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苗管理

2024-09-11

种苗管理(精选12篇)

种苗管理 篇1

“国以农为本, 农以种为先”, 果树种苗作为果树科技创新的主重要载体, 在科技进步对果树增产贡献率占48%的今天, 在促进果业增效, 果农增收方面至关重要。

江西果业走过了计划经济时期行政干预的盲目发展期, 经受住了自然灾害的考验, 在市场无形之手的调节下, 逐渐形成了"南桔北梨, 东枣西桃"的总体格局。脐橙、南丰密桔、新余密桔、特早熟温州蜜柑等常绿果树以其鲜明特色成为江西果业明片走红大江南北, 尤其是脐橙和南丰密桔, 产量规模、经济效益俱佳, 果农种植积极性很高, 每年新增种植面积十数万亩, 高接换种, 品种改良方兴未艾, 种苗、种芽需求量数以百万计。翠冠、清香等南方早熟梨, 猕猴桃、大枣、芦柑等种苗也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但是, 果树种苗生产、经营、管理现状不容乐观、令人堪忧, 果苗案件时有发生, 果农利益经常受到损害。笔者经过调查思考, 就果树种苗行业存在问题分析如下, 并就如何应对提出个人建议, 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存在的问题

1.1 生产、经营主体小、散、乱

我省果树种苗行业从业者多为个体育户, 单户生产经营规模小, 柑桔类苗木年产量一般在几万株, 甚至几千株, 落叶果苗木产量更少。育苗户大多各自为政, 一盘散沙。生产什么品种、生产多少数量, 没有科学计划, 市场需要什么就搞什么, 追风跟进, 盲目生产, 往往形成一个品种不同经营户竞相杀价的乱局, 产生巨大内耗。

1.2 果苗品种多而杂

据不完全统计, 江西果树种植品种 (系) 达数百个, 而真正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的廖廖无几。一个品种种植多年后, 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 品种纯度、质量性状容易退化, 提纯复壮工作得不到重视, 品种混杂日益严重, 成为制约果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1.3 假劣果苗坑农害农

在利益驱使下, 不法经营者生产销售假劣果苗, 果农在信息缺失、行业管理缺位情况下, 极易上当受骗。其中, 品种管理混乱给假苗木与可乘之机, 行业标准模糊为劣质苗木开了方便之门。

1.4 检疫性病害蔓延

柑桔黄龙病、溃疡病是我省两大检疫性病害, 通过苗木流通异地传播, 有逐年扩大蔓延趋势。柑桔黄龙病对赣南脐橙产业的潜在威胁一旦暴发, 损失将不可估量。

2 应对策略

2.1 政策倾斜, 行政扶持

政府通过制定实行优惠政策, 激励果树新品种选育、引种和推广工作, 重视新品种新技术项目立项, 保障经费, 以项目为抓手, 以品种和技术创新为动力, 提升果业发展水平。重点扶持果树苗木基地建设, 实行育、繁、推一体化, 培植果树苗木企业龙头, 推行品牌战略, 实现生产标准化, 经营规模化, 行业组织协会化, 企业动作产业化, 推动果业上规模上档次。

2.2 理顺关系, 纳入行业管理

目前, 我省果树生产的行政管理职能归口经作局 (站) ,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江西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规定, 果树苗木生产、经营行政许可职能归口种子局 (站) 。行政管理、行政许可两者政不出同门, 难免出现缺位、错位, 甚至越位进而出现扯皮现象, 不利于果业生产。因此要进一步理顺关系, 加强协作, 把果树苗木生产、经营、管理纳入行政许可范畴, 加大行业管理力度。

2.2.1 品种管理试行登记制度

在果树品种管理上, 可以借鉴农药登记的做法, 通过试点逐步推广品种登记制度。

2.2.2 质量管理从源头抓起

首先要制订行业标准, 企业必须按照果树苗木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 管理部门不定期进行质量抽查, 检查内容要包括品种纯度、成品规格、生产档案、质量保证制度等, 苗木企业在自查基础上要积极主动配合管理部门的抽查, 共同努力确保苗木质量。在此基础上, 企业诚信才能得到消费者认可。

2.2.3 市场管理掐断假劣苗木传播途径

果树苗木是不经加工、包装就可上市的商品, 随苗木销售提供给消费者的特定图案和文字说明就是商品的标签, 标签的书写一定要规范, 要符合果苗本身性状特征, 任何夸大其辞都是违法行为。苗木广告必须实事求是, 对虚假宣传, 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依法追究责任。果苗异地销售运输必须严格办理检疫手续, 无产地检疫证一律不得放行。

把果苗市场纳入农资市场大检查的范围, 严查无证经营、制假售假、以次充好不法现象, 净化果树种苗市场, 切实保护果农利益。

种苗管理 篇2

第二条 在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和林木种苗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林木种苗,是指林木的繁殖材料或者种植材料,包括林木的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林木种苗管理工作。其所属的林木种苗管理机构负责林木种苗管理的具体工作。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助林业主管部门做好林木种苗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林木种苗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应当予以保障。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林木种苗管理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林木种苗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

(二)组织实施林木种苗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三)负责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核发管理工作;

(四)负责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质量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有关违法生产、经营林木种苗的行为;

(五)负责林木种质资源及林木新品种的管理,组织、指导林木品种的选育、引进、试验、审定、登记、开发和林木良种的繁育、推广工作;

(六)组织落实救灾备荒林木种苗贮备任务;

(七)负责林木种苗管理有关的工作人员、技术人员、种苗质量检验人员的培训及技术交流;

(八)负责有关林木种苗管理的其他工作。

第五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林木良种的选育、审定和推广。

自治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建立林木种质资源档案。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扶持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和选育、生产、更新、推广使用良种,加强技术指导,提供技术服务;鼓励林木良种选育和种苗生产、经营相结合,推动种苗产业化,奖励在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和良种选育、推广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

第七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建立林木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保护区和种质资源保护地。禁止在林木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保护区和种质资源保护地内进行侵占或者破坏种质资源的活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对下列林木种质资源确定保护范围或者设立保护标志,加强保护管理:

(一)珍稀、濒危树种的林木种质资源;

(二)优树、优树收集区、采穗圃、种子园、母树林、采种基地;

(三)优良林分和优良种源;

(四)异地收集的林木种质资源;

(五)其他具有特殊价值的林木种质资源。

第八条 禁止采集或者采伐国家和自治区重点保护的天然林木种质资源。具备下列条件之一,需要采集或者采伐的,应当经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或者自治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按照技术操作规程采集或者采伐:

(一)国家有关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项目或者自治区级以上科研课题需要;

(二)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项目需要;

(三)遭受病虫害有可能扩大危害范围的;

(四)林木老化需要进行更新改造的。

第九条 向国外提供或者从国外引进林木种质资源的,应当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从国外引进林木种质资源的,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开展引种试验,防止外来有害物种入侵。

第十条 主要林木品种在推广应用前实行审定制度,申请者可以直接申请自治区级审定或者国家级审定。

自治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设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承担本自治区主要林木品种的审定工作。

第十一条 应当审定的林木品种未经审定通过或者尚不完全具备林木品种审定条件的林木品种,因生产确需使用的,由自治区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认定通过的品种,应当明确使用期限和区域,并予以公布。

