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苗生产对策

2024-10-23

林木种苗生产对策(精选9篇)

林木种苗生产对策 篇1

1 林木良种繁育的重要意义

林木种苗是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种子的优劣与余缺, 直接影响造林绿化的进度、林分的质量和国土绿化总目标的实现。我国是森林资源短缺的国家, 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高度重视, 大大加快了森林资源培育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 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切入点, 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和天然林保护任务十分繁重。在新形势下对我国林业建设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林业要发展, 种苗要先行。因此, 培育和生产品种对路、数量足够、质量优良的林木种苗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艰巨。加强种苗工作, 加速种苗体系建设, 对加快林业建设步伐, 提高林业建设质量, 保证造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顺利进行。

作为林业技术人员要充分认识种苗工作的重要性, 只有认识真正到位, 才有可能把种苗工作真正抓好。种子的生产和苗木的培育是造林营林的第1道工序, 造林绿化种苗必须先行。种苗具有生产周期长的特点, 无论是种子生产还是苗木培育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苗木培育从种子准备到苗木出圃至少需要2a以上的时间;种子成熟需要的时间就更长。选育一个优良无性系或家系少则7~10a, 多则20a以上。就林业工作而言, 在其他方面的工作有点失误, 可以经过努力挽回, 但在种苗问题上, 若有失误, 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都调整不过来。因此, 对种苗工作要精心组织、精心部署、精心安排, 为实现再造秀美山川, 扎扎实实地打好种苗基础。今后种苗工作要思想早发动, 工作早部署, 项目早安排, 物质早准备, 科技早到位,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夯实林木种苗工作。

2 郧西县林木种苗生产情况

郧西县近几年每年育苗至少166.67hm2, 容器育苗50万袋。生产各类盆景1万余盆, 扦插各种花卉小苗2万余株, 核桃13.33hm2, 杨树10hm2, 刺槐46.67hm2, 香椿70hm2, 城镇绿化苗木13.33hm2。在育苗总面积上, 有中国骨干苗圃六官坪林场、佘家湾林场育苗72.67hm2, 个人或者合伙育苗66.67hm2, 乡村集体育苗16hm2, 其他国有部门育苗6.67hm2。全县林木种苗和花卉市场流通方面也在逐年增长。郧西县今春销售林木种子1.25万kg, 种条70万根, 植树造林用苗235万余株, 从县外购苗近70万株, 外销香椿、刺槐等苗木近百万株。

3 主要对策措施

3.1 强化基地管理, 实现集约经营

种苗生产基地要按照分类管理、分区指导的原则, 不断提高基地的集约经营水平, 逐步做到“管严一块, 管活一块, 放弃一块”。“管严一块”就是对生产急需的主要造林树种的种苗生产基地扩大规模, 充实技术力量, 加大资金投入, 提高科技含量、集约经营水平和建设质量。良种生产基地要抓好树体管理、土壤管理、花粉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种子质量, 逐步实现高标准、高投入、高产出。“管活一块”就是对暂时用种苗量不大的种苗生产基地, 不作为当前种苗生产基地的建设重点, 维持一定规模的投入, 强化内部管理。对这样的种子生产基地要积极引导、扶持, 面向市场搞一些多种经营项目, 以短养长, 以副养主;苗圃可拿出一部分土地, 自主经营, 但要做好信息指导和技术服务。“放弃一块”是指对生产用种已经过剩的种子生产基地和已不适宜生产苗木的苗圃, 在经过认真调查和必须的审批程序后, 允许其改变用途。总之要积极探索种苗生产基地放开管活的有效方法, 只有坚持“有所为, 有所不为”才能真正达到保证建设重点, 提高集约经营水平的目的。

3.2 完善法律、法规, 加大执法力度

依法治种是种苗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种苗法规建设和种苗行政执法, 主要应抓好3个方面的工作:加快地方法规和标准的制定。随着林业分类经营和林业建设分区突破战略的不断推进, 种苗建设必然要与之相适应相衔接, 这就要求各地按照分类经营、分区指导的原则, 结合实际, 尽快制定和完善种苗地方法规和标准。着力抓好现有法规、标准的宣传、贯彻执行。包括种子生产和经营许可制度、林木良种审定制度、种苗质量检验检测制度以及维护种苗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合法权益的法规规定。加大种苗行政执法力度。种苗行政执法内容较多, 涉及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持有者的依法生产经营、种苗质量的监督检验、良种的管理等方面。当前提高种苗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水平是抓好种苗管理的紧迫任务, 林业主管部门要制定计划, 分期分批培训执法人员, 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

3.3 加强信息交流, 保证良种供应

各级林业站要做好种苗、造林和计划等有关的协调工作, 切实抓好资金、造林任务和种苗生产供应的衔接。种苗部门要认真分析本地种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科学预测种苗产量和种苗市场需求, 根据树种结实情况和苗木生长情况搞好主要造林树种的种子采收和苗木供应, 真正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种、育苗。

种子贮备是保证种子供应的一项重要措施, 尤其对结实间隔期长、丰欠年明显的树种是极为有效的一项措施。各地要充分发挥林木种子冷库的作用, 积极筹措种子贮备资金, 对重点生态工程急需的主要造林树种, 在结实丰年有计划地组织多采种、多贮备, 以丰补欠, 稳定供应。

在种苗供应方式上, 采取种子主要以县为单位统一供应。苗木主要以地区和县为单位组织供应, 要坚持以国有苗圃为主渠道的原则, 实行“定点育苗、定向培育、定向供应、签定合同”的三定一合同的方式, 按质量标准供应苗木。园林绿化树种、经济林树种和花卉等, 由种苗生产、经营者自主经营, 通过市场调节, 引入市场机制, 种苗管理部门要搞好市场监督管理和信息服务。种苗的生产供应, 根据合同检查验收合格后, 给予足额补贴。苗木的生产一定要以国有苗圃为依托, 实行国有苗圃主渠道供应, 决不可另起炉灶。要加强种苗生产供应和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 保证种苗的质量和种苗供应的市场秩序, 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种苗和哄抬种苗价格的违法行为, 要严厉打击, 严肃处理。

试述林木种苗的产业化发展对策 篇2

林木种苗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确保造林绿化质量的关键。我国林木种苗事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保降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作出了重要贡献,保证了生态建设的需要。但是我国的林业种苗业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指出我国林木种苗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系统地分析了产业化发展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林木种苗业 问题 对策

一.林木种苗业存在的几个问题

1、种苗总量严重供过于求,结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国有苗圃已达到9000多个,从事苗木生产的个人和企业超过了30万户,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总量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量。根据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2005年雨季林木种苗供需情况通报,今年雨季种苗的剩余比例为70%:种子方面,雨季直播造林和育苗共需林木种子486万公斤,可供林木种子761万公斤,剩余种子200万公斤左右;苗木方面,雨季植苗造林共需苗木18亿株,实际可供应苗木70多亿株,剩余苗木50多亿株,大部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均有剩余。

同时,由于苗木结构品种与生产需求不对路,以及苗木生产区域结构的不合理,种苗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原因主要是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不畅,种苗生产的盲目性依然很大,不能与市场需求很好地衔接。

