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苗建设(共12篇)
种苗建设 篇1
1 林木种苗生产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重要的物质基础, 是营林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当前, 随着兰坪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林果基地建设和特色林产业、澜沧江流域 (兰坪) 生态修复等各项工程的全面实施, 对林木种苗提出了巨大需求。2012年全县共完成核桃种植面积10.74万亩, 种植面积中80℅实现了规范化种植, 有成片样板林2.6万亩。全年使用苗木292.7万株, 其中, 林果基地建设用核桃嫁接苗103.88万株,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用核桃苗53.70万株, 其他用苗135.12万株;2013年共种植苗木166.14万株, 其中核桃嫁接苗83.89万株, 各类乡土树种容器苗82.25万株 (华山松34.5万株、云南松3.6万株、清香木10.8万株、尖叶木樨榄3.6万株、麻栗3万株、青刺果裸根苗26.75万株) ;2014年实际造林使用苗木292.3424万株 (袋) , 其中核桃嫁接苗124.17万株 (新疆早实嫁接苗21.8081万株、云新早实嫁接苗47.3879万株、大泡系列嫁接苗54.974万株) , 花椒裸根苗3.9699万株, 华山松容器苗12.9万袋, 青刺果苗149.5885万株 (容器苗29.3185万袋, 裸根苗120.27万株) , 雪松容器苗0.077万袋, 梅子树容器苗0.2万袋, 小叶女贞裸根苗1.08万株, 竹柳0.057万株, 木瓜裸根苗0.3万株。
2 种苗生产建设情况
全县共有苗圃22处, 育苗总面积188亩, 总培育苗木894万株 (袋) , 2015年可出圃苗木475万株 (袋) , 其中核桃苗圃2处, 育苗面积65亩, 2015年春可出圃核桃嫁接苗70万株;漆树苗圃3处, 育苗面积27亩, 2015年春可出圃漆树裸根苗94万株;青刺果苗圃15处, 育苗面积94亩, 2015年春可出圃青刺果裸根苗186万株, 容器苗120万袋;乡土树种绿化苗2处, 育苗面积2亩, 2015年雨季可出苗5万余袋苗木, 基本能满足全县造林用苗。
2.1 两定基地的基本情况
全县定点育苗基地10个 (国有苗圃2个, 个体苗圃8个) , 育苗面积140亩。预计可出圃苗木429万株 (核桃嫁接苗70万株、漆树苗94万株、青刺果苗260万株、其他造林绿化苗5万株) 。对定点育苗基地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管理。以培育云南大泡系列核桃嫁接苗、大叶漆树苗、青刺果苗为主, 新疆早实、云新早实核桃嫁接苗为辅, 技术人员定时指导, 全程跟踪管理的方法进行生产管理。
全县核桃采穗圃基地总面积263亩, 其中新建核桃采穗圃面积93亩 (新生桥林场采穗圃面积7亩;石登采穗圃面积12亩;通甸采穗圃面积4亩;兔峨采穗圃面积70亩) , 预计年可采穗条8万条;原建啦井采穗圃面积170亩, 已基本进入盛果期, 由于受旱灾等原因可采穗数量较少。采穗圃的建设采用职能部门给予技术指导和苗木扶持, 各采穗圃业主自行抚育管理、销售的方式管理。苗木、穗条的生产和销售严格按“四证一签”制度执行, 采用“四证”缺一不结账的方法来严格把关。
2.2 种苗生产积极性高涨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林业产业建设的调整, 加之建设“森林云南”、“绿色锌都”和“澜沧江流域生态修复”号角的吹响, 全县干部群众都积极投入到种苗生产建设中, 成为苗木自产化的主力军。
2.3 育苗品种乡土化
除核桃外, 漆树、青刺果、尖叶木樨榄、栎类苗木均为优良的乡土树种, 能更好地适应本地气候, 为林产业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4 育苗品种良种化
兰坪县针对产业建设中的品种杂乱差、品质低劣等问题, 分别在通甸、新生桥、石登、兔峨新建了93亩核桃采穗圃, 并于2014年采收优质穗条1.2万条用于核桃苗圃建设, 提高了产业建设中苗木良种化的程度。
2.5 苗木生产标准化
各苗圃水电基础配套齐全, 很多育苗户采用喷灌的先进节水技术, 随着先进的通讯设备的普及, 手机的普遍使用, 各育苗户能快速获取市场信息, 现代化温室大棚育苗等实现了苗木自产化和规模化。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育苗常规技术普及率低
苗圃集约化程度不高, 私营苗圃经营管理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大部分没有育苗经验, 加上没有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技术应用不到位、管理粗放、出苗率和出圃率低。
3.2 苗木品种单纯, 缺乏竞争力
由于育苗难度较大, 单位面积出苗率低, 因此培育的相对少。特别是绿化大苗管理时间长, 成本高, 育苗数量很少, 造成绿化苗大量外调的现象, 形成育苗单一化突出, 给苗木销售带来很大局限性。
3.3 种苗生产与造林用苗不相适应
最突出的是部分育苗户急功近利思想严重, 良种种子价格高而使用率低, 很多育苗户为多出苗而不间苗, 出现苗木地径不足、木质化程度不够等问题, 导致苗木质量差。
3.4 科技意识有待提高
在造林工作上良种意识不强, 科技种植含量不高, 重造林建设, 轻种苗质量是一种普遍现象, 种苗生产在总体上还处于低水平、低质量的阶段, 规模生产、集约经营、科学育种、优质生产已成当务之急。
4 建议与措施
4.1 加大宣传力度, 做好行业服务
林业部门要站在市场前沿, 学习掌握先进育苗技术, 广泛收集各类育苗信息, 通过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 将信息、新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 制定中长期育苗规划实施方案。
4.2 造林任务下达提前, 完善制度
林业部门应该紧紧围绕林业“十三五”年规划, 提前1~2年下达造林任务和规划设计, 实现订单生产和做好林木种苗生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使用工作, 提高林木种苗良种率。
4.3 以人为本,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种苗管理队伍
为提高重点苗圃企业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以不断提高种苗企业质量自律能力, 组织全县主要苗圃场主管人员参与各级举办的苗圃经营管理与育苗技术培训班及林木种苗质量检验员技术培训班, 提高管理水平, 为林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4 加大发展乡土树种的培育工作
积极争取资金和技术支持, 建立乡土树种优质品种的试验区, 进行遗传测定、区域性试验、生产性试验, 申报优良品种, 大力发展和推广优良树种, 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场圃.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办法[R].北京:国家林业局场圃, 2003.
[2]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地方志办公室.兰坪年鉴[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013.