第十二条 主要林木品种的审定或者认定,依照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制定的《主要林木品种审定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主要林木的商品种苗生产、林木种苗经营依法实行许可制度。

第十四条 主要林木良种的生产许经营许可证,由生产经营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自治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核发。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以及自治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分别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完成审核、核发工作。

其他林木种苗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由生产经营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核发。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15日内完成核发工作。

对不具备生产经营许可条件的,核发部门应当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只从事非主要林木种子生产的,不需要办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十五条 农民个人自繁自用的常规林木种苗有剩余的,可以在当地集贸市场上出售、串换,不需要办理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十六条 商品林木种苗的生产者和林木种苗经营者应当依法制作、保存生产、经营档案。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的商品林木种苗应当经过检验、检疫,禁止销售未经检验、检疫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商品林木种苗。

第十八条 销售的林木种苗应当附有林木种苗标签。标签应当标注种苗类别、品种名称、产地、无性繁殖亲本来源及使用年限、质量指标、检疫证明编号、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编号或者进口审批文号等事项。

林木种苗标签的式样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统一规定,由生产经营者自行印制使用。

第十九条 林木种苗生产者对生产、销售的林木种苗,应当进行质量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林木种苗生产者可以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林木种苗质量检验中介机构对林木种苗质量进行检验。

林木种苗质量检验中介机构接受委托进行检验,依照当地物价部门核定的项目、标准,收取检验费。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制定的林木种苗质量管理办法及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对林木种苗质量进行监督管理。

从事林木种苗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规定的质量管理办法和标准。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对林木种苗质量抽查检验不得收费。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对林木种苗质量进行抽查检验时,接受检验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无偿提供检验所需要的林木种苗。

林木种苗质量检验能当场进行的,应当当场检验;不能当场检验的,检验抽取样品的数量不得超过检验的合理需要。检验后,林木种苗质量检验机构应当将样品退还被检验单位或者个人。因检验造成样品损毁或者损耗而无法退还的,应当向被检验单位或者个人说明情况。

第二十三条 林木种苗质量检验机构经自治区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林业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可以承担本自治区内的林木种苗质量检验工作。

自治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林木种苗质量检验人员进行考核,未经考核或者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林木种苗质量检验工作。

林木种苗质量检验员进行种苗检验时,应当执行《林木种子检验规程》等国家标准。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违法行为举报制度,受理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投诉和举报。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木材检查站在木材检查中,发现涉嫌林木种苗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向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其林木种苗管理机构的执法人员依法查处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违法行为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对涉嫌违法行为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包括对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贮运场所实施现场检查,制作现场检查笔录;

(二)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对违法生产、经营、调运的林木种苗采取先行登记保存,并在7日内做出相应处理;

(三)按照规定的程序询问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制作询问笔录;

(四)查阅、复制与违法行为有关的合同、发票、账单、记录及其他档案资料;

(五)调查、收集与违法行为有关的其他证据。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八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采集或者采伐国家和自治区重点保护的天然林木种质资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林木种苗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未按规定制作、保存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销售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商品林木种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林木种苗和违法所得;造成林木种苗使用者经济损失的,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赔偿。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经营的林木种苗没有附有标签或者标签内容不符合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林木种苗质量检验机构出具虚假检验证明的,与林木种苗生产者、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并依法追究责任机构及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林木种苗使用者因林木种苗质量问题遭受经济损失的,出售林木种苗的经营者应当予以赔偿。赔偿额包括购种价款、有关费用和可得利益损失。

有关费用包括购买林木种苗支出的交通费、鉴定费、误工费以及其他合理支出的费用。

可得利益损失,双方有合同约定的,从其约定;没有约定的,按照当地种植同种树木的单位平均年产值乘以实际种植面积减去其实际收入计算;当地没有种植同种树木的,参照种源地种植同种树木的单位平均年产值乘以实际种植面积减去其实际收入计算。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林木种苗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当事人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违法登记保存林木种苗造成当事人经济损失的;

(二)对不符合条件的生产经营者核发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对符合条件的生产经营者不依照法定期限核发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

(三)对假、劣林木种苗案件或者其他林木种苗违法案件不及时查处的;

(四)参与和从事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活动的;

(五)侵犯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的;

(六)泄露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者的商业秘密的;

(七)有其他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行为的。

林业生产及种苗管理中的问题探讨 篇3

关键词 林业生产;种苗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72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7--02

林苗作为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不仅在数量上需要大量的培育,在质量上更需要科学的管理,种苗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林业发展的好坏。因此,要实现林业生产技术的科技化创新化就要对种苗的进行科学和创新的管理。

1 林业生产技术与种苗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林业的发展中尤其重要的是种苗的培育和发展更是要求在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做到科学和创新。除此之外,由于国内外林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具体运用,使得种苗的竞争从单纯的数量竞争和价格竞争转变成了质量的竞争,合理有序的市场也逐渐的建立完善起来。我省的林业生产技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和科技发展的脚步,改变现有的零星分散的生产格局,提高较为落后的生产技术,把林业生产产业化技术化,确保林农的经济利益,提高林业的生产质量,因此,要重视林业生产技术与种苗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林业生产技术与种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种苗的培育和发展是林业发展的基础,是林业管理的最基本环节,我省的林业技术和种苗的管理技术随着多年的发展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学习党中央下达的各种法规政策,根据我省的林业实际情况,吸取其他地区的经验教训,已经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

2.1 管理缺乏,技术人才短缺

现阶段,林业工作中高技术的人员十分缺乏,基层的林业生产管理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水平,重数量不重质量。首先,职工的数量不足,所以一个职工承担的工作范围很广任务很重,所以很难各方面兼顾。其次,职工的专业素质较低,不能用专业的技术实际提高林业生产的水平。此外,大多林业和种苗管理部门肩负林业部门的管理工作和种苗的培育和经营的任务,所以他们很难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技术生产和提高上去。由于种苗的经营能够很快的看到成效,所以林业管理人员单纯的突出种苗的经营,不重视基本的培育和质量的提高,这从根源上影响种苗生产的质量提高。由于林业工作岗位任务繁重,经费稀少,工作环境也有待于改善,很难留着高水平的技术人员,这也是技术人员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调研缺乏,信息获取不足

由于缺少一些实际的大范围的基层调研,林业管理部门或缺的信息不足,会造成政策制定不能满足林农的需要,或者是对种苗的经营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林业生产缺乏充足的调研,不了解林业生产实际需要的技术,会影响专业技能人员的招聘,对林业生产质量会造成影响。对于种苗经营市场没有充足的调研,会欠缺市场观念,使种苗的种植和经营单一,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也会给林业市场的投机取巧分子留下扰乱市场的机会。

2.3 监管缺乏,市场成分复杂

没有权威的林业管理部门,我省的有些地区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种苗管理部门,又因为种苗管理部门是一般的事业单位,当遇到经营种苗违法的行为或者是扰乱种苗市场秩序的行为时,种苗的管理部门无法实施具体的管理权力,只能移交到相关的工商管理部门,但是工商管理部门对种苗的管理不够熟悉和了解,所以对种苗的市场监管不力,造成了市场成分复杂,现在在市场上进行种苗经营的有行业的管理部门、科研单位和机构、个体户、集体经营等等模式。有些经营者只顾获取利益,对种苗的质量鉴定、保管和贮藏等专业的知识掌握不够,没有达到经营资格但是依然从事种苗的经营工作。

