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种苗管理

2024-08-23

林业种苗管理(精选10篇)

林业种苗管理 篇1

摘要:林业种苗对于保护和发展林业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能够提高造林绿化质量, 保证林业绿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所以, 做好林业种苗工作势在必行。本文就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展开讨论, 分析了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 以保证林业种苗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种苗,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1 林业种苗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中存在的问题

在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分别是人才问题、调研问题和资金问题。

1.1 人才问题

林业种苗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大量技术型人才的支持, 但是在现实情形中, 人才缺乏的问题却十分严重。技术人员不够, 就意味着员工每天的工作量都及其繁杂, 无法保证工作质量, 大大降低了生产技术水平, 为林业种苗工作带来极大的损失, 造成严重的后果。

1.2 调研问题

在开展林业种苗过程中, 应当做好调研工作, 这样有利于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到全面的了解, 在选育种苗时也能够做出科学的选择。但在实际情况中, 却由于林业部门综合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各部门之间信息没有及时共享, 导致了调研信息严重不足, 影响在生产技术中的选苗育种。另外, 在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 没有及时合理地安排工作人员进行调研, 整个林业部门对于市场环境、市场需求都没有很好的了解, 就无法保证种出来的种苗是否真的符合实际的市场需求, 这会给林业种苗工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也消耗了生产技术人员的精力, 严重的还会对林业市场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 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1.3 资金问题

林业种苗的生产过程及其管理周期都较为漫长, 在短期之内很难获取较大的经济收益, 对于投资者来说存在着较大的投资风险, 容易导致林业种苗工作开展中严重缺乏资金。资金不足就意味着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工资待遇不高, 容易造成人才流失, 在招揽工作人员时也不易招收更多的优秀人才, 这样给林业种苗管理也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另有很多投资者对于有关林业种苗的投资在认知上存在一定的误区,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投资金额的利用率, 影响了种苗的管理措施, 进而影响林业种苗连锁产业的发展。

2 应对措施

针对林业种苗的生产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林业部门要及时采取应对的措施, 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 解决人才问题;加强林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建设, 解决调研问题;加大资金与技术支持, 解决资金问题。

2.1 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

专业技术型人才是提高林业种苗生产技术、完善林业种苗管理措施的重要因素, 所以林业部门必须重视对于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要拿出资金, 对林业种苗工作者进行专业的培训, 提高其对于种苗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具体育种操作的熟悉程度, 这样就能够为林业种苗生产技术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的同时, 也要注重招揽更多的优秀人才, 才能保证林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2 加强林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建设

林业部门之间应当加强信息建设, 做到资源共享, 才能保证对于实际的市场需求有详细的了解, 时刻掌握市场动态。各林业部门之间可以构建专门的网络平台, 用于信息共享, 这样就能够将市场动态时刻掌握在手中, 进行选苗育种时也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保证林业种苗工作的顺利开展, 推动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3 加大资金与技术支持

为了保证林业种苗工作顺利进行, 林业部门加大资金的投放, 用于林业种苗发展。另外, 国家在政策上也可以提供一定的优惠, 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还可以与相关单位合作, 进行资金筹集, 发动社会公众的力量, 不仅能够筹集足够的资金, 还能够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解决林业种苗的资金问题。

3 结语

林业种苗在保护、发展林业资源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 也能够提高造林绿化的质量, 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所以各地林业部门都应当重视林业种苗, 克服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中存在的问题, 这样才能保证林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也保证了林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淞涛.浅谈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 2013 (21)

[2]刘宇.新时期林业种苗产业的发展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 2014 (23)

[3]吴国文.浅谈林业种苗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 (30)

林业种苗管理 篇2

林业种苗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大量技术型人才的支持,但是在现实情形中,人才缺乏的问题却十分严重。技术人员不够,就意味着员工每天的`工作量都及其繁杂,无法保证工作质量,大大降低了生产技术水平,为林业种苗工作带来极大的损失,造成严重的后果。

3.2调研问题

在开展林业种苗过程中,应当做好调研工作,这样有利于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到全面的了解,在选育种苗时也能够做出科学的选择。但在实际情况中,却由于林业部门综合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各部门之间信息没有及时共享,导致了调研信息严重不足,影响在生产技术中的选苗育种。另外,在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没有及时合理地安排工作人员进行调研,整个林业部门对于市场环境、市场需求都没有很好的了解,就无法保证种出来的种苗是否真的符合实际的市场需求,这会给林业种苗工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消耗了生产技术人员的精力,严重的还会对林业市场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3.3资金问题

林业种苗管理 篇3

关键词:林业种苗;生态建设;绿化造林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总量多,结构性矛盾明显

目前,我国国有苗圃已达到9000多个,从事苗木生产的个人和企业超过了30万户,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总量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量。根据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2005年雨季林木种苗供需情况通报,今年雨季种苗的剩余比例为70%:种子方面,雨季直播造林和育苗共需林木种子486万公斤,可供林木种子761万公斤,剩余种子200万公斤左右;苗木方面,雨季植苗造林共需苗木18亿株,实际可供应苗木70多亿株,剩余苗木50多亿株,大部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均有剩余。由于苗木结构品种与生产需求不对路,以及苗木生产区域结构的不合理,种苗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原因主要是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不畅,种苗生产的盲目性依然很大,不能与市场需求很好地衔接。