2、生产单位经营运行机制缺乏效率,信息化建设缓慢

目前我国大部分苗圃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仍然沿用旧的管理模式,工作效率低,增加了苗木成本和管理难度,缩小了苗木利润空间。目前,集成的苗圃管理信息系统还没有一个苗圃能实现,即便是入库和销售以及相关数据处理大部分也是用手工或半手工来处理或进行帐本登记。随着苗圃生产能力的提高,种苗品种增加和交易量增大所产生的大量数据给传统处理方式提出了巨大挑战。

另外,苗圃信息化建设的滞后也使得苗圃自身无法与各级种苗信息网链接,这势必又造成了种苗的市场信息不畅,生产者找不到市场,需求者找不到苗源。这种信息阻断的情况无疑将成为制约种苗业发展的瓶颈。

3、科技研发与经济建设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据国外统计资料,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60%是依靠科技进步取得的。而在我国每年取得的500多项林业科技成果中,能够得到推广应用的不足10%,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相当低。现在仍有相当数量的科技工作者脱离生产实际搞科研,使得许多科技成果仅能够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根据去年的统计数字,我国林木种苗的的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分别为37%和43%,今年春季全国调度数据显示,大部分省区良种使用率偏低,个别省区仅为2%。

“科技链与产业链没有很好的结合”,取得的科技成果一直以来主要是靠主管部门通过行政手段进行推广应用,科研部门重研究轻推广,主动与生产单位结合的少。科研工作不能面向生产和市场需求,市场观念和商品意识淡薄,很难形成市场科研开发市场的良性循环。

二、林木种苗产业化发展对策

推进林木种苗产业化发展,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建立和完善4个体系。

1.生产供应体系

生产供应体系是林木种苗产业建设的主体。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国有种苗基地为骨干,国家、集体、个人多层次、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种苗生产供应体系。今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对国有苗圃进行产权改革和产业化重组,将其纳入市场经济轨道,主要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能按市场法则办事,彻底抛弃“等、靠、要”的思想,真正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独立享有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实现经营管理机制由事业性管理转变为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经济运行体制,自觉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并在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正发挥国有苗圃的龙头和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建设种苗生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种苗产业化的核心,它对于促进种苗产业化经营,推进种苗商品化、专业化进程,形成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形式具有关键作用。因此,要加快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种苗业开发,大力培育区域性种苗业骨干龙头企业,建设包括国有种苗基地和非公有制种苗基地在内的多种类型的大型龙头企业。

2.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检验体系

种苗行政执法是种苗生产和经营有序进行的保障。种苗行政执法主要是指健全种苗执法体系,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明确执法主体、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种苗案件查处等内容。种苗行政执法主要是创造公平有序的经营环境,打击无证生产和经营,维护种苗生产者、使用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3.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体系

种苗产业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种苗科技含量的高低是林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林业三大效益的发挥,因此,依靠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是林木种苗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是要加强科技研发攻关,根据“相持阶段”生态环境建设最终苗木的使用方向,发展林木种苗定向培育技术,采取相应的培育措施,使种苗在形态、生理等方面满足生态建设要求;二是努力提高种苗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4.社会化服务体系

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可划分为四个子系统,即行政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中介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种苗行政服务主要是提供法律、政策、资金和规划、项目审批等方面的服务,对种苗产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信息服务包括各级种苗信息网的建设,提供生产和供求关系的信息服务,加强种苗生产的信息引导,减少或避免盲目生产和供求失调带来的损失;中介服务由行业协会或社会团体等相关中介机构负责,以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为目的,為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者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市场体系的建设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种苗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林木种苗交易市场,通过展览会、信息发布会等多种形式,为种苗供需双方提供交易场所和信息交流机会。

第一,转变职能,改善行政服务。林业主管部门要理顺管理体制,转换职能,由行政管理转向全社会公共服务,由单纯的业务指导、行政型控制转变到依法行政、发挥引导、规范、监管、服务上来。主要做好宏观调控,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通过制定有关政策和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种苗产业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发展。

潜山县林木种苗生产管理对策研究 篇3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旅游业的兴起,造林绿化对林木种苗的需求越来越大。近年来,潜山县林木种苗生产,尤其是绿化大苗的发展势头迅猛,在管理上不断深化当前林木种苗生产体制改革创新,积极调整种苗结构,着力提高种苗质量。

十二五期间,潜山县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种苗基地建设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尤其是油茶良种基地建设,共建设国家油茶良种基地1处,定点油茶育苗基地1处,成功选育出油茶良种皖潜1号和皖潜2号。当前培育的苗木主要是面向城镇绿化苗木和花卉盆景,主要树种有香樟、广玉兰、桂花、榆树、石楠、红花檵木、银杏、红枫、罗汉松、紫薇、马褂木、天患子、黄杨等100多个品种。

林木种苗投资主体多样化,主要有国营苗圃、集体种苗生产基地和股份制、个体等多种形式的投资主体,尤其是以个体和股份制公司发展较快,已经成了潜山林木种苗生产的主体(图1)。个体和股份制投资主体主要是大户承包丘陵地区山场,大力发展绿化苗木,有的形成了多达几千亩的规模,基本形成了基地规模化经营。

2 潜山2015年的林木种苗供需分析

2.1 2015年潜山县苗木产量

截至2015年底,潜山县有林木种苗生产企业、林农62户,苗木基地49处,面积达933.33 hm2,其中国营苗圃101 hm2。

2015年,潜山县产花卉苗木1 580万株,产值达到5 000万元。其中新培育造林苗木56.67 hm2,产当年造林苗木370万株(其中枫香150万株,湿地松150万株,木荷50万株,杉木10万株,油茶10万株);新培育园林绿化苗木50.2hm2、150万株(图2)。新培育苗木占总苗木产量的1/3,二年生以上苗木基本上为园林绿化苗木,即园林绿化苗木数量占总苗木数量的2/3(图3)。

2.2 2016年苗木需求情况分析

潜山县2016年造林计划为918.8 hm2,其中油茶造林333.33 hm2,退林还林专项造林285.47 hm2,其他造林300hm2,共需各类苗木328.5万株。枫香、湿地松、木荷等树种除满足本县造林需求外,可向外销售枫香74.5万株,木荷10万株。用于城镇园林绿化苗木产出数量较大,除本县用苗84.5万株外,可外调1125.5万株。在328.5万株造林苗木需求中,用于经济林造林的苗木缺口43万株需要从外地调入,其中油茶35万株,山核桃8万株(表1、图4、图5)。

(万株)

3 当前潜山林木种苗生产管理机制

3.1 国营苗圃实行内部承包管理制

潜山县国营苗圃实行职工分田到户承包制,极大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促进了国营苗圃走向市场,涌现出大量苗木生产经营大户。

3.2 实行林木种苗管理部门负责制

潜山县林业局主管全县的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工作,县局林业站负责林木种苗管理的具体工作,负责对全县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实施监督管理。

3.3 实行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和标签制度

凡在潜山县从事林木种苗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办理《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和《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经营的林木种苗应当附有标签。