3 林业生产技术与种苗管理发展的对策

3.1 以质量为基础,改善林业的生产技术

质量是万源之本。想要大幅度的提高林业质量就要要改变粗放型的生产方式,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指导,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把粗放式的运营方式改变成为精细的集约型管理模式,吸引高科技人才,把林业生产技术从个体化、小农化的經营模式变为产业化、科技化,在最大程度的保护林农的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使国家的林业发展达到最优化。

3.2 以科技为平台,促进林业的信息交流

科技改变了世界,“靠天吃饭”的林业生产模式也不复存在。但是现阶段我省林业的发展依旧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有些地区生产技术较为先进,但是不能大规模推广。供需信息的传递和接受依然存在着障碍,使得林业市场无法良好的稳定的运营。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林业的生产模式应该以科技为平台,建立信息沟通渠道,例如,网络学习频道的设定,把先进的技术大规模的推广,使基层的林业机构甚至个体的林农也能享受到科技的福利,从而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也可以采取网络专业答疑模式,不管是个体还是林业单位遇到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在种苗的培育和经营上,通过网络平台把市场的需要和种苗的生产信息联系起来,更有利于供需平衡,促进林业的双赢。

3.3 以管理为依据,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

法律法规是林业生产管理的基本把握标准。所以对林业生产的管理上要依托我国的《森林法》、《种子法》等法律法规,同时培训更多的管理队伍和科技服务人才。从林业种子的选取到林苗的培育以及林业的经营使生产管理专业化、科学化。

植树造林是我国的基本环境保护决策,种苗又是林业发展的物资基础。世界上无论发达国际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对林苗的管理。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科学技术和我省林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确保我省的林业发展快速有效的发展,为我国的绿色生态文明做出应有的一分贡献。

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 篇4

关键词:林业种苗,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1 林业种苗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中存在的问题

在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分别是人才问题、调研问题和资金问题。

1.1 人才问题

林业种苗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大量技术型人才的支持, 但是在现实情形中, 人才缺乏的问题却十分严重。技术人员不够, 就意味着员工每天的工作量都及其繁杂, 无法保证工作质量, 大大降低了生产技术水平, 为林业种苗工作带来极大的损失, 造成严重的后果。

1.2 调研问题

在开展林业种苗过程中, 应当做好调研工作, 这样有利于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到全面的了解, 在选育种苗时也能够做出科学的选择。但在实际情况中, 却由于林业部门综合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各部门之间信息没有及时共享, 导致了调研信息严重不足, 影响在生产技术中的选苗育种。另外, 在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 没有及时合理地安排工作人员进行调研, 整个林业部门对于市场环境、市场需求都没有很好的了解, 就无法保证种出来的种苗是否真的符合实际的市场需求, 这会给林业种苗工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也消耗了生产技术人员的精力, 严重的还会对林业市场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 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1.3 资金问题

林业种苗的生产过程及其管理周期都较为漫长, 在短期之内很难获取较大的经济收益, 对于投资者来说存在着较大的投资风险, 容易导致林业种苗工作开展中严重缺乏资金。资金不足就意味着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工资待遇不高, 容易造成人才流失, 在招揽工作人员时也不易招收更多的优秀人才, 这样给林业种苗管理也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另有很多投资者对于有关林业种苗的投资在认知上存在一定的误区,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投资金额的利用率, 影响了种苗的管理措施, 进而影响林业种苗连锁产业的发展。

2 应对措施

针对林业种苗的生产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林业部门要及时采取应对的措施, 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 解决人才问题;加强林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建设, 解决调研问题;加大资金与技术支持, 解决资金问题。

2.1 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

专业技术型人才是提高林业种苗生产技术、完善林业种苗管理措施的重要因素, 所以林业部门必须重视对于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要拿出资金, 对林业种苗工作者进行专业的培训, 提高其对于种苗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具体育种操作的熟悉程度, 这样就能够为林业种苗生产技术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的同时, 也要注重招揽更多的优秀人才, 才能保证林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2 加强林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建设

林业部门之间应当加强信息建设, 做到资源共享, 才能保证对于实际的市场需求有详细的了解, 时刻掌握市场动态。各林业部门之间可以构建专门的网络平台, 用于信息共享, 这样就能够将市场动态时刻掌握在手中, 进行选苗育种时也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保证林业种苗工作的顺利开展, 推动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3 加大资金与技术支持

为了保证林业种苗工作顺利进行, 林业部门加大资金的投放, 用于林业种苗发展。另外, 国家在政策上也可以提供一定的优惠, 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还可以与相关单位合作, 进行资金筹集, 发动社会公众的力量, 不仅能够筹集足够的资金, 还能够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解决林业种苗的资金问题。

3 结语

林业种苗在保护、发展林业资源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 也能够提高造林绿化的质量, 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所以各地林业部门都应当重视林业种苗, 克服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中存在的问题, 这样才能保证林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也保证了林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淞涛.浅谈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 2013 (21)

[2]刘宇.新时期林业种苗产业的发展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 2014 (23)

市林木种苗生产管理情况汇报材料 篇5

一、强化种苗执法工作,规范林木种苗市场秩序

1、强化宣传工作,大力营造依法治种氛围。《种子法》颁布以后,我市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积极宣传和组织学习《种子法》、《//省林木种子管理条例》等种苗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种苗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的法律意识,使依法治种逐步深入人心。一是利用各种会议大造宣传舆论。市局将《种子法》列入林业宣传的重要内容,先后3次利用各种会议的机会组织各级林业部门有关领导和林木种苗行政管理人员认真学习《种子法》,使其率先做到学法、知法、懂法。二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碑牌、墙报、法律考试、知识竞赛、咨询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扩大宣传效果和范围,大造依法治种声势。三是培训骨干。市里先后举办了3期林木种苗法律法规和技术培训班,对种苗管理人员和重点种苗生产、经营户进行普法学习和培训,参训人员150人次。通过抓重点户的培训,起到了良好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四是编印宣传学习资料。市林木种苗站先后编印了2期《林木种苗法律法规选编》,共1000余册,发至各级林业部门领导、种苗管理人员、各乡镇林管站以及种苗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体户。通过比较全面和系统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增强自觉守法意识。

2、实行准入制度,大力整顿种苗市场秩序。一是加大了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力度。在全面掌握全市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种子法》、《省林木种子管理条例》和《//省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我市制定了《//市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暂行规定》,对生产、经营林木种苗的办证条件、申领程序、核发管理作出了详细规定。根据“种子质量要管严,苗木市场要搞活”的要求,主要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市局审批发证;苗木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各县(市、区)林业局审批发证,报市局备案。全市现已发放《许可证》138本,其中种子生产许可证14本,种子经营许可证15本,苗木生产许可证55本,苗木经营许可证54本。二是建立了林木种苗执法机构和队伍。市局委托市林木种苗站行使种苗行政执法权,办理了委托执法书,并向市政府申办了4本林木种苗执法证。各县(市、区)林业局有的以专门机构,有的以综合执法的形式都成立了种苗执法队伍,开展执法检查和监督,杜绝伪劣种苗进入市场。

三叶木通种苗繁育技术 篇6

1.采种树的选择及采种

在树龄5年以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采种树上采种。在贵州地区三叶木通成熟期为9月下旬至10月初,成熟期不一致,应分批采收。当果皮变软现开裂状时即可采收。