(二)经营效率低,信息建设闭塞

目前我国大部分苗圃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仍然沿用旧的管理模式,工作效率低,增加了苗木成本和管理难度,缩小了苗木利润空间。目前,集成的苗圃管理信息系统还没有一个苗圃能实现,即便是入库和销售以及相关数据处理大部分也是用手工或半手工来处理或进行帐本登记。随着苗圃生产能力的提高,种苗品种增加和交易量增大所产生的大量数据给传统处理方式提出了巨大挑战。

(三)技术落后,成果转化率低

据国外统计资料,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60%是依靠科技进步取得的。而在我国每年取得的500多项林业科技成果中,能够得到推广应用的不足10%,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相当低。现在仍有相当数量的科技工作者脱离生产实际搞科研,使得许多科技成果仅能够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根据去年的统计数字,我国林木种苗的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分别为37%和43%,今年春季全国调度数据显示,大部分省区良种使用率偏低,个别省区仅为2%。“科技链与产业链没有很好的结合”,取得的科技成果一直以来主要是靠主管部门通过行政手段进行推广应用,科研部门重研究轻推广,主动与生产单位结合的少。科研工作不能面向生产和市场需求,市场观念和商品意识淡薄,很难形成市场-科研-开发-市场的良性循环。

二、应对问题的措施

推进林木种苗产业化发展,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建立和完善4个体系。

(一)生产和供应

生产供应体系是林木种苗产业建设的主体。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国有种苗基地为骨干,国家、集体、个人多层次、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种苗生产供应体系。今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国有苗圃进行产权改革和产业化重组,将其纳入市场经济轨道,主要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能按市场法则办事,彻底抛弃“等、靠、要”的思想,真正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独立享有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实现经营管理机制由事业性管理转变为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经济运行体制,自觉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并在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正发挥国有苗圃的龙头和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建设种苗生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种苗产业化的核心,它对于促进种苗产业化经营,推进种苗商品化、专业化进程,形成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形式具有关键作用。

(二)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检验

种苗行政执法是种苗生产和经营有序进行的保障。种苗行政执法主要是指健全种苗执法体系,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明确执法主体、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种苗案件查处等内容。种苗行政执法主要是创造公平有序的经营环境,打击无证生产和经营,维护种苗生产者、使用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三)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

种苗产业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种苗科技含量的高低是林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林业三大效益的发挥,因此,依靠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是林木种苗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社会化服务和行政服务

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可划分为四个子系统,即行政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中介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种苗行政服务主要是提供法律、政策、资金和规划、项目审批等方面的服务,对种苗产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信息服务包括各级种苗信息网的建设,提供生产和供求关系的信息服务,加强种苗生产的信息引导,减少或避免盲目生产和供求失调带来的损失;中介服务由行业协会或社会团体等相关中介机构负责,以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为目的,为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者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市场体系的建设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种苗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林木种苗交易市场,通过展览会、信息发布会等多种形式,为种苗供需双方提供交易场所和信息交流机会。

第一,转变职能,改善行政服务。林业主管部门要理顺管理体制,转换职能,由行政管理转向全社会公共服务,由单纯的业务指导、行政型控制转变到依法行政、发挥引导、规范、监管、服务上来。主要做好宏观调控,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通过制定有关政策和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种苗产业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发展。

第二,加强协会建设,完善中介服务。加强种苗行业协会建设,建立健全各级林木种苗协会或社会团体,充分发挥其在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协调、行业代表等方面的职能。行业协会要以当地龙头企业为中心,通过签订合同等方式,规定各方权利和义务,吸纳小型种苗基地和个体育苗户成立本地区的种苗协会或种苗合作社,收集对本组织有用的技术、市场、法规、政策信息,为组织自身及其成员使用。

【参考文献】

[1]李亚鑫,王国华,鄂海霞.我国林木种苗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4(15).

[2]邢世岩.国外林木种苗生产的理念及关键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11(02).

林业种苗管理 篇4

关键词:林业种苗,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近年来,随着林业事业的不断发展,很多地方都开展了一系列植树造林的工程,林业种苗的存活率也逐年提高。但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方面仍存在部分问题,因此需要改进林业种苗的管理方法,加强对种苗的养护工作,本文主要根据现阶段我国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便保护好森林资源,推动林业建设的健康发展。

1 重视林业种苗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的必要性

随着林业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林业种苗的竞争力日益提高,因此必须建立起合理有序的市场环境,紧跟科技进步的步伐,提高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完善种苗的管理养护措施,提高林业产业的产量,保障林农的经济效益,为促进我国林业建设的长远发展,重视林业种苗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2 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中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技术型人才缺乏

当前我国的林业管理中的专业型人才相对缺乏,生产及管理技术还处于重数量轻质量的阶段。员工数量不足,导致每人的任务量繁重,由于部分员工的专业知识不达标,导致生产水平降低。林业的管理人员重视对种苗的种植,而忽视后期的培养与养护,影响了种苗的质量,相对恶劣工作环境也难以留住高水平的技术型人才。

2.2 调研信息获取不足

在种苗的管理过程中,由于林业部门的综合服务体系缺乏,信息交流不完善,严重影响了种苗的经营市场。未采取良好的调研措施,缺乏对市场环境的认知,难以满足种苗调整的实际需求。不了解林业生产所需的技术也直接影响了种苗的管理质量,种苗的种植和经营模式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也会造成扰乱市场的不良影响。