种苗建设 篇2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省不断加大种苗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建立了一批林果良种繁育基地
(二) 育苗和国有苗圃生产不断发展
(三) 种苗行业管理趋于完善
(四)种苗工程建设取得实效
种苗建设 篇3
关键词:林木;种苗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791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1.056
苗木生产是林业造林、生态建设、城市园林绿化等工作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苗木的需求量日益加大,因此,近10年,我国林木种苗产业蓬勃发展,但是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包括种苗总量过大、品种单一、机构不合理、种苗生产科技含量不高、苗木质量较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林木种苗产业的健康发展,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从产业结构调整、科技投入、产业化建成等方面提出了解决策略。
1我国林木种苗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种苗生产总量供过于求
早期的种苗生产利润丰厚,因此随着苗木需求量的不断加大,除国有苗木生产基地外,社会化投入所占比重不断增大,社会化种苗生产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主要培育易于繁殖的树种,导致易于繁殖的树种产量供过于求,而名贵苗木供不应求。目前,我国国有苗圃已达到9000多个,从事苗木生产的个人和企业超过了30万户,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总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量,大部分树种苗木均大于实际需求量,均有大量剩余。以辽宁省章古台为例,辽宁省章古台是全国樟子松苗木培育和集散中心,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非常适合樟子松苗木的培育,随着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国家对生态恢复的重视,樟子松作为耐旱品种受到重视和大量使用,提升了樟子松苗木的价格,因此目前在章古台,几乎家家都在做樟子松苗木的培育生产,培育面积增加导致樟子松苗木产能过剩,价格较之前降低了50%以上。
1.2苗木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苗木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树种品种结构失调,市场和生产上需要的名特优新产品不足,一般树种和品种供过于求。通过对我省的部分苗圃走访调研发现,培育的苗木均是常见品种,如林业苗圃中多为樟子松、落叶松、红松等针叶树种,阔叶树较少。而园林绿化苗圃中培育的多为杨树、榆叶梅、柳树等常见的易于繁殖的品种,包括红叶李、金叶榆、果树苗木等培育较少。上述情况导致了部分苗木品种产能过剩,价格降低,而名贵苗木供不应求,价格飙升;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景观绿化,特别是城市绿化需要大规格绿化苗木,使用成株的情况较多,而当前的苗木供求严重失衡,小苗过剩,大苗紧缺,大苗或者成株都通过直接上山采挖的方式解决,破坏了林业生态环境,野生林木移栽后的成活率也是突出问题;三是苗木的结构性矛盾还表现在规格上的参差不齐。我国目前苗木生产还没有系统的生产标准体系,因此不同地区苗圃生产的苗木规格不同,无法做到通用性,经常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给我国苗木产业带来负面影响。
1.3林木种苗总体质量低
目前我国苗木生产总体上质量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良种化程度不高,目前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低下,与林业发达国家的良种化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二是缺乏标准化生产,绿化苗木生产缺乏相响应的技术标准,我国的苗木生产标准化制定工作严重滞后,导致苗木生产不标准,质量低下,还处在以量取胜的阶段;三是无证生产经营,随意命名品种和劣质种苗,虚假宣传等问题扰乱林木种苗业市场秩序。由于近年来房地产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家对生态建设的重视,对苗木的需求量大增,因此很多苗圃在没有获得相关资质的条件下,就进行苗木生产,导致质量参差不齐。
2林木种苗业的发展对策
上述三个方面总体反映了我国目前苗木生产的现状,如不加以重视,必然导致整个产业出现危机,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2.1苗木生产应形成生产供应体系
要保证苗木培育产业的健康发展,成熟的产业链是前提,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种苗生产供应体系。而今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改革,苗木生产销售也必将纳入市场经济轨道,通过改革使苗木生产脱离体制约束,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生产和销售,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觉适应市场竞争要求,促进种苗产业化经营,推进种苗商品化、专业化进程。
2.2苗木产业应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
在推进苗木产业市场化改革的同时,通过对林木种苗业政策、资金和规划服务,对种苗产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加强政府職能,建立苗木生产和需求的信息网络,减少盲目生产和供求失调带来的损失。同时为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者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通过政府或产业协会组织的多种形式的苗木交易展览会、新品种发布会、苗木产销对接会等形式进行宣传,也可以及时发布供需信息,平衡苗木产业。
2.3科技与法律相结合袁提高苗木质量袁规范苗木培育产业
科技与法律是规范苗木产业的必备条件,通过科技来提高苗木质量和新品种培育,使种苗在形态、生理等方面满足生态建设要求,培育株型好、抗逆性强、抗病抗虫的新品种,提高种苗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此外,种苗行政执法是种苗生产和经营有序进行的保障。通过对相应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强执法监督,明确执法主体,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种苗案件查处,严厉打击非法生产和倒卖苗木的行为,规范苗木市场秩序,创造公平有序的经营环境,保护正规苗木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任何产业都在向规范化改革和转变,目前,我国林木种苗业建设正处在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时期。因此,在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进程中,优化发展林木种苗业,通过市场经济淘汰、政府宏观调控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对提高林木种苗的综合质量已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种苗建设 篇4
关键词:山地造林,种苗培育,现状,问题,对策,安徽休宁
休宁县位于安徽省最南端, 皖浙赣三省交汇处, 是一个以中低山为主的山区县和传统的商品材生产大县, 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79 824.4 hm2, 活立木蓄积9 710 242 m3, 森林覆盖率81.32%。虽然在进入21 世纪以后林业实行了分类经营, 停止了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改造, 山地造林规模大幅缩减, 但每年仍有逾1 000 hm2的采伐迹地更新和低产低效林改造任务, 用种用苗量仍然十分可观。如何保证更新造林的高产稳产, 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良种壮苗是基础, 必须常抓不懈。
休宁县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曾有“安徽木材仓库”之称。全县国土面积21.43 万hm2, 森林覆盖率81.32%, 林业用地总面积17.98 万hm2, 活立木蓄积971.024 2 万m3。每年生产商品材5 万m3, 毛竹600 万根, 油茶籽953 t;食用菌139 t。此外, 还有一定数量的竹笋、板栗、香榧等林特产品。境内有天然林面积3.5 万hm2, 其中面积在33.33 hm2以上连片的天然阔叶林或天然针阔混交林近1.2 万hm2。休宁县森林资源具有植物种类繁多、古老孑遗植物多、珍稀群落多、珍稀物种多等明显特点。丰富的森林资源, 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休宁县的工农业生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 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日益巩固强化。
1 休宁县山地造林种苗建设现状
1.1 杉木良种繁育情况
杉木是休宁县最重要的山地造林树种, 在广大林农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为了培育杉木良种, 该县国有西田林场从1973 年开始在山斗营林区建立杉木种子园, 该园1984年被确定为安徽省唯一的部省联营杉木良种基地, 总面积88.7 hm2, 其中种子生产区58.1 hm2。先后累计收集了全国杉木中心产区 (包括本省选优) 达到一代种子园水平的优良品系300 余个, 其遗传增益均在15%以上。自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 平均每年生产良种300 kg左右, 可育苗10 hm2以上, 能供应2 000 hm2山场的人工造林用苗。
1.2 苗木培育情况