3.4 林木种苗的质量检验和检疫

潜山县林木种苗管理机构负责林木种苗质量的检验和监督,在种苗调拨和出圃前,按照有关标准进行质量检验,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负责苗木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复检。通过质量检验和检疫检验,合格苗木开具苗木质量合格证书和检疫证书,从而杜绝质量不合格种苗或带疫苗木的调拨和出圃。

4 潜山林木种苗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潜山林木种苗生产大多数以个体育苗为主,分布于8个乡镇,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育苗技术水平低,管理粗放,目前尚无大的苗木生产龙头企业带动。《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和《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办证率低,影响了该县持证生产率,给苗木质量监督带来极大困难。二是从2015年苗木产出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多林木种苗生产者刚刚起步,积极性很高,但有的对苗木市场行情了解很少,存在盲目发展的可能性。就2015年而言,枫香苗和绿化苗木产出严重过剩。三是现行优惠政策和资金对苗木生产投入偏少,导致苗木生产整体投入不足,制约了苗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5 促进潜山林木种苗业发展的对策

5.1 扶持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

制订花卉苗木业扶持政策,创造良好的种苗业发展环境。要把林木种苗作为林业行业最重要的基础、最重要的产业工作来抓,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对林木种苗发展的资金支持,加强良种基地建设,种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引种驯化、品种选育、审定推广等工作,促进种苗业健康发展[1,2,3,4,5,6,7]。林木种苗生产,尤其是绿化大苗培育,生产周期长、前期投入大、收益慢,建议县政府对林木种苗业拨出专项资金,对苗木生产者予以扶持,每年按面积适当补助,鼓励林木种苗生产者健康持续发展,以做大做强潜山林木种苗产业,更好地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8,9,10]。

5.2 强力推进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制度

严格依法执行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制度,提高办证率,将林木种苗生产者纳入林业行业管理范围内,加大服务监管力度,严格行政执法,打击假冒伪劣苗木产品,维护公正公平的苗木生产经营市场秩序。

5.3 大力引进新技术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对林木种苗生产者进行品种结构调整及市场行情分析的培训,引进新技术,推广大苗容器育苗,提高苗木质量,加强信息交流,做到互通有无,提高竞争力。

5.4 诱导形成集约化、专业化种苗生产体系

林木种苗生产对策 篇4

来源:齐鲁苗木网作者:山东省林木种苗协会秘书长 闫大成撒播:适于小粒种子如杨、柳、泡桐等树种在种床上播种。为使播种均匀,种子里掺上细沙一起播出。在苗床上由于撒播后,出苗不成条带,对于锄草、松土、病虫防治等管理工作不便利,而且小苗长高后影响通风透光,最好改撒播为条带撒播,播幅10厘米左右。

条播:适于中粒种子,如刺槐、棉槐、侧柏、松、臭椿等。条播播幅在3-5厘米,行距30-35厘米。

点播:适于大粒种子和发芽势强,幼苗生长旺盛的植物,如银杏、核桃、杏等及少量珍贵树种如雪松、玉兰等都适宜点播。

林木种苗生产对策 篇5

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重要的物质基础, 是营林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当前, 随着兰坪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林果基地建设和特色林产业、澜沧江流域 (兰坪) 生态修复等各项工程的全面实施, 对林木种苗提出了巨大需求。2012年全县共完成核桃种植面积10.74万亩, 种植面积中80℅实现了规范化种植, 有成片样板林2.6万亩。全年使用苗木292.7万株, 其中, 林果基地建设用核桃嫁接苗103.88万株,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用核桃苗53.70万株, 其他用苗135.12万株;2013年共种植苗木166.14万株, 其中核桃嫁接苗83.89万株, 各类乡土树种容器苗82.25万株 (华山松34.5万株、云南松3.6万株、清香木10.8万株、尖叶木樨榄3.6万株、麻栗3万株、青刺果裸根苗26.75万株) ;2014年实际造林使用苗木292.3424万株 (袋) , 其中核桃嫁接苗124.17万株 (新疆早实嫁接苗21.8081万株、云新早实嫁接苗47.3879万株、大泡系列嫁接苗54.974万株) , 花椒裸根苗3.9699万株, 华山松容器苗12.9万袋, 青刺果苗149.5885万株 (容器苗29.3185万袋, 裸根苗120.27万株) , 雪松容器苗0.077万袋, 梅子树容器苗0.2万袋, 小叶女贞裸根苗1.08万株, 竹柳0.057万株, 木瓜裸根苗0.3万株。

2 种苗生产建设情况

全县共有苗圃22处, 育苗总面积188亩, 总培育苗木894万株 (袋) , 2015年可出圃苗木475万株 (袋) , 其中核桃苗圃2处, 育苗面积65亩, 2015年春可出圃核桃嫁接苗70万株;漆树苗圃3处, 育苗面积27亩, 2015年春可出圃漆树裸根苗94万株;青刺果苗圃15处, 育苗面积94亩, 2015年春可出圃青刺果裸根苗186万株, 容器苗120万袋;乡土树种绿化苗2处, 育苗面积2亩, 2015年雨季可出苗5万余袋苗木, 基本能满足全县造林用苗。

2.1 两定基地的基本情况

全县定点育苗基地10个 (国有苗圃2个, 个体苗圃8个) , 育苗面积140亩。预计可出圃苗木429万株 (核桃嫁接苗70万株、漆树苗94万株、青刺果苗260万株、其他造林绿化苗5万株) 。对定点育苗基地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管理。以培育云南大泡系列核桃嫁接苗、大叶漆树苗、青刺果苗为主, 新疆早实、云新早实核桃嫁接苗为辅, 技术人员定时指导, 全程跟踪管理的方法进行生产管理。

全县核桃采穗圃基地总面积263亩, 其中新建核桃采穗圃面积93亩 (新生桥林场采穗圃面积7亩;石登采穗圃面积12亩;通甸采穗圃面积4亩;兔峨采穗圃面积70亩) , 预计年可采穗条8万条;原建啦井采穗圃面积170亩, 已基本进入盛果期, 由于受旱灾等原因可采穗数量较少。采穗圃的建设采用职能部门给予技术指导和苗木扶持, 各采穗圃业主自行抚育管理、销售的方式管理。苗木、穗条的生产和销售严格按“四证一签”制度执行, 采用“四证”缺一不结账的方法来严格把关。

2.2 种苗生产积极性高涨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林业产业建设的调整, 加之建设“森林云南”、“绿色锌都”和“澜沧江流域生态修复”号角的吹响, 全县干部群众都积极投入到种苗生产建设中, 成为苗木自产化的主力军。

2.3 育苗品种乡土化

除核桃外, 漆树、青刺果、尖叶木樨榄、栎类苗木均为优良的乡土树种, 能更好地适应本地气候, 为林产业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4 育苗品种良种化

兰坪县针对产业建设中的品种杂乱差、品质低劣等问题, 分别在通甸、新生桥、石登、兔峨新建了93亩核桃采穗圃, 并于2014年采收优质穗条1.2万条用于核桃苗圃建设, 提高了产业建设中苗木良种化的程度。