2.3 资金短缺问题严重

由于林业的发展和苗木的管理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短期内难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导致资金短缺问题严重。由于投资资金不足,影响了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进而也阻碍了专业技术型人才的招收。当前我国的林业种苗投资还存在一定误区,资金利用率较低,种苗的管理措施不当,导致林业产业难以获得长足发展。

3 改善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的对策

3.1 加快培养专业的林业管理人才

为了提高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完善种苗的管理措施,林业管理部门必须加加快培养专业的林业管理人才,重视专业型人才的发展。为林业部门提高资金与技术支持,加强对种苗科研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指导工作人员做好种苗的培育检测工作,促进林业种苗的发展。为专业型的技术人员提供更好的待遇,建立一定的奖励制度,提高林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壮大林业种苗管理队伍,吸收更具综合素质的林业人才,为建设林业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2 加强林业信息渠道沟通建设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林业种苗的管理需要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林业信息渠道沟通建设,促进林业部门直接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将合理有效的林业种苗生产技术推广至基层及个体林农中,使其享受到直接的利益。通过网络平台加强对市场信息的获取,将种苗的生产信息与市场需求联系起来,运用新型的管理手段,强化林业种苗的信息传递,保证供需平衡,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3.3 加大资金与技术的支持

林业部门可以成立相应的种苗发展基金制度,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充足的资金有效的促进林业种苗的发展。面对林业种苗资金短缺的问题,国家需要加大优惠政策的实施,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增加种苗基金的投放比例。林业部门结合广大的社会力量解决资金问题,发展种苗基金制度,利用社会团体的公众效应,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妥善解决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的问题。

结束语

林业种苗的管理直接影响了林业事业的长足发展,但由于我国当前在生产技术及管理措施中仍存在部分问题,因此,为促进林业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快培养专业的林业管理人才、加强林业信息渠道沟通建设、加大资金与技术的支持,只有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完善林业种苗的管理措施,才能提高林业种苗的质量,符合市场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任丽敏.浅谈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189.

云南省林业种苗工作总站 篇5

云南省林业种苗工作总站

云南省林木种苗工作总站成立于1964年,是省林业厅下属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工作职责是履行全省林木种苗行业管理和种苗行政执法的职能,承担全省林木品种审定、园艺植物新品种注册登记工作。总站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提出“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的种苗工作思路。在内部管理中提出“以自强求重视,以作用求支持,以贡献求地位,以创新求发展”的发展理念,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协调发展,成效显著。被国家林业局表彰为全国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先进单位、全国林业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林业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技术标准创新奖、云南省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

2009年,全省林木种苗工作和站内自身建设再上新的台阶。种苗生产供应满足了造林需求,采收各类林木种子679.94万千克,总产苗量15.33亿株。实行种子检验和标签制度,将造林种苗质量检查结果纳入到各州市造林成效检查考核中,全省苗木平均合格率达到95%以上,核桃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56.9%,林木种苗质量明显提高。林木良种选育卓有成效,选出耐晚霜核桃优良单株1229株;核桃优株和良种采穗母树709966株,油茶优良单株484449株。新建61个核桃、油茶等良种基地,确定核桃定点采穗基地115个,油茶定点采穗基地3个,核桃定点育苗基地258个,油茶定点育苗基地32个。基地建设发挥很大作用,全省年可生产良种1.6万千克,采种基地种子15.7万千克,良种穗条2000多万条,国有苗圃的苗木年生产近8亿株。林木品种审定、推广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成效显著。全省通过审(认)定品种达134个。推广使用良种7400多公斤,补助良种推广造林8.15万亩。承办注册登记园艺植物新品种83件。种苗科技含量明显提升。开展11个树种3820亩工厂化穴盘和轻基质网袋育苗造林技术示范推广,4个树种快速繁育及植物生长激素促进生长等技术试验研究。完成《云南省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林木育苗技术规程》《云南省林木种子质量分级》的制(修)订,推进了云南种苗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依法治种工作得到有力推进。出台云南省林木种苗管理规定、木本油料种苗管理、核桃和油茶种苗管理、种苗质量检验证书、标签管理、“两证”核发、工程管理和品种审定等10余项种苗管理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推进种苗法制化进程。办理种苗生产许可证2687份,经营许可证2635份,规范了种苗市场的生产经营活动。深入推进四个文明建设,促进单位自身建设。2009年,再次被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被评为“省级园林单位”“无毒单位”“昆明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综治维稳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及“城乡园林绿化工作先进单位”等。厅属事业单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荣获一等奖。

林业种苗种植技术探讨 篇6

1 做好选种苗工作

对种苗进行严格筛选是林业种植工作前最为重要的事情,种苗的选择有一套完整的标准,真正要做到精挑细选、层层筛选,只有最优质的种苗才能培育出最优质的林木。因此在林木种苗的选择上应该有如下基本要求:林木种苗必须是健康的,即从未遭受过虫灾虫害的、没有冻伤或者腐烂的;种苗最好选择长度中等、粗细均匀且颜色正常、表皮完整光滑、根系完整的树苗或树种。