2.选地与整地

选择排灌方便、土壤疏松、富含有机质、通风且具备遮阴条件的地块。起厢播种,厢面宽1.0~1.5米,厢距40~50厘米,厢长视地块而定,抨细厢面土块,捡出杂物。在厢面撒施腐熟农家肥,每亩1500~2000公斤,与土壤混匀。

3.播种

三叶木通种子采收后应立即播种,种子不能脱水,否则会降低发芽率,一般种子在室内常温下放置7天左右即失去发芽力。在整好的厢面上均匀撒播,一般每亩用种量5~10公斤。播种后,用塑料扫帚轻扫厢面,使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最后覆盖一层厚3~5厘米的细土。

4.田间管理

水分管理:播种完毕后,立即喷一次透水,忌用大水漫灌。可搭建小拱棚保温保湿。每隔3~5天检查一次土壤湿度情况,应保持土壤湿度在60%~80%。若搭建小拱棚,在种植当年的12月下旬即开始出苗,若露地育苗,则在次年3月底至4月初出苗。

除草:可在种子芽未出土前喷施一次灭生性除草剂(如草甘膦),若种子芽已开始出土,则双子叶杂草须人工拔除,单子叶杂草可用盖草能、高效氟吡甲禾灵、磺草莠去津等去除(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操作)。一般在移栽前应除草2~3次。

施肥:在苗高5厘米左右时进行追肥,以喷施叶面肥为主。用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15公斤喷施,以增强幼苗抗病性。

病虫害防治:三叶木通苗期病虫害较少,主要防治白粉病和蚜虫。预防虫害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芽畏仲丁灵等,预防病害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几种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在次年移栽前,应进行1~2次防病治虫。若次年不能及时移栽,应进行间苗,株距保持在10厘米左右。

(贵州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 罗辉 邮编:550025)

种苗管理 篇7

关键词:油茶,种苗,质量管理

油茶是我国独有的木本油料树种,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油茶种苗质量是影响油茶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林业局在2009年制定了有关油茶发展的相关规划,目标是提高我国的油茶质量。油茶属山茶科,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栽植面积最大、分布范围较广的木本油料树种。种苗质量直接影响着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强油茶种苗质量管理,是确保油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首要任务和核心环节。

在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人们对于我国的产业发展更加关注。其中,油茶产业作为我国的基本产业之一,其发展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1 油茶种苗质量管理现阶段存在的不足

1.1 旧农业观念的不良影响

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由于受到传统的农业观念的影响,对于新的农业观念很难接受。例如,农民在旧的农业观念的影响下,由于对保护环境和焚烧的危害没有足够的认知的情况下,在耕种时对于植物的废弃物多采取焚烧的处理方式,严重破坏了环境,造成了污染。此外,由于缺少专业的人才,农民很难认识到质量管理的意义所在,认为油茶属于易种植、管理的木本植物,因而对油茶种苗质量管理疏忽大意,造成油茶种苗质量难以得到提高,这种现状的存在不仅会影响种苗的成活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油茶产业在我国的高速发展,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1.2 国家政策对油茶种苗质量管理存在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逐渐完善,我国对于油茶种苗质量管作了相应的调整,出台的经济政策有的有利于油茶种苗质量管理的发展,但有的经济制度给油茶种苗质量管理造成了困扰。例如,在油茶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的落叶与废渣等问题,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国家有关机关依法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整改,当地政府会出台相应的限制性法规,这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不利于油茶种苗质量管理的发展。而且国家大力鼓励油茶产业的发展,出台了相应的保护政策,政策的出台让油茶种苗质量管理得以健康发展,在遇到问题时有法可依,能够得到法律法规的保障,有利于我国油茶产业的正常发展[1]。

2 促进油茶种苗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油茶种植基地作为油茶种苗质量管理的重要场地,如果对于种苗疾病的预防缺乏完备的措施,将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应对种苗病害进行有效防治,定时检查油茶种苗质量,在疾病高发期更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种苗采取免疫措施,针对性地处理病虫害问题。同时,做好寄生虫的预防工作,保证种苗的正常生长。

2.2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目前虽然我国建立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对于油茶种苗质量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甚至在一些偏远的地方,油茶种苗质量管理严重缺乏法律法规的制约,大部分地区对法律法规仍处于宣传阶段。这些现象的存在要求在未来的油茶种苗质量管理中,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使油茶种苗质量管理有法可依。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时,种苗质量管理机构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采取加大宣传、完善相关制度的方式加强油茶种苗质量管理,让种苗管理部门在进行相关的改革工作时有后盾可依,提高油茶种苗质量管理水平,对促进我国的油茶种苗质量管理效率的提高有正面作用[2]。

3 结语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油茶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针对当前油茶种苗质量管理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只有国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工作管理者的责任,做好油茶种苗的疾病预防工作,我国的油茶产业才能快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够持续增强。

参考文献

[1]罗亮宏,罗双辉,廖庆华.浅谈油茶在梅州的发展及其栽培管理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2.

潜山县林木种苗生产管理对策研究 篇8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旅游业的兴起,造林绿化对林木种苗的需求越来越大。近年来,潜山县林木种苗生产,尤其是绿化大苗的发展势头迅猛,在管理上不断深化当前林木种苗生产体制改革创新,积极调整种苗结构,着力提高种苗质量。

十二五期间,潜山县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种苗基地建设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尤其是油茶良种基地建设,共建设国家油茶良种基地1处,定点油茶育苗基地1处,成功选育出油茶良种皖潜1号和皖潜2号。当前培育的苗木主要是面向城镇绿化苗木和花卉盆景,主要树种有香樟、广玉兰、桂花、榆树、石楠、红花檵木、银杏、红枫、罗汉松、紫薇、马褂木、天患子、黄杨等100多个品种。

林木种苗投资主体多样化,主要有国营苗圃、集体种苗生产基地和股份制、个体等多种形式的投资主体,尤其是以个体和股份制公司发展较快,已经成了潜山林木种苗生产的主体(图1)。个体和股份制投资主体主要是大户承包丘陵地区山场,大力发展绿化苗木,有的形成了多达几千亩的规模,基本形成了基地规模化经营。

2 潜山2015年的林木种苗供需分析

2.1 2015年潜山县苗木产量

截至2015年底,潜山县有林木种苗生产企业、林农62户,苗木基地49处,面积达933.33 hm2,其中国营苗圃101 hm2。

2015年,潜山县产花卉苗木1 580万株,产值达到5 000万元。其中新培育造林苗木56.67 hm2,产当年造林苗木370万株(其中枫香150万株,湿地松150万株,木荷50万株,杉木10万株,油茶10万株);新培育园林绿化苗木50.2hm2、150万株(图2)。新培育苗木占总苗木产量的1/3,二年生以上苗木基本上为园林绿化苗木,即园林绿化苗木数量占总苗木数量的2/3(图3)。

2.2 2016年苗木需求情况分析

潜山县2016年造林计划为918.8 hm2,其中油茶造林333.33 hm2,退林还林专项造林285.47 hm2,其他造林300hm2,共需各类苗木328.5万株。枫香、湿地松、木荷等树种除满足本县造林需求外,可向外销售枫香74.5万株,木荷10万株。用于城镇园林绿化苗木产出数量较大,除本县用苗84.5万株外,可外调1125.5万株。在328.5万株造林苗木需求中,用于经济林造林的苗木缺口43万株需要从外地调入,其中油茶35万株,山核桃8万株(表1、图4、图5)。