2.5 苗木生产标准化

各苗圃水电基础配套齐全, 很多育苗户采用喷灌的先进节水技术, 随着先进的通讯设备的普及, 手机的普遍使用, 各育苗户能快速获取市场信息, 现代化温室大棚育苗等实现了苗木自产化和规模化。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育苗常规技术普及率低

苗圃集约化程度不高, 私营苗圃经营管理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大部分没有育苗经验, 加上没有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技术应用不到位、管理粗放、出苗率和出圃率低。

3.2 苗木品种单纯, 缺乏竞争力

由于育苗难度较大, 单位面积出苗率低, 因此培育的相对少。特别是绿化大苗管理时间长, 成本高, 育苗数量很少, 造成绿化苗大量外调的现象, 形成育苗单一化突出, 给苗木销售带来很大局限性。

3.3 种苗生产与造林用苗不相适应

最突出的是部分育苗户急功近利思想严重, 良种种子价格高而使用率低, 很多育苗户为多出苗而不间苗, 出现苗木地径不足、木质化程度不够等问题, 导致苗木质量差。

3.4 科技意识有待提高

在造林工作上良种意识不强, 科技种植含量不高, 重造林建设, 轻种苗质量是一种普遍现象, 种苗生产在总体上还处于低水平、低质量的阶段, 规模生产、集约经营、科学育种、优质生产已成当务之急。

4 建议与措施

4.1 加大宣传力度, 做好行业服务

林业部门要站在市场前沿, 学习掌握先进育苗技术, 广泛收集各类育苗信息, 通过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 将信息、新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 制定中长期育苗规划实施方案。

4.2 造林任务下达提前, 完善制度

林业部门应该紧紧围绕林业“十三五”年规划, 提前1~2年下达造林任务和规划设计, 实现订单生产和做好林木种苗生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使用工作, 提高林木种苗良种率。

4.3 以人为本,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种苗管理队伍

为提高重点苗圃企业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以不断提高种苗企业质量自律能力, 组织全县主要苗圃场主管人员参与各级举办的苗圃经营管理与育苗技术培训班及林木种苗质量检验员技术培训班, 提高管理水平, 为林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4 加大发展乡土树种的培育工作

积极争取资金和技术支持, 建立乡土树种优质品种的试验区, 进行遗传测定、区域性试验、生产性试验, 申报优良品种, 大力发展和推广优良树种, 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场圃.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办法[R].北京:国家林业局场圃, 2003.

林木种苗生产对策 篇6

1 林木种苗生产利用现状

1.1 林木种苗生产供应情况

信阳市现有林木种苗 (花卉苗木) 面积22 341.2 hm2, 年产苗量33 240.0万株。其中, 潢川以卜塔集镇为中心向周围乡镇辐射, 光山县以天赐城村为中心、罗山县以县城区为中心、信阳市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向周边延伸, 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 初步形成了4个花卉产业集群。这4个地区的花木公司、土地承包大户和农户专业从事绿化苗木的生产, 苗木收入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农村经济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苗木经济板块。其他各县区也种植了面积不等的花卉苗木。据调查统计:2014年全市共完成大田造林育苗面积为809.8 hm2, 预计出圃合格苗木5 400万株;新发展园林绿化及花卉类树种育苗1 001.1 hm2, 预计出圃合格苗木2 320万株。

目前, 信阳市油茶、板栗、茶叶、银杏、油桐、麻栎、“三杉”和枫香等主要造林树种种子供应能力比较充足。有一定的种子贮备能力, 用于林木种子贮备的低温库有4 000 m2, 贮藏种子800 t;常温库有3 200 m2, 贮藏种子800 t。

1.2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情况

1.2.1 林木种苗工程建设。

自1998年启动国债资金, 实施林木种苗工程建设以来, 信阳市先后实施了林木种苗工程项目16个, 建设规模975.7 hm2。其中, 林木良种基地 (新县银杏板栗基地、罗山董寨杉木板栗基地、息县杨树繁育基地、南湾林场复叶槭基地和新县、商城、南湾林场4个油茶基地) 建设规模220.2 hm2, 年产板栗、油茶和银杏等种子36.6 t, 年产油茶、板栗、银杏和杨树等良种穗条1 147万根;林木采种基地 (鸡公山“三杉”基地、商城黄山松基地、新县林场檫木基地和南湾林场枫香基地) 建设规模455.5 hm2, 年产“三杉”、黄山松、檫木和枫香种子67 t;国有苗圃改扩建项目, 建设规模320 hm2。16个项目投资总额逾2 600万元, 其中, 中央投资1 500万元, 地方配套1 100万元以上。这些项目大部分都已顺利完成建设任务, 在信阳市林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2 省级林木种质资源项目实施。

2004年开始, 信阳市先后实施省级林木种质资源项目近30项, 其中, 建立较完善的林木种质资源收集圃11处, 总保存面积26 hm2, 收集了板栗、油茶、石榴、梨树、柿树、枸骨、红果冬青、黄连木等多个优良乡土树种的种源20个, 品种241个;建立了较完善的林木种质资源采穗圃5处, 总面积9.7 hm2, 品种22个, 已年产良种穗条98.2万个;建立了林木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库4处, 保存面积193.3 hm2, 野生资源群体数37个。通过林木种质资源项目的实施, 有效地收集、保护和利用了优良乡土树种的种质资源, 为当地林业三大体系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2.3开展林木良种选育推广工作。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 以林业科研、推广、教学和生产单位为主体, 积极开展林木良种选育推广工作, 初步建立了林木良种选育推广体系, 为林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到2013年, 在杉木、马尾松、杨树、火炬松、湿地松、“三杉”、檫木、板栗、油茶、银杏和小杂果等树种良种选育、引种与推广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先后选育了杉木优良种源、豫罗红、豫栗王、艾思油栗、豫银杏1号和潢川金桂等一批优良品种, 通过了省级以上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 (认) 定。引进了“三杉”、檫木、意杨69和72、欧美杨107和108、中林2000系列杨、火炬松、湿地松、油茶良种、优良小杂果等一大批适宜在信阳市生长的优良树种 (品种) , 有力地提高了当地林业生产力和综合效益。

1.3 林木种苗执法情况

近几年来, 信阳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种子法》, 建立健全了林木种苗执法机构及执法队伍, 各县区都有林木种苗管理站 (大多挂牌在林技站) 。积极开展林木种苗执法工作, 加强种苗行业管理, 不断规范种苗市场秩序, 促进了全市林木种苗事业的健康发展。全市从落实“两证”制度抓起, 以严格执行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制度, 作为依法治种苗的突破口, 把好市场“准入关”。如在油茶种苗管理中, 认真落实“四定、三清楚”要求, 实行了定点育苗和严格的管理。在林木种苗执法中, 重点查处制售假劣林木种苗, 近两年春季, 信阳市林业局组织检查组, 开展查处制售假劣林木种苗和保护植物新品种权专项行动, 先后对潢川、光山、商城、新县等县区重点花卉苗木市场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为了强化林木种苗质量监控和检验, 按相关法规要求, 严格种苗质量抽检。每年春季省、市、县林木种苗站组织质检人员对林木种苗质量进行了抽查, 并检查档案情况, 填报质检统计表。抽查重点:一是林业重点工程造林使用的林木种子及苗木;二是国家级、省级林木良种基地及享受国家、省级良种苗木补贴的育苗单位。