2 林业种苗栽培技术

2.1 对种苗进行灌溉

灌溉问题是继优选种苗工作之后在林木种苗栽培种植的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为避免在林木种植过程中出现空心树或其它导致林木腐坏甚至是死亡等现象发生,这就要求在对种苗进行灌溉的时候要尽量做到水分均匀,在枯水期期间要定时对种苗进行人工灌溉,防止种苗出现枯萎现象从而导致林木存活率低下。如果是在雨水充沛的雨季,这就需要林木种植者加强对排水工作的重视,及时在林木周围挖设排水槽,使得多余雨水能够从排水槽中顺利流走,避免林木根须被雨水泡坏从而出现腐烂状况。

2.2 对种苗进行施肥

想要让林木种苗能够健康茁壮成长,那么在林木种植的过程中就不能够忽视给种苗施加肥料的工作,在种苗种植时要对其进行施肥处理,在日后的栽培时期要定期对林木种苗进行追加施肥的工作。在林木种苗种植时为了追求林木的健康率和存活率,需要在种苗的根部洒上生根粉溶液然后再进行种植,之后每年定期给林木种苗适当的施加肥料,尤其是在降雨前后,及时对种苗施加氮磷肥可以使得种苗在理想的水肥一体化的情况下茁壮成长。在每年的虫病重灾高发期要及时对种苗进行防虫害处理,比如每年6-8月是食心虫的高发期,每年7—8月是枣树多发病的时期,因此要及时对林木种苗进行除虫防虫处理,比如对于已经成长起来的林木就进行涂白处理,对于还未完全上涨的林木种苗就在其周围喷洒农药或者除虫剂。

2.3 对种苗进行保温处理

对林业种植尤其是刚刚种植的种苗需要格外留心和注意环境温度,特别是在低温霜冻时期,要及时对种苗进行保温处理,比如在种苗上面铺一层草垫子等措施进行保温,避免出现种苗受到低温寒潮影响而受寒甚至死亡。

3 种苗栽培技术的改进

3.1 改进肥料

林木种苗在栽培种植施加肥料的过程当中应该以有机肥料为主,搭配一点点的化学肥料,林木种植也可以自己配制有机肥料,比如可以把在栽培工作中修剪掉的杂草或树杈统一集中起来,把他们堆积到空旷的室外,通过长期暴晒以及雨淋等自然措施,这些堆积的杂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发生自然腐蚀分解,从而形成有机物。如果堆积时间超过半年之后为了加快腐蚀分解的速度和提高腐蚀分解的效果,可以借助挖土机等设备对其进行翻松搅拌以及打散等处理。事实证明在种苗栽培种植的初始阶段,这些通过自然发酵形成的天然有机肥料能够与土壤有效地融为一体,种苗在这种天然配料的辅助下,可以加快在初始阶段中林木种苗的生长速度和健康质量;蚯蚓等爬行动物非常喜欢这样的天然有机肥料,通过有机肥料大量的吸引蚯蚓爬过来,可以对种苗周边土壤进行天然的土壤翻松活动,从而使得种苗的生长条件更为有利。

3.2 改进灌溉技术

在种苗的种植栽培工作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对其进行灌溉工作。林木种苗在栽培种植初期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灌溉工作,因此为了有效减少灌溉费用,节约水资源,并且有效保障林木的种苗存活率和健康率,最好在雨水充沛的季节进行林木种苗栽培种植工作。通常情况下林木种苗不需要每天都进行灌溉工作,但是在炎热的夏季,由于天气炎热水分容易迅速蒸发,此时的林木种苗需要每天进行灌溉工作;为了提高灌溉效率和灌溉质量,尽量避免在中午的时候进行灌溉工作,可以在早上或者傍晚的时候对林木种苗进行灌溉,这样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水分的蒸发率。在干旱时候可以适当增加灌溉的水量,在雨季充沛的时候不仅不能增大水量,还需要对林木种苗做好排水处理,即使在种苗周围挖好排水槽,避免种苗根部完全浸泡在雨水当中从而造成腐坏;在进行林木种苗灌溉工作时可以多多利用现代化的喷灌设施。目前喷灌设施基本处于自动化可调节状态,这样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于种植面积广泛的林木种苗来说,喷灌设施可以有效的做到“雨露均沾”。

林木种苗的种植和栽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在林木种苗的种植栽培过程中,充满耐心、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个步骤。多多学习有关林木种苗栽培种植的先进技术和理论知识,从而更好的完成林木种苗栽培工作。

摘要:种苗栽培是保障林木健康生长的重要基石,没有精心挑选的种苗,林木种植业根本不可能得到发展。可以这么说,发展林业种植的重要因素就是林业种苗栽培技术,本文将初步探讨林业种苗的栽培种植技术,希望能为从事林业工作的人员提供帮助,为我国林业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林业,种苗栽培,种植,技术

参考文献

林木种苗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篇7

1.1 林木种苗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林木种苗是林业资源形成的种植材料, 是林业生产建设的原料来源。林业实践证明, 种苗对于整个林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种苗品种优劣、数量多少、质量好坏都直接关系着林业建设进度以及社会、生态、经济的效益发挥。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 需要超前抓住种苗的供给, 没有种苗的超前建设, 就会影响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林业种苗建设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导向性作用