(万株)

3 当前潜山林木种苗生产管理机制

3.1 国营苗圃实行内部承包管理制

潜山县国营苗圃实行职工分田到户承包制,极大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促进了国营苗圃走向市场,涌现出大量苗木生产经营大户。

3.2 实行林木种苗管理部门负责制

潜山县林业局主管全县的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工作,县局林业站负责林木种苗管理的具体工作,负责对全县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实施监督管理。

3.3 实行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和标签制度

凡在潜山县从事林木种苗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办理《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和《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经营的林木种苗应当附有标签。

3.4 林木种苗的质量检验和检疫

潜山县林木种苗管理机构负责林木种苗质量的检验和监督,在种苗调拨和出圃前,按照有关标准进行质量检验,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负责苗木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复检。通过质量检验和检疫检验,合格苗木开具苗木质量合格证书和检疫证书,从而杜绝质量不合格种苗或带疫苗木的调拨和出圃。

4 潜山林木种苗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潜山林木种苗生产大多数以个体育苗为主,分布于8个乡镇,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育苗技术水平低,管理粗放,目前尚无大的苗木生产龙头企业带动。《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和《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办证率低,影响了该县持证生产率,给苗木质量监督带来极大困难。二是从2015年苗木产出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多林木种苗生产者刚刚起步,积极性很高,但有的对苗木市场行情了解很少,存在盲目发展的可能性。就2015年而言,枫香苗和绿化苗木产出严重过剩。三是现行优惠政策和资金对苗木生产投入偏少,导致苗木生产整体投入不足,制约了苗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5 促进潜山林木种苗业发展的对策

5.1 扶持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

制订花卉苗木业扶持政策,创造良好的种苗业发展环境。要把林木种苗作为林业行业最重要的基础、最重要的产业工作来抓,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对林木种苗发展的资金支持,加强良种基地建设,种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引种驯化、品种选育、审定推广等工作,促进种苗业健康发展[1,2,3,4,5,6,7]。林木种苗生产,尤其是绿化大苗培育,生产周期长、前期投入大、收益慢,建议县政府对林木种苗业拨出专项资金,对苗木生产者予以扶持,每年按面积适当补助,鼓励林木种苗生产者健康持续发展,以做大做强潜山林木种苗产业,更好地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8,9,10]。

5.2 强力推进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制度

严格依法执行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制度,提高办证率,将林木种苗生产者纳入林业行业管理范围内,加大服务监管力度,严格行政执法,打击假冒伪劣苗木产品,维护公正公平的苗木生产经营市场秩序。

5.3 大力引进新技术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对林木种苗生产者进行品种结构调整及市场行情分析的培训,引进新技术,推广大苗容器育苗,提高苗木质量,加强信息交流,做到互通有无,提高竞争力。

5.4 诱导形成集约化、专业化种苗生产体系

种苗管理 篇9

近年来, 随着生态环境建设和城乡绿化的快速发展, 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林木种苗市场价格上扬等因素作用, 宁夏林木种苗生产面积不断扩大, 产量逐年攀升, 种苗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截至2012年底, 全区种苗生产面积达到60万亩, 其中种子生产基地14万亩, 种子年生产能力达150万kg, 苗木生产基地46万亩, 各类性质苗圃7000余处, 生产贮备苗木27亿株, 吸收从业人员5万余人, 全区种苗总产值达到20亿元, 林木种苗产业已成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但是, 随着林木种苗生产经营逐步走向社会化、市场化, 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浮出水面, 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当前林木种苗质量总体不高, 在流通领域中, 林木种苗质量良莠不齐, 假苗、劣苗充斥市场等现象仍然存在;种苗的质量化、标准化、良种化建设跟不上现代林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林木种苗的管理还未真正实现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1]。因此, 为规范种苗生产经营行为, 提高种苗质量, 切实维护种苗生产、经营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促进种苗产业的健康发展, 保障林业和生态建设, 急需加强林木种苗行政执法管理工作。

2 宁夏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工作基本情况

自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以下简称《种子法》) 颁布实施以来, 全区在贯彻执行《种子法》的过程中, 逐步规范了种苗行政管理的各项工作, 种苗管理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林木种苗进入了依法治种、依法管理的新阶段。

2.1 逐步建立了林木种苗行政执法管理体系

2002年, 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组关于《种子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指出:“要切实加强林木种苗管理的行政职能, 各有关部门要对此给予支持、创造条件。各级政府要落实种苗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并将执法经费和人员工资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保障执法工作需要, 改善执法手段和条件”[2]。全区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有利时机, 经过与自治区编办和人事厅多次协商, 将自治区种子管理站更名为宁夏林木种苗管理总站, 落实了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自治区林业局将过去种子和苗木分别由自治区种子管理站和造林处管理的职能统一划归种苗管理总站, 并委托种苗管理总站进行种苗行政执法工作, 强化了种苗行政管理职能。在抓好自治区级种苗管理机构建设的基础上, 自治区林业局要求全区各地级市和县 (市、区)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也要加强林木种苗管理机构的建设。目前, 全区5个地级市和23个县 (区)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均委托本地林业技术服务中心等单位负责本辖区内的林木种苗行政管理工作。

2.2 制定了林木种苗行政执法管理方面的部分规章制度

《种子法》实施以来, 国家林业局陆续颁布了《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抽查暂行规定》、《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林木种子包装和标签管理办法》、《主要林木品种审定办法》、《林木种子质量管理办法》、《林木种质资源管理办法》、《林木种子采收管理规定》、《林木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管理办法》等多个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初步形成了林木种苗行政执法的法律体系[3]。为林木种苗生产和市场准入、监督管理, 依法保护生产、经营、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提供了法律依据。全区结合本地林木种苗发展的实际, 先后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林木种苗招标采购暂行办法》、《宁夏主要林木品种审定管理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主要林木目录》、《宁夏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宁夏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等种苗方面的管理办法和技术规程, 这些管理制度对规范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工作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2.3 依法开展了林木种苗行业管理

2.3.1 加强对《种子法》的宣传力度

《种子法》实施以来,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通过编印资料、开办宣传专栏、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 对《种子法》与林木种苗行政执法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广泛宣传。据不完全统计, 全区共举办各类形式培训班40场次, 培训人员3000余人 (次) , 发放宣传材料10万多份。通过这些活动, 进一步增强了全区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种苗执法人员依法治种、依法兴种的意识, 进一步增强了种苗生产、经营者的学法、用法和守法的观念, 为强化全区种苗管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3.2 严格执行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制度

根据《种子法》和国家林业局《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全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 严格办证程序, 认真做好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的发放与管理工作。近3年来, 全区累计发放“两证”2500余份, 从源头上依法把好种苗市场准入关, 堵住劣质种苗的生产与经营。

2.3.3 推行工程造林种苗公开招投标采购制度

全区工程造林种苗全部实行招标采购制度,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在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等重点生态林业工程中认真落实, 实行种苗的公开招标采购, 自治区林业局每年对全区种苗招标采购情况进行督查。