“十一五”以来, 该县园林绿化用苗呈现出火热的发展态势, 林苗两用基地从无到有, 现已发展至800 hm2以上, 为城市森林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但传统的山地造林用苗培育却呈现出严重的萎缩局面, 没有定向于该县的育苗基地, 主管部门也没有明确的育苗任务和计划, 每年的育苗规模、品种及苗木销售基本由育苗户自己掌握。当前山地造林用苗培育的基本情况是育苗规模偏小, 用种优劣混杂, 树种单调雷同 (缺乏优质阔叶用材树种) , 品种落后缺乏竞争力 (如油茶) 。近10 余年来, 主要山地造林树种如杉木、枫香和油茶等育苗量多数年份都不够本县使用, 需要从外地大量调进, 以弥补用苗缺口, 满足采伐迹地更新及低产低效林改造的需要。
2 当前山地造林种苗培育与用种用苗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良种繁育体制不顺
山斗杉木种子园隶属于国有西田林场, 由于该场已于2006 年实施了全员买断改制, 此后种子园的生产管理每况愈下, 近年来已几乎处于半停业状态, 杉木良种年产量也一直停留在300 kg左右的低位徘徊, 优良种源的社会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
2.2 良种应用比例偏低
该县虽然有部省联营杉木良种基地, 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杉木良种供应社会, 但由于良种与普通的商品种相比, 价格非常高昂, 育苗户难以承受, 主管部门也没有强制性措施或其他补偿性政策, 从而导致该县生产的良种本县反而无法使用的怪象。据调查:“十二五”期间该县杉木育苗用种良种使用率不足20%, 这对于一个有着1 000 余年杉木栽培历史和40 余年杉木良种培育历史的林业大县而言是很不正常的, 对于林业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2.3 外调苗木保障不足
由于休宁县对山地造林育苗缺乏强有力的计划安排, 育苗户自己掌握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为保险起见, 育苗规模普遍偏小, 且品种不全, 尤其是近几年来大力倡导发展的油茶育苗仍停留在以传统的实生苗培育为主阶段, 对引进优良品种和培育嫁接苗积极性不高。每年春季造林期间, 该县都要从外地调运大量的杉木、枫香和油茶等苗木。然而, 从外调苗木的品质来看, 杉木苗普遍存在着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育苗户为了提升苗木的外观卖相, 在苗木生长后期催长过度, 苗木普遍偏大, 地径一般大于0.5 cm, 苗高大于35 cm, 不少苗高已超过60 cm, 远远高于杉木Ⅰ级苗标准[1] (杉木Ⅰ级苗地径大于0.5 cm, 苗高大于25 cm) 。然而, 就休宁县而言, 且不说外调苗木用种是一个未经选择的良莠不齐的原始群体, 单就超级苗造林效果来看, 在土层较浅薄的山场难以挖出超级苗所需要的宕穴规格, 造林成活率低在所难免;即使在土层较深厚的山场, 开挖超级苗所要求的宕穴, 其成本也要高出很多, 在当前对用材林培育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的背景下, 很难在生产实际中做到, 因此造林成活率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他树种也会因为育苗与实际造林衔接不够, 经常出现余缺年现象。每逢缺苗年份, 只能使用Ⅲ级苗造林, 对林木速生丰产非常不利。
3 对策
3.1 完善体制, 重整良种基地
要充分认识到良种在商品林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切实改变当前该县对杉木良种繁育与应用重视不足的状况, 尽快把完善杉木种子园管理体制纳入议事日程。一是把山斗杉木种子园从西田林场剥离出来, 成立县林业局直属全额事业单位———休宁县林木良种繁育中心, 专门从事林木良种繁育与研究工作;二是利用好国家给予该县杉木良种繁育的各项扶持政策和项目, 对种子园实行一次全面复壮管理, 尽快恢复提高杉木良种产量;三是凡是用于该县造林的杉木育苗用种, 应当统一使用种子园的良种, 其差价由县林业主管部门统一补助, 以充分发挥良种的遗传增益, 为提高该地区的造林成效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3.2 恢复传统, 实行定向育苗
定向育苗就是由县林业主管部门根据第2 年造林用苗的大致情况, 选择调运线路短、田块条件好、有土地轮作、有一定育苗经验的苗圃或育苗户作为对象, 与其签订育苗用种、树种、品种、面积、质量标准及销售、价格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约定双方的权利和责任[2]。定向育苗曾是该县种苗建设史上的成功举措, 在20 世纪80—90 年代对高质量建成3万hm2的速生丰产林和世行项目林等工程造林项目提供了坚强可靠的用苗支撑。进入新世纪以后, 市场化育苗占据了主导地位, 定向育苗的传统被丢失。然而从10 余年的实践看, 完全的市场化育苗对常规的山地造林影响很大, 不仅用种、品种、规模及生长控制等难有保障, 且经常出现由苗木决定造林树种的不正常现象。因此, 对山地造林用苗实行定向培育是非常必要的[3,4]。
3.3 结合林情, 扩大育苗品种
要紧密结合该县当前山地造林是以杉木采伐迹地更新为主的实际情况, 扩大培育经济价值高、前期生长快且适合与杉木混交的阔叶树种苗木, 如檫树、枫香等。同时要紧紧抓住当前国家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产业的历史性机遇, 加大对油茶、山核桃和香榧等经济林树种优质种苗的引进和培育力度, 力求实现本县山地造林用种用苗能够保证全面自给自足。
3.4 因地制宜, 纠偏苗木评价
要根据造林地的具体情况, 对用苗质量实行分类评价, 改变当前由于部分林业工作者片面认为苗木越大越好, 从而导致育苗户想方设法无限制地提高苗木规格, 最终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不正常现象。实践表明, 杉木实生苗造林, 苗高18~35 cm, 地径0.5 cm以上最有利于苗木成活, 苗高超出35 cm时, 不仅会增加挖宕的工时, 在土层稍差的山场很容易引起成活率下降, 苗高超出45 cm时影响会更明显, 要慎重用于山地造林。对其他树种用苗规格也应当根据各树种的根系特点和造林地的具体情况, 制定出相应的上限标准, 做到既要符合壮苗标准, 又要有利于苗木成活和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丁肖兰.干旱地区石山地造林绿化对策及成效[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7 (17) :272-273.
[2]王秋凤.国有林区山地造林技术要点[J].北京农业, 2013 (18) :82.
[3]杨威, 马俊春, 张雪松, 等.东北地区山地造林技术解析[J].科技传播, 2013 (19) :141.
种苗建设 篇5
全国林木种苗建设工作会议今天就要结束了。会议期间,周生贤局长作了重要讲话,与会代表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今天下午6个省(市)和林科院的同志作了很好的大会发言。这次会议只有2天,我们安排了一天半的讨论和交流,目的就是要大家围绕周生贤局长的讲话,充分地展开讨论和交流,在讨论交流中形成共识,统一思想,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
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在讨论中与会代表对今后的种苗建设提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如加强各级种苗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尽快制定与《种子法》配套的法规和规章等等。对这些建议,国家林业局将作进一步的研究。可以说,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会议开得很紧凑,很有成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下面我就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和今年的重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要以这次会议精神指导“十五“期间的种苗工作。
周生贤局长在讲话中,客观地分析了进入新世纪林业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阐述了林木种苗工作的成就与问题、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林木种苗工作的总体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周生贤局长讲话的核心精神,就是要坚持“五项原则”,建设种苗工作的“四个体系“,促进实现“四个转变”,以促进林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实现这一总体目标,当前要在种苗基地项目建设和国有苗圃的改革与发展方面取得突破。大家在分组讲座中一致认为,周局长的讲话主题明确,思路清晰,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既明确了林木种苗工作宏观的战略发展思路,又找准了当前工作的突破口;既具有战略的前瞻性,又对当前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完全符合林木种苗工作的实际。
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在宏观上把握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把种苗工作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研究本地区种苗工作的部署和发展,从思维方式、工作思路到具体的抓法,既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又要体现林业生产的基本特点和种苗生产与供应的客观规律,该管的要管严管好,该放的要放开放活。二是要把种苗工作放到社会主义初级价段的国情林情下,搞好本地种苗建设的分类指导。要解决好省、市、县各级国有苗圃在种苗市场中的定位问题,切实发挥国有苗圃的龙头和先导示范作用,引导多种所有制育苗协调发展。要认真研究现代化手段育苗与常规育苗的关系问题。我认为,现代化的设施我们应当建设一些,但要有一个适度的规模和合理的布局,高投入要保证高产出、高效益,不能离开效益和市场需要片面追求设施的现代化。三是要把种苗工作放到新时期林业生产力的宏观布局中,去优化种苗基地的建设布局。周局长在讲话中,强调了新时期全国林业重点工程的整合问题,这种整合,既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的近切要求,又是林业建设的内在需要,通过整合,使林业生产力布局更加合理和优化。林木种苗工作要紧紧围绕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这个核心,根据各个重点工程的主导功能和具体任务,有针对性地优化采种基地和良种基地的树种结构,发展苗木培育基地。要把这次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推动“十五“期间的林木种苗工作上一个大的台阶,基本建立起林木种苗工作的“四个体系”,促进新时期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促进林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抓好今年林木种苗的七项重点工作。