林业种苗决定着林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对林业可持续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遗传品质优良的林木种苗是保证林业资源逐步健康增长的首要物质基础。优良的林业种苗, 可以使林业产业高产、稳产并且优质高效。林业产品的竞争实际上可以说是林业种苗的竞争。只有不断推出林业种苗优良品种及其配套的繁育、培植技术, 从根本上提高种苗质量和科技含量, 才能提高种苗对林业生产的贡献作用。林业种苗的科技含量提高, 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导向作用, 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3 林木种苗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因地制宜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如果林木种苗品种选择不当, 必然会造成林地成活率及保存率低下, 林木种苗的质量低下, 就会生长缓慢, 不仅加大了补植补造的负担, 而且也加大的造林成本, 影响了生态效益的实现。所以, 林木种苗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1 依靠科技培养林木种苗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策略是科技的发展, 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 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要依靠科技来发展, 要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 在林业发展上, 实施科技兴林, 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特别在林木种苗方面更要加大科技投入, 林业种苗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头, 开源节流只有从源头上加以重视, 才能更好的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

建立起以种苗为主体, 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核心, 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 促进林业生产力的提高, 利用信息科技手段不断推出林业种苗的更新换代, 以高质量和数量从根本上改善林业种苗, 进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就是要加大对于林业的资源投入, 提高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 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林业的发展。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创新机制, 创新并不是朝令夕改的措施, 而应当是一项完善而规范的制度体制, 确保林业科技创新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顺畅有序的进行。

2.3 完善法律机制, 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依然没有设立林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法律, 然而要想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可以在政策和法律层面上确保实施, 同时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监督和执行作用。从立法方面来说, 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原则, 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环境的和谐, 充分考虑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确保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林业资源和生态资源的可持续供应, 确保林业资源和人类环境的协调发展。从执法方面来说, 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用法治林, 不断加强对林业资源, 特别是林业种苗的保护和监督力度, 将林业资源保护纳入相关法律、法规当中,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规范化管理。

2.4 要树立造林质量意识

要改变以往的造林只注重数量而不重视质量的问题。如果只管栽种而不进行管理, 会导致造林成活率低下, 不能有效的发展林业资源。所以, 要加强管理, 对于林木种苗要从源头上着手, 对林业种苗的栽种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 做到载下一棵树, 成活一棵树, 栽下一片林, 成活一片林的效果, 把握林业种苗的成活率, 才能使林业资源稳定增长, 合理运用造林技术, 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严把林木种苗关, 切实提高造林质量, 保证林业资源的持续稳定增长。林木种苗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而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增长依靠的是对林木种植的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管理, 树立造林质量意识, 加大对林木种苗种植的管理, 才能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经济、生态、社会的必然要求, 要真正的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要严把质量关, 从源头入手, 保证林木种苗的质量、数量以及规范化管理。只有从地方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的实施具体措施, 严格贯彻执行相关措施, 以林木种苗为基础, 才能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新型的发展观, 包含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种苗是林业建设的物质基础, 在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依靠的是种苗。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最基础和最根本的工作时抓好林木种苗, 保障品种质量和数量, 以最少的钱, 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木,种苗,可持续发展,途径,新机制,质量意识

参考文献

[1]曾德贤, 赵航文.林木种苗工作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J].云南林业, 2002 (06) .

对林业工程中种苗生产问题的探讨 篇8

1 当前林业种苗生产供应存在的问题

种苗生产供应与造林需求脱节。例如, 造林任务下达较晚, 种苗生产的盲目性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苗木生产结构性过剩, 区域性供需不平衡依然存在。林木良种生产供应能力依然有限, 良种使用率偏低。一方面表现在地区差别上, 东部和中部省区良种选育水平和生产供应发展速度较快, 而局部区域良种选育水平偏低, 发展缓慢, 良种使用率低;另一方面表示在树种差别上, 阔叶树种与针叶树种良种生产能力和选育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马尾松、杉木等针叶树种良种选育和基地建设已进入二代半甚至三代的水平, 而阔叶树种大部分仅处于初级阶段。基层种苗管理机构的能力难以适应现代林业建设的需要。许多林木种苗主产区和造林任务重的地区, 种苗管理机构不健全, 管理人员素质低, 设施设备陈腐落后。

2 确保林业种苗生产适应林业工程发展的措施

针对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中存在问题, 应尽早解决种苗与造林的衔接。全面推行订单生产、定向供应, 至少提前1年下达造林任务。争取加大良种生产的补贴力度, 激励各地繁育、生产和使用林木良种的积极性, 提高林木良种产量和造林良种使用率。加强基层种苗管理机构的能力建设, 种苗主产区和造林任务重的地区建立独立的林木种苗管理机构, 提高基层种苗机构管理能力和信息服务能力。林木种苗工作总的要求是:严格执法、规范管理、提升质量、加强服务、确保供应, 重点采取以下措施促进林业工程的发展。

2.1 进一步提高认识, 全面推进林木种苗工作。

充分认识林木种苗是基础工程、百年工程、命脉工程, 是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林木种苗在林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对于建设和实施林业工程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2.2 加强种苗质量监管, 提高造林种苗质量。

切实抓好种苗的生产组织和质量管理, 严格执行生产经营许可证、质量检验证、植物检疫证、良种销售凭证和种苗标签的“四证一签”制度, 积极开展林木种苗技术、质量管理培训, 提高种苗生产经营者的能力和水平。