2.3.4 加强工程造林种苗的质量监督

全区执行生产、经营者自检, 市、县 (区) 林业局复检, 自治区种苗管理总站抽检的种苗质量检验制度, 每年开展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查专项行动, 重点督查林木种苗许可、标签、生产经营档案、检验制度的落实情况;在春秋两个造林季节分别派出检查组对工程造林所用种苗进行质量抽检, 并通报质量抽检结果, 强化种苗质量的检测、检验和监督, 全区造林用种苗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2.3.5 积极开展林木种苗行政执法专项整治活动

自治区林业局会同工商、公安、森防等部门先后多次组织开展了全区林木种苗行政执法专项检查活动, 打击无证生产经营、生产假冒伪劣种苗, 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 净化种苗市场。据不完全统计, 全区共计处罚非法经营、制售假劣种苗行为30多起, 没收种子20t、苗木7万余株。通过加大宣传和处罚力度, 增强了广大种苗生产、经营和使用者依法制种、售种、用种意识, 有利地打击了种苗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整治了种苗市场经营秩序合。

3 存在的问题

3.1 林木种苗管理机构不健全, 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 全区林木种苗管理机构没有一个是独立设置的行政管理机构 (亦或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 , 自治区种苗管理总站是挂靠在自治区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属于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事业单位, 全区5个地级市和23个县 (区) 也都没有设立专职的林木种苗管理机构, 有的县 (市、区) 在林业局内部自行设置种苗管理站 (没有编办的批文) , 如海原县、泾源县林业局内设的种苗股;有的县 (市、区) 种苗管理职能挂靠在森防站, 如永宁县、同心县;而多数县 (市、区) 的种苗管理职能挂靠在林业技术服务中心, 种苗管理只是当地编办颁发的核定当地林业技术服务中心文件中的一项工作职能, 也就是说林木种苗管理工作只是当地林业技术服务中心众多工作中的一项, 如灵武市、彭阳县、西吉县等等。没有专职林木种苗管理机构, 把种苗行政管理及执法工作挂靠在林技中心等事业单位, 机构职责、岗位职责等含混不清, 而且这样的机构从事种苗行政执法工作, 本身就与种子法和行政许可法相违背。通常在种苗行政管理执法中, 由于种苗管理站不是具有独立执法资格的主体, 无法现场取证, 即便执法人员在现场发现生产或经营者有涉嫌违法的行为, 也不能做强制性的措施, 最多是劝导性的制止非法生产或经营行为, 执法人员处于一种很尴尬境地。与其他林业行政权执法机构, 如林政、森林公安、森防等专职机构相比, 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工作难度很大, 体制缺陷是种苗管理部门无法履行好执法职责的致命伤。

而且, 受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行使林木种苗管理职能的林技中心等单位, 在实际工作中, 既是种苗管理者又是造林种苗使用者, 既当“裁判员”, 又做“运动员”, 难以行使真正意义的行政管理职能。造成市场中生产经营劣质种苗、假种苗的行为仍然存在;人情苗、关系苗仍然屡禁不止;种苗采购招投标制度不能全面执行, 有些地方甚至流于形式, 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尚未全面形成。所以说, 林木种苗管理机构不健全, 管理体制不顺, 是造成全区林木种苗行政管理和执法能力薄弱的根本原因。

3.2 林木种苗行政执法管理人员少, 队伍不稳定

目前, 全区各市、县 (区) 虽然都将种苗管理职责挂靠在林技中心等事业单位, 但是中心一般都只安排一个人负责种苗工作, 或者种苗管理工作只是该工作人员负责的所有工作的一部分, 仅有的这一个工作人员也经常被林业局抽调从事与种苗无关的事务, 造成种苗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大, 不能专心致志从事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管理等工作, 存在人浮于事、敷衍了事的现象, 而且从事种苗管理工作的人员经常变动, 致使种苗行政执法队伍不稳定。没有专职稳定的人员负责种苗管理工作, 影响了种苗行业整体行政执法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3.3 专项经费缺乏, 工作难于有效开展

全区各级负责林木种苗管理的机构均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受同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行使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职能。但由于地方财政收入较差, 只增加管理职能, 没有相应增加专项管理工作经费, 造成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管理经费严重缺乏, 全区没有建成一个标准的质检中心 (站) , 直接影响了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4 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地方配套法规不完善

目前, 全区在林木种苗行政管理方面还没有与《种子法》配套的地方性法规、规章, 法制化程度不高。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测管理的行政执法力度还不够, 质量监督管理手段落后。监管工作是做了不少, 但如何从种源、标签、档案等方面切实加强管理的监管措施还较少。种苗行政执法不能制度化、经常化, 原因就是没有因地制宜的建立健全林木种苗行政执法规章制度。

4 对策与建议

4.1 建立林木种苗专职管理机构, 理顺行政执法体制

根据《种子法》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12]58号) 的要求, 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和手段, 积极与编办、人事等主管部门协调, 尽快建立林木种苗专职管理机构, 明确林木种苗机构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职能, 落实人员编制, 明确工作职责。在此基础上, 建设规范的、标准的种苗质量检验机构。只有理顺了行政执法体制, 通过体制的转变才能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才能进一步强化林木种苗管理的行政职能, 保证种苗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4.2 建立稳定的种苗行政执法管理队伍, 提升管理水平

建立专职管理机构时, 通过定编定岗, 组建相对稳定的林木种苗行政执法队伍。同时, 要加强种苗工作者的思想、作风、组织、业务和制度五大建设, 提高其依法行政能力, 提高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水平, 提高服务种苗的技能, 不断提高种苗队伍的整体素质, 造就一支作风过硬和精神面貌良好的种苗队伍。

4.3 建立林木种苗行政管理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

积极争取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将种苗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和执法管理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保障执法人员开展工作的需要, 改善执法手段和条件, 保证种苗行政执法、质量监督、种质资源保护等专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4.4 建立健全林木种苗行政执法配套的地方规章制度

为使《种子法》的贯彻实施更具有可操作性, 要尽快颁布《宁夏回族自治区林木种苗管理办法》, 并制定和完善配套的规章和管理办法, 如《宁夏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宁夏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宁夏林木种苗标签管理办法》、《宁夏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管理办法》、《宁夏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规划》、《宁夏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管理办法》、《宁夏重点保障性苗圃评选和管理办法》、《宁夏林木种苗调入调出管理办法》等为林木种苗依法行政创造有利条件。本着既不管死, 也不放任自流的原则, 加强种苗行政执法工作, 依法保护种苗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保障种苗产业可持续发展, 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保障美丽宁夏建设。

摘要:指出了随着林木种苗产业的快速发展, 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对宁夏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目前种苗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设置专职种苗管理机构、落实人员编制、将执法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完善林木种苗行政执法配套地方法规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林木种苗,行政执法,问题,对策,宁夏

参考文献

[1]唐建宁.宁夏苗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 (30) :14867~14869, 14908.

[2]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情况的报告[EB/OL].http://www.npc.gov.cn/wxzl/gongbao/2003-02/24/content_5307541.htm.