今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为“四个体系”建设打基础的一年,种苗工作要有一个良好的开局,一定要突出抓好七项工作。
(一)种苗项目建设要保证质量,加快进度。
一批项目建设资金已经到位,要按照基建程序抓紧实施。据了解,有些地方的项目初步设计还没完成,有的还没有开始搞,要组织力量抓紧编制和论证项目初步设计。特别是投资较大的项目,一定要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参加论证,一定要按照科学求实的精神搞好项目建设,一定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需要对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进行适当调整的,要按照审批程序进行调整。今年适当时候,国家林业局要组织一次对项目建设的督查。
(二)大力推动国有苗圃的体制创新和机制转换,促进苗木产业化进程。
这项工作今年的重点是抓试点、搞突破。各省(区、市)要对本地区的国有苗圃进行一次摸底,分类进行指导,认真抓好一批试点,积极推进国有苗圃的改革,使国有苗圃真正增强市场意识,活化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要通过国有苗圃发挥龙头和先导示范作用,带出一批有规模、有特色、生产经营规范化的苗木生产基地,促进苗木培育的产业化进程。对于搞得好的,经国家林业局组织评审,命名一批“国家林木种苗生产基地"。
(三)抓好《种子法》的贯彻实施,加强种苗的行业管理,促进种苗质量的提高
百通种苗 致富金侨 篇6
2巴岳葛王:淀粉含量31.7%,居全国第二,总黄酮含量3.97%。长势强旺,极丰产,栽后第2年每667平方米产超过5000公斤,是我国最优良的粉葛品种之一。其他性状与仙女葛王大体相同。每667平方米栽1332株(1米×0.5米),苗价:10株起邮,3元/株:100株以上,2.5元/株;1000株以上,2元/株;量大另议。
3杂柑之王——春见从日本引入。11月底开始成熟,果实巨大,平均果重250克,最大500克。高扁圆形、无核、果反光滑、深橙色、易剥皮,果皮光滑,外观极美。糖度13~14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高出其他品种3个百分点,是典型的高糖低酸品种,品质权上等,市场售价超过脐橙5倍以上,是作为高档礼品果进入超市销售的理想品种。特丰产,早期结果能力极强,栽苗当年一般有10%以上的植株挂果,第2年85%以上的植株挂果。笫5年每667平方米产可超5000公斤,是柑檑品种丰产性能最好的品种之一,栏日不被誉为21世纪最有洛力的杂柑品种之一。被称为杂柑之王,每667平方米栽222株(2米×1.5米)。苗价:10株起邮,6元/株;100株以上,5元僻;1000株以上,4.5元/株。
4极早熟梨之王——爱甘水:从日本引入,属砂梨系统。果实扁圆形,平均果重310克,最大608克。果皮褐色,绝无果锈,外观极美。肉质特细,几无石细胞,特甜,味甜如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品质板上等,是我国当前品质最好的梨子品种之一。较早熟,亚热带地区6月中下旬成熟,是我国成熟期教早的梨子品种之一。市价超过其他极早熟品种1倍、超过黄金梨6倍。极丰产,密植园(每667平方来栽222株,1.5采×4米或111株。2来×3米)栽后第2年投产,第4年后每667平方来产量稳定在4000公斤左右。抗性强,易栽易管,畜抗黑旦病和黑斑病,苗价:10株起邮,6元/株:100株以上5元/株,1000株以上,4元/株,量大另议。
5 超早熟、抗型、特丰产的短低温超级油桃——红春风,平均果重130克,果肉白色,在亚热带露地栽培4月底5月初成熟,生育期43天,比一般极早熟品种成熟期早20天。比东方红旦15天。是我国成熟期最早的超早熟品种。特丰产,自花结实,栽后第2年100%植株结果,一般株产5公斤以上,第3年每667平方来产量商达3000公斤以上。坐果率比中油4号、5号高出1倍。抗裂果能力极强,在年降雨量1500毫米的亚热带地区未见任何裂果,无特殊病害,高抗穿孔病,需冷量低,在约500小时左右,年均温18℃以下的地区可放心发展,糖度13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8%,硬溶质,风味浓甜、品质极上等,为超早熟品种中品质最隹者。着色极易,果面着100%鲜红色,外观极美。该品和集超早熟、特丰产、高糖、大果、扩裂、抗病于一身。市场售价奇高,一般批发价可达12元/公斤,是经济效益最高的油桃品种。每667平方米栽苗111株2米×3米。苗价:10株起邮,10元/株;100株以上,8元/株;300株以上,7元/株;1000株以上,6元/株:量大另议。
6 南方特抗葡萄之王——雨水红:欧美杂交种,从日本引入。7月上中旬成熟,平均粒重10克,平均穗重500克,成熟后粉红色,口感浓甜,糖度14度,品质极上等:长势强旺,但结果后副梢抽生能力弱且自行封顶,夏季管理不必多次摘心和抹梢,可节约大量劳动力,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被果众亲切地称为“懒葡萄”,是所有葡萄品和中管理最粗放、最容易的品种。抗病能力特强,一般每年打几次药就可保证丰收,用药量只有巨峰的1/5,是真正的特抗品种,特丰产,栽后第2年每667平方米产1500公斤,从第3年开始,一般每667平方米产量稳定在1500公斤左右,比巨峰高出一倍。该品种适合密植每667平方米栽444株(1米×1.5米)。苗价:10株起邮,10元/株;100株以上,8元/株;800株以上,7元/株:1000株以上,6元/株。
种苗建设 篇7
贵州是刺梨的中心分布区, 数量多, 分布广, 全省都有分布, 是特有的药食两用优势资源植物, 也是我国特有的、正在培育的新兴果品树种。龙里县近年来大力发展刺梨, 已初具规模, 近两年, 黔南州、龙里县相继出台加快刺梨产业化发展的意见。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龙里县刺梨产业发展现状、刺梨开发价值和市场前景, 提出建设刺梨优质种苗繁育基地是当前发展刺梨产业化的必由之路。
1 全县发展刺梨的现状
龙里县是人工种植刺梨起步最早及最多的地区, 2012年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刺梨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依托退耕还林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森林植被恢复费建设项目、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农业产业化扶贫项目等进一步扩大刺梨种植规模, 现有种植面积已达10.6万余亩, 进入盛产期面积近4万亩, 年产量1.8万余吨, 年产值近9500万元。现刺梨产业已成为龙里县林业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 是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但龙里县的刺梨产业发展仍存在品牌、品质及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刺梨产业, 是当前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积极面对的问题。
2 刺梨的主要价值与开发
刺梨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 含多种维生素、矿物元素、氨基酸和蛋白质等成分。维生素C含量远超过其它果树蔬菜, 被誉为“维C之王。”
刺梨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据研究, 刺梨果实含有原儿茶酸, β-谷甾醇和多种三萜类化合物, 对防治冠心病、抗心绞痛、平喘、抗肿瘤、治疗皮肤癌和早期宫颈癌等疾病有显著疗效, 对防止胆固醇增高有明显作用, 对治疗和预防铅中毒有显著效果, 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刺梨还是一种优良的生态树种。对土壤要求不严, 在贫瘠的土地上能生长。利用价值主要在果, 经营期内不需采伐林木, 可作为生态公益林永久经营。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项目区实施造林, 达到改善树种结构, 提高森林质量目的。
具有生态屏障作用, 是喀斯特地区的适生物种, 将刺梨人工种植作为石漠化治理既保护了环境, 又建立了稳定的原材料基地, 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赢。
在我国产刺梨的地区, 有吃刺梨鲜果的习惯, 尤其在贵州, 吃刺梨鲜果的历史悠久。由于人们的饮食习惯, 食用刺梨鲜果比较多, 对刺梨加工产品优点还示充分认识, 人们对刺梨的营养及保健药用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近年来, 通过不断宣传, 人们开始对刺梨有进一步认识。近几年龙里相继引进贵州龙港生态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黔宝公司和华南理工生物有限公司等刺梨加工企业, 其生产的刺梨汁、刺梨果脯、刺梨软糖和刺梨精粉等系列产品供不应求, 广受消费者的青睐。综合讲来, 刺梨是集食品、药品、保健, 绿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重作用于一身的生态经济树种, 我县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 经过规模化发展, 打造刺梨成为我县的一大支柱产业, 将有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3 刺梨发展定位
随着刺梨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被人们所认知, 开发潜力巨大, 逐渐形成我省的一个特色产业, 黔南州委州政府和龙里县委县政府对发展刺梨产业高度重视, 2012年中共龙里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刺梨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并组织编制了《贵州省龙里县刺梨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年) , 规划到2020年龙里县刺梨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亩以上。