1.4 林木种苗信息服务情况

初步建立了林木种苗信息服务体系 (信阳市林木种苗网) , 及时发布信阳市林木种苗生产余缺情况和市场供求信息, 为社会各界了解政策法规、种苗动态以及市场行情提供了查询和交易的平台。同时, 按照上级要求, 每年及时上报种苗余缺信息、育苗进度报表、半年统计报表和全年统计报表等。

2 存在的问题

2.1 种苗生产不规范, 质量不高, 档案不完善

在实际育苗中, 育苗单位往往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只注重数量, 而忽视质量, 导致苗木合格率不高, 一旦上山造林, 将影响造林质量。有些圃地管理粗放, 种苗质量不高。此外, 普遍存在生产经营档案不完善, 缺少种子 (穗条) 来源、育苗日志、种苗销售去向清单等。

2.2 林木良种基地和采种基地建设质量不高

在信阳市已实施的国家和省级良种基地和采种基地建设中, 由于投资和认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有些项目建设的质量不高, 有的建成后管理不到位, 林分质量下降, 没有达到预期的采种数量及质量。

2.3 林木种苗管理机构亟待加强, 对种苗管理和执法不到位

全市只有3个县 (区) 种苗站是独立设置的, 其他均挂牌在林技站。林木种苗管理、执法和检验队伍不健全, 技术力量不高, 经费严重不足, 手段落后, 达不到林木种苗管理工作的需要。加上认识和宣传不到位等原因, 对种苗管理、执法和质检不到位, 仍然存在无证生产、经营林木种苗现象, 以及种苗销售缺少“两证一签”等问题。

2.4 种苗信息化服务不到位, 种苗信息网络有待完善

由于认识不到位等原因, 有些县 (区) 对种苗信息化工作重视不够, 缺乏服务意识, 一方面对上级安排的信息上报工作不认真、不及时;另一方面, 不能及时为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者提供种苗信息服务。目前, 信阳市的种苗信息网络尚处初建阶段, 各县 (区) 未建种苗信息网络。

3 建议

3.1 加强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建设

在信阳市现有的林木良种和采种基地的基础上, 科学制定林木良种及采种基地发展规划, 重点建设油茶、板栗、银杏、茶叶、潢川金桂等林木良种采穗圃和“三杉”、黄山松、麻栎、檫木、枫香等林木采种母树林, 加快良种换代步伐, 不断提高良种品质。选择现有基础条件好、技术力量强的国有苗圃确定为保障性苗圃, 培育主要造林树种良种壮苗、珍贵树种苗木、生态林苗木, 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同时, 认真落实省下达的育苗任务 (大田育苗、新发展花卉面积) ;做好国家良种补贴和省级优质扶持育苗任务的申报、落实和监管等工作。

加强特色花卉苗木产业发展, 积极培育一批苗木花卉龙头企业, 进一步加快苗木花卉集群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步伐;加强鲜切花、盆花、盆栽植物、绿化苗木等特色苗木花卉品种推广及基地建设, 注重野生花卉植物的开发和利用;建设一批重点花卉研发基地、种质保存和技术培训基地, 提高花卉品质和效益, 打造花卉品牌, 实现“区域性小产业”向“区域性大产业”转变[1,2]。

3.2 加强林木良种选育推广体系建设

3.2.1 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

为加强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 认真做好种质资源建设的5~10年发展规划, 集中资金建设有地方特色的种质资源保存库和良种资源收集圃。重点开展香果树、青檀、大别山五针松、金钱松、秤锤树等珍稀、濒危林木种质资源保护, 建立原地及异地种质资源保存库;同时, 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这些野生种质资源。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 积极引进适宜信阳市生长的油茶、板栗、茶叶、银杏、杉木、杨树、核桃、油用牡丹等国内外优良林木种质资源, 建立良种资源收集圃和采穗圃。

3.2.2 加大林木良种选育推广力度。

切实制定当地主要用材树种、经济树种、能源树种、观赏树种及特色花卉的中长期育种计划, 争取各级各类科技计划的支持。其中, 用材林以杉木、杨树、栎类、马尾松等树种为主, 经济林以茶叶、板栗、油茶、油桐、银杏、葡萄、猕猴桃等树种良种选育为主。加大林木良种宣传和示范推广力度, 建立林木良种示范林基地, 促进良种辐射推广。

3.3 加强林木种苗行政执法体系建设

3.3.1 加强林木种苗行政执法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市、县 (区) 二级林木种苗管理机构, 加强林木种苗执法和质量监督检验基础设施建设, 配备必要的行政执法、质量检验仪器设备, 全面提高林木种苗行政执法管理和质量监督检验水平;充分利用信阳市林木种苗质检站的平台, 积极开展林木种苗的抽检与监管;强化林木种苗行政执法人员培训, 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林木种苗执法队伍。

3.3.2 加大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力度。

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依法行政要求, 积极开展林木种苗法制宣传教育, 加大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力度, 严格执行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检验检疫、标签、档案等管理制度, 规范种苗生产经营活动, 依法管理种苗市场。加大对林木种苗的抽检力度, 重点对林业重点工程用种苗及林木良种育苗、省级优质扶持育苗进行抽检。

3.4 加强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在现有的林木种苗信息网络基础上, 建立自下而上的林木种苗信息网络, 重点加强县 (区) 级的林木种苗网络建设, 把种苗生产经营企业和合作组织等育苗单位统一纳入到一个网络平台上, 及时、准确发布林木种苗供应和余缺调剂信息, 引导林木种苗生产有序进行。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业务咨询、信息交流等活动, 为企业和林农提供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利用现有条件重点建设信阳市城区、潢川、罗山和光山等林木种苗交易市场, 拓展互联网交易平台, 培育林木种苗交易集散地, 为林木种苗供需双方提供交易场所。支持和鼓励花卉、苗木主产区举办区域性展销活动, 发布林木种苗生产供需信息, 指导林木种苗生产[3,4]。

摘要:在全面总结信阳市林木种苗生产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就林木种苗四大体系建设提出今后的工作建议。

关键词:林木种苗,现状,问题,建议,河南信阳

参考文献

[1]刘红.国外林木种苗发展概述[J].世界林业研究, 2007, 20 (6) :11-16.

[2]何小洋, 刘晓春.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J].江苏林业科技, 2014, 41 (1) :50-52.

[3]张哲, 毛俊宽.南召县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5) :178-179.