花椒种苗培育技术刍议 篇10

1 花椒的属性

花椒属芸香科、花椒属植物, 小乔木, 高3~7m, 单数羽状复叶、互生, 叶柄2侧常有1对扁平基部宽大的皮刺, 5~11片小叶、对生, 近乎无柄, 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花单性、子房无柄。除了新疆和东北地区, 在全国均有分布[1]。

2 花椒种苗培育的关键技术

2.1 选择花椒品种

花椒原产于中国, 在我国分布广泛, 品种繁多, 具体花椒品种的选择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大红袍, 它的抗旱、抗寒性都不好, 应在气候温暖和土壤肥沃的地方进行育苗栽培。

2.2 选留花椒种子

当花椒果变为紫红色, 种子变为蓝黑色, 少量果皮开裂时即证明成熟, 可以采收花椒种子。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花椒树上的种子都可以留作花椒种, 因为种子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育苗的成败, 包括花椒的产量、品质及对外部环境条件的适应。在选择上应该选择那些生长旺盛、品质优良、无病虫害, 具有丰产形状 (结实多的8~9年盛果期) 的花椒树作为采种母树。将采摘下来的种子曝晒1~2个小时, 待果皮开裂后分离出种子并去除杂质, 将选择好的花椒种子放置在干燥阴凉通风处保存[2]。

2.3 对花椒种子进行脱脂处理

花椒的育苗主要是采用播种育苗, 苗木将来生长的好坏直接取决于种子处理的好坏程度。花椒的种子在干燥后就会失去生命力, 保证花椒种子不失水是花椒育苗的基础。但花椒籽因其坚硬、油脂多而不易透水, 种子的发芽就比较困难, 在播种前都要对种子进行脱脂处理。通常情况下, 花椒种子采收后将其放在2.0%的碱水或洗衣粉水溶液中进行10~24小时的脱脂处理, 用清水清洗干净后保存。于秋季播种的花椒种子应与黄土混合后置于阴凉干燥处储存, 配比为1:1;于清明节前后播种的种子应与湿沙按1:3配比混合保存至阴凉干燥处;于立冬前播种的花椒种子, 经过冬天的低温处理后, 花椒种子会开裂, 这样播种的出苗率高且苗的质量较好[4]。

2.4 花椒播种的技术要点

2.4.1 花椒种苗培育地的选择。

花椒树喜温、喜光, 抗寒性和抗旱性较差, 在选择苗圃地的时候, 应该选择在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土壤疏松肥沃、灌水排水较好的土地作为苗圃地。除此之外, 还要保证土壤无重茬、无地下害虫、无病原菌, 土壤以微酸性、中性或碱性较低为宜, 其中以p H值在7.0~7.5的微碱性土壤生长最好。一些沙质土、黏重土壤及盐碱度较高的土壤都不适宜选做花椒的苗圃地, 在选择好苗圃地后要做好畦并施足底肥。

2.4.2 播种前对苗圃地进行土壤消毒。

通常情况下, 土壤撒施“地虫一扫光”或“地虫净”粉剂3.0kg/m2、黑矾5.0kg/m2, 进行苗圃地的消毒, 消灭地下病虫害。

2.4.3 播种的方法最好以条播为主。

在耙平、耙松的地面上按30cm的行距进行划线, 开1~2cm深的沟, 将种子按45~75kg/hm2的播种量均匀撒在播种沟中, 覆盖2cm厚的土, 然后再散一层干细的牛马粪, 最后灌水封冻。

2.4.4 催芽。

在清明节前后播种的要在20~25℃下进行催芽, 通常情况下, 采取的方法是沙藏催芽, 具体的操作是将种子与湿沙以1:3的比例混合, 放置在背风阴凉、排水较好的沟内, 每隔10~15天将其倒过来翻转1次。在播种前的15~20天左右转移到向阳的地方堆放, 并在其上覆盖草席或地膜, 洒水保湿, 每隔1~2天翻转1次, 待其萌芽后播种。

3 花椒播种后的管理要点

3.1 花椒幼苗破土前的管理保护

从花椒种子播种到幼苗出土前, 这期间很有可能会被老鼠、鸟等偷食, 而造成出苗率低。这期间的田间管理主要是防鼠害和驱赶鸟类, 例如采取在田间安放捕鼠器或草帘覆盖等措施。

3.2 保证幼苗出土前土层的湿度

花椒种子的萌芽出土对水分有较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花椒种子的发芽率, 通常情况下应该使土壤播种层的持水量为40%~60%。在田间实际操作中, 采取的方法是用秸秆或草帘覆盖土壤表面, 防止土壤水分蒸发, 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在上面洒水, 但要控制洒水量不易过多, 切记不可灌水, 灌水易导致土壤板结不利于花椒幼苗的出土。

3.3 花椒幼苗出土时对地温和气温的要求较高

气候、气温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花椒幼苗的出土, 因此, 要注意天气变化, 当气温剧降时要及时覆盖地膜对幼苗进行保护, 维持温度的相对稳定, 防止幼茎遭到冻害。

3.4 及时间苗定苗

一般为了保证出苗率, 播种量会比较大, 幼苗出土时的量又多又密, 相互影响生长, 不能保证高质量的育苗, 这就需要对其进行间苗、定苗工作。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 进行第1次间苗, 苗间距为1~2cm;当幼苗的高度长到5cm高时, 进行第2次间苗, 苗间距为3~4cm;当幼苗的高度长到8cm时, 进行定苗, 苗间距为6~8cm, 留苗40~45株/m2, 如在7月初遇到连续的阴雨天, 应当撒施尿素促进苗木生长[5]。

3.5 中耕除草

为了防止土壤板结, 利于苗木的健康生长, 在中耕时要疏松土壤, 减少水分蒸发, 定期清除田间杂草。幼苗刚出土时苗的长势较弱, 杂草生长旺盛就会消耗土壤中的大部分养分, 不利于幼苗生长, 所以要定期及时拔除杂草。一般情况下, 在苗木的生长期要进行3~4次中耕。

3.6 灌水施肥管理

在花椒幼苗低于5cm时, 一般不采用漫灌, 而是采取喷灌和洒水的方式。在花椒幼苗高于5cm时, 用小水漫灌, 灌水量不能淹没苗木, 但要保障灌后24小时田间没有积水。播种时, 在已经施足底肥的基础上, 将氮肥分3~4次随灌水施入田间, 要注意第1次的施氮量不能太大。在8月后停止施用氮肥, 防止花椒苗的后季疯长, 开始施用磷肥, 浓度为0.3%, 间隔期15天, 以利于提高苗木的营养水分平衡。

3.7 及时防治病虫害

花椒树上的病害主要是花椒叶锈病, 对花椒树有危害的昆虫主要有蚜虫、黄凤蝶等。

3.7.1 花椒叶锈病。一般是喷洒800~1000倍液的多菌灵液。

3.7.2 蚜虫。

喷洒10%吡虫啉乳油1500倍液, 或40%的氧化乐果2000倍液, 或50%的抗蚜威1000~3000倍液, 在喷药时可用丰壮乐进行追施氨基酸叶面肥。

3.7.3 黄凤蝶。

一般是防治黄凤蝶的幼虫, 可采用菊酯类药剂, 25%的灭幼脲1500倍液, 90%的敌百虫800~1000倍液。在花椒黄凤蝶幼虫发生不严重时, 一般采取的是人工捕捉。

适时对苗木进行移土栽植, 当花椒苗长到10cm时, 就可以考虑出圃进行造林。

4 结语

花椒具有易栽培、好管理、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等诸多优点, 在我国被广泛种植。本文就花椒种苗培育各个环节的技术关键点进行了相关分析, 以期能够对实际的生产工作带来一些指导作用, 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花椒产量、增加农民收益。