2.3 做好种苗生产供应, 保证各项造林任务顺利完成。

要根据本地造林任务, 制定种苗生产计划, 认真做好种苗准备工作, 组织指导好种苗生产, 为各项造林任务提供品种对路、质量优良、数量充足、价格合理的林木种苗。

2.4 加大良种选育力度, 提高良种选育水平。

针对当前良种生产和需求矛盾突出的现状, 要进一步加强特色经济林优良单株的选择, 按照统一的选优程序和标准, 规范选优工作。

2.5 加强良种基地建设管理, 提高良种生产能力。

对国家和省投资建设的在建良种基地尤其是国家重点良种基地, 切实加强管理和指导, 开展经常性的检查, 认真落实项目进度定期报送制度;在现有的良种基地中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的珍贵或速生用材林、特色经济林等良种基地确定为重点良种基地, 督促建设单位加强抚育管理, 提高基地产量和效益;做好种子生产基地种子产量的预测预报, 积极组织采收和优先使用种子基地生产的种子。近年来, 随着林业生态建设任务的逐年扩大, 任务量大, 种苗需求量大, 给种苗生产带来了极好的机遇。在种苗生产基地建设上, 继续巩固发展国有苗圃育苗生产基地建设, 积极发展社会育苗, 初步形成了以国有苗圃为主体, 社会育苗为补充的苗木生产体系。满足了林业工程用苗需求, 为造林绿化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6 深化品种审定, 加快良种推广。

在树种调查选优的基础上积极组织申报品种审定, 并充分利用经过审认定的种苗良种资源, 加大采穗圃和育苗基地的建设, 尽快提高良种生产能力。

2.7 强化种苗执法, 保护种苗生产和经营者合法权益。

认真做好《林木种苗质量档案管理办法》、《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工作指南》的修订和起草工作, 进一步完善林木种苗法规体系。依法治种, 使种苗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认真贯彻落实《种子法》, 初步形成了依法开展种苗生产、经营的良好氛围。一是实行种苗生产“一签两证”制度, 严把种苗质量关, 严禁不合格苗木到重点工程, 从根本上保障了林业建设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二是实行种苗供应招投标制, 禁止使用“人情苗”、“关系苗”, 将合格苗、优质苗用在工程上, 保证了工程造林的质量。三是实行种苗价格听证制, 坚决制止垄断种苗市场、哄抬种苗价格的行为。通过听取各方意见, 确定合理的苗木价格, 有效地维护了用苗单位的利益, 保障了苗木生产者和合法权益。

2.8 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种苗科技含量。

充分调动广大种苗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大力宣传和贯彻实施《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林木种子质量分级》、《林木育苗技术规程》等标准;加强种子园、母树林等良种基地的子代遗传测定, 加快林木遗传改良的进程;积极开展良种无性系造林试验示范工作, 推进各良种无性系造林工作进程;利用各类苗圃开展先进实用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试验示范。实行科研与生产相结合, 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 是种苗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在种苗生产过程中, 加大了种苗生产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先后推广了地膜覆盖育苗, 营养钵育苗, ABT生根粉, 根宝等育苗技术, 同时还加大新品种的引种示范工作, 逐步培育出适宜当地的良种壮苗。实现科技兴种, 加大种苗生产的科技含量。

2.9 提升种苗信息工作质量, 加强种苗服务体系建设。

严格种苗统计报表制度, 规范种苗生产供应等种苗信息的调度管理, 提高信息报送工作的时效性、准确性, 提高种苗信息服务的质量, 重点掌握林业生产供应信息, 更好地为各级领导决策服务。

2.1 0 建立健全种苗管理机构, 抓好种苗队伍建设。

认真落实县级种苗站机构编制、人员经费, 提升服务质量。加大种苗管理队伍培训力度, 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业务管理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

2.1 1 夯实基础, 全力实施种苗工程项目。

按照省厅制定的《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办法》和“慎用钱、质为优”的要求, 严格执行建设程序和审批规定, 认真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监理制, 确保了资金的专款专用、安全运行和工程建设质量。

2.1 2 深化国有苗圃改革, 增强发展后劲。

国有苗圃是林木种苗行业的骨干力量, 对促进全县林业种苗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苗圃进行了内部整合, 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 实行了整合资源, 合作发展, 统一规划, 分组管理的体制。规模的扩大, 规划的合理, 科学的发展, 促进了国有苗圃的快速发展。

结束语

林业种苗管理 篇9

1 发展现状

景宁县林业种苗花卉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 当时主要是建设杉木速丰林基地需要大量造林苗木, 而选择澄照乡金丘村作为全县育苗基地和骨干苗圃, 育苗面积逾20.67 hm2, 产量达1 200余万株。20世纪90年代随着树种结构的调整, 松类和阔叶树种育苗比例逐年增大, 其中药用木本药材厚朴的规模曾达到逾66.7 hm2, 产苗量达到1 000余万株。2004年7月, 国家林业局 (林场发[2004]131号) 授于景宁营林公司厚朴苗木生产基地为“全国特色种苗基地”称号。进入21世纪后, 随着林业分类经营实施以及城镇绿化投入加入, 营造林工作重点发生转变, 即由大规模营造商品林 (主要是用材林为主) 转为以管护生态公益林和及时进行迹地更新为主。因此, 种苗工作也适时而变, 花卉和城镇绿化苗木育苗呈快速增长趋势。2009年全县林业种苗花卉种植面积为85.3 hm2, 其中造林苗木类8.1 hm2, 占9.5%;城镇绿化苗木11.9 hm2, 占14%;花卉面积63.3 hm2, 占76.5%。其中花卉产业 (景宁华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从业人员680多人, 生产品种超过120种。自2005年以来, 该县共核发《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和《林木种子经营许》33份, 其中已注销的有16份, 仍有17家单位和个人持证有效。依法建立林木种子档案制度和林木种子标签制度, 全县林木育苗种子大部份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检验和统一质量抽查, 规范了林木种苗市场, 促进了全县种苗产业的健康发展。截至2009年全县种苗花卉从业人员达到1 000余人, 产值达3 000余万元, 为促进景宁县绿化造林和农民增收起到积极作用。