包头市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对策 篇7

林木种苗产业是包头市的一个重要产业, 20世纪90年代开始, 包头市的林木种苗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并逐渐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 形成了完善的种苗生产经营市场以及个体、集体和国营并存的市场格局。

统计显示, 包头市在2013年共有110多个苗木生产经营企业, 6个国有林场附属苗圃和10个国有苗圃, 育苗面积将近467hm2。包头市林木种苗产业发展迅速, 3年来, 实现了可育苗面积的翻番。2000年, 包头市的个体育苗户只有10户左右, 到2013年已经有将近100户, 可育苗面积估计2000hm2。包头市从2000年开始推行容器育苗, 极大地提高了容器苗的生产栽培能力。

包头市政府非常重视种苗工程, 加强重要基础建设。包头市共建有3个良种繁育基地, 总面积超过了60hm2, 6个种苗基地总面积超过了4667hm2。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第1批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就包括了包头市的林木良种繁育基地。2011年自治区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将该基地生产的河北杨评选为优良树种。包头市的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也被评为2012年的国家级杨树良种基地。

2 包头市林业种苗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种苗产业发展缺乏规划性

包头市个体育苗户的苗圃面积已经超过了国营苗圃面积, 成为包头市种苗产业的主力军。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粗放式经营、种苗产品质量差、盲目生产的问题, 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对种苗产业的发展规划进行专业性、科学性和全局性的指导, 缺乏全市一盘棋的发展规划, 生产意识比较局限。阻碍了包头市的种苗产业的持续发展, 不利于打造包头市种苗产业的品牌和优势, 树立包头市的种苗品牌。

2.2 缺乏市场竞争优势

包头市林木种苗产业虽然发展迅速, 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受到了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制约, 导致包头市的育苗成本较高、周期较长。与外地同规格的苗木相比缺乏相应的价格优势。尽管在工程造林中进行了补植和补造, 然而其成本要高于外地苗木, 缺乏市场竞争优势。

2.3 林木良种的生产规模的不断拓展

林木良种培育需要较长的周期, 会对林木良种培育工作造成影响。很多个体育苗户由于具有较低的基础建设水平和成本投入, 很少进行良种繁殖培育工作。而相关部门也没有对良种繁殖培育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当前推广的林木良种规模小、数量少, 只有较少的适销对路品种, 严重制约了包头市的林木种苗产业发展, 无法满足林业工程的需要, 林木良种使用率得不到提高。

2.4 种苗工程存在后续发展问题

一些种苗工程存在后续发展问题, 生产过程中需要过高的生产成本, 缺乏后期管理资金。再加上降水量少、缺乏有效的专项资金支持、种子质量差、林木生产状况差, 严重制约了种苗工程的后续发展。

3 包头市林木种苗产业的发展策略

3.1 科学规划种苗产业的发展

包头市要提高对种苗产业发展的重视, 结合理论和实战, 开展专题讨论, 规划和研究种苗产业的发展。进行乡土树种的推广、培育、扩繁、选育和选优, 将包头市的种苗产业做大做强, 为西部地区的林业产业建设提供量好、品种优、数量多的, 林业产品。

3.2 保护包头市的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是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基础, 包头市要保护本地区的种质资源, 完善种质资源源。采取异地保存和原地保存相结合的方式, 融合科研、科教、保护和保存, 建立健全完善的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模式, 突出种质资源的特色。

3.3 良种生产规模的扩展

包头市首先要对已经选育成功的树木良种进行繁育和推广, 还要有针对性地建设良种繁育基地, 提高良种繁育的成效。特别是要鼓励国有苗圃进行优良树种的栽培,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包头市也要鼓励个体育苗户的发展, 选择基础建设水平高、信用好、生产经营规模大的个体育苗户, 积极推广林木良种。

3.4 提高种苗信息服务到效果

有关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 建立种苗信息网络, 提高种苗信息服务的效果。在种苗信息网络中可设置相应的科技板块, 积极推广育苗新技术和科研新课题, 及时录入和更新种苗的调拨范围, 以及价格、数量和品质等数据, 进行良种资源分享, 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4 结语

包头市要认识到林木种苗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推动林木种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打造包头市的优质种苗品牌, 提高市场竞争力。

摘要:简要介绍了包头市林木种苗产业的发展情况, 并分析了包头市林木种苗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包头市,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张俊年, 鲁国瑜, 罗继明.青海云杉嫩梢害虫烟雾载药技术防治试验[J].农业与技术, 2013 (7)

林木种苗生产对策 篇8

肃州区林业部门审时度势, 结合林业生产需求和国内市场发展变化, 不断深化认识, 寻求林业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 把林木种苗产业作为推动林业生态建设、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一项举措来抓, 在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增长方面, 起到了良好的引导和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使林木种苗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1 产业得到发展调整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肃州区开始发展以优质梨为主的经济林, 一度规模产值效益达到了1个高峰, 但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 林果业效益下滑, 栽培面积下降。从1995年起, 肃州区积极调整林业生产结构, 逐步发展林木种苗产业, 使其成为林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为农民增收开创了一条新路子。

1.2 苗木基地初具规模

截止2013年, 肃州区林木种苗育苗面积已达223.26hm2, 年出圃各类苗木1000多万株, 主要生产9个大类200多个品种的林木种苗, 主要树种有杨、柳、沙枣、柽柳、槐、云杉、樟子松、桃、杏等一大批乡土、名优树种品种。

1.3 苗木产业化经营步入正轨

从2000年起, 肃州区先后办理苗木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有54家, 建成的酒泉市常青花木公司成为河西地区最大的苗木花卉生产销售基地, 生产经营面积在33.33hm2以上的龙头单位6家, 3.33hm2以上的骨干单位9家, 从业人员1000多人, 基本形成了以基地化培育、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集生产销售、绿化工程承揽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体系。

1.4 区域市场初步形成

肃州区林木种苗产业通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壮大, 形成了以肃州区为中心, 覆盖酒泉市7个县市区, 辐射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内蒙5个省、自治区的区域市场, 生产的苗木主要销往上述地区, 并且每年在上述地区开展大量的绿化造林工程施工。

2 存在的问题

林木种苗产业科技支撑力不强, 技术创新能力弱;生产品种少、总量小、规模小, 市场潜力还很大;各苗木生产经营单位人员学习少, 对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没有找到行业的突破口, 大部分都在单打独斗, 互相压价, 不能达成合作共识, 有行情就哄抬市价, 违约获利, 行情低迷就互相压价, 亏本销售, 大大损伤种植户利益;苗木质量参差不齐, 产品竞争力弱。部分生产经营者商品意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还不强, 盲目追求数量, 不顾质量, 苗木商品率低或出圃的1级优质苗比重低, 造成市场反映毁誉参半;造林造化树种中黄斑星天牛寄主树种多, 防治难度大, 是苗圃发展的瓶颈, 要在苗圃发展中有所突破;种苗市场管理不够完善, 存在生产经营不规范的现象。

3 发展对策与出路

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明晰林地产权, 调动各方面林业生产积极性, 使农户在稳定林地产权的前提下, 大力发展林木种苗产业, 促进林业经济增长。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用新的所有制形式推动林木种苗产业发展。