2013年中共黔南州委、州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加快刺梨产业发展的意见》, 规划到2017年以龙里、贵定、长顺、惠水为核心的全州刺梨种植面积发展到35万亩。要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大量刺梨良种壮苗, 而建立刺梨良种繁育基地, 是推动龙里县及黔南州刺梨种植基地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4 建立刺梨优质种苗繁育基地的必要性
4.1 当前刺梨种苗生产的局限性
刺梨是贵州的特产, 但人工种植刺梨尚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在刺梨品种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基础, 但良种壮苗培育和资源培育尚处在摸索阶段, 人工种植刺梨的良种壮苗使用率较低等问题仍然很突出,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刺梨产业的发展。龙里县发展刺梨种植选择的主要是以“贵农5号”为主, 近年来龙里周边县市及省内其他县市发展刺梨种植的种苗基本上都来源于龙里县, 主要是贵农5号。
刺梨育苗主要是扦插苗, 一直以来, 龙里县刺梨育苗主要是农户育苗为主, 即每年用冬季修剪下来的枝条进行育苗, 没有专门的采穗基地, 由于种植刺梨农户受种植水平、管理水平及投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种植的刺梨单株个体表现的性状不一, 种植经营管理得较好的枝粗果大, 经营管理差的, 枝细果小, 品种退化, 加上当年龙里县引种进行人工栽培的有贵农1号、贵农3号、贵农5号, 贵农7号等多个品种, 虽然现在种植是以贵农5号为主, 但在种植中还夹杂着少量的其他品种, 农户每年用从种植地修剪出来的刺梨枝条进行扦插育苗, 苗木的质量、品种及品质难以保证。
4.2 刺梨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刺梨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是刺梨特色产业培育的基础, 是规模化发展刺梨的重要途径, 是提升刺梨品质和提高刺梨产量、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前提条件。从总体上看, 目前国内外刺梨生产企业规模偏小, 随着技术不断成熟, 产品开发领域不断拓展, 产品影响不断扩大, 大型食品、保健、制药、化妆品企业加入刺梨产品应用和生产, 刺梨的未来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人们对刺梨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的不断认识, 刺梨已逐渐成为我省的农业朝阳产业, 要将朝阳产业发展壮大, 良种壮苗的供应提供基础保障。只有通过建设刺梨良种繁育基地, 进行刺梨良种资源的收集和培育, 营建优质刺梨繁育圃和采穗区, 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刺梨良种壮苗, 才能提高刺梨营造林质量和产量, 对加快贵州省刺梨特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果树种苗管理刍议 篇8
江西果业走过了计划经济时期行政干预的盲目发展期, 经受住了自然灾害的考验, 在市场无形之手的调节下, 逐渐形成了"南桔北梨, 东枣西桃"的总体格局。脐橙、南丰密桔、新余密桔、特早熟温州蜜柑等常绿果树以其鲜明特色成为江西果业明片走红大江南北, 尤其是脐橙和南丰密桔, 产量规模、经济效益俱佳, 果农种植积极性很高, 每年新增种植面积十数万亩, 高接换种, 品种改良方兴未艾, 种苗、种芽需求量数以百万计。翠冠、清香等南方早熟梨, 猕猴桃、大枣、芦柑等种苗也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但是, 果树种苗生产、经营、管理现状不容乐观、令人堪忧, 果苗案件时有发生, 果农利益经常受到损害。笔者经过调查思考, 就果树种苗行业存在问题分析如下, 并就如何应对提出个人建议, 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存在的问题
1.1 生产、经营主体小、散、乱
我省果树种苗行业从业者多为个体育户, 单户生产经营规模小, 柑桔类苗木年产量一般在几万株, 甚至几千株, 落叶果苗木产量更少。育苗户大多各自为政, 一盘散沙。生产什么品种、生产多少数量, 没有科学计划, 市场需要什么就搞什么, 追风跟进, 盲目生产, 往往形成一个品种不同经营户竞相杀价的乱局, 产生巨大内耗。
1.2 果苗品种多而杂
据不完全统计, 江西果树种植品种 (系) 达数百个, 而真正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的廖廖无几。一个品种种植多年后, 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 品种纯度、质量性状容易退化, 提纯复壮工作得不到重视, 品种混杂日益严重, 成为制约果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1.3 假劣果苗坑农害农
在利益驱使下, 不法经营者生产销售假劣果苗, 果农在信息缺失、行业管理缺位情况下, 极易上当受骗。其中, 品种管理混乱给假苗木与可乘之机, 行业标准模糊为劣质苗木开了方便之门。
1.4 检疫性病害蔓延
柑桔黄龙病、溃疡病是我省两大检疫性病害, 通过苗木流通异地传播, 有逐年扩大蔓延趋势。柑桔黄龙病对赣南脐橙产业的潜在威胁一旦暴发, 损失将不可估量。
2 应对策略
2.1 政策倾斜, 行政扶持
政府通过制定实行优惠政策, 激励果树新品种选育、引种和推广工作, 重视新品种新技术项目立项, 保障经费, 以项目为抓手, 以品种和技术创新为动力, 提升果业发展水平。重点扶持果树苗木基地建设, 实行育、繁、推一体化, 培植果树苗木企业龙头, 推行品牌战略, 实现生产标准化, 经营规模化, 行业组织协会化, 企业动作产业化, 推动果业上规模上档次。
2.2 理顺关系, 纳入行业管理
目前, 我省果树生产的行政管理职能归口经作局 (站) ,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江西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规定, 果树苗木生产、经营行政许可职能归口种子局 (站) 。行政管理、行政许可两者政不出同门, 难免出现缺位、错位, 甚至越位进而出现扯皮现象, 不利于果业生产。因此要进一步理顺关系, 加强协作, 把果树苗木生产、经营、管理纳入行政许可范畴, 加大行业管理力度。
2.2.1 品种管理试行登记制度
在果树品种管理上, 可以借鉴农药登记的做法, 通过试点逐步推广品种登记制度。
2.2.2 质量管理从源头抓起
首先要制订行业标准, 企业必须按照果树苗木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 管理部门不定期进行质量抽查, 检查内容要包括品种纯度、成品规格、生产档案、质量保证制度等, 苗木企业在自查基础上要积极主动配合管理部门的抽查, 共同努力确保苗木质量。在此基础上, 企业诚信才能得到消费者认可。
2.2.3 市场管理掐断假劣苗木传播途径
果树苗木是不经加工、包装就可上市的商品, 随苗木销售提供给消费者的特定图案和文字说明就是商品的标签, 标签的书写一定要规范, 要符合果苗本身性状特征, 任何夸大其辞都是违法行为。苗木广告必须实事求是, 对虚假宣传, 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依法追究责任。果苗异地销售运输必须严格办理检疫手续, 无产地检疫证一律不得放行。
林木种苗营销体系构建 篇9
1.1 现代化营销观念不强
林木种苗营销观念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推销阶段, 尚未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体系。林木种苗营销仍然以传统的营销模式为主, 采取的是区域范围内广告宣传、顾客上门买货的营销方式, 绝大多数从事林木种苗生产的企业未能够建立明确的营销战略, 企业的营销策略缺乏针对性、实效性。
1.2 营销管理水平较低
林木种苗生产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不高:一是营销决策水平不高。林木种苗生产企业的管理者大多属于技术型人才, 对林木的种植、育苗等工作流程比较熟悉, 但是营销决策能力有限, 不具备制定系统的、科学的营销战略规划能力。二是营销体系不健全。部分林木种苗生产企业并未设立专业的市场营销部门, 营销流程不规范, 企业的营销活动未能够真正地做到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 营销执行力较差。三是专业的营销人才匮乏。导致林木种苗生产企业的营销策略明显滞后于市场竞争的需求, 营销计划的执行效果较差。
1.3 营销渠道比较单一
绝大数林木种苗生产企业都存在营销渠道比较单一的问题, 营销渠道的设计不够合理、科学, 分销渠道的效能比较低, 渠道覆盖范围十分有限, 现代科技发展成果利用率不高。
1.4 营销价格机制僵化
追求经济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存在的主要目的, 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每时每刻企业都必须以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灵活运用营销价格机制, 建立自己的客户群, 提升客户的忠诚度、满意度是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有效保障。实践中, 绝大多数的林木生产企业营销价格机制存在僵化的现象, 对潜在的目标客户、竞争对手分析不全面, 就盲目地根据成本+利润的模式确定产品售价, 价格竞争力不高。
2 林木种苗营销体系的构建
2.1 树立现代化的营销理念
构建现代化的林木种苗营销体系, 首要地就是要树立现代化的营销理念, 这是营销模式创新、营销渠道创新的基础。首先, 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理念, 以满足客户的价值需求为导向, 将客户的利益、价值满足作为企业营销的核心, 提升客户满意度。其次, 树立整体营销理念, 林木种苗产品营销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过程, 依靠传统的销售员“推销”模式效果极差, 要树立整体营销理念, 成立专业的营销部门, 以营销部门为核心, 建立全员参与的营销体系, 建立内部营销、市场营销、关系营销、社会营销为一体的营销模式, 实施整体营销。最后, 树立生态营销理念, 林木种苗产品有害生物病发情况对种苗的质量、后续的生长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树立生态营销理念, 实施差异化营销, 是林木种苗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策略。
2.2 明确定位, 实施品牌营销