2 主要特点

(1) 形成了4个产销中心。 (1) 以景南为主扩散到大际、东坑的以高山特色花卉种苗培育和反季节切花生产为主的产销中心; (2) 以澄照金丘村为主、三石叶八弄相辅的造林苗木产销中心; (3) 以鹤溪镇几个周边村为主的盆景盆花产销中心; (4) 以梧桐及其周边村为主的药用厚朴苗木产销中心。

(2) 随着经济恢复, 种苗花卉已成朝阳产业, 企业和生产基地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转变, 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 生产方式向专业化转变[2,3], 全县有种苗生产专业合作社和生产企业10余家。

(3) 经营方式从传统的方式逐步向现代化流通方向转变, 如华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一套完整的生产设备和设施, 掌握了种球的脱毒、磷片培育种球、鲜切花生产等一整套关键技术, 能够进行种球培育, 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现了工厂化生产, 提高了经济效益。

(4) 市场变化迅速, 生产经营主体呈多元化, 合作渠道和融资渠道也向多元化方向进行探索。

3 存在的问题

(1) 生产设施落后, 科技创新能力弱, 产品质量不高。虽然景宁县种苗花卉产业达到一定的规模, 但大部分种苗生产和经营都处于传统的发展模式, 生产设施落后, 处于自生自长、靠天吃饭的状态,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产量产值不稳定;先进技术应用程度低, 质量不高。

(2) 经营方式分散, 与市场经营不适应。全县虽然有10余家种苗专业合作社和种苗生产企业, 但大部分苗农还处于分散经营状态, 生产具有盲目性, 市场竞争力不强;同时给良种推广、新技术应用、品牌建设、种苗质量检验等监督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3) 树种结构不合理, 品种的选择单一。由于生产习惯和当地林农的偏爱, 景宁县的苗木生产大都以松、杉等针叶树种为主, 占总苗量的80%以上, 并以生产裸根苗为主, 而容器育苗、珍贵树种育苗处于空白状态, 与当前的林业生产要求和种苗政策不相适应。

(4) 没有专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 种苗扶持政策不稳定。一直以来景宁县没有设立专门的种苗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 种苗基本上由营林公司兼职管理, 由于公司工作任务重、人手少, 给种苗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20世纪90年代景宁县采用计划育茵、订单育苗的政策, 对育苗户给予一定的扶持, 得到上级林业部门的充分肯定, 并在周边县市推广应用, 取得较好效果。但进入21世纪后逐步取消了所有扶持, 林业种苗处于自生自长的状况, 对种苗主业的发展以及种苗质量的提高带来消极影响。

4 对策

(1) 设立种苗管理机构。做好种苗管理工作, 机构和人员是关键,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浙江省种子法实施条例》规定,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该设立种苗管理机构, 安排专人管理。参照省市及周边县的做法, 设立景宁县林业局种苗管理站, 为全额管理类事业单位, 编制3~5人。

(2) 制定林业种苗产业发展规划。要使一个产业发展壮大, 做好发展规划是前提。要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实现“三大目标”要求, 从景宁县实际出发, 编制出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中长期规划, 以指导景宁县种苗花卉产业发展。

(3) 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政策扶持是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 县局应出台相对稳定的扶持政策, 推动种苗花卉产业的发展壮大。一是在政策上、资金上扶持骨干企业和合作社、苗木销售经纪人, 促进规模经营, 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二是采取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方式, 用订单育苗保证景宁县重点工程造林用苗, 补助容器育苗的基础设施建设, 推广容器育苗和容器苗上山造林[4]。

(4) 加强育苗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开展新技术育苗研究, 不断提高育苗技术水平。大力推广无纺布网袋育苗、穴盘育苗、薄膜袋育苗、营养钵育苗等育苗技术。

(5) 依法治种, 加强林木种苗市场管理。加强《种子法》及《种子法实施条例》的宣传, 大力推广良种育苗, 不断提高林木良种的使用率。严厉打击制作、销售假冒伪劣种苗的坑农行为, 依法发放《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和《林木种子经营许》, 建立了林木种子档案制度和林木种子标签制度, 执行《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等级 (GB6000-1999) 》《育苗技术规程 (GB6001-85) 》和《林业容器育苗 (DB33/177-2005) 》等质量技术标准, 规范景宁县苗木市场, 促进全县种苗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鄢振武, 汪传佳, 秦国峰, 等.生态经济型林业经营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2]洪震.丽水市种苗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05, 33 (2) :367-368.

[3]段才一, 王宝斋, 戴月欣, 等.青岛市林业种苗花卉发展现状及对策[J].山东林业科技, 2004 (4) :46-47.

