桃良种采穗圃40 hm2, 核桃良种收集区10 hm2, 核桃良种繁育圃10 hm2, 核桃良种示范林101.7 hm2。省级核桃良种采穗圃2个, 面积20 hm2;良种繁育基地13.3 hm2。这些基地的建成, 为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品种来源。
1.4 国有苗圃苗木生产不断发展
宜君县目前拥有县园林绿化中心和国营彭村苗圃, 其中2个县级中心苗圃和4个国有林场苗圃, 面积40.2 hm2, 年产苗木800万株, 其中容器苗500万株, 裸根苗340万株, 基本上可满足全县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之需, 还可为社会提供部分绿化苗木。
1.5 种苗工程建设取得实效
21世纪以来, 国家加大了种苗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 宜君县先后实施了2000年县级中心苗圃改扩建、铜川市2002年林木采种基地建设和2003年油松侧柏采种基地建设等项目, 种苗基础设施面貌焕然一新, 设施设备配置完备, 为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2 存在的问题
2.1 苗木生产与造林绿化的供需矛盾突出
苗木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 多数个体育苗户盲目跟风, 大力发展当前市场价格高的苗木, 忽视了苗木生产的周期长等特点, 市场潜在风险加剧。近年来的绿化苗木及核桃良种苗木生产在市场走俏, 育苗户一窝蜂跟进, 苗木总量出现供过于求的趋势。据统计, 宜君县2010年油松等容器苗数量仅899万株, 2011年增长为1 426万株, 2012年更是增至1 910.5万株。增长幅度过快, 一旦行情突变, 育苗户将会遭受重大损失。
2.2 苗木品种单一, 良种率低
宜君县育苗树种主要是核桃、油松、侧柏、刺槐等4个常规树种, 品种单一。林业重点工程主要造林树种为油松、侧柏, 仅有少量地块造林树种为刺槐。林业产业发展主要以核桃为主。城乡绿化苗木特别是大径阶的常绿绿化苗木和核桃良种苗木需从外地购入, 造林绿化苗木的良种化程度低。
2.3 现有管理体制限制林木种苗管理职能发挥
目前, 县林木种苗站与县林业工作站合署办公, 由县林业工作站调配经费和人员, 管理职能发挥受到一定影响。近年来, 县林业工作站自身承担的业务工作较多, 其他业务工作占去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往往还得服从于县林业局的中心工作, 种苗行政执法、质量监管、市场监管、产业服务等职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2.4 国有苗圃缺乏活力, 骨干作用发挥不够
国有苗圃管理体制僵化设施落后, 从业人员普遍学历不高, 专业素质相对较差, 视野狭窄, 又缺乏进修提高的渠道, 接触新事物、新技术积极性不高。除国营彭村苗圃属县林业局管理外, 其他国有苗圃资产为国有林场所有, 人员调配由国有林场决定, 管理人员由国有林场任命, 工资由国有林场发放, 生产经营自主性受到严重限制, 不能更好地发挥骨干和示范带动作用。
2.5 技术投入不足, 苗木生产质量差
育苗技术主要局限于常规育苗技术, 集约化程度不高, 不能广泛采用植物激素、除草剂、土面增温剂、喷灌、渗灌、大棚、温室、组织培养育苗、全日照喷雾扦插育苗、工厂化育苗等技术或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宜君县特有的小气候导致苗木生长期短、年生长量小、育苗周期长的现状, 因此未能实现减少育苗成本、增加育苗收入及调动苗圃生产经营的积极性的目标。新品种引进和繁育力度不够, 对市场需要的阔叶常绿树种和大径阶绿化苗木、乡土品种、核桃良种苗木、适合当地发展的速生丰产树种开发力度不够。
3 对策
3.1 加大管理力度, 搞好苗木生产的科学规划
根据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及千里绿化长廊项目、关中大地园林化项目、风景名胜区、城乡绿化及农村经济林产业的发展规划, 结合项目的作业设计文件和造林任务, 发布适宜发展的苗木树种名录, 充分发挥林业主管部门、种苗管理机构、中心苗圃、国有苗圃的示范引导作用, 衔接好苗木生产与造林绿化, 实行定向培育不同规格的苗木, 签订苗木买卖合同或协议, 避免苗木无序化生产, 减少育苗户市场风险, 促进苗木产业的健康发展[1]。
3.2 突出科技支撑, 提高苗木生产的科技含量
不断加大新品种引进和推广、新技术引进和适用技术广泛应用, 提高苗圃集约化经营水平。科学化管理, 加大苗木繁育速度, 改变以往培育苗木只凭经验、过分迷信个人经验的落后状况。加大苗木标准化生产, 提高苗木的商品率, 培育名优良种苗木, 进而促进苗木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3.3 调整品种结构, 丰富苗木的树种 (品种) 资源