企业根据林木种苗的种类、质量确定市场营销目标, 明确市场定位,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组合, 实施品牌营销, 这对于提高林木种苗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促进潜在市场的开拓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 林木种苗生产企业数量众多,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品牌影响力差别较大, 这就给企业品牌营销策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环境。首先, 塑造、打造自己的品牌, 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了解该品牌, 比如, 可以采取网络宣传、参加各种形式的展销会等形式向潜在的消费者“推销”产品, 提高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其次, 提高林木种苗产品质量, 无论多么完美的营销方案都必须以产品的质量作为基础, 产品质量是品牌营销策略实施的基本保障, 因此, 企业必须要按照品牌化经营模式来优化林木产品品种, 提高林木种苗质量, 提升客户忠诚度、满意度。
2.3 拓宽市场营销渠道
以实体营销为主,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 创新营销模式, 拓宽营销渠道, 探讨实施电子商务营销的可行性。当前, 互联网几乎已经覆盖了世界上每个角落, 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 互联网营销具有传播速度快、营销成本低、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 建立林木种苗信息网站, 搭建企业营销电子商务平台, 一方面能够将企业林木种苗生产信息及时地公布, 通过网络传播给需求者, 另一方面还可以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发展趋势, 了解客户消费需求的变化, 以便为企业林木种苗的种植、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2.4 构建价格营销体系
当前, 林木种苗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价格战是林木种苗生产企业常采取的营销策略。但是, 盲目地使用价格战往往会使企业陷于两败俱伤的境地。林木生产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就必须构建完善的价格营销体系, 首先, 常规林木种苗采用渗透定价模式, 渗透定价是在对主要竞争对手的销售价格、企业的生产成本全面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来制定的低价营销策略, 目的是提高市场占有率, 薄利多销, 使竞争对手望而却步, 提升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其次, 新品种采取撇脂定价模式, 新的林木种苗品种是企业实施差异化营销的“法宝”, 企业可以利用新品种的稀缺性, 采用撇脂定价模式, 提高产品的售价和企业盈利能力。最后, 采取价格浮动营销策略, 根据市场对林木种苗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 在需求量较大的季节 (即销售旺季) 制定相对较高的售价, 而在市场需求低谷时则降低产品售价。
2.5 构建市场信息体系
林木种苗生产企业要完善市场信息体系建设, 及时收集市场需求信息, 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是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 信息资源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构建完善的市场信息体系有助于企业的决策者及时掌控市场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主要竞争对手采取的竞争策略, 便于企业制定自己的营销策略组合,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结语
随着林木种苗行业竞争的加剧,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占得先机, 就必须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营销体系, 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 以满足客户对林木种苗产品的基本需求、期望需求以及潜在需求, 逐步建立起企业的客户群体。
参考文献
[1] 杨建华.关于构建我国新型农产品营销体系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 2009 (3)
科学发展林木种苗生产 篇10
1 深化机制创新, 大力发展种苗
需要进一步加快深化国有林木种苗基地管理体制改革, 并且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种苗生产和经营。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林木种苗生产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一是要建立规范的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二是要加强现有种苗工程建设, 确保建设成效。要重点建设良种繁育中心、良种基地、采种基地, 完善种苗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等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还要加大对林木种苗的各项政策扶持, 要把林木种子建设、种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纳入当地林业建设计划, 并予以优先安排。要加强对林木种苗发展的金融支持。
2 发展乡土树种, 引进优良树种
发展名特优新品种,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人新我优。要适应林业建设面临的供求关系和消费多层次变化, 林木种苗供应与需求趋向多元化。观赏园林绿化树种和品种选择的原则是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根据当地气候、土城条件选择树种坚持多样性, 城市的绿化应由乔木、范木、草本组成, 乔灌草搭配。观赏绿化树种和品种选择应该趋向于常绿树种、彩叶树种、色叶树种、观花树种、观果树种、抗旱树种、抗寒树种、耐水湿树种、沿海抗风。
2.1 注重乡土树种
乡土树种适应性强, 有较强的抗逆性, 造林容易成功, 市场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比新树种快, 其习性、特征比较了解, 栽培技术也比较成熟, 树种资源丰富, 栽植成本低、效率高。
2.2 注重外来优良树种和品种
外来优良树种和品种指本地没有自然发生的树种, 包括广义上的变种、种源、无性系等。优良的外来树种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必须按引种程序先试验后推广。根据引种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采取不同的驯化措施, 包括某些特殊的栽培措施, 研究配套的栽培技术。充分利用引入地区多样的气候、地理条件和优良的小气候环境, 进行多种立地品种区域化实验。防止外来树种可能产生的不良生态灾难。
2.3 注重新品种选育
新品种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 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比如市场表现出的彩叶苗木热, 红叶石楠、红枫、加拿大紫荆、挪威槭、茶条槭、多花蓝果树等欧美流行彩叶绿化树种的品种虽然已很齐全, 但是短期内哪些品种能真正流行开来很难判定。因为在彩叶苗木的数量上, 除了红叶石楠外, 其他品种的数量非常有限, 彩叶树种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有待加强。
3 加强市场监管, 完善种苗管理
加快《种子法》配套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种苗、乱引滥繁、虚假宣传、无证生产经营林木种苗的违法行为。加强林木种苗执法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林木种苗质量检验检测体系。严格执行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的规定》和《造林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 加强质量监管, 严格“两证”的发放与管理, 净化苗木生产和经营环境, 提高苗木质量。对“两证”年检不合格的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予以取缔, 调减育苗户数量, 规范经营手段, 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种苗标签是林木种子和苗木的身份证, 对它的使用和管理直接关系到林木种苗的质量, 加强林木种苗标签的使用管理是保障种苗质量的关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国家林业局《林木种子包装和标签管理办法》、《浙江省林木种苗标签管理办法》等法规的规定, 无论是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 都应重视种苗标签的使用和管理, 种苗标签的管理者应该按规定认真检验, 如实准确地填写, 不能流于形式。
4 提高科技含量, 保证种苗质量
必须始终坚持科技兴种苗, 注重先进成果组装配套, 先进的栽培模式和栽培措施。坚持科技创新, 加强科研攻关。针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特点, 加快选择、引进和改良培育速生丰产树种、名特优新经济林品种、绿化美化树种和花卉等。
以轻基质穴盘育苗为代表的现代化育苗体系与我国传统的育苗相比较, 它成功地解决了机械化精播种一次成苗问题。育苗过程中根系受到保护, 移栽时不受损伤, 根系活力好, 能获得高产苗木基质轻, 特别适合远距离运箱和机械化移栽。现代化穴盘育苗实现了育苗生产集约化技术管理规范化, 经营管理规模化, 产销服务社会化。
今后应加强林木种苗生产和管理的调查研究, 大力推广先进科研成果, 收集和保存我市丰富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 发挥大棚育苗技术的优势和特点, 挖掘和开发适应黄岩区立地条件的良种壮苗, 为黄岩区增绿工程提供优质苗木, 为建设“绿色黄岩”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红, 胡春姿等.我国林木种苗发展形势、问题与对策[J].林业经济, 2002, (6) .