林业种苗管理 篇10

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国家林业局对于林木种苗建设工作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建议,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林业工作的迈进。《全国林木种苗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和新策略。其中结合当前国内林木种苗以及林业发展现状,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保证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我国现代林业发展体系,确保林木种苗的品质优良、品种齐全和数量充足。作为林业建设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林木种苗是确保林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做好林木种苗的培育工作是摆在每个林业工作者面前的迫切要求和重要任务。我国林业建设要持续健康的发展,就要求利用尽可能少的投资来取得更多的效益,其中的重点就在于狠抓林木种苗质量,这对于未来林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林木种苗对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1 为林业建设提供充足的苗木来源

现阶段,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生态环境威胁,因此抓好林业建设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按照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林业建设属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计划之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林业建设的发展势必会对林木种苗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数量和质量同时提高的要求之下,更应该重视林木种苗的质量。做好林木种苗建设工作,尽可能的培育优良的林木种苗,为林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后盾和支持,为林业建设带来数量充足的优质苗木。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林场中,林业建设工作中最关键的内容便是林木种苗培育,可见其对林业发展的重要推进作用。我们应了解到,林业建设工作属于一项长期性的工程,要超前抓好林木种苗建设确保林业建设的供给充足,最大限度的满足林业发展需求。

2.2 林木种苗建设促进林业产业体系发展

林木种苗可以说是我国林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种苗的数量与品种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林业生产发展的水平。林木种苗能够让林产品与木材产量化以及品种更加多样化,从而有效的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只有做好林木种苗工作,林业发展的物质材料以及技术需求才能够得以满足,当前我国林业建设已经逐渐构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同时在这一体系之下主要是林木种苗工作进行支撑,并让其逐渐发展壮大。我国各大林场经过近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各自建立起了符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当地林业工作实际的产业体系,而林木种苗工作便是这一体系的根基所在。在林业种苗的支持下,林业产业体系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地方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林业产业的发展,可见林木种苗培育对于林业工作的重要意义[1]。

2.3 林木种苗建设影响着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木种苗培育对于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定我国林业产业是否高效、稳产,若林木种苗品种选择不合理或者幼苗培育质量不高,必然会导致林木成活率降低,树木生长缓慢,提升造林成本,不但会减弱林业建设的生态效益,同时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林业工作者的积极性,对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本质上来说,林业产品的竞争即是种苗的竞争,我们必须要努力提升林木种苗的培育质量,提升种苗培育工作的科技含量,尽可能的培育出更多优良品种,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树木成活率,降低造林成本,减少林木的成长期。在一些国营林场,因为林木种苗工作开展得较好,其造林工程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 林木种苗培育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坚持依法治种、科技兴种

林木种苗建设工作属于我国林业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其工作的开展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法规进行,确保林木种苗建设工作的规范性与制度性。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林业工作者应当严格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在林木种苗的培育工作中,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同时结合法律法规对林木种苗工作的各个流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控,确保其工作的规范性。林木种苗建设还应当坚持科技兴种的原则,增加科技投入,对该工作展开详细的调查研究,另外还必须要做好林木种苗建设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努力增强其专业技术水平,进一步研发更多的优良林木品种,在取得进展之后对其进行推广应用,努力提高优良林木种苗的经营管理能力。

3.2 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在林木种苗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市场调节原则,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来确定发展方向,但也不能够放任不管,政府部门必须要给予一定的管理与调节。政府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坚持“苗木放活,严管种子”的原则,对林木种苗实施分类监管,同时进一步增加政府部门的资金财政投入,积极发展优良树种,努力提升绿化苗木的培育比例,将政府部门的调节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地方政府部门应当将林场发展列为地区发展规划中,对林木种苗工作实施宏观调控,在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基础上加强政府部门的管控,结合市场实际需求以及我国林业发展的需求来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对地方林场的发展给予一定的意见和建议,对林场发展做出有价值的指导[2]。

3.3 加快研究林木种苗培育技术

加强林木种苗建设的技术支持,借助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来不断提升林木种苗的培育质量,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做好苗木质量的检验工作。比如说可以邀请技术专家或者科技企业对林木种苗进行优质培育,对部分品种的缺陷进行研究改良;也可以积极引进外国的优良品种,做好国内的培育技术研发工作;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来科学选择培育品种,确保林木种苗能够符合地域和环境需求,进一步提升林木种苗质量;做好林木种苗技术工作人员的培养工作,进一步提升科研组的技术研究水平,确保林木种苗质量的提升,做好林木种苗建设的宣传工作等。

3.4 统筹兼顾,促进林业发展

一方面可以实施已有基地与新建基地共同发展的对策,对于林木种苗的培育与生产,对已有培育基地进行科学的改造,对培育基地进行完善,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生产水平与培育能力。另外根据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规划要求,积极的建设新的林木种苗培育基地,努力提高新建基地与已有机地的互补程度,进而确保林木种苗的多元化生产,从而让其符合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另一方面应当落实培育生产基地建设与行业建设共同发展的对策,要统筹兼顾的考虑林木种苗培育基地建设与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做好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站、加工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另外要加强林业工作者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林业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准,确保林木种苗建设发展与相关人员的发展协调进步[3]。

4 结语

林业工作者必须要认识到,林木种苗属于林业建设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保证生态绿化质量的关键所在。虽然近年来我国林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整体上来看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了确保林业建设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当将林木种苗的培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惟有确保林木种苗的质量和数量,才能够真正地贯彻落实国家对林业建设发展的实际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国栋.林木种苗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J].现代园艺,2014(20):18.

[2]崔君兰.林木种苗与林业可持续发展[J].北京农业,2014(21):15.

上一篇:高等数学课堂下一篇:宇宙与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