参考文献

[1]韩有福, 范秀兰.花椒播种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7)

[2]欧银秀, 魏佐洪.花椒培育壮苗技术要点[J].现代园艺, 2010 (6)

[3]范卫国.花椒幼苗发芽培育技术[J].林业科技, 2011 (2)

[4]星胜田, 陈珠德.花椒如何播种育苗[J].中国林业, 2009 (3)

野生黄鳝种苗的采集方法 篇11

2.市场采购在市场上采购鳝种,要选择健壮无伤的黄鳝。应选购一直处于换水暂养状态的笼捕鳝种作饲养对象。凡是受农药中毒的黄鳝和药捕的黄鳝都不能作种苗放养(药捕的黄鳝腹部多有小红点,时间越长红点越明显,活力也欠佳)。一般可将黄鳝品种分为三种:第一种体色黄并杂有大斑点,这种鳝种生长快;第二种体色青黄,这种鳝种生长一般;第三种体色灰,斑点细密,则生长不快。三种鳝种应分开饲养。每公斤鳝种生产成鳝的增重倍数是:第一种为1∶5~6;第二种为1∶3~4;第三种为1∶1~2。鳝种的大小最好是每公斤20~50尾,规格太小,成活率低,当年还不能上市;规格太大,增重倍数低,单位净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放养何种规格的鳝种还得考虑市场因素。如果春节前后市场上规格大的商品鳝价格很高,养殖者也可适当考虑放养大规格的鳝种,甚至成鳝。

3.半人工繁殖的苗种培育

(1)模拟野外自然产卵环境,在养殖池让其自然繁殖。每年年底,从人工养成的成鳝中,选择体格健壮、尾重100~200克,体色黄而有光泽的个体,集中在富含有机质土壤的池中越冬,待翌年6~7月自然产卵繁殖。当池中水温15℃以上时,要加强对这批鳝鱼的投饵喂养。在繁殖期要密切注意产出的卵和孵化的鳝苗,发现卵可取出专门孵化,发现苗也要及时捞出按不同规格分池放养,以防大吃小、相互残食。培育池内,可先用鸡粪等有机肥培育出浮游动物,然后将鳝苗放入,让鳝苗靠吃浮游动物生长。如浮游动物不足,则可辅助投喂一些煮熟的蛋黄浆。幼鳝一经开食,即逐渐分散活动。

(2)在野外收集黄鳝受精卵,然后人工孵化成苗。每年盛夏期,有些湖岸沼泽地区和农村的水沟、水稻田,常可见到一些泡沫团状物漂浮在水面上,这有可能是黄鳝的孵化巢。当发现这种现象时,应及时用瓢或盛饭的勺子轻轻将它捞起,放在已盛入新水的面盆或水桶中。尔后,将鳝卵小心地放在鳝卵孵化器中孵化。孵化期间管理与人工繁殖孵化期间管理相同。(江西)

科学发展林木种苗生产 篇12

1 深化机制创新, 大力发展种苗

需要进一步加快深化国有林木种苗基地管理体制改革, 并且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种苗生产和经营。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林木种苗生产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一是要建立规范的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二是要加强现有种苗工程建设, 确保建设成效。要重点建设良种繁育中心、良种基地、采种基地, 完善种苗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等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还要加大对林木种苗的各项政策扶持, 要把林木种子建设、种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纳入当地林业建设计划, 并予以优先安排。要加强对林木种苗发展的金融支持。

2 发展乡土树种, 引进优良树种

发展名特优新品种,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人新我优。要适应林业建设面临的供求关系和消费多层次变化, 林木种苗供应与需求趋向多元化。观赏园林绿化树种和品种选择的原则是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根据当地气候、土城条件选择树种坚持多样性, 城市的绿化应由乔木、范木、草本组成, 乔灌草搭配。观赏绿化树种和品种选择应该趋向于常绿树种、彩叶树种、色叶树种、观花树种、观果树种、抗旱树种、抗寒树种、耐水湿树种、沿海抗风。

2.1 注重乡土树种

乡土树种适应性强, 有较强的抗逆性, 造林容易成功, 市场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比新树种快, 其习性、特征比较了解, 栽培技术也比较成熟, 树种资源丰富, 栽植成本低、效率高。

2.2 注重外来优良树种和品种

外来优良树种和品种指本地没有自然发生的树种, 包括广义上的变种、种源、无性系等。优良的外来树种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必须按引种程序先试验后推广。根据引种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采取不同的驯化措施, 包括某些特殊的栽培措施, 研究配套的栽培技术。充分利用引入地区多样的气候、地理条件和优良的小气候环境, 进行多种立地品种区域化实验。防止外来树种可能产生的不良生态灾难。

2.3 注重新品种选育

新品种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 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比如市场表现出的彩叶苗木热, 红叶石楠、红枫、加拿大紫荆、挪威槭、茶条槭、多花蓝果树等欧美流行彩叶绿化树种的品种虽然已很齐全, 但是短期内哪些品种能真正流行开来很难判定。因为在彩叶苗木的数量上, 除了红叶石楠外, 其他品种的数量非常有限, 彩叶树种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有待加强。

3 加强市场监管, 完善种苗管理

加快《种子法》配套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种苗、乱引滥繁、虚假宣传、无证生产经营林木种苗的违法行为。加强林木种苗执法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林木种苗质量检验检测体系。严格执行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的规定》和《造林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 加强质量监管, 严格“两证”的发放与管理, 净化苗木生产和经营环境, 提高苗木质量。对“两证”年检不合格的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予以取缔, 调减育苗户数量, 规范经营手段, 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种苗标签是林木种子和苗木的身份证, 对它的使用和管理直接关系到林木种苗的质量, 加强林木种苗标签的使用管理是保障种苗质量的关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国家林业局《林木种子包装和标签管理办法》、《浙江省林木种苗标签管理办法》等法规的规定, 无论是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 都应重视种苗标签的使用和管理, 种苗标签的管理者应该按规定认真检验, 如实准确地填写, 不能流于形式。

4 提高科技含量, 保证种苗质量

必须始终坚持科技兴种苗, 注重先进成果组装配套, 先进的栽培模式和栽培措施。坚持科技创新, 加强科研攻关。针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特点, 加快选择、引进和改良培育速生丰产树种、名特优新经济林品种、绿化美化树种和花卉等。

以轻基质穴盘育苗为代表的现代化育苗体系与我国传统的育苗相比较, 它成功地解决了机械化精播种一次成苗问题。育苗过程中根系受到保护, 移栽时不受损伤, 根系活力好, 能获得高产苗木基质轻, 特别适合远距离运箱和机械化移栽。现代化穴盘育苗实现了育苗生产集约化技术管理规范化, 经营管理规模化, 产销服务社会化。

今后应加强林木种苗生产和管理的调查研究, 大力推广先进科研成果, 收集和保存我市丰富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 发挥大棚育苗技术的优势和特点, 挖掘和开发适应黄岩区立地条件的良种壮苗, 为黄岩区增绿工程提供优质苗木, 为建设“绿色黄岩”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红, 胡春姿等.我国林木种苗发展形势、问题与对策[J].林业经济, 2002, (6) .

[2]吴方林.中国园林绿化苗木产业化现状和发展趋势[J].山东林业科技, 2003, (6) .

上一篇:现代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下一篇:可靠性检测