[2]吴方林.中国园林绿化苗木产业化现状和发展趋势[J].山东林业科技, 2003, (6) .
何首乌种苗繁育技术 篇11
关键词 何首乌;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7.239
何首乌[Fa||opia mu|tif|ora(Thunb.Hara|d.)]别名:野苗、交藤、交茎、夜合、地精、桃柳藤、赤葛、九真藤、芮草、蛇草、陈知白、马肝石、多花蓼、紫乌藤、疮帚等,属蓼科何首乌属何首乌种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分布,主产于河南、湖北、贵州、四川、江苏、广西、浙江、安徽、广东、山东等省区,生长山谷灌丛、山坡林下、沟边石隙、路边、草坡等处,是重要的中药材资源之一,具有很高医学药用价值[1.2]。随着人们对何首乌资源开发利用的不断深化,更是加大了何首乌的市场需求,在以往的生产实践中,人们只关注对自然野生资源的采集,长期只采不育的无序采集,使野生自然资源日趋减少,以致加大需求缺口,中国目前何首的野生资源蕴藏量已不足2万t,而年需求量却在1万t以上,如是仅凭采集野生自然资源,不进行资源保护和采取人工栽培措施,无疑何首乌这一宝贵资源的永续利用将难以为继。因此,中国的专家学者已着手开展何首乌人工栽培技术和产业化发展探索研究,并己取得可喜的成效。目前,景宁县已有2家中草药专业合作社建立起20.1 hm2的试验探索示范基地。为当地何首乌人工栽培开起了先河。众所周知,种植业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种苗繁育是基础前提,为了有效地为当地何首乌人工栽培和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笔者通过对何首乌生长习性的了解,借鉴他人经验和结合实践,就何首乌种苗繁育技术作一介绍,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更好地推动当地何首乌产业稳定有序发展。
1 苗床选择
何首乌虽属野生植物, 分布地域广阔,适生性强,对土壤要求不是十分严格,但作为种苗繁育基地,应尽可能选择排灌管理较为方便或是易于改良、土壤肥力较高或是易于培肥、土层较为深厚、即不致受严重干旱,也不积水遭受浸渍为害的壤质土湿润地作为苗床为宜。
2 种苗繁育
何首乌的种苗繁育可以通过种子播种、扦插、分株、块根、压条等多种方式进行,各生产主体单位可根据种苗来源、种植规模、种苗需求、技术把握程度合理选择或配合使用[3,4]。
2.1 种子播种
2.1.1 播种育苗
于每年10-11月选择具有品种固有性状、生长健壮、不受病害袭击的优良单株作种株,当种株的果穗外表由白色变为褐色,内部种子变成黑色时,将果穗采回晒干脱粒扬净后装入麻袋或棉沙布袋内,置放于通风干燥处贮藏备用。于3月上旬至4月上旬选定苗床后,结合深翻,视土壤肥力状况和肥料养分含量,每666.7m2施农家有机肥1 500-2 500 kg或商品机有机肥175-225 kg作基肥,敲碎块后整成连沟宽1.4-1.5 m的平面苗床,如遇苗床土墒情不足时,根据地形和水源状况,灌沟水湿润苗床或用洒水壶浇湿苗床露干后,轻轻趟平床面后,将约4-6 g/m2播种量的种子与约10倍的细泥或沙充分拌匀后,均匀地撒播在苗床上,播后覆以充分腐熟的精细栏粪: 过筛草木灰: 过筛细泥=4:2:4混匀的细肥土约0.2-0.3 cm,再在苗床畦面上撒盖一层肉眼可见约1/5露土的青松树毛或用遮阳网进行遮盖。播后应及时加强管理,视天气状况,如遇干旱无雨天气,应根据苗床位置和水源条件通过灌沟水湿润床土或洒水壶洒浇床土,切忽猛灌冲浇,以免引起土壤板结或冲动种子,一般在播后出苗前,如是晴好天气须隔天洒水湿润1次苗床土,20-25 d出苗后隔2-3 d浇水1次。遇到多雨或瀑风雨天气应及时做好清沟工作,以免造成浸渍为害。在播后应视杂草生长情况及时做好除草工作,当有草害发生时,一般须隔15-20 d进行1次人工拔除除草,除草后应酌情浇水,以便浮土下沉。当幼苗出土50-60 d后,可用5%人粪尿水或8%-10%沼液水或3-4 kg/666.7 m2菜籽饼加水腐烂后冲水300-400 kg浇施1次,以后适当加大浓度,隔20 d左右浇施1次。在幼苗出30 d左右应进行1次间苗,间苗后酌情浇水,出土50-60 d后结合第一次施肥,保持4-5 cm的间距删密留稀、去弱留壮进行定苗。当苗长致10-15 cm时,浇水湿润苗床土后便可起苗移栽。
2.1.2 种子直播
实行直播种植的要先行翻耕整地,在山坡谷地、林缘地、灌丛林等处开垦种植的一般应于上一年的冬前进行劈山整地,在种植地域内先行砍除乔灌木、高大杂草清理出场或焚烧后,根据地形走向开设拦、排水沟后结合深翻,清除树桩、竹鞭、石块等,将山地整成2.7-3 m宽的水平种植带过冬,以使土壤有一个熟化过程,不管在新荒地或是原有耕作地上栽种到了3月下旬至4月中旬种子播种前3-5 d结合翻耕视土壤肥力、农家有机肥养分含量状况,施用农家有机肥1 500-2 500 kg/666.7 m2作基肥,敲碎土块后,将其整成连沟1.0-1.45 m的垄畦,在畦面上按行株(40-45)cm×(30-35) cm的距离开2-3 cm的平底浅穴后,将约8粒/穴的种子播于穴内,播后覆以腐熟精细栏粪肥: 过筛草木灰: 过筛细泥=5:2:3混匀的细肥土约0.3-0.4 cm。播后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如遇晴好干旱天气,在出苗前隔2-3 d浇水1次,浇水应洒水轻浇忽以大水泼浇,即使播15-20 d出苗后的初期如是天气干旱无雨时还应隔3-5 d浇水1次, 如多雨天气应做好排水防渍工作。 当有草发生时应通过苗穴近处人工拔除空隙处浅锄方法及时除草。当苗长至约5 cm时进行1次间苗,长至10-12 cm时删密留稀、去弱留壮,每穴留壮苗1-2株进行定苗补缺,定苗后随时用5%-8%的人粪水或10%-15%沼液水点穴浇施1次后进入后期园地管理。
nlc202309040455
2.2 扦插繁殖
何首乌的扦插繁殖一般4-6月或9-10月进行,为保全苗匀株生长,扦插繁殖应按种子播种育苗的要求建立苗床,在苗圃地里培育种苗,视种苗生长状况分级栽种。在整好的苗床上开设行距15-20 cm、深约10 cm的横沟,如是土壤墒情不足浇水湿润床土后待扦。扦插时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藤蔓,去掉顶部嫩茎,将藤蔓分基、中段剪成带2-3节的插条,将其捆成50或100条的小把,下端蘸上黄泥浆后置于阴凉处备用;为了提高成活率,可将捆成小把的插条下端置于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IBA生根粉溶液中浸泡30 min后扦插[5],扦插时按株距10 cm的间距将插条靠在沟的一侧,将扦条下端的1/2-2/3扦入土中,留一节一叶于地表,插时压实土壤,以致使扦条土壤紧密接触,插后浇施定植水,以保土壤湿润,干旱时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呈湿润状态,多雨时应做好清沟排水工作,防治浸渍为害。在育苗期应视杂草生长情况做好除草工作,以免发生草害而影响幼苗生长。一般于扦后10-15 d便可成活长出新芽,当苗长至约15 cm时便可起苗分级移栽,但秋插要待到次年春萌芽长叶方可移栽。
2.3 分株繁殖
于秋季收获块根时或春季萌芽前, 刨出根际周围的萌蘖, 选取有芽眼的根茎和须根生长好的植株或带有小块根的根茎剪成小段, 用草涂抹伤口后置放于阴凉通风处1-2 d, 等伤口形成一层愈合层后, 按15×10 cm埋入苗床土中,埋时压实土壤,埋后浇施定根水,在苗圃内培育至苗高10-15 cm时起苗移栽或直接栽种于大田中。
2.4 压条繁殖
采用波状压条法,即在植株生长旺盛季节,选取近地面的健壮茎蔓,将其连续弯曲成波浪状,将其着地部分埋入土中约3 cm,每一埋节留出地面一张叶片,埋后保持土壤呈湿润状态,待到压条生根后与母株分离,起苗后分别剪断定植。
2.5 块根繁殖
在采收时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的小块根将其连根分截成每段带有2-3个芽头的小种块;或收获时选取健康、无病虫的块根供作种用,将其分切成带有2-3个芽眼的种块,在切口处涂上草木灰后,放在阴凉通风处凉置愈合1-2 d后,将其每穴一块的种块栽埋于己整地开穴的6-8 cm深的土中,栽时覆土压实,并浇施定根水,以利发根成活。也可将种块埋栽在苗床中培育,待苗长到约10 cm时再行起苗移栽,这样有便于匀株生长。
3 病虫防治