加快选择、引进和改良培育适宜自然条件的抗逆性阔叶树种、速生丰产树种、名特优新经济林品种, 绿化美化树种、花卉等, 改变目前造林优良品种少、树种单调的现状, 丰富苗木的树种 (品种) 资源。对于经受得住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锻炼, 且对当地气候和土壤有很强的适应性、抗性强、易成活的乡土树种, 应该大力调查研究, 审定认定, 推广应用, 以便产生更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3.4 加大苗木执法力度, 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建设
严格核发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尤其是林木良种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使种苗生产经营者做到凭证生产, 合法经营。对已办理两证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登记造册, 及时追踪管理,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坚决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苗木的行为。维护正常种苗生产经营市场秩序。加大苗木质量检验站建设, 配备必要的检验设备和业务熟练的人员, 严格把好苗木进地关, 确保造林绿化用上良种壮苗, Ⅰ、Ⅱ苗木比例达到相关标准。加大对林木良种市场的管理, 强化质量意识, 沟通苗木生产环节, 加大对苗圃苗木生产标准化指导, 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
3.5 加快改革步伐, 改善国有苗圃生产经营管理
加强对国有苗圃的管理, 重点在苗圃领导班子建设、技术人员素质和苗圃基础设施等方面下功夫, 在苗木生产的树种、品种、数量和质量上下功夫, 强化以质量求信誉、以质量求市场、以质量求生存的市场竞争意识, 不断调整苗木生产结构, 培育出名、特、稀、优、新的市场急需的高质量苗木, 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2]。国有苗圃人员全部采用聘用制, 从社会招考择优选拔, 建立一支真正具有上进心、有林业专业素养的队伍, 一经聘用, 按业绩严格考核, 奖优罚劣, 形成高效的用人激励机制。对有育苗专长的技术人员可以采用技术承包等形式, 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3.6 强化服务能力, 促进苗木市场健康发展
一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量大、传输迅速、更新及时等优势, 加快种苗上网工程建设[1,2], 建立苗木生产供应信息网络平台, 发挥苗木信息员队伍熟悉当地苗木市场的优势, 发布苗木余缺信息, 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二是加强市场调查、市场分析和市场定位, 指导苗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充分发挥网络教育平台作用, 为育苗户提供适用技术, 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三是增强服务功能。一方面充分发挥种苗协会的作用, 把一部分属于社会化服务职能的权力下放给协会承担, 充实协会的服务功能。同时, 积极为生产经营者开展政策、技术、人才和价格等方面信息和咨询服务[3,4]。
参考文献
[1]蹇兆忠, 王娟, 房用, 等.山东省林木种苗生产现状分析及对策[J].山东林业科技, 2005 (5) :72-73.
[2]赵桂兰.山西省林木种苗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J].陕西林业科技, 2013 (3) :95-97.
[3]徐华.我省林木种苗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陕西林业, 2005 (6) :12-13.
【林木种苗质量】推荐阅读:
林木种苗建设09-13
林木种苗生产08-02
林木种苗业10-25
林木种苗生产对策10-23
林木种苗发展问题10-23
现代林木种苗发展趋势08-26
科学发展林木种苗生产06-27
廊坊市林木种苗生产情况的调查报告06-03
优质种苗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