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 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壮大。由于肃州区大规模发展经济林果的条件不足, 因此调整林业产业结构, 着重发展苗木产业等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项目, 以增加群众收入, 发展林业经济, 走以林养林的路子。积极创造条件, 在现有龙头企业和骨干单位的基础上, 发展几个规模大, 有抗风险能力、能整合现有土地、技术资源的种苗生产经营企业, 减少无序竞争, 减少内耗, 并且能抵抗市场波动带来的价格风险, 不再出现苗贱伤农的情形, 提高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搞好基地建设, 强化规模效益。要按照市场需求建基地、开创特色建基地、储备苗木建基地的思路, 大力推进林木种苗基地建设, 并根据土地、气候、技术等资源条件, 规划发展重点和生产布局, 扩大规模, 增加总量, 没有规模, 就没有效益, 就没有市场。

大力开展品种改良工作, 特别要加大对乡土树种、荒漠地区沙生树种的开发力度, 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种, 实现繁育和生产一体化, 解决种子、种苗短缺的问题。在巩固和扩大现有树种品种的基础上, 引进防护林和城市绿化新树种、品种, 以增加效益。积极研究、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包括基质栽培、组培、经济林如葡萄苗木快繁、嫁接育苗、温床育苗、设施育苗、容器育苗等新技术, 提高种苗生产科技含量, 推进生产向规模化、区域化、良种化、标准化发展, 提高生产水平, 提高种苗质量、效益。

大力选育抗黄斑星天牛树种, 近10a肃州区黄斑星天牛蔓延速度加快, 防治难度加大。所以培育推广抗黄斑星天牛树种是今后苗圃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是出路所在。

肃州区林木种苗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 经过20a的发展, 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效, 到目前, 正进入一个发展的快车道, 显现出了发展优势和地域特色, 抓住这个关键期, 肃州区的林木种苗产业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林业经济将实现突破性进展, 绿色产业也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摘要:分析肃州区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提出今后产业发展的对策。

林木种苗生产对策 篇9

1 林木种苗生产现状

由于南召县地处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中原地区, 加上复杂多变的地形地势等综合自然环境条件, 境内分布的植物具有南北过渡、东西交汇的特点, 资源异常丰富。据调查, 共有高等植物超过2 800种, 其中园林绿化观赏植物超过530种。丰富的林木资源和繁多的树种, 为发展林木种苗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前, 全县林木种苗培育主要由国有苗圃承担, 社会个体苗圃较少, 培育的林木种苗品种也比较单一, 主要有马尾松、杉木、杜仲、辛夷、山茱萸、杨树、柿树等, 大部分用于南召县的荒山造林。90年代后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城市园林绿化的需求和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 社会投资、农民自发创建的大小规模的苗圃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国有育苗、集体育苗、个人独资育苗、股份制育苗等经营形式灵活多样, 极大地推动了林木种苗产业的健康发展。南召县政府部门也开始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 把发展林木种苗产业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要抓手来抓, 大力引导林木种苗产业发展[1,2]。至此, 全县林木种苗培育逐步由以培育造林苗木为主向培育园林绿化美化苗木为主的方向转变, 由单一品种向品种多样化转变, 由国有苗圃经营向社会个体苗圃经营转变, 由分散零星种植向集中规模化发展转变。

截至目前, 以云阳、皇后、小店、留山、城郊等乡镇为中心, 辐射带动周边乡镇, 全县林木种苗种植面积达到7 000 hm2, 形成了以玉兰系列为龙头的林木种苗品牌, 林木种苗品种达到100种以上, 并建成以朱坪村为代表的林木种苗专业村45个, 专业苗木经营户逾3 500家, 从业人员逾6.8万人, 专业经纪人逾6 000人, 年产各类苗木逾1.5亿株, 苗木远销北京、山东、河北、上海、陕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省份, 年产值达到8.1亿元。林木种苗产业的迅速壮大, 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带动农民增收、推进城镇绿化美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当地人居环境等方面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2 存在的问题

2.1 树种与品种结构不合理

大规格苗木少, 中小规格苗木多, 大部分苗木规格都在8 cm以下, 与城市园林绿化需求大规格苗木的市场不相适应;乔木树种多, 灌木及花卉种类少, 大部分苗圃培育的都是当地乔木树种, 灌木、花卉和草坪等几乎空白;一般精品树种苗木少, 缺少彩叶树种、珍贵树种、造型树种等苗木。

2.2 生产经营管理粗放, 科技含量低

生产中仍然使用的是传统的培育方法, 温室育苗技术、营养土育苗技术、组织繁殖技术等运用较少, 致使苗木培育周期长, 高附加值苗木少, 效益低。

2.3 育苗标准化管理差, 病虫害严重

全县绝大多数苗圃育苗密度大, 降低了优质苗出圃率, 而且有的苗圃地由于多年连作, 苗木溃疡病、缩叶病严重, 达不到优质苗木标准, 影响造林成活率;另外, 多年连作的苗圃地未进行杀菌消毒, 导致新育苗潜藏着较大的带病隐患。

2.4 种苗繁殖材料市场混乱

林木种子基本上都是自采自育, 繁殖材料质量无保证, 劣质种子、种条进入市场, 造成培育的苗木质量低, 性状退化;不少个体育苗户法律意识淡薄, 无证从事生产、经营者较为普遍;部分集体和个人苗圃地大量引种并繁殖未经过当地界定的新品种, 有的未经过造林区域试验就推广, 造成育苗品种混杂, 制约着良种化苗木的推广。

2.5 苗圃基础设施投资滞后

大部分苗木生产基地都是群众自发建设, 缺少统一规划, 由于没有过多的资金投入, 灌溉条件落后, 缺少喷灌、滴灌等设备。

2.6 市场信息及销售网络不畅, 监管服务不到位

目前, 全县苗木销售仍然是苗农独自获取市场信息, 单个闯市场, 缺乏统一的市场信息共享机制。没有专业性的种苗协会, 林业部门技术力量薄弱, “一签两证”制度流于形式, 苗木检疫检验和生产技术指导跟不上等。

3 发展优势

3.1 国家对林业生态建设高度重视, 发展林木种苗生产面临难得的机遇

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在贯彻可持续发展中要赋予林业主要地位, 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首要地位, 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基础地位, 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河南省委、省政府也从河南省实际出发, 提出了建设林业生态省和发展绿色产业的战略任务, 出台了一系列旨在调动全社会力量投入林业建设的新政策, 掀起了新一轮造林绿化热潮。林业发展的新形势对种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林木种苗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带来了难得机遇。

3.2 林业生态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 为林木种苗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在当前国家以林业生态建设为主的新形势下, 林木种苗尤其是优质商品用材林、工业原料林、经济林苗木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同时, 随着生态林业建设、城市园林化和生态城市建设的整体推进, 对优良阔叶树种、园林绿化树种苗木的需求也将急剧上升, 特别是适宜城乡绿化美化的大规格绿化苗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而培育大苗不能速成, 需要时间, 因此绿化苗的市场潜力是长期的。

3.3 丰富的林业资源为发展林木种苗产业提供了物质基础

南召县境内山峦叠嶂、气候温暖湿润, 蕴含了丰富的乡土树种资源, 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悠久的园林绿化苗木生产经验。如云阳镇朱坪的玉兰、皇后乡的辛夷、小店乡的野生树种等都享有盛誉。因此, 要抓住区域优势, 发展优势品种, 扩大生产规模和供应能力, 进一步抢占国内市场。