何首乌原属野生植物,在适生区域范围内适生性较强,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不致造成病虫为害损失,但作为人工栽培,由于生长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其种苗繁育生产实践中偶而可见根腐病、叶斑病、白粉病、蚜虫、红蜘蛛、蛴螬、地老虎、茶黄蓟马、金龟子、夜蛾等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应在加强培育管理,合理肥水运筹,搞好园地卫生、清除病虫残体,尽早处理发病中心、在拔除中心病株后四周撒施生石灰消毒处理,消减病害侵染源,在推广应用灯光、色板、性诱、毒诱“四诱”技术的基础上,加强苗地观察调查,根据苗情、病虫发生情况、气候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如有可能造成为害损失需要防治时,应选用有效低毒农药将病虫害防治于发病初期和低龄幼虫阶段。如遇有叶斑病、白粉病发生时,可于发病初期用1:1:200倍的波尔多液隔7-10 d喷施1次进行预防或选用醚菌酯、多菌灵、托布津、百菌清喷雾防治;如有根腐病发生时可选用多菌灵、托布津、百菌清浇施根部;如有蛴螬、地老虎、金龟子发生为害时,可通过采取人工捕杀、毒饵诱杀或喷施敌杀死、敌百虫、灭多威,辛硫磷浇施进行防治;如有夜蛾发生时可选用阿维菌素、芽孢杆菌、多杀霉素等进行喷雾防治;当发生蚜虫、红蜘蛛、茶黄蓟马需要防治时可选用一遍净、蚍蚜酮、吡虫啉、炔螨特进行喷雾防治,以有效控制病虫的发生为害,保障种苗健康生长[6]。
参考文献
[1] 何首乌的药用价值与应用[EB/0L][2014-12-19] . http://www.39yst. com/201412/207321. shtm|.
[2] 李洪兵. 何首乌的现代药理学研究综述[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6):72-76.
[3] 何首乌的繁殖技术[EB/0L][2012-03-05]. http://www. Ymt. Com/channel/ma/257355.
[4] 陈 菊.何首乌繁殖方式研究初探[D].重庆:西南大学,2007.
[5] 陈 菊,陈国惠. 不同质量浓度IBA对中药何首乌扦插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13,41(6):551-553.
[6] 卢隆杰,卢 苏. 何首乌病虫害防治技术[J]. 植物医生,2008,21(2):21-22.
如何提高林木种苗的质量 篇12
1 提高林木种苗质量的主要作用
作为林业生产、经营最关键的生产资料, 林木种苗是植树造林的物质基础, 其种子质量的优劣, 直接关系着日后我国植树造林速度的快慢, 也影响着植被覆盖水平的高低。近年来, 受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 我国境内众多森林资源被盲目的砍伐掉了。这导致了当前我国林木资源严重匮乏的困境, 给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 为了实现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 有关林木种苗的技术人员应该及时建立良种生产基地, 采用最先进的生产技艺和理论知识, 研制出优良的林木种苗品种, 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严格的监管, 从根本上保证种苗的质量水平。久而久之, 我国林木种苗的质量就会被大大提高, 生态环境也好大大改善, 进而全面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协调发展。
2 关于如何提高林木种苗质量的对策与举措
新疆地区位于我国西北部, 四面高山环绕, 受海洋气流的影响比较小, 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新疆气候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干燥, 日照强度十分剧烈, 昼夜温差明显。正是由于该地区极其特殊的气候环境, 给营林造林工程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面对如此的环境, 必须重视采用下列对策与举措, 以便更好的保证林木种苗的质量。
2.1 树立科学的种苗生产理念, 合理调整林木种苗的生产结构
在新疆地域进行种苗生产时, 必须树立“以乡土树种为主, 外来树种为辅”的种植理念。未来, 乡土树种种植将成为今后新疆地区发展绿化事业的主要趋势。同时, 在大力推广植树造林项目的过程中, 还应该结合新疆干燥的气候特征, 种植一些生命力比较旺盛的植被。另外, 在特殊区域培育林木种苗时, 还应该综合考虑树苗的发展结构, 选择优良的种植区块, 在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基础上进行, 切记不可主观臆断, 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2.2 不断优化林木种苗的生产方式, 促进树苗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现阶段, 新疆地区林木种苗的培养依旧是零星分散的, 尚未形成基地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好的提高该区域林木种苗的质量, 增强树木植被的生命力, 必须转变传统的生产模式, 密切结合本地区光照充足的气候特征, 采用场场联合、县县合作等模式, 逐步扩大林木种苗的培育面积, 不断吸取其他培育基地先进的种植技术, 最大限度的优化种苗的培养流程, 进而实现林木树苗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2.3 林木种苗生产必须不断突破过去的育种形式, 大力推行优质品种的培养
要想从根本上改善林木种苗的质量, 必须对种苗生产做改变。林木种苗的生产、培育应该由传统的造林绿化种苗向发掘优质、高效、高科技含量方向发展。同时, 在林木种苗品种的选择上, 也应该改变单一的树种形式, 不断引进适合新疆地区发展的新型树种, 为该地区创造出更加美丽、缤纷的生活、生产环境。同时, 随着我国工业污染面积的不断扩大, 新疆地区在引入新型林木种苗的过程中, 还应该考虑树种的环保性和生态性, 挖掘出适合市场发展需要的良好种苗, 不断改进新疆地区的生态环境, 提高林木种苗的种植质量。
2.4 建立完善的林木种苗生产管理信息网络
随着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 在进行优质林木种苗培育过程中, 应该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不断加大对林木种苗的监测力度, 提高对种苗生产的管理水平, 采用最合理的培养手段, 为实现林木种苗科学化、规范化管理铺平道路。同时, 通过互联网技术, 有关林木种苗的培养人员也能够加大同外界的交流、沟通程度, 不断学习新鲜的种苗知识, 同全世界林木种苗培育专家共同研制出适合新疆地区干燥气候的树种。长此以往, 不仅我国林木种苗技术研究人员的技术水平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还能够更大限度的促进新疆地区林木种苗的种植质量,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5 注重培养林木种苗的基础建设, 为种苗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障
要想全面提高林木种苗的建设基础, 主要可以采用以下3种方法:进一步强化执法力度, 建立、健全完备的林木种苗行政监管系统, 用行政力量保证种苗质量;通过构建完善的林木种苗培育机构, 组织、培育出优秀的林木种苗培育团队, 为提高种苗的质量提供智力支持;各层林木种苗培育组织, 必须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力, 不断研制出新型的林木种苗技术, 全面提升种苗综合质量。
3 结语
当前, 林木种苗质量问题得到了我国各个部门的极大关注, 要想真正提高树种的质量水平, 必须深入了解地区的气候环境, 采用灵活的监管手段, 不断提高林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耿宏伟.快速发展中的林木种苗事业[J].内蒙古林业, 2002 (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