3.4 国家对林木种苗产业的扶持, 加快了产业化进程

河南省林业厅出台了优质林木种苗扶持政策, 每年拨出专款支持林木种苗生产, 解决了广大林农的资金紧缺难题, 这将有效推进林木种苗产业化进程。

4 发展战略

4.1 总体发展思路

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 以扩大规模、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品质量档次为重点, 以建立完善的种苗产业信息、服务和市场营销体系为突破口, 以培育精品园、大规格苗木基地、大中型骨干企业和苗木交易市场等项目为支撑, 坚持市场化原则, 鼓励多种经济成分投资发展种苗, 促进种苗产业生产经营主体多元化;按照“扶优、扶大、扶强”原则, 促进龙头企业发展, 辐射示范推动种苗产业链的形成, 强力推进全县林木种苗产业发展, 力争将南召县打造成“全市一流、全省知名”的林木种苗生产大县。

4.2 发展目标

至2015年, 全县林木种苗种植面积由现在的7 000 hm2发展到1万hm2以上, 实现产值12亿元, 林木良种繁育体系和种苗快繁体系进一步完善, 建成16个规模以上的林木种苗生产基地、5个33.33 hm2规模的野生花木驯化基地、2个林木种苗交易专业市场、2个工厂化种苗快繁基地和1个集研究、开发、生产、加工、销售、园林工程建设于一体的综合型种苗集团, 培育30个种苗龙头企业和1万个林木种苗生产专业户, 建成5家经营公司、5个中介组织。

4.3 区域布局规划与发展重点

根据南召县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现状及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 今后重点以辛夷及经济林苗木、园林绿化苗木和生物质能源苗木为重点, 集中连片, 培育花卉苗木生产基地, 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产业化运作, 推动经济、社会和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一是林木种苗生产基地建设。玉兰系列 (辛夷) 苗木生产基地以云阳、皇后、小店等乡镇为重点, 辐射带动留山、太山庙等乡镇的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主要发展以玉兰系列为主打产品的城市园林绿化花木。经济林及生物质能源林苗木生产基地以皇路店、石门等乡镇为重点, 辐射带动南河店、四棵树、白土岗、板山坪等乡镇, 主要发展经济林、花卉苗木和生物质能源苗木等。乡土树种苗木生产基地以城郊、城关、崔庄为重点, 辐射带动马市坪、乔端等乡镇, 主要发展优良乡土树种苗木。二是林木种苗产业支撑体系建设。在南召县城和云阳镇建2个综合型花木交易市场, 包括交易大厅, 花木生产、贮存简易温室或塑料大棚等;在县苗圃和林科所建2个工厂化种苗快繁基地;在皇后、云阳、小店、留山和城郊建5个33.33 hm2规模的野生花木驯化基地。

5 保障对策

5.1 加强政府监管

县林业局作为政府的林业主管部门, 要切实肩负起种苗行业监管职能, 做好花卉苗木产业建设的协调与指导工作。要搭建好政府信息服务平台, 建立种苗供需信息网络体系, 并与国家的种苗网对接, 推进种苗信息化建设进程;要加强信息引导和双向交流, 及时发布产业发展政策、资金扶持方向、种苗供需最新动态等信息, 为经营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同时, 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充分利用各种投洽会、交易会、网上招商等手段, 推介并吸引外资投资种苗项目。

5.2 强化技术支撑

一是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依托, 成立花卉苗木技术培训中心, 聘请省内外专家学者授课, 每年培训技术人员和花农1 000人次以上, 为全县花木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对面积在13.33 hm2以上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 要保证有2~3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包, 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二是由林业部门牵头, 建立花卉苗木研究中心, 主要进行花木新品种的引进、培育、驯化等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 突出种苗培育、容器育苗等高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和重点花木产品的开发, 扶持培育一批种子种苗繁育企业和基地[3]。三是建立花木科技示范园、种质资源圃, 保证单品种花卉苗木在种质方面的纯度, 避免出现因混杂栽植而导致品种变异, 影响产品质量。四是创新栽培方式, 积极推行乔、灌、草和高中低相结合的复合种植模式, 推广设施栽培等新技术,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5.3 培育龙头企业

以协会为龙头, 支持和鼓励企业之间、林农之间、企业和林农之间开展联合经营, 把千家万户与千变万化的市场有效地对接起来, 逐步形成“协会+公司+农户”的营销体系, 带动花卉苗木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按照“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强带动”的原则, 选择一批发展势头好、科研水平高、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花卉苗木企业, 在项目、信贷、租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 进一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发挥其综合带动功能;对现有经营状况一般但有一定资产的企业, 加大资本运作力度, 创新经营机制, 使之尽快发展壮大。同时, 吸引有雄厚资金的民营企业进入花卉苗木生产经营领域, 为花卉苗木产业化经营增添新活力。

5.4 实施精品战略

一是制定出高标准、可操作的花卉苗木生产质量标准体系, 加快花卉苗木标准化生产进程。二是花卉苗木产业基地要以示范园建设为重点, 大力推行单品种花卉苗木专业化、规模化种植, 积极引进名、特、优、新品种, 实行工厂化育苗、科学化管理、精品化产出、品牌化经营, 不断提升产品档次[4]。三是结合生态旅游和河南省旅游“两线一区”建设, 积极推进花卉苗木休闲观光旅游精品线路, 形成良性互动、相得益彰的发展模式。

5.5 完善种苗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鼓励和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积极推进花卉苗木连片规模种植, 形成规模优势。鼓励中小企业联营合并, 组建大型种苗集团公司;鼓励跨行业跨地区合作, 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在政策性贷款、贴息和科技项目上给予扶持。动员和鼓励广大干部职工, 特别是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地, 领办、创办花卉苗木企业或承包基地, 开展技术承包、经营承包。加大资金投入, 将林业项目、扶贫项目、科技开发项目、农民工培训资金等向花卉苗木产业倾斜, 努力形成群众自筹、政府奖补、信贷支持、招商引资相结合的投入机制, 扶持花卉苗木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公司化方向发展。

5.6 发展中介服务组织, 构建种苗市场载体

一是建立林木种苗交易专业市场, 健全山区农村种苗分售网点, 开展网上营销业务等, 拓展营销市场;二是成立种苗专业协会、联谊会等中介组织, 培养一批高素质种苗经纪人,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内联农户、外联市场的作用;三是制定行业管理规范, 规范行业竞争行为, 全面增强行业自我保护和市场竞争能力。

摘要:基于南召县林木种苗生产现状, 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优势, 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战略及对策, 以期为该县林木种苗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木种苗,现状,问题,优势,发展战略,对策,河南南召

参考文献

[1]马国力.湟中县林木种苗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8) :223-224.

[2]张金萍.2011年互助县林木种苗生产现状及主要特点[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13) :174.

[3]沈杰.林木种苗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农业与技术, 2012 (6) :38.

上一篇:上市公司会计下一篇:新型的课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